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12月11日 糗事 TOP 10
- 难产的男性节育时代
- 他们在狱中的时候
- 百余家网站申报“文明网站” 京城诸网“各出高招”
- 从泰国“红衫军”自首到中国社会动荡加剧
- 香港的富二代
- 转帖:罗美华《我的申辩:不务正业、公理与谬误》
- 劇集「天與地」 : 你和我的文化反思
- 《华盛顿邮报》印度警方就现金案对达赖喇嘛潜在继承者提起公诉
- 毛泽东从尼克松手里得到了什么?
- 在烈火中永生
- 彭德怀被迫害致死的悲惨岁月
- 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年終報告
- 信力建:军人更应该爱好和平(转载)
- 2011年十大“民间倒逼官府”事件
- 这一切都很好,但共产党来了你怎么办?
- 匈牙利:为贫穷游民请命
- 互联网应跨越“丛林时代”
- 日本:在工作场合中被孤立
- 不是錯愛,與愛滋病患者相戀
Posted: 10 Dec 2011 08:00 AM PST 爆一个自己的糗事——~~哥哥~~~~~~~~~~~~小女今年二十,有从高中就相爱的男朋友一名。上周三去他学校看他,惯例去kf。那个地方的老板貌似跟他很熟悉,看到他就很热情的笑了,还听见老板鬼鬼的问他'换人了?'我假装没听见。晚上还是各种热情各种high。但是其实一直很纠结,我们好了很久了,我高中就跟他在一起到现在,感情一直很好。老板是在开玩笑?还是说真的?。。。额,糗友出出主意吧,支持我问的点支持,不支持我问的。点反对。。。越想越烦躁啊 顶118:: 拍-27:: 56条评论 多少普通青年出门看月食。想找文艺青年的感觉。结果冻成了二逼青年。 顶77:: 拍-12:: 22条评论 和女友交往四年,期间各种分手不下五十余次,这次终于分手成功了。 顶87:: 拍-26:: 75条评论 一个高中学文科的女生上大学却学了理工科,别人很轻松就看懂的问题她却怎么也想不明白,还挂科,一到考试就睡不着,又快考试了,面对着一堆机械力学之类的科目连哭都哭不出来,不是糗事,为考试求人品,希望别再挂科了,真的很难过 顶81:: 拍-22:: 67条评论 老汉今年68,在马路上看见一老太太跌倒,本着一颗善良之心去扶她,反倒被讹,都是同龄人你好意思吗 顶69:: 拍-12:: 59条评论 光看不发控制不住了—————我的不用哥------大学隔壁宿舍的一个真实段子。话说隔壁宿舍有一苦逼男,老大不小CN一枚,整天抱着岛国爱情动作片撑死眼睛饿死DIAO的,一日不知这大仙在哪学的一个小绝招,趁宿舍其他人都去上课了,自己在宿舍拿出刚买的大大的香蕉,很大的哪种有木有,然后用透明胶带纸一圈一圈的缠起来,用勺子把香蕉心掏出来,光留下香蕉皮,XE的道具初步完成了,又准备了40度的温水,把道具热一热,热一热啊!尼玛!真太有才了!然后就一个人在宿舍........(大家懂得!后来据他说温度,湿度,光滑度很逼真的!)很不幸,这个倒霉孩子,没锁门,很自然舍友们上完课都出场了!!!一大群见多识广的老爷们彻底石化了!!!当然GC还没来!这苦逼提上裤子狂奔出去!一周未归!GC来了!在网吧上了一星期的网,实在憋不住了,跑到本校的百度贴吧发了牢骚!结果第二天有人回复:老x,回来把!宿舍的哥们都担心死你了!年轻人都有过失误!失误! 顶61:: 拍-5:: 47条评论 今天早上和老婆躺在床,我手拿飞机模型在她胸前划过,招一顿毒打! 顶54:: 拍-2:: 29条评论 老爸中午出去应酬,只剩下我跟 顶51:: 拍-3:: 17条评论 老爸走之前喜欢上了玩ipad,此为背景。 顶54:: 拍-6:: 51条评论 不多说、直接来图、神作 顶51:: 拍-5:: 11条评论 发表我的糗事 | 手机用户请访问m.qiushibaike.com ![]() |
Posted: 11 Dec 2011 01:20 PM PST
但近年来,欧文斯自告奋勇参加了一些潜在的男性节育手段的测试,这些方法都能将精子数量降低到不会让他的妻子受孕的程度。"我肯定会做一些长期的男性避孕措施",在美国西雅图的一家学校当社工的欧文斯承诺道。 遗憾的是,虽然男性避孕手段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科学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更重要的是——可逆的。 与此同时,地球正日益不堪人口重负。就在不久前,一名菲律宾婴儿的出生正式宣告人类进入了70亿俱乐部。暴涨的人口令资源越发捉襟见肘,贫困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前景不容乐观。在这个背景下,"控制生育"的呼声再次响起,男性节育更被视为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 没有完美的男性节育手段为控制生育,人类可说是绞尽了脑汁。从400年前的原始避孕套到外用避孕药膏再到现在花式各样的宫内节育器和品目繁多的口服避孕药。特别是口服避孕药,自问世起便被称为女性的"解放者",从此女性在生育方面占据了主动,"生育奴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欢呼过后,问题又接踵而至:觉醒的女权主义者们发现,除了避孕套,其他节育措施无一例外对象均为女性,既然生育是双方的事情,凭什么避孕只有女人来做?为什么男人不能吃避孕药,不能负起责任?追求两性平等的战火终于从议会、学校、公司和卫生间烧到了卧室。 事实也的确如此。与针对女性的种种避孕措施相比,适合男人们采用的、可逆的避孕方法只有避孕套一种。输精管结扎术虽然在再通之后有一定恢复生育能力的几率,但这个几率即便在经验丰富的中国也不到50%。如果男人们只是想节育而非绝育的话,那么结扎术的风险就未免太高了。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唯一的一种男用节育手段。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仅有5%的伴侣采用避孕套实施节育;美国略高些,可达到20%。我国的数据与联合国相似,为4.9%。尽管避孕套的副作用极小,但看起来全世界的男人们都不怎么喜欢它。即便在使用避孕套的人群中,能正确或"完美"按照要求操作的比率也不超过15%。造成避孕套受冷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性快感是其中之一,当然文化传统和经济原因也贡献了一小部分。 除了不受待见,避孕套的固有缺陷也显而易见。由于多数人并不能规范使用避孕套,这使得避孕套的避孕效果大打折扣。即便在那些完全按照规范操作的人群中,避孕套破损、脱落导致避孕失败的几率也高达2%-8%。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一失败率所带来的非意愿怀孕数字也是惊人的。这些缺陷使一些男性可以理直气壮并心安理得地拒绝使用避孕套,而把节育的任务交给女人。 愤怒的女人们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她们一边指责"男性把持着科学界",并"把眼光只盯在女人身上",一边自行摸索对付男人的武器。曾使"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备受药物折磨并抑郁自杀的化学阉割法启发了绝望的主妇们,她们给出轨的丈夫喝可乐,吃香菜,并不惜在杯中加入保胎药黄体酮,以期达到令男人自信崩溃的效果。精神虽可嘉,但这些行动未免徒劳。且不论这些可乐、香菜等物本无杀精效果,即便是在饮食中长期加入黄体酮,其抑制性欲和减少精子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并且停药后即可恢复。 男用避孕药难以问世
在费尽周折搞清了男人精子的产生过程以及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机制之后,人们发现,其实令男人精子数减少的最佳激素竟然就是雄激素,也就是睾丸产生的睾酮。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雄激素维持男性性征,促进精子发育;而当人们将外源性的雄激素注射给人体后,精子的发育过程便会受到抑制,大多数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雄激素注射后,精液中精子数会降低至每毫升500万甚至100万以下,而正常时这一数字应在2000万以上。这样的效果已经能够满足节育要求了。 以雄激素为基础的男性激素节育法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和观察,并由此衍生出不少改进方案。例如,科学家发现,除雄激素外,配方中加入孕激素或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会得到更好的节育效果。这些节育药物已经在许多动物和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肯定。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激素类男用避孕药通过FDA认证并上市,这是怎么回事?首要的一条就是,男用避孕药与女性避孕药的对象不同。对于女性而言,只要对付每月一个的卵子就行。无论是抑制它、阻挡它还是动摇它,均能起到避孕效果,而男用避孕药要对付的是数以亿计的小蝌蚪,即便能杀死其中的90%,幸存的仍可能导致受孕。雄激素类避孕药对部分人总是效果很差,而即便起效的那些人,也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受孕,更何况此类药物还有可能导致精子数突然恢复的"反跳"的现象,效果不可靠使人们对它心怀疑虑。 激素类避孕药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副作用。常见的雄激素副作用包括皮肤痤疮、疲惫、盗汗、体重增加、情绪改变、易激惹、富攻击性,性欲亢进等等。某些避孕药组分还会导致睾丸缩小。男性激素类避孕药对前列腺癌等相关肿瘤的影响尚不明确,鉴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非常高,缺乏相关资料使得审批部门对男用避孕药仍持谨慎态度。 给药途径也严重阻碍了男用避孕药的推广。目前开发的男用避孕药多数需要注射给药,为了不生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去医院打针无疑会吓跑一批男人。即便是可以口服的种类,也尚且做不到像女性避孕药那样每日一次,而是需要每日数次服用,这无疑也会降低男人们的依从性。由于精子产生的周期是72天,这意味着即便服用了避孕药,男人们也得等待2个月以上才能获得良好的避孕效果,起效慢加之用药手续繁琐,这样的产品究竟会吸引多少人使用无疑也是个问号。 曙光"诈"现激素这条路困难重重,但立志要为女人们分忧解难的科学家并没有放弃努力。在非激素避孕药领域,进展也不能说没有。不过到目前为止,非激素类男用避孕药只有棉酚进入过临床二期,这个成绩还不如激素类的三期。棉酚和中药提取物雷公藤甲素一度在我国是很有希望的药物,但这两种提取物都会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甚至会造成永久不育。曾有8000名受试者参与了口服棉酚的临床试验,其中超过九成的受试者精子数成功降至每毫升100万以下,但停药后发现有20%的人未能恢复正常精子水平,因此棉酚等药物已经被抛弃。近来又有一些研究发现某些药物能够抑制精子的移动能力。遗憾的是,这些药物的效果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很大,应用前景模糊。 免疫学家们也加入了这场意在均分两性责任的拉锯战中。当然,他们的武器只会是疫苗。这个思路来源于某些不育症患者体内存在的具有破坏精子能力的抗体。免疫学家们先用精子抗原致敏人体免疫系统,这样免疫系统就会攻击自身产生的精子,达到避孕的目的。不过这种随意树靶子的行为比较危险,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这种免疫处理,有部分动物还是永久失去了生育能力。除此之外,这种方法的稳定性也不好,常常失效。尽管如此,精子疫苗还是进入了临床一期试验,结果尚待评估。 每隔一段时间,国内外媒体就会报告某种新进展,并信誓旦旦地宣布"男用避孕药"前景光明,"男性节育时代"即将来临,专家们继而长篇累牍地分析男用避孕药将对两性生活带来怎样的冲击。然而数年过去了,男性节育时代仍然难产。与此相对的是,除了少数几家基金会和企业仍在孜孜不倦地改进和研制男用避孕药外,药品产业界已经渐渐远离了这一领域,某些国际药企巨头已宣布放弃在这一领域的计划。这些动向对于要求避孕平等的女性主义人士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不过,从这些年来的药物研发过程来看,并非男人们不愿承担责任。《人类生殖》杂志最近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很多男性对节育大多数男人认为女性在节育方面"承担了过多责任",并表示愿意接受"以男人为主的避孕方式",只是目前的药物研发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 通过观察9个不同国家18岁到50岁超过9000男性,研究者发现,超过55%人的愿意采取一种新的方法节育。男用避孕药迟迟不能上市,可能并非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对"女性的压迫"。 本文已发表于《周末画报》 |
Posted: 11 Dec 2011 07:47 AM PST 1900年,约瑟夫·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9-1953)在圣彼得堡警方的登记卡。这张照片中,全身照同时也出现在了入案卡片上。 贝京(1913~1992) Begin,Menachem Wolfovitch 犹太复国主义领袖,以色列总理(1977~1983)。1940年被斯大林放逐西伯利亚。 铁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一战1915年4月被俄军俘虏。他最终成为苏联庇护下的南斯拉夫最高统帅。 1903年,年轻的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1945)因为在瑞士伯尔尼从事政治活动而被驱逐出境。这张照片,可以看到指纹、外貌特征同样出现在入案卡片中。 1895年,弗拉德米尔·伊里奇·奥拉诺夫(Vladimir Ilitch Oulianov)被沙皇的警方逮捕并驱逐到了西伯利亚边境——随后,他把名字改为了列宁。 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1879-1940 ),斯大林最害怕的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898年被沙皇的警方逮捕并遭到驱逐。 卡斯特罗(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1953年7月,卡斯特罗起义失败被关押,在法庭上,他慷慨陈词,发表著名的自我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战斗檄文。 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ering1893-1946)希特勒的得力战将,纳粹的二号人物,被美军俘获,1946年以战争罪被判处死刑。 |
Posted: 11 Dec 2011 02:39 AM PST 百余家网站申报"文明网站" 京城诸网"各出高招"千龙网北京12月7日讯(记者 岳明乐)创建和评选"北京文明网站"活动启动后,已有104家网站申请"文明网站"称号,超过200个频道申请"文明频道"称号,记者今天从创建和评选"北京文明网站"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会上了解到,本市属地网站正"各出高招"积极争创"北京文明网站"。 知识补充提升"法律意识" 为提高网站从业人员依法办网意识,推动属地网站健康发展,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网站开展互联网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据市网络媒体协会介绍,网站以《互联网从业人员法律知识读本》为主要教材,突出学习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组织网站从业人员集体学习,频道、栏目有针对性的学习,个人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自学等方式,分层次、分批次开展了法律普及。此外,市网络媒体协会组织千龙网、新浪网等重点网站开展了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截至10月底,共收到属地21家网站的6100多份答卷,在全国名列首位。互联网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 技术投入推动"诚信程度" 在"北京文明网站"创建过程中,各网站着眼内部制度建设,杜绝有害信息传播的同时,通过加大技术与管理投入,联合有关部门清理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普及安全上网知识,及时删除虚假网页和虚假站点。百度在线高级经理邓琳透露,百度去年年底开始投入1亿元加强技术与管理投入。百度为各产品线配备了独立的监控审核团队,并开发了相应的技术过滤系统和用户行为识别系统等工具,在每个搜索结果页面均设置了不良信息快速举报链接。据统计,创建活动启动后,百度网举报页面累计访问量超过700万,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收到举报和投诉18000多条。 专题宣传打造"文明氛围" 创评"北京文明网站"活动自10月15日启动以来,各网纷纷开设专题,集纳活动相关资讯,进行网上宣传。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甚至搜索引擎,众多网站不仅在首页持续推广专题,还随时补充和丰富专题内容,以互联网多媒体手段全面营造互联网文明氛围。据第一视频总编辑穆晓航介绍,该网注重舆论性视频内容制作,充分自用视频资源优势,调动网站网络电视台、网络电台和客户资源,转载相关视频资料,以更直观的方式推进创建"文明网站"活动宣传工作。他表示,视频网站应能够突出服务社会的功能,让自身成为建设文明社会的主要力量。为扩大创评活动的影响,活动组委会还与北京电视台合作,邀请了马化腾、李彦宏等网站高管,以及李开复、姚晨、于丹等名人,广泛宣传创建文明网站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文明网站建设的浓厚氛围。 特色活动弘扬"文明风气" 宽容、担当、孝道、诚信、母爱、帮扶、勇敢、坚持、专注、平等……10个温暖的词汇涵盖了一颗颗"平凡的良心"。在文明网站创建活动中,搜狐网与京华时报合作,力推"平凡的良心"专题,连续报道网民身边的凡人善举,宣传身边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搜狐网副总编辑张帆介绍说,活动发起后,搜狐截至当前已经征集到6万多条故事线索,专题的点击量超过了2亿次,京华时报则已经依据线索推出了50多个专版、近60个人物。张帆告诉记者,除了两家主办方外,全国已有30多家媒体以重点版面报道了专题中的感人故事。凡人善举通过互联网的点滴汇聚,在文明网站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已经将文明之风吹向了神州大地。 真情勉励倾诉"文明声音" 通报会上,两位网络监督志愿者和一位妈妈评审团的代表也对"北京文明网站"创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众多网站参评"文明网站"和"文明频道",网络监督志愿者牛彦奇感受颇深,门户网站开设了政策法规、整治行动、专家评论等各色栏目……他对各家的"文明网站"创建专题都如数家珍。牛彦奇说,各大网站正在花大力气、用大篇幅宣传报道文明办网,并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必将推动网站走向文化自觉。妈妈评审团的代表谷金玉对网站的变化颇有感触:"我们作为网民,能够感受到网站是为我们服务的,是一个多么开心的事情!"她告诉各家网站的参会代表,身边的同事、自己的孩子,都能感受到互联网的积极变化。她表示,文明网站创建,是健康网络建设的有力举措。 编辑:张驰(QN016) 来源:千龙网 |
Posted: 11 Dec 2011 07:51 AM PST 2011年12月7日,据新华网报道,在泰国首都曼谷,泰国反独裁民主联盟"红衫军"核心头目之一、暴徒阿里斯曼向泰国司法部特别案件调查厅自首。有意思的是,"红衫军"明明是亲中国大陆、反对民主人权的组织,却叫什么"反独裁民主联盟";在几年前,大陆官媒吹捧"红衫军"的新闻充斥了几乎所有媒体,如今它也被大陆官媒"挺死"了。 原本,泰国是没有什么"红衫军"的,自从亲共前总理他信下台后,他的马弁们就成立了一个组织,以穿着"中国红"的上衣为标记,毫不掩饰他们是在中国大使馆的指挥下闹事的。在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沉寂后,又一次次的在大陆的鼓动和指挥下,发动越来越大规模的暴力,目地是为了让红色代理人他信再重掌权力; …… |
Posted: 11 Dec 2011 06:55 AM PST 剛看完亞視「What's嗡」的節目、看到訪問那些如霍啟剛等香港的富二代、及介紹他們香港青年聯會的資料。看完後讓人覺得那些香港的富二代、只不過是被中共利用來作為在香港統戰宣傳及滲透的工具及棋子。他們只是為了自身利益、而甘心做煮溫水裡的青蛙。而中共及那些富二代、更想通過香港青年聯會、在香港招攬更多的溫水青蛙、作為中共統戰宣傳及滲透的工具及棋子。可悲!可悲! |
Posted: 11 Dec 2011 05:53 AM PST 转帖: 我的申辩:不务正业、公理与谬误——兼论如何检验真理 罗美华【湖南新化一中教师】
摘要:特别澄清,我讲的不是政治,也不是历史,是公理。 自从我从那里出来后,我只希望一切都是最平静的。现在的我,很感恩一切自由的机会,看到太阳我都觉得它给了我温婉的恩赐,"冬日之日",它多么慈祥可爱呵。初冬时刻,万物开始萧杀,凡大器度者在此刻则都趋向于平和豁达,这样可在来年孕育更多生机,倘此刻天地萧杀,人间也萧杀,则来年春天,必少许多耕耘者。就国家而言,冬季往往是万事调和,休养生息的好节。就个人修身养性而言,冬季尤当戒除暴怒浮躁,若暴怒攻心,留下内伤,伤害的,其实是这个人自己。 我知道,此刻的造物主,和以造物主自居的主,都会慈祥的对待一切,宽容一切,并恩免一切对它的非议与刁难,因为它是造物主了,因为它是撑天的大树,因为它亘古就带来的真知,它还会在乎有几个蚂蚁在树干上搔搔痒吗?想到此,我放心起来,心情多少有些平复。 这时刻,我迫切的、空前的,向人表达我想平平静静过日子的心情,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过那种娶妻生子,含饴弄儿,闲暇时读读易经的日子,觉悟中,似乎只有易经总读不透,我若读得透,我怎会多那许多劫难?虽言是劫难免,奈何趋吉避凶的心理,我亦与众人无异。 可自从南方人物周刊第40期发表《罗美华自我启蒙后的坚硬现实》一文后,注定了我的这个初冬日子过得不十分平静。人虽出来,心也出来,却有另外一种牢狱似的东西张开大网等着我,考验着我。天地本就是一张大网,笼罩了所有人,有的人远离大网,有的人在网上垂死挣扎,有的人最终拼了个鱼死网破。 南周刊所发文章中有一句出奇不制胜的话:"他教的是数学,但在课堂上总有意无意地讲一些当下存在的社会问题,供学生们讨论,然后再碰撞出独立思考的东西。"这句话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响,赞许者有之,非议者尤多,中华网论坛《重大好消息》(把我过去被关视为重大好消息)一文后面的回帖,多半要对我诛之,不诛似乎不足以平民愤,再把我这等人归为臭老九,又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连著名时评人十年砍柴也对我深度担忧,担忧我成天忧国忧民,总有一天会疯掉,因为他的一个初中同学过去就是如此。更有许多网帖,与这个《重大好消息》回帖的意思基本一致,都是说我这样老师,是不务正业的,应该开除,应该重判,让我这么快就出来,真是便宜了我。直到这两天,经人指点,我才看到这些回帖,于是我又巍然的惊出一身冷汗,总从昨日的平安梦里惊醒。好在我早已明白,冬日之日是慈祥和蔼的,政府主流是开明宽容的,想到此,我方略略心安,虽每半夜惊醒,却又放心的睡下去。 且不论人们为什么要揪住这句话对我纠缠许久。我在这里只想说明,其实南方人物周刊这句话是对我的误读,我教数学,包括以前做班主任,都不太喜欢在课堂上讲当今存在的社会问题,这个社会怎么样,大家都清楚,我与多数人一样,已经冷漠,到了不习惯向学生讲什么的程度,更不给学生施加任何个人倾向性的意见。在教学教育上,我要做的工作,是特别喜欢讲一些灵活的解题方法和一些励志励智的话,来鼓舞学生们有所思考或者启迪他的智慧之门,偶尔也喜欢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或者经书里的话,讲一些对智慧有所觉悟的东西,讲一点对心灵修复有所帮助的东西,希望戒除他们性格里的浮躁,澄净清澈。 讲这些东西,我都不是结合存在的社会问题来讲的,而且我还是个主张积极的人,多半主张学生们对社会有美好的愿望趋向,偶尔也试图告诫他们,避开社会中可能对他们的危害,我甚至高度敏感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不希望学生们太多的看到或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因此打消他入世的决心与勇气。我是主张所有学生都积极入世积极进取的,避开阴暗,萃取积极,造福社会。我从来都是慷慨激昂的鼓舞他们,几乎从没给学生们讲过消极低落的东西,这点,大概我的所有学生都可以作证。当学生们主动表示对社会问题的愤懑的时候,我都要求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高中学习,针对高考上来,我对学生们说:这些问题你或可以思考,但仅仅是思考而已,不要因此有任何消极或冲动的想法,我还明确的对他们说道:"如果你打算更深入的思考一点什么,目前你先把这些放一放,你且用心学习,等到将来你读了大学再说吧,今后,在大学,你可以更从容一些,视野也可以更广阔一些。" 基于我一惯以来的如此冷处理,所以我在学生当中至今没有一个同盟军,任何场景下,我自始至终,都是无比冷静的,假如我要冲动的去做什么,我的学生反而绝不会理解,我也绝不会有一个跟随者,我也绝不会喊来一个跟随者,当然,我也绝不会冲动。没有同盟军,不是我不受学生欢迎,也不是我受学生挤兑,我知道,我教过的百分之七十的我的学生,都对我还是比较崇拜的,认可我是高尚的。可是,正因为认可我高尚,他们才知道,我不会交给他们任何危险的事情,一件也不会有。我曾经苦口婆心的给他们讲过一些关乎信义的东西,提倡建立信义社会,塑造这个社会的正确秩序。至于他们离开我之后,关乎信义而不危险的事情他们是不是认真去做了,我也不知道了。因为社会是一个大染坊,谁能保证他们离开我之后,不一样可能早就被染得墨黑了呢? 没有办法,当时的我,为了完成紧箍在我们头顶上的高考任务,必须鼓励学生思考,因为只有多思考,才能够学好数学,只有多思考,才能够思维豁然开阔。今后是不是凡学生问到我这些类似问题,我是不是必须用上我当老师的十分威严,发出"吓"的一声,禁止学生们在此做出讨论与思考呢?对此,目前的我也想不清楚要怎么做,可能我必须经历思考、请示、再思考、再请示等过程,或许之后的我就豁然开朗,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明确答复了。 以上这些,多半是在课余与学生们闲谈时说到的,当班主任做思想工作时也会就某个问题涉及谈起,但程度一定是点到即止,从不多言。至于有的人说我在数学课堂上误人子弟,不好好教学,不务正业,专谈政治与历史,还说我这样一数学老师,怎配谈政治与历史,大概在他们心目中,政治与历史,从来都是胡适笔下说过的"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附属于一少部分人的专利,这个这里也不做纵深讨论,这原非我可讨论的,在这里我只是想说明,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大概从来没有数学老师喜欢不讲数学而讲其它,我亦不例外,因为高中的数学教学任务,本就繁重,任何数学老师,都没有多少时间去讲此外的话题,除非这个数学老师,是个打算蒙混上课的老师——应该说,在高中,这样的数学老师,基本上也是不存在的,学生们能够检验老师与淘汰老师。至于我,多半还喜欢在数学讲解上游刃有余,深入浅出,更欣喜的,只会是因为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获得,而不会藉由数学课堂,告知学生们此外的什么社会话题。所以,因为南方人物周刊文章中这句话,就说我这样的老师,是一个在课堂上完全不务正业的老师,我自己是不太承认的。曾经有很多学生形容我争分夺秒给他们上课,在课堂上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讲下去,生怕时间轻易流失,我可以坦言,大部分时候,我的确抱有这样一种心态走进教室,走向讲台。 那么,我到底有没有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讲过此外的一些什么呢?这点我也不否认,我的确给学生们讲过此外的一些什么,但与当今的社会问题无关,与过去的社会问题也无关。我就两个方面谈过,第一是当学生们上课纪律松弛,不认真听课,甚至讲小话、嬉闹时,我提醒他们,在中国目前的制度下,他们人生最关键的阶段,是高中,现在的他们,面临改变命运的时候,我希望他们在这个阶段树立远大理想,丢掉平时生活中的小我,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完成并实现人生目标中的大我。为了让他们更专注,我也讲过一些激励他们的话,我说"志不达者智不达",在课堂上,我也塑造过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我还塑造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氛围。我还说过,目前中国社会,还远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同学努力学习、思考、奋斗,去使这个社会更美好。我们每个同学,将来既可以完成个人意义上的小成功,但对社会而言,则总需要有一批人,去完成社会意义上的大成功,和对社会问题积极探索与思考,我希望,我教过的学生里边,有一部分人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大公无私,去实现社会意义上的大成功。我的确讲过这些,可能还有类似这样一些话。讲的时候其实很少,一个学期里,可能有两到三次,而且我记忆里,是没有讲过多余的话的,我是个不喜欢讲闲话的人。 讲这个,是否就成了不务正业了呢?我记得习近平去年给上海一个小学的学生回信:"少年有志,国家有望",我记得周恩来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的老师是不是不能讲这些了?这个我也不知道了,特在这里请示各位。 其实我也不希望在数学课堂上讲这些,因为我讲这些的时候,就是学生中一部分不认真听课,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思考的时候,这是一个教师心里最难受的时候。如果这是不务正业,我希望以后永远没有这样的时候。如果这就是他们告诫的不务正业,或许我已明白,一个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和米汤,越糊呢,越好。 第二是我就数学中几个对公理的认识问题,以及公理化方法方面,从自我感觉到的真知灼见这个角度,根据自我尝试形成的探索,把一些我认为是真理性的见解呈现给了我的学生,我的本意是纠正一部分认识上的谬误,当时也是一时兴起,认为自己获得了对真知的真实把握,才给学生们讲的。到底讲了什么,今天在这里一并呈给大家探索思考,看看我这样的探索与思考,是否是不务正业。或许还得说,什么是正业,还必须允许我们大家一起来稍做探索与思考。如果我讲的的确不对,错了,不是正业,大家都一致如此认可,则今后对于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永远不会再涉及到,提都不提,永远不提。天地晦暗与否,再不是我的责任了,而是大家一致认可的责任。 记忆中,主要讲到过的,有三个方面,其它一些小的方面是否讲过,怎么讲的,则我也记不清楚了。 其一是当我给学生讲数学里边《概率》的时候,课本上举了抛掷硬币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抛掷硬币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都是二分之一,这是抛掷硬币的客观真理。但实践中,有可能前面三次都出现正面朝上,做更多实验能够得到二分之一这个真理吗?历史上,有人做了三万次实验,结果得到正面朝上的次数,只占到0.499,而继续做到七万次实验,正面朝上的次数,却占到了0.501,也就是说,大量重复实验,会更准确的接近(二分之一)这个真理,而不会真的等于这个真理。 这时候,我对学生们说道: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在数学里边,却是不太成立的,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实践,来更接近真理,但实践未必等于真理。就我个人理解,真理是我们内心基于公理认识学习后得到的当然常识,是所有人(至少应该是多数人)都认可的常识,而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认可的常识,这个常识,一旦确定后,基本上还是不用怀疑的,更不容做任何歪曲。正如我们不会怀疑,抛掷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二分之一,我们也不会怀疑,所有人身上,被上天赋予了同等的自由。这些常识,既是所有人认知的必然,也应是所有人共同遵守的契约。要达到这个所有人共同认可的常识,需要所有人(或者所有人选出来的代表)坐下来协商谈判,而不是由特定的纲领文件来进行指导。 我还说道:社会中的人性,往往带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个人这时候是好人,会不会一辈子都是好人呢?这种可能性也有,但不能他自己说了算数,每次、每隔一段时间,需要重新用实践来检验。正如不能根据抛掷了三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就说抛掷硬币的唯一结果,就是正面朝上一样,下次抛掷硬币的结果,依然需要重新检验确定,而不是毫不怀疑,或不允许质疑。在社会国家大事上来选择人,选择什么人,这是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用实践来检验的。如果历史上,有人用特定出现正面朝上的几次实践,就说他将永远正面朝上,永远正确,拒绝人们重新检验与选择,那只能说明,他在用他的前面的投机凑巧,来进行欺骗,如果他真的正确,他就会毫不犹豫在下次依然接受人们的重新实践检验。 或许还得说,大量实践可以更接近真理,实践可以检验到真理的量度,但新的实践与新的检验,总必须重新开始,不能根据抛掷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结果,就做出终审裁定,说抛掷硬币只会正面朝上。同样,不能根据你过去一次或几次正确,就说你将永远正确,你必须重新让人们来检验,这种实践的检验,是基于自由理念上进行的。 当时讲到的意思,大概没有讲得这么完备,粗枝大叶的讲了下。我只是对学生表达了我在这里自我感觉获得的一种真知。是否是真知,真理该当如何检验,请大家裁决。如果认为我获得的不是真知,不是真的道理,那么,我的确不该讲,但探讨本身未必有错。而且假如我获得的是真知,是真的道理,那么,我认为做为一个教师,既对学生负责,也对天下负责,在这里讲讲正当的道理,就是讲述正业,而不是不务正业了。我的内心,不希望一个谬误长久存在并指导所有中国人。如果我的这个认识,大家都认为我错了,那么,如上所言,以后我再也不会讲了。 其二,在给学生讲数学中的《相关关系》的时候,我也讲过题外话。相关关系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如数学成绩好,物理成绩也会好这样一层关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关联的,有一定的相关性,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大概会有60%——80%,物理成绩也会好。又比如气候、耕作、施肥对农作物丰收的影响,也具有相关性。气候、耕作、施肥对农作物丰收的影响,能够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产或减产百分之十左右,甚至还没有这么多。这种相关关系是存在的,但作用却不是十分巨大。讲到这里时,我忽然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历史上的1958年,我们亩产800斤,到1959年,就成了亩产13万斤,我知道这个数据时心中存有一个老大疑问:从上一年到下一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变差呢?如此不可思议,又如此不可想象。这样的错误不能够再让其发生呀。想到此,我不吐不快,我给学生讲道:如果当时的人们,学了数学里的《相关关系》,就不会相信并报道亩产13万斤了,也就有可能不会造成后来饿死人的灾难,因为同样一亩土地,差不多同样的阳光雨露,再怎么样的深耕细作、施肥,再好的气候,最多也就提高百分之十以上多一点的产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突飞猛进,一年内由亩产800斤上升到亩产13万斤的。再说,就哲学意义上而言,从800斤到13万斤,这就不是量变,而是质变了。这亩田已经不是田,而是神奇的天外飞田,外星人耕种的田了。学生们听到此,哄堂大笑。 我当时这么讲的意思,并不是要揭露什么,事实摆在那里,学生们已清楚历史上的事情,我的意思,我当时也给学生讲了,还是鼓励学生要多读书,我说道:你要多读书,多读书之后,再去做决策。特别是做政治决策,更是要博览群书,精进读书,不单纯明白政治上的东西,更必须深入钻研自然科学里的一般常识,这样,做出来的决策,才更大可能符合人类基本常识与自然规律,避免决策失误。任何一个虚假的东西,都不应该经你手对外传播。 今天,如果有人指责我这个题外话讲得不好,不该讲,我认为也有道理,我是用了上数学课的时间讲了人类的长远眼光如何形成的问题,或许我真不该讲,我们只需照本宣科,让学生们鼠目寸光,将来继续做出错误决策就行。当然,我觉得,最好的,出于为尊者讳,今后数学书中也不要选这样题材了,以免让像我这样的人,联想翩翩,进而讲了题外话。 其三,在指导学生如何书写数学解答题,特别是立体几何证明题的过程时,有学生问我这里有没有捷径可走。我回答说这里基本是没有捷径的,也是不追求捷径的,该写的东西必须一五一十的写清楚。平时思考问题,方式方法,想像力,都可以做很多突破与变化,但回到解答题的书写过程,则是不允许偷工减料的。特别是立体几何的解答题或证明题,还必须做到,你写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符合已知事实、公理或者定理,你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来自于公理与定理的推出。用事实、公理与定理说话,是你的唯一选择。我们必须在数学书写、表达中追求严格的公理化。 讲到这里,我发挥了一下,我说道:你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你做每一件事情,也必须符合事实、公理与定理,别想着去投机取巧,表面看,个人投机取巧,更容易成功,但实际上,造成的社会成本,内耗掉的资源,高于人人符合事实、公理行事的十倍,西方有句谚语(西方的谚语我也只记住了这一句):诚实是最好的智慧。这是绝对没错的。你做数学题,符合事实、公理、定理,就必然得到正确答案,否则,就永远得不到正确答案。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处理人类社会的事情,本来很简单,人人都符合事实、公理,就能够得到正确答案,出现健康社会,否则,你得到的,永远是错误的东西,永远在让社会错下去。今天的人类问题,联系千丝万缕,如果不遵循公理事实说话,则会处处充满错误,漏洞百出。社会越复杂,联系越多,则越需要遵循公理行事。在人类社会追求公理化,这也是未来的唯一且必然选择。 我想我这么样稍微发挥一下,是针对一部分学生的虚荣心强,弄虚作假讲的,并没有脱离一个教师的基本道德。八荣八耻都讲要诚实守信呢,我借上数学课的机会,讲一下诚实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合乎公理、定理,就能够得到正确答案这个永恒规律,进而在人类社会也普及,我想我还是没有犯大错的。我还畅想过,如果真人人这样,中国必形成为高效社会,问题是积习之下,我的学生听得进吗?这里看到的人们,想得进去吗? 数学中公开书写的过程需遵循公理化,人类社会的公共事务同样需要遵循正义与良知形成的理性思考,这是人类社会的公理化趋势。我曾经憧憬,我们的公职人员,包括公开做事的人,行每一件公开的事,都事先在内心端然声明:我谨保证,我所做的一切,语言与行动,都符合既成事实,公理,我所做的一切,都将在这个基础上,做出逻辑推理与论证。 这种逻辑推理的后延,是巧妙的真实,又是真实的巧妙。反之,则是荒谬与虚妄。这是数学中公理化的方向,我知道,这也是一个健康社会,告别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之后的唯一方向,要建立文明社会,健康社会,除此之外,再无它途。我多么希望,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在真实当中感受奇妙,而不是在虚妄当中感受荒谬。 如果各位都认为这个我不该讲,那我就不讲。前面我已经说了,天塌下来,不再是我的责任,而是各位拒绝公理化之后的责任。 这是我在数学课堂上讲过的三个主要问题,有时其它一个什么问题,可能也附带提过,最多两三分钟的样子,不会超过五分钟,我也记不清楚具体讲过多长时间,但总时长肯定不会超过三个小时,在一到两年的教学时间里,我讲这些的时间,总时长不超过三个小时,这根本不算多,可能学生对此却偏偏印象深刻,到最后往外面一传,以讹传讹,说我有意无意的总讲这些,甚至有人讥讽我关系政治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这实际上是有很深误解的。在数学的解答上,我头脑清醒,我更要求我的学生也头脑清醒,我讲的不是政治,也不是历史,是公理。人们硬要如此误解我的话,我觉得有可能是政治逻辑偏离了公理,或者公理不适用于政治逻辑。我们的政治逻辑,何时能够与公理统一一致呢?又有人说我没有政治觉悟,我得想想,政治觉悟是什么呢?它与公理有关系吗?或许我这么想,就是没有政治觉悟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政治觉悟呢?有没有一种政治觉悟高过公理呢?高过公理的政治觉悟,是什么呢?还真不懂。请允许我再想想。 如果我真在这里错了,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亦请大家宽恕我,我从来不想耗费学生的时间的,真的从来不想这样。我只是太过于急迫表达对公理的认识了,当然,你们也可以认为,这里或许只有我认可的公理。 网络上有人不断吆喝,生活中也有人不断吆喝:你千万不要"不务正业"。如此大的声音,常常让我夙夜难眠。自从进去一回以后,我经常性做的,就是不断反思错误,老实交代问题。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也必须如实交代一下。这是我在做班主任的时候,学校要我们班主任做工作,尽可能让学生中的打架事件,暴力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完全避免学生中打架行凶事件的发生。为此,我专门给学生讲了少年韩信忍辱成大业的事迹,又讲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和睦相处,追求和谐的民族,希望学生不要崇尚暴力,武力,有问题,有冲突,都可以坐下来协商解决,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我还说道:那些叫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用暴力摧毁过去的一切'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还是老子《道德经》里面讲得对一些,不得已要打战了,要让人的生命消失了,首先就要以悲伤致哀的心情去对待,也要考察这样的战争该不该打,可不可以避免,不得不打了,战胜了,则以丧礼居之。那种战胜了不顾尸横遍野,就载歌载舞的做法,是不太对的,不符合慈悲悲悯情怀的。而且,解决过去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不是用暴力摧毁过去的一切,而是在过去问题的基础上,坐下来协商后逐渐推进。试想,过去的一切都摧毁了,未来的一切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不要以为战栗猛烈的暴风雨能够带给你机会,就算它带给了你个人机会,却只会带给这个世界更多摧毁,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实。那种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魔鬼。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讲得太多了,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可能我是真不知道在这方面怎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吧,我的原意,只是想找到他们思想内核里的一些东西,进而让他们的暴力因子,不但在学习阶段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这样暴力因子也消灭在萌芽状态。从另外的角度而言,我虽然讲得多了点,发挥多了点,但我觉得,我是符合今天和谐社会思想内核的。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实际上早已不提倡暴力斗争这些方面了,说明这是一个巨大进步,过去的有关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说明也是允许探索的。我要求我的学生按照这个和谐精神去进步,我想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今天听到对我棒喝斥责的声音如此多,我看我是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了,好在我这学期终于不做班主任,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了,我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机械的,被动的,给学生只灌输纯粹数学知识的老师,我想我会努力做下去的,离我成功的日子一定不会太远。 十二五规划里面,明确讲要在未来中国塑造开放包容的社会,在这点上,笔者越来越觉得,中国政府已经走在了前列,以自身形象来塑造开放包容,笔者为之欣慰。笔者从这个角度上,以及和谐精神的角度,恳请网络上各路大侠,互相开放包容,戒除暴力打杀,有什么问题相互协商探讨就好,就算探讨不成,仁义可以依然存在。也希望不要再对我喊打喊杀,这不符合和谐思想呢。就算别人犯了错误,也希望你只是出于治病救人这个角度,开出良方救治,而不是单一痛打,如此,战战惶惶的我,或亦可酣然入梦。 欣逢盛事,政府提出文化战略口号,以文化兴国,这透露出来的信号,是百花齐放,是更加开放包容,允许自由探讨。听说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正是在广泛自由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的今天,正可以如此期待了。在这里我想提请那些想要棒杀一种理念的人注意,你未必与国家精神符合了,你已经落后于国家高度了。到底什么是正业呢?什么是对的理论呢?我们似乎还没有经过大的讨论呢,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探索讨论吧,假如你这个口口声声为了国家的人,却从来只知道喊打喊杀,呵斥怒责,不能够心平气和,不能够接受更多观点,那我只会说,你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自私自利的自己。任何暴力倾向性做法,任何猛烈的暴风雨,都只会带来更多摧毁。中国几十年前经历过许多场暴风雨,其中一些暴风雨是无知来给有知定罪的野蛮做法,不需要讨论就可直接根据纲领口号定罪,那是一个人人都可能有罪,人人都必须有罪的荒谬时代。网络大侠,千万不要认为今天你铿锵的口号,你的无知,或否认公理化思考,进而兴起的暴风雨能够让你愉悦,如果这样的暴风雨真的来到,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 禁锢不是文化的根本特征,开放包容才有真正的文化。还得允许所有人都自由探讨,如果教高中物理的爱因斯坦只允许思考高中物理知识,而不允许做更广泛探讨,大概就不可能诞生出相对论了,同样,当今天人们还在大声斥责我这样的高中老师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时,这个国家也就有可能不会探索出真正的道理。 还是都去得到人类社会需要什么的常识性结论吧,形成公理化的理性思考,所为的一切,都遵循事实与公理出发,并在这个基础上逻辑推理与论证。这才是去浊存清的真正文化,否则,我们得到的,依然只是一种混乱的文化。 听说日本开发出来了能够上数学课的机器人,不知道中国开发出来了没有,要是也开发出来就好了,我就不用这么辛苦给学生上课了,或者终于不需要我这样的老师去不不务正业了。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早就开发出来了这样的机器人,是真的吗?这样的机器人在哪里?我怎么不知道。那个这么说的人指着我的脑袋,我往脑袋上一拍,发现自己头上的头发在那里面被剪掉后,短得可怜,与机器人光头无异。什么,我成机器人了?霎时之间,我惊出一身冷汗,我赶快坐起,却原来发现夜漆黑,我做了南柯一梦。 |
Posted: 11 Dec 2011 04:46 AM PST 鄭偉謙 胡恩威說了一句話,很欣賞 : 「香港不是退歩;香港是在退化。一個大部分人都對文化藝術沒有興趣的社會;一個中文英文都在退步的社會;一個怕悶的社會;可怕嗎?」 他的批評很中肯,該劇有別於tvb其他的電視劇,不過是加上一些疑似藝術元素,所謂的「反思性」,或者是反思社會的「金句」,來滿足一堆「有反思能力」觀眾的文化消費,說該劇有藝術性,有很強的反思性,實在「言過其實」。 老實說,個人喜歡天與地,不是因為質素高,事實上它有先天的不足。的確,有些位是在"扮"深度,胡生說得中肯,其實難得有一份扮高深的俗劇(確實,在戲劇文本的角度上不算好),在文本解讀上,的確比其他劇有更多向度性的呈現,那,已經有一種正面的意義。當然,實際的狀態下,如果"天與地"是因為這樣而"堪受稱讚",反倒對於香港,是一種極為沉重的悲哀。 其實,創作及註釋文本的責任,不單只是創作者手上,更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一些沒有文化根源的人,被迫要,而且有十足責任,去創作,去解讀文本本身。這不是有人喜好扮自由主義,又或是有人喜好去扮高尚哲學分析員的問題。這個問題只是,你有否留意一個明天沒飯開的婦人,你會否去傾力一個露縮者,一個清潔工的說話。是否覺得社會改變得中環化是否理所當然?其實,我們都很少做這樣的動作。也許不會想這一類的問題。作為一個爛詩人,不會有一個藝術創作,是完美,或者人人覺得"偉大",而是,致使這種創作(天與地其實是很高水平的抄襲,不是創作)有著缺點(自己做議員助理就知),但他反映的,這些微少的反思,我們真是要珍惜,真是會花一點時間猶疑 : 其實,我做的究竟是甚麼? 為什麼? 不論如何,雖然作品不盡如人意,這劇也有對痛苦,社會的反思意義,且稍稍超越藝術的價值。 說起文化根源的追求,我和你也許都有機會選擇自己的"文化根源",我近來就和一些人說過類似的說話,但有時又想,社會-人的操勞,工作使我們疲累得"不會反思",消費的生活方式,是否又會窒礙人去找尋所謂的"文化根源"。我最近得到一個狠狠的教訓: 最近就著一個叫作"工人文學獎"的活動,我要去訪問一個工人作家,他有時因為謀生,或是因為要食一個15元的飯盒,他不能花時間作詩,甚至看書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我發現,自己非常慚愧,也許,我可以有資源找一個文化的建構去歸依,去消化,但是,其實我⋯⋯之所以可以寫這樣的文字,洋洋灑灑的談文化,有這樣的學歷及文化資本,成為大學生或是一個高等教育的人,也許在教育的競爭過程中,把60%的人擠掉了(也許更多),而他們就被迫在殘酷的社會營營役役,我感到,文化不只一些好像巴塔耶,本雅明和拉康,這些我們可以談得很上手的東西,反之,在我在深水涉做社工,面對一個因為精神困擾,而沒有工作,口袋只有40元的人的時候,所謂的"文化根基",突然改變得很微小。因此,我感覺到自己像一個社會制度的共犯感到愧疚,無地自容。自己可以作出的行動,除了對自己作出文化的反芻,還是用很小的力量,幫助經常被遺忘的基層。 我們不可以否定文化的價值,和對文化溯源的決心,那些有時間,有資源的人,是需要,甚至是有某程度上的責任,去找尋文化的根,不過,更可貴的是,傾聽/觀察一位清潔工,一位看更,或是一個工人的聲音。 |
Posted: 11 Dec 2011 05:32 AM PST 核心提示:印度警方控诉噶玛巴阴谋罪和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他的三个助理被控告了更多的罪名,包括伪造文件。如果这些罪名成立,噶玛巴有可能要面临2年徒刑,他的助理则可能面临10年徒刑。 原文:India police charge Tibetan holy man seen as potential Dalai Lama successor in money probe 作者:美联社 日期:2011/12/08 译者:团长荡漾 由译者志愿者校对 ![]() 【Saurabh Das/美联社 2011年11月30日,周三,藏传佛教第三大活佛邬金钦列多杰,17世噶玛巴在新德里甘地纪念馆举行的祈祷法会,坐在达赖喇嘛右后侧。】 印度达兰萨拉——印度官方对藏传佛教第三重要的佛教领袖提起了公诉。此前其驻跸之处发现了135万美元现金并因此受到调查。 这些钱是去年一月在一次警方的搜查中在噶玛巴的寺庙中被发现的。这些钱被分成了二十几叠,噶玛巴的助理表示这些钱都是由他的全世界的信徒们捐赠的。 但警方发现现金的数量过于巨大,不大可能仅仅来自捐赠,尤其是里面还有些人民币。对上密院的搜查是前所未有的,也有些令人吃惊,因为毕竟噶玛巴活佛邬金钦列多杰广受藏人和佛教徒尊敬。 26岁的噶玛巴被视为达赖喇嘛藏传佛教领袖身份的可能的继任者之一。 据一位警长Sumedha Diwedi说,星期三,警方在结束了调查之后,在当地法院对噶玛巴及其三位助理提起了公诉。 法院将会调查警方提交的证据,来决定是否应该对噶玛巴进行判决。西藏流亡政府的一位新闻发言人说他很确定在这件事上没有人蓄意违反印度法律。 "这一结果是由噶玛巴部分幕僚的疏忽造成的,"土登桑培(Thupten Samphal)对美联社表示。"这一事件也是由于对印度法律的无知造成的。既然案发了,那也就只好听从法律发落了。" 噶玛巴官方不久后宣布其完全配合调查,并愿意向官方提供一切有关案件的细节和文件。"法王从来未曾为调查单位传唤或询问,"官方的声明说。"无论直接或者间接,法王都没有参与办公室或信托基金会的财政或日常事务管理。" 声明说进一步的行动将完全取决于法庭如何裁决警方提起的公诉。 噶玛巴被控阴谋罪和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他的三个助理被控告了更多的罪名,包括伪造文件。如果这些罪名成立,噶玛巴有可能要面临2年徒刑,他的助理则可能面临10年徒刑。 Diwedi说警方亦在寻求联邦政府的许可,以起诉噶玛巴及其助理涉嫌违反印度有关募捐的外币法规。 噶玛巴于2000年离开西藏。自那以后,他就驻跸于西达巴瑞(Sidhbari),就在达兰萨拉城外。达兰萨拉自从1959年达赖喇嘛从喜马拉雅地区逃亡之后就成了自称西藏流亡政府的首府。 中国政府指责达赖喇嘛推动西藏独立,并在那里挑拨骚乱。1995年,一名男童被达赖喇嘛认定为西藏的第二大精神领袖,班禅喇嘛,不久之后失踪,然后中国认定了另一个男孩。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
Posted: 11 Dec 2011 04:42 AM PST 毛泽东刚执掌大陆政权时,为了让斯大林放心地帮他建设军事大国,他没有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斯大林死后毛泽东希望建交了,但由于朝鲜战争,美国不愿理睬他。虽然中美两国开始了大使级谈判,但整个关系仍处在冻结状态。毛泽东选择了剑拔弩张的反美姿态,把反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标记。 1969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抗衡苏联,结束越战,公开表示有意与中国大陆官方改善关系。毛泽东没有接话,因为跟美国和解会使他的"反帝领袖"形象受到损害。1970年"5.20"反美声明石沉大海后,毛泽东才决定主动邀请尼克松来中国大陆。但毛泽东并非要同美国和好,而是想向全世界显示尼克松有求于他,找上门来,自己则代表世界反帝力量和美 …… |
Posted: 11 Dec 2011 04:04 AM PST ![]() 但愿我是视频里那个穿藏装的女子,她并未尖叫,而是走向被火焰吞没的阿尼班丹曲措,抛去一条表达敬意的洁白哈达 …… 在烈火中永生 文/唯色 12月3日,在西藏传统地理的康区、如今行政区划的西藏自治区昌都乡下,48岁的丁増朋措自焚了。 这是自2009年以来,西藏境内自焚的第十三个藏人:十一个男子,两个女子,都是身穿绛红色袈裟的僧侣。但有两人,被闯入寺院的干部们驱逐,不得不换上了牧人的羊皮袄;还有一人虽已还俗,又把儿子送入了寺院,却因僧侣们遭到的迫害不得不离寺。而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七人牺牲,五人受伤而被军警带走,不知下落,一人尚在寺院但奄奄一息。 最近在YouTube等网站上,出现了阿尼班丹曲措自焚的视频。她是第十二个自焚者,是一位35岁的尼师。 面对视频,我久久不敢点击,眼前浮现已见过的照片和视频,都是僧尼们在西藏的街头或草地,身陷烈焰甚至被烧焦的场景。都是当地藏人冒死传出,为的是让世界看到,但惨不忍睹。 不及3分钟的视频,一开始就让人猝不及防。 全身裹着火焰的阿尼班丹曲措挺立街头,就像燃烧的火炬……我双手捂住了脸,因为泪水像下雨一样涌流不止。比我小十岁的阿尼班丹曲措,竟被活活烧死。不是铁,或者石头,而是有皮肤、有血肉、有骨头的人,足以让所有铁石心肠的人发抖。 泪眼模糊中,起初我以为她在火焰中走着,边走边呼喊尊者达赖喇嘛。仔细再看,才发现她一步也没走,而是直直地站着,有一瞬弯下了腰,又竭力地挺直,而大街上,人们尖叫着,眼看着她被烈火击倒在地。在已经曝露的照片上,当她仰面倒地,竟然双手合十。 但愿我是视频里那个穿藏装的女子,她并未尖叫,而是走向被火焰吞没的阿尼班丹曲措,抛去一条表达敬意的洁白哈达 …… 而这时候,有一些声音表示不理解。这并不是党的喉舌们发出的声音,相反,有的声称是藏人的同情者,有的是被打压的中国维权者。难道藏人太愚蠢,不明智,会漠视生命,视自焚为要挟的游戏?要知道,是那个暴政点燃了修行僧侣身上的火。 有这样一个暴政,只相信枪,只相信钱,却不相信信仰,更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人为了信仰燃烧自己,所以会胡说自焚者年纪轻,不能明辨是非。有这样一个暴政,以为谁都佩服他们,有枪有钱就可以摆平一切,所以编造出"达赖花钱买尸"的恶毒之语。 我写过,事实上,无论佛教徒或其他宗教信徒,历史上每当大灾大难降临,总有敢于承担的人舍身殉教护法。即便在现代中国,也曾有西安法门寺的僧人在文命时为阻止红卫兵的破坏而自焚护塔。不过藏人的牺牲具有双重意义,不但捍卫信仰,而且争取自由。 可是自焚的藏人似乎很快就变成了数字。 可是连数字,也会被记错,因为事隔两年,最早自焚的僧人竟被忽略不计。这不是计算其他事情啊,少一个多一个可以无所谓。这更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说到底,关涉生命的生与死。是不是再过两年,今年的十二个自焚者也会成为归零的数字,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 当人们还来不及辨清这些是与非,还来不及看清中国是不是不怕自焚的藏人更怕活着的藏人,甚至还来不及从头数数究竟有几个自焚者,在那高海拔的、枪口下的西藏,又有藏人赴死就义,甘愿做"燃烧的烈士"。 听到了吗?这个世界!听到火焰中的藏人在呼喊什么吗?——"西藏需要自由!"、"让达赖喇嘛回来!"——难道,这样的要求很过分吗? (本文为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 。并由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广播。) |
Posted: 11 Dec 2011 03:44 AM PST |
Posted: 11 Dec 2011 01:40 AM PST 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年終報告 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下稱組委會)自2010年10月9日成立至今,透過組織多項活動紀念辛亥百年,讓香港市民更了解辛亥革命的真正意義。現正值辛亥百年接近尾聲,組委會秘書處推出年終報告,為組委會過往一年多的努力進行總結。 (甲)活動簡報 1. 組委會成立典禮 香港成報報導: 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特刊網上版全文: 萬寶宣讀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成立公告 萬寶講解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行政架構 萬寶講解辛亥百年紀念活動旗幟及授旗予顧問陳達鉦及林偉棠 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顧問林偉棠致詞 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秘書長龍緯汶介紹組委會及特刊 2. 辛亥百年共和聖火傳遞 香港東方日報報導: 紀念辛亥百年:致死難烈士悼文網上全文: 紀念辛亥百年:致曾蔭權書網上全文: 辛亥百年共和聖火傳遞的路程 辛亥百年共和聖火傳遞:伍國雄讀<紀念辛亥百年:致曾蔭權書> 3. 紀念興中會總會成立116周年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 香港成報報導: 紀念興中會總會成立116周年:向楊衢雲獻花 紀念興中會總會成立116周年:向楊衢雲默哀 紀念興中會總會成立116周年:為楊衢雲清理墓地 4. 自由亞洲電台專訪組委會 <劉雲會客室>專訪組委會秘書長龍緯汶的節目重溫: 5. 考察下白泥碉堡 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召集人萬寶於下白泥碉堡致詞: 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秘書長龍緯汶介紹下白泥碉堡: 歡迎參加於下白泥碉堡舉行的辛亥百年紀念活動: 6. 爭取將屯門紅樓列為法定古蹟 懇請盡快將屯門紅樓列為法定古蹟:至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全文 7. 舞動下白泥碉堡 香港今日論談報視像頻道報導: 香港大紀元時報報導: 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報導: 香港成報報導: 新華社報導: (乙)財政報告 支出: 港幣 (丙)解散組委會 1. 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內,常設有辛亥革命展區,讓市民可以隨時回顧關於辛亥革命的歷史。 香港辛亥百年紀念活動組委會秘書處 |
Posted: 10 Dec 2011 10:52 PM PST 按:今早在广州和胡德平部长喝早茶,并与他交换了许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胡部长头脑清晰,平易近人,对推动中国改革一直不遗余力。席间,他还谈到前几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日建交四十周年大型献礼纪录片发布会,他和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先生都认为,军人应该更加爱好和平。对此,我深表赞同,特将此则新闻连同他们的发言一并辑录如下。 凤凰网历史讯中日建交四十周年大型献礼纪录片《暖流》于12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由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主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暖流》总策划胡德平、总顾问陈知建、总监制曾大力、总制片樱井洋子女士、总导演李鹰,以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王泰平、日 …… |
Posted: 10 Dec 2011 10:36 PM PST 2011年,中国大陆民间仍然一如既往的走在维权抗争的艰辛路上。有所不同的,民间抗争的声音比任何一年都要猛烈,连权贵们也为之恐惧。最近"天涯社区"盘点了中国大陆十件"民间倒逼官府"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有些人已经逝去,用他们的血肉倒逼着官府。还有更多的抗争者用自己的智慧、勇气继续维持着社会正义和公平。 郭美美事件:倒逼公共慈善透明。6月20日,一个叫郭美美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路上引起轩然大波,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一个叫郭美美的小女生炫富行为,用3天毁掉了百年老字型大小红家店,中国红十字会慈善信用的降至冰点。其实,郭美美事件并不是民众质疑 …… |
Posted: 10 Dec 2011 10:02 PM PST 有网民对2011年度进行了总结:这是坑爹、杯具、纠结的一年—— 这一年,"我爸是李刚"拉开了中国人拚爹的序幕,大量的富二代官二代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朝的方向,而是取决于你是谁的儿子。 这一年,重庆的打黑运动让我们明白: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衣着光鲜,人模狗样的公仆,他们往往在下一刻就变成了黑老大。而你是公仆还是黑社会,关键看你有没有站错队。 这一年,日本9.0级地震震垮了核电站,也震碎了国人愚昧的神经,那些买不起房而被迫单身的人们,因为手里有几袋碘盐而变得奇货可居。 这一年,国与民争利达到高潮,财政收入连创新高,人民饭碗却营养不良。GDP世界第二,百姓收入勉强苟活,房子彻底沦为 …… |
Posted: 10 Dec 2011 11:30 PM PST 过去几个星期布达佩斯举行了许多场公民抗议活动,反对修法将"重复在公共场所居留"的处罚提高至五百三十欧元的罚款或监禁。这项法律预计 2011 年十二月一日生效。 为居住权奋斗的匈牙利基层组织城市属于每个人在博客上发表了这篇声明:
欧洲国家无家可归者工作协会(FEANTSA)发表新闻稿谴责十一月十一日通过的新规定:
十一月十一日法案通过后一天,公民团体 Börtön helyett lakhatást(要住家,不要监狱)在 Máté Kocsis 的市长办公室前组织了一场静坐(这位第八行政区市长也是执政党在国会的游民问题仲裁人)。 约三十名抗议民众遭到警方逮捕并讯问直至深夜。Kettős Mérce 博客即时报导静坐的过程并分享了照片集。 新闻网站 Index.hu 附英文字幕关于静坐及逮捕行动的影片在此。 一周后,国会前举行了一场静默抗议。Kettős Mérce 的照片集在此。Mandiner 博客上有一篇"反面报导"也提供了同一场活动的照片集。 要住家,不要监狱团体呼吁大家在法令生效当天留在街上,以示对街友的支持(团结之夜脸书活动页面)。 以批判第八行政区规范闻名的行动人士 KA Steve 在 Kettős Mérce 博客上说这项修法将会失败,因为人民会站出来说不:
今天匈牙利公民自由联盟(HCLU)发动了反对修正法案的运动,呼吁民众写信给内政部长及游民问题仲裁人 Máté Kocsis 抗议。 以下的宣传影片中比较了在布达佩斯的豪华旅馆和在街头长凳住宿两晚的价钱。当然,结果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后者比较昂贵。 校对:Aprilweihung 作者 Marietta Le · 译者 Hsu-Lei Lee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
Posted: 10 Dec 2011 09:51 PM PST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1-12/09/content_974954.htm 胡泳:互联网应跨越"丛林时代"(专访) 本报记者 石 畅 张意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2月09日第05版)
记者:近日,记者调研了网络公关删帖的一些人,您怎样看删帖这件事? 胡泳:"网络删帖"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进入公共视野,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网络水军、网络公关、网络信用的话题浮出水面,它的发生、发展跟中国互联网大的背景趋势密切相关,因为整个互联网在向"丛林时代"移动,所以必然会出现现实中的删帖公司,它们都是这个土壤之上长出的"恶之花"。 从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现在正在变成各种有目的的群体进行操作、摆弄的舆论博弈场,这个舆论场因其重要而成为各方利益的必争之地,所以这些利益方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宣扬和维护自己。 记者:都是哪些势力在其幕后助推呢? 胡泳: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利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删帖的幕后推手。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公司;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的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一些深陷舆论漩涡的问题官员。 记者:这些势力是不是想利用网络水军的力量来挟持舆论呢? 胡泳:是的,网络水军和网络删帖的实质都是操纵舆论。一般来说,操纵舆论不是能够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事情,它是见不得阳光的。中国的互联网有一个怪象,就是各种利益在对新闻和舆论进行操纵的时候,已经达到不仅不太遮掩、有时甚至还会得意宣扬、大声叫卖的地步,丝毫不觉得这是毫无廉耻之举。另一方面,这些被操纵的信息接受者,好像对这类事情也见怪不怪,觉得无可奈何。操纵者不以为耻,接受者不以为怪,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鱼龙混杂的荒诞局面。 记者:如今互联网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胡泳:网络删帖现象的存在,既有商业压力,也有行政原因。因商业而删帖的情况更常见,因行政而删帖的影响更久远。网络信任危机也就此产生。在这种信任危机面前,我们无法证实信息的真伪。尤其是网络发布的信息,基本上很难找到当事人或者公正的第三方证实,即使部分得到证实,这个证实的效果也要取决很多因素,也不见得是一种真的能够获得真相的证实。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互联网成为一个"江湖",甚至是比现实世界更为无序的"江湖"。 记者:这种"信任危机"的局面,对经营性网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胡泳:这样的话,互联网会逐渐由网站主导变成网友主导。当主导权越来越多转到网友手里的时候,你如果很随意地删帖,很随意地封IP等等,实际上都是对网站自身资产的损害。而且,几乎不可避免的是,如果用户有更好的选择,用户一定会离开你。 记者:互联网处于"丛林时代"的判断,令人悲观,那么如何使其进入"秩序时代"呢? 胡泳:对于互联网丛林现象,有些政府部门觉得管理棘手,主要是因为用传统思维管理多变网络。随着网络爆炸式的成长和新一波技术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潜在的出版商、报社、电台、电视台,国家如继续沿用管理传统媒体的思维来管理网络,就会出现很多与现实不相适应之处。良方无他,还是要努力推进一种健康的民意表达机制。如果民意表达能够比较通畅,不仅对政府的监督会加强,对于那些不良企业也能以有力的方式来制约,那么那些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活动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 我们承认互联网上有博弈,但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利益博弈机制,必须通过合法的正常的渠道来博弈,而不是通过目前这样一种恶劣的手段。如此,互联网必须有规范,才能进入秩序时代。
|
Posted: 10 Dec 2011 09:30 PM PST
以上评论出自我最近所采访的对象:全球之声日本语翻译组的成员Izumi Mihashi ,而这提醒我了,我曾为了一则碰巧看到的关于工作上被孤立的匿名的博客而流的辛酸的眼泪。 霸凌不只存在于学校校园里。 注:这篇文章由日文完全翻译为英文。但请注意,原文并未给性别上的任何提示,但是为简要起见。翻译上假设文中博客和同事是男性。
校对:Portnoy 作者 Tomomi Sasaki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
Posted: 10 Dec 2011 08:07 PM PST ![]() 愛滋病,曾在八、九十年代引起全球恐慌,至今我們對疾病的偏見仍根深柢固。性接觸是愛滋病其中一個主要途徑,加上男男性接觸社群感染率較高,則築構成「基佬生愛滋死」既難聽又充滿歧視的失實關連。近年,香港感染愛滋病的異性戀人數已有一定比例,不過,定期於報章上公布的感染數字中,男男性接觸者仍是點題重點。 研究工作從來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性別研究關注的課題更非等閒玩笑紙上談兵。越是邊緣,越能刺穿看似安逸生活裡的種種問題;而邊緣的邊緣,小眾的小眾,更能提醒所有爭取平權與公義的有識之士,反省個人位置與堅守的原則。 我們如何釐清種種對愛滋病的誤解,破除種種對性及情愛的禁忌,真正做到消取歧視?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不是請個明星大使辦幾個活動就能度過的日子。「他」與「情人」是對中、港跨境男同性伴侶,一方不幸感染愛滋,生活從此巨變,並處處碰壁。我們不能健忘,疾病與歧視,沒完沒了隨時發生於每一個人身上,更不能漠視社會忽略他們的事實。 愛滋病其實不遠 情人又得病了,他下班後北上深圳探望情人。一桌子大包小包藥物,還有醫院發的病歷。醫生字體潦草,總看不明的中文教他更不信任中國大陸這個地方。情人乾咳不止,數月來消瘦不少,他巴不得把情人送到香港就診。異地戀只能如此,即使只相隔一河;女男情愛還可配上中港跨境婚姻之名,同性相吸的,就只能如此。 近半年來受病痛煎熬,一停針藥問題又重來。情人曾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愛滋病(AIDS,大陸譯作艾滋病)。他沒想過,他從來都沒想過這個病;經情人一提,才記起,愛滋病一直被人誤認為是男同性戀者專有的絕症。同時,他很想反問情人為甚麼有此猜測,情人過去做了些甚麼,但又不敢去問。再三檢查後,醫生說那是肝病,情人因而失笑。不過,其身體並沒好轉,進進出出醫院再半年,花掉他數萬元的醫藥費。兩人關係緊張了,經濟也緊張了,病是個無底深潭。情人在盛夏正好的時候,忽爾傳來信息:「確診了,是艾滋病。」 愛滋病三字拖沉了心神,卻沒有戲劇化的要生要死,畢竟病已與情人常在。而傷,卻如漣漪般慢慢張開,慢慢張開。他倆始終沒正式討論得病來由,一來不知如何說起,二來眼前與將來的問題似乎更為急迫。情人現在的免疫能力幾近消失,門戶大開不等如吸兩口病菌就能死去。身體這回事實在奇妙,亦太折磨人。 情人開始服用抗愛滋病藥物。國家現在規定,愛滋病人可免費接受抗愛藥物治療,惟病者因缺乏免疫力而出現的種種疾病,其診治及藥費一概由病者自付。那是國家對人民的關懷,亦玩弄病者與家屬。情人必須服用藥物控制病情,不然身體一垮,隨時喪命,他亦不得不自掏腰包應付沉重的醫藥費。那就是中國社會的現況。 血漿經濟與遊醫禍患 筆者尚記得大概2003年曾獨遊北京,公車站與地鐵內均有愛滋病檢查及防預的宣傳,深入胡同的師奶殺手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持重可靠地告訴你健康的重要。滿以為大陸比香港走得前,誰不知九十年代「血漿經濟」的悲情歷史,筆者當時並不知曉,更想不到延禍至今。 醫學是門專業,講求嚴謹與衛生。我們在城市生而老死的人很難想像農村生活,更無法理解鄰里忽然買來針頭與膠管,旋即變成抽取血漿的「血頭」。血,越賣會越旺,國家曾如此告訴人民。因為貧窮,我們擁有的資本只有軀殼,那就出賣我們的勞力、出賣我們的臭皮囊,為的是改善生活,或為家人治病。同樣因為貧窮想多賺幾塊錢,血頭採血時使用的棉花、針頭或管道,施於多人身上,且缺乏正確消毒程序,如同吸毒者共用針筒。而賣血採血的情況十分普遍,不限於著名的河南省。 更匪夷所思的是,國家醫院或診所裡的遊醫現象。揭發因賣血而大規模爆發愛滋病疫情的「民間防愛第一人」高耀潔醫生告訴我們,完全沒受過訓練的遊醫,行賄醫院掛牌執業,胡亂告訴身體健康的求診者患上種種性病。求診者出於羞怯,往往啞忍支付高昂醫療費,得到的其實是營養素,甚至假藥。遊醫得騙得像樣,抽血檢驗的門面工夫當然做足,因而成為愛滋病傳染的另一主要途徑;諷刺的是,部分遊醫在「治理」過程中,感染HIV病毒,共禍及全家。 全球醫生經過近三十年的研究與調查,發現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為血液、性與母嬰傳染。北美最初發現愛滋病在男同性戀社群爆發,確認性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然而,亞洲流行的HIV病毒與北美的不同,其經由性接觸傳染的機會率不及北美。因而,高耀潔醫生的考查發現,曾有一名十六歲女子因賣血感染愛滋病,十八歲結婚並生下五名孩子,其夫及當中四名孩子,均沒有感染HIV病毒。而血傳播,感染率則近乎百份百。 這段血漿經濟歷史充滿悲情,卻仍續演於當下。醫生推斷,情人感染病毒約三年。病毒初進入身體,除三兩天發燒外,至發病前都不會有任何徵狀,患者根本無從判斷。回想三、四年前,情人曾因意外接受輸血,當年提供治療的醫院當然不會承認任何責任,追討或上訪都是徒勞。更教人擔憂的是,在這三年期間,情人曾賣血賺錢以解一時之須。即是說,血庫或已繼續受到污染,更多因貧窮而賣血的人及接受輸血的病人,或已感染HIV病毒。可是,一個小小的病害者,連自己的生命都已不能掌控,社會持續不止的傳染病問題,情人又能做些甚麼? 別開心得太早 他,會否已被傳染?危機已落到頭上,他卻不真切感到。未知與茫然蓋過一切危機感,他只渴望早點知道結果。腦中閃過的,是一堆由「愛滋」二字命名的志願團體,及能否即時知道結果的快速測試。志願團體職員卻在電話裡說:「這兩天我們都沒有測試服務,最快要到下星期。」他,更為迷茫。撥通政府專為男男性接觸者而設的測試熱線,護士只問及基本個人情愛關係,不記名,不紀錄身份證號碼,一切能識別個人身份的資料均不用披露。他,僅獲一個預約編號。當護士知道他的情人已確診及發病,便裝著不著緊的語氣翻開另一份文件問及更多的資料,並在掛線前再三鄭重地請他重覆編號及預約檢查時間,確保無誤。 1995年,麗晶居民大力反對興建治療愛滋病及性病的九龍灣健康中心,至99年綜合服務啟用事件尚未完全平息,立法會與平機會同須介入。他站在健康中心門前,鄰近居民生活如常,人們似乎放下了歧視。檢查愛滋病抗體服務的房間只有編號沒有名稱,乍看不像檢查的地方。他在大堂徘徊了一陣子,東張西望猜測這門應是他要去的地方,試按護士的指示,按鈴、等候,然後進入。由始至終,都沒人問及他的名字或身份證號碼,保護私隱工夫做得相當細緻。然而,越是保密,越令人想到對同性性接觸與愛滋病的忌諱。如真的接受同志,接受愛滋病,醫院又何須另闢門戶另覓途徑,半地下式提供服務?每次重看1987年救護人員穿著全套保護衣物護送愛滋病人的圖片時,筆者實在笑不出來。八、九十年代的無知與恐慌,其實蹤影尚存。 快速測試如同替糖尿病患者檢查血糖,護士相當專業,氣氛因而輕鬆。了解伴侶數目、安全性行為習慣及同性性活動行為等必要填寫的資料後,護士好奇問道他與情人的關係,卻不知道賣血活動仍然頻繁。一邊聽著他們的故事一邊收拾工具用品,護士哽咽了,並輕觸他的手說:「你們始終有感情基礎,幫我祝福他。」十分鐘過後,計時器響了。護士比他更焦急地查看結果,「其實未夠鐘時我已看過一次,沒事!你沒事!」而他,很平靜地回道:「我在圖書館或網上,找不到關於治療愛滋病的資料,你們有沒有?」 歧視恐懼到處一樣 情人必須返回戶籍地才能接受治療,終有理由不用外出打工,亦不會因年過廿八仍未婚生子而遭人閒話。腹瀉、長期低燒、體弱無力,及藥物的副作用引致的暈眩噁心,情人已在老家近一年足不出戶,家人仍不知實情。情人不想家人傷心,更重要的是不可洩露丁點風聲,否則,村裡的人會趕他們走,一家老幼無家可歸。鎮裡的小診所,得悉其病情後,已拒絕給予任何治療;因看病而認識有說有笑的醫護,對情人的態度亦完全改變。病情嚴重的話,情人得一個人頂硬上遠赴全國兩間專治愛滋病醫院救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或北京四環外新地壇醫院。 情人說北京地壇醫院裡盡是這類病人,年輕的、老邁的、夫婦一同入住的都有。各人得病原因各異,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接受治療及藥物對病情的作用,都是未知之數。如果,看到垂死病者的圖片已難以釋懷,情人則說看到實情會更難受過。情人隔壁來了個廿五歲的小伙子,身體太弱不能用藥。情人眼巴巴看著那年輕人骨瘦嶙峋,體虛氣弱,終日動彈不得,長滿沒有免疫力才滋生的卡波西肉瘤,瞪著的眼神充滿痛楚與恐懼,最終被折磨至死。 香港情況較好,卻不能太樂觀。九十年代初,有血友病學童被學校開除學籍、殯儀館拒絕為愛滋病死亡者提供服務,更曾爆出私院拒絕接受愛滋病人。時至今日,雖沒人敢公然做出歧視行為,但HIV仍是男同志社群的毒咒,同檯食飯蚊叮蟲咬會否傳染愛滋病亦不是人人懂答。香港紅十字會為保障血漿供應安全,會問及捐血者的工作性質、身體病患、用藥習慣,以至洗牙及外遊紀錄,被視為高危行為的男男性接觸當是焦點。「如捐血者的性伴侶可能患上愛滋病,亦需被永久豁免捐血。」他很早就知道,捐血與自己無關。「豁免」即「拒絕」,愛滋病已是忌諱,加上男男情愛的難以張口,他們何以潔淨,何以洗褪污名? 清貧多好 情人服用抗愛藥物後出現種種副作用,最終轉用第二代藥物。身體得重新適應,又臥牀暈眩大半個月。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印製的藥物簡介,盡是無法理解的英文藥物,及大同小異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更難以對應大陸醫院開的藥單。他始終不知情人正在服用的是甚麼。報章偶爾報道某國研發嶄新藥物,開下空頭支票。情人說:「新藥肯定昂貴,我們沒可能受惠。國家給我們免費的,都是國產、舊一點的藥;到沒作用了,才考慮轉換新的。」對於將來,他們只能樂觀。醫生說,如果身體狀況良好,病患者只較一般人短十至十五年命。可是,服用現時國內抗愛藥的病人,才不過十數年,成效未明。 長期對抗病患,無論有多少物業,多少份保險,最終都會面臨破產。生活於消費主義泛濫的社會,買件千多元的便服吃頓數百元的自助餐平常得很,但這會否是種浪費?智能電話平板電腦推陳出新,舊款功能尚好的頓成廢物在家塵封,追隨炒賣卻大有人在。男同志不一定中產無憂樂於花費享受,Pink Money更非必然。即使收入豐碩,也不一定要浪費;省儉清貧,是種生活態度。我們要好好記住貧乏拮据的滋味,儘管早已不愁衣食。 異地情緣不是錯愛,同性戀不是罪,愛滋病更不是天譴。同性情愛總與傷痛共存,那是不幸而非宿命。我們能否將心比己,體察這種切膚之痛?我們的社會能否不只向物質與金錢低頭,在經濟急速發展的當兒,關顧一下人民的生活與感受?情人近日又開始低燒拉肚子,打了點滴吃了點藥,不過仍堅持短暫散步,鍛鍊身體重建免疫能力。為的,是適應這個我們熟悉的世界。 (筆者按:本文是為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而寫的。修身減半輕盈版刊於2011年12月10日《明報》副刊世紀版,題為〈不是錯愛 愛滋病患者相戀個案考〉。) 主要參考資料 A)香港 B)中國大陸 C)台灣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