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80张反映微笑幸福的摄影照片

Posted: 13 Apr 2011 03:15 PM PDT

这个世界上最难去追寻是什么呢?或者人们一直在追求的又是什么呢?幸福是不是?今天就分享:80张反映微笑幸福的摄影照片,如果你喜欢,也可以尝试一下。

1. Happy Girl

Happiness-Photography

2. All eyes on me

Happiness-Photography

3. Feedtime

Happiness-Photography

4. Good times

Happiness-Photography

5. Spouses

Happiness-Photography

6. Simple happiness by yestrdaysforgivn

Happiness-Photography

7. Happiness by Eredel

Happiness-Photography

8. Sasha and I

Happiness-Photography

9. Summer's Day

Happiness-Photography

10. Wish me a star

Happiness-Photography

11. Unconditional love

Happiness-Photography

12. Happiness by Floralsky

Happiness-Photography

13. Happiness by Tamnesam

Happiness-Photography

14. Life goes on

Happiness-Photography

15. Learnin' to fly

Happiness-Photography

16. Happiness in music

Happiness-Photography

17. Happiness Is…

Happiness-Photography

18. Happiness by Altingfest

Happiness-Photography

19. Happiness by Ashlomi

Happiness-Photography

20. Smile by SpyKate

Happiness-Photography

21. Happy Birthday by saraqael

Happiness-Photography

22. Happy Day by 7th-Heaven-Creative

Happiness-Photography

23. The Winning Shot

Happiness-Photography

24. Drunk

Happiness-Photography

25. Happiness

Happiness-Photography

26. Rain Dance

Happiness-Photography

27. Wink

Happiness-Photography

28. Hello

Happiness-Photography

29. Howdy kitty!

Happiness-Photography (全文 …)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1.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抗DDOS的高性价比美国VPS:20G硬盘1G内存1T的流量只需要4美元

您可能也喜欢:

40张可爱的动物微笑摄影照片

108张精细的************摄影照片Ⅰ

58张不错的日本摄影照片

70张精选的摄影照片欣赏

15张迷人的风景摄影照片
无觅

15张惊人的冲浪和水下摄影照片

Posted: 13 Apr 2011 03:15 PM PDT

Sarah Lee是一位来自夏威夷的科纳岛的摄影师,今天分享的:15张惊人的冲浪和水下摄影照片,都是她的作品,如果你喜欢,可以到她的网站上去了解更多的信息。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Surf &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Sarah Lee
(全文 …)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1.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抗DDOS的高性价比美国VPS:20G硬盘1G内存1T的流量只需要4美元

您可能也喜欢:

65个绝对惊人的水下摄影照片

56张惊人的高速摄影照片

12张惊人的创意摄影照片欣赏

90张来自flickr的绝对惊人的HDR摄影照片

21张惊人的沙雕摄影照片
无觅

创意的变形沙发

Posted: 13 Apr 2011 03:15 PM PDT

生活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师:Matali Crasset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设计出了这个创意的变形沙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成具有不同功能沙发。

via:The Dynamic Life Sofa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1.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抗DDOS的高性价比美国VPS:20G硬盘1G内存1T的流量只需要4美元

您可能也喜欢:

创意生活:PVC管音箱

创意木头灯:nachacht

创意家具:创意平衡书架

20个非常有创意的Flash游戏网站

70个儿童不宜创意的性感广告
无觅

30个高品质的免费PSD模板文件下载

Posted: 13 Apr 2011 03:14 PM PDT

如果你想学习一下PS,或者你想找一些高品质的PSD素材文件,那么今天分享的:30个高品质的免费PSD模板文件下载,你就不要错过了。喜欢的话,可以自行根据图片的链接下载。

PS :如果喜欢,可以通过左则的【分享工具】分享给你的朋友。

Notepaper Blog Comments Free PSD

Free Folded Vector Background PSD

3D Dart and Target PSDs

Big Green Button Free PSD

Custom Lightbox Skin

Simple Tabbed Navigation

Folded Button Set

36 Free Web Buttons PSD

Administrator Login Panel PSD

Carbon Style GUI Set

GPS Navigation Icons

Free Light to Dark Web Buttons

Pretty Little Folded Ribbon PSD

Simple Thumbnail Slider PSD

(全文 …)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1.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抗DDOS的高性价比美国VPS:20G硬盘1G内存1T的流量只需要4美元

您可能也喜欢:

31个高品质的PSD网站模板下载

10个免费的高品质专业PSD网页模板

40个免费下载的专业PSD设计模板

设计资源:45个免费的高品质矢量文件下载

30个有关于UI设计的免费PSD模板
无觅

30个负空间的创意LOGO设计

Posted: 13 Apr 2011 03:14 PM PDT

今天分享:30个负空间的创意LOGO设计,希望有你喜欢的,关于负空间,其实就是指除字体本身所占用的画面空间之外的空白,即字间距及其周围空白区域所组成的图案。

Franz Bernard

Mojito

Catch5

Drop D

Wine Searcher

Wiesinger Music

Shark Tours

Crown Airlines

Oak Bros

Milton Hospital

EZ Housing

Hoot

Literate Frog

Mosleep

Penflare

Empire Dentistry

(全文 …)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1.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抗DDOS的高性价比美国VPS:20G硬盘1G内存1T的流量只需要4美元

您可能也喜欢:

40个负空间的创意LOGO设计

58个不可思议的创意LOGO设计

35个简单的创意LOGO设计

17个机器人创意LOGO设计

22个波浪形创意LOGO设计
无觅

驱蚊图腾二则

Posted: 13 Apr 2011 02:53 PM PDT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东西要结合效果好

 

 

 

 

 

 

 

 

 

 

 

 

 

 

 

 

 

 

 

 

2.驱蚊图腾为什么有效

Two Visions for Medicare

Posted: 13 Apr 2011 01:59 PM PDT

I must applaud the President for today's speech in which he finally and at long last takes the long-term budget imbalance seriously.  There was a surprising amount of finger pointing for a person who claims to be transcending partisanship.  That is especially true in light of the fact that President Obama's proposed policies, as put forth in his own annual budgets, have never shown how he would put the economy on a path with a declining debt-GDP ratio, even after the economy fully recovers from the recession.

But let's put that inconvenient truth aside for the moment.  I am delighted that these fiscal issues are now squarely on the national agenda.  If only someone could lock President Obama and Congressman Ryan in a seedy hotel room, turn off their access to cable, give them an endless supply of coffee and cold sandwiches, and not let them leave until they come to agreement, the nation could take a large step forward.

What I found most interesting is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President's vision for Medicare and Congressman Ryan's.  There are two major issues:
  • How quickly should Medicare spending rise?
  • What happens if health care costs rise faster than the limit on spending?
As to the first question, the President proposes to set "a new target of Medicare growth per beneficiary growing with GDP per capita plus 0.5 percent."*  By contrast, Ryan proposes growth at the rate of inflation. The difference is probably about 2 percent per year.

As to the second question, the President gives authority to the "Independent Payment Advisory Board (IPAB)."  By contrast, Ryan proposes that seniors use their "premium support" to shop among competing private insurers.

Here we see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ties: One believes in spending more and allocating that spending via central planning.  The other believes in spending less and harnessing individual choice and competition to ensure that the money is spent wisely.

To be sure, there is room for compromise, especially on the first question, but the issues are not just numerical.  The parties start with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visions of markets and government.

----
*The quotation is from an administration fact sheet I was emailed.

谈谈美国大学的学费以及奖助学金 (下)

Posted: 13 Apr 2011 12:25 PM PDT

谈大学学费如果不谈奖助学金是不全面的,学费只是表示学校的收费程度,而奖助学金则关系到学生是否上得起大学。学费高,奖助学金也高,照样可以上大学;学费不高,但没有奖助学金,也许很多学生根本就上不起大学。美国奖助学金制度的宗旨,就是要让考上大学的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可以上得起大学。

助学金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大学 (照片:美联社)

奖助学金的名目繁多,但大体上说来只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决定的助学金,一类是根据学习成绩决定的奖学金。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决定的助学金与学习成绩没有关系,只与家庭的经济条件有关;奖学金则正好相反,与家庭经济条件无关,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定夺。本文重点介绍的是助学金制度,这是最普遍的资助学生的制度,大多数美国学生以及家长,申请的都是助学金;而在助学金制度中,最重要且最普遍的是联邦政府主导的学生助学金(Federal Student Aid),申请联邦学生助学金的学生及家长,必须填写一份"联邦学生助学金申请表"(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俗称FAFSA。

联邦学生助学金的主要原则,是根据每个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以及所上大学学费多少来决定助学金的数额。举例来说,家庭甲的经济负担能力是一年负担得起5000美元的学费,如果他的子女所上大学学费低于一年5000美元,那么他们就没有资格得到助学金;如果超过5000美元,则超过的部分多由助学金填补,超过越多,助学金也就相应增多。很明显,联邦学生助学金的主要原则,是要帮助经济能力不够的家庭子女能够上得起大学,收入越少的家庭,相对来说得到的助学金越多。

在这个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经济负担能力"(Family Contribution),家庭经济负担能力越高,表明能够获得的助学金就越少,反之亦然。而如何计算家庭经济负担能力就很重要。教育部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模式,通过学生及家长填写的申请表,立刻就可以算出每个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2011年度的申请表所填写的项目超过130项,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了解十分详细,包括父母收入、有无房产、有无贷款、家庭中有几个子女、其中有几人上大学等。影响家庭经济负担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及家庭人口。同样的收入,如果子女多,那么经济负担能力就低;在大学读书的子女多,经济负担能力也就低,从这一点看,这个制度是照顾多子女家庭的。

教育部从每年1月1日开始接受该年度秋季开学的联邦学生助学金申请,有资格申请的学生家庭包括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以及居住在美国一年以上、持有I-94卡的难民等。联邦学生助学金申请每年都必须重新填写,原因是一年中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发生变化。

联邦学生助学金有九种不同项目,各州的学生助学金则有六百多种,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学校助学金项目,这些助学金的发放,都是以联邦学生助学金申请表为基础的。联邦学生助学金的主要部分是学生贷款,学生贷款的利息目前是6.8%,但学生在读书期间是无息的,利息由联邦政府支付,学生毕业六个月后开始计算利息并每月分期付款。除了学生贷款外,安排学生勤工俭学也是助学金项目的内容之一。此外,奖学金也是比较重要的学费补助来源,如果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有幸得到奖学金,这部分钱是不必归还的。

摘录:胡适所喜欢的格言

Posted: 13 Apr 2011 08:39 AM PDT

今晚读<读库0905>中,有一篇魏邦良的人写了一篇<胡适的格言>(P182),文章作者介绍了胡适爱用格言的缘由(以 代严师益友),通过分析胡适所喜欢引用的格言警句,从而透视这位大师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态度。读过之后,深深地觉得胡适不愧是大师,敬佩且敬重。为人应如 胡适也。

摘抄几句自己觉得好的:

  1. 功不唐捐。出自<法华经>,意思是,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
  2.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萧公权提出在这两句话之前,还要加上"放眼看书"的阶段(书应为广义,有关研究题目的事实、理论等记载)。
  3. 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可看胡适所写的<容忍与自由>。
  4.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有疑处不疑。
  5. 勤、谨、和、缓。
  6. 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
  7. 千万不要仅仅做个自了汉。
  8. 莱布尼兹:每一个人不但直接受他身边亲近的人的影响,并且间接又间接的受距离很远的人的影响,所以时间的交互影响,无论距离远近,都受得着。
  9. 宁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宁近勿远,宁下勿高,宁浅毋深,宁小勿大。引自朱熹的<四书集注>。
  10. 为人辩冤白谤是第一天理。
  11. 你若想把平时所得得印象感想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
  12. 要使枯树生花,死灰生火,始为豪耳。况未必为枯树死灰乎!这句话出自胡适的朋友梅光迪,胡适非常喜欢。胡适还很喜欢英国诗人卜郎呤的诗句:One who never turned his back but marched/Breast forward,/Never doubted clouds would break,/never dreamed, though right were worsted,/Wrong would triumph,/Held we fall torise, are baffled to fight better,/Sleep to wake.胡适曾把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从不转背而挺身向前,/从不怀疑云要破裂,/虽合理的弄糟,违理的战胜,/而从不作迷梦的,/相信我们沉而再升, 败而再战,/ 睡而再醒。梅光迪的话和这首诗,说明胡适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13. 希望所在,生命存焉。
  14. 那常使国家变成人间地狱者,正是人想把国家变成天国一念。出自诗人荷尔德林。
  15. 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出自易卜生。
  16. 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出自苏格拉底。
  17. 现在赶快动手!
  18. 作为富翁而死是毫无价值的。
  19. 如果不敢高声言之,则不如闭口勿言也。
  20. 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
  21. 思维着,仿佛你永远活着。工作着,仿佛你明天就死。出自西班牙学者 Isidore。
  22. 仅行善还不够,行善还要有个好方法。出自法国人刚多塞。

我想,无论GTD还是PKM,向大师学习就对了。没有电脑的时代,他们不一样成就自己的事业么?当然,更应当学习的是他们的态度。不做伟人不要紧,做个好人则足矣。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Recent Comments


© Yibie for 学无止境@一点一滴, 2011. | Permalink | One comment | Post tags:
RSS订阅地址:http://feeds.feedburner.com/gtdstudy

電影筆記60週年

Posted: 13 Apr 2011 10:59 AM PDT

日期: 
2011-04-28

電影筆記六十年(四之一)

2011年4月號的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ema)以橙底黃色圖騰火焰作封面,重點專題是1923年9月黑澤明所寫的一篇電影隨筆、徐克和史高林莫斯基的訪問。我想,也許連電影筆記的編輯也忘記了,第六百六十六期的電影筆記有其歷史意義,因為今年正好是電影筆記創刊的第六十個年頭。

電影筆記由創刊至今,大概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由安德列.巴贊(Andre Bazin)、賈克.歐東尼﹣瓦克候斯(Jacques Doniol-Valcroze)和劉.杜卡齊(Lo Duca)創刊的1951年,至1959年筆記派導演杜魯福憑處女作《四百擊》在康城拿下最佳導演獎、伊力.盧馬接任電影筆記編輯一職為止。這七年被稱為 Cahiers du Cinema的The Yellow Years,是電影筆記的勇戰時期,影評人發表了大量破舊立新的文章,衝擊了歐洲傳統電影美學觀。這幾年電影筆記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可算是杜魯福所寫的《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A certain tendency of French cinemas)。文章大肆評擊當時的一班傳統法國導演,指他們只是把劇本上所寫的一字一句不經思考放進鏡頭,是因循守舊的思想,盲目的維持所謂品質的傳統(Tradition of quality),早晚會毀了法國一整世紀的電影基業,並表明不相信這種品質的傳統電影有可能跟電影筆記提倡的作者論共存 (Well﹣﹣I do not believe in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of the "Tradition of Quality" and an auteur's cinema.)。誠如賈克.歐東尼﹣瓦克候斯於第一百期電影筆記所說,這篇文章奠定了電影筆記的調子,擺出一副戰鬥格的模樣。 另一篇由巴贊、瓦克候斯、 皮埃爾.卡斯特(Pierre Kast)、 羅日‧萊昂阿特(Roger Leenhardt)、利維特和盧馬合編的對話錄《作者的六個特質:有關法國電影的討論》(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uteur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French cinema),則討論何謂作者的特質,他們一致認為即使同樣是受着片廠制度的局限,美國作者導演所執導的電影個人人風格遠遠比法國的突出。明明大家也是拍商業片,為何法國的電影製作人和發行商會以保守尺度量度觀眾的接受能力,令到法國電影只淪為附庸風雅的文縐縐濫情片?電影筆記的影評人發現了新的角度去欣賞一批被認為是商業、庸俗、沒有文學味道的荷里活電影,吹捧一班荷里活和日本的導演,尊他們為「作者」,在限制內發揮無限的創造力,以鏡頭作電影筆(Camera –stylo),利用場面調度(mise en-scene)去建立作者風格,反映出獨有的世界觀。影評人的品味各異,利維特盛讚Howard Hawks的天才、查布洛獨愛希治閣的懸疑、巴贊迷上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盧馬以名家畫作跟羅西里尼的作品相提並論、杜魯福和高達不住讚嘆Nicholas Ray對美國社會的細膩觀察等,總而言之他們的作品都以同一的元素或主題貫穿,形成一個作者的脈絡。

作者論傳至英國,老牌電影雜誌《Sight and Sound》即以其為評論作品高低優劣的圭臬、一洋之隔的美國,評論人Andrew Sarris亦以作者論作自己的審定標準。不過,作者論絕非完美的理論。如文首提及,大部份電影筆記的寫手,最終目標也是成為導演,作者論是他們的寫作策略,用以打垮本是牢不可破的傳統法國電影,間接騰出空間做就機會給自己;而且以作者論評片好些時候又會過於武斷,抺殺了一些現在重看時其實還不俗的電影(如Rene Clement 的Forbidden Games);最具爭議性的地方是,若一個導演終其一生只有一齣作品,那如何斷定他是否作者導演?1959年前後,電影筆記The Yellow Years 的寫手陸續離巢,紛紛投身電影製作,一位Yellow Years時期的寫手曾說:「我的電影正是對其他電影最佳的影評」。吊詭的是,他的首作在電影筆記的評價只有兩粒星,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只有一部作品,不能成為作者。

掀起新浪潮的影評人紛紛離巢,電影筆記的立場亦漸漸變調,從不談政治到日漸左傾,電影筆記還有很多有趣的事……電影筆記令我們再反思影評與電影的關係。二十四份一這次選播四套電影筆記的名影評人曾點評的電影,討論一下何謂電影/影評作者?

14/4 2. Gun Crazy (Joseph H. Lewi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UU6w_zvMg&feature=related

21/4 3. Rio Bravo (Howard Hawk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lAF1DPLIAI

28/4 4. The Wrong Man (Alfred Hitchcoc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YbZktWNP_w

晚上八時至十一時,富德樓9樓獨立媒體平民班房,費用全免,特別鳴謝獨立媒體借出場地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電影筆記60週年

Posted: 13 Apr 2011 10:56 AM PDT

日期: 
2011-04-21

電影筆記六十年(四之一)

2011年4月號的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ema)以橙底黃色圖騰火焰作封面,重點專題是1923年9月黑澤明所寫的一篇電影隨筆、徐克和史高林莫斯基的訪問。我想,也許連電影筆記的編輯也忘記了,第六百六十六期的電影筆記有其歷史意義,因為今年正好是電影筆記創刊的第六十個年頭。

電影筆記由創刊至今,大概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由安德列.巴贊(Andre Bazin)、賈克.歐東尼﹣瓦克候斯(Jacques Doniol-Valcroze)和劉.杜卡齊(Lo Duca)創刊的1951年,至1959年筆記派導演杜魯福憑處女作《四百擊》在康城拿下最佳導演獎、伊力.盧馬接任電影筆記編輯一職為止。這七年被稱為 Cahiers du Cinema的The Yellow Years,是電影筆記的勇戰時期,影評人發表了大量破舊立新的文章,衝擊了歐洲傳統電影美學觀。這幾年電影筆記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可算是杜魯福所寫的《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A certain tendency of French cinemas)。文章大肆評擊當時的一班傳統法國導演,指他們只是把劇本上所寫的一字一句不經思考放進鏡頭,是因循守舊的思想,盲目的維持所謂品質的傳統(Tradition of quality),早晚會毀了法國一整世紀的電影基業,並表明不相信這種品質的傳統電影有可能跟電影筆記提倡的作者論共存 (Well﹣﹣I do not believe in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of the "Tradition of Quality" and an auteur's cinema.)。誠如賈克.歐東尼﹣瓦克候斯於第一百期電影筆記所說,這篇文章奠定了電影筆記的調子,擺出一副戰鬥格的模樣。 另一篇由巴贊、瓦克候斯、 皮埃爾.卡斯特(Pierre Kast)、 羅日‧萊昂阿特(Roger Leenhardt)、利維特和盧馬合編的對話錄《作者的六個特質:有關法國電影的討論》(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uteur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French cinema),則討論何謂作者的特質,他們一致認為即使同樣是受着片廠制度的局限,美國作者導演所執導的電影個人人風格遠遠比法國的突出。明明大家也是拍商業片,為何法國的電影製作人和發行商會以保守尺度量度觀眾的接受能力,令到法國電影只淪為附庸風雅的文縐縐濫情片?電影筆記的影評人發現了新的角度去欣賞一批被認為是商業、庸俗、沒有文學味道的荷里活電影,吹捧一班荷里活和日本的導演,尊他們為「作者」,在限制內發揮無限的創造力,以鏡頭作電影筆(Camera –stylo),利用場面調度(mise en-scene)去建立作者風格,反映出獨有的世界觀。影評人的品味各異,利維特盛讚Howard Hawks的天才、查布洛獨愛希治閣的懸疑、巴贊迷上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盧馬以名家畫作跟羅西里尼的作品相提並論、杜魯福和高達不住讚嘆Nicholas Ray對美國社會的細膩觀察等,總而言之他們的作品都以同一的元素或主題貫穿,形成一個作者的脈絡。

作者論傳至英國,老牌電影雜誌《Sight and Sound》即以其為評論作品高低優劣的圭臬、一洋之隔的美國,評論人Andrew Sarris亦以作者論作自己的審定標準。不過,作者論絕非完美的理論。如文首提及,大部份電影筆記的寫手,最終目標也是成為導演,作者論是他們的寫作策略,用以打垮本是牢不可破的傳統法國電影,間接騰出空間做就機會給自己;而且以作者論評片好些時候又會過於武斷,抺殺了一些現在重看時其實還不俗的電影(如Rene Clement 的Forbidden Games);最具爭議性的地方是,若一個導演終其一生只有一齣作品,那如何斷定他是否作者導演?1959年前後,電影筆記The Yellow Years 的寫手陸續離巢,紛紛投身電影製作,一位Yellow Years時期的寫手曾說:「我的電影正是對其他電影最佳的影評」。吊詭的是,他的首作在電影筆記的評價只有兩粒星,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只有一部作品,不能成為作者。

掀起新浪潮的影評人紛紛離巢,電影筆記的立場亦漸漸變調,從不談政治到日漸左傾,電影筆記還有很多有趣的事……電影筆記令我們再反思影評與電影的關係。二十四份一這次選播四套電影筆記的名影評人曾點評的電影,討論一下何謂電影/影評作者?

14/4 2. Gun Crazy (Joseph H. Lewi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UU6w_zvMg&feature=related

21/4 3. Rio Bravo (Howard Hawk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lAF1DPLIAI

28/4 4. The Wrong Man (Alfred Hitchcoc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YbZktWNP_w

晚上八時至十一時,富德樓9樓獨立媒體平民班房,費用全免,特別鳴謝獨立媒體借出場地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電影筆記60週年

Posted: 13 Apr 2011 10:48 AM PDT

日期: 
2011-04-14

電影筆記六十年(四之一)

2011年4月號的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ema)以橙底黃色圖騰火焰作封面,重點專題是1923年9月黑澤明所寫的一篇電影隨筆、徐克和史高林莫斯基的訪問。我想,也許連電影筆記的編輯也忘記了,第六百六十六期的電影筆記有其歷史意義,因為今年正好是電影筆記創刊的第六十個年頭。

電影筆記由創刊至今,大概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由安德列.巴贊(Andre Bazin)、賈克.歐東尼﹣瓦克候斯(Jacques Doniol-Valcroze)和劉.杜卡齊(Lo Duca)創刊的1951年,至1959年筆記派導演杜魯福憑處女作《四百擊》在康城拿下最佳導演獎、伊力.盧馬接任電影筆記編輯一職為止。這七年被稱為Cahiers du Cinema的The Yellow Years,是電影筆記的勇戰時期,影評人發表了大量破舊立新的文章,衝擊了歐洲傳統電影美學觀。這幾年電影筆記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可算是杜魯福所寫的《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A certain tendency of French cinemas)。文章大肆評擊當時的一班傳統法國導演,指他們只是把劇本上所寫的一字一句不經思考放進鏡頭,是因循守舊的思想,盲目的維持所謂品質的傳統(Tradition of quality),早晚會毀了法國一整世紀的電影基業,並表明不相信這種品質的傳統電影有可能跟電影筆記提倡的作者論共存 (Well﹣﹣I do not believe in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of the "Tradition of Quality" and an auteur's cinema.)。誠如賈克.歐東尼﹣瓦克候斯於第一百期電影筆記所說,這篇文章奠定了電影筆記的調子,擺出一副戰鬥格的模樣。 另一篇由巴贊、瓦克候斯、 皮埃爾.卡斯特(Pierre Kast)、 羅日‧萊昂阿特(Roger Leenhardt)、利維特和盧馬合編的對話錄《作者的六個特質:有關法國電影的討論》(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uteur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French cinema),則討論何謂作者的特質,他們一致認為即使同樣是受着片廠制度的局限,美國作者導演所執導的電影個人人風格遠遠比法國的突出。明明大家也是拍商業片,為何法國的電影製作人和發行商會以保守尺度量度觀眾的接受能力,令到法國電影只淪為附庸風雅的文縐縐濫情片?電影筆記的影評人發現了新的角度去欣賞一批被認為是商業、庸俗、沒有文學味道的荷里活電影,吹捧一班荷里活和日本的導演,尊他們為「作者」,在限制內發揮無限的創造力,以鏡頭作電影筆(Camera –stylo),利用場面調度(mise en-scene)去建立作者風格,反映出獨有的世界觀。影評人的品味各異,利維特盛讚Howard Hawks的天才、查布洛獨愛希治閣的懸疑、巴贊迷上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盧馬以名家畫作跟羅西里尼的作品相提並論、杜魯福和高達不住讚嘆Nicholas Ray對美國社會的細膩觀察等,總而言之他們的作品都以同一的元素或主題貫穿,形成一個作者的脈絡。

作者論傳至英國,老牌電影雜誌《Sight and Sound》即以其為評論作品高低優劣的圭臬、一洋之隔的美國,評論人Andrew Sarris亦以作者論作自己的審定標準。不過,作者論絕非完美的理論。如文首提及,大部份電影筆記的寫手,最終目標也是成為導演,作者論是他們的寫作策略,用以打垮本是牢不可破的傳統法國電影,間接騰出空間做就機會給自己;而且以作者論評片好些時候又會過於武斷,抺殺了一些現在重看時其實還不俗的電影(如Rene Clement 的Forbidden Games);最具爭議性的地方是,若一個導演終其一生只有一齣作品,那如何斷定他是否作者導演?1959年前後,電影筆記The Yellow Years 的寫手陸續離巢,紛紛投身電影製作,一位Yellow Years時期的寫手曾說:「我的電影正是對其他電影最佳的影評」。吊詭的是,他的首作在電影筆記的評價只有兩粒星,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只有一部作品,不能成為作者。

掀起新浪潮的影評人紛紛離巢,電影筆記的立場亦漸漸變調,從不談政治到日漸左傾,電影筆記還有很多有趣的事……電影筆記令我們再反思影評與電影的關係。二十四份一這次選播四套電影筆記的名影評人曾點評的電影,討論一下何謂電影/影評作者?

14/4 2. Gun Crazy (Joseph H. Lewi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UU6w_zvMg&feature=related

21/4 3. Rio Bravo (Howard Hawk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lAF1DPLIAI

28/4 4. The Wrong Man (Alfred Hitchcoc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YbZktWNP_w

晚上八時至十一時,富德樓9樓獨立媒體平民班房,費用全免,特別鳴謝獨立媒體借出場地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2011年04月13日糗事TOP10

Posted: 12 Apr 2011 09:00 AM PDT

来糗百一年多啦,总看到不少糗友说注册多难多难呀神马的,弄得我这闲麻烦的人从未尝试过注册,昨天闲得无聊随便复制了个码粘贴,呵呵,注册成功!
————谁告诉我为什么要割———
记得那年刚结婚,不是穷,是不知道有多穷。老婆有了快6个月啦,还经常吃了上半月没有下半月的,又到啦一个月的最后几天啦,当把硬币都清不出几块的那天中午,我下班回家后老婆神秘的拿出3块多钱,呵呵,今天我去菜场买菜路上看到有个垃圾堆边上有好几十个矿泉水瓶子我把它捡去卖了...我直接无语,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想起结婚前老婆说过的话,就是讨饭也要和你在一起...

神马的贴子才能过

顶 120 :: 拍 -3 :::: 已有102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同学最近购进一山寨机,炫耀其超长待机一百天。然后一天就木电了。我们仔细一看手机盒子上写得是"超长待机一白天"

顶 100 :: 拍 -4 :::: Guest 已有44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昨天投了简历,昨晚喝多了,收面试短信,让回复姓名+确认。今早发现我昨晚真tm回了"姓名+确认"!!!

顶 94 :: 拍 -5 :::: 已有20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高中
上课起来回答问题 问题比较绕 有一点难度  我有点发蒙 脑子短路 于是可怜兮兮的说 老师 这几天我奶子不太好 …
两秒的沉默 十分钟的爆笑
你们无法想象当时的心情…
让我一个纯情偶像级女生的形象毁于一旦…
后排一男生还大喊 摸摸就好了
于是大半年没有走出阴影
迄今为止我最最重大的糗事…好久不敢提了 今天发出来 求过 不求人品 只是提醒各位女生 脑子短路时更要三思 慎重 各位男生 注意一下纯情小女生感受…

奶子不太好

顶 93 :: 拍 -7 :::: 已有47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糗事百科是这个星球上最暴笑的糗事分享网站 :: 立即发表我的糗事 | 查看本月最糗的糗事

亞洲足協盃:基士文破「畢基魔咒」 南華一球勝東賓高

Posted: 13 Apr 2011 09:08 AM PDT

亞洲足協盃H組第三輪賽事,由兩支暫只得一分的球隊──香港的南華與印度的東賓高較量。是場賽事在四月十三日晚假大球場上演。結果南華憑基士文攻入全場唯一一個入球,全取三分之餘更打破了畢特與基士文同時正選上陣未嘗勝果的魔咒。

東賓高特性點評

在七千多名觀眾面前,東賓高示範了香港球迷較少見到的踢法。他們的踢法以短傳為主,尤其在中後場的傳送極有耐性。即使南華經常在前場已瘋狂迫搶,但球員仍然堅持其踢法,不輕易丟失控球權。可是,東賓高的傳球功夫在前場卻是另一回事。客軍的攻力疲弱,不但沒有具突破力的球員,甚至連簡單的進攻配合也欠奉。以這場賽事的表現來說,實在難以相信東賓高曾在春武里身上攻進四球。

東賓高的致命傷還是在防守。隊中唯一的防守中場美塔比的活動範圍已不算大,而他身邊的中場球員也鮮有做好壓迫工作,令南華在中前場有頗多空間製造攻門。即使南華上半場的表現平平,但也是攻勢較多的一方。開賽不足兩分鐘便先後有基士文陳肇麒均已找得射門機會,不過未能威脅客軍大門。七分鐘,畢特主射自由球被救出。

南華佔上風

十五分鐘,梁振邦妙傳予在右輔位入滲的徐德帥,雖然後者控球時顯得頗為「論盡」,但亦爭得機會窄角度射門被擋出。接著的角球由畢特開出,李志豪近柱接應凌空起腳出界。到中段,郭建邦近門準備命射之際被對方中堅哥雲達剷走腳下球。黃展鴻在不久外後施遠射,球中網外側。

上半場末段,南華除了攻勢放緩之外,黃展鴻與祖爾先後漏踢均令己方門前出現險象。但東賓高前鋒尼高分別因來晚半步和被李志豪奮不顧身的攔截所阻而未能起腳。客軍兩次機會都未取得射門,令葉鴻輝在上半場幾乎是球賽的觀眾而已。

上半場補時階段,基士文在門前混戰其間將球送進對方大門,但因為球證認為陳肇麒犯規在先,故笛聲早已響起。半場紀錄為零比零。

基士文:失機、黃牌、進球……

下半場易邊再戰,南華如上半場初段一樣製造出多次良機。而其中兩次良機都被基士文糟蹋。四十六分鐘,陳肇麒禁區內傳高球到門前,無人看管的基士文卻頂不中皮球。另一次則事發在六十分鐘。當時徐德帥與陳肇麒在右路合作,最後由徐德帥作出傳中。基士文在十二碼點無人看管竟未能控好來球。

基士文兩次失機之間,南華尚有兩次良機。客軍右後衛奴巴在後半場失去控球權,郭建邦得以推進至禁區傳中。當時基士文已在門前接應,但郭建邦的傳中球彈中敵衛再滾到禁區外。另一次良機也與基士文有關。這位塞爾維亞前鋒在左路邊線精采地擺脫對手後再長傳予陳肇麒。後者離門二十碼起腳被救出。

除了製造機會予隊友和浪費良機外,基士文在下半場初段也因在前場侵犯對手而被黃牌警告。他領黃後狀甚激動,堅持向球證理論,需要畢特特意走到事發地點規勸,同時其它南華球員則冷眼旁觀。到六十九分鐘,南華的本地球員終於一起走到基士文身處的地方。因為又一次近門無人看管的基士文接應歐陽耀沖的傳中球頂成一比零。

歐陽耀沖乃係後備上陣替補明顯不在狀態的徐德帥。值得留意的是,在完半場前不久,畢特曾向後備席方向表達意見,其肢體語言似乎是在埋怨徐德帥的演出。

葉鴻輝四度力挽狂瀾

南華在下半場以全華班防線上陣。這是由於上半場末段祖爾助攻爭頂時頭破血流,故陳偉豪在下半場上場與李志豪一同扼守中路。儘管大、細豪二將合作多年,但這條防線未能予人穩健的感覺。上半場無事可做的葉鴻輝在下半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五十五分鐘,素沙的「冷箭」已要勞煩葉鴻輝飛身救出。到六十三分鐘,身型有點像臨退休前的朗拿度的客軍前鋒圖基傳出一記直線球,讓尼高成單刀之勢。葉鴻輝的出迎時間似是稍遲,但仍能臥地用雙手截得尼高的腳下球。假如當時尼高先開紀錄,南華能否有力追平實在難以預料。

領先後的南華只得陳肇麒一次勁射被擋算是較有機會增添紀錄的射門。相反東賓高在末段有兩個黃金機會。圖基藉畢特與陳偉豪之間的誤會得以近門快射,葉鴻輝出迎果斷成功擋去皮球。到九十分鐘沙尼與大豪、細豪糾纏一輪後窄角度起腳,若非葉鴻輝保持專注救出這次近射,東賓高已能追成平手。

飛馬作客再勝

同組另一場賽事,印尼的佩西普拉在主場以三比零擊敗泰國的春武里。前者現以七分高踞榜首,春武里與南華則各得四分緊隨其後。東賓高僅得一分敬陪末席。按照首三輪的走勢,佛誕晚上南華主場對春武里很可能對此組的出線形勢有決定性影響。

另一邊廂,F組的天水圍飛馬作客以五比三擊敗馬爾代夫的VB,締造了兩場作客均告捷的紀錄。飛馬現時三戰積六分列第二位,比榜首的斯里維加亞少一分;比第三位的宋蘭義安多三分。分組賽到了半程階段,似乎飛馬的出線形勢比南華還要樂觀。

纪念玉树地震的纪录片何以被禁?

Posted: 13 Apr 2011 10:04 AM PDT


这部纪录片,已由RFA藏语部与VOA藏语部的电视、广播等节目介绍。其浓缩影片的网址是: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uNY6ihfJA (藏语版)、http://www.youtube.com/watch?v=DPuB-giZDuo(英语版)。以及:http://www.youtube.com/user/VOAKunleng#p/u/2/fDTeahhyigY


纪念玉树地震的纪录片何以被禁?

文/唯色

在初春的深夜,一张来自灾难之地的光盘将我带回到2010年4月14日。就在那天早晨,"一场大地震猝不及防地降临在藏东那片绛红色的土地上。我曾经去过多次的结古多,瞬间变成废墟;我曾经相遇以及还未相遇的同胞,瞬间失去生命。"这是我当时写下的文字,整整四十九天,中阴四十九日,我与许许多多的族人一样,在寄托着深深怀念的佛龛跟前,为骤然间被驱往轮回之路的罹难者们,每日供灯,祈祷护佑。

无论是藏人自己的传统,还是我们所知道的众多文化的习俗,对于在灾难中丧生的生命都有各种纪念的方式,而这一切皆都发乎人性。率先赶去救援的僧人告诉我,仅囊谦一个寺院收集的遇难者名单就有五千多人。据一年之后的估计,被地震夺去生命的人应该有上万之多,而非官方公布的两千六百多个死者的数字。共产主义的领袖斯大林说过一句冷冰冰的话:"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而一百万人的死亡只是一个数字。"分析这句话,其实悲剧与死者的亲人相关,数字与国家机器相关。在真正的纪念者看来,上万人的死亡绝非数字,全是一个个真实的悲剧。

所以在一年之后,出现了一部关于4•14玉树大地震的纪录片。由片名《灾难中的希望》可以知道,这其中不只是表达了哀思,还饱含着必须的反思,以及由此产生的寄予未来的愿景,不然的话,它不会有七个篇章的内容,长达两个半小时。我了解到,纪录片的制作者是几位倾力参与地震救援的喇嘛,从去年8月起,他们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自筹资金,奔走在多卫康三地,采访了僧俗藏人近五十位,其中包括幸存者,而后赴内地制作光盘。不为别的,只为了安抚生者、告慰死者。

难以想象这几位喇嘛是以怎样的心力在做这件事。观看这部珍贵的纪录片,重又看见地震救援中,那令人瞩目的无处不在的绛红色,正是怀有慈悲之心、利他精神的藏传佛教的颜色。因为所作所为实在显著,令人瞩目,连中国媒体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当时藏地有两万多名僧尼赶赴灾区救援。事实上,不仅仅是僧尼投身救援,全藏地的藏人都在尽心尽力。也因此,这部纪录片会颂赞藏人之团结是从毁灭性的地震中得以恢复的动力,是"灾难中的希望"。我相信,只要看过影片的人都会如我,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遵循藏民族的纪念传统,当为罹难者举行盛大的超度法会,但非常遗憾的是,当局却不允许这么做。甚至连罹难者亲属邀请深孚众望的高僧大德前来灾难之地修法的要求也被拒绝。更不好的消息还在传来,运抵玉树不久的纪录片尚未来得及赠与罹难者家庭,竟然已被当局的执法人员野蛮没收数千张。他们究竟害怕什么呢?是怕地震前后的真相为世人所知,还是怕藏人会因此而更加凝聚在一起?

其实对影像记录的防范并非始于这一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救援僧人曾制作的40分钟纪录片《色达喇荣僧人玉树地震救援纪实》,传到网络上并制成光盘流传,当时即被当局认为是针对政府的抗议行为,不但删除网络、收缴光盘,还到佛学院去警告相关僧人。与此同时,当局制作粉饰自己如何是救援主力的影像,以占据所有资源的方式抢夺真相。然而,声音大就意味着真相在手吗?无论如何,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绝无可能建立在连罹难者的人数都被大打折扣的基础上。

2011/4/7,北京

(本文为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 。)

【注】:

这篇文章同时由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广播http://www.rfa.org/tibetan/chediklaytsen/ukaylatsen/woser/%20woeser-article-on-movie-hope-in-a-disaster-04082011145801.html

延伸阅读

唯色:玉树地震,僧侣救援的意义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0/05/blog-post_11.html

玉树地震一个月,救援僧侣被"喝茶"……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0/05/blog-post_14.html

藏人地震纪录片遭没收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4/blog-post_02.html

生命中的陌生人

Posted: 13 Apr 2011 08:24 AM PDT

全世界的动物分为两种,一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学名叫做群居动物,另一种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学名叫做独居动物。只有人这种动物例外,我们人类是唯一一种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的群居动物。

我们人类真的很讨厌同类,亲朋好友除外。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充斥着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因为城市是人类最集中的地方,而在乡下生活,你有大把的时间独处。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长大后一定要做人上人,好在乡间盖别墅,远离人群。这个梦想实现不了的话,那就一定要特立独行,远走高飞。人类的很多部族都号召同类计划生育,从根本上减少和陌生人接触的机会。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个政策的拥趸,认为这有利于人类的长久幸福。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的幸福大都和人有关。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很多机会去世界各地独自旅行。我见过这个地球上最美的风景,我也多次写文章讴歌它们的美好。但每当我回忆起旅途中的幸福,却总是和那些陌生人有关。作为背包一族,我参加过无数临时组建起来的旅行团,那些团友我这辈子注定只见一回,从此再无交集,我不知道他们的过去,只能从他们的衣着打扮猜测他们的人生故事,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我和绝大多数游伴都失去了联系。但在面对名山大川的那一刻,我们热烈地交流心得,分享喜悦。每当我回忆起那些旅行的时候,这种分享往往是最值得留恋的风景。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注定会遇到很多陌生人,他们给你端菜,为你理发,给你打推销电话。他们在公车上和你紧挨着坐在一起,他们在电影院里和你一起欢笑哭泣。他们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和我们发生了交集,但从此便不再相遇。你有没有想过,问一下他们的姓名?扯几句家常?也许他父亲的老战友的孩子是你的同事,或许你曾经去过他的老家,或许他和你一样喜欢打羽毛球,或许你们之间可以发展出一段友谊。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完全放弃了这种可能性,我们坚信这不会发生。

有一个人拒绝相信,他尝试着去认识这些陌生人,走进他们的生活,哪怕只参观一下他们的客厅,只去一趟他们的老家,或者只参加一次他们的生日Party。这样尝试的结果让他认识了很多陌生人,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他把这些故事写了出来,这就是杨葵和他写的《百家姓》。

我并不喜欢书里面所有的故事,甚至对其中的很多人已经忘记,但这本书所表达的概念却击中了我。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的群居动物"?难道真的需要依靠计划生育,才能让我们重新意识到陌生人的好?也许这就是人类的宿命,你我无力抗争,但这本小书让我想试着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这很可能违背了我多年积攒下来的人生经验,但也许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幸福。

我愿意从现在开始写一本属于自己的《百家姓》,你也来试试?

生命中的陌生人

Posted: 13 Apr 2011 08:24 AM PDT

全世界的动物分为两种,一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学名叫做群居动物,另一种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学名叫做独居动物。只有人这种动物例外,我们人类是唯一一种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的群居动物。

我们人类真的很讨厌同类,亲朋好友除外。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充斥着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因为城市是人类最集中的地方,而在乡下生活,你有大把的时间独处。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长大后一定要做人上人,好在乡间盖别墅,远离人群。这个梦想实现不了的话,那就一定要特立独行,远走高飞。人类的很多部族都号召同类计划生育,从根本上减少和陌生人接触的机会。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个政策的拥趸,认为这有利于人类的长久幸福。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的幸福大都和人有关。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很多机会去世界各地独自旅行。我见过这个地球上最美的风景,我也多次写文章讴歌它们的美好。但每当我回忆起旅途中的幸福,却总是和那些陌生人有关。作为背包一族,我参加过无数临时组建起来的旅行团,那些团友我这辈子注定只见一回,从此再无交集,我不知道他们的过去,只能从他们的衣着打扮猜测他们的人生故事,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我和绝大多数游伴都失去了联系。但在面对名山大川的那一刻,我们热烈地交流心得,分享喜悦。每当我回忆起那些旅行的时候,这种分享往往是最值得留恋的风景。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注定会遇到很多陌生人,他们给你端菜,为你理发,给你打推销电话。他们在公车上和你紧挨着坐在一起,他们在电影院里和你一起欢笑哭泣。他们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和我们发生了交集,但从此便不再相遇。你有没有想过,问一下他们的姓名?扯几句家常?也许他父亲的老战友的孩子是你的同事,或许你曾经去过他的老家,或许他和你一样喜欢打羽毛球,或许你们之间可以发展出一段友谊。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完全放弃了这种可能性,我们坚信这不会发生。

有一个人拒绝相信,他尝试着去认识这些陌生人,走进他们的生活,哪怕只参观一下他们的客厅,只去一趟他们的老家,或者只参加一次他们的生日Party。这样尝试的结果让他认识了很多陌生人,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他把这些故事写了出来,这就是杨葵和他写的《百家姓》。

我并不喜欢书里面所有的故事,甚至对其中的很多人已经忘记,但这本书所表达的概念却击中了我。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不喜欢跟同类在一起的群居动物"?难道真的需要依靠计划生育,才能让我们重新意识到陌生人的好?也许这就是人类的宿命,你我无力抗争,但这本小书让我想试着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这很可能违背了我多年积攒下来的人生经验,但也许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幸福。

我愿意从现在开始写一本属于自己的《百家姓》,你也来试试?

低碳不折腾

Posted: 13 Apr 2011 11:12 PM PDT

朋友说,他在影楼拍了一下午婚纱照,腿都累软了。明天还得5点起床,开车去另一个城市拍外景。我听了之后,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幸福以及幸灾乐祸感。

我们结婚的时候,老婆联系了一家卖婚纱同时刚打算开展婚纱摄影业务的店,压低价买了婚纱不说,还以给人家当模特练习拍摄为名,让给拍了套照片。也没要钱,我们请人吃了顿饭。

她知道我怕麻烦,于是所谓外景,就是海淀公园。她穿婚纱,让我套个短袖衬衫就去了。照片拍完我们把原始图片带回家,自己PS了一下,挑张好的,到街对面冲印店做了一大一小两个像框,大的给我妈,小的我们自己摆着。

结完婚她把那套婚纱卖了,据说还赚了点。

老婆强烈反对买婚戒,她觉得那东西纯属浪费。放家里一点用没有,戴上街招歹人注意,变卖至少折一半。然而婚礼上要用,于是她去金五星花70元买了对假的。那戒指看着还真不错,可不是么,70元的假戒指,假戒指里的战斗机了。

谈恋爱的时候也没瞎闹。每次情人节她都特别叮嘱千万不要被街上卖花的忽悠,花钱买那个还不如买点水果。

我经常带她吃饭的地方是个粥铺。有一次我说咱吃意大利菜去,于是带她去了必胜客。吃完饭我说带你逛法国大商场,然后带她去了隔壁家乐福。

联合国说"低碳",胡主席说"不折腾",我觉得我们挺符合这些精神的。就是没怎么拉动内需,有点惭愧。

阅读全文
类别:默认分类 查看评论

記4月10日長江集團外討論會

Posted: 13 Apr 2011 08:55 AM PDT

昨日第一次跟學聯的朋友參與遊行後的研討會。

幾位嘉賓在台上分享對稅制的見解。


這名法國來的學者在了解我們幹甚麼


小組討論

每次遊行後不是留守,就是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研討會是一個好的平台,讓遊行人士在一輪宣洩後,理性地分享對是次議題--「香港稅制如何養肥呢班地產商?!」,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大眾再鞏固自己的理論,同時亦能體現生活民主,我想這應該算是participative democracy吧。
在這公共空間理性討論其間,警方一度不冷靜起來--

一名警員突然站在高處

是次討論會有不少與會者輪流發言,發表自己如何艱苦地活在這制度下,其中一位新來港婦女憶述自己雖然很努力工作,但在這城市遭歧視的時候,亦不禁飲泣起來。

這位女士不禁飲泣起來

除了探討香港稅制、本港對新來港人士的政策外,最令我深刻還有一些對公共事業私有化及壟斷的討論。主持人舉的例子是一些大財團如何自我製造成本上漲的假象,如一方面加隧道價,另一方面自己的巴士事業就藉「隧道加價」為由,又提出要加價,左手袋一筆,右手袋一筆。
"由於香港沒有法例禁止,專利巴士公司的大股東同時成為香港主要收費道路的大股東或主要投資者,這個政府沒有明言的漏洞,就造成了香港的大財團可以不斷自我製造「成本上漲」的假象,先在行車隧道加價,然後製造藉口在他們經營的專利巴士業務上大幅加車費,導致市民的生活負擔大大增加。照理隧道營運成本固定,收費太高令車流減少對營運不利,但隧道公司大股東算不是這盤賬時,就不難理解那些隧道擁有者的決定。"http://www.inmediahk.net/%E5%85%AC%E5%85%B1%E4%BA%A4%E9%80%9A%E7%9A%84%E5%9C%B0%E7%94%A2%E9%9C%B8%E6%AC%8A%EF%BC%9A%E9%9A%A7%E9%81%93%E7%AF%87-0?page=1


很棒的主持

討論環節完結後,與會者將自己對香港經濟結構的不滿,貼在長江門外。此時,呆了很久的記者開始騷動。當我貼了自己的意見後,突然後腦被硬物一撞,我原本以為是一些「示威」的行為,但原來是有線電視記者的攝影機,我看見那工程師忙得連回頭道歉也沒有,原來是趕着到長江門外拍攝,彷彿遲了一步就會「執輸」比其他記者。
眼前盡是記者,到了一會兒才見到原來有幾名警察在勸阻與會者不要張貼字條在門上,我所親眼見的是一堆人群,沒有任何暴力的行為,或涉及衝撞的行為。

與會者把意見貼在鐵馬上

有線電視工程師

警方VS記者?!
然而,回家後看晚間新聞,當中的形容卻是--

「集會人士沒有理會警告」

「雙方一度發生碰撞」
為何新聞所形容的,盡是「衝突」、「碰撞」、或集會人士與警方怎樣怎樣的字眼? 在三個多小時的理性討論中,所佔的比例遠比所謂小插曲的多,但一般市民在電視看的都是一些「衝突」行為。
開頭看見那麼多記者在場,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因為這類型的participative democracy會被報導,從而改變市民對「遊行示威」的觀感,並展示民主決策其實可從這些民間討論會開始。但原來,記者們可能只是等待着「更具新聞價值」的「小插曲」的來臨?

考证:关于“法律不是挡箭牌”这句话的出处

Posted: 13 Apr 2011 08:11 AM PDT

来自: 杨聿

为了争取改善生活条件,1986年11月在克鲁日发生了工人示威游行;1987年2月雅西的工人也走上了街头。1987年11月15日,在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布拉索夫(这个城市61%的人口是工人阶级,大多是六十年代从摩尔达维亚强制迁移过来的农民后代)再次发生了工人罢工和上街游行的事件。当时这座城市的主管官员宣布再次削减工资,并准备取消15000个工作岗位。11月15日这一天,当地"红旗"汽车制造厂的工人游行到布拉索夫县的党委会办公大楼,布拉索夫拖拉机厂和液压机器厂的两万多名工人也加入了游行队伍,高唱1848年革命时的歌曲《打倒独裁》和《我们要面包》,并且首度喊出了"打倒齐奥塞斯库"的口号,甚至有人高喊"米沙(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快来救救我们"。这些工人洗劫了党委会的大楼,从干部专用的内部食品库中搜出了许多市面上见不到的珍贵食品,随后在布拉索夫市中心的广场上举行了篝火晚会。司法机关最后判处26人两年以下有期徒刑,300多人被判处拘役,还有1000多人被勒令全家重新安置到其他地方。 

1988年11月,在布拉索夫事件一周年纪念前夕,克鲁日大学退休的法语教授多伊娜·科尔内亚由于接受了法国电视二台的采访而在11月19日被安全部门逮捕,关押了一个多月,手稿和个人证件全都被没收了。虽然不久之后齐奥塞斯库迫于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而下令将其释放,但她继续受到安全部门的威胁和粗暴对待,并在自己家门口受到一名执勤的秘密警察的拳打脚踢。西方国家和罗共的一些前领导人都对此提出批评,指出"禁止罗马尼亚公民与外国人接触的法令从未投票通过、也未公开发表过,因此缺乏法律效力,但罗马尼亚公民却因此受到解雇、骚扰、逮捕、判刑的威胁"。布加勒斯特方面对这一指责进行了简洁有力的反击,宣布"任何人都不要妄图拿法律当挡箭牌"。 

对于罗马尼亚的知识分子和党内反对派来说,这句话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如果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读法律,这表示他至少还把法律当回事,哪怕是在曲解。但是如果统治者根本把法律丢到一边,连曲解都懒得去曲解,这说明这个政权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