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方的淪陷
- 采访胡总
- 三言二拍:被“绿坝”了的谷歌
- 陳昌敏:〈一個錯字,一個用錯的典〉
- Samuelson vs. Friedman
- 事后
- 因为你在伊朗
- 【小姬看片会回顾】夏天,我祝你圣“炭”快乐
- 绿坝为花季护航,谁为公民的隐私护航?
- 丢失在洞穴深处的眼睛
- 现在看“乔东东”比孙东东强大多少,可以更清楚一点了
- 香港人怎麼不會生氣﹖
- 第一次反彈結束
- 情史作镜照,安见不染心
- 余秋雨大师——不捏白不捏,捏了也白捏
- 電子健康記錄 醫療機構IT界齊努力
- 政府采购何以歧视国货?
- 美国该不该向穆斯林道歉?(四)
- 观望绿坝事件
- 两岸三党斗地主[港媒直通车:第45次]
Posted: 18 Jun 2009 10:53 AM PDT 中国很大,大到甚么地步呢?让我来举一个例子。画家陈丹青近年以文字创作驰名海内,经过前几年辞教清华一事之后,更加成了人尽皆知的新闻人物。好吧,就算不是人尽皆知,起码文化圈内没有人会不晓得谁是陈丹青吧? 前一阵子,我听到一个应该准确的故事。话说某北方地区新华书店的老总向人问起:「听说有个叫做陈丹青的作家最近很红,他好像有本书叫做《退步集》。我们是不是该请他过来对我们的读者讲讲话呢?」。 中国有多大? 一本大家以为早就火翻天的书要用几近三年的时间才从北京传到更北的地区;中国就是这么大。这个故事教训我们千万不能把城市人的常识当作全中国的常识,更不 能以为大城市媒体上很常见的名字就该人人熟悉人人认识。你看,新华书店的老总也算是广义文化圈的人了吧,只不过因为地处偏远,他竟然也要过了三年才听说有 陈丹青这号人物。明白这个道理,近年许多耐人寻味的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 过去一年多,中国互联网出了许多新名词,其中一系列来自地方执法部门造成的几桩疑案。这几起案子的共通点是有人横死于公安局看守所内,而当局却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解答。比方说「躲猫猫」:云南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因涉嫌盗伐被拘,09年1月30日进入看守所,一周后受伤住院,继而死在院中,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警方事后对外宣称那是因为李乔明在所内与狱友玩「躲猫猫」,不慎滑倒,把头撞在墙上致死。 又如「做梦梦」:江西汉阳男子李文彦因涉嫌偷电被捕刑拘,09年3月27日晚死在看守所里头。据当局的消息,当晚他不停做噩梦,口中直喊:「又来了,又来了!」,所中人员屡唤不醒,他才终于死在睡梦之中。 一个是玩游戏玩死的,另一个则是做梦梦死的;这等案情实在太过离奇,令人难以信服。于是「躲猫猫」和「做梦梦」成了网上的热门关键词,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批评地方政 府部门谎瞒真相欺人太甚,有人指责现有的刑事拘留制度存在很大漏洞,还有更多人怒斥警方暴力迫供嫌犯。诚然,这都是很重要的议题,很值得大家正视。 可是在我看来,首要的问题应该是那些地方部门怎么会说得出这等令人失笑的借口?难道他们自己不觉得「躲猫猫」和「做梦梦」是很荒谬的笑话吗?为什么大部分网民都觉得这些故事很可笑,偏偏有关部门认为没问题呢? 一个地方政府 部门堂而皇之地道出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说法,并不一定表示他们自己真心相信那些故事,而是因为他们以为它们有效。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心目中,媒体很单 纯,你说甚么就相信甚么,绝对不会反诘追问;而且民众百姓也很听话,不至于动辄挑战官府的权威,即便有心亦无力为之。 如果这个假设 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继续追问他们这等自信的来源了。根据他们日常处理政务的经验,也许媒体真的很乖,百姓也真的很顺从;假如你告诉他们有人在看守所里做 噩梦梦死了,他就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无奇不有,大家一定得小心做梦安全为上。全国网民都感到难以置信的奇闻,怎么只有当地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莫非这些地 方的民风特别淳朴,人心格外天真?实情恐怕是这些地方官府的权力太大了,要干的事情没一件干不成,所以当地的传媒和群众早已习惯了逆来顺受,上头说一下头 绝不敢说二。 就像湖北巴东的「中华烈女」邓玉娇事件传出之后,各地媒体和民间志愿人士纷纷赶赴当地查考声援,却发现轮船竟然临时停駚巴东站,旅馆也早给政府订个爆满,个别记者甚至被自称政府人员的壮汉殴打。他们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可以公然威吓外地媒体,可以不惜万金订下全县酒店,而且还可以下令长江上的轮船不得靠近他们的地盘。他们雄踞在自己的地盘之上,力量大得足以封锁出一个小部落。 在这个部落里头,他们说犯人会玩躲猫猫玩死,而不惧嘲讽讥刺。他们已经发展出一套在自己的地盘上通行无阻的常识;按照这个常识,他们怎么说都是对的,久而久之,他们甚至以为这是全中国的常识。所以外间记者一旦走进这个部落,全国网民一旦发现这里的奇风异俗, 某种几近文明差异的笑话就很自然地闹出来了。好比一个部落有猎人头的习惯,于是觉得全世界都能理解猎头的道理。很多论者都曾指出从这些案件的细节可以看到 部分地方部门的霸道滥权;但在我看来,最可怕的其实是那些听起来很搞笑的事后说词,因为它们反映了一种来自长期滥权的判断失误,一套自以为是的价值观。 它们愈是荒谬,就愈能说明这些地方的陷落之深。 梁文道的最新更新: ![]() |
Posted: 18 Jun 2009 09:37 AM PDT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0) | 标签:俄罗斯, 中国, 胡锦涛, 金融危机 2003年5月,也是在莫斯科的总统饭店,香港记者有机会采访以国家主席的身份首次外访的胡总。对于胡总香港媒体并不陌生,因为早在2001年,他担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香港媒体已经开始采访他的外访活动,当然,颇有一番下赌注的意味。对我来说,第一次采访收获就算不错,在伦敦得到了一次独家采访的机会,因为大家在酒店门外等到深夜,其他同行终于放弃,只有我们还站在那里。最后,结束了一天活动的胡总在酒店门口下了车,径直走过来接受访问。 03年的那次采访是专门为香港媒体安排的,除了问答,胡总还和大家聊天,场面很是热闹。不过之后这样的安排越来越少,大家只能依靠围追堵截的方式,各显神通,结果自己又拿了几次独家。但是很快这招被要求废了,于是这两年开始,跟随外访的香港媒体越来越少,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媒体来说,官式活动不算新闻,不值得花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成本。现在加上金融危机,各媒体资金紧张,裁员频频,结果上一次外访,香港媒体只剩下凤凰一家。独家自然有独家的好处,在坦桑尼亚,有了和当地电视台联合采访胡总的机会。 这次胡总在俄罗斯的行程紧凑,好几项活动被临时取消,但是中俄媒体联合采访得到了保证。和以往不同,这次是正正式式的专访形式,胡总坐在那里,记者们也不用吃力的举话筒,大家都可以从从容容,电视画面也显得专业很多。 记忆当中,胡总坐着接受采访,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北京奥运前,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二十五家外国媒体的集体采访,当时看得我们这些香港媒体人咬牙切齿,甚至产生担心:97回归之后,香港媒体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被允许采访领导人外访,而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近距离接触领导人,而通过提问,一方面展现领导人在官方媒体上不一样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过提问的机会,就一些热点问题,得到来自决策层最直接的回应。但是现在,中国领导人如果要建立正面形象,向世界传递信息,可以直接和外国媒体打交道,曾经香港媒体产生过的作用,是不是会慢慢消失?特别是当香港媒体,只对领导人谈香港感兴趣的话。 参加联合采访,外交部新闻司的准备工作相当国际化,需要提供记者的个人简历以及媒体介绍。写完交完之后觉得奇怪,到底是给谁看,采访结束终于明白,原来是给胡总的背景材料。而他也真的有看,因为和胡总聊天,他说,当了采访总监,担子更重了吧。至于意外收获,四名记者和胡总合影后,胡总提议,既然人不多,不如一个个单独来一张合影,很乐意的充当大家的布景板。 以下是采访的全文: 胡总: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早上好,这次我应梅德韦杰夫总统的邀请,前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的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的会晤,并且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就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继续持续稳定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 会议的一个成果就是有关各方都赞同,要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第二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体系,第三,拓宽了上海合作组织务实合作的空间。这次峰会应该说还是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同巴西的卢拉总统,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印度的辛格总理,举行了金砖四国领导人的会晤,这次会晤是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仍然蔓延深化的情况下,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增进了政治互信,扩大了战略共识,为四国的对话合作发展确定了方向。 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我同梅德维杰夫总统,进行了坦陈友好内容丰富的会见,我们昨天晚上还共同出现了中俄建交六十周年的庆祝大会。我们双方都认为,无论是在政治互信方面,还是在务实合作方面,还是在战略协作方面,两国的关系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我们双方全面回顾了中俄关系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就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强经贸,能源,科技,人文,地方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一些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我们相信,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以两国建交六十周年为契机,把中俄战略协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请哪位先提问? 记者:我是塔斯社的记者,今年是中俄建交六十周年,如何评价当前中俄关系水平和发展前景 胡总:今年是中俄建交六十周年,特别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建立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利益的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始终保持了坚定的支持。 两国的务实合作也不断深化,特别是在经贸,能源,科技,人文,地方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丰硕。继两国成功地举办了国家年之后,今年国家语言年的活动也全面开展。 双方在一些重大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拓展和蔓延,在这样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昨天我和梅德维捷夫等俄罗斯领导人,就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和战略协作,达成了重要共识,我相信在我们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记者:胡主席,刚才你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这也是这次上和峰会以及金砖四国会议讨论的重点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也很关注,能不能讲一下具体的措施和共识 胡总:你说的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确实仍在蔓延深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带来严重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是上海合作组织也好,还是金砖四国也好,都认为同舟共济,联合自强,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正确途径。 在会议上经过深入交换意见,从上海合作制得的角度来讲,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合作: 一个方面通过加大包括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的建设,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要加强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特别是要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为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而努力。 第三个问题,就是成员国之间,要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要反对保护主义,要推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也要为今后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这是上海合作组织讨论了三个问题。从金砖四国来讲, 金砖四国的领导人,一方面都表示,要进一步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争取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早日走出克服经济衰退,要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这是一点。 第二点也是强调要加强合作,推动和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三就是要推动国际社会关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全球性的问题。 并且要继续关注,发生了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不能忽视发展问题,仍然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就是你刚才问的,两个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四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记者: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影响在不断提高,你如何看待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胡总:你这个问题提的有长远意义。我们也在思考,为何上海合作组织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员国始终遵循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就是说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而且强调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为出发点,我觉得上海合作组织在今后仍然要牢牢坚持这样的一个大方向。 因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上海合作组织在巩固地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方面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 今后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上应该以落实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主线,坚持不懈的巩固成员国的团结互信,安全上应该以关注战略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为手段,为成员国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在经济上应该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为目标,推动成员国共同发展。人文上应该促进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人民世代友好。在对外交往方面,应该以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为原则。 就好像以前我们多次强调的,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够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外交坚持的优先方向,今后我们还会和各方一道共同努力,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全面发展。谢谢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
Posted: 18 Jun 2009 09:54 PM PDT "绿坝"在收获了一箩筐嬉笑怒骂、一箩筐丢人现眼之后,现在,绿坝背后的某个东西开始发威(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 有网友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与各级官员不断下降的道德之间的矛盾。"真对。比如绿坝这种东西,就算你有心为它辩护,你也有口难辩,因为它压根就是一堆价值4170万元的垃圾。再比如开动最强大的宣传机器,集中打击一家公司,完全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把人民群众当傻子的传统做派。 我知道,中国最熟练的搜索专家,基本上都集中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他们不但会用谷歌翻译,还会搜索"boobs"呢——你就想不到吧?他们学识渊博,情操高尚,而且善用各种新奇的工具,搜索各种新奇的事物。不过,"boobs"的搜索结果好像令他们很生气,他们因此强烈谴责谷歌。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结果才会让他们高兴呢?如果他们想看五星红旗,为什么不直接搜"五星红旗",却要搜"boobs"呢?难道他们是希望,所有的搜索引擎,搜"boobs"都搜出一片红旗的海洋? 一个哥们跟我说,我用了10年Google,从来都找不到那么多淫秽色情,怎么他们一搜就有了呢?我说,这就是一般人跟专家的区别。你搜不到,是因为你不得法,没掌握技巧,而且心灵不够脏,比方说你就不会用"boobs"搜索英文再用谷歌翻译成中文吧?业余。 说到这儿,我真有点同情那些搜索专家,他们天天在那儿搜"性"、"boobs"这种低俗、下流的东西,还能硬撑着不变坏,多不容易啊。但***员也不都是铁打的,一直这么撑着,很可能不利于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家人、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实他们应该开班授课,把他们高超的搜索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中国网民,我相信中国网民的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都会上一个新台阶,对国家、对人民,也算多少有点贡献。 最后我还想给谷歌一个建议。尽管你以为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很残酷的自我阉割,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远。你们赶紧推出一个儿童版搜索,给孩子们用,省得专家们搜着搜着就想起了全中国可怜的孩子,就不禁忧国忧民起来。你们既然来到中国,就得为中国专家们的身心健康负责。你被绿坝了是小事,我一堆的信件、文档、照片、博客,全都用不了,这事可就大了。 |
Posted: 18 Jun 2009 12:16 PM PDT 〈一個錯字,一個用錯的典〉 作者 陳昌敏 有時詩裡寫錯一個字 零九年六月 |
Posted: 18 Jun 2009 11:35 AM PDT
|
Posted: 18 Jun 2009 10:20 AM PDT 你喜欢突如其来的旅行,一切酝酿的过程都是多余的 他们也渴望着冒险,他们想着想着就死了,他们的碑文上刻着--
此 人 死 时 很 安 全 , 生 前 情 绪 很 稳 定 |
Posted: 18 Jun 2009 08:15 PM PDT 网易江苏网友: 网易河南焦作网友: 跟贴来自《伊朗强化媒体禁令 大量网站个人新闻博客被封》 http://news.163.com/09/0618/17/5C40GF9J0001121M.html :在伊朗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外国媒体记者上街采访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17日又发表声明,警告伊朗国内博客网站不要刊登"制造紧张局面"的内容,大量网站、个人新闻博客也被封。 另有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 ——留言请移步 http://huayezh.com/ |
Posted: 18 Jun 2009 11:11 AM PDT 这是个精巧的小玩意,笑眯眯的圣诞老人地披着一身亮晶晶的"雪花",这雪花是来自煤田的真正的煤渣。用力摇一摇,便铺天盖华丽丽地洒下来。底座上一行烫金小字写着:圣炭快乐。 这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李雁送给我们的小礼物。现在就摆在松鼠会办公室的书架上。 如果不能爱护环境,将来我们看到的雪也许就是这个样子的,李雁说。 ![]()
在片子的开头,有一条很安静的河,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场景一定在哪里见过。头顶是一棵很安静的树,微风吹来,树枝摇曳,水波粼粼,虫鸣鸟叫,好像能闻到一股童年的味道。 如果我们再放任这样的破坏,很快,一声虫鸣就变得比童年更值得怀念。
![]() 7岁的小观众~真正的小loli
戈尔先生真的一位出色的演说家,整部电影都是他一个人在说,没想到我竟然没有睡着,反而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直跳。 他说,他上中学的时候,一个学生问老师:"非洲和美洲边缘部分看上很搭,它们俩能够拼在一起么?" 老师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我听到的最滑稽的问题了!" 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千年来人类活动的曲线图,下方出现了全球变暖的曲线图。 戈尔问:"我觉得这两条线看上去很搭,它们俩可以拼在一起么?" 是的,它们俩可以拼到一起么? 谁是谁的因果关系? 戈尔只是引起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将全球变暖的责任全部推倒CO2一个人身上,这样是对它恶行的严厉惩罚,还是不公的判决? ——现场的嘉宾、观众激烈讨论!小姬看片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热闹的辩论! 我不能多说,你们来看观众的问题和嘉宾们的回答吧!
![]() 非常淡定自如的白鸟老师 @白鸟@ Q:二氧化碳为什么是温室气体 A:太阳发射出来的光线大部分是短波,红尘黄绿青蓝紫这些,到达地球的时候没有气体拦截,基本上都能到地面。光线到地面后引起地球升温,升温再发射出去的辐射就是长波辐射了,也就是红外线之类的,二氧化碳、甲烷等等的温室气体恰好是对红外线有吸收的,比如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就是测红外吸收的量,所以地球的长波辐射被拦截,出不去,就形成了升温。也就是说短波辐射进的来,长波辐射出不去,造成这种积累。
Q:现在的环境技术,要花多长时间能够恢复到二十世纪初或者说没有污染的情况 A:关于生态恢复,我们普通人希望的是能把地球恢复到完全没有污染的情况,但通常做生态恢复的人只是尽力做到让生态系统能够支持人类的活动,这是目前生态恢复的主流态度。说句实在话,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不可能把环境恢复到二十世纪初或者二十世纪中的状态。
Q:关于《An Inconvenient Truth》中的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和气象界对于气候变暖的主流看法。 A:目前关于气候变暖,已经很确定的是,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确实在升高,另外,全球的平均温度、极端天气事件都在增加,也就是说地球是在变暖。这两点是确定的,而不确定的是,目前的这种升温,是不是由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的。目前气象界主流的观点可以从气象局局长的一个ppt里面看出来,其中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2001年做的第三份评估报告里指出这种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可能性有66%以上;到了2007年,第四份评估报告中,这种可能性增加到了90%以上。这是在国家局的ppt上出现的,可以看出气象界的主流观点。对于地球这样一个如此大的系统,不可能通过模式或者实际监测完全搞清楚它的情况,所以我们只能给出一个概率,而且这个概率在增长。所以作为一个关心环境的人,我们认同主流观点,尽量减排二氧化碳。 而作为松鼠,或者爱松鼠的人,我们要强调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小心求证,懂得质疑,也就是说应该质疑这个逻辑链中的薄弱环节。
![]() 房山人(呃……这是笔名……原名……我不告诉你……) @房山人@ Q:戈尔这部片子中讲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那么温室气体是不是只有二氧化碳? A:这是个好问题,建议送一本松鼠会的书给这位朋友。很多人关注的是为了减排而做的措施,而这位朋友却在思考全球变暖的起因,而这恰恰是个很有意思的科学问题。 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气,产生的温室效应大概占了六七成;其次是二氧化碳,大概占温室效应的近三成,所以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说,二氧化碳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有点冤;此外,还有臭氧、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都属于温室气体。
Q:我国气象领域对全球变暖的主流看法是什么? A:目前全球有24个大气本底观测站,其中有一个在我国,就是位于青海省的瓦里关山,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连续二氧化碳和甲烷进行观测,得到的结果与刚才片子里看到的夏威夷站点完全一致。我们气象系统的工作,是着眼于预报预测和防灾减灾,因此,全球变暖是我们针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对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做了介绍,建议大家可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以后每年的气象日都可以来气象局参观。
![]() 北海道农民田不野童鞋 @田不野@ Q:只有二氧化碳才是温室气体吗?还有别的温室气体吗? A: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二氧化碳只是温室气体的一种,还有很多气体,比如甲烷,氨气,氮氧化合物等。这些气体,有大部分是从农田里来的。大家可能还记得,大概是去年还是前年,在joke版常出现个新闻,说牛放屁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不是假的,是真的,畜牧业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甲烷和氨。在这则新闻之前,我听过一个报告,是一个新西兰的教授讲的,他当时的研究的课题,就是牛羊排泄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过,他研究的不是牛羊的屁,是他们的排泄物,屎尿之类的。跟大家讲个小故事吧,那个报告听完之后,我们有人问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教授,你们是怎么采集样品的呢?教授说,我们就是拿着一个容器,受在牛的后面,看到它一扬尾巴,就冲上去,接住它的排泄物,然后拿回去分析。嗯,通过这个故事,我是想说科学家给出的报告,都是有数据的,通过实验证明了的,虽然有时候听起来很可笑。
Q:什么样子的气体是温室气体呢? A:之前白鸟有回答,我补充的:大气中有很多气体,比如氧气和氮气,它们都是非极性的,而像二氧化碳这类其他气体,它们具有极性键(说是极性分子,不准确,应该是极性键),这些分子的振动可以吸收红外线,从而留住能量。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不论是7岁还是70岁,不论你是不讨论会死星人还是不灌水不舒服星人,欢迎你,一起来问问题吧。
![]() 这是机器猫同学的头。
![]() 来自麦肯锡的专业提问者……
![]() 提问提问
![]() 松鼠会的小庄MM ![]() 上到70,下到7岁,我们全有了! 本次活动还特别请来了绿色和平组织的李雁同学,因为她非常高级地与戈尔同学打过交道,给我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照片和前沿的环保观点。 ![]() 啊!是个美女! 与松鼠们的谈天会 by 李雁(绿色和平组织)http://icareiact.blog.163.com/blog/static/1150901202009582171387/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科技馆。这真是一个老少咸宜,超级好玩的地方。我在这里面真的找到了童年的感觉。 ![]() 恩,高级吧? ![]() 更高级了吧? ![]() 小正太大对战 ![]() 好多人呀!老奶奶很专注! ![]() 还有电视台。感谢CCTV。 这周六参加了 科学松鼠会的活动 by 小樽 http://hi.baidu.com/danghj/blog/item/f6d85b167ad2804221a4e978.html
随机日志 |
Posted: 18 Jun 2009 10:07 AM PDT 到电视台做节目,我和北风是嘉宾,下面请来的现场观众是附近一个中学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在节目中,主持人做了现场调查,支持安装绿坝的请举手,结果,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现场观众举起了手。这个比例据说和网络上不支持安装绿坝的正好旗鼓相当。这让我不禁再次思考过滤软件、绿坝、孩子、不良信息等等,先下面谈一下自从《我们需要家长,但我们不需要大家长》一文后的一些零散想法:
第一,先讲这次电视台碰上的趣闻。是否安装这种软件,好像不应该用投票的方式,而且,这可能是最不能民主的,因为这个据说主要是用来保护孩子的软件,却绝对应该剥夺孩子们的"投票权"。不过电视台的那次民意调查却让我获得一个意外的收获。当我们在解释了这个软件是用来限制未成年人访问色情网站,保护他们不受色情和暴力内容的信息侵害的时候,在场的绝大多数学生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让我大吃一惊。
多好的中国孩子啊!多自觉的中国未成年人啊!——说真的,类似的调查如果发生在美国或者澳洲,那些青春期的讨厌鬼们一定会阴阳怪气地大喊大叫:No Way! ……Give me a break!……(绝对不要,拜托了,不要啦……)
太神奇了,各位,处于对一切都最好奇的年龄的中学生们竟然自觉举手一致拥护对自己加以限制——突然一想,不对劲啊,如果他们都这么自觉的要求用软件把他们自己保护起来,我们为啥还花费国家的钱研制什么软件?直接让他们"自觉"抵制黄色和暴力?
不过,我们的孩子这样有觉悟,让人惊喜。至于这到底是我们教育的失败,还是我们教育的进步,你自己决定,我就不好意思插手祖国伟大的教育事业了……
第二,对于这款软件的民意调查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对调查问题的设置,例如,主持人问的是:现在有一款国家推出的旨在保护孩子,装在电脑上过滤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软件,你们是否愿意给自己孩子使用的电脑装上?我想,所有的家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都是肯定的。
而如果把这个问题设置成,国家出钱,要求在每一台电脑上装上这种软件,你们给自己的孩子电脑装不装?答案也同样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这里只有两种选择:装还是不装,保护你的孩子还是不保护你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两种选择,作为家长,其实别无选择。
第三,大名鼎鼎的北风是比较懂得电脑的,而对于这种软件的研究,就更堪称专家了(传说还有一个专家是周曙光)。在他现场多方面解释了绿坝软件的漏洞和不安全性后,在我讲了在国外安装这类软件和国内的区别后,我们看到,现场受我们影响而放弃安装这种过滤软件的家长和学生并不多,发言的几个表示,那就等安全漏洞被堵住了,我们的隐私可以保住了的时候,再安装吧。
我想,这一点是应该引起我们网络上投票反对安装绿坝的网友们的重视,毕竟你们中已经大多是成年人,而且,你们中,很少有青春期的孩子的。我说的没错吧?
第四,现在回到主持人问我们的问题,你为自己的孩子安装吗?我的孩子在海外,我已经安装了,所以我对这个问题好像没有多少发言权了,北风的孩子还小,估计不会用电脑。然而,我自己换了一个问题问自己:假设我的孩子在国内,我会为他安装吗?
我会考虑为他安装类似的软件,但不会安装绿坝。当然,安装类似软件前的考虑是:我想过滤什么内容?我首先会问这样的问题:中国大陆到底有没有色情和暴力的网址?中国大陆互联网上能够看到的色情和暴力内容到底多不多?因为在海外(美国和澳洲),色情网站是合法的,任何人经过注册备案后都可以开一个(注意,没有审批这一说)。只要你按照当地法律做好分类并报批相关部门,当地国家出产的软件会根据你上报的分类输入过滤软件,使用这款软件的孩子就无法访问那些色情和暴力分类的网址了。但一旦关闭这类软件,例如换大人来使用电脑的时候,限制立即解除。所以,原则来说,我理解的西方保护孩子的软件,就如我们给自己的电脑安装的杀毒软件一样。
回到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由于在中国大陆色情网站是非法的,要坐牢的,而且几乎所有海外的色情和暴力网站也被我们国家设立的一道网络长城隔在境外。这就是说,如果隔离成功的话,在中国大陆是不需要再在电脑上装一个过滤色情和暴力软件的。我这里打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已经象被投入牢房的人一样,让周围的围墙把我们包围住了,我们已经很"安全"了,可是,现在还要给我们戴上手铐,让我们更加"安全"……
第五,问题在于,我听说上面说的哪个隔离海外色情和暴力的网络长城似的软件并没有隔断海外全部的色情和暴力内容,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民意调查任何一位家长,他的答案肯定是装,如果你说这个软件有漏洞,安全性能不佳,那么他会催促你,赶快改进吧,我的孩子等不及了……
我知道我的话会让在网络上投票反对装绿坝的朋友倒胃口,但我们还需要澄清几个概念:你反对的是绿坝,以及这种强装的方式(每一个出售的电脑),以及他们对"不良信息"的界定,以及你无法知道你和孩子的隐私是否安全……可我感觉到,相关部门却在推出绿坝后屡次改口(或者说改进),如果我没有看错(他们没有忽悠我的话),我看到的信息是,他们正在网民的压力下逐渐和国际接轨……
也就是说,一开始他们理直气壮地说,外国孩子们的电脑都装有过滤软件(确实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装绿坝?结果把外国记者搞糊涂了,幸亏他们没有搞糊涂我们。因为他们把外国人保护孩子的形式引进回来了,却在几乎所有的具体做法上都和人家有本质的差别!强迫安装,唯一选择,过滤色情和暴力外,加上一个非常模糊的"不良信息",虽然我们的法律已经界定了什么是不良信息,可是我们却不知道,那些挑选过滤词的人将会挑选哪些词语输入黑名单,更不知道这些软件是否能够成为好莱坞电影里的聪明的机器警察,来判定是否因为危害了国家安全而突然关掉我们的电脑……
第六,好在不停有消息放出,绿坝公司已经做了让步(他们的"让步"标明一种"进步"?),但目前来看,大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显然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但反对安装绿坝的网友也必须认识到,既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绿坝可以推迟甚至不装,但这类软件显然已经无法避免。
事实上,现在中国的学校的电脑也基本上安装有这类过滤软件(有些是需要人为操作的过滤的软件),可是目前孩子们在家里使用的电脑,没有这类保护,而如果在中国大陆能够上到的网站上确实有色情和暴力的内容,那么在家长不能24小时守在孩子和电脑身边的时候(更糟糕的是,中国绝大多数家长并不上网),某种过滤软件必须装到孩子们使用的电脑上!
第七,由于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禁止一切色情和暴力的网站,不实行分级制,所以西方的那种以分级来过滤网站的技术不适合中国,那么中国如何设计出如此智能的过滤软件就始终会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弄出挂一漏万,或者宁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个的软件,那是很不划算的。
在中国大陆到处都有合法的性用品商店的时候,在孩子们都知道夜总会和邓贵大要求的"特殊服务"是什么东东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把互联网弄成一个比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还"干净" 的净地,使得我们所有家长的思考。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出钱或者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各大软件公司开发用于保护未成年孩子的软件,经过专家检测和家长试用后保留一定数量的软件,供所有家长自由选择。不在预售的电脑上强制安装,成年人们购买电脑时,如果愿意安装,担心自己被色情弄得家庭不和或者精尽人亡,那是他们的权力。而购买电脑的家长则可以要求零售商预先安上,也可以到政府开设的网站去自由下载(或付费)这类软件。政府出资向广大的家长宣传这些过滤软件的作用,鼓励家长为孩子们安装。如果有家长不懂,可以发动大学生义工上门服务。
其次,如何界定色情和暴力内容毋庸置疑了,可什么是对孩子们的"不健康内容、不良信息"则务必要慎重,要知道,这些孩子们将生活在和我们不同的时代,而如果你按照以前有些地方恶势力对一些"不良信息"的设置(诸如"毒奶粉"、"黑砖窑"、"童工"、"童妓"、"豆腐渣"等等),我担心会有孩子活不到新时代的到来——像那些被奶粉和学校弄死的孩子……
另外,如果你把一些诸如"民主"、"自由"、"人权"、"言论自由"、"聚会"、"结社"等等统统设置成,可能含有"不良信息"的敏感词语,我担心这些孩子无法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那么你过滤掉的不仅仅是"不良信息",也许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前途……
再次,任何这类软件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公开信息,不能留有漏洞和后门,保证家长们可以随时启动和关闭。
看到一则新闻,记者问到绿坝公司是否会利用这个软件侵犯用户隐私的时候,一位开发绿坝的总经理潇洒地回答:我们对用户的隐私没有兴趣。——这也是整个绿坝事件中最雷到我的一句话,天啊,你只是没有兴趣吗?你知不知道,如果你或者你公司的某一位工作人员万一突然有兴趣的话,那么只要按一下键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隐私就不保,《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就被你们破坏了——我告诉你,那种危害,绝对比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们看到了几个光屁股的图片要严重万倍!
这才是我最后想说,但却也是最重要的话:政府不但要为孩子们的花季护航,更要以《宪法》和《刑法》为依据,为所有中国人的隐私和权力护航!
最后,讲一则趣闻结束这个严肃的话题:在某省曾经主掌最高政法职位的领导被双规后,那里很多政法部门的大小领导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有些过来问我,我现在是否已经没有什么隐私?有些打电话想托我帮忙鉴定自己的电话是否安全,我只是淡淡地告诉他,在你掌权的时候,你是否让中国公民们的电话如此容易的不安全过?如果是,你有理由感到害怕;如果你们曾经严格按照《宪法》和相关法律条文,为中国公民的隐私保驾护航过,那么,你没有理由害怕的……
我的话一般都没有说完,对方就关掉了手机,估计他得立即换号码了……
各位,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军队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个世纪初,绿坝为我们孩子的花季护航,但,谁来为中国人的隐私和权力护航呢?
杨恒均 2009-6-18 |
Posted: 18 Jun 2009 10:13 AM PDT 至今记得十二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去峨眉山钻九老洞。 九老洞是一个天然形成、叉洞极多、有着各种奇妙恐怖传说的山洞。当我们在仅能蛇行通过的小洞里钻行了一小阵之后,爸爸突然关掉了手电筒。那一刻,绝对的黑暗扑面而来。在极端静默里,我慢慢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呼吸、还有洞穴深处无可名状的细锐声响。直到十来年后的今天,我还能清晰记得那种能堵住人双眼的、浓稠的黑暗。 在地球上,有许多生物终其一生都居住在深深的山洞里,度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光阴。它们在千万年里与世隔绝,慢慢丧失了在外界生存的能力。我们把这些动物笼统地称为真洞穴生物。这里面有虾、甲虫、许多鱼类,还有两栖动物,而它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失去了双眼。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可能会说,"洞穴里没有光,根本用不着眼睛,就退化了呗!" 真的这么简单吗? 达尔文的疑问 "用不着眼睛,就退化了"的论调属于早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学术界证伪的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拿课堂上的经典例子来说,拉马克认为,长颈鹿最开始脖子并没有那么长,可是为了吃到高高树梢上的叶子,它们把脖子越扯越长。当后代遗传了父母扯出来的长脖子,就有了长颈鹿。相似的,按照拉马克的理论,如果动物生活在有光的环境中,有东西可看,它们就会大量用眼,眼睛功能越变越强大;相反,洞穴生物的四周四周漆黑一片,完全不需要用眼睛,视力大大萎缩。洞穴生物的后代遗传了父母萎缩的视力,故而变成了瞎子。可惜,即便长颈鹿祖先的脖子能够被扯长,洞穴生物的前辈视力会下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后天获得的长脖子和弱视力并不会改变生物体内生殖细胞里的基因构成,根本无法遗传给后代。拉马克的理论,虽然听起来煞有介事,实际上却是错误的。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看法。再次以长颈鹿为例,达尔文认为,从最开始,长颈鹿由于各自所有的控制身高的基因不同,有的脖子长,有的脖子短。这群参差不齐的长颈鹿一起吃叶子,短脖子的只能吃到矮树梢的叶子,而长脖子的可以高矮通吃。在严酷的自然竞争中,后者显然更有生存优势,所以它们有更大机会把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渐渐地,高个子的基因在种群中越来越盛行。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之后,长颈鹿的平均海拔就显著升高了。种群里存在个体差异,强者胜出弱者淘汰的法则,正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 达尔文的理论对理解真洞穴生物身上的某些变化上非常有用。在食物稀少、条件恶劣的洞穴中,几乎所有的真洞穴生物都发展出了格外灵敏的感觉系统。以盲鱼为例,发达的侧线器官使它们能感受到水流最微小的变化,强有力的下巴和头前部发达的化学感受器提高了它们捕食的能力。科学家发现,如果把盲鱼和生活在地表水域里的同种鱼类一起养在黑暗的鱼缸里,投以普通饲料,由于盲鱼获取食物的手段与新陈代谢的效率都更高超,体重会很快超过它们来自地表的亲戚。可见,盲鱼身上的这些变化确实有利,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经典范例。 可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似乎并不能解决真洞穴生物失明的问题:在黑暗里,眼睛虽然没有用,但似乎也没有什么坏处,难道就一定要变成"弱者"被淘汰掉吗?这么多种不同的生物,一旦进入了黑暗的洞穴,全都齐刷刷地失去了眼睛,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一百多年前也让达尔文无比困惑。他经过长久思索而不得所以,只好在《物种起源》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既然很难想象拥有眼睛–哪怕是没有用的眼睛–会以任何方式损害动物在黑暗里的生存机会,我只能把眼睛的退化归咎于它们的无用。" 这段话,直接挑战了达尔文自己的理论,仿佛暗示着拉马克的学说也有一席之地。百年之后,我们依然无比钦佩这位伟人,面对自己无法攻克的挑战时,选择陈述事实的科学态度、而非逃避遮掩。他把自己的疑问困窘坦白地记录下来,更激励了无数好奇的人继续探索。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尤其是自从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生命最核心的遗传物质–DNA的双链结构以来,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不断刷新我们对对遗传机理的认识,为达尔文学说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的证据与挑战。而有那么一群生物学家,对丢失在洞穴深处的那双眼睛,始终念念不忘。 有利说与中性说之辨 这些科学家主要分成两大阵营:一类坚持经典达尔文理论,提出进化有利说。他们认为失去眼睛必然有益。至于益处在哪里么,大家众说纷纭:其中最为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眼睛结构精巧,造价很高。为了发育出一双眼睛,胚胎要消耗大量能量。而失明的动物可以把这个能量省下来,是一大好处。另一群学者则守护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日本学者木村资生提出的"分子进化中性学说"周围。这种学说则认为,基因突变乃是随机发生,在洞穴黑暗的环境下,眼睛的有无不再对自然选择下的个体存亡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那些会损害眼睛发育的基因突变不会被淘汰掉,而是被传给了下一代。久而久之,这些基因越积越多,所以洞穴动物毫无悬念地瞎了。 这两种理论各执一词,旗鼓相当。可是在生物学中,一种理论不论听起来多么有道理,如果没有实验结果的支持,就永远只能是假说。面对失去眼睛这样在千万年间缓慢发生的进化事件,要用实验方法发掘出原动力谈何容易。于是,有一些科学家选择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仔细观察在真洞穴生物的胚胎发育期间,眼睛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他们以墨西哥灯鱼为研究对象。这是一种有意思的鱼类: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一直留在地表河流湖泊中,长年睁着大大的鱼眼睛。另一部分却曾在过去上万年里多次侵入洞穴,有去无回,最终留在了那里,并慢慢成为了盲鱼。通过对这两种灯鱼的观察,科学家们发现,在胚胎发育的前20个小时,它们的眼睛发育几乎完全同步,都会长出早期结构——视杯和晶体。可是,从此之后,两者的眼睛却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 地面灯鱼的眼睛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洞穴灯鱼的眼睛虽然也能不断产生新细胞,可是,这些细胞一出生就面临着死亡的结局。从晶体开始,眼睛里的细胞开始萎缩消亡。越到后来,死神的势力越大,细胞消亡超过了新生的速度,眼睛完全消失,一层透明的皮肤盖住了填塞着肌肉和脂肪组织的眼眶。最有趣的是,如果把胚胎时期的洞穴灯鱼和地面灯鱼的晶体互相移植到对方的眼窝里,洞穴灯鱼最终将长出了又圆又大的眼睛,而地面灯鱼的眼睛却停止了发育、进入死亡程序。 只需要把地面鱼类的晶体移植入洞穴鱼类的体内,就能改变后者眼睛的命运。这个奇妙的实验结果,不但暗示了晶体组织在眼睛发育里的重要作用,更说明,洞穴灯鱼仍然具有长出眼睛的潜力。进行这项实验的科学家,马里兰大学的威廉·杰弗里教授(William Jeffery)认为,这项实验结果,对中性学说提出了挑战。他指出,如果真如中性学说所言,洞穴灯鱼是由于积累了各种各样损害眼睛发育的基因突变才失明的,很难想象只要在眼眶中移入一个正常的晶体就能扭转乾坤,完全恢复眼睛的发育。 此外,杰弗里还提到,如果中性学说是正确的,洞穴鱼类体内大量掌管眼睛发育的基因由于突变而变得无效,那么,这些基因的表达将显著下降或消失。可是,他和同事将地表鱼类和洞穴灯鱼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对比之后发现,在洞穴鱼类身上,不少基因的表达量都有所升高,与中性学说的预期正好相反。 这两项实验结果对中性学说造成了极大冲击,可它们也都不能直接证明达尔文的理论适用。此外,洞穴灯鱼眼睛的早期发育过程尤其让人困惑:细胞的不断分裂和程序化死亡能耗极高,显然与"洞穴灯鱼不长眼睛是为了节省能量"的说法相违背。如果达尔文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丢失眼睛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有所失,必有所得 科学家们继续在微茫的夜色里摸索着失明的根源,终于,他们的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的基因:Hedgehog (Hh)。它最初在果蝇里被发现,是控制动物发育的重要信号。在脊椎动物的大脑里,Hedgehog的正常表达对于眼睛的发育至关重要。Hedgehog的表达区域常位于大脑的正中间,恰好把两个眼睛隔开来。通常情况下,只要有Hedgehog在,不该长眼睛的头部组织就不会胡乱发育。可是,如果在老鼠体内阻止Hedgehog的表达,Hedgehog对头顶组织的抑制作用消失了,这些可怜的老鼠们将在头顶长出一只巨目。 对比洞穴灯鱼和地表鱼类,杰弗里教授发现,洞穴灯鱼脑部Hedgehog表达的区域比地表鱼类要宽阔一些,由于Hedgehog有阻止眼睛的正常发育的功能,Hedgehog表达区域的拓展很可能是导致洞穴灯鱼失明的原因。为了证明这一推断,杰弗里教授和同事在地表鱼类胚胎的一侧注入了过量Hedgehog,发现它们被注射的一侧失明了,变成了独眼龙:这是多么奇妙,一个基因表达区域的微妙变化竟然能导致如此显著的生理特征。杰弗里的研究,在200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Hedgehog对洞穴灯鱼眼睛发育的作用,首次为我们理解失明的进化机制投来了一线曙光。有研究表明,作为发育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基因,Hedgehog能对从四肢、骨骼到味蕾等多种器官的发育起到促进的作用。基于此,杰弗里大胆提出了一个标准的达尔文模型来解释洞穴鱼类的进化: 在鱼类首先进入洞穴的时候,它们中有的Hedgehog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而对于Hedgehog较高的那些鱼类来说,它们某些特化器官的发展将领先一步——也许有更多的味蕾,也许长出更强大的下颚。总之,高水平的Hedgehog提供高效的生存工具,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那些生来Hedgehog就多的鱼成为了自然选择里的优胜者。同样重要的是,在绝对黑暗的环境里,虽然大量Hedgehog对眼睛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可并不给鱼类带来任何劣势。久而久之,洞穴鱼类的后代体内hedgehog越来越多,眼睛,就这样成了进化中的牺牲品。虽然这一理论还等待着更加严格的实验论证,但这是一个非常诱人也非常合理的解释。也许,我们距离揭开盲鱼之谜,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能证明Hedgehog能对洞穴灯鱼的特化器官的发展确实起到促进作用,那么,一百多年前,当达尔文自己由于盲鱼的困境而勉强承认"废退论"的时候,他大约不会想到,在盲鱼失明背后,居然深藏着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达尔文式的进化机理。在严酷的自然选择中,在成千上万的世代里,洞穴深处的那些沉默的鱼类被迫在获得和放弃之间做出无意识的选择——丧失眼睛的同时,却得到了在恶劣环境中珍贵的生存手段。至于是否这就是通向洞穴生物失明的最终答案,现在下结论也为时尚早。相信怀揣好奇心的科学家们还将不断前进,为我们在黑暗洞穴里寻找那一线知识的光明。 随机日志 |
Posted: 18 Jun 2009 09:59 AM PDT 何三畏注:从这篇报道,能看到邓玉娇案件中,被乔新生教授抨击得一无是处的媒体到底是如何表现的,他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困难,以及,相对应的,被乔先生表扬的"可圈可点"有关方面,又是如何把媒体当"恐怖分子"对待的。为了便于对照,也把乔先生"用笔如刀"的大作贴在报道后面。 乔先生已经表达了他"不会像孙东东教授一样去道歉",这是不是表明,在乔教授看来,孙东东教授至少有一个错误,就是向公众"道歉"?所谓道歉也者,其实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既成的行为事实的道德认知,是一种道义责任,这是不可强求的,就正如没有人强求乔先生自比孙东东一样。它只能表明一个事实:"乔东东"确实比孙东东强大! 正如孙东东是中国的一种现实,我们也只能面对并且接受乔东东。这是中国的宿命? 与邓玉娇案相关:巴东37天 来源:南方周末 2009-06-18 16:14:15 作者:黄秀丽
6月16日,重获自由的邓玉娇回家了。她特意换上一件平日喜欢的短袖夹克让记者拍照。邓玉娇爷爷邓正兰说,让孙女换套新衣服,是想告诉所有关心邓玉娇的人,她的生活将重新开始。 图/占才强 5月10日,邓玉娇就是在这个娱乐城为保护自己,刺死了侵犯她的小镇官员邓贵大。 此案发生后,官员去色情场所的现象在当地受到了严厉打击。雄风宾馆一方面成了风暴眼中的风暴眼,另一方面也变得门庭冷落。 图/黄秀丽 2009年6月16日上午,邓玉娇案在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大门围聚了三四百人希望了解开庭情况,人群旁边是穿着便衣维持秩序的武警,气氛严肃。 法院门口大约一公里的路段,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当有消息传来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立,但免予刑事处罚时,人群仍然久久不肯散去。 这起发生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的刑事案被当地人称为"三特"(即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特殊身份)案件。晚上8点,一位官员在色情洗浴场所被刺身亡,简单的情节聚集了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全部要素。而警方早期公布的相对模糊的案情,又给了公众极大的诠释空间。从5月10日至6月16日,发生了律师忽然被"解雇"、野三关镇打记者、巴东城"半戒严"等事件,公众和巴东政府情绪日趋对立。邓玉娇案逐步演化为邓玉娇事件,巴东政府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巴东城的37天,是风云诡谲的37天。 ●5月21日之前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媒体 5月10日,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雄风宾馆梦幻城,这个镇上最有名的娱乐场所发生了民女邓玉娇刺死小镇官员邓贵大的案子。 对这个很少发生刑案的恬静小镇来说,尽管这是镇上的大事,但没有人想到会演变成一场全国性舆论风暴。 开初几天,小镇的"麻木"(湖北的一种三轮机动车)司机对一拨拨前来的全国记者不以为然:多大点事儿啊,你们为么子感兴趣? 巴东官方也没有人认为这会酿成舆论大案,其时对媒体的采访比较开放: 5月12日、5月18日,巴东警方先后发布案情通报:5月10晚7时30分许,镇招商办主任邓贵大、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德智和镇财经所干部邓中佳到雄风宾馆梦幻城休闲,要求邓玉娇提供"异性洗浴"服务,遭拒绝后,双方发生争执,邓玉娇将邓贵大刺死,黄德智刺伤。 野三关镇甚至把邓贵大3人的档案资料调出来给记者;巴东县公安局副局长宋俊曾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局长杨立勇也曾接受媒体专访,详细分析案情。 然而公众的质疑一直无法从相对模糊的案情中得到解释。是烈女反抗流氓官员,还是交易不成争执引发凶案?为什么巴东警方会三次更改案情通报,将"特殊服务"变为"异性服务","推倒"变成"推坐"?为何要否认《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恩施晚报》此前的报道?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确认,邓贵大、黄德智、邓中佳都是土生土长的野三关人,作为普通的乡村小吏,拥有的社会资源仅仅局限于野三关这个6万余人的小镇。 据巴东县司法系统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事情实际上在5月19日悄然发生了变化。巴东县公安局局长杨立勇亲自撰写了第三份案情通报,杨对这份通报引发的舆论反弹完全没有预料,写完之后还相当满意。当他请朋友参阅时,网上对这份通报的指责已经炸了锅。 这位人士说:"他本来是要把这个案子办得透明一些,否则不会主动在媒体上发布信息,还力图将案情表述得更严谨,没想到给自己招来了祸。"如果杨不公布案情,谁也不会怪他,反正不公布信息是政府工作的常态;但他说出来,上级怪他没请示,网民怪他突出了邓玉娇的杀人故意。 上述人士认为,警方之所以这样做,"不排除基层办案机关干活儿比较糙",但更主要是出于习惯,目的是想将政府形象从案件中"择"出来。这也是中国基层官员工作的惯例,为了维护一方稳定,基层官员需要很高超的"手艺",把各利益相关方安抚好,避免有一方不满把事情闹大。这时人情、双方背后的资源等各种因素都会被纳入考量,法律因素反而是最少的。在此案中,警方有四方面的行为成为邓玉娇案演变的重要原因: 一、起初的案情通报里,只提3人到梦幻城消费,刻意淡化其行为的前因。直到纪委做出对黄德智、邓中佳的处分决定,公众才得知是接受了福成矿业的"吃请"了,而不是简单的"酒后陪他人消费"。 二、隐瞒4000元的来源。邓贵大作为一名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元工资的公务员,拿这么多钱去娱乐场所于情理不合。 三、对黄德智"放任自流",不加控制。后来公众意识到黄存在问题时,警方已经非常被动。 四、否认第二次案情通报。一位知情人称,随着案件侦查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细节被发现,表述也尽量向准确靠近,这是正常现象。《长江商报》等媒体的报道源于有关部门牵头采访。然而,因为报道和通报有差异,警方只能否认。 正是这四方面的行为引发了网络舆论广泛质疑,各类QQ群和"邓玉娇"维权网迅速建立,"邓玉娇无罪"、"烈女斗贪官"是最主要的声音。在央视投票调查中,"邓玉娇属正当防卫,应无罪释放"的票数高达92%以上。网友"屠夫"奔赴巴东,慰问邓玉娇家人和她本人。 这些"异动",直至5月21日前,均未引起各方"重视"。巴东政府一如既往地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媒体。 ●5月21日至5月25日 "不管说什么,都会被网民骂死" 邓玉娇案在网上引发舆论热潮后,很快惊动了恩施州公安局、湖北省公安厅、湖北省委省政府。 5月21日当天,恩施州分管政法的副书记谭先振、纪委书记王建民赴巴东调研。5月21日,邓玉娇的代理律师夏霖、夏楠从看守所会见出来,痛哭失声,爆出"邓玉娇遭受性侵犯"的内容,形势急转。 第二天,巴东政府成立了"邓玉娇案"新闻信息发布中心,抽调县委宣传部、政府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值班接听电话,每晚工作至12时。此前,该案的信息都是由警方发布的,从这一天起改由政府发布,新闻发言人欧阳开平也正式亮相。 律师对性侵犯的指控符合网民"烈女抗暴"的想象,巴东政府受到了此前并未有过的舆论压力。 警方公布的案情和律师的案情披露之间的重大差异在于是否存在性侵犯情节。5月25日晚8时,两名律师在向巴东警方递交黄德智涉嫌强奸的控告书中披露了具体内容,认为黄德智的行为已经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强奸(未遂)。 夏霖认为,虽然实施性侵犯的是黄,邓玉娇杀死的是邓,但这里的强奸(未遂)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邓贵大和黄德智属于共同犯罪。根据刑法第20条的规定,对强奸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有无限防卫权。 是否存在性侵犯需要人证和物证支撑。当时的人证只有黄一个人,物证——邓玉娇的内衣裤被妈妈张树梅于5月22日意外清洗。"这样邓玉娇的供述就成了孤证。"夏霖说,在他发现存在性侵犯事实后,张树梅就被警察带走,随即发生物证灭失这种情况,他不得不怀疑有人在故意毁灭证据。 5月23日,巴东官方网站长江巴东新闻网在得到张树梅完全同意之前,即发布声明,"解雇"夏霖、夏楠两位律师。 5月25日,长江巴东网再次发布新闻称张树梅公布新律师上任——湖北省律师事务所汪少斌和刘钢。两名律师的湖北籍身份和官方背景再次引发质疑。 针对"解雇"行为,巴东和恩施的政法界人士也表示很不妥当,但也相当无奈,"当时的目标就是为了稳定"。(何批:请乔东东先生"圈点"一下,这是不是操控法律?) 此时,巴东政府和众多网民的较量也变成了一场混战。 巴东官方通过官网"长江巴东网"坚称强奸子虚乌有,众多网民则站在两夏律师一边,坚持邓玉娇正当防卫无罪。 面对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巴东政府一改对媒体的开放态度。一位官员发给某记者的短信颇为无奈:"谁接受采访,不管是说什么,第二天都会被网民骂死。"而据可靠消息,杨立勇接受媒体采访后,被上级批评为"未请示擅自做主"。从此,无论各路记者如何围追堵截,了解信息的官员都三缄其口。 全国妇联也开始发布信息称"密切关注"邓玉娇案。 5月24日下午,北京的30名学者、记者举行了"关注邓玉娇案及网络民意研讨会",会议决定成立邓玉娇案公民司法正义观察团、律师后援团、青年网民后援团、舆论后援团。 同一天,一名女青年在北京西客站展示行为艺术:浑身被白布层层缠裹,极力挣扎却无力挣脱。旁边是几个大字"谁都可能成为邓玉娇"。 ●5月25日至5月31日 巴东吃紧 张树梅在和夏霖、夏楠律师僵持阶段,双方一直无法正常联系。夏霖等人希望能当面和张树梅办理解除委托事宜,但无法见到张本人。5月28日,张树梅手书一纸解除委托关系书,寄到了两位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据知情人透露,这段时间,张树梅在一个招待所被"保护"起来,外界人难以接触到她。张树梅的"更换"律师等行为,则要归功于邓玉娇的爷爷退休法官邓正兰,"他在里面做了很多工作"。(何批:确实"可圈可点"!) 5月25日晚,律师夏霖、夏楠向巴东警方提交黄德智涉嫌强奸的控告书,披露黄对邓玉娇实施的性侵犯细节。控告书引发了舆论"炸弹",众多网民开始组建旅游团准备奔赴巴东。 此时的巴东城已经进入了高度紧张状态。锦绣长江饭店的服务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几天宾馆"都被干部住满了",外地人根本住不进去,宜昌到巴东的航线也已停运。 但巴东政府新闻发言人欧阳开平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没有人说,到巴东找不到住的地方"。而对于巴东封城,停运客船的现象,欧阳开平表示,"是天气的原因造成的,湖北在下暴雨"。(何批:"可圈可点"!) 野三关镇也是风声鹤唳。野三关的小学、中学全部放假。该镇三大宾馆之一的龙泉宾馆也"客满",宾馆服务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是工商局在开会。宾馆的网络被切断,外来人员在野三关出现立刻会有人过来询问。(何批:请乔东东先生圈点一下,这是什么行为,记者是不是吃饱了撑的要在那里去受屈辱?) "村干部给我们开会说要藏好贵重财物,说是有恐怖分子来袭击。"一位修车司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5月28日,各地媒体记者集体撤离。湖北当地的媒体《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连续发出独家专访邓玉娇爷爷邓正兰、邓玉娇母亲张树梅的报道。该报道称"律师夸大事实,泄露邓玉娇的隐私,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该文立刻陷于部分网民"操控舆论,发布不实信息"的指责中。 据知情人透露,后来,为了谨慎起见,本地媒体的报道全部经过省委一领导同志亲自审阅。(何批:这大概是乔东东先生表彰有关方面"可圈可点"的主要政绩?) 紧张状态一直持续到5月31日晚长江巴东网公布了邓玉娇案"防卫过当"的侦查结果,和对黄德智、邓中佳的处理结果。 5月底,巴东至宜昌的航线重新运营,巴东、野三关的宾馆不再"客满",野三关的学校重新开学了,两地的紧张气氛终于趋缓。 据一位巴东官员介绍,面对这次舆论风波,他们是以"维稳"的政治高度工作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6月16日 邓玉娇重获自由 虽然巴东法院并未正式公布邓玉娇案开庭的时间,但该消息仍然从网上流传出来。各路记者再次奔赴巴东,令巴东县政府外宣办主任王海波颇为惊讶:连我都不知道何时开庭,你们怎么知道的? 南方周末记者是第一个向巴东县委宣传部报到的媒体,但记者旁听名额仍然分配完毕。新华社、《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长江巴东网获得了8个旁听席位。开庭当天,其他记者只能在法庭外翘首等候。 据知情人透露,其他的旁听席位在庭审之前就已经落实到了人头上,每个人的身份经过了核查,与本案"无关"的人员没有一人获准旁听。当时做庭审预案时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法院、公安各司其职,法院提前三天发布开庭公告,按照申请旁听的先后顺序发放旁听证,"谁先到谁领",媒体记者也不例外,但进入了法庭也不允许拍摄、录音。另一种方案认为法院只负责庭审,旁听由省委负责。获许旁听的8名记者均由省委亲自审定。最终后一种预案被采用。当天,邓玉娇的一些好友也赶到了巴东,但未获准旁听。(何批:乔东东啊乔东东,圈点一下吧?) 6月16日上午8点30分,邓玉娇案在巴东法院最大的法庭第一法庭审理。 11时许,法庭内传出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立,免予刑事处罚"的消息。 尽管邓玉娇及家人均不愿受访,但一位政法系统的旁听人员向本报透露了庭审现场的情况:辩方律师对邓玉娇做了无罪辩护,和检方的争议主要围绕刑法第20条无限防卫权的规定。检方认为防卫过当,而辩方认为邓玉娇当时遭遇了性侵犯、侮辱、人身攻击和暴力威胁,防卫不存在过当。 双方的争议仍然在于性侵犯是否存在,但没有展开辩论。"性侵犯和无限防卫权肯定是重点。"这位人士说。但他注意到,律师用了性侵犯这个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用语,而不是强奸。庭上,律师还提出,邓、黄二人涉嫌犯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没有提具体的罪名。 最终法院认为,由于凶案现场发生在休息室,在休息室里有较多的人,排除了刑法第20条规定的无限防卫权对象:杀人、抢劫、绑架和强奸这几种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邓玉娇面临侮辱和暴力威胁,故意伤害人致死,属于防卫过当。法院判决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立,但免予刑事处罚。法院考虑的法定减轻刑罚的情节包括正当防卫、心境障碍(双相)的精神病学鉴定、自首,以及酌定减轻处罚情节即邓、黄二人有严重过错。 当地司法系统的一些人士也对休息室这么多人就判断出不可能发生强奸提出不同的意见:1994年发生在当地一家饭店的一起强奸案案发现场就是10个人的房间,作案者当着7个女性的面,轮奸了另外3个女性。但这是强奸既遂,邓案中还没发生强奸,法院不宜如此推理。 尽管对此案的决判外界仍有这样那样的质疑,但邓玉娇本人是满意的。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她甚至为能免于刑事处罚感到意外。当日下午16时许,邓玉娇在巴东县人民法院送达的判决书上签字,"服从判决"。这意味着邓玉娇案结束了。 尾声 "工作经验不足,是一种挑战" 巴东,终于可以从社会舆论的漩涡中心脱身了。 回顾事发至今的三十多天,数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巴东政府确实没有料到这样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会引发公众和他们的尖锐对立, "巴东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毕竟在县里,不是每个领导都受过到民主与法治的训练,不是每个人都是薄熙来,采取的方法有不妥的地方","到了后来,事情就变成了一切都为了维稳"。(看来,地方官员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似乎没有乔东东表扬的那么高?) 巴东县政法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杨立勇作为最先披露此案的官员,一直曾被网络舆论怀疑操控了事态。但事实上,杨一度被恩施政界称为"恩施最好的公安局局长",他是恩施少有的法律科班出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公安局局长。在恩施政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杨立勇有限度地突破了政府官场不发布信息的做法,由于体制内对披露的不适应,体制外对披露程度不够的不适应,结果杨遭遇了重大挫折。 对此,巴东县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海波有自己的总结,"这是我们第一次处理这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工作经验不足,是一种挑战"。
附录: 声称"绝不道歉"的"乔东东先生"这篇大作原发于荆楚网,不过现在该似乎找不到了,幸好在其它网还能搜索,真是感谢互联网的传播能力,使我们随时可以温习"乔东东先生"的"公共精神",提醒我们世上竟有如此"用笔如刀"的学者教授—— 乔新生:邓玉娇案件中的新闻传播问题 湖北省巴东县的"邓玉娇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在审判机关尚未作出判决之前,居然会出现如此多的意见,值得新闻传播界认真思考。 (何批:在地球上,有一个常识,即:只有狗才认为主子什么都是对的,人绝不会认为官方总是比媒体更守法,应该由官来向媒体来"增加有关法律知识"!是媒体在违法,还是有关方面在违法?乔东东如果不能驳倒上面转帖的报道,我就认为你在向人类的良知狂吠。如果你要说,你也是人,也知道官方不是天生比媒体守法,不是应该由官方来监督媒体,而是应该由媒体来监督官方,那么,人们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思想在作祟,才写得出这样恶毒的文章了!) |
Posted: 18 Jun 2009 10:31 AM PDT 炎炎夏午,走在旺角街頭,盡是一股燜氣和火熱。不是因為站在安全島,聞著前後兩排巨型巴士的廢氣,不是因為走在人頭涌湧的西洋菜街的汗流浹背,也不是因為在紅綠燈下等綠燈的火爆,而是一連串被寡頭公司條例欺壓的事件,讓我重思我們的城市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什麼香港的人可以如此冷靜﹖人,還懂得生氣嗎﹖是已經成為慣例還是生氣和破口大罵會破壞女士高貴賢淑和男士紳士風度﹖ 地鐵公司猶如王國 這下,我真覺得奇怪了﹗我如果有帶八達通,又怎會花錢買車票﹖當然就是因為我沒有帶八達通,才會買在售票機票子。同時,我的八達通申請了學生證,能使用半票優惠,所以自然會買半票。可是職員說我犯了地鐵附例,要求我出示身份證以作記錄。他們像警察似的說我犯了地鐵附例,可罰款$500。我拒絕出示身份證。身份證是個人資料,除了警察或執法人員以外,我怎麼可以隨便給一個穿便衣的人看我的個人資料﹖﹗如果我不合作,可能會罰款$5000並監禁六個月。我,只是個學生。他們,可能只是地鐵人員(不穿制服的人) ,竟然相執法人員恐嚇我。。。 這下我可生氣了﹗ 請問﹕香港﹐我們的消費可以有自由嗎﹖ 抱歉文字暴跳如雷﹐因為我真的很生氣。氣的不只是無理的條例﹐不只是工作人員自以為是執法人員的囂張﹐而是大企業在城市的影響力。他們猶如獨立王國﹐條例就是法律﹐職員就是警察﹐我們卻只是一群沒有選擇和自由的「消費者」。 |
Posted: 18 Jun 2009 10:31 AM PDT ![]() 做 trader真不容易,以 HBU為例,3月19日$18.45過早入貨,要坐艇至6月1日$18.89近期高位,才能脫險,理由是黄金進入夏天淡季,預料升勢要等秋季才有運行,避一避為佳,這個 selling trade,真係 so far so good。 由 6月1日至6月12日,共有10個交易日,北美4大指數(DOW,S&P,Nasdaq,TSX)都受制於200天線,既然向上不能,向下插便是理所當然,15日便全部跌多過2%,大市反彈完結較高,既然16日有賣盤跟進,又試空Short Basic Materials,$18.62入 SMN,揀 SMN是因為 basic materials早排升得多,估計會跌得重,亦估計經濟未能配合物料、原材料需求,人嚇人時候又到啦。 我不相信中國能獨力支撑石油、能源、物料、原材料等價錢,過份炒作居多。 |
Posted: 18 Jun 2009 09:20 AM PDT 《普洱》杂志的周重林出了新书,我腆着脸问他要,接着我大言不惭的说,写得好,我便奉个书评;若写的不咋地就罢了。周先生并不理会我的无礼,反而谦逊的说这只是一本关于爱情的成语故事。这些话也只敢私下说着玩,若是给别人听到岂不要笑出鼻涕:人家怎样也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书写的真是好,卖的也不错,轮得到你一个无名文艺爱好者帮人写评么?书寄到我手里已有月余,虽然一直忙乎着,心里总挂着这事,不写点什么总觉得轻慢了人家。今儿就当回书托吧,您就是被我忽悠着了去买本来看,也不亏。我这也给周兄一个交代。 文学、影视作品里谈古典爱情,从来最大的俗套就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意淫,把故事讲的郎情妾意风月无边,有意无意的印衬出现世的浇漓和黯淡,似乎爱情里那缠绵悱恻的风味和奋不顾身的勇气,都已远离我们而去,封存在古旧的春花秋月里。我觉得这是一种不求甚解的解读方式,既无真切的乐趣,又不讲道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是说起那些耳熟能详的爱情,人人都略知一二,却误解甚多。比方说,很多人都觉得古典爱情是非常纯洁的,光谈感情不谈性,这怎么可能呢?再比方说,还有些人觉得古典爱情是没有功利性的,才子佳人情投意合就花好月圆了,有那么理想主义吗?我承认现代人的感情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所谓的爱情里充满了欲望的味道,但这不是盲目怀念古典爱情的借口。爱情里不可能缺少性的成分,今人做,古人也做,而且也很讲情趣、也使用性工具;爱情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从古至今都不得不沾染些名利的尘埃。 周兄在序里谈起情感故事的写作,立意就颇为不俗:"在时空中找一个切入点",这和我的写作看法不谋而合。首先呈现一个爱情成语背后的故事,再拉出牵涉的历史文本比较,做一个简单的勘误和澄清,顺便摸索一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渊源开始重头梳理一种爱情的传承和变化,这样的手法我是喜欢的,因为可以看到许多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内容。一段爱情的流传,不但有赖于文人墨客的咏唱,更要靠老百姓们口耳相传,而在相传的过程中,有些真实被隐去了,有些臆想却平白的添加上去。所以我看古典爱情,重点并不在于她本身所具备的美感,而是她粘连着一种倾向性的文化心态。《西厢记》的故事美不美好?当然美好,但你要探询个究竟,就会嗅出一些怪味来:原来张生的原型是这样一个薄幸郎哪!带着反思的态度追究,你可以分析一下文人们始乱终弃的行为特点;抱着考据的态度延伸阅读,就能了解唐代社会"别婚高门"的正当性缘由。每一段爱情背后都附带着丰富的内容,包括普通民众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歌颂,包括知识分子对待爱情时的思想矛盾,包括爱情活动中反映的社会习俗,等等。所以我说,虽然这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但作者有意去拓展爱情背后的千丝万缕,试图让读者在遨游漫长情史后体会一点"古今无不同"的东西,这可是不多见的。 这本书另一个显著的妙处,就是文才斐然、镶珠嵌玉。作者还真不愧是科班出身,这一篇篇文章读下来,抑扬顿挫,行云流水,其谴词造句是止于不可不止之处,令人颇为爽悦。全书旁征博引,尽撷经典之华彩辞章,诗词飘逸,配图精雅。私以为,征引也是件很能反映作者水平的,征引的内容要精当,贴嵌的位置要准确,表达的语境要相似,文章读来则有浑然天成的味道,否则就不免突兀和生硬。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充分体现了作者广阔的知识面。他在《莺莺传》引用了陈寅恪和王国维的观点,用的都没错;谈起破镜重圆的故事,作者把话题轻轻一拽,就扯到了拉康的镜像理论和那喀索斯情结。类似这样点点滴滴的真金白银撒在书里,让这本书比通俗读物添了些灵气,又不像专业论述那么枯燥刻板。我这么打个比方吧,类似宫保鸡丁这样的名菜哪家店里都有,但这口味可是天上地下,原因多半在于掌勺的水平和用料的诀窍。而周兄的这盘菜,我吃的是兴致盎然。诸位啊,我何等狂妄之人,诚心为别人叫个好是挺不容易的事。 末了,再多句嘴。所谓文如其人,倒也未必,不过依着字里行间流泻的书生意趣来看,此人必定是个风流才子。我虽并未与其晤面,和他不熟,倒是想撺掇些读了这本书就爱上下蛋母鸡的漂亮姑娘们,不妨抿口唇脂穿件花裙去云南将丫扑倒,肯定没什么抵抗力。这家伙是不是好男人我不知道,但绝对适合做个心有灵犀的好情人。 随机文章:从浪漫意淫中管窥西方反极权历史 2009-05-20 无家可归的人 2009-05-10 生之流离,情何以寄 2009-05-06 忘记忘不了的,记住记不住的 2009-05-02 凭谁为歌长恨 2009-04-09 收藏到:Del.icio.us ![]() |
Posted: 17 Jun 2009 11:49 PM PDT 刚才上饭否,余秋雨终于成为热门词汇了。套用过气的孙东东大师的语句:我不敢说全部,至少99%以上的人,是敌对含泪大师的态度。这缘由,想是大家都知道,不但因去年的"含泪"雄文,而且有最近的精彩华章,更主要的是他的捐款事件。几回合下来,这笔款是怎样捐的,如何捐法,想必已经可明了个大概了。 易中天大师更是一副痛打落水狗的姿态,连发数文。想其心态,也是不敢昭人的吧,——大约是为于丹这"小妮子"报一箭之仇。所以,易大师明里说余大师"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暗地里是说"出来混,不要惹我的人"。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好鸟。 一般我的性格不爱扎堆,所以大家都欺负人家含泪大师的时候,我就要为人家名不平。一网友说,以前是大师稀缺,现在是大师遍地,以前大师受到尊重,现在随便一个人都能拿大师捏,批评大师没有任何门槛。我想,这一方面是大师自己不争气,做事没有擦好屁股,又没本事写一手匕首投枪的文章,比如含泪大师的文章,单就"攻击力"而言,那还不如随便一网民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网民跟着起哄,看着人家余大师这枚软柿子摆在那里,都想来捏一捏——不捏白不捏,捏了也白捏(反正余大师无还手之力),白捏谁不捏!——不过,阿Q只敢摸尼姑的头,不敢摸赵太爷的头。软的柿子,捏起来又舒服,又没有危险。 但话说,竟没一个网民(除我之外——我就是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出来为余大师说话,人做到这个份上,也挺他妈失败的。 ![]() |
Posted: 18 Jun 2009 09:58 AM PDT 政府在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對資訊科技應用最大的投資,應屬開發「全港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未來3年涉及支出達8億4,000萬港元,直接創造數百個職位,電子健康記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可算是近年政府對資訊科技最大型的投資項目。 立法會文件中指出,系統將「 讓公私營界別的醫護專業人員在得到病人授權下,輸入、儲存和檢取病人的醫療記錄」,以「加強護理服務的連貫性, 並改善不同醫療服務之間的配合, 使病人獲益」。從大體政府政策層面,政府近年推行各項醫療改革,目的不外乎促進公私營協作,以改善公私營醫療系統不平衡的情況 -- 顯然在技術和運作上,電子病歷記錄在公私營系統之間的互通,是先決條件。整體而言,電子化的醫療服務,在處理近年大型醫療危機(如沙士和現時的H1N1新型流感),已佔據重要的角色。 幸而,香港在電子醫療發展,原來早已達到很高的國際水平,尤其在臨床管理系統方面。作為香港最主要醫療提供者的醫院管理局,十多年前已經開始開發建設臨床管理信息系統(Clinical Management System; CMS),更是全球是少數成功建立單一跨越多家醫院、門診部門應用的共通系統,亦早已在公立醫院機構內成功建立電子病歷系統。去年,醫管局已獲得撥款7億8,000萬,開始開發第三代CMS,提升採用最新的服務導向架構(SOA)設計,增強系統決策支持功能。加上公營系統內的醫護人員已熟習使用資訊科技,令香港極具開發公私營互通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的優勢。 今年六月,政府會向立法會財委會正式申請電子健康記錄的相關撥款,未來一年於食物及衞生局轄下成立電子健康記錄統籌處,統籌公私營界別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的發展。立法會議員自然關心這筆巨額投資是否用得其所,也特別關注成立統籌處時是否必須增設高級職位。筆者身為醫管局成員,也擔任第三代CMS開發統導委員會主席,理解到電子健康記錄系統開發的複雜性,遠超越技術上和管理大型技術開發團隊的層面,還有運作、商業模式、法律、私隱等敏感或涉及多方持份者的問題。 資訊科技界對電子健康記錄帶來的商機,自然充滿希望。不過,這得香港過去在電子醫療方面的專才多集中在醫管局內部,未來數年隨著這行業的發展出現人才短決的問題。同樣,對醫療信息科技有經驗、能力的資訊科技企業也不多,一般企業較缺乏對醫療行業認識,也不利我們在電子醫療方面的發展。因此,企業要正視自身的基本能力。 此外,資訊科技業也關注當局就電子健康記錄的計劃,在未完全落實前對私營醫療機構投資於資訊科技系統的影響。近年,原本私營醫療機構在資訊科技應用上遠落後於公營的醫管局,但這情況近年已改變不少。 需多年才完成開發的電子健康記錄計劃,的確為醫療業界帶來一些不明朗因素,會否令部份私營醫療機構反而對投資卻步?幸好這個擔憂看來並未完全成立,私營醫療機構似乎也也要迎頭趕上,才能未來能與電子健康記錄共通和接軌。故此,當局在制訂的發展計劃,必要與醫療和資訊科技業界保持緊密溝通。 刊載於《ezone》2009年6月18日 |
Posted: 18 Jun 2009 07:44 AM PDT 如果不是国家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公众恐怕不会注意到,在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的政府采购中,竟然存在着对国货和国内企业的"歧视"和"限制"。 6月1日,面对中国欧盟商会负责人"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国际供应商排除在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合同之外"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迅速在官网通过《答记者问》进行了反驳,指出目前招标过程中问题较多的并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6月4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工信部、国家监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同时,为制止限制国产设备使用做法,国家发改委将制定相关政策,予以纠正。 4万亿巨资,既然是要刺激经济,投入市场势所必然。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硕大的蛋糕,企业不分中外,跃跃欲试,都想分得一块,本在情理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意见相左,各执一词,也不奇怪。同时,各国在政府采购中,规定国货必须占一定的比例,虽然在一些经济学家眼中这一做法并不明智,但其以国家利益为重,迎合国民意愿的政治正确性显而易见,这一点在最信奉市场经济的美国政府也不例外,因而不妨将其视为国际惯例。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传统的某些地方和某些部门,居然甘冒政治不正确的风险,以及"崇洋媚外"、"吃里扒外"的诟病,在政府采购中歧视本国企业、限制国产设备使用,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其吊诡之处在于,至少在表面上,那些没有采购本国产品的地方和部门的决策者,却非常像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人。因为我们深信,不论是官员还是商人,在购买决策之前,虽然侧重点不同,都必须进行通盘的利益权衡,趋利避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暂且认定,那些最终把订单交给了国外企业的买家,肯定觉得购买"洋货",即便冒了前述风险,依然是利大于弊,值得一搏。 因此,以利益为着眼点,即使不深究整个购买决策和行为全过程中,诸如质量、价格、竞标之类的细节,也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所谓的"歧视"和"限制",恐怕主要还是某些国货缺乏"竞争力"所致—竞争力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某些国际企业,在国内市场也有不正当竞争的前科。 况且,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日益深化,各行各业分工合作越来越细。虽然国界犹存,贸易壁垒还在,但要鉴别一个产品是国产还是外产,并非易事。一个最近的例子是,宝马轿车,已经跻身政府公务用车采购目录。这款德国品牌的小车,部分就在中国生产——说它们是国货或者洋货,似乎都没有错……从这个角度看,"排斥"国际供应商与"歧视"、"限制"国内企业和产品之争,就是一笔糊涂账,远不如真正的公平竞争清晰可靠。 时代粥煲 |
Posted: 18 Jun 2009 09:19 AM PDT 恐怖活动不会因为美国的道歉而减少
这是录影带中一位毛拉的话: "把四磅重的炭疽(生化武器)可以装在这么大的包里,让一名战士携带,穿过墨西哥的隧道进入美国,到人口密集地方散播,保证一小时内可以干掉三十三万美国人,这个主意够狠吧,比起911那只能算是小意思了,你说对不对?" 这不是《二十四小时》,说话的毛拉也不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讲师,他是本拉登以及Mullah Omar(塔利班的头目)的密友ABDULLAH AL-NAFISI,一位神通广大的恐怖组织召集人。他刚才是在建议基地组织偷运生化武器来袭击美国。这不是在说笑话,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伊斯兰圣战士因此铤而走险。或者这只是下一个恐怖袭击的暗号,不得而知,但至少这要让美国反恐情报机关紧张好一阵子。 尽管奥巴马要讨好穆斯林而不愿意多谈反恐,然而恐怖组织决不会因为他的缄默或者鞠躬道歉,而从此收手不干。他们之所以冷酷无情,是因为他们视美国人为异教徒,是魔鬼,是死有余辜的牲畜。血淋淋的割头录像就足以说明这些人的野蛮和邪恶。 为什么恐怖组织在全世界能够如此迅速的蔓延,这里反映了中东的神权专制及西方民主的冲突,反映了伊斯兰极端教义与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在西方宽松包容的移民政策下,多数穆斯林还不具备吸收和接纳西方主体价值的开放胸襟,被专制禁锢千年的穆斯林们如今已沦为极端教旨主义思想的奴役,因此他们和自由的冲撞无法避免。 伊斯兰宗教不但对现代文明没有起到任何推动作用,更多证据突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在怂恿更多穆斯林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伊斯兰宗教至上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其邪恶的源头,是穆斯林融合现代文明巨大的绊脚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有如此众多穆斯林热衷于反美反西方,之所以他们在看到无辜者遭受恐怖袭击后,居然会聚众庆贺的根本原因。 下篇文章,我将为读者列举伊斯兰宗教与现代文明的背离的诸多实证。 ![]() |
Posted: 18 Jun 2009 09:23 AM PDT 2006年2月,原信息产业部提出的"阳光绿色网络工程"中,就明确提出要制定《基于PC终端的互联网内容过滤软件技术要求》和《基于PC 终端的互联网内容过滤软件测试方法》(以下简称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09年5月19日,工信部发表《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工信部软【2009】226号),2009 年7月起新售个人电脑须预装上网过滤软件。(视频:http://news.qq.com/a/20090609/001355.htm) 2009 年6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秦刚回答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詹姆斯关于中国政府要求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问题时,秦刚反问"你有孩子吗?"而后接着说"如果你有孩子,或今后将要有孩子,我想你能够理解广大家长对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传播的担忧和关切。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9/06/09/004086030.shtml) 2009 年6月9日晚间,有网民发现金惠公司网站的一些网址,点击它们可以直接看到色情图片。到6月 10日,再点击时已经打不开。(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图片应是金慧公司用以检验过滤识别效果的素材,本应是内部管理,但不知什么原因居然可以直接访问。(http://news.163.com/09/0614/11/5BP0TNSQ000125LI.html) 2009年6月9日,360安全卫士将绿坝软件认为是恶意插件。在360安全卫士的网友评论中,共有531人对"绿坝•花季护航"进行评价,其中86%的人认为该软件很差。(http://bbs.tech.sina.com.cn/thread-57-0/table-98564-4867.html)360安全卫士的有关负责人屠先生表示,在与绿坝软件生产公司沟通后,目前"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已从360安全卫士的恶评插件列表内去除。(http://why.eastday.com/y/200902/userobject1ai585094.html) 2009 年6月10日,《南风周末》发表《绿坝测评报告》(http://www.infzm.com/content/29952) 发现绿坝会过滤加菲猫图片,南方周末的测评中说:绿坝会对大面积的黄色区域的图片敏感,对大块黄色块的图片也会有误判。如果是黑色、红色肤色的裸体图像,绿坝未能识别。 2009年6月11日,"反绿坝花季护航"网站成立,网址:(http://www.lssw365.org/) 2009年6月12日,新浪博客上的博主《莫问回程》发表《绿坝响应书上的隐身人:金惠是如何盗卖军队研究成果牟(利)》,(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407dc0100djfv.html) 2009 年6月12日,据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包括谷歌、甲骨文、微软和雅虎在内的多家公司正在要求美国政府将中国"互联网审查"列入中美贸易会谈。报道援引美国电脑和通信工业协会12日发表的一份请愿书称,"中国政府制造了一个敌对的市场环境,使其公民不能充分利用美国高科技公司提供的新产品和技术"。 2009 年6月1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美国加州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指控"绿坝"剽窃了他们的技术,并准备诉诸法律"阻止中国公司推广这款软件 "。(人民网已经删除该文的页面:http://it.people.com.cn/GB/42891/42893/9473565.html) 2009 年6月15日,开发绿坝软件的郑州金惠公司做出回应,关于安全问题,总经理张晨民承认绿坝确有安全漏洞,"但这很正常,任何软件都会有bug。" 他介绍说工信部已经要求他们尽快修复漏洞。郑州金惠公司总经理张晨民接受《CHINADAILY》采访时承认,黑客确实可能通过软件漏洞攻击使用者的电脑。不过,在他看来,这并不能成为指责该软件的充分理由,因为"这种类型的软件都这样"。"我们在上网过滤方面是专家,安全方面不是我们的特长",张晨民说,"工信部要求我们尽快修复漏洞,让软件更加安全。""我们正在努力修复漏洞",张晨民说,"这其实很正常,任何软件都会有bug。"而关于涉嫌剽窃问题,郑州金惠总经理张晨民回应称,"不否认,两款滤网软件的黑名单数据库中的地址可能类似,但这些世界上知名的色情网址是所有上网过滤软件都屏蔽的",张晨民说,"但我们没偷他们的软件代码"。他对Halderman团队的报告表示愤怒,"破解任何人的软件并在网络上披露那些商业秘密细节,都是不负责任的。他们侵犯了我们的版权"。"我认为对绿坝的负面评价和攻击都是别有用心的",张表示,公司准备对Halderman等人采取法律措施。(http://tech.163.com/09/0616/04/5BTFFQC7000915BD.html) 2009年6月 17日,美联社报道说,"由于公众反对在所有新电脑上强制安装过滤软件的计划,中国政府似乎对此作出了让步。 "(http://item.feedsky.com/~feedsky/yeeyan_top/~7201587/233081686/5235728 /1/item.html) 2009年6月1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录制节目讨论"绿坝事件"(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724267):
2009 年6月17日,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蓝烨在接受网易数码专访时表示,所有PC厂商对于工信部要求预装绿坝软件都感到很突然。他表示方正会遵守规定,给每台电脑预置绿坝软件。(http://it.hexun.com/2009-06-17/118735046.html) |
Posted: 18 Jun 2009 08:37 AM PDT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0) | 标签:国民党, 斗地主, 民进党, 港人治港, 港人自治 [1]共产党,国民党,民进党一起斗地主 眼下,在一片热议中,身背台湾当局领导人重责的马英九参选国民党党主席。吴伯雄和王金平这两位国民党重要人物对马英九的态度已越来越温和的情况下,他的当选已没有太大悬念。而今天东方日报评论版里龙吟虎啸一栏中以"民进党和国共打两张牌"为标题,好好的说了说共产党,国民党与民进党三党之间这把围绕两岸政治局势的斗地主。作者开头便明说,民进党最爱打的牌有两张,一张是民主,一张是台独。 从当年蒋经国在台湾推行民主成功后,民进党为了上位抢选票就使出了台独这张牌,并且让台独这个从一开始的不敢公然打出的旗号,最后成为了民进党上台执政的基石。作者写道: 民进党最初为台独开路是用挑拨,煽动所谓"省籍矛盾"的做法,攻击国民党是"外来政权",攻击台湾"土生土长"以外的"外省人"是卖台分子,是"要把台湾出卖给共产党的台奸" 上台后的民进党更是把台独的戏唱的越来越响,手中的台独牌一把把落下。但这时台独牌已不再是打向在野的国民党而已了,共产党也在对岸开始酝酿自己的出牌时机了。作者认为,既然共产党当时比起在野的国民党难惹一万倍,台独牌也就比民主牌难打一万倍。 后来结果大家都知道,这里作者认为是在共产党坚决且强大的否定下,打台独牌打上瘾了的民进党最后"碰的头破血流"。这时,就连美国也只能偏向北京"爱莫能助"。 斗地主是一盘又一盘,民进党如今下野了,在不能和共产党产生实质性对话的时间里,又重新和国民党打起了民主牌。 – ‐‐——– ‐‐——– ‐‐——– ‐‐——– ‐‐——– ‐‐—— [2]港人治港不如港人自治 《东方日报》评论版的济世狂言今天的文章标题是"港人治港不足为训"。作者引用了毛泽东在一九二零年九月三十日发表的《湘人治湘与湘人自治》中的内容,比较论证了一番港人治港的失败。 首先作者引用《湘人治湘与湘人自治》,把这湘人自治和湘人治湘分离了开来。湘人自治,按毛泽东理解的意思便是, 我们主张完全的乡自治,县自治,和完全的省自治。乡长民选,县长民选,省长民选,自己选出同辈中靠得住的人去执行公投,这才叫做"湘人自治" 而关于湘人治湘,毛泽东则以当年被当年国家直接任命而不是民选出来的湖南督军傅良佐为例,提出了反对意见。傅良佐后来在南北军阀混战中逃出长沙。于是作者在这里便拿出了香港做对照,说道 所谓民选,就是香港各路政客十二年来叫得震天价响的"普选"。由此可知,香港政客们只是拾毛泽东的牙慧而已。 最后作者对香港近年来的发展叹息了一番,说香港政客们吹嘘他们如何战胜了索罗斯,却实际上战胜不了雷曼兄弟。作者又对照西藏,并用一个问号结尾: 西藏解放初期,达赖喇嘛集团治藏,保持农奴制度不变;毛泽东谋定而动,步步进逼,一九五九年平息叛乱,达赖出逃,"藏人治藏"也就变为"藏人自治"。今之中央,有毛泽东乎? – ‐‐——– ‐‐——– ‐‐——– ‐‐——– ‐‐——– ‐‐—— □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6/taiwan-three-parties-hong-kong/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