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宪法修正案概述暨趣谈
- 既然活著,就再試一次:末日回顧,或在主場重生
- 夏明:与中国学者谈藏人自焚
- 牧養與羊的生命提升
- 21世紀的牧養與羊的生命提升
- 三无一有的韩国女总统
- 学习amazon的ec2主机的笔记
- 学习amazon的ec2主机的笔记
- 『女摄影师』Rachel Papo,学校外的孩子
- 『女摄影师』Rachel Papo,学校外的孩子
- 中国资本市场22年:红旗下的蛋
- 纪委爆炸案11年审而不决引发接连上访
- 朝鲜王妃坐火箭逃离平壤
- 中国的经济像枚定时炸弹
- 信孚电讯(12.21)——中国需要“正能量”
- 信孚要闻(12.21)——不把权力关进笼子,自由就会进去
- 反腐首先必须从“变革体制”上下功夫
- 2012年12月20日 糗事 TOP 10
- 冰河往事(一):时间的骨架
- 《王的盛宴》 永恆的盛宴
Posted: 21 Dec 2012 01:28 PM PST 昨天我们在"修宪之难反映了宪法的权威"一文中提到,美国建国制宪220多年来,对宪法只通过了27条修正案,其中前10条是第一届国会提出、并经过各州批准而生效的。后来的17条里面有两条,即第18条俗称的"禁酒令"和取消该禁令的第21条互相对冲抵销,所以至今持续有效的修正案只有25条。 这25条修正案,如果按它们的主要内容分类的话,最多的就是与保护公民权利有关的条款,一共有15条。其中前10条,包括保护人民的信仰、出版、集会、示威和请愿自由,拥有和携带武器的自由,征用公民的私产需给与合理补偿,免于不合理的搜查和拘押,禁止严刑和过度罚款,司法采取无罪推定原则,审讯须经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以同样的罪名起诉被告两次,刑事或民事案件被告有选择陪审团审判的权利等,以及人民未在宪法中明文列举的其他权利。至于宪法未写明赋予联邦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这10条被统称为"权利法案",不但体现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后来也为很多国家在制宪的时候仿效。 与人权有关的其他修正案,包括1865年废除奴隶制的第13修正案,1870年选举权不因肤色、种族和曾经身为奴隶而受到限制的第15修正案,1920年妇女取得选举权的第19修正案,1964年不得因为欠税(特别针对部分南方州专为选举投票设立的人头税)剥夺选举权的第24修正案,以及1971年将选举权扩大到18岁以上公民的第26修正案。 以上5条修正案大多与选举权有关。民主政治除了政权的分权设计及其制衡外,其核心是权力的来源,只有人民授权的政权才具有合法性。现代意义上的授权,离不开选举。民主选举绝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人们尚未找到体现民主更好的形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选举如果越普遍、越直接,就可能越接近民主的真谛。可以说,美国在建国之后,修宪的主要成果就是扩大民主的范围。 除了上面那些直接与人权有关的修正案之外,还有8条修正案与选举或民选官员的任职有关,其中涉及总统或副总统选举与任期的有5条,参众议员选举的有2条,议员薪酬的1条。 关于限制总统任期的第22修正案是在二战后制定的。在那之前,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人们默认华盛顿开创的先例,即每位总统的任期不超过两届。直到弗兰克林•罗斯福在大萧条时期临危受命,后来又赶上二战,临阵更换主帅似乎不妥,人们接受了罗斯福连任总统。直到二战末期,罗斯福四次当选总统。战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大家达成共识:总统任期以两届为限,所以才有了这条修正案。 其实,在罗斯福之前,也曾经有人想担任总统两届以上,而且不是别人,恰好就是罗斯福的五代表亲西奥多•罗斯福,后来中译常把前者叫做小罗斯福,把后者叫做老罗斯福。老罗斯福在1901年担任麦金利总统的副手,不到一年,麦金利在水牛城被刺身亡,他接任总统。1904年他在争取连任时,许诺4年后不会寻求第三次担任总统,结果以绝对优势胜选。老罗斯福退下来的时候,帮助他所属意的塔夫脱竞选,接替他登上了总统宝座。后来老罗斯福与塔夫脱政见发生分歧,就在1912年再次披挂上阵,有点像当今俄罗斯的普京,企图隔代重新入主白宫。最终老罗斯福事与愿违,败在了民主党的威尔逊手下。 因为有这些历史的借鉴,美国人在制定第22修正案的时候,特别规定: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如果是在他人当选的总统任期内,接任或代理总统职务两年以上的,不得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一次以上。如果老罗斯福当年就有这条修正案,那他虽然只是第二次竞选总统,但是他接任麦金利的那次,任期超过三年,就不可能在1912年再次参选。 宪法修正案的最后一条,即第27条,也有一段很特别的故事。建国初期,民选联邦政府官员因为政见不同彼此不和、甚至视同仇敌的屡见不鲜,走到极端还会拔枪决斗,血染政坛,但是图利敛财的丑闻却十分罕见。所以当开国元勋们在第一届国会提出"权利法案"草案的时候,其中有一条,即为了防止议员为自己乱涨工资的条款,被人们认为是多此一举。修宪的第二步骤,既需要四分之三以上的州议会批准才能生效,一直没有通过。直到1980年代,在石油危机、经济衰退造成民生停滞不前的时候,国会议员们逆流而动,连续几年给自己提高工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位在德州议会担任助理的新科大学毕业生瓦特森,通过10年的努力,推动各州议会,将这项束之高阁超过200年的修宪案变成法律。这中间的详情,请参阅本人3年前在《雾谷飞鸿》上的博文:"趣谈第27修正案——一个普通人的修宪运动"。
| ||
Posted: 21 Dec 2012 12:52 PM PST 其實我一直都對十二月二十一日沒有感覺,直到剛才看到劉江華獲委任副局長的新聞,我才開始懷疑是否真有末日:是政府/譚志源末日之前失心瘋(我想起《當世界末日還剩三小時》裏那個脫了褲子扮無事的主持),還是末日其實是一個事件,正以各種形式進行中──以為一團巨火將會吞噬地球,人類將死得無痛無痕,咁會唔會太便宜咗我哋。我沒有看《天與地》,不知道 "the city is dying"的上文下理,之前看到此句在面書瘋傳,我還在想現實就比電視劇還荒謬,怎麼還要一個Dr. Dylan來告訴大家城市崩壞;現在看來,Dr. Dylan的重點或許是我們已在末日之中:就單看過去幾個月,強推國民教育、特首大話連篇、劏房成為常態,老人家無所依、香港出現地溝油,到今日劉江華做副局長,從日常生活到價值的底線,無一不節節後退。關於末日,要問的也許不是何時到來,而是從甚麼時候開始;Dr. Dylan不是先知,是我們後知後覺。 就除非真有一個能毁滅地球的末日把事情一筆勾消,否則劉江華做副局長、梁政英(繼續)做特首等等的問題,還是要我們自已解決的;末日如果是人為災禍,重生就也成為不可推卻的使命,而我多麼相信,無論如何艱難,過往那個市民無法參與的殖民城市逐漸消逝,本土正在主體的腳下扎根萌芽。對於我來說,這個政府的末日始於二零零六年。還記得那年暑假在報上讀到天星碼頭會被拆的消息,我心想唔好玩啦,會有五十萬人上街喎。結果最後一夜沒有五十萬人上街,卻有十五萬人告別鐘樓。然後我開始害怕真的失去碼頭,而這種害怕讓我發現原來這個城市與我如此親密,並讓我變得勇敢。天星皇后保育運動讓香港歷史現場回歸當下,回溯過去的時候找到了此刻的來歷,無數個人以小故事將自己和碼頭的命運捆綁一起,要在下一刻改變(既定)事實,成就歷史。鐘樓被拆的一夜不知多少人決志,從此和這個城市不離不棄。「本土行動」的誕生,艱難又痛楚:它不是組織,無以名狀,難以言說,大家互不認識,但每一次聚集,都在左右。我就在那時接觸到法國哲學家巴迪烏(Alain Badioiu) 的哲學,讀到他說主體(subject)誕生並讓事情(event)發生的地方就是本土(local)的時候,一下子明白了本土行動,Local Action誕生的痛楚來自與舊時代的決裂和在未知裡挖掘自身經驗來創造可能--那種疼痛就好像已經失語卻要吶喊,於是要創造一種新的聲音和語言來呼叫。 也說一點巴迪烏(由得我啦,都世界末日咯…)。巴迪烏的主體論(Theory of the Subject),粗略來說是這樣的:劉江華要當官,對於不知道這件事的人,不是一回事;有些人知道,但也不覺一回事。這些人都不是主體,對於他們來說,根本沒有事情發生過。(好像我的一個朋友對她的妹妹解釋舊中環與尖沙嘴的天星碼頭一水之隔,互相呼應,推倒一個堪比飛鳥折翼。她的妹妹說,吓,咁咪拆埋另一邊囉。)如果有人知道了之後受了很大刺激,對於他們來說一個狀況(situation)便出現了;這些人裡有部份覺得這實在太猥褻,這個政府實在無可救藥,這是他們所感召的真理(truth),而這些人便成為了事情的主體,有些人可能因此上街,這是他們掀起的事件(event);當然也有主體,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追隨自己的真理,無法保有忠誠(fidelity)。而真正能打開(rupture)現實缺口的事件,要在狀況的虛位(void)發生;虛位是整個狀況的盲點和核心,所有關於這個狀況的知識和事實都是建築於這種無知之上。巴迪烏舉例,資本主義的盲點,就是工人的存在(being),無產階級革命代表着這個在現實裏被忽略(但同時又支撐着整個現實運作)的存在受到共產主義的感召,成為新的主體,引發事件來打破原有狀況。巴迪烏認為這種改變才叫歷史發展,否則只是攺朝換代──就儘管改稱共和,毛朝還是毛朝。 「本土」正正就是「在殖民者之間」(語出周蕾"Between Colonizers"一文)的虚位。我和朋友們都戲稱二零零六年是「天星元年」,這也是巴迪烏說的,歷史事件的發生必然開創其時間和空間,我們就是「天星」那一代人,這個不斷壯大的集體主體叫「八十後」,「我城」成為主語象徵了主體和空間的同時誕生。當然,自此之後,一路上遇到不同年紀的同路人,各自都在不同的時空因不同的事受到不同形式的感召(call)。巴迪烏說有四種處境可以讓人成為主體:解放式政治(emancipator politics)、概念性科學(conceptual science)、愛戀(amorous love)和創造性的藝術(creative art)。舉個例,天星之後廣大的社區保育與民間規劃運動裏的各種論述,也包括了充權/反霸權,人民規劃;空間建築、設計與規劃技術上的可能性;社區網絡、人情味的重要性;地區文化的美和內涵。這些處境之外、與真理無關的話語,巴迪烏稱之為意見(opinion)。意見以溝通和認同為目的,比如重建區裏有些人因為收購價太低而反對計劃,而價錢是可以商量的--我想起了反高鐵運動裏最有力量的口號「家可以千秋萬代,錢只是過眼雲煙」。 本土落實到實際情景,就是主場──現在一說起主場就令人想起唐英年,這實在讓我很不爽。但哪一天當我們能熟練地以自身開拓每一場運動主場,使其成為充滿未知和歷史改變的空間,「主場」將會從唐英年空白的口號解放出來。之前網上有人建議籌組唐營加泛民執政聯盟,我就不明白為甚麼這個時候還有人要高捧地產霸權、二世祖和成信失效過氣政客的組合,但撇開為甚麼不談,首先真正可以帶來解放的政治,與政權無關;「被解放」的後果是懾服而不是獨立和自由。如果想讓公民社會把梁振英逼走然後讓這班人施施然「執政」,這是個奪權聯盟而不是執政聯盟。其二,我也希望香港的政治生態能逐漸成熟,公民社會與政黨的關係可以更緊密和有更多花火,而政黨也能成為政治家的搖籃,並有足夠的力量與執政者分庭抗禮。但話說回來,我倒是覺得,以遊說李嘉成和唐英年等加入倒梁運動也未嘗為好的目標,因為實在太難以想像。但正如巴迪烏所說,一次起義將要深化成一場革命的其中一個現像,就是離事件核心最遠、直接影響最少、與運動核心人物最不同質的人也成為一份子。到底,我還當他們是人。他們應該還有成為主體的可能吧。我估。 題目「再試一次」出自張懸在九月五日寫給反國教運動的話。其實我們真的不孤獨,其實所有的努力都不徒勞。既然末日之後我們還活着,一月一日,我們再試一次。僅以張懸的話此作結: 不要放棄。 請各界切勿以訛傳訛, 不要放棄, 為我們單純的良心, | ||
Posted: 21 Dec 2012 09:07 AM PST
与中国学者谈藏人自焚 作者:夏明 文章来源:《阳光时务周刊》总第035期 从2009年二月起,截止今年12月4日,已有92名藏人在中国境内自焚,境外(印度和尼泊尔)还有5起自焚事件,死亡人数已上升为77。今年年初,在我写作《雪域血红自由火》(收入《浴火袈裟》一书为导论)一文时,中国境内发生的藏人自焚事件已有20起(截止2012年2月4日) ,但短短的十个月,又新增72起。在人类文明史上,这是令人震撼的事件。 作为在多民族国家一员的藏民族经受如此灾难,占据全国人口92%的汉民族有责任和义务了解事件的真相,倾听藏民族的诉求,努力做出回应和改进,立即消除藏人生不如死的苦难根源,从而制止自焚事件的再度发生。 但迄今为止,中国政府的反应还停留在"阴谋论"的思维定势里:首先指控海外势力(所谓的"达赖集团"和"反华势力")"组织"、"操纵"和"唆使"藏人自焚。其次,大规模动用警力和武力,驱散民众集会、围攻寺庙和抓捕僧人、重判所谓的"协犯"(其实大多是牺牲者的亲人或寺庙的僧人)。最后,在地方上又用重金(例如甘肃省甘南州公安局出价人民币20万)悬赏举报自焚"幕后黑手"。中国政府不仅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把新的"罪名"强加给藏人受难者和他们的家属。 面对藏人的灾难和中国政府的不义,汉人的集体表现没有体现出"仁、义、礼、智"的传统美德。 2012年11月13日《纽约时报》记者杰安迪从北京发出报导,题为"中国知识分子对藏人自焚集体沉默"。如果意识到《纽约时报》在国际舆论中的领导地位,以生产、传播智慧和思想为业的知识分子不能不集体反思一下,为何汉人对藏人的苦痛缺少慈悲的情怀和道德情感上的敏感。旅居加拿大的著名藏人历史学家茨仁夏加(Tsering Shakya)(见The Struggle for Tibet,第91页)曾写道:"想要中国知识分子,不管他们是共产党官员、自由派民主人士或异议作家,去用客观和理性的方式去思考西藏,似乎就是要求一个蚂蚁举起一头大象。这是超越于他们的能力和意境的。他们的悟性被种族偏见所钝化,他们的想象被殖民主义主子的信念和定见所蒙蔽。" 当然,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概言"中国知识分子"并不否认个别的中国学者为改变西藏人民的处境发出的吶喊和做出的努力。第二,中国知识分子的处境艰难,恐怕与藏人也有相似之处。如一位署名"林冰谦"的深圳读者在读完杰安迪的报导后,给《纽约时报》的来信中写道:如果知识分子是指"官办大学和研究院的教授、官办媒体从业者等","他们因政府的选拔和控制制度,不存在合理的独立性。其人本身就是政府组成部分,亦即藏人自焚的罪魁祸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沉默作为政府的信息封锁政策的一部分,是一种必然。"如果是指自由知识分子,"中国大陆能够突破中共金盾工程的阻截而在Twitter上发言的人们的自身和家人仍在这个北京政府的威胁下,随时会因在Twitter上发表的意见被秘密逮捕甚至处决。"所以,作为身处自由世界的知识分子,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藏人其实都是专制政治的牺牲品,他们都面临着深刻的身份认同和本体价值的危机。对于藏人,它涉及到如果藏人没有了佛教"三宝"(佛陀、佛法和僧团),藏人是否还是藏人的问题。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如果没有了独立、自由的思考和追求正见的使命感,是否还配知识分子的名分。也正因为这种相通性,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关注和支持藏人的诉求。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藏人的灾难经常成为汉人灾难的预演。 1962年班禅大师的《七万言书》不仅详陈了中共在藏区的"左倾"政策和对文化宗教的绞杀,也预见了未来全中国的"文革"浩劫。 1989年三月胡锦涛在拉萨开枪杀人和实行长达一年的"戒严",测试了汉人和国际社会的反应,为同年北京的"戒严"和天安门广场的"六∙四"大屠杀做了预案准备。现在,中共维稳镇压的"卡特尔"(包括军队、武警、公安、国安和政法系统)又在藏区和维族区试刀演练,我们不能天真地认为,汉人就不会遭遇自焚("强制搬迁"已制造出内地自焚悲剧)、断网("微博"也已被关闭过)、和被武力弹压的残酷(汕尾、石首、乌坎和什邡都已见证)。同时,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苏东共产主义垮台消亡的历史经验,就会看到民族矛盾和族群危机成为摧毁极权专制体系的重要动力机制。以藏人的宗教炙热和牺牲精神、寺庙的组织体系、藏民族视为观音菩萨化身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国内和国际威望来看,中国的民主希望恐怕还寄托在藏人的自由抗争运动中。 但对于藏人的抗争,在汉人学者中间存在着普遍的误解和冷漠。在此,我们可以把汉人知识分子分为三类:第一,官方的御用学者,其中也包括一些藏人藏学家,他们对藏人或达赖喇嘛领导的海外流亡小区进行谩骂和诋毁。例如今年春季官方的"中国西藏新闻网"发表了无署名的《七问达赖喇嘛》,给达赖喇嘛贴上了一系列的侮辱性卷标:"旧西藏最大的封建农奴主","叛国者","不是有病,就是有鬼"。该文还说:"达赖的言论不禁让人们想起二战中疯狂的纳粹。达赖的'中间道路'、'高度自治'背后,是赤裸裸的民族驱赶,和当年希特勒'清洗'犹太人何其相似。"它还写道:"达赖在旧西藏的所作所为,连希特勒都相形见拙。"在这篇代表官方立场的文章中,藏人自焚成了达赖喇嘛"蓄意鼓动"和"屡次唆使教唆杀生造下的恶业"。 我们都知道,1950年中共宣布西藏"解放",是年年底,年仅16岁的达赖喇嘛亲政。 1951年《十七条协议》签订,1959年24岁的达赖喇嘛流亡印度。不知已经在中共控制下的达赖喇嘛有何所作所为可以"连希特勒都相形见拙"。且不说达赖喇嘛倡导的"中间路线"明确主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框架下"寻求西藏的"名副其实的自治",而且,非暴力路线也是达赖喇嘛和流亡藏人行政中央的一贯政策。西藏的自由抗争本质上是一个有虔诚信仰的民族与推行无神论的共产党政权的冲突,与新疆的维族抗争、汉地"法轮功"和"家庭教会"的维权都有相似之处,并非是汉、藏的种族冲突。但中共的宣传机器和暴力镇压愈加把它演变成了族裔性质的冲突,正如著名汉人藏学家王力雄所言,尤其在2008年后,中共"反分裂的官僚机器"把藏汉关系转变成了"种族对立",制造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不幸的是,许多汉人学者对官方的宣传和偏见不加分辨地照单全收。例如,有海外的华裔学者接受"万恶的奴隶制"、"奴隶主"等不实判断,把毛泽东在西藏的作为与"林肯解放黑奴"相提并论,并把毛和林肯并立。又例如,许多的汉人学者总是用西藏的经济发展来代替和回避对宗教自由和文化权利的讨论,无视西藏问题的核心是宗教信仰和人权问题,从而涉及到的藏民族的生存问题。还有,许多汉人学者无视流亡藏人小区在民主化上的成就和实现了政教分离的事实(可参见复旦大学国关学院培养出的台湾学者苏嘉宏所写的《流亡中的民主》和《民主在流亡中转型》两书),向中国人灌输"达赖喇嘛要复辟农奴制"和"神职人员的绝对特权"之类的谎言。在我任教的大学也有教授依赖自己家庭里"援藏干部"提供的信息,来对西藏问题进行权威论证,全然不顾援藏的"党政干部"、"国企员工"或者"军队官兵"做为殖民主义体制的核心所带来的偏见。 官方的谬误宣传和诋毁之所以还有市场,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学者属于我要说的第二类:没有官方背景,也没有有意识地要去伤害藏人利益,但对西藏问题漠然置之,无意识中行方便,成了谬见的寄居体和无意识的谎言传播者。许多人不知道佛教的真谛,轻易用无神论把宗教信仰贬为无知和落后。许多人不知道达赖喇嘛为何人,他有何著述和教导,他在藏人中和在国际上受到何等的礼待,却随意侮辱他的成就和名誉。许多人不去深究藏人自焚的诉求,聪耳不闻他们在生命燃烧时仍然不忘心发善念、远离贪嗔,而是草率地把他们看作"极端狂热分子",甚至"恐怖分子"。 毫无疑问,藏人自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今天的藏人并没有如此的奢华,只是在"好"与"坏"之间选择。藏人的困境和苦难在于,他们的"选择集"里,只有"坏"和"更坏"的选择。比自焚还要坏的选择就是西藏人民失去佛教三宝:佛陀、佛法和僧团。中共政权对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肆意侮辱和诋毁,禁止在寺庙悬挂他的画像,把坚持信仰达赖喇嘛为上师的僧人逐出寺院,在寺庙建立党组织直接控制的"寺庙管理委会"和进驻"工作组",把百万份所谓的"四大领袖像"(毛、邓、江、胡)强行送进寺庙,都是西藏人必须面对的危及他们根本宗教信仰的威胁。自焚的僧人追求的目的就是要献上个人身躯,捍卫藏民族信仰的自由和民族生存的权利。由于不理解这一困境,我们看到一些汉人学者尽管对藏人深怀同情,但仍然未能逃脱曲解藏人的思想误区。这就是我看到的第三类汉人知识分子。 例如,暨南大学的姚新勇教授对中国的民族问题发表过不少论著。近日读到他的两篇文章:《中共政府与十四达赖真的无法劝阻藏人自焚吗?》和《燃烧的身体与身体政治学之辩:关于部分藏人持续自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感到有必要与汉人知识分子对话沟通。姚教授清楚地意识到了"中共并不具备立即阻止藏人自焚的威信,"也不同意政府的"一味严控"和"升高了对达赖喇嘛的攻击",甚至认为这些措施"进一步激化了藏人的情绪,也客观上影响了自焚的不断持续。"但姚教授的下列观点却值得商榷:第一,他试图站在"生命价值的高度来设法劝阻自焚"。第二,他以为,自焚是一种极端行为,远离了佛教不杀生的戒律,超越了非暴力不抵抗的界限,聚集了"民族仇恨"。第三,他认为,"文化灭绝"和"种族"灭绝在西藏并不存在,藏人"作为一般人的生活权利并没有被剥夺,最低限度的宗教信仰权至少也还存在,""传统藏族文化、藏地山河并没有面临即刻毁灭的危险。"第四,"心硬"的达赖喇嘛"刻意回避"了自己的责任,他应该明确表态、甚至不惜以绝食就可以阻止藏人的自焚。 首先,如果要体会到藏人感受到的文化灭绝的危机,我们就不能把藏人看作汉人界定的"一般人"。藏人是有炙热宗教信仰的民族,这是与汉人主体的最大区别。他们各自领悟到的生命的意义由此分叉,也就是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和有精神信仰的唯心主义者之间的鸿沟。因此,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中,有"自燃身"来"以身供佛"和"燃臂供养"的论述。但今天的中国文化人难以理解佛教的"生死一体"的内涵,也难以理解我们先人"舍身取义"的士大夫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已经忘却了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对"不自由、毋宁死"早已感到陌生,甚至无法理解共产党人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了。电影《南京!南京! 》的编剧和导演显然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塑造出了一个悲剧英雄,受过教会学校教育的日本士兵角川。在他帮助电影中的姜老师尽快脱离生命的苦海后,又听到唐先生在生命终止的最后一刻兴奋地告诉他,"我老婆又怀孕了"。我们不难理解,角川说出了:"活着比死亡更艰难。"他让两位中国幸存者逃生,然后开枪自杀。对于给予他们重生的恩人的死亡,两位中国人没有任何反应或反思,只是陶醉在生还的狂喜中。这可能又是中国人"生存智慧"与日本人"武士道"的差异了。 在佛教看来,肉体的生命终有离散的一天,而意识和精神却会永生。作为知识分子,如果无法从超越性的高度来认识人类生命进化追求的精神本质,我们就无法领悟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也更无法领悟加缪的"我反抗,故我们存在!"(Albert Camus, The Rebel,第22页)从此高度,人世间目睹藏人自焚,忍受精神折磨和痛苦最深重的莫过于达赖喇嘛,因为,没有任何人比他更爱他的信众,也没有任何人比他为他的人民和宗教付出得更多。所以,作为汉族的知识分子,我们没有资格去"美化"或"丑化"自焚行为,更没有权力去谴责和指导达赖喇嘛。面对不断的自焚,我们集体需要的是勇气去发现、实践和捍卫正见。 现在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没有追求"真、善、美、圣"的意识、冲动和勇气。我们知道,就连大名鼎鼎的大提琴家马友友也因为在1997年白宫欢迎宴上,向同坐的江泽民提醒中国对达赖喇嘛和西藏政策有待改进,结果上了"黑名单",好几年不予以去中国演出。所以,西藏问题是一个学术雷区。要在中国政府和达赖喇嘛之间保持理性和客观是不易的。在接受了要付出的代价后,我有缘与达赖喇嘛有过无数次会面(一次是在他达兰萨拉的寓所),并多次听到他的讲经会,也在我的学校为他举办过两场座谈会。通过多次近距离的接触,我可以告诉读者,达赖喇嘛是一个有慈悲、有智慧、有童心和有幽默感的老人。通过阅读他的著述(有上百种),我认识到,达赖喇嘛是打开藏民族心灵之门的钥匙。企图隔断达赖喇嘛与藏人的精神关系、谩骂和诋毁藏人精神领袖,不能解决藏人自焚问题。所以,中国政府若要真正解决藏人自焚问题,必须从尊重藏人的宗教领袖和上师达赖喇嘛开始。 | ||
Posted: 21 Dec 2012 06:45 AM PST 本文會先嘗試探討「牧養」、「羊」及「生命提升」的定義,在下一篇文章討論從21世紀香港堂會出發,思考如何達到「生命提升」。 牧養的定義 每位基督徒對「牧養」都會有不同的慨念,每一個學者及神學生對「牧養神學」都會有不同的定義;不過,在我們討論本文對「牧養」及「牧養神學」的介定與基本預設之先,我們必須先討論什麼是「生命提升」及「生命」本身。 約翰福音17:3「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經文說與父神和主耶穌建立認識的關係「就是」永生,而不「就有」永生。這表明「與上主有相互認識的關係」和「永生」之間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兩者相等的關係。這表明永生不單單是將來才擁有的承諾,而是於今日與主耶穌有相互認識的關係,便馬上擁有永生。既然「永生」是基督徒在地上存活時已經擁有的,而不單單是一份關於未來才會兌現的保險,所以「永生」是可以有高有低,也就是俗語所說靈命可以有起有跌,因為與主耶穌的關係可以因為各種罪惡而有所疏遠與隔離(羅8:6)。然而,聖靈已安居於基督徒心裡(羅8:9),便會永遠與基督徒同在(約14:16),任何罪惡與攔阻最終也不能令基督徒與上主永遠分離(羅8:35)。 「生命提升」就是基督徒與主耶穌的關係得以更親密(弗4:15),而「在知識上漸漸更新」(西3:10),即得到價值觀的改變,及擁有足夠的分辨能力去把自己所相信的聖經真理,實踐出來(雅1:22-23)。 而「牧養神學」就是研究聖經中關於「牧養」的教導,及研究如何落實該教導於今日的處境。「牧養」是籍著個人相互認識的關係和神的話語,令被牧養者(羊)得到生命的提升,即屬靈生命的更新、成長及改變(約翰福音10:3-4,10-11,14)。 在約翰福音,主耶穌形容基督徒是祂的羊,而祂自己是羊的牧人。「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約10:3-4)經文表明羊與牧人有一種相互認識的關係,羊知道誰是自己牧人,而牧人能替每一隻羊改名及按名辨認牠們,即羊並不是沒有面目的群眾,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如前述,這種相互認識的關係本身就是生命,這種關係得以更親密,就是生命的提升。而真正的牧者其實只有一位(結37:24: 眾民必歸一個牧人、約10:16:歸一個牧人),就是主耶穌基督。而地上的牧者只是得到上主的授權去牧養,而他們本身也是羊。 在以弗所書4:11,保羅列舉4個職份和恩賜,而牧者和教師共同擁有一個冠詞,表明一名牧師必須同時是一名教師。為何教導和牧養必須連在一起?「教導」與「牧養」是否同義詞?主耶穌把自己比作生命的糧(約6:51),而祂就是神的道(約1:1,14),祂的話是人能否活著的關鍵(約6:63)。牧者把神的話教導信徒,就是讓群羊得到永生的食物(約6:27),也就是「餵養」(約21:15,17)。教導就是相等於餵養,兩者是同義詞,但餵養不直接相等於牧養。我堅持餵養不一定是牧養,是因為我可以從聖經注釋書中得到餵養,學者們編寫注釋書時,內容也可以有一些應用性的教訓,而令我的價值觀有所重整與改變,但按照約翰福音10章3至4節的定義,這位學者是一位餵養者,但對我來說,他並不是一位牧者,因為他並不認識我,也不能叫我的名字。如果這位學者把研究成果宣講出來,並把過程錄影,放在網上,我能籍著他的表情及聲調,感覺到他的情緒起伏,令我好像能了解他,但他仍只是一位餵養者,而不是一位牧者,因這仍不能附合約翰福音10章3至4節的定義。如果我現場聽了他的演講會,聽到他宣讀他的研究成果,我親眼見到那學者的真人,但這仍然和觀看那講道影片沒有分別,他和我仍是沒有相互認識的關係,這仍只會是餵養,是單向的,這仍不是牧養。就算,我能即時和他互動,問幾條嚴肅的聖經問題,這還是不涉私人的學術答問,這仍不是牧養。 如果問一位牧師在自己任職事奉作的堂會講道,這算不算是牧養?如果一篇講章,牧者是經過與會眾個別的交往,明白他們的人生的爭扎與困難,牧者是按他們的需要而選用經文,去回應他們的處境,這當然會是牧養,因為相互認識的關係和訊息的預備之間是有所結合。當然,也有傳道人只是發放自己的讀經心得,當中並沒有任何企圖心去針對會眾的需要,這和上述學者發表研究報告沒有分別,這便不是牧養,只會是餵養。小結,沒有相互認識的關係,便沒有牧養。 按照上述邏輯,與被牧養者(羊)建立相互認識的關係,把聖經真理教導給羊,把神的道神的糧透過親密而信任的關係(詩23:4)餵養羊,這便是牧養,而施行牧養的就是牧者。然而,地上的牧者與羊的身份是互相轉移和可改變的。因地上的人得到權柄受了裝備,可以牧養群羊,但自己本身也是羊,也是需要其他人的提醒和接納,施與受之間是雙向的。現實教會生活,有人成為專職牧者,但專職牧者也需要別人的關心,也需要別人的屬靈提醒,當他接受提醒時,便成為羊。所以,專職牧者要警惕自己,保持自己有接受別人的意見與提醒的心,承認自己是軟弱的肢體,需要別人餵養、支援和幫助,才能成就主的事功。更重要的是,牧者要知道自己只是上主的器皿(提後2:21),可以被替代的,即是可以被棄用,也就是畢德生所說的是多餘(unnecessary pastor) 另一方面,牧養可否只是一種關係的分享,而不包括餵養(教導)?答案是「否」。因為在紛亂的世界之中,被牧養者面對人生的不同處境,需要牧者能以合乎聖經真理的價值觀,來給予屬靈引導。除了言教之外,牧者更需要把聖經真理活出來,成為一個見證,令被牧養者得到一個可仿效的榜樣(彼前5:3,提前4:12)。把真理活出來就是身教,這是牧者所不可或缺的。所以,沒有聖經的教導,這不可能是牧養。世上已有無數的理論及專業人士可以提供各種專業服務,世人不需要走進教會去聽聖經以外的大道理,也不一定要走進教會去交朋結友。小結,沒有神的話,便沒有牧養。 關於定義方面,最後要說說「羊」。很多時,羊是指到已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前述永生的定義中,提過聖靈會內住信徒的心裡,即有聖靈內住的人才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但約翰福音10章16節「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這顯明羊是可以指非基督徒,這也表明牧養和宣教是不可分割。 牧養與教會的關係 如果教會只是一個聚會的場地,當然牧養是可以發生在教會以外,因基督徒相交可以在教會場地以外相交。但教會是一群人,是一群被呼召出來的人,而不是一個地方。教會原文是ekklesia,該詞在希羅社會原是指城邦公民每年定時聚集的民眾大會。在使徒行傳19:39的ekklesia是指定期的城市政治聚會,而使19:32是指一群人聚在一起,而這群人卻是指那些敬拜亞底米的大眾,是紛紛亂亂的一群。 教會既然是一群人,就算這群人是分散的,他們仍算是教會的一部份,因他們在分散時仍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不會因為分散,而失去已內住的聖靈。但羊群在分散的時候,彼此之間並不感覺到教會的存在,雖然在理念上,教會是存在的。要感覺教會的存在,羊群便需要聚在一起,需要互相認識,需要學習聖經真理,並以此來互相提醒。 當一群基督徒聚在一起,真誠的分享生命的喜與憂,一起祈禱,一起研讀聖經及互勉把所學的實踐出來,那裡就是教會。若可以話,群羊能一起把真理實踐,一起採取行動服待有需要的人,這更會是教會。在這種團契生活之中,牧與被牧的界線並不明顯,人與人之間的施與受也不太明顯,但牧養就是在這裡發生。 而上文提到羊是包括非信徒,即在傳福音時,牧養也可以同時發生。當基督徒和非信徒之間有一種真實彼此信任的關係,基督徒在各樣事情上分享自己的價值觀給非信徒,在他們面前作見證,就算對方最後也沒有歸信主耶穌,但當中的感情交流與聖經真理的傳遞,牧養便是在這種友情之間發生了。 所以,牧養是必然在「教會」之內發生,因為基督徒無論與信的或不信的在一起,若友情與真理並行於交往之中,牧養便會發生了,而基督徒自己便成為別人可安頓的「家」;而相聚那一刻,那裡就是「教會」。 當然,基督徒相聚的一刻並不必然相等於那裡便是「教會」,因為基督徒的相聚是可以不理會真理,也可以沒有友情,即是不彼此相愛,就算在友情穩固時,也可以同流合污,一起犯罪。上主在最後晚餐時,叮囑我們要彼此相愛(約13:34),這是清楚告訴我們什麼是教會,教會是彼此相愛的。而真正的愛是喜歡真理,不喜歡不義(林前13:4-6)。當我們不愛對方,彼此相爭,又或一起行事敵對真理,於那一刻,教會便不再存在,因主耶穌不會參與這種聚會(太18:20),而這種相聚便和以弗所亞底米信眾的聚集(使19:32及19:39的ekklesia)完全相同,只是紛紛亂亂的湊合。 | ||
Posted: 21 Dec 2012 05:48 AM PST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會應是:第一,訓練會眾:專職牧者要守護好講壇及主日學,要保持好崇拜講道質素,讓負責任和尊重神話語的人多站上講壇,令群羊得到良好的餵養。第二,培養牧職:在團體牧養上,要有理念去啟動信徒事奉的心,讓有心牧養的平信徒的人得到權力和位份去分擔牧養的重擔。第三,實踐使命:在社會關懷與信仰實踐方面上,要教導信徒如何把信仰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重疊在一起,要留心社會上亂象和關懷及幫助貧窮軟弱的人,願意為他們發聲和抗爭。 「訓練會眾」、「培養牧職」及「實踐使命」等3個標題是取自郭乃弘博士的著作[1]。有不少牧者及學者會把教會的功能分作數個範籌,有分作2個、4個或5個等,最後我選擇用較簡潔的3個。其實,許道良的四大功能論(崇拜、教導、團契、見證)〔2〕,也是甚可取的,而郭乃弘卻把崇拜歸納於「實踐使命」(見證)的一方面),因為公共崇拜是向世人作見證,歌頌上主偉大,崇拜的講道時間也會牽涉訓練會眾(教導)。而廣義來說,崇拜就指人生所選取的取向與價值觀(太6:24:服待神還是瑪門?)這牽涉人生每一行動與決定,所以教導、團契及見證三者的本質就是崇拜。其實,我也頗注重崇拜的運作,也較傾向禮儀教會的模式,傾向堂會崇拜運作與教會二千多年歷史接軌,但由於篇幅所限,不作詳細表述。 以上我的3個要求,有時是互相重疊:我會要求堂會不單單是講解聖經,也要把解釋與時事結連,突顯福音是貧窮人優先的福音;我也會要求堂會願意參與社會行動時,也要把默想基督,把靈修融匯慈惠、抗爭與示威行動之上;同時,我要求堂會牧養上要有紀律,及群羊能彼此可以親密,同心關心社會及研究聖經,把真理在地上活出來。 巴特把教會的主要任務簡化為只有一點:「作見證」[3]。作見證不一定要人數眾多(人數多亦無不可),最重要是聖經的真理活出來,在群體內表現出愛的見證。從個人經歷上,我從未見過一間香港堂會可以把上述三者同時兼顧;而「實踐使命」(見證)的一方面,更是極其薄弱。 近年,香港社會內風起雲湧,政治紛爭一浪接一浪。樓價飈升,地產商坐大,貧富日益懸殊。而共產黨政權與地產商合作,讓大商家們操控絕大部份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席,捍衛大財閥的利益,最現成的例子是標準工時至今仍未訂立,隔幾年,便聽到巴士或垃圾車司機因工時太長,工作過勞而產生車禍。另一方面,共產黨政權多次推行侵害香港人基本權利的政策(如國民教育、替補機制及高鐵等),而功能組別議員為共產黨政權保駕護航,通過該等法案。不少堂會的取向保守,高舉政教分離原則,說政治是污穢的,堂會內不能討論政治,即對受壓迫的大眾的苦難緘默不言、袖手旁觀。 然而,ekklesia最初的意思就是城邦的公民大會,也就是政治性的聚會。我不作進一步的推論與研究,但ekklesia一詞的原意是不可能與政教分離原則並存,這是明顯的。縱觀全本新舊聖經,當中也沒有政教分離原則的明示與暗示。相反,福音的本質就是以窮人優先(太19:21,路4:18-19及6:20-21),當窮人被政治制度壓迫,而堂會只以賙濟慈惠的方式照顧他們,這只會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甚至,親共政治團體也常以此種慈惠方式收賣人心,擴張勢力。更嚴重地說,堂會若單以社企或慈惠方法去分派福利,這只會被視為與政權合作維持政治穩定(維穩),是和諧矛盾的手段(河蟹),包庇政治制度的不公義,令福音被矮化為作宗教鴉片,讓堂會成為當權者的統治工具。 在但以理書的異象中,神的國是一個巨石要粉碎地上一切國度(但2:44-45),教會是天國子民(彼前2:9)的聚合,教會實在不應該和世上的政權妥協,而是挑戰顛覆罪惡的體制。就算,堂會內會有人反對以堂會名義去參與針對某些政策的示威,但至少堂會領袖應要有勇氣去批評不公義的社會現況。當基督徒敢於把堂會內的世界和堂會外的世界從新結合,而不再二分以雙面人的身份過活,這樣,屬靈生命才有可能提升。若基督徒擁有堂會內外兩套價值觀,在堂會內是關心教友和窮人,在堂會外卻是對政治制度對人民的各種欺壓袖手旁觀,這只會是一個極壞的見證,也沒有把聖經真理實踐於堂會生活以外,也是一個沒有真正愛心的人。 當堂會說傳福音是最重要,並說要在中國大陸傳福音,於是對香港社會內各種制度上的不公不義緘默不言,是為了避免當權者對在大陸的福音事工進行報復。最後,在大陸的開展福音事工成為與當權者妥協的掩飾。還有,那些堂會在大陸傳講的所謂福音是經當權者審查監控過,這令福音的訊息被瘦化及有所殘缺,被壓縮及矮化為維穩河蟹的宗教訊息,教導人對制度性的醜惡和不公義緘默及冷漠無情。而另一方面,在香港受壓迫的大眾見到堂會與當權者親近,社會大眾便會鄙視基督信仰,恥笑宗教都只是鴉片,不能伸張公義,他們便不再參與堂會的聚會。雖然,堂會們也仍能在人數有所成長,但福音的大能真的在這些堂會彰顯了嗎?還是宗教生意在大展鴻圖?為何堂會情願失卻了見證,也不放棄在大陸廣傳那種殘缺的福音?是人數增長及擴張宗派影響力的迷思仍在作祟嗎? 然而,巴特把教會的唯一功能定義為「作見證」,當失去見證的堂會及其相關福音事工,便如鹽失了味(太5:13),所製造的損失,將會比所得大得多。教會的首要目標是要作見證,而不是追求人數及影響力的增長,作見證的在第一世紀是意味著殉道被殺(啟2:13)。有時,堂會把傳福音的慨念和傳銷混爻了,以為在港鐵租用廣告版,以量產型的單張派發,便是傳福音。然而,傳福音就是作見證,當堂會與當權者妥協,對不公義的事緊閉雙目,「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加5:11),所謂的傳福音便成為了宗教產品的傳銷。 當群羊被鼓勵作一個敢於與制度性罪惡周旋的基督徒,聽道而行道,也敢於在生活各層次與罪惡爭戰,我相信這樣的基督徒是會與上主極親近,生命會得到上主的提升。 總結 上文並沒有詳細討論如何關於「訓練會眾」及「培養牧職」這兩方面的策略,這是因為篇幅的限制,也因為關於這兩方面的書及論文已有很多了,我實在不需要在本文再詳細論述。我相信堂會應是把神學教育普及化,專職牧者在神學院學到什麼,便應在堂會中的講道及主日學時段內傾囊相授,不需要顧慮群羊能不能明白真理的高深,直接相信聖靈能讓應明白的人會得到明白。另一方面,我是甚注重羊群間的關係進深,我甚認同小組運作模式的堂會,也贊成簡化堂會的部門結構[9]。 最後,我明白到本文的限制就是:我並沒有被呼召在堂會作全職牧養事奉,對堂會牧養那理想化的推論可能會留於主觀及不切實際的層次。所以,我希望我能保持開放的心,有接受其他牧養理論的胸襟,願意修正自己的看法。 註釋 [2]許道良,《牧養與承擔》(Canada:加拿大中國信徒佈道會,2008),19-23。 [3] Karl Barth, Church Dogmatics,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61), 796. | ||
Posted: 21 Dec 2012 04:46 AM PST 韩国大选结果底定,朴槿惠当选为韩国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中国网民在微博上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在新浪微博上,署名Lillian蔡的网友看到朴槿惠在父亲朴正熙、母亲陆英修分别在1979年和1974年遇刺身亡后的经历还有如今的崛起时说:"确实很艰辛的历程,父母都被刺杀和枪杀了,但还能成功地勇敢地站起来,夺得总统之位,韩国史上第一女总统,乃至是整个东南亚第一女!" 许多中国网民注意的是男尊女卑的韩国社会习惯,署名野兔包子的网友说"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诧异,我难以想象这个遵循儒家之道,男尊女卑的国度会有一个女总统。"野兔包子说看完朴槿惠的简介,只想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过野兔包子也意有所指地加了一 …… | ||
Posted: 21 Dec 2012 02:58 AM PST http://aws.amazon.com/cn/ 的云服务开始尝试提供中文界面了,但很多资料还是英文,对我仍然有点费力,不过我还是花了些时间尝试理解亚马逊的云服务,没理解亚马逊的云服务的名词和逻辑之前完全是一头雾水。我说说我的理解吧,我只知道s3是存储服务,ec2是提供一台虚拟主机(VPS),虚拟主机上可运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选linux、windows,并且linux还有各种版本提供,只需要选AMI就好了,AMI (amazon machine image)就是类似ghost的镜像文件一样的东东,安装好操作系统后里就预先设置好一些软件了,比如我选了一个wordpress的AMI,安装就能用。有些AMI是需要付费,应该是买操作系统的授权费。我用的ubuntu就是免费的。估计用别人预先设置好的AMI也是要花钱的。在选AMI之前好像还可以选机房,有美国机房和新加坡机房,每个区域的价格还不一样。 实例(instance)对我来说是一个新名词,换成"主机"就好理解了,每个"主机"都要花钱,通常标注的价格是每小时的价格,如一台 0.020的主机是指每小时收费0.020美元,其实不便宜,换算成月租是 0.020×24×30,是14.4美元一个月。还好新用户绑定信用卡可以免费使用t1.micro 的主机一年。先拿来学习学习也不错。上次我体验Adobe在amazon的Flash流媒体服务器时,不知道租个large超贵的,也不知道关机,结果一个月下来三百多美元,还好向客服陈情免单了。强烈建议amazon新手注意信用卡安全,记得要关机,不然不用也得花钱。 好了,我对amazon的初步理解说完了。下面是我今天的学习笔记,也尽量给别人做参考,免得像我一样走冤枉路增加学习成本。 注册amazon帐号,绑定信用卡 注册ec2,使用t1.micro的实例是第一年免费的,只对新信用卡用户免费一年。 登录 https://console.aws.amazon.com/ec2/ 最好先到 NETWORK & SECURITY 的 Key Pairs 生成一个密钥再做其他操作,这个密钥是用来SSH登录到amazon主机的。
在amazon上安装wordpress遇到一些麻烦,amazon上面提示的用 ssh -i zola.pem ubuntu@204.236.236.251 来登录是不对的,用户名不对,会提示 Permission denied (publickey),我安装的AMI (ami-03f6466a)改变默认用户名为 bitnami了
这个Permission denied (publickey) 就让我搜索半天,原来默认用户名不是ubuntu,而是 bitnami 用 ssh -v -i zola.pem bitnami@204.236.236.251 就登录成功了,不检查密码。 开始我还遇到 Permissions 0444 for 'zola.pem' are too open. 的问题,解决办法是: chmod 400 zola.pem 这个步骤倒是amazon提供的,这倒没错。 然后还要到 NETWORK & SECURITY 下的 Elastic IPs 下面添加IP,然后绑定到 t1.micro 实例上,据说不收费。 到 NETWORK & SECURITY 的 Security Groups 里给自己的 t1.micro 实例 所在组加一个tcp 80 的防火墙规则,不然访问不到 204.236.236.251 的 80端口。 这样,就能访问到204.236.236.251/wordpress了,但登录wordpress后台要用user为用户名,密码是 bitnami 这都是这个AMI内置的。 由于默认的 wordpress 是安装在 204.236.236.251/wordpress 这个目录里, 所以我照下面这篇文章的方法把wordpress修改到 204.236.236.251 的根目录里 http://adamjohnston.me/2012/02/24/using-wordpress-on-aws-free-3/ 大概流程是:
好了,我的amazon的BLOG在这里,来参观吧 http://amazon.zuola.com | ||
Posted: 21 Dec 2012 02:58 AM PST http://aws.amazon.com/cn/ 的云服务开始尝试提供中文界面了,但很多资料还是英文,对我仍然有点费力,不过我还是花了些时间尝试理解亚马逊的云服务,没理解亚马逊的云服务的名词和逻辑之前完全是一头雾水。我说说我的理解吧,我只知道s3是存储服务,ec2是提供一台虚拟主机(VPS),虚拟主机上可运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选linux、windows,并且linux还有各种版本提供,只需要选AMI就好了,AMI (amazon machine image)就是类似ghost的镜像文件一样的东东,安装好操作系统后里就预先设置好一些软件了,比如我选了一个wordpress的AMI,安装就能用。有些AMI是需要付费,应该是买操作系统的授权费。我用的ubuntu就是免费的。估计用别人预先设置好的AMI也是要花钱的。在选AMI之前好像还可以选机房,有美国机房和新加坡机房,每个区域的价格还不一样。 实例(instance)对我来说是一个新名词,换成"主机"就好理解了,每个"主机"都要花钱,通常标注的价格是每小时的价格,如一台 0.020的主机是指每小时收费0.020美元,其实不便宜,换算成月租是 0.020×24×30,是14.4美元一个月。还好新用户绑定信用卡可以免费使用t1.micro 的主机一年。先拿来学习学习也不错。上次我体验Adobe在amazon的Flash流媒体服务器时,不知道租个large超贵的,也不知道关机,结果一个月下来三百多美元,还好向客服陈情免单了。强烈建议amazon新手注意信用卡安全,记得要关机,不然不用也得花钱。 好了,我对amazon的初步理解说完了。下面是我今天的学习笔记,也尽量给别人做参考,免得像我一样走冤枉路增加学习成本。 注册amazon帐号,绑定信用卡 注册ec2,使用t1.micro的实例是第一年免费的,只对新信用卡用户免费一年。 登录 https://console.aws.amazon.com/ec2/ 最好先到 NETWORK & SECURITY 的 Key Pairs 生成一个密钥再做其他操作,这个密钥是用来SSH登录到amazon主机的。
在amazon上安装wordpress遇到一些麻烦,amazon上面提示的用 ssh -i zola.pem ubuntu@204.236.236.251 来登录是不对的,用户名不对,会提示 Permission denied (publickey),我安装的AMI (ami-03f6466a)改变默认用户名为 bitnami了
这个Permission denied (publickey) 就让我搜索半天,原来默认用户名不是ubuntu,而是 bitnami 用 ssh -v -i zola.pem bitnami@204.236.236.251 就登录成功了,不检查密码。 开始我还遇到 Permissions 0444 for 'zola.pem' are too open. 的问题,解决办法是: chmod 400 zola.pem 这个步骤倒是amazon提供的,这倒没错。 然后还要到 NETWORK & SECURITY 下的 Elastic IPs 下面添加IP,然后绑定到 t1.micro 实例上,据说不收费。 到 NETWORK & SECURITY 的 Security Groups 里给自己的 t1.micro 实例 所在组加一个tcp 80 的防火墙规则,不然访问不到 204.236.236.251 的 80端口。 这样,就能访问到204.236.236.251/wordpress了,但登录wordpress后台要用user为用户名,密码是 bitnami 这都是这个AMI内置的。 由于默认的 wordpress 是安装在 204.236.236.251/wordpress 这个目录里, 所以我照下面这篇文章的方法把wordpress修改到 204.236.236.251 的根目录里 http://adamjohnston.me/2012/02/24/using-wordpress-on-aws-free-3/ 大概流程是:
好了,我的amazon的BLOG在这里,来参观吧 http://amazon.zuola.com | ||
Posted: 21 Dec 2012 01:04 AM PST ![]() "美国的教育系统一直饱受家长们的批评和担忧,尤其在这个变化节奏越来越快,世界通过互联网联通的时代,自己在家中教育小孩开始成为一种看似诱人的选择,认同并实践这一方式的家庭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 这一教育模式有其先天的优势,也有极具争议的问题,我希望这些照片能够抛开人们的种种成见,更真实呈现出在这一不同教育方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状况、心理、环境,与教室里的成长究竟有何不同。" 关于摄影师 Rachel Papo,以色列女摄影师,18岁时在以色列空军作为随军摄影师服役,后进修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曾经获得 Lucie Award 等奖项。 『Leica中文摄影杂志』推荐使用Email的方式订阅,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QQ阅读等RSS工具阅读;在Apple Mac OS X下可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 『iPhoto.ly』在苹果上阅读:iPhone版+iPad版,^_^ Tips: 关注我们: Twitter、饭否、微博 『小建议』如果你在Email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在Google Reader阅读器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共享给好友;如果你在豆瓣里看到这篇文章,不妨推荐给更多人;或者干脆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你MSN上最喜欢的人;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Tags - 他们在拍什么 , 女摄影师 ![]() ![]() | ||
Posted: 21 Dec 2012 01:04 AM PST ![]() "美国的教育系统一直饱受家长们的批评和担忧,尤其在这个变化节奏越来越快,世界通过互联网联通的时代,自己在家中教育小孩开始成为一种看似诱人的选择,认同并实践这一方式的家庭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 这一教育模式有其先天的优势,也有极具争议的问题,我希望这些照片能够抛开人们的种种成见,更真实呈现出在这一不同教育方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状况、心理、环境,与教室里的成长究竟有何不同。" 关于摄影师 Rachel Papo,以色列女摄影师,18岁时在以色列空军作为随军摄影师服役,后进修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曾经获得 Lucie Award 等奖项。 『Leica中文摄影杂志』推荐使用Email的方式订阅,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QQ阅读等RSS工具阅读;在Apple Mac OS X下可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 『iPhoto.ly』在苹果上阅读:iPhone版+iPad版,^_^ Tips: 关注我们: Twitter、饭否、微博 『小建议』如果你在Email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如果你在Google Reader阅读器里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共享给好友;如果你在豆瓣里看到这篇文章,不妨推荐给更多人;或者干脆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你MSN上最喜欢的人;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Tags - 他们在拍什么 , 女摄影师 ![]() ![]() | ||
Posted: 21 Dec 2012 12:16 AM PST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成立。2012年12月,新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20年。对于前仆后继的监管者、企业家和投资者来说,时间轻轻飘过,记忆却厚重深刻。他们或功成身退、或家破人亡、或人间蒸发、或锒铛入狱、或敬而远之、或卷土重来、或意气风发、或欲哭无泪…… 如果将这些历史碎片重新拼接起来,也许我们会隐约看到──中国资本市场是"红旗下的蛋",每一个曾经浸淫其中的大人物和小人物也是"红旗下的蛋"。"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虽然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资本市场叛逆过、努力过、收获过,但离完善和成熟还有许多险路要走。 现通过崔健1994年作品《红旗下的蛋》,来透视中国 …… | ||
Posted: 20 Dec 2012 11:30 PM PST 这是福建省一起极为荒唐的案件,记得在2008年7月时,我还写文章质疑过。后来,还不断地在网络上呼吁。虽然中国有很多荒唐案,但象吴昌龙案十一年审而不决还是十分罕见!
福建福清纪委爆炸案11年审而不决引发接连上访 三联生活周刊 王鸿谅 摘要:一桩命案到底可以审多久?犯罪嫌疑人到底可以羁押多久?"福清纪委爆炸案"目前创下的纪录是11年。这案子2001年进入司法程序,至今没有生效判决,二审开庭之后,再无下文。日复一日,刷新的只是审限纪录,不变的是看守所的冰冷铁窗。无论逝者还是嫌疑人,都没有等来属于他们的正义。司法的现实,就这样一再透支着法律的公信。 命运的多米诺骨牌 如果不是早晨7点30分左右的BP机传呼,吴章雄不会星期天大清早就出现在福清纪委的办公楼里。如果不在那里,或许接下来的8点43分,他就不会成为办公楼邮包炸弹的唯一受害者,终年38岁。 吴章雄是退伍军人,转业后在福清纪委担任小车驾驶员,一晃十几年,随叫随到的出车服务就是他的工作常态。2001年6月24日清晨,传呼响起,吴章雄起床,告诉妻子王惠珠,是单位领导要用车。看着他星期天又没法休息,王惠珠说她有些心疼,倒也没想别的。他们住在纪委家属院,走去办公楼只要几分钟。吴章雄穿着T恤、长裤和褐色塑料拖鞋出了门,身上只带了200元钱,一本内部通讯录和一把车钥匙。然后,再也没能回来。 蹊跷的致命包裹,就放在纪委一楼信访接待室门口的地上,6月24日早上6点到8点,至少还有6个人先后见过,包括纪委干部和清洁工,他们的证言基本一致,包裹用红色邮政布袋装着,差不多30厘米高,袋口张开着,里面放着一个盒子,盒子上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上面写着"方市长"三个字。很不幸,只有吴章雄触碰了这个包裹。他为什么会去单位,为什么会动这个收件人都不存在的邮包,警方至今没有给出答案。事故现场勘查和尸检报告只得出结论说,当他蹲下打开邮包的时候,爆炸装置被触发了。以炸点为中心,5~7米范围内的玻璃都被震碎,吴章雄更不可能有生机,爆炸造成他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当场死亡。 寻常道别成了永诀,王惠珠的天也塌了。她37岁,没文化,没工作,无以为靠。他们的两个儿子,大的13岁,小的才5岁。这只是悲剧的开始。以此为起点,随着"6·24"爆炸案侦破的高歌猛进,原本交集不多的人,命运却被捆绑到了一起。 第一个被专案组选中的"突破口"是吴昌龙,他也是司机,在福清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中福公司),负责给经理陈科云开车。2001年7月27日晚上,这个26岁的年轻人开车去女朋友家的路上,被警察用枪指着头秘密抓捕。在吴昌龙失去自由的第53天,9月18日,警方获得了第一份由他签字画押的有罪供述。以此为拐点,吴昌龙的命运不可逆转地一路向下。警方随后从他这里拿到了更多的有罪供述,时间密集于9月下旬至10月底,细节彼此矛盾,唯有主题恒定,承认爆炸案的主谋是经理陈科云,自己是帮凶。 其实,在吴昌龙的第一份有罪供述前,9月13日,中福公司经理陈科云和妻子谢清已经先后被警察带走。6月23日晚上,这对夫妻的行踪,成为专案组的突破重点。按照警方的推论,炸弹邮包放置到纪委的时间是6月23日20点之后至次日6点之前。谢清的行踪很好查证,她当天出门打麻将,快24点才回家。她回家的时候,陈科云也在家里。出于某些顾虑,夫妻俩最初的叙述,模糊了彼此的具体行踪,笼统地说当晚都在一起。尽管谢清在第二份笔录里,就更正了时间上的偏差,却为时已晚,不管她如何辩解,都被认定为给假口供,做伪证。陈科云这边,等到9月18日吴昌龙的有罪供述出来后,专案组也取得了同样迅猛的进展,从他这里拿到的有罪供述同样集中在9月底和10月,同样是细节矛盾错漏,但主题恒定认罪。 第四个被带走的是杜捷生,吴昌龙的大姐吴华英的前夫,因为离婚事件,他年初就已经与吴昌龙决裂,互不往来。他算是个生意人,家里开着小饭店,还有一辆可以拉货的农用车。9月21日晚上,杜捷生从福州家中的麻将桌上被警察带走,连夜带往福清关押。因为这一天,吴昌龙的有罪供述里,第一次出现了杜捷生的名字。吴昌龙9月18日之后陆续罗列的爆炸物提供者里,警方认定杜捷生嫌疑最大,他用农用车搞运输,曾经在福州桂山石仔场的工地拉货,完全有机会接触炸药和雷管。警方同样拿到了杜捷生的有罪供述,耐人寻味的是,关于具体的爆炸物提供者,他也和吴昌龙一样,先后罗列了不同的名字,首先被选中的是连江人严锦祥,他很幸运,在经受讯问的承受临界点之际,警方突然换了方向,把目光转向了江西人谈敏华。 第五个被带走的自然是谈敏华。10月22日,在桂山石仔场工棚床上看电视的谈敏华被警察带走,由头是查身份证和暂住证。谈敏华父母早亡,跟着哥哥出来在石仔场打工,举目无亲。虽然他与杜捷生只是在工地打过照面,彼此都叫不出具体姓名,虽然警方认定买卖炸药的时间里,他刚好离开福州去老家照顾病重的奶奶。警方依旧从他这里得到了有罪供述,他成为炸药的提供者。 唯一"在逃"的,是杜捷生供述的雷管提供者,四川人王小刚,曾经被杜捷生雇用开车,因为薪酬问题双方翻脸差点动手。最初的供述里,王小刚卖给他的是有导火索的雷管,等到爆炸物的专业技术鉴定出来,品种就改成了与鉴定相符的电雷管。就这样,爆炸发生后6个月,专案组完成了"顺藤摸瓜"。命运的多米诺骨牌,一张张被排好。 专案组的逻辑和手段 2001年底,专案组通过媒体高调宣布了"6·24"爆炸案告破。警方拿到的陈科云、吴昌龙、杜捷生和谈敏华四个人的有罪供述,串起来的案情是报复泄恨。 在这个版本里,作为中福公司一把手的陈科云,被会计陈奋真举报公司财务问题,福清纪委介入审查,6月4日做出结论,对陈科云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陈科云一边申请复议,一边到北京按程序找中纪委递材料申诉,还得到了中纪委的回应,一边却又早在四五月份就蓄谋报复。他找的帮手,就是自己的司机吴昌龙,他因为修车费报账等问题,与陈奋真屡有矛盾。这两个对炸弹一窍不通的人,想到的方法是做个炸弹实施恐吓,不是直接针对陈奋真,而是放去纪委办公楼。于是,吴昌龙找到杜捷生,因为离婚变故早已跟他交恶的前姐夫杜捷生,让他帮忙找雷管和炸药。在这个惊人的计划面前,杜捷生没有退缩,找了他不并认识的谈敏华提供炸药,又找了与他一度闹到翻脸动手的王小刚来提供雷管。拿到原材料之后,吴昌龙和陈科云无师自通,研制了一款需要3年专业经验才能设计出的电雷管炸弹,6月初在吴昌龙老家的东张水库实施了试爆,这个水库有专人承包看管,邻近村落,威力如此巨大的爆炸,却找不到任何物证和人证。如此神秘的试爆之后,他们又做了第二个,然后特意选了6月23日2号台风"飞燕"登陆福清的暴风雨夜,由吴昌龙骑着女式摩托,放到四门敞开,穿堂风过境必然导致雨水四溅的纪委一楼信访办公室门口。 如此百转千回的案情逻辑,警方照单全收。当年12月5日,案件还没有移送到检察院,福清市公安局政治处已经着手给核心办案人员请功,向上呈送了一份专案组主审、福清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重案中队中队长吴承奋的二等功请功报告。这份报告总结,吴承奋等人"冒着酷暑,克服疲劳","做了大量的细致的思想工作,一遍不行二遍,二遍不行三遍,如此下去",嫌疑人们这才"不得不低下了头,全面把犯罪事实讲了出来","是我局成功查破重特大恶性案件的又一典范"。 这个"典范"的侦破起点,是2001年7月27日夜秘捕吴昌龙。吴昌龙的姐姐吴华英回忆:"当晚以为他跟朋友出去玩了,第二天开始觉得不对劲,公司老板也来找他,说他把车开走没回来。"全家从第二天开始寻人,去派出所报失踪案,亲朋好友分拨去周边的周边山岭搜寻,去当地电视台花钱登寻人广告,一无所获,反而被好几起发现男尸的消息所惊吓。吴华英说:"找到最绝望的时候,我都会想,如果他是出了事被关起来了反而好,至少人是平安的。"一语成谶。 9月初家人才得到消息,说在福清戒毒所门外看到一辆车,很像吴昌龙失踪前开的公司的车。吴华英赶紧去了戒毒所,"在大门外面看到那辆车,车牌不同,车轮上有新鲜的泥土痕迹",查看了一圈后,吴华英确认,"就是我弟弟开的车,中福公司买的那款墨绿色的马自达,当时全福清只有3辆,车里的配饰还是我陪弟弟买的,样子没变,我认得"。这辆马自达,差点成为6月23日晚上的作案工具。在吴昌龙最初的有罪供述里,他都是开着这辆车去雨夜送炸弹的。而事实是,这辆车当时刚好送去维修了,因为它是原装进口,配件特殊。车修好后,费用并没有结算。等到陈科云夫妇被抓,修车公司才听到消息,赶紧去中福公司收账,汽车的嫌疑就这样无厘头地被洗刷了,取而代之的,是陈科云家的一辆女式摩托车。而这辆莫名其妙被换了车牌的马自达,虽然再无嫌疑,归属却也与中福公司无关了。 吴华英和家人先松了一口气,"人是平安的",然后才是新的疑问:"为什么?"起初吴华英并不焦虑,她还安慰父母说,"相信弟弟不会做坏事,警察要查就查,查完了他们就会放人的,不要担心"。直到听到杜捷生被抓的消息,吴华英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弟弟支持我离婚,跟杜捷生早就翻脸不往来了,如果现在连杜捷生都牵扯进来,他肯定已经被逼到绝境了。"杜捷生觉得,是吴华英的犹豫错过了请律师的最好时机:"9月初就跟她说,赶快找律师、找律师,她不信,结果害得我也被抓了进去。" 9月初家人才得到消息,说在福清戒毒所门外看到一辆车,很像吴昌龙失踪前开的公司的车。吴华英赶紧去了戒毒所,"在大门外面看到那辆车,车牌不同,车轮上有新鲜的泥土痕迹",查看了一圈后,吴华英确认,"就是我弟弟开的车,中福公司买的那款墨绿色的马自达,当时全福清只有3辆,车里的配饰还是我陪弟弟买的,样子没变,我认得"。这辆马自达,差点成为6月23日晚上的作案工具。在吴昌龙最初的有罪供述里,他都是开着这辆车去雨夜送炸弹的。而事实是,这辆车当时刚好送去维修了,因为它是原装进口,配件特殊。车修好后,费用并没有结算。等到陈科云夫妇被抓,修车公司才听到消息,赶紧去中福公司收账,汽车的嫌疑就这样无厘头地被洗刷了,取而代之的,是陈科云家的一辆女式摩托车。而这辆莫名其妙被换了车牌的马自达,虽然再无嫌疑,归属却也与中福公司无关了。 吴华英和家人先松了一口气,"人是平安的",然后才是新的疑问:"为什么?"起初吴华英并不焦虑,她还安慰父母说,"相信弟弟不会做坏事,警察要查就查,查完了他们就会放人的,不要担心"。直到听到杜捷生被抓的消息,吴华英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弟弟支持我离婚,跟杜捷生早就翻脸不往来了,如果现在连杜捷生都牵扯进来,他肯定已经被逼到绝境了。"杜捷生觉得,是吴华英的犹豫错过了请律师的最好时机:"9月初就跟她说,赶快找律师、找律师,她不信,结果害得我也被抓了进去。" 在看守所关了7年,2008年才以"取保候审"被放出来的杜捷生,心里难免还是有气,嗓门也就高起来。"怎么能不恨,没有的事情,他吴昌龙干什么要咬我!""我跟吴华英结婚都10年了,如果他不鼓动吴华英去日本,我们夫妻就不会吵架,就不会离婚。如果我还是他姐夫,他跟姐姐感情那么好,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来冤枉我。"吴华英能够理解前夫的怒气,"他确实也被整得很惨",只是她对于离婚的观点和杜捷生完全不同:"是因为他喜欢赌博,我不能忍受,跟我弟弟没关系。"杜捷生的怒气是一阵的,骂完一阵,声音也平复正常:"那些警察下手太狠了,他们想出来的那些折磨人的办法,真的是比电视上演的还要可怕。""手上包着毛巾再戴手铐,脚上戴脚镣,然后把手铐挂在钩子上把人吊起来,脚镣上绑着绳子往下拉,吊到整个手充血发紫,皮肉开裂,放下来一会,再继续吊。晕过去就用冷水泼。""打到生理失禁也没有衣服换,我进去的100多天,穿的是同一套衣服,看守所的人看不下去,会打来一桶水,打开手铐让我洗一洗。" 杜捷生身上至今留着伤疤,臀部被带着生锈铁钉的木板打出的伤口,里面还在溃烂。吴华英很清楚地记得2002年11月28日,这案子一审第一次开庭的时候,"四个男的,跟警察质证的时候,都激动得捋起衣袖,每个人身上的伤痕都清清楚楚"。"警察装作看不见,自己说不存在刑讯逼供,没有打人。""公诉人和法官保持沉默"。 有罪与无罪 当案件从公安局移送到检察院,就从"典范"变成了被屡次"退卷补侦"。尽管吴承奋的请功报告后来被退了回去,尽管福州市检察院2002年初曾经两次退卷,列出了案子里的五大疑点,要求福清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案件的进程还是不可阻挡。在案卷材料并没有本质突破的情况下,2002年7月25日,福州市检察院还是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公诉。陈科云、吴昌龙、杜捷生、谈敏华和谢清五人同案,涉嫌的罪名有三类,陈和吴是爆炸罪、杜和谈是非法买卖爆炸物罪,谢清是伪证罪。 律师马义良始终记得第一次会见吴昌龙的那十几分钟:"和我想象中太不一样了,我去会见他是2001年11月14日,已经是冬天,他还穿着短袖,整个人脸色发青。我按照程序跟他交代相关事项,要他实事求是讲真话。他一开口,声音就很哽咽,话都说不出来。专案组的吴承奋和另一个警察一左一右站在两边。吴昌龙给我出示他的伤痕,清晰可见,吴承奋就马上过来制止,不让他再说话。"接着,吴承奋强行关掉了马义良的录音笔。吴华英在会见室外面,都听到了马义良的愤怒斥责。再回忆起来,今年77岁高龄的马义良说:"这次会面,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案子肯定有猫腻。" 吴华英一开始找的律师是陈晖,他几次申请会见吴昌龙,都被警方挡了回来,陈晖无奈之下,才来找马义良。马义良的经历比较特别,他是"文革"前的法科学生,1961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却分配到了新闻单位,响应号召从上海支援内地到了福建,在《福建日报》从专跑政法口的记者到总编退休,在新闻岗位整整干了36年。退休之后,才回归他的科班本行,做起了律师。他性格耿直,说话直接,也有一定的政法人脉。在他的几番争取下,才有了11月14日的会见。可是11月底陈晖再去会见,又被拒绝了,这次马义良去争取也没用,就是不让见。再次能够会见,"是过完年案子到了检察院手里之后"。马义良曾经很乐观:"这案子的证据摆在那里","根本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有罪无罪很清楚,所以最开始我们都估计没有那么严重,觉得案子很快就能了结,人很快就能放出来,没想到,一拖就是这么多年"。 律师林洪楠和杨智敏也曾经很乐观。林洪楠今年75岁,也是"文革"前的法律科班生,1962年从北大法律系毕业,分配到了公安部门,在西藏山南地区待了20年。1981年回到福州公安局,1992年从公安局预审处处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开始做律师。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他的耿直也没有变,他接了许多难啃的法律援助案件,各种招呼打上门来,因为内心敞亮不为生财,他也无所顾忌。老林做案子的强项,是"善于从公安的角度来思考",取证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比如关于吴昌龙有罪供述里的东张水库试爆,公安在调查材料里说,因为吴昌龙去指认现场时,水库水位较高,所以调取不了爆炸痕迹和证据。而老林想到了去调取水文资料,证明公安认定的试爆时间水位才比较高,指认现场时的水位反而比较低,公安的说法站不住脚。 今年76岁的杨智敏是转业军人,60年代初就到了福建省检察院,1994年以正处级检察员的身份提前退休,原因是"看不下去司法现状"。他原来的计划是趁着省里搞"菜篮子"工程做牛羊养殖,地方找好了,资金也拉到了,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放弃,重操旧业,到律所做起了特邀律师。按照当时的政策,退休的公检法人员,不用考律师证,可以用特邀律师的方式执业。老杨没有愁过案源,他笑说:"因为我敢说,所以案源很多。"福清纪委爆炸案庭审的时候,在法庭上跟公诉人针锋相对的最激烈的"炮筒子"就是杨智敏。这也成为他律师生涯中的最后一个案子,2004年底一审下判之后,杨智敏不得不退出这个案子,因为他再拿不到律师执业证了。 正因为经验丰富,林洪楠跟杨智敏2002年初在会见陈科云的时候,带上了相机,在会见室没有警察的时候,拍下了陈科云身上仍然是紫红色的伤痕。他们把证据递交给了检察院、法院等相关机构,要求给陈科云做伤情鉴定,证明刑讯逼供真实存在,可是没有任何回应。陈科云自己在看守所里也不停地写着关于伤情鉴定的申请,今年已经申请了800余次,依旧石沉大海,无人回应。 从一审到二审,福清纪委爆炸案开过很多次庭,每次每个被告的家属都"只有两张旁听证",吴华英说,"进去前要查几次,必须核对申请时登记的身份证,也不让家属们坐在一起"。2002年11月28日一审第一次开庭,而一审下判却拖到了2004年12月1日。一审判决,5名被告都是罪名成立,陈科云和吴昌龙被判处死缓,杜捷生和谈敏华是有期徒刑10年,谢清是3年。所有的被告全部当庭喊冤、上诉。2005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福建高院将此案发回重审,裁定书的原文是:"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本案在爆炸物的来源、种类及爆炸装置的制作、运送等方面,被告人的供述前后不一,各被告人供述之间,以及供述与查获的物证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2006年6月1日,福州中院一审重审开庭,没有任何新证据,公诉书的措辞连一个字也没有变。这次审得比较快,4个月后的10月10日再次下判,5名被告的罪名不变,只是量刑稍有变化,杜捷生减为7年,谈敏华6年,谢清2年。但陈科云和吴昌龙还是死缓。被告依旧上诉。吴华英怎么也想不到,日夜盼望的二审开庭,却是4年之后,2011年4月26日。然后,又没了下文。马上2012年也要翻过去了,福建省高院方面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希望与绝望 唯一相对幸运的是王小刚,他2003年意外归案,在其他5名嫌疑人的一审有罪判决下达9天之后的深夜,他的案子也了结了,结果是无罪释放。法官深夜到看守所宣判,给了他路费,让他赶快离开。收到消息的吴华英、马义良和陈科云的哥哥陈科斌一起,赶到福州见到了王小刚。他始终没有做过有罪供述,他告诉办案警察,自己有心脏病,打了会出问题。更凑巧的是,同一时段,负责专案组的时任福清市公安局局长林孜因为涉黑入狱。 既然王小刚无罪,就意味着爆炸案的整个证据链断裂,这曾经给了所有人莫大的希望,可结果还是一样。一拖11年,除了陈科云和吴昌龙,其他3名被告都在看守所里待满了各自的刑期,以"取保候审"的方式被释放。依旧还关在看守所里的吴昌龙已经38岁,陈科云60岁。吴昌龙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写信,早期是信封信纸,2003年之后,全部是明信片。头几年,他还是信心满满地写,他相信法律,相信自己很快就会重获清白,慢慢的,他不再写这些,只重复地写请家人保重身体,不要担心他,不要再为他奔走。他总是在道歉,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对不起姐姐,为了他,每个人都被拖进了苦海。 吴华英跟杜捷生离婚后,带着女儿回了福清,开了一家服装店,憧憬着未来的小资人生。2001年底,她卖掉了服装店,此后生活的全部就是为弟弟讨回清白。她没念过太多书,也没有出去闯荡见过太多世面,离婚的时候还要靠弟弟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她也不知道,自己突然迸发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哪里。 一开始,被告家属们都有坚定的"青天情结",他们深信,只要能够把家人的冤屈传递到高层领导那里,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2005年之前,家属们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门口拉过横幅,拦过25次高层领导的车。被视为带头人的吴华英被拘留过3次,每次15天。吴华英并没有因此被吓倒,她还总结出了变化:"2005年8月8日福州公交车爆炸案之前,省委门口没有那么多监控和安保,我们只要愿意守着等,都能拦到大领导的车,他们也都会下车,接下我们的材料。之后就不可能了,只要在附近站久一会,就会被赶走。" 这就逼着他们只能往外走,去北京。吴华英觉得,2008年奥运会之前,进京上访多少还是有些希望,虽然要大清早起来排队等号,还是能把材料递进国家信访局、最高检、最高法这三家机构,自己去自己回,不至于被遣送。从奥运会那年开始,截访就进入了标准化流程:"这个门把材料递进去,那个门就被统一带走关到久敬庄,然后各驻京办的人来领人,交给各自有联系的黑保安公司,由黑保安公司用车分批统一送回原籍,户口所在地的镇政府人员拿着钱在高速路口等,一手交钱一手接人,根据一车的人员多少,一万多元到几万元不等。" 当二审进入漫长停滞时,吴华英和陈科云的家人一度陷入了同样的绝望。"我们相信法律,法律走不通,相信青天,上访根本也没有用。"吴华英找到的出路是网络,她觉得新的传播方式能够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新的希望,她学会了翻墙,写博客,上推特,结果却被牵扯进"福建三网民案",被判了1年。加上2011年3月到北京递材料再次被拘留,她自嘲已经是"五进宫"的老访民。这些没有击倒她,反而让她更相信网络的力量。"最绝望的时候,每天睁开眼看着电脑,看到陌生人给我的鼓励,我就有了力量。"吴华英觉得,自己这11年的收获,就是看清楚了司法运转的现实。"以前我也对法官有脾气,现在我不恨法官,他们也做不了主,公安局、检察院、政法委,哪一家都比他们权力大,我们不是要求法外开恩,只要求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依法判案。" 陈科云这边,他的家人还是不肯放弃"青天情结"。谢清和儿子按照正常程序,每个月都会去信访、人大、法院各个单位递交材料。谢清总是回想起丈夫以前还在福清市人大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他退伍回来,在'人大'待了十几年,一直做到办公室主任,有时候也要处理上访事情,看到那些实在可怜的人,都会自己掏钱给他们作回家的路费"。现在,上访的换成了自己一家。她觉得实在讽刺。今年初,谢清连续几个月没有收到陈科云的信,请律师去看守所会见,才知道3月份陈科云因为鼻出血不止,连续转院,被送到省级医院治疗,可是家属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这让她惊惧而绝望:"看守所里的情况我知道,人就这样管着,就算我们能等到清白,可是人没了,怎么办?" 作为受害者家属的王惠珠,2011年开始,突然也成了上访者,她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实名控告信,告的不是5名被告,而是纪委干部。她说真凶另有其人,就是11年前的早上给吴章雄打传呼的人,她要求公安重新调查,给她丈夫一个公道,也要求纪委给他儿子安排工作,给他们母子一个交代。只不过,与吴华英、谢清他们的上访一样,王惠珠的奔走,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附相关博文链接: 他们因"福清纪委爆炸案"改变命运 爆炸案历经十年时间,第二次上诉四… 福清纪委爆炸案十年了,还要等到何时才审结? (2011-2-23 19:46:00) 死刑案件七年未决,该向谁问责?(2008-07-05 11:35:02) 当我面对以命赴死的女人时…… 吴华英走出看守所,福清纪委爆炸案何时了? http://liu6465.fyfz.cn/art/662535.htm
![]() ![]() | ||
Posted: 20 Dec 2012 11:24 PM PST 2012年12月18日,日本杂志《临津江》总编辑石丸次郎在东京举行记者会,表示自家媒体收集到从朝鲜偷运出来的影片,显示新任领导人金正恩上台后,朝鲜依旧爆发饥荒,不仅有数万人饿死,还重演人吃人的悲剧。 石丸次郎透露,这些流出的影片是朝鲜新义州市及惠山市的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再偷运出国,他说有朝鲜米乡之称的黄海道出现饥荒,米价暴涨3倍,已有一成村民传出饿死消息,甚至有人因吃人或是出售人肉被逮捕。石丸次郎也指出,有些农民为了不想作物被充公,供给平壤与军队,便冒险将大米收藏于厕所内,也有老人在光秃秃的田野中,寻找可以果腹的农作物,从这些现象仍可看出即使金正恩上台后积极进行数项改革,仍没让人民生活获得改 …… | ||
Posted: 20 Dec 2012 10:43 PM PST 位于华府的金融负责倡议组织"全球金融廉正"(GFI)报告指出,过去10年,犯罪、贪污与逃税造成开发中国家近6万亿美元损失,相关非法资金持续成长,其中以中国居冠。该报告说,在2010年流入避税天堂与西方银行的"脏钱"达8588亿美元,中国占近半数,是居次的墨西哥、马来西亚的八倍以上,显示中国的经济是一枚定时炸弹。 GFI指出,2010年非法外流资金总金额较前一年增加达11%。该单位首长贝克说:"天文数字的脏钱持续从开发中世界流入境外避税天堂与已开发国家银行。在富国、穷国同样苦于刺激经济成长之际,开发中国家却流出越来越多资金。该报告是一记警钟,要求全球领袖务必采取更多行动,以处理这些有害的资金外流。 …… | ||
Posted: 20 Dec 2012 09:52 PM PST 1.美国华裔女作家、畅销书《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2004年因患忧郁症自杀。去年,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用英文撰写和出版了《张纯如,无法忘却的女子》一书。在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出版社,又分别出版了这本书的简体和繁体字中文版。 2.据报道, 12月5日,东方早报发表《兰州表哥袁占亭》报道。次日,袁家乡所在地《宝鸡日报》国内新闻版转载该报道。为此《宝鸡日报》当班副总编冯某被罚款300元,编辑部副主任刁某和责任编辑李某各被罚款500元并"待岗",该报当日的电子版至今开天窗。 3."东西少,又难吃,光改餐具有什么用? "只因在微博上抱怨了一句,一名空姐竟被航空公司解雇。她曾向高层发邮件申辩,提出自己的微博只有219个粉丝,也不是实名认证,内容既无评论也没转发,并无实质影响,她得到的答复则是"这是业内行规"。(东方网) 4.近日深圳罗湖区法院审判一起强奸案,一名案发时年仅16岁的男孩与13岁女孩恋爱同居,在双方家长都未追究的情况下,男孩被公诉机关提起公诉,一审被判强奸罪,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网友质疑"学生早恋算强奸"?广东省高院回应判决并无不当。 5.Facebook公司周四(12月20日)称已经开始测试一项系统,该系统能让用户对其直接交往圈以外的人发送信息,费用是1美元。该公司在网上发布声明称,"对发送信息者收费可能是抵制有害信息、促进传播有用信息最有效的途径"。 6.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表示,今天的深圳不适合养猪,合法养猪户要搬离深圳,违法养殖户更不可能保留。他解释,当年宝安养鸡养猪出口香港赚取外汇,能解决一些经济问题。但现在深圳土地承载力难以为继。 7.17日,网友称:"德阳政务中心,在这么多群众办公过程中,跳起舞,让群众等,他们锻炼了自己,感叹!"德阳市政务中心称,员工在做工间操,"网友反映窗口是办房产证窗口,当时该网友的事已办完。"做广播体操是关爱员工身体健康,希望群众体谅。 8.成千上万的神秘主义追崇者、新潮空想家和玛雅文明爱好者齐集墨西哥,想要见证传说玛雅历法最后一天到来时会出现的新奇景象。不过,当地玛雅人却无法理解这种狂热。 9.据外电报道,维基解密 (WikiLeaks)创办人阿桑奇发表"耶诞讯息",宣布明年将公布一百多万份文件,全球每个国家都有份。阿桑奇因涉嫌性侵遭瑞典通缉,躲到厄瓜多驻英国大使馆,已困在馆内近半年。 10.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0日举行年度记者会表示,"我早晚都会离开这个职位,就像我四年半前离开这个职务一样。很自然,我对于谁将领导国家的问题不是无所谓的。"他同时强调,谁将领导国家的问题将由俄罗斯公民在选举中决定。 11.【在朝鲜上网:这个最隐秘国家的神奇网络】只有被严格挑选过的社会"精英"才能够使用网络;电脑的日历显示的年份不是2012年,而是101年,这是由金日成诞辰开始计算的年份;只要金正恩在网页中被提及,他的名字就会被自动放大一点点,使之从周围的文字中凸显出来…(网易探索) 12."中共高官谴责美国对中企的政治背景审查",英国《金融时报》20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参加会议的中国副总理王岐山批评美国说,中国投资者经常被美国政府审查同中国政府的政治关联,这毫无理由。 13.【白岩松:我有贵人相助但不是拼爹拼出来的】"找工作难"成为毕业生热议的话题。对于白岩松来说,找工作也曾让他沮丧,"我在北京几乎不认识任何人,从我大学毕业一直走到今天,有很多人说我有贵人相助,我承认。但是这些贵人不是富人,不是我拼爹能拼出来的。" 14.曾在去年夏天深陷"造假"风波的达芬奇家居如今高调回到公众视线。12月14日,公司宣布北京首旅集团已经正式入股。按照资产置换方案,首旅集团将以33.8%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由此,达芬奇家居也将由外企变为国企身份。 15.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昨日发布《2012中国纸质餐饮具质量情况追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方便面碗外层使用了非食品级用纸,五谷道场、统一、辛拉面、白家、康师傅、今麦郎等6大主流品牌全部中招。 16.朝鲜媒体在韩国举行第18届韩国总统选举的次日报道了大选结果。朝鲜中央通讯社20日报道说,据综合消息,19日在韩国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新国家党候选人以微弱优势当选。 17.孩子入学、校内开餐厅要计生证,深圳一公司订火车团体票也被提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该公司通知今年订团体火车票的女性员工,已婚的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未婚的要未婚证,要求12月17日之前上交,逾期订不到车票后果自负。潇湘晨报 18.法国南部的比加拉什村,阻止末日避难者蜂拥上山。比加拉什村位于比利牛斯山脚下,全村不过200人,那些相信"世界末日"的人认为,比加拉什的最高峰比加拉什峰是中空的,里面是外星人的基地,外星人将携带村子里的人返回自己的星球。 19.人民日报刊文称,每当朝鲜半岛局势出现大的风浪时,是中国注入的正能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外交的建设性是和平发展理念的自然外化,不需感恩戴德,但需必要的理解和应有的评价。 20.法新社报道,美国校园枪击案后,商家从悲剧中发现商机。有公司推出约300美元的防弹背包,略带讽刺的是公司名叫"第二修正案",正是此法案允许民众持枪;另有公司则推出200美元的书包衬垫,但声称不做任何保证,作用只是"让父母心安"。
![]() ![]() | ||
Posted: 20 Dec 2012 09:49 PM PST 1、秦晖《一切从限制权力开始》:现在我们舆论管制很厉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发现这些年的舆论控制和以前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控制说,它意识形态色彩很浓,现在的控制其实控制的最严的是新闻这一块。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一些管制措施已经完全成为某些很具体的既得利益者的捍卫者,他甚至也不想捍卫什么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就是赤裸裸的捍卫某些个人,某些部门,某些很具体的群体。我觉得像这样的一种管制,无论从什么理由讲都是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无论是法治,德治都要从限制权力入手,否则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原则和法律原则。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xzmj/article_2012122173403.html 2、"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李克强再论"改革红利",讲到收入问题时,他表示,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相对GDP的增长,大多数人民群众更关心自己的收入。 3、俄罗斯总统普京20日举行了重掌克里姆林宫之后的首次"大型记者招待会"。普京指出,俄政府主张禁止官员拥有海外账户和房地产。他表示,必须加大力度惩处腐败官员。普京表示,倘若其他国家的政府能够帮助揭发在这些国家银行开有账户或在这些国家拥有房地产的俄罗斯贪腐官员,俄国将对此表示感激。 4、在《少年派》中饰演"厨子"、还主演过《大鼻子情圣》的法国国宝级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宣布要从法国移民比利时,被包括法国总理在内的不少人狂批。德帕迪辨约称在过去的45年间,他总共就交了1.45亿欧元。根据法国税法,收入超过100万欧元,即要征收75%的个人所得税,除了收入税之外,法国总统奥朗德还在致力于一项"财富税"的推进,按照计算公式,德帕迪约每年应缴税款将是他本人年收入的1.6倍。 5、马英九20日接见台企联总会长郭山辉等台商代表时表示,因为"三限六不"的关系,在台的陆生全修生不到2千人,所以未来要逐渐解除;尤其是对大陆学历的承认,将来除了"985工程"还要扩及到"211工程"大学。 6、《华尔街日报》19日总结的2012年中国十大网络热词:1、我们受够了;2、休假式治疗;3、释放陈光诚;4、刘波(什邡群体事件中手持警棍追赶抗议民众的民警)很忙;5、为名画穿衣;6、62%复兴;7、表哥;8、你幸福吗;9、理论准备不足;10、航母Style。 7、江西省原副秘书长吴志明受贿4,732万余元,19日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前,网络曾传吴志明生活极其腐化,他给自己制定了"奋斗目标",2015年前,至少睡1,000个女人,良家妇女至少要占三分之一。 8、广州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20日下午举行发布会,通报2012年广州各级纪检机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情况,在查处的61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有38人(约62%)存在生活腐化问题。 9、学生被砍事件后,河南光山提出将拨800万经费,为全县学校幼儿园配486名专职保安,配发防暴钢叉、警棍、防暴帽、辣椒水等。但不少基层教育局官员和校长表示,不是所有县都能拿出800万,中央拨款早就花完,地方配套资金难到位。(21世纪经济报道) 10、一项覆盖全国38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39.91%的人表示深夜不敢外出,38.69%的人表示若长时间离家会担心家里财产安全。市民安全感排名前十的城市是拉萨、上海、厦门、宁波、杭州、南京、长春、重庆、天津和大连。北京排在第十七名。(新京报) 11、美国一份调查报告批评美国务院高层在利比亚班加西袭击事件中"系统性失灵"、存在"领导、管理缺陷"后,国务院数名高层提交辞呈,其中包括一名负责外交安全的助理国务卿。 12、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透露,全国每年大概有8.7万吨抗生素流入食品养殖加工企业。卫生部专家称,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达138克,是美国人均用量13克的十倍,其中超1/3是通过鸡鸭鱼肉等进入人体。 13、【人民日报连续第三日警示网络】继18日头版《网络不是法外之地》,19日专版《互联网:依法监管是各国惯例》后,20日人民日报继续警示网络且力度加大:头版《网络需要依法运行》、第二版《监管保障公民权益(各国依法监管 互联网面面观)》、第九版《要为网络世界设定法治底线》。 14、日前,有网友曝料称"坑警女友"事件中的民警王鹏飞是她大学同学小戴的丈夫,二人在几年前已拿结婚证,去年摆的酒。也即是说,"坑警"的不是正牌女友,而是小三。据悉,海南省公安厅称该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南海网) 15、27岁的钟坚是深圳一公司的室内装饰设计师,今年刚满27岁,"闭锁综合征"这种瞬间将人摧毁的"老年病"竟出现在他身上,至今瘫痪在床。事实上,过大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严重透支年轻人的生命——专家提醒:压力侵蚀下的年轻人,悠着点。 16、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此前呼声颇高但最终却未能入常的李源潮参加了这两次会见。 17、19日,中国新10大高危职业排行出炉,它们依次为:临时工、公务员、网编、环卫工、警察、记者、城管、医生、华为等各大知名公司企业员工、淘宝店主。 18、日前,温州瓯海区新瓯小学慈湖分校的600多名家长同时收到一条侮辱短信,内容显示:"这学生基本上是个傻×!怎么生出来的?"校方表示,短信不是他们学校教师所发,是软件出了问题。目前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19、童大焕《没有特赦就没有未来》:我们讨论的不是单方面赦免,而是有得有失的政治交易。赦免罪恶固然不公正,却可以避免更大的不公正——恶人更加得势,良民更加受害。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说,道德里总是包含算术的。 http://www.impactchina.com.cn/guandiankuaibao/shizheng/2012-12-21/15820.html 20、张鸣《贫富悬殊是每个王朝末世通病》: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的末世,出现的问题都类似。不仅仅是贫富差距拉大,而是拉大的贫富差距背后,社会上升的通道堵塞了。由于王朝制度周期性的朽坏,有权势者垄断了所有好处,不肯让后来者有机会分享。于是,绝望的情绪弥散,有野心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大乱就到来了。 http://www.impactchina.com.cn/guandiankuaibao/caijing/2012-12-18/15656.html 21、张千帆《宪政大厦的基石与当下中国的任务》:宪政大厦的四块基石:宗教与信仰自由、言论与新闻自由、民主选举、司法独立及司法性质的宪法审查制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健康治理,这四大制度基础都不是可有可无的。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75&id=8855391 ![]() ![]() | ||
Posted: 20 Dec 2012 09:21 PM PST 继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原局长刘光明被揭豪花50万元整靓屁股引哗然后,近日,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宣布,自2011年初收到一封举报女官员贪污公款做美容的匿名信之后,牵出13宗涉及美容会所的贪污案,疑犯多为局、处级干部,其中12人为女性。她们频频光顾高档美容会所而大肆贪污,其中有女贪官因此贪污399多万元。也有人受贿作缩阴手术。民众痛骂女贪官只顾面子:"个个都活得那么不要脸!" 据港媒报导,美容会所已成为女官员贪污的高发地。截至本月初,北京多宗因美容而衍生出来的系列贪污、受贿大案,在历时一年多的全面调查后,其中13宗现已由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陆续侦查终结,部份已审结判决,当中12宗案件的疑犯均为女官员 …… | ||
Posted: 19 Dec 2012 07:30 PM PST 鼓楼巷口有个卖烤饺的老头,小时候顽皮,看了古惑仔,想试试吃霸王餐@哥也犯过混@三个小鬼,一人20只烤饺,一碗馄饨,吃完一拍桌子,"老板钱不付了,"拔腿就跑,结果刚跑出门,两人肚子抽筋,一人摔了个狗吃屎,老头急坏了,连声说:没钱就下回付吧,别跑这么快啊!那天早上,老头给我们抽筋的按摩肚子,摔跤的上了白酒和麻油。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前两天和两个损友回老家,看到老头还在巷口做烤饺,头发全白了,看到我们也记不起来了,烤饺价格居然和十年前一样还是一元十个,哥三个一时感到心酸。不过家里老妈说,老头老伴早逝,靠做烤饺拉扯四个儿子,不过四个儿子现在发展都挺好的,一个是一家连锁快餐店的老板,一个是听说已经是副区长了,还有两个在美国工作,四个儿子人民币美元抢着给,老头不缺钱,做烤饺只是生活充实点,一块钱十个烤饺是赔钱卖的,碰到老头老太来买,老太都不收钱。唉,哥觉得那时候做的事情太操蛋了,为老头祝福,愿他长命百岁! 顶23794:: 拍-323:: 465条评论 lz开了一家建材商店,经常有熟悉的客户来店里赊账买东西。昨天上午我打算去一个客户家讨帐,四岁的儿子非要跟我一起去,于是我就吓唬他说:如果你要跟我去,我就把你卖给人家!哪知儿子根本不吃这一套,无奈,我只好带上儿子去客户家......标准割......一进门,儿子便和客户的女儿玩了起来。我和客户核算清了账款,客户取出一沓钱,递到我手上,说:正好一万元,你点点。我接过钱一张张地数起来。一旁玩得正欢的儿子,一抬头看见我在点钱,他一愣,随即奔过来紧紧抱住我的大腿,大声哭喊:爸爸,我以后听话还不行吗,你可不要卖掉我啊。。。 顶15752:: 拍-253:: 324条评论 说个我小学时候的吧,话说放寒假老师留的作业是一本寒假生活,开学后我同桌一个字都没写,只见那货拿橡皮把每页擦一遍,留下满本橡皮屑。上课后,那货哭着对老师说,我家大年三十晚上进贼了,把我作业都擦了....55555。擦了...了... 顶12925:: 拍-238:: 181条评论 早晨从医院出来,不会割… 坐人力三轮,谈好价钱。刚准备上车,那踩三轮的师傅,飞快的直奔目的地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冷风中目瞪口呆。 g潮是我重新叫了辆车,到目的地后,之前那三轮车师傅,用见鬼的表情盯着我看… 顶5250:: 拍-87:: 100条评论 [康熙来了]之"康熙宠物诊疗室"好感动 一女嘉宾养的狗从小就没有听觉能力,主人想看她在上班后,狗狗在家都做什么,就安置了监控,发现每天她上班后,狗狗就用头顶在门上(因为它没有听觉,只有把头顶在门上才能感知主人回家)录像显示它从主人上班后就一直把头顶在门上,直至主人回家 顶16642:: 拍-343:: 291条评论 我爹经常不按套路出招。我上初中时候,和同学在学校附近偷偷抽烟。刚抽两口。我同学惊呼。我靠,你爸!我一看,果然。。吓的我一下把烟就扔了。。当时感觉。。。整个世界都黑了。。然后我爹怒气冲冲的指着我骂到!"小兔崽子!烟剩那么长你就给我扔了?!"。。。用现在的话说,我当时很凌乱。。。(纯真事儿) 顶6039:: 拍-113:: 59条评论 那天路过你楼下,车停下来了。 很快你给我发了短信:我结婚了,不要再来骚扰我! 我没回你短信,因为我用自行车接送你三年,而他用奥迪送了你三回,于是你们结婚了。去你楼下,只是三年的习惯。我很庆幸,这么早的看透你。 昨天你打我电话:他有外遇了,我怎么办? 我说:你有外遇的时候,想到我怎么办吗? 顶21925:: 拍-521:: 523条评论 最近坐地铁总能看到倡清廉,树清风的公益广告,我就不禁会想,这种广告应该是给当官的看的,可有几个当官的会来挤地铁?所以这种广告播错地方了,在市府大院播放效果会更好,和我有同样想法的要顶哈!这个不但可以顶,还要必须顶 顶16085:: 拍-372:: 113条评论 发个我们科主任的……割吧,反正他也不用了……,某日,主任到科里特别早,一位老师进交班室看到主任说:呦,主任这莫早啊?没送孩子上学啊?主任先是一愣,然后大喊:我艹,我儿子还在家门口等我呢!!然后狂奔出门。原来主任让儿子在他家楼下等他,他去地下车库开车,也不知道想啥呢,就直接开到单位了。大婶给过吧,发过十几个了,通过率太低了,打击热情啊! 顶11885:: 拍-273:: 97条评论 早上出门碰到一对父子。爸爸抱着小儿子往自行车后座塞,边塞边说:"快点,快点,咱俩要迟到了!"儿子淡定极了:"是你迟到,不是我迟到。" 顶6105:: 拍-143:: 45条评论 ![]() | ||
Posted: 20 Dec 2012 07:25 PM PST 本文作者:Ent
5 摩西向海伸杖,耶和华便令米兰科维奇改变地球轨道,使两极覆满冰川,水便退去,海就成了干地。 12 到了冰期末尾的时候,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海伸杖,叫水仍合在猛犸象、剑齿虎以及跟随他们的地懒和松鼠身上。 ——摘自《The Book of Icy Exodus》,作者不详 有时候我和别人开玩笑,说如果物理学是研究时间之本质的学科的话,那么地质学/古生物学就是研究时间之表象的学科。一般人眼中的时间是线性前行的,今年二十明年二十一,五年计划十年规划,阶段与阶段之间是相加的关系。可是地质学的时间概念却是对数的,分成不同的尺度,一层层的时间单元——宙、代、纪、世、期、时——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而地球的各种变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里,模式也不尽相同。 哈佛已故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曾经做过一个讲座,讲述二叠纪末期那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据估计这场事件中灭绝的海洋物种可能高达96%。结果讲座完毕见报之后,却变成了"自然界具有强大的恢复能力,人类不必为物种灭绝担心。"古尔德于是无奈地写了一篇关于时间尺度的文章,说:没错,就凭人类这点能耐,想让生物圈一击全灭确实不可能,早晚能恢复回来。可是"早晚"有多晚?一般人觉得五十年或一百年就是长远了,一千年简直可以叫天长地久,但是二叠纪末期那次,恢复花了多少时间?一千多万年。要知道,哺乳动物每个物种从产生到灭绝,平均起来只有四百万年的时间,人类估计很难等到生物圈恢复的那一天;等到古生物学意义上"长远"真的到来,统治地球的大概已经是老鼠或者蟑螂了。可见要想扔掉日常的时间概念而学会古生物学的思考方式还真不那么容易。(当然古生物的思考方式也不见得一定就好,比如现在每次我听到什么"爱你一万年"之类的流行歌曲就忍不住冷笑……) 现在气候变化成了热点,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这个变暖倒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时间尺度问题也摩拳擦掌准备杀死更多的脑细胞了。 先来看一张图:整个显生宙的温度变化,时间跨度5.4亿年,全部地球历史的大概九分之一。
从这个尺度上讲,说是寒冷时期确实没错。地球历史上有接近90%的时间是处在很温暖的"暖室"(Hot house),也即两极没有冰盖的时间。此时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很多,海洋所占的面积也比现在大得多,具体环境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了,虽然生命繁茂,但确实不太适合人居住。夹杂其间的是许多"冰室"(Ice house),每段大概持续几千万年。我们现在就身处一个寒冷的冰室之中,证据是现在极地有冰川。 再看第二张:新生代的温度变化,时间跨度6500万年。
继续细分,时间跨度500万年:
再放大,时间跨度缩小到45万年:
接着放大,这是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的事情,时间跨度12000年(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地点的数据,黑色粗线是平均值,下同):
地质尺度上这么点小变化,却对咱的经济社会体系有这么大的冲击,人类还真是挺娇气。我想没准那些气候变化阴谋论者并不是真的不承认变化,也许只是觉得人类面对自然界老这么畏手畏脚,作为万物灵长宇宙中心实在是太丢脸了吧。 | ||
Posted: 20 Dec 2012 06:22 PM PST 《王的盛宴》剛在大陸上映幾天在網上的評分可謂插水式下滑,但低處未算低,上映一週票房都不過一億,在大陸市場來說實在未如理想。但究竟是因為電影藝術價值低,還是因「成份」不良而被「打壓」,相信大家都能猜得到一二。陸川乃是典型的中國第六代導演,一直以來的作品都走質疑、叛逆路線。早前的《南京!南京!》探討南京大屠殺的種種,日本人首次在中國導演下的電影中有較為人性化的刻描,一反傳統。而在《王的盛宴》中亦不例外,對於歷史,陸川總是喜歡提出質疑、挑戰。 《王的盛宴》以劉邦的惡夢為主軸,以對項羽的恐懼所造成的意識流交代了楚漢相爭的源起及經過,同時花很大的篇幅講鴻門會上,韓信如何棄項投劉,最後迫使項羽烏江自刎、劉成項敗的「故事」。故事的結尾劉成項敗,劉邦出於對項羽無盡的恐懼,劉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把助他打天下的韓信殺了。對,在電影中,歷史都不過是一篇耐人尋味的故事,劉邦在死前便說:「我把人生六十一年的故事都講完了」,可見醉翁之意不在酒,陸川是在講歷史的同時反歷史;講權力同時反權力。 質疑歷史、挑戰歷史 戲中以意識流敘述歷史是十分吊詭的,意識是跳躍、無序、混亂、流動的,但歷史應是線性而具邏輯因果地發展,打從其手法上,陸川就已經打破了大歷史敘述的模式,不單是倒敘,更是要把時間打碎,讓觀眾重新為每個鏡頭排序。 而片中一開畫的第一句便開宗明義的表明這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而拍的,但在片中卻一次又一次推翻《史記》的說法。就以蕭何與一眾史官修史時的對話為例,蕭何指出<鴻門會>中把救沛公的功勞都歸給樊噲是荒謬的。 司馬遷<鴻門會>原文寫道:「(宴上)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有見及「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噲即帶劍擁盾而入軍門」。陸川以蕭何的對白中指出在這些宴會上根本無人能有兵器而入,能讓張良、樊噲成功護主的原因是乃是出於韓信的幫助,這是蕭何眼見的事實。 但誠如陸川所說,當權者可怖之處在於他們有能力改寫歷史,及後呂后出場,否定蕭何的說法,表示歷史是一早被寫好,人物的命運都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頭來能流傳千古的歷史都不過是一場精彩的故事。 對權力的想望 「劉邦式」的鬥爭模式終究是一場惡夢,而不幸的是這場夢竟發了二千多年,要醒還要相待何時? 事實上,這種後設的反題拍攝手法在古裝電影中可謂買少見少,特別是當觀眾都期待著古裝盔甲的武打場面會反覆出現大銀幕時,導演卻刻意地以黑沉沉的方法表達對歷史不信任,重新為權力定義。《王的盛宴》並沒有讓陸川迷失望,一齣電影有內容,又能顛覆現時歷史古裝片的期待,正如王朔在電影論戰中所言︰「不能讓後人看今天的電影就是看一幫古人在打架。」陸川的《王的盛宴》能為歷史古裝片寫上新的一頁了吧?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