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Monday, August 8, 2011



4579元预测死期?

Posted: 08 Aug 2011 02:27 PM PDT

作者:李福洋

  你愿意花费4579元来预测自己的死期吗?

  今年5月初,美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以"端粒诺贝尔奖得主兜售生物年龄检测"为题做了一篇报道,介绍了伊丽莎白·布莱克伯恩(Elizabeth Blackburn)的"商业计划"。

  这位2009年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教授,作为发起人,在美国加州成立了一家名为"端粒健康"(Telomere Health)的公司,起先主要是为各类端粒研究提供检测分析服务。她计划在2011年底开展面向公众个人的端粒长度检测分析服务,为个人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预测提供参考。

  这个报道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紧接着,西班牙一家名为"生命长度"(Life Length)的公司也宣称将于下半年在英国开展类似的技术服务,并将其商业化。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该公司有意给这项检测分析起了个耸人听闻的名称"死期检测"(death test)。

  该公司声称:"这项检测不仅告诉你的健康状况,还将告诉你还能活多久",并且煞有介事地标出了具体的价码:每人份435英镑(约合705.70美元,人民币4578.55元)。西班牙这家公司颇富争议的商业宣传顿时吸引了广泛的注意,至少有40多家媒体跟进报道。

  这项端粒长度检测一时成为一个公众热点话题,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有支持的,有担忧的,也有一些来自科学界的批评,其中包括2009年诺贝尔奖共同获得者卡萝·格蕾德(Carol Greider)的严厉批评。

  在人们担忧端粒DNA检测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之时,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端粒?端粒长度分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检测?是否真的如商家所宣称的可以预测健康与疾病,还预知寿命?

  

DNA的"塑料头"

  如果把染色体比作鞋带,那么端粒就像是鞋带两头的"塑料头",保护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端粒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人体由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在这些细胞的中央有个细胞核,里面存放着我们的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DNA,我们的基因以密码的形式储存在这些DNA中。

  DNA就像很长的两股细绳,为了保证在细胞核这个狭小的空间能够放得下,DNA这根"绳子"需要像螺线管一样缠绕,最后形成相对粗短的染色体。可是"绳头"(染色体末端)该怎么办呢?不用担心,细胞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固定和保护染色体的末端,那就是端粒(telomere)。

  如果把染色体比作鞋带,那么端粒就像是鞋带两头的"塑料头",保护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各种因素的损害。染色体末端这个小小的"塑料头",究竟是怎样的结构和组成?作用是什么?跟人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让我们从头说起。

  

 

 DNA复制的末端问题

 鉴于DNA复制的特点,新合成的DNA的末端总会减少一截,DNA必将随着分裂丢失殆尽。然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上个世纪70年代,当生命的遗传物质的分子本质被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机制已被阐明,当时苏联理论学家阿历克谢·奥洛夫尼科夫(Alexei Olovnikov)提出了一个"染色体末端问题"。

  鉴于DNA复制的特点,新合成的DNA的末端总会比原有模板少一截,这样DNA每复制一次,末端就会损失20-30个核苷酸。按照这个速度,细胞的DNA必将随着分裂越来越短,以至于最后丢失殆尽,生命将无法延续。

  然而,实际情形显然不是这样的,所有生物个体即便经过了无数代的繁殖和细胞分裂,但是其后代DNA长度仍然是相对稳定的。那么,细胞究竟是采取什么策略避免了染色体末端DNA的磨损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当时的分子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同时也吸引了他们去探索究竟。

  

 

 端粒酶为端粒"补缺"

  端粒DNA可以用自己的"磨损"来保护染色体主体DNA的完整,同时,必要时又可以通过端粒酶把磨损的部分再补上去。

  

  1975-1977年,还在做博士后的伊丽莎白·布莱克伯恩发现了端粒的结构。在随后的30多年时间里,布莱克伯恩一直致力于端粒的研究,在她和学生、同事的合作努力下,逐渐搞清楚了端粒的结构和复制的原理,并从一个新的角度揭开了衰老和癌症发生的奥秘。

  这项研究和发现在2009年被授予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布莱克伯恩、卡萝·格蕾德(Carol Greider)、杰克·索斯达科(Jack Szostak)共同分享了这一殊荣。

  端粒DNA的组成十分特殊,是很多个简单序列的多次重复。组成DNA庞大密码语言的基本"字母"就四种A、G、C、T,但是靠不同的顺序组合却可以形成无限复杂多样的遗传信息。

  然而,端粒DNA却像是"车轱辘话",就一句由6个字母组成的、看似毫无意义的话"TTAGGG"被翻来覆去重复几百上千遍,对应另外一条互补链就是"CCCTAA",相同的重复。有意思的是,脊椎动物和一些高等植物都共用这样的重复序列作为端粒DNA组成。

  但是,端粒特殊DNA构成还不能告诉我们"末端磨损问题"是怎么解决的。1978年布莱克伯恩离开耶鲁,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并继续探索这个问题。后来,有卡萝·格蕾德作为博士研究生加入这项研究,她们共同协作努力初步揭示了这个奥秘。

  原来,细胞内有一种端粒酶,这种酶本质上是一种反转录酶,它可以拿RNA作为模板合成DNA,并加到染色体DNA的末端。端粒的组成中就有一些小的RNA,就是作为合成DNA的模板用的。端粒酶最后将合成的"TTAGGG"这样很小的DNA加到染色体末端。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吧,端粒DNA为什么总是千百次地重复"TTAGGG"这一句话,原来是端粒酶不停地一个个加上去的。

  其实,并非所有的细胞内都有端粒酶。端粒酶主要在生殖细胞和一些干细胞(stem cell)内才表达,而在绝大部分体细胞内却检测不到端粒酶的活性。这就是说,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还是难以避免末端的磨损。

  但是,染色体末端加上长长的端粒DNA,它可以用自己的"磨损"来保护染色体主体DNA的完整,同时,必要时又可以通过端粒酶把磨损的部分再补上去;这样一来,生物体的DNA一代代传递,最后依然能够基本保持完整。

  端粒DNA和端粒酶的发现完美地回答了染色体的"末端问题"。

  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研究,揭示了更多令人吃惊的秘密。

  

 

 端粒被破坏的后果

 如果端粒结构被破坏,就会造成染色体末端DNA"断茬"暴露出来,如果恰巧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末端都暴露了,很少数的细胞会耍个小聪明,把两个失去端粒的染色体断端接上,这可能为后来的细胞癌变埋下伏笔。

  

  端粒不仅仅只有端粒DNA,还有结合在DNA上一些专门蛋白,甚至一些小的RNA共同形成的特殊结构,像鞋带的塑料头,保护染色体DNA不至于被降解。

  研究发现,端粒结构的完整性对细胞的存活十分重要。决定这个结构完整性的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端粒DNA本身的完整性,另外,就是那些结合在端粒DNA上的蛋白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如果端粒结构被破坏(比如结合端粒DNA的蛋白出现问题了,或者是端粒DNA由于磨损缩短到一定程度导致那些蛋白无处结合),那么就会造成染色体末端DNA"断茬"暴露出来,细胞会认为这是染色体受到断裂损伤。

  两条链完全断开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损伤,细胞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让分裂进程完全停止下来,对"断裂"实施抢修。然而由于染色体末端的这种"断裂"极其难修,绝大多数情况下细胞会放弃修复,并启动死亡预案,让细胞走向衰老和死亡。

  偶尔,恰巧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末端都暴露了,总是有那么很少数的细胞会耍个小聪明,把两个失去端粒的染色体断端接上,专业上叫染色体末端融合。从表面上看似没有"断茬"了,细胞还可以继续存活或生长、分裂,但是这一"小聪明"却给细胞带来很多额外的麻烦和问题。更糟糕的是,还为后来的细胞癌变埋下伏笔。

  在决定端粒结构完整性的因素中,端粒DNA的长度是个动态可变因素,会随着细胞分裂缩短,也会受到环境损伤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如果把细胞放在外界(培养皿里)培养,体细胞的生长分裂次数是有极限的;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长度就会缩短一截;当端粒DNA的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开始走向衰老和死亡。

  肿瘤细胞属于"长生不死"细胞,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很高,因此肿瘤细胞的端粒DNA不仅不缩短,还比正常细胞长。另外,如果人为地让正常细胞也表达端粒酶,也可以让细胞变得"永生"。这些充分说明,端粒的长度可以决定细胞的"生命长度"。

关于端粒长度在细胞癌变中的作用,目前认为在癌细胞发生的早期端粒DNA是缩短的,以至于导致端粒完整性被破坏,从而导致整个基因组不稳定,各种性质的突变增加,促进细胞癌变;而端粒酶表达与端粒变长则是后期突变的产物。

可是对整个人体而言,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人体的衰老和寿命是否与端粒DNA长度有关呢?

如何检测端粒DNA长度

血样端粒DNA分析是普遍采用的分析方式。但体内白细胞的状态很不均一,检测出的端粒DNA长度是经计算的一个均值。


首先大致介绍一下端粒DNA长度的检测分析方法。目前有三种方法检测端粒DNA的长度。一种是比较经典的方法,就是利用DNA的"分子剪刀"——限制性内切酶把端粒DNA从染色体DNA上切下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直接测量"。

这个方法直观、可信度高,但需要的样品量较大(抽较多的血),费时费力,测量的准确性受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还主要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不适合大规模检测。

还有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数"端粒DNA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来间接算出端粒DNA的长度。端粒DNA是由"TTAGGG"重复来重复去组成的,我们只要能数清它到底重复了多少次就可以算出它的总共长度了。

其中一种叫做定量荧光原位杂交法(Q-FISH),另外一种是实时定量PCR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对样品的需要量很小,因此适于进行大规模批量检测。

人体由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组成,那么人体端粒DNA长度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哪种具体组织细胞的呢,还是以某种组织代表全身各种组织全体?现在我们知道,是后一种情况。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不同组织细胞端粒DNA长度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整体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其中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能够很好地反映(或代表)人体各种组织整体的端粒的平均长度和变化趋势。由于血样检测取样最容易、可行性最好,因此血样端粒DNA分析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析方式。

有一点需要强调:体内白细胞的状态是很不均一的,有些是年轻、还未分裂过的,有些则是濒临衰老的,因此是一个各种阶段都有的混杂群体,端粒DNA长度相差很大,所以检测出来的长度是经过特殊处理和计算出来的一个值,反映的是细胞群体端粒DNA长度的均值。

端粒为生命倒计时?

有人提出,端粒DNA可能是一个"生物时钟"以倒计时的方式在计算着人的寿命。但这些概念还只是停留在"假说"层面。

一个人最起始端粒DNA的长度从他(她)还是在子宫里时就决定了。不同的人之间的端粒DNA长度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最长可达到2万个碱基对,最短只有3000个碱基对。

从整体趋势上讲,端粒DNA长度和人的年龄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比如,老年人群的端粒DNA整体上要比年轻人的短;长寿人群的DNA要比短寿人群长;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其端粒DNA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磨损缩短,一般以每年50-100个碱基对的速度进行。

但是,这种变化关系并非完全同步,比如,人在刚出生的5年内,端粒DNA的磨损速度最快,可以是正常速度的4倍,但是随后逐步减慢并相对稳定下来,到了60岁以后就变化得更慢了。此外,端粒DNA的磨损速度还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长期慢性的紧张和压力,还有一些引起DNA损伤的因素,如氧化应激、射线,甚至吸烟等。

基于这些观察和研究获得的认识,人们提出"生物年龄"的概念,认为端粒DNA长度可能是一个"生物学标志"(biomarker)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衰老进程。更有人大胆地提出,端粒DNA可能是一个"生物时钟"以倒计时的方式在计算着人的寿命。

但是,这些概念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假说"层面,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甚至存在一些争议。很多来自不同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呈现明显的不一致,有些甚至结果完全相反。

人体的体细胞虽然有寿命,但是这些体细胞都在不停地死亡与更新,体细胞的衰老寿命并不一定能代表一个整体人的寿命。

商业误导了科学

端粒DNA长度检测本身并不能为人们提供太多确定的信息,倒可以为伪保健药商提供牟取暴利的商机。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死期检测",其实这并非西班牙"生命长度"公司的独家生意,有关这项的定价也很有意思。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叫Spectracell公司已经在提供这类服务,他们宣称的价格是290美元;布莱克伯恩的"端粒健康"公司宣称的价格是200美元以下。

而上文的西班牙"生命长度"公司却开价700多美元。难怪卡萝·格蕾德评价这家西班牙公司"只是为了牟利"。该公司的所有者和这项检测技术发明人玛利亚·布拉斯科(Maria Blasco)是从格蕾德教授实验室毕业的学生,曾邀请格蕾德教授做该公司顾问(一般顾问费是每年3万-5万美元),但遭到格蕾德教授拒绝。

对待端粒DNA长度检测问题上,大家不免担忧,认为"端粒DNA检测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将带来很多伦理问题。我认为,这种担忧的前提是:端粒DNA检测确实可以预测人的"生命长度"。

而实际上,由于端粒DNA长度与人的寿命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确定的结论,更缺乏确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这项检测本身并不能真实地为人们提供太多确定的信息,所以也无所谓打开"潘多拉盒子",那些所谓的伦理问题其实还都是伪问题。

这种检测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是会有的,比如,给被检测对象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同时为伪保健药商提供了牟取暴利的商机,以及医疗健康保险公司也会由此调整政策或抬价……

这些都要归结于商家、与利益相关的部分科学家的误导性宣传,以及公众对这项检测作用的误解。其实,单独一个端粒DNA检测还不能揭示什么,至少目前还无法打开"潘多拉盒子",也就根本谈不上释放出什么要命的"魔鬼"。■

(作者系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预测寿命,端粒和白发哪个更靠谱?

  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表明端粒长度与人体的衰老的因果关系。端粒DNA长度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学标志"反映人体的衰老情况,就像头发变白也是人衰老的标志一样。

  2003年,犹他大学的理查德·考松(Richard Cawthon)率先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端粒DNA长度的新技术,并用于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端粒DNA长度与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系。

  研究发现,对60岁以上的人群,端粒长度与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呈现相关性。端粒DNA长度人群患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3倍多,患肺炎死亡的风险增加8倍以上。这一重要发现发表在2003年的国际权威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广泛重视,后来有很多世界各国其他研究人员的跟进研究,但是在端粒长度与寿命以及衰老相关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分歧。

  作为流行病学研究,除了严格的设计和条件控制分组,调查人群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数量越大,其可靠性相对越好。就拿理查德·考松来说,2003年那项研究的调查样本量总共143名,似乎显得不足。

  而6年后,他增大了调查样本数量(被调差人数达3075人),结果显示,端粒长度和癌症、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没有任何关系,但被研究对象自身感觉有些关系,这其实也是否定了他6年前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结论。可以说,由这次的样本数量得出的结果与他6年前143人的调查对象得出的结论相比,可信度肯定要高得多。

  总之,端粒DNA长度与年龄和衰老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学标志"反映人体的衰老情况,但是现在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表明端粒长度与人体的衰老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衰老,是一个受到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氧化应激或损伤,以及蛋白的糖化作用等,都是重要因素,而端粒DNA长度可能只是其中一种因素和指标,目前还没有研究数据能告诉我们,端粒长度对人整体衰老过程的影响究竟有多重要。

  人体的体细胞虽然有寿命,但是这些体细胞都在不停地衰老、死亡与更新,这些体细胞的衰老或寿命并不一定能代表一个人的寿命。

  由此看来,那种声称依据端粒DNA长度来预测一个人"还能活多久"的说法实在是一种耸人听闻的商业宣传。就像头发变白是人衰老的一个标志,白得越多,往往越显得老。可是,如果反过来,通过头发变白来预测一个人的寿命,你觉得靠谱吗?

2011年08月08日 糗事 TOP 10

Posted: 07 Aug 2011 09:00 AM PDT

背景七夕,昨夜。晚上7点到11点跟女友逛街消费,花1200多不心疼,很开心。睡觉时间到了,她老妈死命打电话催,无奈我们吻别,留下我一身的欲火。回到家我跟她发暧昧短信,20几条,内容不和谐不描述了,最后几条短信,我说:"好想跟你在一起",她回:"那怎么办",我说:"想偷偷过你家来(不是第一次),可以吗",她回:"那过来吧,我在楼下的小店等你吃宵夜"。我高兴地带上3个套子偷偷溜出家门,叫一哥们骑车载我过去,哥们问我去哪里,我说去找妹子泄欲,他问是不是女友,我装B说不是,哥又搭了一个,哥们将信将疑载我到了她家留下小吃店,支开朋友我进去了,结果进去一看,在店里等我的是她妈,这下我恍然大悟(短信是她妈趁她洗澡跟我发的),彻底凌乱了,硬着头皮坐下解释加被教育………………这还不是GC,GC来了,我那哥们带着好奇和饥饿也进店里来了,一看我和他妈在一起,带着诡异的微笑撒腿就跑了,结果今天我红了,绯闻说我情人节晚上没搞女友,搞的她妈,还有朋友竖起拇指夸我牛,口味重,搞母女。我凌乱中赶紧告诉我女友,解释下让她有点心理准备,结果电话不通,我只好发短信,结果又GC来了,最GC,过半个小时,电话来了,一通痛骂,她妈打的,说:"你那什么狐朋狗友,说话这么脏,告诉他们老娘我对你这种小白脸没兴趣。"为此郁闷了一天,至今联系不到女友,彻底担心中。

七夕凌乱  

顶253:: 拍-18:: 101条评论


本人喜欢五月天,不要xe....于是各种专辑入手手机铃声也是他们的歌。此为背景,手机不割。某天公交上听见别人五月天的手机铃声,与自己设的相同,心中大喜,还跟着铃声打节拍,下车发现自己手机没了。
没了

原来就是我的啊!!!!
第一次发,表达欠佳,求过。

顶209:: 拍-10:: 77条评论


光看不发掉rp 说一个上学时候的事情,本人女一天参加活动,在礼堂门口集合,正等着进去的时候,旁边一个女孩子似乎想跟我聊天。¥¥¥¥¥¥¥背景分割¥¥¥¥以下对话
女孩:学姐,你开始找工作了么?
我:我刚上大二……
女孩:啊,学妹啊,我还以为你已经大四了呢
我:……
女孩:你是南方人么?
我:不是,我就是北方的。
女孩:我说呢,一般南方人皮肤都比较好……
我已经开始凌乱了……
女孩自己也觉得不太会说话,终于发现能夸我点什么
女孩:你手长的很漂亮!
我:谢谢!
女孩生怕我不信,非常真挚诚恳:真的,真的,你知道吗,有些人可能长的不好看,但是手特别漂亮!
我在风中凌乱着……凌乱着……她到底有多不会说话

会说话的境界  

顶107:: 拍-6:: 36条评论


有一天我把刘海别上去了,我妈一个劲的嘲笑我难看。这时来了一个阿姨,看到我没刘海的样子,说:诶原来都没发现你和你妈这么像啊。。

顶93:: 拍-6:: 33条评论


说个小时侯的糗事,很糗……
————————————割————————
小学当值周员,说白了就是查卫生,自认为各种小NB。五年级荣升值周长,值周长每到星期一要在升旗仪式上总结上周卫生情况……
一个悲催的星期一,我拿着表格上台,"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一阵糗风把哥的表格卷上天了有木有……哥一凌乱直接开始追,横穿会场,绕着操场追……尼玛连滚带爬。全校师生千人就看我一人表演……尼玛糗的我都想死……
给过吧,求人品

顶86:: 拍-5:: 14条评论


我们单位厕所是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有门有锁!
————很标准的隔————
晚上加班到10点。上厕所,关门,上锁,我蹲!
正嗨中,看见一只小手,很小,从厕所门下边伸了进来,揸开五指,上下左右晃了晃,离我最近的时候只有十厘米。
一股冷汗就从我脊椎直冲脑门。
小手从下边晃还不说,还使劲往外拉门。
我全身紧绷,刚出来一半的大便也立马给吓回去了!
这时,外边过道上听见一个女声在喊:"宝宝,厕所上完没有?"
小手缩了回去,"妈妈,门打不开!"
女声继续"那你就换一间啊!"
几秒钟后就听见隔壁开门和放水的声音。
日,吓死我了!
全身放松,差一点坐到坑里。
晚上加班的人伤不起啊,鬼片看多了的人伤不起啊!

晚上,厕所,一只小手!  

顶61:: 拍-5:: 22条评论


这群兽啊。。。

群兽饮水  

顶58:: 拍-9:: 119条评论


只看不发掉RP啊~哗哗往下掉啊~
背景:在跟妈妈看朋友的结婚照
手机不割… 其中有一张是在海边,新娘和新郎,还有一只粉可爱的萨摩耶~注意,新娘穿了一件抹xiong小礼裙,你懂得~好吧,我承认,我只关注了新娘的衣服,妈妈突然说:这狗是真的吧~哪来得?我很罪恶的把狗听成沟了,随口来了句:挤出来的…随即沉默三秒,尴尬了…不敢看我妈了……第一次发,给过了吧~求病快点好~

顶50:: 拍-5:: 12条评论


为新工作求人品,本人小青年一名,背景如此………………手机割…………七夕见未来岳父,饭过打牌双升,岳父与小生捉对,忽然岳父出错牌我顺口而出:坑爹呢?瞬间全部石化,今天出门女朋友踹出来的……求人品求过啊

顶43:: 拍0:: 11条评论


本人男,这几天发现了qq多了一个"暗恋"应用,就是双方都把对方qq设为暗恋对象的话,tx就会通知你们,此为背景————分割线————于是我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把平时一个较好的兄弟的qq号填了上去。尼玛tx马上通知我了,尼玛现在叫我情何以堪阿……

你遇到心爱的男人了吗  

顶40:: 拍-3:: 36条评论


发表我的糗事 | 手机用户请访问m.qiushibaike.com

波兰:社会阅读习惯变迁

Posted: 08 Aug 2011 02:02 PM PDT

几个星期之前,波兰知名大型日报《Gazeta Wyborcza》基于国内阅读风气低落,发起名为"Reading in Poland"的新社会运动,国家图书馆发表的报告指出,国内56%民众毫无阅读习惯,也无法阅读超过三页长的文件;社会因此开始讨论波兰的阅读文化,以 及这项危机背后的成因。

国内不少公众人物都积极参与此事,呼吁社会开始阅读,網絡上出现一系列文章,论及人们为何对阅读兴趣缺缺,以及有何步骤可改变现状;其中一篇文章内,波兰散文作家Janusz Rudnicki怪罪教育部提供中小学的必读书籍清单:

学校根本在闹鬼,若将学校比喻为歌剧,魅影肯定是"必读书籍清单",光是书籍总数即非常可怕,其中至少半数未曾考量小学生阅读能力,完全没有必要纳入,读书变成虐待,这些书籍应该烧掉,也顺便烧掉教育部及制订这份清单的所有教师。

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针对阅读习惯的研究报告,波兰现况确实令人不安,例如捷克及法国的报告指出,两国分别有83%及69%的民众过去一年至少读一本 书,波兰则只有44%民众表示过去一年曾接触书籍(包括食谱、文集和字典在内!);其中最令人惊讶的一点,则是全国两成高知识份子(包括讲师及教师)过去 几年从未读书。

国内博客亦加入讨论,Metzliszcze评论这份研究结果:

首先,我家里从不乏书籍可读,父母也不需要任何社会运动提醒,即明白阅读对孩童多么重要,因此我很难相信,有些人在一年365天之中,竟然找不到任何时间至少翻阅一本书,但国内却有56%的民众即为如此。

他另提到:

还有什么话可说?这份研究自1992年固定执行以来,波兰固定阅读人口不断减少,让国家不久后将再度陷入文盲危机。

Varia时常在網絡上撰写书评,很好奇这种现象原因为何:

这个现象为何发生?我觉得主要是出自知识惰性,这种态度不只反映在低阅读率,电视黄金时段的热门影集亦然;要找到挑战观众思维的 电影也很难,我们太过纵容自己停止思考,供给大脑太多无意义、不需自省的事物。阅读是种要求很高的活动,读者需要花费力气,也必须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一件 事,但我们早该在学校和家庭学会这些事。

另一位博客Kindlemaniac制作一份问卷调查,询问读者几个有关阅读习惯的问题,结果颇为引人注目,逾半数读者宣称一年阅读十本书以上,17%更高达50本以上!他写道:

看到这么多读者时常读书,实在令我很开心,我觉得背后还有很实际的原因,人们若拥有电子书阅读器,原本阅读量就较多,而这项工具会让他们对阅读更加着迷;许多Kindle用户应该也会发现,自从开始使用之后,阅读量比以前更多。

他的结论是:

显然这个博客的读者习惯与主流相反。

但波兰博客圈普遍都如此吗?

情况或许不如某些人想像那么糟,Nobooks表示:

文学网站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流量,他们建立个人網絡图书馆,拣选自己想阅读的书籍;在波兰连锁书店Empiks里,也有大量书籍与漫画供人翻阅无数次(但出版商可不太开心),书市发展每年也愈来愈蓬勃。

波兰博客指出,虽然国内人口阅读习惯不太乐观,但仍有希望,人们若相信網絡是分享知识与交流的新平台,还是有好消息,依据国内博客圈调查,超过 300万名15岁以上的波兰民众宣称每天阅读博客,也有逾30万孩童固定阅读博客、18万孩童自行经营博客,还有近16万孩童会在網絡留言讨论书籍。

校对:Soup

作者 Anna Gotowska · 译者 Leonard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轉貼:《必需旗幟鮮明地反對種族主義者》Alex

Posted: 08 Aug 2011 12:17 PM PDT

原文:

(文章本於今年四月寫成,但近期針對外傭的歧視言論日趨盛行,作者因而重新流傳此文章。)

今年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佈派發六千港元給所有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大量針對新移民的右翼種族主義者再度出現。與資產階級政府一起分化香港人,對新移民未能受惠幸災樂禍及進行歧視,辱罵為蝗蟲,及後政府宣佈從關愛基金派錢給未受惠群眾,種族主義者更大規模作出反對。本人一直只在面書及自己的電台節目中評擊右翼份子,但為更多人了解拙見,特此出文指控種族主義者的惡行與理據,及展示自己的立場。

歷史上,資產階級極權統治者利用種族主義推動資本主義對工人的剝削合理化,挑起戰爭做成生靈塗炭。以納粹德國為例,希特拉不斷散播歧視猶太人的訊息,以亞利安人為優越,引發當時的德國人民歧視他們.大幅誘騙或捉拿猶太人進入集中營,以「勞動帶來自由」等口號作羞辱、帶給勞動者虛假的希望,為經濟生產發展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其回報不是薪金,只有死亡。更甚者,有大量猶太人的身體活生生用作醫學用途,殘忍的人體實驗,有婦女的頭髮製作成枕頭內膽的原材料,更別說有大量人被毒氣大量殺死,或是活在饑餓與疾病當中。其他被愚化的德國人民,參與軍事發展的勞動當中,或成為殺人機器,大舉侵略他國,令更多人進入集中營喪失生命。

不單是納粹,盧旺達大屠殺、達爾富爾衝突等事件,證明了種族主義被資產階級政府或武裝份子使用,最終結果就是引致種族清洗,生靈塗炭,過百萬人命化為灰燼。即使香港未必出現此等情況,但必須認清歧視大陸新移民跟上述罪行是同一出處-由歧視不同地域、種族的人開始,目的也是同為分化。

說了太多歷史上的暴行,回到香港的情況,談論資產階級如何分化勞動人民,令工人階級內鬥,轉移官商一體,剝削勞動者的問題。香港政府自十年前左右的居港權爭議提出大量錯誤估計的數據,例如大陸新移民有居港權的話,將會有一百六十七萬人湧到香港,製造香港陸沉論,大量低技術工人來港參與基層工作,跟港人爭工做,福利、資源被搶,主流傳媒配合十二年間不停宣染。此等信息成功令香港人集體自私,自我製造恐慌,忘記了低技術工人薪金極低,跟生活價格相比低得不合比例,與沒有勞動秩管理層和資本家僱主收入差天共地,政府施政無能等問題,種族主義、民粹情懷日漸高漲。十二年後的今天,來港單程證的限額每日最多只有一百五十名,現實平均只有一百二十名新移民來港,頂多大約有六十萬人到港-當初不是有一百六十萬人同時到羅湖橋達陣的嗎?那一百多萬人十年間是消失了,還是閣下被香港政府騙了?

不只是香港的種族主義者,世界各地的排外罷工工賊常說外勞搶了本地人的工作和福利,僧多固然粥少,很多人覺得看似略有道理,但此等理據簡直是甲級荒謬。為了能夠累積更多資本,資本家不斷裁員、削減薪金,使工人工作時間及工作量大大增加,但自己卻大增花紅,吃得滿肚腸肥。真正令勞動單位減少,不是這些滿天喊著盈利警告、錢會賺少了的毒蛇猛獸嗎?現行的解決問題很簡單,解僱的權力由工會、工人自行決定,工資工時透過工人集體談判釐定,聘用更多工友減輕工作量。更進一步的是生產資料由工人掌握,工人集體自治公司的運作,把剩餘價值瓦解,本來歸於工人的資本聘用更多人,讓更多的勞動力變成生產力。新移民就是提高勞動力的來源,而資本家的貪婪才是職位減少的根本!

褔利方面的指控同樣可笑。新移民來港必須居住滿七年才有資格領取綜援及投資產階級玩物的票,能有酌情權先領綜援的只是佔極少數。他們絕大多數要被工作剝削極長時間,一直為社會付出了比本地人更多勞動,但回報比他們少,幾乎不能維持基本生活,還未算上被資本家蝗蟲搶走的剩餘價值。要是綜援能幫助低收入新移民朋友,社會上每一個人負上責任幫助是應該的,只因他們比本地人自己更受壓迫。即使我不相信福利主義能改變社會,但尚未達到自己的理想社會之前,綜援對新移民來說真的能解決燃眉之急,維持生活所需。

最多右翼份子說的是-新移民帶子女來港好食懶飛,只領綜援絕不工作,又佔據大量學位,享用完免費教育便走回大陸,這又是頂級荒謬。家庭主婦為了全職照顧子女的起居飲食等等,是零收入的勞動者,加上有很多家庭是單親的,我們更加需要伸出援手幫助。他們為了一家團聚,來港生活絕對沒錯,不是嗎?為人父母想下一代有更好的教育和生活,到香港定居是罪行嗎?很多香港人都想子女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會送他們到外國留學,以種族主義者的邏輯,這正是「佔據其他本地生的學位,又不在該地生活和為社會付出,蝗蟲也」。指控新移民搶福利的同時,請照一照鏡-本是同根生,別五十步笑百步,自己的行為彼此都是一樣,你沒有指控別人的理由。

香港的種族主義者尚有大量無理指控,無法盡錄。最後,請所有人認清,真正的蝗蟲是靠炒股炒樓、剝削工人、權力換取金錢的人,這些人就是資產階級。他們有一個共通點-靠錢賺錢,不是付出勞動力獲取金錢,這種人對社會絕對是零貢獻!而並不是大陸新來港移民!種族主義者以窮者仇窮的心態,向新移民作為出氣工具,不能改變種種香港社會問題的核心根本-資產階級作為壓迫性權威,掌握並壟斷生產資料,不斷剝削工人階級,純為累積資本而生存,政府跟資本家一體,共同參與剝削。為了分化工人階級內鬥,種族主義就是他們其中一種快捷的手段。要是這種右翼思想消失,能暫止階級內分化,因此我們必需旗幟鮮明地反對種族主義者,他們是資產階級的同行者,停止並將其散播徹底消滅,無人擁護則自行消失。我們更要組織所有工人,無分地域或種族,聯合起來,瓦解薪資制度,瓦解資本主義!

http://youtu.be/2_ruRSCW7B4/
System of a Down - B.Y.O.B.其中一句歌詞
Blast off, it's party time
and we DON'T live in a fascist nation

Alex Wing Kan Wu
2011/4/19 05:40 At FM101

创意艺术照片合集#10

Posted: 08 Aug 2011 11:55 AM PDT

手里总是会有一些比较创意的照片,内容有比较杂,有摄影的,有插画的,所以就做一个合集吧。

今天分享的是第十集:创意艺术照片合集#10,希望其中有你喜欢,或者给你带来灵感的。

(...)
Read the rest of
创意艺术照片合集#10 (0 words)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1.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推荐本站所使用的空间提供商

您可能也喜欢:

创意家具:摇篮床

创意书架

创意书架:Dream Bookshelf

创意书桌Organized Mess

创意家具:树枝书架
无觅

多事之秋

Posted: 08 Aug 2011 11:27 AM PDT

       今天是立秋,焰儿说,她们那里阳光灿烂。她还说,立秋这天要是不下雨,秋老虎就会出来咬人。

小时候作文写到秋天,常用的词有两个:一个是"秋高气爽",一个是"万里无云",现在想起躺在我家后面长满狗尾巴草、喇叭花、车前子、蒲公英的山坡的日子,更像是一个遥远的童话,美好而不真实。

但是秋老虎的味道,却像脖子上刚刚晒出来的那层新皮,活生生地烙印着。

 

也许是真的老了,也许是秋天来了,今天开始,在空调里竟然有一种凄惶从骨头里渗出来。院子里的向日葵恹恹怒放,丛生的杂草像很少有人光顾的野史,烂在地里的西红柿、葫芦瓜还有刚接出来就残败了的玉米棒子,在时光的边缘奄奄一息。

快下班的时候,一阵风一阵雨,没来由地,想到那首老诗词:天凉好个秋!要是在我的家乡,此刻,应该听到深山里的苍老了的鹧鸪声吧。

 

爱了一辈子,只是想找个能够白头偕老的。谁的春天之后没有秋天,谁的灿烂能够永远灿烂,谁真的能够一辈子沉默,把天大的事情看淡?

时间在路上走,这个秋天,会是多事之秋吗?亦或者,多事之秋,已经来了!

 

小远2011年8月9日星期二 2:16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中国大陆在美留学生人数大幅增长

Posted: 08 Aug 2011 11:43 AM PDT

南加州大学是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 (照片由Padsquad19提供)

这些年从中国大陆到美国留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连续几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加。首都华盛顿附近的大学,比如华盛顿大学、乔治城大学、美利坚大学、马里兰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等,都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中国留学生的身影。

去年年底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发表了最新的外国留学生在美留学统计报告,对2009-2010学年外国学生在美国各高等院校留学的情况做了分析,报告显示,留学美国的外国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比前一学年增加了3%,总人数达到69万;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高达30%,在校人数为12.8万,占在美外国留学生总数的18%,中国学生留美人数排名全球第一,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在美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二的是印度,约10.5万人;韩国排名第三,约7.2万人;加拿大排名第四,约2.8万人;台湾排名第五,近2.7万人;日本排名第六,近2.6万人;沙特阿拉伯排名第七,近1.6万人;墨西哥排名第八,1.35万人;越南排名第九,1.31万人;排名第十的是土耳其,超过1.2万人。

从留学生的层次看,在69万外国留学生中,本科生占36%,研究生占34%,其他的占30%,总体上说,攻读本科学位的人数略为超过攻读研究生人数。不过,对于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一、第二的中国、印度来说,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则大大超过攻读本科学位的人数。在中国大陆留学生中,52.1%是研究生,31.3%是本科生,其他的占16.6%。攻读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占赴美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看赴美留学生的层次很高;而排名第二位的印度则更加厉害,研究生占65.1%,几乎三分之二的印度赴美留学生是以攻读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为目的的。

国际教育协会统计报告中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

如果从留学生的学费来源看的话,约五分之三学生的学费来自家庭或私人,但也有四分之一学生的学费由所在学校支付。具体数字如下:

个人和家庭,61.9%

学院或大学,24.1%

本国政府或大学,4.6%

美国政府,0.7%

美国私人赞助,1.0%

外国私人赞助,1.4%

国际组织,0.3%

现任雇主,5.2%

其他来源,0.8%

在留学经费来源中,外国私人赞助虽然只占总数的1.4%,但一年的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达56.5%;增长幅度第二的是国际组织的资助,达28.8%,增长幅度第三的是本国政府资助,达26.6%;美国政府资助的增长幅度占第四位,达15.6%;美国大学资助增长幅度排名第五,达9.1%。

如果从所学专业来看的话,外国留学生最喜欢选择的是商业及管理,其次是工程。详情如下:

1,商业及管理

2,工程

3,物理和生命科学

4,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5,社会科学

6,美术和应用艺术

7,医学专业

8,英语

9,教育

10,人文

11,农业

12,其他领域

如果从学校分布来看的话,全美接受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前十名大学依次为:

1,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3,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4,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5,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6,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7,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8,密歇根州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9,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10,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如果从地区分布来看的话,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十个州排名依次为:

1,加利福尼亚

2,纽约

3,得克萨斯

4,马萨诸塞

5,伊利诺伊

6,佛罗里达

7,宾夕法尼亚

8,密歇根

9,俄亥俄

10,印地安那

雾谷飞鸿 http://blogs.america.gov/mgck/ 本文无版权限制,欢迎转载

蘋果日報,作為一張「從良了」的報紙

Posted: 08 Aug 2011 09:59 AM PDT

原文連結

一直以來,蘋果日報就像一個患了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它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格。一面是關注民主事業,敢於向強權中共叫陣的一控熱血。一面是看穿了香港人的犬儒、無知和膚淺,心安理得地投其所好,嘩眾取寵的同時連假腥腥的報格風骨也懶得理會。

只剩下老油條的臉

但現在蘋果變好了。他一向是那麼聰明,那麼識時務。他還會挑個最好的時間好起來。於是一連串的改變暗中進行。主編換人,頭版便換上那些「百萬年薪地產代理」,或是「小學雞喪鬧父母」。蘋果的轉變有跡可尋。政改一役先押注在公社兩黨身上,見勢色不對,見民主黨中共秘密談妥一切,知道大局已定,蘋果只好歸邊。最新的頭版是將邊緣隱君子聚集的隧道形容為「喪屍隧道」。去看看這篇頭版吧,你便知道蘋果墮落到甚麼程度。蘋果已經完全放棄了自己是一張報紙,放棄了報導。它的頭版沒有報導,沒有探討。只有獵奇、宣傳、消費。邊緣人在稿中真的成了喪屍,是讀者之非我族類,供人恐懼而無需被理解。

邊緣人的故事固然不需深究,更不要談令邊緣人成為邊緣人的社會經濟結構。蘋果心裡那貌似熱血的人格已經永遠消失,只剩下一張老油條的臉。他終於好了,他現在只會知道客人想看甚麼,你想看甚麼,他就給你甚麼。現在蘋果的頭版已成了封面故事,它所關注的不是新聞,只是故事。蘋果現在是寫作故事,而非報導新聞。這些故事一律軟性,是生活的零碎片段,而沒有關注現實。這些軟故事是親子問題、是香港精神百萬年薪、是林青霞談戲夢人生的寫作分享‥‥‥

黑幕前面的遮醜布

蘋果這一切改變,又是大格局轉變的縮影。政改以後,大局已定,你們還能再爭論甚麼?與有榮焉的蘋果日報也要知大體,識輕重。大題材已經枯死,於是勿談國事,只談風月。是穩定壓倒一切,維隱重於銷量。即使蘋果日報副刊出手仍然闊桌,依然網羅著那些最一流的作家,刊著寫著那些挺著風骨的文章,又如何?無損大格局了。就像黑幫大老也會上教堂、溫家寶也會四處探訪一樣。這世界,大家都需要一張黑幕前面的遮醜布。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8/8

Posted: 08 Aug 2011 09:27 AM PDT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美国国债降级

路透社分析:中国重新审视美国风险 ——"美国信用评级被调低,给了中国政府难得的机会重新考虑发展战略" 

《商业周刊》:标普降低评级后,人民币汇率涨至17年新高;引起外界猜测,中国将停止购买美元以压低人民币的策

《华尔街日报》:美国信用降级给中国更大压力去创造内需——然而,如同美国政治家一样,中国官员面临艰难抉择去推动变革

彭博社:标普将美国信用降级之后,亚洲国家将继续持有美国国债——欧洲国家也表示信心

路透社:中国官方新闻称,欧美应展现政治意愿解决债务危机,否则全球复苏将受到威胁

CNBC 美国信用降级使得中国通货膨胀形势更为恶

《纽约时报》:中国这个美国的大债主告诉美国必须"戒掉借债消费的恶习"

《经济学人》:标普对美国国债的评级下调,其实是对我们的政治制度的下调 ——因为主权国家不是公司,它没有资产,全凭偿债意愿 

CNN上的观点头条:在信任破裂的时代,美国还有希望吗?——美国人正在逐渐地不信任政府……不过文章总体来说很励

 

【时政热点】

《华尔街时报》:艾未未重新发

《华尔街日报》:中国难以控制新媒体,这使得传统媒体也大胆起来

《纽约时报》:温家宝据说在9人的政治局常委会中被孤立——他的言论不止一次被党的机关或明或暗地批驳,甚至有信号他和胡锦涛之间也有裂痕

路透分析:新疆的恐怖袭击的发生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现实及宗教原因,而非外

半岛新闻:中国说新疆暴力是"恐怖主义",这一说法被专家质

长城内外博客:MSNBC记者探访了喀什在恐怖袭击事件后的情况

《卫报》:达赖喇嘛的政治继任者洛桑森格博士今天在印度达兰萨拉宣誓就任流亡政府总理

《悉尼晨锋报》:薄熙来能做到!——薄是否在重庆的打黑唱红中达到了政治顶峰? 

《中国见红》博客:我们就这么无动于衷吗?——中国煤炭产业 

《纽约时报》:虎之陷阱:美中之间的秘密间谍战——美女、间谍、丑闻、秘密……中美间谍手法颇有不同,中方更注重攻

路透社:周日河内再次爆发反华游行——考验越南当局对这一社会敏感问题的容忍对

《卫报》:福岛核事故使日本的"安全迷思"破灭——现在"权威迷思"也受到威胁,人民不知道是否还能相信当局的话

路透社:周日伦敦迎来了数年来最剧烈的暴力骚乱——警察和政治家归因于犯罪分子,居民认为经济衰退带来的地方紧张和愤怒

CNN叙利亚的阿萨德本应成为过街老鼠——他在这个月开始的斋月中已经杀了150人,国际反应到目前为止都令人遗憾

战略与国际研究所:俄罗斯向东Shoichi Itoh所写的70PDF报告)——如想合作翻译有兴趣请联系,或可节译第五部分:中俄关系——战略伪装 

战略与国际研究所:介绍上周当选连任的越南总理阮晋勇和他的内阁团

辛迪加项目:穆巴拉克的最后笑?——随着对他的审判开始,埃及可能面临分裂,前革命者们现在的团结至关重要(已有译文

 

【经济金融】

《基督教箴言报》:中国房地产泡沫?非也,三大原因

《商业周刊》:欧洲央行购买国债,欧股涨跌不一;欧元金价攀升 

市场观察:中国进一步规范稀土工

彭博社:6月,随着日元升值,中国9个月来第一次减持日本中长期债券

Techcrunch腾讯vs.新浪,谁赢了微博大战?——其中的一张信息图很好看;(已有译文

 

【生活百态】

《纽约时报》:老外参加中国的电视相亲节目 ——中国人喜欢用老外来感受文化不同,不过他们赢得美人芳心的几率不

一科米:睡在网吧——42页很有意思的PPT:另外3亿中国网民 那些移民工人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

上海人博客:对外滩上新开的同性恋酒吧Q-bar被关闭一事的新进展,黄浦区警察局澄清"谣言"

 

友情提示:译者Podcast已登录iTunes,到这里即可收听往期的译者音频节目;需翻墙更新下载。

流亡西藏新任总理洛桑森格在就职典礼上的演说

Posted: 08 Aug 2011 09:04 AM PDT


2011年8月8日,流亡西藏在印度达兰萨拉举行新任总理洛桑森格的就职典礼,据报道,包括来自欧美和台湾的议员及六千藏人,见证了首位民选总理的就职。以下是洛桑森格在就职典礼上的演说——


西藏同胞们:

印度伟大智者莲花生大师把佛教传入雪域藏土,今天是他的华诞。在这个吉日,而且还有我们最敬爱的达赖喇嘛尊者莅临,我心怀谦卑接受噶伦赤巴(首席噶伦)的职位。

我们召唤善神,祈求西藏的众佛和菩萨看护和指引我们。流亡他乡的勇敢的善男信女给予的惊人支持,在被占领的西藏兄弟姐妹们与我同心和给予声援,令我感动不已。他们的支持激励着我们。他们的祈福让我们得以持久。

我在精神上得福于达赖喇嘛尊者,在政治上被授权去继续延展伟大的达赖喇嘛制度的历史合法性。我站在这里不是我个人的成就使然,而是在西藏和流亡在外的无数先辈长者辛勤工作和牺牲的结果。今天,我在此发愿,去发扬光大我们先辈们留下的伟大遗产。我向你们,我的西藏同胞们,发出誓言,竭力去壮大我们的运动,持之以恒,直到西藏最终重建自由、尊者达赖喇嘛回到家园。

一个世纪以前的1910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在逃离家园时最后看了布达拉宫一眼,并向他的人民发誓:"我一定会回来。"当时我们的祖先还没受过现代教育, 也不谙城府,但靠着献身和同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帮助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家园。在1913年初,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拉萨,尊者再次重申西藏独立于中国。几乎是半个世纪后,在1959年三月17日的一个改变命运的夜晚,尊者十四达赖喇嘛离开拉萨,发自肺腑地立下了同样的归家誓言。

今天,帮助和确保尊者归家的重任落在了受过现代教育、见多识广的新一代藏人身上。我们能够像我们的先辈一样以同样的献身、团结和投入精神做到锲而不舍吗?如果我们能做到,我们就会成功;如果不能,就会失败。

毋庸讳言,我们面临的任务像喜马拉雅山那样艰险、庞大。但从我们历史上成千上万捐躯献身、竭尽全心的勇敢藏人身上,我们得到鼓舞!我们没有选择,而是惨遭暴力把我们分离。我们一定会到达自由的山顶,把喜马拉雅山两麓的西藏人团聚一起。

我允诺致力于实现尊者十四达赖喇嘛的设想,建立一个真正世俗化的民主社会。今年藏人活跃的选举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对于真实的民主和人类自由普世价值的认同。我们的民主选举显示了,西藏的统一是建立在普世民主价值观上的,并以其为推动力。它超越了地区、教派、性别、族裔、信仰和代际的差异。

这次选举的结果向中国政府的强硬派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西藏领导层不是在消解。作为民主制度,我们只会随着未来年岁的流逝而茁壮成长。我们会持久坚守。

让我讲明一点:我们的斗争不是针对中国人民的,也不是针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我们斗争矛头所指,是要反对中国政府在西藏推行的强硬政策。我们斗争矛头直指那些剥夺西藏人民自由、正义、尊严和特性的人。中国当局和我们的汉人朋友都必须认识到,西藏人民的怨屈是多重的,也不是虚构的。

今天,我的西藏同胞们,在就职宣誓中我重申我们的先辈在两千年前藏汉签署的唐蕃(汉藏)会盟立碑文中确立的理想,致力开创一个伟大的纪元:"蕃于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

在1950年代,中国军队第一次开到西藏,他们向藏人许诺"社会主义天堂"。一些藏人帮他们修通从中国通往西藏的公路,还领到以银元支付的工钱。那时的中国士兵还很有礼貌,也善待我们的前辈。

然而一旦道路修通,坦克就包围了城镇战略要地,卡车就直奔矿产和资源丰富的深山老林。中国工人随之而来,开采挖掘价值亿万的金、铜和铀。似乎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彬彬有礼的中国人变了,变得傲慢、跋扈和暴虐。他们也动枪了。战事爆发了。死亡和破坏接踵而至。

幸福的大纪元被抛入危境。我忧虑,从此以后西藏人在自己的家园成了二等公民。

在被占领的西藏,政治压迫、文化同化、经济挤压和环境破坏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新建的铁路线源源不断地运进重型设备来剥夺我们的矿产资源,也带来更多的汉人移民达到在人口上对西藏强势控制,并削弱我们丰富的文化和自我认同。今天的实际情况让人难以相信:汉人控制大约70%的私营经济,50%以上的党政公共部门的职位。与此相比,通过刻苦努力获得大学和高中文凭的我们藏人兄弟姐妹却有近40%陷于失业。众所周知,让这些统计数据变得更坏的是,中国的官员把西藏当作个人承继来的私产,俨然以封建主自居、行事。

但三年前,也就是2008年,从阿里到阿坝,从拉萨到理塘, 从塔尔寺到工布,藏人男女老少、农牧民和僧尼起而抵抗中国政府在西藏的统治。他们对汉人的压迫和虐待发声反抗,喊出了统一的口号:我们要尊者达赖喇嘛回到西藏。在此我明确立场:藏人行政中央不鼓励抗议行动,部分原因在于我们都不能忘记,即便对于自由平和的表述,中国政府都是粗暴地回应。但是,支持我们无畏的同胞,为我们无法发声的同胞发声,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经历六十年的弊政后,西藏没有成为中国官员许诺的"社会主义天堂"。在西藏,今天只有殖民主义,没有社会主义。西藏不仅没有实现潜能成为"天堂",中国的强占让她变成了一出悲剧。近来,许多北京的官员访问拉萨,纪念"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现实情况却是,纪念活动是在心照不宣的戒严状态下进行:军队荷枪持弹、配备机关枪等自动武器巡逻在拉萨街头,屋顶上布置有眼明手快的狙击手,外来游客被全面禁止进入西藏。显而易见,北京在西藏的统治既无正义,又无前途。

尽管在西藏悲剧重重,我们仍然向全世界、尤其我们的华人朋友阐明,我们继续坚持非暴力原则。我们与中国和汉人并无仇恨,而是尊敬待之。在我们先辈智慧的指引下,我们将继续追随"中间道路" 的政策,寻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内实现西藏名副其实的自治。我的西藏同胞们,这是一个藏汉双赢的提议。我们信奉西藏和平解决方案,也就是说,通过和平程序和和平对话。我们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中国政府和谈。

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力图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它有世界上主要大国中成长最快的经济,也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为后盾。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道德的力量却裹足不前。道德力量是不可能在市场上购得,也无法用军力来充实的。它只能赢得。只要西藏人还在受压迫,抵抗就会持续,对中国的尊重就会丧失。为西藏问题找到一个持久的解决方案就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既会提升中国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又会有助于维护它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中国的汉人和在海外大中华移民社区的华人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帮助中国克服它的道德缺失。

过去的十六年,我一直努力与成百上千的汉人学生学者接触,并在哈佛大学组织藏汉学者就西藏问题展开过无数次研讨。我将继续走出去与汉人接触,建立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我也想向美国、欧洲、国际共同体和国际声援西藏组织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谢意。我呼吁国际社会站在我们一边,帮助我们去挣得公正、自由、尊严和平等,同时说服北京和平地解决西藏事务。为西藏今日的困境寻得持久的解决方案将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意义的大事之一,因为它必将加固我们的信心,相信人类建设世界和平、非暴力和全人类自由的能力。这不仅仅是西藏人民的胜利,也是全世界处弱势、遭挤压民众的胜利。

我们继续并将永远感激印度人民和政府为西藏人民提供避难所,并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间接纳我们客居。对我们许多居住此地的人来说,印度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藏人行政中央将维护和继续尊重西藏和印度人民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欠印度政府和人民已经很多了。我们的合作还会继续向前。在此,我们谦卑地向印度政府和人民呼吁,希望你们继续支持我们,并把西藏看作印度和中国关系中的一个主要议题。

在未来的五年,藏人行政中央将以团结、创新和自立为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争自由运动,如果需要,我们将继续又一个五十年。我强烈要求西藏内外的藏人支持拉嘎运动(注:藏语,意为星期三运动,星期三是尊者的魂星),以西藏特性为荣,并发扬光大它,显示我们的团结,拥护我们的统一,让雪域西藏精神永存。我相信,只要一致努力,我们就会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在世界各地强化藏人的制度和社区。

在流亡期间,我们将努力创新,力求改善藏人的生活。教育将是我们第一位的优先考虑。正如尊者达赖喇嘛所教导我们的,分享知识是"达到永恒不朽的大道"。它是点亮西藏未来之火。在未来的二十年里,我们将在十五万流亡藏人中教育和培养一万专业人才,同时我们也呼吁西藏境内的藏人达到十万专业人才的目标。

我们将继续推动藏人行政中央的专业化,通过吸纳技术和社交工具,确保政府更便民和更透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未来的几个月我们将建立一个西藏政策研究所,使之成为一个知识平台来前瞻、设计和实施富强西藏的政策。我们也将建立"姐妹社区"来加强在印度和在西方国家的藏人团结,引入西藏联合会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吸收西藏内外的藏人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艺服务西藏、为青年人制造就业、同时建设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社区。

与所有的藏人一道,对首席部长桑东仁波切教授在过去十年间的卓越领导,我感到万分感激。我感谢他和他的干练的内阁成员在政府顺利交接过程中展示的热情友好和高效协作。在未来工作中,我将遵循流亡藏人宪章、尊重最高法院,与尊敬的议长和选入第十五届议会的先生和女士全面合作共处,并领导我们优秀的、具有献身精神的公务员们来实现这一承诺。

总之,我们务必牢记,尊者达赖喇嘛下放政治权力,并非完全给担任首席噶伦的我,而是给所有的西藏人民。在尊者不卷入政务后,他对人民的信任和信心以及过去五十年间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能否独立生存繁荣将经受挑战。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对于司法、议会和行政系统的领导层来说,这也是考验他们能否不辜负尊者的期望、以一个高效和统一的实体展开工作。这是我们的挑战和机遇。

我以特别的紧迫感向年轻一代的藏人讲几句话。我需要你们的支持、能量、和才能,一起顶天立地、迈向自由。让我们不要忘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为自由奋斗或会赢得正义,或会遭遇失败;西藏或会从世界地图上再现,或会完全消失;西藏人作为民族可能会存活下来,或称为博物馆的一件展品。藏人的坚毅和自豪、智慧和意志、勇气和献身,都会得到真正的检验。

这不是仅仅停留于挑刺和犬儒的时候。这是需要勇气的时刻;也是需要信念的时刻。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们需要自信,相信我们是西藏人,我们能成功。对年轻人来说,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担负起更多的领导作用,这一时机已来到。请记住:如果我们不为之,没人会代劳。

我的西藏同胞们,对此我非常确定,机会将到来,我们盼望的那一天会到来。但如果我们不精诚团结、做好共同迎接挑战的准备,我们只会失败。团结至上,这不能打任何折扣。它是我们事业的基石。不能团结一心将会全部是我们的过错。我们将竭尽全力不让绝大多数的西藏同胞失望,他们对我们寄予厚望, 会密切关注今后我们的每一项举措。但我们有幸可以感到安慰,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最敬爱的尊者达赖喇嘛就在我们中间,随时为我们贡献智慧。

在我当选首席噶伦后的第一次召见会上,尊者达赖喇嘛提醒我,几乎二十年前,也就是1992年,我也是坐在同一个位子第一次与他见面。尊者告诉我,我的噶伦任期会很吉利;我会努力让他的预言成真。但无论如何,仅靠我的双手是不够的。就像达桑占堆实现了辅助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归拉萨的事业,我祈求大家向我伸出你们的一千二百万之手,助我实现达赖喇嘛尊者在1959年三月17日那决定命运的夜晚所发的愿:他会回到西藏。

对在西藏的兄弟姐妹们,我今天信心十足地想对你们说:我们很快就会相会。尽管我从未被允许踏足西藏,西藏每天都在我心里。我生为西藏人,我引以为豪;我当骄傲地死为西藏人。当我活着,我就会矢志为自由而战。我先逝的父亲像我们许多父母一样未能回到西藏。我的西藏同胞们,这将不会是更多西藏人的结局。只要团结一致,我们就能实现尊重达赖喇嘛回归西藏、我们的人民重新团聚、自由在西藏重建。

今天,我们身处佛主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印度圣土;明天我们会相聚在佛教深入六百万人心灵的雪域圣土。我们一直都准备着开启一个史诗般的伟大历程,从佛法住所印度达兰萨拉迈向雪域佛国的圣城拉萨,从尊者达赖喇嘛暂居的山镇通向属于他的圣城。

这是我们的向往。这是我们的奋斗。这是我们的梦想。六百万藏人秉着统一、创新、自助的原则,胜利就会属于我们。尊者达赖喇嘛长寿!

祝西藏胜利!

晨间果汁制作 健康一天的开始

Posted: 08 Aug 2011 04:04 AM PDT



虽然大家都已经深刻知道了早餐的重要性,知道必须从早餐开始就让自己摄入对身心有益的食物,但真要做起来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那么,不妨先从操作简单的晨间果汁开始,用果汁来装点一天的饮食生活吧!

Summer Smile 青柠檬西瓜汁
推荐给从心出发想要获得健康的人,带出一天的活力!

每天早上喝杯果汁能激发出人们内在的力量,所以需要挑选能让自己觉得愉悦的水果,黄玉西瓜是不错的选择。这款果汁一入口就可以感受到清爽醒人的柠檬香,之后,西瓜淡淡的香甜味道才在喉头慢慢地散发出来。早晨吃西瓜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而且西瓜汁里还含有瓜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有益皮肤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和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极其容易被皮肤吸收。

材料 (6人份)
黄玉西瓜 1 / 6个、青柠檬2个、水 6 5 0ml、砂糖125g

◎无需去籽,将黄玉西瓜和水一块放入搅拌机中轻轻搅拌,然后用笸箩等过滤器皿进行过滤,再将籽去除。青柠檬榨汁,加入砂糖。混合后将其放在冰箱内冷藏5~6小时。

Sustainable Drink 豆浆胡萝卜草莓汁
为地球健康而创造的果汁

有机栽培的香蕉、放养的鸡产下的蛋,这是一款讲究材料的果汁。开始饮用这款果汁之后,人就会变得不怎么容易疲劳了。因此,不管是对人的身体也好,对地球也好,都是一款既健康又具有可持续性的果汁。从早上开始,以正确的"避免温室效应"之姿态对待环境,着实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材料(4人份)
豆浆 400ml、香蕉 1根、蜂蜜 1小杯、鸡蛋 1个、草莓 12个、胡萝卜 1根、柠檬 1/4个、冰块 适量

◎将胡萝卜和香蕉去皮后切碎,草莓去蒂。将所有材料放入搅拌机内搅拌,柠檬榨汁后加入即可。



Home Run Special菠菜胡萝卜汁
把满满的爱献给父亲

这款果汁是中国台湾杂粮谷物专家王理惠的推荐,前几年,王理惠的父亲接受了一次大手术,之后她开始为父亲制作这款果汁。为了不损失营养,她不推荐把胡萝卜的皮给去掉。现在不仅父亲的身体状况不错,连只是陪着父亲一起喝的她自己的轻微贫血症状好像也被改善了。

材料(1人份)
胡萝卜 1根、菠菜 150g左右、柠檬 1/4个、水 50ml

◎将整个胡萝卜和切碎后的菠菜放入榨汁机。榨柠檬,取汁加入,并加水调节浓度,根据个人喜好可加入适量苹果。

Wake Up Juice 蓝莓越橘豆浆
隐隐透露出的是越橘的味道

很多人在办公室时总是经常吃一些盒饭,如果考虑到营养均衡的问题,不妨试试这款饮料。越橘含有花色苷、果胶、单宁、熊果苷、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这款饮料能让身体有想要动起来的感觉。因此,对于早上总打不起精神来的人而言,这款饮料非常值得推荐。

材料(2人份)
牛奶 300cc、豆浆 100ml、香蕉 1/2根、蓝莓 7~8颗、越橘 2~3颗、腰果少量、蜂蜜 1小杯、水或冰 适量

◎香蕉切碎。将所有材料全部放入到搅拌机内进行搅拌。如成品浓度太高则可加入水或冰进行调节。

Healthy Vegetable 胡萝卜芹菜苹果汁
推荐给每个关注健康的家庭

这是一款最适合整个家里一起喝的蔬果汁,芹菜味道清香,可以增强人的食欲。新鲜胡萝卜则能改善整个机体的状况,提高人的食欲和对感染的抵抗力。比如患有溃疡的人,饮用这款果汁可以显著减轻症状,还有缓解结膜炎以及保养整个视觉系统的作用。

材料(2人份)
胡萝卜 1/2根、苹果 1个、芹菜 1/2根、水 200ml

◎将胡萝卜和苹果去皮切块。芹菜摘掉叶子,切成条。在搅拌机中加水后将所有材料一起倒入搅拌即可。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蜂蜜使果汁口感更好。



Orange Ginger 橙子生姜酸奶
早上吃点生姜能让体温升高

橙子大概是最常见的一种水果了,而将生姜榨汁之后也更能从中找到一种柔顺的口感,这种清爽提神的香气非常适合晨间。如果你总是因为工作原因而觉得疲劳乏力,只要喝一杯橙子生姜汁,整个人就好像重新活过来了一样,同时生姜能够起到让身体回暖、减少患感冒可能的作用。

材料(2人份)
新鲜橙子 4 个、柠檬 1 / 4 个、豆浆100ml、原味酸奶 100ml、生姜 1片、肉豆蔻 少许

◎橙子对半切开,用榨汁机榨汁备用。加入柠檬汁、生姜汁、豆浆、酸奶,一起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少许肉豆蔻装饰。

Fruit "Zack-Zaku" Juice 多彩"食用果汁"
摄入大量的水果

为了能在早晨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过来,咀嚼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款果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边咀嚼边饮用果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刺激大脑,增加其活性。我们在切水果的时候往往容易感到很快乐,水果鲜艳的色彩和清爽的感觉都能带给人好心情,这款饮料能够一次让人摄入大量水果,值得推荐。

材料(1人份)
葡萄柚 1个、奇异果 1/2个、西瓜 1/6个、特拉华葡萄 1/4串、菠萝 80g

◎将葡萄柚切成两半,在用勺子掏出果肉的同时,还可以淘出些果汁。其他水果改刀切成1cm见方的小块儿,放入器皿中。(将两者混合后即可食用)
 


Vinegar Cider 米醋蜂蜜汽水
开启清爽夏日的非常醋饮料

相比黑醋、苹果醋、红酒醋等各种各样的醋,其实米醋是最为醇厚的一种食用醋,也最容易入口。而且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口感也很甘甜。当然,在选择时最好是挑那些经过醋酸发酵的产品。如果不喜欢早上喝汽水则可以用豆浆代替苏打水与醋混合制成酸奶来饮用。

材料(1人份)
米醋 1大杯、蜂蜜 1大杯、无糖苏打水(或豆浆) 150ml

◎将米醋和蜂蜜倒入杯中,并将其搅拌均匀。再倒入苏打水,进行第二次搅拌,并让三种材料都混合均匀,当其成为奶油状时即可饮用。

Opa Drink Acai Juice酸奶蔬菜饮
对晨间活动能起到积极作用

Acai Juice本身就是以巴西亚马孙流域的巴西莓实为原料制作的一款饮品,这种果实要比蓝莓足足大上一倍,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纤维含量是牛蒡的3倍,具有非常好的通便效果。用这种果汁再配合相似效果的酸奶和香蕉,能让你的清晨无比轻松,从而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

材料(1人份)
Acai Juice(冷冻果酱型) 1袋、酸奶1瓶、香蕉 1根、蔬菜粉 一包

◎将冷冻的Acai Juice从包装中取出,和其他材料一起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当其被打成轻薄的奶泡状时即可倒出饮用。


(本文来源于乐活LOHAS 文┆松井健太郎、池田由子 译┆刘嘉郦 图┆五十岚真)
 


Lohasly推荐使用Email方式订阅我们的更新内容,你也可以直接订阅RSS。欢迎Follow我们的新浪微博

为了获取更好的浏览效果,欢迎返回原站

支持外籍家庭傭工合法爭取申請居港權 聯署聲明

Posted: 08 Aug 2011 07:20 AM PDT

支持外籍家庭傭工合法爭取申請居港權 聯署聲明

如欲聯署,請於意見欄中輸入你的姓名及職業(選填)

盛智文(Allan Zeman),現任香港海洋公園主席,有「蘭桂坊之父」之稱。他於2008年放棄加拿大國籍,入籍中國,領取回鄉卡和香港特區護照,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李安琪,全港首個「星之女」,小學一年級從廣州來港,居於天水圍,去年就讀中五的她以烏龍茶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影響研究,於學界比賽中得獎,並獲國際知名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推薦,由國際天文聯會批准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李安琪星」。

「蘭桂坊之父」和「星之女」,同樣是可以被稱為「新移民」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當然,盛智文甚少會被稱作「新移民」),同樣為香港作出不同形式的付出和貢獻,同樣受香港人普遍接納和歡迎。既然來自加拿大的可以,來自中國的也可以,為何大部份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傭工就不可以?

因為她們「無貢獻」?

有人說,因為外傭對港人沒有「貢獻」:她們不用納稅,賺了工錢大多寄回家鄉買屋買田,甚少留港消費。但事實上,她們真的毫無貢獻嗎?外傭為香港家庭提供廉價家居服務,從而釋放本地女性的勞動力,使港人無需因照顧家人而影響工作,尋找更多經濟機遇。試想想,若不是她們分擔本港家庭繁重的家務,港人今天可以如此全心外出投入工作嗎?這就是她們為港人提供無可取締的貢獻,只是那些過橋抽板的港人將之視為理所當然、視為無物。

司法覆核 挑戰不公

《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四款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的人」。由於外傭持有的是工作簽證,而非旅行證件,所以不符合要求。但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居港七年,為何持有旅行證件的(外國)人可以申請來港定居,但持有家庭傭工工作簽證的便不可?就是因為要挑戰這法例上對外傭不公平的對待,所以便要司法覆核。就算他們司法覆核成功,都只是與現行在港持有工作簽證的非中國藉人士同等對待,需要經過入境處審核資格,證明外傭視香港為永久居住地,方可獲得居留權。絕對不是如建制派所說,司法覆核成功的結果,就是居港滿七年的外傭將會自動獲得居留權。

至於符合審核的準則,並不如葉劉淑儀所說般簡單。如外傭於司法覆核勝訴後申請入藉,將與現今非中國藉人士申請香港永久居留權一樣,需要證明一、他是否在香港有慣常住所;二、其家庭的主要成員(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是否在香港;三、他是否有合理的收入以維持他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及;四、他是否已按照法律繳稅。

即使是有人能符合全部所有件成功居港,也可以減輕本地人口老化以及為香港向行各業作出貢獻。除了要有能力納稅以外,他們還必須要有一定經濟條件才可以申請(及其家人)來港,令濫用社福資源的可能性變得更低。

「陸沉論」不堪一擊

至於坊間時常談及的「陸沉論」,更加是危言聳聽。 陸沉論者認為香港資源有限兼匱乏,外傭成為港人必然和本港現有居民搶飯碗、搶福利;基層草根首當其衝,香港政府及整個社會將會不勝負荷。民建聯是陸沉論的表表者,說了一個跟1999年時任保安局局長的葉劉淑儀葉同樣的故事,試圖以「最差情況」(the worst scenario)嚇香港人,誇稱「若12萬5千名外傭成為港人,他們即有資格申請家庭團聚……將額外帶來12萬5千名配偶及25萬名兒童,最終香港的人口將增加50萬人」;事實是,1999年預計的那167萬人最終沒有出現,根據統計只有約8000名港人內地子女因釋法而被遣返內地,重新等候來港。

同樣的謊話,香港人要信多少次才會醒覺?12萬5千名外傭都想成為港人嗎?都會申請家庭團聚嗎?全都要拿社會福利嗎?就算拿了又如何?外傭成為港人後便要納稅,社會透過福利進行資源再分配,令剛成為港人的外傭可以適應本港物價高昂的生活,若努力工作(加上社會制度有所改善),更有機會脫離福利網,進而回饋社會,這不是一個求進步的社會應鼓勵的嗎?從來只有當權者會說「香港資源有限」,若我們多加留意事實,便能夠看到真相 --政府庫房「水浸」,香港可發展居屋的土地充足……陸沉論在真實的數據而前,實在是不堪一擊。

強掩法援程序 置公眾知情權於不顧

可是,眼見選舉臨近,建制派政黨為了選舉得利,便無所不用其極去抹黑對方陣營。除了刻意曲解是次司法覆核的原意及將最壞情況無限擴大之外,更將茅頭直指身為公民黨成員的李志喜大律師。香港大律師守則第二十一條訂明,大律師不得拒絕接收由事務律師轉介的案件的規定。貴為全港最大的政黨,身為律師的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絕對沒有不懂該條守則的理由。而李志喜大律師,是以法律援助律師名冊內的大律師身份處理是次案件。假如民建聯的領導層如陳曼琪、周浩鼎、陸勁光、廖佩儀及伍景華律師收到外傭司法覆核案件的轉介時,他們又可以有拒絕受理的合理辯解麼?作為對香港有承擔的政黨,敢問有律師身份的民建聯黨領導層是否全部為法律援助律師名冊內的律師?

政客玩弄民粹 帶頭種族歧視

可惜,這個號稱「有承擔」的政黨選揀挑動民粹,刻意在外傭與本地華人之間製造矛盾。除了上述潛在目的之外,民建聯更於地區層面擺出「製造人口危機」、「損害港人福祉」等類近口號,完全不顧為服務無數香港家庭的外傭感受。除了與該黨一向宣稱關懷少數族裔的文宣背道而馳之外,更將長期服務我們的外傭妖魔化成損害香港及危機的責任者,對他們加以責難。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工作,為包括「致力消除性騷擾及基於殘疾和種族的騷擾及中傷行為」。然而,身為委員會成員的民建聯會員陳曼琪律師,竟然在事件過程中保持沉默;同為平機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更在Facebook建立誇張失實、含歧視成份的「反對外傭永久居留權關注社群」,令人質疑他們是否恰如其分,履行族群共融的工作。

政治人物為了吸納「香港人」選票,不惜進行政治操作,牽起種族歧視情緒,破壞一直以來香港華人與外傭的和諧共處。

現時的法律觀點爭端,其實可以在香港回歸前解決。現時香港實施的入境條例,是在回歸前於深圳舉行的臨時立法會進行審議並通過。當時有女傭僱主協會提出與今日司法覆核理由相同的法律疑慮,可惜未被當時由建制派壟斷的臨時立法會正視。形成今日需要以司法覆核解決居留權問題,作為建制派一員的民建聯實在不能卸責。然而,該黨選擇為過去的缺失襟聲,並反稱一個與案件無關的政黨損害港人福祉,實在令人髮指。

做真正的國際大都會

工作無分貴賤,站在人權、平等的角度,外藉家庭傭工實在沒有因為工作性質不同而被歧視的理由;政府可以在行政上控制移民來港的數量和速度,甚至橫蠻得不審批任何個案,但絕不可以剝奪外傭成為永久居民的申請權!香港國際大都會因為建制派和民族法西斯主義者的恐嚇和歧視而蒙羞,我們現在呼籲大家聯署,支持外籍家庭傭工合法爭取申請居港權,令「國際大都會」不流於口號和表面形式,而是一個真正尊重多元和合符公義的文明社會!

聯署人

鍾碩殷 政策研究者
巫堃泰 政策研究及倡議者
容樂其 自由撰稿人
黃之鋒 中學生
黃世澤 居港華裔印尼人、商人
陳顯陽 大學助教
陳倩瑩 大學生
林鴻達 市場策劃
郭家齊
劉卓文
小保方
Louie Him Hoi
Jamie Picacisso
Sze Chi Fun
黎敬瑋 議員助理
賴遠彬 社區主任
孔令瑜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黃浩銘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生
John Wan 學生
李家樂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本科二年生
Oscar Lai 學生
Anna Chim 學生
Kenneth Tong 香港公民、大學生
楊穎仁 自由撰稿人
張錦江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
鄧建華 嶺南大學社會學學生
Cho Wai Yu 香港公民
曾家豪 物理治療師
馬小玲 澳門居民、文員
Karsum Yeung 香港公民
姜靈彰 香港公民
Jacky Li 編輯、جاكي لي، محرر
羅冠杰 學生
Yang Wenli 相港公民
王廣宇 音樂教師
易汶健 學生
文家傑 恆生管理學院講師
梁志江 學生
楊澤昆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畢業生
金屬 土生土長香港人
伍淑儒 學生
陳敬元 學生
徐傑生 香港公民
梅悅欣 香港公民
尹凱榮 教會工作者
Hui Lok Fai 編輯
彭顯圖 社區幹事
李嘉祐 香港公民
尹潤朗 學生
吳泰旻 香港公民
吳仲達
林郁波 香港公民
Mak Stephen
黎恩灝 關注跨境兒童權益聯席
曾嶸 公務員
何偉航 職工盟組織幹事
李雨夢 學生

Test

Posted: 08 Aug 2011 07:19 AM PDT

test

test2

Posted: 08 Aug 2011 07:18 AM PDT

test2

那个叫理想的东西是什么呢?

Posted: 08 Aug 2011 06:23 AM PDT

坐在由贵阳开往成都的火车上,重新翻看《重读加缪》。商务印书馆2011年4月出的第一版,作者黄晞耘,定价20元。

看到这书的时候,这书放在我们城文店社科区的展台上,每每纠结要不要再买来看,因为我觉得我对加缪太熟悉了,他的《正义者》都快被我看烂了,他的《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局外人》《鼠疫》等等都是我喜欢的。或者换句话说吧,加缪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我能讲出来并认可的一种价值观,也就是以加缪萨特为首的存在主义。对过去和未来说:不,对现在说:是。

当然,我这样的理解所谓存在主义可能是有偏差的,可是,那又何妨?每个人读书都只是读自己能理解的。

所以,纠结要不要买的时候,是想,会不会又嚼已经嚼过很久的蛋炒饭?无味?但是,临上火车之际,找不到什么书可以混迹漫漫长夜,随手抓住,反正很熟悉,看起来又不累,合适在火车上看。SO。

可是,再看到一些熟悉的细节,禁不住的从新思绪起来。

"加缪离开他所热爱的这个世界已经50年了,1960年1月4日他因车祸去世时年仅46岁,未满44岁他就是诺贝尔的获得者。"看到这个46岁,突然很醒目,因为以我们这些年过40的人来说,这个年纪是如此的刺激,他在这个年纪应该也是年富力强,智力充沛,正是人生的美好时光,如果他不死,他会完成多少他想写作的内容呢?他的所有生命体验,他对他生活的国家,他的故土,会有怎样夺目的叙述?

再反观他23岁开始的写作,在如此短暂的25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迹。《反与正》里:一位老妇人,一位沉默的母亲,那些贫穷的日子,照在意大利橄榄树上的阳光,孤独而又充实的亲情,我知道自己的源泉就在那个我长久生活的贫穷与阳光并存的世界里。我所经历的贫穷没有教会我怨恨,相反教给我某种执着,某种默默的坚持。关于生活本身,我所知道的并不比我笨拙的表达多得多······

看到这些熟悉的加缪的叙述,在火车上的我,竟然在瞬间莫名的久违的感动起来,这样的感动太久违了,如同加缪离开的这几十年。

我马上想到一个作家的温度。一个作家如果不能给读者或他要描述的文字赋予温度,那他要给人什么呢?难道只是一些难以下咽的粗陋?

我也想到源头和地域性那个东西。加缪知道自己的源头来至那个阳光明媚的地中海,那个叫阿尔及利亚的地区,他的永恒之乡。

可是,我们的故乡又在哪里呢?

我之所以问我们的故乡在哪里这句话,事实上是,当我们的小编说要写一篇讲理想的稿子在我们的《唏嘘》上,我突然觉得这个话题好遥远隔膜。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理想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让人难以靠近,是否都成了一个奢侈品?你会讲理想吗?

理想就是你想。

你的你想是什么呢??

钱。房子。工作·····毫无疑问,这些东西离你的理想都会有距离。有时候,我们很努力,也还是达不到自己的你想。

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价值观都变得赤裸裸的一览无余,没有其他空间。

可是,看到这样的话题由新一代的80后,90后提出来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公允的。在被压榨得神态疲惫的时候,好的东西依然是人们需要的,就像一些亘古不变的价值。理想也是好的东西。你想怎样实现?

回过头来看,我坐火车由贵阳去成都是看我们第13个店在成都的开业,18年前,我们把书店取名叫西西弗书店,不是来之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吗?

给很多人解释过书店为什么叫西西弗,一种简单的说法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但事实上,我们更愿意理解的是:"西西弗是荒诞的英雄,这既是由于他的激情,也是由于他的痛苦。他对神的轻蔑,他对死亡的仇恨,他对生命的激情,使他受到这种无法描述的酷刑:用尽全部心力而一无所成。这是为了爱这片土地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加缪这样的解释是哲学意味的。

可是哲学和工作和生活,真实的体现就是我们存在的每一天,此时此刻。

毫无疑问,每次开店都是及其辛苦,去到成都一看,又知道从CEO到年轻的同仁都是通宵达旦的工作,辛苦不堪言说,可是,呈现出来的美要用什么来衡量?

读者你在哪里呢?你看到些什么?

在某种时刻,书店和读者就像一个共同体,大家都在浩淼的纸质图书,电子书的空间里寻求我们追寻的那个叫理想和你想的东西。

仔细一想,难道不是吗?

我力挺郎咸平

Posted: 08 Aug 2011 05:55 AM PDT

       郎咸平因为做郭美美母女访谈遭到很多谩骂以及造谣方式的抹黑、诋毁,在我看来,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作为一个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认为,郎咸平应该有自己的倾向、风格、好恶并且将其表达、表现出来。主持人只是访谈者,他没有权力、也不应该对被访问者进行道德审判。基于这样的准则,我认为,郎咸平对于郭美美母女的访谈是恰当的,不该忍受暴虐和屈辱。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表述权,不要去设定别人该做么做,更不要去设定别人非要符合你需要的答案才是人品好、人格高尚。

今天,收到几个人发来的消息,如下:

"柴静,稍微看点新闻的中国人都知道她,她已正式接手独立调查温州动车事故,承诺一定给所有中国人一个真相。她不仅言辞恳切,更可贵的是,她竟然为此付出一切:昵称改为了@动车记者,并且在微博里说:如果我因为调查此事而遇害,我的家人会把我查到的资料公布出来。

这是柴静最后一个微薄,现在已经被和谐了。@动车记者:我坚守不多,只为良知:昨晚半夜被"请"到了局子,大概的意思是叫我识相,后来用手机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无奈被屏蔽。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记者,跟你们玩不起。但是报道真相的脚步不会停止,因为这是媒体人的操守,我不祈求路上平安,但只是能少点阻碍。如果超过5小时没更新微博,说明已经遇害。"

我告诉一位朋友,我不相信这是真的,这个政权很坏,但是,我不喜欢用造谣的方式达到目的或者煽动革命。当然,我也把话撂在这里,如果柴静真的在这次调查动车事件时候出事了,我一定会不顾一切为她报仇,不管凶手是这个政权还是跟他们媾和在一起的利益集团!

我现在越来越讨厌的,不是反动派而是革命者,不是政权和它的走狗而是打着反对派旗帜的肆虐者。这个年代最大的悲剧不是别的,而是那些鼓吹言论自由的人,扼杀其不符合自己口感的言论来,比统治者还要统治者,比屠夫还要屠夫。

我支持郎咸平,并且支持一切敢于真实、公开、自由表述言论的人,那怕他们说的离题万里、错误多多!

 

小远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20:43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尼玛,是谁让桂松成为敏感词、非法词语的?

Posted: 08 Aug 2011 02:03 AM PDT

      我们这个年代最大的黑暗和疯狂就是没有真相。有许多杰出的头脑毁于这种黑暗和疯狂。

桂松跟温州动车事件有关吗?桂松跟出卖这个国家有关吗?桂松能够引发这个连追尾动车都叫做和谐号的和谐社会动荡吗?桂松是谁,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让"桂松"这两个字都成了敏感词和非法词语呢?

 

很多年前,做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时候,参加过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安全员培训,拿到过网络安全员证书,我知道网络上敏感词、非法词语屏蔽这些事情。人类离石器时代越来越远,老大不小的中国却越来越没有出息。封建年代搞一些莫名其妙的避讳,都21世纪了,中国网络上还搞关键字、敏感词屏蔽,你说,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知道,牵涉到人名字的网络屏蔽,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入这个名录的。那些年宋祖英在这个名录里,是因为某些你懂得的原因。一些大人物、中央寡头的名字在里面,那是因为下面怕有人说这些家伙的坏话,网站也怕惹麻烦,于是,就干脆屏蔽掉。

可是,桂松不是大人物,也没有成为那位国家领导人的亲爱的,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又没有断臂之好,那么,是谁要将"桂松"这两个字设为敏感词、非法词语的,这样做的动机和意义又何在呢?如果随意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设置为敏感词、非法词语的行为惯例,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就开始了随意就可以杀掉一个人的铁血社会?

 

这个年代,我们如果一任有关部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地生杀予夺、胡作非为,如果我们不去制止权力的野蛮、庸俗、任性,那么,总有一天,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公民权,都会被彻底屏蔽掉的!

 

尼玛,是谁让桂松成为敏感词、非法词语的?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尼玛,是谁让桂松成为敏感词、非法词语的?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小远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16:50阴  沪上阳光园

文字里的时光不会消逝

Posted: 08 Aug 2011 05:30 AM PDT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在小说没有发表之前,李海鹏文字里古典的、音乐的美已经让很多读者喜欢,他报道文章里丰富的信息量,清楚的逻辑,杂文里的幽默、思辨,那足够的精彩让人期望在小说的世界里,他会如何驾驭?

 

《晚来寂静》是从一个少年夏冲的视角开始,写他的忧郁,愤世,隔膜以及与世界的冲撞。小说文字里依然有古典的美感,节奏缓慢,情节平缓,但描绘的人物图景,却足以让人看到这三十年来变化中的中国人不同的被改变的命运。

 

这一切都是巨大的野心的埋伏,否则像李海鹏说的,就没有必要写小说。《晚来寂静》这部处女座也足够精彩的让人看到李海鹏的另一个可能。他也在不断探索,那座山在那里,他就要去不断攀登。

 

问:谭旭峰 答:李海鹏


 

    问:我记得很早之前你说过,因为阅读过多经典的作品,反而让你一直没法下笔,这个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答:我觉得这是好多人的问题,你没发现吗?越是年轻,阅历少,而且不大看书的人,他们写小说很容易,对他们来说小说就是故事。我好早以前一直觉得故事是特别容易的事,因为设计冲突,它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你想要冲突,冲突自然就来了,一共那些种类。所以故事本身其实是没什么价值,你光是吸引人好看,吸引人读下去,这事不值得做,既然不值得做的话,你剩下还有什么?那不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吸引,我们假设说,很超离的说,单纯吸引别人的一个读物的话,你的目标无非就是出名赚钱,你出名赚钱有很多种渠道,就没必要写小说。所以经典作品的标高,就变得很难达到。


    问:标准是什么?故事不是最有价值之外,其他的一些主要要素是哪些?
    答:基本上可以这么说,特别扣人心弦不是严肃小说的特征,但不能说所有严肃小说都不扣人心弦。应该99%的严肃小说都不会是。比如说关注的要点,首先人物比情节更重要,还有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件。比如,《水浒传》里所有的人物,是比较脸谱化的,然后情节跌宕起伏说不上,但是扣人心弦肯定是,它环环相扣,不断地往下推。但是你说它构建出什么样的一个世界呢?它没有,但是《金瓶梅》就有,这就是不同质量小说的差别。我在《晚来寂静》一书的序里写道,通过一个人的故事,让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故事浮现纸面。这是我自己比较信服的一种观点。但根本上当然不可能,这是个路径,是区别。还有一个标准很强烈的艺术性上的追求,不是有一句话嘛,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声音,我这个声音跟别人不一样的,这是特别重要,你的关注点,你的趣味,包括你的言谈方式。

 

    问:据说你为了写这个小说,写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写完,那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对过往的总结,或者算是一个对过往的评价、告别之类的这种情感在维系着吗?
    答:我觉得有你说的这一方面,因为我序里面不是说嘛,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所有喜欢写作的人都知道,一旦我们形成文字,过去的时光就不会白白消逝,这个我觉得跟你说的是一个意思。其实它所谓是那种留住时间,因为你把它写下来,而且你尽量把它写好,因此你的生活能够落到纸面,而产生某种你认为的意义。  

 

    问:我觉得《晚来寂静》里有你说的音乐美,包括文字节奏的韵律特别好,但是用这种美的去描写的那些,不管是情感、故事还是人物,都是压抑、孤独的感觉,这种相反的东西,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的想法?
    答:文学艺术,无论写什么事,美丽的、丑陋的,无论写什么样的题材,都要给人美感。比如说毕加索的很多画,都是很残酷的事,但是他要追求艺术性,并不是因为我们画一个很残酷的事,画一个丑陋的事,本身就不具备美感。文艺的根茎就在于你要产生美感,只不过通常来讲,这个美感是由无数种定义的。这个小说其中一种也是最常见的那种,或者最主流的美感,文字音乐美,用词要选择精确等等之类的。
    其实也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比如说非常朴实的句子,也可以产生美感,我也没有说一定打定注意我一辈子都用这种风格来写小说。只是说这个本身想这么写,它跟那个倒不冲突,跟写内容没有关系。比较考验的是那种写没劲的事,文字也变得没劲,写枯燥的事,文字变得枯燥,写丑陋的事,文字变成丑陋。
而且这里面有差别,就是主人公和作者的差别,主人公经历的事情和作者怎么看待这个事情是两回事。主人公经历的可能内容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很丑陋的事情,但是你作为作者,你不一定非得用他们那种感受,其实是两个角度。

 

    问:你在《南方周末》做了这么多年的社会调查记者,报道地震,河水污染等等,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善与恶、美与丑怎么看?
    答:我觉得小说对善恶的理解跟一般的,比如说哲学上的,最被今天的世界接受的分析方法不同。善是人的幸福快乐的最大化,不是我的快乐,也不是你的快乐,是我们俩在一起时共同的快乐。
    但在小说的世界里,会比这个更复杂一点,更基于对人性的理解,更重视个体,很多的时候恶有可理解的一面,善有虚伪的一面,你看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将尽》,那里面就是讲荣誉,荣誉谁都知道,荣誉是一个好东西,尤其一个人有荣誉感才知道廉耻,才能够做一个好人。人要没有荣誉感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石黑一雄的小说就开始反思荣誉的本身。因为它是一个文化,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是后天教育结成的那种文化影响,所以他还是反思荣誉的这回事本身虚伪的地方。
    到了最近这些年我开始变得很欣赏昆德拉的小说,《为了告别的聚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因为他那个道德观,包括他对政治的看法,对一个人勇敢和懦弱的看法,人性当中,他有个非常成熟的看法,我是比较欣赏这个。所以成熟让我们能看到事情不同的层面,大家都认为天经地义的那种观念,背后的那种虚无的地方,我很喜欢这个。


    问:要在小说里构建一个世界,是不是对于作家自己的世界也要求特别高呢?因为现在的都市人普遍都在自我迷失的世界,更别说构筑自己的世界。
    答:我始终觉得,所谓严肃文学作家,他不是路人甲,不是路人乙,对生活的需求跟大众是不一样的。如果要求有名利,有各种虚荣心的满足,在普通的人类世界当中滚滚红尘,甘之如饴,那肯定不是作家。也有好多作家,他表现得特别在乎名利,但是你就看他的内心世界,那只是一小部分。
    所以说作家要构筑一个世界,他本身要有自己独有的世界,这个世界无论是不是跟以前的作家、艺术家相似,这没关系,重要的是他跟普通人不一样。文学恰恰有一点,文学本身来讲,像王小波说的,你们都是正常人,我反过来,我的世界有一个宏大的过程,水往高处流,兔子吃狼,树结果子要反过来。这就对作家有一个要求,你心里得有反的那一面内心世界。比如说《晚来寂静》里的主角夏冲,他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成天特纠结的那个样子,觉得这儿也不顺,那儿他也看不上,他想要的世界根本不存在。假如我们换另外一种思维去想,因为小孩嘛,没想明白,人生不就那么一回事嘛,长大就好了。但是问题是,如果你真是作家,你是所谓的文学作品的读者,你就会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问:那对于都市人来说,人的秉性和长大的迷失是天生所具备的,还是因为这个国家、社会的外在影响是他成为那样?因为我觉得毕竟中国这三十年,这种极端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实是塑造了很多人的悲剧。
    答:假如说能够通过一个人的故事反映时代,小说的作用就在这儿,时代会在他身上给出印记。我们都知道人不是自然生长起来的,人是通过周围环境捏造起来的。他实际有不同层面,一个层面就是你说的这种,他整个的人生故事,不止夏冲,其他的人物也是这样。尤其夏冲母亲那个角色,更是非常明显,时代影响着她的命运,那是直接干预,然后就改变了她的命运。夏冲还好一点,其他的人也是这样,都有这种影响。你跨过这个层面以后,还有一个问题,整个的人类生活,就有他跟个人的意愿的那种矛盾之处,整个人类生活都有。
    比方说现在我们都会相信自由经济、民主政治,都觉得这是不错的。但是你想,《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左派形象,他并不是我们支持的那种右派的,讲自由经济、自由政治的那种,他觉得全是假的,全是假模假式。而且他不仅仅嘲讽这些东西,文化也嘲讽,教育他也不满意,女孩为了表现自己的性感装腔作势,他也不满意,这是没办法的。这是人生,难道你让一个女孩表现自己性感的时候不装腔作势吗?做不到的。整个人类,集纳所有人的智慧,还有比民主政治更好的制度吗?没有了。
    但是霍尔顿仍然是反对的,他为什么反对呢?人原初的愿望不是这样的。人原初的愿望就是我要自由的生长,不要用假模假式虚伪的东西,你不要侵犯我,我不想碰你,你也别想碰我,我们俩玩球很高兴,比如踢球很高兴,你不要踢我腿,这是人基本的愿望。但世界可能这样吗?这是另外一个层面。


 

    问:你所说的这种限于时代,我觉得作家也会被环境所影响。你觉得对你来说这个时代他是一个好的还是坏的?对你的创作。
    答:你要说对于小说写作来讲,是非常之好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素材可以写,但是又是挺有挑战性的,不容易,没有那么容易看得清楚。并不是说我们说得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就完了,没那么简单。
    比如国进民退,国进了多少,民退了多少,数据在哪里?数据只有官府才知道,我们不知道,谁都不知道,国到底是怎么进的,我们只能看到国家的政策,国家权力的扩张,然后一步一步蚕食的这个过程,那一段机理到底怎么样,动力到底来源于哪一个细节,这是怎么形成的?不了解。所以我们只能在远处看。
    而且现在毕竟是2011年,时代在变化,这也是一个压力。你比方说现在我写一个小说,我本身,无论我能写成什么样子,但是我有自己的报复、野心。那么我想反映现在这个时代,过往的分析方法行吗?不行,方法已经过时了。你用凯鲁亚克的方法行吗?也过时了。既然现代社会发展这么快,我觉得文学发展也是很快的。用过去的方法来解释现在的生活,解释不了。你只是讲人们的纠结,左摇右摆,变得没有出路,这是不行的。这也是特别大的问题,实际上小说到最后,它会非常得不通融的结结实实地去要求你自己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有独创性,但是这种东西非常非常难的。因为我们是写一个小说,可能学这个学那个,还未必学得像。但紧接着要求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但是我宁可去试,试不好也没问题,你是需要努力的。比如,有两座山,一座是香山,你花两个小时慢慢悠悠的,还可以喝瓶水,中间还可以坐一会儿,就爬到山顶,一到山顶你看海拔,爬了两百米。去登珠峰,你爬两个小时才爬五米。但是珠峰那五米是更值得爬的。说回到小说,如果写简单的小说,可能很容易就获得很多承认,但是有一种小说是难写的,而且你越是想写得好,然后你的成就也许可能会更小,但是更值得。

 

    问:对于你来说,文学传统的传承重要吗?哪些人影响了你?   
    答:我觉得是人的问题,不是写作的问题。人的问题就是说,它会对你的个性,你的趣味造成影响。这方面的影响,其实海明威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影响。我现在对于很多事情的一个态度基本上跟海明威一脉相承下来的。再有就是,跟海明威很接近的一个人,就是中国的诗人杜牧。
   他们俩其实有很多方面是很像的,首先他们俩有非常不引人注意的甜淡的那一面。海明威一般大家认为是硬汉,其实海明威真没有那么硬汉,你要真看他的小说不是那种,海明威是很多愁善感的一个人,感受力丰富。杜牧也是,他们俩美学的趣味其实是有某种相似之处。你看海明威写的小说里,尤其短篇小说,他的视觉感,特别喜欢用纯色,白象似的群山,山就是白的;他写猫,这个猫是灰的;他写大家点燃了篝火,不说别的,永远是非常简单的。然后你看杜牧的,他的诗里面,红、白、绿、蓝,就是这种,没有别的颜色。再看李商隐就完全不一样,李商隐就是石榴红,他不写纯红。这些不同的美感,就显示出人的不同的趣味。纯色更鲜明、更简单,颜色会更亮。海明威写《流动的盛宴》,他就写,打仗的时候在意大利,有一座桥,桥旁边有一个小镇,小镇里面卖野味的,挂着野鸡、野兔什么之类的,冬天来了风就吹得摇摇摆摆,那感觉就像看见一个年轻人无辜的死去,他就直接来的那种,没有转折,根本不答理你。

星际迷航、命运规划局与日本

Posted: 08 Aug 2011 05:19 AM PDT

最近在看《星际迷航》系列(这里有一个非常全的星际迷航的豆列),电视剧要比电影好看的多,也深刻的多。星际迷航的看点一是科技设定,最经典的像曲速引擎,不知影响了多少科幻作品与多少科学家,而社会制度设定则是另一个看点。说实话,我总觉得在社会政治制度的设定上,星际迷航似乎借鉴了不少共产主义的思想。例如那时的地球是一个没有饥饿,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没有货币的地方,积累财富已经对人类失去了意义….

星际迷航的另一面是对人性(人类的本性)的刻画,尤其是人类面对未知时的本性流露。好吧,其实《星际迷航》是一个主旋律片,教育你要时刻记住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如何交流。在人类眼里司空见惯的行为,在其他外星种族那里或许就是一种很严重的挑衅。

《进取号》系列中的一集所叙述的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当进取号在某次与一个外星种族第一次接触时,人类邀请他们上舰参观,可是刚刚来到食堂,外星人就愤怒的离开了。由于语言翻译器的故障,人类一时完全搞不清楚哪里得罪了他们。还好,在这一集快结束时,人类终于搞明白了。原来在这个外星种族的文化里,吃饭是如同做爱一样,是极其个人隐私的事情,在众目睽睽下被人看到吃饭,那是非常无理的行为,更遑论是在两个种族之间的外交场合下被带到食堂去吃饭。

说到这里,就引出了一个话题,不同文化之间如何消除隔阂,如何互相理解。这就好比许多中国人如何去看待西藏、新疆的问题。中国政府对其大力的经济建设和援助,真的是完全正确的吗?民族政策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真的能有效处理真正存在的民族问题吗?你认为对他的好,他会认为全部都是好的吗?真的是对他的好吗?

外星文明之间如是,民族之间如是,国与国之间亦当如是。例如在中国而言的日本问题。

前些日子刚看了一本书,叫做《樱花与武士》。书中对日本的描述使我们能够更深层次的看清楚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种种纠葛,很多只是因为社会文化习惯的差异使然,而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使之更加令外人难以看清这种种纠葛为何会发生。

日本人的社会传统是一种所谓的"圈子"文化,公司是一个圈子,各个部门是一个圈子,大圈子中有小圈子。在圈子内的人要接受众人"眼光"的审视,对于日本人来说,眼光是要比死还要可怕的利器。因此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就是看完比赛后异常干净的看台,非常遵守秩序的优良习惯。而一旦脱离圈子,日本人则常常表现的很疯狂,例如以前到大陆买春的新闻。另一方面,圈子与圈子之间是界限分明的,旁人难动分毫。于是就有了在旁人看来将二战罪责推诿军部的不反省问题。而在日本人看来,这却是很正常的,因为军部这个圈子在当时即使首相和天皇也不容置喙。

日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同阶层之间的竞争,进而形成了一种欺辱文化,弱者遭到其他人的排挤与"眼光",为了表现,受到欺负的弱者往往会在某种氛围下 做出惊人的举动。如果加上犀利的"眼光",那简直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了。最严重表现或许可以算是二战时的神风特工队了。在队员们出发前,会被问到是 否自愿,如果表现出任何非自愿反应,则会得到长官和战友的漫骂甚或挨打,甚至自己家族的荣誉都要被搭上,在这时去死反而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再一方面,日本人的计划制定方面,则很像电影《命运规划局》里的那个神秘单位,计划一旦指定好,修改就不可能了。日本人也是类似。计划其实都是具体的人员拟定,再层层经过各环节领导的审批,一旦执行即使有错误也很难纠正了,除非已经撞的头破血流。而且日本的这种审批文化,所有的责任被层层审批所分解,因此出了问题很难找出一个为此负责的领导,因为所有的经手者都有一定的责任,而日本人又认为法不责众,因此大家久都没有了责任,或者至少当事者自己不认为那是自己的责任。

说了这么多,其实要说的是,许多你习以为常的东西,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文化视角,或许正常就变成了不正常,而不正常或许就变成了正常。

相关日志

[Dr.YOU第91期]如何让室友停止呼噜?

Posted: 08 Aug 2011 03:27 AM PDT

嗯,请大家注意,是停止呼噜,而不是停止呼吸,暴力党散退!

当然,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如何科学地,安全地,不吵醒人的情况下让室友停止呼噜。有难度噢!

各种吐槽请移步松下论坛:http://songshuhui.net/forum/viewthread.php?tid=5744

本期问题的来信截止期为2011年8月21日晚12点。让我们期待新的Dr.You~~

新来的同学,请继续阅读什么是Dr.YOU。查阅往期内容及优胜者,请点击群博活动栏的Dr.YOU栏目。==================== 什么是Dr. YOU =========================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随着少年(或 成年)梦想慢慢灭掉。
事实上,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 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问不倒先生,姑且叫他Dr. YOU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
别小看我们!这里绝不会出现"人一共有几颗牙齿"这样的简单知识型问题,不会有"怎么样动心脏手术"这样的专业问题,也不会出现"打呵欠会传染吗" 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型问题,你也不要以为求助google或wiki甚至百度百科就可以获胜。我们严阵以待,琢磨出最精怪最有趣的问题,来 刁难Dr. YOU。
每两周,我们会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告诉我们吧,在这一刻,你就是所有人眼里最牛X的Dr. YOU。
规则说明:
1) 你可以在主贴下尽情讨论。但是,只有当答案超过500字(但不鼓励超过1000字),并在科学松鼠会的论坛松鼠学堂注册并贴上答案,或者将答案发送至DrYou@songshuhui.net,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胜者。如果你在"松鼠学堂"发布稿件,你还有机会成为科学松鼠会的亲友团,获得直接进入 论坛"橡树大厅"版块的机会,也可以优先参加我们的各种活动
2)我们每两周的周一出题,下一周的周日晚十二点截止。优胜者将在投稿的读者中产生。你有两周的时间充分思考、寻找资料。我们将就每道问题评出一到 两位优胜者,文章的科学性与文字性都将被考虑到。获奖者会被宣布成为本轮的Dr. YOU。
松鼠小贴士: 我们无比鼓励看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解答,例如,回答"人为什么有两个鼻孔"时,您可以考虑动用建筑学知识……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所以,不要觉得某个问题与你的专业领域无关,或许你能给出出人意料的漂亮解答,让所有人都吃一惊!
3)答案将由Dr You编辑整理修饰,发表在科学松鼠会主页以及平面媒体上。该文字版权归科学松鼠会所有。
往期内容,请点击松鼠会主页右上栏的Dr.YOU项目查阅详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