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Thursday, January 20, 2011



美国的急诊就医法规与全民医保

Posted: 20 Jan 2011 03:00 PM PST

昨天,新上任的第112届国会众议院举行投票,新近获得众议院多数议席的共和党全体议员,加上3名去年即对全民医保法案持反对态度的民主党议员,以245比189的多数决定废除去年经奥巴马总统签署成立的该项法案。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里德早前已经表态,参议院不会跟进。按照宪法规定,一项议案要想成为法律,必须参众两院一致同意,而且除非是两院均以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还得有总统的签字。所以在当前两党分掌参众两院、总统还在民主党手中的政局下,众议院昨天的投票不可能达到实际上废除全民医保法案的目的。

但是共和党的这一行动,除了象征性地表明他们要实践去年中期选举时所提出的承诺之外,也开启了两党就全民医保法律在实行过程当中进行协商调整的大门。

自从上个世纪欧洲国家纷纷采纳社会民主主义的资源再分配政策以来,美国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类似的法律法规,例如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制,由国家设立的社会保障金制度,老年人的医疗照顾,低收入和残障人士的医疗辅助等,但是相对而言,自由资本主义的基因在美国保存得更多一些,最明显的就是美国的税收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应地社会福利也不如别人,长期以来没有全民医保就是一个例子。在去年医保法案通过的时候,据估计美国人有15%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没有医疗保险、又不在老年医疗照顾和低收入及残障人士医疗辅助计划内的人士,如果得了急病怎么办?为此美国在1986年制定了"急诊治疗和临产就医法",规定凡是接受联邦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以及医疗照顾/医疗辅助中心资金的医疗单位,都必须接收需要急诊治疗的病人和临产孕妇,不得因为病人的国籍、居留身份或支付能力而加以歧视。实际上,因为上述由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几乎占到全美国所有医疗开支的一半,几乎所有的医院和急救机构都在该法律的管辖之下。

Warren Grant Magnuson 临床中心在诊治重症病人(国立卫生研究院网站)

凡是到急诊室就医的病人,医院虽然会请你或你的家人监护人填写就诊表格,但是不得因为你的身份或没有医疗保险而拒诊。医院有义务进行判诊,符合急诊的病人必须收治。除非医生断定必须转诊,比如严重创伤病人被送到不具备创伤救护的医院,急诊部门不得在病人病情稳定之前将病人转院。如果病人自己坚持要求在病情稳定之前转院治疗,急诊部门通常会要求病人填写知情同意书。

如果急诊病人参加了医保,病人或其监护人应该按照规定通知保险公司,并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如果病人大惊小怪地叫了救护车,经过检查并非急诊病情,通常要自己承担费用。但是有的州规定对于"谨慎的外行"病人,即便如此保险公司也要承担"急诊"费用。

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看了急诊,结果无力负担费用,这样的事例我在美国的这些年亲眼看到或知情的有好几起。

当年我还在一所大学的时候,有一对从台湾来的夫妇,男的读博士,妻子陪读。外国学生按照规定都必须买基本医疗保险,但是当妻子怀第二胎的时候,他们没有购买1000美元左右的怀孕分娩特别险。结果早产,婴儿不到一斤重,在保温箱里护理了两个多月。结果还好,孩子发育正常,但是整个费用超过了20万美元,还在读书的父母不可能承担。最后由学校的外国学生总监与医院协调,院方与该留学生夫妇签订协议,在学习期间,每个月偿还医院9.95美元。毕业之后如果找到工作,有了收入再议。据当时了解,这类协议实际上等于没有,因为极少有人会认真对待。

1997年一位国内朋友单位组织参加在奥兰多举办的学术年会。代表团一位团员发生消化道出血,连夜送医,经检查为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最严重部位曲张的血管已经有鸽蛋大小,血管壁犹如透明的薄纸,随时有破裂导致大出血并死亡的危险。医院收治做了分流手术,病情稳定后居然能够和团队在旧金山会合,按时回国。据我所知,该派出单位后来仅仅支付了急诊当晚的检查费用数千美元,手术和住院费用数万美元则不了了之。(提醒国内来美短期探访的人士: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有提供短期医疗保险的各种计划。建议大家花点小钱,买个安心。)

联邦政府尽管定了法律,没有医保的病人看急诊必须收治,山姆大叔却拒不承担责任,病人没有保险、又无力支付的急诊费用要由医院自己承担。医院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唯一好处,是可以将这笔支出当作慈善捐款或坏账冲抵收入,从而减少报税额度。实际上,这项开支包括联邦政府税收的减少,最后都落在了买了医疗保险的人和全体纳税人的头上。人们常常抱怨美国医保月费不断上涨,医疗费用贵得离谱,这也是原因之一。

这项法律遭人诟病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的人因为没有保险,小病不看拖成大病、急病,最后虽然看了急诊,但是已经落下了病根,对身体带来永久性伤害,甚至成了不治之症。比方小儿哮喘,如果对症治疗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家长无力承担保险费用,往往在孩子发生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才不得不去挂急诊,病情严重的可能已经对大脑细胞造成伤害,家长后悔莫及,孩子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目前美国人对奥巴马政府去年通过的全民医保法律褒贬不一,支持者和反对者其中包括主张部分修改的大约平分秋色。如果仅仅从急诊这个角度来看,全民医保似乎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雾谷飞鸿》关于美国医保制度的其他博文: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之一:医疗照顾(上)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之二:医疗照顾(中)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之三:医疗照顾(下)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之四:团体保险及个人保险

一乱涂地

Posted: 20 Jan 2011 02:23 PM PST


原作:geek and poke
汉化:小菊

社民之路攜手創

Posted: 20 Jan 2011 12:16 PM PST

http://hkgal-today.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1.html

社民之路攜手創

社民連創黨元老黃毓民和陳偉業於本周日 2011-01-23舉行集思會,以黃馬陣營的「非當權派」會眾為主,透過集體商議該派未來去向。

這個構思很好,但要小心過濾意見,社民連被外界勢力滲透,已是公開秘密,集思會也是暴露「無間道」的場合,滲透者或會扔出「良方妙計」,圖令創黨元老變相走向末路,陶派陣營便可如魚得水,另一種是熱血上頭但計謀不足的衝動派,真心支持元老創黨理念,奈何思考便秘,滿腔熱誠但好心做了壞事,爆發出來的絕世好橋又可能行不通。

在集思會之前,不如先從基本步去想一個問題:究竟可否「重建社民連」?

元老陳偉業近日在議事堂會議中揶揄陶派,對家隨即發表聲明,竟然是「為陳偉業在議會內對黨的言論為公眾致歉」,其實這份聲明非常失禮,作為黨主席理應有風度地用其他方式回應,而不是用黨名義拿創黨元老摑個巴掌,從另一角度看,聲明也反映陶派對掌握黨權胸有成竹,黃毓民日前在網台節目爆料,說「幕後發功者包括鄭經翰」,要注意,是「包括鄭經翰」,即還有其他操縱陶派的大頭目,但由於只說了這句,詳情未見,所以很難評論當中底蘊。陶派的聲明是公然挑釁元老及其支持者,換句話說,陶派很想元老退黨,剷除所有絆腳石來鞏固勢力。三位元老當中,長毛雖未「很高姿態地表示反陶及全力支持其餘元老」,但我在《長毛的天空》一文已說過,他是街頭戰士,並非面面俱圓的政客,長毛在網台節目也說,不會認同加罪黃毓民的人,所以不論任何形式胡亂針對長毛,我個人始終認為相當不智。

在目前形勢下,要陶君行退下主席高職及其親信離場,似乎無可能,試想象,陶派深謀遠慮,先把黨分化,結集內外朋黨,再大玩辦公室政治,並利用行政程序秘密偷步注冊了「社民連品牌」,從「人事」、「行政程序」和「內外勾結」三管齊下腐化社民連,主流傳媒基於既得利益必然全力向陶派傾斜,創黨三元老是最後和最堅固的城牆,只要黃馬陣營自相殘殺(包括滲透者)踢走長毛,就算陶派不攬長毛或他不過檔,「社民連」已經死亡,就算黃毓民陳偉業另組新黨,但「社民連三子」形象深入民心,剩下二子,確是遺撼。

既然「社民連」已被陶派幾乎完全搶奪,黨的品牌已被嚴重污染,就像巨大傷口被真箘侵蝕擴散潰爛,必然腐臭死亡,就算元老真的(竟然) 剷走陶派,但朋黨及其背後「金主」仍不會心息,黨已腐壞,另組新黨在目前形勢下可能是較可取和實用的路向,黃毓民陳偉業的號召力(當然希望包括長毛) 不成問題,黃善於主理政治大方向,陳很有組織及策劃能力,都是組織政黨的必須原素。前陣子黃毓民說過組新黨名為「社民黨」,名字很好,甚至好過「社民連」,政黨有「黨」字聲勢較響,香港人比較喜歡簡潔易明的政黨名稱,集思會是極重要活動,且看有什麼新氣象。

我以前說過,面對官商勾結、財團欺壓、地產霸權,虛偽金融都市演變成原始森林,基層市民每天受著禽獸式血腥壓榨,什麼「香港精神」早已成為童話,香港人已沒有太多空閒去自求多福,因為「求」也得不到「福」,公義抗爭是必行之路,討公義,為的是香港人,鼠竊朋黨和黑暗「金主」,必須鐵腕整治,縱使搶奪了社民連,一個腐臭的空殼,由它去吧。

請閱讀:

社民之路如何走【一】【二】【三】

長毛的天空

「我在中國」(Co-China)論壇第十七期——出•走(下)

Posted: 20 Jan 2011 11:11 AM PST

日期: 
2011-01-21

「我在中國」(Co-China)論壇第十七期——出•走(下)

面對大陸和香港之間愈來愈頻密的往來,我們Co- China論壇策劃了「出•走」系列的兩場對話。1月16日舉辦了第一場,作家梁以文、媒體人閭丘露薇兩位大陸來港移民分析了今天在香港生活的大陸人中不 同群體在港的不同境遇,討論大陸移民該如何融入所在的城市(活動錄音:http://www.my1510.cn/podcast.php)。

1 月21日晚我們會舉行第二場對話。兩位講者梁文道、盧思騁都在香港出生,亦都是社會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在香港時他們都被認為是「激進青年」的代表。這些年常在大陸工作,很多人認為他們失去了棱角,變得溫和,甚至膽怯。

是溫和、膽怯,還是「因地制宜」?由「激進」至「溫和」的 轉變背後有著怎樣的行為邏輯和思考探索?1月21日晚7時「我在中國」(Co-China)論壇之十七——出•走(下):梁文道、盧思騁會借由他們的個人 經驗來探討港人該如何參與並介入到今天中國的社會變革之中。

講者:
梁文道:媒體人、評論人,近些年來常在大 陸出書、演講、參與各種活動。
盧思騁:曾任綠色和平中國區項目總監,從2001年起在中國大陸創辦了綠色和平中國辦公室。現任全球氣候行動聯盟中國項目統籌,2010年創辦前進工作室,為民間社會組織提供系統的培訓和學習平臺。
主持:
杜婷:「我 在中國」(Co-China)論壇負責人

時間: 2011年1月21日(週五)19:00-21:0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3樓302室
twitter直播帳號:@roseluqiu (http://twitter.com/#!/roseluqiu )
新浪微博直播帳號:CoChina論壇( http://t.sina.com.cn/1729620664 )
視頻直播:http://connectpro54404145.adobeconnect.com/cochina/
音頻直播:http://now.in/radio/cochina

警方被质疑造伪证致4名少年获罪入狱

Posted: 20 Jan 2011 01:29 AM PST

                           广州公安疑造伪证致四少年获罪入狱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表时间:2011-01-20

 

http://news.ycwb.com/2011-01/20/content_3298068.htm

   从化 警方讯问笔录中一嫌犯同时身在两地

   广州人大主任:如证明警察做伪证将无罪放人。

   2008年5月四少年被广州从化市太平派出所抓捕后,家长们已数十次到有关部门举报警方涉嫌伪造犯罪证据及刑讯逼供 

   律师认为,法院认定的四少年五宗抢劫案中,至少有三宗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既没物证,嫌疑人也没承认,受害人报案陈述也明显与嫌疑人不符,这样的案件如何能定罪?"

   早报记者多次联系从化市公安局及市委宣传部,均未获回应。

   再过几天,17岁的高杰宏 将从广州石井少管所走出来,重新回归社会。

   2008年5月22日,广州花都区的高杰宏和高伟华 高炯彬 、高尉道四少年被广州从化市太平派出所以涉嫌"持刀飞车抢劫案"抓捕,后四人分别被法院判处三到六年有期徒刑。

   被抓后的两年多来,四少年家长数十次到广州甚至北京上访举报从化警方办案时涉嫌伪造犯罪证据以及刑讯逼供,从而"制造"这起冤案。

   但从化市公安局对于四少年家长的信访问题答复说"不存在违法行为"。此后,广州公安局说"维持从化公安局答复意见"。广东省公安厅答复说"维持广州公安局答复意见"。

   四名少年被抓正值奥运会前一场"打双抢"行动。太平派出所在描述抓获经过时称:2008年5月22日17时许,该所民警与便衣大队在太平镇"打双抢"时,接到情报称四名抢劫嫌疑人在步行街准备出售抢回来的手机。于是民警立即行动,在步行街万和商场将高伟华(16岁)、高杰宏(15岁)、高尉道 (16岁)、高炯彬(17岁)抓获,从他们身上搜出涉嫌抢来的手机三部,并将四人带到太平派出所接受调查。

   四人均为与太平镇相邻的花都区北兴镇人,被抓次日,四人即被拘留,约一个月后被批捕。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因为是未成年人,需通知四人的法定代理人 陪同讯问。但太平派出所向上级打报告称,鉴于案情重大,且是多次作案暴力犯罪,特呈请不通知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陪同讯问。

   经过长达数月的侦破审理,2008年12月12日,从化市人民法院对四人作出均为六年有期徒刑的判决。一审法院认定,从2008年3月到5月,四人相互纠合,采取暴力手段,共同参与抢劫摩托车、手机等财物5次,所抢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3218元,港币150元。此后,家属上诉。2009年7月 28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程序合法,唯量刑不当",于是改判高尉道为五年,高伟华为三年六个月,高杰宏为三年,高炯彬刑期不变。

   尽管二审法院已对四少年抢劫案作出终审判决,但四少年家长及律师仍坚持认为,此案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警察刑讯逼供等诸多疑点。

   1月17日,记者见到了广东政衡律师事务所曾代理过高炯彬案件一审的古律师。他表示,法院认定的四少年五宗抢劫案中,至少有三宗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既没有物证,嫌疑人也没有承认,受害人报案陈述也明显与嫌疑人不符,这样的案件如何能定罪?"

   两名分别被判三年和三年六个月的少年将于近期出狱,然而家长们表示,就算是出狱,他们也要告到底,还孩子以清白。高伟华的家长高路荣痛心地说:"孩子被冤枉坐了几年牢,这叫他们以后如何做人?如果冤案得不到平反,他们以后会不会走上报复社会的道路?"

    早报记者多次联系从化市公安局及市委宣传部,均未获回应。

  律师质疑

  案件取证存在四大疑点

  疑点1 侦查员签名栏上是嫌犯名字?

  在公安机关提审记录中,出现了多处明显漏洞。其中一份看守所提讯记录上显示,2008年6月13日提审高炯彬。让人疑惑的是,在这份提讯记录的侦查员签名栏中,竟然签的是"高炯彬"。高炯彬父亲高国辉质疑说:"难道犯罪嫌疑人是自己审自己?"

    高杰宏对家人称,进了看守所后,他从未被提审过,但案卷中仍有他的审讯笔录。

    高路荣也称,儿子高伟华曾告诉他,"警察带我去指认现场,但这些现场我从来都没有去过,我说'不去',民警就用枪逼我去。"四名少年还给家人写信称,警察曾对他们刑讯逼供。

    在一份提讯记录中显示:2008年5月29日10时15分至22时,高炯彬被带出看守所指认现场。而同一天的另一份讯问笔录又显示:当日14时30分至17时,高炯彬正在从化市看守所里接受审问。

   类似的矛盾让高国辉产生了质疑,他说,"难道我儿子会分身术?"从化警方对此解释说,上述两处明显的错误都是"笔误"。

   疑点2 嫌犯边指认现场边接受审问?

   在一份时间为2008年5月23日的公安局扣押物、文件清单上,记录着扣押水果刀两把,清单上有高炯彬及高国辉的签名。正是因为这份关键的证据,四名少年被判定为"持刀抢劫",从而犯罪性质变为"恶劣"。

然而高国辉说,2008年5月23日下午,太平派出所两名民警到他家搜查时,既没有出示过搜查证,更没有找到清单中记录的所谓两把水果刀,"他们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去。"事后却出现了一份有高国辉签名认可的刀具扣押物清单。高国辉发誓说,"我没有看过这样一份清单,更没有在上面签过名,这完全是一份假证。如果我说谎,可以抓我去坐牢"。

    高路荣也称,从化公安局的一份鉴定结论通知书上有他儿子高伟华的签字。但提审记录显示,高伟华当天并没被提审过。"这不是造假是在做什么?"

   疑点3 "从未看到水果刀,为何有我签名?"

   疑点4 为何不抓获收赃者以获取物证?

   警方的讯问笔录显示,四名少年将抢得的摩托车分别卖给了花东镇的黄锦涛及从化神岗镇木棉村的谢进彬。但检察院起诉书及法院判决书中,均未提及警方对两名收赃者进行过讯问及赃物追回等方面证据。

   让高国辉及高路荣等不能理解的是,既然警方已明确掌握了收赃人,为什么不进行追赃及讯问,"是这两人找不到了还是没有这两个人?如果能找到这两名收赃者,就能找出抢劫的物证啊!"

  案件聚焦

  家长要求查看笔迹鉴定报告遭拒

  2010年10月18日,在广州亚运会前,广州市主要领导进行了"大接访"。高国辉等再次抓住机会,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反映从化太平派出所民警伪造证物、伪造签名等问题。

   据第二天《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媒体的报道称,张桂芳当即把广州市公安局和检察院的负责人叫来,并要求相关部门对签名、指纹等证据重新做鉴定,并表态,"如果司法鉴定证明警察做伪证,将无罪放人"。

   张桂芳还对上访的高国辉表态说,"我跟你表态,如果是我们公安分局民警作假,我们一定处理,不管后台是谁,从化又怎么样,我也是从化人,我们一定会处理。如果鉴定出是假的,你就可以翻案了,不论是涉及公安局长还是民警,我们一样处理!"

   这让高国辉和高路荣看到了希望。此后的2010年11月2日,广州市公安局信访办周海鹰书记在花都区北兴派出所对高国辉进行约访,参与的有广州市公安局信访办、督察处和法制处的工作人员。约访记录显示,高国辉同意委托司法机构进行鉴定,同时也提出由自己找机构鉴定。

   此后,公安机关委托司法部门作出鉴定认为,高国辉等人的签名、指纹等没有造假。

   高国辉称,他向广州市公安局法制科提出过看鉴定报告,但被拒绝。"他们说我没有出钱,为什么要看结果。""周书记在约访时用白话说,'你们难道还想咸鱼翻身吗?'"

   未能看到司法机关的具体鉴定报告,不服鉴定结果的高国辉提出自己拿相关的签名原件找有资质的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但由于公安机关不同意提供原件而无法进行。

金正日是成功的讹诈者?

Posted: 20 Jan 2011 10:25 AM PST

美国将国际社会的某些国家归类为"失败国家"、"无赖国家"、"邪恶轴心"引起了诸多不满,但朝鲜的国内情况确实如此:经济异常脆弱,极度依赖其他国家,人均收入低;民众遭遇连年饥荒,怨声不断;国家在外交上越来越孤立。似乎这样的国家,人们再也找不到比"失败"更好的词来形容。

当国内矛盾比较尖锐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朝鲜第三代世袭,金正恩被册封为王储,升任朝鲜人民军大将、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军权仅次于乃父金正日。作为"空降"的朝鲜人民领袖,他未到而立之年,既没有金一代打天下的龙威和号召力,也缺乏金二代长期的王储训练,甚至在他被正式册封之前,无论是国际社会 ……

……

Give me $1 billion to cut the budget deficit

Posted: 20 Jan 2011 10:49 AM PST

I have a plan to reduce the budget deficit.  The essence of the plan i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riting me a check for $1 billion.  The plan will be financed by $3 billion of tax increases.  According to my back-of-the envelope calculations, giving me that $1 billion will reduce the budget deficit by $2 billion.

Now, you may be tempted to say that giving me that $1 billion will not really reduce the budget deficit.  Rather, you might say, it is the tax increases, which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my handout, that are reducing the budget deficit.  But if you are tempted by that kind of sloppy thinking, you have not been following the debate over healthcare reform.

Healthcare reform, its advocates tell us, is fiscal reform.  The healthcare reform bill passed last year increased government spending to cover the uninsured, but it also reduced the budget deficit by increasing various taxes as well.  Because of this bill, the advocates sa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s on a sounder fiscal footing.  Repealing it, they say, would make the budget deficit worse.

So, by that logic, giving me $1 billion is fiscal reform as well.  To be honest, I don't really need the money.  But if I can help promote long-term fiscal sustainability, I am ready to do my part.

译图更新 突尼斯的革命 & 回顾中美关系33年

Posted: 20 Jan 2011 09:24 AM PST

最近更新的译图  RSS:https://yyii.org/feed/


波士顿大图 突尼斯的革命[共40图]




说明:从去年十二月开始,突尼斯一系列的街头抗议终于扩散到了这种程度,总统本·阿里首次宣布他不会寻求连任,并且在1月14日逃离了该国。本·阿里之前统治突尼斯长达23年。现在突尼斯已经成立了联合政府,但是示威者们仍在街头,呼吁要清除所有本阿里在宪法民主党(RCD)的旧部。示威者们因为高企的失业率、通货膨胀以及腐败而感到失望,这促使他们在一起突发事件之后走上街头,一位名叫默罕默德·布阿齐齐(Mohamed Bouazizi)的年轻的突尼斯人在警察驱赶了他的小摊之后愤而自焚,布阿齐齐后来终于伤重不治。这里是在过去几个星期内突尼斯发生的政治动荡的一些照片集锦。(共40图)

图片回顾中美关系的33年 [共30图]


http://media.yi-zhe.com/pic/2011/01/Sino-US_Relationship_30_years/Sino-US_Relationship_30_years_01.jpg

说明:中美关系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真正的外交到底是怎样的?身为P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桌子下面的交易"都包括什么,但是通过回顾33年的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谁是比较好的演员。:P 以下就是30张囊括了中美关系关键时刻的图片,你会把"影帝"的桂冠颁给谁呢?

点击这里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 RSS订阅GFW博客,获得翻墙梯子大全
  • 翻墙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蒋介石为什么要大开杀戒?

Posted: 20 Jan 2011 09:30 AM PST

在国民革命几十年艰苦历程中,蒋介石受了很大委曲,终其一生都沉冤不白,而他身边确实潜伏了不少居心叵测的坏人。在对日抗战的艰难困苦岁月中,他身边的文官武将多数都主张对日媾和、投降,但他临危不惧,以大智大勇领导全国军民前赴后继,终于战胜强敌。此后于内战中失利,退居台湾,主因是抗战14年大丧元气,金融政策受苏谍误导等等,其根本原因乃是人谋不臧,然其"以国家兴亡为已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的浩然正气,是任何篡改历史者所抹杀不了的。

近年中国大陆民间反思潮流汹涌,于是杨天石等人便有机会面对科学,弄清历史,写清史实。中共党史与理论权威胡乔木生前赞誉杨天石的著作,"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这样走下去",显示杨天石在高层 ……

……

2011年01月20日糗事TOP10

Posted: 19 Jan 2011 08:00 AM PST

刚刚TX围脖看到的。。。
说有一大学女生,和男友分手,说:"我又找了个体育系的男朋友,咱交往一年,你得给我2K元青春损失费。"男生惧怕其"体育系新男友",又想找个方式出口气。交钱那天,姑娘与新男友到场,前男友带了10个男生,每人走过来给姑娘二百块钱,三四个过后姑娘就哭得不行了,新男友也分了。 
杯具了

分手费

顶 179 :: 拍 -13 :::: 已有108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明天期末考,求RP。想到初中同学写的作文,具体看不清了,大概是,讲他爷爷的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成就。文笔很不错!可是他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的! 引用原文"爷爷一身的荣耀,但也有不足,他最大的败笔就是生出了我父亲"……,……

败笔 先抑后扬

顶 111 :: 拍 -2 :::: 已有13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某天,电视台来拍摄。为表示春运进行良好,领导站在火车站门口,说完两句话后被HLL的撞倒了....

木有标签

顶 113 :: 拍 -4 :::: 已有20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一天和老婆在一起,老婆含情脉脉的说,"老公,下辈子我要做你身体的一部分,这样就能天天都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哦,你要做哪部分?"
  "做你的jj。"
  "为什么啊?"难道这姑娘也想体验一把男人的感觉?
   "看见女人就软掉,这样你就不会有其他女人,只有我一个了!"
老婆你好狠...

jj

顶 100 :: 拍 -8 :::: 骨嶙峋 已有37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新鲜出炉,刚公交上,人多,一个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上车,我起身让座,站立旁边,那女的坐下后不久孩子就开始哭,然后那年轻妈妈解开衣扣开始喂奶,正巧我低头瞥到这幕,接着我可耻的掉了滴口水在婴儿头上…巨尴尬

匿了

顶 98 :: 拍 -9 :::: 已有41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说个大学时候的事。
背景1:我上铺睡个哥们,喜裸睡。
背景2:管宿舍的阿姨和我们宿舍关系很好。
背景3:检查卫生查宿舍时不允许在宿舍睡觉。
-------------------华丽哩-------------------
一日,查宿舍,上铺哥们正大睡。阿姨来到其床头,说:几点了?还不起来?哥们可能正睡梦中,未搭话。宿舍阿姨说:再不起来掀被子了。哥们仍未搭话。
阿姨暴起,掀被子,赫然发现一HLL的裸体!外加黑棍!
此时哥们醒来!做白痴状看着阿姨!
阿姨遂大窘!不知道怎么面对了
此时我替阿姨解围:睡你的,检查个人卫生呢!
GC来了,阿姨看出我替她解围来了,也顺嘴说了句:啊,是啊,你得注意卫生了,下面那么黑!
泪奔啊,我凌乱了
=====================
平安!大吉大利!

阿姨 裸睡 查宿舍

顶 93 :: 拍 -3 :::: ange1o 已有4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我工地上认识的一极品男。想去看女朋友,向领导请假,说奶奶死了。此男如愿而去。领导比较体贴职员,当即唤上一些部门头头,买了花圈,驰车百里,问寻到此男家中。结果可想而知。我也再未见过此男

谎话

顶 80 :: 拍 -7 :::: 已有20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嘴馋买了个烤番薯。太烫拿不住,于是速度塞嘴里,大塞一口,烫得受不了。正准备吐掉,想想可惜,于是吞了下去。于是现在坐在人民医院含泪发糗百。。。

吞吐两难

顶 78 :: 拍 -6 :::: 已有14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同学微博上看到的:澳大利亚两名青年洪水中靠充气娃娃漂浮获救。

娃娃 充气

顶 76 :: 拍 -10 :::: 已有31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一少妇老公不在家时,就喜欢玩智力游戏。这天电脑出了问题,忙请来电脑城的小帅哥修理。她边看修理边和小师傅诉说选择游戏难易的原因:"自己在家忒没意思,我家你大哥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找个难的玩玩,这样玩起来时间长,有时觉得时间还不够用。"小师傅惊讶的螺丝刀掉在地上都不知道:"找个。。。男的??玩玩???"

找个男的玩玩

顶 68 :: 拍 -5 :::: 已有2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糗事百科是这个星球上最暴笑的糗事分享网站 :: 立即发表我的糗事 | 查看本月最糗的糗事

改善各类冬日寒症

Posted: 20 Jan 2011 06:53 AM PST

策划:陈甜甜 文:刘嘉郦 图 东方IC Getty Ima
随着冬天来临,气温骤降,感觉到寒冷的人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一些女性,即使不停地喝热水、穿再多的衣服,冰凉的手脚还是会让全身都跟着发冷,晚上睡觉时,钻进被窝两三个小时了,可手脚还是冰冰冷,盖再多的被子也没用。中医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寒症,寒症在女性中尤为普遍,有一种说法,四个女人中就有一个会得冬季寒症。
中医认为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阴阳"二要素构成,而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阳气又是什么呢?《黄帝内经》里解释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一些阳气不足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

寒症也是引起各种身体不调的原因,比如肩膀酸痛、头痛、生理痛等,所以,以前的老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女孩子们,冬天不要穿裙子,不要随意露出腰和腿,受了寒就有得苦吃了,因为寒症是女人的万病之源。

一般而言,年轻人总是不畏严寒的,因为"火气"很足,而只有伴随着身体老化,人才会从象征着热量的"阳"开始向象征寒冷的"阴"进行转变,这也是为什么年龄增大后人会更容易感觉到冷的原因。但是,现在抛开年龄原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乃至孩子也会感觉到身体寒冷的问题。原因又到底在哪呢?
Tips:寒症的成因大部分寒症都与混乱的生活方式有关

不吃早饭、过量摄入冷食、运动不足,再加上昼夜颠倒、精神压力、夏天总是待在有空调的地方,这些都是年轻人越来越畏寒的原因。

如果不吃早饭的话,那么在消化食物时应该产生的"热"就不能发生。又因为运动量不够,对于制造热量至关重要的肌肉组织的数量也不足,因此变得非常怕冷。通常来说,体温的变化也有着自己的规律。一天中,黎明时刻的体温最低,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开始慢慢上升,在傍晚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睡眠又开始慢慢下降。如果持续过昼夜颠倒的生活,那么一日内体温变化的规律也会被打乱,到了中午的时候,体温也不会上升了。

如果精神压力过大的话,调节人体所有机能的自律神经就会变得紊乱,血液循环也会变差,自然就和寒症联系了起来。如果在夏季一直呆在空调房间,身体的代谢功能自然下降,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血液循环变差。以上列举的,就是寒症形成的一些原因。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看看其中是否有造成畏寒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再根据情况进行合适的治疗,进而让症状得到缓解,从生活方式中找出导致寒症的原因才是解决这一病症的先决条件。
1. 手脚冰冷型——血液循环不佳而导致的寒症

指尖和脚跟容易干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手脚寒冷。这一情况在冬季会尤其明显,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商店,或者是自己家中,几乎所有的场所都装有空调以使生活更为舒适,而夏季时节人们总喜欢待在有冷气的房间内,再加上运动量也不够,因此不管是在什么季节都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在身体中心部位汇集的热量无法运行至手足,由此便会出现畏寒的状态。生理痛、肩膀酸痛、皮肤粗糙等案例也逐渐增多。

适合该类型人群的养生方法——多做促进血液循环的伸展运动

做些伸展运动之类身体活动有助于加快血液流动,因此平时应该多加注意。维持同样的动作时间长了会使血液循环变差,去洗手间时,可以做些屈伸运动,并且做些手掌的张合运动,虽然动作简单,但是效果十分明显。另外也建议在平时多穿一件衣服。夏天时最好备一条不容易在使用时让人感到闷热的丝质或者棉麻质地的披肩,当在空调房内感觉寒冷的时候,可以披在脖子及肩膀处来抵御寒意侵袭。紧身内衣之类的服装会妨碍血液的正常流动,能避免穿着的话就最好了。

适合此类寒症的药方——服用补血的中药来改善寒症

该类型血液循环不佳、流速缓慢,因此要以补血的中药为核心进行处方。对于贫血症状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处方就是四物汤。对于体力不足、畏寒惧冷、具有贫血倾向,并易感疲劳另有生理痛的人来说,服用当归芍药散会比较好。能够温热身体的当归四逆吴茱萸生姜汤具有缓和因畏寒而产生的生理痛及肩膀酸痛等作用。血液循环不良、背脊常发冷等的全身皆有寒症表现的人服用温经汤的效果更好。
【药方】

四物汤  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

当归四逆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芍药、甘草、通草、桂枝、细辛、生姜、吴茱萸、大枣

温经汤 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门冬
2. 身体浮肿型——肠胃机能低下引发的寒症

暴饮暴食及过大的精神压力都可能造成胃肠功能变弱,进而造成食物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正因为如此,营养素转变为身体能量的时候、食物在消化吸收的时候所产生的热量就无法发生,身体也由此变冷了。这就是此类寒症的表现形式。因为身体水分代谢变差而造成的身体浮肿型寒症的案例也多了起来。平时摄入较多色拉、三明治、冰冻饮料之类的冷食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畏寒症状。

适合该类型人群的养生方法——内外皆俱温暖胃肠

一口气就把冰冷的饮料喝下去,会让胃肠部位在一瞬间变冷,进而造成胃肠动力下降。把它们在嘴里稍微含一会儿,让其滋润一下喉咙,还要留心不要喝得太多。此外,也要注意胃肠部分的保暖,推荐使用围腰(围在腹部的一种东西,也可用毯子或衣物代替,目的是为了保证腹部不受凉)。另外,在夏天的时候如果能多加一件薄薄的内衣,也可以达到保持上半身温暖的目的,有助于改善胃肠运动。
适合此类寒症的药方——增加胃肠活力,提升身体代谢

这种胃肠机能衰弱的类型,要以能温热胃肠、增加胃肠机能活力的中药为主进行处方开具。治疗因身体能量不足而使得心和身体皆感疲劳的"气虚"最有代表性的中药方就是对胃肠虚弱且食欲不佳的情况颇有疗效的四君子汤。如果胃中存有积食较多的话则可以选择六君子汤。如果当事人不仅胃肠部分感觉寒意,并且手足部都有寒症出现,还伴有尿频现象的话,那么可以服用具有温热作用的人参汤。能够温热腹部,并且提升胃肠动力的大建中汤也值得推荐。

【药方】

四君子汤 人参、甘草、茯苓、白术

六君子汤 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半夏、陈皮、大枣、生姜

人参汤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

大建中汤 蜀椒、干姜、人参、胶饴
3. 全身畏寒型——即使在夏天也会有觉得背脊凉飕飕的寒症

这种类型的人非常容易感到背脊及全身发冷。因为身体机能低下造成新陈代谢差、进而转变为难以产生"热量"的情况,由此而引发了寒症。因为一年到头总是待在有空调的环境里,那种在天热的时候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天冷的时候通过收缩末梢血管来帮助身体抵御寒冷的侵袭的体温调节机能变得低下,即使在夏天的时候也会出现感觉到寒冷的情况。此外,睡眠不足等引发的疲劳也会让人更容易感到寒意。

适合该类型人群的养生方法——通过食物温暖全身,运动提升肌肉力量

不仅仅是手脚,还应该在温暖全身这个课题上花功夫。想要温暖身体表层的话,进行淋浴就可以,而使用澡盆泡澡的话,就可以从身体内部开始温暖全身。此外,为了达到温暖身体内部的目的,最好是能够吃一些火锅之类的食物。如果加入姜、葱等佐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进
行肌肉锻炼也有助于提升基础代谢。不要乘坐自动扶梯或电梯,将这一段时间好好地利用起来,多步行一站路,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些小细节,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运动量。
适合此类寒症的药方——提升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新陈代谢变得活跃的话,身体机能也会随之上升,血液循环也会变好,开具处方时应该以能够起到以上作用的中药为中心进行。如果浑身都容易感到寒冷,并且还易感疲劳兼之头痛等,那么可以选择麻黄附子细辛汤。此外,出现新陈代谢低下、头晕目眩及腹泻等症状时,常用真武汤。当全身发冷、有强烈倦怠感的时候,推荐使用茯苓四逆汤。如果想要改善新陈代谢变差的状况的话,在处方中加入生附子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药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

真武汤 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茯苓四逆汤 茯苓、甘草、干姜、人参、附子
4. 压力过大型——自律神经紊乱而造成的寒症

虽然手脚尚暖但身体却并不觉得温暖;因为自己总是感觉到寒冷,所以觉得摸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冷……造成这些症状是因为过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了自律神经紊乱。自律神经分为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发挥作用时人会变得活跃,而副交感神经活动时会使人放松,两者会根据需要像开关一样进行相互切换。不过,一旦当人处于压力状态时,交感神经常会处于活跃状态,而此时,人体调节体温及促进与抑制血液循环的机能开始变得低下,易感寒冷。

适合该类型人群的养生方法——从自身开始化解压力

不要积攒压力,好好地把它们化解掉才是重点。唱唱歌,或者进行深呼吸以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如果让身心得到放松的话那么副交感神经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即使一天里只有5 分钟,也一定要让自己有能够彻底放松的时间。此外,为了调整自律神经的活动,调整"吃饭"、"排便"以及"睡眠"三者的节奏很重要。首要一点就是应该避免不规则的饮食及熬夜、便秘等情况,这也是调节因压力过大而出现活动紊乱的自律神经的第一步。
适合此类寒症的药方——想要有效可以使用具有抑制神经高度兴奋的中药

对于经常感到压力巨大的人来说,要以能让情绪保持稳定的中药为中心开具处方。精神压力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一直存在的高度紧张,此时,可以使用四逆散。如果是属于那种神经容易过敏、即使没什么事儿发生却还是始终感到焦躁不安的人的话,可以用加味逍遥散。如果想要抑制神经的高度兴奋、放松僵硬的肌肉,调整身心状态的话,则适应用抑肝散。对于容易感到兴奋,或因为体质虚弱而易感疲劳的人来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值得推荐。

【药方】

四逆散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加味逍遥散 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山栀子、甘草、生姜、薄荷叶

抑肝散 柴胡、甘草、川芎、当归、白术、茯苓、钩藤钩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蜀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Lohasly推荐使用Email方式订阅我们的更新内容,你也可以直接订阅RSS。欢迎Follow我们的新浪微博

为了获取更好的浏览效果,欢迎返回原站

香港自由生育政策对大陆的启示(zt)

Posted: 20 Jan 2011 10:35 PM PST

  淮生
  
  
  
  
  
  一、上海和香港:计划生育PK自由生育
  
  
  
  在中国内地,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上海,1平方公里承载3000人。而香港的人口密度为上海的2倍,1平方公里承载了6300人,是中国人口最密的省级行政区。在人口政策上,上海实行"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政策;香港实行的是不干预政策,每对夫妻自行决定生育多少孩子。按说,人口都这么密了,香港得赶紧采取措施向上海学习吧?可是不!香港选择了一条与上海截然相反的道路:当上海为自己人口过多而烦恼的时候,香港正在为它人口不够多而发愁。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07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明确地说:要大幅度推进香港人口增长,初步预计增加40%以上,使香港人口数量达到1000万。他说"我们决不允许人口老化。要保持竞争力,香港人口必须增长。香港有基本条件为1000万人口谋求相当好的生活。"
  
  
  
  曾*荫*权说的是香港人口的宏观层面。我现在从微观层面来做一点补充:即使,我们从香港明星的八卦新闻里,也是能够感知香港的生育政策的。这里,我列举三对在内地有着广泛知名度的香港夫妻(情侣),和他们的家庭生育状况:
  
  
  
  ◆梁锦松与伏明霞夫妇:5年内生了3个孩子;
  
  ◆李泽楷与梁洛施(情侣):1年半之内生下了2胎共3个孩子;
  
  ◆谢霆锋与张柏芝夫妇,3年生了2个孩子。
  
  
  
  张柏芝女士在生二胎后,面对媒体时还豪气地"扬言":我再生80个没问题!——显然,这肯定不能兑现,但这说明香港人享受自由生育权。另外,生得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豪放"这么"肆无忌惮",如果在内地,这样的行为就会招致批判,面子上会搞得很难看。计生委工作人员会上门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开导他们"只生一个好",并催收巨额罚款。这组对比,能给我们看待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相比内地,香港除了在政治制度上属于另类,在人口政策方面它也是一个异数。我们完全可以把香港当作一个人口制度的试验田,观察一下在政府不干预人口、让人民自主决定生育的情况下,人口的自然增长对一个经济体而言,到底是促进了繁荣,还是阻碍了繁荣?
  
  
  
  二、人口:香港最核心的、最宝贵的资源
  
  
  
  中国的"人口计生法"第一条说:中国搞计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这个法定政策可以看出决策者的逻辑判断:人口与资源存在一个比例关系;中国的资源太少了,人口太多了,两者不协调。这个"比例论"一直是大陆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强硬理由。可香港的人口实践,证明了这个理由不能成立。因为很显然:香港是中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最突出的典型,香港地底下没有石油、金矿、曹操墓。如果我们仔细盘点香港有什么核心资源,那就是人口——而这,恰恰是在最近三十年里被大陆当局视为负担。没有人能否认香港人的勤劳,可勤劳的港人,他们在本土实在没啥可挖。他们的勤劳用在哪里?用在服务上。香港绝大部分的劳动人口从事于服务行业。香港繁荣,是靠港人立足香港、服务全球取得的。当然,良好的制度框架、良好的服务水平也必不可少。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抨击过"重商主义"——那种把沉淀的金银与储备当作财富的陈旧认识。他认为劳动和劳动成果交换,才是一个社会财富永不枯竭的保证。香港正是斯密这种先进财富观的体现:面对人的需求,我为人人服务;人人为我服务;人与人彼此服务。是服务成就了香港的财富传奇。在港人向世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等于每天都挖出了一桶桶金、每月都挖出了一个个金矿。香港的实践证明:合格的服务,本身就是资源;密集的人口,本身就是资源;这种资源与财富潜力,取之不尽、挖之不竭,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土地、金矿、石油才是资源",这一点对今天的大陆来说,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内地推行强硬的计生政策是在1980年。这时的中国,被计划经济笼罩。当时的决策人显然对现代经济学原理、对资源认识一知半解、或者一窍不通。他们在盘点中国资源的时候,把中国最宝贵的资源(人口)排除在他们的视线之外,只清点那些金银矿产、和土地物产,然后斩金截铁地说:中国资源太少了!所以中国必须"计划生育"!——"计划经济"是中共从苏联学来的糟粕。区别在于:包括前苏联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没有、也没敢把"计划"用人口生产领域。这一点,中国做到了。
  
  
  
  有人会说:在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方面,你拿内地和香港比,是没有可比性的。香港教育发达、民众富裕、社保完善,不可同日而语。我同意这句话。问题是:这些并不上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领导人管理出来的。它说明,在有效得当的治理下,人口非但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相反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本钱和机遇。曾荫权忧虑的,就是生怕香港的这种"本钱"不够。
  
  
  
  三、对香港人口最大承载量的分析:既可能是100人,也可能是1000万以上
  
  
  
  中国资源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先分析一下:香港能承载多少人?在逻辑上,我们首先来看看:多少土地能养活一个人。在人类的早期的狩猎时代,人们利用石刀和矛,靠捕获猎物养活人口。据陈志武引用的资料说:平均每10平方公里土地上捕获的猎物才能够养活一个人;后来,人类进入农耕时代,靠在耕地上种植谷物,养活一个人所需要的土地大大缩小了。比如1980年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总体上仍处在原始农耕时代。因为这时中国内地的主要劳动人口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装备是水牛+木犁,还有镰刀、锄头……靠人力+畜力,精耕细作,5亩左右的地能够养活一个人。这样生产方式太落后了,比如耕地用的犁,跟西汉时期的祖先用的一模一样。我专门查证过。
  
  
  
  我们说:同样是10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狩猎,只能养活1人;农耕的话(比如种水稻),就可以养活3000人。因此,我们无法说清养活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与资源来配套。关键是看你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比如香港:如果全部土地建成狩猎场,那么它基本的人口承载量大约是100人;如果在香港土地上,把适宜种植的土地上全部种上水稻良种,它能简单养活50万;现在,香港搞服务业,曾*荫*权打包票说香港绝对能高质量地养活1000万。香港人口的最大承载量出现了3个截然不同的得数。后者与前两者比较,人口承载量扩大了10万倍、或者20倍。所以说:一块土地对人口的承载量,从来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同的产业选择、不同的资源利用水平,得到的结论都不一样。
  
  
  
  内地的计生政策全面展开时,中国刚刚结束文革。那时,中国人的精力主要用于"抓革命",却没有"促生产",而是"荒生产"。以当时落后的生产方式,获得的粮食产出非常低;低下的产出养活不了太多人,这是不奇怪的。问题是:生产装备、生产方式是可以改进的,只是当时的领导人无所作为。必须看到,这个时期,机械在全世界得到普遍采用,广泛运用到工业、农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国外那些驾驶着联合收割机从事农业作业的普通农民,其1个农民的产出抵得上100、甚至更多的中国农民的产出。这些国家把在农业部门节约出来的国民,引入到附加值更高的工业加工、商业服务等领域,造就了发达的商贸。这些国家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土地和资源的单位产出率、养活人数的能力,和中国比,基本上都是以一当百。
  
  
  
  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毫无建树,在破坏生产力方面却搞得热火朝天。比如毛先生,就很热衷于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送钱、送粮、送拖拉机……在自己国家的人民缺钱、缺粮、缺农机的情况下,对外搞无偿援助。更糟糕的是,那时候的毛,甚至动用国家暴力,对那些试图种植番茄、西瓜的农民予以严厉打击,阻止人民靠经济作物卖钱以改善生活的尝试。这就是有名的"割资本主义尾巴"。中国这时候实质上在"两手抓":一手,把本国人民的生存资源玩命地向外输出;另一手,玩命地打压人民创造生存资源的努力。这么一来,中国人粮食不够吃、资源不够用、钱不够花。这是必然的。这时中国出现的物资匮乏,显然不是中国人多造成的,而是领导人执政行为怪诞所造成的。毕竟:再多的家当,也经不起这样打水漂;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这样瞎折腾。
  
  
  
  直到毛故去,中共权力继承人自己承认了毛对生产力的破坏的事实,说:中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结论是对的,也符合亲历者的记忆。但新的领导层有一个认识是错误的:把前任领导人胡来导致的问题,看成是中国人口多导致的问题,并且基于这样的糊涂认识,粗鲁地、轻率地决定:向中国人口规模开刀,推出"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推行了30年。很可悲。如果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像韩国、日本、台湾、香港一样好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国人口够不够用都难说,哪还用得上搞计划生育?
  
  
  
  四、"计划生育"是对中华民族"削足适履"
  
  
  
  中国有一组成语,叫"削足适履、杀头便冠",说的是:某个愚蠢的鞋帽匠,在面对鞋太小、帽子太小的情况,为了让脚和头容易套得进鞋和帽,不是设法去多找面料、把鞋帽做大一些,以适应使用者的脚和头,而是采取断然措施:磨刀霍霍抡起刀斧!用刀把脚削小一些、把头砍小一些!让脚适应鞋、让头适应帽!
  
  
  
  中国政府对中国人口规模猛削的"计生政策",我认为就是典型的"削足适履"!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每年增长一点是自然现象,这个现象并不单独发生在中国。在二战后的欧美,也出现过"婴儿潮"。但是,那些数以亿计的婴儿一直是欧美繁荣的原因,而不是负担。可悲的是,当年中国的决策者,不反省自己在执政能力上的欠缺、不考虑自己的前任对生产力施加的人为破坏、不动脑筋在中国已有的资源条件下向装备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不设法提高单位产出、不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却眼睛向内,对本国人口规模开刀。把好端端的一个民族,砍得血肉淋漓。
  
  
  
  1977年——中国计生开展的前夕,邓*小*平去广东考察。广东省的领导向邓汇报说:广东一个叫"罗芳村"的村子,人们纷纷偷渡香港,怎么拦也拦不住。村民在广东种地,一年收入134元;到了香港也种地,一年收入达到13000元。邓总结说:是大陆政策(制度)有问题。——这是邓一生中作出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多的正确判断之一。这个结论,也是我这组系列文章论述的主题。
  
  
  
  看看:同样一批素质不高的大陆农民,仅仅跨越了一条深圳河,"养活人的能力"一下子差不多提高了100倍。如果用两者的收入在国际市场买大米,在香港的村民"养活人的能力",显然是广东那边村民"养活人的能力"的大约100倍。可见:不计生,而是用优良制度、优良管理来配置现有资源,中国资源对人口承载量,还存在着扩容很多倍的巨大潜力。
  
  
  
  五、"削足适履"不可取,提高管理是正道
  
  
  
  香港是丰产的,但香港的丰产并不是孤例。像同时期中国的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有类似的表现,都是在人口高密度的经济体创造出大繁荣的例子。它们代表的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水平。相比而言,中国大陆落后得一塌糊涂。这种落后完全是大陆当局自找的:因为横看世界列国,纵观历代前朝,农民种番茄出售是天经地义的,在中国却要遭受"严打"。因此,中国土地产出低下是不可避免的,人民穷困是不可避免的。今天,胡*锦*涛发出号召要"提高执政能力",总算承认执政能力存在不足。我想,"执政能力"里一定包含发展经济的能力。今天,世界还缺乏一个为各国统治者的"执政能力"核算打分的一套方法。简单的参考方法不是没有:借助世界各国的人均经济指标,来评估各国统治者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以上面"罗芳村"故事里透露的数据为例:如果说当年香港领导者的执政水平是100分,那么同时期,大陆领导人体现出的执政水平只能得1分左右,在国际比赛中几乎是交白卷的、成绩接近倒数第一的选手。所以说:1980年,中国应该淘汰的肯定不应该是人口,而是中国决策权人头脑里的那一团团的浆糊。
  
  
  
  我前面说,毛在经济与民生治理能力方面大约只能得1分,那么中国现在呢?能及格吗?答案是:成绩是进步了很多,但离60分及格线还很远。你看,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一路猛追,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日本的1/10。如果说,代表先进水平的日本若是得了100分的话,那么,比较粗糙的结论是:中国只得了10分。再举个例子:在节能降耗努力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同样耗费1吨标注油的情况下,香港产出的GDP是内地的5.3倍;在内地政府的服务效率方面,10个公务员一天所为,能不能顶得上得上1个香港公务员呢?每个大陆纳税人会有自己的答案。这都说明: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出方面,中国还有巨大的空间。
  
  
  
  客观地说:希望中国能够可持续发展、希望人与自然相协调,这个思路是有价值的。但显然:把中国的穷,归结为中国人口的多,从而搞"计划生育",很可能开错了药方;为了让中国人口与低下的统治能力相适应,把人口规模砍小一些,搞"削足适履";把资源利用能力差、领导能力的欠缺,当作淘汰人口的借口,对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自我阉割,是悲剧。
  
  
  
  前政府高官彭*佩*云曾经代表政府说:中国的计生"为稳定世界人口作出了贡献";还有人说计生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甚至有人说中国因为计生成就而"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似乎计生掉的中国人口,是和减排的二氧化碳、和减排的工业污水一样,都属于"应该消失"的有害废料……这样的调子太缺乏人性。它像李莲英主动切割自己的生殖能力一样,不算什么光彩的事情,文明社会早有定论。
  
  
  
  假如有一天,人口膨胀真的演变成了世界性的危机、并且问题严重到跟原子弹一样威胁到了人类和平、像"碳排放"一样威胁到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步,那怎么办?——即使到这样的地步,中国政府也不能单独自行阉割,而要去学习美国人、欧洲人:当杀伤性武器威胁世界和平的时候,美国努力把世界最大的武器生产国拉到谈判桌,展开"削减武器"谈判;当碳排放威胁人类未来发展的时候,欧洲人把世界最主要的碳排放国拉到谈判桌,推动"控制碳排放"谈判。这个思路是对的:人类有危机,就发动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协作解决。全球人口都在增长,凭什么单单由中国来"稳定人口"?以中国一己之力,挑得起世界"人口维稳"的重担吗?——可惜,举目四望,我们看到,在这个星球上大约200个国家,唯独只见中国在"自宫"。中国决策者在既没有人民授权、也缺乏民意基础的情况下,有没有资格对本民族人口自行展开阉割?阉割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六、人权也是竞争力,保障人权也能促进繁荣
  
  
  
  在前面,我列举了香港3个家庭在人口生育方面的例子。设想一下:如果香港和内地一样也实行计生,这3个喜欢孩子的家庭,他们在香港会过得开心吗?不会。他们很可能会选择离开(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也会离开)。无论作为投资移民还是技术移民,3个家庭都有资格、都能轻易地找到新的、幸福的栖息地。想一想:每一户这样的家庭离开,对人口基数减少了的香港而言,是增加了一份繁荣呢?还是流失了一份繁荣?答案是明显的;上述家庭,会选择移民上海吗?答案也很明显:他们会绕开上海。
  
  
  
  这就显示了一点:仅仅计生,就使上海在与全球性大都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一个下风、和劣势的位置。因为:自主生育被全世界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基本自由。唯独中国,挑战这个共识(似乎世界上唯独中国属特殊情况!)对一个地方而言,保障人权也是竞争力,保障人权能促进一个地方的繁荣。再结合前面所说:当内地人民连种番茄、卖番茄的经济权利也没有的时候,就导致了普遍的民生灾难、和经济萧条。自然,香港的李嘉诚们也断然不敢来上海做商务;在内地承认经贸权之后,李氏父子就来了。但是,李泽楷依然还有"怕",他起码是不敢带着一家人落籍上海。
  
  
  
  仅仅是自由生育——这一项被很多人漠视的人权缺失,都会给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带来负面影响。而经济自由、言论自由等其它类项的人权的缺失如果叠加起来,带来的后果更是致命。文革时期的中国,就是触目惊心的例子。所以我们说:任何一个违反人性的制度存在,对一个地方而言就是自我树立了一个发展的障碍、自找了一种竞争劣势;一个地方的人权保障总跟不上,那么它的发展前景总不会明朗。当上海地方政府雄心勃勃地说要追赶香港、打造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时候,它需要检讨自己:能不能保障在自己地盘上的人获得安全、公平、尊严?上海能不能让顶尖的金融人才梁锦松安心?能不能让金融投资家李泽楷安心?不能的话,上海就会与千千万万个梁锦松、李泽楷失之交臂,上海的金融中心的建设就缺乏足够的支撑;就算勉强支撑起来了,也是脆弱的。一旦情况不对,人家就会飞速逃离。
  
  
  
  前面我举例说:人权缺失,导致繁荣流失,是在分析繁荣的成因。我的看法是:繁荣和发展,是为人的幸福服务的;是良好的人权,造就良好的发展局面。中国的计生,为了人均GDP好看一点,却轻视家庭幸福、削减人权,是本末倒置。在这个问题上,球一直在政府那一边。对中国政府来说,谦卑、严谨地审视中国的人口政策,厘清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关系,仍是时候。刘*少*奇说"历史是人民写的"。这话是对的。历史既会写:哪个执政者在中国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计划生育;历史也会写:哪个执政者,修正了它,终结了它。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占中国面积万分之一香港、因为曾荫权说了香港能容纳1000万人,就简单地在1000万的基础上乘以1万,说"中国可以容纳1000亿人"。但是,中国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中国政府拟定的"计生工作目标到2050年人口不超16亿"是不是正确?这个问题无疑需要重新评估。以过去的年份、以中国对资源的低劣的利用水平、以对资源的浅薄认识,作为中国人口容量的评估口径,当然是不行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今天的决策者需要认真面对新形势下的老问题,这需要良知、远见、智慧、和魄力。香港的人口生育实践,为大陆当局拓展思路、重新探索,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镜鉴。
  
  
  
  2011年1月6日
  

信孚电讯(1.20)——众生平等:乞丐与拾荒者也有读书权利

Posted: 19 Jan 2011 09:10 PM PST

1.据悉,杭州图书馆对读者免费开放了,也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有读者找到馆长投诉,馆长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2.星期二,中国的核电力公司表示,将需要10年才能以商业规模再生核燃料。在这番言论公布的两星期前,国营电视台夸口说,一项科学突破将确保中国未来3千年的核燃料供应。

3.我国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数量近年持续快速增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仍然严重偏低, 半数科技成果只是成为"展品"。

4.陕西省高院院长安东日前在作报告时称去年陕西召开公判大会203场,有多达40万余人在场旁听。并称公判大会有力震慑了犯罪。

5.为遏制财团养地炒作房价,台湾行政院上周核定复征空地税。地方政府可自行决定是否开征地价税二到五倍的空地税或照价收买。

6.印度陆军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19日开始访问尼泊尔。这是继印度外长15日访问尼泊尔之后,印度官员对尼的又一次高级别访问。印度媒体认为,印度高官2010年伊始频访尼泊尔,说明印度对尼的重视,也是为抗衡中国对尼的影响力。

7.印度警方周三称,逮捕了三名中国人,因其涉嫌洗钱、且暗中窥探印度北方边境的军营。

8.韩联社周三援引一名政府官员的说法称,韩国正寻求获得美国首肯,以制造射程可达朝鲜全境的弹道导弹。韩国希望修改2001年与美国达成的一份协议。该协议限制韩国自行生产射程超过300公里、有效载荷超过500公斤的弹道导弹。

9.据伊朗媒体报导,伊朗已禁止生产与2月14日情人节有关的礼物或对情人节进行任何宣传,以抵制西方文化传播。

10.一项研究显示,经常接触到香烟广告形象或其他类似烟草和香烟标志的青少年可能更容易禁不住诱惑而抽烟。

11.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三表示,已接受访华邀请,将同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晤。

12.欧盟首席外交官阿什顿说,欧盟准备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他的政府成员实施旅行制裁,原因是他们镇压政治反对派。

13.胡锦涛于周二下午抵达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进行胡任内的第二次访美。不过刚刚抵步的胡锦涛即遇到尴尬的一幕,众院议长贝纳19日明言,拒绝出席白宫为胡举行的国宴。

14.近日公开的美国外交机密电文称,胡锦涛因为对中共外交部日益不满,因而在2007年将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撤职。而胡锦涛的愤怒与其2006年访美之行未受高规格招待、过去一年中有3名外交部官员叛逃、以及外交部内部普遍的纪律涣散有关。

15.看中国电,昆明《都市时报》1月18日于A14版登出关于钱云会一案被政府官方极力掩盖的,令人震惊的真相,警棍打倒再碾死 镇长在车上。这篇报道在刊出后不久,就理所当然的在相关部门的压力下被"和谐"。

16.网友微博称:春运其实是春节运动会简称!参赛运动员:学生代表团,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团,探亲家庭代表团。项目一:排队买票。项目二:站立候车。项目三:负重暴走。项目四:负重原地站立n小时。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运动会结束!一等奖:中国铁道部。二等奖:车站内部人员。三等奖:黄牛。

17.国家统计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

18.沈睿《背诵<三字经>并不能拯救道德》:小学又不是传统的私塾!私塾时代,人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思想资源。现代小学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公民为出发点和目的的。现代公民的首先要学会的是批判和创造性思维。背诵《三字经》 并不能培育新时代的公民,虽然可以自我安慰,以为进行了儒家道德教育。但是中国现在的道德沦丧状态,是儒家初级读物中的道德训条能赎救得了的吗?

19.信孚导师张鸣《小贩的游击战》:街头小贩游击战的存在并且升级,不是什么好兆头。也许,它们给了城管进一步"武装"的借口,他们可以申请经费,添置更多的设备。但不管怎样,小贩都是消灭不了的,他们也要活。因此,不改变管理思路,战争只能继续升级,冲突也会继续升级。

20.信孚导师吴祚来:中国经济一是土地释放出来的,二是农村劳动力释放出来的,三是世界市场不平等,落差造成的。全国人民做牛做马,全国土地被征被拆迁,创造了这么一个大的经 济泡沫与大饼,强权,只有强权,才是中国模式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创新,没有全民福利,没有全民的养老与医疗保障,它的成功在何何处?

信孚要闻(1.20)——中国人有福气,总统亲购最新飞机

Posted: 19 Jan 2011 09:08 PM PST

1、美国政府官员透露中美已签署了金额达45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其中包括总额约190亿美元的订购200架波音飞机的合同。

2、据悉,钱云会家属接受105万赔偿,并已签署赔偿协议,肇事司机按交通事故标准赔偿30余万,其余赔偿来自采石场和矿场。钱云会之子钱成旭称,过两三天会火化父亲的遗体,再择日出殡。

3、美国26州即一半以上的州联合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称该法案违反了宪法,侵犯了公民的权利,而民主党则称他们在参议院占据多数席位,共和党的行动无关大局。

4、湖南大学日前给26名长期在外兼职或出国逾期不归的教师下发了"下课"通知书,其中包括6名教授。据悉一次"下课"这么多专任教师甚至教授,这在全国高校还是首次。

5、身为原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副调研员的卢小琼,在一个月之内,就给115户300人办理了入户手续,收受贿赂金额213万元,并用这笔钱来疏通关系,同时涉案的另7名警员也是警方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6、美国纽约一对母女动物虐待狂将多只动物折磨致死后,并不毁尸灭迹,而是把动物尸体留在家中,同它们一起"居住"。

7、"要想升迁首先要有父母德孝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近日,河北省魏县一则关于干部任用的规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恪守孝道不见得就忠于职守;有人则认为百善孝为先,对亲人不孝则公德难存无法取信于民。

8、美国国务院18日公布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第一年收到的礼物清单。据悉,奥巴马和家人在奥巴马就任第一年就已经收到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外交礼物,这些礼物依法均须上交国库。

9、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但是全国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00.9 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 KB/s)。

10、六百多张希特勒的照片日前在英国拍卖,其中希特勒和意大利法西斯领导人墨索里尼会面的一张照片以大约五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11、据报道,北京大学联同警方发布了通告,要求校园内29家复印店不得复印敏感文件。所谓敏感文件无外乎含有憎恨党、国家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内容的文件或上访材料。

12、广州国土局长日前发出"盛世危言"称,按目前的建设开发速度,广州可建设使用的平地大概14年就告罄。

13、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近年多次卷入性丑闻,却并未因此下台。近日,老贝又爆出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的丑闻,如果被认定罪名,74岁的老贝将面临最高15年监禁。政治分析人士则认为,这一次,老贝很有可能被性丑闻拉下台。

14、19日,伊朗绞死10名毒贩。该国媒体称,当局加大打击贩毒的力度,携带逾30克毒品即判死刑。自2011年以来,已有数十名毒贩被处绞刑。

15、19日下午,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李集乡一鞭炮厂发生爆炸,据悉烟花爆竹生产是李集乡传统产业,爆炸已导致6死22伤,伤亡人员均为打工村民。

16、12日,河南新密的4辆拉煤货车司机送给开封市纠风办一张"年度办事最差奖"的奖状,表示对纠风办处理投诉时间过长不满,日前当事主任被责令停职,小事的路政工作人员调离岗位。

17、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能见度每降低6.5公里,自然死亡便增加1.13%,即大约导致额外450人死亡。据调查发现香港空气污染每年夺1200人命。

18、朱清时:中国把文凭变成文凭主义,现在社会崇尚文凭这个符号,淡漠了符号背后应有的内涵。崇尚符号就忽略了能力,以至于好多学校拿了国家发的文凭就有恃无恐,没有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的高教一定要经过痛苦的过程。有些高校要背水一战,自授文凭,打破铁饭碗。

19、信孚导师许锡良《官场屠宰场向大学延伸》: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可怕的不仅仅是一介草民的行为举止,而是大学的教授、院长竟然也做起江湖黑社会的暗杀勾当。像这样权力熏心,利欲熏心的人,把持着中国的大学,中国的年青一代就由这些人在教育着,怎么可能教育得好?

20、男方暴色《突尼斯的蝴蝶们》:鲁迅在《野草》的题词中写到:"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突尼斯的一根火柴掉落地上,瞬间地火熊熊燃起烧尽周边一切杂草,是因为地上早已堆满了干柴。

21、胡印斌《乞丐穿堂而过,城市还冰冷吗?》:城市向底层人群释放出友好和善意,必将获得超值的回报。一个棱角柔和的城市,远远比一个坚硬冰冷的城市更宜居、更平等,也更幸福。正如微博博友所言: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但愿这样的"成熟"城市会越来越多。

22、颜昌海《中国人当为孔子哭泣》:遍体鳞伤的孔子,九泉之下的他却得不到安息:一次又一次的被拆庙,一次又一次的被砸像,一次又一次的被焚书,一次又一次的被批臭,一次又一次的被忽悠,一次又一次的被侮辱……!中国人,当诚心的为他哭泣。

宗教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Posted: 19 Jan 2011 04:38 PM PST

宗教与人类的发展史之

宗教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上文说到,宗教与人类的发展史息息相关,人类自有思考活动以来,宗教就一直以重要的影响力相随左右,建构出广阔的精神文明殿堂。宗教影响所及之处甚广,从自然环境的投射、人类社会的解释,到社会体制的建立及维系。文明的历程中,宗教都不曾缺席。

以政治为例,人的政治思想属于意识形态方面,是受道德和宗教信仰支配的,因此人的宗教信仰与政治行为是不可能分开的。人首先是一个宗教人,其次才是一个政治人。宗教是政治的核心,而政治则是宗教的外展。政治从来不是空泛的权力之争,乃涉及到政治哲学和政治理想。宗教涉及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尺度,政治就是把这些价值观念和尺度施行出来。帕斯卡尔说:"正义与权力必须合一,如此正义方有行使之权力,权力也方能符合正义之要求。"神权最初就是一种具有正义性质的权力,否则,难得到人们心灵的认同。而王权(即政府的权力)是人际的威权,以暴力作后盾,是一种垄断性质的权力,属世俗的范畴。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公权力受制于一定的正义理念,脱离赤裸的暴力。王权若没有神权的监督与制衡,王权就会堕落腐化,成为人间的祸害,社会就不能良性发展。所以,宗教对政权精神指引是必要的。

卢梭认为宗教与政治是脱离不了关系的。政治的战争,也就是神学的战争。唯有政治与宗教两者密切地结合国家内部才有稳定可言。不过在此必须注意到,卢梭在处理政治与宗教议题时,宗教并不与政治处於同一个层级上。而是在国家起源之时,将宗教作為政治的工具。原始初民社会中,神是以部族(后来扩增到民族)为单位的。部族之间的斗争,也就是神之间的斗争,并以神话的形式保存给后世。所以在旧约圣经中的耶和华宣称自己是犹太人的神,要给犹太人"应许之地" 。而到了新约时期,耶和华则转向外邦人,成为全人类(或是选民)的神。这种型态的转变,呼应的当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社会。原本各民族间实际政治上的差异,使同为部落神的耶和华与其他部族的神平起平坐。而到了政治上被全面地统一后,耶和华脱离民族的包袱,建立起新的精神上的王国而得以发展下去。否则就会变得像古埃及的多神信仰被伊斯兰教给取代的局面。

古埃及、古印度都是教权高于君权、高于世俗的权力。在古代印度的摩揭陀王国,依据《摩奴法典》,婆罗门"居众生之首,统摄世间万物。普天之下,无一不为婆罗门所有"。婆罗门虽有神统的资格和圣明,却不是政治的主宰者。政治的统治者是刹帝利阶层中的"王者",他们被认为是神遣的统治者。古印度宗教与政治呈二元结构,婆罗门管宗教,王者主宰政治。在二者关系上,"王者须礼敬婆罗门",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然而,王权至上是黑暗的政教合一。因为王权至上的国家根本就没有独立的神权部门,王既是党政军的首脑,也是宗教部门的首脑。一人领导一切,就是政教合一。国家运用暴力迫使宗教为政治服务,国家不仅掌管人的身体和外部的行动,而且也试图通过宗教来控制来人的灵魂,使个人、家庭和教会都臣服在国家的羽翼之下,导致全面性的灾难。中国就是一个典型,不管是儒教、道教、佛教,还是一度盛行的马教,主张的都是人是自己的救主,人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高举的都是个人的意志,最终导致的都是个人的骄傲和专制。

中世纪伟大的神学家阿奎那认为,世俗权力主要负责处理世俗事务中的公共物质福祗问题,而宗教权力的主要教职责是为信徒们的精神福祗负责。人们不但有世俗的需要,还要追求有道德的生活。人类需要的二重性决定了两种权力的存在。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就需要有世俗的权力予以保障;人们要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就离不开宗教权力。而但丁也曾在他的《帝制论》和《神曲》中都认为:正义的世俗王权和教皇的权力应该是平等而独立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二者应约束自己的权势。加尔文指出:"公民政府的权柄是从造物主而来,但不能说灾疫、荒年、战争以及其它从罪来的刑罚也都是出于造物主,因为惟有正义的、合法的公民政府才是造物主所设立的。独裁的、不义的政府不是造物主所命定的。"基督徒对公民政府的顺服,不仅是出于惧怕刑罚的心理,乃是为了良心的缘故。

很多中国人把"政教分离"理解为"政治与宗教的分离",民主国家从来没有这样的说法。"政教分离"是根据杰斐逊总统的私人通信中的提法翻译来的,原意是政府与教会分离(church-state separation),而不是"宗教与政治的分离"(religion and politics separation),政府和教会分离是自由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自由民主国家,宗教人士和信徒都可以从政,比如美国总统都是宗教徒、牧师马丁.路德.金就是在教堂里号召人们去斗争的。

在美国,宗教一直是政治核心内容之一。美国政治中有宗教,宗教中有政治,这种互影响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小布什总统的司法部长阿什罗福特的父亲是牧师,阿什罗福特本人就是神学家,长期担任宗教组织"造物主之会"和"美国同情协会"领导职务,是主张用基督教神学制度取代世俗制度的"统治神学"的信奉者。阿什罗福特率先在司法部举行全体官员的祷告会,当被询问是否有违政教分离时,他回答说,"我从来不从世俗的角度来判断事务,而是以《圣经》的标准来判断"。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美国政府相当于物业公司,公民是业主,官员就是业主掏钱雇来的负责保安和卫生等公众事务的,物业公司"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必然的了。关于政府和教会分离的原则,用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关系比喻,那就是:物业公司管好物业这点事——管好保安、扫好垃圾、做好共公共设施维修就行了;至于业主信仰什么,搞什么宗教活动,那你就别来管,你也管不着,你不能强迫或诱导业主的信仰,不能强迫他去信你们物业公司的人员或老板所信的宗教。

中国人却把"政府"偷换为"政治"、把"教会"偷换为"宗教";这样一来,"政教分离"从"政府和教会分离"扩大为"政治和宗教分离"。这是有意误导,从而使专制官府打击宗教自由,打击宗教人士和各种信仰团体变得正当起来。这是受儒家的"庶人不议"政的思想支配的结果,其居心就是要维护中国特色的独裁体制。两字之差,谬以千里。分离是实体与实体的事情。政府与教会各为实体,才是有意义的分离。而政治与宗教的分离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政治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宗教是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而思想与行动是无法分离的,除非人堕落为行尸走肉的动物。人的政治思想和宗教思想是没法分离的,人的精神信仰、宗教情感决定着人们的行动方式和社会制度。那些赞成和主张"宗教不能干涉政治"的人,实际上专制思想作祟;他们把政治视为少数人的特权,不允许他们讨厌的宗教信徒参与,违反了人人平等参与政治的原则,陷入了专制怪圈!说宗教不能干涉政治的人,无非是要把无神论的观点强行灌输给国民。他们主张"无神论者能干涉政治,有神论者不能干涉政治",这不过是"上智下愚"、"愚民不许问政"的古中国传统。在这些人眼里,有神论者就是"下愚",是没有资格参政的!

但事实上,如马基维利所指出的:宗教比明君可靠,因为明君的"人治"色彩浓厚,对于未来继任者统治能力的不确定因素高,得提防后继者无能。与其期待一个自己在世时审慎统治的治世名君,倒不如为身后的长治久安进行谋划。他认为公民宗教对於国家的建立与持续有益处,可以提供长期且稳定的力量,以一贯的道德标准以及思想,促成良好的制度。良好宗教的寿命也远比良好的君主来得长久。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中国人仍然习惯"被统治者管",而不愿意从宗教信仰中获取"自治之道"。

历史上的今天(博文回顾)

(转载)不为人知的福彩中奖内幕

链接地址:http://blog.163.com/xin_lijian/blog/static/467715702010020104124307/

应该为韩国汉字教育而自豪

链接地址:http://blog.163.com/xin_lijian/blog/static/467715702009020943968/

"官""吏"要分流

链接地址:http://blog.163.com/xin_lijian/blog/static/4677157020090209022866/

奥巴马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Posted: 19 Jan 2011 04:34 PM PST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月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奥巴马将这次访问定位为"美中关系和美国外交的头等大事。"在昨天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说,双方认识到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创新和繁荣的重要意义,重申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推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中国也将向美国购买200架波音飞机,并签署高达数百亿元的合作协议。中国给美国带去一大笔财富,那么美国给中国带来什么?

 

近年来,在官方层面常常将中美关系描述成"建设性合作关系"以及"1972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中美两国官员在公开场合都大赞双边关系,并竭力避免涉及双边分歧。在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任期内的第一年就实现了访华。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更达到唇亡齿寒的地步。

 

中美:曾经的蜜月期

 

1972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华,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开始松动,两国开启了关系正常化之路。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当年1月28日至2月5日期间,邓小平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这在美朝野引起巨大轰动,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席卷美国大地。邓小平同卡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这次访问对发展中美友好关系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卡特和邓小平并肩走过红地毯,检阅仪仗队,乐队高奏两国国歌,礼炮鸣放19响。美国政府众多高级官员和1000多名群众挥舞着小旗,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后来回忆,"当时的气氛就像充了电,我不记得白宫以前曾有过如此令人激动的场面。"美国一些报纸则把这次仪式的规格称作"超级红地毯",美国主流媒体也成了"邓小平频道",邓小平亲民朴质的作风及和蔼可亲的领袖风范,至今还令许多美国人津津乐道,许多美国人正是通过邓小平访美而对中国共产党人有了好感。而从美国、日本等国家考察访问回国的邓小平,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感到十分震撼,毅然决定推动改革开放。

 

1993年起,中美两国元首通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一多边场合多次会晤,并于1996年在菲律宾马尼拉商定,两国元首在1997年和1998年相互进行国事访问。随后的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江泽民和克林顿在白宫举行了正式会谈,就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目标达成共识: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美应该加强合作,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向前迈出重要一步,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而在经历了"9·11"事件后,反恐上升为美国对外的主要战略,包括中美分歧在内的一些议题被暂时搁置,两国关系得以修复,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蜜月期"。此次访问中,江泽民应布什邀请,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布什的私人农场举行了会晤。由于与美国的关系处理得当,中国获得美国的支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打开了国际贸易的新局面,迎来了中美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时任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两国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目标和利益,频繁高层交流减少了误解,中美双边关系从未比现在更好。

 

2006年4月18日,胡锦涛主席一行抵达美国西雅图,开始其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美。胡锦涛与布什在白宫的会谈,涉及台湾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的立场态度,并同意加强军事、司法、科教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在反恐、防扩散、禽流感防治和能源环保等领域,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等重大问题继续对话和合作。胡锦涛指出,中美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双方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两国"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

 

从经济贸易层面,是最能体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的。据海关统计,仅2010年1-9月,中美双边进出口额为2785.4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3.0%;其中,我对美出口 2055.4亿美元、自美进口730.0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0.7%和33.8%,占同期全国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1%和7.2%。美国继续保持我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的地位。另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我国仍为美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2009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出现较大降幅。但2010年以来,我方顺差重拾升轨,2010年1-9月累计为13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占同期我国整体贸易顺差的110%。

 

而据英文《中国日报》1月17日报道:由中国日报社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实施的2010"中国人眼中的美国"调查日前揭晓,结果显示:公众普遍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普遍关注胡锦涛主席即将访问美国,认为中美关系将保持稳定发展;朝鲜半岛局势等应为中美首脑会晤时的关注重点;公众对美"好感度"有所下降,政治和经济行为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近七成公众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可定位为竞合关系;公众对美国人的印象以正面评价为主。那么,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已经成熟了吗?

 

沟壑:民族主义与亚洲问题

 

其实,在官方之外,中美关系并不被视为是如此亲密无间的。相反,中美两国的公众和媒体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却是越来越挑剔的。公众的这种看法与中美两国官方所描述的"正常化以来最密切的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毕竟,中国的公众政策制定过程一般是没有公众参与的,这意味着政府在处理外交关系时必须考虑民族主义情感和呼声。比如2001年公众对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应就加剧了中日双边关系长达数年的冰冻期,煽动公众情绪或鼓励民族主义,是对中国外交的极大损害,如果加上有关愤愤媒体的煽风点火,以及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受辱妄想症",想把国际外交搞好几乎是举步维艰。

 

2010年中美关系出现比较困难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两国关系中的老问题以及新的突发事件相互交织,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增加了很多障碍与不确定因素。除了中国内政以及贸易摩擦等问题,真正令中美关系深陷困境,无法得到有效转圜的是在亚洲,尤其东北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比如"天安号事件"和"朝鲜炮击事件"等,两国之间的对抗隐隐作动。而两国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经过筛选、挑选,有时甚至是偏见的报道、观点和评论,"夷狄"思想仍然盛行。

 

实际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是欢迎的,并且希望中国成为维护国际体系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美国公众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似乎更多地从与自身相关领域(如就业保障问题),而不是国家的角度出发。相反,对外国尤其是美国如何对待崛起中的中国问题,中国公众既有民族主义情感又有个人问题的担忧。当他们认为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民族问题进行不公正报道时,也会表现出民族主义情绪。

 

当前,就如专家所言,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仍然趋向于积极,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所以,中美两国之间需要调整心态。一方面,美国不应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霸权利益的挑战,不要将中国作为取代美国,充当世界第一的候选者。实际上,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主要还是侧重于自身内部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中国也不能总是处于极度敏感的状态,虽然必要的警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拥有自然的、从容的、理性的、健康的心态是一个大国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

 

访美归来的邓小平和江泽民,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经济飞跃,这既包括贸易上的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双方坦诚以待。因此,期待胡锦涛主席此行能够也为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思路,重振中国经济。

关于音乐的记忆碎片(插曲-我和死头们的故事一)

Posted: 20 Jan 2011 05:14 AM PST

既然写到我在亚利桑那那段生活,就不能不插播这篇很早以前写的短文,关于我和一帮"死头"们交往的故事:

刚到美国那会儿,我上的是动物系的研究生。系里一大半的学生都开吉普车,喜欢去沙漠里研究动物的生态习性。我室友就经常把蛇抓回来养在家里,蛇在手臂上爬的感觉特别奇妙。这位白人室友不但喜欢研究蛇,还是个"死头"(Deadhead,特指"感恩而死"乐队的歌迷),经常没事就对我鼓吹"感恩而死"(The Grateful Dead)怎么怎么好,我那时乔治•麦克尔还没毕业,对"死"什么的自然不感兴趣。92年夏天,"死"要到我们那旮瘩演出,系里的人都纷纷买票,我也就随大流了。记得当时的票价是40多美元,很是让我心疼了一阵子。
dead1
(乐队全家福,中间披毛毯的大胡子是乐队主唱Jerry Garcia。)

演出前,大家去一个女生家里"Warm Up",她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死头",家里有成堆的"感恩而死"的磁带,客厅正中悬挂着一张被裱起来的手印,手印的中指残缺。大家围坐在她家客厅的地毯上,就着声音巨响的死音乐开始"轮抽"。我吸了一大口,可却没有什么反应,于是大家都说他们的第一口也都没作用,并鼓励我坚持下去。这时门外走进来一个流浪汉,一看就是个"死头",就是那种铁杆的,跟着"感恩而死"到处走的歌迷。大家立刻欢迎,还让他搭车去了演出场地。
imagesCAUHP1AN
(Garcia是个吉他手兼主唱,上图就是他右手的手印。)

那是一个巨大的山谷,上午时就已经聚满了人,大家都穿着那种扎染的体恤衫,人人笑容满面。空气中飘满了大麻的香味(要不是我刚刚尝过,我也不会知道那是什么味道)。距离演出时间还早,我们就在停车场上围成一圈进行第二轮"轮抽"。谁知就在那支香烟传到那个流浪汉手里的时候,一伙便衣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出现,把那个可怜的家伙带走了!我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心说要是被抓的是我,恐怕就会被递解出境吧?后来大家一分析,就发现便衣们其实注意我们很久了,他们知道我们都是老实人,所以就专门等着流浪汉抽的时候下手,美国警察心真黑啊!
tie_dye_tee_shirt_reactive_rainbow_qt1000
(这就是6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嬉皮士扎染T恤衫的典型样式,我有两件这样的T恤。)

进了演出会场,找了个地方坐下,发现这里聚集了大约三万人,许多人都赤裸着上身,躺在草地上边晒太阳边听音乐。我还居然遇到了几个我教过的大学生,他们见到我时都冲我会心地挤眼睛,我也就冲他们傻笑。由于场地太大,中央还安放了两个大如两层楼房的音箱组,所以后面的人也都听得十分清楚。当乐队出现在舞台上时,大家那个激动,当年红卫兵见到毛主席也不过如此吧?乐队上来后二话不说就Jam(即兴演奏)起来,而且一开头就没完了。我那时还不十分理解这样的东西,就是觉得吉它在巨大的音箱里发出的声音特别好听。一开始我还聚精会神地想找出点熟悉的旋律呀什么的,可后来我也干脆躺在地上,闭上了眼睛。夏天暖烘烘的阳光照在身上,耳边是一些奇怪的电声,鼻子里全是大麻的味道,我好象也高了(其实我那天一点也没高)。那天的演出一共进行了五个小时,而场地后面有一帮漂亮的女死头就一直在跳着舞,那场面真是特别安祥。

记得我当时没有发现一个好听或者熟悉的旋律,很是不满,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也没有去买他们的唱片,直到后来我和一大帮死头住在一起之后才知道了这个乐队的好处。(未完待续)

贴一首比较典型的"感恩而死"乐队现场表演的录音-《Dark Star》(录于1969年):

希特勒的中宣部是如此厉害!

Posted: 20 Jan 2011 05:12 AM PST

纳粹上台之初,德国的收音机普及率不高,一时间也没法让家家户户都很快拥有一台收音机。于是当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下达了集体收听广播的命令。这样一来,即使没有收音机的人,不也就可以及时听到元首的最新指示,了解纳粹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了么?大伙在一起收听广播,谁也不能把耳朵塞了起来。

一般成年人总得养家活口,要养家活口就得上班工作,纳粹当局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许多广播节目安排在上班时间播出,在播出的时候,人们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收听广播。这样一来,整个德国上班的人就都得收听到广播。像餐厅、咖啡馆之类的所有公共场所,都必须配备收音机。对于行人来说,街头的扬声器,照样会把纳粹党的声音传送到耳朵里。

纳粹当局 ……

……

茅台集团与七大军区结友好共建单位

Posted: 19 Jan 2011 08:24 PM PST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20/c_121001621.htm

 

茅台集团与七大军区结友好共建单位
2011年01月20日 08:04:11  来源: 贵州日报

  续写红色历史新篇 再创鱼水情深佳话

  茅台集团与七大军区结友好共建单位

  1月15日,一群身着橄榄绿的女兵与茅台酒厂制曲车间的女工欢聚一堂,双方于当日结成友好共建单位并座谈联欢。据悉,近期中国七大军区——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均派出代表赴茅台集团,结成军企友好共建单位。一场场简朴却不失隆重的共建仪式,见证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茅台集团与人民军队携手开创鱼水情深的历史新篇。

  中国七大军区均与茅台集团结友好共建单位,一家地方企业担当如此荣光,皆因积淀在茅台酒身上那段与共和国共荣的红色记忆。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而茅台酒与人民军队有着特殊的关系,特殊的感情……"一位将军动情地说。历史不会忘记:1932年2月,当中国工农红军三渡赤水路过茅台时,茅台人并未能预见红军开创新中国的历史,仍是质朴地奉献出了佳酿。长征路上,红军用茅台酒擦拭伤口、活血去淤,为缺医少药的红军减少了些许痛苦。

  茅台酒与人民军队的特殊情缘也自1932年开始,人民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数十年的岁月征程,茅台酒作为军营壮行酒、庆功酒,与人民军队紧密相连的特殊情感融入了彼此的血液。

  而今日,中国七大军区不约而同与茅台集团结成共建单位,是历史、传统积淀下偶然中的必然,不仅增强了双方情感,还为双方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16日贵州日报

 

小土妞过冬

Posted: 20 Jan 2011 01:01 AM PST



进入冬天,小爱被我打扮的土到老家了。
前阵子是黑色缎子面上绣暗红色福字的棉衣,大气稳重,深沉富贵,仿若地主,深得大家喜爱。无奈那套棉衣是薄款,近日换上这套桃红格子的厚棉衣,活脱脱一个盼望春天的小桃红。
说棉衣,可能很多上海小喷油都没的穿吧?我们可是货真价实的棉花做的噢!

我知道这样打扮是土了点,村了点。
可我固执地认为棉花是小喷油御冬必备的衣服,就像我小时候。毕竟在这个什么都买成品的年代,人们买的无非是这个棉那个绒,却很难买到纯的新棉花做的棉衣,小爱有七八套手工缝制的棉衣,当做中华传统服饰留作纪念也是好的?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