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们在拍什么』女摄影师,Nicole Lloyd,家园的所在
- 香港舉行第三屆義工頒獎禮
- Three Teens Drowned In Jingzhou
- 竹 颂
- 奋勇抓小姐、全民防小偷
- 男孩为何日益女性化
- 环保的十个好习惯
- 2009年11月06日糗事TOP10
- 破两个瓜
- 请关注“公开”而不是“不公开”,给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
- 我曾采访的一件“打黑”大案
- 央视利用周立波制衡赵本山
- “倒钩”被拔掉以后……
- 『Time』一周摄影图片精选:Nov 01 - 06,2009
- 读者往来: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讨论
- 女人男人誰是誰非 ─《我女友係007》
- 每个人心目中的朝鲜
- 骂人要从娃娃抓起
- 福建网民“诬告陷害”案出庭通知书
- 山东日照一女局长:“放屁,我位子很稳!”
『他们在拍什么』女摄影师,Nicole Lloyd,家园的所在 Posted: 06 Nov 2009 01:25 PM PST ![]() More 『他们在拍什么』@Leica.org.cn "当人们探索自己从何而来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与过去重新连接的机会,来了解过去的复杂与意义,如何造就了现时的自我。这组照片,起始于宾夕法尼亚州,我成长的地方,亦是我曾经渴望逃离的地方。在这个项目的拍摄过程中,我的心绪总是处于各种矛盾的情感之间,怀念与批判,感激与耻辱,希冀与悲伤...某些场景总能唤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即便我从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也能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如同家园一般。" "这组照片,是我内心中家园的映照,每一幅都是一个家乡的肖像....我希望,他们能传递一种更具普遍性的感受,让人们能够理解,认知、纪念,以及那些时间也无法治愈的失去的伤痕。" 『关于摄影师』 Nicole Lloyd,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Allentown,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主修Fine Arts摄影,并且在暗房和C-Print传统洗印上得到Jolie Pochron的教授,2004年定居洛杉矶,目前在Deutsch担任Art Buyer职位,Places Like Home是她第一个私人Fine art拍摄项目。 『Leica中文摄影杂志』推荐使用Email的方式订阅,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QQ阅读、有道等RSS工具阅读;^_^,在Apple Mac OS X下可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Tips: 你可以 在Twitter上关注Leica中文摄影杂志,or 与撰稿人交流 『小建议』如果你在Email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在Google Reader阅读器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共享给好友;如果你在豆瓣里看到这篇文章,不妨推荐给更多人;或者干脆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你MSN上最喜欢的人;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Tags - 他们在拍什么 , fine-art , 女摄影师 ![]() ![]() |
Posted: 06 Nov 2009 01:29 PM PST ![]() 香港舉行第三屆義工頒獎禮 香港義務發展局已於2009年11月6日,舉行第三屆義工頒獎禮,對有傑出貢獻的義工,進行嘉獎。 香港社區發展網絡少數族裔青年聯盟主席阿士林,亦應邀出席該頒獎禮。阿士林認為做義工可以幫助別人,亦讓自己認識更多朋友,非常有意義。 香港社區發展網絡總幹事龍緯汶表示,會繼續鼓勵更多少數族裔加入義工的行列,貢獻社會。 大家可以登入<香港社區發展網絡 youtube 頻道>,回顧香港第三屆義工頒獎禮的點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KOFIWJTbzk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Three Teens Drowned In Jingzhou Posted: 06 Nov 2009 08:00 AM PST Three reports from Xinhua, Southern Weekend and Tianya Forum about the tragic case of thre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died while trying save others. |
Posted: 06 Nov 2009 07:14 AM PST 鄙人土生土长于南国,这就注定一生一世都与竹子厮守。多少年来,一直是居有竹、食有竹、听有竹、用有竹、行亦有竹。然而,就是在如此景况下,鄙人却从未专门以竹为题抒写相厮相守之情。今之想来,实在于竹有愧。 为这份厮守之情,鄙人此番效法古人之意态,特作《竹颂》,聊以慰怀。 一 竹,多生于中国之南,其种类有250有余。最常见者,有南竹、毛竹、慈竹、刚竹、荆竹、斑竹、箬竹、罗汉竹、文竹等。就蜀地而言,尤以南竹、慈竹、荆竹者为众。 在川西平原上,大凡农家,均被密密实实之翠竹所围绕,葱茏、苍郁、挺拔而俊秀。远处一望,犹如绿云朵朵,翠霞团团,恰如世外之仙境,人间之桃园。穿行其间,清风摇落满地竹影,雀鸟啼出一天婆娑,甚是诗意且画意。尤其是三五至交于竹间饮酒、品茗或下棋,颇有"竹林七贤"和"竹溪六逸"之遗风和神韵。有如此景致,实为自然之造化,上苍之赐予。鄙人生于斯,长于斯,虽不是仙人,却每以仙人自况也。 能与竹为伍为友,此生别有何求?苏东坡曾申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鄙人是食之有肉,居之有竹,且常饮于竹下,眠于竹间。这等光景,自是不瘦亦不俗,想必正是苏氏之辈眼馋日久、神往多时也。正是:"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一生与竹厮守,岂不纵情诗酒、放浪形骸?又焉能笨若呆鸡、愚若蠢猪?鄙人以为,惟有慧及天地、才接古今,方可不枉然于蓬蓬翠竹间幽居一世。 二 竹于我,如水之于鱼,草之于马。 顽童时,常与村中孩童骑竹马,嬉戏于阡陌,奔突在山间。那场面,实如"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之况。 稍长,每于雨后提竹蓝拣拾竹荪。竹荪熬烫,味极鲜美,开胃健脾,养气生精。竹荪汤熬好后,吾母总要呼朋唤友,一并共享。其氛围热闹融和,不亦乐乎,无比快哉。此外,竹笋更是美味,郑板桥说:"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在三月初挖竹笋,嫩而鲜,汁丰而味长。此时之竹笋,可炒、可烧、可蒸、可凉拌,亦可煲汤,无论如何去吃,均可吃出乡野之风,林间之味。食笋,最宜从早,若到暮春,笋已成竹,不可食也。在夏日雨后的竹林间,常可拾到竹肉。竹肉者是生在竹根上的菌,又名竹菇、竹蓐,《本草纲目·菜部五》中有如此记述:"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用竹肉煲汤,其味尤其鲜美,只因它自带鲜味,故而隔院亦能诱人垂涎欲滴,馋心慌然。 夏日来临,常与伙伴于竹林间捕捉竹象。竹象为枣红色壳虫,善飞,亦喜鸣,其鸣声如簧,低沉而缠绵。捉到竹象,便去其前腿,穿于竹丝头,轻摇之,竹象便振翅而翔,簧簧然而长鸣,甚是喜人。整个夏日就在竹象的鸣声中过去,无忧的童年亦远去一岁。 乡间少医,却有众多偏方,竹沥当属其中一种。在竹枝尖新采集的茎,名为竹沥。竹沥性寒、味甘,清热豁痰,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和痰热咳喘等症。在缺医的乡村,竹沥救过不少农夫的性命,让他们多活了若干个年头。除竹沥外,竹茹亦是一味疗效极佳的中药。竹茹是竹竿刮去青后,再刮成的薄带状物。此物性微寒、味甘,清热除烦、和胃止呕,对虚烦、口渴、呕吐等症有奇效。在川中,盖因有竹笋和竹荪的滋养,亦有竹沥和竹茹的调养,村夫们大都神采奕奕,笑声朗朗,有长命百岁之相,亦有富足安乐之貌。 除却食用之外,竹子之它用甚是广大。住者有竹楼,睡者有竹席,坐者有竹椅,行者有滑竿,农夫们戴在头上的,叫竹斗笠;挑在肩上的,叫竹扁担。晒麦子用的是竹晒席,背柴禾用的是竹背篼,装粮食用的是竹萝篼。最是美者,当属竹篱笆。斜斜地插于房前屋后,任丝瓜的藤蔓爬上去,任月季的枝叶缠绕上去,夏天一到,竹篱笆上便姹紫嫣红,蝴蝶飞飞,蜜蜂嗡嗡,尤其是那红公鸡,围绕篱笆追蜂啄蝶,却欲食不能,甚是着急,煞是有趣。 从山上引山泉入室者,名竹笕。竹笕自是竹子制成,其做法为打通竹节,形成管道,一竿竿连接而成。引下的山泉,清澈而甘冽,洁净而养人。在吾乡,家家有竹笕,户户有甘泉,不用劳神打井,亦不必费力挑水,山泉会沿竹笕自动而来,终年不止。 旧时的女子出嫁,多为乘花轿。轿为竹子制成。一路之上,竹制的轿子闪闪悠悠,轿中的新娘就摇头晃脑,得意而娇羞,兴奋而含蓄,加之前前后后的吹吹打打、吆吆喝喝、嘻嘻哈哈,虽一路崎岖,倒也喜庆而欢乐,幸福而吉祥。 因遍地是竹,吾乡家什用具,十有七八皆源于竹子。难以设想的是,若是离开了竹,川人的日子将会是何等样子? 三 川中自贡,除盛产恐龙外,还盛产井盐。在当年,从百米井底汲取盐水,完全仰仗着竹子。盐工们将竹节打通,做成抽水的管道,插于井底,遂将盐水抽出地面。在当年,若是没有竹子,那井底之盐,想必是难以提取。 在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开江筑堰,其分流与泻洪,亦是仰仗着竹子。他们将竹子劈开,花为篾条,编成数丈长的竹笼。然后往竹笼里填装卵石,再将其放入江中,用以筑堰分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采用此法。竹子这柔软之物,在李冰父子手中却为强悍之器,敢于搏击恶浪,归顺狂涛。李冰父子发明了竹笼,竹笼又成就了李冰父子,两千多年了,狂野的岷江水,在竹笼面前,依然是那般服服帖帖、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在没有钢质火炮的年代,军人们就用最为结实的南竹当火炮。他们在长长的竹筒里装上火药和铁砂,以此保卫自己,打击敌人。在那时,南竹火炮的多少,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竹子的用场,自是不止如此,它还可雕、可刻、可编。那竹雕的飞禽走兽,那竹刻的诗词歌赋,那竹编的杯盘瓶壶,当是蜀中一绝。尤其是宜宾的竹蚊帐,细如蚕丝,薄如蝉翼,挂于房中,儒雅而高贵,奢侈而华美。再者,自贡的龚扇子,依然细如蚕丝,薄如蝉翼。在其扇面,可编出仕女花卉,亦可编出梅兰竹菊,更可编出唐诗宋词。握一柄这样的扇子,信步于闲庭,那份幽雅,定是古今之人梦中的景致。因此,川人的竹编,在全球都享有盛誉。 唐时的薛涛,是一大才女。她在川时,曾用竹制成粉笺,用以抒写诗词。薛涛自制的粉笺,名曰薛涛笺。此笺不卖,除自己用外,只赠朋友。薛涛不仅才华过人,其自制的薛涛笺亦名扬九州。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夹江和邛州的宣纸。世人为拥有这两地的宣纸而得意。竹子是制作宣纸的上佳材料,没有竹子,就没有第一等的宣纸。 在蜀中乃至全国,竹子对推动文明,繁荣文化,至今起着不可替代之作用。 四 华夏文明两千余年,若是没了竹子,定当是个不小的遗憾。没有竹子,自是还有树木,然,树木成本之高,远在竹子之上。 从战国至魏晋时代,有书写材料名曰竹简。竹简者,竹片制成也。木片亦可制成简,然,木片制成的简通常叫做札或牍。稍宽的长方形木片叫方,若干牍或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简或策上的书写,均为毛笔墨书。 汉时,竹简的规格尺寸,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写诏书律令,其长度为三尺;抄写经书,其长度为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其长度为一尺。 从战国到魏晋,是思想频出、百家争鸣、名士不断之鼎盛期。在此间,竹简就成为留驻思想史与争鸣史的重要载体。因此,竹子是一路伴随着诸子百家的思想走来,将中国之思想史推向世界之顶峰,赫赫然令世人景仰。在如此之时代,若是没有竹简,如今之阅读,将会缺少许多章节,乃至篇章。由此可见,竹简于中国历史,其功甚大也。 在朝政上,难以计数的奏疏、条陈、圣旨,或是安邦,或是治国,或是攘夷,哪一个不是以竹简而为之? 竹子,这生于荒野、长于僻壤之物种,这关节不通、背躬溺弱之生命,居然能够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播扬思想、传达圣谕,居然能有粉身碎骨之概,视死如归之举,完成着国家民族之使命。望着如此之竹,焉能不顿生敬意? 竹子,实为奇怪之物,被人折腾得浑身是孔,它不仅不悲凄,却能流淌出美妙的音乐,如笛,如箫,亦如笙。 竹子,又实为伟大之物,甘愿为人类奉献和牺牲自己。 这就是竹,纵然粉身碎骨,纵然千刀万剐,它也要为人竹报平安,竹书往来。 五 竹因其虚心、节坚、中直、傲霜,不褪其本色,不失其刚劲,被人称为"君子",成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被艺人们取于纸笔,表之高堂,悦目而怡性。 正因竹子有众多可歌可泣之处,故而历代文人墨客多欣赏和赞誉。在众多的赞美中,人们都将竹子上升到人格化的高度。 刘禹锡是这样赞美竹子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郑板桥对竹的赞扬,不仅奇思妙想,而且大气磅礴:"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在另一首诗中,郑板桥说惟有君子才能与竹相伴:"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众卉许同栽。"苏东坡之爱竹,甚是得直截了当,且充满个性:"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在现当代众多咏竹诗中,尤以《武侯竹赋》为最好:"俊美、葱茏、英武,一竿翩翩风度;沉着、坚韧、和睦,一身嶙嶙傲骨;有节不计出土,风流一身朴素;莫说笑上云霄,依旧虚怀若谷。义薄云天,又人情味儿十足;是烈性丈夫,又似哀哀慈母;泣谢先人,择得如此形象明心遗志,鲜明、生动,这才是我的民族。"…… 六 多少年来,在我家的房前屋后,生满着竹子,一如郑板桥所言,竹似扫帚,它替鄙人打扫着天庭,涤荡着尘埃,还我一轮明艳的日出,皎洁的月亮。它们生于斯,长于斯,它们的祖先,曾驮载过一个大国之魂,浩浩然彪炳千秋。它们的子孙,将继往开来,把一片浩荡的绿云,铺满大地。 鄙人虽不过一南国布衣,然,有竹为伍,有竹为伴,此生还有何求?它的气节犹如君子,它的傲骨恰似贤士。在竹林深处活到今朝,我方明白,那"竹林七贤",那"竹溪六逸",能够洒脱于天地、傲然于古今,全都是因为有了竹。 因为有竹,鄙人默默之一生就此不俗;因为有竹,一身的骨头就有节有度。与竹厮守得久了,说不定在哪一天,就会从浑身之骨节处唰唰唰地长出竹枝,在风雨中摇旗,在月光下婆娑。 呵,竹…… 汪建中的最新更新: ![]() |
Posted: 05 Nov 2009 11:42 PM PST 最近这两天,我个人对河南郑州的警方充满了敬意,这敬意正像周星驰电影里的台词一样,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
Posted: 06 Nov 2009 06:48 AM PST 原文作者:每日电讯报 杰弗里·里恩 (Geoffrey Lean)警告说,在最新欧盟规章中,性别变异化学物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女孩还是女孩,男孩将会变成女孩:性别变异化学物使越来越多的婴儿女性化。 图片来源:Getty Creative
从丹麦传来了坏消息,昨天该国政府所披露的官方研究显示两岁左右的儿童正在受到性别变异化学物的威胁。这些化学物眼花缭乱,充斥于日常用品中:如防水衣物、胶靴、食物、尿布、防晒用品及保湿霜。
这份由丹麦环境保护机构发布的报告长达326页,是对这日趋被重视的话题的最新关注。当前的处境是:到处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减少着精子数量,使发达国家的男童们逐渐女性化。而反污染措施及规章则鞭长莫及,束手无策。
年轻男性的精子数量骤减,他们的生育力远不及他们的父辈。繁衍量仅是仓鼠的三分之一。"男孩消失"之谜逐渐被归咎于性别变异化学物,它使本应是男孩的婴儿出生时成了女孩。
丹麦政府着手研究一个两岁儿童在一日内会接触多少性别变异化学物的污染。它推测儿童可能处在某些高剂量暴露物的"风险临界点"上,比如胶塞,并从食物到防晒品等多种来源中吸收性别变异化学物,导致危害的发生。
该调查建立在先前的研究结果上,据研究表明,比起他们的父母辈及祖父母辈,英国儿童血液中的性别变异化学物浓度更高。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the World Wildlife Fund)负责先前的研究,并警告称性别变异化学物遍布世界,以致"个人很难使自身及家人避免这些污染。" 这些污染物中比较有名的有二噁英、聚氯乙烯(PVC)、阻燃剂、邻苯二甲酸盐(主要用于软化塑料)和当前被大规模禁止的聚氯联苯(PVCs),曾有150万吨聚氯联苯被广泛用于无计其数的产品,从油漆涂料到电子设备。
像丹麦这项调查中的年轻男孩们,他们的精子数量也许会越来越少,并会日益女性化。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Erasmus University) 的研究显示,若母亲曾长时间接触聚氯联苯或二噁英,她们的儿子更有可能会与洋娃娃嬉戏、摆弄茶具,打扮的像个女孩子。
子宫中的婴儿最为脆弱。一项针对英国母亲脐带的调查显示,每一个人的脐带都含有危险化学物质。纽约罗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科学家们发现,若母亲长时间接触邻苯二甲酸盐,她们所生的男孩阴茎短小,其他生殖特征亦趋于女性化。
这一污染同时解释了婴儿性别变异之谜。因为考虑到自然规律,即男性更易在打猎或争斗中死亡,所以通常状态下,男女的出生比率是106:100。但目前女性人口正在增加,仅在日本和美国,本应是男孩的25万婴儿成了女孩。在英国,每年则有几千婴儿发生这种性别变异。
住在休伦湖东角祖居地的一个加拿大印第安族群,被一处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厂集聚区所包围。在这里,女孩的出生率是男孩的两倍。同样情况也发生在意大利的塞维索(Seveso),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发生了臭名昭著的二噁英污染事件。俄罗斯的杀虫剂工人亦是如此。在以色列、台湾、巴西、甚至北极,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然而,在最新的欧盟限制危险化学品名录中,这些性别变异化学物却大都被排除在外。对此英国应负有责任,当时正处在托尼·布莱尔的首相任期内,英国在初次立法草案中限制这些内容的出现,后来甚至把已列入名录的化学物删除。密件显示之所以如此是受到当时乔治·布什总统的施压,布什宣称美国出口业"会受到影响"。
现在,丹麦政府正计划进行游说,使欧盟的限制更为严格。其他研究亦指出,性别变异化学物协同作用的影响要比单个化学物污染严重的多。研究者希望欧盟规章中能反映上述现象。他们把两岁儿童所接触到的众多污染源比作当代弹石器及弓箭,正如这些杀戮武器一样,这些化学物是飞来横祸。
译注:二噁英(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全称: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是除草剂中一种剧毒的杂质)是毒性最强的人工化合物。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Seveswo)的化工厂发生爆炸,大量二噁英进入空气中,当地居民二噁英血浓度升高,达到正常人的40倍。当时接触了二恶英的意大利男子,其后所生的女孩比男孩多。男女出生比例仅为1:2。 阿特金斯:理性瘦身之选 |
Posted: 06 Nov 2009 03:11 AM PST 原文作者:Dawn Stover 10个环保好习惯 阿特金斯:理性瘦身之选 |
Posted: 05 Nov 2009 08:00 AM PST 糗事#180635 - 00:34:38 标签: 太搞了 糗事#180643 - 03:54:53 糗事#180660 - 09:27:56 糗事#180664 - 10:13:09 糗事#180662 - 10:08:30 标签: 叫爸爸叫妈妈 糗事#180740 - 15:04:04 标签: 移动忽悠 糗事#180656 - 08:57:33 标签: 菊花。。囧 糗事#180702 - 12:12:43 标签: 下巴脱臼 糗事#180721 - 13:48:53 标签: 无语的妈妈 糗事#180737 - 14:49:45 标签: 妈!在啊 糗事百科是这个星球上最暴笑的糗事分享网站 :: 立即发表我的糗事 | 查看本月最糗的糗事 ![]() |
Posted: 06 Nov 2009 07:46 AM PST
今天是我生日。要说我的人缘真是好得惊人,昨天就收到几条祝福短信,今天一大早更有十多条接踵而至,它们分别来自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腾讯QQ、中国移动以及我在某几个办有会员卡的地方。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过去形容女孩最好的芳龄,叫"破瓜之年"。提起"破瓜"二字,我们总是露出一脸会心的淫笑,其实这个词的本意并不是说女子长大了,蜜桃成熟了,可以干啥干啥了。字典解释称,"瓜"字可拆为两个"八"字,所以破瓜之年就是两个八岁相加的年龄,它更通俗的叫法是"二八年华"。对一个女孩来说,从二八到三八,是一种年龄的进步,也是一种气质的退化。单纯的女孩变成俗气的婆娘,是这个世界最煞风景的事件——基本用不上之一。待到了四八,妈的比三八还八,简直都活成了男人眼中的悲剧。真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当然男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二八十六岁的男人叫少年,与之相关的是青春、梦想、女孩、明天、运动;三八二十四的男人叫青年,与之相关的除了青春、梦想、女孩、明天、运动之外,还多了敢爱敢恨、激情无畏、勇闯天涯、豪迈启程、不怕失败等;而四八三十二岁的男人,也许还勉强厚颜自称为青壮年,但前几个人生阶段的遗产似乎已经消失殆尽,经常生活在一种可疑的状态之中,在正直和猥琐之间游荡,在快乐和麻木之间踯躅,在小男人和老男人之间徘徊,在展望理想和看破世事之间浮沉,在激情挥洒和浑浑噩噩之间流连,在爱恨恢恢和喜怒不行于色之间逡巡。 我觉得这种状态非常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在今天,我终于波澜不惊地抵达这个年龄。 今天是我三十二岁的生日。君不见今日各大媒体头条新闻,《天下有雪卅二芳辰全球同庆 美国军事基地发生枪击事件(这里)》。 我的生日感悟只有一句话:奶奶的,一眨眼就这么老了。另外,如果说十六岁是"破瓜之年",那毫无疑问,我现在正处于一口气破两个瓜的年纪。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上面某些话比较矫情,当然是故意的。我对自己长大了或者长老了都没意见,不太愉快的只是,在我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一下子就成为三十多岁的男人了。我小的时候看三十多岁的男人,觉得他们个个都好厉害,而且都好成熟,个个都是标准的大人样。现在我也跨入这个年龄了,可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厉害,一点也不成熟,而且也没什么大人的模样。上次一个一起长大的朋友来成都,说好像还停留在二十出头那个年龄。真是天涯共此时。 大人该怎么当?该笑的时候不笑?该叫的时候不叫?该老的时候变老?想起小时候那些三十多岁的大人,如今基本都已退休或者快退休,集体进入晚年生涯,一想到这个,突然觉得没趣极了。 相关文章
相关日志最新评论![]() |
请关注“公开”而不是“不公开”,给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 Posted: 06 Nov 2009 07:31 AM PST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09年11月30日,可网上直接提交意见建议,进入"网上调查"页面填写即可。即然给了提意见的通道,那么我建议大家在twitter或博客上说话,那不如也将意见同时直接提供给最高院,不过是复制粘帖一下:我已经将以下内容实名提交了: 一、建议司法解释要在法条的原文范围内解释,而不要随意扩张解释或对法条没有提到的事项新立解释,否则有超越立法权限之嫌。 例如:关于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 政府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属于不予公开范围",这一条的规定中的很多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找不到"解释的源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中,只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作出了不公开的规定,而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却多出了"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尚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可能影响正常行政管理活动和行政目的实现的"这2条内容。 不知道这2条司法解释是在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哪一句的内容? 二、司法解释应当注重对"公开"的规定,而不是对"不公开"的保护。 司法解释不应当扭转被解释的法律的初衷及主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全文,依正常解读,都是主要为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因此对于不公开的规定在整体内容安排上处于次要地位。而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却将相当的重点放在了"哪些是不公开的"。个人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思路问题。 三、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容易形成主要由法院个案判决来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公开的制度安排,这容易带来不确定性和低效率。 政府信息中哪些应当公开、哪些应当不公开,这些内容完全应当以细致的规章来解决,而不是老百姓们就一个一个具体的事项通过打官司才能从法院的判决中了解到,这样不仅严重增加法院的负担,而且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公民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成本。建议司法解释应当加强对政府如何细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执行作出责任性规定,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合理地让公民提前确切知道哪些信息不能公开,以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发生。总之,不能让老百姓要靠猜或要花诉讼费打官司才能搞清楚哪条信息政府应不应当公开。 作者:李立律师,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副秘书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 首发于LawLee.net Twitter:LawLee |
Posted: 06 Nov 2009 12:00 AM PST 今年以来,"打黑"算是热度很高的关键词,我想起了曾经采访过的一件"打黑"大案,当然这件个案并不能说明其他"打黑"案件和其类似,也无意否定现在各地"打黑",只想讲一个故事,或许能提供某种思维的角度。 大约是七年前的初秋,我还在某中央媒体做记者。某全国人大代表辗转找到我,这代表是辽宁丹东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是全国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其主要成绩是安置帮教工作做得好。-----所谓"安置帮教",就是帮助那些"两劳释放人员"(劳改、劳教)就业,减少他们再次犯罪的可能。因为我以前在主管安置帮教的某国家部委当过几年小吏,认识了这位老太太。此人找到我,乃是为当地一位姓程的老板鸣冤,程老板被当地政法系统打成了"黑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利用自己的身份给自己办私事,谋私利,也不算什么出奇,开始我也没太在意,毕竟这只是她一家之言,我答复是"看看材料再说"吧,那时候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民营企业家有黑道背景也很正常。不久,一审判决了,程某家属在北京找了位大律师,判决结果还不错,丹东中院一审判决程某等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因证据不足,不能成立,而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强迫交易罪"判了20年。-----原来传出的风声是要判死刑的。这下,我觉得这个案子可能有意思,因为在老太太此前寄给我的材料显示,一审开庭前,丹东公安部门是将此案作为侦破"建国以来当地最大的一起打黑案"渲染的,连续几个月当地的电视台、电台、报纸密集报道此案侦破"惊心动魄"的过程,欢呼"打黑"的伟大胜利,而且该案是公安部挂牌督办,为此当地警方受到公安部嘉奖。-----凭我的经验,事情到这个地步,若有一分"黑社会"的性质,也决不可能草草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决,一定背后大有文章。 于是,我和另一位记者去了丹东采访,那是我第一次去辽宁,采访过程惊心动魄,处处遭遇盯梢、恐吓、莫名的骚扰,而我采访到的资料显示,如此将一个人以"黑社会"治罪,真是太可怕的。据了解,根本原因是这位程老板开矿和当地某重要官员的弟弟-----同样是一个矿老板发生冲突。而当地警方和警方指控程老板"黑社会性质"犯罪主要依据有两点: 一、纠集一帮"两劳"释放人员如何如何。-----这是媒体在"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报道中常用的语句,也是那位全国人大代表为程老板鸣冤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成就老太太"安置帮教先进"大名的,就是靠这位程老板。在老太太的推荐下,连续多年程老板的企业接纳了数十位"两劳"释放人员。这些员工中,大多数安分守己,当然也有打架斗殴者------即使没有"劳改劳教"经历的员工也不乏这类人。那位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老太太很是不平:为什么没事的时候,程老板接受两劳释放人员就业,是为政府解忧?而一旦要找他麻烦,就是"纠集两劳释放人员"? 二、以暴力威胁相邻矿主将矿井低价转让他。-----这一条是构成"黑社会性质犯罪"最重要的情节,谁知道是个"乌龙球"。一审开庭,律师神通广大,排除各种阻力,总算把那个被"暴力威胁"的关键证人找到庭上当庭质证。------证人出庭这本是一个法治社会正常现象,但在中国却很奢侈。这个证人当庭推翻以前的书证。说他本钱小,这个矿经营不下去,而和程老板的矿相邻,卖给程老板,合并经营就好多了。所以他老婆建议他找程老板商量,看他能不能接手,程老板答应了,给的价钱也公道。可程老板被抓后,他被警方弄到公安局,要求他承认是程某威逼,否则扣人扣车。当时他担心怕事,就糊里糊涂地签字了,回来后他老婆骂他,说你怎么能干这样昧良心的事情呢?这回大庭广众下,他若不把这事说清楚良心不安。 由于关键的证据被推翻,"黑社会性质"犯罪就无法构成,只能就程老板所开的加油站曾出售掺杂质的汽油的情节,判他"销售伪劣产品罪"成立,好歹让他获罪,如果无罪释放,情何以堪呀! 我采访那位当庭推翻书证的关键证人管某时,这位管先生还十分激动,说"太黑了,这样'打黑'太黑了!"。 我们也和主持"打黑"的当地公安局高层人士通电话,因为我在丹东时,每次打车都问司机,知道程老板么?回答是:"知道,那是去年打掉的黑社会!"----可见宣传力度之大。我问那位警官,现在一审没有认定程某黑社会性质犯罪,检察院也没有抗诉,显然,程某不构成"黑社会性质"犯罪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警方通过地方媒体,那样密集、高调宣扬自己"打黑"成就,让广大市民认定程某就是个"黑社会",是不是构成对程某的名誉侵权?警方是否考虑以同样的方式澄清事实,消除影响?那位警官说:这个,和警方就没关系了。警方通过媒体宣称侦破某案,是惯例! 此案后续: 后来辽宁高院以该案事实不请、证据不足为由,发回丹东中院重审,但直到2004年,重审结果未宣判。最终结果如何,我没有再了解。但无论如何,程某"涉黑"不成立,轰轰烈烈的公安部督办的"打黑"大案就如此虎头蛇尾。 2003年12月12日,抚顺市望花区人民法院对原丹东市公安局案审处处长卢兆忠、原丹东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李茂坤两人涉嫌刑讯逼供一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决卢兆忠有期徒刑两年,李茂坤有期徒刑一年。 卢兆忠获刑的原因是:2001年,卢兆忠担任丹东市公安局"7•21"专案组副组长,负责程某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审讯工作。同年9月10日,卢兆忠召集部分专案组成员开会,指示审讯时要把涉案犯罪嫌疑人程绍贵(记者注:程老板弟弟)押至丹东市黄海宾馆二楼留置室铁笼内进行审讯。 9月11日凌晨2时许,办案人员将程关入铁笼内进行审讯,审讯一个小时后卢又指示把程铐在铁笼两侧栏杆上呈大字形双手平行固定。11日早7时许,卢到留置室察看过情况,晚20时许,程绍贵被发现状态异常,急救中心医生赶到现场时,程绍贵已经死亡。 法医鉴定:程绍贵系在患有脂肪心、肺结核、胸膜粘连等疾病基础上,因带械具长时间处于异常体位而使呼吸、循环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导致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
Posted: 06 Nov 2009 06:53 AM PST 作者:龙Five | 评论(4) | 标签:周立波, 赵本山, 央视春晚, 高潮迭起, 周柏春 周立波被央视利用制衡赵本山 □/龙五 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之后撒手去见孙坚,从此地府多了一个郁郁而终的孤魂野鬼,世间也多了一个为"正人君子"所不齿的心胸狭窄的经典文学人物形象。罗贯中之所以刻意把真实历史中气度宽宏的周瑜描绘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无非是为了衬托"神人"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只有营造出各色人物之间相互制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才会有高潮迭起的矛盾冲突,于是高成色的作品成矣。 其实,现实生活中各种势力牵来扯去以获得自然制衡功效的案例也随手可拈,比如,周立波与赵本山。 关于赵本山与周立波二者之间的对比,坊间早有议论:一谓"周立波洋,赵本山土"("洋枪"叫板"土大炮"),另有谓"赵本山可以不谈政治,周立波不能不谈政治"。但周立波曾"清口"曰,他与赵本山之间的距离是"喝咖啡"和"吃大蒜"的距离。牙尖嘴利的周立波此言虽有可待商榷之处,但还是为故事高潮的到来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有人说,赵本山独霸央视春晚"小品王"整整一个时代,不光是央视春晚的尴尬,更是中国小品界撇不开、抹不去的伤疤。好在,此时南方出现一个自立山头的"海派清口"掌门人周立波。 此种情形,疑似金庸笔下"南帝北丐"经典故事情节的再现,只不过这场好戏目前只在坊间广为流传而未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公开PK而已。但,高潮即将到来——据说,央视春晚已把橄榄枝抛给了周立波——戏已开锣,高潮还会远吗? 赵本山北方扬名,周立波南方立万。那么"虎年春晚的舞台是否有望突破北方曲艺独占鳌头的局面"?换言之,周立波的"清口"能否把赵本山的"二人转"火拼掉?究竟是周立波的"六脉神剑"厉害,还是赵本山的"降龙十八"更胜一筹? 不管鹿死谁手,但似乎都值得翘首以待。 不可否认,作为滑稽戏泰斗周柏春、姚慕双的"关门弟子",周立波确有其厚度和敏锐之处——上海滩50年能出一个周柏春和一个姚慕双,100年才能出一个周立波——此言虽有拍马屁之嫌,但也可说明那么一点点问题。 其实,还是专业人士说得好:赵本山"讽弱不嘲强",范伟"只忽悠江湖不指庙堂",郭德纲"贬道德不低政治",而周立波却靠大打政治的擦边球而独活。 但有一点或许是周立波的致命弱点——土生土长的周立波跟所有的上海人一样,有一种超自然的优越感。比如他讲流氓的故事:"哥们,你知道中国哪里出流氓不?上海出流氓,你们东北出土匪。我们上海流氓看谁不爽只说一句话:把他做掉!去做的可都是东北人!"这跟"喝咖啡的和吃大蒜的怎么能一样"的语意如出一辙。 相声之死,在于盲目歌功颂德(虽然这种风格曾让相声风靡一时);赵本山之火,在于能忽悠(但他老拿弱者开涮的风格自始自终都为人所诟病);周立波之所以能立万,在于"化幽默和调侃为矛头直指政治软肋"(但这种玩火的方式能走多远没人知道)。 如果说赵本山以"拿弱者开涮"来获得某种优越感注定走不远的话,那么周立波的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从一开始就带着"易碎倾向"。 不过,央视春晚貌似是不会关心赵本山和周立波之间的你死我亡的暗战的,周立波的出现只不过是被用来制衡赵本山的,此目的如达到就已足够。 但是鄙人尚有个心结解不开:不知大病初愈的"春晚大哥大""东北土匪"赵本山听说"上海流氓"周立波要与自己分庭抗礼时是何反应?概不会仰天长叹曰"既生山,何生波"吧? 也许、大概、或许还有一种情形可供选择,即"土匪"与"流氓"同台"相视一笑泯恩仇",并携手大唱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免责声明:本博系原创,非商业用途转载博文须链接出处,商业传媒采用博文需事先联系本人授权,违权必究,后果自负。 △△△△△△△合作暗道——QQ:78640898 、Email:fanlongzeng@gmail.com 龙Five的最新更新: ![]() |
Posted: 06 Nov 2009 06:49 AM PST 对于那些立场鲜明、大义凛然的读者和媒体评论员来说,一度闹得举国鼎沸的上海"倒钩"执法事件已经以孙中界、张晖的讨回清白和政府的公开道歉而结束。当然,他们当中性格疾恶如仇的人会觉得政府还亏欠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一两个当事官员的查处和撤职。然而,对于真正关心社会进步的人而言,事情还只是刚刚开始。 不论河南小伙子孙中界和上海白领张晖的案子最终处理得多么大快人心,在我看来,它们都是一种政治解决,而非法律解决,但后者实际上是回避不了的。 当孙中界和张晖得到英雄般的欢呼以后,我们立刻遇到了第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对待以往那些被处罚过的"黑车"司机? 正如媒体一再强调的,"倒钩执法"并不是只此孤立的两起,也不是上海独有,更不是现在才有。这就意味着,上海乃至全国各地曾经有过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孙中界和张晖,他们遭受的不公正对待都应当得到平反和赔偿;相应地,陷他们于孙中界和张晖所遭受的境地的那些执法部门和人员也都应当被追究责任。 事实上,这些天,许多过去被处罚过的"黑车"司机正络绎不绝地跑到相关部门集体维权,要求讨还迟来的公道。 然而,他们真的都是孙中界和张晖吗?换句话说,他们确实无一例外都是被冤枉的吗?他们当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运性"黑车"吗?更为令人乍舌和发人深思的是,据财经网报道,随着局面翻转,一些黑车"帮子"如今又掉转枪头,加入信访维权司机的行列,以图追讨罚金。所谓"帮子",就是过去10多年里在上海郊区的各个"地盘"上,由"暗乘"(倒勾)和部分黑车司机形成的不同团伙。他们大多由劳教、劳改人员,失地农民,或外来务工者构成,相互倾轧,斗殴、绑架,甚至酿成血案。 看来,光是对过去10多年里处罚过的"黑车"案件重新审查一遍就已经是一件极为头痛的事了。别忘了,这其中还必定会牵涉到司法。处理孙中界和张晖案的执法部门人士之前不是扬言过吗:他们可以去法院打官司,我们从没有输过!既然倒钩执法者"从没有输过",那么在今天的语境下,显然意味着法院过去一定判过不少错案、冤案。据我所知,在当下中国法院的考核体系内,推翻一个判决,对当事法院和法官来说,都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况且他们当时也不过是执行上级的政策而已,把扳子全部打在他们身上又怎能服众? 站在公路执法部门的角度上,我们又遇到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以后还要不要打击"黑车"? 就这个问题而言,许多评论者简单地认为,这种事情本来就不应该兴师动众。在他们看来,似乎打击"黑车"纯粹是相关执法部门"利"字当头的行为——即错误的罚款激励所致。但实际上,他们这种判断是混淆了长期以营运牟利为目的的"黑车"与一般的拼车和偶尔为之的"顺手赚点方便钱"的本质区别。如果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的话,你就会明白上海"黑车"之烈已经到了何种程度。我曾经亲耳闻见业内人士说,由于"黑车"猖獗,在上海郊区,正当的出租汽车公司的生意根本就没法做,几乎是开一家倒一家。 因此,如果公路执法部门今后在这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也许不久就要轮到"白车"司机大规模上访了。而如果他们继续打黑,在执法过程中又如何解决"取证难"的问题?我们看到,近日,上海市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前景还有待拭目。 为了避免可能的误解,我必须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丝毫没有维护"倒钩"执法的意思。事实上,我认为,过去那种"以黑打黑"的"倒钩"执法,实际上根本没有起到多少真正的打黑功效。相反,它保护了大量真正的黑车,陷害了许多好人或一时贪小便宜者。因此,无论现在有多少后遗症,说到底都是过去的不合法的执法手段造成的。要拨乱反正,也只有从执法者自身开始。 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最应当看到的一点是:公开、透明、可预见的法治是多么重要!这首先是执政者的责任,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启蒙。在一个法治齐全的地方,即使局部的规章制度有古板或其他不合理之处,但因为对所有当事主体都是一视同仁、并有章可循,社会一般都能接受,至少不至酿成重大事端。相反,在法治缺失的地方,无论政治(行政)的手段玩得多么高超,总是免不了摆平了西头摆不平东头的窘迫。我认为,这就是当下各地政府经常在一些社会事务上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根源,因为这是一个公民权利意识普遍觉醒和高涨的时代。 写于2009年11月3日,发表于2009年11月4日《成都商报》我的个人专栏 陈季冰的最新更新: ![]() |
『Time』一周摄影图片精选:Nov 01 - 06,2009 Posted: 06 Nov 2009 07:34 AM PST ![]() Tuesday, November 03, 2009 正在战地医院外等待身体检查的难民,巴基斯坦。摄影师:Akhtar Soomro Bostan Khanr, who fled a military offensive in South Waziristan, waited for a checkup at an army field hospital in Dera Ismail Khan, Pakistan, Tuesday. Tuesday, November 03, 2009 NFL委员Roger Goodell与众议员Steve Scalise在周二的国会听证会前进行对话。Goodell要求国会修改联邦法律,保护球队联盟在类固醇政策上不受州立法律的挑战。摄影师:Brendan Hoffman NFL Commissioner Roger Goodell (left) talked with Rep. Steve Scalise (R., La.) before testifying on Capitol Hill in Washington Tuesday. Thursday, November 05, 2009 一群俄罗斯士兵身着二战军服,准备为俄军前往二战前线68周年的检阅进行排练,莫斯科红场。摄影师:Alexander Zemlianichenko Russian soldiers dressed in World War II uniforms waited in Red Square in Moscow Thursday to rehearse for a parade to mark the 68th anniversary of a parade by soldiers going directly to the front in World War II. Tuesday, November 03, 2009 中国空军建立60周年庆祝空中表演的排练。摄影师:Joe Chan Thursday, November 05, 2009 肯尼亚的游行者们手举写着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口号"Yes We Can"的标牌。活动者们在内罗毕会议会场外呼吁支持抗击艾滋病、结核以及疟疾的科研、药品捐赠。摄影师:Mohamed Dahir Sunday, November 01, 2009 白雪覆盖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上周日北京迎来了今年第一场大雪。摄影师:Feng Li Snow covered streets and these bicycles in Beijing Sunday in the capital's first heavy snowfall this winter. 『Leica中文摄影杂志』推荐使用Email的方式订阅,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QQ阅读、有道、鲜果等RSS工具阅读;^_^,在Apple Mac OS X下可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Tips: 你可以 在Twitter上关注Leica中文摄影杂志,or 与撰稿人交流 『小建议』如果你在Email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在Google Reader阅读器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共享给好友;如果你在豆瓣里看到这篇文章,不妨推荐给更多人;或者干脆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你MSN上最喜欢的人;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Tags - time , 时代周刊 , 新闻摄影 ![]() ![]() |
Posted: 06 Nov 2009 06:34 AM PST 看来《思考:个人知识管理》系列文章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所以我获得了如此高质量的留言。一个博客是一个孤岛,每位来到这个孤岛上的客人,主人都希望能与之交朋友,展开讨论。而这次,就是很好的例子。评论内容部分有隐去。 这是读者胡迪的留言,针对我《思考:个人知识管理》系列文章的评论(精彩部分在于,他对知识脉络「树与网」的比喻,以及对「分类」作用的详细分析): 我想你也许混淆了一些东西。 搜索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方式,实际上和你工具箱里的榔头一样只是一件工具罢了。你前面所说的分类、标签、关键字亦不过如此。 当你思考个人知识管理的时候,就好似拿起榔头、锯子、砌刀,准备将一堆的凌乱知识板砖砌成适合自己居住的独栋小别墅。所以关键不在于使用哪件工具,而是如何将多件工具配合使用,按照你心中的架构将一个个知识点组合起来。因此,分清每个工具的类别,他们的优势和缺点,组合使用才是最佳方案。 看字面意思就明白了,树形结构是知识体系的最根本结构,也代表了知识产生、发展的基本逻辑,比如心理学。 这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轨迹,是知识体系的命脉,也是整理知识组织知识进而创造知识的基本方式。 而网,就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交叉。社会上已经对这种交叉,譬如交叉学科的发展有着诸多分析和解读。这就好像生长的足够长的树枝之间有着太大的空间,于是长出了一片片的叶子,互相交叠,互相触碰。 仍以心理学为例,心理学知识体系与艺术的交叉,诞生了文艺心理学,与体育的交叉有了体育心理学,与经济的交叉有了组织管理心理学,与司法的交叉有了司法与犯罪心理学。知识的横向互联,在知识的使用过程中有奇效。 当你抱着不同目的来到自己的知识库前,你就要挑选不同的工具。 如果目的是想要深入对某一块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那么分类是你最好的帮手。对一个文件夹下十余个或数十个文件进行普查和整理并不是很艰难的事,全部过一遍也有利于你构建这一分类下知识的内在逻辑。 而如果你是遇到了问题,希望从某一个知识点出发找寻可能的答案,搜索就是你最好的帮手。托计算机和google桌面搜索的福,从数GB文字、文档、图片内容中搜索和某个关键字有关的内容,也不过就是抬手挠个头的时间。比如当我试图从3年工作积累下的两千余份文件垃圾场中,寻找关于网民口碑的内容,于是我搜索"口碑 调查",找到以前关于网络舆论的一份分析报告,其中提及了网络口碑的形成。同时通过变化关键字"网络 调查""网络 口碑""网络消费者"等等,我还找到了网络口碑对网民的影响力、网络调查的缺陷、消费者口碑传播方式以及过往历史口碑导致企业危机的案例资料等等。再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其中的逻辑,补充我不曾想到但被提醒的内容,于是一份完整网络口碑的现状分析报告就完成了。接着这份文档又被我丢到了文件垃圾场中,等待着下一次被搜索到。 以下是我的回复: 1.感谢你认真的留言。 2.你的「树与网」的比喻,十分贴切。 3.我想,也许你需要回头看看《思考:个人知识管理(六)》,就知道我的基本观点,是和你一致的。 4.为何我如此执着于「分类、标签、关键字、搜索」的讨论呢?也许你应该着眼于我这个系列的标题。正是因为我所涉及的是「如何架构个人的知识体系」这个话题,所以我必须对知识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探讨。 「分类、标签、关键字、搜索」,这四种,既是工具,又是方法,如何有效的利用它们,达到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的目的,这是个人知识管理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所以,我必须对它们展开讨论。 5.感谢你分享了你知识管理的过程。你用了「文件垃圾场」的比喻。我不知道你的知识体系是怎样的。从这点来说,我是不是可以说,你的知识体系还很零碎?没能成为树状或是网状的结构? 我所追求的,就是能将我所学习的知识归纳总结,与别的知识相互印证,希冀能相互碰撞出火花。 6.我不排除「搜索」的妙用,但是我仅仅是指出,「搜索」无法帮我们画出「知识地图」而已。 7.在讨论的过程中,总是能带给人新的启发,与新的视角。再一次感谢你。另外,我想将你的留言以及我的回复发布到博客上,不知是否可以?望电邮告知,或留言告知也可。 然后是胡迪的再次留言,这次分享了他的知识管理流程(虽然我不赞同仅仅使用搜索来管理知识,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搜索」绝对是应对海量资料的必要手段): 呃,是我妄言了。对于前面几篇,我仅仅是了解大概,没有细读,也没有仔细考究你这一系列文章后的出发点,因此仅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经验扯了一段话。基本上我就是阐述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以及对你博客中各部分内容的不同喜好程度,正如你所说,你写你想写的,我看我想看的。 关于文件垃圾场的称呼,实在是无奈之举。我把知识按照分类和交叉区别,划归成两个区域:梳理好的知识树,交叉的知识点。 前者是典型的树状体系,这部分是我熟悉的、梳理好的、有明显上下逻辑关系的、而且专注于某一个分类的文档,他们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这部分内容文档数量非常少,笼统加起来不过246个。已经和我脑海里的知识一一对应,我想要什么便可以清楚的知道在哪个文件夹下有哪个文档是说这个的。我把它们搁在D盘,和美剧搁在一起。 还好有了google桌面搜索,我的知识管理从此有了希望! 于是我把E盘重命名为"文件垃圾场",而google桌面搜索则是垃圾回收车。就在几年前,我都不曾想过我能有底气将我见到的,读过的,制作的全部文档都粗粗分类,一股脑的丢在硬盘里,打造出一座个人图书馆。而现在,我唯一需要掌握的,就是如何使用、组合关键字来找到我想要的资料甚至我不曾想到却让我茅塞顿开的意外资料。 以上就是我管理自己知识的方式了。很混沌,很简单,不利于知识体系的长久发展,但非常节约知识使用的时间。应该比较适合我这种办公族。 相关文章Recent Comments© Yibie for 学无止境@一点一滴, 2009.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Feed enhanced by Better Feed from Ozh ![]() |
Posted: 06 Nov 2009 06:28 AM PST ![]() 高達(Jean-Luc Godard)有句名言:「要拍電影好簡單,只需要一個女人和一支槍。」 他在六十年代說這句話,當時期他的電影還有一定的敍事結構,女人、警察(持槍的人)一直都在他電影主要的角色。不過大家稍為轉換角度理解高達這句話的話,槍可以象徵陽具,指涉男性,換言之他這句話可以理解成:有男有女就可以成戲。 為何筆者忽然引述高達的名言? 筆者旨在指出有時電影故事可以很簡單,男女間的衝擊,已經可以拍成一齣電影。兩性是電影永恒的題材,《我女友係007》故事框架,正正是由兩性的錯摸所構成,而錯摸則緣於對男女性格的刻版印象(Stereotype)。 首先是社會對男女性格的刻版印象。長期以來,無論東西方社會,男性一向都被認為理所當然要剛強、勇敢、外向活躍和果斷。不過片中女特務秀智(金荷娜飾)卻擁有不少社會認為男性應有的性格,簡直將男朋友在俊(姜至奐飾)哭哭哭啼啼軟弱的形象,笨手笨腳的身手完全比下去。女的性格男性化,精於格鬥,實戰經驗豐富;男的性格女性化,從未有任何特務經驗,執行任務時烏龍百出,處處撞板,調換了社會賦予男女性格的刻版印象,激起了笑料,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 伴侶均為特務令人想起《史密夫大戰史密妻》(Mr. and Mrs. Smith),可是《我女友係007》與《史密夫大戰史密妻》中的男女性格上有所不同。《史密夫大戰史密妻》中的男女,無論工作能力和性格,不同於《我女友係007》中的男弱女強,而是兩者旗鼓相當,不分上下,多少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最後一場槍戰一起聯手抗敵,既冰釋前嫌之餘,更體驗兩人親暱的關係進一步昇華。 《我女友係007》同樣有相似的結局,最後在俊和秀智走在一起聯手對付俄羅斯犯罪集團,期間秀智身陷險境,在俊這個新手特務務死出手相救,過程險象環生,笑料百出。無錯,縱使秀智爲了掩飾特務身份而經常說謊,在俊忍受不了結束戀情而離開三年,然而幾經離離合合,最後結局都是患難見真情,有情人終成眷屬。 於男性而言,這樣的安排無非說明,無錯男人很不濟,女人很強,沒有男人女人依然可以一人上路,天蹋下來當被蓋。然而女人拿起槍時有多勇敢,工作時有多好勝,罵人時有多兇悍,怎樣也好,女人都是一種被愛的動物,需要男人的愛護與關心。倘若女性又會怎樣想呢? 女性可能會想,你們男性如此差勁,你們都不會找到女朋友,讓我來救救你們吧! 究竟誰是誰非? 自有人類歷史而來,男女之事就已經糾纏不清,這永遠都是電影永恒的題材。 |
Posted: 06 Nov 2009 03:48 AM PST 星期四已经见报 --------------------- 在朝鲜采访期间以及回来之后,把没有办法在新闻报导展现的很多见闻,用博客的形式和大家分享.这些文字引来了很多的评论.在这些评论里面,很不少批评的声音,因为在他们的印象当中,朝鲜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一个其实在我看来,很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地方. 查看了很多去朝鲜旅游过的中国游客的文字,其实大家都和我有着差不多的印象,当然,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在指定的范围内看这个国家,也因为这样,对于这个地方,其实没有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的了解. 但是尽管这样,至少去过朝鲜的人,可以纠正一些媒体报导的错误.就在自己从朝鲜回来之后不久,看到英国的BBC的一篇报导,引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导,指朝鲜依然存在粮食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一点自己倒是旁敲侧击过,朝鲜的官员并不否认,承认自己的国家依然存在粮食不足,电力不足的情况.但是这篇报导提到了另外几个细节,包括朝鲜不允许妇女穿裤子以及骑单车,不允许妇女参与商业贸易活动. 于是仔细回想自己在朝鲜的见闻,甚至翻看拍摄的录影带,确实有不少穿着裤子的朝鲜女性,而只要出了平壤市区,很容易看到踩单车的女性.事实上,由于公共交通落后,单车成为朝鲜民众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过在平壤市区,因为没有单车道,因此不能够踩单车,但是只要到大同江边,就会看到踩着单车的朝鲜民众.当然,根据一位在当地和朝鲜合资开设自行车厂的中国商人的介绍,自行车属于奢侈品,我们在街头看到的那些,绝大部分都是很残旧的,正是因为这样,自行车成为非常有潜力的投资行业,因为越来越多的朝鲜人,买得起自行车了. 因为没有求证过,所以不知道是否对于女性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有限制,但是听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的朝鲜,在周末固定的时间,已经有有组织的小买卖活动,当然,这样的商业活动和个体户不同,因为陪同我们的朝鲜官员谈起这些,马上很严肃的纠正大家,在朝鲜是没有私营个体的,这种交易模式更准确的应该叫做单位有组织的创收活动.尔创收在朝鲜非常的流行,因为如果你去一些比较高档的餐厅就会发现,都有一个小卖部,售卖的东西,从香皂,到皮包,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品种很杂. 除了自行车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行业,还有就是推出不久的手机服务.现在平壤已经有四万多个手机用户,虽然作为朝鲜人的话,电话是不能够打国际长途,也接不到国外打来的电话,但是至少,便利了在国内相互之间的沟通,因此供不应求. 前段时间,韩国媒体报导说,金正日组织朝鲜的黑客袭击韩国和美国的网站,尔培养这些黑客的地点,就是在少年宫.电脑科技确实是朝鲜重点发展的项目,这一点在朝鲜的时候,好几个朝鲜官员有提到这点,至于培养电脑人才的专家那里来,他们很自豪的告诉我们,朝鲜有很多在国外非常出色的电脑人才,他们最终选择回到朝鲜,教育年轻一代.朝鲜重视教育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朝鲜传统的高收入人士当中,包括高级知识份子.不过现在,随着经济活动越来越受重视,出现了新的富裕阶层,比如那些涉外单位的,特别是做外贸的,当然还有那些愿意参加有组织的小买卖的.觉得有些似曾相识,似乎又回到了中国的七八十年代,那个渐渐的,卖茶叶蛋的收入高过造火箭的年代,有些恍惚,不知道朝鲜是不是也会慢慢这样. 当然,这些日子炒的沸沸洋洋的,就是我们在朝鲜见到的那个金正日到底是不是真的.对于很多带着自己的想像来看朝鲜的人来说,这当然有可能,尔在我亲眼看到金正日之前,也听说过太多次真和假的传说,有点点像当年谈论萨达姆,以至于当萨达姆就那样毫无冲突性的被活捉之后,很多人失望于他原来是如此的普通. 想起当年轰炸巴格达之前,传说整个城市的下面有无数的秘道,尔美军进城之后,必将陷入巷战之中,而事实上,一切都是来源于传说,偏见和想像,对于朝鲜,是否也是这样?.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
Posted: 06 Nov 2009 05:00 AM PST 最近读了一本《脏话艺术史》,澳洲女作家露丝.韦津利所著,看得很高兴,也很受启发,中国的骂人话更加精彩,我很有计划来写一写,先写鸡巴,接着写操,然后是他妈的,不一定写得完,写到哪算哪儿,反正只是好玩,不是为了赚钱。
这是什么鸡巴东西
历史上有三个人口才最好:希特勒、奥巴马,还有一个是我初中时的班长三驴子。奥巴马擅长排比,就职演说时说了好几遍"yes we can",三驴子同学同样擅长排比,不管向他请示什么,他都会翻着白眼牛逼轰轰地回答:不行,那不鸡巴行。
|
Posted: 06 Nov 2009 01:58 AM PST |
Posted: 06 Nov 2009 02:01 AM PST 日照市东港区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明真 "放屁,我们没有逼你,是你自己去的,简直是胡说!"你能想象这样粗鲁的话语竟然是出自日照市东港区卫生局一位堂堂的副科级干部之口,而且,令人更难想象的是,这位干部竟然是一位女领导。 据了解,当事人60多岁的老父亲在东港区两城医院工作24年,到了退休年龄两城医院没给办理退休手续, 被直接辞退了。对于这种状况他们全家人感到不可理喻,一个老人,把一辈子的好时光和青春热血都献给了他钟爱的事业,没成想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无奈,当 事人60多岁的老父亲只得携老母亲四处奔波,找相关部门(两城医院的主管单位东港区卫生局)给予解决,无果。后来,逼得没办法只好找法院解决,一审后又经 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两城医院与当事人父亲的劳动关系成立!好久愁眉不展的父亲终于有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昨天,当事人父亲去东港卫生局讨要本应该助于他的养老钱,到了卫生局后,找到了丁局长(据说是分管领 导),是个女的,本以为女人素质会好,没想到,当事人父亲问她,能不能给解决应交未交的养老保险金,没想到人家丁局长说:"你不是很厉害吗,都去法院了, 人家不是给你解决了吗"当事人父亲无奈之下说:"是你们逼得,你们不给解决,我只好诉诸法律了。"没想到丁局长破口大骂说:"放屁,我们没有逼你,是你自 己去的,简直是胡说?!"我父亲问到:"你怎么骂人啊!"丁局长说:"你就是放屁,对待坏人没必要客气!"当事人父亲说:"你这么骂人,你能做好你的局长 位置吗?"丁局长说:"我的位子很稳,不用你操心!"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