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浸大贊助事件一周祭──「啟蒙者」與「網路公審」
- 2012年美国畅销车排行榜:美国车夺魁
- 荷蘭利華聯合公司的工人急需我們支援
- 影片 | 貨櫃碼頭罷工第五天紀: 兩個機手的話
- 2013年04月02日 糗事 TOP 10
- 委内瑞拉的悖论(二)
- 將人視之為人的基督信仰–––呼籲基督信徒奉獻支持罷工的碼頭工人
- 將人視之為人的基督信仰–––呼籲基督信徒奉獻支持罷工的碼頭工人
- 重庆红卫兵墓园
- 盗窃罪起刑点被提高后,贪污罪起刑点仍比它高五倍
- 盗窃罪起刑点被提高后,仍比贪污罪起刑点高五倍
- 碼頭罷工運動的兩個危機:工運不能外判、堅拒失敗主義
- 名人學者開腔撐新電視牌
- 首爾Live(二):廚餘與焚化有多可怕?
- 信孚要闻(4.3)——俄罗斯:用烧红的铁烧尽腐败
- 論文憑試中文科之困局
- 2017年1月1日起实行全民总统选举
- 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五)
- 喬曉陽自焚殉國
- 罷工第七日:罷工基金籌140萬 《壹週》爆嚴磊輝講大話 HIT反指失實 工作證只是「打錯字」
Posted: 03 Apr 2013 01:03 PM PDT 一星期前,一名網民在自己的社交網站專頁發表評論,內容抨擊浸大學生向某平民飯堂支取贊助以籌辦學會活動(下稱「贊助事件」),分薄窮人所得的資源,引起軒然大波。一日之內,個人抨擊、網路公審、罵戰,學生發聲明、道歉,事情進展極快,快得連翌日報章的報道也頓成「隔夜飯」。這齣看似「即日鮮」的鬧劇,雖然尚有餘波,但很快被其他大事淹沒,今天已無人提起。在香港,這樣的發展速度,實屬意料中事。筆者要為這件小事寫文章,並非想發動另一次網路公審,而是重申一個事實──事情匆匆經歷開端發展高潮結束,到現在被人忘記,不過是短短七天,而牽連之廣影響之大,使得「贊助事件」成為管窺網路文化的絕佳例子。在開始討論前,讓我們回想一下,過去一星期本港有什麼大新聞:
部份事件到現時仍在繼續,或者說只有「贊助事件」提早退場。原因可以很簡單,因為和其他幾件事相比,「贊助事件」只是小事一樁。但為什麼這件小事偏偏惹來群情洶湧,成為擠身港聞頭條的「大事」?一日之間,事件遭網民瘋狂轉載,成為所有網上討論區的熱門話題;三天之後卻完全絕跡;一周之後無人再提。事件的來去匆匆,反映了香港怎樣的網路生態?如何動員「網路公審」,而「網路公審」如何影響主流傳媒,促成社會的一致定論? 我啟你蒙:罪人是怎樣煉成的 事件從3月26日講起。3月26日晚,網民B在社交網站的個人專頁中,張貼一個簡短的留言:「一陣有一個十二級的火滾野要爆!」,到數小時後即3月27日凌晨才正式「爆料」,而這個「十二級的火滾野」亦即是本文所討論的「贊助事件」。在「預告」到「爆料」的數小時之間,這個沒有實質內容的訊息已搏得不少人以「Like」喝采(「Like」在社交網站中代表曖昧的認同),並且已經有人留言回應指將會揭發的事件「好火」和「要公開譴責,無廉恥」,在事件未公開前已有明顯的價值判斷。其後,網民B發佈一張平民飯堂東主的照片,同時附上洋洋灑灑的「評論」,這張小題「這是一個十二級火的事」的照片果真如火焰迅速蔓延。網民B在內文大肆抨擊浸大學生,措辭激烈幾近謾罵,指學生「無腦」、「無良心」、「有病」、「讀壞腦」和「無恥」,竟向賑濟窮人的小店老闆討食物以「開party」,是「搵人笨」。筆者是首批看到這段批評的網民,當時網民B更公開了有關學生組織的名字,在一小時之內自覺刪除,改為以活動日期作標示。在這篇富爭議性的評論結尾,網民B以命令口吻,命令學生盡快付款賠罪。在學生好夢正酣之際,他們並不知道消息已被轉載數千次,起來之後有批鬥式的網路公審在等著他們。 一周之後,我們知道網民B的批評有不少錯漏,誤解和「想當然爾」:例如學生組織的名字(某些組織根本不存在),學會就職典禮被曲解成意義完全不同的「開party」等等。但網路公審之所以一呼百應,不是因為網民B這些資料錯誤,而是評論裡面那些純粹表達情緒的措辭。「無腦」、「無良心」、「有病」、「讀壞腦」、「無恥」,能在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已經將事件定性,所靠的是網民B的個人影響力──網民B是活躍網路的社運攝影師,曾多次揭發社會的不公義事件,更組織了熱心市民到社區做義工送暖,過去的功績贏得不少支持者。一些網民見網民B形象正面,以為這次也是不平則鳴,又一次為弱勢發聲,不由分說的轉載、加上數句評論便定了學生的罪。知名網上討論區的版面全是「聲討浸大學生」的話題,「浸大」兩字更登上網站的熱門搜尋詞;社交網站更被網民B的照片加評論「洗版」,「贊助事件」瞬間成為全城熱話。半天之後,事情便「水落石出」了,網民B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發佈一張標題為「請廣傳,為浸大同學們正面處理手法作出鼓勵!」的圖片加評論,內裡的浸大學生一臉純真、滿面笑容地探訪弱勢社群,用紙幣摺成心形送給窮人(令筆者好奇的是,為何沒有道歉的畫面?),內文有謂:「充滿漫罵的情緒近乎失控,人身攻擊的字眼開始出現,人性不同的面貌就此出現,事情這就像一面照妖鏡。」不要懷疑,執筆的是不足24小時前罵學生無腦無恥的網民B。事件的發展完全合乎「啟蒙者」的意思:揭發事件,發動網路公審,引起民怨,使學生「畏罪道歉」;然後建議學生按自己的意思贖罪。網民無法想像「贊助事件」沒有「啟蒙者」的參與會發展得有多糟;浸大學生含淚感激「啟蒙者」向網民下達原諒的命令。而兩張圖片,網民B都是請大家「廣傳」的。如今,網民B認為,在他的「爆料」下,「由一件原本很負面的事轉向為正面方向,並且能圓滿結束」,「贊助事件」已告一段落,而且非常完美。 「圓滿結束」?網民B和浸大學生和解了,但網民卻仍怒火中燒。當網民在窮追不捨,要求政府收回李惠利地皮,「摺埋浸大」的時候,「啟蒙者」正忙著領導大家關注碼頭工人罷工事件,連續發表了多篇支持罷工的言論,對一天之前「十二級火」的貼文不屑一顧了。 唔準諗即刻答:立場分明的道德擂台陣 網上討論區的貼文中,清一色抨擊浸大學生,但標題「鬧爆」、內文直認「唔知/唔理件事真定假」的貼文佔多數。社交網站的轉載則大部份是轉貼網民B的「報道」,齊聲痛罵「浸大學生」甚至「大學生」甚至「90後」是「讀屎片」、「無腦」、「無恥」。在抨擊的人群中,絕少人溫和地表達(「失望」這樣的詞語幾乎無人用過),一致以尖銳或帶侮辱性的言辭對他們加以痛擊。當然,其中還不乏對別人父母的人身攻擊。拳腳交加,無人查明事實或思考事件脈絡,有浸大學生不甘受辱還擊,引起罵戰;亦有人為學生申辯,被「鍵盤戰士」視為同黨群起攻之。較偏激的網民誣衊出「浸大人必幫浸大人」的歪理,致使發言之前必然被質問身份,甚至有網民要求發言者「驗明正身」──反證自己不是浸大生,才可繼續討論──頗有麥卡錫時代的遺風。「認真就輸了」,在香港上網,深思熟慮不是美德,而是一種愚蠢的惡習。 網民情緒極速升溫,只因事件太像電視劇,正派反派對比鮮明,誰對誰錯一目了然。「贊助事件」基本上是以下兩個陣營的對立: 你會支持哪一方?相信沒有人會支持浸大學生吧。網民B的報道方式,將事件簡化成上圖一樣,充滿對立,沒有中間。飯店東主形象絕對正面,浸大學生形象絕對負面,飯店東主善行早已聲名遠播,但網民B將他塑造成一個典型的熱心市民──雖然讀書不多但深明大義,有自力更生的「獅子山下精神」,對年輕人過度容忍;而浸大學生則完全是他的相反──讀書多但不務正業,想去玩但又攤大手板,毫不反省。天使和魔鬼的對陣,肯定是浸大學生欺負飯店東主,毫無懸念。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網民都對抨擊學生樂此不疲,是因為在網民B筆下,他們凝聚了所有年輕人的缺點,任何一點都可以引起社會的負面情緒。「90後」常被冠以「港孩」的稱號,指其自我中心、自大狂莽;而社會視「大學生」為「天之驕子」,對他們要求極高,「高分低能」、「好食懶飛」等批評從80後延到90後,彷彿他們就全是迎新營裡到處擾民生事、大玩不文遊戲,道德負分的邪惡學生。討厭90後或大學生的網民可以對號入座,盡情傾倒他們的不滿。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後期兩派合流,由個別的大學組織,蔓延到所有90後/所有浸大生/所有大學生的全面批鬥了。一天之後,各大報章大字標題報道事件,但角度不謀而合,「良心贊助開P 與貧爭食 浸大生衰左」、「搵窮店笨 學生道歉」這樣的未審先判,以及內文「學生搵著數」、「與窮人爭飯食」等蓋棺定論,加上「良心東主/奸狡學生」的角色設定,即使浸大學生道歉付款,亦經已名譽掃地。有網民呼籲僱主不要聘用2013-2016年度畢業的浸大學生,將事件上綱上線到要誅九族式「制裁」學生的地步。 其實「贊助事件」中最無辜的,是由始至終溫厚而慷慨的飯店東主。他不懂上網,不懂拍照,不懂打字──但行義事。 仲望咩?善忘的香港人 3月27日當天,似乎不向大學生扔石,自己便是幫兇;3月28日,已有不少人表示「贊助事件」討論太多,「看厭了」、「講夠了」,事情已經結束,為什麼死纏不放?網民又轉投其他話題。若然你像筆者一樣,到今時今日仍然對「贊助事件」耿耿於懷,就會被人當頭棒喝──為什麼你不去關心碼頭工人被剝削?不懷念張國榮、不就「和平佔中」表態?你一點都不關心社會,只熱衷於罵戰,對網民B和浸大學生窮追猛打?似乎只要不跟隨潮流,關心「啟蒙者」熱衷的事,就不能走進正義的共同體當中。共同體要求所有人共同進退,同時關心某些事、不關心某些事,而不容許獨立思考,不容許其他解釋。網路公審所伸張的「一天公義」,「啟蒙者」引領的「數天關注」,如果不以獨立思考為基礎,這樣的鬧劇會每天重演,「啟蒙者」倡議的劇目不同,但同樣只是消費。真正的公義不能仰賴情緒和「啟蒙者」來帶動,而是來自冷靜理性的判斷,以及自身對不公義的覺醒。通過互聯網令更多人關注社會,筆者樂見其成;但網路公審不加批判、搶佔道德高地,轉投另一議題後旋即將之前的議題拋諸腦後,頃刻的熱情又如何培養正視教訓的公民?之後還要舉出多少個「一周祭」、「一日祭」,才能凝住過去的經驗? |
Posted: 03 Apr 2013 11:57 AM PDT 前几天我们的博文介绍了韩国车与美国车得到美国年轻买家的青睐后,有读者希望了解美国的畅销车排行榜,在今天的这篇博文中,就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根据汽车网站(cars.com)的综合销售统计,2012年排名前10位的畅销车中,美国车与日本车各领风骚:占据排行榜第一、第二名的是美国车;而日本车则占了六席,其余四席为美国车所占。
占据畅销车榜首的是福特的F系列皮卡车(Ford F-Series),2012年的销售量为645316辆。福特皮卡车是广受美国买家欢迎的座车、卡车合一车型,已有60年的历史,目前其系列包括F150、F250、F350、F450、F550、F650以及F750。F150属于轻型皮卡车,而F250以上的车型则属于重型皮卡车。在这个系列中,F150的销路最好,可以说是该系列销售的主力,这款车在各种厂商生产的皮卡车销售中,风头也是最健的,原因无他,经济实惠,价平质优。以2012年F150的价格来说,起价2.2万美元,配置好、价格高的约为4.7万美元。 排名第二的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兰Silverado(Chevrolet Silverado),2012年的销售量为418312辆。雪佛兰Silverado与福特的F系列一样,也是皮卡车,也有不同车型(包括Sierra),售价在2.2万美元至4.3万美元之间。
排名第三的是丰田的皇冠(Toyota Camry,又称凯美瑞),2012年的销售量为404886辆。在轿车的销售上,丰田皇冠一直很受欢迎,长期稳占北美销量前茅。丰田皇冠也有不同系列,包括油电混合车。丰田皇冠属于中型轿车,性能稳定、价格适中、耗油量相对较少,颇得一般民众家庭的欢迎,尤其得到亚裔的青睐。在美国的华人家庭,许多都有一辆丰田皇冠。售价在2.1万美元至2.9万美元之间。 畅销榜上排名第四至第十的车型销量及售价如下: 第四名:本田雅阁(Honda Accord),销售量为331872辆。售价在2.1万美元至3.2万美元之间。 第五名:本田思域(Honda Civic),销售量为317909辆。售价在1.5万美元至2.6万美元之间。 第六名:日产天籁(Nissan Altima),销售量为302934辆。售价在1.9万美元至3.1万美元之间。 第七名:克莱斯勒的Ram Trucks(以道奇皮卡知名),销售量为293363辆。售价在2.3万美元至5.7万美元之间。 第八名:丰田花冠(Toyota Corolla),销售量为290947辆。售价在1.6万美元至1.9万美元之间。 第九名:本田CR-V(Honda CR-V),销售量为281652辆。售价在2.2万美元至3万美元之间。 第十名:福特翼虎(Ford Escape),销售量为261008辆。售价在2.1万美元至2.8万美元之间。
从2012年的畅销车销售榜来看,丰田占据三席,最多;福特、本田各占两席,紧随其后;通用、日产、克莱斯勒各占一席。而从车型上看,丰田皇冠、花冠、本田雅阁、思域、日产天籁都是轿车,与福特、通用的皮卡以及本田CR-V、福特翼虎的运动厢形车平分天下。畅销车榜上的轿车全部由日本车包办,而皮卡、运动厢形车除了本田的CR-V属于小型运动厢形车外,均是美国车。从这个分布看,尽管美国车已经开始注重轿车市场,但日本车擅长轿车、美国车擅长大型车的基本格局还是没有根本改变。 |
Posted: 03 Apr 2013 08:34 AM PDT (譯自:http://us2.campaign-archive2.com/?u=f3995b46c18cb039818f29a32&id=5b8d9a5cf2&e=209d7ce4c8) 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利華聯合公司決定將服務工序外判,許多受影響工人都是利華聯合的老臣子,為公司餐飲、清潔、保安、接待服待多年。當外判公司:餐飲業、服務業巨頭索迪斯(Sodexo)接手後,工人們的條款和待遇將大不如前。 荷蘭工會FNV聯盟(FNV Bondgenoten)正向利華聯合公司爭取, 要求工人要有合理的保障和補償。 支援荷蘭利華聯合工人的朋友,請在這裡簽個名,寄封請願信向利華聯合公司施壓。 簽名網頁:http://www.iuf.org/cgi-bin/campaigns/show_campaign.cgi?c=733 請願信翻譯: (譯自:http://www.iuf.org/cgi-bin/campaigns/show_campaign.cgi?c=733) 比荷盧三國經濟體勞資關係及供應鍊總負責人 FNV聯盟要求,利華聯合公司將麾下服務外判予索迪斯公司時,應給予為該公司服務多年的工人合理的保障和補償。 本人驚悉,FNV聯盟此合理訴求,竟遭利華聯合公司拒絕。現特函促請該公司立即與FNV恢復談判,還工人合宜的工作環境。 我們的成員(譯按:假設寫信人有所屬團體)皆知悉有關情況,並完全同意荷蘭的兄弟姊妹及工會的要求。 副本送: |
Posted: 03 Apr 2013 08:27 AM PDT 罷工未完,請聽聽兩個機手(碼頭吊機操作員) 的話。 [草根.行動.媒體 http://gra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Posted: 03 Apr 2013 08:33 AM PDT 故事是发生在夏天,我和几个朋友去爬山玩,一不小心我的一个朋友被蛇咬到了,然后我急急忙忙打电话叫救护车送到医院,当时医生看了朋友一眼这孩子怎么被咬成这样啊(朋友当时人在发抖一边在呕吐还冒白泡泡)我们回答不知道啊,突然被咬的朋友来了句医生我是晕车,救护车开的太快了,我很晕! 顶14913:: 拍-125:: 68条评论 早上,看到一朋友昨天晚上11点多的Q签名:"你们说你们还是人吗!老子愚人节生日怎么了!你们不信就不信吧,还非跟老子说晚上庆祝,我特么订了三桌菜,一个人看!?" 顶54284:: 拍-506:: 206条评论 有一人生感悟一直萦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那就是——结婚办喜酒,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你叫他吧,他背后骂你:关系平常,叫我干什么,贪我礼金。你不叫他吧,当面骂你:小子不够意思,大喜事不叫我,看不起我是不是...... 顶44262:: 拍-412:: 131条评论 去窗帘城买珠子,碰到初中同学。他们俩都是学习问题户。我则是一步步到大学毕业。随便聊了几句就一起出来了。只见他们一人开走了Q7、另一个开的宝马X1。而我则淡定的打开了车锁。推着我的自行车。。。然后他们俩对我说:慢点骑阿!于是我很感动的回答:慢点开哦!多么振奋人心的一天!<br/ |
Posted: 03 Apr 2013 07:33 AM PDT 关于委内瑞拉的"民主选举",我听到的最多的反对意见就是查韦斯用石油美元收买选票。可!是!各位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民主选举的真谛吗?如果一个领导者想尽一切办法讨好民众,换来民众的投票支持,这不就是大家盼望的"明君"吗? 另一种反对意见是,查韦斯口才绝佳,而且非常善于用老百姓的语言讲道理,因此欺骗了不少人,尤其是女性选民,很多都被他的个人魅力迷倒了。这个说法和上一条一样,同样是屁股和脑袋的关系,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说到底,全世界的右派和左派都一样,为了达到目的经常蛮不讲理,这一点在委内瑞拉表现得特别明显。这是后话。 为了亲眼看看查韦斯到底是如何讨好民众的,我决定去加拉加斯周边的贫民窟走一趟。前文说了,加拉加斯的贫民窟世界闻名,不过其始作俑者还真不是查韦斯。委内瑞拉盛产石油,70年代油价飙升时出了好多暴发户,钱特别好挣,于是农民们纷纷涌进城市寻找发财机会,可加拉加斯是个狭窄的盆地,两边都是山,平地不够用,所以大家纷纷上山建房暂居,贫民窟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右派不是希望政府允许人口自由流动吗?像委内瑞拉这样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如果真的自由流动了,必然形成贫民窟(中国好像叫"城中村")。 另一个例子就是印度。我在印度看到的贫民窟其实很不错,有自己的秩序和风格,这是农村进城的打工者最好的选择。 去贫民窟要坐登山缆车,这事新鲜吧?原来这是查韦斯专门为加拉加斯贫民窟修的缆车,方便穷人上下班。坐一次价格极为便宜,我坐的那次甚至因为查韦斯刚刚去世而免费。 这条线还没完全修好就开通了,车站的楼梯还没修完,据说这是为了在去年年底举行的选举中拉更多的选票,所以急着开通。不过,如果你是一个住在贫民窟的人,应该不会在乎这点小事吧?事实上北京地铁也是这么干的,我个人认为这个做法非常务实,挺好的。 近距离再看贫民窟,和山脚下的感觉有点不太一样了。房子其实还蛮规整的,仔细看还能看到一个蓝球场。 等我真正到了贫民窟内部,我发现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镇,有马路有汽车,有商店有饭馆,甚至还有派出所。这样的地方全世界到处都是,但因为全都修在山坡上,山下看不到街道,只看到屋顶,所以显得很拥挤,很破烂: 贫民窟里有电线,电费极为便宜。但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自来水,所以查韦斯为他们发了一个蓝色的储水罐,平时就用罐里的水。垃圾也有人负责清理,所以街道上不算脏。我到的时候看到好多年轻人在放风筝,欢声笑语的,一片祥和景象。 我采访的这位教师抱怨工资低,她丈夫(同样是教师)不得不打零工补贴家用。不过从她和她丈夫的衣着打扮来看,我完全看不出他们生活在贫民窟: 我还采访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他是查韦斯支持者,对生活很满意。他告诉我说,委内瑞拉历届政府从来没人关心他们,可查韦斯曾经来过这里两次,他甚至还和查韦斯交谈过,至今仍然记得查韦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当然,查韦斯可不仅仅是个作秀的政客,他真的干了不少"实事"。除了给穷人发电器,维持低油价和电价之外,他做的一件最"出格"的举动就是纵容老百姓占地。他制定了法律,如果一个穷人占了一块地方建房子,而原地方的主人在一年之内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的话,这块地就归这位穷人了。委内瑞拉过去贫富悬殊,一大原因就是土地等资产全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查韦斯的这个政策虽然很有些蛮不讲理的性质,但确实让很多穷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别看现在盖的是破房子,一旦他们有钱了,就可以盖新房子。从这一点来说,委内瑞拉的贫民窟比我们花天价买来的70年"贵租房"实惠多了吧? 当然,贫民窟里的生活绝对不能算完美。加拉加斯每天有50人死于谋杀,大部分发生在这里。不过干这事的大都是黑帮,和毒品有很大关系,住在这里的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是不用担心的。起码我看到的情况是,街边一直有人在闲聊或者打扑克,邻里之间的关系相当友好。 总之,如果你是一个穷人,你会选查韦斯当总统吗?(未完待续) |
將人視之為人的基督信仰–––呼籲基督信徒奉獻支持罷工的碼頭工人 Posted: 03 Apr 2013 07:48 AM PDT 將人視之為人的基督信仰–––呼籲基督信徒奉獻支持罷工的碼頭工人 「 24:10 你借給鄰舍不拘是甚麼、不可進他家拿他的當頭. 舊約律法對於工人待遇的規定是非常清晰的。例如利未記19:13及申命記24:15都明文禁止欠薪;然而,申命記24章對於工人保障之核心,是在乎「不可欺負」。欺負之希伯來文為「עשק」('ashaq),可以解作壓迫、行使暴力、詭詐和敲詐。因此原文對於老闆的要求不只是不可欠薪這麼簡單;而是要禁絕一切對工人之剝削行為,例如不加薪,工作環境惡劣等。 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犯罪乃是平常的事情,只是承受罪的苦果的,往往都是困苦窮乏的雇工。 在聖週期間,葵涌貨櫃碼頭爆發罷工;原因是自1997年以來,碼頭工人的薪金也沒有調整過,然而每更工作時數最少12小時,有時可依高達24小時,加上工作環境惡劣(例如吊機手要長時間待在空間狹窄的吊機駕駛室內,沒有食飯時間,大小便亦需在駕駛室內解決)i。 這才是最大的罪。 基督宗教對於罪的定義很清晰。耶穌言律法中最大的兩條就是「愛神」和「愛人」(聖馬太22:37~40),這是所有律法的總綱;而不守這誡命就是犯罪了。申命記24:14說的「不要欺負他」的原因就是基於愛的原則:你應當愛每一個人,包括工人,因為他也是上帝親手所造的,他也有上帝的形象,他也有人應有的尊嚴。我們當將一個人視之為真正的一個人。 因此,工人就不是純然的工具。如哲學家康德在《道德形上學基本原理》所言:不要將人純然視之為實現某目的之工具(measn),卻應同時視他為目的(ends)。可是,對於貨櫃碼頭公司來說,「工人」這概念就只有一堆功能的意義:「工資」是公司的成本開支,「工時」和「勞動力」能為公司帶來收入,工人就是一個製造收入的機器:我「輸入」工資於他身上,然後他「輸出」一些「勞動力」。由此看來,輸入少而輸出多就是對公司最好的了。結果在這種功能式的思維之中,公司高層根本沒有將工人視之為人;他沒有關心一個工人的家庭是否過得好,他沒有關心一個工人的身體能否承受如此漫長的工時一,他只關心會計帳目上的數字,他對工人的理解就是碼頭出入的登記名單上的一堆編號。 這就是罪。用哲學家齊克果的說法,這些高層眼中看到的只是一個「客觀真實性」(objective reality):一堆與個別的「人」無關的概念和數字:資產、成本、其他開支、收入、利潤/虧蝕等等。但這不是「真實的」。最真實的是人作為一個個體,與他人的互動。這就是「主觀真實性」(subjective reality)或「倫理真實性」(ethical reality):當我親眼看見一個連續工作十二小時的機手的疲態之時,我到底是選擇叫他先休息一下,還是選擇摑他一耳光,讓他不要打盹,免得他把貨櫃弄壞了?這種主觀的、個人的倫理選擇,才是人與人關係最真實的層面,而行善還是行惡,就取決於倫理真實性裡的一念之間。可惜,對於無良僱主來說,他關心的是「客觀」的利潤,而非「主觀」的良心;所以,在面對倫理選擇之時,他可能根本沒有理會這是否一個倫理選擇,只是出於對於「客觀」利潤的考慮作出無情的商業決定,於是就選擇了惡。這就是罪。 這種罪的結果,承受的是工人。 罪就是發生了,而且繼續發生,有人繼續犯罪,有人繼續作惡,有人繼續受苦。於是你可能會說:對啊,這些資本家犯罪了,他們有罪了,願上主施行公義審判,阿們。然後這篇文章就可以作結了。 並非如此。因為上帝要我們行公義、好憐憫;我們若不活出基督的樣式,關愛受剝削的碼頭工人,為他們發聲,我們就是犯罪。因為我們在倫理真實性的層面中,並沒有選擇實踐愛的誡命,將基督的愛推廣至這些工人的身上。我們明知貨櫃碼頭公司的所作所為是不公義的,卻沒有對工人伸以援手,我們就依然是沒有把那些工人當成是有血有肉、有上帝形象的人去關愛。 記得耶穌在聖馬太福音25:31~46所說的故事嗎?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聖馬太25:40)當罷工的工人餓了,就當給他們喫;當他們渴了,就當給他們喝;當他們被趕出碼頭,就去接待、關心他們;當他們衣不蔽體之時,就送上衣物被鋪。你說你沒空過去,也可以捐款到職工盟的罷工基金去支援這群工人為他們應當的工價作出抗爭。 為甚麼當有些福音派教會責罵信徒不奉獻之時,有人就乖乖地獻上十分之一;但為何有些教會又不曾責罵信徒不把這十分之一的錢拿去幫助基層,甚至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刻,也不見得有很多信徒踴躍地捐款呢?我們應當小心,因為法利賽人也作十一奉獻的,至於「那公義和愛上帝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聖路加11:42)我們若是跟隨基督之聖道而活的,就當言行一致,信德愛德並行。在《時代論壇》寫多少篇抽水的文章也是無益處的,因為上帝的公義與慈愛就是要你這人來實踐出來,就是要你活出福音,將工人視之為人,扭轉當前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反人性的一面。就讓我們以《公禱書》的<為勞動界禱文>禱告作結: 「全能之上帝,主之工作,永不止息,主曾差譴聖子身為木匠,自食其力,使勞工成為神聖;所以求主賜福海、陸、空,所有勞動者,賜以忠實、忍耐之精神,使其有服務人群堅定之目標;若遇危險,亦保護彼等;但願彼等事工成就,品格提高,增進熱誠,於公共幸福,更加努力; 主後二零一三年四月三日 |
將人視之為人的基督信仰–––呼籲基督信徒奉獻支持罷工的碼頭工人 Posted: 03 Apr 2013 07:47 AM PDT 將人視之為人的基督信仰–––呼籲基督信徒奉獻支持罷工的碼頭工人 「 24:10 你借給鄰舍不拘是甚麼、不可進他家拿他的當頭. 舊約律法對於工人待遇的規定是非常清晰的。例如利未記19:13及申命記24:15都明文禁止欠薪;然而,申命記24章對於工人保障之核心,是在乎「不可欺負」。欺負之希伯來文為「עשק」('ashaq),可以解作壓迫、行使暴力、詭詐和敲詐。因此原文對於老闆的要求不只是不可欠薪這麼簡單;而是要禁絕一切對工人之剝削行為,例如不加薪,工作環境惡劣等。 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犯罪乃是平常的事情,只是承受罪的苦果的,往往都是困苦窮乏的雇工。 在聖週期間,葵涌貨櫃碼頭爆發罷工;原因是自1997年以來,碼頭工人的薪金也沒有調整過,然而每更工作時數最少12小時,有時可以高達72小時,而工作環境亦非常惡劣(例如吊機手要長時間待在空間狹窄的吊機駕駛室內,沒有食飯時間,大小便亦需在駕駛室內解決)i。 這才是最大的罪。 基督宗教對於罪的定義很清晰。耶穌言律法中最大的兩條就是「愛神」和「愛人」(聖馬太22:37~40),這是所有律法的總綱;而不守這誡命就是犯罪了。申命記24:14說的「不要欺負他」的原因就是基於愛的原則:你應當愛每一個人,包括工人,因為他也是上帝親手所造的,他也有上帝的形象,他也有人應有的尊嚴。我們應當將一個人視之為真正的一個人。 因此,工人就不是純然的工具。如哲學家康德在《道德形上學基本原理》所言:不要將人純然視之為實現某目的之工具(means),卻應同時視他為目的(ends)。可是,對於貨櫃碼頭公司來說,「工人」這概念就只有一堆功能的意義:「工資」是公司的成本開支,「工時」和「勞動力」能為公司帶來收入,工人就是一個製造收入的機器:我「輸入」工資於他身上,然後他「輸出」一些「勞動力」。由此看來,輸入少而輸出多就是對公司最好的了。結果在這種功能式的思維之中,公司高層根本沒有將工人視之為人;他沒有關心一個工人的家庭是否過得好,他沒有關心一個工人的身體能否承受如此漫長的工時一,他只關心會計帳目上的數字,他對工人的理解就是碼頭出入的登記名單上的一堆編號。 這就是罪。用哲學家齊克果的說法,這些高層眼中看到的只是一個「客觀真實性」(objective reality):一堆與個別的「人」無關的概念和數字:資產、成本、其他開支、收入、利潤/虧蝕等等。但這不是「真實的」。最真實的是人作為一個個體,與他人的互動。這就是「主觀真實性」(subjective reality)或「倫理真實性」(ethical reality):當我親眼看見一個連續工作十二小時的機手的疲態之時,我到底是選擇叫他先休息一下,還是選擇摑他一耳光,讓他不要打盹,免得他把貨櫃弄壞了?這種主觀的、個人的倫理選擇,才是人與人關係最真實的層面,而行善還是行惡,就取決於倫理真實性裡的一念之間。可惜,對於無良僱主來說,他關心的是「客觀」的利潤,而非「主觀」的良心;所以,在面對倫理選擇之時,他可能根本沒有理會這是否一個倫理選擇,只是出於對於「客觀」利潤的考慮作出無情的商業決定,於是就選擇了惡。這就是罪。 這種罪的結果,承受的是工人。 罪就是發生了,而且繼續發生,有人繼續犯罪,有人繼續作惡,有人繼續受苦。於是你可能會說:對啊,這些資本家犯罪了,他們有罪了,願上主施行公義審判,阿們。然後這篇文章就可以作結了。 並非如此。因為上帝要我們行公義、好憐憫;我們若不活出基督的樣式,關愛受剝削的碼頭工人,為他們發聲,我們就是犯罪。因為我們在倫理真實性的層面中,並沒有選擇實踐愛的誡命,將基督的愛推廣至這些工人的身上。我們明知貨櫃碼頭公司的所作所為是不公義的,卻沒有對工人伸以援手,我們就依然是沒有把那些工人當成是有血有肉、有上帝形象的人去關愛。 記得耶穌在聖馬太福音25:31~46所說的故事嗎?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聖馬太25:40)當罷工的工人餓了,就當給他們喫;當他們渴了,就當給他們喝;當他們被趕出碼頭,就去接待、關心他們;當他們衣不蔽體之時,就送上衣物被鋪。你說你沒空過去,也可以捐款到職工盟的罷工基金去支援這群工人為他們應當的工價作出抗爭。 為甚麼當有些福音派教會責罵信徒不奉獻之時,有人就乖乖地獻上十分之一;但為何有些教會又不曾責罵信徒不把這十分之一的錢拿去幫助基層,甚至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刻,也不見得有很多信徒踴躍地捐款呢?我們應當小心,因為法利賽人也作十一奉獻的,至於「那公義和愛上帝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聖路加11:42)我們若是跟隨基督之聖道而活的,就當言行一致,信德愛德並行。在《時代論壇》寫多少篇抽水的文章也是無益處的,因為上帝的公義與慈愛就是要你這人來實踐出來,就是要你活出福音,將工人視之為人,扭轉當前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反人性的一面。就讓我們以《公禱書》的<為勞動界禱文>禱告作結: 「全能之上帝,主之工作,永不止息,主曾差譴聖子身為木匠,自食其力,使勞工成為神聖;所以求主賜福海、陸、空,所有勞動者,賜以忠實、忍耐之精神,使其有服務人群堅定之目標;若遇危險,亦保護彼等;但願彼等事工成就,品格提高,增進熱誠,於公共幸福,更加努力; 主後二零一三年四月三日 |
Posted: 03 Apr 2013 06:41 AM PDT
转帖:《东方日报》武斗645死 最小仅11岁 重庆是文革期间发生武斗最多、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加上是当时中国军火工业基地,导致武斗死伤惨重。官方数据显示,仅1967年夏至1968年夏一年时间,重庆发生武斗31次,其中动用枪、炮、坦克及炮船等军械兵器24次,共计645人死亡。
![]() ![]() |
Posted: 03 Apr 2013 07:06 AM PDT 据媒体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3日联合发布办理盗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问:司法解释为何提高了盗窃罪定罪门槛? "两高"研究室负责人答: 与1998年出台的盗窃罪司法解释相比,这部司法解释对盗窃财物"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作了较大幅度提高,第一条就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90元;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24元,分别增长4.6倍和3.7倍。盗窃犯罪是侵财性犯罪,其定罪量刑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其次,近年出台的审理诈骗刑事案件等有关财产犯罪的司法解释均对有关数额认定标准作了相应调整,因此对盗窃罪数额标准的确定,应当与类似犯罪相协调。 按照《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产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追究盗窃罪刑事责任,除了有多次盗窃的行为外,以盗窃财物多少来立案追究刑责,其数额的起刑点,按现在的司法解释是一千元以上。 在这部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97年11月4日出台过《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当时规定的追究刑事责任的起刑点是500元以上。 如今事过十六年后,因为经济的发展,起刑点提高了五百元。 由盗窃犯罪的起刑点,让想我到了贪污犯罪的起刑点。 按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这个规定表明,轨情节较轻,5000元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从中可看出,构成贪污罪的金额起刑点原则上是5000元。在司法实践中,也是以贪污5000元才立案。 贪污罪的起刑点五千元,以盗窃罪的起诉点,在以前是相差十倍,现在则相差五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为何贪污罪的起刑点,与盗窃罪的起刑点会相差如此之大呢?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侵占本单位的财物。 我认为,贪污犯罪与盗窃犯罪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贪污罪的犯罪客体,虽然是一个复杂客体,但同时侵犯了相关单位的财产所有权。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单一客观,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贪污犯罪是利用了职务之便,与盗窃犯罪相比,犯罪行为易于实施,也易于得逞。 从这些年来司法判案来看,贪污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也极少会被处以死刑。而在盗窃罪还有死刑前,盗窃达到十万元以上,要想保命,除非是未成年人或者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情节,否则"不杀就不足以平民愤"。 不过,《刑法》修正案(八)实行后,已经废除了盗窃罪的死刑,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虽然盗窃罪废除了死刑,但是在盗窃金额与贪污金额相同的情形下,按照《刑法》的规定,前者的量刑还是要比后者重。 贪污犯罪社会危害性并不亚于盗窃犯罪 贪污犯罪,不仅侵犯了相关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同时还侵犯了公务人员进行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性质并不轻。 而盗窃犯罪,侵犯的仅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贪污犯罪的主体,是一群特殊人群,主要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有其它身份的特定人员)为主,他们都有固定工作和职务。他们一边拿着国家的傣禄,一边利用职务之便,用"侵吞、窃取、骗取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单位(绝大多数是国有单位)的财物。 盗窃犯罪的主体,绝大多数是普通人群,虽然其中某些人有职业和工作,但是大部份仍然属于"低级阶层"人员,有的走上盗窃犯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 贪污犯罪的手段是"暗地"里,个别是明目张胆地进行;盗窃犯罪是乘人不注意而下手,两者作案手法非常相似。明显的区别在于,一个利用了职务之便,另一个利用别人的粗心大意。 为何对贪污犯量刑轻,而对盗窃犯量刑重? 按照我的观点,贪污犯与盗窃犯相比较,前者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 那么,根据罪责刑相统一原则,贪污犯罪的量刑,就应比盗窃犯罪重,起码也得基本一致。 贪污犯罪,由于是利用了职务之便,隐蔽性大,防不胜防,这可能是贪污犯罪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盗窃犯,则利用别人粗心大意,虽然隐蔽性大,但只要警惕性稍为高点,盗窃犯也是难以下手。 贪污犯罪不仅侵犯财产所有权,同时还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因此,对贪污犯罪处罚,就应当比盗窃犯罪的处罚严厉才合理。但是司法实践中,却恰恰相反,令人不得其解。 从这些年来媒体曝光的贪污受贿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司法机关对贪官处罚,似有越来越"宽容"趋势。 中国的贪污腐败问题,这些年来是越来越严重。如今,盗窃犯罪的起刑点,因为经济发展给提高了,但愿不会因此提高贪污犯罪的起刑点。 我以为,为了建设廉洁的国家公务人员体系,应加大打击贪污受贿的法律力度。当前,不仅不能提高这类犯罪的起刑点,相反还应降低起刑点。建议将起刑点由五千元,降低为一千元。 ![]() ![]() |
Posted: 03 Apr 2013 05:39 AM PDT 据媒体报道,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3日联合发布办理盗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问: 司法解释为何提高了盗窃罪定罪门槛? "两高"研究室负责人答: 与1998年出台的盗窃罪司法解释相比,这部司法解释对盗窃财物"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标准作了较大幅度提高,第一条就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90元;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24元,分别增长4.6倍和3.7倍。盗窃犯罪是侵财性犯罪,其定罪量刑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其次,近年出台的审理诈骗刑事案件等有关财产犯罪的司法解释均对有关数额认定标准作了相应调整,因此对盗窃罪数额标准的确定,应当与类似犯罪相协调。 按照《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产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追究盗窃罪刑事责任,除了有多次盗窃的行为外,以盗窃财物多少来立案追究刑责,其数额的起刑点,按现在的司法解释是一千元以上。 在这部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97年11月4日出台过《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当时规定的追究刑事责任的起刑点是500元以上。 如今事过十六年后,因为经济的发展,起刑点提高了五百元。 由盗窃犯罪的起刑点,让想我到了贪污犯罪的起刑点。 按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这个规定表明,轨情节较轻,5000元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从中可看出,构成贪污罪的金额起刑点原则上是5000元。在司法实践中,也是以贪污5000元才立案。 贪污罪的起刑点五千元,以盗窃罪的起诉点,在以前是相差十倍,现在则相差五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为何贪污罪的起刑点,与盗窃罪的起刑点会相差如此之大呢?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侵占本单位的财物。 我认为,贪污犯罪与盗窃犯罪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贪污罪的犯罪客体,虽然是一个复杂客体,但同时侵犯了相关单位的财产所有权。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单一客观,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贪污犯罪是利用了职务之便,与盗窃犯罪相比,犯罪行为易于实施,也易于得逞。 从这些年来司法判案来看,贪污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也极少会被处以死刑。而在盗窃罪还有死刑前,盗窃达到十万元以上,要想保命,除非是未成年人或者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情节,否则"不杀就不足以平民愤"。 不过,《刑法》修正案(八)实行后,已经废除了盗窃罪的死刑,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虽然盗窃罪废除了死刑,但是在盗窃金额与贪污金额相同的情形下,按照《刑法》的规定,前者的量刑还是要比后者重。 贪污犯罪社会危害性并不亚于盗窃犯罪 贪污犯罪,不仅侵犯了相关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同时还侵犯了公务人员进行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性质并不轻。 而盗窃犯罪,侵犯的仅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贪污犯罪的主体,是一群特殊人群,主要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有其它身份的特定人员)为主,他们都有固定工作和职务。他们一边拿着国家的傣禄,一边利用职务之便,用"侵吞、窃取、骗取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单位(绝大多数是国有单位)的财物。 盗窃犯罪的主体,绝大多数是普通人群,虽然其中某些人有职业和工作,但是大部份仍然属于"低级阶层"人员,有的走上盗窃犯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 贪污犯罪的手段是"暗地"里,个别是明目张胆地进行;盗窃犯罪是乘人不注意而下手,两者作案手法非常相似。明显的区别在于,一个利用了职务之便,另一个利用别人的粗心大意。 为何对贪污犯量刑轻,而对盗窃犯量刑重? 按照我的观点,贪污犯与盗窃犯相比较,前者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 那么,根据罪责刑相统一原则,贪污犯罪的量刑,就应比盗窃犯罪重,起码也得基本一致吧。 贪污犯罪,由于是利用了职务之便,隐蔽性大,防不胜防,这可能是贪污犯罪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盗窃犯,则利用别人粗心大意,虽然隐蔽性大,但只要警惕性稍为高点,盗窃犯也是难以下手。 贪污犯罪不仅侵犯财产所有权,同时还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因此,对贪污犯罪处罚,就应当比盗窃犯罪的处罚严厉才合理。但是司法实践中,却恰恰相反,令人不得其解。 从这些年来媒体曝光的贪污受贿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司法机关对贪官处罚,似有越来越"宽容"趋势。 中国的贪污腐败问题,这些年来是越来越严重。如今,盗窃犯罪的起刑点,因为经济发展给提高了,但愿不会因此提高贪污犯罪的起刑点。 我以为,为了建设廉洁的国家公务人员体系,应加大打击贪污受贿的法律力度。当前,不仅不能提高这类犯罪的起刑点,相反还应降低起刑点。建议将起刑点由五千元,降低为一千元。
![]() ![]() |
Posted: 03 Apr 2013 05:36 AM PDT ![]() 在今次碼頭罷工運動的現況下,明顯地,要提出的問題不再是「工人要增加甚麼的福利?」或是「工人應被甚麼團體領導?」;這些問題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為甚麼工人長久以來被壓迫但依然沒有組織出一種對抗手段?」、「如何才能使工人成為獨立自主的力量去爭取公正的待遇?」 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危機,工運被外判——沒錯,工人們正在對抗的敵人就是工運的外判 當一個工人阿偉和我說「我們自己的成敗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今次的行動使其他工種的工人們知道自己可以站出來對抗資本家的剝削」時,我驚訝地發現工人們的決心和考慮是比我想像中的堅定和遠大:工人有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工人根本擁有可以自己提出思想、並將之成為實際行動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需要的並不是另一班小圈子領導人的指示他們如何再一次地如機器般被操作,而是要引導他們自發地組織,使得每一個工人都參與在自己的工作地點之中,並實踐改變自己工作地點的實際力量。把話說明白:他們需要一個工人大會,一個引導工人發出自己思想、參與這個思想,並促使他們可以破除對日常工作地點的恐懼的工人大會(是的,現在不是所有參加工運的工人都無所恐懼,他們害怕公司的秋後算帳)。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只是以一時激情或以打氣集會支持的精神力量,而是一個足以在資本家秋後算帳時有獨立能力和勇氣與之對抗的工人大會。工人運動不是一個給社運人仕,引用黃杰的說法,「在支援這場運動以後我們魚貫回家,然後每年在這兒——或是不管在哪兒——聚聚頭,喝喝啤酒,懷緬我們在這裡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時光」的嘉年華會,而是要孕育一股具自決能力的工人力量。 在我和多位工人的對談中,我驚訝的發現,當然一是他們的遠見和勇氣,但另一更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對整個工運的進行和計劃是一無所知:「聽工會的…」、「他們會想的…」等等的說話,是我和工人們談到工運的進展時聽到最多的說話。我對這個運動現時的狀態——在工人間中通行的一無所知,或不想去知——感到震驚。現在運動的管理者在做的不是在引導工人,他們正在用另一種方法管理工人! 工人們需要的不是打氣唱K大會去堅持士氣:「工人自己的經濟苦況他們一早有了心理準備——他們不是天天坐在辦公室高談闊論的人,也不是以口號、歌聲取代實質行動的人,他們就是養妻養兒的勞動者,而他們很清楚這些代價——事實上,正正是因為他們清楚這些代價,而他們依然願意走出來抗爭,這更進一步證明了他們的決心」。士氣固然重要,但保持士氣的重點不是小資精英學生們的陸運會歌舞式打氣,而是令工人更清楚自己的在工運中的領導地位,醒覺去主動地參與思考和對抗,而不是外判之給精英學生和沒有工人基礎的工人組織。 工人不是需要打氣,工人需要武裝和組織。當然,這不是給他們一支槍,而是給他們和資方對抗的思考資源——這不是指教他們馬克思理論,是指要令工人實驗自己的組織力,切實地參與思考、切實地在一個工人團體大會中提出具體的計劃——在這兒建一個洗手間、開放那個休息室,然後工資和醫療或工傷保障要如何改進、如何廢除外判…重要的並不單是這些具體內容的細節,而是工人在參與中知道自己真正地可以改變自己的工作地點,而且他是在一個自己的團體中,她有自己的力量。這種解除對工作地點的恐懼並掌握組織權才是工人切身關注和急需的,不只是在罷工中的工人,這同時為在碼頭內加班的工友設下一個良好的形象,證明工運是有意思並具體的。一場工運沒有孕育出這種力量,他們的抗爭的只會是停留在短視的福利主義之上,然後回到工作後又延續住自己對自己工作地點的失控感,然而活在被資方抽後算帳的恐懼下工作…天真地等待下一次反抗時再去找尋精英的「反抗管理」——簡單來說,他們從沒有對脫離被物化管理的命運作出任何嘗試。 工人運動的第二個危機,是小資的失敗意識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擔心碼頭上的工人會不會成為這次運動情緒的犧牲品。這種論述是根本性地質疑工人自發性的反抗意識,並暗中肯定剝削者的主導地位、並暗示工人必然失敗,因此完全不應被重視。何況,工人自己的經濟苦況他們一早有了心理準備——他們不是天天坐在辦公室高談闊論的人,也不是以口號、歌聲取代實質行動的人,他們就是養妻養兒的勞動者,而他們很清楚這些代價——事實上,正正是因為他們清楚這些代價,而他們依然願意走出來抗爭,這更進一步證明了他們的決心。因此,現在不是談及『這場運動如何地失敗才是最好?』,而是『這次運動如何才能徹底的成功?』。」 黃杰在此已清楚地指出此種危機:我們應小心自己會不會假設了剝削者的主導地位,以及工運的必然失敗,而接受了資方就是遊戲的莊家。這種思考忽視了一個明顯得令人驚訝的事實:罷工這個行動本身就是在說出「我不玩你這個遊戲了!我們要根本地改變這些遊戲規則本身!」 為什麼說那種(假)人道主義式的思考是一種小資意識,例如「罷工使資方憤怒而永不錄用,工人會很慘...工人復工吧,生活要緊」之類呢?這是因為,第一,正如黃杰言是「暗中肯定剝削者的主導地位、並暗示工人必然失敗」;第二,是因為他們的言說位置根本就是外在於工人階級外的一個自大的上帝觀點,就好像自己在場外食住零食在看比賽叫道「呀呀他們會輸了,快點放棄吧,輸少一點!」為什麼他們是在想「這場運動如何地失敗才是最好?」而不是在場中思考「這次運動如何才能徹底的成功?」?事實上,工人在不同的地方也在說他們早就準備要和資方"決一死戰",為的(甚至如一些工人親自說)不是他們自己的成敗,而是要令不只是碼頭的工人,更是所有被壓迫的工人知道自己可以站出來,而正正此時,這些小資和所謂「馬克思主義者」在勸阻工人也要想住自己,希望別真的要把事情鬧大。用齊澤克的說法,這些人只是想讓事情改變一些,好讓事情不得以真的改變。工人不需要這些小資和所謂「馬克思主義者」的提醒:「他們不是天天坐在辦公室高談闊論的人,也不是以口號、歌聲取代實質行動的人,他們就是養妻養兒的勞動者,而他們很清楚這些代價。」他們就是受這些代價的人。 另一個應提的重要的事實:工人在如何喚醒我們的社會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任何人提到甚麼資本家,甚麼剝削等等的語詞,別人投之怪異的眼光。現在這時刻,大家卻難以迴避——因在這個爆發的事件是真實存在的,而我們不能再假裝沒看見那些圖像,階級剝削和鬥爭在這個時刻就赤裸裸的擺放在眼前!——在這個社會醒悟的時刻,香港的左派在做什麼?嘉年華會。在這個工人自我醒悟的時刻,工人得到的幫助不是被引導去孕育自我意識和獨立的力量——再一次,這力量是指在事件過去之後,工人獨立自主的團體力量——而是精英的管理和對恐懼的沉默。 真正的壓迫和邪惡,不是壓迫和邪惡本身,而是使得這些壓迫和邪惡得以可能的條件!真正的改變,不是只破除眼前所見的壓迫和邪惡,而是減除那些容許壓迫和邪惡得以發生的結構!(有關巴迪歐的破除法和減除法在否定性當中的理論背景發實踐,見筆者以及黃杰《政治行動必要堅持否定性》和《以魁北克學生運動解釋「政治的文化化」下篇》) 當工人自己說出「我們自己的成敗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今次的行動使其他工種的工人們知道自己可以站出來對抗資本家的剝削」時,他們的眼光比香港的左派(的單純福利主義)是遠了高了多少?我們難道不是應該去幫助工人去發展這種自我意識,階級意識,而是要去把這種崇高的精神還原為「福利分配」的問題(即資本家應如何施捨的技術問題)嗎?不要這樣!不要成為(容許)邪惡的一份子! 筆者再引一段黃杰的文字作結: 「我們現在唯一應該害怕的就是我們沒有認真對待工人在絕望中發出的訴求,並沒有在一切策略上配合他們:也就是,在支援這場運動以後我們魚貫回家,然後每年在這兒——或是不管在哪兒——聚聚頭,喝喝啤酒,懷緬我們在這裡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時光。我們要向自己承諾這場運動不要變成這樣:工人冒著犧牲的危險站出來就是因為「我不能再忍受現在這樣的生活!」。我們真正該質問自己的是,對比起這些工人,我們作為經濟上較不處於劣勢的一員,我們可以如何正面地回應他們這次行動的爆發、並給予他們最基本的社會保障?」 作者:曾浩年@齊澤克學會(黃杰校對,並與作者一起擁護以上一切言論立場) |
Posted: 03 Apr 2013 02:57 AM PDT 三月轉眼即逝。即使立法會去年無約束力動議,要求政府在三月底前批出免費電視牌照,政府依舊無動於衷,繼續濶佬懶理。獨立媒體(香港)昨日公布網上意見調查,民意顯示九成九人支持立即發放新牌,不過有無綫電視進行司法覆核,政府又可以大條道理繼續拖。民間組織「開放天空!撐! More TV Stations」未有怠慢,繼續邀請名人、學者、傳媒人發言,開腔齊撐發放免費電視牌。 文化學術界: 傳媒人: 立法會議員: 各界人士: |
Posted: 03 Apr 2013 04:58 AM PDT 今天環境局局長等多位政府官員加入了訪問團,行程主要到訪幾個環保設施,包括廚餘處理廠、焚化爐和住戶回收系統。 早上先到的松坡資源回收中心(廚餘處理廠)和午後去的麻蒲轉廢為能廠(焚化爐),兩者的名字都避免了廚餘和焚化這些負面名詞,而前者內部有些地方的氣味還不少,陣陣很重的醬油氣味,但在廠外圍還算嗅不到,並且他們連回收貨車都直接到地底「落貨」,附近居民看不到、聞不到。這裡的廚餘處理後主要產物是動物飼料,因為他們有農產業,但香港就將會生產生物燃氣。 相比下,焚化爐更貼近民居,更無味,原因很簡單,就是全封閉式,和以最先進的科技作焚化。香港計劃中的焚化設施,科技相近而比麻蒲於2009年興建可以更先進,資源轉化其實就是發電,排放也被嚴格控制。 下午我們訪問首爾Geumcheon區政府,他們向我們介紹了廢物收費及廚餘回收的系統,他們區內每天製造200噸廢物,廚餘問題特別大,尤其於2013年開始國際法禁止在海上拋棄廢物起,他們不能只依賴處理廚餘,還是要加強減少廚餘,於是引入廚餘"pay-as-you-throw"系統,簡單說,又是收費,成為減廢最大誘因。第一階段他們先向大廈住宅單位引進,下階段增加至獨立屋。主人家指出,在引入系統後兩、三個月內,廚餘已經下降了三成! 最後,局長和議員們的影相位,是我們到區內一個小區的RFID廚餘回收站,其實所謂RFID很簡單就是像八達通的一張智能卡,嘟一下,垃圾筒蓋打開,市民就可以把廚餘放入去,機器一磅重,就按量收費,資料更實時上載到伺服器上。 當地官員說,系統成功最重要是小區管理的支持,而他們也做了不少實驗,得到正面回應才全面實施。其實,這科技沒有什麼太困難或特別之處,還是為與不為之別,和韓國人民的民族性和社區的團結性。 |
Posted: 02 Apr 2013 11:35 PM PDT 1、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总理梅德韦杰夫都申报了2012年的收入状况。普京强调,"要用烧红的铁烧尽腐败",以示反腐决心。俄罗斯高级官员递交个人收入和支出申报表原定的最后期限为 7月1日,普京宣布拒绝申报财产者将被解除公职。 2、@韩志国【 潜规则是官场的最大负能量 】 官场成为逐利场,交易就会在官场盛行。拥有权力就能拥有和支配资源,社会就会对权力趋之若鹜。能爬就爬上去,能买就买过来;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小一级人下人。民众不能通过选票决定官员命运,官员就会通过钞票自己改变命运。中国的权力约束不过是牛栏关猫和纸笼锁虎。 3、旅法女油画家王俊英继前不久让宋祖英、陈数、范冰冰、柳岩入选油画《新四大美女图》后,近日又画出了"新四大美男"。她认为,莫言、李玉刚、刘翔、陈光标分别代表了当代中国男子的智慧之美、俊朗之美、运动之美和心灵之美。 4、几个月前,河南省周口市曾因推进殡葬改革、平坟200多万座备受关注,如今,有部分坟头已悄悄重新隆起。据周口市有关部门统计,从春节到清明节前,周口农村新拢起的坟头大约有十多万座,约占2012年秋冬平坟总量的一成左右。 5、朝鲜中央通讯社4月1日发表评论称,如果说上世纪的朝鲜战争给美国予以了历史上的首次惨败,那么第二次朝鲜战争将置美国于最终灭亡。 6、【河南现奇葩征地补偿:65年后给800斤玉米和小麦】河南双龙镇政府征用杜志民200多亩口粮田和28亩宅基地用来建政府办公大楼、学校和广场及一部分进行房地产开发,"征地补偿费用"的支付方式之一是:65年后每亩每年1600斤粮食(小麦800斤,玉米800斤),或按当年粮食市场价折换为人民币兑付。 7、据人民日报消息,2月25日,长春召开燃气涨价的听证会,天然气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2.8元,涨幅高达40%。25位听证人,其中消费者11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8人,政府相关部门人员4人,经营者2人。25人全部同意调价方案。 8、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4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586,较前一个交易日升值88个基点,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市场也步入"6.20时代",昨日收报于6.1986 ,创历史新高。 9、多家媒体报道称,四川富商,成都会展旅游集团董事长邓鸿被爆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长邓鸿曾名列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第三百二十八位,是身价逾九亿元人民币的四川会展王兼旅游王。财新传媒还称,目前包括邓鸿在内共有3名四川富豪在接受调查,另外两人分别是郎酒老板汪俊林和四川金路集团董事长刘汉。 10、江苏省确诊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抢救。此前,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两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安徽省滁州市患者韩某正在南京抢救。 11、吉林省白山市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瓦斯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1人失踪。伤亡人员中三分之一以上是企业高层领导和技术工程人员。一位参与救援讨论的工作人员称,责任人为保住18亿元的投资,没有经请示和制定科学周密的方案擅自下井救援,导致了第二次的爆炸事故。 12、在获得诺奖后莫言似乎不胜各种打扰,昨日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表示:"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不管我配不配诺奖,我都已经获得了诺奖,是该回到书桌前写出好作品的时候了。据说2013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已经结束。希望半年后新的得主出来时,就没人再理我了。" 13、第67届联合国大会2日经过投票表决,通过了用于监管常规武器国际贸易的《武器贸易条约》。在当天的表决中,伊朗、朝鲜和叙利亚投了反对票,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弃权。《武器贸易条约》将于6月3日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署,需要至少50个国家签署和批准,并在第50个签署国按程序交存批准书90天后正式生效。 15、4月以来,上海、山西等地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中新网财经频道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市以1620元/月领跑全国,江西省上调幅度最高,达到41.4%。 16、朝鲜最高人民会议1日发布法令,宣布通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宇宙开发法》,并将成立国家宇宙开发局。开发法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堂堂的人造地球卫星制造及发射国,建设朝鲜成为世界宇宙强国,是朝鲜坚定不移的立场。 17、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刊物《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因为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公开撰文《中国应该抛弃朝鲜》批评中国对朝鲜现行政策"过时",又指朝鲜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已不再有用而被停职。(联合早报) 18、据韩国《中央日报》2日报道,为弥补政府财政赤字和引进外资,首尔市制订了向中国企业出售包括蚕室运动场等地皮的再开发计划。但此举引发韩国执政党议员非议,认为蚕室运动场作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场地,卖给外国资本会引发首尔市民"心理不适"。 19、黎巴嫩官方人士4月2日说,黎巴嫩将启动一项对叙利亚难民进行全面统计的计划,以便向他们发放难民身份证。具体内容包括统计叙利亚难民人数、住处以及联系方式等,为难民建立个人档案,以便向他们发放身份证。叙利亚难民凭身份证可以领取救济物品、就医等,其子女可以上学。 20、2012年发生的印度新德里黑公交轮奸案的阴影尚未退去,巴西日前又发生非常类似的暴力案件。一对情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乘坐一辆小巴士时遭到抢劫和毒打,女子被轮奸,男子被铐上毒打,嫌疑人甚至用两人的信用卡在途中为巴士加了两次油。这件事也被媒体称为"印度黑公交强奸案"的翻版。 21、汪丁丁:世界上没有"征税可以降低商品价格"这样荒唐的理由。买不起住房的人,更应当反对住房征税,这是经济学的最最浅显的原理。房主面对重税,可以有千百种方式转嫁税负给租客或买房的人。民粹派的悲哀在于自以为代表底层利益,因此支持政府掠夺中产阶级的政策。其实,损害了底层的长远利益。 22、吴祚来【 印度的另一面】一、印度实现免费医疗制度,无论是上至心脏病,下至感冒牙痛等,都可以在豪华的印度医院里接受免费治疗,治疗期间还有标准为10美元/日的营养补贴,也就是说住院期间的饮食支出也是全免的。 二、印度实现免费的教育制度,在印度,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强制入学接受教育。但是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五、印度发展从来不搞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七、印度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 九、从来不搞计划生育 十二、印度的电影业 印度没有审查制度,题材自由发挥。 ![]() ![]() |
Posted: 02 Apr 2013 11:31 PM PDT 三毒俱備,豈能不死 前言: 中午時,無意中看到星期日檔案的預告片,心想,終於有人願意探討這個課題了!可惜當我趕回家,電視上播放的竟然是令人失望的廣告雜誌乙個。 於是,我在FB打了這句STATUS 「點解又係何漢權同雷鼎鳴??!! 佢地憑咩講中文科??? (蕭源更不在話下!) 還用學友社模擬試評價文憑試... 如此低水平的「分析」,結果只能是緣木求魚,並無助於解決中文科的死局!!!」 看來,又是老夫出手的時候了。 正文: 如同一切課程問題之討論,要深入研究文憑試中文科問題,必須從教、學、評三個角度逐一分析。否則,所謂「分析」必然是瞎子摸象、扣槃捫燭。 貪多務得的教學課程設計 首先,容我先從問題的源頭,即「教」的角度切入。同時,我必須指出,這裡提出的「教」,並非獨獨針對前線老師或辦學單位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事關更大的責任其實是來自整個課程的設計者,即教育局袞袞諸公。 一如所有學習領域(KLA,Key Learning Areas),中文科也有自己的課程設計理念,而以下來自教育局網頁的文字,正好說明本港中文教育政策及發展的理念。 學習領域定位 中國語文是學習各門學問的基礎,而語文學習必須在學生的母語基礎上發展。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要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能說流利而得體的粵語和普通話,同時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和良好思維素質,得到審美、品德的培養和文化的薰陶,以美化人格,促進全人發展。 表面上,上述官方文字並無什麼大問題,一切還不是「攞你命三千」式的大雜燴。但當我們細心咀嚼當中的文字,便會發現他們對學生的要求其實很高。 不僅要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還要「能說」「流利而得體的粵語(和普通話!)」。更甚的是,學生們還要學會從美學角度「欣賞」語言文字,甚至透過本科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和良好思維素質! 如此立意「不凡」的課程,自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可以應付得來! 或曰,作為一個大學入學試,要求較高豈非必然?類似上述觀點,就如太陽從東方昇起,西方降下,並無置喙之餘地,但當我們將之與同樣作為大學入學基本資格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作一比對,自會發現當中之差距。 一、鞏固學生已往所學的中國語文基本知識,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聆聽、說話等語文能力,尤其著重思維的訓練與語文的實際應用。 二、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啟發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品德,使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提高學生學習中國語文及文化的興趣,並使學生有繼續進修的自學能力。 當中的充滿鼓勵成分的「提高、增進、啟發、培養、加強」豈可與今天的「掌握、能夠」同日而語?又例如,昔日著重的不過是「思維訓練」,今天我們平均年齡較小的考生卻要處理「高層次思維能力和良好思維素質」(到底什麼是良好思維素質?)。由此觀之,中文科合格率偏低,或許是局方用來篩選能入大學之菁英的手段之一,而非意想不到之結果。 亦正因此,局方便因應「需求」,試圖利用中文科有限教節為學生提供「獲得全面而均衡的語文學習經歷」(見下圖) 均衡發展讀寫聽說能力,全面發展讀寫聽說的綜合語文能力。 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加強中國文學元素。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文化學習,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反思和認同。 培養思維能力和素質,鼓勵獨立、批判性思考,發揮創意。 提高閱讀興趣,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積累知識和語言材料,拓展視野和胸襟。 配合時代社會,因應學生需要,編選多樣化的學習材料,靈活運用學習材料。 可惜的是,一廂情願的局方卻忘記了/輕視了上述的課程設計方向的先天破綻: 語文的實用性和美文的觀賞性本來就是兩套截然不同的學習進路,前言(即讀寫聽說+綜合)講究基本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客觀簡潔有力為上,而後者則針對個人對文章的體會感受分析評價,不避主觀色彩,兩者所需之要求分別極大。然而,當局在設計新高中學制時,明顯不欲複製昔日舊制學生只懂「解構」範文,連基本書信也無法寫好的窘態,遂加入大量基本語文溝通元素,例如卷五綜合,以協助學子應付日後的職場需要。 只可惜當局在設計新課程時,並未有將此「範式轉移」清楚告知天下。另一方面,為免避免重視傳統的中文人發難,教育局更夥同考評局在卷一閱解中加入大量有關寫作技巧或結構分析的題目,或在卷四口語一卷加入爭議極大的朗讀部分,希望能做到面面俱到。 不少論者,包括越俎代庖的經濟學人經常發表文章重提範文教學。愚見以為這不啻是外行人管內行人的常見錯誤,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淺見。事實上,只要官僚的思維不改,問題根本無法解決,而最終的結果是,學習及考核內容增加了,莘莘學子的中文水平未見提升,明顯地,他們都是官僚主義的受害者。 充滿恚忿的學習環境 文憑試中文科之困局,撇開當局之貪多務得,亦可歸因於家長及學生對中文科的嗔怒之心,及飽受折騰的中文老師對工作環境的不滿。 正如前文所言,收讀中文科的學生要達到當初設計的目標,需要耗用極大量的學習資源,包括時間和心力。事實上,中文字難學難精,若非入大學必修,向來不受家長及學子重視的中文科早被人棄如敝屣。 星期日檔案中的受訪家長明言不明白為何今天還要學文言文,正好反映家長對於中文科的不滿。同理,他們大多以為,學習不同文類寫作,在現實生活中本無實用。至於閱讀,更是浪費時間──閒暇寶貴,有空看書,不如多學英日法德語或禮儀班。 跟他們多講文化傳承的高論,大概只淪為陽春白雪。事實上,即使功利地說,他們亦不會明白,中大華區的政商名人至今仍不時在講詞或文章中引用古典詩詞祉名人嘉言以增加說服力和書卷味,跟學好文言文之間的關係。 往昔的文化科,若老師有心,挾九成合格率之助,亦可將之包裝成沉重考試壓力下之避風港或理想國。如今合格率大降,學生家長同樣惶惶不可終日,壓力遂降在前線老師頭上。偏偏受當局之政策所累,中文科的成績又並非如昔日般講究多勞多得(卷三聆聽,尤其令人聞風喪膽的奪命四式便是最佳例子,跟考試無直接關係的選修單元更是重災區),家長及學生難免會有「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之嘆。 面對極為恚怒的學生及其家長帶來的商機,補習天王自然想盡千方百計乘虛而入。慨贈金句表讓學生臨考前有所依循已屬當中「王道」,挑撥離間力數日校老師無能庸碌更是常見殺著。 不能否認,學習應試技巧的確有助得分,但單憑所謂應試技巧能否回應評卷報告中「意見陳腔濫調、意念單薄貧乏、語言無味及詞彙貧乏等」對學生年復年的批評?殘酷的現實是,愈來愈功利的家長們同學們對中文科之厭惡日益加深,而困在夾縫中的前線老師卻要向學生硬銷「無用」的學習內容。日夜批改換來的卻是學生、家長,甚至校方的不信任 如此一來,中文科的整體水平又怎會進步? 愚痴無明的考核準則 考試本來是公平公開的平台既讓學生盡展所能,又可忠誠地反映學生的得著。可惜,面對平衡上述種種難題,考試局唯有選擇最能量化的評卷方式──不理所謂語文水平,以能否完成及扣緊題目的要求(即所謂任務)為核卷重心。 在這種講究量化的標準下,一切創意、批判能力靠邊站,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作答公式便成為大贏家,而不諳此道,自命不凡亦是不少來自名校的考生首屆無辜戰死之主因。 以卷二作文為例,考生必須扣緊題面上的每一個題旨加以發揮,方能避免離題,影片中科主任提出的「休學年」一題便是顯例。又以卷四口試為例,即使雄辯滔滔,若未及回應題目之「任務」,亦難以取得較佳分數。 表面看來,要求學生扣題並無不妥,但長此下去,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必然大降。事關高分者可能只是懂得考試技巧而並非有真才實學。以卷二為例,相比以往的命題作文,目前的新題型明顯更著重「任務」的完成,為了方便出題及核卷,考評局日後推出的題目會否愈來愈重視可控程度而變得因循苟且,實在難以估計。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當局多搞十次中期檢討,若依然無法擺脫上述於「教、學、評」三環同時出現三毒問題,香港學生的中文水平只會一代不如一代。 延伸閱讀: 給考評局及考生的幾點建議 原文(附影片、圖片及相關連結) |
Posted: 02 Apr 2013 09:50 PM PDT 2017年1月1日起实行全民总统选举
特适尔/TECEL
新花社消息 记者特适尔(英文名TECEL)从有关部门获悉,大陆将从2017年1月1日起,实行一人一票的全民总统选举。 (20130401星期一,愚人节) 特适尔/TECEL牛博网部落格www.bullogger.com/blogs/tecel 或者德赛公园www.de-sci.org/blogs/tecel 或者www.desaigongyuan.org 之tecel 或者http://tecel2.blog.sohu.com/ 或者http://blog.ifeng.com/7552926.html
特适尔®/TECEL®为本人设计并注册的商标,广泛用于吃穿用等多种商品和/或服务,包括第3类(含香皂、香波、香水)、第5类(含人用药;药物饮料;医用减肥茶;药用胶囊;医药制剂;风湿油;婴儿食品;杀害虫剂;卫生巾;消毒纸巾等)、第7类(含洗衣机、发电机等)、第9类(含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照相机等)、第11类(含冰箱、空调、厨房用品等)、第25类(含服装等)、第29类(含鱼、肉、蛋、奶、油等)、第30类(含咖啡、茶、饼干、方便面、酱油等)、第35类(含广告、投标报价等)、第37类(含建筑、钻井、装潢等); "ROCKSEA/岩海及图"第9类(含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计算机外围设备;已录制的计算机程序(程序);计算机软件(已录制);中心加工装置(信息处理器);电子信号发射器;测距设备;材料检验仪器和机器;测量器械和仪器等)和"WANGTAT/宏达建业及图"第42类(含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咨询;工程;环境保护咨询;城市规划;质量控制;包装设计;建筑咨询;建筑制图;建设项目的开发等)为本人设计并注册的商标。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一道,许可使用和/或转让该商标,把"特适尔/TECEL"这个品牌推向世界!非商业用途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aq246@163.com |
Posted: 02 Apr 2013 10:22 PM PDT 本文作者:卢 昌海 本系列的单行本《寻找太阳系的疆界》已于2009 年 11 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节略版曾在 2007-2008 年的《中学生天地》杂志上连载。 卢昌海老师的微博:http://weibo.com/ChanghaiNews,个人网站:http://www.changhai.org/。 前文回顾《寻找太阳系的疆界》连载 九.众说纷纭在这个节骨眼上"敌人"倒是很沉得住气,没有立刻表态。但仗打到这个份上,"敌人"的不置可否反倒让天文学家们无所适从,几乎陷入了"窝里斗"。事实上,很多天文学家对波瓦德付出的"断臂"代价耿耿于怀,因为按照波瓦德的轨道,那些被丢弃的历史记录与计算之间的偏差高达几十角秒[注一]。这么大的偏差居然同时出现在这么多彼此独立的观测结果中,难不成留下历史记录的那些天文学家全都在观测天王星的时候喝了酒?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就连波瓦德本人也不得不承认,造成历史记录与现代数据无法匹配的真正原因有待于后人去发现。 但耿耿于怀也好,难以置信也罢,"敌人"既然没有反对,天文学家们也不便自己拆自己的台,于是有人开始为波瓦德抛弃历史记录的做法寻找可能的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认为天王星曾经被某颗彗星"撞了一下腰",从而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注二]。如果是这样,那么历史记录与现代数据无法匹配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它们描述的分别是碰撞前和碰撞后的轨道,本来就应该彼此不同。由于历史记录一直覆盖到1771年(那是拉莫尼亚的最后一次记录),而现代数据则开始于1781年(那是赫歇耳的第一次观测),因此人们猜测该撞击发生在1771-1781年间。 但是像彗星撞击这样为了特定目的而提出的建立在偶然事件基础上的假设,是科学家们素来不喜欢的。因为人们若是时常用这类假设来解释问题的话,科学就会变成一堆零散假设的杂乱集合,而丧失其系统性。更何况彗星撞击天王星不仅概率实在太小,而且由于彗星的质量与天王星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事实上比九牛一毛还远远不如),即便真的撞上天王星,也万万不可能对后者的轨道产生任何可以察觉的变化。反过来说,倘若真有一个天体可以通过撞击天王星而显著改变其轨道,那么该天体的质量必定极其可观,那样的撞击若果真发生在1771-1781年间,绝对会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天象奇观,又怎可能不留下任何直接的观测记录呢?因此,彗星撞击说从各方面讲都是一个很糟糕的假设。连这样糟糕的假设都被提了出来,天文学家们在天王星问题上的处境之绝望可见一斑。 更糟糕的是,即便在那样的处境下,天王星还是毫不手软地往天文学家们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自1825年起,天王星故伎重演,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偏离波瓦德的轨道。几年之后,两者的偏差已经达到了令人绝对无法忍受的30角秒。 "敌人"那姗姗来迟的回答终于被等到了,可惜却是一个那么残酷的回答。 这时候天文学家们实已一败涂地,而且还败得极其难看,因为天王星早不出手晚不出手,偏偏是在天文学家们"臂"也断了,"血"也流了,还煞费苦心地为自己的断臂找了借口之后才出手。那情形,怎一个"惨"字得了?当然,到了这时候,人们也已经习惯了,失败早已不是新闻,天王星若是乖乖听话了反倒会成为新闻。 屡战屡败之下,天文学家们开始改换思路。 仔细想想,彗星撞击说虽然很失败,却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在思路上,它尝试了用外力的介入来解释天王星的出轨之谜。沿着这样的思路,天文学家们又提出了另外一些假设,比如认为天王星的出轨是由某种星际介质的阻尼作用造成的。这种假设以前曾被用来解释某些彗星的轨道变化,但用它来解释天王星的出轨却面临一个致命的困难,那就是介质的阻尼作用只能阻碍天王星的运动,而绝不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只能让天王星运动得更慢,而绝不可能相反。但不幸的是,天王星的运动却有时比理论计算的慢,有时却比理论计算的快,这样的偏差显然是不可能用介质的阻尼作用来解释的。 还有一种假设则认为天王星出轨是由一颗未知卫星的引力干扰造成的。这种假设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如果真的存在那样的卫星,它的质量应该远比当时已知的两颗天王星卫星大得多,那么大的卫星为何一直未被发现呢?这是很难说得通的。更何况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相对于行星的公转周期来说一般都很短(比如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只有地球公转周期的十二分之一,对外行星来说这一比例通常更小),由此造成的行星轨道变化应该是短周期的,可是天王星出轨的方式却呈现长期的变化,这是卫星假设无法解释的,因此卫星假设也很快就脸朝下地躺倒了。 除这些假设外,有些天文学家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也许并不是严格的平方反比律,甚至有可能与物质的组成有关。这种可能性虽然很难被排除,但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东西,一旦被修正,所有天体的运动都将受到影响,其中也包括那些一直以来被解释得非常漂亮的其它行星及卫星的运动。要想对万有引力定律动手脚,让它解释天王星的出轨,同时却又不破坏其它行星的运动,无疑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而且单凭天王星的出轨就在天体力学祖师爷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头上动土,也似乎太小题大做了一点,因此这种假设的支持者寥寥无几。 就这样,从拉普拉斯、梅尚、菲克斯米尔纳、达兰伯利,到波瓦德,一次次的计算全都归于了失败;从彗星撞击说、介质阻尼说、未知卫星说,到引力修正说,一个个的假设全都陷入了困境。天王星出轨之谜的正解究竟在哪里呢?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天文学家们在盘点自己的"假设仓库"时发现那里只剩下了一张牌。这张牌是唯一一个没有倒下的假设,这个假设已是最后的希望,可这个希望的背后却是一道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难题。 天王星出轨之谜的正解期待数学高手的横空出世! 十.数学难题这个硕果仅存的假设读者们想必已猜出来了,那就是在天王星轨道的外面还存在另一颗大行星,正是它的引力作用干扰了天王星的轨道,使它与天文学家们捉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迷藏(请读者们定性地想一想,天王星之外存在新行星的假设为何能避免前面提到的介质阻尼说和未知卫星说所遭遇的困难?)。在天王星之外存在新行星的猜测本身其实并不出奇。事实上,自天王星被发现之后,稍有想象力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想到这一点。不过,泛泛猜测一颗新行星的存在是一回事,将这种猜测与已知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推理价值的假设,乃至于用这一假设来解决一个定量问题,则是另一回事。后者无疑要高明得多,困难得多,它的出现也因此要晚得多-直到1835年才正式出现。 1835年的11月,著名的哈雷彗星经过了将近76年的长途跋涉,重新回到了近日点。天文爱好者和天文学家们共同迎来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天文观测热潮。就在万众争睹这个多数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能用肉眼看到的美丽彗星时,天文学家们却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那就是哈雷彗星回到近日点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一天。一个长达76年的漫长约会只晚了区区一天,算得上是极度守时了,但天文学家们的敏锐目光并未放过这个细小的偏差。法国天文学家瓦尔兹(BenjaminValz)和德国天文学家尼古拉(FriedrichBernhardNicolai)几乎同时提出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哈雷彗星的晚点有可能是受一颗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的新行星的引力干扰所致[注三]。由于当时天王星出轨之谜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瓦尔兹进一步猜测这颗未知行星有可能也是致使天王星出轨的肇事者,这便是天王星出轨之谜的新行星假设。 与那些一出道就遭遇致命困难的其它假设相比,新行星假设没有显著的缺陷,这个难能可贵的特点使它很快就脱颖而出。到了1837年,就连波瓦德也开始接受这一假设了。波瓦德的外甥在给英国皇家天文学家艾里(GeorgeBiddellAiry)的一封信中提到,他舅舅(即波瓦德)已开始相信天王星出轨的真正原因在于天王星之外的未知行星的干扰[注四]。艾里当时是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台长,他在我们后面的故事中将是一位重要人物。艾里对天王星出轨之谜也非常关注,他手头掌握着大量的观测数据,并且还撰写过有关这一问题的详尽报告。通过对天王星轨道数据的细致分析,艾里发现了一个当时鲜为人知的问题,那就是计算所得的天王星位置不仅在角度上与观测数据存在着众所周知的偏差,而且在径向-即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上也与观测数据存在偏差。艾里认为这种偏差的存在表明理论计算本身还有缺陷,他把这看成是解决天王星出轨之谜的关键。至于新行星假设,艾里则很不以为然。 艾里对新行星假设的不以为然,以及他对天王星出轨症结的判断后来被证实为是不正确的。他个人所持的这些观点虽不足以阻挡新行星假设快速流行的步伐,但由于他在英国天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这种日益孤立的见解为后来英国在寻找新行星的竞争中落败埋下了种子。 新行星假设虽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要想证实这一假设却绝非易事。证实它的最直接的方法显然就是找到这颗未知的新行星,通过观测确定其轨道,然后再根据其轨道计算它对天王星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恰好能够解释天王星的出轨,那么新行星假设就算得到了证实。 可问题是,究竟该到哪里去寻找这颗未知的新行星呢?它离太阳的距离比天王星还要遥远(如果提丢斯-波德定则有效的话,它离太阳的距离应该比天王星远一倍左右),因此一般预期其亮度要比天王星暗淡得多。另一方面,它的移动速度则要比天王星慢得多,因此不仅搜寻的难度大得多,而且判断其为行星也要困难得多。这样的搜寻听起来意义非凡,实际上却是一项风险很大的工作,很可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结果却换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另一方面,当时各大天文台都有相当繁重的观测任务(其中有些虽号称是天文观测,其实却是"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一类的测绘及定位任务),既没有意愿也没有条件进行这种额外并且高风险的搜寻工作。 既然依靠观测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对新行星假设的判定就只能通过纯粹的数学计算来实现了。毫无疑问,这种执果求因的计算要比计算一颗已知行星对天王星的影响困难得多,因为新行星既然是未知的,它的质量、轨道半径、轨道形状、与天王星的相对角度等所有参数也就都是未知的。因此在计算时既要通过天王星出轨的方式来反推那些参数的数值(这是相当困难的数学问题),也需要对无法有效反推的参数数值进行尽可能合理的猜测,然后还得依据这些反推或猜测所得到的参数来计算新行星对天王星的影响,并通过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对比来修正参数(这是相当繁重的数值计算-别忘了那时可还没有计算机)。这种反推、猜测、计算、对比及修正的过程往往要反复进行很多次,才有可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因此要求计算者既有丰富的天体力学知识,又有高超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要有过人的毅力、耐心和细致。 幸运的是,历史不仅给了天文学界这样的人物,而且很慷慨地一给就是两位。 注释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一日写于纽约 关于本文本文授权转载于卢昌海老师的个人博客,欲再转载者请联系原作者 |
Posted: 02 Apr 2013 10:18 PM PDT 國家主席習近平啱啱上位,凳都未坐暖,正忙於國事外訪,國內事務仲未擺好陣勢,「愛國愛港」政治鬥爭已掀起千尺浪。3月24日,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安排立法會37名憲制派議員,在深圳聽人大法工委主任喬曉陽講耶穌,專題論述政制發展及普選問題,結合先前政協主席俞正聲高調要求特首大膽工作確保「愛國愛港」力量長期執政的表態,強烈感受到有一股「反中亂港」的勢力正向梁振英施壓。 喬曉陽的座右銘是「法為政治所用」,專長是將法律解釋至符合政治需要,此次洗腦式論述,喬曉陽發揮得淋漓盡致鬼話連篇。講政制發展,喬曉陽開宗明義2017年實行普選的立場堅定不移,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的立場堅定不移,普選辦法必須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立場堅定不移,喬曉陽的堅持,充分體現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一貫不尊重法律和不遵守憲政制度的作風。 中國憲法第2條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憲法第31條規定,「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基本法)規定」。三個堅定不移,完全暴露喬曉陽的法治侏儒本質。 人大常委會不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而是人民代表大會的常務工作機構,常委會並無國家及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創制權,《基本法》是「普選辦法」的唯一依據。「普選辦法必須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立場堅定不移」,將常委會「有關決定」表述為「普選辦法」基本依據之一,犯原則性錯誤,喬曉陽是無視國家憲制和挑戰國家憲制。 2007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非法生產通過決議,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提名委員會可參照香港基本法附件一有關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組成。「可以實行」已是規定,「可參照」是參考建議,而不是必須依循。就算「非法也是法」,常委會的「有關決定」,只有普選時間是「法律規定」,並無規定選舉委員會必須過渡至提名委員會,此是不幸中的大幸,全國人大常委會少犯一項錯誤。 「可以實行」已是決定,「非法作品」五步曲的第一步「產生辦法的修改問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以及第二步「由常委會確定」,已被2007年12月常委會「有關決定」取代,行政長官普選議題何時展開諮詢,完全由特區政府自行決定。喬曉陽仲話普選還有「五步曲」程式,係唔知法治為何物,法學水平低劣,冇計。 喬曉陽表示,普選的提名委員會如何組成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強調常委會有關決定「參照」一詞,主要就是參照選舉委員會由四個界別組成的基本要素,而在具體組成和規模上可以有適當的調整空間。將「可參照」改為「參照」,也只是參考,將「可參照」解釋必須依照,又係法為政治所用,喬曉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選舉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同樣規定必須具廣泛代表性;選委會的廣泛代表性,就是廣泛代表性四個界別的小圈子選民;普選是全港選民參與,提名委員會的廣泛代表性必須能夠代表全港選民。廣泛代表性的內涵,已規定選委會的組成不能過渡至提名委員會。喬曉陽的論述對廣泛代表性的要求隻字不提,百分百係眼唔盲心盲。 喬曉陽認為,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尚待香港社會討論解決的只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提名行政長官的民主程序,一個是提名多少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更強調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候選人與現行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個人聯合提名候選人,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提名方式,沒有什麼可比性。喬曉陽及人大法工委,一直將《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解讀為只是行政長官普選的規定,不是法學水平低劣就是眼唔盲心盲,應是欺上壓下居多。 《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行政長官產生的具體辦法由附件一規定。」 「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具體辦法由附件一規定。」附件一第六條規定,「第一任行政長官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產生。」附件一是包含第一任和第二任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具體規定。 「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是第一任和第二任產生辦法的具體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是普選的原則規定。 「而規定……最終達至」,「最終達至」是在第二任具體辦法的基礎上達至普選;附件一第七條規定,「二○○七年以後各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如需修改……」,如需修改是根據第二任具體辦法進行修改;《基本法》的設定,容許2007年行政長官可由普選產生,最終達至普選,就是修改第二任具體辦法達至普選,而不是另起爐灶重新創建。 行政長官最終達至普選產生的修改: (二)按民主程序提名:第二任的具體辦法,附件一規定,「不少於一百名的選舉委員可聯合提名候選人。每名委員只可提出一名候選人。」一百名的選舉委員可聯合提名候選人,是中國選舉法第二十九條「選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聯名推薦候選人」的規定,按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原則,在《基本法》重新立法;普選的民主程序提名,「聯合提名」的門檻可以修改。「每名委員只可提出一名候選人」,是中國選舉法第四條「每一選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個投票權」的重新立法,是普及而平等的民主選舉在產生辦法的具體落實,不能修改。 (三)行政長官最終由普選產生:第二任的具體辦法,由小圈子選民選出選舉委員會,選委選舉產生行政長官人選,屬於間接選舉。最終達至普選產生,就是修改至提名委員會提名後,由全港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提名權是選舉權派生的政治權利,地方選舉,中國選舉法規定所有選民都有選舉權和提名權;第一、二任行政長官選舉,推舉委員會及選舉委員會的提名權,都是選民授權。選舉委員會是一個機構,附件一規定由委員提名而不是機構提名,喬曉陽認為提名委員會應該機構提名,係法為政治所用,導致眼唔盲心盲。 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最終由普選產生,是由《基本法》第一條決定,是香港從殖民地回歸,特區達至共和體制的終極目標。《基本法》第一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什麼是人民共和國?中國憲法第二條規定,「 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特區人民行使特區權力,就是直接選舉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 小圈子選舉委員會過渡至普選提名委員會,大部分選民就不能夠行使提名權,違反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政制度。主張選舉委員會過渡,就是否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就是反對特區行政區走向共和,是「反中亂港」的具體表現,喬曉陽知唔知自己喺度做緊乜? 行政長官就任須宣誓,擁護《基本法》和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誓詞已法律化行政長官必須愛國愛港。喬曉陽是違法亂政的酷吏,竟然高談闊論愛國愛港,認真搞笑,喬曉陽的論述完全是胡說八道,為香港回歸成為共和國一部分增添障礙。無論是耳聞目睹還是歷史記載,香港市民清楚看到喬曉陽一直都在傷害國家,是「反中亂港」的代表性人物,已無將功贖罪的餘地,要為國家做一件好事,喬曉陽自焚殉國是唯一選擇。 儘管譚耀宗已經「補飛」,強調喬曉陽的論述只是個人意見,不代表中央立場,但特首梁振英已明顯感到敵對勢力圍攻施壓,藉接受鳳凰衛視專訪還拖。梁振英表示,很難想像,若果不愛國不愛港,他怎可以當上特首,更強調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各方面這麼密切的情況下,香港會出現一個不愛國不愛港的特首。梁振英重申,特區政府對2017年落實普選特首,是重要並且不會改變的承擔,至於怎樣落實,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梁振英的表態,全方位向敵對勢力的圍攻還擊。 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一切權力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支配。中國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是非常嚴重的錯誤,違反憲政制度和違反大陸法制式。人大法工委法學水平低劣又專橫跋扈,立法規則都未掌握,立法錯誤多如汗毛,法工委不是人民代表,而是石器時代的野蠻侏儒。國家要走向法治,還有好多個十萬八千里,為了大地的微笑,為了人民的自由,中央應以行動展現走向法治的決心。 中聯辦──喬曉陽喺深圳講耶穌鬼話連篇: 明報──梁振英向敵對勢力還拖: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 YouTube──時間的錯天空的錯也許是我不懂的事太多: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罷工第七日:罷工基金籌140萬 《壹週》爆嚴磊輝講大話 HIT反指失實 工作證只是「打錯字」 Posted: 02 Apr 2013 10:02 PM PDT (獨媒特約報導2000更新)最新罷工基金的數字為140萬,已打破2007年的扎鐵工潮的121萬。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潛水多日終於回應,他黃昏時到中環大會堂出席活動,遭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及其他人士抗議,批評他無回應碼頭罷工事件。 張建宗則自稱一直親自跟進,罷工首日政府已高度關注。又指他今日與和黃高層開會,對方同意要儘快解決工潮。不過,他不肯透露與和黃高層會面內容,包括曾否討論加薪問題。他表示將一兩日內由勞工處安排對話機制,調停事件。 張建宗認為資方是有誠意,有信心政府可以打破僵局,又說目前沒有事實證明參與罷工的工人會被秋後算帳,局方會跟進相關報道。 HIT 批《壹週刊》失實 嚴磊輝又回應工作證上列明承辦商為「Sakoma」的問題,表示此證只用作身份識別之用,並不代表員工屬於「Sakoma」(成功)。他表示碼頭內有些工人會使用這類卡,有一些則會使用一些外判商發出的卡。嚴磊輝表示這是歷史的原因,過去確是以「Sakoma」公司與外判商簽署合約,「Sakoma」已多年沒有簽署外判合約,工作證無改是「懶、錯誤、打錯字」,只屬行政失誤。目前與外判商簽約的公司是「Hutchison Logistics (HK) Limited 和記物流(香港)有限公司」。 嚴強調自己是苦主,簡單回應後便轉身離去,拒絕回應其他問題。 李卓人:左手判右手 此外昨日曾有報導誤指,領取罷工津貼的工人必須先行加入工會。李卓人在面書澄清,表示不論是否工會會員也會一視同仁發放罷工津貼。 最新罷工工潮相關文章: (1250更新)李卓人剛剛來到罷工現場,宣佈現在罷工基金籌得總數已達117萬。今天會繼續昨天未完成的派款程序。李卓人現正與工會代表商討下一步行動,目前罷工人數維持450至500人。昨日罷工基金已陸續向工會派發每人一千元的罷工津貼,昨日共派出約30萬。 今日出版的《壹週刊》,踢爆 HIT 假外判,外判公司與和黃關係密切。其中一間「香港成功碼頭有限公司」,大股東「亞洲港口聯運」乃「和記港口信託」,連日來代表 HIT 的嚴磊輝,更是這間公司的董事。另一間註冊地址與「成功」完全一樣的「富大」外判公司,嚴磊輝亦是此公司的董事。另一間「高寶貨運服務有限公司」,三位股東均是前 HIT 高層。報導指,1996年他們接受「肥雞餐」後,自組公司承接 HIT 外判生意。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