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Monday, April 30, 2012



撒旦崇拜與美國娛樂工業 - 後記

Posted: 30 Apr 2012 02:17 PM PDT

這兩月,我會留意網上一些關於神秘組織的資料。如ourradio的《神秘之夜》及源網台的《MJ13》等,這令我對這些神秘組織有一些了解,但也有些納悶。

我知道有一些網站也會報導相關的資料,youtube也有一些帶神經質的短片,這令一般網民會認為這只是無聊的惡作劇,令我這類傾向相信這些神秘組織的存在的人處境尷尬。我有個朋友問我是否壓力太大,精神出問題?而且這些資料太多,亦令人難以分辨真假。

以上兩個網台的資料是頗充實,其言論認真,亦有理性脈胳,我不敢說這全是誇大之言。但我也不敢說他們的言論沒有任何錯誤,所以讀者要自行判斷。

我為何會相信這些關於神秘組織的陰謀論?首先,我聽聞過Milton William Cooper的生平(註1),他於2001年6月28日預言了911事件,並指出拉登只是代罪羔羊。在911之後,他於同年11月5日離奇被一位當值警員槍殺。他的死令世人關注,令世人相信他的預言不是碰巧。第二,最近我讀了一本新書《解密10大貨幣戰爭》(2012年3月出版),作者提到美國從1989年開始便接二連三地狙擊他國貨幣,進行大規模的金融掠奪,如1989年的日本、1992年的英磅被狙擊而脫勾、1997至1998的亞州金融風暴及2000年科網股爆破等,而其中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演化為現在歐州債務危機,問題好像是沒完沒了,彷彿我們只等著美國怎樣肢解歐羅。若再加上刻意策劃的911事件(這也可以在金融市場大賺一筆),我們可以確認美國於這廿多年來是不斷出擊,四出搶掠。為何美國會讓一些國際炒家及銀行高層可以不斷作惡、舞高弄低、四出肆虐,發動金融戰爭?是否有一個由國際銀行家組織的秘密群體在背後掌控一切,操控政治及傳媒,令人民大眾難以制約這些大資本家?

無論如何,這些組織是否存在,我們的確是活在一個亂世;我只知道美國在不斷印錢紙,香港便不斷被輸入通脹,物價不斷高升,而我們卻不能獨善其身。當我讀到這些關於神秘組織的資料時,我知道我是難以向沒有興趣的人分享;但當我和同道中人交換心得時,我發覺我好像在誇大牠們的強大,我好像在宣傳牠們是戰無不勝!但我深知這不是真確的,因牠們都只是受造之物,並不能與永恆的創造主相比。這些精英階層要欺壓大多數的平民百姓,但我相信人民只要能醒覺,牠們的專制強權便會瓦解!我就是不相信香港的地產大家族可以永遠踐踏700萬香港人,只要香港人能醒覺,便可以推倒他們的橫蠻!無論如何,我會繼續說話的,縱然,有朋友說我是神經。

註1: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ton_William_Coop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EsesnzDBvA

延伸閱讀
《撒旦崇拜與美國娛樂工業 》
http://www.inmediahk.net/%E6%92%92%E6%97%A6%E5%B4%87%E6%8B%9C%E8%88%87%E...

王东海先生安息

Posted: 29 Apr 2012 08:09 AM PDT

     《明报》今天报道了王东海先生去世的消息,想起很多年前,胡庆余堂那条小巷中,在他家熬过的许多长夜,那些铭刻着我们共同记忆的风风雨雨,早已被岁月的云烟遮蔽。他从70年代末的最初觉醒,穿越80年代末的热血澎湃,90年代中期的壮怀激烈,他在这个世界只活了六十六年,他后半生的命运也是中国社会三十年变迁的缩影。他的猝逝令人悲伤。

网上“请愿”普通民众力争话语权

Posted: 30 Apr 2012 01:17 PM PDT

"改变"网站首页

最近两个多月来佛罗里达州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引起全美民众的关注。十七岁的黑人青年马丁(Trayvon Martin)在造访离婚了的父亲与其女友的住所时,被当地一位义务社区守望者齐默尔曼(George Zimmerman)当作犯罪嫌疑人枪杀。事发后齐默尔曼虽然受到警方的询问,但他以正当防卫为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警方依据不久前通过的新的州法,未将齐默尔曼拘捕,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当地民众的抗议并引起全国范围的争论。

 

目前这个案件还未有定论,但在这个案件中,一个以网络为平台,允许网民在网上自由请愿的网站"改变"(www.change.org)却意外地大红了起来。原因是这个网站在征得马丁的父母同意后,以他父母的名义发起了一个网上请愿行动"起诉杀害我们17岁儿子马丁的凶手",这个请愿很快得到了大众的注意,吸引了数十万人的签名,同时引起传媒的关注,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博客等广泛报道后,又引起更多人的关心,在短短的三天中,签名人数从五十万增加到一百万,而在其后的四天中,签名人数爆增到两百万。马丁案于是从有争议的地区案件一变而为全国瞩目的大案,连欧巴马总统也对此发表了看法。

 

"改变"网站开通于2007年2月,目的只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该网站就各种议题公开"请愿",从建站到现在,在该网站上提出的请愿话题五花八门,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宗教、保护动物、刑事司法、环境、健康、人权、贩卖人口、移民、妇女权利等。比如有人请愿要求北卡罗莱纳州野生动物委员会制止杀害驯鹿和小鹿的行为;也有人请愿要求移民局不要将一位身患癌症的非法移民递解出境;还有人请愿要求环保局拯救蜜蜂、禁止拜耳公司的化学产品等等。

 

由于马丁案请愿的成功,"改变"网站已经成功得到全国关注,成为社交互动媒体的一颗新星。目前该网站的成员已经超过一千万,每个月有上千个请愿在该网站上发出,不少请愿得到积极响应,请愿者成功地将自己的请愿内容变成现实。据"改变"网站的资料,去年美国银行曾试图收取顾客额外的手续费,规定凡使用美国银行取款卡购物的顾客,每个月要交五美元的月费。该计划透露后,引起民众不满,有位22岁的保姆发起请愿,很快得到三十万网民的签名附议,得到传媒报道,一个月后,美国银行在民众以及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停止收取额外费用的计划,原本想随着美国银行一起行动的其他各家银行,也因此打消了念头。这个请愿行动,可以说是小民百姓联合起来成功对抗大集团的典型例子。

 

另外一个成功的请愿例子是,当国家公园管理处取消了拟议中禁止在大峡谷出售塑料瓶装饮料的计划后,网民威尔逊为此在"改变"网站上发起了一场请愿运动,要求国家公园管理处重新考虑其决定,在十多万网民签署了请愿书后,国家公园管理处宣布2012年春季开始将禁止在大峡谷出售塑料瓶装饮料,其他国家公园也将采用相同的禁令。

 

"改变"网站是互联网时代新出现的又一种联系网民的社交互动网站,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将成千上万的民众联合起来,而不必让他们实际聚合在某一处或某一地,这种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联合,打破地域的限制,任何国家、任何人只要能够没有限制地上网,就可以与志同道合者一起为某个议题,小至社区、大至国家联合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变"网站的创始人拉特雷(Ben Rattray)表示 :"我们使用了前无古人的方式来凝聚人民的力量。"

 

在"改变"网站上提出请愿,没有任何身份以及其他各种限制,只需要提供有效的电邮地址、姓名以及住址即可;而附议的人也一样。目前除了"改变"网站可以让民众提出请愿外,还有其他一些网站也有类似的功能,包括白宫的网站"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 )以及"在线请愿"(iPetitions)、"全球采取行动"(Avaaz.org)等。

《版權修訂條例》點收科?

Posted: 30 Apr 2012 11:04 AM PDT

『他们在拍什么』Marrigje de Maar,室内

Posted: 30 Apr 2012 06:41 AM PDT

"Enchanted Spaces"是荷兰女摄影师Marrigje de Maar完成于2006年的一个私人拍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摄影师通过对旅行中所遇到的人们的私人住所的记录,来呈现居住环境对个体性格、生活状态的折射。

"我从2002年就开始拍摄各种建筑内部的照片,最开始我拍摄那些废弃的建筑,后来慢慢将重心放到普通人的私人居住环境中。

每个人生活的所在都记录着他们的性格和故事,这些物质简朴的居所体现着朴素生活外更多的真实性和尊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拍摄的是居住者的另一面肖像。

所有照片都是在自然光环境下拍摄的,我使用彩色负片拍摄,你所看到的与现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摄影师
Marrigje de Maar,荷兰女摄影师,曾经获得伦敦摄影奖、Lucie Award等摄影奖项。












阅读链接:More 『摄影奖项』@Leica.org.cn

Leica中文摄影杂志』推荐使用Email的方式订阅,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QQ阅读鲜果等RSS工具阅读;在Apple Mac OS X下可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iPhoto.ly』在苹果上阅读:iPhone版+iPad版,^_^

Tips: 关注我们: Twitter饭否微博

『小建议』如果你在Email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在Google Reader阅读器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共享给好友;如果你在豆瓣里看到这篇文章,不妨推荐给更多人;或者干脆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你MSN上最喜欢的人;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Tags -

『他们在拍什么』Marrigje de Maar,室内

Posted: 30 Apr 2012 06:41 AM PDT

"Enchanted Spaces"是荷兰女摄影师Marrigje de Maar完成于2006年的一个私人拍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摄影师通过对旅行中所遇到的人们的私人住所的记录,来呈现居住环境对个体性格、生活状态的折射。

"我从2002年就开始拍摄各种建筑内部的照片,最开始我拍摄那些废弃的建筑,后来慢慢将重心放到普通人的私人居住环境中。

每个人生活的所在都记录着他们的性格和故事,这些物质简朴的居所体现着朴素生活外更多的真实性和尊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拍摄的是居住者的另一面肖像。

所有照片都是在自然光环境下拍摄的,我使用彩色负片拍摄,你所看到的与现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摄影师
Marrigje de Maar,荷兰女摄影师,曾经获得伦敦摄影奖、Lucie Award等摄影奖项。












阅读链接:More 『摄影奖项』@Leica.org.cn

Leica中文摄影杂志』推荐使用Email的方式订阅,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QQ阅读鲜果等RSS工具阅读;在Apple Mac OS X下可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iPhoto.ly』在苹果上阅读:iPhone版+iPad版,^_^

Tips: 关注我们: Twitter饭否微博

『小建议』如果你在Email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在Google Reader阅读器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共享给好友;如果你在豆瓣里看到这篇文章,不妨推荐给更多人;或者干脆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你MSN上最喜欢的人;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Tags -

如何“混社会”——关于记者报道领域的十三则断想

Posted: 01 May 2012 12:47 AM PDT

  
  1、先声明下,这个主要针对周刊周报或者日报的深度版而言,日报条线记者的领域划分不在断想之列。
  
  2、做财经是首选,薪资上涨可预期,人脉积累可增值,写写软文是寻常事,改行亦极方便。财经领域是改行最多的报道领域——相信统计数据会支撑这个结论:不同的财经媒体改行亦各具特点,如21经济报道的多改做公关,第一财经周刊的多改做商业。
  
  3、做文化的能和名人混个脸熟,人脉越久越值钱,更兼多可慢工出细活。最不济也可靠给朋友写写影评书评来事儿。
  
  4、做人物的节奏也好办,放长线钓大鱼,跟泡妞样慢慢泡,功夫到了自然成,不成也不打紧。基本不会像跑调查的社会记者一样吃闭门羹灰溜溜回去。稿子能做不能做,出差前心里基本有谱。拼的主要是做功课的本事与沟通能力。
  
  5、做评论的也活泛,不小心就做成学者。更活泛的,可自己写稿和别的媒体时评编辑换着发,做个快活的时评匠。
  
  6、以上诸点,是业内基本状况(自然不包括那些真正敬业、有理想有情怀的同行),其共性就是资源累积可增值,节奏可控。反之,最惨的就是混社会的:做十年和做三年不会有太大差别,常常要跑突发。
  
  7、混社会的虽然最惨,但90年代以降至本世纪初,亦有过十年黄金时期,人称江湖四大长老的王克勤 、赵世龙、郭国松、杨海鹏,俱都成名于这黄金十年。彼时,平台不多,汉奸系几乎一家独大,记者一篇揭黑文章即可名扬天下。
  
  8、到2003年的孙志刚案后,这黄金十年基本进入尾声。自此,记者靠一篇稿子一夜之间扬名天下的情况,已然不复多见。传说中的江湖四大长老亦分道扬镳,各走各路。
  
  9、自此之后,社会报道一分为二,时政和法治报道成为两大分支。先说时政,2002年前后南周开创的"伪时政报道",21世纪环球报道的"国际时政报道"等区别于传统党报的擦边球式梳理/揭秘/解释性报道,成为此类时政报道滥觞。此事林楚方和连清川比较熟悉。
  
  10、另一支是法治报道,这支常依赖对突发案件做走向判断,习惯和民办律师协同作战,渐成近十年来社会热点事件的主要底色,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研究上相信都具备不低价值。另外,这两支常杂交成"时政型法治报道"或"法治型时政报道",如陈良宇案、重庆案报道等,都属此类。
  
  11、从物质利益的性价比角度看,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同行,基本处于行业分工最底端,甚至比不上日报的条线记者,后者往往能获得某些职务带来的便利与实惠。因此,这个领域的同行,入行初多是被类似王克勤的理想主义感染(或者说忽悠),入行后多半得靠职业荣誉感在支撑(或者叫硬撑),我曾总结为"为虚荣而奔跑"。
  
  12、混社会,总感觉还是要慢慢走专业化的套路。但不可避免的是大部分报道还是要拼体力和碰运气,即所谓"仰仗陌生人的慈悲"。但也正是这种拼和碰,在艰苦维系着这个社会的底线。
  
  13、因此,平心而论,我愿意把最高的敬意献给跑社会的同行,也完全理解他们中的不少人急于改换领域甚至改行的想法。如何混社会?这个领域的出路何在?国内外的同行有何借鉴之处?想请 @展江 @王天定 @张志安 等诸位师友来帮着出出主意。
  
  2012年5月1日,谨以这十三条微博,献给那些此时此刻仍然在奔跑"混社会"的同行们。

巨额社会抚养费去向成谜 年规模或超200亿元(zt)

Posted: 29 Apr 2012 09:56 PM PDT

杨支柱说,"计划生育是谋小康家庭的财,害贫寒家庭的命。"

杨支柱说,"省市吃土地,县乡吃肚皮。"


2012-04-30  来源: 投资者报     记者:吴建华

 

近日,体育明星田亮夫妇在港生"二胎"事件引发舆论关注。4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称陕西省计生委已针对田亮夫妇生二胎展开调查,而田亮人事关系所在的陕西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计生委工作人员已来到体育局了解情况,大约一周内会有结果。

据《陕西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如果认定超生,将以当事人所在地公布的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收入超过基数的,应当加收超过部分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依田亮夫妇现在的年收入估计,这个罚款很有可能达到几百万元。

长期研究计划生育的独立学者何亚福对《投资者报》表示,"从1980年到现在,若平均每个超生人口实际被征收的超生罚款为一万元,由此可以计算得出:1.5亿至2亿超生人口的超生罚款总额是1.5万亿至2万亿元。"

"准确地说,计划生育是谋小康家庭的财,害贫寒家庭的命,但对富人是毫无办法的,因为富人可以选择境外生子,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不过是只纸老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原副教授、因生二胎被解聘并被征24万巨额社会抚养费的杨支柱对《投资者报》表示。

近年来,"社会抚养费"这个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利器"正在成为公众关注和争议的对象。

名不正言不顺的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从它诞生那天开始就是不合时宜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2001年制定的,而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当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22,远低于我们维持人口世代更替所需要的2.1。生育率过低,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鼓励生育,哪里还需要用社会抚养费来限制生育呢?"

4月23日晚,《投资者报》记者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园见到因生二胎被该校解聘的法律系副教授杨支柱,他因2009年12月21日生下第二个女儿,被海淀区计生委按照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的9倍征收社会抚养费,共24万余元。他曾两次向海淀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均认定海淀区征收决定合法。近日,法院在扣押银行卡两个月之后,已采取强制措施划走了卡内的相应额度的钱款。

这位知名"超生教授"告诉记者, 他研究计划生育已经二十多年了,当时还没有结婚。今日"遭此抢劫,很大程度上是我长期批判计划生育并且拒绝妥协惹的祸。"

"生第二个小孩不是为了抗议计划生育,但我认为怀了孩子堕胎是灭绝人伦的,所以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面临学校解聘,计生委催逼"罚款",他曾试图卖身交罚款,但从来没有为生二胎后悔。

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理由是什么?国家计生委的官方解释是:"法律规定超生者必须缴纳社会抚养费,不是罚款,而是超生者对社会进行的经济补偿。因为,多出生人口侵占了较多的社会公共资源。"

考察社会抚养费的历史演变,在1980年代初期它叫做"超生罚款",1994年改为"计划外生育费",个别省改为"社会抚养费",这主要是政府认识到计划生育是一种倡导性义务,对于超计划生育不宜给予行政处罚。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统一为社会抚养费。2001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社会抚养费明确地规定下来。

"社会抚养费究竟是行政罚款,还是用于补偿社会资源的行政收费,这个问题法律、法规一直没有界定清楚。"杨支柱对《投资者报》说,"以前直接叫超生罚款,后来为了'入世',应对国际社会对于人权问题的指责,慢慢改为'社会抚养费',形式上表示对公民生育权利的尊重。"

"实质上还是罚款的性质,而且比以前罚得更厉害,要不然怎么解释生三胎按照二胎社会抚养费标准加倍征收,难道第三个孩子比第二个孩子要多占用一倍的社会资源?"

"计划生育可以倡导,但不能强制,公民的生育权利应当属于基本人权,所以违法生育的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征收社会抚养费没有正当依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建勋对《投资者报》表示。

谈及田亮夫妇在港生二胎事件杨支柱认为,"人家把孩子生在香港,占用你什么资源了呢,陕西计生委的行为很荒谬。"

"以社会抚养费为工具的一胎政策,建立在把人看成是社会的负担这样一个不合理的假设之上。"著名反计划生育学者易富贤对《投资者报》表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中所创造的价值总是大于他的消费!"

他认为,田亮夫妇生二胎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田亮作为运动员身体素质好,符合优生条件,他们将本来可以购买豪宅、名车的财富,用来多养育一个孩子,不但延续了家庭血脉,也是对社会做贡献。他们的选择是经得住'生命核算'的。"

自由裁量权过大 年收或超200亿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授权国务院制定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办法,而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中又授权地方政府制定社会抚养费具体征收标准和办法,实际上赋予了地方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一)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 (二)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

按照北京市规定,对杨支柱教授生二胎按9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征收社会抚养费已接近处罚顶格。然而,在北京还有比杨支柱更加离谱的案例,2008年生育二胎的通州区永顺镇农民冯亚杰,被计生委决定征收14.3万元,执行标准是2007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5倍,远超北京市征收3至10倍的规定。

通州区计生委给出的理由是,镇、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多次要求冯亚杰终止妊娠,而冯亚杰"态度强硬、坚持违法生育","影响恶劣"。而冯亚杰至今认为自己的家庭符合生二胎的规定,"我只是想要这个孩子,没有配合计生委去堕胎就认为我态度恶劣。"

去年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驳回了冯亚杰和她丈夫降低征收数额的申请,一年过去了,冯亚杰没有能力缴纳"社会抚养费","孩子如今四岁了,眼瞅就到上学的年纪,可是没有计生委的生育服务证孩子办不了户口" ,冯亚杰的声音充满无奈。

"北京都是这样,在其他地方处罚随意性就更大了。"杨支柱向记者指出,"没有计划生育证明子女不能上户口、不能上学,没有计划生育证明不能买房、租房,不给办理暂住证,不给办理营业执照,不给办理'低保',不给办理驾驶执照……这些赶尽杀绝的措施使得'超生'孩子的人不敢对随意裁决的缴纳数额说一个'不'字,甘心做'砧板上的肉'。"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赋予计生委巨大的自由裁量权。这种模糊的权力给地方计生委有很大的'灰色发挥空间',这种腐败空间的存在进一步说明社会抚养费本身的不合理性。"易富贤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实际上社会抚养费已成为计生委的重要财源。"

1980 年代的超生罚款是每人数百元、数千元,现在的社会抚养费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

长期研究计划生育的独立学者何亚福对《投资者报》表示,"考虑到以前的超生罚款标准比现在低,并且有一些超生家庭没有能力缴纳罚款,还有一些超生家庭没有足额缴纳罚款,因此我作一个比较保守的粗略估计:从1980年到现在,平均每个超生人口实际被征收的超生罚款为一万元。由此可以计算得出:1.5亿至2亿超生人口的超生罚款总额是1.5万亿至2万亿元。"

记者连日来向国家计生委阳光热线12356、北京市计生委相关部门咨询有关年度超生处罚人数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统计数据,被告知没有相关数据或不能公布。记者仔细查阅有关资料,从浙江省行政事业收费统计分析报告中发现,2009年浙江收取社会抚养费8.94亿元,增幅约13%,收费规模首次超过工商。而在安徽省2010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情况的报告中,社会抚养费收入为8.45亿元,增幅达61%。

考虑到作为征收基数的人均收入年度增长,若以9亿元为2011年内地各省市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平均数,全国31个内陆省市总征收规模高达279亿元。

杨支柱对记者表示,考虑到各地实际征收率不一样,以及不少直接流入个人口袋中的罚款,总的数额永远搞不清楚。

巨额社会抚养费去向成谜

对于社会抚养费另一个重大的质疑还在于它的使用问题。

各地的相关法规都已明文规定,社会抚养费要实行"收支两条线","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将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及时、全部存入财政专户。"但纳入财政之后怎么使用却并不像计生部门号称的那么阳光。

"北京、上海这几个大城市规范一点,社会抚养费全部上缴财政,而计生委的工作经费与社会抚养费完全脱钩。在内地省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都委托给了乡镇、街道,虽然是收支两条线,但30%到40%返给了乡镇,然后一部分补充县计生委的工作经费,只是到财政局转一道手而已。"杨支柱告诉记者,"一些地方80%至90%的收入都留在县级以下计生部门,主要用于工作人员的激励上,要不然这种得罪人的事没人干。"

据了解,《山东省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社会抚养费应当全部用于计划生育事业。省、市地、县(市、区)三级计划生育部门按5:10:85的比例分配使用。也就是说社会抚养费85%的使用权归县级计生委,只要求用于计划生育事业,具体怎么花谁也不清楚。

记者注意到,一些县级政府甚至明文规定,社会抚养费征收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乡镇、村一级计生专员。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出现为收取社会抚养费"放水养鱼",对"超生"漠视、对"罚款"热衷的现象,被媒体报道为"社会抚养费抚养计生委"。

"这样的问题确实比较普遍,其原因就在于社会抚养费本身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性质,所以最好就是干脆撤销社会抚养费。"王建勋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四川内江市县(区)两级审计机关对所辖5个区县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社会抚养费收入未缴入金库的问题较突出,全市4个区(县)共有11344.07万元社会抚养费收入未缴入金库,直接在预算外财政专户中使用。

杨支柱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农业税取消以后,村镇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预算内的资金又远不能满足基层的发展需要,只能靠征收社会抚养费来运转。他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省市吃土地,县乡吃肚皮"。

"这还是上缴财政的部分,至于村镇工作人员打白条、关系户送礼收来的钱全都进了私人的腰包,这个数目连计生委主任都搞不清有多少。"易富贤对记者表示,许多地方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连60%都达不到,难道剩下的那部分都是收不上来的钉子户吗?

人口负担论站不住脚

公开数据表示,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人口增长了7000多万,达到13.4亿人。但是中国的生育率却已经降到了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妇女只生了不到1.5个小孩,远远低于2.1的更替生育率。(更替生育率是指维持每一代人人口数量不变的生育率)1.5以下的生育率,意味着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少30%,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一个长期负增长的时期。

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法律正当性在于,中国的人口生育率过高,有必要通过经济手段加以调节。然而受访专家一致对记者表示,30多年严厉的强制计划生育已经使中国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问题,现在到了急需调整人口政策的时候了。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马小红,十余年长期跟踪调查北京市人口生育意愿,她的调查研究显示,"北京市被允许生育二胎的双独生子女家庭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只占总数的约四分之一。"

"经济实力、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是否有父母帮助照顾孩子成为决定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

马小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竞争的加剧,生育率会自然而然地降低,这应该是人口学领域的公论。"她认为,中国现在即使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也不一定会有多大增长,但如果不放开的话,生育率毫无疑问将会继续走低。

对于今天的低生育率得益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观点,何亚福向《投资者报》记者指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生育率与中国大陆相当的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推行强制计划生育,总和生育率到八九十年代比中国大陆还要低一些,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杨支柱认为,计生部门往往人为提高出生率数据,夸大人口增长的速度以及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以此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生育率已经降到了世界最低的0.7。如此剧烈的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日本、韩国生育率降到了1.2至1.3的水平后,都出台了大量鼓励生育政策。

好在,即使在计生委部门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4月24日,人口问题专家、计生委原规划统计司司长张二力在京表示,"放开生育控制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迫在眉睫。如果现在政策不马上改变,20年后,中国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将非常严重,中国社会将不堪重负。"

http://money.163.com/12/0430/07/80ARMEGK00253EOS.html

祝福陈光诚

Posted: 30 Apr 2012 05:40 AM PDT

祝福陈光诚

特适尔

 

多年来,有关部门无端花费纳税人千百万的维稳费用,只为非法打压一个维权的山东临沂盲人律师陈光诚。好在苍天有眼,陈光诚在良心发现的看守和六个勇士的协助下,冲破重重阻力,于27日到达美国驻华大使馆,得到一个"世界警察"的保护。美国助理国务卿库特·坎贝尔特地于29日凌晨2点抵达北京就为这事。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一个号称法治的国度,却每每发生非法治的事情。前有身临险境的官员王立军不寻求"自己人"的保护,却投奔所谓"敌对势力"的怀抱。今有长期身临险境的公民陈光诚,也投奔所谓"敌对势力"的怀抱。看来,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对当局都失去了信任!这是谁的悲哀?!

中山先生说过,(自由民主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现在是关键之时,名垂青史还是遗臭万年,就在一念之间

特适尔/TECEL部落格www.bullogger.com/blogs/tecel

或者www.de-sci.org/blogs/tecel

或者www.desaigongyuan.org 之tecel

或者http://aq246.blog.163.com/

或者mytecel.blog.tianya.cn

或者blog.sina.com.cn/mytecel

或者http://tecel2.blog.sohu.com/

(20120430星期一)

 

特适尔®/TECEL®为本人设计并注册的商标,广泛用于吃穿用等多种商品和/或服务,包括第3类(含香皂、香波、香水)、第5类(含药品、婴儿食品、杀害虫剂、卫生巾)、第7类(含洗衣机、发电机)、第9类(含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照相机)、第11类(含冰箱、空调、厨房用品)、第25类(含服装)、第29类(含鱼、肉、蛋、奶、油)、第30类(含咖啡、茶、饼干、方便面、酱油)、第35类(含广告、投标报价)、第37类(含建筑、钻井、装潢)。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一道,许可使用和/或转让该商标,把"特适尔/TECEL"这个品牌推向世界!非商业性用途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性用途请与作者联系:aq246@163.com

土耳其工人:港商利豐,你在哪裡?

Posted: 30 Apr 2012 04:30 AM PDT

Hakan:欠薪就是一種罪行

文:劉嘉美

按:月中到土耳其出席會議,剛巧碰上當地成衣工人的抗爭,和工人們在會議後初次見面,他們得知我們來自香港,都顯得十分興奮雀躍。因為涉事的公司正是香港的利豐集團,工人在這邊抗爭80日,公司態度強硬,工人們束手無策,只希望利豐,以至更多的香港朋友能知道,遠在他方的他們正為了生存而在掙扎奮鬥。
------------------------------------------------------------------------
Hey-tekstil這家成衣工廠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邊緣,在今年2月9日,hey-tekstil突然開除幾乎全廠420名工人,公司在事前沒有通知員工,甚至在開除當日還拖欠著全廠工人3個半月的工資,以及按當地勞工法例下解除僱佣關系的補償(按年資計算,工齡每滿一年可獲1.5月工資的補償金)。自2月9日起,工人開始在廠門外示威,要求工廠立即付清拖欠的工資和補償金,至今,工人已連續抗爭了80日(至4月25日止),期間hey-tekstil指因為利豐集團一直拖欠他們訂單的費用,才會導致無力支付工人工資。

Hey-tekstil的訂單主要是來自香港的利豐集團(Li&Fung),這家全球最大的成衣買辦,為Nike、H&M、Esprit、Reebok等等國際知名品牌在全球各地尋找成衣工場,而hey-tekstil在大約十年前,也因著利豐集團的垂青,規模才開始發展得越來越大。可是,工廠的環境和待遇也隨著利豐的出現而開始有所變化,過去工人的工作時間穩定,每天的上班日由早上8時工作至下午6時,即使加班也不曾超過晚上8時,加班以後會有相應的加班工資。但,後來當利豐成為hey-tekstil的主要客戶後,工人經常需要工作到晚上10時,甚至到午夜12時,工時極長之餘,連生產指標也遠比以前大幅增加。

在這次解僱事件中,工人們一直在廠門外示威,後來得知hey-tekstil是因為利豐欠款以致工廠出現財政困難,工人便開始轉向位於同區的利豐集團辦公大樓外示威抗議,利豐派了聲稱由香港總部派出的職員來與工人對話,然而利豐的態度強硬,指他們並沒有任何對hey-tekstil的欠款,因此拒絕支付員工工資。利豐甚至向警察投訴,要求警方派員清場,就在4月17日,大量警察在利豐的投訴後,派出大量警力來到示威現場,暴力地對待只為拿回欠薪的工人,這些在和平集會的工人,被警察拖拉,強迫清場。

這次的清場並沒有磨蝕了工人的鬥志,32歲的Hakan Oguz1在hey-tekstil工作了12年,他憤怒地說:「這根本就是罪行!我們付出勞動卻沒有工資、現在又沒有工作,這些都是利豐一手造成的!現在利豐卻說與他們無關!他們還拖欠著我37,000里拉,我們已陷入很大的困難,利豐要立刻作出行動,我們很多工人的處境都很迫在眉睫了。」

Hakan的話一點都沒有誇張,另一位在hey-tekstil工作了六年的女工Kadrige Bodur,她除了是一名製衣女工以外,她還是三名孩子的母親。許多人誤解女工的工資在一個家庭中只是輔助性的,可是對Kadrige來說,她的工資撐起整個家庭的一切開支,特別是自從她的丈夫在一年前開始失業以後,家裡根本是由她在hey-tekstil裡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的。Kadrige說起,她要非常辛苦地工作才能維持,即使在她懷孕期間,她也沒有停止過工作,她每月的工資在扣除退休保險的供款後就大概只有750里拉,即使在被解僱前要以這份薪水來養活起一家人已經是不太可能,更何況當hey-tekstil的突然解僱後,令這足襟見肘的家庭更加的惶恐失措。

因為Kadrige的收入不足以負擔幼稚園費用,Kadrige的小女兒不能像同齡的小孩般到學校裡讀書和遊戲,害羞的小女兒一直躲在媽媽的身後,平日只能留在家裡。Kadrige的大女兒今年18歲,剛剛進入大學一年級,讀的是社會行政學系,學校是位處伊斯坦堡以外需8小時車程才能到達的Manisa,大女兒的學費雖已在入學時繳清了,可是自從母親被解僱後,家裡無法負擔她上學所需的交通費、書本、學習和日用的雜費,因此她和小妹妹一樣,只能留在家裡,無法上課。大女兒在無法上課的期間,也會和媽媽一起參與集會,支持著Kadrige能儘快獲得被拖欠的三個半月工資和年資補償。


Kadrige一家憂心重重,堅持一定要拿回應得的工資

解僱一個工人,影響的卻是整個家庭,Kadrige 強調利豐是有責任的,工資和賠償本來是工人應得的血汗錢,突然解散對於她來說,不止是失去工作,她個人、孩子、以及整個家庭都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和壓力。

Kadrige的丈夫在旁說:「其實要堅持下去抗爭真的很困難,但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會中途放棄,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我們不能放棄示威而去找別的工作,當沒事發生過一樣,因為如果我們放棄了,這個問題就會一直存在,其他人將來也會受害,這是關於公義的問題。」

這樣的情況不單止出現在Kadrige一家,Irfan Karabulut同樣在hey-tekstil工作有6年的時間,他和年邁的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在半年前呼吸系統出現毛病,情況嚴重,現在每日都需要服用各種藥物、靠呼吸機來幫助呼吸。作為長子的他,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雖然他的弟妹也偶有分擔家裡的開支,但因為弟妹的工作也不是穩定,自身的生活也成問題,所以也就無法怎樣分擔了。醫療上的各種開銷成為了他最大的開支。和Kadrige一樣,他每月的工資只有700里拉左右,而單單花在母親的醫療費用就得要300多里拉。在母親患病後,Irfan都是透過信用卡透支和借貸度日,在公司還未解僱工人時,Irfan會聘請看護來照顧母親,但自從失去工作後,他就整日留在家裡照顧母親。


Irfan和他患病的母親

Irfan是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在他年青時已經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爭取女性權益、爭取要求釋放以言入罪的異見人士。今天他失業了,他同樣地和其他工廠工人一起在廠門外示威,可是他卻因為無法付擔交通費、以及需要留在家裡照顧母親,而無法來到示威現場。他慨歎,自己一直以來關心社會公義,今天當他身陷困境,卻無法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在旁邊的母親眼帶淚光:「我生病了,我實在需要錢去看病,你看看,我的孩子真的很辛苦,他壓力很大,精神開始出現毛病,我真的不知道可以怎麼辦?」Irfan接著說:「我日夜都在想著,我母親生病了,我的工作丟了,而我又因此欠下許多債,這一切讓我感到太無能為力,有時,我覺得自己真沒用!」接著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眼裡盡是憂慮。

「我只想拿回工廠欠我的三個半月工資和解僱補償!」這正是Hakan、Kadrige、Irfan、以及hey-tekstil裡其他四百多名工人的訴求,他們的抗爭仍在繼續進行當中,並如他們所言:我們會爭取到最後一刻!

無待堂 : 地溝油在中國很普遍,所以香港人拒絕地溝油是大驚小怪

Posted: 30 Apr 2012 03:57 AM PDT

原文:http://dadazim.com/journal/2012/04/communist-hong-kong/

梁振英未登大位,就預先張揚要拉共青團的陳冉入局幫手。令港人難堪的是,這位廿七歲姑娘既非香港永久居民,又不會說廣東話,父親又是大陸的官員。這樣的人物要進特首辦工作,真是充滿象徵意義。在質疑聲中,也有自命清醒的人。例如之前提過的北風溫雲超,馬上就搖頭晃腦地說:很多人都進過共青團,不是那麼大不了的事情呀。

這種說法,就像北京人拿地溝油煮飯給你吃,你不吃,他就說:「我們北京有多少人沒吃過地溝油?你們真是大驚小怪,對中國太無知了啊。」原來大陸地溝油成巷成市,就代表它是合理的,大陸人真充滿了黑格爾式辯證訓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世事真是被他們看透了。港人治港?這些客套的口號如今真的沒人說了。就像男女相好,卻連前戲都不用做,馬上就長驅直入,霸王霸上弓。旁邊的太監吶喊坐威:「這好平常﹗你們真是患了被害妄想症﹗」

無論共青團員有多普遍、共青團內的活動有多無聊,它終究是黨直接控制和操持的組織。陳冉進入特首辦這件事,任她再多的塗脂抹粉,都難掩中共勢力要在香港直接搭橋,坐鎮一方的本質。梁振英選中陳冉,一定是因為她這人有個用處。一個能在西環治港時代發揮作用的人物,又怎會是北風等人口中所講的普通人?

雖然共青團裡的確會有許多像北風這種水平的。但另一方面,胡耀邦、胡錦濤、李克強、汪洋等等都在共青團裡任過要職,這個團體的政治性,恐怕已不說自明。臭罌出的,怎會不是臭草?怎你如何詭辯,太陽都沒有可能從西邊升起呀。

建议博客、微博进行分级管理

Posted: 30 Apr 2012 03:17 AM PDT

      这个国家的管控越来越严,不论是现实里还是网络上。飞机凭身份证,连坐火车也要身份证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布满摄像头,我所在的城市各个小区还装上门禁卡。网络上,封堵、敏感词、关键字之后,又要搞什么实名制,搞得不想在中国大陆这个大局域网听信谣言受骗上当的人,还要翻墙才能去外网或者真正的互联网。当局真是头大脑袋小,有球无脑,也不怕人民群众翻墙成瘾,身子骨练结实了,冷不丁给你们来一个电光炮或者嘴锤,打的你们眼冒金星或者满地找牙!

昨天跟朋友谈到网络实名制,说着说着,朋友恶作剧似的提出一个调侃的建议,应该在博客、微博上进行分级管理,这种分级管理是对国外电影审查制度的效仿,我看可行。

比起电影的少儿不宜来,网络上不堪入耳、入目的文字、图片、影音更多,上网的人里面,从几岁到数十岁的范围也很广,网络实名制真不如网络分级管理。实名制牵涉隐私权,暴露权力的怯弱、霸道与黔驴技穷,而网络分级制,则是体现着对于个人权利的尊重和维护。一旦网络分级管理,主要是博客、微博分级管理了,用户自由、自行根据自己的状态选择网络空间,这种选择也是一种权利和责任的选择,权利和责任范围内,政权和管理机构有多远滚多远,用制度的约定来约束而不是用权力和技术形成壁垒来管束互联网,这样的互联网一定会安全许多、干净许多。

当然,对于博客、微博进行分级管理还有许多细节和办法,甚至还有许多商机,我就不在这里泄露了。

 

小远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18:15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山寨中国,科技毫无优越性可言

Posted: 30 Apr 2012 03:36 AM PDT

在官方媒体上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中国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跃升期,与世界主流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部分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诸如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高铁创纪录,航母出海以及歼15如何扬威国际等等。而国内的一些学子则对此表示不解,质疑中国的科技水平是如何在几年时间赶上国外30年的水平的。

在中国大陆谈科技,不能够简单的把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混为一谈,这两者无论从研发制度还有在投资等等方面全都不一样。而其实,关于军用科技在共产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并不是个领先国家,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在共产国家中,军用科技发展最成功的是苏联,苏联曾早在1970年代军用科技方面就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

……

唱红打黑的血腥残暴

Posted: 30 Apr 2012 03:35 AM PDT

1966年的春天,春寒抖峭,伴随着对《燕山夜话》、《三家村扎记》的讨伐之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摧残。

文革中首先兴起的是"唱红";继传统戏曲和绝大部分电影被批判和封杀后,歌曲也难逃厄运,一时间万花纷谢,只能播放和传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和根据毛泽东与林彪语录谱写的歌曲等为数不多的歌,再有就是杀气腾腾的红卫兵造反歌,一看这歌词就会从后背梁骨冒冷汗:"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谁要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滚滚滚,滚他妈的蛋!"最后一句没有谱,是边跺脚边喊出来的。稍稍缓和一点的词就是:"工农兵心最红,革命路上打冲锋,拿起笔杆去战斗,文化革命当尖 ……

……

天国才是她最后的向往

Posted: 30 Apr 2012 03:32 AM PDT

宋美龄,一个传奇人物!她跨越了 3 个世纪,经历了百年中国政治变迁。对现代内政、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蒋介石去世后,她淡出台湾政坛客居纽约,晚年仍关注台湾政局。

1988123,蒋经国突然大量吐血,引发心脏功能衰竭病逝,终年79岁。宋美龄得知后,立即赶到蒋经国的大直官邸。蒋经国的亲家俞国华说:希望夫人有个指示。宋美龄便说:"办这种事秦孝仪有经验,让他多用点心。"宋美龄在大直官邸仅停留20分钟,却决定了两件大事:一是治丧以及权力承转的"灵前会议",由她委派的大直官邸大管家秦孝仪来主持。正是在秦孝仪主持下,决定了当天晚上由国民党召开紧急中常会来宣布蒋经国的死讯,俞国华提任这次会议的临时主席;其二 ……

……

土耳其工人:港商利豐,你在哪裡?

Posted: 30 Apr 2012 03:29 AM PDT

文:劉嘉美

按:月中到土耳其出席會議,剛巧碰上當地成衣工人的抗爭,和工人們在會議後初次見面,他們得知我們來自香港,都顯得十分興奮雀躍。因為涉事的公司正是香港的利豐集團,工人在這邊抗爭80日,公司態度強硬,工人們齪手無策,只希望利豐,以至更多的香港朋友能知道,遠在他方的他們正為了生存而在掙扎奮鬥。
------------------------------------------------------------------------
Hey-tekstil這家成衣工廠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邊緣,在今年2月9日,hey-tekstil突然開除幾乎全廠420名工人,公司在事前沒有通知員工,甚至在開除當日還拖欠著全廠工人3個半月的工資,以及按當地勞工法例下解除僱佣關系的補償(按年資計算,工齡每滿一年可獲1.5月工資的補償金)。自2月9日起,工人開始在廠門外示威,要求工廠立即付清拖欠的工資和補償金,至今,工人已連續抗爭了80日(至4月25日止),期間hey-tekstil指因為利豐集團一直拖欠他們訂單的費用,才會導致無力支付工人工資。

Hey-tekstil的訂單主要是來自香港的利豐集團(Li&Fung),這家全球最大的成衣買辦,為Nike、H&M、Esprit、Reebok等等國際知名品牌在全球各地尋找成衣工場,而hey-tekstil在大約十年前,也因著利豐集團的垂青,規模才開始發展得越來越大。可是,工廠的環境和待遇也隨著利豐的出現而開始有所變化,過去工人的工作時間穩定,每天的上班日由早上8時工作至下午6時,即使加班也不曾超過晚上8時,加班以後會有相應的加班工資。但,後來當利豐成為hey-tekstil的主要客戶後,工人經常需要工作到晚上10時,甚至到午夜12時,工時極長之餘,連生產指標也遠比以前大副增加。

在這次解僱事件中,工人們一直在廠門外示威,後來得知hey-tekstil是因為利豐欠款以致工廠出現財政困難,工人便開始轉向位於同區的利豐集團辦公大樓外示威抗議,利豐派了聲稱由香港總部派出的職員來與工人對話,然而利豐的態度強硬,指他們並沒有任何對hey-tekstil的欠款,因此拒絕支付員工工資。利豐甚至向警察投訴,要求警方派員清場,就在4月17日,大量警察在利豐的投訴後,派出大量警力來到示威現場,暴力地對待只為拿回欠薪的工人,這些在和平集會的工人,被警察拖拉,強迫清場。

這次的清場並沒有磨蝕了工人的鬥志,32歲的Hakan Oguz在hey-tekstil工作了12年,他憤怒地說:「這根本就是罪行!我們付出勞動卻沒有工資、現在又沒有工作,這些都是利豐一手造成的!現在利豐卻說與他們無關!他們還拖欠著我37,000里拉,我們已陷入很大的困難,利豐要立刻作出行動,我們很多工人的處境都很迫在眉睫了。」
Hakan:欠薪就是一種罪行

Hakan的話一點都沒有誇張,另一位在hey-tekstil工作了六年的女工Kadrige Bodur,她除了是一名製衣女工以外,她還是三名孩子的母親。許多人誤解女工的工資在一個家庭中只是輔助性的,可是對Kadrige來說,她的工資撐起整個家庭的一切開支,特別是自從她的丈夫在一年前開始失業以後,家裡根本是由她在hey-tekstil裡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的。Kadrige說起,她要非常辛苦地工作才能維持,即使在她懷孕期間,她也沒有停止過工作,她每月的工資在扣除退休保險的供款後就大概只有750里拉,即使在被解僱前要以這份薪水來養活起一家人已經是不太可能,更何況當hey-tekstil的突然解僱後,令這足襟見肘的家庭更加的惶恐失措。

因為Kadrige的收入不足以負擔幼稚園費用,Kadrige的小女兒不能像同齡的小孩般到學校裡讀書和遊戲,害羞的小女兒一直躲在媽媽的身後,平日只能留在家裡。Kadrige的大女兒今年18歲,剛剛進入大學一年級,讀的是社會行政學系,學校是位處伊斯坦堡以外需8小時車程才能到達的Manisa,大女兒的學費雖已在入學時邀清了,可是自從母親被解僱後,家裡無法負擔她上學所需的交通費、書本、學習和日用的雜費,因此她和小妹妹一樣,只能留在家裡,無法上課。大女兒在無法上課的期間,也會和媽媽一起參與集會,支持著Kadrige能儘快獲得被拖欠的三個半月工資和年資補償。

解僱一個工人,影響的卻是整個家庭,Kadrige 強調利豐是有責任的,工資和賠償本來是工人應得的血汗錢,突然解散對於她來說,不止是失去工作,她個人、孩子、以及整個家庭都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和壓力。

Kadrige的丈夫在旁說:「其實要堅持下去抗爭真的很困難,但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會中途放棄,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我們不能放棄示威而去找別的工作,當沒事發生過一樣,因為如果我們放棄了,這個問題就會一直存在,其他人將來也會受害,這是關於公義的問題。」
Kadrige一家憂心重重,堅持一定要拿回應得的工資
這樣的情況不單止出現在Kadrige一家,Irfan Karabulut同樣在hey-tekstil工作有6年的時間,他和年邁的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在半年前呼吸系統出現毛病,情況嚴重,現在每日都需要服用各種藥物、靠呼吸機來幫助呼吸。作為長子的他,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雖然他的弟妹也偶有分擔家裡的開支,但因為弟妹的工作也不是穩定,自身的生活也成問題,所以也就無法怎樣分擔了。醫療上的各種開銷成為了他最大的開支。和Kadrige一樣,他每月的工資只有700里拉左右,而單單花在母親的醫療費用就得要300多里拉。在母親患病後,Irfan都是透過信用卡透支和借貸渡日,在公司還未解僱工人時,Irfan會聘請看護來照顧母親,但自從失去工作後,他就整日留在家裡照顧母親。

Irfan是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在他年青時已經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爭取女性權益、爭取要求釋放以言入罪的異見人士。今天他失業了,他同樣地和其他工廠工人一起在廠門外示威,可是他卻因為無法付擔交通費、以及需要留在家裡照顧母親,而無法來到示威現場。他慨歎,自己一直以來關心社會公義,今天當他身陷困境,卻無法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在旁邊的母親眼帶淚光:「我生病了,我實在需要錢去看病,你看看,我的孩子真的很辛苦,他壓力很大,精神開始出現毛病,我真的不知道可以怎麼辦?」Irfan接著說:「我日夜都在想著,我母親生病了,我的工作丟了,而我又因此欠下許多債,這一切讓我感到太無能為力,有時,我覺得自己真沒用!」接著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眼裡盡是憂慮。

 Irfan和他患病的母親

「我只想拿回工廠欠我的三個半月工資和解僱補償!」這正是Hakan、Kadrige、Irfan、以及hey-tekstil裡其他四百多名工人的訴求,他們的抗爭仍在繼續進行當中,並如他們所言:我們會爭取到最後一刻!

【剖析新界僭建系列】僭建承建商:「政府放生市區豪宅僭建」

Posted: 30 Apr 2012 01:30 AM PDT

16la4p05
僭建承建商C先生說,像唐英年約道七號地底僭建,在豪宅中相當普遍,只是政府一直沒有積極執法,放生有錢人。

系列前言:僭建問題由去年四月申訴專員公署發表報告,指屋宇署和地政總署執法不力開始,燒足一年,由新界燒出市區再燒回新界。由林鄭月娥親自「嘔心瀝血」設計的村屋僭建登記制度,今年四月起生效,在新界村屋業主間鬧得熱哄哄:到底登記還是不登記?《八鄉錦田地區報》編輯小組走訪了僭建承建商、律師和建築師,解釋箇中內情。

C先生從事工程行業超過二十年,他做的不是起樓、不是裝修,而是近月成為眾矢之的僭建。從事這個行業,令他成為僭建風暴的風眼,深受事件影響,也令他知道很多不為人所知的僭建內情。現時輿論普遍認為,政府是厚新界薄市區,在市區嚴厲執法,在新界就放生村屋,因此會有人希望藉僭建問題,打擊新界鄉事勢力的氣焰。C先生卻指出,由他興建的僭建全港皆有,而政府一直以來最縱容的,是市區低密度豪宅的地牢僭建,像唐英年約道七號大宅,如今政府向新界村民開刀,最終也動不了原居民圍村,受影響的人,只是從原居民處買下丁屋(小型屋宇)單位的非原居民小業主。

●承建商:紅山半島流行僭建唐宮式地庫

C先生在九十年代初入行初期,主力做市區拆花籠架﹝即在大廈窗戶外加建露台)及於各大型低密度豪宅,如大埔康樂園、港島紅山半島等做加建。他表示,這些低密度豪宅屋苑的僭建比例非常高,小型的幾乎百分百,大型的十間有五、六間,其中最流行像「唐宮」那種僭建地庫。C先生稱之為「有錢人的僭建」,因為僭建一層﹝外面看不到的﹞地庫的工程費起碼一百萬,是在天台加建﹝外面看得到的﹞玻璃屋的十倍價錢。「那些豪宅都有嚴密保安,政府人員都不會巡到,所以好放心搞。」

紅山半島
被指為「僭建」熱點的港島豪宅紅山半島,守衛森嚴,外人難以進入。(擷取自中原地圖)

九十年代中,新界丁屋﹝即1972年後興建的三層原居民村屋﹞成為市區小家庭的「上車」選擇,丁屋天台建玻璃屋也開始流行。C先生把業務擴展至新界村屋,主要做天台玻璃屋。他估計現時三萬多間1972年後興建的丁屋中,有六、七成都有不同程度的天台僭建。為何會在天台僭建?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樓宇設計容許上天台:丁屋和其他新界豁免入則房屋不同,容許建樓梯上天台。丁屋限高廿七尺,建築商都會在天台建約三尺高的圍牆,要在天台加建非常容易;
二)為三樓隔熱:市區樓宇的頂層也有隔熱需要,但按比例來說,新界丁屋三萬多間就有三萬多個天台。如果不處理隔熱問題,丁屋三樓非常熱,吸飽熱力的石屎頂到晚上十點還在散熱,變相多開了冷氣;
三)創造休閒空間:如果天台不加頂,就只是一個帶來熱氣的無用地,沒人有興趣上去。加了頂,就創造出一個半露天的休閒空間,可以乘涼、燒烤。

丁屋僭建大部分是天台屋或露台圍封,建唐宅地牢的個案很少,C先生說,一百間中有一、兩間。他特別指出,在丁屋僭建地牢的大多為鄉紳,也許是從市區的有錢朋友處學回來,以顯身價。當然,建地牢最重要是夠隱閉,隱閉得連屋宇署印發宣傳單張時,也隻字不提地牢僭建。

●屋宇署和地政總署有許多不成文執法準則

香港有關空間管制的規例非常嚴格,無論是地鐵裏的行為規範(不准吃喝)、小販於街頭擺賣的限制,以至樓宇僭建。由於這些規例所限制的行為並不被視為道德上的過錯,而且地價貴所產生的誘因極大,因此總是有大量違法情況,不能杜絕,當局執法的目的也在於維持一定的規範。面對這種情況,當局一來需要聘用大量人手執法,二來在執法過程中,也必然會產生很多酌情和例外的情況,食環署的小販管理工作就是明顯不過的例子。

申訴專員去年的報告,就指出屋宇署和地政總署過去對村屋僭建執法時,採用所謂「正在施工才執法」的內部準則。C先生指出,除此之外,屋宇署和地政總署還有很多內部準則,包括容忍佔全屋面積三分一的天台遮雨棚,只要將圍封天台屋的玻璃窗拆下來就可繼續保留,這些內容準則說明前線執法人員也變相承認,要村屋絕對不能在天台加設遮雨棚的規例是不切實際、不近人情,以及不符合環保節能原則。

僭建論爭最有趣的地方,是從來都沒有人質疑過目前的制度是否過於嚴苛,以致令大部分業主都或多或少地違反法例,輿論卻不斷利用這柄「無容置疑」的「僭建大刀」,劈向不同類型的公眾人物,包括特區政府的高官,以及主流傳媒和政府多年來都看不起的新界鄉事派,以扣上「知法犯法」的帽子。就好像早前網上不斷傳出大陸遊客在港鐵車廂飲食,以證明大陸人不文明,卻沒有人會把矛頭指向港鐵那些匪疑所思或粹純為了節省營運成本的做法和規例:譬如不設洗手間、禁止飲食和禁止講粗口等等。

●僭建三類業主 各有盤算

C先生說,輿論將新界村民僭建問題等同於新界原居民問題,並不符事實。他認為輿論應該分清楚三類業主:

元崗新村
1972年後落成的丁屋,大部分都當成商品房賣予市區非原居民。他們在僭建風波中成了受影響的沉默大多數。(柏齊攝)

第一類是由新界鄉議局領導的新界原居民,他們關心的僭建問題主要是英國租借新界時已存在的舊屋地(old house lot)重建時的高度限制問題。政府認為所有1961年後重建的舊屋地村屋,均要受《建築物條例﹝新界適用﹞條例》約束,即重建後的高度不能超過三層廿七尺,因此所有重建成四、五、六層高的舊屋地村屋均要取締。原居民則認為政府無權限制重建後的高度,於是「坐定粒六」繼續起,並不怕與政府抗爭。C先生相信,最終政府也會向原居民群體屈服,「特赦」在圍村內超過三層高的重建村屋;

第二類是被原居民「拖落水」的非原居民丁屋小業主。他們從原居民發展商處買入於1972年後興建的丁屋單位,之後按需要加建天台屋。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一直對這類加建「眼開眼閉」。現在原居民誓死反抗林鄭月娥拆四、五、六層的重建村屋時,丁屋非原居民小業主是被遺棄的一群,沒有政黨敢去協助他們,鄉議局去抗爭時也沒有他們的份。目前只能被動地死跟,看政府會否在「特赦」原居民時一併「特赦」他們;

第三類是市區和新界豪宅業主。這班有錢人喜歡僭建地牢,搞地下影院、卡拉OK、酒窖、桌球室等設施,他們認為輿論只是針對新界村屋和原居民,不會燒到他們這類隱閉僭建,因此大安旨意繼續加建。C先生認為,唐英年大宅那類的豪宅地下僭建非常普遍,屋宇署其實有權入屋調查(像調查唐家大宅那樣),只是涉及大量政常界名人,不敢動手而已。

主流輿論要講的僭建故事,有咁簡化得咁簡化,林鄭月娥和鄉議局唱雙簧,更把問題推向非此即彼的對立。其實僭建/加建問題和所有涉及個人自由和公共管理的政策一樣,沒有一條絕對的線,反而是角力不斷。討論有待深化。

2012年04月30日 糗事 TOP 10

Posted: 29 Apr 2012 08:30 PM PDT

今天去商场给侄女买童装!在孕婴店遇见一个漂亮妈妈抱着她的可爱儿子!我突然童心大发给他做了个鬼脸逗他开心!结果小孩对着我诡异的一笑,然后一把把他妈妈的衣领拉开好大!于是在擦肩而过的一刹那,我对他会心的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顶4693:: 拍-186:: 105条评论


本人高三学生,业余时间从事爬宠销售,背景完毕。。。。鸽各哥个歌。。。。今天为客户送货,公交车上遇到小偷,他打开我背上书包想偷什么,然后他惨叫一声,就看到他瞬间躺在地上打滚了!所有人都很疑惑,而我这时才发现了他。他的两个在车上的同伙此时发觉不对,立马围了上来,而车上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那两货可能准备要对我下手了,而我又见到车上实在没有一个正义感强烈的人帮我,也就不顾此时车上爆多的人,从手上的口袋里取出我自己养的眼镜蛇!所有人楞了3秒后随着一声尖叫"他有毒蛇!",人群立马散开,我站的位置根本没人敢靠近,那两货其中一个更是跳窗跑了。车上此时已经乱成一锅粥,司机听说后赶忙停车打开前后车门(我站在中间位置)。等人跑完后,剩下那人扶着刚开始偷我包那货迅速打了一个的离去,估计是前往医院了……其实我很想告诉那位偷包不成反挨一口的人说一句,你多疑了,咬你那位是我包里的客户的白化球蟒,木有任何毒,主要可能因为在蜕皮,脾气不好!也算给你长了个教训,包里很多时候不一定光有钱,光有手机,下次咬你的,就不一定是无毒的了。还有我想对车上的那些有能力帮忙但坐视不管的的人说一声,被吓到了是你们活该!你们如果能帮我,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
如果谁今天中午看到一辆公交停在路边,上面的人跟疯子似的往下跑,那说明我们在同一个城市!
顺便附上让那贼受伤的球球图片,很可爱的~

公交车上  吓坏所有人  

顶4007:: 拍-136:: 230条评论


听说立顿查出来里面有禁用农药.........看着桌子上泡着的立顿,我还是淡然的喝了一口,因为我觉得,农药估计也是假冒伪劣的

天朝V5  

顶3941:: 拍-141:: 68条评论


今天打的去南昌市
。。。格格。。。。。
我叫那的哥开的快一点。哇靠,的哥开到路上的人我都看不清楚,连飚四个红灯,然后我担心的问的哥:不用这么急的,不然可能会让你吊销驾照的。只见的哥很淡定的说道,放心。。。我没有驾照。。。。

我没有驾照  

顶3760:: 拍-168:: 93条评论


一次老婆带儿子去我单位玩,儿子五岁了----------格格----------
领导一把逮住我儿子:小朋友,问你问题,答对有糖吃!你几岁了?
我儿子:5岁(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
领导又问:你爸爸几岁了?
我儿子:5岁
领导笑得直哆嗦:你爸爸怎么和你一样啊?
我儿子:有我,他才当爸爸的
领导瞬间无语
我儿子:糖呢?

顶3887:: 拍-296:: 106条评论


出差将近一个月,回家后迫不及待跟老婆你来我往一番,状态颇佳。完事后老婆赞扬我说还是你厉害。

顶3638:: 拍-193:: 108条评论


贵阳大西门,花溪飞碗牛肉粉!一位拾荒老人买了一碗最便宜的素粉,老板热情的请他坐下。然后给他做了最大的一碗牛肉粉!不错,表扬一下!看图!!

顶3535:: 拍-93:: 217条评论


老妈今年50了,身体不好快3年了,也说不吃时什么病,就是总是叫身体不舒服,甚至有时候还有自杀倾向。今天晚上我和我老妈吵架了,我发了很大的火,砸坏了一双筷子,砸了一瓶啤酒,还把卧室的门打了一个洞,发泄完了后我很后悔,我也希望我老妈好的,我发火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说我不关心她,巴不得她早点什么。我听了真的很受不了,发泄完了抱着老婆痛哭。其实我真的很不容易的,我26岁属兔的,今年刚结婚,结婚的20万是苦了3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来的,别人玩DOTA,打麻将的时候,我在研究股票,我爸妈股票前几年亏了将近20万,是我业余时间赚回来的,我想玩,可是我要生活。结婚后每个月要给老婆5000一个月,因为老婆怀孕了,我准备买车,也不是什么好车,10多万的长城,9月拿车,这钱也是我省吃俭用存下来的,这几年,我身上重来没有超过300元的现金,不要说8毛的烧饼舍不得吃,我去苏州跑业务,2.5元的百事可乐,因为卖2.8元,我跑了3条街,跑了1个小时就是为了省3毛钱!钱是小事,男人就是赚钱的,可是结婚大事,从家具,装潢到司仪,到校八件,到接新娘的车,再到酒席等等所有的大小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忙过来的,结婚的时候,我的结婚相册,我爸妈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想分散我妈想自杀的注意力,让她打扫卫生,她也骂我说我不体谅她,说她有病,做不动,可是我呢?我家有遗传的糖尿病,我现在没有,不过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血压在临界点,胃溃疡在冬天能把我床汗湿透了,还有胆结石,肠道也不好,我只要吃鸡蛋一天去厕所要去3~4次!等等等等····
我不抱怨,我体谅她!可是我也是人,我也要人关心,有些事情我不能喝老婆说,婆媳关系是很微妙的,我必须做好中间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一个人扛住!我不拍,我不嫌,我只想让妈妈知道我爱她!我真的爱她!因为我有了老婆,老婆也怀孕了,我不能拿我的命换我妈妈的命!假如有下辈子,我希望我下辈子做个苦行僧,我愿意用下辈子的快乐换取这辈子家庭的健康幸福!
不糗!只是希望糗百是真的能加人品!

为妈妈和怀孕的老婆祈福!  

顶3750:: 拍-545:: 249条评论


我们村里的一小伙被骗去搞传销,住的是一个大院,门口栓了两条狗看门。小伙每天都把自己的饭藏一点然后偷着去喂狗,慢慢和狗混熟了趁着别人都睡觉偷着溜了出来。所以说,搞好关系真的很重要,即使是一条狗,关键时候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搞好关系真的很重要,即使是一条狗  

顶3263:: 拍-62:: 52条评论


每次噜完都有罪恶感,然后就把片删了。然后没过几天就到处找片下。真贱

顶3268:: 拍-249:: 167条评论


糗事百科官方手机应用发布喽~
用App随时随地看糗事,更爽,更省流量,更多互动!

糗百iPhone应用

糗百安卓应用

New Rectified.name post: “Peking Opera Masks and the London Book Fair”

Posted: 29 Apr 2012 11:51 PM PDT

Only ten days too late to be truly timely!

A few years ago, a few other translators and I were talking with employees of a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who said that they had some books that they wanted to translate into English — things that they said would show foreigners the real China. There was a brief and intense period of excitement, until the publishers said that these were coffee-table books about Peking Opera masks and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ea. Ever since then, I've used "Peking Opera masks" as mental shorthand for the Chinese habit of attempting to interest the world in aspects of itself that most Chinese people don't give two-tenths of a rat's ass about. (This same thing affects Chinese-language instruction, but I'll save that rant for another post.) Even just a couple of years ago, almost all officially backed Chinese cultural offerings were of this sort — books about tea and opera masks, yes, or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translations by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or poorly subtitled documentaries about the Potato Festival in some godforsaken corner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 ("Since late Ming dynasty, the town of Pirang is acclaimed as 'hometown of potato!'")

What we're seeing now is something different — a willingness, even an eagerness, to promote authors whose work presents a more complicated China than the one on the front page of the China Daily.

Read the whole thing at Rectified.name.

焚化爐留 CY 發落

Posted: 29 Apr 2012 11:16 PM PDT

示威情況

(獨媒特約報導)「不要焚化爐!不要堆填區!」示威者的聲音響徹整個立法會大樓外。4月20號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就固體廢物處理策略召開一次特別會議,「不要焚化爐聯盟」於會議開始前到立法會大樓外示威並遞交請願信,表達市民反對興建焚化爐的聲音。會議最終否決焚化爐的建議,留待下屆 CY 政府發落。

示威團體批評興建焚化爐的選址及決定太過傖促。在堆填區尚有六年時間才爆滿的時候,環諮會和城規會經過短短兩個月的諮詢就決定選址,漠視民眾、環境學家及環保團體的質疑。環保團體代表許先生氣憤地說「焚化爐好毒!」,又批評政府指焚化爐不會造成空氣污染「講大話」,「佢(政府)用87年的空氣污染標準,咁焚化爐當然無污染,因為當時好多污染物都唔計」。根據現時環境保護署公佈的空氣污染指標,二噁英並不列入污染源,但垃圾焚化將會產生大量二噁英。而且二噁英會透過空氣及水源進入食物鏈,積存在生物中,影響生物健康;二噁英亦會令人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

在會上,應邀出席會議的環境學家黃煥忠教授強烈支持興建焚化爐,並提供大量數據支持其說法,如台灣資料。同時又引用歐盟作例子,指出垃圾焚燒為世界大勢所趨,又指可透過焚燒垃圾發電,此乃資源再生。但會議上不同議員都對興建焚化爐存有疑問,部份議員如何秀蘭認為減廢及回收再造的工作仍然做得不足,在討論應否興建焚化爐前,是否應先討論怎樣落實減廢及回收再造。何質疑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在申請150億資金去興建焚化設施的同時,會否同樣以相同資源去改善減廢及回收再造問題。

陳偉業議員亦在會上批評邱騰華局長,興建焚化爐的做法是本末倒置。陳表示同意有焚化垃圾為世界大勢,如歐洲及日本在八、九十年代已實行焚化;但進行垃圾焚化的前題是必須先做好廢物分類回收,做好法定源頭分類。陳指出現時廢物分類回收工作不足,垃圾經分類後同樣混合成一袋處理。因為垃圾分類回收工作不足,所以香港的「垃圾」生產量才會如此高,在分類回收都未做好的時候就急於興建焚化爐,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葉偉明議員在會上指出興建焚化爐是處理固體廢物的最後一步,在減廢及回收再造仍有不足的時候,不宜傖促決定以焚燒作處理固體廢物的方法。

各黨派同反對 焚化爐急剎車

會議上各黨派的議員一致對興建焚化爐的撥款建議表示反對或有所保留,如工黨的何秀蘭、民建聯的張學明和公民黨的余若薇。因此連表決都不用進行的情況下,一致同意否決撥款議案。在主席陳克勤宣佈議案被否決的一刻,在場旁聽的公眾一致發出歡呼及鼓掌。畢竟,就現時香港的焚化技術及廢物回收工作同樣未成熟,貿然而焚化方式處理固體廢物實為百害而無一利。倘若政府能做好減廢、分類和回收再造這三步,相信香港並沒有焚化爐立足之地。

歐偉光代邱騰華接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