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Saturday, October 10, 2009



横竖都要用,就用杜蕾斯果味安全套!

Posted: 10 Oct 2009 12:00 PM PDT

7

美国出现民间联防热

Posted: 10 Oct 2009 11:40 AM PDT

美 国马萨诸塞斯州海滨小镇威尔汉姆(Wareham)居民帕梅拉·米勒(Pamela Miller)说,今年7月的一天,她在小镇上停好自己的卡车后,一个穿着荧光柠檬色"停车管理"T恤的男子拦住了她。米勒后来告诉镇上的官员说,这个男子指责自己非法停车,说她"智力迟钝",而且,在米勒拒绝移动卡车后,这个人还用自己的福特皇冠维多利亚汽车(Ford Crown Victoria)撞了米勒的腿。 George Coleman 由于时下经济不景气,美国各地普通居民志愿者承担警察局某些日常工作的事例又一下子多了起来。39岁的米勒和70岁的志愿者乔治·科尔曼(George Coleman)之间的罚单纠纷最终将由一家法院裁定孰是孰非,从这一僵局不难看出,市民参与并不总能和文明执法画上等号。 尽管许多社区欢迎民众伸出援手,摩擦却已经在某些地区出现。居民们用"小拿破仑"和"太过起劲儿"这样的字眼来抱怨那些居民巡逻员和他们的执法手段。 威尔汉姆的居民联防队伍在过去一年里迅速增加,新添了许多的志愿者,开设了自己的办公室,还接手了警察局给违章停车车辆开罚单的工作。由于人手不够,当地警察局在执法方面存在不足。古铜色皮肤、花白头发的科尔曼告诉我们,联防队伍的扩大并非一帆风顺。 科尔曼说,"我们树敌很多。"他认为,自己带领的由60人组成的联防队伍在工作上简直太过出色了。今年夏天,他们一共开出了600张30美元的罚单,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了往年,而他们向司机罚款的原因从停车时间过长到停车位置距路肩太远,不一而足。 "他们又哭又闹,朝你扔东西,张口谩骂,以为这样做就能够免于处罚,"科尔曼笑道。"这么做没用。"  居民巡逻队和他们相对低调的"兄弟团体"──邻里联防队伍近十年来迅速增长,这受到了动荡时期联防人员大规模增加的推动。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民间联防队伍迅速膨胀。眼下,严重的经济衰退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民间联防热潮。 非盈利组织美国国家居民巡逻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izens on Patrol)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Corona),旨在促进普通民众志愿者参与执法。该组织表示,美国约有5,000个民间巡逻组织协助警局的工作,这个数字比2008年增加了25%。该组织总裁阿特·费米斯特(Art Femister)说,"这是经济信号。巡逻员的数量简直是一涨再涨。" 警局正在积极地选拔志愿者。此外,美国国家城镇联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own Watch)表示,人们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社区问题上面。该组织设在宾西法尼亚州的温尼伍德(Wynnewood),是一家推动居民联防项目的非盈利组织。 邻里联防队伍比2008年增长了25%。这些组织在美国受止赎房产影响严重的地区增长迅速,全美司法警官协会(National Sheriffs' Association)邻里联防项目的负责人克里斯·塔特科(Chris Tutko)表示。 举例来说,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警局工作人员说,当地2008年一下子涌现了大约100个邻里联防组织,比起2007年刚起步的时候增长了两倍。托马霍克村(Tomahawk Village)菲尼克斯社区的警察们表示,当地居民组成了一个邻里联防组织专门警惕那些从丧失止赎权的房屋内偷盗铜管的小偷。 Hal Brown 威尔汉姆的居民联防队伍在过去一年里迅速增加,还接手了警察局给违章停车车辆开罚单的工作。图为威尔汉姆的居民联防的巡逻车。 志愿者们一般都从事观察员的工作。他们一旦发现有什么可疑情况,就会向警察报告。尽管如此,他们的工作也可能存在风险。警察局局长马克·艾森(Mark Isom)说,今年8月一个星期六的深夜,佛罗里达弗鲁特兰帕克(Fruitland Park)的一名警员遇到了一个"气急败坏"的男性。这个人跟踪并开枪射击了一个给自己妻子毒品的人。一名居民巡逻员看到了这名男性并开始跟踪嫌疑人的小型货车,结果该嫌疑人拿着手枪跳出汽车,并向志愿者开了两枪。 尽管这名居民巡逻员并未受伤,但艾森局长表示,"从事这一行,不论是具体哪一项工作都不容易。" 去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的温哥华,一名居民联防志愿者起诉该市玩忽职守。她表示,在一次警员和警犬的训练中,她被要求扮演"嫌疑犯"的角色。一只名叫Ace、重达85磅的德国黑贝咬伤了她的右肩膀,把她的膝盖也撞得脱了臼。该市发言人拒绝置评。 在底特律以北100英里的密歇根州Saginaw,邻里联防组织负责人今年夏天射杀了一只名叫Onyx的狗,这激发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名为乔斯·巴拉加斯(Jose Barajas Jr.)的这名志愿者表示,这条狗逃脱了绳索,危及到他和一名邻居的安全。于是他拔出了他的"大威力半自动"手枪,开了两枪,打死了那条狗。 警察认定巴拉加斯的行为属于自卫,不过这条比特和沙皮狗的混血犬的主人,53岁的全职父亲史蒂文·瓦里尔(Steven Vallier)说,巴拉加斯"干得太过起劲儿,"到处"显摆他的枪",之前还威胁说"要是瓦里尔家的狗再在他家院子里拉屎,就要打死它。"而巴拉加斯说,自己从没说过"那样的话。" 让我们再回到威尔汉姆,那里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特色的房屋沿着海湾一字排开,暖暖的、带着咸味的海风从海上吹来。而居民联防队伍的负责人科尔曼现在却陷入了法律纠纷。当地警局在今年7月逮捕了他,因为现场证人表示,在那场停车纠纷中,科尔曼故意将自己的汽车撞向了米勒的腿。在当地地方法院被判无罪后,他被释放,不过他被要求参加本月晚些时候的听证会。自称坚持原则的科尔曼眼下不再开违章停车罚单,不过仍在负责联防队的工作。他的职责包括保存那些违章停车车辆照片。 威尔汉姆的警察协会要求该镇着手审查志愿者是否具备给违章车辆开罚单的资格。不过,行政委员会(Board of Selectman)主席布鲁斯·索瓦格(Bruce Sauvageau)站在了志愿者一边。"这些人承担了我们警察无暇做的工作",索瓦格在科尔曼被逮捕后的一次小镇会议上表示,警察"没有时间,没有资源,也没有资金," 索瓦格说。 不是所有的居民对志愿者们心怀感激,"这些人能够自愿承担这些工作很好,不过他们做得过份了,"卡拉·鲍尔森(Khara Paulson)表示。她经营着一家名为A Shore Thing的咖啡馆。她说,居民联防队成员有时会对那些质疑他们权威、询问为什么他们在汽车轮胎上做记号或者给车辆拍照片的人们很不友好。 在街区的另一头,Pier View Restaurant里面充满着的土豆煎饼的香气,还有人们的闲言碎语。70岁的史蒂文·巴普蒂斯特(Stephen Baptiste Sr.)经营这家小餐馆已经29年了。科尔曼最近给他开了罚单,并且告诉他,"我一直在跟踪你。"这让巴普蒂斯特非常生气。 "我一想起这件事情就很恼火," 巴普蒂斯特说,"他有点儿拿破仑。" 距离小餐厅不远就是居民联防队办公室。科尔曼拍着自己的金属办公桌说道,"巴普蒂斯特就是个怪家伙。"他说,巴普蒂斯特坚持整天把车停在自己小餐馆的前面,而那里只允许停车两个小时。 "他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每两小时就移动自己的车,结果被抓了个现形,"科尔曼说。 他向后靠在了自己的转椅上,突然变得垂头丧气。看来巴普蒂斯特找到了一种避免罚单的方法,让居民联防队无可奈何。"现在,每两个小时,他就会把车倒后几英尺,然后再向前开几英尺,这样就可以开始重新计时了,"科尔曼说。 作者:Jennifer Levitz ( 本文选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http://cn.wsj.com/gb/20091006/ahd104843.asp?source=rss)

丹麦VS.美国:生活水平哪个更高?

Posted: 10 Oct 2009 11:21 AM PDT

左派都很热爱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但他们爱错了。那里的税收近乎于充公,是对人民的工作、储蓄和投资的惩罚。同时,政府的高额支出通过将资源从经济体中的生产部门转移出来,转入到令人窒息的福利国家的无底洞,从而降低了经济的增长率。

反正都要用,就用杜蕾斯。

Posted: 10 Oct 2009 10:46 AM PDT

7

國慶香港花車何止「三百萬」咁簡單?

Posted: 10 Oct 2009 11:01 AM PDT

三百萬?太多?太少?

筆者認識一位在中國大陸的朋友,在內地有份參與今年國慶花車設計。他看到香港報章報導後說:「你們香港政府告訴公眾,國慶花耗資了300萬,哈,這肯定是玩弄數字遊戲,你們可以找議員跟政府把這筆賬好好算一下。」

他說,今年國慶節花車,平均造價600至3,000萬不等,平均1,500萬,香港的花車絕不只300萬!具體數字他不只知,他只知道安徽省政府曾說,自己的花車造價已是最便宜了,也要600萬,貴州省雖然算是窮省,造價卻是之冠﹣﹣3,000萬。以上資料,與十月四日《蘋果日報》李八方引述《信息日報》接近。事實上,國慶50周年時,花車造價介平均80萬,十年過去,暴漲10倍以上。單看花車,已可估計60周年國慶的花費可能是十年前的十倍!

被ban的設計

香港的花車由香港駐京辦負責,可是,整個設計及製作過程非常不順利。開始時,純由一外判香港公司設計,而不像許多省市一樣,找北京幾家指定公司,也許因為這個緣故,設計過程跟北京政府發生不少衝突。最初意念是一只馬,可是,負責花車評審的北京專家官員說,現在是國慶,不要搞跟賭博有關的玩兒(還是怕跟以「馬」作主題的內蒙古花車撞設計呢?)。後來設計改為中華白海豚,評審又說,白海豚又不是你獨有的,香港最好不要用。後來,經過多番修改,並由北京政府推蔫的一家專造國慶花車的公司幫忙負責,才能通過設計。

通過設計後,也不是一帆風順。兩塊大型屏幕,播放由劉偉強執導的「我們走過的歲月」與杜琪峰執導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短片,由於片段中有北京領導人畫面,按北京政府的要求,除了中央指定的花車,其他花車不許有領導人的影像或肖像,故此,又要刪除相關片段。

「鬚刨」IFC

到了臨近國慶十多天,又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中央本來規定花車高度限定四米,四米以上的只能是油壓式裝置,即由下向上升。可是,所有地方政府也沒有遵守這個規限,爭相把花車弄得高大搶眼。到組裝花車時,香港駐京辦才發現其他省市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自己的花車由於按規定設計只有四米高度,比別人的矮了一大截,實在難看,故此,駐京辦臨時趕製那個像「鬚刨」的IFC,大概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十分粗糙,跟其他組件也既不合襯,也不成比例。

花車事小,背後看到的問題事大。香港政府在「融入」中國/中共這個大家庭中,似乎有著進退失據,就連拿甚麼標誌象徵香港,也顯得相當挫折與困惑。同時,香港政府既不熟習中國大陸官場,亦顯得格格不入,卻又只能艱辛地迎合。花車故事,充份說明香港(政府)的困境。

西风欲来满眼秋–关军携新作《大脚印》来杭签售侧记

Posted: 10 Oct 2009 09:59 AM PDT

杭州的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西子湖畔的流莺宾馆,一扇窗户亮起了灯。窗帘拉开,露出一张年纪不轻又不老的脸,仰天长啸,顿时群山响起了一阵阵回声:I am Army Guan. I am Army Guan.

Army Guan来长江三角洲采访的消息不胫而走,为防止此人蹿访沪上,上海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出租车起步价提高到让他望而却步的水平。杭州市政府则采取断然措施,把准备解决打车难问题的专题会议推迟一个月召开,誓把关军变成一个站街男,看你还有什么办法出门采访。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关军凭着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耐力,步行15分钟,行程650米,来到了杭州姨妈家饭店,与本地同行、各界粉丝亲切会面。

看到关军走上楼梯,孤云第一个迎了上去。他热情地拉着关军的手说:"欢迎你呀,偶像。你的大作我读了,写得真好!书名区得也好,《大江大河,19…..》" 关老师脸色有点诧异。孤云夫人赶紧提醒他,"不是大江大河,是大脚……"。孤云心领神会,接着说:"《美丽的大脚》写得也不错,还拍成了电影。主演是我的最爱,倪萍。"

大家坐定,关军开始一一回答媒体和粉丝的提问。针对大家关心的《大脚印》为什么出版会受阻的问题,关军回答说:"《大脚印》由于技术性原因,暂时没有出版。"

首先,大脚印这个书名有问题,据悉,张艺谋总导演已经申请了"大脚印"的注册商标,不但如此,他还注册了"印"字,作为独家商标,什么"印象"、"印章"、"印尼"、"印度"等一切带"印"字的词汇,只有经过张艺谋团队书面同意,方可使用。关军虽然经过多次与张团队练习,但对方不同意授权。这是出版受阻的最重要原因。

就当关军准备把书名改成《2008,我的右脚》准备出版的时候,又遇到了第二技术难题。出版社要求关军组织一批名流写书腰和封底短评。一向不求人的关军,只要硬着头皮向名人朋友们求援。发出去208条短信,回复7条,去掉两条空信息,只收到4条。

阎世铎回复:小关,发错了吧?没事,我已帮你转发谢亚龙。

韩乔生回复:哥们,你看着自己写吧,往大处写,往高里写,完了署上张斌的名字就行了。他现在不敢得罪你们记者。

孙悦回复:别找我,烦,谁知道你的书里有没有写"如何改装汽车的减震系统"。

王小山回复:写好了,构思了一夜,你看这么说行吗?"关军的书以诗歌的凝重与散文的坦白,写出了被放逐者悲惨的处境。"

"看来这本书是无法征集到足够多的名人短评了。"关军叹息了一声说。冯一刀说:"我有一个好主意,不如书后面不印短评,改成征集签名吧。"

大家说,这个主意不错,让粉丝们把名字签到封底上,不但能跟这本书一起青史留名,兴许还可以喝到免费茶。

关军说:"大家的好意我领了。我决定了,既然印刷出版有技术障碍,我就改出电子版吧。"大家说好是好,就是恐怕无法享受给人签名的荣光。关军想了想说:"有失必有得,至少我为环保做出了一点贡献,世界上某一处,又有一块一平方公顷的树木保住了。"

说完,他抬起头,好像望着极远的远处,又好像望着极近的近处。此时,服务员端上一盘河蟹,满子满黄,热气腾腾。关军沉吟半晌说:"吃,或者被吃,这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来,吃他娘的河蟹!"

这是黑通社记者从杭州采写的报道。

祝GQ一切好

Posted: 10 Oct 2009 04:11 AM PDT

10月12号是《智族GQ》的创刊日,好像提前出街,有些同学已经买到了,那么祝贺GQ和康泰纳士集团。不久前我已经从这本杂志离职,因此只能站在观众鼓掌位,对它致以最好的祝愿了。我也不想换个工作就嚷嚷一番,好像特别事儿,可是去的时候由于南方周末之故在这儿说过一声,如今走了也不该不言不语。另外我也应该说明自己跟GQ没关系了,做什么也不会给它添麻烦。

 

我会买一本GQ以示支持。里面有我的一篇专栏,除此之外,我惭愧地发现,自己再没做过任何贡献。循例嘛,要回顾一下,那么回顾过去10个月,我看到自己是一个如此没谱的人,这个。。不从工作角度,也要从人生角度严厉地自我谴责一下。

 

这10个月倒是过得很愉快,GQ的同事都是好人,对我都很好。虽然我这么土,也没人歧视我。虽然我在工作上很不称职,诸君也还是那么宽容。还欠大家一顿饭,过些天补上。

 

工作机会们先别找我了,谢谢。我正在去火星的路上,如今已过平流层。秋风起而思莼鲈,好久没回去鸟。

 

很高兴认识困困,你也许有特殊的东西,也许没有,那么保持耐心,等等看,很高兴认识潘西、文靖、季艺、马骥、小萌、小松、李丹,等等。也很高兴与早就认识的朋友贾葭共事。我还从没跟这么多又时髦又开朗的帅哥美女一起工作过呢。大家那么轻松、有朝气,那么有感染力,让我受益良多,大家的浓浓善意和淡淡友情我也会长记心中。

 

最后,谢谢,王锋。

志大才疏的宋襄公(下)

Posted: 10 Oct 2009 07:39 AM PDT

作者:何仁勇 | 评论(0) | 标签:。。

公元前639年秋天,除了齐国,以及素来与楚国没有交往的鲁国之外,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的国君都来了宋国境内的盂邑(今河南睢县西北)。总之,一时贵宾云集,张灯结彩,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在宋襄公出发之前,目夷劝告他,鉴于楚成王的反复无常,最好还是多带点兵车,以防患于未然。宋襄公却说:"我们这次会盟,是效法齐桓公衣裳大会的先例,大家都不带兵车。我做为东道主,当然不能率先破例。"

目夷说:"您不带兵车也行,请允许我带上兵车同行吧。"

宋襄公说:"你带兵车跟我带兵车有什么区别呢?"

目夷没招了。可宋襄公对他还是不放心,怕他暗地里搞鬼,有损自己"仁义"的光辉形象,就让他跟自己前去开会。目夷说:"行,我也正有此意。"

开会了,宋襄公首先站起来,感谢大家光临寒舍之类的废话说了一通后,直入话题,说:"现在天下乱得很,我们不如选一个盟主来,大家一起来扶助周天子,好不好?"

好啊好啊,大伙儿纷纷鼓掌。反正鼓掌又不花钱。宋襄公把目光投向楚成王。楚成王点点头说:"一票通过。"

宋襄公心里就有底了,有楚成王支持,今天这戏我唱定主角了。于是他又乐呵呵地问:"那谁来做这盟主呢?"

楚成王站了起来,桀骜地说:"我是王,比你们的爵位都高,应当由我做盟主。"

宋襄公见楚成王突然插了一脚,煮熟的鸭子眼看就要飞了,心里一慌,口不择言说:"你,你那是自封的王,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按照爵位,我才是最高,理应我来做盟主!"

楚成王冷冷一笑,也不跟宋襄公废话,打了一个手势,周围的楚国随从纷纷脱下外套,露出里面的铠甲和兵器,原来这些都是楚国大兵扮演的。宋襄公和一帮诸侯登时都傻眼了。看着挥舞着兵器,冲自己本来的楚国大兵,宋襄公肠子都后悔青了:当初干嘛不听哥哥目夷的话呢?哪怕悄悄带一个警卫班来也可以抵御一阵子嘛——这时,目夷出现了,他来到宋襄公身边问:"怎么办呢?"

宋襄公在这危机的时刻反而不慌了,他说:"看样子南蛮不会善罢甘休,你先趁乱回都城,准备抗击敌人侵略;我留下来,估计他们也不敢把我咋样……"

趁着场面混乱,目夷突出包围,回都城去了;这边呢,宋襄公果然被楚成王扣留下来,跟在大军往宋国都城开。来到都城,楚成王叫大兵们扯起嗓子往里面喊:"你们的大王在我手里,赶快放下武器,开门投降吧。"

上面的宋国士兵纷纷回答:"我们已经换了新大王目夷了……芈頵(楚成王姓名),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楚成王一听,知道宋国人做好了充分准备,楚军虽然抓了一个宋襄公,看来也是占不到什么便宜了,就把宋襄公带回了楚国。没过多久,齐国和鲁国的国君都来替宋襄公说情,楚成王也考虑到,楚国要在中原完成霸业,不能杀掉宋襄公,就顺水推舟做了一个人情,放了宋襄公。

楚成王背信弃义,在会盟上欺负讲究诚信的宋襄公,这让中原的诸侯国甚为不齿,这也为他在几年后的城濮之战惨败埋下了祸根。

宋襄公受了这一番惊吓,恹了好大一阵。不过,他心里一刻也没忘记称霸的雄心壮志。他听说郑国暗中向楚国示好,甘心做楚国的小弟,心里很是愤然。楚国是什么?蛮夷也。一个中原的正统诸侯国去向蛮夷投怀送抱,这不仅仅是丢了郑国的脸,还丢了包括宋国在内所有中原诸侯国的脸。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教训郑国,顺便也给楚国一点颜色看,公元前638年夏天,宋襄公派兵攻打郑国。

小弟受人欺负,楚成王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发兵救援郑国。老谋深算的楚成王并没有直接救援郑国,而是攻打宋国——后来,这种战术被孙膑淋漓尽致地发挥,打得魏国一塌糊涂,史称"围魏救赵"。而且,在攻打宋国前,他还先把宋国的跟屁虫,陈国收拾了一下,这样宋国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为了保险起见,楚成王亲自带兵,气势汹汹地往宋国而来。

目夷对楚国和宋国的实力一清二楚。他劝宋襄公不要打仗,为了宋国社稷安全,还是选择和平谈判为好。宋襄公眼睛一瞪:"笑话,楚国是一群蛮夷,我们是仁义之师,要打败他们易如反掌。且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公元前638年初冬,泓水。

北岸,是好整以暇的宋国军队。南岸,是初来乍到的楚国军队。双方士兵隔着一条泓水,大眼瞪小眼,小眼瞪大眼,就是没有谁率先渡河。因为谁都知道,如果在渡河的过程里遭到对方的狙击,后果不堪设想。

还是楚国大兵沉不住气,不管三七二十一,渡河。看着蚂蚁一样拥挤过来的楚军,宋国目夷乐了,他悄悄告诉宋襄公,等楚国士兵刚好过河一半,首尾无法呼应的时候,狠狠揍丫的!

但是没料到,宋襄公居然摇头,说:"NO。君子不困人于厄,咱是仁义之师,不能做这种生孩子没屁眼的缺德事。"

等到楚军全部过河,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整列时,目夷又劝告宋襄公开打,"敌众我寡,您再不抓紧时机,咱就要吃败仗了。"

宋襄公还是无动于衷,说:"不鼓不成列,等他们排好阵型之后,咱正大光明地干一仗。"

很快,楚军摆好阵型,向宋国军队发起冲击……这场在中国历史上规模很小、但影响极大的战斗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宋国大败,连统帅宋襄公都被射伤大腿,差点把老命丢在泓水。

泓水之战的规模很小,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在这之前,中原诸侯国们打仗都严格遵守周朝制定的作战约定:对阵双方各分三军依次决战,己方的左军对敌方的右军,己方的右军对敌方的左军,最后是中军对中军,鸣鼓而击之,合计较量三次。每次较量的时候,其它各军就等着看。不允许偷袭,不能攻击老人,以及受伤的士兵。追击逃跑的敌人不要超过一百步距离,跟踪追击不要超过九里,这都是为了表示礼节,点到为止的意思。毕竟中原诸侯国几百年前是一家人。可楚国就不同了,这个来自南方的国家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因此,包括宋国在内的诸侯国就不免吃了亏。

当然,这次我吃了亏,下次在战场上相逢了,我还要以礼相待,那不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傻子了?因此,自泓水之战之后,中原诸侯国也有样学样,学会了使用诡计。

战场上的烽烟,从此多了几分诡异的色彩。

宋襄公这人虽然傻得有些可爱,不过宅心仁厚的他对待臣民还委实不错,所以,当他落难的时候,士兵们才会奋不顾身地保护他,不离不弃。也许他不是一个颇有建树的君主,不过,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他那样的时代,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上)在这里: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343ab0e1769ff27f

何仁勇的最新更新:
  • 志大才疏的宋襄公(上) / 2009-10-07 21:37 / 评论数(2)
  • 想起了写着"小平您好"的那块床单 / 2009-10-05 10:11 / 评论数(0)
  • 60周年大庆观后感 / 2009-10-04 22:52 / 评论数(3)
  • "不准离婚"背后,权力傲慢的身影 / 2009-09-27 22:29 / 评论数(6)
  • 《实话实说》被砍,空留一地怀念 / 2009-09-25 09:58 / 评论数(2)
  • 哲学家赚钱与赚钱的哲学

    Posted: 10 Oct 2009 07:24 AM PDT

    作者:张天潘 | 评论(1) | 标签:哲学, 哲学家, 思想的力量

    哲学的用处和价值在哪里?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而他生活的米利都是一个商业城市,许多人过着优越的生活,享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以致于有些没有眼光的势利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用的事情,怀疑他的能力,还以他的贫穷为例说明哲学毫无用处。泰勒斯对这些人说:"你们可以认为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有,那就大错特错了。"

    没过多久,他就找了个反击的机会。有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希腊的主要油料作物)歉收,许多做橄榄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利用他所具备的气象学知识,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第二年开春后,泰勒斯不动声色地租下了米利都的全部榨油机。等到橄榄收获季节到来时,他靠高价出租榨油机便狠狠地赚了一笔钱。就这样,他用事实告诉人们:哲学家也能赚到钱,假如他们愿意的话。

    也就是说,泰勒斯的本意并非赚钱,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更乐于追求的东西要去追求。他不过是要向世人证明,哲学家只要愿意,就可以发财致富,如果他想的话,但他们志不在此,他们的抱负和理想在另一个世界。这个故事在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著作《西方哲学史》中也有论述,可见其是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

    不过,这个故事现在看觉得有趣的地方,是在于放在如今的中国显得有多重意味。一是"哲学家"真可以赚钱,这个哲学要加引号,因为是挂着哲学名号的却无哲学实质关联的东西,或者说是穿着哲学马甲的伪哲学。二是,哲学真的被当做一门赚钱的学科,和历史学被变成帝王学和权谋学相似,哲学就变成了厚黑学和成功学励志学,以及心灵鸡汤。三是,真正的哲学不是用来赚钱,而是用来武装思想的,正如这本书名表达的:思想的力量。

    不过在西方,也早有这种趋势。有不少非职业哲学家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向大众传播自己的哲学理念,因而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大众哲学家"。如俄裔美国女哲学家爱恩·兰德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从20世纪60年代,兰德致力于向广大公众传播自己的哲学理念,通过到各地发表演讲、撰写专栏文章、自办刊物、录制和发行磁带、拍摄电影、签名售书等各种形式,边赚钱边亲身实践着自己的哲学观念,即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

    她在《哲学:谁需要它》中,提出了人们需要哲学的三大理由,即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回答这样三个基本问题:"我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这一点的"和"我应当做什么",这些正是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所要回答的问题。她把需要哲学的这些理由最终归结为人们基于个人利益的道德选择。人们的现实生活就处于不断的选择之中,个人利益是作出选择的航标或目的,而理性则是作出选择的舵手。经济生活需要哲学,就是指追求个人利益时需要理性的指引。她的名言是:一种哲学只有在被人们需要时,才是最好的。

    但是,对于哲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应该发现,这和罗素在《西方的智慧》在开篇中说的背道而驰,罗素是这么疑问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真的有的话;世界的存在是否有一个目的?历史究竟要向哪里发展?或者,以上问题是否毫无意义?另外还有思考自然规律、人类、善与恶的伦理问题等等,这些东西,在罗素眼里,就是哲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哲学的中国式发展,只是一种世界潮流的中国化而已。

    尽管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实用哲学更加喜好,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于传统哲学是抱着献身的精神的,而且致力于缝合二者间的割裂,使传统哲学日益开始亲民化,也就是说哲学和赚钱其实的不冲突的。这部书——《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第6版)》——就是证明,是的,是第6版,说明了它的生命力。作者是美国俩大学教授布鲁克·诺埃尔·穆尔和肯尼斯·布鲁德,书的序言一开头就着力宣扬哲学的"有用",细节中更是着重展现了强大的哲学思想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真正生活的。同时写作风格生动迷人图文并茂,让哲学变得通俗易懂,而又没有过分简化材料,可以完好地纵览西方所有的哲学理论流派。

    虽然它是一本教科书,但是却与大多数教科书不同,这本书无疑在第一印象就不让人排斥和乏味,没有一副严肃和板着的脸,在书名和封面上,就让人可亲近。还是一个值得一说的是,两位翻译者李宏昀和倪佳,年龄都是属于80年上下,可以看出来,在翻译的文风上,有一种别样的味道。虽然翻译并没有太多令人可以发挥的地方,但下笔之间,已经经过潜意识语言取向加工,至少这样的文风,对于年轻一辈读者来说,是好事,于是它就有成为大众读物的显著特征。最后特别提下,李宏昀写译后记,还是一篇难得的佳文随笔,同时,他也在思考着本文提出的这个问题:哲学的用处和价值在哪里? (作者系《华商晨报》评论记者)

    书名:《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

    作者:布鲁克·诺埃尔·穆尔、肯尼斯·布鲁德著,李宏昀、倪佳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发表版见 《华商报》2009.10.10 书评周刊

    http://ehsb.hsw.cn/hsb/20091010/index.htm

    张天潘的最新更新:
  • 人与社会:从公家人到半个公共人 / 2009-10-10 10:27 / 评论数(2)
  • 从钉子户的妥协看公民不服从的实践 / 2009-09-25 22:02 / 评论数(14)
  • 朱清时:被放大的偶像与常识普及者 / 2009-09-24 13:04 / 评论数(7)
  • 给孩子们怎样的竞争评比 / 2009-09-22 21:26 / 评论数(2)
  • 政府"放权" 公民社会成长的福音 / 2009-09-22 21:26 / 评论数(0)
  • 诺贝尔奖评委开了一个国际玩笑

    Posted: 10 Oct 2009 06:59 AM PDT

    lol这两天的国际新闻中,最雷人莫过于诺贝尔和平奖给了奥巴马。

    筹划200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的工作其实从2008年9月就开始了,挪威诺奖委员会先是向世界征集提名名单,然后由委员会筛选出可入围人选,然后花将近半年时间审核,最后在十月份对所有入围名单进行投票,以决定和平奖的得主,一共四个过程。

    根据挪威诺奖委员会网站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1日,他们一共收到两千多个名单及其个人资料。于是,在今年的2月到3月之间,他们确定了205位入围的人选。也就是说,奥巴马被诺奖委员会相中并成为他们的候选人,也就是今年2月份左右的事情。就算是3月底,奥巴马就任才六十九天,时间如此之短,他能为和平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不知道诺奖委员会的是怎样决定的。

    如果从截止日从2月1日计算,当时奥巴马才就任总统十二天。如果你查看他这十二天的工作安排,除了他的一次就职演说可能与世界和平搭界之外,基本上都是国内的政治事务。

    再看奥巴马青云直上的仕途,基本上也找不到他为世界和平做过些什么,我们知道奥巴马毕业后先做了律师,后来他得到了Acorn 组织的重用开始从政。再后来当选了伊利诺伊州的立法院(州参议员),2004年参选国会参议员并当选。可是,参议员一期的座位还没有坐热,他就忙于2008年的总统大选。

    回头看,他这些年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有关州和国内的事务。根本扯不上所谓的国际和平。即便是他口头上反对伊拉克战争,那也是他参选的需要,在竞选中你必然要挑明自己的立场。解释自己的立场或者说明自己的良好用心就可以得诺贝尔和平奖,那么美国能得奖的人可以数以千万计。

    你或许会说,可能是因为奥巴马就任来在世界和平事务上的出色表现,打动了诺奖评nobel委的心。是么? 不知道这些评委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但光从奥巴马就任总统的这八个多月的外交政绩,我也看不到他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不过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居然可以在中东的独裁者面前做九十度的鞠躬,这实在是美国总统之最,建议再申请一项吉尼斯记录。但除了这些谄媚道歉,对美国自我扁损之外,他对世界和平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建树。

    就算奥巴马笑得再甜美,声音再柔和,伊朗、朝鲜还不是继续在搞他们的核计划吗?如今以巴冲突不仅因为奥巴马的态度得到缓和,反而双边冲突在逐步升级,以色列对奥巴马的要求非常不满,而巴勒斯坦的温和派也觉得奥巴马靠不住;伊拉克最近也不太平了,自杀炸弹又猖獗起来;阿富汗的局势更加不稳定,现在连美军将领都纷纷告急,倘若不增援的话,当地局势将无法控制了,美国就象在步前苏联的后尘。

    的确,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在7月谈过削减核武,但任何一方是否已开始采取行动就没人不知道了。诺奖委员会或许期待奥巴马向欧盟学习在减少温室气体上有所作为,但国会的限制排碳法案并未完全过关。

    就说恐怖分子,他们也没有因为奥巴马道歉而善罢甘休。你在强调自己是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那也没用,就算奥巴马被他们认可,但美国依旧被认为是他们的敌人,毛拉们的恐怖袭击计划从来没有放弃过。就在一个月前,美国警方还抓获一名计划于9/11周年袭击纽约的恐怖分子。

    奥巴马在开罗的演讲中用伊斯兰语说了"和平(降临于你们)",但是和平不是单方面的,在(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和自由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和平。事实上,奥巴马对世界和平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你看连一份相关和平的谅解备忘录也都没有达成过,更别说让一些地区实现停火了。

    这次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发的不仅让世人跌破眼镜,而且遭到了世界广泛的质疑和批评。一名北欧外交官说:"我不能相信,实际上我为奥巴马和诺贝尔委员会感到尴尬:奥巴马不得不在惭愧中接受这个奖项。"

    一向支持奥巴马的左派媒体的《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在位总统,这是九十年来的第一次。前两位总统都是在获得连任之后,外交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才此殊荣的。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Woodrow Wilson)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帮助建立了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协助达成了凡尔赛条约。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Theodore Roosevelt)被授予和平奖,因为调停了日俄战争。与此形成鲜明相比的是,奥巴马如今正苦于决策,是否扩大阿富汗战争,是否从伊拉克撤军,如何为重启以巴和谈找到恰当的时机,如何汇集国际力量来遏制伊朗的核武计划。"

    言下之意,与前两位获奖总统相比,奥巴马简直就是个菜鸟。

    《纽约时报》则说,"即便在和平奖公布的前几分钟,都没人会猜到总统奥巴马会是获胜者的名字。" 《美联社》则报道说:"这出乎意料的决定让诺贝尔观察家感到震惊,入围诺奖的提名截止日是二月一日,而当时奥巴马就任总统还不到两周,这样决定也太快点了。"

    英国的《金融时报》评论员说,"我是奥巴马的粉丝,我很高兴小布什下台了,但不仅是我一个人在怀疑,这个奖发的是不是太轻率了,你很难举出一个地方,说这是奥巴马给他们带来了和平,是加萨,伊朗,还是斯里兰卡?和平奖的委员会说,是因为他在加强邦交上作出了非凡的努力。你给小朋友发奖鼓励他们的努力,那没有问题,我的小孩总是得很多这样的奖,但是我想国际上的政治人物,或许应该给他们一个更高的标准吧。"

    英国的《伦敦泰晤士》文章《荒唐的决定让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了笑柄》说,这摆明了是政治和党派的目的,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是借这个机会向奥巴马表示欧洲对他把布什赶下台的感激之情。……

    英国的《卫报》则建议奥巴马拒领此奖。建议他向委员会把奖给中国的异见人士胡佳,或者把奖给一位抗争志士的妻子,至少她可以从奖金中得到一些抚恤(这么多钱给了奥巴马,他也不需要)

    英国的《电讯报》评论文章写道,其他入围的名单应该还有穆加贝,本拉登,吉布利尔(Ahmad Jibril 巴解阵线总书记)和已故的波尔波特。

    德国《明镜》文章《奥巴马的获奖,是负担而不是荣耀》说,给他和平奖太早了。迄今为止,美国总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外交成就,也没有指出未来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希望。

    197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英国梅里德•科里根则说,听说这个消息让她感到很悲哀。奥巴马总统还没有证明:他有能力处理中东事务、结束阿富汗战争以及其他问题。

    198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前波兰总统瓦文萨(Lech Walesa)则说,"这么快!奖得太早了吧,他还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啊?他才开始起步啊。"

    伦敦美国欧洲研究所执行理事多米尼克说:"人们都承认,奥巴马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有雄辩口才的演讲家。但是布莱尔首相也同样口才了得,为何他没能获奖?"

    互联网的推特和博客更是充满了对诺委会的嘲弄和讥讽。

    "明显这次诺奖强调的是,只要不是布什,给谁都行"

    "他是赢了,但凭什么?"

    "诺委会说'奥巴马还得了诺贝尔化学奖,He just got great chemisty(意指奥巴马很配合他们)"

    "把奥斯卡奖给一个青年导演吧,因为我们认为他(或她)将来会拍出我们想看的电影"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保守派新闻记者蜜雪儿·麦尔金(Michelle Malkin) 在她的推特上加了这么有趣的一句话:

    Obama's lesson to children: Success is 99 percent aspiration and 1 percent perspiration.

    意思是奥巴马的教育意义是:成功是九十九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一的汗水。

    最后我留一篇《无缘诺贝尔和平奖的人》以表达对诺委会的抗议以及对为自由抗争者的支持。(同时请读者参见CBSNEWS的文章Who will win

    obamapeacetalk

    无缘诺贝尔奖的"得主"

    翻译:dxll(ECO 美国版斑竹http://www.ecocn.org/forum/forumdisplay.php?fid=7)

    文章出自华尔街日报Article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昨天,于奥斯陆颁发的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没有授予缅甸僧侣。 最近几周,缅甸僧侣对本国军政府的抗议遭到了残酷镇压,这已经引起了自由世界的关注。

    诺贝尔和平奖也没有颁发给摩根-茨万吉拉伊(Morgan Tsvangirai),亚瑟-穆坦巴拉(Arthur Mutambara)和津巴布韦的反对派领袖.在今年早些时候, 他们以和平的方式抗议独裁者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但已遭受警察逮捕,有时甚至还被殴打。

    不是李嘉晏(Nguyen Van Ly)神父.作为越南的一名天主教牧师,因帮助拥护民主的8406集团,他在今年被逮捕,并被判处8年徒刑 。

    不是Wajeha al-Huwaider和Fawzia al-Uyyouni.作为沙特阿拉伯架车女权要求者联盟的共同创办人,身怀捍卫穆斯林国家妇女基本权利的雄心壮志, 他们发起了一场温和的抗争。

    不是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为结束左翼恐怖分子和毒枭在本国制造的暴力事件, 乌里韦总统在不知疲倦地斗争着。
    不是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和数百名俄罗斯人.因抵制普京总统向独裁统治方向滑进, 他们于4月份被抓捕,如今仍在遭受接连不断的骚扰。

    不是伊拉克人民.为重建家园和统一国家,自身和家人虽陷入来自那些故意袭击平民的恐怖分子不断威胁的泥潭中,但仍一如既往地做着无所畏惧的努力。

    不是维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总统和米哈伊尔-萨卡施维利(Mikheil Saakashvili).尽管克里姆林宫在竭力削弱他们的年轻国家,但他们仍坚守自己领导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和平"颜色"革命精神,向世人阐明民主可以在俄罗斯的后院深深扎根。

    不是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爱尔兰的伯蒂-埃亨(Bertie Ahern)与北爱尔兰的选民。为在北爱尔兰建立联合天主教-新教统治,他们在3月份抛开了几十年的恩恩怨怨。

    不是成千上万的中国博客.为尝试向国内民众传播未经审查的信息, 他们在冒着被逮捕的危险。

    不是学者和活动家萨阿德-埃丁-易卜拉辛(Saad Eddin Ibrahim),遭受囚禁的总统候选人艾曼-努尔(Ayman Nour)以及在埃及的其他民主斗士。

    不是,那些逝去的,立法委员瓦利德-爱都,皮埃尔-杰马耶勒,安托万-加尼姆,拉菲克-哈里里,乔治-哈维和吉布朗-图韦尼;记者萨米尔-卡西尔;和黎巴嫩公民.为让自己的国家摆脱叙利亚的控制,自2005年起,他们已相继被暗杀。

    不是Phillip Buck牧师,Chun Ki Won牧师及其创办的Durihana传教会,Tim Peters及其创办的救助朝鲜同胞(Helping Hands Korea),朝鲜人权团体(Liberty in North Korea).他们在帮助北韩难民逃往自由国家的安全区。

    为消除世界上的暴力和压迫,这些男士和女士们甘愿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承受着风险。让我们期待他们在来年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在那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或许会考虑他们在2008年的提名。

    http://www.ecocn.org/forum/space.php?uid=27336

    Share/Bookmark

    《美联社写作风格书》阅读笔记(C-f)

    Posted: 10 Oct 2009 06:19 AM PDT

    C

    CT scan CT是 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的简写。

    Celsius 摄氏度的正确写法是 37 degree Celsius 或者 37 C,完全没必要写成 37º C

    想到中国语文界一群老朽还还墨守一堆烂字符不放,每次我看到外国人名写成马克•吐温就怒从胆边生!改废除•改成英文里的句号"."会死呀?!

    Celsius 与 Fahrenheit 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是,F = C x 1.8 + 32 例如:20 C = 36 +32 = 68 F

    Champagne 不完全等于汉语的香槟。AP规定,这个词不能滥用,只有产自法国Champagne区的酒才叫这个名字,其余的叫sparkling wine

    cannon canon 辨析 cannon is a weapon 加农炮,canon是牧师,标准,作品全集,音乐里的卡农。 Canon是佳能公司的商标。

    censer censor censure 辨析censer是李白的最爱-香炉,censor是网民的最怕-监控,censure是贵政府最恨-谴责

    chairman chairwoman, congressman congresswoman,都是表面上的女权所带来的麻烦。

    children 在新闻中称呼15岁以下的人,用他的given name,如果是严肃新闻比如谋杀,则应称呼surname。16,17岁的一般应称呼surname,18岁以上一律surname

    chilly chili 辨析 chilly是形容词 冷,chili是红番椒,复数是chilies #APStylebook 补:Chili也是一个中国二流作家的名字。

    couple 表示夫妇二人的时候,注意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搭配。表示一个整体时用单数。例如:Each couple was given $10.

    cup 在美语里也是一个计量单位,相当于240毫升,或者 0.24升。

    cynic, skeptic A skeptic is a doubter. A cynic is a disbeliever.

    D

    DDT 这种著名的农药的全称是一个可怕的单词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APStylebook 你男朋友爱你吗,那就让他拼出DDT的全称或者喝下1 cup DDT

    dalai lama 与 Dalai Lama 有什么区别?小写是一个头衔,大写是特定的那个不能出门、一出门就是"蹿访"的人。

    damage damages
    damage是"损害",damages是法院判决的对损害的赔偿。例句: She received $100 in damages.

    deaf-mute,deaf and dumb "聋哑"是一个新闻禁忌词,因涉及歧视性判断,事实上,不能说话的人,也可能有听力。要说cannot speak 或者cannot hear.

    defense spending "国防开支"的说法不如"军事开支"更精确,倾向于用 military spending

    definitely 貌似强调,实则模糊,要避免使用。

    -Do you love me?
    -Definitely.
    -Will you kill your wife for me?
    -Damn it!

    demolish destroy 对应的中文意思是"完全毁坏",所以不必说totally distroyed,那样就罗嗦了。

    diarrhea 这是一个永远拼不对的单词,意思是"拉肚子" 。大学时做练习题,一个同学把它与non-stop flight(中间不停的航班)配对,可谓神来之笔。

    dilemma 两难选择,任何一个选项都不特别吸引人。

    disabled,handicapped 一般来说不要在新闻中刻意提及某人残疾,除非不说明不足以澄清事实。说人残疾的时候,要具体而精确。

    例句:赵本山先生的脑出血后遗症造成的走路摇晃,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提及人残疾的时候,不许用怜悯的口气,不要说He suffers from deaf.说has a hearing problem。

    disabled wheelchair-user 使用轮椅是独立行动的壮举,不要说别人"离不开轮椅" wheelchair-bound

    distances 10以上用阿拉伯数字,1-9用英语单词。例如:She walked four miles.

    divorcee 对于女性离婚者,不要在新闻中刻意提及。判断标准是,假设对方是个男性,在同样情况下,需不需要提及他离婚。

    如果新闻中要提到女性的离婚状况,不要在新闻一开头中就提到。如有必要,在新闻的主体部分提及。

    drugs 因为这个单词经常用来指"毒品",所以最好用 medicine。不过据我所知,老英依然喜欢用drugs指药品。

    drunk drunken 两者不通用。He is drunk. a drunken driver.

    E

    ethanol 就是乙醇,酒精,近年来变成很时髦的词,又被译成:植物燃料,与汽油混合使用,标号表示其百分比。例如 E85,意思就是85% ethanol, 15% gasoline.

    euro 欧盟27个成员国中16国采用的货币,这些被上帝赐福的国家是: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芬兰,法,德,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F

    Far East 远东具体指的是:中,日,韩,港,台,俄罗斯东部。如果要包括更多亚洲国家,要说"远东及东南亚" Fa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Filipinos 这个麻烦的单词就是菲律宾人,people of the Philippines. 在菲律宾发行《世界日报》建议"中国"的英文改成Zhongguo,果然一方水土。

    Fourth of July, July Fourth,7月4日,美国国庆日。美国法律规定,独立日落在周六,前面的周五放假;落在周日,后面的周一放假。

    一个每年由国务院临时决定几号放假的国家,肯定是个不正常的国家。

    female 记住female是个形容词,不能代替名词woman

    fiance (man) fiancee (woman)

    firm 指合伙制partnership的公司,例如law firm。不要用firm来指非合伙制的企业,应该用company corporation

    flaunt flout 两个最容易混淆的单词,flaunt是炫耀,flout是蔑视,不遵守。

    fornight 如果你不是从土里爬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士,请说 two weeks

    陈夏红:“代表一个时代的专著”——钱端升著《德国的政府》导读

    Posted: 10 Oct 2009 06:11 AM PDT

             钱端升着:《德国的政府》,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策划编辑:陈夏红,曾健。

      "1930年秋,我再读回到清华教书,同时在北大兼课,直到1934年初离北平去天津《益世报》为止。这期间,除教书备课之余,我还撰着了《德国的政府》一书,此书原为译述1919年威玛宪法下德国政制和政治生活而作,参考德文资料和德文原着较多,基础较厚,在我所着浅薄不足称道的书籍中,尚不失为有价值的一本。"晚年钱端升总结一生,特意提及了这本《德国的政府》。

      钱端升1900年生于上海,祖上从医。1917年钱端升就读于清华学堂,1919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政治系、密执安大学政治系及哈佛大学政治系,于1924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毕业后,漫游欧洲各国半年有余,随后回国执教。钱端升在1949年前,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等高校。在1937年前,出版有《比较宪法》(与王世杰合着)、《德国的政府》、《法国的政治组织》、《法国的政府》、《民国政制史》(与萨师炯等合着)等学术专着,翻译了屈勒味林的《英国史》,还编有普赖斯和马基雅维利的英文文集。1937年后,除了与胡适、张忠绂等前往美国展开民间外交,促动美国朝野各方援华抗日外,转向中国政制的研究,写成《战后世界的改造》、《中国政府与政治》(英文)等着作。

      钱端升一生坚持以笔论政,对现实政治显示了极大地热情。1930年代前后,参与《独立评论》、《现代评论》的编辑,并撰写了一系列颇有学术含量的时评。1934年,钱端升曾有半年多接替罗隆基,担任天津《益世报》的主笔,八个多月写了170多篇社论,最后因笔锋过于犀利,触怒当道,被迫离开。抗战期间,钱端升在西南联大约集同道,创办了《今日评论》杂志,绵延出版一年有余。抗战胜利后,钱端升成为《观察》的撰稿人,对于时局的走向大声呐喊,半个世纪世易时移,但嘶哑的呐喊声却犹在耳边。

      作为一位自由主义倾向颇浓的知识分子,钱端升亦积极参与到实际政治当中。除了前文言及曾参加对美民间外交外,钱端升在抗战期间一直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通过这种方式陟罚臧否当朝政治,当局"民主无量、独裁无胆",对于钱端升这种读书人虽然恨得咬牙切齿,毕竟日寇当前,也就听之任之了。尤其是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在引发"一二一"运动的11月25日的时事晚会上,钱端升敢于顶着当局特务的机关枪而发表演讲,铁骨铮铮,两袖清风,颇值得后人景仰。

      1949年中国大陆风云惨淡,政权更迭。当时执教于哈佛大学的钱端升不顾费正清等老朋友的挽留,千里迢迢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洪流。刚回来之初尚还颇受当局青睐,被委以北大法学院院长。冷板凳还未坐热,思想改造运动席卷而来,钱端升成为学术界比较早地认罪、反省的知识分子,其主动积极投身思想改造的行为甚至被当局作为知识分子改造的样板。但即便如此,思想改造后紧接着院系调整,钱端升的北大梦轰然破碎,奉命筹建北京政法学院后,尽管被委以院长重任,但实际上却在"革大派"的夹击中郁郁寡欢,终于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此后的岁月,虽一息尚存,但在时代的洪流中泥沙俱下,钱端升的命运更是一波三折,波诡云谲,早已不复见当年之铮铮铁骨矣。1980年代后,钱端升被尊为"钱老"复出,虽有心参加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无奈岁月不饶人,大好年华就此逝去,除了在1984年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党员颇值得我辈玩味外,钱端升生命与年华已逝,学问与事功俱废,后半辈子乏善可陈,岂不怪哉?!

      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的《德国的政府》,分为十三章,总共334页。此外还有长达17页的参考资料目录,绝大部分都是德语文献,有少量是英文文献。第一章讲德国的宪法史。该章的论述,主要结合德国历史,从神圣罗马帝国讲起,并对构成德国的各邦的宪法史亦有较为深入浅出的介绍,最终详细地介绍了魏玛宪法制定的过程以及部分修改。第二章讲魏玛宪法关于德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定过程,以及最终赋予德国公民的权利义务。介绍整体上以权利为主,诸如平等权、个人自由、通讯自由、意见自由、集会权、结社权、诉愿权、宗教自由、经济生活的自由权等等。第三章讲德国的政党。该章内容广泛,叙述深入,对于德国大大小小的政党的历史、现状、政纲变化等等事无巨细,均有涉及。第四章讲莱希总统。主要分两大块内容:其一,讲魏玛宪法制定时对"总统"的相关讨论以及总统选举、职权、弹劾、代理、报酬等事宜;其二,将总统的职权,主要涉及任免权、海陆军统帅权、外交权、命令权、强制权、公布法律权、赦免权等等。第五章讲莱希政府及莱希行政。主要讲德国政府的组成、国务员的选任、议事规程以及莱希政府各个下设机构的权限,此外亦涉及政党政治在莱希政府中的影响、公务员制度等等。第六章讲莱希院。莱希院是德意志联邦各邦派代表组成的权力机构。该章主要讲莱希院内部各个部门及其权限、票数分配、各邦的代表、主要职官等等。第七章讲经济院。主要讲魏玛宪法中经济院的由来、制宪时的讨论、经济院的组成、表决及其权力等等。第八章讲国会。主要涉及三大部分内容:其一、国会的地位、国会议员的选举、国会的解散、国会集会;其二则是国会的规程以及各个具体部门的职权;其三、议员状况的统计、议员的特权与惩戒。第九章讲国会的职权。就立法权而论,涉及提议、议决、讨论、表决、初决、委员会审查、二读、三读、公布、总统的签署等等,尤其是宪法的制定程序则更为特殊。就财政权而论,涉及预算、预算编造、讨论、议决、复议、决算等等。就监察权而论,有要求政府人员出席、发表、质问、询问等等。此外,还有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主要涉及查究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以及监视委员会等等。第十章讲司法体制。内容主要有五大块:其一,德国的法律,比如民法典以及其他法典;其二,德国的法院设置,从普通法院到地方法院再到邦法院、高等邦法院、莱希法院等等,从基层到中央一览无余;其三,德国的基本司法程序,主要介绍了民事、刑事的基本程序;其四,德国的特殊法院,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比如领事法院、劳工法院、混合公断法院、刑事特殊法院、邦特殊法院、行政法院等等;其五,德国的法律人,如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第十一章讲联邦制度。内容主要围绕对于德国究竟是不是一个联邦国家的讨论,以及联邦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各自的权限划分展开,并对地方各邦之间的关系有所介绍。第十二章讲各邦政府。内容大致分为三大块:其一、各邦宪法的制定、修正以及各邦宪法对于选举权与选举制度的规定;其二、各邦议会的设置、解散、组织及其程序、立法权、创制权、复决权、预算权、监察权等等;其三、邦务院的设置以及邦务总理、邦务员、邦务员的责任、职权、弹劾等等,钱端升还特意介绍了普鲁士的参政院。第十三章讲地方政府。先介绍了设置地方政府的目的、德国的地方自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地方制度的概况、普鲁士以及其他各邦的地方制度,然后讲地方政府的组织原则,并次第介绍了省政府、行政区政府、县政府以及市集、乡集等基层政府的运行情况。

      比钱端升小八岁的同时代政治学家陈之迈曾对《德国的政府》一书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在陈之迈看来,当时关于德国的魏玛宪法体制,"阐明该宪法的书籍虽有如汗牛充栋,但一方面解释宪法一方面注意该宪法十数年来实行的经验的着作则尚少见,"而钱端升的《德国的政府》一书则"能注重实行的经验,且均为悉心研究的结果,实为可足庆幸的佳作。"在评论中,陈之迈意味深长但却巧妙地指出了《德国的政府》的成书背景:钱端升动笔写《德国的政府》一书时是四年前;而四年后,当这本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专着"出版的时候,魏玛宪法却日暮途穷,"可谓'无巧不成书'"。对于钱端升在《德国的政府》一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学术功夫,陈之迈赞不绝口:

      此书的取材异常丰富,观乎书后所附十七页的参考书目便知作者学问的渊深,除法律命令等材料外,德、法、英文中的重要典籍几浏览无遗,实为我国着作界中所罕见。除盈篇的小注外,并制有若干表格,如历届国会选举各政党所取得的议席表(页五六——五七)、历届国会选举投票者与选民总数的百分比例表(页一八五)、议员的年龄及职业分析表(页二零七——二一零)等,均为吃力工作的结果,极便于参考。

      就中国大陆地区而言,随着与德国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跟德国宪政制度有关的学术着作不断地被引进,固然称不上汗牛充栋,但也不算寥若晨星。我们且以近几年翻译引进的跟德国政制有关的学术着作为例。罗豪才先生主编的"公法名着译丛"中,先后引进了奥托·迈耶的《德国行政法》、康拉德·黑塞的《联邦德国宪法纲要》、卡尔·施密特的《宪法的守护者》、罗尔夫·施托贝尔的《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等等。而米健主持的"当代德国法学名着"之中,尽管这套丛书以民商法为主,但也引进了德国学者克劳斯·施莱希和斯特凡·克里奥特的《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地位、程序与裁判》一书。除此而外,法律出版社的"法学学术经典译丛"之中,也引进了米歇尔·施托莱斯的《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一书。德国学者赫尔穆特·沃尔曼的《德国地方政府》一书,也被纳入"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译丛",于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更早些时候,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罗尔夫·斯特博的《德国经济行政法》。

      但上述这些近年引进的跟德国政制有关的学术着作中,大都是第二战之后乃至最近几年德国学界的新作,其所关注点自然也大多是以二战之后德国政制的变化为主。唯一一部跟魏玛宪政体制有直接关系的是卡尔·施密特的《宪法的守护者》一书。据施密特于1931年3月写的序言,该书是以施密特1929年3月发表的《宪法的守护者》一文为基础进行改写和补充的结果,"此外,发表于1929年与1930年这段期间的论文与演讲当中的某些论述,也被整合到此一主题的体系脉络中。"该书总共有三章,即"司法者作为宪法的守护者"、"当代的具体宪政状态"以及"帝国总统作为宪法守护者"。如果阅读该书的话,读者诸君自然不难发现,卡尔·施密特讨论的重心,主要是司法者与帝国总统在德国魏玛宪政中的作用,通过对司法、行政权在魏玛宪政体制中作用的论述来讨论魏玛宪法的运行机制。毫无疑问,这两个因素是任何宪政体制健康运行都无法回避的关键因素。这两个问题在钱端升的《德国的政府》中,当然也都有所描述,主要体现在第4章"莱希总统"和第10章"法律及法院"。

      但即便如此,钱端升的《德国的政府》与施密特的《宪法的守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互相替代的关系。概而论之,正如上文所引陈之迈的批评而言,钱端升的《德国的政府》最主要的特点是对魏玛宪法的介绍和评论面面俱到,于各个节点上平均着墨,这样的话势必无法明确地向读者传达出轻重表里;除此而外,钱端升论述的重点,始终是告诉读者魏玛宪法十余年来如何运行,更偏重于莱希国会、冢宰、政党、选举等等实务问题。而施密特的《宪法的守护者》则紧紧围绕司法权及总统权,试图告诉读者,只有司法权和总统权才是真正的宪法的守护者。因此,如果需要给读者一个建议的话,笔者愚见以为,先读完钱端升的《德国的政府》,对德国魏玛宪政体制有个概括而全面的了解,再去阅读施密特的《宪法的守护者》,可能在对关键问题的理解上会更加深入一点。

      可惜的是,钱端升的《德国的政府》自初版后,即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距今已近七十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这本书已经被炒作到近乎天价。编者此次重新校对出版时,除了对照商务版《德国的政府》对中文仔细勘校外,还邀请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理学专业研究生王婷同学校对了德语文献。最后,谨向授权本书重版的钱端升的长子钱大都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2009年5月27日于昌平军都山下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中关村抱小孩的女人

    Posted: 10 Oct 2009 05:40 AM PDT

    是的,我卖了这么多年的毛片 中关村的人们,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 我怀里的孩子依然没有长大 我男人在广场上强奸了一头猪 他被送去优化教养,我开始望穿秋水 秋水都被我望穿,毛片真...

    凯莎娜台风重创东南亚

    Posted: 10 Oct 2009 05:00 AM PDT

    原作者Mong Palatino · 译者 dune79 · 阅读原文

    凯莎娜台风袭击东南亚数国,造成几百人死亡,更有几百万人因此无家可归。 凯莎娜在菲律宾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灾,影响人数高达三百万人。 同时,居住在越南中部、柬埔寨跟老挝南方的居民,也有上万人遭到撤离。

    凯莎娜摧毁超过300,000住家,学校还有越南的其他建设:

    自从暴风周二袭击中部海岸以来,根据国家洪水和风暴控制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至少有92人死亡,19人失踪,199人受伤。今年从东海而来的洪水、暴雨,夹带九个暴风,已淹没或冲毁了337,000家园,学校和其他建设。

    多达350,000人被强制撤离

    暴风破坏了将近170,000个家园。 官员表示,在越南六个省份的作物被夷为平地,台风所经之处以有超过35万人被疏散。

    居民形容凯莎娜为「近四、五年来最严重的台风」。 他们也担忧「洪水会超越1964年的纪录」。

    推特网上关于台风的反应如下:

    jjlechau: 凯莎娜虽然袭击越南中部,但是南部地区诡异的宁静。 这边只有一点云跟微微的风。

    quangdieu911: 台风重创广南,广义,请大家位他们做点什么吧…越南南部雨下了整夜,完全无法出门。

    EmilyPham: 暴风在菲律宾造成严重水灾,现在已经增强到台风的等级,肆虐越南。

    sereneyee: @mykelism 凯莎娜还没有到我们这一头来。 目前中部省份已宣布在国家紧急状态。

    Flooding in Siem Reap, Cambodia. Photo from blog of Cambodia Calling

    洪水在暹粒,柬埔寨。照片来自Cambodia Calling博客。

    凯莎娜也重击柬埔寨,许多地区遭洪水侵犯。 Cambodia Calling博客表示,这是暹粒首次遭受这么严重的水灾

    …这是暹粒首次遭受这么严重的水灾。 在暹粒国际学校地带,洪水严重的程度,让Thyda不得不下车。 她推着摩托车,继续走500米。水渗进了引擎,摩托车因此无法启动。她 说,汽车司机开车很快,因为不想陷在水域,而汽车行经造成的涟漪,让她寸步难行。

    Andy Brouwer提到其他地区的水患:

    暹粒下了一夜的雨,旧市场区已经泡在水中,其中包括酒吧街跟波寺路。 另外,吴哥窟和平饭店、阿曼莎亚酒店、暹粒攀喜酒店的前方道 路也遭洪水侵犯。 国道六号往机场方向,目前也泡在水中。 在吴哥,豆蔻寺跟班蒂克戴寺已经淹水了。 吴哥窟的护城河已达最高水 位。 金边目前则还没有任何灾情。

    美国基督教世界救济会列出柬埔寨疏散中心所需的紧急物资

    美国基督教世界救济会-柬埔寨支会(CWS Cambodia) 报告,在磅同省,223个村庄约14744家庭,已被水淹没了。 CWS Cambodia 已进行评估和报告。 目前灾区最迫切需要的包括食品,住所(塑料布用来抵抗雨跟暑热),干净的水,蚊帐,以及水和 厕所。

    (要查看"凯莎娜"在越南和柬埔寨造成的灾害,请至Vietnam Net BridgeKI Media。)

    老挝南部也遭到"凯莎娜"破坏。色贡跟阿拉市省有水患面积广大。 当局已呈报有五十公顷的农作物遭淹没。

    根据KPL Lao News Agency

    自周三上午, 塞公省的赛贡河泛滥,造成十六号道路、桥梁、村落的通讯及电力系统也中断及淹没。 同时,Sedon河的水位受到暴风影响,逐渐升高,泛滥至周遭的稻田,部份村落及沙拉湾省的Khongsedon 跟Vapy两个地区。

    尽管泰国没有直接受到「凯莎娜」影响,但是台风为曼谷带来豪雨。 The Bangkok Bugle写道:

    曼谷的早上非常潮湿阴暗,如同台风凯莎娜通过城市上空的残余。

    自从昨晚八点,雨下的很稳定,不算大。 我这条街上的水渠水位高,但还不至于溢流。 昨天城市里的风颇大,不过今早到办公室的路上很平顺,我想今天温度应该比平常低了几度。

    凯莎娜是老挝语的名字,形容一种类似沉香木的树。

    欲知更多菲律宾的水患状况,请上全球之声:菲律宾:公民媒体与水灾记录菲律宾:四十年最严重水灾菲律宾:250万人受水患影响

    Flooded village in the Philippines. Photo courtesy of Migrante

    菲律宾遭洪水淹没的村庄。 照片由Migrante提供。

    推特的力量

    全球之声在此强调公民媒体的角色,在协助菲律宾水患救灾功能的发挥。 具体例子可以进一步说明微型博客的重要作用,例如Twitter和Plurk在灾难发生时所扮演的角色。

    一名推特用户请求志工协助运输物资到疏散中心:

    RT @tjmanotoc: Rockwell有300颗水煮蛋跟20条吐司,Makati今晚需要协助运往Katipunan/Aurora物资集中区。

    几分钟后,这篇讯息得到了正面的回应

    RT @tjmanotoc: 感谢RTs跟提供协助的人。 我们已经找到一名志工运输水煮蛋了。 :) 推特万岁!

    Several parts of Metro Manila are still flooded

    马尼拉部分市区淹水状况。

    校对:Portnoy

    行政行为的无偿性?

    Posted: 10 Oct 2009 04:10 AM PDT

    之所以不喜欢用那些规划、统编教材,一是瞧不上那些著名学者们的文字功底,二来更受不了里边那些个不要脸的马屁精观点。以前都是自个嗤之以鼻就算了,今天打算拿一个出来晒一晒。

    以下摘自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2007年1月,p.179):

    行政行为尽管也是一种服务,但却是一种通过实施法律来实现的公共服务,是无偿的。这是因为,从利益关系上说,行政主体对公共利益的集合(主要表现为征收税款)是无偿的,因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分配也应当是无偿的。也就是说,行政相对人已经无偿地分担了公共负担,接受行政主体的公共服务也应当是无常的。从法律关系上说,行政主体的权力是一种职责或义务,而职责和义务的履行应是无偿的。行政主体实施法律所需的经费只能由国家财政来负担。当然,行政行为的无偿性是有例外的。当特定行政相对人承担了比其他行政相对人更多的公共负担(如财产征用)时,或者分享了比其他行政相对人更多的公共利益(如获得许可而采矿、取用地下水等)时,就应当是有偿的。总之,就行政行为而言,无偿是原则,有偿是例外。

    首先,他说行政行为是一种服务,这个我赞同。一个国家好比一个小区,小区业主们聘用物业管理公司,而一国公民雇佣政府,二者在提供服务方面没多大差别。

    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是无偿的还是有偿的呢?按照引文中的逻辑,当然是无偿的。因为,从利益关系上说,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是无偿的,因而提供物业服务也是无偿的。也就是说,业主已经无偿地分担了物业费,接受物业服务也应当是无偿的。从法律关系上说,物业管理公司基于合同有提供服务的义务,而义务的履行应是无偿的。

    这种一分为二的,片面的,胡搅蛮缠的思路潜在影响在于,给某些人造成一种误会,人家无偿服务,你就别挑三拣四啦,而且最好是感恩戴德。

    第二,反驳所谓无偿性最好的角度当属税收。什么是税?《2008公民税权手册》第一章第一句话说的非常之明白:

    税是民众购买政府(人员)服务的费用

    行政行为是一种服务,是我们花了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服务,凭啥说是无偿的!

    相关日志

    ©CPBLAWG.NET | BY-NC-SA | Permalink | 抢沙发啦 | My Twitter

    [原创]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迷雾不散,阴雨不断的一时

    Posted: 10 Oct 2009 09:30 AM PDT

    长假的最后一天去了长安区鸣犊镇中心小学,一直想找一个那种连老师都请不起的贫困学校周末骑车去给孩子们上上课,反正都是出行,也算是基金的用途。上次去了蓝田的霸源,这次根据豆瓣上朋友所说的,去看了一下中心小学。路程不算远,来回60公里左右,平时骑行的一半,不同的是今天一直大雾夹杂着小雨。

    1、开始的时候,雾不算很大。这是一段很长的山坡,经常性的会遇到各样的坡路,如果你一直在艰辛的向上爬,并且爬的时间越长,那意味着你将会领略更多的风景,享受更多冲刺而下的乐趣(当然,小心第一,爬的越高,一不小心会摔的越重)。

     1.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慢慢的雾越来越大,这是中午一点多左右。旁边的汽车还没等得及你反应已经呼啸而过,这样的气候骑车需要非常小心,。。。。很长一段时间骑行在这样的大雾中,看不到前方未来,慢慢的会让人变得非常的沮丧与挫败,时而加速疾驰,时而停留叹息,有时候你觉得是自己的付出不够,有时候你觉得是自己选错了方向……其实,这些都不是,是因为这迷雾没人能琢磨的透,只有忍耐与等待。偶尔你会觉得压抑的想要喊破这迷雾,但那都是徒劳,任你怎么喊也喊不破,一个遥遥不可知的未来和一个看不清当下的现在……

     2.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你很想用一把尖刀将它从中撕开。。。。。。人生中也会遇到这样有雾又有雨的一时,此时或者彼时唯一能做的:坚信总有迷雾散去的那一刻,小心上路,宁可慢,不可错,忍耐坚韧,慢慢前行。。。。。。。。。

     3.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但是,即便迷雾,即便大雨,也不能阻碍一些人的辛勤劳作。他们习惯了这一切,不反抗,默默的积蓄力量。。。。。

     4.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我到了我的目的地。。。。。。这个学校并不贫困,学生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上课,我问了一些基本的情况。这是好事。
    5.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尽管,也许他未必是你在寻找的,但这不重要,至少你已经知道他不是了。。。。。不管你曾经经历过什么,只要是带着爱与梦想,一路辛苦付出,又何必非要计较所得呢?付出永远是无悔的。。。。。。

     6.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付出永远是荣耀而无悔的,只有你的计较是卑微而愚蠢的。你所走过的每一公里都是一个故事,一片风景。。。。。。

     7.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等到回家的时候,大雨不期而至,开始洗刷这迷雾,明天,又是一个太阳当空照的好日子。
    8.bmp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0 9:55:28编辑过]

    此身小保姆,下辈大学生

    Posted: 10 Oct 2009 01:44 AM PDT

    作者:吴澧 | 评论(11) | 标签:保姆

    英语的重要,有时会从八杆子打不到的地方突然冒出来。最近,所谓的"桑兰博客批保姆"事件引起了热烈议论。很多女士感叹:要找个称心的保姆太难了。记得桑兰曾在美国治疗,当时还给她配了个翻译。如果桑兰英语足够好,国家照顾一下,让驻马尼拉大使馆给她找个菲律宾保姆算了。菲佣驰誉全球,使馆再通过当地华人找个好中之好,应该可以解决桑兰的苦恼。

    城里人有个错觉,以为桑兰保姆那样的农村孩子,必然吃苦耐劳,什么活都能干。二十年前或许如此,现在呢?——前年回故乡探亲,说起村里小辈,家母摇头道:现在的男孩,高中毕业,连捆稻都不会。男人前面割稻;女人在后面把割下的稻禾捆起来,那算轻活,但要跟得上割稻的进度,也要一点技巧和耐力——现在的农村男孩不会。

    现在的农村女孩,一样是独生子女。小时候摔一跤,跟城里一样,也是四个老人齐齐扑过来捶地板:地板坏,地板坏,把俺宝宝摔痛了!她长大了也是唯我独尊,错误和缺点都是别人的,或者地板的。现在的民工荒,在本人看来,原因之一就是如今的农村女孩不肯再在玩具厂里一天闻十四个小时的油漆味。邓玉娇就是例子,她在深圳打了一阵工就不干了,还是回老家,然后出事。

    你以为进城当保姆是给农村女孩一条出路?却不知人家也是糖水里泡大的金枝玉叶,虽说那糖水可能不如城里的甜。

    美国现在也为保姆荒而头疼。不过原因和中国不一样。给富裕的白人家庭当保姆,曾是贫穷黑人女性的惯常出路。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之后,黑人女性不愿再为白人当保姆,白人中产阶级也不敢再雇黑人做保姆;另一方面,民权运动促使女性走出家庭并大量进入医生、律师等工作压力很大的男性传统职业,却又令保姆需求大增。结果是非法移民大批进入美国当保姆,由此还在克林顿当总统时闹出了"保姆门"的趣事。

    克林顿夫妇都是律师出身,同学朋友里思想左倾的女律师很多。他当选后,这些女权主义律师要他把司法部长的职位让给女人,提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司法部长。克林顿首先提名佐伊·贝尔德,一位比他小六岁、当时年方四十的女律师。没想到媒体爆料,说她违反法律,雇用非法移民作保姆,而且不付社会保险(美国雇女佣也象工厂雇工一样的,雇主要付医疗保险和国家退休金提成),真抠门真能剥削。这位女士大叫冤枉,说不是她不付,而是身为非法移民的保姆宁愿要现钱,社会保险加在工资里了。不管怎样,司法部长不能不守法,贝尔德只得乖乖退出提名。

    克林顿第二次提名比他大两岁的金芭·伍德。媒体继续爆料,发现她也雇过非法移民作保姆。伍德年龄大一点,那时雇非法移民不犯法(美国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禁止雇主雇用非法移民的)。不过她的脸皮有点薄,不愿面对参议员质询,解释为什么满街黑人不雇,却去雇非法移民,伍德主动退出提名。

    第三次,克林顿吓坏了,不敢再找民权运动后出道的同龄人,提名当时已经五十四岁的珍妮特·雷诺。她带孩子时,还是雇黑人女性的年代,不至于陷入"保姆门"。尽管雷诺一上任,就闹出FBI攻打大卫教派据点时烧死七十六人的惨剧,克林顿连任时都懒得换司法部长。雷诺后来得了帕金森症,咱老邓得了这号病都不管事了,她还得抖着手为克林顿坚守岗位。但又没守好,缺乏知人之明,任命的特别检察官非要把克林顿的生活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审查,搞出"拉链门"大丑事。

    不过雷诺在任期间,让移民局(当时隶属司法部)少管国人的家务事,悄悄放松了进口菲律宾女佣的管制。菲佣因为讲英语,在美国特别受欢迎。

    同时,那些有政治抱负的女人,也开始注意雇用保姆的法律问题和形象问题。不过,八年后,小布什提名琳达·查韦斯为劳工部长,她是获得内阁提名的第一位西语裔美国人,又是因为雇用非法移民当保姆而只能退出。然后布什提名赵小兰为劳工部长,她成为进入美国内阁的第一位华裔美国人。

    要到奥巴马这次当选,女性阁员才关闭了"保姆门"。倒是财务部长蒂莫西·盖特纳这个大男人,在保姆的打工许可过期之后,仍然短暂地雇了她一段时间。但是金融危机中用人孔急,参议院未及深究。奥巴马夫妇自己,按收入足够雇保姆,但他们很有远见地坚决不雇,坚持让外婆照料两个女儿,这次还把老人带入白宫,继续照料孩子。

    美国南加州大学有位社会学教授,本籍波多黎各,是靠着母亲在美国做女佣而受教育的。她写过一本美国女佣问题的专著。根据她的调查,拒绝当保姆,并没有给贫穷黑人带来什么好处。做保姆不但有收入,而且直接进入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核心,可以很具体地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建立贫民区之外的人际联系——越是升得快的人越是需要保姆,你的东家说不定是内阁成员呢。保姆本人或许一辈子做保姆,但收入、生活知识和人际联系却有助于保姆的子女从底层升入中产阶级甚至社会上层。保姆这一层际交流的桥梁被切断之后,民权运动之前未能积累足够文化因素的黑人贫民,特别是单身母亲,往往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福利寄生虫。父母吃社会福利,子女还是吃社会福利。

    电影《赎罪》里面,男主角罗比的母亲,就是女主角布里奥妮家的女佣。东家资助罗比读了大学,成绩还比东家的女儿塞西莉亚更好。罗比和塞西莉亚甚至相爱了。虽然结局很不幸,那却是另一个故事。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经常批评美国教育。有一回,他在专栏里拿女佣说事。弗里德曼比较了菲律宾女佣和她们的雇主。女佣们把钱寄回去,让子女在菲律宾受到最好的教育,然后来美国读最好的大学(成绩好在美国很容易申请奖学金)。而她们雇主的子女,在美国的公立学校里什么都没学到,在今后的全球化竞争中,将输给照看过他们的保姆的子女。

    (本文精简版已于9月24日见报)

    吴澧的最新更新:
  • 白食能致命,黑兄要当心 / 2009-10-05 17:40 / 评论数(18)
  • 仙逝萨菲尔,神驰老右派 / 2009-09-29 11:29 / 评论数(5)
  • 今日得重病,明天去美国 / 2009-09-24 23:04 / 评论数(5)
  • 吃我勤劳饭,还君健保梦 / 2009-09-18 15:28 / 评论数(10)
  • 华人读书好,学子入校难 / 2009-08-28 01:28 / 评论数(9)
  • 诺贝尔和平奖应该颁给金正日

    Posted: 10 Oct 2009 02:51 AM PDT

      没想到挪威诺奖委员会这么阿谀,把和平奖颁给一个刚刚上台9个月的美国总统。

      这马屁拍得真叫人齿冷——难道那些为人權工作艰苦奋斗了多年的人,难道那些在监狱里反抗本国專制政府多年的人權英雄们,难道那些因自己或他人子女被本国政府枪杀而坚持保护真相、调查真相的父母们,会比奥巴马更没有资格获奖吗?

      我很喜欢奥巴马的个人魅力,也喜欢他的政治观点,但是无论是不是作秀,对于政治家不必过于看重他们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们说的话有多少真实现了——应当以责任伦理来要求政治家而不是信念伦理,要比说漂亮话,谁能比得了毛澤東,可是他的政治行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也许奥巴马确实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也许奥巴马还能给世界带来更多,但是目前还没看到他到底带给世界什么,因为时间太短了,我甚至也愿意相信奥巴马的美国一定能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但现在还不到颁给他如此崇高奖项的时候。

      当奥巴马获知自己得奖之后,连说"惭愧",这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正常的国家元首应有的反应。

      颁奖犹如司法,其权威的确立不是因其权威本身,而是因其公正不偏私,不阿谀,对于现任的大国元首,一般而言,像诺奖这样的奖项应该尽可能严格甚至尽可能回避。当人们看到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势国家的现任总统与马丁.路德.金、史怀泽、曼德拉、特丽莎修女、昂山素姬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的时候,难道不会感到反差实在太大了吗?刻薄一点说,如果要制造这样的反差效果,让金正日获奖岂不效果更显着?

      ——"表彰他因至今尚未向周边国家发射核导弹,而为保持世界原状做出的努力。"

      2009年10月10日於追远堂

      作者:萧瀚


    中国报道周刊, 2009-10-1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诺贝尔和平奖应该颁给金正日

    添加本文到 del.icio.us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今届诺贝尔和平奖是个天大的笑话

    Posted: 10 Oct 2009 02:41 AM PDT

      奥巴马同志才当几天总统啊,就说他这位美国总统"竭力推动一个无核化、无核武的世界,以及在全球推动民主和关注人權","努力带领美国遏止暖化问题,同时推动对话、斡旋和讨论以解决各国的分歧",将"更美好未来的希望"带给了世界,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就那么有信心他的"美好未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焉知他不会是张伯伦同志第二?如果奥巴马同志领奖没多久,就象张伯伦同志一样名誉扫地,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颜面何存啊?

      要给奥巴马同志发奖,为什么不可以等他第一届任期满了之后再作考虑?难道全世界配拿和平奖的人就这么稀缺,以致要拿奥巴马同志这个未知数来充数?事实上,有资格拿和平奖的人多的是,别的不说,就说各国元首吧,许多国家的元首多年来一直坚守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别国的原则立场,他们这些老鸟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难道就比不上奥巴马同志这只新鸟耍几天嘴皮子?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人是奥巴马同志的狂热信徒,在他们眼里,奥巴马同志就象神一样,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做什么梦都一定会成真。呜呼哀哉,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怎么让一群搞个人崇拜的渎神者混了进去了?

      2009年10月10日

      作者:林云海


    中国报道周刊, 2009-10-1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今届诺贝尔和平奖是个天大的笑话

    添加本文到 del.icio.us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对诺贝尔和平奖避如蛇蝎的神奇国度

    Posted: 10 Oct 2009 02:39 AM PDT

      日前诺贝尔基金会评出了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其中两位是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和特里萨修女,另外一位是物理奖得主爱因斯坦,本身也是位著名的和平主义者,算得上是半个和平奖得主。有史以来的三位"最受尊崇"的获奖者,有两个半是和平奖得主,可见和平奖在诺贝尔奖中份量之重,它承载的人类的希望远比什么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来得多。

      有这么一个国度,它对诺贝尔奖的什么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倒也如饥似渴,跟得奖不沾边时会哀声一片,逢上得奖的外国人跟自己沾亲带故,还会厚着面皮意淫人家拿奖就是自己拿奖。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对诺贝尔奖患有严重饥渴症的国度却对诺贝尔奖中份量最重、对人类的意义最大的和平奖避如蛇蝎,一直以来不但以"粗暴干涉内政"的名义对诺贝尔奖委员会施压,不让本国的被提名者有机会得奖,就是真有本国的人得了奖,也绝不承认,对其人斥骂如故,这不是太神奇了吗?

      一个对诺贝尔和平奖避如蛇蝎的神奇国度,维系它的必是一个自外于人类的统治集团,如果他们的国家有能力拿到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那绝非人类的幸事,想当年,纳粹德国的纳粹黨徒是何等优秀啊,然而,他们越是优越,越是人类的梦魇,因为他们是人类的敌人!

      很庆幸,直到今天为止,神奇国度还没有能力在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等五个方面拿奖。神奇国度的一位大师级粉丝歇斯底里地诅咒说:诺贝尔奖是敌对势力的奖品,得奖等于反叛祖国!希望他的诅咒是真的,并且永远有效!

      2009年10月10日

      作者:林云海


    中国报道周刊, 2009-10-1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对诺贝尔和平奖避如蛇蝎的神奇国度

    添加本文到 del.icio.us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