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Tuesday, March 15, 2011



你今天的离开

Posted: 15 Mar 2011 06:27 AM PDT

你今天的离开
是为了终有一天 归来

是的,我在等待
一百多年以来
傍晚的天边
那道罕见的双层彩虹

但是我知道
又一段黑暗年代开始了
太平洋漫过了都市
只留下废墟

核子电厂升起烟霞
黑暗飞过地平线
遮盖了白昼和
伤痕累累的海洋

漫长的日子和痛苦
无边无际
寂静的三月
荒凉的天空

白色衣装的行吟诗人
孤身上路
春天的蓝色的天幕下
唱着伤心的民谣

你今天的离开
是为了终有一天 归来

(写于急性肠胃炎的煎熬中)

俄罗斯:日本核危机带动核能论辩

Posted: 15 Mar 2011 02:00 PM PDT

作者 Alexey Sidorenko · 译者 Leonard · 阅读原文 [en]

2011年3月11日发生芮氏规模9.0强震之后,日本出现种种天灾,目前这是俄罗斯博客圈相当关注的话题,在地震与海啸接连冲击后,其中一大隐忧即为福岛核电厂是否可能发生严重熔融危机。

除了转寄日本沿海地区因地震引发海啸的惊人影片,以及关心来自日本的Twitter讯息,俄罗斯博客在关切福岛最新发展之际,也在讨论核能问题。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amaged-Fukushima Dai Ichi Power Plant, Japan. Image by www.digitalglobe.com.

受地震与海啸所伤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照片来自www.digitalglobe.com

苏联时代遗留的核能阴影

俄罗斯的前身为苏联,于1954年领先全球建立核子反应炉;1986年,苏联历经人类史上最严重的核爆与核灾,地点位于现今乌克兰的车诺比(Chernobyl),造成逾4000人死亡、33.6万人撤离。

1991年苏联垮台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同承担车诺比核灾后果,其中又以白俄罗斯受影响程度最深(约占领土的25%)。

在车诺比事件后,俄罗斯核电厂兴建速度减缓,直到2005年前后,政府才决定提高核能在全国能源里的比重。

至2010年,核电占俄国总能源量的17%,总理普廷(Vladimir Putin)亦于2010年3月宣布,要将核能比例提高到20%至30%。

对福岛核危机的反应

虽然福岛发生核危机(事件发展记录),俄国核能政策并无任何改变,普廷最近表示,"我国不会因日本意外而更改核能计划"。

Map of nuclear pollution (Caesium-137) in Europe, 1996 (ten years after the Chernobyl disaster). Map courtesy of Chernobyl.in.ua

1996年欧洲核污染地图(铯137),这是车诺比事件十年后的情况,图片来自chornobyl.in.ua

福岛核电厂爆炸消息于3月12日传出后,能源专家兼在野党政治人物Vladimir Milov写道

"核能专家常拿出资料,指称重大意外的发生机会只有0.0000001,但可能性只是个数值,实际灾害频率总比预估更高,核能或许上百年都安全无虞,只会发生一次事故,可是一次便已足够,我相信人类在不久的将来,至少会遭遇一次重大核灾,也会产生后果。"

以上是我在两年半前写下的段落。

[…]而且全球两成核子反应炉都位于地质活动旺盛区域。

[…]各位读者,请决定自己的立场,尤其是支持核能的人士会立刻反应,我希望他们别再说什么会"回到穴居时代"或"替代能源很昂贵",穴居生活和替代能源与此毫无关系,天然气、天然气、天然气,全世界有足够天然气能供应,并取代占全球能源6%的危险核能。

Firewind8220反对这种言论:

[…]我们究竟要数算多少次?核反应效能比化学反应高出千百倍,核能有益、安全、有前途,若装有30万吨的液态氮储存槽爆 炸,连广岛原子弹事件都望其项背。在福岛核危机之后,柴油发电机将放入更安全、更密封的空间里。各位要如何安全存放数十万立方公尺的天然气?[…]除 此之外,若非核电厂发生危机,而是天然气或石油电厂,各位能想像将发生什么情况吗?难道墨西哥湾百万吨漏油经验,还没给各位任何教训?这种灾难会夺走多少人性命?天然气未必比较简便或安全,所以请别惊慌,我们应从自己与他人的过错中学习,核能仍应继续存在。

Oleg Kozyrev曾前往车诺比附近遭辐射污染的区域,他认为

日本这个国家不能放弃核能,但最近事件证明,核电厂带来的危险几乎与海啸或地震相当,若日本此次能度过这个难关,解决方式或许也将帮助全人类。

我并不反对核能,但社会不能再漠视这种能源造成的威胁,请各位自问一个简单问题,你我对俄国核电厂安全是否放心?我重申,这与俄国核能专家怎么说无关,而是涉及真实情形。

Bquark留言

能源需求这么高,要如何避免使用核电厂?若放弃核电,但用电量不变,势必要提高燃煤及水力电厂比重,这会导致严重后果(而且目前已经很糟)。

问题关键在于用电量,而非能源种类。

此外,许多人都假设每座核电厂都可能成为车诺比第二,但今昔之间没有不同吗?沸水式反应炉的爆炸威力不可能与车诺比相当。

知名摄影博客兼"绿色和平组织"成员Igor Podgorny提到另一种观点,俄罗斯打算在容易发生地震与海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兴建浮动核电厂(第一座已于2010年7月完工),此外,浮动核电厂预定地为堪察加地区(Kamchatka),当地其实最适合利用地热发电。

监控情况

俄国和世界各地民众都在密切注意福岛核电厂动态,相较于身在首都莫斯科的博客,俄国东部民众更关心是否有辐射落尘,以及落尘会飘向何方。

海参崴(Vladivostok)是俄国最靠近日本的大城市,在有关福岛核电厂的一篇文章中,当地民众写下近2000则留言,张贴人们在市区各处自行侦测放射量的数据;KamchatkaSakhalin等網絡论坛上亦有类似活动,目前辐射值一切正常。

无论福岛核电厂的效应是否将触及俄国领土,核能仍然是一项重要议题,此事十分复杂,没有简易答案,但博客、记者和科学家还是继续讨论。

俄国政府与国会是否也会参与论辩?

校对:Soup

从五月花号公约到搭顺风车的规矩

Posted: 15 Mar 2011 02:02 PM PDT

今年年初,华盛顿地区最大的直销购物中心Potomac Mills宣布,因为扩建等原因,要减少提供给上班族的免费停车位。从3月14日开始,原来1000个停车位将只留下250个。消息一经公布,附近的上班族人心惶惶。那些每天要进城、清晨就到这里来抢占车位的,本来可以不到6点起床,稍事洗漱6点半赶到这里还能占到位置,现在要么再早起,要么多开10分钟到其它停车场去碰运气。那些自己开车进城,但是习惯来这儿捎带两个人才能走快速共乘车道的(共乘车道早6至早9之间限行,必须一车3人以上),现在"客源"一下子少了这么多,则要考虑是否索性在限行开始的6点钟之前就赶进去走快速通道,还是到别的停车场去捎人。

清晨沃纳路停车场搭顺风车的队伍(Jianan摄)

清晨沃纳路停车场搭顺风车的队伍(Jianan摄)

还好,没过多久,这个选区的议员会同主管部门与一个新建成不久的教堂协商之后,由县政府出资,一年花28万美元,从周一到周五租用该教会停车场的375个停车位,从3月14日开始供上班族免费使用。不久又有消息说,州政府已经同意承担这笔费用,而且准备拨款扩建最大的沃纳路停车场,那是后话不提。

麻烦的是,这个地区进城上班有好几万人,免费停车场散布各地,大的像沃纳2400个位子,小的也就100上下,除了坐公交或经营性拼车的之外,搭便车的谁去哪儿停车或捎人,早就根据上班时间和目的地形成了习惯。别小看这几百个位子的变动,弄不好想停车没地方,想搭人没人等,耽误了上班可是大事。

这不,专门的搭便车网站(http://www.slug-lines.com/)为此热闹起来,五花八门,各种意见都有。有人主张那些要赶早上班的人到戴尔路停车场去,可以晚一点搭车或捎人的走新的教堂停车场,还有的人认为在安排新的拼车地点时应该将目的地也考虑进来。一个多月的讨论在昨天有了结果,网站主持人大卫·勒布朗(David LeBlanc)综合大家的想法,提出以下建议:从购物中心到城里各地的顺风车搭乘点不变,去五角大楼等地的上车点移到戴尔路,先试一段时间。至于新开教堂停车场,要看去停车的人主要是到哪里上班再说。他还设计了新的搭便车路线招牌,供热心开创新搭乘点的人下载打印。

因为这件事,我把这个网站仔细浏览了一遍。它里面虽然也有经营性拼车的板块,但主要是为搭顺风车的人服务,更新停车场、搭车点以及公交车路线的信息,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搭顺风车完全是两厢情愿,没有任何金钱关系。自1970年代共乘车道开通后不久,人们就创造了这种互利互助、低碳环保的交通模式,同时还有一套建立在自觉遵守基础上的规范。

该网站有一个栏目叫作"礼节和规则",在开头声明这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多数是常规礼仪,有一些则是专为搭便车而定。犯规的话既没有法律制裁,司机恐怕也不会赶你下车,但是一般人总归不希望看到别人对你皱眉头、或者让人开口请你别做不合规矩的事情。

《五月花号公约》原件(马萨诸塞州图书馆)

《五月花号公约》原件(马萨诸塞州图书馆)

这些规矩是:1)先来的先上车,还有权选择坐前排还是后排;2)除了说一声谢谢之外,搭车人不要先起话题,因为搭顺风车不是交朋友;3)即使开车的愿意讲话,话题也别是宗教、政治还有性这些东西;4)开车的不兴让人分担汽油钱。如果想的话,应该自己去找人组合拼车;5)搭车人如果接手机,不要长谈,说一声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就够了。开车的人则可以用免提接电话;6)要有绅士风度。如果排队等车只有3个人,别剩下一位女士,要么男士让先,要么车主让3人都上;7)搭车人不得要求开车的人换台听收音机、调节冷暖气,或自行开窗关窗。开车的也要照顾乘客,保持空气清新和冷暖适度,不要用过浓的香水或古龙水,收音机音量适中;8)搭车人不得要求在常规地点之外的地方下车,除非事先征得开车人的同意。反过来也一样,开车的人不得在不到约定俗成的地点之前就不走了;9)搭车人可以选择不乘感觉不好的人的车;10)如果车多人少,开车的人不得在停车场转悠或半路接人上车,但事先打过招呼的熟人除外;11)开车的人如果发现排队的人当中有熟人的话,有权请其优先上车;12)开车的人应该保持车内起码的整洁;13)大家都不要做个人卫生,比如补妆、梳头等;14)吸烟免谈,安全带必系,司机要等乘客系好安全带再动车。

读完这些规则,感觉像上了一堂公民课,不由得想起当年五月花号历尽艰险到达普利茅斯,人们没有立即登岸,而是连夜开会划拉出一张纸:"……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设立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立了规矩之后才踏上这块土地。过了160多年,继承这个"五月花号公约"的传统,他们的后人又制定了令欧洲的老祖宗都心服口服的联邦宪法,为这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有感而发口占打油诗一首:顺风车好搭,公民课先行。规矩大家定,免得不高兴。民主难不难,小处见真章。莫谓一砖轻,大厦重万钧。

日本:Ushahidi平台上的地震急难资讯地图

Posted: 15 Mar 2011 01:53 PM PDT

作者 Tomomi Sasaki · 译者 Shanta · 阅读原文 [en]

开放街图日本分会利用Ushahidi提供急难资讯。志工们能够透过线上表单或是推特的主题标签提交各地资讯,例如#jishin(地震)、#j_j_helpme(求助)、#hinan(疏散)、#anpi(安全状态)或是#311care(医疗支援)。这项服务的参与者使用#osmjp为主题标签。

佛山“湿”了吗

Posted: 15 Mar 2011 10:30 AM PDT


佛山"湿"了吗

政府、企业、市民无边界沟通透视的施政之变


《南方日报》 201138


"这个社会,如何不是干巴巴的,而是湿乎乎的?意思是社会如何成为更人性的、更有人情味的?互联网的终极意义、社会性软件的终极意义,就在于……让社会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回到现象、重视具体。"这是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推荐的《未来是湿的》这本书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按作者克莱·舍基的说法,微博正是社会性软件之一。

    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开微博的消息不胫而走,你或许没有留意到,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共青团佛山市委书记陈新文等政府官员,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顺德企业家、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叶中平等一些佛山企业名人,早已"湿身"。他们有的已有粉丝数万,有的刚刚为自己的第1000"围脖"庆生;有的用微博向网友征求政见,有的POST上自己的8小时工作外的私人生活……

    就像上个月底佛山市长李贻伟在会见网民时说的一样,佛山正在实现"政府、企业、市民的无边界沟通"

    本报记者跟踪多个微博,采访多位博主,透视在这个政府、企业与市民的"三人舞"背后,是施政观念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官员自觉微博报告工作

    "访百条村,感千般怀。城市转型的'钻石'就在脚下。"这是上周日早上846分,化名"樵山潮人"的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用手机更新的一条微博。在此之前,几乎他的每一次重点调研都会用手机发送简要的感想到自己的微博。

    昨日下午,团市委书记陈新文实名发表微博透露,志愿者名人堂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并列出拟邀的两类人物。

    不少佛山市领导干部已经将微博或者上网络论坛作为一项给自己的工作任务,每天签发文件还不算完成,还要在网络上播发出去,或调研感想、或执政思路、或工作部署,听听网友声音,沟通施政的思路。

    最近,在微博上开设了"永安警长"微博,粉丝突破1万人的廖海飙,其所在的禅城公安分局永安派出所将从本月26日起,在本地热门网站上进行"网上述职",网民的评议将占民警考核分数的30%———"这意味着,为了这30分,民警要向辖区居民拉选票。"廖海飙说。

    不仅如此,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最近还将自己草拟的全国"两会"议案概要发到微博,吸引了数十条评论出谋划策。

    著名评论员曹林表示,官员和人大代表们本来在法律里没有规定要向网民述职的法律义务,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创造条件让民众监督,在法外、额外地增加自己义务。

    在这种生态里,网民与领导干部的沟通也快捷了很多。124日,李贻伟市长与网友座谈,一位叫邓箫文的网友带来了一堆自己撰写的文化发展方面的建议。李贻伟现场在建议上批示"确有真知灼见,请参考"云云;31日,邓伟根就在博客上贴出邓箫文《佛山向文化增长型城市转变的两条路径》的文章,并在微博上进行告知。不少网友感叹,佛山不少干部真的把自己的网络ID办成了沟通窗口,通过互联网和领导交流,比过去方便多了。

    ""的政策文件开始变"湿"

    "动感狮城如何打造现代产业文化高地,请给出意见参考。"继走访南海农村,探讨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之后,"樵山潮人"又开始将自己微博的话题引向文化建设。尽管截至记者发稿之时尚未有网友出言支招,但是可以想见,网民智慧或许有一天会出现在"南海打造现代产业文化高地实施意见",又或者"南海区推进农村改革办法"等红头文件中,成为政府政策的网络智囊团之一。

    ""的政策文件开始变"湿",这只是微博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官员们的微博,市民可以看到政策出台背后施政者的思路。跟着邓伟根微博"访百条村"后,对于他的想法:"唯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达成'富民强区、幸福南海'的美好愿景。"更多网友有了感触和认同。"想想看,谁到过南海所有的村?应该没有谁吧。'樵山潮人'到过,他看到的更多。"有读过邓伟根微博的网友表示:"政策这样出来,信得过。"

    另一位在微博上玩得相当"入戏"的团市委书记陈新文说:"不少地方的共青团干部都有开微博,我们通过微博进行交流。由于青年人比较喜欢玩微博,我们的工作方式也要相应地创新。我可以通过微博,了解他们对我们工作的一些反响、需求等。"

    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做法让人们看到了官员思想发展的脉络,为什么改革?改革难题是什么?改革要考虑兼顾哪些问题?了解这些,一方面可以让民众知道改革者的艰辛,明白攻坚的困难,对权衡各方利益产生的改革措施多一份会心的理解,少一点苛责;另外,也可以让民众在官员的思索阶段就参与其中,集思广益,集网友之力一起来参与完善施政思路。这大大不同于过去直接公布冷冰冰、干巴巴的政策文件。

    聊聊""生活不再有隔膜

    "在生活中,有时无所谓对错。顺势而为即是对,逆势而行则为错。"发这条微博的人,是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陟云。

    脱掉严肃的制服,陈陟云在微博上表达了心境:"生活的匆忙,让我们忽略了生命中太多的景色。""只要真心相爱,所有的付出都会成为光亮和温暖,所有的过错都会在成为阴影之前被弥补或消除。"

    官员的神秘感在微博上逐渐消失,陈新文直接将自己儿子的照片作为实名微博的头像,讲些有趣的父子互动,说自己喜欢《马大帅》的主题曲,说自己被偷手机时的抱怨;同时将部分私生活公开化的还有叶中平,这位在自己领域里纵横并小有成就的顺德商人,在微博上怀念小时候六一节幼儿园发的红鸡蛋……

    官员们将部分生活的感想、生活的提醒放在微博上,既不影响隐私,又有生活感,这些"公生活"的内容让网友看到真性情的领导干部。

    一位80后媒体从业人员评论说:"套用《未来是湿的》来说,这样他们与我们普通人之间才'湿'了。"

    顺德法院院长

    还没"放炮"的微博

    顺德区法院院长何树志微博开了,开在新浪网上,但至今仍未"放炮"(发微博数为零),只是每天上去"围观",关注网友心声,了解社情民情,时不时踩踩网友微博,充当其粉丝。

    记者踩进"何树志顺德"微博一看,右上角记录着"关注21、粉丝4、微博0"。再进一步点击"关注",就发现何院长关注的21个微博中,包括"南方日报佛山观察"在内媒体和媒体人的微博达一半,其他的关注还有"政府、人大代表、中国足球"等方面的微博。从此看来,媒体界的声音是何院长关注的重点,其次还有政府和人大代表的微博,他也高度关注。除此之外还要娱乐一下中国足球。

    至于他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在微博上"放炮",何院长解释说:"先要抢占地盘,然后观察了解情况,再酝酿如何'放炮'",看来何院不急于"放炮",是想放好"第一炮",一旦发出,全国关注。

    官员玩微博技巧

    不喜欢用标点符号的"樵山潮人"

    这是个粉丝时代,浩瀚的网络社会里,网民喜欢就会""你,不喜欢就会"拍砖"。网友"七级总理""樵山潮人"说,"狠狠地粉你,你会粉我吗?""樵山潮人"跟帖回复:"会的。"果然也"""七级总理"。这就是互联网,玩得"很草根",很平等。

    与传统印象中严肃认真的政府官员形象相比,匿名隐藏在新浪"围脖"里的邓伟根很"",从他的"围脖"记录可以看出,他喜欢用手机玩"围脖",也许就是在开会中或调研中的感受。正牌经济学教授背景的"樵山潮人"也很"愤青",对某些知名经济学家的观点,他就表示"要认真研究中国的实情,好好下乡去再说吧。"

    唯一让他的粉丝们"不爽"是,邓伟根在微博里不喜欢用标点符号,这很考验粉丝们的断句能力,粉丝们纷纷表示,这个毛病要改改啊。

    提供理发店地址的"陈新文"

    在佛山团市委举行的大大小小活动中,你可能看到一位团干在台上刚讲完话,到了台下就拿着手机拍照。几分钟后,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图片可能就出现在了注册名为"陈新文"新浪微博上。这个人是陈新文,佛山市人大常委、共青团佛山市委书记,也是织了上千条"围脖"、拥有3400多微博粉丝(截至昨晚)"围脖达人"

    陈新文的微博注册于20091029日,到现在已有近一年半。现在微博红遍大江南北,在2009年玩微博的人并不多,从时间节点上,他算是新浪微博第一批用户。

    今年元宵节,"陈新文"通过了实名认证之后,"哗啦啦"上涨的粉丝数量让他由最初的兴奋变成困扰。他就发"围脖"表示,渴望真诚支持,拒绝"僵死粉"。这就是真性情的"陈新文"

    陈新文的微博内容相当广泛,除了共青团工作之外,对时事的看法、生活的点滴、学习的心得,都是他"围脖"的对象:在路上遭遇小偷差点丢失手机,他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在"围脖""埋怨"治安。在他结婚十周年的时候,他也"肉麻"地向妻子表白:"感谢老婆陪我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老婆老婆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当他看到有粉丝在"围脖"上抱怨理发越来越贵时,他马上留言提供一个详细地址——他经常去的理发店,手艺不错,而且每次只要10块。这让粉丝感觉"如春天般温暖"

    永安微博

    网上谈热点 网下出行动

    "朋友,我是佛山市禅城区永安派出所的'永安警长',欢迎您来我们警务室作客……如果想了解我,请搜索'永安警长'36万条结果讲述着我们的故事!"这是网络名人"永安警长"的自我介绍。

    2010 330日,永安派出所开通了"永安警长"微博。在微博开通的近一年时间里,已经拥有粉丝10163。微博开通后,"永安警长"发布了大量安全防范预警、大型场所活动公告,然而,"永安警长"的微博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全部都是与公安工作有关的内容。"永安警长"廖海飚自豪的说,"看,微博上已经有 8个勋章了,说明民警很潮,很适应这个时代,是不是?"

    "永安警长"会通过上网了解社情民意,还会及时发现、分析研判涉警舆情。还经常一线参与整治行动,然后通过新浪微博网上直播当日行动情况及战果,网民迅速将直播内容转帖到网上,更是得到了网民好评。

    "永安警长"不单有正义凛然的一面,更有温情的一面。今年112日,"永安警长"通过微博发起了"扶贫助学,传递爱心"的微博达人"同城活动",活动募集到价值超过5000元的学习文具和用品,222日上午,"永安警长"组织网友开展了"爱心助学"行,将网友、民警的爱心捐助传递到清新县富罗友爱小学。

    评论

    有血有肉的微博政治

    地方政府和官员上微博,早已不算什么新闻。有的政府"微博龄"超过一年,有的地方高官称自己成"微博控",还有不少地方政府的官方微博粉丝量已逼近明星——在这种氛围下,佛山的微博政治并不算太引人注目,没有微博明星,没有制造出什么新闻,没有庞大的粉丝量,也没有探索出什么新的微博交流方式。我所以关注佛山,源于被那种自上而下的浓厚微博氛围,和官员对微博政治的独到理解所吸引。

    佛山没有"名博",但他们的微博氛围非常浓厚。上自官方,中至企业老总和各界名人,下自普通百姓,形成了一种用微博交流的氛围,而且官方在推动这种交流氛围的形成。微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私人工具,而在交流互动中融入到佛山的公共生活中。

    我尤其欣赏该市领导对微博独到的理解。该市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时,市委书记陈云贤向公众推荐了一书叫《未来是湿的》的书。这本书有一段话反映了书的核心思想:这个社会,如何不是干巴巴的,而是湿乎乎的?意思是社会如何成为更人性的,更有人情味的?互联网的终极意义,社会性软件的终极意义,就在于……让社会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回到现象、重视具体。按作者克莱·舍基的说法,微博正是社会性软件之一。领导力荐这本书,也许正代表了他对微博这种社交工具的理解:通过微博,让政治变得更加人性,让""的政治变成"湿"的政治。

    "湿"的政治,说得更直白一点儿,就是人性化、有内涵的政治,有血有肉的政治,而不是干巴巴的,都是枯燥的文件和官话套话空话。

    有些地方政府仅仅把微博当作一种工具,仿佛官员有了微博账号,有了不少粉丝,官员再用微博发一点儿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什么的,就是微博问政了。其实不然,这仅仅是传统政治的翻版,仅仅是把微博当作一个像政府公告栏,说到底只是一个工具。其实,微博是一种让人与人的交流更加便捷和深入的交往方式。真正的微博问政,是通过微博去将日常看起来枯燥的政治变得人性化,填充进有血有肉的内容,让人们觉得政治很有趣,政治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微博是有这种功能的。微博,不像有形的政府办公楼那样有围墙,它是没有门槛的,人人都可以去访问官方微博和官员微博,人人可以去留言。网络空间上的这种零距离,拉近了政府和民众的心理距离。

    传统的政治中,往往是单向度的政治传播。而微博不一样,它是互动的。你发一条消息,如果引起大家的关注兴趣的话,会有无数的评论和转发。如果官员的微博像会议讲话那样枯燥无味,就根本无人评论转发。当然了,如果官员只发微博而不与人交流,则粉丝量就很少,人们根本不愿关注你。正是这种交流和互动,让政治变得有血有肉。当人们与政府的交往不是通过干巴巴的文件,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政治也就有血有肉了。

    正是从这个角度看,微博是进步的传播技术送给政治的一件礼物,它扩展了政治的外延和内涵。

    这种有血有肉的政治,不仅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关系,也让政府受益非浅。通过微博交流,政府多了一条听民意的渠道,能从"微友"那里获得不少对施政有帮助的思想资源。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微博使民众更理解政府决策。正如有网友所言:可以让民众知道改革者的艰辛,明白攻坚的困难,对权衡各方利益产生的改革措施多一份会心的理解,少一点苛责。这些都是政治的血肉。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知名媒体评论员)   曹林


专题策划/崔旭明 统筹/李晓玲 撰文/李晓玲 沈文金 唐梦 黄琪晨 夏小荔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3/08/content_6934261.htm

 

歷史怎樣記載你?

Posted: 15 Mar 2011 12:10 PM PDT

歷史怎樣記載你?

人生在世,總是希望別人記得自己,是故不分中外,不論是中國的歷代帝王,還是埃及的法老王,都喜歡生前便開始興建宏偉的陵墓。報載「武漢富商巨資建活人墓,查違規被拆」(明報3月1日A21版),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依我而言,人生在世,與其追求別人記得自己,倒不如想想:「歷史怎樣記載你?」

從名字說起

這個世界上,差不多每個人和每件物件,都有一個名字。

很喜歡看白髮魔女傳,戲中很感動我的一段戲,是講林青霞飾演的魔女,一直只被人叫做狼女,直至她遇上救她一命的對頭人-------武當的卓一航(張國榮飾)給她改了一個很美的名字,從此她叫做練霓裳。有了名字,似乎她才正式成為一個人!可見名字可以是非常重要的。人犯罪後坐牢,其中一個刑罰,便是被遞奪了名字,變一個號碼。

據聖經創世記所言,神用塵土創造了阿當之後,覺得「那人獨居不好」,便用阿當的肋骨為他造了一個女人。阿當給她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或許,從此人類便有了名字。

為人父母的,望子成龍,於是就有很多振邦、國樑之類。我們也經常可以在一大堆文字中,一眼便看到自己的名字。大多數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名字。

但別人是否也同樣看重你的名字呢?

呢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書,大部份都是在畢業後才讀到的,Joseph Hallinan 的Why We Make Mistakes 肯定是其中一本,第2章「We All Search for Meaning」提到,在七十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 Harry Bahrick 曾做過一個實驗,原來一班中學生畢業後五十年再聚,仍然有73%的人可以從面容上認出大家是多年前的同窗, 但只有18%能記得對方的名字!另外一個多年前在英國測試的實驗亦指出,當向一班聽眾講述一個虛構的人物故事時,有69%的人記得故事主人翁的工作、有68%人記得他的嗜好、有62%的人記得他的故鄉,但只有31%的人記得他的名字!由此可見,沒有了背景資料和做過的事,一個人的名字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每個人的名字,對於認識他/她的家人、朋友,一定有其意義;然而對於一個地方、國家和民族而言,又要是什麼名字才特別有意義?菜園村,原本只是一個藉藉無名、與世無爭的農耕村落,卻因為喚醒了香港市民的本土保育意識,而變成了一個家傳戶曉的名字;劉曉波,原本只是一位學者,卻因為對祖國的關愛、被以言入罪和被重判,成為中國的良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名垂青史;德國的數學家高斯 (Gauss),是個數學天才,貢獻良多,德國政府在面額十馬克的鈔票上,印上他的肖像去紀念他。這些人名地名,便因此而變得特別有意義。

要推算一個人的知名度或受注重程度,向來並不容易,不過自從網上維基百科的出現,筆者發現到一個有趣現象。表面上看來,維基百科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做作者寫作加條目的網上百科,價值似乎不大;但當你明白將你的名字加入條目的人會不時更新資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上文提及的數學家高斯,在維基上共有97種不同的語言記載他的生平和貢獻;劉曉波得奬是最近的事,但亦已有67種語言的維基記載;全球投資天才巴菲得,有56種語言記載;而本港首富,則只有18種不同語言的維基記載。固然,我們不能否認,不同行業職業的人,商人、學者、藝術工作者、人道主義者,對社會都有貢獻,然而,我們不難看出,這個世界的確有普世價值這回事。在世人的眼中,科學、人道精神、藝術都遠較金錢重要。

生命之美,不在結果,而在歷程

香港,是一個價值觀被扭曲的社會,不久前在 Facebook 看到一則發人深醒的文字:「房子是用來住的地方,而不應該是年青人的人生目標!」同樣,金錢也不應該成為人類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個人生命的結果,都是死亡,有一個同樣發人深醒的故事,話說一個億萬富豪死後,有人問他的會計師,富豪留下了多少財產,滿以為會計師要計算一大輪,誰不知他隨即答上了一句:「他留下了他所有的一切!」生命的美麗和可貴,並不在於結果,因為每個人的結果都是「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乎我們怎樣去有意義地過這個有限的一生,就如上文提及那本書第2章的題目:「We All Search for Meaning」,我們慶幸很多人為他們自己熱愛的科學、藝術、人道和人文精神,在他們享受生命的過程中,為人類的福祉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他們也成為歷史記得他的人。

然而,富人又有不同的留名方法。想與你分享占士力克的故事。

占士力克的墓地

年青時看過一套電視劇,講一個由任達華飾演的地產富商,投了一塊貴重地皮,當記者追訪他對地皮的大計,他幽幽的道出一句:「為朋友建一個墓地!」這樣豪情俠義之事,現實並不多見。文首提到的新聞,是武漢市一名地產商為仍健在的父親興建面積達一畝的豪華「活人墓」,論情操之高下?筆者不願置評。結果被發現屬違規建設,已被拆除。斗轉星移,一個半世紀之前,美國地產商占士力克 (James Lick) 斥巨資建成擁有當時世界最大望遠鏡的天文台,自己埋身鏡下,造福社會,卻是一時佳話。

力克天文台 (Lick Observatory) 位於三藩市市效,一百多年前由 James Lick 的遺產建成。

JAMES LICK, 1796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出生,自十三歲起由父親傳授一流的木匠工藝,年青時與一間木廠老闆的女兒相戀,其後女方珠胎暗結。LICK 向女方父親提親時,就如粵語長片橋段,對方認為LIC太窮而固意丟難,要他有朝一日擁有與自己一樣大的木廠,才肯將女兒嫁給他。LICK在衝出門口後又衝回來講了一句話:「終有一天,我要擁有一個令你相形見拙的大木廠!」

之後LICK去了紐約,學習造綱琴的手藝,學成後自立門戶,是為1821年。後來他知道自己做的鋼琴大多外銷南美洲,LICK深明生意之道,物離鄉貴,為了賺埋中間人的一份利潤,好得早日完成當日自己誇下的諾言,不惜遠涉重洋,到南美自己製造直銷網琴,如是者在政局動盪的阿根廷、智利、利馬轉戰,一去便差不多三十年!

1848年,LICK終於鳥倦知還,帶著生財工具和當年價值三萬美元的祕魯金條,在美國西岸當年人口只有一千人的三藩市上岸。俗語說:「小富由儉,大富由天」,到步後僅十七天,加州便爆發尋金熱,他當然不會執輸,但短短一星期,他便知道自己不是「濕手濕腳」的淘金料子,便改而投資地產。由於正值淘金熱,三藩市的人口,在短短兩年內上升20倍,變成一個人口兩萬的小城市。LICK的地產投資亦自然水漲船高,變成了百萬富翁。由於通貨膨脹,今日的百萬富翁已經不大「值錢」,然而以平均每年通脹3%計算,1850年的一百萬,約相等於今天的一億元!

發達之後,LICK沒有忘記自己三十七年前許下的諾言,他花了二十萬美元(今天的二千萬),在GUADALUPE河邊建了一座用上最好材料和機器的木廠。雖然明知當日對自己白眼的人應已去世,LICK還是叫人把木廠的相片送去故鄉。LICK為人的執著,於此可見一班。

到了晚年,LICK打算為自己建造紀念碑,起初,他計劃動用一百萬元(當時估計他的財富約三百五十萬),為自己和父母建造高大遠遠可見的銅象,後來朋友說這極顯眼的目標會在海戰中被敵人作為目標炸掉,他才放棄計劃。後來他又想仿傚法老,要在三藩市中心建一座比埃及大金字塔更大的金字塔,地皮不是問題,因為成條街的地皮都是他的!幸好最後在幾個人的影響之下,他決定將自己葬身於一個對科學有貢獻的大望遠鏡之下。

根據傳說,在1860年,LICK遇上一個叫GEORGE MAPEIRA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Madeira)讀天文的學生,從他的小型望遠鏡中,LICK看到星空的奇妙,傳說MADEIRA 對LICK說:「假若我有你的財富…….我會用來建造全世界最大的望遠鏡。」

JAMES LICK卒於1876年,享年80歲,逝世之前,他已將遺產交由信托人管理,大部份用來建造LICK天文台。4年之後動工,由於兩塊主鏡中的一塊,在運送途中損壞了,到了1888年,當時世界最大的36吋折射鏡才建成。由於鏡長57呎(重25,000磅),觀察不易,因此亦建造了一個3,500平方呎的可升降平台,方便天文學家在目鏡觀察。

在LICK天文台之前,大部份天文台都建在位於平地的大學附近,方便觀察,但LICK天文台的設計卻認為高山 SEEING 好,又較遠離光害,因此選址在三藩市東的HAMILTON山之上,可說是開後世風氣之先。

就是這樣,深深明白到人「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的道理,JAMES LICK選擇了捨自己的財富貢獻給科學。在西方世界中,類似的例子並不罕見。

EDGAR WILSON AWARD

或許是物以罕為貴,又或是因為其美麗和變化多端,自古以來,彗星成為不少人研究、贊歎和找尋的目標。

EDGAR WILSON先生,是個美國肯得基州的商人,他對彗星的喜愛可說是至死不渝。他在1976年逝世前,立下遺囑成立了基金,將基金每年的收入平均分給發現新彗星的業餘天文學家。在互聯網上找不到很多WILSON先生的資料,不知何故,基金要遲至1999年才正式運作,首年奬金高達兩萬美元。老實說,奬金不算少,也不算多。然而重點不是奬金的多少,而是WILSON先生「遺愛人間」,不但生前喜愛彗星,更以遺產奬勵後人將這種自己喜愛的科學研究繼續下去,實其志可嘉也。

從諾貝爾到邵逸夫

原藉瑞士的發明家諾貝爾先生,以發明無煙火藥致富,卻深悔後人將其發明用於戰爭上,於是成立了諾貝爾奬,不論國籍,表揚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人士,分為和平、文學、物理、化學和醫學五大類別 (後來加入了經濟一項)。個多世紀以來,已成為學術界無比專崇的榮譽。

社會不斷進步,諾貝爾奬雖然崇高,但未必能表揚其他領域,或許有見及此,香港的邵逸夫先生在2003年成立了邵逸夫奬,先後設立了天文、數學和生命科學三大類别,以後有需要或會再加增,每年頒發一次,奬金一百萬美元。

年輕的時候,筆者總覺得高調地捐款(例如買個什麼總理位呀、建個什麼樓呀)的人有點沽名釣譽,及後年事漸長,漸漸認同在一個商業社會,只要不是「口惠而實不至」,就算真的是用捐款去換取名聲,仍然是對社會做了有益的事。以上文提及的人物而言,他們所留下的,其實不單是他們的名聲,還留下了他們的價值觀和給後人一種不滅的精神,很值得後世人效法。而他們也成為歷史記得他的人!

文: 向問天

星期天早上的远足7

Posted: 15 Mar 2011 10:36 AM PDT

 

 

贝贝大声唱着歌,面目有些狰狞,她比十年前要显得凶狠一些,当年她也有股混不吝的劲儿,可底子还是个小姑娘,现在是不怒自威的范儿,哪怕唱着温柔的情歌,也让人不敢靠近。老歌手唱了有四十分钟,转身下台,我们这些粉丝也知道昔日不再,没有呼唤他返场,把舞台前面的地方空了出来。贝贝跟我往后走,不时扭回头看一眼舞台,舞台上空荡荡的,还没有新乐队出来。

 

我们钻到一个帐篷里头,贝贝说要躺会儿,她问我是打算当天晚上就回去,还是要住一晚等着看第二天的演出,我问第二天的演出都有什么人,她说了几个乐队和歌手的名字,我说:"我都不知道,有什么特别的吗?"贝贝逐一点评了一番,然后说:"其实也都没什么意思,就是大家住一晚上好玩。"

 

贝贝在帐篷里头躺着,我屁股坐在帐篷里头,脚搁在外头,抽了根儿烟。这是午后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草地上弥漫着啤酒味儿,帐篷也被晒出来塑料味儿,贝贝忽然又坐起来:"季阳说她在非洲?她怎么说的?"

我掉回头坐到帐篷里:"她说她回法国参加了无国界医生组织,然后去喀麦隆、乍得了,这一年多都在非洲。"

"胡他妈说。"

我看着贝贝的大眼睛,从她的眼睛里能看见我的影子,像个小镜子。她的眼睛瞪着,问我:"她去年跟你说的?"

"对,去年。"

 

"去年她在北京。她跟我说,她要去法国学葡萄酒,她有这方面的天赋,别人的味蕾每平方厘米只有几百个,她有四千个,她怎么测得出来她有四千个?"贝贝伸出了舌头,又缩回去:"她还说葡萄酒这行业现在好做,学回来就能找一个好工作,又能喝酒又能工作。"

"她要去学葡萄酒?她当年在法国呆了好几年,都学什么了?不是经济吗?"

 

"说是去学经济,到那里一看,学经济的中国留学生特别多,全是混文凭的,她又不学了,要去学中世纪神学,这不是扯淡吗?学了一阵儿又学不下去,太难,说要学欧盟政治,反正她在那边混了两三年,屁也没学成,什么学位也没拿到,就回来了。"

"那也挺好,干吗非要有个学位呢。"

 

"要我说也挺好,找两法国男友谈谈恋爱,在巴黎混两年,当然好了。可你不能老他妈不靠谱啊,去年她就在北京,折腾她那房子的事儿,你知道她爹妈给她买了处房子,就想让她安下心来好好工作,每月挣个万八千的也不是难事,有房子就不发愁,可她去年非要把那房子卖了,你说这人得多孙子,她爹妈花六十万买的房子,她卖了两百多万,给她妈差点儿没气死。"

"这不赚钱了吗,赚钱还生气?"

 

"她爸她妈就不同意卖房子。她爸当年用她的名字买的房子,她要卖,她妈就和她吵架,最后她说,卖了房把当初的六十万还给你们,多孙子啊。"

"这是谁跟你说的,这都是人家里的事。"

 

"她妈跟我说的,老太太打电话给我,让我劝劝她,别出国了,在家呆着,老太太直哭,说房子卖了就卖了,我也不生她的气了,求她在北京呆着就行。老太太每礼拜给我打三个电话,说你们两个从小长大的,你帮我劝劝她,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哭,这叫什么事儿啊!"贝贝的大眼睛里忽然流出两行泪,她掏出纸巾擦眼泪,把纸巾攥在手里。

 

"你是说,她去年一直在北京?"

"在北京,她一直折腾房子的事儿,和家里吵架,和男朋友吵架。"

"那她去哪儿?"

"不管,爱去哪儿去哪儿,反正丫最后拿了一百多万,给她妈留了点儿。"

 

"怎么就爱去哪儿去哪儿,你不是她闺蜜吗?"

"早不是了,她欠我钱,有了钱也不还,太孙子了。"

"她欠你钱?欠你多少钱?"

"有十多万吧。"

 

我有些愣神,贝贝也停下来开又一罐啤酒,她喝了一口,又放下:"她没管你借过钱吧?别借啊!"

"没有,要我说,借就借呗,咱们都出点儿钱,让她周游世界。"

贝贝一口酒差点儿没呛着:"你牛逼!"

"不是牛逼,我是说,反正我就瞎混了,她要是有梦想,那我支持。"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贝贝口气缓和下来,有一股哀怨的味道。

"她到底去哪儿了呢?"

"去法国了,我春节的时候给她妈打过电话,她去年12月走的,说是去法国学葡萄酒了。"

 

我总结出了一个时间轴,2009年初,我收到季阳的电子邮件说她在法国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组织,大概几个月后,收到她的邮件说她到了非洲,还带着普鲁斯特的小说看,然后她还说到了乍得,但是,按照贝贝的说法,季阳这一年一直在北京,卖掉了一所房子,到年底去法国学葡萄酒。贝贝的证人有季阳的母亲,也许还有她父亲,我这边没有一个证人,我觉得荒谬,我把季阳当成个超越平凡生活的英雄,没想到她把这平凡生活搞得一团糟,让家里人生气让朋友反目,如果这是为了拯救非洲倒也罢了,她居然是去学葡萄酒,喝酒要花多少钱啊。我恼怒的不是钱,也不是季阳骗了我,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恼怒,我散发着无名怒火,又平静的想清理出一个更长的时间轴,季阳是2000年秋天出去留学,两三年返回,然后她干什么了?我们在2004年初在云南相遇,她说她要去印度和尼泊尔,此后她发来的信是周游世界,行踪飘忽不定,事实上我根本不能确定这些邮件的真伪,它们可能都是季阳编造出来的。

 

"她管你借钱是什么时候?"我问。

"好多次了,一次几万,有时候就几千,我记不清了,这几年一直借,从来不提还钱的事儿。算了我不说了,她有毛病了,她有妄想症,她一会儿说北京不适合她一会儿说要去苏州工作,从来没有一个工作能做满半年,三个月都不行,然后就说她有一帮外国朋友要去墨西哥,她也要去,她嘴里怎么就没实话呢。她有毛病了,真的,是病,算了,我不说了。"

我和贝贝喝了一下午啤酒,天色暗下来,我睡了一觉,晚上十点,外面更热闹,演出正进入高潮,贝贝一圈朋友在外面用酒精炉子煮方便面吃,草地上都是喝大了的人,叫喊着奔跑着。山谷的夜晚气温较低,我决定还是开车回城,我要了贝贝的电话号码和邮箱,说好回头再联系。

 

 

 

 

 


收藏到:Del.icio.us

孔亚Konya : 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Posted: 15 Mar 2011 05:38 AM PDT

编:莫莫
在一个位于海拔1100米处、山峦迭起的盆地中央, 有一座名为"以哥念(Iconium)"的小城,据说它是史前大洪水过后人类所建立起来的第一座城市。如今,这座城市被称作"孔亚(Konya)",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属于孔亚的一天
作为一座圣城,孔亚于公元12世纪时被土耳其塞尔柱王朝(Seljuk Turks)选作首都,如今那里竖立着许多由塞尔柱人留下的遗迹,当然也有不少外来入侵者的"杰作",其中包括罗马人、阿拉伯人和十字军。此外,孔亚城中还隐藏着不少清真寺和博物馆。位于山巅的阿拉丁清真寺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而孔亚城中的主要道路也用这座清真寺来命名。
 
事实上,孔亚是一座非常适合闲逛的小城。清晨,我 们从考古博物馆或卡拉塔学院(Medersa Karatay,目前被改建成了一座陶瓷博物馆)出发,然后在阳光灿烂的小巷间漫步,接着在街角古董店的橱窗里发现许多以手织机编织的地毯、传统的工艺品以及许多具有纪念价值的小玩 意。那些做工精美的托钵僧雕像、色彩绚烂的提灯能把人带往一个遥远的古老年代。
 
从阿拉丁清真寺到梅夫拉那大道(Mevlana Caddesi,位于梅夫拉那博物馆外的道路),该区域构成 了孔亚城的中心,这里竖立着一座顶部覆有绿色陶瓷的高塔,塔上还有一个灰色的炮台。在正方形的庭院内有一个华美的喷泉和一座高大的楼房,楼内安置着不少卧室和客厅。当年,情同手足的孔亚托钵僧曾在这里生活。脱下鞋子,我们穿过厚重的镀银雕花大门,进入了一片墓园,那 里安葬着神秘的苏菲派诗人哲拉鲁丁·卢米(梅夫那拉)及其家庭成员和信徒。
 
诗人与他值得纪念的创造
1207年,哲拉鲁丁·卢米出生于大夏(今属阿富汗),其父巴哈乌丁是花刺子模汗国治下呼罗珊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教师,被人尊称为"学者中的苏丹"。哲拉鲁丁·卢米年幼时曾向多位老师学习神学。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天性叛逆的贤人——大不里士的沙姆士(Shams of Tabriz),这样的经历激发了哲拉鲁丁·卢米的创作灵感,从此以后,他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不过,提起哲拉鲁丁·卢米,最出名的还是"托钵僧旋转舞创造者"这个身份。坊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天,哲拉鲁丁·卢米在孔亚的市场中散步,断断续续的打铁声显示出鲜明的节奏,于是他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通过舞蹈,哲拉鲁丁·卢米发现了一种存在于人神之间的联系。1273年12月17日,这位杰出的苏菲派神秘主义者与世长辞。

 
如今,埋葬圣人的墓地成为了信徒们心目中的圣地,这里保存着亡人们的衣物、手稿、乐器、用具和珍贵的毡毯。通过这些物件,这片小小的墓地和一块块墓碑被联系在了一起。

苏菲活动中心(Tekke)是一幢宏伟的当代建筑,从孔亚市中心只要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这里。苏菲活动中心拥有一个八边形的屋顶、一个白色的大理石大厅以及众多向公众开放的楼层。此外,这里还有一座圆形的浅色木质舞台。每年12月,这里都会上演传统的土耳其托钵僧旋转舞。

优雅的托钵僧旋转舞既是一种舞蹈,也是一场仪式,确切地说,它是一次神秘的旅行。通过这样的旅行,舞者能够完成与神灵交流的任务。起初,这场仪式由乐师的演奏来引入,他们坐在舞台后面弹奏二弦雷贝琴、坦布拉琴和曼陀林,还有的乐师负责敲击达夫鼓(daf)或吹奏著名的芦笛 (Ney),据说后者是圣人的象征。
 
信仰永不远离
12月17日是哲拉鲁丁·卢米的逝世纪念日。此刻,苏菲活动中心圆形舞台的四周排列着几层观众席。舞台中央,一个身着黑衣、头戴绿色头巾的瘦小男子坐在一块礼拜垫上。在一个红色的光环中,教长开始念经。9名男子走上舞台,围成一个半圆,服装包括一件黑色的羊毛长外套(suf,这个词语源自"苏菲派")、一件白色长袍(暗含"将自私层层包裹"的意思)以及一顶高高的帽子。

向教长致意之后,舞者从教长面前走过,然后组成一个新的托钵僧团队。他们按照一种规律的步伐沿着舞台绕行3周。当每一位新舞者都向教长打过招呼之后, 第一名托钵僧开始旋转身体。他将双手向上升起,指向天堂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右掌握住从神灵那里得到的超自然力量,而左掌则转向地面,继而指向下一个人——后一名舞者被认为是尚未成熟的人,这场舞蹈正是要引领人们走向成熟。

 
托钵僧们在舞台上不停地转动,感觉就像是一颗颗行星。他们紧闭着双眼, 脑袋斜靠在肩上,显露出一种如痴如狂的表情。此刻的舞台就像一个花圃,裙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像花冠一样慢慢绽放。舞者的一个脚在帮助转动,而另一个脚则保持静止。他们不停地转啊转啊。从右至左,在移动方位的同时还要保持自转:有些人慢慢地朝舞台中心转去,另一些人则在舞台的边缘移动。目光专注的教长挺直了身体,在舞者之间穿行。

旋转舞的舞者在完成了一次上行之旅之后,又会找回自己那卑微的侍者身份——托钵僧会以一个双手交叉抱肩的姿势来向观众致意。
 
托钵僧旋转舞祈祷仪式将在吟诵《古兰经》的歌声中进入尾声,此后礼拜者的内心都会迎来祥和与平静。完成这场精神之旅的人就步入了成熟的阶段:从此, 他将有权利去爱,同时也要为所有的人服务,无论他人的信仰、社会等级和家庭背景。这是一堂关于爱和宽容的课程,梅夫拉那教团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提醒着我们。
 

就这样,纪念典礼落下了帷幕。寒冷的空中,狂风大作,耀眼的满月下,观众 不舍地离开了苏菲活动中心。不过,凭借着这份热情,孔亚还会继续邀请信徒前来 吟唱和舞蹈。因为对信徒们来说,这将是一个永久的节日,信仰永远不会远离。
 
从国内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可选择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航班前往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抵达后可再转机飞往卡帕多奇亚,在那里乘坐巴士前往孔亚。

土耳其的住宿场所一般分为不同等级, 比如在伊斯坦布尔,一级旅馆大多集中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一带,高档酒店在新市区的塔库西姆广场,一些古色古香的旅店则坐落在皇宫后头。孔亚是一个现代化城市,酒店业十分发达,各种酒店,青年旅社和民宿都很多。可上www.konyahotels.com寻找孔亚住宿的酒店。

位于土耳其中部地区的孔亚,夏天炎热,冬天潮湿,所以春秋两季最适宜前往观光。

 
孔亚的城中心是阿拉丁山,周围是孔亚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孔亚的特产回旋 舞者的塑像,价格从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有各种材质,以塑料、陶瓷、石膏、海泡石为主,购买时要注意石料质地和雕工,建议在博物馆的商品部购 买。其他特产有手织地毯、手织花边、台布、服装、餐巾、皮货及海泡石手工艺品等。

文章来源:LOHAS乐活.健康时尚 (文:Eve Zheim 图:Bruno Morandi-DragonImage 译:李亦萌)
 

Lohasly推荐使用Email方式订阅我们的更新内容,你也可以直接订阅RSS。欢迎Follow我们的新浪微博

为了获取更好的浏览效果,欢迎返回原站

2011年03月15日糗事TOP10

Posted: 14 Mar 2011 09:00 AM PDT

我对中央台记者无语了,在福岛采访,说当地加油站停止供油了,她问人家工作人员,是为了屯着好加价卖吗。。。人家回答,是存了一些,但是为了给救护车等救援车辆使用的。。。我当时都有砸电视的欲望了。。

顶 126 :: 拍 -4 :::: 已有66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前女友已经订婚了……荤割了吧……刚准备睡觉,前女友打电话过来,说情人节快乐babababa(此处省略若干字),最后要挂电话了,说了句,要不我把老公的妹妹介绍给你吧,我们就又能在一起了……神马情况,求解……糗百大神,显灵咩!

订婚 老公 妹妹

顶 118 :: 拍 -5 :::: 已有56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我身体不是很好,女儿2岁,是个小尾巴,好像怕我跑了一样,上厕所也要跟着
=======================GG线=====================
姨妈驾到,在厕所换卫生巾,觉得小孩子看到不好,就哄她去找爸爸玩,然后把门锁上,她叫也不应,继续控血。

平静的两分钟之后……

老公拿凳子把厕所的门砸了冲进来(门中间是一长条磨砂玻璃),妞妞在后边哭,场面极其混乱,现场失去控制……

据老公叙述当时的情况是:妞妞过去找他说,妈妈不理她了,流了好多血快死了,让她去找爸爸5555555……于是老公在最短的时间内发信息给我妈说"**出事了",然后直接冲进来营救……
我妈和120正在来的途中……

姨妈而已要不要那么隆重啊

顶 97 :: 拍 -2 :::: 已有48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第一次发,说个同学的吧。考试期间同学的QQ空间里的心情:"真倒霉,竟然有屏蔽,抄不了了" 后来听说这哥们发完这条心情就把手机关了开始做题(屏蔽器是坏的)

考试 屏蔽器

顶 80 :: 拍 -8 :::: 已有26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同事,今天生日。老总找他谈话,礼物是明天不用上班了。

就一句话的糗事

顶 67 :: 拍 -5 :::: 已有15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糗事百科是这个星球上最暴笑的糗事分享网站 :: 立即发表我的糗事 | 查看本月最糗的糗事

石原慎太郎“天谴”论应令中国人反思

Posted: 15 Mar 2011 08:23 AM PDT

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人的表现,令世界感动。连素来反日情绪最炽的韩国人,也都非常敬佩。

韩国媒体如此报道:"在家园变成废墟的情况下,日本人犹如'模范生'。在自然灾害和战争中容易出现的不道德和不良行为,感觉在日本根本不存在。震后第一天工作日,即14日早晨,虽然地铁重新启动,但因电力供应受到限制,地铁各处都是人满为患。东京站、新宿站等主要地铁站的售票处和乘车处,虽然是人挤着人,但并未发生混乱状况。日本人在遭受大型海啸袭击的东北部各海岸紧急设立了避难所,他们表现出何谓'忍耐'和'理解'。有人将毛毯分成两半与他人分享;有人排成数百个米长队购买食物和燃油;虽然先到,但为他人着想只买够自己吃的快餐面和饭 ……

……

马其顿:斯科普耶的大屠杀纪念中心正式开幕

Posted: 15 Mar 2011 09:24 AM PDT

作者 Veronica Khokhlova · 译者 Shanta · 阅读原文 [en]

马其顿首都的大屠杀纪念中心于三月十一日举行开幕典礼,Balkanalysis.com写到: "虽然在这个只有两百位左右犹太人幸存的国家里,一切都不复从前,参观者至少能在短时间内体会昔日斯科普耶的富足文化。"纪念中心位在"斯科普耶的旧犹太城区",是"耗资两千三百万美元的建筑群"、提供了"三层楼令人印象深刻的各式展览、多媒体介绍与历史资讯…[略]。"

放开二胎已经太迟了

Posted: 15 Mar 2011 09:13 AM PDT

 何亚福

3月7日《京华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他个人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
 
王玉庆透露的消息以及最近几天媒体报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放开二胎的提案和建议,使"放开二胎"成为各大网站的热点话题。百度两会新闻热搜词榜显示,"放开二胎政策"一词在3月7日位居榜首。
 
3月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昨日,据广东省计生部门一知情人士透露,广东正在争取成为国家试点放开二胎政策的试点省份。第一步将为"单独子女"放开二胎;第二步才是全面放开二胎,城乡一致。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印证了《财经》杂志去年3月的报道《独生子女政策谋变》:"十二五期间,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二胎的政策,有望以省为单位、分批次进行试点,进而在全国逐步展开。"我估计,到今年4月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公布后,将会根据这些数据确定哪些省份作为第一批"单独二胎"的试点省份。
 
我认为,即使是现在全面放开二胎,也已经太迟了,何况是到"十二五"末期才放开二胎,何况还要实行"单独二胎"的试点!显然,计生部门是企图用"单独二胎"试点来拖延人口政策改革的步伐。现在还需要什么试点?1970年代的"晚、稀、少"就是二胎政策,山西翼城早已试点二胎政策,世界上99%的国家早已"试点"自主生育。
 
我想起2007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叶廷芳等29名委员联名提交提案,要求我国尽快停止独生子女条例的执行,恢复原先的"一个不少(但必须是自愿),两个正好"的方针,也就是"放开二胎"。叶廷芳提案是近年来影响最大的二胎提案。
 
转眼4年过去了,人口政策仍然没有改变。全国政协委员王名和刘大钧在今年两会上联名提交《关于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案》,提案特别强调,多年来许多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多次发出呼吁放开二胎,但相关部门反应迟缓。
 
如果是在"十一五"期间放开二胎,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让70后的育龄妇女生二胎。然而,现在已是2011年,即使现在放开二胎,很多70后妇女也几乎生不了二胎。70后妇女对于中国人口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很多70后妇女仍然愿意生二胎,而80后妇女的生育意愿普遍低于70后。如果70后妇女不能生二胎,那么,当70后妇女彻底失去生育能力之后,中国人口将难逃雪崩之结局。每推迟一年,至少有几百万育龄妇女过了生育期。
 
近几天很多媒体都在热议是否应该放开二胎,然而,却很少有媒体讨论是否应该取消计划生育。一些网站(例如南方报业网)发起的投票,也是只有两个选项:一是支持放开二胎,二是反对放开二胎;却没有支持取消计生与反对取消计生这两个选项。
 
我认为,现在讨论是否应该"放开二胎"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取消计划生育而不是放开二胎。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何况,放开二胎并非完全的正义,自主生育才是完全的正义。当然,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提出放开二胎的提案和建议,也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引起更多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通过争论和辩论,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该取消计划生育,而不是仅仅放开二胎。


欢迎下载《声音·法治》周刊:第18期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法天下"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fatianxia.com/ 我要啦免费统计

几张日本照片

Posted: 15 Mar 2011 08:32 AM PDT

周六下午到达日本采访地震和海啸,但因为三联周一必须发稿,再加上交通十分不便,所以我只走到了茨城以北60公里的地方就不得不返回。下面发几张沿途拍下的日本人抗震救灾的照片,肯定不如专业摄影记者拍的那么震撼,但可以作为我在三联上写的报道的补充(因为网速极慢,我照片基本上没传回去):

711-s
上图是沿途一家便利商店的货架,可以看到凡是需要每天补充的食品(比如面包和饭团)都没了,但方便面和饼干还是有的,说明缺货的主要原因是供应不上,当然老百姓抢购肯定也是重要因素。

wosunzi-s
多亏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和她的丈夫为我开车,我这才得以完成了这次采访。我们一起开了近20个小时的车,沿途不得不找点无聊的事情乐一乐。

tupu-s
上图是大洗村附近一个海港的景象。比起东北部,这里的受灾程度已经算是很轻了。

xiaominbang-s
上图为福岛县最大的港口小民浜海港,损失惨重,估计短期内很难恢复。

road-s
一路上基本没看到直接因地震而造成的灾害,当然越往北走情况越糟,这是我们走到的最北端,可以看到地震造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binansuo-s
上图是高萩市最大的避难所,设在市立中学体育馆内。这个体育馆是30多年前的建筑,据说是该市最结实的建筑。

shoes-s_1
这是体育馆外面的鞋柜。

dabian-s
这是避难所的厕所外的告示栏,上写"大便方法"。因为停水,学校把游泳池的水运上来冲厕所,这个告示牌就是教大家怎样冲厕所。

gaoqiushizhengfu-s
上图是高萩市的一个送水点,后面那幢白色的小楼是高萩市市政府,这是我一路上看到的因地震而损坏程度最厉害的建筑。

paidui-s
领水的人太多,不得不排了好几圈的队。一个大家看不到的事实是:无论排队的人还是发水的人都很安静,这和汶川抗震救灾时的热闹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zuihouwei-s
为了让刚到的市民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场专门有个人打着标语,上写"最后尾"。

fushenqi-s
这个村子名叫富神崎,夹在两山之间,是我沿途看到的受灾最厉害的地点。正是在这里,我找到了文章的结尾。我想通过我的这篇文章,探讨一下"人定胜天"这个概念,敬请关注,谢谢。

每日一歌:Radical Face-《光荣》(Glory):

I was born when they took my name
When the world turned wicked
when I joined their games
But I turned upon them
Like you always knew I'd do
I sat and dreamed at the foot of your bed
Split my skull and reached inside my head
Pulled out the pictures and wished that I'd forget
But you stitched me up then
Wiped the blood from off my chin
Now I sit on rooftop's edge
Muddy street beneath my swollen head
Trying to forget you
But we've never met
And the sky is ripped full of rotten clouds
The chimneys' mouths spewing smoke around
And I can't stop coughing
My lungs just won't calm down
But still I keep grinning
As the blood from my face stains the ground
A bird, caught in the wires
Pleading for help I can't provide
I'm not that big
I hope for the best but nothing changes, I'm sorry
But I was blessed with bad eyes
There's a lot that I missed but I don't mind
I'm not that old
I'll find out what broke me soon enough

日本:向世人求援

Posted: 15 Mar 2011 08:52 AM PDT

作者 Chris Salzberg · 译者 Leonard · 阅读原文 [en]

只是搜尋張貼在Twitter網站上的照片,也可能帶來驚人結果。

若搜尋「宮城」一詞,就會找到多張來自當地的照片,這個縣份在日本近期海嘯受創甚深;一張張瀏覽後,會特別注意到一幅畫面裡,都是棕色與藍色,點開一看…

Picture from Kesennuma

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Kesennuma)災情,這裡是海嘯重災區

…眼前一片荒蕪,這是氣仙沼市的遺跡,這個小鎮原本有數萬居民。

閱讀圖說,故事來自於一位當地民眾,他將這張照片寄給在澳洲雪梨的朋友Cherie,她的朋友後來將照片與信件張貼在網路上,其中寫道:

家族每個人都平安無事,這是從半毀家中望出去的景象,車站、商店街,家門前原本有的一切都消失了…

我想透過網路,呈現氣仙沼市的受損情況,但此刻我無能為力,我們需要協助,我想盡力將這則訊息散播至世界各地,我開車許久,才終於收到訊號,能將這封電子郵件寄出去,請用任何可能方式幫助我們,支持無數倖存民眾的生活。

Cherie在圖說最後加上幾個字:

我愛你們,請別放棄希望,我們終會再聚,為各位祈禱。

校對:Soup

几张日本照片

Posted: 15 Mar 2011 08:30 AM PDT

周六下午到达日本采访地震和海啸,但因为三联周一必须发稿,再加上交通十分不便,所以我只走到了茨城以北60公里的地方就不得不返回。下面发几张沿途拍下的日本人抗震救灾的照片,肯定不如专业摄影记者拍的那么震撼,但可以作为我在三联上写的报道的补充(因为网速极慢,我照片基本上没传回去):

711-s
上图是沿途一家便利商店的货架,可以看到凡是需要每天补充的食品(比如面包和饭团)都没了,但方便面和饼干还是有的,说明缺货的主要原因是供应不上,当然老百姓抢购肯定也是重要因素。

wosunzi-s
多亏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和她的丈夫为我开车,我这才得以完成了这次采访。我们一起开了近20个小时的车,沿途不得不找点无聊的事情乐一乐。

tupu-s
上图是大洗村附近一个海港的景象。比起东北部,这里的受灾程度已经算是很轻了。

xiaominbang-s
上图为福岛县最大的港口小民浜海港,损失惨重,估计短期内很难恢复。

road-s
一路上基本没看到直接因地震而造成的灾害,当然越往北走情况越糟,这是我们走到的最北端,可以看到地震造成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binansuo-s
上图是高萩市最大的避难所,设在市立中学体育馆内。这个体育馆是30多年前的建筑,据说是该市最结实的建筑。

shoes-s_1
这是体育馆外面的鞋柜。

dabian-s
这是避难所的厕所外的告示栏,上写"大便方法"。因为停水,学校把游泳池的水运上来冲厕所,这个告示牌就是教大家怎样冲厕所。

gaoqiushizhengfu-s
上图是高萩市的一个送水点,后面那幢白色的小楼是高萩市市政府,这是我一路上看到的因地震而损坏程度最厉害的建筑。

paidui-s
领水的人太多,不得不排了好几圈的队。一个大家看不到的事实是:无论排队的人还是发水的人都很安静,这和汶川抗震救灾时的热闹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zuihouwei-s
为了让刚到的市民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场专门有个人打着标语,上写"最后尾"。

fushenqi-s
这个村子名叫富神崎,夹在两山之间,是我沿途看到的受灾最厉害的地点。正是在这里,我找到了文章的结尾。我想通过我的这篇文章,探讨一下"人定胜天"这个概念,敬请关注,谢谢。

每日一歌:Radical Face-《光荣》(Glory):

I was born when they took my name
When the world turned wicked
when I joined their games
But I turned upon them
Like you always knew I'd do
I sat and dreamed at the foot of your bed
Split my skull and reached inside my head
Pulled out the pictures and wished that I'd forget
But you stitched me up then
Wiped the blood from off my chin
Now I sit on rooftop's edge
Muddy street beneath my swollen head
Trying to forget you
But we've never met
And the sky is ripped full of rotten clouds
The chimneys' mouths spewing smoke around
And I can't stop coughing
My lungs just won't calm down
But still I keep grinning
As the blood from my face stains the ground
A bird, caught in the wires
Pleading for help I can't provide
I'm not that big
I hope for the best but nothing changes, I'm sorry
But I was blessed with bad eyes
There's a lot that I missed but I don't mind
I'm not that old
I'll find out what broke me soon enough

小柯

Posted: 15 Mar 2011 06:28 AM PDT

小柯

     3月14日,在搜狐微博里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她正在日本地震现场发回报道。由于采访照片上的人有些模糊,又是侧影,一时不敢确认。后来打听了一下,果然是她——小柯。

      8年前,小柯曾是我手下,那时她才二十来岁,她是主动来应聘的,但那时我并没有编制,我说不行!她并未退缩:"我不要工资在,就在你这干行不行?"

     没见过这样的人,我有些迟疑,她又说:只要给我一个名义,有机会出去采访写作,给点稿费就行了,稿费多少也无所谓!

     我想了想坚持说不行。靠这完全没谱的外采机会和眼下的稿酬标准,你怎么活?这样使用你,我岂不是在害人?

     小柯仍不退缩:"我爸支持我,他能保障我的生活,你真的不用担心,我只是希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这样,小柯就成了我们五六人的小团队的"外卡"队员,连公司的人事部门都不知道我的团队有这样一个成员 大笑 。

      2003年,为纪念人类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峰五十周年,中国登山协会与搜狐几经磋商后,成立了中国历史上搜狐珠峰登山队,这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高海拔的业余登山队,而且是中国登山史上第一支商业运作模式的高海拔的登山队。

     4月中旬,登山进入冲顶的准备,一天正在大本营吃中饭,突然帐外有人喊我,说有人要见你。

    出了帐篷,发现小柯立在外面!

    我晕!"你怎么来了?谁让你来的?"

    小柯没回答,冲着我直傻笑!

    好吧,先吃饭。

    吃饭时我问她是怎么来的,回答说先从北京坐火车到格尔木,再乘牛羊肉味道极大且破旧的长途公共汽车,跑了一千多公里的青藏线到了拉萨,然后找到西藏登山协会,自称是搜狐派来采访的记者,就这样搭着送登山物资的大卡车到了珠峰大本营。

    小柯怕我责难,找了个机会表示说,这次全程费用她都自理,还问大本营一天食宿要多少钱,我说不要钱,但你过几天就得给我走人,你在这只能添乱!

    小柯从没上过高原,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对初上高原的新人还是有很大杀伤力的。第二天小柯明显有点蔫。

     第三天,有车下珠峰,我和司机说,你把小柯给我押送到拉萨,然后弄张机票让她回北京。小柯虽然不肯,但还是被我不由分说地塞进了车里。

    看着下山的卡车远去,心里的"包袱"卸掉了。然后我也开始准备上海拔6500米的北坳营地,最后的冲顶报道。谁知三天后,我还没出发,小柯居然又出现在了大本营,原来她回到拉萨,心有不甘,旋即又搭上了另一辆送物资的卡车!

    她这事做得让我有些震撼。我寻思我这么大的时候,绝对没这么执着和勇气,于是我对她说:"好吧,咱们先讲定,你在这里只能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足以了解登山是怎么回事了,一个星期到了,你就必须回去。"

一个星期后,小柯恋恋不舍地走了。

    登山结束,回到北京。几个月后,小柯也因个人原因离开了我的团队,从此再无联系。谁知再次得到她的消息,又是在一个极端的环境,只是不知这次她用得是什么极端的办法去的。

     写下这些,是因为这个丫头还真让我心生敬意!

(20110315)

苏氏定律四条

Posted: 15 Mar 2011 06:04 AM PDT

  1. 蘇氏定律:以愛國為名的傻逼真是太多了,更痛苦的是有幾個還是朋友。
    回复晓言楠喃收藏转发
  2. 蘇氏定律:歷史不是讓人耿耿於懷的,而應該是讓人念念不忘的。
  3. 蘇氏定律:當朋友是愛國賊的時候。你甚至希望他是一個實在的物質的賊
  4. 蘇氏定律:傻逼的可恨,不是因為他傻,而是因為他的逼樣兒
    来自

    晓言楠喃

    http://fanfou.com/snowyak

日本地震造成中国内部危机

Posted: 15 Mar 2011 05:54 AM PDT

【短期置顶】地震、海啸与辐射

Posted: 15 Mar 2011 06:50 AM PDT


编者按:

此处提供松鼠会迄今的一些过往相关科普文供大家查阅。
我们会不断增加文章,更新链接。
愿知识赋予你远离忧惧的自由。

核与辐射相关

图解福岛的核电站故障

《福岛核事故的问答-from SMC Japan(实时更新)》

Josef Oehmen: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电站【3.15更新】

科学美国人:如何冷却核反应堆

BBC:日本反应堆熔毁警报

《"核污染扩散图",造假也该认真些》

辐射伤害知多少?(上)

辐射伤害知多少?(下)

从大亚湾核事件说起

洗脸+仙人掌,防电脑辐射?

辐照食品,望文生"疑"

微波炉的那些传言

核爆炸与葡萄酒的年份鉴定

手机的新功能——爆米花

地震海啸篇

海啸小知识

假如地震袭来

生命三角不可靠,寻找地震中的避难港——《新知客》采访稿

《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1地震

《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2地震的特点

《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3地震灾害

《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4减轻地震灾害

什么是地震预警?

对地震预报的一点看法

(译)我们需要基于证据的地震逃生建议

地震变得越来越频繁?

日本8.8级地震震级数值的变化

什么是地震强度?

磁铁能提早预报地震吗?

动物预报地震,靠谱吗?

你能多信赖余震预测?

如果城市发生地震?

【网友投稿】地震之初十秒

关于地震的数字巧合

治愈疗伤篇

地震后应该重点防疫那些疾病?

走出灾难后的梦魇

地震时为什么会头晕?

火灾后的心理帮助

有关恐惧记忆

国进,民已无路可退(转载)

Posted: 15 Mar 2011 06:32 AM PDT

国进,民已无路可退(转载)

余晓平

国进,民已无路可退

作者: 余晓平 | 2011年03月14日 15:22 | 栏目: 社会观察与思考
(1542) 点击  |  (18)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yuxiaoping.blshe.com/post/135/656728

 

国进,民已无路可退

文/余晓平

    在中国,什么是国有资产?就是产权不明的资产叫国有资产。什么叫国营公司?就是什么盈利就控制什么的公司叫国营公司。一个明确的产权关系应该是什么?并不是说这个产权像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样你能够随时转让赎回,而是对于这个产权里面所有的一切拥有知情权,这已经是最起码的底线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有企业,老百姓都不能随便处置自己的那份股权,那么老百姓到底有什么权利呢?一个是决定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就是说到底是该"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应该是老百姓自己选出来的代表说了算,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代表老百姓的利益。另一个是这些企业的所有一切都必须是透明的,当然除了关系到国家秘密的内容以外,老百姓拥有知情权是为了监督。如果有人把你的财富强行收走,黑箱操作,而且还一收再收,一切让你蒙在鼓里,那你一定遇到黑社会或是土匪了。

    一说中国的事情很多人会想到美国,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希望批评政府的人去到美国那里找美国好的地方;希望赞美政府的人去到美国那里找到坏的地方。我们要看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两个国家到底什么是可以比较的,什么不可以比较,首先需要知道这些东西的详细内容,你才能决定是否可以用来比较。我给大家提供的是信息,能不能比较,如何去比较和借鉴,每个人自己去决定。

    那么美国有没有所谓的国有企业呢?的确是有的。马上有人就会说,你看,美国也有国有企业吧,还有什么好说的,那中国就应该有。不过我非常抱歉地告诉你,美国的国有企业与咱们中国的国有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国有企业地位非常一般,影响甚微,其生产总值仅占全国GDP的区区5%,从来都没有国进民退的说法。而且还要受各方面的诸多约束管制,根本没有任何特权而言。

    那么有人会说,既然美国也有国有企业,不管其规模大小,终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吧。的确这一点我非常赞成,国有企业对于一个国家太有存在的必要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国家的运行必须要有各种必要的产业,否则老百姓就会由于这个产业的或缺而享受不到相关的服务,弥补这个产业的不足便是政府的责任。

    在西方国家绝大部分产业都是对私营企业开放的,没有政府所限制的准入门槛,只有行业所规定的准入门槛。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说开银行,你有一万块钱肯定不能开银行,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还要交付保证金,这一点是行业规定的。那么这个行业的准入比方说是十亿美元,那么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只要他的钱来的合法,谁都能开。那么什么叫政府设置门槛呢?就是张三拿钱来不让开,而李四拿来的钱不够也能开。如果没有政府设置门槛,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只要这个行业赚钱,一定会有人干。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即便是没有足够的钱,完全可以通过金融手段筹款的,这里只需要一个商业信誉好的人牵头。有丰厚的回报,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你肯定都会买。

    我们的另外一个结论就推导出来了,那就是在美国这个社会什么行业会缺少呢,什么行业没人干呢?一定是不赚钱的。政府的责任是什么?是自己弄个公司把这个空白给弥补上,这个公司就是美国的国有资产公司。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国有企业到底有什么主要特点:

  一、国有企业只允许从事私人无法做、做不好或无利可图的行业,如邮政、公共交通、自来水、污水处理及环保、博物馆、公园森林、航空管制、部分跨州电力水利及公路铁路、部分港口、部分军事工业、航天、老人穷人及退伍军人养老和医疗保险。

  二、各级国有企业只向联邦、州和市镇议会负责,其建立与撤销、经营范围及领域、商品及服务价格制定、拨款贷款、高管任免及薪酬,均须由同级议会审查批准,政府只能严格按议会发布的命令(法案)具体执行对所属企业的监管。

  三、为体现"公私官民平等和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法律原则,国有企业除享受政府经议会批准的固定拨款(如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每年1.3亿美元)外,基本没有其他特权。甚至有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不得上市融资。

  四、隶属议会而非政府的联邦审计署对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国有企业高管一旦失职渎职,轻则解职,重则吃官司并罚巨款,名声扫地,永难抬头。

看了以后不觉得万恶的民主社会很令人感动吗?这些无利可图的行业要是真的没人干,老百姓就倒霉了。要是有利可图,随便上来个私营公司就把政府的国营企业给挤垮了。因为90%的私营企业在市场上寻找机会,为自己挣钱多有动力,大家平等竞争,肯定国营公司争不过。而且像邮政和公共交通里面的员工经常罢工,抱怨待遇不好,原来这就是国营企业存在的意义啊。非常不幸地是,中国正好相反。

中国的国营企业完全仰仗政府在行业内的门槛垄断,只要是这个行业赚钱,国营企业一定会插一杠子,然后政府把门一关,只你一家任意赚钱,那还不是想怎么赚就怎么赚,同时把国家的资金无偿或是低偿地提供给这些企业,那不是傻子都能赚钱吗?最关键的是他们赚了钱跟百姓没什么关系。两会期间说起国有企业为国家缴税,废话,私营企业照样缴税,而且根本得不到任何减免。说这些企业为我国GDP增长做了贡献,正因为这样GDP跟老百姓才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呢,即便人均世界第一不是还分不到百姓手里吗?

国进的结果就是把国家的财富收到政府国有的手里,国有企业才解决多少就业。中国真正的就业市场是由那些政府不愿意干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雇商贩来解决的。国进的概念不是让国有企业解决百姓的就业,而是扩大国有资产的规模,那么必然挤占那些本来解决就业的公司在行业内的份额。民退的结果就是导致更多的下岗,更大的贫富不均,因为赚钱的好机会全让国营公司占据了。要是你说国进以后就能解决就业,那过去国有资产占国民经济那么大的份额怎么就反而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呢,早干什么去了?你先别想着扩大规模,先多解决一些就业才是根本。国进的结果无非是在掠夺老百姓的利益,且不说国有资产应该给与百姓政府红利,就连所有的国有资产里面到底是怎么运作的都不敢让人知道。

美国的百姓是分不到政府红利,因为他们的国有企业都是不赚钱,没人愿意干的。中国呢,什么赚钱抢什么,然后硬生生地做成不赚钱。那么国营企业赔掉的钱都哪里去了,都被一帮人揣到自己的腰包里转移到瑞士银行里去了。国家的财富还剩多少在百姓手里,你还进,百姓退到哪里去? 

(20110315星期二转载自博联社余晓平的博客http://yuxiaoping.blshe.com/post/135/65672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