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负责人

Posted: 17 Nov 2010 02:04 PM PST

 

 

Follow blogtd on Twitter

 

 

【延伸阅读】

上海起火大楼工程被多次违法分包

全球外交日益重要 国务部雇员五万吸引年轻人

Posted: 17 Nov 2010 02:19 PM PST

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11月8日放映了一部纪录片"在国务部之内"(Inside the State Department),记录片主要报道了国务部部长克林顿以及其他国务部官员的全球外交之旅,尤其是巴基斯坦、中东之旅以及在纽约联合国大会的活动。

杜鲁门大楼正门外观

杜鲁门大楼正门外观

最近我们将State Department的旧译名"国务院"改成"国务部",将"国务卿"改成"国务部长",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反映State Department在联邦行政机构中的地位,因为State Department与其他联邦各部并无统属关系,虽然在联邦的十五个部中,State Department排在第一位,地位很重要,但毕竟也还是一个"部",所以改为"国务部"比较合适。

国务部是联邦行政机构中的第一个"部",成立于1789年7月,最初的时候称为"外交事务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两个月后便改称"国务部"(Department of State),所管理的事务,不但涉及外交,也包括许多国内事务,例如管理造币厂、保管美国国玺以及人口普查等。到了十九世纪,国务部有关国内的事务,大部分转移给了其他各部,不过美国国玺依然还是由国务部负责保管。我想可能派驻国外的大使向外国元首递交国书时,国书上要盖章,所以国玺由国务部保管比较方便吧。

第一任的国务部长是托马斯•杰斐逊,不过当华盛顿总统任命他担任国务部长时,他还在欧洲,过了几个月才回国就任。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也是第三任美国总统(此后连任一届)。

目前国务部雇员五万人,遍布全球190个国家,年度预算超过160亿美元。随着各国间联系的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也越来越紧密。由于美国的大国地位,国务部在全球安全、和平、商业、外交等领域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对于国务部的工作人员来说,无论是部长还是普通员工,都处于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中,也正因为这样,国务部吸引了大批年轻有为、满怀朝气的年轻人。据《商业周刊》2007年5月份发布的调查显示,在新科大学毕业生最理想用人机构排名中,前五位依次是谷歌、媒体巨头迪斯尼、苹果电脑、国务部以及美国和平队。

主楼内厅悬挂着各国国旗

主楼内厅悬挂着各国国旗

国务部的部级官员,除了克林顿部长外,还有两位常务副部长(Deputy Secretary)、六位副部长(Under Secretary)以及一位顾问(Counselor of the Department)。

国务部总部位于华盛顿西北区,离林肯纪念堂、越战纪念碑不远。这个地区的别称为"雾谷"(Foggy Bottom),所以许多国务部工作人员便以"雾谷"作为国务部的昵称。我们的博客以"雾谷飞鸿"为名,起因于此。

国务部主楼称为杜鲁门大楼(Harry S Truman Building,以前称为国务主楼,Main State Building),二战时期本来是作为战争部(Department of War)即后来的国防部办公楼设计建造的,但无论是战争部还是国防部,都没有在此楼办公。该楼的建筑费用约为5200万美元,这在四十年代是一笔大数目。大楼建成后,成为国务部的总部办公楼。五、六十年代几经扩建,目前杜鲁门大楼占据四个街区,办公面积近14万平方米,全楼有43部电梯、4000多个窗户,约34000盏灯提供室内照明;上万名员工在杜鲁门大楼上班。大楼内有银行、美容店、饮食店、书店、邮局、礼品店、小卖部、洗衣店等。杜鲁门大楼的设计风格是风靡于三、四十年代的所谓现代派建筑,其风格强调简洁的横线或曲线。不少人对此种建筑风格颇有讥评,认为简陋难看,但也有人喜欢这样的建筑,认为干练稳重。

在国务部五万名雇员中,有不少各国移民。其中亚裔、华人不少,每天在我们的办公楼周围可以看到许多亚裔面孔的同事。究竟有多少华人为国务部工作,不得而知,不过据我的估计,起码有几百人,理由是光是姓赵姓王姓李的就有两百多人,以此推测,几百人的估计还是比较靠谱的。(照片均为Xiao摄 )

由国务部保管的国玺

由国务部保管的国玺

 

国玺印章

国玺印章

 

不同时期的美国护照

不同时期的美国护照

 

各国送给美国政府的礼品一瞥

各国送给美国政府的礼品一瞥

秘密组织

Posted: 17 Nov 2010 01:36 PM PST

 

 

Follow blogtd on Twitter 

备份图片

 

 

【延伸阅读】

上海高楼大火已有8名涉案人员被拘留

在阳光下行走

Posted: 17 Nov 2010 10:48 AM PST

按:这是《中国,少了一味药》的序言。这本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像是天真可笑的堂吉诃德,徒劳无功地与风车搏斗,一日比一日沮丧,一日比一日绝望。时至......>>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火场逃生十法

Posted: 17 Nov 2010 01:22 PM PST

《少年科学》授权转载

迅速撤离法

迅速撤离法:当进入公共场所时,要留意其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设置的"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低身前进法

低身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毛巾捂鼻法

毛巾捂鼻法:火场上的烟气温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人体中毒。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厚物护身法

厚物护身法:确定逃生路线后,可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不能用塑料或化纤等类物品来保护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跳板转移法

跳板转移法:可以在阳台上、窗台、屋顶平台等处用木板、木桩、竹竿等有承受力的物体,搭至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管线下滑法

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结绳自救法

结绳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器械逃生法

器械逃生法: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平时准备的家用缓降器等专用救生设备逃生。

信号求救法

信号求救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通过大声呼救、挥动布条、敲击金属物品、投掷软 物 品 等 方 式 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夜间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能发光的物品发出信号。

空间避难法

空间避难法:在暂时无法向外疏散时,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且有水源和新鲜空气的地方暂时避难。将毛巾等棉织物塞进门缝阻挡烟气,在地面上泼水降温,等待救援。在消防队员到来后,可通过搭乘消防云梯、救生直升机或利用救生气垫逃生。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豆瓣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QQ空间 qq书签 人民微博 GOOGLE书签 MySpace 百度搜藏 鲜果       更多...

QE2

Posted: 17 Nov 2010 01:38 PM PST

Several people have asked my opinion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new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In particular, some have noted that I did not sign the open letter by conservative economists critical of recent Fed actions.

My view is that QE2 is a modestly good idea.  I say it is a "good idea" because, like Ben Bernanke, I am more worried at the moment about Japanese-style deflation and stagnation than I am about excessive inflation.  By lowering long-term real interest rates below where they otherwise would be, QE2 should help expand aggregate demand.  I include the modifier "modestly" because I don't expect these actions to have a very large effect.

Moreover, I do see some potential downsides.  In particular, the Fed is making its portfolio riskier.  By borrowing short and investing long, the Fed is in some ways becoming the hedge fund of last resort.  If future events require higher interest rates, the Fed will end up making losses on its portfolio.  And even if doesn't recognize these losses (by not marking to market), it could end up paying more interest on newly expanded reserves than it is earning on its newly acquired portfolio of long bonds.  Such a cash-flow deficit could potentially undermine the Fed's political independence (which is already not very popular in some circles).  Yet if the Fed tries to avoid these losses by failing to raise rates when needed, inflation could indeed become a problem down the road.  I trust the team at the Fed enough to think they will avoid that mistake.

So, in the end, I judge QE2 to be a small but risky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

Addendum: While I do not agree with its conclusion, I did find this video on QE2 amusing.

菜園村關注組、菜園村支援組、菜園村巡守隊聯合呼籲:1119守護村民行動

Posted: 17 Nov 2010 10:28 AM PST

今年一月,由保皇功能組別把持的立法會夾硬通過廣深港高鐵669億撥款,整條石崗菜園村將被夷平。政府至今都沒有做好安置和賠償工作:五十戶村民參與的重建家園計劃舉步維艱、農作物超低賠償令農民失去生計、廠戶血本無歸、租戶安置失當。但是,政府不打算正面協助村民渡過難關,反而自十一月四日起,每兩星期大舉入村清場逼遷一次,還不時偷偷突擊收地毀田,要以武力把村民解決掉。

十一月十九日﹝星期五﹞,收地行動又來了,多個農戶、租戶和廠戶可能被武力清場。菜園村關注組、支援組和巡守隊要求政府停止清場行動,並呼籲市民當日入村,共同守護村民,迫令政府正視村民的需要。

菜園村巡守隊自十一月四日起肩負起守護村民的任務,每日巡村。在十一月十九日,巡守隊呼籲支援者於早上八時在菜園村生活館集合。巡守隊組織者由當日早上七點半起,會在菜園村生活館接待市民並安排工作,包括按組織的安排監察政府人員、以影像和文字記錄,或在指定地點守衛等等。我們在此向政府表明,清拆必須在雙方滿意的情況下進行,絕不接受強拆強遷。

支援者仗義襄助,菜園村村民銘感於心,但村民也擔心支援者安全,不希望有朋友因清場受傷,故我們亦呼籲大家恪守非暴力抗爭原則,避免衝撞。

十一月十九日不會是菜園村最後一次清場,預料政府接下來的行動將會更頻密,務要把村民壓倒為止。我們需要更多支援者加入,守護村民,直至所有人平安離開。

菜園村關注組、菜園村支援組、菜園村巡守隊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七日

十一月十九日護村行動重點
集合地點:石崗菜園村村口生活館(錦上路西鐵站乘的士前往)
集合時間:上午八時
熱線電話:63546576
●支援者到場後先到菜園村生活館登記,可以選擇按組織安排加入各工作小組
●組織安排的工作包括監察政府人員行事、記錄過程、在指定指點守衛等
●清拆必須在雙方滿意的情況下進行,絕不接受強拆強遷
●菜園村關注組、菜園村支援組、菜園村巡守隊恪守非暴力抗爭原則
●獨立支援者若打算自行組織行動,請先聯絡63546576

请准我减肥

Posted: 17 Nov 2010 10:11 AM PST

小爱,听我说。

我心情不好就什么都干不好。
胖影响了我的心情。
减肥了,奶水少了。你开始吃奶粉。奶粉调配凉了,或吃多了,你说吐就吐。
内疚。一度想喝米酒壮奶水。

妈妈不打算攀比,当辣妈或含辛茹苦的妈妈都不是我的范儿。
妈妈只想修炼成"心情好的妈妈"。

妈妈去年的所有衣服都不能穿了。你知道妈妈得买L号吗。
为了不妥协L号,妈妈什么都不买。妈妈反复穿那件大衣和那双运动鞋(妈妈的脚也胖了),穿到不好意思连着两天出门。

小爱,你会理解我的,对吗。
妈妈只想做个心情好的妈妈。
请好好的。一切都好好的。


(从不吐奶的小爱加奶粉后连着井喷两次。心痛不已,泪哗哗哗流向浴盆。减肥的步骤骤停。在自私和自责中摇荡。
去年这个时候,计划再去云南年末去日本次年春天去意大利夏天去希腊。小爱的忽然出现把我困在家哪也去不得。小爱出生后,数次放弃去日本的机会。哪也不去,日日守在小爱身边,没有假期没有休息。是的,我就是贪玩。我必须每隔一段时间远行一阵子。不在乎多少人批评我长不大、不负责、贪玩。我就是心情好才能活。
可是小爱。我该怎么办。你吐奶足以折磨死我。)

...

经济学人 有谁胆敢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Posted: 17 Nov 2010 10:41 AM PST

核心提示北京最近进行的外交施压让刘晓波问题成了各国要选择站队的事。

原文:Don't you dare go to dinner
来源:经济学人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11日
译者:Arant
校对:@xiaomi2020


"正是无情的、持续不断的压力才会对人权问题产生影响。"英国当时的首相约翰·梅杰 (John Major) 在1991年访问北京期间说道。自从保守的首相大卫·卡梅伦 (David Cameron) 第一次访问中国后,就显得更加谨小慎微。中国因为诺贝尔和平奖被颁发给一个被监禁的不同政见者而发怒,卡梅伦对此选择了尊重。

刘晓波10月8日的得奖已经让西方政府和中国政府都芒刺在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世界为追求与中国更紧密的经济关系而在很大程度上搁置了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他们所施加的表面上的"压力"也仅仅是较低级别的中国和西方官员之间的毫无建设性的"人权对话"。但诺贝尔和平奖使这个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这个时机并不怎么好:他们正在经济危机中挣扎,而中国经济却在蓬勃发展。比起1991年,中国手里有了更多好牌——当时中国经济规模比现在小得多,而且周围的共产主义国家在纷纷崩溃。当时的英国首相是1989年天安门镇压事件后第一位访问北京的西方领导人。当时正被排斥的中国对他的到来感激不尽。

诺贝尔奖公布以来,卡梅伦首相是第一位访问北京西方领导人。中国可不想妥协。警方一直在严格控制着刘先生的妻子和其他持不同政见者的活动。11月9日,就在卡梅伦在北京访问的时候,刘先生的律师被禁止飞往英国。中国正在尽最大努力防止任何中国人参加12月10日在奥斯陆举行的颁奖典礼。

卡梅伦以及跟随他一同到来的四个内阁部长和一个庞大的商业代表团,显然十分担心因为刘的困境而弄砸了一个大好的商业机会(见该文[英] )。在与总理温家宝举行正式会谈时,他没有提出刘晓波的问题——虽然他在之后的宴会上提出来了。在北京大学,卡梅伦谈到中国需要"更大的政治开放"和法治。然而,中国领导人在谈论到类似的问题时,始终在捍卫一党统治。同一天,赵连海,三聚氰胺毒奶受害者集体维权联盟"结石宝宝之家"的发起人,因扰乱社会秩序的罪被判处两年半有期徒刑。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4日到6日访问法国期间也采取了类似的温和的表达方法。这次访问为法国带来了超过200亿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由中国向其购买超过66架空客飞机的大合同。两位领导人一致的表现与2008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中国对萨科齐总统因为中国对藏人的压制而抵制奥运会采取了激烈的针对措施。

现在已经有15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联合呼吁20国集团的领导人在11月11日和12日的首脑会议上在释放刘晓波的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译注:此文翻译得较晚,这件事显然没有发生。]。对于急于为全球经济重新平衡寻求中国支持的首脑们而言,没有人会想要这么做。欧洲国家似乎准备像往常一样,派大使参加奥斯陆的颁奖典礼。即使如此,中国仍旧觉得讨厌——各国应该回避诺贝尔颁奖典礼。

事实上,是中国而并非西方各国始终在渲染刘晓波问题。11月5日崔天凯副外长说,其他国家要面临的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参与关于刘晓波的"政治游戏",或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如果它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威胁说,"就将要承担严重的后果"。就在同一天, 《人民日报》 ,共产党的官方报纸撰文称,刘晓波的获奖是为了"颠覆中国"。想获得订单的西方各国会赶紧解释说,他们可不想这样啊。

点击这里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这里一键翻墙


相关阅读

  • 安装适合你的浏览器的红杏插件一键翻墙
  • 翻墙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外交政策 黄亚生:和中国的老百姓聊聊

Posted: 17 Nov 2010 10:06 AM PST

核心提示如果奥巴马政府忽略,或拙于向中国的普通人传递信息的话,这只会让它的政策制定更为困难。


原文:Talking to Main Street, China
来源:外交政策
作者:黄亚生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8日
本文参考了其他"同来源译文"
校对:@xiaomi2020


看到中国官员做出一些看上去难以捉摸的行动,华盛顿往往认为中国政府中的许多人是反美的,而中国的大众是亲美的。现实的情况几乎刚好相反。在中国的普通民众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怀疑,认为美国有一个精心设计、周密思考和连贯的遏制中国战略。这种阴谋论还有某些极端版本,认为每件事都是这个阴谋的一部分。对中国人权记录的批评?目的是为了颠覆北京的政府。对央行施压要求重估人民币?显然也是为了让中国患上"日本病"。甚至一些私营公司如高盛和谷歌有时也被畅销书和期刊描绘成美国的前哨站,是这个大战略的忠实走卒。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的亚洲之行—一印度、印尼、韩国和日本,显然跳过和包围了"那个大红点"(某记者最近说)——可能更加佐证了这一阴谋论。可以怪罪中国的官方宣传机构和对媒体的严格控制,是这些才催生了这种针对美国的奇谈怪论。当然这么说没有错。但是美国一直都未能与更普遍的中国大众沟通其意图和行为,中国的普通人尽管受到了那著名的"防火长城"的围困,但还是因互联网而找到了自由媒体的"新大陆"。

美中关系健康与否不再仅仅取决于白宫和中南海的官员之间的握手和秘密协议。只要看看最近的美国的中期选举就知道了:按照《纽约时报》的报道,29名候选人,有的直接,有的间接地用了政治广告来抹黑对手的对华政策。在对华政策方面,普通百姓的意见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公众观点也开始在一系列对中美关系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占较重的份量了,例如汇率、国内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私营部门的发展等等。可是华盛顿外交政策机构的做法却好像是美中关系还是尼克松和基辛格以及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利。美国并没有认真地试图直接向中国大众说明情况和沟通想法。

当然,对于一个严格限制新闻自由的国家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是科技已经在北京严格控制的新闻上凿开了的几个洞。中国有4亿网民(译注:原文为3亿,疑为有误。官方数据是4.2亿。),差不多和美国的总人口一样多。另外,中国还有7亿手机用户,每年这两类用户的数量还在以数百万的速度增加。

但是,美国政府总是选择用被审查得最严格的、被控制得最严密的媒体和中国大众沟通。2009年奥巴马的"议事大厅会议"是在一群电视观众前进行的,完全无法引起多数中国人的共鸣,因为审查机构只会播出讨论中出现的最平常无奇的问题。(例如:"明年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您会带您的家人来看世博吗?")和西方媒体的解读正好相反,中国的新闻审查也限制了对美国的批评。他们不想让奥巴马感到难堪。

美国政府还在各种方式上疏远了中国民众。在人权问题上,美国总是强烈批评中国对待西藏和异见分子上的做法。这些批评往往事与愿违地引起普通中国人的不满,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在挑战中国的文化观和政治规范。他们也忽视了更能在中国大众中引起共鸣的话题,尤其是在产权问题上。当孤寡老人被强制从家中赶走,或者企业家突然失去了多年辛苦积攒的财产时,这些才是对人权和合理程序而言重要的"教育点"。

在货币问题上,美国所选择的论点一直不能让普通中国人,甚至是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产生共鸣。最软弱的论点是中国有责任为中美贸易实现平衡而努力。但是既然美国的消费那么高而储蓄率又那么低,为什么中国要为贸易失衡承担比美国更多的责任?事实上两个国家都有责任——美国要在宏观经济出超方面多多努力,而中国则应调整货币政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北京身上恰恰让很多中国人感到极不公平。

这种说法还有一个问题:这等于是让中国牺牲出口部门的工作岗位,还形成这样的印象,[这么做是因为]美国正在努力减少它的失业。这种观点在重庆和广州的大街上很难赢得人心。中国人要比美国人穷得多,可是美国人竟然要求他们降低生活标准,这样美国的政治家们就感觉更好一些,觉得是为选民做事了。伤害带来的侮辱远不止如此,那些因人民币升值而受到最大打击的中国人主要来自于最贫困的群体,也是最弱势人群:农民工。

别搞错,绝大部分严肃的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币值重估是为了中国人好,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是政治,这个问题不是专家治国论者选择谁对谁错的问题。奥巴马政府选择了令中国人感到反感的方式设计了谈判框架,却没有采用更容易让中国人产生共鸣的论点。例如,你可以说人民币币值重估可以帮助中国实现成为制造业大国的理想——不仅仅是制造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还能成为创新和科技的中心。这个论点能在中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它强调的是符合和提高中国利益的逻辑,契合很多中国人的科技大国梦想。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没有对中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给予足够重视,那就是中国正在崛起的民营企业家。这与美国对待印度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访印期间,奥巴马会见了25位印度企业家,征求他们关于创造就业和企业发展的意见。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从来没有获得哪位美国总统的类似待遇。就在谷歌决定终止其在中国的搜索引擎服务之后不久,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说美国谴责对互联网的限制,呼吁中国要有网络自由。这一演讲广为流传,但是这可能无意中传递了这样的印象,只有外国企业,比如谷歌才在捍卫互联网自由,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就没有。但事实是,即使是在谷歌撤出之前,就是中国的创业公司,比如百度、新浪和搜狐,在提供绝大部分的网上服务了。谷歌的撤出仅仅是为他们的继续成长腾出了空间。很多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是由野心勃勃的,在美国受教育的华人企业家创建的。中国的互联网革命已经大大超出了自由交换想法和商品,而是由眼光远大、事业有成、技术领先的中外企业家们共同培育出来的成果。政府应当小心,不要在言行上让中外企业的利益互相对立。

在未来20年里,中国和美国都要解决一些足以载入史册的政治和政策问题。中国在2012年将会进行权力更替,而奥巴马也会在2012年面临连任选举,选民们将判断他是否真能带来繁荣和增长。中国会怎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奥巴马如何解决他的挑战,接触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是跟北京的官方接触已经不够了。美国领导人要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同中国人民进行沟通,而不要让阴谋论者来代他们发言。

点击这里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这里一键翻墙


相关阅读

  • 安装适合你的浏览器的红杏插件一键翻墙
  • 翻墙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010年11月17日糗事TOP10

Posted: 16 Nov 2010 08:00 AM PST

本人喜欢小动物,有天没戴眼镜,看见草丛有个白色的东西跑过来,后面跟着它的主人,我以为是小狗,就过去边【汪汪汪】边过去逗
后来发现竟然是足球,,,后面有一个人在踢,,,,

顶 158 :: 拍 -9 :::: 已有48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说个糗死人的事 必须匿

我巨爱狗狗,家楼下正好有个小广场每到傍晚就会有许多狗狗出来溜溜~所以我经常去逗狗玩!

我那天去玩的时候 正好来大姨妈,你们知道狗狗的鼻子有多厉害!突然就来了一只大金毛,冲着那个部位就一直舔~~~  还是口水直流的舔(好死不死的 我那天穿的裤子是那种一沾水就很明显的布料~)。狗主人是个大妈,一边黑线的同时一边鸡冻的说:"啊哈哈~~ 没事!别怕 我家的宝贝 越腥的就越喜欢~~"
咳~~我都不敢回想周围那些炽热的目光啊~~

5555  最后捂着就跑回家了~现在好久没敢去玩了!

======================================
考研求人品哦! 希望大家给我点鼓励呀!

狗狗

顶 136 :: 拍 -12 :::: 已有92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一好朋友,已婚。喜网吧上网泡妞,曰有氛围。为避老婆查岗,门口数家网吧均办有卡。
一日下午逃班网吧上网,聊一mm,至下午5点,终于搞定,聊至火热视频中,并得知mm就在同一条街的网吧中。。。。。怎知老婆下班挨家挨户查岗,gc的是朋友老婆查岗没找到老公,无意转到mm所在网吧,并在屏幕中看到自己老公,于是悄无声息站在mm侧后观察好久,只见mm两人聊至卿卿我我乃至在哪里开房。。。。。。终于mm察觉有人注视,便讲给朋友听,朋友特警惕,说视频头照照看我认识不,见后大惊,甩耳机,推板凳一气呵成,转身抄近路就往家跑,到家脱衣上床开电视5秒搞定(朋友后说)。朋友老婆见屏幕人跑,转身也往家跑,到家进门,听到朋友怒道:弄求啥了,下班回来恁晚,赶紧做饭,饿死我了。朋友老婆愣了愣神,默默走到厨房,朋友见喜,以为闯关成功,结果看见老婆拿了把菜刀出来了。。。。。。至今那个朋友看见电脑就哆嗦,也没见他再上过网。

网吧 老婆 开房

顶 129 :: 拍 -6 :::: 已有69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办公室姐们的故事。
下班,公司门口有个包子店,卖包子馒头等等。
姐们几个准备团购几个馒头,围上去,一个姐们,一个一个把馒头捏过去,大叫:老板,你这馒头不是刚出笼的吧,一个一个都是凉的。
老板不屑的说:大姐,这么冷的天,你脱光了站在这里试试。

馒头 冷天

顶 111 :: 拍 -2 :::: 骑驴告别江湖 已有34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我姓宫,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由于本人的姓氏和公母的公同音,所以小的时候经常被玩伴取外号.直到上中学,班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老王,老刘,老张的叫法. 哦买疙瘩!!!  我的春天来了!   老宫!  哈哈哈哈~~~~~
-----------------------------------------------------

老公事件一: 新来的音乐老师要选音乐课代表,问班里谁唱歌好听.一女生高呼: 老宫!   (本人唱歌还算凑合) 老师以为听错了,又问一遍: 谁?  全班都指向我说:  他是老宫.  音乐老师在讲台上凌乱了~~~~~

老公事件二: 早上打扫操场是按班级分配任务的,每个班负责一块.都是男生打扫,女生负责室内.那年冬天,有一场雪下的太大了,除雪的时候男生明显不够用.班主任看了看说了一句足以雷倒全班的话:  宫xx,回班里叫你的众爱妃出来帮忙!!!  

老公事件三:那时候学生很流行在家里墙上贴明星画。元旦的时候让姨夫帮我购了一批明星画,拿回学校去卖。不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那是我第一次自己挣钱,都快美出鼻涕炮了!
下午校门口来了个卖糖葫芦的,觉得应该犒劳一下自己。就在我买糖葫芦的时候,身后传来娇滴滴的一声:"老宫,我也要。"  买吧。糖葫芦大叔用异样的眼神看看她又看看我。她举着糖葫芦屁颠屁颠的跑回教室。这下坏了!全班30多个女生蜂拥而出,边跑嘴里还边喊:"老宫,给我也来一串!" 这回糖葫芦大叔凌乱了,他用看火星人的眼神看的我这个尴尬呀!

老公事件四:暑假里一次赶集,迎面遇上个女同学。她先打招呼:"哎,老宫,你也来赶集呀,你来买啥呀?" 小女孩的声音,高调的老公,引来周围众多的注目。因为镇里的人很多都认识,所以还没到晚上爸妈就得知了这事。被老爸审问,好不容易接受明白了,这时老爸来一句:"小小年纪,胡子还没长出来呢就叫你老宫,那该叫我啥?" 我当时脱口而出:"叫老公公!"  pia~~~~
现在想起来其实我当时说的也没错呀! 嘿嘿~~ 

---------------------------------------------------------------------

N年后,老公的众老婆们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老公却是个单身的老宫! 

老宫:方丈大师我是来求佛祖恩赐的。
方丈:施主所求何事?
老宫:求佛祖赐我个妞吧! 
方丈:阿弥陀佛! 滚~~~~~~~~~~!

我曾经有36个老婆!

顶 112 :: 拍 -4 :::: 咕嘎咕嘎又来俩 已有82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本人西南方人士,去年公司派我到新疆。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新疆地域广坐7个小时以上的车是很正常的事。(背景)
----------------------------------------------------
同事很严肃的告诫我,到了冬天去北疆,下车撒尿要记住两点:1.一定要带根棍子;2.一定要顺风撒尿。不解,问其故,其曰:冬天撒尿不带棍子,天寒地冻零下20-30度,那尿撒出去就一条线给冻住了,要用棍子不停的敲敲,不然连小JJ一起冻住!逆风撒尿,大风一吹,尿就变冰渣子,迎脸全戳进肉里去。

真有一冬日跟领导开车去北疆,路遇尿急,到处找不到棍子,拿了一扳手出去解手。老总很茫然问我为什么,我说了原因,平日很严肃的领导在车里笑翻了。

顶 102 :: 拍 -4 :::: 已有44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大二上寄生虫实验课,带我们实验的老师是个很搞笑的人。有一次讲到血吸虫,老师说血吸虫的雌虫和雄虫那叫一个恩爱啊,一直抱在一块啊,什么鸳鸯啊比翼鸟啊都是浮云,只要是学过寄生虫的医学生都应该知道,所以等将来你的同学结婚了,可以送一对绣着血吸虫的枕头套,祝愿他们白头到老…

绣着血吸虫的枕头套

顶 92 :: 拍 -3 :::: 已有44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讲一个高中化学老师的故事,据说此老师是少年大学生,很厉害
一次他留化学作业,分别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二天他走到一个没交作业的女生前,问:你的第一次呢?女生答:我给课代表了。老师很激动地说:我不是让你把第一次给我么?你怎么能给课代表呢?...
这事迅速在我们全年级传开了

第一次

顶 92 :: 拍 -5 :::: 已有35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手机发失败,换成电脑。
    小时候的事,不那么糗但很xe。那时候内蒙古的高速不发达,从我家到呼市坐大巴只能走省道。没有服务区。背景。
    话说初三的时候和几个同学结伴去呼市,车行到大约200公里左右的样子,司机刹车,说上厕所。透过车窗,外面平坦的一塌糊涂,咋上啊?司机说男左女右不准偷看,呼啦啦赶下车上乘客。走了那么久也都有尿意了,所有人都按照司机说法男左女右宽衣解带。正当嘘嘘声此起彼付的时候,司机一脚油门,飞驰而去。现场留下的场面的确是无比xe。男人们举着小jj正对着女女的方向,女女们看见车跑了立马起立,结果,哇咔咔自己想象吧……
gc是:女女们被男同学参观了10秒后方才惊声尖叫,尖叫声越高的就越提不起小内内,hll的混乱了。司机倒车回来,就一句话,对不起啊,刹车当成油门了……
后来我一同学也跑这条线,才证实了我的想法多么正确:
那些司机,无论男女都是这么干的,而且回来一定要分享那个场面的yd。
可怜了无辜的群众演员
---------------------------------
求人品,最近人品掉的厉害。只看不发……
顺便求码,申帖的大大给个过吧

高速公路 上厕所 男女luo视

顶 95 :: 拍 -11 :::: 已有54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手机不风格直接来~话说俺娘前几天去云南丽江玩儿,那儿海拔3000米左右,我妈之前没去过什么高原地带,所以到那儿就有点儿高原反映,不太严重,就是有点儿头晕,她跟当地导游聊天的时候,就问他是不是谁来都这样,导游说差不多,有的人严重有的人轻,最严重的是那帮韩国人,韩国那地儿全是平原,就没什么海拔,有地儿还是负海拔,所以一到云南就开始哇哇吐,一般都得吐两天,完了受不了了直接颠儿家了,所以每年都有大批棒子,从韩国辗转六七个小时来到云南,啥都不干就哇哇吐两天,再辗转六七个小时回去……一波一波络绎不绝…不知道都图什么…

顶 81 :: 拍 -10 :::: 已有41条评论立即参与评论


糗事百科是这个星球上最暴笑的糗事分享网站 :: 立即发表我的糗事 | 查看本月最糗的糗事

我看医院U盘门

Posted: 17 Nov 2010 09:30 AM PST

被朋友推荐去电视台参加一个节目,这个节目在杭州很有名,因为不久前,怒汉万峰在演播室里怒斥一个官员,让他"滚蛋"。

这次要讨论的话题是杭州医院U盘门事件,我自知缺乏急智捷才,只好下笨功夫:先收集材料,再确定观点,然后写成文字,背熟。

然而到了现场,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其他嘉宾辩风凌厉,我没有几次说话的机会。最后好不容易总结陈词,把话题导引到我要说的方向,节目已经结束了。

下面把我打的草稿发出来,我的观点都包含在里面了。

tv-me

有一个富婆,一直还以老公外面有女人,也曾风闻老公跟一个女的手拉手出入娱乐消费场所,但当有一天真正把老公捉奸在床的时候,她依然感到诧异与震惊。

按理说,医疗回扣问题,就像官官必然相护、工程必然转包一样,连潜规则都算不上,早已是明规则了。但是当19楼社区一个帖子曝光杭州泰瑞医疗公司给至少六家医院回扣清单的时候,依旧成了一条大新闻。新华网、浙江卫视等媒体随后跟进,被曝光的医院有的矢口否认收了现金,有的承认只收了数码相机,卫生部门相继进行马后炮式的调查。所有这一切,没有一样能超出人们的意料,仿佛都在按着一出老套的剧本在上演。唯一的悬念是,看最后是不是揪出几个医院里的无证临时工。

圣经里说,太阳底下并无新事,在中国尤其如此。医疗行业水深火热,沉疴不起,早已是老大难问题。公有制搞不下去,私有化也搞不下去,官办是死路一条,走市场化是一条死路。杭州市有个余杭区,先是把卫生院卖给私人,搞了两年依旧破败,只好用高价赎回。中间有没有猫腻不知道,但有一天确信无疑,不修路光换车没用,光换司机就更没用了,何况最后只追究几个无证修车工。

有人说,19楼的U盘门事件,证明了互联网的强大反腐能力。如果互联网有用的话,那天涯、19楼门口可以直接挂反贪局的牌子了。网络只是一个倒霉大赌场里的轮盘,只不过转到谁哪儿谁比较倒霉而已。抽天价烟的官员不知有多少,单单人肉出一个周久耕,而周之所以被网友痛恨,不过是说了句"将查处低于成本价卖房的开发商"而已,作为房管局局长,这是一句大实话啊,他不为房地产企业着想,难道为老百姓着想吗。网络的力量有多大,2009年10月,周久耕被判了11年,南京的房价因此下跌了吗?没有,而是上涨了50%。

所以说,有黑暗面被网络曝光,并不是民意的胜利,也不值得大声欢呼。很多时候,不过是官场上又淘汰了一个倒霉蛋,市场上又干掉了一个竞争对手而已。一个U盘虽然被拣到,但还应该看到,有更多的U盘藏在提包里,放在保险柜里,还有更多的行贿账目存在电脑里,或者云存储,放在服务器里,有的干脆记在脑子里。网络,从某种意义上,对贪腐行贿等行为起到了压力测试的作用。周久耕被人肉后,官员开会干脆抽裸烟,韩峰日记被曝光之后,官员们放弃了非虚构写作的爱好,都改写诗歌去了,没准哪天还能拿个鲁迅文学奖。

这件事,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发曝光网帖的网友,CCTV9090,他是擅长利用网络报料的大师。事后查明,CCTV9090这个ID是新注册的,只发了这一个曝光帖,而且发帖后,当天下午他悄然删掉了帖子,从网络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一阵风。如果你手头有料要曝光,不妨学习CCTV9090,注册一个新ID,发帖,删贴,消失。也许他注册发帖的时候还用了代理,我祈祷,他用了。

NPR Robert Dallek 谈关于韩战的新书《失落的和平》

Posted: 17 Nov 2010 08:14 AM PST

核心提示Robert Dallek 的新书《失落的和平:1945-1953恐怖和希望时期的领导人们》中揭露了不少韩战的内幕,特选了两篇外媒上的介绍,包括作者的原声 MP3 访谈。

原文:Robert Dallek On 'The Lost Peace'
来源:NPR
作者: JJ SUTHERLAND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20日
译者、校对:@xiaomi2020


在这本新书的最后,历史学家 Robert Dallek 引用了一位17世纪瑞典政治家的话说:"统治这个世界的人们为什么如此缺乏智慧?"

而这就是你在读完 Dallek 所写的1945年-1953年历史之后的感受,当充满希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滑入恐怖的冷战时期,核大战的危险笼罩着整个地球

这就是 Robert Siegel 和 Robert Dallek 的访谈的开头部分。Dallek的这本书的主题就是战后的领导人们一直在互相误解他人的意图和动机。他引用尼采的话说"坚信比谎言更是真理的敌人。"他们在访谈中谈到了很多话题,从蒋介石到遏制策略,不过下面是本次谈话的中心内容。

NPR本次访谈的原声音频[英语],可以点击
Robert Dallek On 'The Lost Peace'
收听,右键单击这里下载

Siegel:关于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美国和我们战时的盟友苏联独裁者斯大林之间,除了成为这么激烈的敌对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别的可能?

Dallek:这个问题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答案。这就是我们称为的"反事实历史"或者说,猜想。不过你知道,对我来说,至少我们可以试图跳出旧思路去思考。比如说,氢弹,George Kennan 曾写了79页的备忘录给了国务卿 Dean Acheson。

Siegel:我们应当给个说明。George Kennan 是当时在莫斯科的美国外交官,也是美国的外交策划办公室的头号领导……

Dallek:对。而且他是一位相当聪明机智的外交官,他比在美国和其他外国的外交官对苏联有更直观的印象。他相信[美国]造氢弹是个错误。

他这样告诉政府,"这些都是没用的武器。"你不可能把他们用于战场上,因为这样会消灭你自己的军队。你唯一可以使用氢弹的地方就是大规模地摧毁城市。他认为我们应该去找斯大林,提出禁止建造这些武器,就象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于毒气使用所做的那样。

……是否这样的可能性?我们从来也没有这样尝试过。杜鲁门的确和特别委员会开了个会,他问苏联是否能造氢弹,他们说是的。接着他说那我们也得造,这个会只开了17秒。

Rober Dallek: 我总是对这个世界如此之快地改变决定感到惊异。再次提醒一下:任何组织的最高机构也不过就是一群人在屋子里互相谈谈而已。
---------------------------------------------------------------------
原文:林博文专栏-东北差点挨了34颗原子弹
来源:台湾中央时报电子报
时间:2010年11月17日
作者: 林博文
转载:@xiaomi2020


二战名将麦克·阿瑟「晚节不保」,指挥韩战联军部队,在六十年前的十一、十二月及其后几个月惨遭中共首批三十万抗美援朝「志愿军」痛剿,而使这位已行年七十的老将既丢脸又难过。他恨透了共军,他想到要用原子弹投掷中国东北,以报复中共出兵,并瘫痪东北,使共军无法在该地集结,这些都是大家很熟悉的韩战往事。但比较不熟悉的是麦帅到底打算如何炸东北?

据解密文件显示,麦帅准备在东北投掷三十四枚原子弹,他说要把东北变成一个六十年(或一百二十年)不能居住的放射性地带!当时美国还没有发明小型战术性原子弹,要炸就得使用当年炸广岛、长崎那种类型的原子弹。史家戴立克(Robert Dallek)说,幸好杜鲁门总统把麦帅炒鱿鱼,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打开中国大陆「竹幕」之门的尼克森,与北京建交的卡特都值得北京中南海和中国大陆人民的感谢,但他们似乎更应感激杜鲁门!

曾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和波士顿大学任教三年的戴立克最近出了一本极好的著作:《失传的和平:1945-1953,在恐怖希望时期的领导风格》。这位着作等身(研究范围以近代美国总统为主)的七十六岁史家探讨二战结束至韩战停火后的世界局势,以杜鲁门、斯大林、毛泽东、蒋介石、李承晚、金日成和麦帅等为主轴,剖析他们在领导统御上的得失。书中有一张蒋介石总统给杜鲁门的亲笔签名照片,蒋在照片上写道:「褚盟(即杜鲁门)大总统惠存 蒋中正敬赠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二十日」,戴立克因不谙中文,在图片说明中说:「这是张没有日期的蒋介石照片」,他也不知道照片是送给杜鲁门(原照藏杜鲁门图书馆)。

戴立克指出,韩战的爆发即因李承晚;金日成和斯大林的错误判断而造成,其后杜鲁门、毛泽东和麦帅亦犯了错误,而使战争延长、死伤更多。韩战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时,李承晚已七十五岁,但仍血气方刚,立志要以武力统一全韩,和小他三十七岁的金日成一样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戴立克与芝加哥大学历史系主任、韩国近代史学家康明思(Bruce Cumings)皆认为韩战之起虽係金日成挥师南侵但李承晚亦要负很大责任。他在1948年当选南韩总统后即鼓吹「向北前进」,1949年开始对驻防三十八度线的北韩部队发动一系列武装挑衅,但因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武器,也只能打了就跑,无法「向北前进」。他经常攻击三十八度线北韩部队的用意,一是引起华府的注意,以期获得军经援助,二是藉机铲除国内反对派人士,当时南韩有205个政治组织,李承晚又以独裁出名,不能容忍在野势力。

金日成、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判断北韩一旦南侵,美国不会出兵,这也是错误的判断。中共志愿军一开始把美军打得落花流水时,美国曾要求停火。戴立克说,老毛被胜利冲昏了头,一口拒绝,后来美军使用强大火力勐炸狂轰志愿军。戴立克说,老毛害中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准确的估计是志愿军死了九十万人,有些专家说毛泽东拒绝停火,至少使志愿军多死50万人至60万人!中共元帅之一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志愿军「在朝鲜打了33个月,也有不少伤亡,但比美军要小」,这是抹煞事实的说法。美军战死3万3千人,约10万人负伤,南北韩军民死伤400万人,中共至少出兵150万至200万,战死或冻死约90万。

戴立克说,杜鲁门的错误是不应批准美军越过三十八度线。当时北京即一再警告联军不要越过三十八度线,周恩来曾託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转告美国勿超越三十八度线,周说「否则我们要管」。跋扈霸道的麦帅在仁川登陆成功后,怎麽会戛然止步呢,他当然要挥师追赶共军。杜鲁门未能阻止麦帅越过三十八度线,至少阻断了他想在中国东北丢原子弹的念头。事实上,在韩战期间,杜鲁门和一些美军将领都曾发出投掷原子弹的威胁,康明思说继麦帅出任联军统帅的李奇威将军,甚至说过要用三十八枚原子弹的话。但真正想到要动用原子弹的却是麦帅。

据解密文件和麦帅死后(1964年4月5日去世)公布的访问资料显示,麦帅在1950年12月9日和12月24日分别提出要求三十四枚原子弹,其中四枚炸入侵军队,另四枚炸空军基地,他说,原子弹投出后,再从台湾调派50万中华民国军队先驻防鸭绿江畔,然后再从日本海部署至黄海。

好在三十四枚原子弹和50万国军出兵韩战的构想都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戴立克引述17世纪瑞典政治家欧森斯蒂那的话说:「治理这个世界的人为什么这么缺乏智慧?」少智慧加上无理性,才是人类的悲剧。

点击这里订阅及墙内看译者;

看不到相关阅读?点击这里一键翻墙


相关阅读

  • 安装适合你的浏览器的红杏插件一键翻墙
  • 翻墙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青藏高原的又一道伤痕——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记(急)

Posted: 17 Nov 2010 08:05 AM PST



这篇文章,来自人人网上的南大藏魂的日志,是一位年轻藏人的思考。

所有的图从一个欢天喜地的帖子中国雅鲁藏布江上的藏木水电站热火朝天 中下载。


青藏高原的又一道伤痕——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记(急)

【原题目】:高原的又一道伤痕——记录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记(转)(急)

以下是前期小道消息:

8月29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成都京川宾馆主持召开了"西藏雅鲁藏布江藏木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议"。
    
藏木水电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电站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电站采用坝后式开发,总装机容量51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5亿kW.h,为大II型工程。
    
藏木水电站的建设有利于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的紧张局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维护西藏和平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院从2005年底开始藏木水电站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经过预可和可研阶段勘测设计论证和大量的专题研究,2008年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藏木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标志着藏木水电站即将批准建设,为藏木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这是雅鲁藏布江,母亲之河破坏的全过程:

"水电湘军"威震雪域高原。今天从水电八局消息称,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首次被该局施工截流,这标志着西藏的藏木水电站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据湖南日报报道,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工程总投资近79亿元,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是西藏第一座在建大型水电站。第一台机组计划2014年投产发电,届时将大大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紧张局面。

水电八局中标藏木水电站导流明渠工程CI标段工程、水电站厂房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经过前期充分筹备,水电八局藏木施工局完成所有截流准备并通过截流验收委员会验收。今年9月30日,导流明渠具备过流条件;10月30日,下游围堰破堰;11月5日,上游围堰破堰,成功实现导流明渠分流;7日,施工局组织50多台(套)大型推、挖、装、运设备,400多个钢筋笼、累计3万多立方米的巨石,沿左右两岸戗堤进占; 8日,施工人员以每小时最高达1200立方米的速度进行抛投,经过长达12个小时的奋战,上游围堰穿过50米水深流急的危险区域;昨日上午11时8分,开始龙口合龙,11时28分,截流成功。

外交部的回应;"脸不红心不跳"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今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印度媒体有关中方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坝的报道不符合实际。

有记者问,近日印度媒体有报道称中方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坝。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马朝旭说,据我所知,印度媒体的有关报道并不符合实际

水电站的详细介绍:

西藏自治区藏木水电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上游衔接街需水电站,下游为加查水电站。 据悉,藏木水电站位於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出口处,距拉萨市直线距离约140千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10立方米╱秒,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生态环境用水要求。

静态投资791,413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静态投资13,783万元,工程建设总投资956,134万元。本电站建设资金由国家拨款、资本金和银行贷款三部分组成。   工程为二等大(2)型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

2010年9月27日总装机51万千瓦时的藏木水电站在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官方人士表示,该项工程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建设10万千瓦级水电站到建设50万千瓦级水电站的标志性工程,具里程碑意义。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出席了此间开工典礼。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郝鹏,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

2010年11月12日上午11时28分,雅鲁藏布江截流成功,这标志着西藏的藏木水电站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理性反应:

就此次事情而言,将对西藏,特别是藏南地区,将造成极大的生态环境破坏。

不能靠发展经济来牺牲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代价。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是"植物类型天然博物馆"、"生物资源的基因宝库"。同时,大峡谷处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现象多种多样,堪称罕见的"地质博物馆"。 雅鲁藏布大峡谷对世人有着神奇的魅力,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祖国的珍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自然遗产。 水电站多少都会影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

近年有海外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建造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另有称中国可能利用水坝将河水引入黄河流域,工程涵盖陕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此乃是中国南水北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争议,尤其引起印度方面的关注和不满。2009年5月25日中国水利部前部长汪恕诚在北京表示:"中国政府没有计划从雅鲁藏布江调水进入黄河"。而印度国内对此早有广泛的报道,并且声称工程将严重威胁其国内用水,甚至会为此不惜一战。


南大藏魂

2010年11月15日


对付强拆,勇敢者这样回答

Posted: 17 Nov 2010 05:40 AM PST

对付强拆,勇敢者这样回答
特适尔
据新京报今天(20101117星期三)报道
http://news.bjnews.com.cn/2010/1117/98528.shtml):
武汉2000城管联合拆违遭袭击 一男子驾越野车撞伤11名"执法"人员。
武汉又因为强拆"出名"了!这次是黄陂区保卫家园的龚泽林(据说被打伤),上次是东西湖区自制土炮自卫的杨友德。
对这次武汉强拆,许多网友说可惜,没有撞死。我不赞成滥用暴力,但是赞成正当防卫。
毛某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它们就是这样起家的嘛。想当年(1916年),贺龙举两把菜刀、率领十几弟兄劈了桑植县芭茅溪盐税局,夺得十几支步枪,组织农民武装,反抗暴政,由此终成一代元帅。按照现在的法律,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呀。
强拆就是犯罪,有组织强拆就是团伙犯罪!强拆何来"执法"一说?分明是干违法的事嘛!人家只不过正当防卫过当而已。
怪不得英文"China"要翻译成 "拆哪""Chinese"要翻译为"拆你死""Made in China",一种译法是"没得应拆哪",另一种译法是"没定拆哪儿"……
20101117星期三)
(特适尔部落格www.bullogger.com/blogs/tecel
或者www.de-sci.org/blogs/tecel
或者www.desaigongyuan.org tecel
或者mytecel.blog.tianya.cn
或者blog.sina.com.cn/mytecel
 

© 特适尔/TECEL为本人设计并注册的商标。非商业性用途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性用途请与作者联系:aq246@163.com

南都周刊年度第45期预告:“右派”劳改营50年

Posted: 17 Nov 2010 05:29 AM PST

  南都周刊2010年度第45期封面:"右派"劳改营50年
 
  这是一个地名,也是一起政治事件,更是一段无法想象的"右派"苦难史。
 
  夹边沟,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关押了甘肃省近3000名"右派"。天寒地冻间,一场罕见的大饥荒很快将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短短三年间,三千"右派"在吃尽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后,只剩下三四百人。1960年11月,中央派出调查组"纠正极左路线",开展"抢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幸存者才得以陆续遣返原籍。
 
  在始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夹边沟既是集体创伤,亦是古拉格式极端处境的中国叙述。但是,50年过去,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夹边沟里发生过的一切,如同那些掩埋在荒漠里的尸骨,被消磨殆尽。
 
  这是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2003年,作家杨显惠用《夹边沟记事》一书,翻开了这段历史的一角;今年10月,恰逢"夹边沟事件"50年,《南都周刊》派出记者重返夹边沟。
 
  我们重返历史记忆里的现场,寻访时光隧道里的幸存者,我们回看茫茫戈壁滩,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我们相信历史总将会给他们一个交代。
 
【专栏】景凯旋:昂山素季的魅力与启迪
【专栏】胡泳:芮成钢为什么爱"代表"
【专栏】邓世开:3Q大战的技术底线

【封面报道】"右派"劳改营50年 重返夹边沟
【封面报道】拒绝遗忘
【封面报道】非典型右派50年
【封面报道】"第一学生右派"林希翎归葬记
【封面报道】光盘里的反右博物馆
【封面报道】"右派"改造地图

【观察】寻找"穿青族"
【国际】不死的超级游艇
【科技】给我强子对撞机,我想撬动宇宙

【人物】昂山素季:缅甸之花

【财智】MSN中国 何时长大
【财智】幸福的烦恼

【文化】《李献计历险记》 八零后青春悼词
【文化】迷醉在罗伯-格里耶的世界中
【文化】《生化危机4》:保卫我们的恶趣味

【生活】帆船与中国的距离
【地理】日本函馆:夜色迷人,美食动人
【身体】氢化油是否该打?
【专栏】木子美:女人生亦何艰
【专栏】二毛说菜:蹄花盛开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访问 南都周刊官方网站www.NBweekly.com

推荐个性价比很高的wifi信号覆盖方案

Posted: 17 Nov 2010 05:24 AM PST

以前为团园做过wifi信号覆盖,但信号总是不稳定。 后来自己在家做的时候,发现还是要用wds来做效果最好,当时原生支持wds的路由还找不到,是买了linksys路由后自己刷ddwrt来做wds,效果很好,一直用到现在。前一阵左岸说无线信号频频出问题,于是重新找方案,最终是用三个TP-LINK WR841N来做wds,效果非常好。这个路由支持802.11N制式,原厂固件就支持wds,而且信号极佳,在京东只卖143元。 在网上找到个不错的教程,按图索骥就把信号覆盖做好了。

Related posts:

  1. 另类山寨故事
  2. 在大房间实现Wifi信号覆盖经验谈
  3. 新广告模式创意

曹谁:有很多事情在我睡着的时候发生

Posted: 17 Nov 2010 05:52 AM PST

《有很多事情在我睡着的时候发生》

 

    我经常在梦里看到

    一群凶恶的人在我的床边走过

    他们在进行大和小的破坏

    这时噩梦如约而至

    

    从前的夜空还有月亮和星星

    现在我看到的唯有黑暗

    从前的夜晚只有夜晚

    现在却已经蔓延到中午

    我已经不相信

    太阳会一直在天空

    我在深深的哀伤

    在我死后,还有没有光明

    在我尸体旁边

    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在寂静中发生

“破窗效应”和羞耻感的丧失

Posted: 17 Nov 2010 03:48 AM PST

在一些原本应当以公平公正为主要任务的机构和群体里,很多人发现那些群体中的个人不仅是理想主义几乎消亡,而且对于制造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也慢慢变得丧失羞耻感。同样的受环境或命令而执行的不当行为,在过去或许经常还有人感受到违心和羞耻,但现在很多在心理上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不顺的感觉了,总觉得理所应当。

最近偶尔见到一个术语–"破窗效应",发现颇能解释这种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James Q. Wilson及George L. Kelling提出,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楼宇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颇可能将会有破坏者打碎多一些的窗。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楼宇内,如果发现无人占用那里,也许就住下来或者在内里放火。又或想像一条行人路,有些垃圾堆积起来,不久就会有更多垃圾堆积。最终人们甚至开始遗下装有外卖餐店垃圾的袋或是闯入汽车内。因此破窗理论强调着力打击罪行,以"零容忍"的态度面对罪案。

起初,当一些小的、看似不大的违法不公正出现时,没有任何的监督力量对此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相反还会有庇护遮掩的倾向。不公正的结果没有高效的途径来纠正,没有严厉的责任追究。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大楼的所有窗户都眼见都已破了,在其中的人即使放火都不会有心理障碍了,哪还会有羞耻感。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指望的是个人的道德水平了,但基于人性的本质,这恰恰是最不能和最不稳定的一种指望。

推荐阅读:《香港廉政公署反腐模式 零度容忍贪一块钱也不行》


作者:李立律师,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副秘书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 首发于LawLee.net
Twitter:LawLee

海关总署的混账与傲慢

Posted: 16 Nov 2010 09:31 PM PST

海关总署前段时间对私人代购的奶粉痛下杀手,几乎让人觉得那就是国产奶粉的同谋,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家谁都喝不到或者用不起进口奶粉,以便于挽救国内的乳业市场......>>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