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典藏首屈一指(下)
- 為劉賢斌兄弟祈禱:因救我的神喜樂
- 以科学态度应对“大连漏油事故”
- “粤语保卫战”背后的荒诞与可悲
- 她们的生活(六)
- 2010年07月20日糗事TOP10
- 经济学人书评:不败之党——中国的秘密统治者的画卷
- 《重新发现社会》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上半年总榜四强
- 她们的生活(六)
- 居留權家長絕食2010
- 人人都恨奥巴马?
- 大浪西灣:村史篇
- 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上)
- 晚霞
- CNN:中国精通科技的90后将如何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
- 湖北对殴打官员家属的警察处理太轻!
- 巴西:竞选博客圈被审查
- 章鱼哥的智商
- 魔咒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 一套麻将牌面的SVG格式图标
Posted: 20 Jul 2010 01:32 PM PDT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对中国来说是一桩国际盛事,也在中国掀起世博热潮,而国会图书馆的丰富中文收藏,与百多年前在美国举办的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St. Louis Exposition) 也有一段渊源。 1904年美国在圣路易斯举办万国博览会,清政府派员参加,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二月七日派溥伦为赴美国散鲁伊城博览会正监督。"清政府参展展品包括手工制品、青铜器、瓷器、丝织品、木雕、茶叶、丝绸、地毯、扇子、图书等。
![]() 圣路易赛会中国捐赠书目(国会图书馆) 《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有关条目下说明:"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博览会是1904年圣路易国际博览会。"虽然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究竟是哪一年还有很多争论(最早的说法是1851年伦敦世博会),但清政府在参加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后,将当时展出的图书177种作为礼物送给了美国政府。据国会图书馆所编的《圣路易赛会中国捐赠书目》显示,这批书包涵范围广泛,有经书、韵学书、诸子书、算术、历法书、兵书、医学、史部丛书、地方志、地图、诗文集等。这批书多为湖北省崇文书局(湖北官书局) 印刷。崇文书局乃是晚清四大著名书局之一,所刻之书质量很高,这批书的到来,给早期国会图书馆的中文收藏添色不少。 在国会图书馆的中文收藏中,首任中文部主任恒慕义 (Arthur William Hummel) 功不可没。国会图书馆1928年设立"中文部",1931年改称"中文及日文部",1932年改称"东方部",1978年改称"亚洲部"。恒慕义1915年到中国传教,1928年回国,在华13年,除学习中文外,还爱上了中国文化,与冯友兰、胡适、顾颉刚成为朋友。他对中国历史语言有研究,对古钱币及古地图特别有兴趣。他的儿子恒安石(Arthur W. Hummel Jr.)八十年代中曾任美国驻华大使,是著名的外交家。 1928年恒慕义应国会图书馆之聘,担任新成立的中文部主任,他在这个位子上待了27年,到他退休时,中文藏书已近30万册,奠定国会图书馆在海外中文典藏中的大哥地位。 据已退休的亚洲部主任李华伟介绍,在早期的国会图书馆中文收藏过程中,美国首任驻华公使顾盛(Caleb Cushing)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顾盛与清政府签订条约时,特别加入" 准合众国官民延请中国各方士民等教习各方语音,…… 并准其采买中国各项书籍"条款。本来清政府是禁止外国人学中文的,自此以后,来华的外国人可以公开聘请中国人教中文,并且采购中文书籍。顾盛在华期间,收集购买了许多中文书籍,包括历史、医药、古典文献、诗集、小说等。他的藏书,后来由国会图书馆收购,约237种,2547册,称为"顾盛藏书",国会图书馆编有《顾盛藏书目录》,不过知道与利用顾盛藏书的人不多。据居蜜博士介绍,顾盛藏书中有10本太平天国印书,很有价值,因为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下令烧毁了绝大部分太平天国印书,只有极少部分流传到海外。据我的简单调查,目前中国大陆收集的太平天国印书,并没有包括顾盛藏书中的版本。 此外,植物学家施永格(Walter T. Swingle)在中国利用福建、广东地方志的记载研究柑桔的生长规律,成果显著。他力倡国会图书馆收集中国地方志并帮助收购了413种方志,由此奠定国会图书馆收藏中国地方志的基础,成为国会图书馆中文典藏的特色之一。当然,前一篇博文中谈到的王重民对国会图书馆善本书的整理编目,也是十分值得一提的。 相关博文: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典藏首屈一指(上) | ||
Posted: 20 Jul 2010 12:06 PM PDT 為劉賢斌兄弟祈禱:因救我的神喜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ObQRKgUimA 此短頌在中國家庭教會,非常流行。此短頌的歌詞來自哈巴谷書3章17-18節: http://hk.myblog.yahoo.com/lwmlung/article?mid=2964 中國家庭教會常經憂患,屢受當權者的拷打及苦待。在這艱難時刻,他們仍相信上主的拯救,並「因救我的神喜樂。」 求上主眷顧在獄中的劉賢斌兄弟,並派天使在牢中保護他,免受毒打及折磨。求上主早日打開神州大地十一億同胞的枷鎖,拯救中國家庭教會免於兇惡,早日能在神州大地自由地敬拜祢。 <因救我的神喜樂>小檔案 曲:佚名 歌詞: 雖然無花果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雖然橄欖樹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雖然圈中已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
Posted: 20 Jul 2010 11:35 AM PDT 昨天(19日)起,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开始从各大门户网站头条区撤下,逐步退出公众视线。但是不可否认,这起严重安全事故在一些方面所造成的危害仍然存在,而且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目前来讲,这起事故造成的危害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管道爆炸起火对油库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二是原油泄漏造成附近海域污染及可能发生的后续生态灾难。虽说事故原因正在调查,值得庆幸的是,管道爆炸起火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针对前者,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查清原因,并对国内所有油品接卸港口码头展开安全清查,消除安全隐患。而对于原油泄漏问题,当务之急当然是抓紧进行海上清污工作,防止污染蔓延扩散。 无论是在哪个方面,这都需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并以专业的手段修复灾难,把危害性降到最小。例如,关于爆炸起火原因,此前有报道称,事故与一艘外籍油轮在卸油时附加添加剂有关。随后当地官方人士表示,事故责任到底是油船方还是中石油,还不能判定。应当说,尚未经过详细慎重调查就抛出初步判断,这并不符合科学客观原则。 眼前更麻烦的问题是如何清理油污、降低生态污染。清污工作可谓万分火急,多拖延一天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话虽如此,这更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不能基于政治或政绩考量而乱下结论,瞎指挥。 譬如,当地于19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表示,按照目前进展情况,4-5天就能够完成清污工作。国家海洋局有关官员则认为,媒体报道的10天时间可将油污清理干净是一种不了解现场,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他表示,对于什么时间能清理完毕,只能说是"一段时间",因为随着海区每日的潮涨潮落,污油的面积被不断扩大,散油很多,散油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相较而言,国家海洋局的说法可能更加符合事实。至于为什么当地会作出不一样的结论,那就不得而知了。 实际上,油污造成的生态污染后果不仅短时间内难以估量,而且也很难斩草除根。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可以知道,即便将漏油口堵住,并回收海上油污,事故也已对该区域造成无可挽回的生态灾难。这是因为,生态是由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所组成的。假如一条鱼受到污染,除非立即死亡,否则它就可能把污染传递给下一代。可见,降低生态污染带来的危害性,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修复工程,由不得半点马虎大意。 作为公共安全事故,大连油管爆炸及原油泄漏事件可能很快退出公众视线,但是这起事故引起的生态污染不仅眼前看得到,而且需要不短的时间来慢慢修复。具体而言,当地养殖业、旅游业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究竟会遭受多大影响,需要有关部门马上着手展开调查,作出判断。眼下要做的,不但不是人为"降低"污染的危害程度,而是要老老实实地分析事故走向及其可能后果,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和处理事故,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故的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2010年7月19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 ||
Posted: 20 Jul 2010 10:03 AM PDT 作者:兔主席 | 评论(1) | 标签:时事观点, 社会, 历史, 文化, 感悟随笔, 保护粤语, 言论, 评论 前段时间,广州政协建议广州电视台某频道主要时段改用普通话播音,引发了广州乃至粤港澳地区关于"粤语沦陷","保卫粤语"、"粤语存亡"的大争论,且该争论越演越烈,已经通过互联网及现代媒体传播到了国内其他地方,乃至更广泛的海外华人世界。日前,《人民日报》还发表署名文章《关注大城市•说话:广州激辩"粤语保卫战"》(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2178742.html),报道了这一事件,使事件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前几日,我亦层撰文《粤人保护粤语要有全局观》(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99f10100kedu.html),分析"粤语保卫战"主要涉及的是如何在中国当前的民族认同及法律框架下,保护不具备法律地位的汉民族地方话的问题。而在本次争论不断升级之际,我觉得很值得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依我看,所谓的"粤语保卫战","粤语存亡"之后,是存有很大的荒诞及可悲的。 一、 "粤语存亡"及"危机感"本身隐含的巨大荒诞——粤语是保护情况最好的方言,全无存亡问题 首先,在可预见的未来,粤语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灭亡的可能: 1、从使用粤语的人口来看,《人民日报》报道也指出,"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6700万","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撑着粤港澳为中心的岭南文化,有着顽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实际上,粤语是全世界华人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分支语言之一,并且从绝对人口来讲,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之一。粤语这是一个"活着的"(living),不断发展且极具生命力的语言。 2、从保护程度及使用情况来看:粤语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官方语言,也就是约800万人口的官方语言,从法律上看已经具有最高的语言地位。受强大的港澳经济圈及地理位置近邻影响,粤语也取得了突出的地位,一方面,港澳电视直接辐射珠江三角洲,影响当地人的休闲、娱乐、文化生活。多少代年轻人是看着翡翠台、亚视等香港电视长大的,迄今为止,仍然追随香港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广东境内,有着许多粤语播出的电视频道及广播电台。由于粤语虽然在中国大陆仅被作为方言,未赋予特殊的保护地位(并不像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语言在相应的民族自治区一样受法律保护),属于并不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地位的汉民族地方话,其在公共空间的推广及使用程度已经足以让中国绝大多数其他地方的人瞠目结舌:你在中国大陆任何其他地方,恐怕都难以看到这么多"公然""公开"、"骄傲"的使用地方方言作语言媒介的电视、广播;也没有任何一个方言能够如此受到推崇,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词典、语言学习材料及拥有本省之外的巨大语言学习群体。 粤语的保存地位乃至影响力实际已经超过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语言,并且究其方言地位及国内使用人口来看,已经获得了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力。任何在中国当代经历过其他地方方言式微的普通人,到港澳粤地区稍加体验,就会了解粤语不但不存在存亡问题,而且还相当的繁荣昌盛。而粤语繁荣的根本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依托港澳粤强大的经济实力及文化影响力。 我可以非常大胆的断言,在未来,粤语是不会消亡的——香港澳门将粤语作为官方语言,也是最起码的保证,而且假设我们退一万万步,如果粤语会在未来消亡,那么我相信,它至少将是中国最后一个消亡的汉民族地方语言。在粤语消亡这个不可能出现的假设出现之前,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其他地方方言的保护,而不是对粤语的保护杞人忧天(这里,我还将引申到广东省内其他两个受普通话与粤语双重威胁的两个地方方言——潮汕语客家话的保护)。 因此,我们看到,粤语的生命力其实是非常顽强的,广府人应该对此十分自信。而现在把若干粤语电视台频道(由于更多的人一直在看香港电视,这些台大概本来就没有多少收视率)转为普通话,就要上升到粤文化的存亡之争,全然不是理性的分析,并不值得深入反驳:这要么是盲目的上纲上线,要么就是特意为吸引人们眼球而危言耸听,并且会将推广普通话与粤文化的放到了对立面上,本身对广府人自己并无好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粤港澳经济实力及文化影响力在大陆也出现了相对衰落(过去可以覆盖大陆的香港电影及歌星目前也在大陆发展,操普通话表演,传统意义上的粤语电影、粤语歌曲影响力越来越少,香港不再生产"文化",只制造"明星"),其必然意味着粤语影响力的相对衰落。广府人的危机感,我想更多的是折射其对地方经济文化实力在大中华区的相对衰落这一更深层次的危机感。几个电视频道语种的转变,无非是触发了这条敏感的神经。而从地方方言保护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举措本来无足轻重——至少不应该引发这样的波澜。 二、 "保卫粤语"、"粤语存亡"争论背后隐含的巨大悲哀 这个巨大悲哀就是,我们的社会居然对这样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势力恐怕最为强盛、生命力、影响力恐怕最大的地方方言——粤语的一根毫毛的触动引发如此之大的惊动,而对其他那些正在广泛消亡、真正面临存亡危机的地方方言却居然集体缄默。我看甚至连那些宪法保护的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官方语言,都无法引发与粤语对等的这关注。多少人会关注一个藏族孩子能否收到藏语教育? 我们知道,汉民族使用的汉语除官话(Mandarin,从四川到东北都在使用)外,还包括吴、闽、湘、赣、客家、潮汕、粤等多种分支语言,在欧洲其实足可以称为独立的语言(language),而在中国仅被赋予方言(dialects)地位。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语言分布图(见http://www.lvwo.com/bbs/attachments/month_0602/1tC5+rq60++3vdHUzbw=_CRiRFWwWoUuV.jpg)。在全球化、城市化的今天,在普通话教育及现代媒体的冲击下,绝大多数地方方言都没有粤语背后的经济、文化及"海外势力"的支撑,面临式微乃至逐渐消亡的状况、当广府人在高呼粤语存亡危机时,不知各地方方言的使用者作何想? 另外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粤语(以及普通话)在广东省内对另外三个主要的汉族地方分支语言——客家话、潮汕话、雷州话的"侵蚀"。在今天的广东省境内,古来就有广府(说粤语)与客家、潮汕之间的竞争。在今天,粤语依托历史形成的地位及港澳经济文化的支撑,通过经济与商业、传媒、流行文化等,在广东省内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进而排挤其他几只语言。大量的客家、潮汕人流入广府地区并逐渐被当地同化,丧失了自己本来的语言文化认同。作为强势文化,粤语在广东省境内对其他方言的作用,与从全国视角看,普通话对粤语的作用十分接近,就是一个背景实力更强的语言对另一个语言的排挤。并且客家、潮汕等人面临的是普通话与粤语的双重夹击,自己的语言保存状况更为艰难。 强势经济与文化的语言最终得势,而弱势的语言将消亡。纵观人类文明史,由古到今都是这个规律,其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同样,在根本不面临实质危机问题的粤语疾呼"存亡"的同时,广府代替了广东(粤)、岭南,而我们却听不见广东其他地方方言面临的真实危机。 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本来保存状况较好的粤语稍微收到"伤害"就会获得如此不成比例的关注?难道它本身的价值高于其他地方方言吗?它更值得被保护么?它面临更大、更真实的危机么?都不是。只不过是因为有了粤港澳相对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这一是赋予了粤语更好的保护现状、更多的使用人群,二是赋予了粤语更大的影响力及更正面的形象(粤语总让人与发达的港澳经济文化相联系,而非与"落后"、"没受过教育"、"口音"等因素相联系),让人们愿意追寻、保留;三是赋予了整个广府/粤文化圈的人在华人世界更强大的话语权。比如更多的人能够运用媒体,影响媒体、影响公共讨论。这些,解释了为什么粤语能够收到如此的关注。 三、 如果要保护粤语,就应该更注重保护更广泛的汉民族地方方言 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如此丰富、多样汉民族方言,都有同等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保护价值,应当被全社会赋予同等的关注。我们要思考的,仍然应当是如何在中国当前的民族认同及法律框架下,在推广普通话、维护民族统一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对汉民族地方话予以保护。对并不面临实质存亡问题的粤语的"粤语保卫战"争论,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是能够藉此契机,帮助全社会重新审视更广大地区的地方语言/方言保护政策与实践,认识到地方语言/方言对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贡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真正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及汉民族地方话中。 而广府人自己,也应当将保护粤语变为一个保护地方方言的公共行动,拔高自己行动的话语高度,放在全国视角下思考这个问题,要积极的与广府人以外的人对话,让不同地方的人了解地方方言保护的需要与价值,并且加入到关心、支持的行列中来。同时,广府人也要换位思考,在广东省内,潮汕、客家、雷州等地方方言,同样有和粤语一样的保护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粤语保护事业更广泛的共鸣和支持。 兔主席微博:http://t.sina.com.cn/jeune 兔主席的最新更新: ![]() | ||
Posted: 20 Jul 2010 10:37 AM PDT 我每次说起我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PNG),总有人问我:又去非洲了?甚至我这个生活系列连载到第五集的时候都还有读者这么说,可见大部分中国人对这个国家是相当陌生的。可实际上,中国和PNG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大原因就是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证据表明,每年都有大量来自PNG森林的木材被一些实际控制在中国人手里的南亚木材公司进口到中国,中国的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目前正在PNG投资14亿美元开发镍矿,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海外投资最大的矿产项目。 所有这些经济合作,都需要PNG保持稳定。但是像PNG这样的国家,往往只有在发生灾难或者出现海盗时才会被大众媒体关注,这是个可悲的事实,也是各国住PNG的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如何防止灾难的发生?我采访过的好几个人都说,应该让澳大利亚人再回来管理这个国家,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让澳大利亚继续殖民,且不说道理是否正确,起码这是非常"政治不正确"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行得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呢?无国界医生组织(MSF)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他们于两年前派出志愿者进入这个国家,设立诊所,为最弱势的群体(受到暴力伤害的妇女儿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让她们享受到最基本的人权。MSF以前是以战地救援起家的,这次决定进入这样一个貌似没有战争的国家,是需要说服自己的。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MSF做了件好事,只是这个国家的民众距离文明太遥远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在PNG的这10天里走访了两个诊所,认识了十几位MSF国际志愿者。他们放弃了国内报酬优厚的工作,来到这里做义工,这件事看上去很伟大,但其实呢,他们也都是普通人,来这里工作也不都是抱着多么崇高的理想来的,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其中共同的一个理由就是:(起码在我看来)一个人一辈子能抽出几年时间做一次志愿者,对于丰富自己的人生是极有帮助的。 这里尤其要赞一下MSF的饭局,太有趣了,因为他们大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工作经验,从他们嘴里讲出来的八卦都太强悍了,远胜于我们平时在北京饭局上听到的那些段子。
Tari的条件比莱城艰苦,但这里的生活也最有趣。因为没有电视和互联网,所以大家吃饭的时候只能侃大山。这顿饭我是主厨,做的是鸡肉炖蔬菜,外加米饭,得到大家一致好评。饭后的聊天有趣极了,我终生难忘。 项目主管Hernan是个非常诚实的人。他不像我采访过的很多NGO那样打官腔,而是经常跟我说真心话。一次聊天时我问他是否对PNG的前途有信心,他立刻回答:"没有,我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很绝望。"我很纳闷,心想作为MSF的头儿,他怎么居然是个悲观主义者呢?他回答说: "这两者一点也不矛盾。以前我们从事战地救护的时候就一直有人质疑说我们不分政治立场地救所有人是不对的,这里面也许就有士兵被我们救活后回到战场继续杀人。这个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我觉得我们没有能力对这样的事情作出判断,但救活一个人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善事,这比他被救活后去干什么更重要。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情况也是一样,我知道这个国家没救了,但每救活一个伤者,或者给某个受到伤害的妇女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善事。" 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天。 总之吧,这个博客系列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关于这次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的详细情况,我在本周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上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报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买来看看(封面是唐骏)。 每日一歌:The Neville Brothers-《With God on Our Side》: 我一直说要写一个"十大嗓音怪异歌手"系列,这是第八名。这首歌选自嗓音怪异的黑人歌手Aaron Neville出过的最好的一张唱片,叫做《Yellow Moon》。此歌的原作者是Bob Dylan,歌词如下: Oh my name it is nothin' Oh the history books tell it Oh the Spanish-American Oh the First World War, boys When the Second World War I've learned to hate Russians But now we got weapons In a many dark hour So now as I'm leavin' 这首歌词值得大家认真学习体会。 | ||
Posted: 19 Jul 2010 09:00 AM PDT 真相永远是黑暗和震惊的……昨天发生的那件事,平静下来后我决定写出来。 事情发生在某网游中。放暑假后第二天,我就在疯狂刷副本时认识了这个MM。我玩的是剑士而她是召唤师。她的名字叫"XX童话",一看就不像是人妖,然后当时我就觉得她说话好可爱啊,马上加了她好友,天天找她在一起刷图。她最喜欢说"嘻嘻"了,然后还说过好多好多一下就把我萌翻了的话,太可爱了: "嘻嘻,小妹也可以保护你哦" "呜~~太大了一点都不可爱,还是小的好" "来啦~女王的鞭子~~>.<" "哼,就是被你笨死的~" "才不啦 流氓走开" "嘻嘻,你个笨蛋~~~这个应该这么打"balabala 有时和她一起刷图,她还会叫上她的一些朋友(男的)。看到她和他们也聊的很开心我有点吃醋啊。我们玩这个区,一般都是同一个地方的嘛,居然碰到了这么可爱的女孩子,我想要她做我女朋友。 可是每次在游戏里问她当我老婆好不好,还有找她要QQ,她都非常严肃的说"我玩游戏就是玩玩而已啦……不想把游戏带到实际生活中" 怎么着都要不到她的QQ。 昨天我出血本花几百RMB收了一个极品法杖,送给她,前提是把QQ给我。她犹豫了半天后终于给了我她的Q号。 马上加好友,但是出现信息"XX已经是你的好友,不能重复添加"。 我很惊讶,难道我认识她?! 然后在分组"家庭"里找到了这个Q号,他他他居然是我的堂哥!! 我擦!!!我擦擦擦!!!! 我还是初中生,堂哥已经念大学了,平常联系也不太多……没想我泡妞居然泡到了自己的大哥,杯具啊!昨晚一晚都没睡好……… 现在看到法师那LOLI形象就会联想到我那猥琐堂哥…… 高一,一同学,性格很怪,反映比较慢。 但是,他有自知之明,笨鸟先飞,天天看推理小说,自称"推理男"。 然后。。。我们发现他更笨了。。。 一次春游爬山,一个mm,月经量多,往外渗。她借了一外套,绑在自己腰上。 爬到半山腰,原地休息,mm没在意,坐一石头上。 又出发了,mm起身,刚好被"推理男"看到。 他蹲下,煞有其事地研究一下那石头,还用手抹了一点那血液(幸好他没尝一下),当时好几个班一起春游,人多,他可能觉得: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 只见他二话没说,跑上去,一把揪起mm遮在屁股上的外套! 边上人都惊呆了! 他说了一句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没错!你屁股真的流血了!" 完全雷到 苍南派 话说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小P孩,我有一个叔叔,比我爹小十多岁,到了要结婚的年纪了,就自己在学校找了个女朋友,现在是我婶子(老师进修班),于是爷爷奶奶就和叔叔一块去见女方家长。 女方是城里人(小县城),当时我们家住农村,去的时候爷爷奶奶也没在意,就穿的很随意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没啥好衣服),租了个三轮车就去了(烧柴油的那种)。 女方家很不悦,我们都是城里人呀,于是乎就想寒碜下乡下老头老太太(我自己想的呵,不知道他们当时是不是这意思,爷爷奶奶那时都快七十岁了),言语甚时不适,大多是说乡下人没规矩没文化啥的。 我婶子有个妹妹,当时上什么学来着忘了,在看高等数学啥的,双方当时谈的很不投机时进来了,问她爸,这题怎么怎么做来着,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关键是没讲明白),爷爷当时本来就有点火了,一看把自己晾一边了,大呵一声,过来我给你讲。 亲家翁当时就迷糊了,全家人就看爷爷给那姑娘讲微积分还是啥的,奶奶没事,就走到一边的书桌上看他们家小孙子写毛笔字。 后来这一家人见到爷爷奶奶都是叫老师,包括亲家翁,因为爷爷讲完题后,发现奶奶无聊的在一张报纸上用漂亮的行楷写下了整首红楼的即事诗,当然是用毛笔。 ¥¥¥¥¥¥¥¥¥¥¥¥我看都用分割线,我这贵重的分割线¥¥¥¥¥¥¥¥¥¥¥¥ 交代下背景,我爷爷念过十几年私塾,抗战时从军,主要负责战场通信,并到德国学习过无线电,奶奶当时是北平的一所学校的老师,后来与爷爷一起投共后,放弃留京的机会,回到我们市一所师范,与爷爷一起教书,后来文革时期又被打击,下放到农村劳动,政策落实后,习惯了农村生活,一直留在乡下种田,享受安逸,双双届九旬时逝世。 希望天国里没有战争,爷爷奶奶还能享受安逸的生活! 不是乡下人都没文化 我是民工 我家乡的家对面有一间发廊,听别人说其实这间发廊是个鸡窝,里面变相卖yin。 话说我以前还在家乡读小学时,放学了就趴在二楼的阳台上写作业,某次,突然看见一个老大爷笑容满面得走进了对面的发廊(可以形容那位老大爷是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的说)。 20分钟过去后。。。。。。一辆救护车停在了对面发廊的门口。。。。。。 回忆往事 回忆往事的糗事...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真相 求RP,让我过一个吧。话说寝室最近流行看电视剧,看"老大的幸福"就是范伟拍那个,话说昨天我们都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寝室一哥们自己hll的看苍老师动作片(你们懂的,嘿嘿),众人怒斥之,你看啥呢,哥们冷静的回答,老大的幸福续集老二的幸福,太生动了,瀑布汗… 老二的幸福 大学寝室 我怀疑我不到4岁的女儿是前世是只小狗...(恰好她属狗啊) --------------------- 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就会到小区公园散步,每次都会经过小区幼儿园围墙外, 每每经过围墙外第三根柱子的时候,她就会说:"我要尿尿!",然后自己 把裤子脱了,拉上一泡。每天在同样地点如此,我们夫妻俩至今不解。 尿在同样地方 小狗转世 我现在在一家洗车店里做暑假工,店里有个监工,是老板娘的妹妹,26、7岁。我在那里就是负责洗轮胎,刚刚洗的时候洗得不太干净,然后她就来说我,然后亲自给我示范一遍,当她弯下腰的时候,由于她的领口很宽,所以里面一览无遗。呵呵,有得看我当然盯着看。就这时,老板走过来在我耳边说:不要看了,做事吧,她那里又不大。额,看来老板很清楚阿。 走光 初中上生物课,讲到男女生理部分了,那时候我们还纯洁(包括有一些装纯洁的),上课时候头也不敢抬,全班灰常灰常安静。 讲到女生例假部分啦,老师问,你们的家长有没有告诉你们来YJ的时候不能洗冷水澡? 众女生羞,安静…… 突然一洪亮男声回答:没有! 没有 终于回到家了!前段时间因为考试很少上糗百发帖。这次多发几个,攒攒人品。 1 都是风扇惹的祸 考数电的时候,一同学趁老师不注意拿出小纸条奋笔狂抄。老师巡场的时候,他直接塞在试卷底下。别人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只见这哥们儿很得瑟的将试卷一扬,在风扇和试卷双重力的作用下小纸条晃晃悠悠的飘到老师脚下。于是他被抓了。出考场时他幽怨的看了风扇一眼。 2 别浪费 在图书馆里学习的时候,口渴难忍。环顾四周发现一个在社团认识的mm。过去以后说明来意,mm很爽快的把杯子递给我。泡的金银花,我喝了一口,又把嘴里的金银花吐回去了。看着mm纠结的眼神,我只得尴尬的说:别浪费了。 3 统计 我们是考试之前搬的宿舍,到了女生宿舍对面。一天晚上我回到宿舍,他们就塞给我一张纸,我一看上面统计了对面宿舍的mm有什么衣服。原来他们天天盯着对面把mm晾衣服都统计了下来。包括什么颜色的内裤胸罩短裙短裤。按他们的话说:正在统计她们衣服搭配的规律,争取看她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知道穿什么色儿的内裤。 观音姐姐的护垫 考试期间的那些事 糗事百科是这个星球上最暴笑的糗事分享网站 :: 立即发表我的糗事 | 查看本月最糗的糗事 ![]() | ||
Posted: 20 Jul 2010 11:00 AM PDT 原文: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ermanent party | The Economist 译文:经济学人:书评:不败之党 作者:经济学人 发表时间:2010年6月17日 翻译、校对:@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 ECOCN论坛上的同来源译文 说明:为"庆祝"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的这本书正式成为中国大陆的"敏感词",再发一篇本书书评。另,本书目前全网无电子版,无中文版,目前国内代购也已被禁,不要再来信索要。唯一可行方式是托人从海外带,或通过kindle下载不可复制电子版。 原文配图:一幅中国的秘密统治者的有趣且深刻的画卷 书名:《党:中国共产党统治者的秘密世界》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 作者: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 出版社:Harper 页数:302页 定价:$27.99. Allen Lane; £25. 亚马逊地址:Amazon.com, Amazon.co.uk 任何研究中共的人都很快面临两个尖锐的问题。第一是为何一个党制造了这么多悲剧却仍然大权在握——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革命中,1958—1960年历史上最严重的人为的饥荒导致三千五百至四千万人死亡,除了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外,还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威胁。二是为什么它仍然自称是"共产主义政党",即使当今中国对任何有着平等梦想的人看来,似乎更接近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残酷无情的资本主义。 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1979年,务实的新中国设计师——邓小平在回答"四个基本原则"时说,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利德对今日共产党高超的描述是引用一个不那么浮夸的同义反复:长征元老和中央计划经济的英雄陈云的儿子,陈元,也是人行高管,曾说,"我们是共产党,我们决定什么是共产主义。" 这种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甘愿抛弃意识形态包袱的行为,还有助于解答第一个问题——党为什么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由于党自1978年起就同时领导和适应着痛苦的变化,灵活性早已成为了核心。用毛泽东——一个不那么务实的共产主义者——的话来说就是:"正确地处理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已经学到了享受毛的领导下不可想象的自由和繁荣。马利德正确地指出,该系统仍然的终极手段仍然是依赖恐怖。但党的统治不再是恐怖的绝对代名词。 通过故事和实例,《金融时报》的长期驻华记者马利德,阐明了最重要的矛盾和悖理。举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为例,市场经济的需要 vs.党的控制。马利德描述了一个几乎是滑稽的战场:中国国有控股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场的上市。华尔街银行家曾绞尽脑汁地力图描述党委书记在企业中的角色。约翰·桑顿,高盛公司的前老板,描述在一个"大开眼界"讲座中,他作为中国的某董事会成员了解到:该委员会负责六大功能,"而且都是最重要的事。"招股说明往往通过避免提及党的角色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方面的矛盾一个更让人恶心的例子是在2008年,一家乳品公司,三鹿的部分产品已被发现受到污染,正在危害和导致儿童死亡。仅从商业逻辑来说,更遑论基本的人道,都要求这批产品被立即召回。但是老板首先要效忠于党,党要求控制坏消息,以免破坏当时北京奥运会的气氛。 最生动地显示在1989年的北京,然后党只有依赖军队才保住了政权,接下来是因此而出现的紧张态势。这种依赖导致了迅速膨胀的军队预算,将军们用来配备高科技设备。这些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作为职业军人在保卫中国,其实他们的工作是为党服务。偶而媒体上出现神秘的(非公开的)反对军队"去政治化"和"国家化"的呼声,这些论述也显示出局势的紧张。 第三,还有一个悖论,中国的领导人认识到,对他们的权力主要的威胁是腐败,但他们的权力建立在让腐败变得基本上无法避免的体系之上。事实上,正如马德利所说,腐败已经成为一种"象交易税那样东西,让统治阶级在内部分配不义之财……这成为黏合整个系统的胶水。"外人不允许有超过党的权威。马德利注意到,独立的反腐败运动"可以带动整个大厦轰然倒塌。" 图书艺术 相关阅读: BBC: 解密中共的英文书大陆遭禁 【墙外】福布斯[书评]:中国共产党就象上帝金融时报:揭露了毛制造的秘密大饥荒的那个人——杨继绳 6/19/2010 Sinica Podcast推荐的关于中国的书籍 译者频道—开卷有益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译者频道—开卷有益"、"译者频道—看中国"、"经济学人"索引。 | ||
Posted: 20 Jul 2010 09:37 AM PDT
潘采夫:2010上半年好书榜总榜榜评 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 19:20 新浪读书 通过参与2009新浪中国年度好书和正在进行的2010年半年总榜的评选,我发现一个现象,评委们投票选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如去年的《常识》,由于水准上乘,加之作者为媒体明星,评委们都会将其列入,最后投票结果出来,《常识》就位居了很高的位置。如这次的《1Q84》,由于《1984》,由于村上春树,甚至由于诺贝尔文学奖,当然还有书的品质,成为评委们无法遗漏的名字,最后高居半年榜的榜首。这个结果颇出我意料之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类似的还有《北洋裂变》等。 而一些小众的或个性十足的好书,会在个别评委那里得到很高的位次,但在总榜落选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这一点来讲,这是一个貌似中庸的榜单,评委们的交集,评委们的最大公约数,必然会磨去一些棱角,必然会错过一些独特的好书。好在新浪好书榜的价值,并不在于一两本书的光芒闪耀,它的贡献,主要不在于把失踪的好书打捞出来,而在于整个榜单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它可能缺少一些锋利的刀刃,但整个书单,会显示出对崇高、有趣、民主、真实、人文等美好品质的追求。一本书的力量是微弱的,而整个榜单作为一个队列的出场,就会有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像武侠小说里讲的天罡北斗阵,能够使内力倍增,又如杨过断臂后练剑,达到了"重剑无锋"的境界。 《1Q84》与去年的《小团圆》有些类似,书本身很有品质,书之外颇多故事,在读者中影响力很大,也为媒体所津津乐道。但更重要的,是《1Q84》投射出的社会关怀,它反邪教的精神内核,邪教与极权是最极端的专制,正是在这一点上,村上春树实现了向奥威尔和不朽的《1984》的致敬。 《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在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界应用广泛。李侃如教授对当代中国的洞察力惊人,他令人信服解释了当代中国的转型过程,分析了从革命到改革这一深刻而艰难的转变。作者对当代中国的不少看法,比我对中国的看法要更为乐观。 《北洋裂变》排至第三让我有些吃惊。它提出了不少好观点,如五四和传统知识分子的关系、五四成功的原因、学生和军警的关系、为军阀政府翻案等,这对还原五四的本来面目以及公正评价北洋政府都有价值,注定是一本受到大众欢迎的书,但它的观点和写法,还是以讲述历史常识多一些,为了通俗性牺牲了一些历史学术著作的严谨。 在我的心目中,《重新发现社会》应该排在榜首。在戾气遍布的当下,熊培云和他的《重新发现社会》代表着一种稀缺的品质,自由而温和,理性而有情怀,明辨是非而宽容异见。在我们日渐狰狞的心灵里,如果被这样的思想滴灌和滋润,是一件幸事:"以己任为天下、重兴趣与适合而轻毅力、保有底线和抵抗、保有独立和怀疑、以独立精神做合群之事、相信时间、悲观是对自己的二次加害、温和坚定理性向上的力量的复活……" 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些什么》是一本优秀的小说,《鲁迅的胡子》这样克制、朴素但又结构精巧的小说很反潮流,《大地雅歌》是范稳藏地三部曲的终结版,小说在半年榜里占了不小的比例,它和人文社科书一起几乎垄断了图书榜单,显示了小说仍然是读者最喜爱的图书类型之一,读者需要它来与自己的灵魂作伴。 写出《民主的细节》的刘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启蒙者之一,写出《送你一颗子弹》的刘瑜,是这个时代最有趣好玩的女博士。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2》一如既往地好,跟着杨天石读蒋介石日记有些年头了,把自己有些糊涂脑筋重新清洗一遍,得感谢杨先生。杨天石先生着手的,多为查证难度系数并不算高,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往往以讹传讹,长期得不到纠正的事件。历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纠正历史谬误,普及历史常识,杨天石更像是一位历史的科普工作者,是值得我们致敬一下的。 《也同欢乐也同愁》是一个多么好的书名,三个七八十高龄的孩子,回忆自己的父亲母亲,讲述父亲与一代学人的交往,讲述一家人在乱世中欢乐与哀愁,折射的是这个国家百年的悲欢命运。 这个好书榜有两个明显的遗憾:社科好书实在太多了,以致遗漏了我很喜欢的《革命年代》和《中间地带的革命》,他们甚至更有资格进入半年榜,但这可能就是我开头所说的,被"最大公约数"错过的;另一个遗憾是,上榜的社科书和文学书又太多了,其他门类的书没有一本入选,如财经类、生活类、童书类,这让半年榜看上去有些沉重,也有些单调,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 | ||
Posted: 20 Jul 2010 10:36 AM PDT 我每次说起我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PNG),总有人问我:又去非洲了?甚至我这个生活系列连载到第五集的时候都还有读者这么说,可见大部分中国人对这个国家是相当陌生的。可实际上,中国和PNG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大原因就是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证据表明,每年都有大量来自PNG森林的木材被一些实际控制在中国人手里的南亚木材公司进口到中国,中国的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目前正在PNG投资14亿美元开发镍矿,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海外投资最大的矿产项目。 所有这些经济合作,都需要PNG保持稳定。但是像PNG这样的国家,往往只有在发生灾难或者出现海盗时才会被大众媒体关注,这是个可悲的事实,也是各国住PNG的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如何防止灾难的发生?我采访过的好几个人都说,应该让澳大利亚人再回来管理这个国家,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让澳大利亚继续殖民,且不说道理是否正确,起码这是非常"政治不正确"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行得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呢?无国界医生组织(MSF)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他们于两年前派出志愿者进入这个国家,设立诊所,为最弱势的群体(受到暴力伤害的妇女儿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让她们享受到最基本的人权。MSF以前是以战地救援起家的,这次决定进入这样一个貌似没有战争的国家,是需要说服自己的。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MSF做了件好事,只是这个国家的民众距离文明太遥远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在PNG的这10天里走访了两个诊所,认识了十几位MSF国际志愿者。他们放弃了国内报酬优厚的工作,来到这里做义工,这件事看上去很伟大,但其实呢,他们也都是普通人,来这里工作也不都是抱着多么崇高的理想来的,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其中共同的一个理由就是:(起码在我看来)一个人一辈子能抽出几年时间做一次志愿者,对于丰富自己的人生是极有帮助的。 这里尤其要赞一下MSF的饭局,太有趣了,因为他们大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工作经验,从他们嘴里讲出来的八卦都太强悍了,远胜于我们平时在北京饭局上听到的那些段子。
Tari的条件比莱城艰苦,但这里的生活也最有趣。因为没有电视和互联网,所以大家吃饭的时候只能侃大山。这顿饭我是主厨,做的是鸡肉炖蔬菜,外加米饭,得到大家一致好评。饭后的聊天有趣极了,我终生难忘。 项目主管Hernan是个非常诚实的人。他不像我采访过的很多NGO那样打官腔,而是经常跟我说真心话。一次聊天时我问他是否对PNG的前途有信心,他立刻回答:"没有,我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很绝望。"我很纳闷,心想作为MSF的头儿,他怎么居然是个悲观主义者呢?他回答说: "这两者一点也不矛盾。以前我们从事战地救护的时候就一直有人质疑说我们不分政治立场地救所有人是不对的,这里面也许就有士兵被我们救活后回到战场继续杀人。这个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我觉得我们没有能力对这样的事情作出判断,但救活一个人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善事,这比他被救活后去干什么更重要。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情况也是一样,我知道这个国家没救了,但每救活一个伤者,或者给某个受到伤害的妇女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善事。" 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天。 总之吧,这个博客系列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关于这次巴布亚新几内亚之行的详细情况,我在本周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上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报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买来看看(封面是唐骏)。 每日一歌:The Neville Brothers-《With God on Our Side》: 我一直说要写一个"十大嗓音怪异歌手"系列,这是第八名。这首歌选自嗓音怪异的黑人歌手Aaron Neville出过的最好的一张唱片,叫做《Yellow Moon》。此歌的原作者是Bob Dylan,歌词如下: Oh my name it is nothin' Oh the history books tell it Oh the Spanish-American Oh the First World War, boys When the Second World War I've learned to hate Russians But now we got weapons In a many dark hour So now as I'm leavin' 这首歌词值得大家认真学习体会。 | ||
Posted: 20 Jul 2010 10:23 AM PDT 2010年7月20日早上10時, 13位抗爭了十一年的居留權家長會開始絕食10小時, 這些是她他們的心聲… 如想回應本文, 請回到>>>>>絕食聲明(甘仔+小青@居留權十一年) 影像串流: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
Posted: 20 Jul 2010 07:42 AM PDT 作者:孙骁骥 | 评论(0) | 标签:奥巴马, 选举, 民主 以前有两部名字挺特别的美剧——《人人都爱雷蒙德》和《人人都恨克里斯》。雷蒙德是个意大利后裔,在美国做体育记者,人老实又缺心眼,却每每受幸运女神眷顾,傻人有傻福,生活中常有小胜利。而克里斯是个半大的黑人小孩,人生得鬼精鬼精的,但他总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最后把原本该办妥的事搞砸……我时常设想,这两位原本风马牛不及的主角要是在现实中撞在一起,恐怕也是大有戏看的趣事一件。 然而,当这两个人物真的在现实中"结合在一起"之时,我们却意外地得到了另一个形象:美国的黑人总统奥巴马。 这个比喻并非不伦,回顾奥巴马近一年多的执政经历,俨然就是这两部戏剧的交替上演。2009年1月份,当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施展他的演讲才华,煽情地说出"我们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没有屈服,我们没有逃避也没有犹豫"这样的语录式句子时,有多少美国人为这位坚信"变革"二字的逐梦总统而热泪盈眶。用"人人都爱奥巴马"来形容当时民众对他将美国拽出经济泥潭的期待,毫不为过。 然而,举国欲狂的背后,却隐伏着信任危机的暗影。转眼过了一年,奥巴马的医保新政、失业救济、救市举措等等政治戏码排演了不少,但是却鲜有能令民众满意的实质效果,反而是奥巴马自己屡屡失言,选前承诺的"永不加赋"的税政没法兑现,此后不断恶化的阿富汗局势,又让美国人对他的对外政策万分失望。另外,在奥巴马主持下迟缓的移民新政策、白宫与工会之间的矛盾、不降反升的失业人口等等因素几乎耗尽了美国人对他最初的那点期望。可以说,这位美国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已经慢慢由"人人都爱"的老好人雷蒙德变成了"人人都恨"的那个不断搞砸事情的克里斯。 最新的《华盛顿邮报》民调显示,有近六成的受访者坦言对奥巴马的执政"没什么信心",这与他当初那声一呼百应的"Yes, we can"相比,真有天渊之别。起先高达八成左右支持率的"奥巴马"这个政治商标,就像经济危机中滥印的钞票一样,现在已经大幅贬值。 同样贬值的还有人们对这个政府的信心。我们知道政治从来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在送走了被人调侃为连"左右手都分不清"的小布什总统之后,美国立即迎来了奥巴马的时代——它也被媒体打造为了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政府时代。但问题是,在整个美利坚响彻"Yes, we can"的政治呼声之时,当年华尔街的经济危机始作俑者们,依然舒服地在他们的办公室吹着冷气,和政客们碰面只需交换一个眼色,大家心照不宣。此种情况下,承诺带来变革的新总统面对华尔街的这些"老油条",也只能两手一摊,无计可施。 但是在普罗大众的层面,留给国家"一把手"的表演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而人们在看表演时期许的东西又往往太多太快,难以迅速实现。现代观众的口味很挑剔,耐心却不太好,节目不好看自然想换别台,否则,日本在经历经济危机之后也不会十年九相,像狂按遥控器一样频繁地更换国家首脑。 奥巴马这档高开低走的政治节目,如今也到了不得不为收视一搏的时候,11月美国的中期选举越来越近,而一个"烂"字却分明地写在了民主党的支持率上。想要在这个关头转危为安,奥巴马不得不预先向华尔街的朋友们打一个招呼。至于招呼怎么打,只是一个纯技术问题。 中国古代的官僚羡慕陈平作宰,"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宰相本人并不必事事躬亲。那么宰相需要做的工作都是什么呢?答案是,搞搞政府的形象工程,以便"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古代是这样,今天民主国家的"摩登宰相"又何尝不如此?有所不同的是,这些人为了攘外安内而每必"躬亲"的事情现在只剩下一样:选举,这场盛大的政治美剧。 当年,罗斯福曾一语道破美国选举的本质:总统是选择出来的,而不是选举出来的。"选举"的权利当然在大众,而"选择"的权利则掌握在"幕后话事者"(the establishment)手里。奥巴马一方面要示好大众,同时对华尔街的头脸人物,他也不敢得罪,如此,他的这出政治戏必须演得左右逢源,因此也异常辛苦。但无论作为一名总统还是演员,已经是过河卒子的奥巴马心中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虽然如今扮演着《人人都恨克里斯》中那个倒霉蛋克里斯,但只要卖力演出,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那么自己还有机会演回之前那个好运的雷蒙德。 孙骁骥的最新更新: ![]() | ||
Posted: 20 Jul 2010 10:04 AM PDT 圖:大浪西灣海星學校 近日多份報章報導很多有關大浪西灣新聞,但似乎都是單面的報導,經過一翻資料搜集及重整後,將於多角度去探討大浪西。 清代有位詩人,曾到大浪四灣郊遊,為此撰寫一首竹枝詞: 「白沙奧向海下來。 另外一位名人郊遊此地就是任期最長的港督麥理浩爵士,當年在大浪西灣游水後,在電視節目稱讚香港最美的沙灘就是大浪西灣,至此為人所熟悉。 大浪西灣正名西灣,因地處大浪灣以西海灣,故稱西灣。西灣對開大浪灣屹立三座海島,中為大洲右叫尖洲左稱爛頭排。三座海山形成三道屏風,正所謂白雲為藩籬碧山為屏風,阻擋怒潮。村後山是螺地墩,有一條引水道,村左面是夾萬坑,上遊有三個潭,雨季水深過人頭。 大浪西灣全村姓黎,祖先來自東莞魚涌白沙頭,開村至今有700年歷史,全盛期居民約250人,除以漁農為生,也會靠賣柴為生。戰前有一個村民叫何心,在山頂築了一庭大炭窰,窰頂中央有一個洞,窰身呈圓形,樓高10尺,口徑10尺,每天燒柴成炭運出市集賣,收入頗高。其他村民上山斬柴轉售給何心,售價為一文錢。隨著火水及石油氣興起,炭業式微,停用大炭窰。 大浪西灣村民全是天主教徒,其中一間教會興辦學校,名為海星學校,又名海星聖堂,有點似修道院,戰後初期有3班共30人。村民不是捕魚就是務農為生,小孩往往跟隨大人捕魚或落田工作,導致收生不足,越來越少,最尾剩下2名學生,於1992年停辦。 翻查2005年由亞洲電視節目《香港風華:情繫大浪灣》時,訪問了士多老闆福伯,當時有不少年老村民因西灣村日漸衰落而賣地給發展商。 60年代時,因年連乾旱,政府選址於官門海峽興建最大的水塘萬宜水庫,供香港市民清潔食水。而西貢東大大小小廿十多條村面臨拆村,村民安置於西貢市中心的公屋,還得到可觀賠償,惟獨西灣村沒有在賠償重置的名單中,村民惟有留村生活。官門海峽未封時,如要在西灣興建房屋,由於陸路交通廢時,水運建材令成本培增,3文錢運一塊磚,30元運一包英泥。當官門海峽封後,船隻要繞道而行才入到大浪四灣,運費比之前還要高,漸漸便沒有船隻肯運建材了。 另外,到現時政府沒有為西灣興建碼頭,令村民及其親戚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運送糧食也成問題。親戚朋友前來探親往往要用陸路,由西灣亭步行45分鐘,村民與外邊親戚朋友日漸疏離。年老村民對政府失望,也想改變生活惟有賣地給財團。 村民不竟都要生活,賣地或保育,真是難以取捨。 預告:下一篇是生態及地貌篇。 節錄自: | ||
Posted: 20 Jul 2010 08:37 AM PDT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929d9f0b4714a8a 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上)/ CoChina 2010-07-09 23:47 |
此文是Co-China论坛主办的第11场活动"突发事件报道工作坊"第三部分的文字稿,此文版权归Co-China论坛所有,个人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Co-China论坛活动文字稿,媒体转载请发电邮至:co.china.online.email@gmail.com
突发事件报道工作坊(2010年6月19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讨论嘉宾:
长平:专栏作家,为《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撰稿。
程绮瑾:香港大学社工系在读博士,研究传媒报导与自杀的关系。
邓志新:《南方都市报》评论部编辑。
胡力汉:香港有线新闻中国组首席记者。
胡泳:研究互联网问题学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黄煜:浸会大学新闻系主任。
令狐补充:专栏作家,为《南方周末》、《时代周报》等媒体撰稿。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新闻总监。
毛向辉:网络专家,关注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麦燕庭:香港记者协会主席。
潘毅:研究劳工问题学者,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
王冠绪:西语作家,为西班牙媒体撰写中国问题专栏。
汪永晨:环保学者。
主持:
杜婷:Co-China论坛负责人
第三节: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上)
杜婷: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先请潘毅来做综述。
● 对新闻媒体知道得越多就越没有信心
潘毅:我最近刚好是因为富士康的事情,有机会跑了一下两岸三地,我并不认为现在对富士康事件媒体的评论和看法已经达到平衡。刚才也提到自杀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可是在国内大量媒体是针对心理因素这一部分,社会因素是一直都没办法拿出来讨论的。香港报章算比较中立,但也只是比较重视管理压力的问题。我去了台湾5天,我们都知道富士康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地位非常重要,大陆也有很多台商,所以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希望找一批关注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去做田野调查,和学生对话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问的问题是跟台湾主流媒体的报道直接相关的,他们经常问到底这次事件是否是中共的阴谋,要把郭台铭赶出去,还有关于赔偿金额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对新闻媒体知道得越多就越没有信心。西方媒体的话他们想把富士康之后的罢工事件变成一个独立工会的追求,所以他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就硬把这种观点塞到你的口袋里,所以我真是对媒体很失望,当然我希望自己能很快改观,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太投入了,所以对媒体有点气。
● 无论自杀还是罢工都是必然会发生的
杜婷在邀请我过来的时候希望我谈谈自杀背后的社会因素,我们一直在富士康厂区做研究,工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人巡逻,有人要自杀他就上去把你拉回来。我看富士康的问题,我会把这些工人理解成一个寄生在城市的农民工群体,把农民工放在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工厂这个背景上看,这些工人背后是有一个新的工人阶级的。那我们就会看到今天工人的这种行为,不管自杀还是罢工,我认为其实是必然会发生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这次的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今天我们要过度渲染罢工,跟我们渲染自杀其实是一样的。在我的研究里这十多年在工业区一直都是有自杀的,但因为工厂太小,一两千个人,自杀一两个人,根本就引不起关注。从03年到现在其实工业区也经常有罢工,甚至不比我们今天看到的少,但也不会有太多报道,因为我们知道这些罢工就是几天的事情。我讲的重点是这些东西其实过去十多年一直都是存在的问题,我自己就处理过好几个个案。重庆、西安、天津什么地方都在罢工,这些现象本来就说明了非常明确的东西,只是我们不太关注,这次是通过富士康的事情一下子揭露出来。
● 维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背后是农民工的付出
中国在工业化道路里面,它的特殊性到底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有农民工?其他第三世界不是没有,他们其实也有很多外劳,可是我们的农民工还是我们自己本土的。在整个三十年的工业化里面,城市化、工业化基本是脱钩的两个过程。我们让农民工走进城市、走进工厂、走进工地,甚至也能走进饭馆、酒店工作,可是你就这样让他在城市,如果不能保障他们生存权利的话,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同时农民工的社会身份一直模糊不清,需要他的时候他是工人,不需要的时候他就是农民,我们在用劳动力的时候把他理解成临时性的、过渡性的。我们所有农民工拿的工资都不是最基本能保障生活的工资,所以现在富士康说加了300块钱,加了之后依然是一个农民工的工资,而不是正常工业化后转化过来的工资。这样的问题我们一直没有办法讨论,我们在维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背后是农民工在这样付出。
● "自杀即他杀"
现在的问题在于现在年轻的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不同。我95年的时候在工厂里面生活了8个月,后来在我的书中有写到那时候是一天工作14个小时,没有星期六、星期天,宿舍、食堂的条件也比今天差很多。可是经常我会被问到"为什么第一代农民工会接受?第二代不愿意接受?" 这是跟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扣连在一起的。第一代的时候,虽然在外面打工很苦,可是他整个生活的意义感或者价值观是对照在农村的生活,所以他在城市里面多苦都好,赚点钱之后他想回农村盖一所房子,然后让他们的孩子出生,抚养孩子长大,最希望就是他能考上大学,进入城市。就是不能考上大学,也希望他们长大了能离开农村去城市。所以离开农村进城市这一股强大的力量其实一直贯穿在这两代人身上。第一代人比较愿意回去,年龄越大越知道他在城市生活的不可能,而到了如今这一代,他整个生活价值观已经改变了,他渴望留在城市里生活。富士康那些年轻人进入到那种工厂之后,他其实更容易会看到那种不可能,就是不可能在城市留下来生活,但他们又不愿意再回去。这就是我们说的从抽象的社会学意义来讲"自杀即他杀",他现在自杀的只是他的身体而已。年轻人喜欢新鲜的东西,潮流的东西,在富士康门口就有一家商店在卖手机,每个手机都是两千块钱以上,工人的工资不会支持他在城市有这样的消费。 中国这种很特殊的半无产阶级化制造了今天这种困局,困局产生两种情绪:一种情绪是绝望,绝望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自杀;另一种情绪就是愤怒,就是罢工。你希望他愤怒还是希望他绝望?我们是希望能改变他背后的根本东西,改变背后的社会结构。
● 很难找到比富士康条件更好的工厂
还有一种问题是说那些工人为什么要自杀?他们为什么不离开呢?据我所知工人最初是选择离开的,我采访过的那些工人,基本上都才做两三个月,要很辛苦才能找到一个人是工作超过一两年的,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他首先是选择离开,只有小部分人会选择自杀或罢工。我想说的是就算离开了,以后他去哪里?他离开以后,想找到一个比富士康更好的条件和空间是很难的。
● 宿舍劳动体制让如今中国的工厂模式可以维持下去
像这种工厂的模式为什么在中国可以维持下去?可以这么稳定?在城市里我们没有给这些工人家庭生活,但在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里,他提供了宿舍、公共食堂等等,这种制度上的安排其实就把他的工作空间跟他的生活空间高度重合在一起,这种重合从生产方面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工厂一接到订单可以马上开工,可以非常有效率。同时工厂的宿舍也提供了工人最基本的需要。之前有人说要拆掉富士康的宿舍,如果把宿舍拆掉的话工人就一定要到外面找地方住,就他们的工资水平怎么可能生活?你进A工厂,有个宿舍给你,你离开了进B工厂,也有个宿舍给你,你要真是离开这些工厂,那就只能离开城市。这种宿舍劳动体制让农民工从农民转变为工人的合理转化工程变得不可能。先讲这些吧,我不知道会不会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杜婷:谢谢潘毅,潘毅今天讲到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两代农民工城市化的过程,还有宿舍劳动体制的概念,在我们深入讨论这些问题之前黄煜老师,您先让潘毅对我们媒体行业恢复点信心吧。
● 媒体不过是整个制度中的一环
黄煜:首先媒体对潘毅的大量采访和报道让潘毅的很多观点被我们了解,这就是媒体的作用。媒体其实是一个市场,当然有不好的,但有些还是很值得尊敬的。刚才我们一直在讨论市场化的媒体制度,很难要求所有媒体都是用一种道德来自我要求,当然这里面还有人性的问题。刚才说富士康,但我们想想当iphone出来的时候,一天就定了60万部,这些苹果的使用者有多少人去关注他背后的血汗工厂,这些自杀的工人?苹果给富士康的利润这么低,所以有时候我对郭台铭也有一点同情,他整个军事化的管理恰恰就使得苹果可以有很大利润,也可以比较价廉物美出售给我们,所以最后你转了一圈,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到底是怎样的?越研究深刻就越糊涂。对媒体来说责难容易,但是媒体本身也是整个体制下的一环。
● 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的结合使公民权利受到侵害
长平:富士康事件出来之后,我在南都发的一篇评论就是介绍潘毅的《中国女工》,我也给很多记者推荐,我当时文章的标题是《除了自杀还有尖叫和梦魇》。《中国女工》有一章重点分析了一个女工的梦魇,从一个梦魇延展开去,分析底层社会反抗的途径。我对这个很感兴趣,这个社会打工者体制性地走向孤独,这种孤独一方面使他们更隔离,一方面又使他们更紧密地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反抗阶层,除了自杀还有日常的精神痛苦、灵魂挣扎等等构成了这种普遍的反抗。 在书中提到国家资本和父权制的结合,我觉得这个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很准确的描述,到现在都还是这样,国家的权力和资本的权力的勾结,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权概念。富士康就是典型的父权制管理,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种管理的不得已,但是这种管理本身就会带来一些问题。另外由于这种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的勾结,甚至沆瀣一气,使得公民权利受到侵害。 一个工人可以有几种身份,对老板而言他是一个工人,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公民,有政治权利。刚才潘毅讲到宿舍的管理方式,在过去中国最早的国企也是这样管理的,这实际上剥夺了工人的政治权利或者说是混淆了政治权利。最近有个消息,富士康说我要把工人交给深圳市管理,这个消息本身可能有它的价值,但这个说法很奇怪,这样说就意味着资本家和政府是可以互换的,今天我可以交给他管理,明天可以拿过来自己管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大的话,其实整个社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权利的不清晰,然后一旦到了某个时刻,一个管道堵死了整个就没有呼吸了,富士康就比较典型。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经济学家过去提到的,就是说现在给工人涨工资可以,但是我的利润薄了那我可能就撤走了。对农民工而言你是要打工的机会还是要一个公民的权利?
● 媒体对罢工的集中报道使人们意识到工人才是产业升级的主体
刚才潘毅提到媒体对罢工事件的过分关注有可能有负效果,但有一点是好的,过去我们关于产业升级换代有很多讨论,但这些讨论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工人都是处于"被"的状态,他们不是主体,主体是国家的发展、产业的方向。我们的讨论仅限于产业要是不升级国家经济怎么发展,工人作为主体是被忽略的。现在他们站出来了,我们才发现其实你是不能忽视工人的要求。
● "我不想回老家,因为老家没有QQ可以用"
邓志新:金融风暴之后对以出口为主的广东的制造业影响很大,当时媒体有很多报道,有一些在同一家厂工作了十多年的工人,就是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整个生活目标就是把子女亲戚都带到城市,在这里安定下来,结果经济不好厂里根本没有生意,要回去,他们觉得生活完全中断了,不知何去何从。我记得一些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有一些很感性的话,比如说有一位说"我不想回老家,因为老家没有QQ可以用",还有一些农民工他们可以用一个月的薪水去买一个手机,因为他们需要用手机和外界联系,成为感情的一种寄托。这些让人看了很感慨,我的一个朋友北风当时有一个想法,他想要做一个调查,调查这些返乡的农民工回去之后怎么样,是不是能在家里待下来,工友之间会不会有联系,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他们之间如何互助等等,当然后来因为他是一个人,所以调查没能做下去,但这种想法很有价值。
● 媒体担心过多的报道会妖魔化某种力量从而导致民粹主义
还有富士康的问题,我和一个朋友曾经有个争论,当时我们作一个评论,我会考虑各个阶层对这个事件有什么反映,比如说有一个大学生关注无良企业的组织,他们要求通过对苹果、惠普这些企业施压让富士康改善工人的用工条件。我的这个朋友是同行,他就很抗拒这种做法。他本人高中毕业后在东莞打工,打了好几年工才出来,他觉得富士康的问题就在于那里都是年轻人,他根据他自身的经验认为在年轻人聚集的工厂环境中大家的抗压能力会比较单一,压力会迅速转嫁和传染。他不同意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富士康,他觉得如果只是把问题纠结在这一环就很容易妖魔化富士康,对很多工人来讲是更不利的。因为相对而言富士康的用工条件算好的,薪水可以按时发,你找不出他太多违反国家用工条例的地方。他所讲的也让我开始犹豫那个评论是不是还按之前所想的做,因为我们在国内做媒体很多时候担心妖魔化某一部分力量,担心民粹的东西泛滥而起。在这个极权社会中我们确实要对公权力非常警惕,因为他掌握了所有的资源和社会关系,但对于其他的一些力量,我们是不是就要宽容一点,不要随便妖魔化。
● 媒体四面楚歌
胡泳:我第一次见潘毅,她说的话让我很震动。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做媒体的,而且做了很多年。倒不是完全说潘毅一个人让我震动,因为很多人像她这样想,这件事就会让人震动。在两会的鸿忠抢笔事件中,曾经新闻界有一个联署,但是新闻界想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新闻界本身有什么好说的,这件事就是抢人民日报记者的一个录音笔而已。包括艾未未在他的 twitter上,把媒体直接就叫做霉体,倒霉的霉。还有自由派的知识分子,比如说王力雄,还有很多人,很多时候是很怀疑媒体的公信力,怀疑媒体的判断,至少他们在为很多事情努力的时候,他们可能都不把媒体当作他们的同盟军,这是一件很令人震惊的事情。 换句话说今天的媒体人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困境,当然我指的不是全部媒体,我指的是比如说在座的诸位,大家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些共同的认识和判断,这样的一些媒体人。我们面临的困境是当局觉得你老说政府不好,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上;民粹会骂你,说媒体特别犬儒,特别娱乐;自由派会说你没有立场;我们自己来讲可能精神很分裂,所以媒体就变成四面楚歌的境况。而且很多时候人们会把对社会的很多不满投射到媒体上,就以前两天著名的六九圣战为例,有的人就说是媒体在这里搞鬼,媒体要把大家的注意力引走。我看到展江有篇文章说 "社会有病,媒体吃药",就是大家都觉得这个社会之所以那么乱七八糟,全是你们媒体搞的,谁对媒体都不满意。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网民对媒体的反对,包括像潘毅老师这样的学者,还有在座很多为了今天的社会做各种努力的人对媒体也是这样的看法,媒体怎么办?媒体自己该怎么做来促进这种东西的改变?这可能是大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社会结构最根本的还是一种政治结构
刚才潘老师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讲了自杀的社会因素,但其实社会结构最根本的还是一种政治结构。我很欣赏袁剑说的一句话,他说"中国的上层是一种带有熟人性质的精英互惠经济,而下层则是一种主要建立在自由劳动力基础上并以此为特点的相当野蛮的市场经济"。换句话讲我们背后的社会结构完全是因为这种政治结构决定的,而这种政治结构如果不改的话,即使中央开经济会议,说我们要调整结构、要改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包括金融危机都在导向说我们应该赶紧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到高端,但实际上这整个过程如果没有触及到政治结构的话我觉得都是瞎扯,而这个瞎扯里面有一个很重大的东西,刚才长平讲在中国资本和政府是可以互换的,资本和政府互换的背后,你会在中国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就是全球化绝对是政府的同盟军,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全球化在很多时候是中国现在这种政治结构的同谋。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这么多年,国家的能力越来越强,国家获得了极大的攫取的能力,影响我们个人生活的能力,而如果没有全球化,我觉得中国绝对不会有这么强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前些年西方反全球化的东西,我们觉得离我们那么遥远,比如说G8开会,一些NGO去抗议,还有反耐克的血汗工厂,抗议那些不讲社会责任的公司,我们以前觉得这些离我们特别遥远,但是我们今天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同一个问题。而可怕的就是我们的政府还基本上是建立在跟全球化的跨国公司这种同盟之上来维持现在的这个局面。所以要对全球化作一个重新的思考。(未完) | ||
Posted: 20 Jul 2010 08:47 AM PDT 这两天楼下两个小学都在施工,白天晚上都没个停,打个条幅"为了祖国的花朵,请您理解" 居民楼里肯定有很多人受不了这噪音,只有我充耳不闻。 我从小跟......>>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 ||
Posted: 20 Jul 2010 08:20 AM PDT 原文:CNN: How will China's tech-savvy, post-90s generation shape the nation? 译文:CNN: 中国精通科技的90后一代将如何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 原文:Lara Farrar 发表时间:2010年7月19日 3:14 a.m. EDT 译者、校对:@xiaomi2020 本文参考了环球网的谭利娅翻译的同来源译文 ![]() 思想前瞻还是自私自利?中国的十几岁的年轻人是精通网络的未来领导人,不过有些人认为他们缺乏实际生活经验。 文章重点 * 精通科技的中国年轻人正在成为被研究得越来越多的一个群体; * 被称为是"90后"的这一代人对中国起伏跌宕的过去没有记忆; * 他们是热心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用户; * 一些社会评论者批评"90后"这一代懒惰、缺乏道德感; 北京,中国(CNN)——在中国,被称为"90后"的一代被贴上了懒惰、困惑、自私、脑残、总体无望等多个标签。出生在1990年的这一代人今天大多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 而不管90后到底是什么,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与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 对中国过去的动荡历史没有记忆,相反,他们所经历的中国处于由不可遏制的消费主义和全球化支撑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北京的一位网络分析人士Frank Yu说,"他们所了解的生活只是中国在崛起、正变得富裕。" 他们被认为是百变的一代、非常有进取心、眼光向外、并且非常自信,因为他们没从未感受过困苦。" 此外,他们还是伴随网络成长的第一代,并且正是在网络上,他们过着与今日中国社会存留的牢固的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生活。
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网络思维方式上,当他们看到现实世界没有前进,甚至只是微小的移动,他们产生了无力感。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到哪儿逃避呢?他们回到了网络中。" "网络是少有的,如果不是仅有的一个地方,能让非90后的人看到他们时不时的激进行为,试图与他们沟通,并试图弄明白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和他们到底是怎样想的。 "在网络上,他们有机会成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来自于"青年志"的Zakfa Zhang说. 这对渴望独立的年轻人来说是全新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抨击任何人,没有人会批评他做错了,在网络上他们不必理会太多限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少男少女们在网上表现自己的方式各异,他们会挂在各种社交网站上,例如开心网、人人网等,会在微博上留言,以及使用很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腾讯QQ或Qzone、在线论坛。 在这类平台上,他们还会组成"部落"或"圈子",有的"部落"甚至会吸纳数千名成员,相互之间用"火星文"进行交流。"最精确地定义了90后的亚文化的'火星文'是一种'脑残体'写作,这其实是用最为费解的文字来书写标准汉语,"上海的互联网分析家和博客Fifty 5作者Adam Schokora这么说。 90后的虚拟世界中其他的标志还包括他们所分享的照片和视频。
年轻的女孩还会经常贴一些类似卡通形象的照片,撅着嘴,PS后的大大的眼睛(如同动画片中的任务),戴着粗框眼镜,性感,穿着日韩式样的布娃娃风格、动漫风格或颓废风格的衣服。 "他们想要展示'我是美丽的。我很独特。我是个明星',"张说。 在博客ChinaHush上一篇题为"90后的一系列脑残行为"的帖子里展示出十几岁孩子网上张贴的一些最令人震惊的与性有关的内容:"对90后的总体印象是这些孩子们'失控了','行为很糟糕'……'脑子有问题','过早地有了性行为'。"这篇帖子里说。 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他们的行为那么反感。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一书的合著者之一韩银波(音)就说,"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学习怎么成为领导者,怎么解决人际间矛盾。这些网络活动使他们更加成熟,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前辈们不能享受如此多彩的世界。他们对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单一的。" 18岁的林立(音)是上海复旦大学的一名学生,他说,"社会常常把我们看作是一群想要特立独行、个性很强的,创造力爆发得不是地方的一群人。" 我们对社会多多少少是有一点敌意的。我们不想那么传统,因为我们觉得所有这些事情都已经很旧了,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需要有一些大改变。或许我们想承担这个责任,尽管目前对未来可能还并没有一个真正明确的目标。" 许多人现在想问的一个问题是,当这些90后长大成人并进入职场后,他们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而其实他们中有些人已经加入劳动力大军了,特别是在工厂中,最近,其中一些人已经经历了由年轻的农民工发起的罢工潮,起因是他们不想接受低工资和过去那种太差的工作环境。 按照Yu的说法,罢工至少要部分地归功于"果冻一代"(另一个用来形容90后的词)和他们的自由放任、独立和对生活的创业精神。 Yu说,"他们对于工作的地方更为挑剔。" 《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改变世界》的作者Don Tapscott认为,90后的一代比前辈们更加有创业精神。 "是的,他们会影响将来的变化,并且他们与父辈们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他说道,"网络上发生的事情会变成现实,因为它的确会促使在现实中的行为发生变化"。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现代科技辅助了中国工人运动 更多来自CNN的译文 来源说明:本文原文来自文中标明的出版公司,译文1.0版本来源译者团队。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最新消息"、"译者频道—看中国"、"CNN"、"译者@xiaomi2020"索引。 | ||
Posted: 20 Jul 2010 07:37 AM PDT 据长江网报道, 7月20日,武昌公安分局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有关规定,对3名在执勤中行为粗暴的民警作出处理决定:对民警肖邦明给予记大过处分,并调离公安机关;对民警郑志强、蒲全鸿给予记过处分。当日,警方已向当事人及家属通报了处理结果并征询意见。武汉市公安局表示,将从此事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为鉴戒、严肃纪律,进一步严格队伍管理和文明规范执勤,坚决杜绝此类违纪问题的再度发生。 http://news.southcn.com/z/2010-07/20/content_13976787.htm 我认为,武昌公安分局对三个警察的处罚,有些轻描淡写。只依照《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给个纪律处分,实在是太轻!难以起到"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为鉴戒、严肃纪律"作用。 鉴于警察是在执法过程中使用暴力,人民检察院应主动介入调查,组织司法鉴定机构对陈玉莲伤情进行鉴定。如果陈玉莲受到的伤害只是轻微伤,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由公安机关对三名警察进行治安拘留,并将他们清理出公安队伍,以敬效尤。
| ||
Posted: 20 Jul 2010 08:01 AM PDT 作者 Raphael Tsavkko Garcia · 译者 Luo Yin · 阅读原文 [en] 7月17日,巴西博客圈被公众竞选部的公然审查所震动。公共竞选部要求高级竞选法庭删除博客"总统卢拉之友",因为它发布了一份有可能侵犯反对派竞选人塞拉的公开报道。 博客作者Brizola Neto以他特有的愤慨语气提供了更多信息 [葡]:
公共竞选部(Ministry of Public Electoral)在选举前竞争中的这件事的做法,已经超越了霸权和偏颇的极限。高级选举法庭称,选举检察官要求删除"卢拉总统之友",因为这个博客发布了一个来自瑞士银行的报道,称卢瑟福(Dilma Rousseff)很有可能赢得第一轮选举,原因是选民倾向于保持现状,而她被认为是代表持续性的竞选者。 而圣保罗的报纸O Estado de Sao也在7月4日发表了同样的消息,是作为新闻来发表的。既然是新闻,就不应该向民众隐瞒。公共竞选部没有权利来决定这个网站能发布什么,不能发布什么。 公共竞选部的态度总是不可预期,就算是对待批评塞拉声音也是如此。 在巴西博客圈里,审查是极其敏感的话题。1964至1985年间,巴西经历了野蛮的军政府统治。言论审查曾经是合法的,人们因为自己的观点被关进监狱,遭受虐待,甚至死去。 2010年的总统竞选临近,管制被加强。因为参议员Azeredo[葡]发起的有争议的选举改革,博客作者在评论竞选态势方面被严格限制。(全球之声之前曾有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探讨究竟有没有真正自由的网络[英])这种管制在巴西最早叫"AI5Digital",指的是1968年军政府建立的管制法案5号(Institutional Act Number 5),把审查规定为国家政策。 许多博客因为他们的观点与大众媒体不符而遭受了审查,比如2009年底的Antônio Arles(@aarles)审查案,还有同样是2009年底的Carlinhos Medeiros审查案,被神查的原因是批评了一个大众媒体记者不公正的观点。 关于"总统卢拉之友"审查案,Antônio Arles(@Aarles)呼吁广泛的,世界范围的和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自由。他在Twitter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荒谬!!!又一个博客受威胁了:http://miud.in/6Tq #censorshipnevermore终于,有人对老百姓网上的声音感到不安了。 博客"看世界"的Luiz Carlos Azenha更进一步的声称高级选举法庭不懂博客圈。据Azenha说,高级选举法庭不明白自己的权限,这些网站服务器在国外,超越了他们的司法权:
高级选举法院想要控制博客圈。法院认为他们可以在博客圈里指定哪些是提前选举行为。 高级选举法原认为他们可以用巴西的命令控制博客圈,就像把他们装进瓶子里。我建议那些感到被伤害的博客——工人党的,社会民主党的和巴西共产党的——把博客搬家到圣克鲁斯,波哥大和迈阿密。 高级选举法院在那里有司法权么? Antônio Arles在回复中 表示 [葡]同意:
审查blogspot的博客容易。谷歌在巴西有办公室。WordPress和其他的,法院就不得不上诉到所在国了。 身处审查案中的"卢拉总统之友"在帖子里解释了事件经过 [葡],并且在另一个帖子中表明了了他对案件感到的是全然的反感[葡]。 在Twitter上,很多用户对博客表示支持,有@BetoMafra, @Dolphindiluna, @Stalney Burburinho, @emerluis, @luciaorphan, @Katytasv, @samaronegomes, @MVTVCOM和许多其他人。 "蒂马的博客",另一个在审查中的博客也是卢拉的竞选支持者。他被起诉的罪名[葡]是赞扬竞选人并为选举募捐。对此,博客在自己的主页上表示[葡],博客内容仅是编辑的责任,而与任何政治团体无关。 博客圈和推特圈都已经有组织反对选举法院的荒谬审查。他们或是发贴直接反对审查[葡],或是立场鲜明的 支持[葡]挑战法庭和公众审查的选举人。 Brizola Neto甚至不认为这件事是一次挑战,他认为这本来就一种权利[葡]:
法律是用来保护民众的权利。而不是用来反对任何公民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他们的喜好,包括投票倾向。这是借法律之名反对公众权利。 反审查运动和保护博客圈的团结网络已经在互联网上启动,比如博客 Mega Não [葡](不要米加)和Xô Censura[葡](再见,审查)。Marcelo Branco留言呼吁人们行动:
@MarceloBranco: 博客们和推客们,为了网络言论自由,我们组织一次暴动怎么样? 原文由Manuela Tenreiro校对。 | ||
Posted: 20 Jul 2010 07:31 AM PDT ![]() 章鱼哥的智商到底如何? ![]() 章鱼结构图 文_felix 1873年,英国布莱顿水族馆里每天都会有一条鲂鱼莫名其妙地消失,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直到一天早上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在鲂鱼鱼缸内看见一条章鱼,事情才真相大白。原来,这条章鱼发现了邻近鱼缸内的鲂鱼之后,居然每天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发起突击。在饱餐一顿之后,它又爬回自己的水缸内,装着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被工作人员抓获之后,随后的一星期里它就没有离开过水缸,就像知道自己被监视了一样。又过了几天,这条章鱼带着另一个同伙再次分头行动,而且还避开了邻近的水缸。只不过它们这次运气不好,进到了装着大螃蟹和大龙虾的水缸里。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不怎么待见章鱼。"章鱼是种愚蠢的动物。"他说,"因为只要人把手放进水里,它们就会游过来。" 两千多年之后,科学研究早已经为章鱼正名。从欧洲杯到世界杯,章鱼保罗的横空出世更是让它的家族声誉迭起。博彩公司最喜欢的是乌鸦嘴贝利,最憎恨的无疑是章鱼保罗。在西班牙夺冠之后,章鱼保罗预测的八场比赛全部应验,神奇得令人难以置信。对此,章鱼保罗的管理员瓦伦恰克(Oliver Walenciak)解释说,这是因为章鱼的九个大脑带给它们超常的智力。 九个大脑的章鱼属于科幻世界。不过,章鱼的智力倒真是不那么寻常。它们会学习,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还展现出复杂的行为方式。当然,你想让它们做IQ测试肯定不成。毕竟章鱼的智力与人类的智力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可以归结为章鱼脑与人脑所经历过的截然不同的数亿年进化过程。 人类与章鱼在物种上的分离可以追溯到大约七亿年前。科学家们猜测,人类与章鱼的共同祖先是一种长着小眼点的蠕虫状生物。从那时开始,我们的系谱进化出骨架,它们的系谱演化为借助水压控制的无骨躯体。漫长的进化过程让人与章鱼几乎没有任何的相似之处。所以,当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章鱼大脑里也有极度丰富的神经元之后,整个科学界都为之兴奋。 章鱼和蜗牛、蛤蜊等软体动物都属于同一家族。典型的软体动物全身大约分布了20000个神经元。而章鱼体内的神经元达到了5亿个。章鱼头部的神经元聚集成诸多复杂的神经叶,与人的大脑很相似。和它们的身体重量相比,章鱼的大脑是所有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甚至超过了鱼和两栖动物,接近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水平。虽然章鱼的大脑有别于一般脊椎动物的大脑,但它们都有折叠的神经叶、独特的视觉和触觉记忆中心,甚至相似的脑电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对章鱼做的脑电图显示,章鱼的脑波形态"与狗、海豚和人相似",但稍弱一些。另一个有趣之处是,章鱼除了有一个中央的大脑,还有数个分散的神经中枢或神经节负责其他功能。 牛津的生物学家萨瑟兰(N.S. Sutherland)针对章鱼的大脑进行过试验。他给章鱼看两种图形,然后在它们触摸其中一种图形时给予奖励。章鱼要学会区分水平放置的矩形与旋转90度后的同一个矩形。一旦它们弄明白了这个测试,无论矩形的大小如何,章鱼都能分辨出任何水平位置的矩形。这说明,章鱼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章鱼展现出来的智力特征也越来越多。科学家们发现,章鱼能够破解迷宫,快速解决问题并短暂地记住所使用的解决方式。加拿大生物学家玛瑟(Jennifer Mather)说,这是因为章鱼的大脑中有两块区域是专门负责记忆储存的。 在玛瑟看来,章鱼的一些行为表明它们是一种具备初级意识的动物。换句话说,它们能够将自己的知觉和记忆结合起来,形成对事件的一个连贯感觉。这种将不同区域接收到信息结合起来的能力表明章鱼的大脑已经具备了一些分工的性质。玛瑟和她的同事曾经做过一项试验,发现章鱼观察外界时会对某一侧的眼睛视力有所偏重。 虽然美国生物学家博尔(Jean Boal)认为,章鱼也许对它们的左右眼睛并没有偏好,玛瑟的试验结果可能只是个意外。但他也赞同章鱼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在一项试验里,博尔在章鱼的水缸中放了各种标记,如塑料壳、鹅卵石和藻块等。只经过了几次尝试,章鱼就找到了通往隐藏在水缸底部的出口的捷径。这个试验的独特之处在于,章鱼同时学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迷宫。每次尝试之后,博尔都会把章鱼从一个迷宫转移到另一个迷宫。而章鱼能够同时记住两种地理环境。这种能力可能会让章鱼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尽快掌握最佳逃生路线。 我们很难用人类智力的标准来衡量章鱼的这些行为,就像我们很难简单地解释章鱼保罗的预测能力一样。章鱼保罗具备超能力的可能性不大,不然也不用为了填饱肚子在大水缸里爬上爬下。 虽然它当守门员的潜质绝对超过卡西利亚斯,但看起来章鱼保罗也没什么专业足球知识。水族馆的工作人员认为,章鱼保罗爱吃红黄色彩的食物,所以是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决定了它的选择。但据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的诺曼博士所说,虽然章鱼有着惊人的变色能力,它事实上却是不折不扣的色盲。 说到底,章鱼保罗的预测就像是连着8次掉下来头像在上的硬币和一杆进洞的高尔夫球,虽然概率很小(1/256),但仍然比中500万头奖的可能性要大多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访问 南都周刊官方网站www.NBweekly.com | ||
Posted: 20 Jul 2010 07:31 AM PDT ![]() 文_桃桃 贝利乌鸦嘴 贝利的脚法已被世人淡忘,但贝利的黑嘴却是路人皆知。1994年世界杯,贝利看好的哥伦比亚队小组赛就遭淘汰;1998年世界杯,巴西在决赛中完败;2002年中招的球队变成了法国和阿根廷;2006年英格兰和巴西也未能幸免。 不过,统计学家都认为贝利很冤,理论概率大家都是1/32(当然,热门强队实际概率会高一些,也就是1/8左右),这样在相对短时间,如果贝利预测的冠军数量越少,他的乌鸦嘴就越可能灵验。果然,学乖了的贝利这次将目标范围扩大到4支球队:德国、西班牙、巴西、英格兰,成功打破了黑嘴传说。建议下次他老人家把FIFA排名前16的全包了,保证有效。 广告魔咒 耐克与百事广告堪称球星黑洞。在百事中上镜的亨利、卡卡、兰帕德、德罗巴所在球队都没能走远,其中各大球星射门失准的情节再现,尤其困扰了阿根廷天才梅西。 耐克"踢出传奇"的主角,也在现实中相继出局,科特迪瓦的德罗巴赛前离奇重伤险些无缘世界杯;卡纳瓦罗和里贝里的意大利、法国连小组都没能出线;英格兰的鲁尼连续两届比赛零进球;C罗的任意球全部失去准星,葡萄牙在小组出线后就打道回府。 最后,百事的托雷斯,和耐克广告的配角西班牙"扔报三人组"(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和雷纳),共同终结了广告魔咒。 欧洲杯和欧冠魔咒 自从前联邦德国在1972年获得欧锦赛冠军,两年后又获得世界杯冠军以来,36年内每一届欧洲杯冠军从未获得过随后的世界杯冠军。2008年,西班牙在维也纳获得了欧洲杯冠军。两年之后,斗牛士队长卡西利亚斯在南非举起大力神杯。 过去,欧洲的豪门俱乐部如果夺得了冠军杯,那么他们所属的国家队将铁定无法在下一年的世界杯上夺冠:如1993年法国马赛、1997年德国多特蒙德、2001年德国拜仁慕尼黑、2005年的英国利物浦。2009年欧冠被西班牙巴塞罗那获得,但今年西班牙改变了命运。 非本洲魔咒和欧美轮流称霸传说 "巴西的礼物"在上届世界杯被意大利终结,但这个曾是世界杯历史上最著名的魔咒看起来还是很有威力:其规律是,只要巴西称雄,下一届的冠军就将是主办大赛的东道主,除非巴西队自己将礼物收回。1962年,巴西队夺冠,4年后英格兰队本土称雄;1970年巴西队三夺金杯,1974年东道主西德队捧杯;1994年巴西队夺冠,1998年东道主法国队夺冠。 巴西的威力在于,只有巴西在非本洲(1958瑞典和2002韩日)拿过冠军,其他冠军都是出自主办国所在大洲,也就是著名的"非本洲不夺冠"。但这次强大的巴西在南非没有笑到最后。随着乌拉圭的功亏一篑,约堡成为西班牙、荷兰欧洲双雄会,这也让1962年以来欧美轮流捧杯的传说告终。 黑马克星、亚洲敢死队、三进决赛法则 从1982年开始,谁能够在半决赛中击败四强中的黑马球队,谁就将获得冠军。因此在半决赛中3比2力克黑马乌拉圭的荷兰很被历史看好。 决赛前,另一个支持荷兰的理由是冠军总是踩着亚洲球队尸体而来的。最近24年的世界杯有一个巧合,冠军大多在小组赛和亚洲球队同组并获胜,即便没有,在淘汰赛中也取胜亚洲球队。唯一的两个"例外"是1994年和 2006年。1994年被巴西击败的俄罗斯,70%国土都在亚洲;2006年意大利虽然没有在小组赛遭遇亚洲球队,但1/8决赛淘汰的对手却是已加入亚足联的澳大利亚。本届世界杯,荷兰在小组赛中1比0击败日本。 荷兰的最后一个护身符是三进决赛必夺冠法则。世界杯历史上,没有一支球队在三次进入决赛而不获得冠军的,巴西、阿根廷、意大利、德国都曾超过三次进入决赛,最终都获得世界杯冠军。俗话说事不过三,输掉了1974、1978两次决赛的荷兰竟然一口气打破三大铁律,全胜进决赛后,败给了首战就失利的西班牙(话说过去的世界杯冠军首战从未输球)。 东道主法则 过去的每届世界杯,这一法则都保护赛事主办国顺利从小组突围,进入淘汰赛。而第一个小组赛即被淘汰的东道主南非不幸被钉在耻辱柱上。 这些魔咒还在继续…… 美洲杯魔咒:历史最悠久的魔咒,上届美洲冠军从来都成不了随后的世界冠军。(中咒者:巴西) 金球奖魔咒:谁拿前一年的欧洲足球先生,其所在国家队就无法夺冠。(梅西和阿根廷) 联合会杯魔咒:上一年的联合会杯冠军无缘捧起次年的大力神杯。(巴西) 死亡之组魔咒:死亡之组的每支球队都会在夺冠路上"死亡"。(巴西所在G组) 四强必有新军:总有一支黑马杀进半决赛。(乌拉圭) 意大利轮回:最近几十年,意大利12年进一次决赛,再过12年夺冠。哈哈,下次要等到2030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访问 南都周刊官方网站www.NBweekly.com | ||
Posted: 20 Jul 2010 07:40 AM PDT 陆陆续续用了1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一套SVG格式的麻将牌面图标。 点击图片进入图片说明页,然后再图像上右击选择"链接另存为"就可以保存该图像SVG格式。这里还有一套黑白版本的。 在unicode5.1之后,1F000-1F02F为麻将牌面符号,其中44个已经使用作为麻将牌面,还有4个没有使用,为以后扩展用。目前可以正确显示麻将牌面的字体有Free Serif, HanaMin Regular 和 Symbola,全部是自由字体。本套麻将牌面就是用Free Serif字体将字符转换成SVG对象后制作的。采用GPL授权。HanaMin Regular只有部分麻将牌面与Free Serif不一样,应该是没有全做完的缘故,而Symbola则是完全copy的Free Serif的麻将牌面符号。也就是说,目前完整的麻将牌面符号,其实就是Free Serif只此一套而已。 既然unicode里麻将都有了,不知道何时会有中国象棋呢?(国际象棋早就有了) 题外话,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能够包括所有unicode符号的字体,所有的字体都只是有unicode的一部分。不知道有没有人去做一个含有所有unicode的字体?此外,google提供的网页字体真是一大发明,可以让网站直接调用在线字体。那么能否有一种类似方法可以让网站在线调用并显示任意的unicode符号呢? 还有,像最近网民造的一些新字,例如: 能否申请加入到unicode里呢? 相关日志
Recent Comments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