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Thursday, May 16, 2013



被地震损坏的华盛顿纪念碑正在维修

Posted: 16 May 2013 01:59 PM PDT

旅游旺季已经到来,游客们一定会注意到,位于国家广场中心的华盛顿纪念碑不但周围被封闭,需要绕道而行,而且整个塔身已经被金属脚手架包裹,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维修。

纪念碑塔身被脚手架包裹进行大规模维修(Jianan)

纪念碑塔身被脚手架包裹进行大规模维修(Jianan)

前年8月,在弗吉尼亚州中部发生了一场5.8级的地震,这是美国东海岸最近100多年发生的第三次类似规模的地震,但是因为它的震中距离华盛顿比较近,只有130公里,所以对首都的影响最大。不但震感很强,而且给几个著名的建筑带来损坏,除了位于市区西北的国家大教堂有尖顶被震落外,市中心的华盛顿纪念碑受损最为严重。

经过全面检测,发现这座555.5英尺(169.3米)高的石砌空心方尖碑内外和结构都有破损,包括金字塔形的尖顶,塔身、电梯以及其他内部结构,必须进行全面整修。

纪念碑地震损坏部位示意图(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资料图片制作)

纪念碑地震损坏部位示意图(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资料图片制作)

经过一年左右的全面检查与测绘评估,现在石工维修工程已经正式开始,包括更换或者锚固损坏的石块、修补裂缝、修复避雷装置等,预计工期为一年至一年半,由一家曾经承建华盛顿市区最大的政府办公楼里根大楼的公司承包,还包括三家以前做过纪念碑维修工程和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维护工作的公司。工程款960万美元,加上长期地震灾害评估、损坏检测、电梯及其他修复工程等全部费用为1500万美元。其中一半来自国会拨款,另外一半由著名的慈善家戴维•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匹配捐赠。

华盛顿纪念碑始建于1848年,直到1884年方才竣工,历时36年。一开始它是由一个民间团体集资修建,因为资金短缺于1854年一度停工,当时只建到预定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25年后由联邦政府接手完成全部工程。复工后石料采自不同的矿场,当时选用的是颜色基本一致的石料,建成的时候几乎看不出颜色不同,但是后来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材质的不同造成了上下层次不同的颜色。

原来纪念碑除了内部的电梯(也是后来增修的,起初只有从内壁盘旋到顶部的木头楼梯)及其支撑结构,以及避雷装置外,整个塔身完全由超过36000块的石块砌成。这次维修之后,部分损坏的石头会打上"铆钉",纪念碑就不能说是纯石头结构了。

现在如果来华盛顿游览,当然不可能乘坐纪念碑里面的电梯登顶眺望首都的全景,但是有机会目睹这个美国的著名标志性建筑穿上"外衣"进行修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想要登高观赏华盛顿的游客,可以选择去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上老邮政总局的塔楼,以前我们有一篇文章对此专门作了介绍,见《百年一遇地震纪念碑受损,登高眺望华盛顿首选老邮局》。

 

美国各州首府系列(46):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市

Posted: 16 May 2013 12:08 PM PDT

美国有一个华盛顿州,也有一个华盛顿市,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华盛顿市的行政名称是哥伦比亚特区,是首都所在地,在东海岸,靠近大西洋;华盛顿州则在西海岸,面向太平洋,是西岸的重要州。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曾在1997年至2005年担任过8年的华盛顿州州长。

市民在市内骑车(照片:奥林匹亚市政府网站)

市民在市内骑车(照片:奥林匹亚市政府网站)

华盛顿州最著名的城市是西雅图,波音、微软、星巴克等大公司都以这里为根据地,星巴克的总部在市内,微软总部在市郊不远处,因此,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州的首府也在这里,其实,华盛顿州的首府是一个名为奥林匹亚(Olympia)的小城,人口不到5万。

奥林匹亚位于普吉特海湾(Puget Sound),远处可见奥林匹亚山,有山有水,风景秀美。1792年彼得•普吉特率领英国远征船队的一组人来到此地,这是有记录可考的首次欧洲人踏足奥林匹亚。1846年埃德蒙•西尔维斯特(Edmund Sylvester)和列维•史密斯(Levi Smith)在此建镇定居开发,西尔维斯特来自缅因州,他在规划城市建设时,采用了新英格兰风格,因此现在的城市风貌深受新英格兰影响,西尔维斯特也被尊为奥林匹亚之父。

1851年美国国会决定在当地建立海关,此地的重要性由此凸现。1853年小镇定名为"奥林匹亚",取这个名字的原因主要是在晴朗天气时,可以远眺北面的奥林匹亚山脉。同年,华盛顿行政区(Washington Territory)决定将奥林匹亚定为首府;1859年建市,2009年是建市150周年纪念,当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1899年华盛顿行政区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的第42个州,奥林匹亚顺理成章地也就成为了州的首府。

19世纪50年代时,奥林匹亚人口逐渐增多,其中来自中国广东台山的移民不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事体力工作,比如建造桥梁、修建市内道路、在木材厂工作等;也有不少人开餐馆、洗衣店、当家庭佣工或种植蔬菜,并将蔬菜送上门。这些来自台山的人,多属于同一个骆姓大家族,因此,当时的奥林匹亚也成了"骆镇"(Locke Town)。骆家辉的祖父也是其中之一,他在1890年十几岁的时候来到奥林匹亚,他大概想不到百年后自己的孙子会成为华盛顿州的州长。现在的奥林匹亚虽然已经不再有中国城,但在19世纪下半期,由于华人移民众多,在奥林匹亚市内曾出现过"唐人街",在"唐人街"上聚集了华人开设的洗衣店、商店和华人住宅等。

在2007年的选举中,华裔马树经(Doug Mah)以70%的比例高票当选为奥林匹亚市长,这是该市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市长,也是华盛顿州内的第一位民选华裔市长。马树经与骆家辉一样,也是第三代华裔移民,祖父母均来自广东。

奥林匹亚以州议会大厦及周围街区为主,形成了一个观光区,吸引了绝大部分游客,尤其是金碧辉煌的州议会大厦,成为游客参观的首选;议会大厦前的湖泊,也是游人及市民最喜欢逗留的地方。此外,农贸市场、州长官邸、前州议会大厦等,也都是旅游热点。奥林匹亚也是地区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画家、演奏家们。此外,奥林匹亚市内的高校,比如奥林匹亚常青州立学院、南普吉特海湾社区学院等有大量年轻学生,使得市内充满活力,也因此被《户外》杂志评为最好的学院城市之一。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奥林匹亚市有居民46478人,其中83.7%为白人、6.3%为拉美裔、6%为亚裔、2%为黑人、1.1%为土著后裔。

根据2009年的统计,市区居民家庭税前收入的中间值为50646美元,低于州的56548美元水平;市区房价中间值为269482美元,也低于州的287200美元水平;居民收入与房价之比为一比五点三二,即居民五年四个月的收入,才可以在市区购买一套或一栋房子,这个比例高于全美水平,显示奥林匹亚市的房价不便宜。

 

远眺奥林匹亚市(照片:Sundodger)

远眺奥林匹亚市(照片:Sundodger)

 

州议会大厦夜景(照片:Apaschen)

州议会大厦夜景(照片:Apaschen)

 

旧议会大厦前的首任州长约翰•罗杰斯雕像(照片:Joe Mabel)

旧议会大厦前的首任州长约翰•罗杰斯雕像(照片:Joe Mabel)

 

州长官邸(照片:Tradnor)

州长官邸(照片:Tradnor)

 

岸边游船(照片:Zdv)

岸边游船(照片:Zdv)

政政經經:一億元背後的私相授受

Posted: 16 May 2013 10:39 AM PDT

特首梁振英在一月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今年作出共18 億元的一次過撥款,讓區議會推展社區重點項目。每年額外向「社區參與計劃」撥款2,080 萬元,以加強區議會在地區上推廣藝術文化活動的工作。」尚有2億作為後備資金,即共有20億元或以上,推行「藝術文化工作」。

深水埗區議會響應特首呼籲,在2月8日會成立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督導委員會,由區議會主席郭振華同事出任該委員會之主席,成員尚有另外20名區議員(不包括馮檢基、盧永文及甄啟榮),職權範圍圍包括:

1. 就推行深水埗區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下稱「項目計劃」) 提出建議;

2. 考慮相關因素,審議項目計劃的推展辦法、時間表及各有關安排;

3. 就項目計劃的推展向深水埗區議會作出推薦;

4. 監察項目計劃的實施進度,及評估項目的成效;以及
5. 定期向深水埗區議會作出匯報。

特首一鎚定音要辦藝術文藝推廣工作,怪不得一億撥款落到區議會手上,便快馬加鞭進行種種工作。跟據區議會網站的建議資料,2月8日才召開首次督導會議,2月中便由區議員構思計劃書(包括項目範圍、合作伙伴、預計費用、實施時間等),2月20日區議員就項目計劃提交書面建議的期限。

根據委員會第一次的會議紀錄,原來在1月21日,已經召開了一次非正式的會議,正好是特首施政報告後的5天。原文直錄如下:「主席表示,於本年一月二十一日舉行的非正式會議上,議員同意循保育特色及促進藝術文化的方向,考慮於白田街與巴域街交界的政府土地上發展藝術文化墟,並認同應就計劃諮詢地區持分者的意見。他詢問委員區內居民有沒有其他建議項目。」

誰是「非正式會議」的參與者?區議會文件沒有提及,卻提出了發展藝術文化墟的方案。 同時,「議員在會上知悉該幅土地屬房屋署所擁有,故要求深水埗民政事務處(民政處)與房屋署作初步接觸。民政處於會後曾與房屋署進行會議,解釋區議會的初步構思,並探討在該幅土地上發展藝術文化帶或文化墟的可行性。房屋署初步表示,該幅土地有發展潛力,並樂意與區議會合作。若區議會落實以藝術文化帶或文化墟作為重點項目,該署會在現有的公屋興建計劃下,配合議會的計劃。」

眾所周知,深水埗區的住屋問題急需解決,現在為了應特首之所急,在住屋用地建立發展藝術文化墟,原來特首急市民所急,是關心市民的文化造詣不足,原來比安居樂業更加重要。最後會上因委員要求延遲計劃書截止日期,讓委員積極諮詢區內居民及團體,並於本年三月八日或之前向區議會秘書處提交書面建議。

但在該段期間,不少深水埗區內的地區團體都未有收到有關諮詢。有地區組織更表示,雖然已加入區議會之關注貧窮委員會,但從未聽聞有關方面就興建藝術文化帶一事作出資詢,一直被蒙在鼓裡。後來有居民團體主動查間,才得知區議會方面會於五月份舉行地區工作坊,就有關建議方案作出進一步諮詢。

有團體發起請願,不滿未能提出方案,就被諮詢是否同意於深水埗區內興建文藝發展帶。有深水埗街坊表示:「一億?你不如分比我好過啦!」。一億興建文化藝術建築物,對於一個素以貧窮見稱的地區又是否恰當?

在地區工作坊,有超過300名市民出席,作為一個基層地區,卻有不少衣裝筆挺的專業人士出席,可謂蔚為奇觀。市民可以臨時登記,但需要抽簽才可發言。會中分兩輪發言,每次五個名額。筆者只參與了第一輪發言,中簽的人,根據老街坊指出,有三名是建制派區議員助理或親建制的地區組織。有親建制的組織者表示,已就有關方案,藉送暖活動向區內長者作出諮詢,得到了長者的支持,所以大力支持興建文化藝術地點!

這種偽諮詢,假民意,真獨裁。民政事務署聯同區議會利用不同的方法為異見份子消音,不發放資訊予持相反意見的市民,諮詢只問自己人,以求自製輿論,自立民意。回歸以來,愈來愈多,漸變得司空見慣,但見慣了就要忍受嗎?不能忍受,就要爭取空間表述自己的立場。

在發言者中,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有學生參加者表示,深水埗老人及兒童需要大,希望可以興建老人院,以至託兒服務,以釋放勞動力,公開就業,比興建文化藝術帶更重要;但此番言論卻被一深水埗文藝協會有限公司的發言人反駁,指學生忽視了培育藝術文化的價值。原來欣賞文化遠比基本生活來得重要,這就是文藝協會對於低下階層的關心和愛護!

政府可以在各區拿出一億來發展文化藝術的硬件,卻不願照料市民的生活需要。背後的目的是什麼?是關乎興建設施背後的種種利益輸送還是表面上大興文教,實質為發展建制派的文藝勢力大量插針?這些都需要大家一起去監察正視,不要令辛苦得來的血汗錢,淪為政府的政府工具。

當大家都知道呢個政府噏得就噏…

Posted: 16 May 2013 10:18 AM PDT

Screen Shot 2013-05-17 at 1.10.53 AM

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星期二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指出有些強姦案的受害人是在飲用大量酒精後被強姦,因此他呼籲年輕女士別飲太多(Some of these cases also involved the victims being raped after drinking quite a lot of alcohol. So I would appeal that young ladies should not drink too much.)。

黎棟國不單假定所有強姦案的受害人均為女性,反映他作為統率執法部隊的部長,對法律中「強姦」的定義何其無知,同時亦假定受害者為年輕人士,反映執法者對此類案件停留於印象定型(stereotyping)。單從這兩點,已足可斷定他並未有擔任部長級官員所必須的能力、認知和觸覺。

更大問題是,他迹近明示地將受害的責任歸咎於受害人。打個譬喻,我拿着兩張一千元紙幣在手中出入旺角,紙幣被小偷從手中搶走,是否代表我「抵死」,自招損失?搶劫不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之下,都屬社會不能接受、且是犯法的事?

外國早有政治人物指摘女性穿着太暴露是遭到性侵犯的原因,而遭到譴責,甚至要鞠躬謝罪下台。黎棟國卻連這一點敏感度都沒有,連日來又拒絕道歉。其言論經法新社報道,而得到《每日電訊報》、《華爾街日報》、《海峽時報》、Huffington Post等媒體報道,都只是咎由自取。

黎棟國的言論又豈是冰山一角?個多星期前,警務處便在獨媒特約記者陳玉峰被捕一事中,聲稱陳玉峰拒絕協助警方調查,於是將其列為被通緝人士。本星期初,又指摘自行到警署查詢自己是否被通緝的市民浪費警力,都是與黎棟國一樣, 噏得就噏。

至於行政長官梁振英噏得就噏,講咗當做咗的偉論,就更加罄竹難書。

噏得就噏已成今屆司局長團隊中人習以為常的行為,以為側側膊、唔多覺,就過到骨。

但「可幸」的是,大家都開始對官員的如此言論有「抵抗力」或「免疫力」,而且更開始學懂戲仿。今天梁振英到將軍澳明愛專上學院之時,有穿白色制服的警務人員涉嫌非禮示威學生,網上隨即出現戲仿黎棟國的句子,例如指出如果不想被警務人員非禮,就不要示威。

黎棟國因其言論「名揚」世界,但只恐怕類似「名揚」世界的事件陸續有來。香港在新聞自由等指標的得分和排名都已拾級而下,一旦「名揚」世界的事件再多,香港因這些無能官員而變得名聲狼籍,對世界各地投資者和遊客都可能不再吸引。

最後,不得不提醒這位已「名揚」國際的保安局局長,以至他的同僚,有些政治人物被恥笑、柴台、抗議,是因為他們說得太多、太經常現身、收入太不相稱,如果不想被恥笑、柴台、抗議,最好別說太多、現身太頻密、收取太不相稱的薪津,甚至最好別當太高官階的官位。

但要記着,你們絕不是受害者。供養你們的我們才是受害者。

3D電影不立體

Posted: 16 May 2013 10:01 AM PDT

文:劉定堅

當全球觀眾對於3D電影的熱情日漸冷卻,偏偏國內觀眾對這種立體影片卻持續升溫,2012年在內地上映的40部3D電影,有17部票房收入過億,佔票房過億電影總數42.5%。《畫皮2》並非用3D攝影器材攝制,立體效果只通過後期轉制而成,由於在拍攝時並沒有3D的製作預算,加上後期急趕,3D效果自然得啖笑,被觀眾笑說只有字幕有立體感覺,但最終票房7.264億,成為年度票房亞軍,因而片商都瘋狂投入製作3D電影的熱潮。

3D電影的熱潮來自《阿凡達》,他創造了電影史最賣座紀錄,也將一種相對較新的表現技術帶給觀眾。佔士金馬倫和Chuck Comisky花了不少時間鑽研當中技術,為了達到多層次立體效果,拍攝時花上大量時間,最終觀眾為此拍掌,捲動了全球3D電影熱潮。但緩慢的拍攝令成本大大增加,因而器材商立即發明可以快速拍攝的輔助儀器,令到攝製時間只增加約20%,如此片商當然高興,但針無兩頭利,這種新方式只能造出簡單的前後兩個層次,效果根本難以跟《阿凡達》相比,這也是導致全球觀眾漸漸對3D電影失去熱情的主要原因。

我認識的國內影視圈朋友,幾乎沒有人瞭解箇中原理,只因為3D票房高,大家都搶著去拍,2012是影片拍完再轉3D,只有一部《龍門飛甲》是實拍3D,2013大家在競爭激烈下,人人都要實拍3D,拍拍拍,趕趕趕,卻突然發現原來3D影片要有好效果,必須要有CG技術配合,在前期的籌備中長時間解決技術問題是少不了的,但恐怕觀眾熱情冷卻,投資者都要求快,所以我可以肯定,這個3D實拍熱潮也不會有好結果。

電影已進入藝術與技術同時嚴格要求的年代,中國人慣性急就章趕熱潮,但高規格技術要求不可能快,否則是不可能達到高質量標準的!佔士金馬倫的《阿凡達》全球大賣,但他並沒有急趕拍攝續集,因為他要在技術上再作突破,他的團隊正日夜鑽研,把motion capture技術應用在水底攝製,表情的精細捕捉都要更進一步達到效果,這種專業態度,便是中國人所缺乏的重要成功因素。進入數碼年代,影視創作及製作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編劇、導演都必須掌握其中技術,才可能製作出適應時代的作品,但我看到的幕後人員都依然故我,不思進取,你看看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得獎影片,便會發現基本上大家仍然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製作人依然沈醉在當年美好時光中!《寒戰》的電腦動畫效果是最簡單、最簡陋的,真的令人不寒而悚!

中國政府正大量投入資源協助文化產業發展,因為二、三線城市的新型戲院城大量相繼落成,2013年電影票房過億比比皆是,從逾億至13億亦不斷出現,這真是奇妙的美好時光,但成功背後,電影的技術必須突破,可惜,我還未見到曙光!

附注:作者劉定堅三十年前創作《蝦仔爹哋》,開創盧海鵬無釐頭金句,創下處境喜劇神話記錄的劉定堅,八十年代轉戰烽火連天的港漫市場,創作了最輝煌年代的《中華英雄》,並成為極少數的代表,只憑藉創作人身份,建立個人出版企業《自由人出版集團》,創作並出版了包括《刀劍笑》、《超神Z》、《狄克戀曲》、《賭聖》等等大批經典漫畫作品;及後進軍小說市場,《刀劍笑新傳》開創了周刋武俠小說神話,憑逾百部作品打開了中、港、台三地市場,經過長時間投入電影及動畫創作及製作,年多前開始進軍國內影視市場,身兼編劇、導演、製作人及投資者四合一身份,繼續挑戰更複雜的龐大市場,延展創作生命。

北斗馬經--張家輝繼續領風騷

Posted: 16 May 2013 09:47 AM PDT

北斗馬經--張家輝繼續領風騷

星期六是張家輝紀念盃的大日子,重點賽事是第7場張家輝紀念盃,呢場馬其實好搞笑,由2號打落的馬,其實都是2班馬,如果是這樣,我會支持「續領風騷」,因為根本是兩個星球的馬,相信告東尼轉倉馬定必好快要交代。今年董事盃跑的第六名,是高水準的。因此我覺得對住呢群對手真係好超。「夢仙」是最強對手,但因為初上1600米,要扣分,應該是此2隻馬隻抽隻。

第八場是一組強組1800米,「品學兼優」「勝風」「威風猛將」「盈威勇士」都是這場的爭勝份子,但我鐘意「威風猛將」上場慢步速追得好勁,呢場馬是好高水準,此馬必值100分。
讚好 · · 取消跟帖 · 約於 1 分鐘前在 Hong Kong 附近

我終於知道為何會有愛港力和蔣麗芸

Posted: 16 May 2013 09:10 AM PDT

自從大約半年前愛港力逐漸走紅,成功吸引大眾的注意後,我就嘗試了解為何共產黨會這麼沒趣,利用一班「阿毛」級的師奶、阿叔去跟反對派來個「硬碰硬」。然後,我又感到奇怪,為何共產黨會派蔣麗芸這個自稱愛國,卻連基本中史 (中國共產黨)知識也不懂的師奶去參選立法會。難道共產黨不怕「整臭保皇黨個朵」,使香港人更加抗拒民建聯跟共產黨嗎?直至最近幾天,看過曾鈺成在立法會的表現,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個完整的部署。

愛港力和蔣麗芸只是陪葬品
我沒有讀過心理學,但我認為人類看一件事的好與壞,總是相對的。就好像英超阿仙奴,雖然已經八年沒拿過任何冠軍,但因為每年總拿到聯賽前四名,因此相比起利物浦,球迷還是覺得很不錯。正正是這種心理,共產黨就需要一些人來為另一些「有前途」、「有價值」的人作襯托,以製造兩種錯覺:


一、其實民建聯、新民黨都唔係咁衰啫


愛港力的出現,讓大眾感到一種窒息的感覺-- 粗暴、無理取鬧。於是有很多人,包括不太關心政治的人,都非常討厭這個組織。但是,當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愛港力身上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在腦裡作出對比,然後得出一個結論:其實,民建聯呀、新民黨呀都好和平、幾理性、講道理呀,唔錯喎!


二、曾鈺成係一個好開明、公正的人


至於為何會有一個愛吵吵鬧鬧的蔣麗芸 (又名立法會元秋),又或派膠不斷的鍾樹根 (又名Tree Gun BB) 的出現,這其實又是刻意製造對比的做法。你看看,曾鈺成並不是拉布一開始就「剪布」的。他在等候一個成熟的時機,就好像三十多位保皇黨議員聯署要求「剪布」後,他才出手。且慢,他並不是馬上「剪布」的;相反,他很高明的跟議員開會,商討一下怎樣「剪」、何時「剪」,這樣在不太了解政治的市民心裡,就能留下一個講道理、公正的印象。

前幾天,曾鈺成還跟同黨 (黨是指民建聯還是共產黨?)的蔣麗芸在立法會吵起來。蔣麗芸的吵罵,跟曾鈺成的冷靜、公正,形成強烈對比。這只是一場戲,蔣麗芸是配角,其角色就是為了反面襯托主角曾鈺成有多好。

點解共產黨要咁做?
二零一七年特首普選,哪怕中共再不講理、怎樣反口也好,它也不能承受巨大的群眾壓力,不給予市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 (當然,魔鬼在細節,如提名方法)。好了,就算提名方法怎樣設限,至少一個泛民候選人參選是「走唔甩」的,否則,那不是比去年和二零零七年何俊仁和梁家傑「有份玩」還差嗎?既然是公開給市民投票,而根據最近幾屆立法會地區直選的結果,泛民還是略為佔優的時候,中共就只好在一些政治冷感的游離選票上入手,盡量爭取支持。

以梁振英現時的民望,下屆要連任,一點也不容易。因此,共產黨極有可能推舉另一個人出戰-- 曾鈺成(原本葉劉也有機會的,不過睇最近個勢,佢好似失左勢)。多得愛港力和蔣麗芸作對比,這些游離選民就會覺得曾鈺成是「做實事」,例如以開明、公正的手法阻止那些只會終日搞事的民主激進派進行拉布。

不過,得益者其實不只曾鈺成一個。事實上,還有一個躲在角落偷偷暗笑-- 她就是李慧琼。畢竟,到了二零二二年,曾鈺成已經七十五歲,連任不連任也是一個問題。而他的接任人,在中共眼中,最好就是他的弟子李慧琼了。

可以回想一下,相比起蔣麗芸、鍾樹根和陳克勤,李慧琼並沒有太多失言的歷史,給人恥笑的東西也不多。加上,一直以來,民建聯、共產黨都將她塑造成年輕、專業的表表者,這在保皇黨內是難得的。同理,民建聯於去年派她參選「超級區議會」,並在最後關頭放棄老大哥劉江華,力保李慧琼,也是希望借「超級區議會」這個具民意代表的席位來加強她的認受性。

因此,我們一邊恥笑愛港力和蔣元秋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向不太關心政治的朋友,講解一下曾鈺成、李慧琼也非善男信女啊!不然,我們就中了共產黨設下的圈套,香港正式宣告死亡的了!

芹妞在画画~

Posted: 16 May 2013 05:41 AM PDT

投訴警方恫嚇求助市民 及海關或警察人員失職等事宜

Posted: 16 May 2013 05:14 AM PDT

947263_10151691985562494_1138060178_n

圖為編輯所加

本人周諾恆,為一名普通市民,現向各政府部門及官員作出四項投訴,敬希各有關部門作出跟進及回覆。

〔一〕投訴香港警隊缺乏查詢機制,使有合理懷疑自己正被通緝之市民求助無門
本人有多次被捕及定罪紀錄,亦經常參與及組織未經批准之遊行或集會,有理由相信自己正被低調通緝。另一方面,非保釋期間之一般市民,絕對有權不聽來歷不明之電話,不留在家,以至搬離住址。若市民不作主動查詢,連多次高調出席公眾活動、多次出入境之「被通緝人士」陳玉峰(案件編號 ESCC1560/13)都抓不到的刑事偵緝人員,實可能浪費大量寶貴時間尋人。本人不希望浪費偵緝人員之工作時間,更不希望外遊過關時突然被拘捕,以致訂好之機票及酒店等血本無歸,是以曾主動向警察查詢自己是否被通緝。若然,則立即投案,配合拘捕及聆訊之程序,節省雙方時間;若否,則可安心計劃旅程。

然而,本人之查詢過程,實在一波三折。先是友人向警署報案室查詢,報案室人員向其表示不可作此查詢,「查人是否正被通緝的應是巡警」。於是本人於2013年5月11日下午,於西區中聯辦門前向巡警查詢,巡警多番推托,指不可回應市民之主動查詢是否被通緝,後來召喚兩名白衫警官到場指示後,才勉強告知本人暫時是 "not wanted",又指若有如此查詢,應到「申請良民證的地方」。本人於是在2013年5月14日,前往灣仔警察總部之無犯罪紀錄證明書及犯罪紀錄資料辦事處作查詢。無奈該處之職員請示上級後,大約一小時,才另有警員向表示,該辦事處不能回答此問題,雖然核查本人刑事紀錄時如發現本人是通緝犯,會即時通知有關案件之主管,卻不能向本人透露周諾恆即我自己是否正被通緝。後來他們又指自己是「文職」,需要通知「軍裝」同事處理本人。本人於是又再等足一小時,才有特遣隊警官攜同警民關係組人員到場。但好不容易等到 "軍裝" 人員,他們又說未能回答如此簡單之問題,要帶本人又再一次去報案室。在眾多警官的「關照」下,報案室之警員終於接受本人之查詢(檔案號碼:13022659)。但面對一個平常巡警只需向人取得身分證,再花數秒時間向控制中心查詢便可知道的問題 - 即此人是否正被通緝,本人卻要填好資料,等上十數分鐘,才得到警員回答:「你的資料和查詢已作紀錄,有進一步消息我們會通知你。」本人需再三追問,如果我涉及械劫案,又是否登記完就走?她才說「暫時不是 urgent 那種。其他的,未答到你。如果是 urgent 那種,我會立即通知有關同事,採取行動。」而各警察部門,均反問本人是就哪一宗案件作出查詢,致令本人需不斷解釋查詢的是本人是否正被通緝,而不是個別案件。

就此,本人認為警察應儘快設立市民查詢自己是否被通緝之機制,以免打擊市民配合司法機關工作之良好意願。

〔二〕投訴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於2013年5月9日作出不當言論
曾偉雄稱,警方徵詢律政司意見後,早於2012年1月已將陳玉峰列為通緝人士,清楚通知陳玉峰警方「拘控」的決定,2012年1月至今警方曾多次致電及家訪,均未能與陳玉峰聯絡,直到最近才「喺另一地方搵到佢」,完成拘控手續。;曾偉雄又稱,辦案人員不想對其辦公地點及同事做成影響,故沒有到其辦公地點拘捕。

本人認為,曾偉雄之言論,有不當及不實之處。第一,當陳玉峰已被拘捕,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曾偉雄實應避免以警務處處長之身份對案件作公開評論,以免對司法之公正構成影響。第二,既然2012年1月至今警方曾多次致電及家訪,均未能與陳玉峰聯絡,所謂「早於2012年1月已將陳玉峰列為通緝人士,清楚通知陳玉峰警方「拘控」的決定」之說法,前後矛盾。其三,陳玉峰現涉及之案件(案件編號 ESCC1560/13) ,其實即係2011年7月1日之組織及參與非法集會案件,原為刑事案件(KTCC4298/2012),包括本人在之內之其餘八名被告一早經已審結、判刑,而期間陳玉峰亦有多次出入境紀錄,警方如需拘捕,理應是輕易而舉,而不會 "對其辦公地點及同事做成影響"。

本人要求政府對於曾偉雄之言論作調查,並要求警方向公眾清楚解釋何謂通緝。

〔三〕投訴警察或海關人員失職,怠忽職守
據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於2013年5月9日稱,警方徵詢律政司意見後,早於2012年1月已將陳玉峰列為通緝人士。而陳玉峰本人稱,她於2012年1月至今曾數次出入境,並有與行政長官梁振英的合照為證。又據本人向警察查詢自己是否正被通緝時,各警察部門均指發現被通緝人士時,將立即通知有關案件之人員。 

然則,若陳玉峰其人真的早於2012年1月已被列為通緝人士,則她過關時,海關關員應能發現並通知警員作出拘捕。但 "通緝犯" 陳玉峰卻可自由進出海關多次,直至2013年5月才被捕。

會發生如此一名「通緝犯」自出自入的情況,只有四個可能性:第一,是的,香港的通緝犯就是這麼自由這麼來去自如的;第二,海關關員失職,未有發現證件持有人正被通緝;第三,警員怠忽職守,竟接獲關員通知發現通緝犯而不行動;或者,第四,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通緝,警務署署長講大話。

事件實令市民擔心,所謂的通緝,實屬兒嬉;而本港出入境之保安措施,亦漏洞百出,以致通緝犯原來可以通街走。

本人敦促政府就此事件作出調查,以挽回市民對本港治安之信心。

〔四〕投訴香港警察於5月14日恫嚇求助市民
陳玉峰事件後,市民人心惶惶,於是有人作出呼籲,主動配合司法,請警察覆查自己是否正被通緝。然而警方非但沒有儘快為各位尊重法治的市民提供協助,反而於5月14日下午,僅十多位市民前往查詢之前,便向傳媒發出新聞稿,指市民不應擔心被通緝,若前往報案室查詢,便是『蓄意濫用報案室服務或妨礙報案室運作,有可能干犯「浪費警力」或 「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等刑事罪行』。

如本人於第一項投訴中所言,曾參與或組織集結的市民,絕對有理由懷疑自己被通緝;市民有權不聽來歷不明之電話,不留在家,以至搬離住址,因此有理由懷疑自己正被通緝而不自知;由於各種生活需要,及協助調查或司法以免浪費公帑之考慮,亦絕對有理由提出此項簡單至極之查詢。

可惜,香港警察在自己偵緝能力成疑的情況之下,非旦不鼓勵市民主動配合調查工作,更在沒有向市民提供正確的查詢渠道之餘,向市民發出不當的恫嚇。就此,本人深感遺憾,要求香港政府向廣大市民道歉,以正視聽,並敦促警方為市民設立查詢渠道,及儘快向已報案之市民予以回覆,為市民及司法機關締造雙贏局面。 

耑此候覆,有勞之處,不勝銘感!

香港市民 周諾恆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聲明: 譴責市建局無理加快逼遷

Posted: 16 May 2013 04:31 AM PDT


衙前圍村屋頂上的鮮花

聲明: 譴責市建局無理加快逼遷

六百年歷史的衙前圍村一直是市區重建局所虎視耽耽的對象。我們在近一年已經被重建計劃弄到煩擾不堪,在未正式面對逼遷之前,我們的情緒和生活已經大受影響。市建局在五月初更稱會加快收購程序[1],而村內四戶村民在五月八日收到逼遷通知,被命令在五月二十二日前必須遷出他們的居住單位。此時的逼遷完全漠視了我們的權益,我們感到非常憤怒。

漠視村民生活
市建區在收地之時,所提到的賠償及安置方案毫不不顧及我們生活需要。想想在鋪租房租高企的時代,假若沒有詳盡的安排方案,原本有著安穩生活的居民和商戶又為何要無辜地受到如此的煩擾?有見及此,衙前圍村重建關注組自九月起已經開始嘗試與市建區進行對話,望能夠得到妥善的安排。但是,市建局高層不但毫無誠意,多番約見都不能進行溝通,而且更通過種種手法逼遷居民,例如十二月以考古為名的掘地工程。最近,當區的區議員已經落區協助約見,充當兩者村民和市區重建局的中間人,但是都還未開始進行商議,逼遷行動已經開始執行。

而事實上,我們現已開始計劃「民間規劃方案」,藉此規劃我們一向所居住的地方,整頓我們將來的生活。這份方案代表著我們對於居住地方的重視。但是,此次市建局打算趕在這方案之前進行逼,以削減了我們的議價能力而保證重建能夠推行。

官商勾結
此次的重建計劃是長實和市建局共同合作的項目,但是當期時長實只是擁有了衙前圍村的八成業權,而其他兩成(包括現時還未安置好的居民)則是由市建局協助收購。市建局對於長實的協助,無疑加強了對於村民的壓逼。再者,市建局辯稱加快重建項目的原因是為了增加香港的房屋供應。但是,在衙前圍村的項目當中,市建局的方案是在村內興建4楝私人樓宇,即是整個發展模式是剝削了基層的生活權益後而不惠及基層。而所謂的土地供應不足亦是令人質疑,回想當年離衙前圍村不遠處的大磡村重建計劃,至現今拖了12年還未進行發展。此時匆匆忙忙便把居民逼走不禁令人是否確實有如此的需要。

一直以來衙前圍村村民受到的逼遷和壓逼已令我們的生活大受困擾,此次的逼遷通知已是到了最後的階段,往後可推算會有執達令封屋以及驅趕。在五月二十一日晚上七時村中會有方案的發佈會及討論會,希望屆時各位能夠出席。面對往後市建局的欺壓,我們定必守護自己的權利,亦希望大家能在以後的抗爭支持我們,共同面對不公。

衙前圍村重建關注組

關注組網站:http://ngatsinwaitsuen.wordpress.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gatsinwaitsuen
市建勢清場 抗爭戶死守 年內加快重建3項目涉逾70戶

刘吉 喊我老刘,别叫大师

Posted: 16 May 2013 04:25 AM PDT

刘吉 喊我老刘,别叫大师 从谏言者到授教者,刘吉笑言自己依然是一介书生。"如果称我教授,我就很感谢了。最好是叫老刘,78岁的老刘" 徐雯 出 生于1935......>>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短片 | 台灣五一勞動節遊行訪問之一:台南黃先生(連字幕)

Posted: 16 May 2013 03:53 AM PDT

影行者之前在台灣放映,

也參與台灣五一勞動節人民火大大遊行,

做了些訪問,

了解一下台灣勞工面對什麼問題。

整個系列合共有六個訪問,都配有中文字幕。

~~~~~~~~

第一個訪問是台南從事食物加工行業工人黃先生談及台灣的年金(台灣勞工退休金)問題。

~~~~~~~~

其他訪問會陸續更新在獨立媒體,

或見:
台灣五一勞動節遊行| 影像訪問 (上 )
台灣五一勞動節遊行| 影像訪問 (下)

~~~~~~~~

延伸閱讀:

有關台灣年金(退休保障)的一些報導,可參看苦勞網的 2013年金改革專題

或是苦勞網五一的報導: 五一勞動節 遊行拉拒馬 上街爭年金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攬炒的語言偽術

Posted: 16 May 2013 03:04 AM PDT

5月13日,在居民一片熱烈的討論中,北區區議會通過了運輸署與九巴首個「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計劃。除了70X的計劃,區議員們認為有重新檢討的需要外,其他計劃在沒有反對下通過。當收到這一項消息時,研究組的成員心裏無不感到難過,因為,計劃一路再改,始終都是一個爛方案。

然而,好戲在後頭!正當大家以為純粹70X與277P的計劃再議,其餘部份的重組計劃將會於暑期進行之際,九巴以「70X未取消,未有資源抽調往新路線」為由,表示將不可能開辦西九龍線270B及373A過海路線全日服務。果然,全北區都中伏鳥!

區議員反對70X取消,絕對是意料中意,區外亦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從各個渠道中得知,區內就70X的意見,主要是不經大窩西支路、上水需要全日往東九龍路線,以及是否繼續以目前形式途經華明邨。

本組一直認為70X線有改善的空間,亦同意277P線取代70X是一個理想的方案。277P(上水 至藍田)的計劃,雖然改善了上水往東九龍70X太慢的問題,但區內主要的聚落如天平邨、翠麗花園、石湖墟及清河邨都未有服務到,純粹經百和路直往華明,在區內引來如此大迴響,除非打算兩年後轉工,區議員們才不會如此興民為敵吧。

不論是哪一個陣營的區議員,對改善70X都有不同意見,本組主張直接分拆70X,一條專線上水直達九龍灣及觀塘,一條維持繞經華明,只往新蒲崗及黃大仙的路線,計劃中不會涉及額外的資源,亦可回應不少居民關於70X的意見。

說回今次區議會的決定。無錯,計劃起錨了,不過是賊船起錨。當暫緩取消70X,九巴便托詞無法抽調資源,開辦西九龍線270B、373A全日服務及277X無法繁忙時間分拆。運輸署與九巴如此的論述,只是一如既往地,將巴士路線重組的失敗,歸咎於區議員們。

據運輸署及九巴的數字,70X目的用13部巴士營運,而根據運輸署發給區議會的文件,開辦5班的西九龍線270B只需要5部巴士;277X分拆路線及277P服務,需要8部巴士;而373A改為全日服務,則需要2部額外的巴士。

DSC05744
圖:5月11日在清河村舉辦的居民會,討論巴士重組。

由此証明,所謂70X未能取消要三項重點對外巴士線計劃暫停的理據根本站不住腳。再者,區內另外4條巴士線,有調整整點班次,都會合計約8部巴士騰出,除需要改善70K服務作轉乘幹線之外,本身有足夠資源先讓西九龍線及全日373A先做,只是可能要270B開辦時先不開足5班車而矣。是否真的如此難做得去?是不能也?熟不為也!如果計劃如九巴及運輸署所言,因70X未能取消而不可以推行,鄉郊路線縮減資源一事上又會否暫緩執行?今次的「通過北區巴士路線區域性重組」又是否一個美麗的誤會,成了又一個成功爭取但看不到的政績?

過百警力護CY 示威者:「CY一眼也無望我地」

Posted: 16 May 2013 02:47 AM PDT

943640_10151445930138253_1836628228_n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早(五月十六日)到將軍澳出席明愛會議遇到學聯及社民連等團體到場示威,梁離開時被示威者包圍坐駕,擾攘近二十分鐘後倒車離開,並沒有回應任何示威者的訴求。其間警方與學生發生衝突,不少學生受傷,事後警方指學生涉嫌違反《公安條例》,逐一紀錄學生生份證才准許學生離去。

學聯副秘書長何潔泓接受獨媒訪問時指,梁振英作為行政長官,對學生的訴求連一眼也沒有看過,靠明愛校方及警方開路和調解是極不負責任。社民連行政委員黃浩銘受訪時亦指,梁違背政綱中的承諾,沒有虛心聆聽訴求,更不敢面對學生和社民連的訴求。

學聯約四十名成員於今早七時便在將軍澳明愛專上學院等候行政長官梁振英,要求「民主治港」,提出一個「普及而平等的政改方案」,何潔泓表示,一直打算以和平示威方式表達訴求,並得到明愛校方職員允許進入校園及靜坐。不過在早上九時許,有大批警察進入校園,並聯同私人保安站在學生靜坐位置前方,完全遮擋學生。目的明顯,為的就是令梁振英入場時看不見學生。學生於是採取進一步行動,在梁離開時趨前要求對話,並圍堵其坐駕靜坐。「我們迅速坐底,被警方以三對一的警力拉走,現場女警極少,有女學生被男警抬走。」過程當中有不少學生受傷,而何更被男警箍頸,她回應不少學生也受傷,自己則手有被刮傷,亦有男同學入場時被保安推倒地上扭傷腳及被踩傷。

警亂用《公安條例》 梁振英「一眼也沒有看過學生」
何指出,當時警方到場時,先是要求學生離開,並指學生觸犯《公安條例》,學聯則回應明愛專上學院屬私人地方,公安條例並不適用,警方頓時失語。及後警方「護送」梁振英離開後,警方不准許學生離開,並指學生擾亂公眾秩序,逐一紀錄學生的身份證。何強烈反對警方無理行為,認為警員進入校園範圍是不可接受,他們先前已經與校方職員獲得共識並得允許進入。但警方到場後卻先以《公安條例》指學生非法集會,後再以武力「護送」梁的坐駕,何認為警方為求清場無所不用其技。何潔泓重申學聯和學生只想表達要求為公平而普及的政改方案,但由此至終,梁振英一眼也沒有看過學生。

166082_10151445930273253_2139720389_n

社民連黃浩銘:「你枝筆你本簿去左邊?」
社民連數名成員亦到場爭取設立全民退保,黃浩銘認為警方處理學生示威手法粗暴,「在場女警很少,我會用『非禮』二字形容女學生被男警拉走,警方安排失當。」。黃又指當時梁在車內微笑,他立即當時立即大聲質問梁競選時指帶筆和簿聽民意的承諾,隨後梁拿出文件看,黃認為梁振英不夠膽面對學生及市民的訴求。

同有到場示威的學聯常委馮靖汶認為警方手法粗暴,面對手無寸鐵學生動用超過一百名警員,不少學生遭箍頸、推倒地上甚至暴力對待。而梁振英坐在車上聽見學生聲音卻沒有反應,視而不見的態度令人憤怒及失望。

401861_10151445929888253_995765911_n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競選時曾表示會帶摺櫈、筆和簿落區聽意見,不過上任以來各問責官員遇到示威,往往無視而行,甚至繞後門逃避示威者,示威者未能表達訴求進而發生衝突。

圖片取自梁國雄議員專頁。

不可能的科目:談視藝科評卷方法

Posted: 16 May 2013 01:56 AM PDT

本屆視藝科文憑試公開試當日,發生多宗試場禁制考生展示可携帶物品而引起的爭議,令人質疑考評局對監考員的指示欠清楚,導致考生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下完成其他科目考試。進入評卷程序後,「視藝教育關注核心小組」(下稱「視藝關注小組」)又收到多位評卷的視藝教師對評卷方法的不滿。

筆者遂訪問多位擔任閱卷員的前線教師,了解視藝科的評卷方法。從閱卷員的分享,筆者發覺視藝科由課程、考評制度以至評卷方法,皆有嚴重缺失,考評局更處處設下關卡,令表現優秀的考生,不可能取得應有的成績。

扣分制度 層層關卡 動輒得咎

首先,閱卷員A透露,現有評分模式,偏向以扣分形式進行,一改過往正面評價的取向。在各個評分準則分項,閱卷員獲指示找出考生作品的錯處。例如假設作品被評定為離題,其他計分項目也一定不可以高分。又例如設計卷的文字處理,假如發現有一個錯字,就全卷不可獲高分。再例如有考生將封面設計正面和背面左右掉轉,即使已經臨場即時發現,加入說明文字企圖補救,考評局也一律絕情不予接納,全卷扣分。

換言之,只要考卷在任何一項評分準則被發現有缺失,就不會獲得高分等級,每一項小錯誤都是導致致命的大傷害。由此可見,今天的視藝科考評,已經完全摒棄過去以「視覺」主導;以正面欣賞的角度去考核學生作品的取向,而淪為一種純技術、非人性的操作,因為這樣的評分方式有證有據,可以免於判斷,當然也易於卸責,背後是一種典型的技術官僚心態。

創作與評賞關聯 無人達標

創作卷要求考生的創作與藝術評賞必須有必然關聯,此要求佔全卷16%。根據評分標準,考生要:「能透過評賞和不同情境的作品形式或意念,再融合主題,提昇成為自己的創作語言」,方可取得高分。問題是兩張評賞作品,在缺乏任何歷史背景和脈絡資料的情況下,要考生根據評賞而連繫創作,結果只有兩個後果,一是誤導考生似是而非去模仿評賞作品的圖像或構圖,二是窒礙考生的創意,而兩者都不是視藝教育的課程原意。

據悉,此評核方法和要求,在全世界乃本港獨有,教育局及考評局至今仍未能拿出任何學術理據和成功例子去支持此評核方法。閱卷員B表示,在其超過100份評卷中,此部份沒有人取得高分,考評局也找不到一張示範作品,為閱卷員提供參考。其實業界早已多次批評,創作卷的評分準則的第三及第四項,即「創作與評賞的關係」和「創意與想像力」,本身已存在矛盾,學生的創作一方面要參考評賞作品而有聯繫,但又要求有自己的創意與想像力。閱卷員B強調,因為評分標準含糊,只能中間落墨給分,導致所有考生在此項目都取得相若成績。

對於創作與評賞必須關聯的弊端,業界早巳指出問題。記得2011年7至8 月期間,「視藝關注小組」聯同業界曾三次與教育局及考評局會面,席上也包括今天貴為教育局長的前考評局主席吳克儉。兩局與會人士都認同此聯繫的荒誕,遂提出所謂「廣義聯繫」,即只要考生能寫出不聯繫的原因,只要言之成理,也可接受,一概給分,殊不知考評局現在卻出爾反爾,照樣以苛刻標準留難考生,教育及考評兩局之公信力,消失至矣儘矣。

主考干預專業 壓低成績

再者,閱卷員C表示,曾經至少三次給予作品高分時,即場被主考質疑其判斷,但又未能具體指出其評分錯誤之處,卻被要求再三審視評分標準,閱卷員C敵不過壓力只好無奈減分。結果評核了超過一百位考生作品,沒有一位得到五級或以上成績。閱卷員C指出,很多無論創意和技巧都出色的作品,在這種苛刻評分制度下,都無法取得佳績,身兼老師的閱卷員C,在評分過程中想起自己應考的學生,感同身受,感到很難受,也很無奈。

面對這個課程、考評制度和評卷方法都有千瘡百孔的科目,考生取得佳績無望,如果梵高和畢加索再生,恐怕連五級成績也不會拿到,無怪視藝科出現考生跳船;學校停開的現象。有關當局不正視問題,對業界的意見又置若罔聞,卻只懂得操弄民意,視藝科和萬千學子的前途,勢將斷送於這一代的教育官僚手上。

作者為視藝教育關注核心小組副召集人

琉球独立运动始末:琉球群岛怎样变成冲绳?

Posted: 16 May 2013 01:56 AM PDT

《凤凰周刊》2013年12期 《凤凰周刊》 王家骏 自2012年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钓鱼岛"国有化"政策后,中日双方就该岛主权问题的矛盾再次引起广泛关......>>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碼頭罷工後續討論】回應陳莊勤「迷失方向的貨櫃碼頭工潮」:是誰迷失方向?

Posted: 15 May 2013 11:56 PM PDT

IMG_0812

文:李峻嶸

五月八日《明報》觀點版刊出了陳莊勤君的文章,題為「迷失方向的貨櫃碼頭工潮」,批判碼頭業職工會發動的罷工。陳君自稱為獨立經濟學者,但他的立論與嚴磊輝、霍建寧等資方重要角色無大分別,仍然以經濟發展的大旗來指責工會,同時譴責政客(主要是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故意「製造矛盾」,不以工人利益為依歸。然而,這兩個說法都站不住腳。

碼頭業式微的迷思
資方和陳君都想帶出一個訊息:貨櫃碼頭業在港已走向式微,罷工只會拖垮整個行業。先假設貨櫃碼頭業真的是夕陽行業,但它走向式微的主因是甚麼?是「自由市場」法則?是工人運動叫價太高?是財團食水太深?是政府政策造成?這通通都有可能。但只要觀乎過去二十年來碼頭工人的薪酬變化,我們幾乎可肯定,所謂碼頭業式微根本與工人爭取權益無關。更諷刺的是,在生活指數較低的貨櫃碼頭業後起之秀深圳,由和記港口信託經營的鹽田港機手的時薪(月薪逾萬人民幣,八小時工作制)卻可比香港機手高,而且工會享有集體談判權地位。在未有全盤檢討行業的生態就警告工人不要為爭取權益而打爛自己飯碗,究竟是誰不經思考作出判斷?

況且,貨櫃碼頭業真的是式微嗎?陳君以至資方都試過羅列數據論證貨櫃碼頭業務在走下坡。本文無意再羅列其它有利勞方的數據回應。但就算以陳君文章附有的二零零零年至二零一二年葵青貨櫃碼頭處理貨櫃量的數據來看,儘管去年的貨櫃吞吐量尚未追到零八年時高峰,但過十多年的明顯趨勢是向上增長的。由此可見,貨櫃碼頭業走向式微實屬誇大之說。

迷失方向的經濟發展
我們常聽到另一個說法是香港已經被鄰近地區追過,深圳港很可能即將在貨櫃吞吐量上追過香港,將香港躋成世界第四大港。這種說法看似有力,卻捉錯用神。經濟活動不是競技運動,我們根本無需要追求排名。當香港的貨運量一直沒有長期大瀉的跡象時,為甚麼我們要著緊自己在貨運量排行榜上面的排名呢?經濟增長從來都不應該是我們社會運作的目的,它只是改善我們生活質素的手段。在罷工工友間,年資較長者都抱怨工作量比以前愈來愈繁重,抓結員近年更要負責本不屬其工作範疇的「拉纜」工作。在整個香港社會,伴隨著經濟增長的卻是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由此可見,香港經濟增長的代價是令社會大部分人的生活質素倒退。我們根本走錯了路。

香港這個繁榮的都市,內裏卻充滿躁動不安,大眾不能分享政治權力只是原因之一。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政經精英已經迷失了方向。他們眼中只有香港的GDP和企業的利潤,卻完全漠視了財富應該如何分配才能全民受惠於經濟發展的問題。這就是今次勞資矛盾引爆成為罷工以至是民間熱烈聲援的根源。

勞資矛盾客觀存在
陳君認為工會「製造矛盾」,這觀點實在大錯特錯。工人追求的是改善待遇,資方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而追求利潤的其中一個方法正是要減省包括工人薪津在內的成本。因此,勞資之間的矛盾根本是客觀現實,怎可能說是政客或者工會製造出來?所謂「階級鬥爭」,也要置於這脈絡下去理解。正是因為勞資兩個階級有利益上的矛盾,雙方才要靠各種方法鬥爭以爭取較大的利益。罷工工友未必認為自己在搞階級鬥爭,而左翼21作為聲援團體之一祭出「階級鬥爭」四字,一來是揭示客觀現實,二來是要提醒大家:工人階級必需在這場鬥爭中迫使資方讓步,才能避免香港繼續向下沉淪。

事實上,即使沒有罷工,階級鬥爭仍然存在。資方在職場搞外判制,在政策上企圖阻撓規管工時等有利勞方的法例出台,美其名是為了所謂的「效率」、「靈活性」和「營商環境」,但實際上也是階級鬥爭(資本家鬥工人)的例子。資方和陳君就這四個字窮追猛打,利用港人根深蒂固的恐懼情緒將這四個字與文革拉上關係,根本就是轉移視線和掩耳盜鈴。

主流意識已鬆動 管治者勿在迷失方向
這次罷工是過去數十年香港工運最得民心的戰役。零七年紮鐵工人罷工三十六天,罷工基金籌得約一百萬。到今次碼頭工人罷工四十天,罷工基金籌得八百多萬之餘,期間竟可出現五次逾千人參加的示威。即使在中環這個中產上班的地方,罷工基金也可在一天內籌得六位數字。中產向被視為香港資本主義的中流砥柱和擁護者。但這場罷工已證明主流民意對資本主義的信念已經鬆動。假如管治精英繼續迷失方向,仍然用資方或者陳君那樣的思維去理解這次罷工,香港的階級矛盾勢將進一步加劇,下次被壓迫者的反抗亦必定會再進一步!

陳莊勤「迷失方向的貨櫃碼頭工潮」原文(明報,2013年5月8日):http://tiny.cc/0zd4ww

科学一课第26讲: 生态环境,美丽中国

Posted: 15 May 2013 11:54 PM PDT

本文作者:科学松鼠会

【海报设计:滑梯轻骑兵

首先要感谢深圳文化大讲堂的邀请,寂静了小半年的松鼠会活动又能跟大家见面了!撒花!

本次科学一课,大家可以听到两位讲者,从不同角度读解环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田不野:《三元素纪》

元素周期表,隐藏了这个世界的秘密。每个人摊平了,每个城市拆散了,都是一副元素周期表。迄今为止发现100多种元素,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为我们的生活贡献了多少力量,他们又在环境中造成了多少灾难,这些都是环境科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污染事件如烟花般屡现的时候,让我们跟踪几种在人们身边经常出现的著名元素,了解他们的生老病死。

三蝶纪:《拾野趣,读自然》

在石头森林密布的城市,人们不免有一些遗憾,小时候常见的萤火虫去哪了?小鱼小虾小蝌蚪小螃蟹去哪了?其实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散落在城市郊野的各个角落。用一双"自然眼"去重新探索这个城市,你会发现更多生命的精彩,唤起对它们的怜爱之心。让我们一起在发现野趣的过程中,读取自然留给我们的讯息,体会人类以外那些生命的爱与哀愁。

活动信息

时间:2013年5月26日(周日) 下午3:00 - 5: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层报告厅

报名链接:http://survey.askform.cn/4637-376371.aspx

主持:游识猷(科学松鼠会网站主编,遗传学硕士)

嘉宾

田不野(环境研究者,科学松鼠会成员)

三蝶纪(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

说句题外话,如果各地有各种组织愿意邀请松鼠会去做活动,请联系活动松鼠淳子:puresy.yu@gmail.com 。

[小姬看片会第28期]Déjà vu

Posted: 15 May 2013 11:48 PM PDT

本文作者:小姬

【海报设计:滑梯轻骑兵

记忆是我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最不理解的部分。

为何我们总是觉得某个场景似曾相识,为何眼前这个人似乎在哪里见过,为何这件事我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既视感(Déjà vu 或 paramnésie),也译为"幻觉记忆",是人类在相对于梦境的现实环境中,突然感到自己「曾于某处亲历某过画面或者经历一些事情」的感觉。

是什么样的一双大手对我们的记忆随意切割、摆放?

一些人认为,这是梦里出现的场景,一些人认为那是前世的记忆,另一些人解释为平行宇宙的信息传递。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这些片段到底从何而来?是故障还是恩赐?

大脑和我们的关系一直如此微妙。它到底知道什么?它到底如何运作?

本期看片会从Déjà vu开始,层层剥开大脑的秘密。

我们邀请到专业最为对口的研究记忆与学习的神经生物学博士姬十三,充满个人魅力的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毛利华,性格人格都很像那个Sheldon的理论物理学博士Sheldon,以及小姬看片会最喜欢的无所不谈的嘉宾著名影评人严蓬,以最诚挚的热情解答你最长久的疑问。

宝玉因何而认定,黛玉原是旧相识?这个问题,其实早在09年就被松鼠会的Dr.Who提出了。当期一共收到了五封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不符合Dr.You的规则……其余四封分别来自EarringYy、潘衡岳、让心灵跳起舞来和goanth同学。他们有人认为是大脑线路混乱导致的传输延迟,有人认为是大脑的误判,有人认为是记忆要素的激活阈值出现了误差,还有人把这个问题塞给了阿基里斯和乌龟来讨论…… 如果你没法参加这一期小姬看片会,就来回顾一下大家的回答吧!

延展阅读:[Dr.You第35期]读者来信: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5518 )

活动信息

时间:2013年5月25日(周六) 下午3:00 - 5:3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层报告厅

报名链接:http://survey.askform.cn/4637-376370.aspx

主持:小姬(新华社记者、科学活动主持人)

嘉宾

毛利华(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姬十三(神经生物学博士,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Sheldon(理论物理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严蓬(腾讯娱乐中心营销拓展高级经理,前时光网高级编辑,影评人)

看片会看的片:《BBC记忆的奥秘》

感谢深圳文化大讲堂的邀请,寂静了小半年的松鼠会活动又能跟大家见面了!撒花!

说句题外话,如果各地有各种组织愿意邀请松鼠会去做活动,请联系活动松鼠淳子:puresy.yu@gmail.com 。

圍影橡皮鴨 「希望可以視之為公共藝術品」——創作人霍夫曼訪問

Posted: 15 May 2013 10:57 PM PDT

IMG_9820

(獨媒特約報導)萬眾期待的 Rubber Duck(橡皮鴨)終於在香港公開展出,吸引大批市民前往尖沙嘴觀看。是次橡皮鴨的「爸爸」-來自荷蘭的藝術家 Florentijn Hofman(霍夫曼)於五月二日與一眾市民歡迎橡皮鴨游入維港。獨媒在《Antipasto Magazine》協助下,一起訪問了霍夫曼。

霍夫曼曾於世界各地展出不同的大型動物藝術品,以宣揚愛與和平、環保等訊息,橡皮鴨上一次就在日本大阪展出。霍夫曼指橡皮鴨伴隨很多人渡過童年,同時象徵快樂、愛與和平。他希望創作一件可以連繫世界上所有人的物件。「橡皮鴨不分國界,既不會有歧視亦不會有政治意味。把其治癒精神放大再放大,而且橡皮鴨適合不同年齡人士,亦象徵世界大同。」很多人以為霍夫曼童年時是常常玩橡皮鴨,所以才製作一隻大型橡皮鴨,但原來霍夫曼小時候並沒有玩橡皮鴨。「可能人們會想重溫兒時記憶,或者在急速的成長中會有傷感。我希望橡皮鴨可以喚起大家的童年回憶,把大家的青春與現在的自己連接起來。」

hofman(source-harbourcity)

霍夫曼希望香港人會喜歡橡皮鴨,但不只是單單前來拍照。「我希望大家不只是為了與橡皮鴨拍照,而是仔細欣賞一件在公共空間的公眾藝術品,以及多加反思。這不只是如衣服般從外表上觀看……我也希望更多人不同的平台如 Facebook、媒體上看到我的作品。」

或者大家會問這樣巨型的橡皮鴨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香港水域,原來一眾製作人員是在香港境內組裝橡皮鴨。而在這幾天香港天氣也不太穩定,但霍夫曼卻從沒擔心過橡皮鴨會有意外。「我認為我有一班很好的工作人員,他們會一直監察並視乎情況作出應變措施。」而負責是次策展單位 AllRightsReserved 的創作總監 S.K. Lam 表示在香港展示的最大困難是香港天氣變化較大。「風就好似股票咁日日都會有變數,你放喺 indoor 個危機會減輕好多,依家放喺 outdoor、喺海,真係冇得 guarantee,但我哋都會做足安全措施。」

這鼓黃色巨鴨的熱潮使很多人慕名而來,令尖沙嘴人頭湧湧。有一名作畫三十七年、現為兼職視覺藝術教師的 Perry Dino 特意帶同畫具前來尖沙嘴海旁畫橡皮鴨。「我想紀錄香港人嘅集體回憶,同埋呢個係開心嘢嚟嘛。而且最主要因為我個女細個沖涼成日都對住佢。」除了畫黃色巨鴨外,他在畫中加了一隻紅色和一隻綠色的鴨。「我覺得好似紅綠燈、交通燈咁,多啲顏色。你知香港人呢期好多戾氣、冇咩方向感,如果鴨仔好似紅綠燈咁有個指引,帶多啲童真同開心俾人,我覺得好好。」

Perry Dino
圖:視覺藝術教師 Perry Dino

另一名市民陳小姐指她一得知橡皮鴨今日展出,便到尖沙嘴想與橡皮鴨合照。「我嚟係因為隻鴨仔好大隻,細個同鴨仔一齊沖涼,真係冇諗過會有咁大隻鴨仔,平時都唔會有咩機會見得到,真係好得意!而且見到啲鴨仔會覺得自己好似變返做一個小朋友咁,會覺得好開心。」

是次訪問獲《Antipasto Magazine》協助,亦可留意相關活動 "May, We Be Artistic"。

橡皮鴨資料:
高:16.5米
寬:16.5米
長:19.2米

巨型橡皮鴨戶外展覽
地點:海港城海運大廈露天廣場
時間:10a.m. - 10p.m.
展期:2/5/2013 - 9/6/2013

橡皮鴨寫真展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海港城海洋中心207號舖
時間:11a.m. - 10p.m.
展期:1/5/2013 - 26/5/2013

rubberduckexhibition-(source-harbourcit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