|
- 道德从哪来?
- 宪法为什么保护不了刘少奇
-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10点意见
- 成都,成都;热波,热波
- 商台、黃永 - 應記一功,值得一讚
- 「日本中毒還是中毒日本?」講座錄音分享:(講座/研討會系列之二)13 April,2010
- 致澳門特首崔世安全文:抗議澳門特區政府粗暴鎮壓和平示威人士
- 需要基因改造!?
- By: cjd4061
- 宏观调控
- 小朋友,这个班很适合你…
- 中文Twitter上有关玉树地震的信息(十九)
- 投稿: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 基督徒這個身份與我們何干
- 2010年05月02日糗事TOP10
- 警察与外星人 2
- 2010年澳門·被遺忘的五一遊行
- 世界杯的数学预测
- 中国科研的新方向
- 2010年上海世博会照片
Posted: 02 May 2010 02:46 PM PDT 刘瑜对《The Road》的影评,议论了那个一直困扰人类的问题--道德从哪来?
这并不是作者现在的想法,不过道德来自进化、来自生存需要的想法,是个常见的解释。 问题在于,那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道德"吗? 道德如果失去了永恒含义,那和规章有什么区别?今天的人定这样的规章,为了今天的人的利益,明天的人定其他的规章,为了明天的人的利益,这算道德吗? 永恒感大家都有,所以人做事情,要问为什么,要问意义在哪,要问是对是错。人无法回避的询问意义,尽管我们在实际行为上并不总是跟从"有意义"的、"对"的那个选择。我们可以逃避有意义的选择,但我们无法逃避追问永恒意义、道德对错的念头。 圣经有云: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我的理解是,圣经在说,人的永恒(eternity)的意识是built-in的。 经常和无神论者辩论的基督徒William Lane Craig的一个主要论点,是离开永恒的超越的上帝,就没有客观的道德(objective morality)。 这并不是说,无神论者、不相信永恒的造物主的人就没有道德概念,或者行为上不道德,Craig强调的是,那些人很难理性的为客观道德的存在辩护。 当前的生存需要,既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道德概念,也不具有客观性。 而如果道德只是生物本能反应,象吃喝拉撒一样来自于生理机能,那就会引出更多问题。 最可怕的是,人成了物质身体的奴隶。当然,对无神论的物质主义来说,一切都是物质,物质决定一切,那么人是物质的身体和物质的宇宙的奴隶。一切不过是机械性的物质反应而已,尽管人这台大机器非常精妙,感觉起来似乎不是机器一样。但那都是幻觉啦。 消息的真假先放一边,"不存在上帝"大概是世上最令人沮丧的消息吧。 当然,一个人的道德体系再美妙,再自圆其说,不实践都是白搭。只会加法的人,在做加法时应用加法规则,依然可以搞对几道题。知道加减乘除的人,如果从来不按照数学运算规则做题,最后还是一错到底。道德原则不是拿来辩论的,而是用来指导行为的。道德永远是知易行难,在这一点上,每个人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
Posted: 02 May 2010 11:44 AM PDT 1968年10月13日,中共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它的奇特之处在哪呢?按规定,全会应出席中央委员87人(原97人,去世10人)、候补中央委员98人。因一些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已被打倒或受审查,被关在监狱或牛棚中,所以实到中央委员40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不足应到会人员半数,这在中外执政党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恰恰是这个不足应到会人员半数的全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政治生命的死刑,制造了中共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经过广大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的广泛揭发,专案组的深入调查,大量的物证、人证、旁证,充分证实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行累累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刘少奇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专案审查小组建议党中央根据党内外广大革命群众的强烈要求,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并作出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
于是,一场政治清算便拉开了帷幕,也酿造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遭到的批斗是惨烈的、极其无人道的,1986年出版的高皋、严家其所着《文革十年史》书中,对刘少奇被批斗后的待遇是这样描写的:"没有人帮他换洗衣服,没有人扶他上厕所大小便,以至把屎尿拉在衣服上。长期卧床,造成双下肢肌肉萎缩,枯瘦如柴,身上长满了褥疮。……并用绷带将刘少奇双腿紧紧绑在床上,不许松动。
而在刘少奇被揪斗的时候,极度无望中他想到了《宪法》。他手持宪法严词抗争:你们怎么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仰仗法律来保护自己,是刘少奇最后的冀望,然而在当时的年代,却成了妄想。此前在红卫兵开始破四旧的时候,他还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自己的儿女说:"你们破'四旧',我不反对,但不能去抄家、打人。我是国家主席,必须对宪法负责。许多民主人士,跟我们党合作了几十年,是我们多年统战工作的重要成果,来之不易呀!不能使它毁于一旦。现在,由于我的处境,不能拦阻你们,我们也拦不住别人。但是我要对你们讲清楚,要对你们负责。"
事实上,刘少奇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渊源颇深,可以说他各个环节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在酝酿阶段,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于1952年访苏期间致信斯大林,通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新宪法的最初设想并征求其意见,对中共中央决定提前制定宪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起草阶段,刘少奇多次主持或出席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并亲自作重要修改;在通过宪法的会议上,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就宪法的基本内容进行说明。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熟知宪法条文的他,最终仍然是含冤而死。因为在那个讲政治不讲法律的年代,最高当政者的最高指示就是最大的政治,毛泽东要打倒刘少奇就是最大的政治,于是,宪法被公然践踏,国家主席也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最近让我们郑重重申法制建设和程序正义的是重庆浩浩荡荡的打黑行动。打黑行动当然应该褒奖,毕竟也是为民除害,但程序上却遭到诸多质疑。比如文强的定罪上是否符合事实?比如李庄造假一案是否确有其事?许多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了问题和矛盾丛生,给这场正义的斗争抹了黑。而让我们担忧的是,文强的当年也是靠打黑上台,今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被打黑赶下台。历史惊人地吊诡重演,不得不联想一些年后重庆会是怎样的格局?
为什么要建立法律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惩罚坏人、保护好人。故之,坚持法制事实上对官员也是有好处的,做错事了法律会清算,被冤枉的法律会保护。只要不违法,就不需要担心会遭到打击报复,即使违法,也是按照法律规程办,不会因为谁而有所轻重不公。也就是说,建立完整的、公正的法律体系,能够杜绝因个人喜好或群体意志的转移来判定是非,法律就是一套平等的游戏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法可依,评判便不会有失公允,便经得起历史考验。
文革的惨痛教训,不应让它有机会卷土重来。执法与守法的相互依存,才能让社会趋向于稳定发展,才能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否则,任何行动即使是多么正义,偏离了法制轨道,都是赤裸裸的"伪正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
Posted: 02 May 2010 11:38 AM PDT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http://news.21cn.com/domestic/yaowen/2010/02/28/7371625.shtml)正式公布,从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来信的形式,提出对《纲要》的意见建议。 2009年1月20日,在《纲要》第一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时,我曾组织了一场由30多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的公益性"建言献策会",陈丹青、章立凡、李成贵、王渝生、杨东平、周天勇、蒋高明、丁元竹、蔡定剑、孙云晓、展江、信力建、张千帆、刘惊铎、王辉耀、毛寿龙、丁元竹、马相武、王烽、顾海兵、孙云晓、高登义、张鸣、黄顺基、王伯庆、蒋国华、蒋建华等应邀参加,并发表建设性讲演,此后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他们的意见建议。 在这次会议上,我没有发表自己的讲演,只是努力为专家学者服务好,让他们的声音更响亮,以期推动中国教育向着公众满意、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向发展。 这一次,应北京卫视的邀请,以独立评论人的身份,参加了2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在发布会现场录制了相关节目,3月1日北京卫视《北京您早》播出了节目内容。 不过,由于《北京您早》的节目时间有限,我对《纲要》的观点并没有全部呈现。虽然北京卫视还会通过其他栏目,继续播出我的部分观点,但恐怕依然不太容易全部呈现;再加上录制时间有限,很多观点无法充分表达,而且当时是口头评论,又有一些观点并没有想到,所以,写就本文,以便更全面地呈现我对《纲要》的意见建议,以尽公民之责任,并和关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朋友们讨论。 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纲要》将对中国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其重要性自不必言说,所以,我下面的每一个建议都是深思熟虑的,也都是严肃认真的,务求不愧对良心。 第1个建议:对各项规划和部署,《纲要》都应该有明确的时间表,而不能以21处"逐步"模糊。否则,"逐步"就成了一张画出来给公众看的大饼,只能饱眼皮,不能饱肚皮。这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纲要》中有21处"逐步",如:逐步推行小班教学;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逐步消除大班额;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对这些"逐步",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逐一制订时间表。有了时间表,才能有硬扛扛、高压线,才能既便于目标的实施,又便于公众监督,更便于向各相关方面施加压力。反之,即便10年之后,这些"逐步"中的很多设计目标并没有实现,责任部门一个"逐步",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可以说,"逐步"的工作观,是中国的特有国情,也是中国行政之顽固劣根,不除不足以实现他们自己的承诺,不足以满足公众的期待。这并非我的推想,而已经成为现实,随后我会写出。在事关中国一代人的《纲要》设计上,不能再允许"逐步"的劣根,成长为损害国民利益的毒草。 第2个建议:对各项规划和部署,《纲要》都应该有明确的问责机制,而不能只喊"教育公平"的口号迷惑人。 还是通过关键词检索,我发现,整个《纲要》只有4处用到"问责"这个词,即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要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而与"问责"相对的,"公平"这个词出现了17次,其中包括教育公平、公平教育、社会公平、促进公平、机会公平、公平正义、公平竞争等,如: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一方面,这说明《纲要》对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这是令人高兴的;但另一面,由于"问责"少之又少,这些强调公平的目标设计,又不免令人生疑:如果没有足够有力的"问责","公平"的目标又岂能实现?要知道,越是不公平,别有用心者、既得利益者等群体越容易获利,普通百姓、底层民众等群体越容易被伤害。反之,越是公平,越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普通百姓、底层民众等群体越容易受到保护,也更能使整个社会向着良性循环的道路发展。 所以,在接受北京卫视采访时,我明确指出:对《纲要》而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问责"出现的次数高于"公平"出现的次数,即多于17次,而且是不重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现实的状态应该是,"问责"出现的次数至少不能少于"公平"出现的次数,或者说,《纲要》中出现多少次"公平",就需要有多少个"问责"与之对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纲要》的诚意,体现出对国民的负责。否则,文本中出现再多的"公平",也不能保证现实中一再出现的"不公平"。简言之,"问责"之手软弱,则"公平"之果难结,"不公平"的恶之花,必将开遍中国大地,最终毒化每一粒土壤,祸国并且殃民。 第3个建议:对各项规划和部署,《纲要》的目标与责任都应高度统一,而不能是两张皮,更不能转嫁责任;否则,要么是故意迷惑人,要么是有意推卸责任,要么是自欺欺人……最终的结果便是欺骗国民,损害国民利益。与《纲要》的目标对应,学前教育应义务教育化,改9年义务教育为12年义务教育。 以普及学前教育为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我自不必多说,《纲要》中已有明确表述,即:"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纲要说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而且提出了具体目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这个目标自然是非常好的,也可以说是《纲要》的亮点之一。而在"明确政府职责"的条文下,也有这样的制度设计:"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如果不仔细分析,很多人可能会天真地以为,到2020年真的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但事实上,即便这个目标真的实现了,政府的功劳也是微乎其微,更甚之,政府这一点微乎其微的功劳也只是让有权有钱有势者受益,而和普通及底层民众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关系。之所以这样说,只是因为一个"钱"字:政府虽然在《纲要》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目标,但却并没有为这个目标的实现,付出多少代价,承担多少责任;实际情况是,是国民用自己的私人财富,实现了政府强制实现的目标,替政府做了本该政府自己做的事情。 为什么这样说?《纲要》中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天机":"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这样做的理由仅仅是,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 在这里,就学前教育而言,"以政府投入为主"完全是空口说白话,因为现实情况是,政府的投入不要说占学前教育的三分之一,连十分之一恐怕都达不到!而所谓"家庭合理负担",实际上是家庭全部负担,而且是超出很多家庭正常负担的沉重负担——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远远高于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为此,无数低收入者的孩子只好不上幼儿园,或上黑幼儿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社会举办者投入,更是一句噱头。事实上,所有的民办幼儿园都是基于赚钱的目的,都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而不是也不会将公共利益作为出发点——这当然无可厚非,因为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不是民众的责任和义务,更不是商人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客观上,民办幼儿园也对普及学前教育做出了无比重大的贡献,其举办者因而值得尊敬,但也因此而反衬出政府的失职。教育本就是公益事业,政府岂能不背负最重的那块石头? 一个不容政府辩驳的现实是:在学前教育领域,政府非但没有在投入上做到"以政府投入为主",反而在收入上做到了"以政府收入为主"。事实是,民办幼儿园占了中国幼儿园的绝大部分,政府投资的公办幼儿园少之又少,普通民众的孩子想进公办幼儿园,不仅面临着巨额的入园费这一门槛,更面临着巨大的"入园权"这一门槛。可以说,中国的公办幼儿园是"大门朝南开,无权无钱进不来"。 对可以称之为"权贵园"的公办幼儿园,政府拨付着大笔经费,平均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有的竟然达到了惊人的天价;对民办幼儿园,政府各部门则处处拔毛,用尽"敲诈勒索"之能事,而进入官员口袋里的钱,哪一分不是民众的血汗?哪一角不是孩子们小小饭碗里的小小的米粒?官员多"敲诈勒索"掉一分,孩子们的小肚皮里,就要少一粒米!这就是真实的现状,哪个官员能否认? 因此,如果政府真的打算像《纲要》设计的那样,"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则学前教育必须义务教育化。根据《纲要》的设计,中等职业教育将逐步实现免费,那么,学前教育又为何不能免费?难道学前教育不比中等职业教育更重要?因此,我郑重建议:改目前的9义务教育,为12年的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化。至于为何要如此,在此不必多做理论上的阐述。 如果政府不敢保证做到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则请不要在《纲要》列出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请不要借国民的私人财富,为自己的脸上贴金。 第4个建议:对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以及义务教育后就地升学问题,《纲要》必须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必须拿出建立在强力问责基础上的、可操作性的、不含任何歧视性条款的方案。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国家"的,不是教育部的,因此,国家应该做出统一部署,以国家之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真正落实。如果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不好,短期来看,也许不会对政府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但从长期来看,却是一堆随时都会点燃而且随时都在急剧增加当量的烈性炸药,其危害性、危险性不言而喻。这些人及其子女都是潜在的"起义者",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对此,政府必须清醒面对,而不能学习鸵鸟,遇到问题后,回避回避再回避,甚至压制压制再压制,对抗对抗再对抗。 《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这是早就规定了的,但现实却是,直到今天,流入地政府不但从来都没有做到"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从来都没有做到"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致使无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能就读教育资源与公办学校有着天壤之别的所谓"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所谓全体儿童从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跑,也就成为一句空谈,并因此而制造了更多的社会矛盾与不满情绪,使火药堆越堆越高,越堆越危险,而这个火药堆又恰恰位于社会矛盾与不满的火山口上。 最近,首都北京的一些普通高中宁愿关门,也不愿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对此,媒体甚至不敢评论,而不敢的理由是怕得罪北京人,得罪北京市政府。不仅如此,在首都北京,我注意到,即便农民工奋起自救,因陋就简地举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常常会受到所在地城市政府的干涉。最近的北京市朝阳区,就再次出现了强行关停农民工子弟学校,却对数万名孩子的上学问题不管不问的事情。这种事情发生在首都北京,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被原谅的。既然国家已经规定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由流入地政府负责,流入地政府就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否则就是失职,就应该被问责。可惜,现在还没有相关问责机制。 2月27日,在与网民连线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得很明白:"大家可以看,从采矿、钢铁,到纺织,到运输,到城市的清洁工甚至到若干服务岗位上的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工人的主体了。我们城市建设的高楼大厦,我们城市能够正常运转,人们生活能够安心,是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的。"既然是这样,城市政府就必须保证流动人口的权利,就像温家宝说的,"他们的恋爱、结婚,以致将来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妥善加以解决。"可是,怎么解决,又应"妥善"到什么程度,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方案、与之配套的问责机制和硬性时间表。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和把数亿进城务工人员逼成"起义者"后所要付出的代价相比,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制度关怀,将这些普通劳动者转化为"优质劳动者",不但不必付出代价,反而积累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也从根本上减少了火药堆里的火药,甚至可以因此使火药堆离开火山口,自行消失。 第5个建议:基于教育公平这一底线,《纲要》应该明确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幼儿园),无论是深山之中的小学校,还是繁华都市里的大学校,都要按照统一标准分配教育资源,并且分配要绝对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所有公办学校都应向全体国民无条件开放,不能设任何障碍。 公办学校保证最基本的公平,民办学校则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办学的条件,使国民自由选择。只有做到了所有公办学校都一视同仁,按国家统一标准公平、公开、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才能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地区间的差距,从而消除公办学校的择校现象。纲要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不能仅仅只是口号,而应变成切切实实的方案,并通过强化问责,确保方案的落实。事实上,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就需要公平对待每一个所学校,而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就既是公平的前提,也是公平的基础和保障。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虽然同为公办学校,但是,所能分配到的教育资源有着巨大的差别。有的城市公办学校可以有国际一流甚至领先国际的硬件设施,而有的乡村学校甚至连一堵牢固的围墙都是奢望!我在甘肃、四川、河南、北京等地的教育考察中,经常看到令人心酸的破旧中小学,也经常看到令人震惊的奢华中小学。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同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差别如此巨大,这种刺眼的客观事实一直存在着,甚至直到如今还在继续拉大着差剧。 《纲要》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和其他一些模糊、笼统的工作目标设计相比,这一点的确比较详细、具体了。但是,如何均衡配置这些教育资源,如何保障配置的公平公正,却还要更加详细、具体、强力问责的方案,并且方案也要经过社会公开讨论,在出台之后,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质询。 我期待,有那么一天,当我再一次走进深山,我所看到的公办中小学,是城市的公办中小学没有差别,甚至还要更好一点。这样,它们就将成为深山里最美的风景。当然,我并不担心城市里的孩子,因此而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事实上,由于这样做的同时,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必然能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有条件的城市孩子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在义务教育上,政府的目标是保公平,社会的目标是保水平——通过民办教育的大发展,提升全国教育水平。 第6个建议:《纲要》中说:"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这是一个荒唐的目标、严重违法的目标,必须删除,而应规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10年4%的基础上逐年递增,最终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为什么是荒唐的、违法的?因为在此之前,教育部在2010年的年度工作要点中,就明确表示,2010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而且,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不过目前为止,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实现。2006年,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再次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此后,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但也只占GDP的3.48%,离4%这个具有法律约束力性的数字还有差距。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目标的最后一年。如果2010年还是实现不了4%这个目标,那么,谁又敢保障2012年一定能实现?实际上,教育部工作要点和《纲要》的这个数字矛盾,暴露了教育和财政部之间的矛盾。说白了,就是财政部不愿意给更多的钱,而财政部之所以不愿意给更多的钱,自然也是由于中央政府高层并没有下定最铁的决心。 在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曾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次《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当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4%的目标,围绕这个话题,我想讲三句话。"这三句话是:"第一句话,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第二句话,我们对实现4%的目标信心很大,同时感到难度不小。""第三句话,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4%的目标。" 对这三句话,当然都有详细的解释—— 解释第一句话时说:"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按比重算,它是第一大项。""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豪地说,这几年是我国教育经费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最快的时期之一。" 解释第二句话时说:"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 2.79%提高到3.48%,年平均提高0.17个百分点。这一比重逐年有所提高,有助于我们增强完成4%目标的信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因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既取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这就是反映一个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同时,它也取决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2009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20.4%,这低于各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制约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财政重点保障的,包括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项目比较多,而短期内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实现4%的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作出艰苦的努力。" 解释第三句话时说:"从今年到2012年,还有三年时间,实现4%的目标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一是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二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三是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四是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重……" 这些解释自然很重要,也很详细,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4%这个目标,不但没有在2000年没有实现,现在来看也不太可能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即2010年实现;也没回答谁应该承担没有达到这个目标的法律责任。你再强调逐年增长,但毕竟没有达到法定的目标,所以,这个解释依然是无力的。实际上,这样的官样回答,完全是在偷换概念:我问你为什么没有还完我的钱,你说自己一直在还我的钱,并且还得一年比一年多。这样一来,似乎我不但不能埋怨你,反而应该表扬你、感激你。这算是什么逻辑呀? 对这种"王顾左右而言他"式的回答,有的专家居然还为之辩解说,全国人大2006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只是规定"逐步"达到4%,所以,这不能说是有法律约束力的,而只是一个目标。这样的辩解,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文件不具有约束力,什么样的法律文件才具有?中国的很多承诺于民的事情,就是这样被"逐步"成虚无的。 而事实上,早就有预测说,到2020年全球这一指标平均水平应在5%上下,4%已经是1990年前后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说,4%的目标即便2010年实现了,中国仍然比世界落后20年!所以,如果我们的政府依然津津乐道于所谓4%,国民也翘首以盼这个4%,真不知道是让人开口笑好呢,还是让人放声哭更好。 第7个建议:在明确的时间表内,一刀切式清除高校行政化现象,还大学以本来的面目,还大学以本来的尊严,还学术以本来的自由。 《纲要》提出:"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 《纲要》还提出:"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实行现代大学制度。但是,对现代大学制度,《纲要》中的提法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这真是太奇怪了。现代大学制度还有中国与外国之分吗?所谓"中国特色",事实上是一个"中国枷锁"——"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个枷锁之下,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成功建设,必将是一个遥远得不可及的梦想。 当然,在这个"中国特色"之下,也可能会从技术上清除高校行政化现象。假如真有这样一个即便在"党委领导下",也能有施展空间的高超技术,那么,我想这个技术或许应该是"一刀切"吧!但,世界上有如何高超的技术吗?在刀下去之时,如何绕得开"党委领导"这个"行政"?我实在很没有信心。 不过,既然《纲要》提出了这个目标,总理温家宝也表了态,我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的一天。但愿我的女儿上大学时,上的是真正的现代大学,而不是中国式的现代大学,更不是中国枷锁式的现代大学。否则,就直接出国吧! 第8个建议:在明确的时间表内,废除绝大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对民族考生加试民族文化考试,及格者才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既体现对民族考生的关怀,又借此增强他们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高考加分政策是公众心目中最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之一,此外还有择校费、大学高学费等。不过我想,高考加分政策也不宜全盘否定,特别是对民族考虑,更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怀。这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如美国、印度等,也同样有类似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关怀弱势人群,使全体国民共享权利、幸福和尊严。但是,怎样关怀得才最到位,也最能达到关怀的目的,却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的想法是,最好能够"一箭双雕",让加分真的能够有益于弱势者。 第9个建议:清理与《纲要》相冲突的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扫除《纲要》实施的法律障碍,确保《纲要》正式出台之后的顺利实施。 《纲要》中有很多新提法,也可以说是新设想、新目标,如: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等。 这些新设想、新目标,是《纲要》中的亮点,如果真的能够顺利实施,自然利国利民。然而,它们却又与现行的很多教育法律法规,如《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或者相互矛盾、冲突,或者是这些法律法规的空白。 既然我们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教育,那么,在《纲要》通过之后,就必须马上着手修改这些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纲要》实施的法律武器。否则,要么由于和法律法规产生矛盾和冲突,依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纲要》有的亮点熄灭——被公开废除,或者被潜在废除;要么,《纲要》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这显然和依法治国、依法办教育是相违背的,而且其权威性也大打折扣。 第10个建议: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先搭建世界一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否则,这依然是一个被人耻笑的口号,而不是真正努力的崇高目标。 《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个提法当然非常好,但关键在于,如何才能保证这一目标之实现? 一个常识的逻辑是: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培养出和世界一流大学并肩的毕业生,产生和世界一流大学齐名的学术成果,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要做到这些,自然就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拥有世界一流大学自由、宽容、法治的胸怀,至少要做到学术自由、校格独立。 如果做不到这些,却还要提出在10年之年,让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那只能说是白日做梦。事实上,不要说"若干所",哪怕只有一所中国大学挤进世界一流大学行列,那就已经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了。然而,凭心而论,即便是1所,用10年之功建设,我也不相信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知道,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靠硬件堆出来的,而是靠软件"融"出来的:只有走进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你会发现,自己完全被它的魅力醉倒,而不是被它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吓倒。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永远是大实话,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常识。而且,在我看来,这里的"大师"并不仅仅是指大师级的教授,更是指大师级的学生、大师级的见识、大师级的胆识、大师级的胸怀…… 曾几何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中国无数高校嘶喊得震天响的口号,即使是偏远地区不入流的高职高专学校,也将这个口号挂在嘴边。到如今,又多少圆了自己的梦?至少,现在还有没一个。10年之后,我依然不相信会有一个。 长城不是一天能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也不是。 如果细细研究《纲要》,还可以发现有很多问题,比如多方向少方案,多权力少责任,多雄心少恒心,多原则少具体,多许诺少保证……不过,还有更多的高人解剖之、分析之、建设之,相信群策群力之下,最终出台的《纲要》,应会多一些亮点,少一些盲点。当然,前提是,"群策"真的能化为"群力"。
(作者:曹保印)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
Posted: 02 May 2010 12:33 PM PDT 原本打算等热波三天演出完后再总结性的写一篇文字,但是连续两天看热波演出,内心憋得慌忍不住叨叨几句。 一个音乐节的成功举办有多种因素:赞助商,媒体支持,主管部门支持,区位因素,场地设施,以及交通发达程度等等都要考虑在内。 别的不说,先散吹两句热波吧! 热波,从2009年5月1日第一届举办以来,其商业运作和整体发展是利好的。这得益于成都这张原本就是一张比较有分量的城市照片。或许当你不经意间漫步某一个都市街头,或者坐在拥挤的公交车坐位上,窗外硕大的露天广告牌上就会写着这样一句话: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自古天府之国都是富甲一方,天高皇帝远的休闲之都,消费之城。因此,热波音乐节的举办从某种角度上说符合了成都人的休闲、消费这种心理需求,有市场就有消费。况且一个城市推出自己独立的音乐节可以算着是这个城市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城市名片,同时带来旅游,购物,吃喝拉撒等等一些列的附加值。在这个号称和谐社会,打出低碳经济的社会主义神奇国度里这样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600亩的场地,15万音乐潮人,亚洲最大的郁金香公园,毗邻四川所独有的熊猫繁育基地,北三环以外这众多的头衔和光环无疑让第二届热波音乐节,一瞬间技惊四座。 人的消费无疑就两种: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消费。 作为休闲之都的成都在精神层面上的操作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能叫得上名,排的上号的地方。从热波第一天张震岳演出现场给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要怀疑成都人的消费能力,更不要猜忌成都人对于音乐以及各种新奇物件的热情。 张震岳在2010年第二届热波音乐节的演出现场,黑压压的一片人头,现场估摸着有6万人左右。后与旁边的工作人员闲聊,获知的数据:现场不下5万人众,5万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本次音乐节大地主演出舞台,左右两侧的长200米宽300米栅栏里塞得满满当当5万,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以热波单天门票售价80计算,5万人单天现场光门票就累计收入400万。官方更是号称15万会抵达现场观看演出,若都按照80单天门票进入,三天热波音乐节就门票就卖出1200万人民币。至于从下午两天开始十一点结束的演出,相关的吃,喝,以及啤酒、饮料,相关纪念T恤,CD贩卖,创意市集的收入不算数。 而这一些列火热卖点背后,是一个刚仅仅举办过一届的成都热波音乐节。可想而知成都的魔力有多大。 就全国而言能叫得上名音乐节也就屈指可数那么几家。老牌的北京迷笛和草莓音乐节,杭州的西湖音乐节,张北县的草原音乐节,而如今的热波可以算着这五大音乐节中比较不错的一支。 北京作为文艺小青年的天堂和圣地,常年驻扎了15万左右的文青,因此无论是从商业味浓重的草莓音乐节,还是文艺味儿十足的迷笛音乐节,它的成功举办都有其消费市场。至于杭州应了那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家山美、水妹,音乐节也会够劲儿。张北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能举办出好的音乐节,引用南方周末那篇《张北,一个贫困县的摇滚音乐节》上张北县县委书记李雪荣说的一句话:"只要内容健康,只要不反对共产党,为什么不可以让大家享受摇滚乐?想法很简单,"不开放,张北就没有出路"。 成都的热波音乐节,靠着著名乐队和歌星夹杂超女、快男以及本土地下摇滚乐队的混合搭配,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让其在其他四家音乐节中独树一帜。在现场上到60岁的古稀老者,下到5、6岁的孩童,从全家集体出动,到全国各地的豆瓣好友结伴而行,从80后的文艺小青年,到90后的高中追星族,在热波的演出场地随处可见,极强的保罗性是很值得西安以及西安的音乐节举办商榷。 从热波到西安的张冠李戴,内心一直有着一种相互矛盾焦灼的冲击感。 鄙人是一个地道的四川孩子,但又常年漂在西安,因而两地发展的一举一动牵动着鄙人的每一根儿神经。 西安的张冠李戴,举办过两次,参加过两次。 每一次感触都不一样。成都的热波走的是老大哥北京草莓节的模式,而西安走的却是北京迷笛节的形式,一个偏向于商业化,一个注重于文艺性。但二者又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 作为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三角区的两个重要节点。成都,西安。有着太多的不同,与太多的相同。 成都可以做到一场音乐节叫来15万人莅临观看,而西安只能在纺织城艺术区的破旧厂房里容乃不到3000左右的青年人蹦跶。成都的音乐节可以让Converse、Pony、特步等大牌厂商沦为热波节眼中的小弟弟,而西安的张冠李戴却连一个能叫出名厂商都说不上来。成都可以动用高尔夫球场来做音乐节的场地,西安连破厂房做场地都要靠近在生产的工厂,让原本享受的音节遭受刺耳的机器轰鸣声。 两者的差别看似天地之别,但是这是西安就如此吗? 鄙人不这样认为。西安不缺音乐人,不缺歌手。成都你又张杰,你又谭维维,你又阿修罗。咱西安还有许巍,郑钧,黑撒呢! 关键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与相关的主管部门是否有这份心。 是的,西安一直抱着十三朝古都这张历史的旧牌,坐拥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兵马俑,享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的拥抱,有挖不完的股东,说不完的王侯将相墓,开创不完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博物馆,这些都是成都以及其他音乐节举办城市无法比拟的。 而如今,又做了陕西文化投资集团主打、力推文化牌。 但,摇滚节是否有属于文化范畴呢?是否摇滚节就这么不入流,这么摆不上台面,要说摆不上台,不入流,首先已经叫停就是北京的迷笛和草莓节,而为什么人家从04年一直举办到现在都还好好的呢? 西安呀西安,你叫人怎么说你呢?你是一个既叫人爱又遭人臭骂的城市,你的保守,你的固步自封,你的自以为是。你的文化深厚,你的卖点颇丰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利用手中的资源好好的开发与推广呢? 守着一张百年不变的历史牌,靠吃老祖宗留下的那点儿遗物对于一个西北无省区的龙头,对于一个想要迈入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这些东西远远不够,足够的包容,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服务态度才是西安能走远的上上策。 还好五月中旬西安搬来了北京的草莓音乐节。还好我们知道的还不是太晚,还好我们还有这么多榜样和模板供咱们学习,还好,还好,还好一切都还好… … |
Posted: 02 May 2010 12:34 PM PDT ![]() 今次商台售出節目時間比民建聯做一個叫「十八仝人愛落區」,確是用心良苦,來一個「斧底抽薪」。黃永同商台,押上五十年的聲譽,卻成功再令民建聯的形象再跌至新低。透過黃永及其他主持人之口才同演技,去把呢個議題越辯越烈,連回應搞一個節目既point都可以講到唔清唔楚,令人氣憤既感覺,同平時做節目時既表現,簡直係兩個人。加上開放了節目的主導權比民建聯參與,把節目質素、內容、反應,都得到一致的劣評。 商台大拿拿收左民建聯既贊助費 (或叫廣告費),相信都對民建聯既財政上做成若干損害,短期能降低民建聯的資本。雖然,阿爺條水喉會繼續放水,但都相信要一段時間。亦在這一件事上,卻令我們一一再憶起「林彬」這一個商台人,在六七暴動期間,活生生被一群愛國愛港愛共產黨既左共人士燒死,提醒我們呢班工聯會民建聯既人,對我地香港所出之「貢獻」。 由於吸引了其他傳媒關注,醜態亦一一浮現眼前。如民建聯最在行既請客,的士大佬唔領情啦!又有一個少女,比主持迫到差D走頭無路,同民建聯本能一樣,強姦民意,成日夾硬黎,仲要係「無恥」。而商台既主持更交足戲,為遷就民建聯的無知思維,一起去講廢話,如:「巴士返廠個場面好壯觀!一條條巴士龍好靚呀!我見到架車裏面有兩個人係度訓緊覺,可能唔記得落車呀,唔知會點呢?」、「好靚呀!好多馬係度跑步呀,好特別呀!原來都幾多馬係度跑!原來馬係好早起身架!」仲有「我從來未試過咁早買報紙架,連報販未疊好已經買啦!」等。而佢所謂「關懷社區」呢?以聽開商台既聽眾智力來講,真係點聽都唔係點聽得出黎囉!不過反而比聽眾聽得出,係民建聯真係係度賣緊廣告,連軟推銷都做唔到!仲得罪埋好多商台聽眾。 商台確係人才匯集,創意無限既機構。可以諗到一條咁絕既「橋」,令民建聯中伏,元氣大傷。商台,你犧牲你既聲譽,厚著面皮去做,一切都值得架!不過,唔好再有下次喇,呢招用一次就算喇。 |
「日本中毒還是中毒日本?」講座錄音分享:(講座/研討會系列之二)13 April,2010 Posted: 02 May 2010 12:15 PM PDT 敝校的學生服務中心辦了一個「日本中毒還是中毒日本?」講座,主講者是湯禎兆先生。 喜出望外,講座中除了提及大量日本新興族群名詞及事件名稱外,也有將之形成的因素與香港作個觀照;是一種分析上、觀察上的觀照。 以哥斯拉、摩斯拉等「怪物/特攝」片,以危機感及對安全驚嚇的概念來解釋命名這一文化策略對日本社會的功能與重要性。然後放回香港,以誤用M形社會、世代論名詞等的政治經濟社會學討論去述說香港人的創意不足、觀察失焦及討論缺席。講座後,我與數位同學與湯先生一起討論,當中對我我們如何將上述不足填平,為我城作一個準確書寫,以深化各種都市文明議題,到最後改變不公不良風氣甚有幫助。 |
Posted: 02 May 2010 12:01 PM PDT 致澳門特首崔世安全文:抗議澳門特區政府粗暴鎮壓和平示威人士 http://hk.myblog.yahoo.com/lwmlung/article?mid=2466 澳門特區政府首長 抗議澳門特區政府粗暴鎮壓和平示威人士 2010年5月1日下午,約2000名市民和平地發起遊行,希望到政府總部遞信給閣下。南方民主同盟的多名成員,礙於澳門特區政府的入境禁令,不能參與。誰也想不到,澳門政府竟然會使用胡椒噴霧及水炮等,對付示威者。閣下這個粗暴的決定,令到不少市民及記者受傷。我們對閣下的決定,深表憤怒。 回想2008年間,本同盟亦不止一次派員,出席澳門民間發起的示威活動,本同盟亦未曾遇到過胡椒噴霧及水炮。也許,閣下真的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心腸及手腕,比生鐵還要堅硬及叫人心寒。 我們相信,打工仔女不分城市。香港及澳門同屬一個國家,亦一起受著官商勾結等禍害。我們要求閣下及澳門政府: 1. 徹查2010年5月1日澳門特區政府粗暴鎮壓和平示威人士事件,撤換下令用胡椒噴霧及水炮鎮壓和平示威人士的禍首官員。 2. 立刻無條件撤銷對工會領袖提出的起訴。 3. 徹查貪污及官商勾結事件,保障澳門工人優先就業。 我們希望閣下明白,不設法改善打工仔女的生活,只懂得盲目鎮壓,只會引發更嚴重的效果!還望閣下三思!耑函奉達,佇候示覆!如需進一步資料,請與本人聯絡。 龍緯汶 謹上 本信件已於日前以電郵的方法,送交澳門特區政府首長崔世安先生。 |
Posted: 02 May 2010 11:30 AM PDT 五一的反貧富懸殊大遊行,各界都為保障工人權益及為打工仔爭取時薪$33的最低工資,一同上街遊行表態,但當中發覺一班由內地帶著尋找希望的「惠州市大亞灣塘尾村村民」。一些塘尾村的村民,他們的父母過身後,子女就沒有了土地繼承權。在地權法不清晰的情況下,這一個於95年時才當上的村長充公了土地,其後把這些土地轉租予工廠賺取租金,更跟他的親屬瓜分,當中涉及的可能是貪污及勾結。六年來,村民走遍市政府、廣東省政府投訴,但都得不到回應及正視。而這個村長知道後,更使他的兒子著人去毆打他們,公安也不去理會。那如果他們的做法是無理,那又要為何這村長要找人去算賬,司法部門亦能夠作出最後定案。他們現在可說得不到任何回應,尋求不到一個公道。現在他們可做就是準備往北京上訪和到香港尋求一些人的注視。 中國人枉稱有五千年文明,但文明是否在若干年前已沒再進步,保留著富有帝制的中央集權,官官相衛呢?中國人社會中,檯底交易、禮尚往來、潛規則等,像食飯品茶一樣沒覺什麼出奇,好像自出娘胎就已懂一樣,怎去改也改不過來。香港,真是「勝在有ICAC」,還有接受過優良教育的英國人統治,可以把華人社會中的貪腐從表面上算是壓抑下來。但反觀今天的內地,問題依然嚴重,手法更層出不窮,反貪機構說他沒嗎?又不是,但好像為因應一些權力鬥爭來「選擇性執法」。 當中,上訪更是一項艱辛任務。我們從很多渠道都知,上訪者很多時有往北京途中,甚至出發前,已被當地政府所阻止。有些更被控告入獄,甚至指上訪者有精神病而關進精神病院。香港方面,據我所知是大多香港的傳媒都沒有留意到他們,難度內地同胞不停受到不公平對待,被階級者欺負都已當成自然規律?還是要去打造一個"和諧"社會,只報喜不報憂? 在中共的龐大政府架構、地方權力過大、加上中國人的習性。要一天去完全消滅貪腐確沒有可能。向其中一層「開力」,又必會有另一層作反,要政策施政透明嗎?相信官員到一般公服員很多都會「見光死」,官場死亡尤其「壯烈」。要去規管嗎?那些地方權力太大,尤其直轄市,可當上屬「冇到」,當中因牽涉到太多「親疏有別,用人唯親」的問題。用西方所謂的第四權即傳媒來監察,又沒可能。最敢言的「南方都市報」有口難言,經常開天窗,有時更因文章或報導觸犯了「洩露眾所周知不是秘密的國家機密」,編輯們便犯罪了。那其他媒體呢就為打造一個「和諧」社會,成了官方喉舌更不欲多談。 廿一年前,一班受到思想衝擊,去「反官倒,反腐敗」的學生們,都只想國家有更好的制度,有一個公平的社會,那就是叛亂要出動軍隊震鎮壓嗎?何況當權者沒好好去反思,只顧當前利益和權力呢?沒有一個有優良而有良知的教育、沒有一個有透明的制度、沒有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政府,一代同化一代,那公義能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嗎?一觸即發動全身,那還有糾往過正的空間嗎?香港的愛國人士常以利益掛帥,想盡辦法去討好北大人,想香港被中共思維進一步同化,想讓香港經英國帶來的較建全制度逐一擊破。難道正如陶傑所說的「小農DNA」就永遠依附在每個人的體內,不能植入西方的民主自由思維、耶教的博愛和公義基因,去改造這一個「小農DNA」嗎? |
Posted: 02 May 2010 11:20 AM PDT 我要这篇文章!! |
Posted: 02 May 2010 10:48 AM PDT |
Posted: 02 May 2010 10:45 AM PDT |
Posted: 02 May 2010 10:57 AM PDT ![]() 供放在尊者达赖喇嘛加持过的纯银灯盏上的蜡烛,为5月2日点燃。中阴49日,为走在轮回之路的遇难者们,每日供灯…… 中文Twitter上有关玉树地震的信息(十九) 【截至2010-05-03 01:55】 我的推: 4月25日,中宣部严厉要求,不得报道"达赖准备回国、达赖集团准备捐款"的消息。3 4月25日,中宣部要求"慎重报道玉树土坯房倒塌、校舍质量问题、防疫用消毒水消毒液问题。""地震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旨,对当地救援速度、效率等敏感问题不得出现批评性报道;对震区校舍安全话题,网站所有环节一律严禁传播,并做好拦截谣言、危害社会稳定的有害信息等工作。"2 4月25日,中宣部要求"抗灾救灾报道减温,世博会报道迅速升温。""全面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党委、政府关于抗旱救灾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灾区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的感人事迹。"1 这里还算有些钢筋。。RT @wentommy[图]慈行喜愿孤儿院的废墟清理后就剩下这一堆钢筋。1千2百元卖出。同为麻花型钢结构,造价30亿国家体育场对我的视觉冲击还不如孤儿院大。一个是魔幻的鸟巢,一个是扭曲的人窝http://zuosa.com/Status/66043159 内容为:该院内有受灾人员40户,人口300多人,无水无电、无管理。请求政府帮助。RT @wentommy[图]求助信 http://zuosa.com/Status/66046073 故而当局对寺院又恨又惧继而逐之 RT @wlixiong僧侣救灾之所以能发挥重大作用,还在于寺庙的组织化。如果没有组织,个人之间难以协同配合,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效率。一盘散沙的人们在灾难面前各顾各,而个人缺乏力量,很多人除了等待政府没有其他指望,也就只能放弃自救的勇气和信心 以及僧侣所怀有的慈悲心RT @wlixiong救援僧侣到达现场的速度,做出的努力,提供物资的及时,以及对灾民的精神抚慰,都和他们的本地身份有关——距离近,熟悉情况,身体适应,和当地居民心理相通等,使之在很多方面超过外来的专业救援人员 不是非要指望政府不可,而是政府非要让人相信他是救世主RT @wlixiong 抱怨和批评政府没错,但也应该想到,如果把一切希望寄托给政府,最终吃亏的只能是灾民自己。在所有救灾活动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自救。这次玉树地震多起成功救人的范例,都是第一时间从各处赶到的家人合力施救的结果 今日【博】:西藏流亡作家协会就藏人作家扎加(学东)被拘捕发出的紧急呼吁 http://is.gd/bQPLo 请支持者务必写明:自己的姓名(笔名也可),所在地,职业。签名信箱:pentibetcentre@yahoo.com,cunba2006@yahoo.com 从图片上看,这块幸福的黑板上,被"当做盛世珍贵文物"的除了胡的粉笔题词,还有"艾青"俩字,这也一块被"当做盛世珍贵文物"吗?http://is.gd/bPN0b 胡黑板庙~ @oakhill_c @degewa 干脆整个庙供起来得了@degewa 总书记4月18日在青海玉树地震期间在一所复课的孤儿学校上的著名题字"新家园,会有的;新学校,会有的" 将会被青海博物馆当做盛世珍贵文物,予以永久保存……http://is.gd/bPN0b 对对对,感谢专家~ @watchbilllau @degewa 也许阳光一点想想,如果不保存"新家园,会有的。新学校,会有的",真有可能就什么都没有,所以,我有时乐观的想其实那帮专家真的是为了灾区的小孩好,万一若干年都没有新家园新学校,他们可以把黑板搬出来,否则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今日【博】:中文Twitter上有关玉树地震的信息(十八) http://is.gd/bQc6R 供放在尊者达赖喇嘛加持过的纯银灯盏上的蜡烛,为5月1日点燃。中阴49日,为走在轮回之路的遇难者们,每日供灯…… 是档案馆,用心更深啊~ @Calvinwongching @degewa 哈哈,可能這是博物館特意隆重之作,用以提醒以後官員,如果以後沒有新家園,沒有新學校,是如何的失職,如何丟總書記的臉子!! 由于黑板粉笔字迹在黑板上附着力很弱,极易脱落,不能触摸、不能包裹、怕风等,属于很不耐久的字迹。如何使这一诞生于抗震救灾前线的特殊珍贵档案永久保存,是一切从事档案保护工作者的迫切愿望,是档案保护领域的新课题。 http://3.ly/Ol3p ********************************* wlixiong 的推: 草根志工各自为战的方式,表面看会有杂乱之感,其实却有乱中有序的机制,充分调动每个细胞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再集合起协作效果。正如慈济会发言人形容,志工如同无数台PC合成的互联网,每台PC都不出奇,但一旦连在一起,就会发挥强大功能 慈济会在台湾921地震救灾中远远走在政府前面,赢得民间赞誉,反过来促进政府抓紧救灾工作和加大救灾力度,带来更大的效果。到后来的灾区重建、经济恢复、灾民心理医治等,慈济会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造成2415人死亡的地震,三分钟后慈济会志工便在灾区工作;十几分钟后便向总部报告灾情;一个多小时后就在不同地区分头成立救灾中心,全面动员社区志工协助救灾;几个小时后,就已经向灾民和救灾人员分发热早餐 台湾慈济会的社区志工制度采取本地化和去中心化,志工平时给自己居住的基层社区提供服务。一旦有紧急情况,便会互通消息,自发支援救助,同时集合成协作集体。其扎根基层、触角广泛、又能自动集零为整的动员方式,使慈济会很多方面比政府救灾更为迅速有效 1949年后的专制政权对体制外有组织力量一概以猜忌心态严加防范,限制打压,导致民间社会日益衰落,基层社区功能大部丧失。其坏处在灾难降临时表现得特别突出。如汶川地震救援现场的人观察,当时大都是外来人在忙碌,当地人无所事事地闲坐 僧侣救灾之所以能发挥重大作用,还在于寺庙的组织化。如果没有组织,个人之间难以协同配合,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效率。一盘散沙的人们在灾难面前各顾各,而个人缺乏力量,很多人除了等待政府没有其他指望,也就只能放弃自救的勇气和信心 救援僧侣到达现场的速度,做出的努力,提供物资的及时,以及对灾民的精神抚慰,都和他们的本地身份有关——距离近,熟悉情况,身体适应,和当地居民心理相通等,使之在很多方面超过外来的专业救援人员 灾民自救,以及本地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的互救,不存在核心与边缘之分,每个生命都是家人亲友或族人,因此都是中心,不存在表演,只会全心全意。藏地僧侣在这次玉树救灾中的作用凸显了这一点 抱怨和批评政府没错,但也应该想到,如果把一切希望寄托给政府,最终吃亏的只能是灾民自己。在所有救灾活动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自救。这次玉树地震多起成功救人的范例,都是第一时间从各处赶到的家人合力施救的结果 RT @wlixiong 当局借助媒体塑造无所不能的形象,往往会使灾民形成过高期望,似乎政府救援会自动降临。然而不少灾区和灾民无人顾及,因为政府能力其实有限,加上专制体制救灾往往有表演成分,忽视不在高官和媒体视野内的非热点地区。现实与媒体展示的落差,成为导致不满的根源 ********************************* "玉树地震民间行动"Yerg414 的推: 另外与城管局协商定点安放环保垃圾回收箱(2吨重),计划从明天起,继续动员社区志愿者,清扫清理周边的垃圾,同时把项目扩展到其他项目点; 5. 召开街道、社区垃圾回收项目计划会,参与回收行动的人员有:玉树地震民间行动志愿者、SSG工作人员、万通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及社区志愿者。分别收集、分类垃圾并由玉树县城管部门和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2010年5月1日工作日志:1. 为哈秀乡乡政府发放了260套卫生盒;2. 为结古镇新寨村村民发放了20箱衣物,共计200套衣服;3. 为玉树当地的金巴慈善救助会提供了15套卫生盒;4. 对受灾严重的6户人家提供了6顶帐篷【新寨村】 6. 另外,玉树基地工作人员和万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劲一同考查项目并制定了垃圾处理的可实施方案;此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8小时前 通过ChaCha 13228655595 @ RT ☆ 4. 另外为玉树县结古镇中心寄校的120名教师学生提供了120套不锈钢饭盒和120套不锈钢茶杯、成人鞋120双、儿童运动鞋100双和袜子120双;5. 为玉树州肉食品公司提供了52套卫生盒; 2010年4月30日工作日志:1. 为125户发放由国际美慈捐助的卫生盒 2.给玉树州民族综合学校300名教职工提供300套卫生盒 3.分别为玉树州群艺馆和结古镇仲达乡同保达村学校发放34套卫生盒;同时给一户受灾严重的家庭提供了一顶帐篷,厨具和砖茶等; 由于玉树基地的网络流量有限,这两天的更新将不会有照片。稍后照片再一一补上。 ********************************* "公民志愿"wentommy的推: 帐篷外两个打井队深夜的活塞运动,动静蛮大但叫声规律,应该能帮助睡眠。晚安。 中午三亚,夜间,玉树。老羊带的抗负20度的睡袋上还得摞被子。 可惜不能玩儿太久。明天凌晨要去玉树长途站接车,一位朋友捐助了8箱药品给赛马场某民间医疗点,他们互相都不认识,让我代为签收。感谢朋友信任哈,反正总会累得傻逼呵呵,不怕多跑一趟。 在朋友的帮助下给无线上网充了值。断网半天后又回来了。 [图]武警战士与孤儿 http://zuosa.com/Status/66053262 [图]西部公益网的林子马上要带两个孤儿院的孩子去西宁。林子已经在玉树呆了快20天了。来自玉树称多县医院的藏族志愿者青青端着刚做好的饭,一定让林子带上。 http://zuosa.com/Status/66052553 [图]龙日师父在整理从废墟中翻出的孤儿院孩子们昔日的照片。 http://zuosa.com/Status/66051440 [图]河滩上的藏獒尸体 http://zuosa.com/Status/66050685 我的判断是藏狗,而非藏獒 @tianshanml: 是只小藏獒?! RT @wentommy: [图]忧郁的流浪狗狗 http://zuosa.com/Status/66049706 [图]忧郁的流浪狗狗 http://zuosa.com/Status/66049706 [图]家园没了,精神家园还在。 http://zuosa.com/Status/66049087 [图]找到啥好吃的了? http://zuosa.com/Status/66048446 [图]我们帐篷隔壁的武警部队五辆大型工程车。负责铲平孤儿院废墟的。队长昨晚跟我说:麻烦晚上给照看一下。我说没问题,一般人偷不走。 http://zuosa.com/Status/66047805 [图]往里30米处有灾民居住。勿忘 -----新建路灾民 http://zuosa.com/Status/66046815 [图]求助信 http://zuosa.com/Status/66046073 [图]成林俄毛小朋友。她跟读二年级的姐姐看卓一起来到玉树三完小的救灾物资发放现场。俄毛穿着姐姐的校服。她悄悄告诉我可想上学了,可惜还不到年龄。问她啥时候开始读书,俄毛说:等春天来了。 http://zuosa.com/Status/66044082 香港义工黄福荣和一名孤儿不幸罹难。@tianshanml 孤儿院没有伤亡吧? [图]慈行喜愿孤儿院的废墟清理后就剩下这一堆钢筋。1千2百元卖出。同为麻花型钢结构,造价30亿国家体育场对我的视觉冲击还不如孤儿院大。一个是魔幻的鸟巢,一个是扭曲的人窝。 http://zuosa.com/Status/66043159 跟老羊找帐篷去。 [图]尼玛孤儿学校赏析(三)孤儿学校变军校 http://zuosa.com/Status/66000792 [图]尼玛孤儿学校赏析 (二)板房。特殊时期,这无疑成了玉树的汤臣一号。现房。 http://zuosa.com/Status/66000130 [图]尼玛孤儿学校赏析 (一) 臣接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http://zuosa.com/Status/65999024 谢D中央 http://zuosa.com/Status/65998326 自作孽 @aiww: 募捐变为讨债。哈RT @wentommy:急电该组织后方营地,对方表示完全理解,答应协调后今日返还帐篷,同意其成员行为违背民间救灾伦理(五) 不提该公益组织和当事人姓名,我个人看法,对于政府,就是用来质疑,甚至刁难的,而对于个体,尽 量宽容,少结私怨。只要对方及时还回帐篷,让我们能发放给急需的灾民,还是朋友。(八) 作为公民志愿者,如无资质或能力组织后勤物资上玉树,到了以后再挤占资源,尤其是民间资源,特殊时期,视为作恶。尼玛学校政府救助核心之一,民间医疗救援再为D疼国爱的大戏撒花,尤羞。此阶段民间救助是走出结古镇,下到乡村。 (七) 我想小女孩急要帐篷的过程是这样,刚上玉树惶惶,四处找物资解决后勤。东西要到再说。忘了类似我 们这样的公民志愿者,帐篷是网友10块50块捐助而来的。救助的是那些死了亲人,政府无力,或者疏漏 尚未领到帐篷困难户。救急。(六) 急电该组织后方营地,对方表示完全理解,答应协调后今日返还帐篷,同意其成员行为违背民间救灾伦理(五) 两位志愿者拉走的帐篷,快半天了,赫然扔在学校操场上 打电话质疑对方是否急用,小女孩以在红十会办手续不方便谈话挂断 老羊说:吃下只苍蝇(四) 尼玛孤儿学校是震后玉树受关照最多的学校之一。中央领导光顾后,兰州军区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倾力共建,致公D某委关注,板房,餐厅,阅览室都建好了,红色标语把校园包裹起来。可谓D疼国爱样板(三) 来了两个志愿者,两分钟完成交接,说忙,拉了帐篷绝尘而去 下午有心去看望,到了尼玛学校,大吃一惊(二) 昨天某公益组织的朋友(在西宁客栈认识的)急电,说他们玉树前方在尼玛孤儿学校的医疗救援队缺帐 篷,盼支援。目睹该组织做过很多踏实工作,学校,医疗,公益,几个关键词一冲击,于是咬牙承诺了 一顶。(一) 据说宝宝一早又到玉树三完小了。老羊去拍片,我叮嘱他问问宝宝脚的尺码。我们网友捐款买了500双鞋上玉树,尺码很全。不差这一双吧。不过,宝宝一定要new balance,我们就没辙了————三笑。三玩笑。 ********************************* "公民志愿"yanglicai的推: [图]看我拍的啥 http://zuosa.com/Status/65986266 [图]看我拍的啥 http://zuosa.com/Status/65985603 [图]玉树第三完小。影帝来了,孩子们有鞋子吗? http://zuosa.com/Status/65985300 一个玉树临疯的夜晚,胡天胡地、温不囵吞。 跟刁民耍心眼,我也就不说啥了。跟恁老实的藏民耍屁眼儿,怎么看怎么像后妈。感谢你妈逼呢! 一个老娘们自恋了60年,还不知其丑,真非姨所思啊。破了又破,红布挂得恁多,红得没完没了。丫有多贞洁? 那天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心眼、屁眼)也蒙住了天 现在青海屠獒的改扔在玉树我住的地窝子门口了,上头都裹着红布,满满写的是"感谢" RT @aiww: 说起羊蹄,在新疆屠羊的蹄子都丢在我家的地窝子门口,四百之羊的1600个,味儿难闻。RT @yanglicai: 快被骂成羊蹄了 RT@yanglicai: 艾老不但会编童话、煮蹄花 那么多红条幅,确实不可能不吐 妈逼的我,呆在玉树犹如游客,几乎丧失了煽情、猎奇和作秀的欲望:感谢党中殃、国务怨、中央拆迁办、全国人大常萎会、解放军城管总队、广大侮警官兵以及腐食动物保护协会、正常人类严揪锁全体直猿,你们共同造成了我对灾区的审美疲劳。 ********************************* 志愿者danmuzhiyu的推: 埋头做事,抬头看天,至于人间的傻笔,让他去吧。 有志愿者行动未必就有了志愿精神,而没有精神是成不了公民的。话说志愿者元年三周年,进步了未? 谢谢,命是自己的,一定要留意RT @douyu828: 随时观察,真的要小心,我们去高原感冒是很危险的,以前我们一老乡因此挂了。 RT @danmuzhiyu: 吃药了,我们这里就是个医疗点 任重道远,就从我辈做起 话说回来,合作是要有利基点的。要么是利益,要么是价值观。 虽然如此,但推已及人,总认为别人是傻逼是没法讲合作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明天就稳定了,做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小团队,很牛么?突然间恶心这样自以为是的优秀团队。RT @gaodongmei: 汪老师貌似情绪不稳定,要是不能待就不要待了RT @danmuzhiyu: 没劲,非常之没劲…仍然你们我们,什么JB玩艺儿 吃药了,我们这里就是个医疗点RT @douyu828: 千万注意!不行赶快往低处走。 RT @wuquan: 在高原感冒小心哪,赶紧看医生RT @danmuzhiyu: 在玉树感冒了RT @wuquan: 怎么了?RT @danmuzhiyu: 一定要顶住啊!没被高反,别他妈倒在 深度的合作,一定要寻找基于一定价值观的人。 "志愿者"距离"公民"到底有多远? 我根深蒂固的担心,来源于以往的经验,谈合作,咱中国人大他妈口是心非了 就玉树临风地打酱油吧,何苦来哉。 在玉树感冒了RT @wuquan: 怎么了?RT @danmuzhiyu: 一定要顶住啊!没被高反,别他妈倒在感冒上面 没劲,非常之没劲…仍然你们我们,什么JB玩艺儿 一定要顶住啊!没被高反,别他妈倒在感冒上面 赛马场刮起大风,下起雨来了 会议结束,揽了个活儿,需要整理东西。MD,又回来干低端活路。 日你妈的横刀立马,去你大爷的雷霆英豪,这么大的灰,有洒水车也不到需要的地方喷一下 住赛马场的和住下面的志愿者相比,像叫化子 @wentommy请告诉我你的联系方式,我们也在赛马场,想过来拜访一下你们。 是嘛呢石堆,居然碰到推广玉树各种体系,如哲学体系教育体系…的神人 是嘛呢石堆 玛尼石堆,驻扎了很多机构。 ********************************* 志愿者luohanguo的推: 其实 @wentommy 的帐篷风波也许能回答 @danmuzhiyu 的问题:志愿者到公民的距离有多远 比想象的远,之前的"志愿军"里哪个是公民?RT @danmuzhiyu: "志愿者"距离"公民"到底有多远? 志愿者求松是个僧人,四川地震时他在成都,陪上治病。玉树地震也在现场。之后着便装每天开着家里的车四处救援帮忙。他奶奶在地震中遇难,两个姐姐受伤,弟媳临产他都顾及不到 今天下午十二家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在玉树尼玛孤儿院开了一次碰头会,大家同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行动协调机制。更多的组织和团体还将陆续加入。 半夜,结古一片狗吠声 @wentommy 明天在玉树的民间团体准备见个面互相认识一下,不知有没兴趣参加? 到玉树的一些民间组织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如关爱生命医疗队,没有桌椅,没发电机,没热饭吃,没交通工具,但每天3个医生和十来个志愿者要接待约四百个病人,同时还有一队人要到处巡诊。累病了自己给自己挂个水又接着干。 厦门同心会的传喜师父介绍他们的想法:帮助老人和小孩 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信息沟通,协调的重要性 目前见到了关爱生命、格桑花,现在和一些本地志愿者、堪布、僧人见面 抵玛多,玉树近了 ********************************* "心系玉树" tibetsheep 的推: 多杰:我得尽快和在京的朋友们商量会议有关事宜。旺杰兄将在今天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包括很多人关心的善款流向问题)并争取明天公布。而顿珠加则会到西宁各医院做后续的地震伤员信息采集,同时也在待命于运送救灾物资的事情。感谢每位爱心人士,"心系玉树"行动小组的状态仍是现在进行时 ********************************* Twitter上的其他推: pufei: 我日,影帝让失去父母的灾区儿童默念,我要努力,我要奋斗。以后但凡死国家领导人,大家就念这八个字。 WangJinbo 无国界记者:中宣部要求媒体减少跟进青海玉树大地震,转而增加有关世博会的专题等报道。国新办下达指令要求国内网站管理员们确保有关青海地震的报道不会提及西藏流亡领袖达赖喇嘛,并提醒各网站不得私自进行采访报道。 hklocalnews 總理溫家寶再次到青海玉樹縣地震災區,探望受傷災民,了解災後重建情況。溫家寶昨日先到達玉樹巴塘機場,下午到重災區結古鎮一間醫院,探望病人,慰問醫護人員,並感謝他們夜以繼日地... http://bit.ly/9wYJ4A (RTHK) |
Posted: 02 May 2010 08:16 AM PDT Yibie 言:本文来自好友 XDash,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工具链,十分有参考价值。希望自己知识管理更进一步的同学,可以认真阅读。原文链接:http://www.fanbing.net/my-pkm-tools.html 之前曾写过一篇《我的时间管理(GTD)工具》。应网友要求,再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工具。 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
我选择知识管理工具的标准:
我使用的知识管理工具: 1、Google Reader + Gmail 我每天必用 Google 旗下服务,将其当做个人知识整理系统的关键中枢。Google Reader 是我的主力RSS阅读器,Gmail则是主力邮箱。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的有效组织。 如下图,在GR中看到值得收藏的文章,可点击文章下部的Email按钮,将其发送为电子邮件。通常我会在邮件中加注关键词,并标记上"#kms" (这里含义是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你可以修改为任何你喜欢的)。 同时,我在Gmail邮箱中新增了一个过滤器,过滤条件是"#kms",处理方法是自动存档(archieve)、标记为已读(mark read)、添加标签("KMS" label)。这样一来,每当我收到用上述方法转发的GR阅读收藏,系统将会自动为我完成信息的归档分拣工作。配合 Google 强大的搜索功能,今后可以方便地查询整理这些内容。如下图。 GR的另一个方便知识输出分享的小技巧是使用"发送到(Send to)"按钮。这篇《Google Reader "send to" 使用集锦》提供了扩充 Send to 按钮的一些方法。如下图,我添加了豆瓣、人人、Delicious等服务。 2、WizKnowledge(为知个人知识管理) WizKnowledge 是网文快捕作者开发的知识管理工具,除支持多级分类、标签、搜索、编辑器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提供桌面任务便签、日历功能。通过插件扩展,还可下载 Google Calendar 、 Google Docs 数据,实现单向同步。软件自带同步功能,免费提供100M空间,可将程序数据同步到官方服务器。 WizKnowledge 官方网站:http://www.wiz.cn/ 3、Read It Later 严格地说,Read It Later 并不是一款知识管理工具,而是轻量级的信息分拣和存储工具。 如其名称,它可通过多种方式(浏览器工具栏、插件、移动设备客户端)将信息标注为"稍后阅读(read it later)"状态。这样你可以不必打断自己手头的工作,而将临时涌现出的信息存入 Read It Later 的未读列表(Unread List)中。等空闲的时候再回过头来查看。 Read It Later 界面清爽,功能也专一,但在个人定制性上偏弱。为此我还特地自己仿照它的界面,用PHP山寨了一个类似的工具(我给它命名为Rdo),置入我的 Chrome 标签栏。由于没开发多用户登录机制,就不提供页面演示了,给个截图吧: 4、自建基于WordPress的Wiki+Viigo阅读器 我的自建Wiki,说到底有名无实,因为并没有使用真正的Wiki程序搭建,还是偷懒用了WordPress。 考虑到这个Wiki只供我个人使用,无需考虑用户体验、组织形式,于是只简单地进行了安装,并随便找了款皮肤,就横空出世了。我甚至从不给新添加的 文章条目插入more标签,导致页面冗长。管它呢,自己用的。 "冰哥喂鸡"入口:http://www.fanbing.net/wiki/ 如果想建立比较专业的Wiki站点,还是推荐专门的程序,例如适合国情的 HDWiki(来自互动百科的开源程 序),或者 MediaWiki(Wikipedia用的就是这个)。 我又用黑莓上的免费阅读软件 Viigo 订阅了自己Wiki的RSS,在睡前进行第二轮复习回顾,进一步加深知识印象。(顺便说一句,Viigo 这软件不错,支持Web端管理订阅源,还能查询天气和证券市场。英文。) 5、微博客 微博客以其方便快捷、简短精要、多种输入方式,适合知识的即时存入,特别是灵感瞬间迸发时的随手记录。因此我就专门开辟了一个微博客,作为灵感素材 记录本,同时使用QQ/MSN/GTalk/Web/SMS更新。 目前支持同步微博的工具日益涌现,早期国产的嘀咕、做啥,近期的Follow5、微博通、围着脖子推等,都可以将某一 微博的内容即时传递到其它微博。这相当于同时在几个网站上进行了备份。个人觉得这样很必要,毕竟现在墙里墙外都不靠谱,多一处镜像,数据就多一份保险。 但缺陷也很明显,目前尚未有哪一家微博客网站提供完整的数据打包服务,因此所有内容只能算暂时寄放在别人的地盘。搜索方面也不尽人意,即时搜索、全 站搜索的精确度有待提升。 6、Dropbox 目前知识管理工具尚无配备统一的标准,各家服务自行其是,缺乏有效的互通方式。Dropbox 是优秀的网络同步硬盘服务,可以用来自动同步数据内容,实现在多台电脑同时管理本地电脑的知识库。 典型应用:Google Docs + GDocBackup + Dropbox (用 GDocBackup 下载自己的 Google Docs 文档到本地,再通过 Dropbox 同步备份)。 关于 Dropbox 的使用技巧,请参考同步控的系列专题:1 , 2 , 3 , 4 , 5。 7、博客及其他 知识管理的最后环节是分享(发表)和互动(对话)。博客是一种不错的实现方式。实际上我现在总结个人的知识管理 工具,就是一种基于经历和实践的分享,目的在于传递知识,并在与读者交流中获得新的发现。 Google Docs 自不必说,但碍于鬼斧墙的威胁,不敢大张旗鼓,一怕信息随时无预兆丢失,二怕连累这款优秀的服务,毕竟我每日接触的信息里也少不了境外敏感词。 豆瓣也是我常去淘书和淘片的地方,看后常会留下评论,或仔细整理,或即兴简评。我的豆瓣评论,我的豆瓣主页。 另外还有其他自建服务,例如网 络相册等。 最后是提问环节:请大家推荐优秀的思维导图工具,XP的。目前试用的两款感觉一般,就不在这里吐槽了。 相关文章
Recent Comments© Yibie for GTDStudy, 2010.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Post tags: PKM, 个人知识管理 ![]() |
Posted: 02 May 2010 09:45 AM PDT 如果,我們站在受壓逼與不公義苛待的人面前,絲毫沒有伸出援手甚或半點惻隱之心;那麼,我們憑甚麼來求問上帝的憐憫呢? 如果,我們站在公義與良知的問題面前,我們選擇了充耳不聞、事不關己;那麼,耶穌為我們釘上十架與我們何干呢? 如果,我們站在我們所不認識的公義與良知問題面前,我們選擇了漠不關心、袖手旁觀;那麼,我們又憑甚麼令不認識耶穌的人認罪悔改呢? 如果,我們作為人,果真沒有身體力行公義施憐憫的責任;那麼,上帝道成肉身在世三十三年留下「基督徒」這名份給我們,又有何意義呢? 讀著這篇文章的閣下,果真能確切的回答我嗎? 別再跟我說甚麼都不懂了,拜託,這不是甚麼複雜的社會甚或政治問題─這只是很直接很單純的信仰實踐的問題,除非你連聖經也懶得研習。 我們要指出自身以外別人的問題是很輕鬆的,拿話題出來研究討論是很容易的。 聖經的教導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屬靈的知識我們日益加增,關於行為的經文我們琅琅上口,可是,我們真有竭力用行動實踐出來嗎? 我只有一雙眼睛,手只有一對,腿只有一雙,能看到的很渺小,能做到的,更小,能往前走的,少於毫釐。 我很清楚,我只是軟弱無能的人一個。 這樣的身份在為我們道成肉身捨己的耶穌面前,相形見拙;這樣的身份在比自己更貧困潦倒受著逼迫苦害的人面前,尤其明顯。 耶穌早就跟我們說了,十字架要負起來是很重的。這我知道。 所謂惻隱、所謂良知、所謂公義、所謂信心、所謂生命、所謂關懷,耶穌教我認識的。 在我生活的周圍,只有一個又一個站在路旁的人,用名叫鼓勵的微笑推著我繼續向前走。可又有誰真有跟我在同一條路上同行呢? 如果不是耶穌的緣故,我完全沒有走上任何一步的理由。 我只見到一群又一群眼看手不動的人,在聖殿裡自我感覺良好,對他們所不認識的人和事卻置喙無睹。 他們,在新約聖經裡面,好像叫法利賽人。 我嗎?我大概是那個沒被石頭砍死的婦人吧。 ------ 聖經,以往的舊文經已引用了很多,甚至過多。 關於行公義好憐憫的事情,一直以來已經有很多人寫過,甚至我也寫過。Spoonfeed 一二三四五六七手的資訊給大家代禱是我能做的,也是我一直在做的。 平常在教會崇拜場刊的代禱欄裡,經常出現類似這樣的一項:「為世界各地天災、人禍的受害者,為受壓逼、受創傷的人禱告。」 恆切認真的念茲在茲,為受苦害的人,每天用心紀念,懇切代禱,這,一雙手能做的真的很小,但意義重大深遠。 讓我們用禱告跟上帝呼喊,被殺傷摧殘而毀壞的生命,我們都要紀念;被不公義壓逼而淪喪的靈魂,我們都要在意。 「過去被遺忘的人,我們要記念;現在被忽略的人,我們要抓緊。」*就只為了曾被莫須有之罪名被捉拿的主耶穌的緣故。 身體力行公義好憐憫這一門課,請從尋求聖靈引領的禱告開始。 你,上到哪一堂課了? *:文句引用自年前筆芯兄的舊文《誰的世代論爭》。 塞米一條揚陸轟炸機 P.S. : 請用良知來身體力行,好讓我知道,我們是同行者。 ------ 伸延閱讀 / 四月份閣下可能毫不認識的人和事概覽: 《時薪14元「垃圾婆」:尊重吓我 「為頭家」兼兩職 想找月薪6000工作》 《譴責無線新聞失實報導順寧道楊媽媽聯署聲明》 《蔡志森究竟是否基督徒?》 《你為甚麼不慚愧?》 《學習思考與辯識》 《方舟與信仰何干?》 《阿福 你揭示了我們的虛偽》 《誰的世代論爭》 《走在另一條苦路上的基督徒,或香港人》 (至於小人的拙文故且不列了,有興趣的話請自行在 facebook 上搜尋。謝謝。此文原發放予已認識的 facebook 用家,現轉載至獨媒分享。歡迎列明出處轉載,謝謝。) |
Posted: 01 May 2010 09:00 AM PDT 黑衣大葛格写的书发售了,一起来创造抢购记录吧! 糗事#260534 - 00:08:48 糗事#260735 - 11:40:08 糗事#260704 - 10:51:09 标签: 恶搞]X主任 糗事#260766 - 12:44:58 糗事#260565 - 01:13:44 糗事#260759 - 12:29:28 标签: 人名币 糗事#260696 - 10:29:28 糗事#260663 - 09:17:16 糗事#260814 - 13:51:31 糗事#260762 - 12:38:18 糗事百科是这个星球上最暴笑的糗事分享网站 :: 立即发表我的糗事 | 查看本月最糗的糗事 ![]() |
Posted: 02 May 2010 09:00 AM PDT
赵小晨家里大概有1000多张DVD,分门别类摆在书架上,他最喜欢的一排是100来部犯罪电影,绝大部分是抢银行的,这其中他最喜欢看的是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HEAT》,译名叫《盗火线》,看了多少回已经记不清楚。《第九区》放在科幻作品那一类,边上是新买的一套《星际迷航》,还没有拆开看。他住的这一室一厅收拾得非常整齐,不像一般单身汉那么零乱。他甚至有轻微的"收纳癖",好多东西都放在宜家买来的盒子里,衣柜里的衬衫、袜子、内裤都摆放得井井有条,门口的鞋柜上放着一个双肩背书包,装着换洗衣服、洗漱用品、常有的药物,拎起这个包就能出差。赵小晨出差的机会并不多,但这个包时常会打理一番。他看过一个日本电视剧,里面有个军官说,男人身边应该"单纯明快",这句话深深影响了赵小晨。他的厨房里没有太多的餐具,三四个盘子,两个碗,几双筷子,刀叉和勺子各有两把,按理说,他只要一副碗筷就可以应付日常的饮食,但他不忍心再精简,他想,万一有一天,有个女孩子来做客,应该给她预备一套餐具。赵小晨自己吃饭非常简单,面条或者速冻饺子,他最喜欢吃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香椿炒鸡蛋,辣椒炒鸡蛋,冰箱里常备的就是鸡蛋、酱牛肉和辣酱。
下一个周六,赵小晨和老丁在图书馆见面,老丁借了本马丁·里兹的《六个数》,赵小晨借了本《刑侦实验室》。老丁摇晃着手里的书介绍:"这是剑桥大学的一个教授写的,他是个宇宙学家,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他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智慧生命,也就是说,他相信有外星人存在。"
赵小晨支吾着,他对宇宙也有那么点儿兴趣。以前,他一失恋,就看一些天文学方面的书,他知道火星上有一座奥林匹克山,足有25千米高,他知道,和太阳相比,地球微不足道,和天狼星相比,太阳又很小,和大角星相比,天狼星也不算大,宇宙中的大星体多了去了,地球微不足道,那么人就更加的微不足道,这样一来,人的那点儿感情纠葛也微不足道,赵小晨凭借对天文学的了解而忘掉失恋的痛苦。不过,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致和老丁讨论天文,他的兴致都在鹿宪州身上。在人民大学的车站上遇见罗伯特·德尼罗之后,他就在网络上搜索知春里、知春路、银行等字眼,然后发现1996年,北京有个抢劫犯叫鹿宪州,他抢银行的运钞车,抢走了上百万的现金,晚上总去"天上人间"夜总会,最终被击毙于亮马河大厦下面的停车场。这家伙当过兵,越狱出来开始抢银行,有女朋友协助,事发之后,女友被判处7年徒刑,现在应该早放出来了。赵小晨想,要是把这家伙拍成个电影,也许和《盗火线》一样好看。他脑子里一遍遍过这个电影,还琢磨,到底是胡军还是姜文来主演呢?
再下一个周六,老丁看完了《第九区》,在图书馆见到小晨的时候,直夸那电影好看:"其实咱们中国的古籍里早就有对外星人的记载,我看这电影,就是《述异记》里的蚩尤神,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赵小晨对古代小说没什么兴趣,但他也挺上心的听老丁瞎扯,老丁的意思是,外星人肯定存在,而且不止一次的来到过地球,平日里老丁说话有些拘谨,但聊起外星人,老丁就滔滔不绝,他从自己的笔记本上撕下来一页纸,写了个网址给小晨:"这是我们的论坛,专门讨论外星人的,你来看看吧。"在小晨看,这老丁有点儿神叨叨的,天文学和外星人可不是一回事。
小晨和老丁每周六在图书馆碰面就聊上一会儿,老丁发现小晨对外星人不那么感兴趣,也就放弃了这个话题,他向小晨请教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常识,怎么重装系统,怎么使用电驴,无线路由器怎么设置之类,两人互相留了MSN和QQ,但在网络上他们很少说话,老丁原是北京一家工厂的工人,被买断工龄后赋闲在家,据说是以炒股为生,周一到周五都要盯着股市,赵小晨并不相信股市能让老丁衣食无忧,但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谋生手段,未必要透露给外人。 又一个周六,赵小晨在阅览室里看完杂志,老丁赶过来说,我们一起去吃点儿东西吧。图书馆外的街角,有一个拉面馆,两人坐下,点了两碗面,一盘拍黄瓜一盘拌木耳。
"喝瓶啤酒吧?"老丁说。 "好。"赵小晨答应。 服务员拿来两瓶啤酒两个纸杯,老丁抢着给小晨斟上酒,小晨看出来,老丁是有话要说,喝完了一杯酒,没等面上桌,就直截了当的问:"您有什么事儿吧?" "没什么没什么。"老丁又拘谨上了,放下筷子,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小晨拿起酒瓶子给老丁刚喝了一口的酒杯又斟满,等着老丁开口。老丁开口了:"小赵,你有女朋友吗?" "没有。" "以前谈过女朋友吧?" 赵小晨有点儿脸红:"大学的时候有过。" 老丁喝了一口酒:"我想给你介绍一个,我的外甥女。"
赵小晨没接茬儿,心里想着推辞,他和老丁并不熟悉,好像是朋友,也好像不是,但绝不是长辈和晚辈,他琢磨着找个什么借口才能不伤老丁的面子,那边老丁自顾自的说着:"我这个外甥女,24岁,大专毕业,学历是低了点儿,但工作还不错,她在银行当职员。" 听到"银行"两字,赵小晨点了点头。 "虽说是在银行工作,但不是老要摸钱,摸钱手太脏了,她是在大客户部工作的,主要办理对公业务,发工资什么的。"老丁说。
赵小晨对相亲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但对银行充满了兴趣。他一直想,如果有机会,也要抢一家银行,要是能事先对银行的内部设施有所了解,日后真动手也多几分胜算,老丁居然把自己的外甥女送上门来,实在是个好机会。拉面上来了,赵小晨低头去吃面,不想让老丁看见他的表情。老丁还在絮叨:"我这个外甥女很老实,也不太爱说话,个子不矮,1米68,成不成的,你们见个面,认识认识也没啥坏处。"小晨心里已经同意见面,但嘴上还不知道怎么答应,闷着头接着吃面,老丁见状,低下头吸溜了一口面汤:"这汤不错。"
收藏到:Del.icio.us |
Posted: 02 May 2010 09:12 AM PDT ![]()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也許感到奇怪:為什麼說今年澳門的五一遊行是被遺忘了的呢?因為在很多媒體中一群青年在電視、報紙的報導中被融入了工人在沙梨頭與警察發生衝突的場景。事實上,他們在07年遊行抽水哥開槍的位置已經分道揚鑣了。 有香港工會朋友很關心這次的遊行,另外一些同樣是青年的朋友看了晚上留守的工人說:在這種情形下,網民會走出來聲援。當然,除了一些極少數以教訓意味來批評的人以外,多數朋友的意見都是出於善意的。 澳門網民組織遊行,這次是第一次。我自1997年上網,在澳門算是老網民了。很多次網民曾經說要搞什麼快閃黨,穿什麼衣服表達不滿,最後都不成事。唯一一次例外是08年「城市隱者」事件,網民到記者會聲援他而已(以及去年在不露面的情況下籌錢登廣告「倒崔」)。他們不敢上街,一來是沒有這個習慣,二來也怕秋後算帳,因而在社會控制極強的澳門社會難以生存。 在澳門辦遊行過往會有三種客觀的障礙:一是不知道程序,二是集合地點,三是路線。新澳門學社—澳門主要的民主派團體—在第一方面多年來都以社區發展模式,技術上支持各界人士向政府表達訴求,包括舉辦遊行。而學社這次亦有提供協助,一些社員也以個人身份參加了。事實上,三位代表其中兩名是「九十後」,他們的熱情和成熟(成長)令人感到驚喜。 集合地點方面,澳門民政總署一直都認為在規範遊行集會的法例中規定指的是除了十個具體規定的地點外不得舉行集會。但事實上,法例只規定那十個地點是例外情況,因為在澳門其他地點舉行集會,需要與政府機構有一定距離。民署起初亦曾以此阻礙三名青年的通知,但在遊行前不久,終審法院裁定民署做法非法,清除了在永寧廣場起步的障礙。他們選擇那裡,是因為那裡有一座一直未能入伙的經濟房屋,而房屋問題是是次遊行的主題之一。 至於第三點,遊行路線,警方一直堅持青年要用美副將馬路(一條人流較少的路線),而非較熱鬧的高士德。在本著讓第一次青年遊行順利完成的原則下,主辦者在最後一刻作了讓步(根據區錦新的說法,警方把遊行路線的否決通知拖延至使工人無法提出上訴)。至於有傳媒利用他們的和平比較工人的暴力,當中青年的「明知故犯」在這裡也就能自圓其說了。 很多人很好奇,澳門年輕人心裡想什麼。沒錯,他們提出的一些口號,特別是勞工方面(反黑工),在左翼角度是民粹的。但澳門「新」勞工運動的主力(相對親中的工聯)是一群知識水平不高的中老年建築工人,而且他們要面對的是手停口停的問題,甚至會淪為政府打黑工時,分判商用來欺瞞政府稽查的「人頭」。同樣地,澳門社會專業發展不如香港,那些讀完大學的青年面對有專業認證的外來人,自然就不是對手了。在澳門的知識份子,頂多是後馬克思主義之類的,很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既不了解資本主義之惡,也很少願意直接參與社會。 另一方面,青年們提出的「反河蟹」主題在澳門,甚至是比新澳門學社更進一步。畢竟學社在澳門的代議政治參與多年,說話的對象,更多是政府,而非全個社會。 |
Posted: 02 May 2010 09:41 AM PDT
托兰教授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找到德国队在历年世界杯上的成绩 最后托兰教授找到一个公式 得到曲线 事实上,历史上每一届世界杯前都有很多人做出预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球星贝利,预测哪一个队夺冠,那一个队即会遭遇厄运。很多赌球和足球彩票网站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给出参考信息。用数学公式预测过世界杯的人也不只托兰教授一个人,他们运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前,有人认为,当时巴西队最近两次夺冠军是1970和1994年,1970+1994=3964;阿根廷队1978和1986年两次夺冠,1978+1986=3964;德国队最近两次夺冠是1974和1990年,1990+1974=3964。根据这个公式推算,3964-1998=1966,1998年世界杯冠军应该是1966年的冠军,是英格兰队。当然,最后的冠军不是英格兰队而是法国队。 如果从数学角度严格看待"3964方法"和托兰教授的方法,发明的两个公式只是在数字上与以往的夺冠年份或者名次相吻合,几乎没有多少深层次的规律,更像是数字算命,只能看作科学家业余乐趣,谈不上是真正的科学预测。美国华尔街曾经有一位金融从业者声称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成功预测过去二十多年的股票走势,一时很多人感到很惊奇,后来他公布了自己的系统:按照一支棒球联赛队伍的成绩走势为根据,成为流传甚广的笑话。这支球队的成绩走势与二十多年的股票走势只是巧合的相似,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联系,这种股票预测方法与两种世界杯预测方法异曲同工。 有的科学家不满足于发明一个预测世界杯公式"玩一下",而是将世界杯冠军的预测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前,英国华威大学和阿尔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使用了相似的方法来预测世界杯的归属。相比于托兰教授只考虑德国历史战绩一个因素,他们运用的方法则复杂的多,考虑了各个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的表现、国际排名、各队独特的强项与弱点、每一队伍前往比赛地点的旅程远近、每个队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长短等等。他们利用一个包括很多条公式复杂系统,这些提到的因素都可以作为数字变量输入,最后对于每一场比赛的结果都可以给出一个预测,例如南非和西班牙队的比赛,双方胜平负的概率各是百分之多少。 之后科学家们在电脑上模拟一次虚拟的世界杯,从小组赛、十六强赛、八强赛到最后的决赛,每一场比赛进行逐一计算,最后得到总冠军和各队的排名。由于对于每一场比赛的预测结果只是一个概率,计算机对每一场模拟的结果也不是固定的,但是符合概率的分布,所以每一次运行"模拟世界杯",得到的冠军结果也是不同的。最后,经过数千次的模拟后,华威大学的结果是阿根廷在13.2%的模拟中都是冠军,是最大的夺冠热门,其次是巴西(9.3%),法国(8.7%),英国(6.9%),意大利(6.7%),而中国夺冠可能性最低,为0.3%。阿尔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预测的结果却是巴西会是冠军,意大利是亚军。 两大学运用的方法相似,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两大学科学家的公式中对不同因素的系数设定的不同,华威大学的科学家较为看重世界杯前夕各队的战绩,当年巴西在那几个月中战绩极其糟糕,而阿尔斯特大学对这一因素在胜负概率中的影响力设置的比较低,所以他们仍然认为巴西是最后冠军。 2002年世界杯最后四强结果是巴西冠军,德国亚军,土耳其、韩国三四名。最后阿尔斯特大学在这场"计算机预测比赛"中胜了华威大学。但是对于报了大冷门的土耳其、韩国,两大学的预测结果都始料未及。 尽管有的科学家建立的预测模型不仅仅是在开玩笑,考虑了很多因素,具有科学性。但是他们都是利用现实来预测未来,在瞬息万变、充满玄机和不确定性的足球比赛面前总是败下阵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3位统计物理学家曾经对几种大型体育比赛的赛况进行数学分析,发现在棒球、曲棍球、篮球、橄榄球和足球5种比赛中,足球是最具不确定性、最具悬念的比赛,弱队战胜强队的频率最大,自然也是最难预测的。而这也或许正是足球的真正魅力所在。 感谢方弦,拟南芥对文章的意见。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
Posted: 01 May 2010 09:00 AM PDT 4月18日,胡锦涛在玉树一孤儿学校的黑板上留下了"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12字墨宝(更确切地说是粉宝),后该黑板被更换并送至青海档案局永久保存。 4月22日,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著名档案保护专家李玉虎教授奔赴青海,着手开展领袖粉宝保护工作。 4月27日,陕西师大新闻网刊发报道《李玉虎教授赴青海保护胡总书记题字黑板》称,由于黑板粉笔字迹在黑板上附着力很弱,极易脱落,不能触摸、不能包裹、怕风等,属于很不耐久的字迹。如何使这一诞生于抗震救灾前线的特殊珍贵档案永久保存,是一切从事档案保护工作者的迫切愿望,是档案保护领域的新课题。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武装群众、深入人心的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性才能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即使是领袖粉宝保存这样的世界性难题都即将被攻克,这一崭新课题同时也开启了令人遐想无限的中国高端科研的一系列新方向: 如何保存领袖一不小心留在狗屎上的珍贵脚印,是否意味着痕迹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呢? 如何保存领袖在公共场所庄严宣告的黄钟大吕般的响屁,是否暗示了气味学的新领域呢? 如何保存领袖指点的江山,恐怕将是政治学的最大难题了吧……
欢迎大家试用法天下微博:http://www.yadian.cc/twitter/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
Posted: 02 May 2010 08:13 AM PDT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