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茶党政坛掀波澜,哪家窃喜哪家愁——从共和党初选看美国的多党政治

Posted: 16 Sep 2010 01:57 PM PDT

2009年4月15日美国年度报税截止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市政府门前示威的茶党群众

2009年4月15日美国年度报税截止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市政府门前示威的茶党群众

前天共和党初选结束,出乎党内大老们的意外,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选区——现任副总统拜登遗留的特拉华州参议员席位——的竞争当中,被党内权势集团看好、具有挑战民主党对手实力的迈克尔•凯瑟尔(Michael Castle),败给了被 "茶党"(Tea Party)和2008年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Sarah Palin)支持的克里斯汀•奥唐奈尔(Christine O'Donnell)。这让我想起2000年总统大选。当时小布什在佛罗里达州只比戈尔多了537票,如果没有左翼的绿党出来"搅局"、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分流了民主党将近10万张选票的话,历史就会改写。今年出来挑战权威的右翼茶党,会不会粉碎共和党在参议院重新掌握多数席位的美梦?

茶党现在还只是共和党内的一个右翼派别,它的重要政治诉求是反对扩大联邦政府权力,主张减税,反对政府过度干涉企业运作,主张回归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它采用后人对独立战争时期波士顿倾茶事件参与者的称谓作为自己的名号。茶党影响力的崛起反映了美国历史悠久的"第三党"政治角力传统。

茶党和佩林支持的特拉华州参议员共和党候选人克里斯汀•奥唐奈尔

茶党和佩林支持的特拉华州参议员共和党候选人克里斯汀•奥唐奈尔

美国绝大多数开国元勋都讨厌政党,所以宪法对政治组织只字未提。但是代表部分人利益的政党在建国不久就已经出现,直到南北战争前夕开始形成民主、共和两党轮流主宰政坛的格局。从那个时候开始,成千上万的各种党派当中,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两匹"黑马",其影响大到可以左右政局的地步,人们把这些个黑马统称为第三党。

美国最早有影响的第三党是将近100年前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创建的进步党(Progressive Party)。在罗斯福总统第二任后期的1909年,他所属意的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成功当选继任总统。但是塔夫脱逐渐背离了罗斯福的政治主张,于是一些人鼓动他在1912年再次出山。但是罗斯福在共和党初选当中败给了塔夫脱,结果罗斯福及其支持者从共和党分离出来,建立了进步党。进步党主张限制大型垄断企业,赋予妇女选举权,实行累进税,建设巴拿马运河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等,在大选中获得27.4%的选票,高于塔夫脱的23%。由于共和党的分裂,民主党的威尔逊以42%的普选票和435张选举人团票(罗斯福得了88票,塔夫脱8票)赢得了总统选举。在竞选当中,有人质疑罗斯福的健康,认为他年龄偏大。罗斯福则宣称自己的身体强壮得像一头"雄牡鹿"(Bull Moose),所以人们也昵称进步党为雄鹿党。

2010年8月28日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戈兰•贝克(Glenn Beck)在林肯纪念堂前召集的

2010年8月28日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戈兰•贝克(Glenn Beck)在林肯纪念堂前召集的"重建荣誉"集会上佩林作主旨演讲

在进步党脱离共和党的同时,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也达到自己的历史巅峰。社会党的竞选纲领主要强调交通和通讯行业的合作所有制,减少工时,增加政府公用事业投资和提高就业率。它在1912年的大选中得到了6%的普选票。

进步党在这之后逐渐式微,到1924年由罗伯特•拉•福莱特(Robert La Follette)出马竞选总统有所斩获,赢得16%的普选票和他的家乡、威斯康辛州的选举人票。福莱特的主要支持者为农民和产业工人,也包括社会主义者,他主张铁路和矿产国有化,给富人加税和保障劳动人民集体谈判的权利。

从那以后,第三党影响政坛选情的还有1948年反对冷战、代表进步党竞选总统的

有人认为绿党的拉尔夫•纳德是戈尔败给小布什的

有人认为绿党的拉尔夫•纳德是戈尔败给小布什的"罪魁祸首"

亨利•华莱士(Henry Wallace)和主张加强州权的南方民主党;1968年反对民权运动和联邦政府的美国独立党(American Independent Party)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以及1992年和老布什、克林顿竞选总统的改革党党魁罗斯•佩罗(Ross Perot)。佩罗的重要政纲包括平衡预算,支持堕胎和持枪权利,主张保护本土企业反对业务外包,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实现信息时代的直接民主。佩罗赢得的19%普选票,是自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参选以来的最高纪录。但是他没有在任何一个州取得胜利,也就是说一张选举人票都没有获得。

1912年进步党全国代表大会

1912年进步党全国代表大会

美国的政党政治经历了200年的洗礼,尽管比较成熟,国会也不断立法对选举办法、经费筹集等加以改进和施加限制,但是批评意见还是层出不穷,特别是不少人对民主、共和两大党交替主宰政局不满。今天茶党的出现和影响明显增强,不但相对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而且可能提高11月选举的投票率,所以自然成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和国际间的关注热点。

朝鲜接班人?——最神秘的继任者金正银

Posted: 15 Sep 2010 10:24 PM PDT

摘要:金正银,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接班人。从不公开露面,也没有任何人拍到过金正银的照片。外界关于他的点滴信息,迄今为止都来自于金正日家曾经的......>>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中国:田喜有幸福的权利

Posted: 16 Sep 2010 11:10 AM PDT

作者 Oiwan Lam · 译者 Nico1106 · 阅读原文 [en]

9月4日,我透过新浪微博收到以下照片。

女孩拿着一张海报上面说着:救救田喜叔叔!田喜叔叔你一定要幸福起来!实际上,"喜"在中国意味着"幸福"。它代表田喜的父母期望他有幸福的生活,但是现实却将他推往相反方向。

23岁的田喜是一位爱滋病患者,他于1996年因为在河南省新蔡县的一家医院接受输血而感染HIV。8月17日他因为蓄意毁损财物罪被正式逮捕,并在8月25日转往羁押于新蔡县看守所。

为了营救田喜,他的父亲拜访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部落客,王克勤,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帮田喜的父亲说明他瞭解的事件经过: 7月23日,在北京的田喜接到新蔡县县委书记贾国印的短信,大意如下:你是大学生,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你回来我们会解决你的问题,星期一你到我办公室找我。

7月23日,在北京的田喜接到新蔡县县委书记贾国印的短信,大意如下:你是大学生,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你回来我们会解决你的问题,星期一你到我办公室找我。
"县委书记亲自发短信给田喜,这是我们上访维权6年来的头一回啊。我们觉得政府是真的要解决问题了,田喜立马就从北京赶回了老家。"田父说。
7月26日,星期一,田喜如约赶到县委书记办公室,但是并没有见到书记。县委其他同志说贾书记开会去了。
于是田喜给贾国印发短信询问。贾书记回覆要田喜再等一周,下个星期一再去办公室找他。
8月2日,第二个星期一,上午8时30分田喜赶到县委书记办公室。但让他失望的是,贾书记又没出现,其他工作人员说贾书记又开会去了。

因为田喜从北京带回的爱滋病药物即将用完,他决定于负责处理他病情的当地医院就医。 8月2日当天从县委大楼出来后,田喜去了新蔡县第一人民医院,田喜就是在这家医院输血感染HIV病毒的。

8月2日当天从县委大楼出来后,田喜去了新蔡县第一人民医院,田喜就是在这家医院输血感染HIV病毒的。
田喜来到李俊州院长办公室,希望借点药,并要求医院给予赔偿。李院长告诉田喜有事找县领导,医院不管,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田喜很生气,把院长办公桌上的东西推到地下,有电脑、传真机、电话等。""后来估价3000多元。"田父一字一句地向冯军说。
8月5日和6日,田喜又两次来到李院长办公室。李院长还是避而不见,锁上办公室的门,不让田喜进去。
"一怒之下,田喜用东西把院长办公室门上的锁眼堵了。"

8月6日16:00,当地员警不做任何解释地逮捕了田喜。第二天,两份文件被送交给田喜的母亲,说明田喜因为对医院院长的行为而被行政拘留十五天。第二天,员警暂缓执行拘留并且送田喜回家。但他的家庭是在员警的监视之下。8月17日,员警再度逮捕了田喜,这次是以毁损财物的罪名。拘捕文件在8月22日被发布。

许多人相信逮捕行动是对田喜作为"稳定控制"主要目标的一种打击手法。根据7月9日向县委县政府上报的古吕镇政府档案,田喜

"近期连续两次在京非访(即非法上访),给当地政府对他的监管带来很大的不便。建议:公安机关介入,完善材料,予以打击。"

NGOs和网络,例如爱知行动和中国爱滋病工作民间组织,发表了声明要求基于人道理由释放田喜。人权律师也指出刑事拘留只适用于 5,000人民币以上的财物损坏。

田喜出生于1987年1月3日。1996年3月,田喜9岁时,发生一次事故,新蔡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诊断田喜有轻微脑震荡并建议输血治疗。从那以后,田喜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2004年7月12日,田喜透过验血发现他感染了HIV病毒并从当地医院接受了免费治疗。

2004年9月,田喜的家人向新蔡县法院声请人民币1百万的赔偿,但是案件毫无理由被拒绝了。自此以后他们展开了到北京的请愿之旅。2005年,田喜于一所北京的大学入学并成为爱滋病维权行动者。他将自己追求正义的旅程透过部落格我是爱知病人田喜记录下来。

將軍澳史上首場甲組波 傑志主場奪首勝

Posted: 16 Sep 2010 09:19 AM PDT

IMG_1372

編按:獨立媒體網站向有報導體育的消息,今年更向足總申請了記者證,寄望能繼續加強網站的體育內容。本文是今日獨立媒體兩位記者採訪今日在將軍澳的傑志對公民比賽的報導,在本地足球比賽上,網站希望除了球賽報告外,更會著力觸及本地的足球政策及體育文化。大家留意下列兩個標籤,分別是「體育」及「甲組足球聯賽」。

九月十六日,甲組聯賽首次移師將軍澳運動場舉行。由今屆以該場地為主場的傑志迎戰公民。結果主隊順利以三比一勝出,打開勝利之門。強調效法巴塞隆拿踢法的傑志無疑是堅決地使用地面進攻,但以今仗的演出來說,其進攻雖有紋有路但威力卻未如理想。陣靈魂人物林嘉緯在進攻上的角色也似乎相當尷尬。落敗的公民在初段落後一球後曾踢了十分鐘「好波」,但之後無以為繼。下半場再度落後下幾乎沒有任何反擊能力,不敵球員質素較佳的傑志實是合情合理。

開賽初段各入一球

上半場開賽兩分鐘,傑志便憑盧比度的入球先開紀錄。落後一球的公民之後卻是控球率稍多的一方,其中以左中場黃耀富尤其落力。但右路反而是公民第一次具威脅的攻勢的泉源。右後衛沈國輝助攻傳中,迪天奴射門換來角球。這個角球引得中堅艾里奧上前助攻,這位巴西球員在傑志球員將角球解圍後未有立即回防,最後更等待黃耀富得球後傳中,結果對手解圍被艾里奧截得射入。

追成平手後,牌面較弱的公民未有乘勢追擊。傑志擁有較多攻勢但進攻速度太慢而且太過迂迴,鮮有「到肉」的攻門鏡頭。即使在末段將朱兆基移入中路,和原在中場中間的林嘉緯對調仍然沒有太大起色。然而,在四十四分鐘,朱兆基得一次單刀機會卻被助理裁判誤判為越位。公民雖逃過一劫,但這次攻勢卻似是預示著下半場初段的形勢。

林嘉緯角色尷尬

下半場易邊再戰,傑志再變動其進攻組合。左翼佐迪變成右翼,林嘉緯到前線偏左位置搵食。這個變動似有立竿見影之效。林嘉緯不在中線,傑志的進攻速度比上半場快得多。而嘉緯憑其細膩腳去在禁區前沿也能作出其創意的傳送,為隊友舖橋搭路。在下半場第七分鐘,林嘉緯即與丹尼作出一精采配合,由後者傳中予盧比度頂高。儘管林嘉緯在這個位置有遠較上半場出色的表現,但傑志教練甘巴爾並沒有多予林嘉緯在前線發揮。下半場十三分鐘,鄭少偉便上陣取代了他位置。

在林嘉緯被調離場前兩分鐘,傑志再度領先。這個攻勢來自右後防位置。經過在中前場位置三數次爽朗傳送後,再度上前助攻的丹尼左路底線傳中,由盧比度門前撞射成二比一。再度落後的公民今次反撲無力,在餘下的時間僅得艾里奧接應角球頂高和迪天奴壓過丹尼後窄位射高稍有瞄頭。末段公民縱使派遣申祖上陣,但球隊顯然欠缺進攻瓣數,故傑志後防所遇的壓力不大。

另一方面,公民後防壓前讓傑志有多次增添紀錄的機會,當中以鄭少偉乘對方後防出錯射空門被艾里奧奮勇地將球擋在門楣上最有威脅。到補時最後一次分鐘,整個下半場勤於走動鑽營的佐迪接應朱兆基的妙傳單刀射入,奠定勝局。

足總網站比賽資料:傑志對公民

IMG_1373

中青报:我们对坏消息的免疫力正在增强

Posted: 16 Sep 2010 08:59 AM PDT


总有一些新闻会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头看到尾,你会觉得它们其实是旧闻,只不过事件发生地由北京变成了南京,或是主角由张大妈换成了王大婶。江西宜黄钉子户因拆迁而爬上屋顶自焚,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那个死去的成都女人唐福珍;江苏新沂一辆宝马车将男童撞倒后碾压致死,不过是再次提醒人们"豪车出没请注意";而那些颜色鲜亮却让人不寒而栗的小龙虾,也只不过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化课,课程内容是"横纹肌"和"哈夫病"。

新闻媒体似乎天然地更偏爱"坏消息",甚至以"坏消息就是好消息"为职业信条。现代新闻业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是,很多曾经可以拿来做头条的"坏消息",在今天却很难再引起读者关注。我们似乎从来都不缺这样的新闻,但"坏消息"层出不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让公众产生了钝感。

广告强行植入:

1、真理部最新指令:江西所有省直新闻单位必须在指定网站开设10个实名博客。
2、真理部最新指令:各出版社禁止出版官场小说。
3、真理部最新指令:江西媒体人员不得在博客里谈论宜黄自焚事件(江西所有媒体人员一律不准在自己的博客和QQ空间等地方贴关于宜黄自焚的文字,否则警告一次不删除的就开除。) ——来自真理部江西分舵。

何以至此?阈值使然。这跟水的沸点类似,更高的压强推高了水的沸点,100℃已经不能让水沸腾起来;同样,如果今天打开报纸看到在幼儿园疯狂砍人的郑民生,明天打开电视看到正在插播最新的矿难消息,后天上网发现铺天盖地的关于毒奶粉的讨论,我们体认和感知"坏消息"的触发点就在无形中被慢慢推高。

阈值上升,我们的同情心就会变得稀薄,这是最直接的反应。以拆迁为例,在几年前,当"强制拆迁"刚刚闯入我们的视野时,任何一条与之相关的新闻都让人痛心疾首,恨不得将拆迁队的祖先都挨个骂一遍;到后来,强拆似乎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甚至连地方都市报都少了它们的位置,直到唐福珍"拆迁自焚",才让人有了几分痛感。只不过,当越来越多的拆迁户开始将自焚当做最后武器时,"拆迁自焚"终于成了一个很俗的词语。尽管这些拆迁户的命运没有因为媒体报道的日常化而有所改善,但我们对他们的悲悯之心却明显不如从前。

前两天,报道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的记者在微博中感慨:"每一次极端事件被报道后,都抬高了同类事件报道的门槛。"实际上,不仅极端事件如此,几乎所有事关"坏消息"的报道概莫能外。当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变得跟交通事故一样平常,当拆迁自焚变得和矿难一样频繁,当突发事件的死难者抽象为冷冰冰的数字,当公众摸清了这些"坏新闻"的要素和套路,它们作为新闻的传播性和可读性早已严重缩水,也更难触发公共痛感。

阈值上升,还会让我们更加谙熟社会运行的"潜规则",变得更为世故。南京"彭宇案"之后,又陆续发生了几起助人为乐反被诬陷的纠纷,这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如果有人跌倒千万不能去搀扶,否则易被讹诈医药费;"彭水诗案"、"灵宝帖案"、"稷山文案"、"高唐网案"之后,很多人知道"因言获罪"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眼见不平之事最好假装看不见。就这样,我们以世故规避助人为乐的风险,又以沉默纵容坏人作恶,成为这个社会溃败过程中的帮凶。

曾几何时,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的确以为"围观可以改变中国"。到后来,他们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没有因为你的"围观"而改善,一觉醒来,不公平和非正义从未离开,凄惶的现实终于让我们意识到,"围观"也许并不是炸开鸿蒙世界的手榴弹,很多时候只是毫无威慑力的"酱油瓶"。

阈值上升,公众对"坏消息"的免疫力越强,整个社会累积的崩溃风险也就越大。好的道德让有道德的人成为好人,好的制度却能让所有的人成为好人。因此,要想让公众对世道不再麻木如斯,最为紧要的应该是从制度层面进行道德重建和信仰重建,进行新的社会启蒙。

父親的夢想

Posted: 16 Sep 2010 08:13 AM PDT

父親的夢想

今日和媽媽去飲茶,言談間不經意談起父親最近常常唸著想回鄉下開農場。

父親出生在福建海邊的一條農村,他說過,五歲起就帶著三隻牛上山食草,家裡養雞種田。故鄉十分貧窮,因為海風帶來的鹽份使得土地不宜種植,往往都是得不償失。因此,許多鄉里都會出海,去到南洋討生活。聽說因為當時中國和菲律賓因邊界問題斷交,福建人到了菲國,就不能再回到故鄉了。為了回鄉,許多福建人就以香港為據點,來往菲國與大陸。父親就是在這個大潮流下,來到香港。

只有初中學歷的父親,來到香港能做甚麼呢? 就是勞動了。自有記憶起,我就知道爸爸是地盤工人。幾十年來,爸爸的工作就是搬門。門戶一向是家庭的象徵,而爸爸辛苦搬的門,就支撐了這個家庭。自七十年代起,爸爸也參與過建造我們今日認識的香港。爸爸參建了一間間他住不起的房子; 參建了海洋公園,他還不敢玩過山車; 參建了他兒子後來進了的中文大學。爸爸說,他再苦也要供我讀書,因為他不想我做地盤。但是,我寧願他可以有多點時間陪我。 漸漸地,我們很少談話了。

中學時,我寫了一篇「故鄉的海」,得了獎。爸爸叫我投稿到同鄉會,我拒絕了。福建人很貪錢,很現實,甚麼「愛拼才會贏」很俗氣,怎會懂鄉愁,我想。他後來就不再叫我去同鄉會了。 大學時,何老師叫我想一下「香港人的心靈故鄉在何處?」,我又想起了故鄉的海。但,我說不出,故鄉到底是甚麼。

今日,當媽媽不經意提起父親這個小小的心願時,我想,原來父親工作了大半生,最想最想不是享清福,而是找回他的童年,找回他的生活。晚飯的時候,我邀請父親星期日去菜園村中秋晚會,他答應了。他談起土地,故鄉時,眼中閃爍,喜形於色。想不到這麼多年後,「土地」成了父子間共同的話題。我和他談到新界的農業,談到地產商與政府聯手收地,談到原居民的丁權買賣,也談到故鄉某人有多少畝地,開了個農場... ... 對父親來說,故鄉不是像我一樣的朦糊一片,只有一片向著台灣的海峽。故鄉是他務農的童年,他父母安葬的地方,是和我母親的愛情,是我的滿月酒,是人情,是血緣,是讓在香港勞動的他朝思暮想的地方。

人和土地,在大半生的斷裂後,再次連接。我想帶父親去大樹菠蘿節,去菜園村中秋晚會,去馬屎埔。我想,讓父親在香港,也能實現他小小的心願。

父親的夢想

Posted: 16 Sep 2010 08:11 AM PDT

父親的夢想

今日和媽媽去飲茶,言談間不經意談起父親最近常常唸著想回鄉下開農場。

父親出生在福建海邊的一條農村,他說過,五歲起就帶著三隻牛上山食草,家裡養雞種田。故鄉十分貧窮,因為海風帶來的鹽份使得土地不宜種植,往往都是得不償失。因此,許多鄉里都會出海,去到南洋討生活。聽說因為當時中國和菲律賓因邊界問題斷交,福建人到了菲國,就不能再回到故鄉了。為了回鄉,許多福建人就以香港為據點,來往菲國與大陸。父親就是在這個大潮流下,來到香港。

只有初中學歷的父親,來到香港能做甚麼呢? 就是勞動了。自有記憶起,我就知道爸爸是地盤工人。幾十年來,爸爸的工作就是搬門。門戶一向是家庭的象徵,而爸爸辛苦搬的門,就支撐了這個家庭。自七十年代起,爸爸也參與過建造我們今日認識的香港。爸爸參建了一間間他住不起的房子; 參建了海洋公園,他還不敢玩過山車; 參建了他兒子後來進了的中文大學。爸爸說,他再苦也要供我讀書,因為他不想我做地盤。但是,我寧願他可以有多點時間陪我。 漸漸地,我們很少談話了。

中學時,我寫了一篇「故鄉的海」,得了獎。爸爸叫我投稿到同鄉會,我拒絕了。福建人很貪錢,很現實,甚麼「愛拼才會贏」很俗氣,怎會懂鄉愁,我想。他後來就不再叫我去同鄉會了。 大學時,何老師叫我想一下「香港人的心靈故鄉在何處?」,我又想起了故鄉的海。但,我說不出,故鄉到底是甚麼。

今日,當媽媽不經意提起父親這個小小的心願時,我想,原來父親工作了大半生,最想最想不是享清福,而是找回他的童年,找回他的生活。晚飯的時候,我邀請父親星期日去菜園村中秋晚會,他答應了。他談起土地,故鄉時,眼中閃爍,喜形於色。想不到這麼多年後,「土地」成了父子間共同的話題。我和他談到新界的農業,談到地產商與政府聯手收地,談到原居民的丁權買賣,也談到故鄉某人有多少畝地,開了個農場... ... 對父親來說,故鄉不是像我一樣的朦糊一片,只有一片向著台灣的海峽。故鄉是他務農的童年,他父母安葬的地方,是和我母親的愛情,是我的滿月酒,是人情,是血緣,是讓在香港勞動的他朝思暮想的地方。

人和土地,在大半生的斷裂後,再次連接。我想帶父親去大樹菠蘿節,去菜園村中秋晚會,去馬屎埔。我想,讓父親在香港,也能實現他小小的心願。

病急乱投医

Posted: 16 Sep 2010 07:46 AM PDT

(我写过很多关于美国FDA的生命八卦,这篇写于2007年,内容可能有些过时,仅供参考。)

病急乱投医

导言

如果你得了癌症,化疗无效,会不会去服用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抗癌药?

正文

病急乱投医,这话无论在哪儿都适用。美国医学研究比较发达,经常有人托关系找到癌症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索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抗癌药,因为他们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今年就出了这么一种药,没有通过临床试验,却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坊间传说它是抗癌灵药,却因赚不到钱被制药厂封杀。这个小道消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引得不少病人家属绞尽脑汁四处求购。

那么,这位"抗癌草根英雄"究竟是如何"落草为寇"的呢?

事情要从今年年初的一篇论文说起。2007年1月,一份名为《癌症细胞》(Cancer Cell)的医学杂志刊登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描述了一种名为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简称DCA)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抗癌特性。他们把DCA加入水中喂给得了癌症的小鼠喝,结果小鼠体内的肿瘤明显缩小。
论文刊出后不久,英国著名科普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立即撰文盛赞DCA,把它说成是"廉价、安全而又有效"的抗癌新星。不过,凡是经常关注医学新进展的读者都会知道,媒体上类似这样的新药消息每天都有,但最后真正能通过临床试验的并不多。相比之下,DCA差得更远,还没有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呢。

和其它那些抗癌潜力股一样,DCA的抗癌机理听上去也是天衣无缝。众所周知,正常细胞的绝大部分能量由线粒体产生,依靠的是高效率的"有氧代谢"。而癌细胞却只能依靠"无氧代谢"来产生能量,这个过程又叫"糖酵解",产能效率低,平时只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使用,比如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必须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能量,而氧气一时供应不上,就只能暂时采用无氧代谢。

德国科学家奥托•瓦博格(Otto Warburg)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发现了癌细胞的这一特性,后来被医学界命名为"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以前的理论认为,癌细胞的线粒体发生了不可修复的损伤,所以只能用"糖酵解"来产生能量。可是,阿尔伯塔大学的科学家却用实验质疑了这个假说。他们用DCA处理癌细胞,使它们的线粒体重新恢复了活力。

人们已经知道,线粒体是"细胞凋亡"的启动因子。所谓"细胞凋亡"(Apoptosis)指的是有机体清除有害细胞的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变异细胞正是依靠这套监督系统才得以被及时清除出去。癌细胞没有线粒体,"细胞凋亡"无法进行,这才得以逃过监督系统,获得了"永生"的能力。DCA恢复了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却给了"细胞凋亡"机制一个启动的机会,于是癌细胞就会被杀死。

这个机理看上去很美吧?但是这件事的关键并不在这里。《新科学家》的那篇报道暗示说,DCA之所以还没有开始临床试验,是因为这是一种治疗线粒体代谢障碍的老药,很早以前就已经上市,其专利早就过期了,制药厂无法从中获利,因此没人愿意投资临床试验,因此也就永远无法重新焕发"第二春"。

可以想象,这篇文章迅速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读者纷纷写信索要具体信息,媒体也纷纷打来电话,准备借此机会狠狠批判一下"惟利是图"的制药厂们。一个名叫吉姆•塔萨诺(Jim Tassano)的杀虫剂销售商抓住机会,注册了一个名为www.buydca.com的网站,开始销售DCA。因为没有通过FDA验证,DCA是不被允许当作药品销售的。塔萨诺想出一个办法,在网站上把DCA列为"动物药品",却在后面开设了一个讨论版,让购买者交流使用心得。从上传的帖子看,买DCA的人大都是晚期癌症患者,他们买DCA是为了自己使用。

"我们通过这个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塔萨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暗示自己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完全由民间发起的临床试验,"很多服用者都非常认真,详细记录自己的使用方式、剂量和检测结果。"塔萨诺举例说,有一名脑瘤患者连续服用了5周,其肿瘤缩小了50%。不过他也承认,这名患者同时还遵照医嘱服用了一种已经上市的抗癌药Avastin,所以不敢肯定到底哪种药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决定因素。

今年7月17日,两名美国FDA的工作人员来到塔萨诺的办公室,命令他们关闭了销售DCA的网站。在此之前,已经有超过2000个癌症患者服用了从这个网站买到的DCA,塔萨诺已经赚回了全部投资,正准备开始赢利呢。

那么,DCA到底是否有效?现有的资料表明,DCA不但有毒,而且可以诱发癌症。当然,如果DCA确实能治癌,这点副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癌症专家都认为,没有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仅仅依靠动物试验,是无法判定抗癌药物的疗效的。另外,专利过期并不是制药公司对DCA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就在不久以前,一种名为Fenretinide的治疗癌症的过期药物刚刚通过了临床试验,被获准上市。

不过,缺乏专利保护确实会对投资人的热情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医疗机构,以及各种慈善组织出钱出力,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在此之前,病急乱投医没有任何作用,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病急乱花钱"。

————

每日一歌:《沉思》(Méditation),原作Massenet,小提琴演奏者Arturo Delmoni,选自专辑《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唱片公司为North Star Records,1982年5月8-9日录于纽约一间教堂。

吃不下

Posted: 16 Sep 2010 08:42 AM PDT

【延伸阅读】

群讣告

Posted: 16 Sep 2010 08:32 AM PDT

       67979729是一个群号,这个群夭折于今天中午前后,卒因不详。从春天到秋天,这个群活了三个季节,死的时候,共有群友154人。

人数最多时候,这个群曾经有179人。

这个群最初建立,是为了楚京辉状告铁道部,它最初的名字就叫"楚京辉PK铁道部"。后来,这个群经历过向搜狐开战和紫砂壶年代,它临死前的名字叫做"紫砂壶年代来了"。

据说,这个群死难的时刻,一大群群被消灭。这种消灭我们已经在搜狐大规模封杀博客时刻领教过,我叫它为网络大屠杀。小时候看阿尔巴尼亚电影,记住过一句这样的话:"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这样大规模消灭网络异己和另类,又是为了什么呢?

发现这个群遇难,通知群里的人们加入另一个叫做"忏悔和救赎"的群的时候,一位群友敲门时刻如是说:"我归队了。"

我们散落在各地,我们的心却在一起。

我们似水一样柔弱,我们的力量却绵绵不绝。

这个群死了,新的群又开始生长,只要生长异己和另类的土地还在,新生的、被消灭的、将被消灭的群的生生死死就不会停止,我们没有理由郁闷悲观。

谨以此文,向2010年9月16日被封杀的群们致哀!

那些在鼓吹自由、阳光、温暖和爱的道路上被封杀的群们,永垂不朽!

 

群讣告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小远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23:27栖居多云

保罗·克鲁格曼:中国,日本,美国

Posted: 16 Sep 2010 08:11 AM PDT

核心提示:低估的货币导致通货膨胀,降低工人的真实工资,浪费中国的资源。

原文:China, Japan, America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发表时间:2010年9月12日
译者:@_Reely_
校对:Andy Cheng


上周,日本财务大臣宣称,他和他的同事想与中国讨论购买日本国债的问题,来"检验其动机"——基本上是"马上停下"的外交辞令版本了。这条消息让我郁闷地直想撞墙。

你看,美国的高级决策者们已经数次在操纵货币的中国面前踯躅不前了,至少部分是因为害怕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国债。但在当前局面下,中国的购买已经帮不了我们了——相反他们在伤害我们。日本人明白这点,我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一些背景:如果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讨论让你糊涂,那只是因为太多人不敢直面简单而冰冷的现实——那就是,中国正在蓄意地人为地保持其货币弱势。

这种政策的结果也是简单而冰冷的:本质上,中国正在对进口征税同时补贴出口,制造巨大的贸易顺差。你常看到这样的断言:中国的贸易顺差与她的货币政策毫无关系;如果是这样,那真是世界经济史头一遭了。被低估的货币总是带来贸易顺差,中国也不例外。

而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任何人为制造顺差的国家都在剥夺其他国家急需的出口和工作岗位。还是那句老话,任何否认这一点的人实际上是在说:中国的情况并不遵循普遍作用的经济规律。

那么我们怎么办?美国官员试图与中国对手们讲道理,辩称更强势的货币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在这点上,他们是正确的:低估的货币加剧通货膨胀,降低工人的真实工资,浪费中国的资源。但尽管货币操纵有损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它却对政治影响力巨大的中国企业们有好处——其中很多是国有企业。于是,货币操纵涛声依旧。

一次又一次,美国官员宣称货币谈判取得了进展,但每次,他们都被玩弄于股掌。六月,财长蒂莫西· 盖特纳赞扬了关于中国将转向更具浮动性的汇率的声明。自那以来,人民币升值了1%,是的,相对于美元升值了1%——大部分的上升还是过去这几天国会货币议题听证前发生的。而由于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中国操控汇率的行为事实上更具有成本优势了。

很明显,除非美国表现出意愿,要采取通常用于对付补贴出口的国家的做法,即征收临时关税以抵消补贴,任何改善都不可期。那么,为什么这种措施从来没有拿来讨论呢?

一种答案,就像我所解释的,是对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债券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完全没必要:在现在这个储蓄过剩的世界,我们不需要中国的钱——特别是在美联储应当并且能够买下任何中国抛售的美国国债的情况下。

如果中国抛售美国资产的话,美元确实会下跌。但这反而能帮助美国经济,让我们的出口更有竞争力。问问日本人吧,当中国人的购买使日元上升时,日本人就要让他们停下了。

除了并不真实的金融方面的恐惧外,美国的被动还有一个更凶险的原因:惧怕中国的商业报复。

考 虑一个相关议题:中国正在对清洁能源行业提供明显不合法的出口补贴。这些补贴理应导致美国企业的正式抗议;实际上,唯一愿意投诉的只有钢铁工人协会。为什 么?像《时代周刊》报道的,"清洁能源行业的跨国集团和贸易组织,就像其他许多行业商人一样,在提出抗议时总是万分小心,对中国官员报复外资企业的名声感 到害怕,更惧怕中国对任何敢于对她说不的企业实行市场禁入"。

类似的恐吓确实使美国在货币阵线上的行动畏首畏尾。所以是时候好好记住这句话:对跨国公司有利的,通常是对美国不利的,特别是她的工人。

所以问题在这里:美国的决策者们会被金融黑手吓倒或任凭商业威胁胁迫吗?他们会继续对这种只让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获利却使中美两国工人受损的政策坐视不管吗?还是,他们最终决定采取行动了呢?我们拭目以待。

病急乱投医

Posted: 16 Sep 2010 07:46 AM PDT

(我写过很多关于美国FDA的生命八卦,这篇写于2007年,内容可能有些过时,仅供参考。)

病急乱投医

导言

如果你得了癌症,化疗无效,会不会去服用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抗癌药?

正文

病急乱投医,这话无论在哪儿都适用。美国医学研究比较发达,经常有人托关系找到癌症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索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抗癌药,因为他们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办法了。

今年就出了这么一种药,没有通过临床试验,却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坊间传说它是抗癌灵药,却因赚不到钱被制药厂封杀。这个小道消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引得不少病人家属绞尽脑汁四处求购。

那么,这位"抗癌草根英雄"究竟是如何"落草为寇"的呢?

事情要从今年年初的一篇论文说起。2007年1月,一份名为《癌症细胞》(Cancer Cell)的医学杂志刊登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描述了一种名为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简称DCA)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抗癌特性。他们把DCA加入水中喂给得了癌症的小鼠喝,结果小鼠体内的肿瘤明显缩小。
论文刊出后不久,英国著名科普杂志《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立即撰文盛赞DCA,把它说成是"廉价、安全而又有效"的抗癌新星。不过,凡是经常关注医学新进展的读者都会知道,媒体上类似这样的新药消息每天都有,但最后真正能通过临床试验的并不多。相比之下,DCA差得更远,还没有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呢。

和其它那些抗癌潜力股一样,DCA的抗癌机理听上去也是天衣无缝。众所周知,正常细胞的绝大部分能量由线粒体产生,依靠的是高效率的"有氧代谢"。而癌细胞却只能依靠"无氧代谢"来产生能量,这个过程又叫"糖酵解",产能效率低,平时只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使用,比如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必须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能量,而氧气一时供应不上,就只能暂时采用无氧代谢。

德国科学家奥托•瓦博格(Otto Warburg)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发现了癌细胞的这一特性,后来被医学界命名为"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以前的理论认为,癌细胞的线粒体发生了不可修复的损伤,所以只能用"糖酵解"来产生能量。可是,阿尔伯塔大学的科学家却用实验质疑了这个假说。他们用DCA处理癌细胞,使它们的线粒体重新恢复了活力。

人们已经知道,线粒体是"细胞凋亡"的启动因子。所谓"细胞凋亡"(Apoptosis)指的是有机体清除有害细胞的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变异细胞正是依靠这套监督系统才得以被及时清除出去。癌细胞没有线粒体,"细胞凋亡"无法进行,这才得以逃过监督系统,获得了"永生"的能力。DCA恢复了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却给了"细胞凋亡"机制一个启动的机会,于是癌细胞就会被杀死。

这个机理看上去很美吧?但是这件事的关键并不在这里。《新科学家》的那篇报道暗示说,DCA之所以还没有开始临床试验,是因为这是一种治疗线粒体代谢障碍的老药,很早以前就已经上市,其专利早就过期了,制药厂无法从中获利,因此没人愿意投资临床试验,因此也就永远无法重新焕发"第二春"。

可以想象,这篇文章迅速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读者纷纷写信索要具体信息,媒体也纷纷打来电话,准备借此机会狠狠批判一下"惟利是图"的制药厂们。一个名叫吉姆•塔萨诺(Jim Tassano)的杀虫剂销售商抓住机会,注册了一个名为www.buydca.com的网站,开始销售DCA。因为没有通过FDA验证,DCA是不被允许当作药品销售的。塔萨诺想出一个办法,在网站上把DCA列为"动物药品",却在后面开设了一个讨论版,让购买者交流使用心得。从上传的帖子看,买DCA的人大都是晚期癌症患者,他们买DCA是为了自己使用。

"我们通过这个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塔萨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暗示自己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完全由民间发起的临床试验,"很多服用者都非常认真,详细记录自己的使用方式、剂量和检测结果。"塔萨诺举例说,有一名脑瘤患者连续服用了5周,其肿瘤缩小了50%。不过他也承认,这名患者同时还遵照医嘱服用了一种已经上市的抗癌药Avastin,所以不敢肯定到底哪种药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决定因素。

今年7月17日,两名美国FDA的工作人员来到塔萨诺的办公室,命令他们关闭了销售DCA的网站。在此之前,已经有超过2000个癌症患者服用了从这个网站买到的DCA,塔萨诺已经赚回了全部投资,正准备开始赢利呢。

那么,DCA到底是否有效?现有的资料表明,DCA不但有毒,而且可以诱发癌症。当然,如果DCA确实能治癌,这点副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癌症专家都认为,没有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仅仅依靠动物试验,是无法判定抗癌药物的疗效的。另外,专利过期并不是制药公司对DCA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就在不久以前,一种名为Fenretinide的治疗癌症的过期药物刚刚通过了临床试验,被获准上市。

不过,缺乏专利保护确实会对投资人的热情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医疗机构,以及各种慈善组织出钱出力,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在此之前,病急乱投医没有任何作用,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病急乱花钱"。

————

每日一歌:《沉思》(Méditation),原作Massenet,小提琴演奏者Arturo Delmoni,选自专辑《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唱片公司为North Star Records,1982年5月8-9日录于纽约一间教堂。

张进德:我对2010司法考试司法部参考答案的异议——卷三“民诉与仲裁”部分

Posted: 16 Sep 2010 08:23 AM PDT

我对2010司法考试司法部参考答案的异议
——卷三"民诉与仲裁"部分
 
张进德 

2010年9月16日8时,经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授权,司法部的中国普法网http://www.moj.gov.cn/sfks/content/2010-09/09/content_2289677.htm?node=8018公布了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同时开通"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异议专区"。社会各界如对试题参考答案有异议,可于9月16日至9月22日期间提出。经过认真研究,我对卷三的"民诉与仲裁"部分5道题目的参考答案存在异议,发布于此,同时已经针对异议向司法部网站提出。与广大考生共议。

                          一

38.关于合议庭评议案件,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审判长意见与多数意见不同的,以其意见为准判决
B.陪审员意见得到支持、形成多数的,可按该意见判决
C.合议庭意见存在分歧的,也可提交院长审查决定
D.审判人员的不同意见均须写入笔录
【解析】司法部答案D,系正确答案。但是,本题有瑕疵,其中B选项很容易被考生选择。只能如此理解:陪审员意见得到支持、形成多数的,应当按该意见判决。因此,B选项中的"可"是错误的,改为"应"就对了。但是,这种文字游戏无意义。B项也不能算作错误,我主张选B也给分。

                               二

50.红光公司起诉蓝光公司合同纠纷一案,A市B区法院受理后,蓝光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本案应当由A市中级法院管辖。B区法院裁定驳回蓝光公司异议,蓝光公司提起上诉。此时,红光公司向B区法院申请撤诉,获准。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B区法院裁定准予撤诉是错误的,因为蓝光公司已经提起上诉
B.红光公司应当向A市中级法院申请撤诉,并由其裁定是否准予撤诉
C.B区法院应当待A市中级法院就蓝光公司的上诉作出裁定后,再裁定是否准予撤诉
D.B区法院裁定准予撤诉后,二审法院不再对管辖权异议的上诉进行审查
【解析】司法部答案D。我认为正确处理方式是:先由二审法院对蓝光公司关于驳回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作出裁定后,再由一审法院根据二审法院的裁定作出相应处理。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真题卷三第37题与此题相同(当年司法部给出答案C):
甲公司因与乙公司合同纠纷起诉至法院,乙公司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被一审法院裁定驳回,乙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法院对此进行审理期间,甲公司向一审法院提出撤回起诉的申请。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一审法院裁定准予撤诉
B.应由二审法院裁定准予撤诉
C.应由二审法院先对被告乙关于驳回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作出裁定后,再由一审法院根据二审法院的裁定作出相应处理
D.若二审法院查明一审法院无管辖权,应直接裁定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

当然,可能出题人认为本题应当适用2009年最新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在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前,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受诉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回起诉裁定的,对管辖权异议不再审查,并在裁定书中一并写明。"然而,第2条规定是指"在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前",而本题中异议裁定已经作出,当事人不服后提起了上诉。应当适用基本原理:裁定准许撤诉与否是审理权的一部分,受诉法院暂时无权对原告的撤诉申请作出准许与否的裁定,只有等二审法院先对被告的上诉作出裁定后,一审法院再根据裁定做出处理。

                               三

83.周某与某书店因十几本工具书损毁发生纠纷,书店向法院起诉,并向法院提交了被损毁图书以证明遭受的损失。关于本案被损毁图书,属于下列哪些类型的证据?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书证
D.物证
【解析】司法部答案AD。我认为正确答案BD。物证只能构成间接证据,无需过多解释。

                               四

8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钢材购销合同,约定因该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可向A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向合同履行地B法院起诉。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无效
B.双方达成的管辖协议有效
C.如甲公司向A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公司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未提出异议,A仲裁委员会可对该案进行仲裁
D.如甲公司向B法院起诉,乙公司在法院首次开庭时对法院管辖提出异议,法院应当驳回甲公司的起诉
【解析】司法部答案ABC。我认为正确答案AC。关于B选项,"管辖协议有效"也是错误的。《民诉意见》第24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选择管辖的协议不明确或者选择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中的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即合同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辖—笔者注)确定管辖。"本题中,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不明确,所以管辖协议也是无效,管辖法院应当是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

                                五

(三)
丙承租了甲、乙共有的房屋,因未付租金被甲、乙起诉。一审法院判决丙支付甲、乙租金及利息共计10,000元,分五个月履行,每月给付2,000元。甲、乙和丙均不服该判决,提出上诉:乙请求改判丙一次性支付所欠的租金10,000元。甲请求法院判决解除与丙之间租赁关系。丙认为租赁合同中没有约定利息,甲、乙也没有要求给付利息,一审法院不应当判决自己给付利息,请求判决变更一审判决的相关内容。丙还提出,为修缮甲、乙的出租房自己花费了3,000元,请求抵销部分租金。根据上述事实,请回答97—100题。
100.关于丙提出用房屋修缮款抵销租金的请求,二审法院正确的处理办法是:
A.查明事实后直接判决
B.不予审理
C.经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解决,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D.经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解决,调解不成的,告知丙另行起诉
【解析】司法部答案D。我认为正确答案BD。本案中,丙提出的请求构成反诉。《民诉意见》第184条:"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根据立法涵义,二审中对于反诉问题:(1)可以先调解,如不成则告知另行起诉;(2)也可以不经过调解,直接告知另行起诉。因此本题中,二审法院如果直接告知丙另行起诉而不予审理反诉问题也并非不可。例如,2005年卷三真题第43题:
甲对乙提起财产损害赔偿之诉,一审法院判决甲胜诉。乙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发现丙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共同诉讼人,便追加其参加诉讼。但丙既不参加诉讼,也不表示放弃权利。在此情况下,二审法院应如何处理?
A.仍将其列为二审的当事人,依法作出判决
B.仍将其列为二审的当事人,可以缺席判决
C.不能将其列为二审的当事人,但可直接根据上诉人的请求作出判决
D.不能将其列为二审的当事人,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此题答案为D。可见,可以不经调解,而直接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张进德·2010-9-16·上海



欢迎关注法天下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fatianxia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我要啦免费统计

生命的觉醒

Posted: 15 Sep 2010 08:57 PM PDT

生命的觉醒

作者:度北

 

    生命,不能没有自由和尊严,不能没有风骨和高贵;活着,不能没有生存和理想,不能没有权利和价值。这是生命中最基本的人权。
  小说《日光流年》中有一句令人思痛的话,人的一生无非两件大事:忙着活,或忙着死。有时候,挣扎地活着比决绝地死去,需要更大的勇气。这么深刻的话,正是咱中国无数苦难生命的真实写照。好好活着,忍辱负重,忍辱偷生也要活的明白,活的尊严。
  树欲静而风不止,风欲止而树不静。生命息息不已,季节悄悄轮回,人间不断尔虞我诈,社会变相荒淫无度。腐烂变质,腐化堕落,谎言成风,造假成林,流氓频繁,恶棍横行,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声色犬马,乌烟瘴气,七拐八弯,颠鸾倒凤,荒诞无稽,荒唐极致,群氓纠结,狼狈为奸,人已非人,国将不国。狂吠人间,草木生命,我含悲落泪,痛叹不已,痛苦不堪,眼睁睁,心腾腾,却心力交瘁,又无能为力。家,支离破碎;国,千疮百孔。茫茫黑夜,路在何方?曙光在哪?天天怨,日日恨,痛恨这个万恶吃人的黑社会。试问,天日何在?公理何处?生命还有活路?
  然而,浮华金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凄冷秋水,在瑟瑟秋风的刁然吹嘘下,浮沉着百态丑恶,狰露出真实面目。光天化日,木偶挥舞。众目睽睽,莺歌燕舞。群峰腾跃,红叶缤纷。烟花璀璨,尘嚣冲天。魑魅魍魉,尘土飞扬。宇宙万物,四季旋转。日月星移,人妖犬媚。盛世人间的狂欢竟然如此奢天霍地,娇情月夜的烟花竟是如此艳媚华丽。真可谓,人间烟花艳红天,你方唱罢我登场,谁知华夏死骨冻,只叹神州红楼醉。
  冷血的世界,贫贱与富贵;妖媚的人间,天堂与地狱。这个与我同居共枕多少春秋的蓝色星球,今日如隔着两个冰火不融的浩瀚宇宙,阴阳世界。
  日光流年,岁月枯荣。默默无言的我,在苦难悲凉的时光中沉吟青春华年所残留下的悲美绝唱;昼夜不分的我,在禁锢尘封千古不变的黄土堆内沉思默想,默想沉思。终于,我明白了。明白了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明白了在这个特色丰盈的国度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里,所有的辛劳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温暖,所有的血汗和泪水,原来都是为了苦苦挣扎地活着,活着做牛做马,活着猪狗不如,活着贫寒卑贱,活着受尽剥削。最终不过是为了活着中的柴米与油盐、生老与病死,最终不过是为了供奉一帮穿着我们的锦衣玉镯,吃尽我们的山珍海味,喝干我们的淋漓鲜血的"寄生虫"和"吸血鬼"。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命运,都被一小撮贪婪无度、专横跋扈并持有"特权"的恶魔紧紧地牢牢地攥在手心中,想怎么扭就怎么捏,想怎么捏就怎么扭,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利成了"利益集团"的寒碜施舍,我们每个人的自由理想却成了"专制魔鬼"的娱乐玩偶。活着,生不起;活着,死不能。活着,活着,终于,活着的一瞬间,活着血泪溅飞的一刹那,我在蓝色文明的梦想中惊醒过来……
  这一刻,我惊讶!我狂喜!我骄傲!我自豪!
  血,滚滚流动着人间悲苦的疼痛;心,碰碰跳跳地唱起生命理想之歌。
  不在呐喊中抗争,必在沉默里死亡!生命的觉醒,痛定而思痛。生命的宽度,蓝色的梦想。自由的呼唤,民主的家园。现实与理想,残酷与无情。沉思中醒悟,醒悟中沉思,我一往无前,一路高歌,一路奔去,坚定执着,挺身前行,死而无憾……
  
  度北/2009.10.21

[电影]《盗梦空间》:我们可以读取控制别人的梦么?(含号外)

Posted: 16 Sep 2010 04:01 AM PDT

《盗梦空间》里,盗梦专家使用一种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机器,将一段意识上传至某人的梦境之中。然后,几位盗梦者也跟着进入目标的梦境。盗梦者可以通过虚构的盗梦机偷取人们内心中的秘密,甚至把新的意识植入对方大脑里。那么,在现实世界里,有没有可能读取别人的梦境?有没有可能控制别人的梦境呢?

Q:我们可以读取别人的梦境吗?

A: 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室友——每天早上,都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她昨晚做了什么梦,末了还很不知足地说,要是能让别人看到她的梦就好了,多精彩啊。

可我却总觉得,做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现实生活里的记忆碎片、意念想法都可能在梦境中编排、重组、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偶尔还有各种邪恶的小念头趁此机会出来放风。因此对我而言,做梦的美妙之处在于:梦里我们自由发挥,而做过些什么竟无旁人知晓——所以,我一面庆幸目前还没有诞生真正能读取别人梦境的仪器,一面看到了以下几项研究进展,心里不知是喜是忧,五味杂陈。

2008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装有128个电子感应器的头盔,试图用采集脑电波的方法解码大脑网络的活动。根据《时代周刊》报道,美国军方对这项研究颇感兴趣并为此支付了400万美元,他们希望能研发出一种软件将采集到的脑电波翻译成声音信号,这样就可以通过无线广播在军队内部实现信息传递而不被外界察觉。——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基于相同的技术,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读取他人的想法甚至梦境呐?

同年,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分别用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记录了大脑视皮层的活动,并成功地用复杂的计算软件还原了被试看到的物体。虽然这些软件还很粗糙,生成的图像只能算是印象派的作品,并且现有的计算模型尚不能分析出记忆和意图等复杂的思维活动——但是,大脑处理梦境和视觉信号的途径如此相似,科技又如此迅猛发展,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们梦中所见就这样大白于天下了?

(上排为被试看到的图像,下排是科学家还原的图像)

Neuron (DOI: 10.1016/j.neuron.2008.11.004)

Q:我们可以控制梦境吗?

A比读取梦境更高级的想来就是"控制梦境"。

电影《Inception》中虚幻了一个叫做Portable Automated Somnacin IntraVenous Device (PASIV) 的育梦机器,通过与它连接,相关人物可以一起进入事先预设好的梦镜,从而对目标人物进行操控。

一般而言,我们能梦到些什么完全无法预料、不受干涉,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控制梦境的有效途径,他们发现脉冲超声波可以远程调控脑环路的活动,而这意味着我们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改变人的记忆,甚至创造人工记忆。

当然,在科技真发展到如此恐怖之前,若真想梦到点什么特别的人或事,我们甚至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仪器。很多人都有过清醒梦(Lucid Dreaming)的经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意识清醒、知道自己身处梦中,而潜意识又足以让我们直接控制梦的内容,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剧场。

此外,控制别人的梦境也并非难事,哈佛大学的丹尼尔·威格纳早在1987年就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当他们告诉人们不要去想某个特定的事物时,比如北极熊,人们会因为刻意压抑这种想法反而使北极熊这个念头在脑中久久挥之不去,这种效应被称之为反弹效应,又叫北极熊效应。利用这一点,威格纳尝试让人们在梦中梦见某个特定的人。他们让被试回想一个他们暗恋或者只是欣赏的人,然后在睡前告诉其中一些被试不要去想这个人,而让另一些继续想象或者不作要求,结果发现哪里有镇压哪里就有反抗,你越是希望遗忘的东西反而越容易出现在你的梦里。有点讽刺是吧?进入一个人梦乡最好的方法竟然是告诉他:今夜请你将我遗忘! 

(原文刊于《开啦》,略有删改。)

附号外——【量子熊猫有话说】

(编者注:以下内容摘自《新京报》对量子熊猫的采访,原文链接在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b7de20100lf26.html?tj=1

现在从外界"读取"人类大脑信息的方法首先是"核磁共振成像",其原理是"读取人类大脑活动时血流的情况",也可以说是"大脑血管含氧量的情况"。现在研究最多的是人类在看东西的时候大脑的反映。

那么,当人看一个美女的时候,大脑核磁共振图像也会出现一个"美女图"吗?当然不。大脑成的像就是红一块绿一块的影像,颜色则反映了大脑血管含氧量的情况。利用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可以把人们看到的图像和大脑成像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一种机器学习的过程。

一般地,研究者会请受试者看几个图像,分别记录他看这些图像的大脑成像,再通过机器分析这些成像的模式。而后,请受试者回忆其中一个图像,通过分析他回忆时的大脑成像,就可以知道他正在回忆的是之前看到的哪个图像。这种技术的进一步进展是部分还原受试者看到的图像,比如让他看一个建筑图,可以还原图中的天际线,但非常粗糙。

不过,"做梦"非常难以研究,因为核磁共振仪的噪音和振动都很大,人很难在里面睡着,而且费用也很昂贵。

另一种可能用来"读脑"的技术是:在脑皮层表面放上若干个电极,甚至把大脑整个用一个导电膜覆盖。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做开颅手术,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受试。所以,大多数脑电的研究还是从头皮的外部获得大脑电信号,虽然这种方式也非常不精确。

不过,脑电研究还是能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比如当人看到语法错误的时候,大脑会在平均600毫秒后生成一个正波,叫做"P600";而在看到语义错误时,大脑会在平均400毫秒后生成一个负波,叫做"N400"。比如说看到"猫狗吃"的时候,大脑会有一个"P600"反应;当看到"猫吃狗"时,大脑会有一个"N400"反应。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豆瓣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QQ空间 qq书签 人民微博 GOOGLE书签 MySpace 百度搜藏 鲜果       更多...

《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之亚次丹与次格(四)

Posted: 16 Sep 2010 06:06 AM PDT

亚次丹(Yak Tseten):1968年生于拉萨堆龙德庆县。1983年在西藏大学学习美术。1985年迄今在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从事美工。2005年之后,在英国、美国、德国、北京等参加联展。

次格是亚次丹的弟弟。

此次作品是装置《酒塔》。








托马斯·弗里德曼:中国博主话语权利飞速提升

Posted: 16 Sep 2010 05:57 AM PDT

http://china.huanqiu.com/eyes_on_china/economy/2010-09/1103454.html

托马斯·弗里德曼:中国博主话语权利飞速提升

  • http://www.huanqiu.com
  • 2010-09-15 13:34
  • 环球网

美国《纽约时报》914日文章,原题:中国博主拥有力量 

这一刻的到来无法避免。自从中国开始向世界经济体转型以来,它的领导者一直在采取"和平崛起"的策略——态度谦逊,行为谨慎,尽可能少地威慑邻国并且不要激起与美国的摩擦。不过近几年来,在美国经济进入尴尬境地的同时,一种"未来会属于我们"的声音渐渐在北京达成了共识,而这种声音大多来自那些焦急的博客写手。而中国超过七千万的博主,将给领导层施加持续性的压力。

以前不久火热的南海问题为例,中国管理层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将其冷却,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博客圈阴晴圆缺的影响。在这个圈子中,有着整整一代认为美国等西方列强正在千方百计整垮中国的青年,他们会自行判断哪些中国官员在外交事务中妥协过多而对他们表达不满,言辞激烈者甚至会称他们为"叛徒"

北京大学的博客专家胡泳曾说,中国现在首次拥有了一个可以讨论一切事务并对群众产生影响的圈子。在传统媒体当中,能发出声音的多数是精英阶层,但是互联网却改变了一切。博客圈使得整个社会各个地区的人,能够在一起讨论发生在某个遥远村庄的事件。不过胡泳还补充说,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世界有一定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倾向,这是因为那些认为外国人正设法阻碍中国前进的年轻人,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去表达。

现在的中国,拥有了更多的不稳定化学物一般的因素,以对中美关系进行不同方向的影响。

  (王欣译)

永隆農場與龍緯汶文化協會推廣農業文化

Posted: 16 Sep 2010 04:21 AM PDT

永隆農場與龍緯汶文化協會推廣農業文化

http://hk.myblog.yahoo.com/lwmlung/article?mid=3214

早前,位於西貢坑口五塊田的永隆農場,同意向由龍緯汶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負責運作的油尖旺食物銀行,免費提供蔬菜。該農場亦願意與油尖旺食物銀行合作,於數間學校成立試點,推廣堆肥活動及農業文化。

2010年9月9日下午,永隆農場邀請龍緯汶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到該農場進行交流活動。該農場負責人畢西門向文化協會主席龍緯汶介紹了保存客家文化,及復耕梯田的計劃。

歡迎登入<龍緯汶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 youtube 頻道>,欣賞永隆農場與龍緯汶文化協會合作推介農業文化的部份片段:

永隆農場負責人畢西門介紹如何開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dnqI9Zya18

永隆農場負責人畢西門介紹如何灌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jLsL2OVyQY

永隆農場負責人畢西門介紹如何改善土地污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1IFckXMkg

永隆農場負責人畢西門介紹溫室種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Nm95gYv3lk

龍緯汶談耕作的感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OOuCaV8lBg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2010年秋季高校巡回演讲

Posted: 16 Sep 2010 04:19 AM PDT

由于种种原因,今年下半年我们会留在北京本地高校做演讲,原定的外地高校巡讲行程相应地延至明年春天。北京高校的学生会或其他社团负责人如果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我们:laoluoschool@gmail.com

2010年09月16日 - 罗永浩 - 罗永浩的博客

昨日當我不再是記者

Posted: 16 Sep 2010 01:09 AM PDT

作者:關魚 | 评论(0) | 标签:台灣, 記者, 獨立媒體, 台灣好生活

日前有位中國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到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留言打氣,認為我談媒體改革的文章對新聞人是一種激勵。我回應時提到,台灣的民主進程,尤其是言論自由的爭取,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新聞人拋頭顱灑熱血的賣命,我也相信新聞人「為了社會關懷公開說真話、用媒體衝撞不合理體制」的特有精神,是會感染傳承的。

以下,是我兩年前為反省自己的記者身分所寫(右圖則是台灣好生活報20100608的首頁縮圖):

【昨日當我不再是記者】

每次看到跟新聞業有關的漫畫或電影,我都會特別有感觸。

台灣翻譯的日本漫畫裡,新聞記者無論是故事主角或配角,其形象和行事作風絕大部分是相當正面的,例如大島矢須一畫的「新聞英雄」、弘兼憲史的「真相夜線」或朝基朝士的「王牌至尊」;反觀歐美電影中設定的新聞媒體,有不少部片都帶著深度批判眼光,呈現記者們為追求獨家不擇手段,為撐高收視率或閱報率,不惜惡意扒糞、製造假英雄、播出殺人現場等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

記者該是怎樣的媒體工作者?

當我還是個線上記者時,我常會思索這個問號,然後按照自己所得到的理想答案,在非低潮期的月份,盡量去做。辭去傳統報社工作投入「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可視為對該答案的另一種延伸實踐。

然而,為此不支薪的志業賣力衝刺四個月後,我的身心狀況無可避免地邁入幾乎每年都會出現的「休眠期」,也就是身心俱疲而極度沈潛、需要休息生養而只想完全獨處的「關休眠魚」狀態。加上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家庭支柱」,也在去年夏季出現一些令我深感焦慮的「後顧之憂」,在無力他顧的情況下,終於迫使台灣好生活電子報從2007年秋季起完全停擺。

由於一直沒能好好寫出「暫時停刊與規劃轉型」的公開聲明,在網路完全休眠一年以來,對當初支持台灣好生活報的主筆編輯群及讀者,心頭不時會湧起一股很深的歉疚。直到今年初我看見網路老友貓玲玲在「巡者瘋趴」一文,引用念真ogisan所說的話,才終於釋懷不少:

「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有時候真的很傷心。不過我們愛台灣,但是在那之前我們要先愛自己,因為我們也是台灣。」

先愛自己,先把自己顧好,然後才有心力好好愛台灣。ogisan 的短短兩句話,在過去這一年漫長休眠期裡,讓我有非常深刻的體悟。

人生需要打拼,也需要暫停;理想需要實踐,也需要沈澱。適當地停下來檢視,才能讓未來的路走得更遠。於是休眠的日子裡,我除了讓在「High期」過份填充和發散的自己,得到許多必要的空白,也偶爾思索上述那個以前當記者時,常會自問自答的問號,並更進一步地問:「記者究竟是什麼?」

結果意外發現,當我的記者名片已成昨日黃花,似乎首度能從局外人的觀點看「記者」一職後,我仍然算是局內人。將近十一年的記者生涯,早在內心深處、骨子裡頭,不可磨滅地刻印了「看到好人好事好物,就想深入採訪公開報導」的媒體習性,與「遇事迅速且多元思索、最短時間找到精準詮釋」的職業訓練。

離職一年後,重新閱讀十二年前買的漫畫「新聞英雄阪神大震災篇」,看見以下劇情,我內心仍然如剛當菜鳥記者時一般,熱血沸騰:

==========================================

立志當新聞記者的義彥,在阪神大震災中,為援救被壓在公寓底下的女孩而不幸身亡。

對此淚流滿面的義彥姐姐說:「義彥曾經說過,希望能為看不見陽光的人帶來光亮。即使是些微的光也好,所以他選擇當新聞記者。他是這樣的好人,所以看到那位女孩受困,自然會想伸出援手……這就是他的人生目標,而且他也用行動證明了這一點……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在乎任何會毀壞、會消失的東西了。往後我要用另一種價值觀而活。也就是義彥待人的那種真心……也就是神戶災變中所顯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牽絆吧。」

==========================================

台灣好生活報雖然因為個人狀況停刊這麼久,我還是希望當時辦報「立志讓台灣生活變得更好」的理想初衷,能持續一直走下去。無論遇到再多挫折、度過再多低潮,我還是那隻雖然會休眠但不會真正完全放棄的關記者魚;無論換了什麼樣的正職工作,仍會一直以公民記者的身份,在網路上持續報導自己認為「能為台灣帶來些微光亮」的人事物。

二次政黨輪替以來,台灣經濟極度不景氣、政治有夠不爭氣的現實狀況,讓不少人越來越垂頭喪氣。我心底的想法是:「對政客失望,不要對政治失望。對藍綠絕望,不要對台灣絕望。」

我也想起角頭音樂出版的日本音樂人Takaya,在專輯裡的致謝詞寫著:

「我們必須做些什麼。光是悲觀的沈思著,什麼都不會開始。改變一下想法吧!在這樣不安定的時代,反而可以看得更透徹的事物一定存在著。」

一直覺得,台灣各領域再怎麼令人失望的環境裡,都有一股單純善良的力量,在主流媒體和人群關注的焦點之外,安靜但堅實地存在著。如何讓這種力量能夠以網路報導的方式好好呈現,成為「給台灣更多正面力量」的一部分,便是我將要努力一輩子的記者課題了。

關魚,2008/9/25

附註:台灣好生活電子報新版後來在2009/2/28重新上線,2009/4/28正式復刊。

【延伸閱讀】

老鳥記者的價值奠基於菜鳥記者的意志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blog/aboutfish/20100503/1882

關魚的最新更新:
  • 兩棲動物陳文茜的巨大矛盾 / 2010-09-02 17:08 / 评论数(7)
  • 網路是真理,人卻值得懷疑 / 2010-08-31 16:21 / 评论数(2)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