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中小学生有没有留级一说
- More Competition
- 亲历中国计生30年——内地计生从业者手记
- 「實踐社會公義﹣推動性別平等」婦女政綱論壇
- 齊齊TAG 温馨提示立會候選人回覆獨媒問卷
-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reduce the government's budget deficit?
- 二元:除了國民教育,也談談海洋公園的洗腦問題
- I am number 88
- 【外媒综合】多国媒体报道中国的“反日示威游行”
- 网事打捞:两个国家典范的对决
- 《外交政策》 上海的兴衰及新上海的崛起
- 中國爛品牌
- 《卫报》:环境行动主义在中国站稳脚跟
- 《全球之声》中国:禁止非法象牙贸易获得网民支持
- 聯署:推動歐洲議會對普京親信實施制裁
- [催化剂系列之四]——无所不在的酶
- 北大解聘教授爆料真假都令人无语
- 2012年08月23日 糗事 TOP 10
- 【文化論政】莫健偉:特首承襲「隱蔽文化政策」
- 做出鲜绿的蔬菜
Posted: 24 Aug 2012 02:49 PM PDT 从不同来源看到一组有趣的数据: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快速增长,有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超过美国的人口,还有人估计到那时候,这个数字将达到6亿人!难怪现在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已经不只是读研或上大学本科,来美国读中小学的小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但是不少家长有个疑问:因为孩子的英语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跟上班,会不会面临留级呢? 其实这不仅仅是外国家长的担心,对学业跟不上趟的中小学生是否要留级,在美国是一个已经争论了上百年的老大难问题了。上个星期美国著名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还专门就这个问题举办了一个研讨会,教育政策专家,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学者,以及一百多位教育工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同意见的交锋非常尖锐。 美国关于学业成绩不佳的中小学生是否要留级,历史上有几次大的转折。 尽管有少数人持不同意见,但是早先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让学业跟不上班的学生留级,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状况在1970年代发生了变化。 20世纪中期的民权运动对美国社会生态的影响深入到所有角落,中小学生留级问题也未能幸免。留级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对这些人今后一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不可回避的问题。Social Promotion,亦即尽管未能掌握当前课业,但是考虑到社会影响,让这样的孩子与其他人一样升级,或者按照其结果翻译为"自动升级",成为1970年代的主流。 到了1980年代,自动升级政策的负面影响逐渐浮出台面。美国没有全国统一高考,所谓的大学升学水平测试都是民间机构举办的,其成绩只是高校录取的因素之一,而且有的学校根本就不要求学生提交这类考试成绩。所以那些虽然拿到高中毕业文凭,但是基础实在太差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往往自己就打了退堂鼓,中途退学的比比皆是。即使那些高中毕业就去上职业学校,或者直接参加工作的孩子,如果是在自动升级政策下拿到毕业文凭的,也往往面临知识欠缺、工作不能胜任的问题。 到了1990年代,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以至克林顿总统在1999年的国情咨文里说:如果拿到文凭都不会阅读的话,这样的孩子不能让他们高中毕业。如果掌握不了课业,我们不能让他们从一个年级升到下一个年级。克林顿与小布什当政时期,推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政策,越来越多的州政府和地方学区采用分级测试的办法,不但用它来检查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是否留级的标准,而且也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 从19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生每年留级的比例最高达到过15%,进入高中之前,有的学区的孩子30%到50%曾经留过级。因为美国的中小学都是义务教育,学生留级自然会占用教育资源,据估计,因为留级,每年纳税人要多负担130亿美元。如果进一步考察留级生的构成,人们发现男生、非裔或西语裔等少数族裔、低收入家庭子女和英语为非母语的孩子留级的比例明显偏高。因为如此,升级还是留级再次成为教育界热烈争论的课题。 我曾多次参加布鲁金斯学会的活动,这是不同观点交锋最激烈的一次。以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哈佛肯尼迪学院教育政策与管理计划副主任韦斯特,和佛罗里达州卓越教育基金会的布拉格女士为一方,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吉摩生教授为另一方,就中小学生留级政策的利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佛罗里达州一项五年的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业跟不上的孩子在留级之后,头一两年的表现有明显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平均学习成绩逐渐与本年级同学拉平,显示留级有助于让差生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但是反对意见则列举了美国自从1929年以来近一个世纪上百次的研究资料,说明留级无论对学业成绩,还是社交能力、行为性格、向学态度等,总体结果都是负面的。 在讨论中,我发现,多数人的意见是在保留留级这个选项的同时,重视三年级之前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人们都不否认,如果在三年级之前,基本阅读能力不过关的话,对今后无论是文史地还是数学生物及科学学科的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大家还一致同意,对城市贫民区与新移民或少数族裔的学生,应该加强辅导,让他们中的差生尽量能够跟班。 下面的资料来自美国教育委员会(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供希望送孩子来美国读中小学的家长们参考。 亚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亚、康涅狄格、特拉华、佛罗里达、佐治亚、艾奥瓦、马里兰、蒙大拿、俄亥俄、俄克拉何马、田纳西、弗吉尼亚等14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如果三年级阅读水平测试未达标,不能升级到四年级。 此外,科罗拉多、印第安那、肯塔基、明尼苏达、新墨西哥、纽约、北卡罗来纳、北达科他、罗德岛、南卡罗来纳、德克萨斯、犹他、佛蒙特、华盛顿、西弗吉尼亚、威斯康辛与怀俄明等17个州,从学前班到三年级之间至少要进行一次阅读能力测试,以决定学生是否要进行补习。 具体情况以及各州相应的法规,请参见美国教育委员会的网站(www.ecs.org) |
Posted: 24 Aug 2012 02:34 PM PDT |
Posted: 24 Aug 2012 12:15 AM PDT 1949年中共建政后,长期处于冷战格局下的内外交困,以及农业大国不但要满足巨大人口规模的温饱,还要努力实现工业化转型的压力中。因此执政者在不同时期面......>>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 ![]() |
Posted: 24 Aug 2012 10:30 AM PDT ![]() 問六個政黨是否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 民協:(譚國橋-九龍西)性傾向涉及社會上道德範疇,沒有在(婦女政綱)剔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但不代表反表,是要有公眾討論 民主黨:(黃碧雲-九龍西)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但去道德議題可以容許各自表決 公民黨:(余若薇-新界西) 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但同性婚姻合法,是需要諮詢。如有黨員不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就不可以是黨員的一部份 街工:(黃潤達-新界西) 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令社會認知不應有歧視存在,機構內有同性戀的同事,可以做得到在機構內不會有歧視情況 (按首次發言次序) 香港島參選名單有:許清安,單仲偕,勞永樂,劉嘉鴻,鍾樹,吳榮春,何秀蘭,葉劉淑儀,王國興,陳家洛,何家泰,曾鈺成 相關文章:同志友善政綱2012 鳴謝SocREC社會記錄協會提供短片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Posted: 24 Aug 2012 07:38 AM PDT 上週末和本週初,獨立媒體分別透過電郵及郵寄方式,一人一信把問卷寄給立法會所有候選人──包括功能組別自動當選者,請他們表達對香港言論和資訊自由的觀點。 問卷發出逾一周,開始陸續收到各黨派候選人。不過,沉默的仍是大多數,部分黨派甚至一個回覆也沒有,功能組別候選人的回覆率亦特別低。 選民投下神聖一票前,必然會從各方各面考慮候選人的不同取態,其中包括言論自由。每一位候選人,不論是任何黨派,花五分鐘、十分鐘回答是非題,實在是應有之義,正如他們花上兩三小時出席各大電視台的選舉論壇。傳媒只是充當中間人,代選民提出疑問。抽空回答,正正是向廣大的選民交代。 候選人可能正忙於企街站、派傳單、出席各大論壇,又或收到如雪飄至的傳媒選民查詢。所以,我們希望發起「溫馨提示」行動。如果你「朋友」名單中有今屆立法會的候選人,請幫忙Tag他們到post,提醒貴人事忙的他們花少少時間填寫我們的問卷。此文會貼於獨立媒體(香港)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084223310/)及「香港獨立媒體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inmediahk),一於「個個Tag、齊齊Tag、你Tag我又Tag」,希望大家鼎力相助!謝謝! |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reduce the government's budget deficit? Posted: 24 Aug 2012 07:44 AM PDT New research by Alberto Alesina, Carlo Favero, and Francesco Giavazzi suggests an answer: This paper studies whether fiscal corrections cause large output losses. We find that it matters crucially how the fiscal correction occurs. Adjustments based upon spending cuts are much less costly in terms of output losses than tax-based ones. Spending-based adjustment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mild and short-lived recessions, in many cases with no recession at all. Tax-based adjustment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and deep recessions. |
Posted: 24 Aug 2012 06:56 AM PDT ![]() /作者為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主席 本星期日,協助香港海豚保育學會(HKDCS)的宣傳海洋動物保育,AFA(動物友善政策關注小組) 主辦了「8.26 香港不要海豚奴隸!」,下午3:00pm ﹣4:00pm,地點:海洋公園門外集合。近幾天,我才開始在某網友的wall 上,跟一夥不太熟悉的人談起海洋公園的海豚問題。 我方發現,原來幾十年來,有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被海洋公園洗腦而不自覺。 是的,生在香港幾十年,我相信有超過99% 的香港人有到過海洋公園,而且有看過海豚表演。然而,當深思過後,看完表演有什麼得著?海豚很可愛,牠們的智慧很高,躍水面能力高之外,我們還得到了什麼教育? 接下來的,便是問:如果要保育動物,那末,馴養牠們,是否本末倒置? 在討論中,我看到了有些人認為海豚表演沒問題的觀點,總括有三個: 這三個觀念,其實都是錯的。 其次是,海洋公園是一所遊客常到的地方,在動物保育層面上,對教育公眾是責無旁貸的,如把沒有保育關係的表演,能逐漸把馬戲式的表演取締,在國際間的海洋館上,好明顯已成為大勢。 現代人對待動物的心態,始終是需要進步的,故集會所提出的幾項聲明和要求,都是很合理(註1)。而且,各團體方面,並不著急要現在就馬上停止馬戲式表演,大家希望園方能有計劃,例出時間表去慢慢地取締,其實祇要不再引入海豚,便是幫了海洋的一個大忙了! 至於回答最後一個觀點的回覆,則要些筆墨。 首先我想到了較早前蘋果日報有讀者留言說:「要我們相信海豚有自由選擇表演與否,除非把水池開一個洞,牠們可以選擇自由出入,肯回來表演了,我就信牠們有表演自由!」 這話說來當然不可能辦到,因為海豚的野化過程並非如此,但我很相信,家禽、工作犬的比喻,並不適合引用於海豚;原因是,家禽的定義是把一些例如是雞、鴨、鵝、豬、牛、羊,因為人類認為可以經過馴養而給人食用,於是從農耕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畜牧業。而狗的發展史,據近年的科學引證,已肯為史上第一隻狗,是始於人類的農耕時代。 談到這裡,筆者也不好越說越遠,我祇想大家深思細考,也不妨幻想一下,當你很有錢,你可以容納自己的私人水缸內,把海豚畜養來觀賞,仍覺得很開心嗎?大家不妨各自尋找答案。 客觀而言,洗腦在最初的,祇不過是一種聯想作用,因為你家沒有海豚,所以想看真海豚,你想到了海洋公園,於是,海洋公園令你聯想起你喜歡的海豚,似乎一直高興地表演,祇因牠們的外表給人印象,永遠在微笑,但卻沒有料到,那些從少愛看的表演,卻成為了監禁牠們的唯一理由。 註1:《8.26 香港不要海豚奴隸!》 衣著,白色或藍色,有空的話,請來支持! |
Posted: 24 Aug 2012 06:17 AM PDT ...on the Amazon list of bestselling books. I believe it is the first time one of my texts has made it into the top 100. |
Posted: 24 Aug 2012 02:49 AM PDT 核心提示:由于日本东京都支事石原慎太郎提议购买争议岛屿引发中国两岸三地联合保钓,香港的保钓船成功登岛,关于钓鱼岛主权的纷争再次激化。8月19日,中国多地爆发反日游行,以下是外媒报道综合,最后特别挑选了一些日本媒体的观点评论。 ![]()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中国多城市反日示威游行在国际媒体上的报道综合 ① BBC综述:国际媒体视角对准中国各地反日抗议 世界主要媒体从多角度报道了中国各地周日(8月19日)爆发较大规模反日示威活动的详细情况。 报道大多细节描述了抗议人数、地点和经过,有些还侧重分析了促成抗议活动的原因与背景。 多数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国抗议和日本议员登上钓鱼台列岛主岛(日称尖阁列岛)等系列事件采用了相对中立的措辞并对中日双方提出的主权争议依据提供了背景资料。 路透社 路透社标题为"登岛与抗议加剧日中纠纷"的报道称19日在中国各地爆发的反日示威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 报道表示,中日在钓鱼台列岛上的主权争执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类似,显示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的中国正使邻国愈发恐慌。 报道也指出,登上钓鱼岛的日本人中包括多名国会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而最新一轮争执是日本东京都支事石原慎太郎提议购买争议岛屿而引发的。 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指出,除中日民族主义者先后登岛外,系列事件正好发生在日本战败投降67周年前后。 CNN的分析援引日本外交人士的话说,因为北京忙于18大交接班,而东京则是疲于同时与韩国、俄国和中国有领土争执,因此估计双方应会希望能迅速让最新纠纷告一段落。 BBC BBC驻北京记者马腾在报道中除了详细报道了中国各地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之外,侧重报道了反日抗议得到政府许可这一点。 他同时指出,中国以往经常会利用允许反日示威来让民间发泄一些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RFI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详细报道中国各地反日抗议最新情况同时,发表了驻东京特派员沙赫勒(Frederic Charles)的一篇背景文章。 背景文章解释了冲绳的栗原家族如何拥有对钓鱼台列岛三岛的地产权的事实,以及栗原家保证不会将产权出售给个人的情况。 文章也介绍了中国方面称对钓鱼台列岛"自古"就拥有主权的主张。 NHK 日本放送协会NHK在综合报道了日中两国人士登岛、日本政府驱逐香港人,以及中国爆发反日抗议等消息同时,也特约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Akio Takahara)分析局势。 高原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北京方面只允许香港人前往争议岛屿以及东京方面迅速将这些人遣返都意味着双方政府采取了克制态度,都希望日中关系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高原同时也指出,今后两国政府如何以及是否能够有效疏导两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则尚需进一步观察。 ② 金融时报:中国各地爆发反日抗议 中国各地周日爆发七年来规模最大的反日抗议,此前日本活动人士登上了东海有争议岛屿。 这些示威标志着两国关系出现自2010年9月日本逮捕一名中国渔船船长以来最大幅度的恶化,那艘中国渔船在日本称为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中国称为"钓鱼岛")的小岛附近海域冲撞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一艘巡视船。 据官方的新华社报道,大约1000人在中国南方的深圳市举行游行,抗议者推倒了一辆日本制造的警车,还冲击了一家日本餐厅。 在西部城市成都,日本服装零售商优衣库(Uniqlo)的一家分店由于抗议而被迫关门。其它10多个中国城市据报道也爆发示威活动,包括上海、广州、西北古城西安,以及华东的济南和青岛。 在北京,几位男子周日上午在官方加强保安之际出现在日本大使馆外,表达反日情绪,但除此之外并无其它抗议迹象。 中国出现这波示威活动之前,150名日本活动人士周日早些时候登上中国称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有争议岛屿,并举行了一项为日本在战争中的死难者慰灵的仪式。 在这150人中,有10人(其中5人是地方政府代表)从船上跳海游泳至其中一个岛上,然后挥舞日本国旗。 就在几天前,日本警方逮捕了14名香港活动人士,这些人中有7人登上了同一个岛。 中国外交部表示,已向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对登岛行为表示强烈抗议。 中国外交部"敦促日方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动,"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日方应切实处理好当前问题,避免严重干扰中日关系大局。" 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几十年来一直在群众中渲染民族主义情绪,作为加强其政治合法性的一个手段。 在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反日情绪最为强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略并占领中国大片国土,中国人至今仍对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耿耿于怀。 按照与邻国打造友好关系的外交政策,北京方面也安排中日进行更多交流,但是根深蒂固的反日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由中共本身的宣传推动)经常破坏这个目标。 中国网民周末批评政府对日本过于软弱。"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为什么我们不派出几艘军舰,把日本鬼子赶走?"一名评论者在流行的即时通讯服务QQ的一个群里表示。 上一波大规模反日抗议发生在2005年4月,当时日本表示计划颁发有争议海域的天然气钻探权。那一次,中国数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还有人呼吁抵制日货。 ③ 朝日新闻:23座城市爆发反日游行 19日,为抗议香港活动家登上尖阁诸岛(中国称为"钓鱼岛")后遭日方逮捕一事,包括香港在内的至少23座城 市爆发反日游行。当局动员大量警力平息了混乱局面。不过,仍有部分城市的游行队伍出现了暴徒行为并袭击了日本料理店等场所。四川省成都市的日系百货店也不 得不在当天临时停业。 这是自2010年撞船事件以来,中国再次爆发全国性反日游行。并且,此次反日游行的规模较上次更大,甚至还波及到东北地区和山东省等地,这些地区在2010年的反日活动中都未发生大规模游行。此次,如果算上中小城市在内,发生游行的地区有可能更多。 广州、深圳:警方"默许"示威 19日上午9时许,广东省广州市的日本总领事馆前聚集了约300人,抗议人群在总领事馆周围游行。参加者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抵制日货","对日宣战","把日本人赶回北海道"。他们高举写有上述标语的横幅,并高呼"还我钓鱼岛"。 当局派出300多人的警力控制局面。情绪激动的示威者在现场大声演说,而警察只是在一旁不停劝解说"别让我们为难"。游行队伍 的人数最多曾增加到700至800人。发起此次示威游行的是网络上一个名为"保钓联盟"的团体。18日,警察曾通过手机联系该团体的负责人,警告他"不要 引发混乱"。不过,据说警方对于示威游行本身持"默许"态度。 在深圳,数千人陆续走上大街,示威人群袭击了警车(日系车)和日本料理店。据说,日系品牌的警车被人群掀翻,车窗玻璃全部碎裂。群众围住车辆并进行破坏的照片上传至微博数小时后即遭删除。 日本料理店"德川"的大楼内,1层大厅被完全破坏,被砸碎的玻璃和招牌散落一地。大楼保安称,游行队伍一边高喊"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一边向大楼投掷饮料瓶。其中50至60名情绪激动的游行者还闯进大楼的入口处,他们随手拿起一旁的木桌、金属栏杆、烟灰缸等物投向餐厅的招牌。破坏 行为持续了十多分种。据说,这家料理店的2名店主和所有员工均为中国人。 成都:警戒从前一晚开始 在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广场"成为示威队伍的集合场所。这一地区聚集着伊势丹、伊藤洋华堂、优衣库等日系企业。 19日当天,这些商店不得不暂停营业。上午10点,聚集的数百名群众开始高喊口号。一部分年轻人向路人分发小国旗和印有"开发 钓鱼岛,前赴后继"的传单。但是从前一天夜里开始,3至4辆警方大巴就在那里待命。等候在此的500名警察和武警将传单统统没收,为防止大量人群围观,警 察和武警组成人墙对通往广场的各条道路进行封锁。 游行参加者曾一度增至数千人,警察队伍则在十字路口不停阻断游行队伍。警方负责人搭着一名貌似游行组织方骨干的男子的肩膀对他说道:"你们的心情已经充分表达了吧。差不多就可以结束了。"说罢将他从游行队伍中拉开。 ④ 朝日新闻:反日游行局部失控 应对措施或将升级 8月19日,中国多座城市爆发反日游行,虽然中国政府试图动用武警部队来控制局势,但是却未能阻止一部分地区出现的暴动。日本逮捕登陆尖阁诸岛(中国称为"钓鱼岛")的香港活动家一事激怒了中国舆论,这样的愤怒不仅停留在日本身上,也逐渐迁怒到中国政府。 17日,号召举行反日游行的呼吁扩展到多座城市,对此中国警方相关人士对本社记者自信地强调道:"各地政府能够很好地控制住局面。"针对此次反日游行,政府出动了比以往反日游行时多出20%至30%的警力,网上号召反日游行的言论也陆续被删除。 19日,虽然大多数示威游行都被控制在有序的范围内,但是广东省深圳市却发生了日本料理店遭袭击等事件,政府当局一度未能控制住事态的发展。而中国国营电视台未对这一系列示威游行进行报道。 同日,10名日本人登上尖阁诸岛的消息一经报道,网上相继出现了针对中国政府的批判之声,"为何不逮捕入侵中国领土的罪犯", "没用的政府"等。对此,上述警方相关人士表示:"香港保钓人士以及10名日本人相继登岛一事导致反日舆论空前高涨,超出预想。这是导致游行失控的原因。" 在今秋领导层换届的党代会召开之前,中国政府也不希望有扰乱社会稳定的游行示威发生。但是,面临着严峻舆论压力的中国政府,目前也很难采取对日让步的对策。8月19日,中国官方智库的有关人员表示:"目前不得不将应对措施进行升级。" ⑤ 半岛电视台:中国各地爆发反日示威 在日本民族主义者登上有争议岛屿之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十几个中国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活动。 在一些城市,日本企业、餐馆和汽车在今天的示威活动中成为目标。 最新的这次反日示威活动被认为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境内爆发的涉及范围最广的反日示威。在2005年,由于日本战争罪行等诸多引起中国人不满的事件,中国数个城市爆发反日示威。 据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在毗邻香港的中国南部城市深圳,示威者走上主要街道,挥舞中国国旗,并高喊口号,示威者多达1000人左右。 报道说,示威者推翻了一辆日本品牌警车,并砸毁一家日本餐馆。 在中国,示威者通常会被迅速镇压,但一名分析人士说,中国政府目前暂时有意允许示威者继续下去。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林和立对法新社记者说:"他们一直在利用民意牌向日本施压。" 他说:"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他们认为示威有可能升级,他们会放出停止示威的信号。" ————*******————— 分析一:中国纵容反日游行有可能失控 ① 日本经济新闻:反日游行考验中国 中国周末多个城市发生大规模反日游行活动。中国外交和公安当局尽力防止混乱扩大。如果对抗议行动采取默认态度,虽然可以适度缓解民众对社会的不满,成为"出气口"。但如果失去控制,就可能导致批评的矛头指向政府。 本次反日游行是在8月15日"保钓"人士遭到日本逮捕后通过互联网持续不断呼吁而发生的。但一名中国政府相关人士称,"反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众不满情绪的发泄口。 这名人士同时还认为,参加者以20~30多岁为中心,这也是"以沿海地区为核心,年轻人就业难问题持续无法解决造成的结果"。据悉,公安当局在事态有可能激化的地区,为防止主要反日团体加入示威游行,在事前施加了压力。 19日有10名日本人登上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中国外务部发言人秦刚在"表示强烈抗议"的同时,还强调说"日方应切实处理好当前问题,避免严重干扰中日关系大局"。 秋季中国领导层即将换届似乎也产生了影响。中国在经济规模上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2,年轻人重视"爱国"和"主权"等问题的"大国意识"迅速高涨,网络舆论也更加强硬。但同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的不满情绪也开始在社会上弥漫。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过分压制示威游行活动,民众就可能转为批评中国政府软弱,但如果置之不理,也可能发展为要求消除贫富差距的体制批判。中国政府一名相关人士也透露,"默认游行让民众的不满情绪得到发泄虽然好,但控制游行活动确实有些难"。 ②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政府为国内反日运动伤脑筋 19日中国多地发生反日抗议活动,外交和公安当局正竭尽全力避免混乱进一步扩大。政府适度默许抗议活动可以缓解国民对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满,但若控制不当,则有可能使矛头转向共产党和政府。今年秋天新一届领导层将产生,中国不希望在权力交接时期发生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事件。 广东的深圳、浙江的杭州和温州原本是抗议活动多发的城市。 这次的抗议活动针对的是登上尖阁诸岛的香港活动家于15日被捕一事,网上抗议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中国政府有关人士解释说,"反日"只不是民众发泄不满的出气筒。 参加者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人认为是由于沿海地区长期就业困难而导致的。当地公安局为避免事态恶化,在抗议活动前就呼吁民众不要参加。 同一天10名日本人登上了尖阁诸岛,中国方面的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也体现出希望事态尽快平息的考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发表谈话,表明了政府的"强烈抗议",但另一方面也强调日本应该妥善处理此事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大局。中国方面不希望日中关系恶化,因而呼吁相互保持冷静。 随着领导层新老交替的临近,中国的局势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重视"爱国"和"主权"的大国意识在年轻人当中迅速膨胀。网上的舆论也趋于强硬,同时民众对贫富差距的拉大也越来越感到不满。 在这种背景下,若过度限制抗议活动,民众很可能会批评政府软弱无能;若放任不管,抗议活动很容易演变成要求消除贫富差距的反政府行为。政府相关人士表示:"但愿默许抗议活动能释放社会的压力,但问题是现在越来越难控制。" ③ 泰晤士报:日本人登上争议岛屿点燃中国人怒火,引发反日袭击行为 东海领土争端引发的争议不断升温,激烈情绪今天蔓延到中国大城市的街头,全国各地的抗议者发泄对日本的怒火。 这些抗议活动是在日本民族主义者登上争议岛屿之后爆发的,显然得到了中国当局的首肯。成都、广州、杭州以及包括香港在内的另外至少7座城市的数千人参与其中。 台湾昨天也爆发了抗议活动。台湾也声称对相关岛屿拥有主权,而且一直对日本控制这些岛屿满腔怒火。 此次抗议活动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反日示威活动。当年,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发起暴力抗议活动,反对日本首相参拜位于东京市中心、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 "日本加油!"这一活动团体的20名成员登上尖阁群岛主岛,此举引发了北京的外交怒火。 中国外交部对此提出了严正抗议,谴责日本右翼分子的"非法行径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 在中国南部城市深圳,群情激奋的抗议者今天早上在市内游行,砸毁和掀翻丰田及日产汽车。很多人高呼反日口号,呼吁抵制日货。在西部城市成都,中央商务区到处都是中国国旗和抗议横幅。 在北部城市哈尔滨和东部城市杭州等地,日本人的店铺成为袭击目标。在上海,一家出售日本相机的电子商店被砸毁。在南部城市广州,抗议者聚集到日本驻广州领事馆前进行示威活动。 北京当局似乎没有允许大批人群聚集在日本驻华使馆前。在下个月共产党进行十年一次的领导人换届前夕,北京的政治敏感性很高。 很多新浪微博用户批评这些抗议行为毫无意义,特别是因为那些被砸毁的日本品牌的汽车车主都是普通中国人。 其他一些人则表示,这些反日抗议活动再一次被当成幌子,用来发泄更大更多的不满,因此很快就会遭到当局禁止。 一位微博用户写道:"这些抗议活动不仅仅是在发泄对日本的怒火。这些对社会满腹怒气的愤青终于找到一个到处肆意破坏的发泄口。这不是爱国,这是疯狂行为。" 周末的抗议活动是中国国有电视台播发的新闻画面引发的。新闻画面显示,日本民族主义者乘坐20艘船登上尖阁群岛中的一座岛屿。尖阁群岛处在日本的控制之下,但中国宣称对其拥有主权。中国称之为钓鱼岛。 ————*******————— 分析二:受控的政治秀 ① 每日新闻:日中政府均担心岛屿争端闹大 日中两国国内围绕冲绳县石垣市尖阁诸岛的举动持续过热。就像对抗香港活动人士登岛一样,一些日本地方议会议员19日登上尖阁。在中国,反日游行蔓延至全国各地。不过,日中政府均希望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日本政府对如何处理该问题左右为难,准备努力平息事态,中国政府也小心翼翼,争取控制住游行活动。 主权和顾及各方情绪夹击政府 19日,副外相山口壮在东京向媒体透露:"日本人原则上可以去日本领土,但根据管理规定,政府目前不允许非政府人士登岛。我昨天对(举行慰灵祭的议员联盟)打过招呼,要求他们放弃登岛。"这番话流露出政府的立场左右为难。 日本人登岛出乎政府的意料。议员联盟以慰灵祭追悼太平洋战争末期的遇难事件为由,向政府提交了登岛申请。考虑到对日中关系的影响,租赁尖阁诸岛的日本政府并未批准。然而,没过几天便发生了14名香港活动家登上鱼钓岛被逮捕的事件。可以认为,日本人登岛的背后,是抗议中国国内把被强制遣返的14名香港人"奉为英雄"。 日本政府一度展现强硬姿态,称将从严处理中方登岛行为,因此不得不一定程度上顾及国内强硬派的感受。关于日本人登岛一事,民主党政调会长前原诚司19日在朝日电视台的节目中指出:"不是不明白他们的心情。" 但是,公开容许登岛将导致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且,日本实际控制尖阁诸岛,刻意突出"领土问题"并非上策。19日,政府一方面传唤负责安全和危机管理事务的官房副长官助理樱井修一驻守首相官邸,搜集信息,另一方面保持克制,现阶段准备等待海上保安厅的调查结果。政府将低调处理,尽量把此事作为一个未经管理者批准便登岛的国内问题。关于是否公开海上保安厅在香港活动家登岛事件中所拍摄的视频,官房长官藤村修也慎之又慎:"公开将对领海戒备造成困难。" 政府从头到尾都力争平息事态。 不过,尖阁问题在中国升温,起因是日本政府7月宣布计划对尖阁实施国有化。一名政府人士说,日本人登岛后,"中国将不得不另拿出对抗措施"。 事实上,14名被强制遣返的香港活动家计划10月再度登岛,政府正在加紧研究对策。山口19日在日本广播协会的节目中说:"政府将坚决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他暗示日本政府将加大惩罚,对中国进行牵制。自民党前外长高村正彦也在节目中表示:"自民党将全面声援政府。" 政府和民主党拟研究加强海上保安厅体制。前原指出:"海上保安厅非常努力,士气也很高。重要的是以何种形式支持他们。"野田首相7月在国会答辩中谈到可能出动自卫队,一名政府人士说:"(如果中国船只增多),就要考虑改变警力配置,包括自卫队在内。" 中国一定程度上容忍反日游行 日方已强制遣返登上尖阁诸岛的香港活动家,但中国国内对日本不满情绪仍根深蒂固,中国政府事实上容忍了反日游行。因此,游行活动迅速蔓延,波及20余个城市。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希望避免不满的矛头转向自己,在揣摩日方下一步行动的同时,正费尽心机抚平不满情绪。 新华社17日发表一篇时评,积极评价日方强制遣返的做法,称这是避免日中关系恶化的明智之举。同时,时评针对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布购买尖阁诸岛等动向发出警告,称如果日本在尖阁问题上继续默许极右势力的声音,将走上错误的危险之路。 背景原因是,中国政府希望在共产党领导层换届前夕消除社会的不稳要因。可以认为,在日方强制遣返活动家后,中国政府试图平息事态,相继删除了网上呼吁举行反日游行的留言。 不过,日方强制遣返活动家后,中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可以说并没有平息,反而进一步蔓延,人们认为,"尖阁诸岛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下的事实没有任何变化"。陕西省西安市18日发生一场数百人参与的反日游行。19日,由于日本登岛的消息在中国大范围传开,中国政府似乎也不得不改变态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反日游行。 中国政府试图息事宁人,但监控网也开始产生破绽。在四川省成都市,武警对一家在10年前的反日游行中遇袭的华堂商场附近地区实施戒严,成功防止游行队伍来袭,不过在广东省深圳市,游行队伍却动手闹事,陷入失控,致使政府不得不派武警维持秩序。 中国国内对政府一系列行动的批评声浪日益高涨,指责政府"行事软弱"。一名参与日本上海总领馆前抗议活动的湖南人(24岁)说:"香港保钓人士勇敢地登上了钓鱼岛,可中国政府只会发发评论。"不过,抗议群体在北京的驻华大使馆前刚打出写有"要求政府向钓鱼岛派军"的横幅,便被公安部门驱赶。 ————*******————— 分析三:中日之间的反感有增无减 ①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何中国人再次举行反日抗议活动 上周末中国爆发了反日抗议游行,凸显亚洲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主权争端。今年年末中国将经历主要的领导层交接。 中国并未叫停这些反日示威游行,从而在国内彰显信心。但没有迹象表明,北京或东京愿意眼看两国关系重陷2005年的低谷。当年中国各地针对日本商店的骚乱持续约一整个月之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时殷弘说:"中国政府希望向中国人民展示,他们在主权问题上采取的策略并不含糊,尤其是针对日本。" 分析人士称,北京希望能在国内被视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利用过去一周的事件抨击日本,从而获取国内政治利益。 日本于1937年至1945年占领中国。现代中日领土争端涉及东海的油气田以及尖阁群岛。这些问题已引起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针对日本的不信任。 台湾淡江大学战略学教授林中斌说,中国领导人必须收起含糊的政策,在年末中共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前,证明其在外交政策上具有勇气。本届大会将确定出任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的人选。 林中斌说:"攘外才能安内,最高领导人不可示弱。"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教授刘义钧说,因而中国现任领导人利用上周的冲突,发布了一系列的声明。刘义钧说,心怀爱国诉求的保钓活动分子从中国管辖的香港出发,还携带了一面体现台北对尖阁群岛主权要求的台湾旗帜,这两项举措都是"非常规的"。 台湾和中国大陆在经过数十年的敌对后,自2008年以来启动经济合作。台湾周日举行针对日本的抗议。刘义钧说:"我认为(中国活动分子)是在执行政府的政策,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也有迹象表明,双方都希望结束冲突。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不会让示威行动升级到2005年的水平,当时在政府的鼓励下,2万人的游行示威造成了重大损失。据报道,这次小规模的抗议活动只有200人参加。当年,日本政府要求赔偿损毁的外交财产,日本人由于担心受到暴力事件影响,取消了在华的行程。 日本也在两天内释放了中国活动分子,快于2010年在尖阁群岛附近中日撞船事件后释放船长的时间。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来自日本的有利投资。而日本的汽车和个人电脑制造商看重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低成本的制造基地。 林中斌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京和北京都将施加心理压力,但不会让冲突蔓延。" ② 英《每日电讯报》 中国和日本:陷入相互厌恶而不能自拔的两个国家 由于日本的活动分子登上了东中国海的有争议岛屿,中国各地周日(19日)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这件事令人们强烈地意识到,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敌意是非常容易被煽动起来的。受到争议的岛屿位于台湾附近,距离中国的海岸线不远;它们距离日本主要岛屿较远,但距日本最南端的冲绳岛并不算太远。这些无人居住的小岛——日本称为尖阁群岛,中国称为钓鱼岛——如何能够引起这么大的众怒? 原因藏在历史深处。这些岛屿在很长的时期内被认为是中国的,但在1894至1895年的中日战争期间,中国耻辱性地输给日本,于是这些岛屿被日本人夺走了,一起夺走的还有台湾和其他许多地方。这件事,加上后来的吞并朝鲜和台湾,标志着日本在东亚扩张的开端。日本的扩张在上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并且从1937年开始,日本征服了中国的更多地区。日本是以极其残暴的方式进行这种扩张的——日本人把东亚其他国家的人民视为低等民族——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在占领南京期间所犯下的暴行。中国人宣称有30多万人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 在犯下这样的暴行后,有的民族确实有可能改过自新,被他们的邻国重新接受。经典的例子当然就是德国。二战结束后,德国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并进行悔改,这为其赢得了新的尊重,使其在全新的基础上与邻国建立了关系。在东亚,这件事从未发生。日本人最后确实不情愿地进行了刻板的道歉,并且在各种场合反复道歉,但日本的邻国从来不相信日本的诚意——最明显的就是中国和韩国。 因此,尽管日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该国从未在东亚地区赢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上的尊重。实际上,日本仍然相当于一个局外人。日本从未得到原谅,历史也没有翻过那一页:各国与日本的关系仍然停留在过去,就像欧洲或许有可能发生的那样。中国人,差不多是全体中国人,继续对日本人怀有巨大的敌意。 尖阁群岛或钓鱼岛问题是最有可能点燃中日之间蓄积已久的仇恨情绪的爆发点。近来的历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2010年,日本逮捕了一艘中国渔船的船员,这艘船在这些岛屿的附近水域与一艘日本海岸巡逻船相撞,这起事件后来升级为两国之间的一场主要外交僵局。东京都知事、以敌视中国闻名的民族主义者石原慎太郎最近试图从私人所有者手中购买这些岛屿,此举引发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在一个多星期前,香港一群活动分子登上这些岛屿,以此支持中国的主权要求。接着在上周日(19日),前面提到的日本示威者登上该岛,重申了日本的主权。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类型的争端有可能会恶化,至少在近期内不会。但两国之间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在该地区构成了最严重的风险。人们往往把这一争端与南中国海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和帕拉塞尔群岛争端联系起来,后者涉及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之间相互对立的主权要求。尖阁群岛或钓鱼岛争端争夺的也是基本上无人居住的岛屿,这些岛屿所在的海域据信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然而,中国与越南或菲律宾之间的冲突并不像中日冲突那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为中日之间的历史苦难具有煽动性。此外,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上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而东南亚的竞争者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中国和日本之间持续不断的紧张关系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国之间是否有可能——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建立起范围更加广泛的友好关系?除非日本愿意正视其在二战期间对待邻国的方式,尤其是中国和韩国,否则这个问题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但这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在1867年明治维新之后——这是现代日本的奠基时刻——日本舍弃了亚洲邻居,并试图赶超西方。这在日本随后其起起伏伏的历史上一直是一条主线,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日本在二战中以那样的方式对待其邻国,以及为什么日本目前在东亚仍然受到孤立。 东亚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转型使得长期以来持这种立场的日本感到越来越不自在。然而,直到中国崛起,日本才感到有必要重新考虑其在东亚的地位,尽管日本是极其不情愿,极其抵触的。在这一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现在2009年至2010年鸠山由纪夫短暂担任首相期间。鸠山主张日本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并且需要调整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保持较远的距离。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在一种不同于现在并且更加积极的基础之上吗?除了鸠山之外,几乎没有这样的迹象。不过,随着中国在过去30年里的崛起以及日本在过去20年里的停滞,东亚的构造板块正在无情地发生着变化。目前的局势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 分析四:日本媒体的态度 ① 产经新闻社论:绝不容许中国的主张 8月19日,上海等20个以上的中国城市发生了反对日本拥有尖阁诸岛的游行,其中部分游行出现了暴徒化现象,毁坏了日本品牌的车辆,并袭击了日本料理店。 很难想像,这是出现在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场景。前往采访游行的日本记者也受到了袭击。在华日本人的安全令人担忧。我们强烈要求中国政府保护日本使领馆及日本企业的安全,并采取万全的警备手段。 此次游行的导火索是冲绳县警察于15日逮捕了非法登上钓鱼岛的香港活动者。而中国民众之间用手机传递的关于日本地方议员登上钓鱼岛的信息,也进一步助长了游行的规模。 在深圳,有5千人参加了游行,在程度和杭州各有约3千人。他们打出的标语包括"小日本滚出钓鱼岛"等过激语言。 尖阁诸岛在国际法上属于日本,中国政府却不承认这一正当事实,而为所欲为地提出其领土主张。不管是文字标语,还是暴力袭击日本产品的作法,都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2010年9月,尖阁诸岛海域发生了中国渔船的"撞船"事件。在那之后,中国各地也发生了反日游行,其中一部分游行出现了"消除贫富差距"、"打倒一党独裁"等空前的反体制活动。在此次游行的参加者中,也有很多是对"贫富差距"不满的年轻人。 今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将举行大会,其最高领导层将举行权力交接。在此之前,中国政府以国内稳定为最优先考虑,因此可能在利用"尖阁游行"让大众排解不满情绪。这也是因为日本政府对尖阁诸岛的领土主权一直采取软弱姿态。 作为"政治主导"的象征,民主党政权从民间起用的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的离任是理所应当的。他于6月批评东京都购买钓鱼岛的计划时作出了不当发言,因此这就是事实上的主动"换人"。 另一方面,关于东京都申请登上尖阁主导一事,官房长官藤村修以"文件不全"为理由表示将暂时不对申请作出回复。申请登岛是为了测量调查,以尽快确定购买尖阁的价格。政府尽早批准登岛申请将展示对中国的毅然姿态。 ②《日本经济新闻》社论:处理尖阁群岛问题要从日中关系大局着想 主张尖阁群岛为中国领土的反日游行在中国各地爆发。同一天,东京都议员等10名日本人在未经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登上了尖阁群岛中的钓鱼岛。 日中两国国内相继出现感情性的对立动向。虽然两国政府都采取了比较克制的应对措施,但国民感情一旦高涨就很难控制,令人担忧。 中国的反日游行扩展至20多个城市,在大多数城市都平稳结束。但在深圳,游行群众演变为暴徒。虽然有消息说,中国政府当局的控制不够严厉,有猜测认为共产党政府想要利用游行影响日本。但认真审视中国国内情况,似乎共产党政府并没有这样的宽松心态。中国国内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令国民的不满升级,鉴于这种社会状况,共产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让示威游行起到宣泄不满的作用,这可能是共产党政府的真实心理,也就是说让国民的关注点从国内问题上转移开。但反过来说,他们也不希望示威游行泛滥而无法控制。 尖阁群岛为日本领土,这毋庸置疑。但像这次的东京都议员这样登岛刺激中国国民感情,日本方面反复出现这种举动,只能将中国政府逼到墙角,从而损害两国关系。同时还会给国际社会造成一种印象:尖阁群岛存在领土之争。日本现在需要做的是,不要上香港活动家挑衅的当,平稳地加强实际控制措施,强化海上保安厅的体制。 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了,现在日中之间经济关系紧密,人员往来频繁,两国肩负着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的责任。在尖阁群岛问题上,有必要从大局出发,冷静地处理。也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对香港活动家的挑衅行为有所控制。 ③《每日新闻》社论:领土外交要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在中国各地爆发反日游行的当日,日本一些人登上了尖阁群岛。另外,在竹岛上,由韩国总统亲笔书写碑文的石碑揭幕式也在当日举行。日本政府从本周起将认真研究,采取什么样的对抗措施来对付韩国。围绕领土问题,日本与中韩之间的摩擦很难降温。 加上北方领土问题,日本战后领土外交的的焦点问题恰在此时一举爆发。在帝国主义时代,领土问题多数情况下依靠军事力量来解决,但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手段不该允许,也不能允许。在这种情况下,要用的是外交力量。日中、日韩之间应该重视对话渠道,不能让国民之间的感情对立达到无可挽回的境地。但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日本政府还要努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 尖阁群岛实际由日本控制,领土问题是不存在的。政府的这种方针没有错误。但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说,只是一味地保持沉默。中国动用媒体力量向世界主张该岛的主权,中国政府有关人士也在各种场合强调本国的立场。如此下去日本将在国际宣传战中处于不利地位。日本应该让国际社会了解,从历史和国际法的角度,尖阁群岛都是日本的领土。日本不该再坚守沉默外交,而是要展开宣传外交。 日本政府准备向国际法庭提起竹岛问题的诉讼。但从过去的经验看,诸如在旧日本军的随军慰安妇问题上,日本的努力并没有让国际社会充分了解。在这个意义上,驻美大使等日本驻外大使的更迭无疑是重振驻外使馆对外宣传工作的良机。更换民间人士担任的驻华大使,虽然是由于其在任期间的言论问题,出于不得已,但并不是不需要民间的智慧。不仅是政治家和外交官,现在需要全体国民都来认真地思考领土外交。 要做好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尖阁群岛、竹岛和北方四岛为日本领土。了解历史才能理性地辩驳对方的主张。与其掀起波澜,不如平静地使用能动的外交力量强化日本的国际地位。 ④《朝日新闻》社论:在尖阁和竹岛问题上政治不能制造对立 中国再一次爆发了反日抗议活动,导火索是日本方面逮捕了非法登陆尖阁诸岛的香港活动家。非法登陆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强烈不满,在这种背景下,10名地方议员在没有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登上了尖阁诸岛。 在日韩有争议的竹岛上,韩国竖起了刻有李明博总统名字的石碑,是继总统登岛后又一轻率的举动。 邻国之间挑起对抗情绪,相互争斗,这种毫无意义的举动究竟要持续到何时呢? 野田政权的执政基础相当脆弱。今年秋季面临着新老交替的中国领导层也很难采取行动。在年末即将举行总统选举的韩国,李总统的凝聚力也明显下降。 虽然处在困难时期,但为了政治需要而挑起矛盾的做法是不可理解的。这些问题本应通过外交途经来化解和平息。 中国的抗议活动就似乎再现了前年尖阁海域冲突所激起的反日浪潮。 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处于严密的戒备状态,抗议活动显得比较分散。但邻近香港的深圳市等地却发生了打砸日本车、日本料理店的暴力举动。 日中每年的贸易总额现已超过27万亿日元,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发生这样的事令人十分遗憾。使用暴力手段有损于本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应该明白这一点。 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反日情绪而反应过度。 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腐败等中国社会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抗议活动也存在这样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政府保持着高度警惕,以免使批判的矛头指向自己,并且不希望事态进一步扩大。 中国的网络上也不乏冷静的声音:"如果有人毁坏中国人的汽车会是何种感受呢?"。 另一方面,针对李明博总统要求天皇谢罪的发言,日本政府则采取强硬态度。除了表明将向国际法院起诉外,财务大臣安住淳还暗示将不再扩大日韩货币互换的额度。 表明日本的立场固然重要,但拿毫不相关的问题说事,并采取类似制裁一样的手段,这是不可取的。韩国经济的不稳定有可能对日本造成损失。 财务大臣同时还取消了原定本月下旬举行的日韩财务对话会议。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韩更应展开有效的对话。 日中关系、日韩关系都需要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要冷静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Posted: 24 Aug 2012 02:29 AM PDT ●周克华案12年前上演,《南周》警示遭阉割:2012年8月14日官方宣称,重庆市两名警察将公安部A级通缉令主角周克华击毙。警方判断周克华身负10条人命,尚有多人被打伤,其作案时间历时约8年。2000年9月19日晚,也是在重庆,警察们将追踪了9年之久的特大抢劫杀人犯张君活捉。张君归案后,当时的重庆时公安局副局长文强在记者会上称:没有及时破案,没能及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政治责任确实让我们感到心里很沉重。《南方周末》深入解读,不仅没有高调赞扬公安机关侦破张君案的功劳,而且将主题指向了社会不公正以及公权力者对规则的肆意破坏。报导还暗示,社会的不公正,导致人心向背,进而产生仇视和报复社会的心理。这 …… |
Posted: 24 Aug 2012 02:48 AM PDT 核心提示:前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回忆录中表示,解放前,上海是亚太地区一个高度发达的大都市,先进程度超过香港,更不用提新加坡和台湾。但二十年后,上海落魄了,远远落后于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于是人们就问:社会主义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发表:《外交政策》双月刊9/10月号 作者:DANIEL BROOK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 即便是以哈佛的标准来衡量,哈佛大学医学院1908级学生也格外有雄心壮志。他们不满足于仅仅是从美国顶尖医学院毕业,他们当中一小撮人着手在海外为母校寻找一个新校区。当他们环顾这个由即时通讯和洲际旅行联结、重心逐渐转向环太平洋地区的世界时,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海。中国的金融枢纽和国际门户似乎必定会发展成新世纪最重要的全球性城市。它是一夜暴富梦想者的天堂,曾经以"亚洲黄金国"美誉引起世人瞩目,如今一心要成为气质高雅和世界主义色彩浓厚的"东方巴黎"。 那是1909年,哈佛学生们花了三周时间乘船渡过太平洋来到上海。但他们遇到的这座城市云集了苏格兰鸦片商、犹太房地产大亨、锡克教警察、广东富商巨贾和洋泾浜英语,已经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大城市。入境不需要护照和签证,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美国侨民撰文介绍这座城市时说:"今天来到上海的人会发现自己犹如置身于一个欧洲大城市,这里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平坦整洁,饭店和俱乐部比比皆是,公园和大桥随处可见,汽车川流不息,有轨电车和大巴车来来往往,外国商店争奇斗艳,到了晚上,电力照明光彩夺目——一切都是他所熟悉的景象。" 然而,这个上海充满机遇,也充满危险:它培育了叛逆的政治活力,就在年轻人们到来的短短几个月之后推翻了中国的帝制。过了几年,他们的事业无果而终。 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上海诞生于数十年前,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那时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皇帝接受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上海市范围内,外国人不受中国法规管辖,从法律上讲,他们就好像从未离家。很快,奇特的"治外法权"司法原则成为现实,英国、法国和美国从上海老城区周边获得租界。外国人从1845年开始建造的定居点看上去恰似其祖国的微缩版。法国租界以林荫道和咖啡厅著名,英国租界以华丽的私人会馆见长,美国租界的特点则在于大街两旁生意兴隆的商贸活动。短短十年后,以外国人为主的上海已经是中国的主要国际港口,取代了珠江岸边的广东。二十年间,上海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 但对中国人来说,生活在这个繁荣之都让人深感屈辱。在外国租界,中国人通常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苦力,是二等公民。全部由白人组成的上海工部局制订了种族歧视性法规,禁止当地人(和狗)进入市内公园。就连供职于西方企业的中国白领也不得不走进专供中国人使用的浴室。对于这个城市的全部活力而言——这种活力帮助中国的精英们在20世纪初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公司,铸造自己的现代文化——状况变得如此屈辱,当地人最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后来不仅把上海而且把全中国对外封闭了几十年。 如今,正是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的共产党在引导这座城市重新与更加广阔的世界交往,希望证明由中国人管理的上海会比以往受西方控制时更大、更好、更有全球地位。鉴于上海市的复杂历史,当局力图让它在经济上自由呼吸,但抑制文化、思想和政治开放,那曾在一百年前使这座大都市生机盎然和桀骜不驯。他们非常清楚一旦打开潘多拉盒的后果:第一个全球性上海的狂傲自大曾殃及全中国。 那是上海已经对外开放了100年以后的事情。相比之下,上海目前的重新对外交往还很年轻。在上海市长朱镕基的努力推动和外柔内刚的管理之下,邓小平在1990年批准重新开发这座城市。两年后前往视察时,他称上海为"龙头"和中国领先城市,据说他在经过老租界与河对岸新区之间的大桥时连称"快一点,快一点"。 几乎是一夜之间,自1949年"解放"以来一直被封存的这座大城市焕发了堪与共产党上台执政之前鼎盛时期相媲美的强大势头。上海的土地在毛泽东时代废除私有财产的过程中被全部没收,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局把土地出租给房地产开发商,筹集到大笔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凭借刚刚拥有的巨额财富,上海市很快建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市政设施,崭新的国际机场有磁悬浮列车与市区相连,新地铁系统的规模超过了纽约和伦敦,纵横交错的桥梁和隧道连接着前租界的历史中心和浦东新区的金融中心。 阻碍了这个政府建设计划的上海居民楼被强制拆迁,为了把上海打造成一个国际商业枢纽,逾百万家庭被重新安置。抛弃了早已不被信任的、毫无价值的苏联式计划经济,重新开放的上海很快在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产生巨额财富,并吸引了全球顶尖企业,包括像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这些曾经在100年前主宰该市经济命脉的外国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市长徐匡迪曾说,他故意超前建设上海,就像一个精明的家长给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买大一号的衣服。这番话常常受到嘲笑,但渐渐听起来颇有先见之明。上海市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证明了共产党规划者是正确的,但也带来失控之虞。 邓小平曾催促加快发展的浦东新区以玻璃和全钢结构为特点,令河对岸由外国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修建的艺术装饰风格建筑相形见绌。最吸引眼球的摩天大楼外墙上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在夜晚格外醒目,这正符合一个在短短二十年里迅速飞黄腾达的城市所具有的奢华俗丽。它就像一台放在酒柜上的巨型电视机,让人无法不盯着它看——不管播放的是什么节目。一名欧洲建筑设计师将浦东互不搭调的高楼大厦比作歌剧中的女戏装,引人注目要比趣味高雅更重要。在一名美国建筑批评家看来,关键在于规模而不是风格:"浦东耸立的高楼简直令河对岸的遗迹自惭形秽,就好像对西方竖起中指。" 除了看得见的设施以外,当局还出台了各种经济和社会政策确保重新全球化的上海市不会重演生机勃勃却令人感到屈辱——最终激起革命——的过去。与当年无需签证和护照自由出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来客和侨民受到密切监控。如今,他们只占上海总人口的1%,完全不同于没有监管、多种语言混杂的老上海,也不同于当代更典型的全球商业枢纽。(例如,纽约37%的人口是在外国出生的。)当局没有引进数百万外国专家来帮助管理上海的全球性企业,而是设法激励会讲英语的中国专业人士,把这座城市当作一所精英大学,采用竞争性录取程序:内地中国人如果拥有全国性大学的学位并通过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考试就可以获得上海居留许可证。 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中国人若想到上海工作则会困难得多。当局深知当年是心怀不满的上海广大工人群众加入共产党并奋起推翻了上海1.0,如今他们利用户籍制度来控制参与建设这座城市的新苦力。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来到上海从事建筑工作,一旦工程结束便被送回乡下。据政府估计,上海近1900万人口当中约有600万人——这个数字被普遍认为低于实际数字——是国内流动工人。虽然他们往往超期逗留(具体数字不详),但身份证查验和外来务工人员清理运动司空见惯,尤其是在2010年世博会等重要国际活动之前。这种歧视在衣衫破旧、皮肤黝黑的外来务工人员和衣着入时、容光焕发的正式居民之间酿造了紧张气氛。(上海正式居民的预期寿命现已超过美国人,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更高。) 当年美孚石油公司和英美烟草公司等西方企业将利润席卷到纽约和伦敦,而大多数上海人一贫如洗(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预期寿命只有27岁),如今的规章制度要求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在上海1.0,浦东区是西方跨国公司血汗工厂的所在地。但现在,上海2.0的华丽高楼名符其实地在高度上压倒了老上海的耻辱。工厂都转移到了房价较便宜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外国人曾经是遭人痛恨的吸血鬼和蝗虫,现在则让人愉快地想起这座城市的全球威望。就连修订版治外法权——外国侨民比本地人享有更多的信仰和结社自由——的回归也没有引发紧张关系。至少目前还没有。 当局明白,正是外国思潮、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外国人的影响最终破坏了老上海的稳定。因此,他们对上海市学术和文化生活的管制即便以中国的严格标准来看也是十分严厉的。上世纪初,外国租界的中国记者躲过审查,开创了中国最自由的新闻界。利用上海工部局的共和原则,当地中国纳税人于1905年成立了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市议会,那是在帝国前所未有的代议制政府。毋庸赘言,如今的当局无意允许新闻自由或选举民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局把这种人权冠以"全球价值观"(言下之意:不属于我们)的蔑称,认为它们无足轻重——即使是对中国最以其全球性自豪的城市。 就连不那么明显带有政治色彩的海外思想也受到监控。联美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都设有大型办事处,如今全中国每年只允许放映20部外国影片。1999年启用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已经拥有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相当的年客流量,每天有国际航班起降,然而,上海现在对外国文化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如在"咆哮的二十年代"。那时,来自纽约、新奥尔良和芝加哥的顶级爵士音乐家常驻上海市知名夜总会。但自从2008年比约克在上海演唱歌曲"宣布独立"期间高喊"西藏!西藏!"以后,上海市当局对巡演艺术家严加控制。2009年,新生的上海艺穗节被迫将国际演出改在周边小城市举行,因为主办方抱怨说,上海市政府"事儿太多"。中国演艺人员发现,上海的文化官员格外好管闲事。北京摇滚乐队Carsick Cars的主唱张守望在美国演出时告诉我:"上海比北京要严得多……有一次我们在那儿演出的时候,有人叫来警察。这种事在上海经常发生。" 政府努力打造一个"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上海,调低各种自由言论的音量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目的是让这座城市引进各种全球商品,但不包括可怕的"全球价值观"。对北京的现代统治者来说,上海2.0的终极目标是用一座闪闪发光的大都市(世界上最快的列车!比曼哈顿还要多的摩天大楼!)来证明其建设所依靠的自上而下严密管理制度是正确有效的。 改革时代的一名中央政治局委员曾解释说,上海的复兴可以被理解为弥补毛泽东时代对这座城市的管理不当。前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回忆录中表示,解放前,上海是亚太地区一个高度发达的大都市,先进程度超过香港,更不用提新加坡和台湾。但二十年后,上海落魄了,远远落后于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现在,中国的领导人希望浦东新貌给出了答案。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Posted: 24 Aug 2012 01:37 AM PDT 續上文(中國這品牌),如果我們不要中國這爛品牌,該如何呢?難道要十億人都移民,到超級品牌的外國,就可以升級?到時黃皮膚成為負資產,又不要黃皮膚這爛招牌?當然不是了。。。首先黃皮膚不一定是中國人,中國人也不一定是黃皮膚的。 那該如何呢?就是採用寶潔(P&G)的策略,當你在超級市場買東西的時候,貨架上有很多都是寶潔的,你買來買去錢都進到同一家公司的口袋內,如下: - 歐雷(Olay) 這個所謂的多元品牌策略,一來可以分散投資的風險,例如出生率下降,嬰兒用品市場縮小,但女性護膚市場可以補充;第二就是前文所說的重大營運風險問題,如果只有一個品牌,其中一個單一產品,在某個工廠或地區,被發現變壞了,整個大品牌的價值就立刻受影響,在這個科技發達,資訊傳播速度超快的社會,要不讓人知道的成本太高,而且每次個別事件出現問題你都到付出這個成本,可以說肯定要虧本。 那該如何呢? 中國這個品牌太沉重,沉重得令人一點消費意欲也沒有,最好的方法是分成幾個品牌,就像毛澤東說的: 「十八省中像湖南四川廣東福建湖北一類的省,通變成被征服省,屢踐踏人的馬蹄,受害無級。這些果都是誰之罪呢? 我敢說,是帝國之罪,是大國之罪,是'在世界能夠爭存的國家必定是大國家'一種謬論的罪。現在我們知道,世界的大國多半瓦解了,俄國的旗子變成了紅色,完全是世界主義的平民天下。德國也染成了半紅,波蘭獨立,捷克獨立,匈牙利獨立,猶太,阿剌伯,亞美尼亞,都重新建國。愛爾蘭狂欲脫離英吉利,朝鮮狂欲脫離日本。在我們東北的西伯利亞遠東邊土,亦建立了三個政府。全世界風起雲湧,民族自決高唱入雲,打破大國迷夢,知道是野心家欺人的鬼話。中國呢?也醒覺了。最好辦法,是索性不謀總建設,索性分裂,去謀各省的分建設,實行各省人民自決主義。二十二行省三特區兩蕃地,合共二十七個地方,最好分為二十七國。」 「中國的事,不是統一能夠辦得好的。 我們這四千年文明古國,簡單等於沒有國,國祇是一個空的架子,其內面全沒有什麼東西。說有人民罷,人民只是散的, '一般散沙'。 如何除去各省自治的障礙物,我認為這障礙不在督軍,而在許多人要求的'統一'。我以為至少要南北對立,這是促成各省自治的一大關係。倘若統一成了,新組國會,制定憲法,各省自治必多少受憲法束縛。 我覺得中國現在的政象,竟如清末一樣,國人對之,不要望他改良,要望他越糟越壞。」 毛主席雖然不是搞經濟的好材料,但在這方面倒是有獨具慧眼,看得出大品牌的壞處,如果當年他沒有 "統一" 中國,今天的問題也許不會出現,人之初性本善,我想他這個最初的才真是他的想法,只是後來被權力污染了,成為了他最初自己十分痛恨的人--"統一" 下的獨裁者,害死了很多無辜的人。 我已看不到為什麼還要守著中國這個爛招牌。。。我去三峽遊覽坐船沿長江而上,人們都以自己古時的名稱及歷史為榮,而且都是戰國時代的,你上網看看國內的地方媒體,湖北最大的門戶網站叫 "大楚網",在蘇州的就是吳越乜乜,在河北的燕趙物物等,數之不盡,你在網上把春秋戰國時的國名,加上"網站"二字去搜尋,你會以為互聯網是魯班發明的。。。 整個中國的人都極有地方意識,只有香港人在說愛國愛甚麼國,一直以來香港就是香港,本來香港已經是國際都會,現在要我們把自己的品牌和中國這爛的混在一起,到適當時候他們發現中國太爛了,還是叫齊楚燕秦趙魏韓的好,香港已經沒有了。。。有沒有這麼笨的事啊? |
Posted: 24 Aug 2012 01:41 AM PDT 核心提示:尽管预期[政府方面]的反应会很强烈,示威者还是把绿色环保问题推上了国家议程。 年轻人们在这样的抗议中成为主流,但示威对毫无经验的他们而言,是一堂实打实的"现实课"。 原文:Environmental activism gains a foothold in China 作者:Harold Thibault 发表:2012年8月21日《卫报周刊》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示古"翻译,已经校对 ![]() 【图:团结的声音——在上海附近的启东,示威者抗议一家被控排水有污染的造纸厂。摄影:Peter Parks/盖蒂图片社】 李薇(化名),18岁,似乎不像一位持不同政见者。她更加关心她的会计学、社交网站上的朋友,和跟她的姐妹聊天。然而,她参加了上个月在党政机关前的示威,那场示威最后演变成了与警察的暴力冲突。 黎明时分,示威者聚集在了启东,一个上海北部的沿海小镇。到了中午,当地政府总部被占领、文件被撒落出窗外。激动的人们把党委书记的衬衫被扯掉。 "我们必须动员起来保护环境,这是我们的家乡,"李薇在她父母的餐厅里解释道。 随着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关心经济发展带来的沉重的生态代价,对污染的抗议在中国也成倍增长。现在,即使是官方媒体也强调环境问题是中国的当务之急。年轻人用微博传递消息。"人们明白,反对污染是每个人的权利,在这个世界上,在工业化过程中给如此多人口带来了如此巨大和直接影响的地方其实很罕见。"环保主义者马俊(音)说到。 今年夏初,在四川什邡发生了一起由学生领导的对一家铜合金厂的抗议活动,当地政府迅速取消了该项目。2011年8月,在东北工业港大连爆发了一个有一万两千人参加的类似抗议活动,当地政府也屈服了。 在启东,当地人抗议的是一家日资造纸厂要修建一条排往一个小港口的排污管道计划。李薇说:"很多人都在这里打渔谋生的,那个项目危及了他们的生计。"她从一个网络论坛了解到了这件事,并觉得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保护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更懂这些问题。" 造纸厂的东家——王子制纸——表示,废物在被排放入海之前被处理过,但当地人持怀疑态度,并深信他们都没有被告知相关的污染程度的真相,更不用说这次示威的结果。当地医院报告说,有十几人接受了轻伤治疗,但是有传言说3人在冲突中丧生。 政府对这些示威活动感到关切。共产党的喉舌《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写道:"公众越来越注意到环境问题以及保护环境的权利,"并直指当地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咨询当地百姓的意见,但社论并没有给出任何其它实质的解决办法。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环保主义的社会学家杨国斌(音)认为,官方(对待什邡和启东)的回应是典型胡锦涛领导下的思路。"政府的反应是典型维稳做法,先以高压应对群体性示威,必要时动用武力。但是威胁一旦失败,立即做出让步以防止事态升级。不管何种情况,都要迅速行动,"杨国斌总结道。 李薇对抗议变质感到遗憾。"事情有点太过了,当地政府办公室被弄得一塌糊涂。这是种浪费,因为政府的钱就是人民的钱。" 但是让人们协调得更好并不容易。游行示威的正式申请被拒绝;背后有政府支持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也被容忍得恰到好处,因为他们回避了任何冲突。"今后,我们必须得找到一个在任何新的工业项目实施前、有关各方之间的协商机制,"环保行动者马俊说。 在启东市中心的十字路口,人民胜利的消息在一块巨大的广告屏上闪动——政府声明宣布:污水项目被取消。然而,政府从全省各地调来防暴警察,以备不测。 成千上万身着蓝制服的警察驻扎在市内,而身着卡其色、头戴钢盔手拿警棍的武警部队封锁了市中心所有的街道。对于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示威的李薇来说这是一堂实打实的课程,不是因为当地警方的介入——她听见启东警察时不时低声细语地说着那常用来激励运动员的"加油!",而是因为随之而来的国家镇压。"他们拽我们的头发、扇一个女孩的巴掌,"她喊道,然后用英语说:"我真想对他们说'操你妈"。 本文原载于法国《世界报》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Posted: 24 Aug 2012 12:50 AM PDT 核心提示: 一项提倡全球禁止非法象牙贸易的活动在娱乐明星的推波助澜下得到了中国网民的支持。 原文:China: Illegal Ivory Trade Ban Gains Online Support 作者:Ronald Yick 发表:2012年8月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 【图:台湾的娱乐明星陈建州上传的猎象图片让中国网友愤怒】 从2000年到2011年,尽管非洲是象牙非法偷运的发源地,中国和泰国却是这些象牙制品的主要销往地,目前在一项提倡全球禁止非法象牙贸易的活动得到了中国网民的支持。 非洲国家在该方面的监管不力,加上中国方面的消费增加,以及在受控的体系内允许所谓合法国内贸易,这些都使得象牙贸易屡禁不止。2012年7月,在泰国和越南查获的走私象牙的新闻纷纷登上世界媒体的头条。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一份2012年6月报告指出,尽管象牙国际贸易已在1989年被禁止,但是在2009年这种交易达到了顶峰,到2011年仍有着巨大的交易量。 就在2011年,所查获的14起大型象牙走私案件(涉及重量达800公斤以上),其规模已超越了2009和2010年的总和,而且创下自1989年以来的记录。但所涉及的8个非洲象保护区,4个亚洲象保护区却没有报告一起象牙查获案件。salon.com报道指出,仅依靠事后截获而不将偷猎者绳之以法无法根本杜绝偷猎和走私。 中国微博用户促请禁止象牙贸易 禁止象牙贸易在中国微博网络已经是热门话题之一,尤其当台湾艺人陈建州在微博上传了一张被偷猎者取走象牙后受重伤卧地的大象照片更是引起了强烈反应: @黑人建州:请别买象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这儿则是一些微博用户的留言: 把您的妖娆留给西门庆: 请别买象牙。。。没有买卖。。。就不会有杀害。。。他们是人类的朋友。。。看着那么憨厚温柔。。。你舍得吗?职位您那一些爱美的举动就要让他们丧命! 果断——潘子:太恐怖啦,唔好买啦,无左市场,就误会再生产噶啦 湘潭大学学生微博:好可怕!真不知道你们如何下得了手!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拒绝象牙! 另外一个在非洲的用户Sherry:。。。只有中国人吃这哦动物,买象牙,犀牛角,市场上的黑人都会讲中文:"象牙要不要?" 肯尼亚:象牙来源地和中转地 2012年7月,国际动物保护组织(IFAW)这家旨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非政府组织指出,肯尼亚既是非法象牙的发源地,也是该贸易从非洲到亚洲的中转站。其东非区域总监James Isiche确信目前该国所暴露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并谴责了肯尼亚当局: 大象偷猎行为在肯尼亚正有上升趋势,该国目前不仅是非法象牙的产地更成为走私渠道之一[……]尽管肯尼亚当局在过去的走私拦截行动中可圈可点,但是过去的一年半中走私的趋势已经达到让人担忧的水平。肯尼亚当局和象群保护区应当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象群并封锁走私通道,打击偷猎者。 从禁止到"规范管理"的贸易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组织(CITES)意识到对象牙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会使禁猎措施的成果付诸东流,已开始着手讨论目前象牙交易的管制。该组织提议成立象牙销售统一监控机构(CISO)以期控制该市场并只销售自然死亡的大象象牙。所获资金将再投入该组织的保育项目中。 但该提议遭到了其他保育组织,例如环境调查协会(EIA)的强烈质疑。该协会的执行总监Mary Rice表达了这样的深切忧虑: 环境调查协会强烈质疑此"合法"销售,或者对象牙"合法"销售的讨论会继续刺激象牙买卖市场,在实质上是支持非法象牙国际贸易需求的复苏和繁荣。 因此EIA拒绝了该项提议,并相应提出对当前象牙交易系统的漏洞进行独立审查,调查诸如腐败、非法洗钱贸易等问题。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Posted: 24 Aug 2012 12:43 AM PDT
俄羅斯女子組合Pussy Riot以藝術抗議國內的政治環境,在教堂內唱歌竟被判罰兩年刑期。審訊期間,控方亦刻意淡化她們的歌曲內容和反普京有關,借宗教之名定她們的「罪行」。有國際聯署網站發起簽名行動,希望逼使歐洲議會對被指控犯罪的普京親信實施制裁,希望對普京獨裁政權施壓。聯署可到這裏Avaaz網站。 Pussy Riot成員在俄羅斯東正教堂內唱歌批評總統普京,將要面對2年的監禁。其中一位成員在庭上道:「儘管我們身體被囚禁在這裡,我們比坐在這裏的任何人更自由…我們可以隨心所欲說話…」 俄羅斯正逐步陷入一個新的獨裁年代:打擊公眾示威抗議、涉嫌操縱選舉、恐嚇媒體、禁止同性戀遊行100年,甚至毆打批評的人士如國際象棋大師Gary Kasparov。但許多俄羅斯公民仍然感於挑戰,Pussy Riot的驚人的勇氣使全世界團結起來。現在是我們最好的機會,向普京證明這種鎮壓是有代價,而且和歐洲有關。 歐洲議會呼籲向普京的親信──那些被指控多重犯罪的人,實施資產凍結令和旅行禁令。我們的群體將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果我們推動歐洲行動,不單可以重擊普京的親信,也可以對抗他反西方的文宣工作,向他展示整個世界都願意為俄羅斯的自由站起來。 上週的審判的意義遠遠超那三位成員和她們40秒的「Punk祈禱」。當成千上萬的俄羅斯民眾湧上街頭抗議操縱選舉,政府把主辦單收監數星期。六月俄國議會迅速通過法例,大幅提高非法集會者的罰款達150倍,足足是俄羅斯普通市民一年人工。 Pussy Riot可能是現時俄羅斯最有名的行動者。可是,她們的判決並非普京對異見者最不公平的戰爭。2009年,反貪腐律師Sergei Magnitsky在俄羅斯的權力核心揭發一宗巨額的稅務詐騙案,卻在死在監獄,沒有死因聆訊,驗屍要求不停被拒絕。歐洲議會提出的制裁目標正是相關的60名俄羅斯精英階層。國際社會正關注現時俄羅斯的情況,「Magnitsky制裁」是最好的方式向普京施壓,協助窒息中的民主運動創造喘息的空間。讓我們給歐洲領導人一個全球性的公共任務,採取制裁行動。 現時發生在俄羅斯的事件其實和我們關係密切。俄國已經阻止國際協調敘利亞事件及其他緊迫的全球議題。無論我們身處那裏,俄羅斯的專制統治正威脅我們理想中的世界。俄國人民面臨嚴重的挑戰,但我們知道,人民力量的運動是預防貪污腐敗和鐵腕政權的最好方法──而國際團結可以使這些運動的火焰繼續燃燒。讓我們攜手合作,向普京顯示,這個世界將會推動他的變革,直到俄羅斯成功爭取自由。 相關報導: |
Posted: 23 Aug 2012 11:25 PM PDT 本文作者:科学松鼠会 作者:rabyan 前文见 《[催化剂系列之一]化学反应的"变速器"》、《[催化剂系列之二]催化剂是怎样"工作"的?》、[催化剂系列之三]"不能没有你"——工业生产与催化剂。 在中国,早在4000多年以前,酿酒就已十分盛行。酿酒用的原料是谷物,但光有谷物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入"酒曲"。这是为什么呢?古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酒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能够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和氨基酸;糖在酵母菌和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成酒精。所以说,酒曲是酿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酒曲"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酶"之一,而酿酒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酶催化反应之一。 酶是催化剂中的一类,因为具有生物活性,所以人们也称酶为生物催化剂。 神奇的催化力量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L.Spallanzani)做了一个奇妙的实验:他将一小块肉块放入一个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他将金属笼从鹰的肚子里取出,却发现肉块消失了。很显然,肉块不会"无缘无故"地自己离开金属笼,而金属笼的巧妙设计也使得肉块不会因为胃的蠕动而被研磨成碎屑,作为一名科学家,斯帕兰扎尼更不会认为是什么超自然力使肉块"不翼而飞",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能消化肉块的物质。但具体是什么物质促使了肉块的消化,他并没有研究出具体的结果。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从而解开了胃消化食物之谜。这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对生命体内的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科学认识。 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糖类发酵成酒精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于是巴斯德得出结论:没有活的酵母细胞,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这是一个极其有名的实验,它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发酵作用与活细胞有关,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化学反应。应该说巴斯德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19世纪末,德国生物学家、化学家毕希纳(Edward Buchner)制取了酵母提取液(其中不含完整的酵母细胞)。酵母提取液能使糖发酵产生酒精。这一实验证明了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这就意味着,酵母细胞催化糖类发酵,起根本作用的是酵母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特殊物质,而非酵母细胞本身。毕希纳将这种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命名为"酶" 。由于这项发现,他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那么,这种存在于生命体内、有着魔力般作用的"酶",究竟就种什么物质呢?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钠(J.B.Sumner)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历时9年,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他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脲酶是一种蛋白质,这究竟是个普遍规律,还是一个特例,当时谁也说不清。不过,也许是出于萨姆钠获得诺贝尔奖的激励,也许是对"酶"的研究太过有诱惑力,也许是执着于对生命运行本质奥秘的追求,从此,神秘而奇妙的"酶"从"幕后"来到"前台",成为了众多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结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科学研究永远没有尽头。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和奥特曼(S.Altman)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他因为此项研究获得1983 年的诺贝尔奖。 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大多数酶其实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是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核糖核酸)。
在人体中,如果没有酶的作用,那么,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其他与生命有关的反应只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活动根本无法维持。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可能存在的情况是,人体会因某些原因导致某些酶的缺失,使得该种酶所催化的反应发生异常,相应的物质代谢变得紊乱,从而产生某些疾病。例如,有些人体内缺乏乳糖酶,因此无法正常消化乳糖,对这部分人而言,常人可以畅饮的富含乳糖的牛奶等乳制品,就必须有节制、有限制地饮用。又如,白化病也是一种因酶的缺乏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黑色素代谢障碍。健康人体内的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细胞中含有酪氨酸酶,这种酶能催化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的反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增强,则黑色素的生成更为旺盛,这也就是为什么夏天在强烈的日照下人容易晒黑的原因。而白化病患者体内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酪氨酸酶,导致酪氨酸酶缺乏失去了酪氨酸酶的催化错用,黑色素便不能顺利地合成,从而导致皮肤、黏膜、毛发等部位白化。白化病固然让人伤脑筋,但是,对许多爱美的姑娘们来说,变黑同样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于是,添加了抑制剂的各种美白化妆品成为了"爱白"的女孩们的首选,这主要是通过酪氨酸酶抑制剂,使得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从而起到抑制黑色素合成、美白皮肤的作用。 不言而喻,酶对人体的重要性远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那么,究竟酶催化的反应具有哪些特点,才使酶这一催化剂得以担当如此"重任"呢。 更快、更高、更强:酶催化的特性酶是一种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比方说,酶只能催化实际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对于诸如"水变油"之类的反应,再有活性的酶也无能为力;酶能催化化学反应,使化学反应的速度加快,也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实现的;酶与许多工业催化剂一样,都会出现中毒现象,从而导致酶的催化效率降低乃至失活。 当然,酶作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催化剂,还具有一些其他工业催化剂所不具备的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对于我们认识酶、熟悉酶、更好地将酶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酶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酶对化学反应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其催化效率比一般无机催化剂的效率高107-1013倍,催化效率之高令人咋舌。这也是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很容易进行的原因之一。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手上或身体其他部位不小心擦伤出血,为防止感染,可以用双氧水来清洗创面。在打针前,护士会用酒精来擦拭皮肤用以消毒,那为什么这时不用双氧水呢,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双氧水学名叫过氧化氢,医用的双氧水是2.5%—3.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过氧化氢不太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反应,变成水和氧气。因此医用双氧水常用棕色瓶储存(避光),并放置在阴凉处(避高温)。当然,有不少物质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如二氧化锰就是一种典型的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把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里,随即产生大量的氧气,这一过程常被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不过,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相比过氧化氢酶而言,实在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过氧化氢酶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物质,它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但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要比二氧化锰催化的速度几乎快数亿倍。创面上途上双氧水后,血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极大地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氧原子起到了消毒杀菌的作用。相反,对于一般皮肤的消毒,则不能用双氧水作消毒剂。 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这是指一种酶只能够催化一个或者一类化学反应。当然,催化剂都有其专一性,一般某种催化剂只能对特定的反应有催化作用,没有哪种酶是"多面手"。但相比其他催化剂而言,酶的专一性更为突出。科学家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存在于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对淀粉的水解起催化作用,它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所以,在嘴巴里细细咀嚼米饭,你会感觉到甜味。咀嚼时间越长,甜味越明显。因此,吃饭时多咀嚼可以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不过,唾液淀粉酶只"负责"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如果你希望它"顺道"再催化麦芽糖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的话,这对唾液淀粉酶而言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它无法越俎代庖,因为麦芽糖酶水解是麦芽糖酶的"份内之事"。 酶作为催化剂,所需的条件比较温和。比起那些工业催化剂动辄几百乃至上千摄氏度的反应温度而言,绝大多数的酶在常温下就能实现最佳工作状态。这并不奇怪,人体的体温约为37℃,因此大多数酶催化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当然,对于不同的酶,其最佳反应温度也不尽相同。通常,动物细胞中的酶在35℃—40℃范围内工作最为适宜,而植物细胞中的酶则适宜在40℃—50℃范围内工作。所以,酶催化的工业生产流程中一般不需要额外的加热装置,所需能耗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酶是一种"不讲究"的催化剂。恰恰相反,酶对于反应环境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改变,都会使酶的催化能力发生变化,轻则催化能力降低,重则完全丧失催化能力。比如人体在发烧时常会感觉胃口不好,这是由于发热导致消化酶的活力降低,影响了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减慢,从而感觉食欲不振。这也同样不奇怪,因为酶本身就是蛋白质,而高温、高的酸碱度、辐射、重金属盐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和失去活性。所以,尽管大多数酶催化的反应在常温、酸碱度接近中性的环境里就能顺利完成,但酶还是很"娇贵"的,对于环境很"挑剔",这也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酶作为催化剂时亟需注意的。 另外,酶的活性还受多种因素调节和控制,具有可调节性,这也是生命体内调节物质代谢、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例如,激素和神经体液能通过第二信使对酶活力进行调节;有些酶需在其他酶作用下,对酶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后才具催化活性,这类酶称为修饰酶。这其中特别有意思的就是酶原。 在我们的血液中存在着一种凝血酶,当组织或血管由于受损而导致出血时,凝血酶能促使血液凝结成快,防止人体因过量出血而产生危险。或许你会由此产生担心,凝血酶既然有那么强大的"凝聚力",那会不会使我们人体内的血液都凝结起来呢?其实你并不用担心,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凝血酶基本上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只有当机体受损出血时,酶原才受到激活而产生催化活性,促使伤口处的血液凝结。 又比方说,人体通过胃蛋白酶等酶的催化作用,实现对蛋白质的消化分解(消化蛋白质的酶还有许多,这里仅以胃蛋白酶为例)。胃蛋白酶由胃腺细胞分泌。而我们知道,包括胃腺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蛋白质都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胃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质的催化作用,那不连胃腺细胞中的蛋白质也能分解吗,而失去了蛋白质,胃腺细胞不也就被破坏了吗?这简直就是一个"无间道"酶!不过你不用担心,其实,胃腺细胞并不会因分泌胃蛋白酶而"自取灭亡"。胃腺细胞分泌的是胃蛋白酶原,并不具有催化活性,胃蛋白酶原在胃液内受到激活,成为具有催化活性的胃蛋白酶,这时,它才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这,是不是很奇妙呢? 正因为酶具有以上特性,才使得它能在生物体内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使细胞内错综复杂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持生命体各种正常的生理机能。酶也因此能担当起生命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的重任。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但这并不意味着酶只有在生命体内才能发挥作用。只要环境条件允许,酶在脱离了生命机体后仍然具有催化活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得工业生产中许多以酶作为催化剂的反应得以实现。大多数酶催化的反应在常温、酸碱度接近中性的环境里就能顺利完成,因此在酶催化的工业生产流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加热装置,所需能耗很小。事实上,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许多酶制剂,都是由微生物、动物或植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再经过分离纯化和产品成型后生产出来的。微生物等原材料经过培养处理后得到的发酵液,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后的酶液;酶液再经过浓缩、结晶、干燥、成型等工艺流程,制成各种酶制剂。只要酶制剂保存得当,即使保存比较长的时间,酶依然会具有催化活性。 无所不在的酶说到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那可真是无所不在。 你听说过"GPT"吗?通常我们在体检报告单上都会看到"GPT"这个项目,后面还有一个数字,它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有一件事,对你可能有些遥远和陌生,但却是很多上海人至今仍念念不忘的事。1988年,由于食用含有甲肝病毒的毛蚶,在上海共有超过30万人患上甲肝。一时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医院里拥挤不堪、人满为患,众多的病人无法住进医院,连工厂、单位、学校等都专门辟出场地改作病房。"GPT"是谷丙转氨酶的英文缩写,主要存在于人体肝细胞中。当人体肝细胞遭到破坏之后,谷丙转氨酶便从肝细胞进入血液之中。通过检测血液中"GPT"的活力,就可以检测病人是否患上肝病,如果"GPT"活力越高,则说明病情越重。"GPT"正常值通常在40U/L以下,而患上甲肝的病人,其"GPT"可高达几百。 对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检测,是诊断肝病的有效手段。其实不仅如此,酶在医学、食品工业等领域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极其重要的用途。 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是诊断和治疗。前面说的用血液中谷丙转氨酶的活力诊断肝病,是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重要应用。而将酶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也是酶在医疗上的重要用途。 你是否知道溶菌酶呢?当病人患有咽喉炎、扁桃体炎时,医生常开一些溶菌酶含片给病人服用,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对溶菌酶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最早发现溶菌酶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弗莱明因发现青霉素而闻名于世,但早在他发现青霉素之前,他就已成功地在人的唾液及眼泪中发现了溶菌酶。我们都知道,细菌之所以顽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有一层坚硬的"外壳"——细胞壁。细胞壁能够有效地保护细胞,有了这层"天然屏障",细菌就"无法无天"了。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破坏细菌的完整结构,使细菌失去保护屏障而死亡。溶菌酶因此而得名。 溶菌酶在医药上用途广泛。当人体患有咽喉炎、扁桃体炎及口腔溃疡等疾病时,可服用溶菌酶。溶菌酶进入血液,可有效地杀死血液中的细菌或病毒。同时,溶菌酶还具有分解黏多糖的作用。人体在感冒咳嗽时,痰液中含有较多的黏多糖,溶菌酶能溶解呼吸道黏稠痰液中的黏多糖,促进痰液变稀而容易咳出,使呼吸道通畅。 溶菌酶本身无毒,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因此除了用作医药制剂外,还常常被用作食品工业的防腐剂。奶油蛋糕等糕点是很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在奶油糕点中加入溶菌酶,可有效地防止微生物的繁殖,起到防腐作用。 除了溶菌酶等用于消炎的酶外,还有大量的酶在帮助消化、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肿瘤、治疗酶缺乏症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你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医生会给你一些多酶片,多酶片中所含的多种酶能催化对食物的消化,增强人体的消化能力。尿激酶具有活化人体内的溶纤维蛋白酶原的作用,能使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为具有催化活性的溶纤维蛋白酶;溶纤维蛋白酶具有催化溶解血管内纤维蛋白凝块的作用,因此用尿激酶制成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血栓病。如今,以酶为代表的生物化学药物,已经成为医药中除西药、中药外的重要组成部分。 酶不仅本身能作为药物使用,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还能生产、制造许多药物。例如,我们日常生活用的许多种抗生素,如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是由青霉素、头孢霉素通过青霉素酰化酶的催化作用得到的抗生素,医学上称其为半合成抗生素。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副作用和毒性比较小、一般都具有广谱抗菌性能、能有效地对付一些耐药性细菌,因此在当前各种抗生素中"独领风骚"。 治好了病,该好好地吃一顿了吧。没错,酶帮助你摆脱了病痛的困扰,也一定能让你大饱口福的。什么,你想吃甜的东西?别着急,这正是酶的拿手好戏。 天然的葡萄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浆液中,尤其是成熟的水果和蜂蜜中含量较多。但如果直接从含葡萄糖的水果和蜂蜜中提取葡萄糖,生产成本太高。事实上,工业上生产葡萄糖和果糖,用的原料是相对较为廉价的淀粉。淀粉也是糖,尽管它没有甜味;除此以外,没有甜味的纤维素也是糖。这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不过这的确是千真万确的。葡萄糖和果糖是称为单糖的糖类物质,而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淀粉通过水解反应,完全水解后可以得到葡萄糖。用酶催化淀粉水解生产葡萄糖的方法,在工业上称之为"双酶法"——顾名思义,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要用到两种酶。原料淀粉乳,先后在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含葡萄糖的糖化液,再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就能得到葡萄糖成品。 不过,在嘴馋时,你如果用葡萄糖冲一杯糖水解解馋,只怕你要大失所望。你会发现,用葡萄糖冲的糖水并不甜。这倒不是说你买的葡萄糖是伪劣产品,这是由于,葡萄糖的甜度并不高。而同样是单糖的果糖,甜度比葡萄糖要高很多。在许多果汁、饮料及其他食品的配料表上,你也许看到过"果葡糖浆"。"果葡糖浆"的主要成分为果糖和葡萄糖。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能大大增加甜度,而且果糖还具有许多独特的功效。生产果葡糖浆的原料是生产葡萄糖的糖化液。糖化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改头换面"的异构化反应,变成了果糖(葡萄糖和果糖都属于单糖,其分子组成相同,分子式都可以用 C6H12O6表示,只不过其分子中各原子的构成方式不同,因此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反应属于异构化反应)。 除了生产葡萄糖和果葡糖浆外,各种酶在生产蛋白质类食品、食品的保鲜处理、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可催化葡萄糖与氧气的反应。在食品储藏过程中,氧气是导致食品变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将某些食品放在密封的容器里,也会因为密封容器里仍有部分空气而导致保质期的变短。真空包装、充惰性气体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成本都比较高。将葡萄糖氧化酶加入含葡萄糖的食物中,通过密封容器保存,葡萄糖氧化酶能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从而较快除去密闭容器里残存的氧气,使得食品能保鲜较长时间。这是一种重要的用酶来保鲜食品的方法。某些肉类,由于胶原蛋白的交联作用,会形成粗糙、坚韧的结缔组织,使肉吃起来感觉很"老",影响了肉的质量。木瓜蛋白酶可以催化食品中大分子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用木瓜蛋白酶制成"嫩肉粉",将"嫩肉粉"添加在肉丝、肉片中,能有效地分解肉的胶原蛋白,使肉制品烹调后吃起来更加嫩滑可口。 如果你觉得这些你都不太熟悉,那就说些你熟悉的吧。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酶的身影。如果你洗过衣服,就一定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吃饭时不小心将油沾染在衣服上,或是喝果汁时将果汁洒到了衣服上,这些污渍是很难洗净的。即使你费力搓洗,最后总还是会在衣服上留下印记。不过,你要是因为这些小小的"瑕疵"而一怒之下把这些衣服"打入冷宫",那也大可不必,因为有酶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有很多洗衣粉、洗衣液里都添加了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等各种酶(如各种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液)。添加了酶的洗衣粉、洗衣液能催化蛋白质、淀粉、脂肪、果胶等物质的水解反应,把这些物质分解成水溶性较好的小分子物质,从而使污垢更易洗去。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在吃好、穿好后也要考虑让自己的形象更好一些,于是,各种各样的美容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说到美容品,这方面可是酶的"强项"。你听说过"SOD"吗?在市场上,有各种品牌的"SOD霜"、"SOD蜜"。其实,"SOD"也是一种酶,其名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的应用实在是多,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在此告一段落吧。如果你还感觉意犹未尽,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得比我更多。 题图出处:http://www.rsc.org/ |
Posted: 23 Aug 2012 10:51 PM PDT 不久前,一则有关"北大毕业没挣大钱当大官,学子发帖称对不起爸爸"的新闻,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则新闻说的是,一名北京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帖称,自己只找到了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父亲恶语相加,家人也觉得他很"丢脸"。这名毕业生很羞愧,言:"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据言,在这位父亲看来,作为北大毕业生,"一年挣上百万应该毫无压力"。父亲也曾经对亲戚这样夸下海口。现在,面对孩子月薪8000元的现实,父亲觉得很丢脸。 透过人们有关父亲虚荣、需要调整心态、名校毕业生究竟该挣多少钱以及名校毕业生价值几何的热烈讨论不难发现,这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包括北大毕 …… |
Posted: 22 Aug 2012 08:30 PM PDT 发一个…… 顶6966:: 拍-178:: 179条评论 刚看《百变大咖秀》,大张伟这么说自己和林俊杰的:他是娃娃脸,我是娃娃鱼脸;他是灵魂歌手,我是灵魂出窍歌手。 顶5696:: 拍-234:: 79条评论 有些事埋在心里还不如在qb上说说好。。。。。。。。。。初二的时候lz因为搬家转学到新学校,那时候一个人都不认识,偏偏却在脸上得了湿疹,很严重和毁容没有多大区别。因为这个原因所有同学都不愿意挨着我怕传染,lz只能坐最后面的角落里,没人和我说话更没一个朋友,有时候和哪个同学对视他们都会被我的面容吓到。。。二哥,,,班里有个女生是英语课代表漂亮人缘还好,一次放学我正走着,她忽然招呼我的名字,(在那几乎没人知道lz的名字)她跑过来就跨着我的胳膊各种亲密,后来她就成为我在那唯一的朋友。后来因为病情重楼主辍学半年,又转到之前的学校。直到上高中我们考到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我一眼就认出来她她认不出我来,因为这时楼主病早都好了,因为用药皮肤新生的关系皮肤比一般人都要好,又因为我们认识同一个女生我俩又走到了一起,至今她好像也不知道我们曾经认识。后来她因为一些事情在班里名声不好,很多人都劝我不要he她做朋友,到高三那年她除了我没有一个朋友。但是我依然义无反顾,因为是她是在我对人情彻底失望的时候给了我光明,那时连亲人见了我都会绕道走的时候,她却愿意牵起我的手。我觉得这才是真的朋友,即使她后来做过多少错事我也宁愿相信她是好人。 顶5425:: 拍-223:: 448条评论 今天下班在公交车上,一个PLMM的巨型高跟鞋踩到我的脚,疼死我了,她竟然扭头对我旁边的男生说了声对不起,那个男生居然还说没关系,然后他俩居然聊了一路,这个哥们太不厚道了......现在脚还是麻的。 顶5101:: 拍-114:: 257条评论 有个好朋友是个女生,从小个子就矮,父母很是着急,上初三那年,家里听说在大年三十晚十二点找棵粗壮的大树抱住并大声说:"大树大树,你是我爹,我往高长你往粗憋"就能长高。当天她全家都很是激动阿...一起下楼找到棵最粗的树,这位大姐激动的抱大树时撞了头,大喊道:"大树大树,我是你爹,你往高长,我往粗憋"...后记:~现在大学毕业了,她还是当时的身高,只是体重............ 顶4374:: 拍-126:: 177条评论 冲凉晚上想去酒吧坐坐,洗到一半发现下水道又堵了,唉,换毛期的狗伤不起啊!我只好蹲着慢慢把下水道里的毛发一点一点勾出来,忽然一阵由外至内再由内至外的快感席卷了我的全身感觉就像触电一样...三秒后我站起身抄起衣架就追了出去边打边骂:"操你大爷的!你敢舔我菊花!打死你!" 顶4338:: 拍-193:: 183条评论 哈尔滨的出租车朋友们 下次你们看到救护车可以不抢道吗 人命关天 因为你们我爷爷多等了两个红灯 现在爷爷没了 为爷爷在天堂祈福 顶4097:: 拍-182:: 184条评论 我帮我儿子做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帽子还没有完成。 顶3873:: 拍-144:: 303条评论 朋友考上了理工类的某大学…歌个歌…某天跟我打电话说他们一个系一百多人,只有他们两个女生,我表示很羡慕说那你岂不是幸福死了。朋友叹了一口气说,确实只有我们两个女生,我居然还不是系花…… 顶3789:: 拍-97:: 92条评论 刚才在网上跟一个姐们聊天她发了近照给我,大概100斤左右吧(身高170)可我前三年认识她时候她190斤。我说你怎么减的啊。她说就是纯饿,除了水和菜叶不吃任何东西水果都不吃,饿晕就十来次。然后她说是前男友分手时的话给了她动力"你每天往我身边一躺跟半扇猪似的真恶心!"【感谢那些恶狠狠的毒舌逼】 顶3783:: 拍-123:: 135条评论 ![]() |
Posted: 23 Aug 2012 09:36 PM PDT 特首梁振英上任前曾表示,要為香港建立一套屬於自己城市的文化政策,故此建議成立文化局,負責協調和制訂文化政策,推動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梁的政綱還提及其他推動文化事務的工作,包括尊重創作自由、提倡多元文化、保護知識產權、加強文化藝術教育、促進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等。 梁上任以來還未見上述工作具體落實,新一屆政府已陷入多宗誠信危機,就連建議中的文化局據傳也胎死腹中。姑且不論梁競選時的文化主張有否機會落實,但這些主張只能算是個別文化措施,談不上一個具視野的文化政策框架。似乎新任特首的文化思維,仍然跳不出殖民地時期政務官推動文化事務的套路。 模糊文化理念和價值 其後的二十多年,我們看到大量社區文娛康體設施陸續興建,同期見證多個專業藝團的成立,並獲得政府資助。 這種以個別政策目標取代文化視野,以經營文化事務替代施行文化政策的思維,主導了香港的公共文化領域。借用一位外地學者的觀點,這種思維可稱之為「隱蔽的文化政策」。它弔詭之處是,導引公眾的視點,投放到個別的政策目標及其施行細節,反而把政策背後的文化理念和價值模糊化。新任特首的文化主張,似乎仍然採取隱蔽式的策略,對文化政策的宏觀理念不置一詞。 探討文化政策的方向和內容不是清談,亦非沒完沒了。文化政策跟其他公共政策一樣,須要確立本身的價值定位和取向,並且把秉持的理念公諸辯論。一如經濟政策的目標是否保障全民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的目的是為了體現「滴漏效應」還是要「均富濟民」,這些理念爭論持久,但卻是市民大眾期許經濟政策作出合適轉變所持的觀念和價值。 制訂文化政策的目的是,要回應民間社會的訴求和不斷轉變的文化觀念。過往民間社會對文化權利、文化認同、文化多樣性、培育社群文化能力或更多種文化觀念的相互關係和作用討論不休,各式各樣的觀念與國際間文化政策的思潮互相呼應。從六七十年代聯合國倡議落實公民文化權利,到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文化多樣性、社區文化培力,以至近十年國際間視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貿易、文化產業為重要的文化資源,文化觀念與文化發展的涵義不斷地擴充;文化更被視為對促進當代人文社會和地區經濟發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文化政綱過於零碎 一如其他公共政策講求施行方式和機制的合理性,重視政策評估和反饋,文化政策也須要思考文化理念、個別文化政策的實踐方式,尤其注重文化政策的實踐是否通過民主化、透明度高,並獲社群許可的方法和機制來施行。 檢視新任特首的文化政綱,只見零碎的文化主張,甚至過於簡單地把文化政策看作協調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甚至視康文署、藝展局屬理所當然施行文化政策的機構,反而忽視這兩個機構過往被狠批有違民間主導、開放透明的運作原則的意見。似乎新一屆特區政府仍然未能認識到本港文化體制急須改革的重要性。 反思民政事務局、康文署、藝展局的角色和局限,檢討資源布局和分配方式,評估政府過往推動文化事務的方法和表現,是探討未來文化政策重要的議題。若把這些議題束諸高閣,不正視官僚機構窒礙文化發展的問題,在這種狹隘的目光下討論文化政策,相信未來的公共文化領域難有什麼重大的變革。 民間輿論對政府制訂文化政策有戒心,這心態不難理解。過往港英時代的文化施政採用的是隱蔽式的策略,對文化政策的目的和價值取向緘口不提。特首提出要制訂文化政策,往積極處想是把文化政策視作公共政策,供社會大眾辯論。 公民社會正好利用這次機會,起動理順政府文化政策不善之處,本着由下而上、民間主導的原則,主動塑造未來的文化景觀。 作者莫健偉為文化評論員 信報財經新聞 A24- 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2-08-24 (本欄逢周五見報,由本地及海內知名學者、文化評論人與文化界業內人士輪流執筆,縱論種種文化政策議題。) |
Posted: 23 Aug 2012 06:15 PM PDT 本文作者:云无心
比如蔬菜,亮绿的颜色代表了绿色蔬菜的新鲜。一盘绿意盎然的蒜蓉菠菜会让人食指大动,但一碗发黄发暗的菠菜汤可能就有点影响食欲。同样的绿色蔬菜,为什么在烹饪中有时能保持绿色,而有时就不行了呢?把菜放入沸腾的水中,在几秒之内甚至能看到更加鲜亮的绿色,是错觉么? 分子美食学的创始人蒂斯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在蔬菜的细胞之间有一些空隙,躲藏着一些空气。把菜放入开水中,这些空气受热膨胀,从空隙中跑出来。在没有离开蔬菜之前,它们会附着在叶绿素上,在水中形成一个个微小的"放大镜",就让叶绿素看起来"更绿"了。 绿色蔬菜之所以看起来是绿的,是叶绿素的功劳。叶绿素中有一种叫做卟啉的化合物。卟啉是一类有机物的总称,由几十个碳、氢和氮原子形成一个大环。叶绿素中的卟啉中间有一个镁离子,被那堆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众心捧月。我们知道可见光是有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当光线照射在叶绿素上,有镁离子坐镇的卟啉会让其他颜色的光有来无回,只让绿色光反射回去。这样,我们看到的叶绿素就是绿色的。而血红素中的卟啉中间是一个铁离子,反射的就是红光,因而血红素是红色。 【卟吩-最简单的卟啉。图片和图说出处:维基百科】 如果煮菜的时间很长,那些临时客串了放大镜的空气就会离开叶绿素,细胞中的空间也就被水所占满了。在高温加热之下,蔬菜中会有一部分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物质来。这些物质中会有些酸性的,到了水中会离解出氢离子。这些氢离子虽然个头小,但是它们能够跟卟啉中的镁离子抢地盘。一些镁离子敌不过氢离子的胡搅蛮缠,只能落荒而逃。氢离子占据了卟啉的中军帐之后,却没有能力象镁离子一样带领周围的原子们把可见光吃得只剩下绿光。有更多颜色的光线反射出来,就混合成了其他的颜色,比如棕褐色。 基于这一分析,让蔬菜保持鲜绿的第一种思路就是减少烹煮的时间,避免细胞破裂,也就减少了捣乱的氢离子。此外,氢离子的产生需要酸性物质溶解于水。如果不与水接触,氢离子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呆着了。各种"蒜蓉""清炒"的蔬菜,菜是被油加热,炒的时间短,氢离子难以形成,也就更容易保持鲜绿。 当然"炒"总是需要油,有许多人比较在意。不用油而避免与大量水接触的选择,是蒸。蒸的时候,水蒸汽在蔬菜上冷凝而释放出热量。虽然冷凝的时候也会形成一些水,不过因为冷凝时候放出的热量很高,因此与菜接触的水就比煮要少得多。尤其是,如果蒸的时候不盖锅盖,能够避免水蒸汽的回流,效果还会更好。 减少与水接触,是为了避免氢离子形成。为了减少镁离子被赶走,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所谓"惹不起,还躲不起"么?这就是用大量的水来煮菜。水多的时候,氢离子的浓度就低,镁离子遭遇氢离子的机会也就减少了。所以,汤多菜少,也有助于保持菜的绿色。 古人还发现铜锅煮菜有利于保持绿色,甚至曾经有人为了保持绿色而加入铜盐。原因在于,铜或者其他的一些金属离子,能够行侠仗义,占据镁离子的位置与氢离子抗衡。有一些些金属离子跟镁离子一样,能够维持叶绿素的和谐稳定,从而之反射绿光。只是,铜离子有一定毒性,所以这种做法后来被禁止了。不过,加入其他安全的金属离子,比如锌,仅仅从技术角度还是可行的方案。 既然作祟的是游离出来的氢离子,那么如果加入碱性物质来中和掉它,是不是也可行呢?古罗马人就有这样的做法。比如说,钾盐往往有一定的碱性,就可以作为烹饪蔬菜的"保绿剂"。对于以前的人们,草木灰就是一种很好的钾盐来源。只不过,蔬菜中加入草木灰或者其他钾盐,带来的影响就不仅仅是颜色了。它们本身也会产生不愉悦的味道,通过它们来保持鲜绿,也就得不偿失。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