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Wednesday, July 6, 2011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1/7/6

Posted: 06 Jul 2011 03:45 PM PDT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艾未未恢复艺术创作——拘留并没有压垮他的精神、活力、幽默和敏锐。他现在正精力充沛地专注于艺术创作

《华尔街日报》:江泽民去世谣言满天飞,害得中国的"江"都没有了——想用搜索引擎找"长江"都找不到。

美联社:中国审查人员忙于删除关于江泽民去世的谣言——这种网上猫捉老鼠的游戏,显示出中共领导人依然非常神秘

无用之木:江泽民何时去世?——为什么党对他的死活这么不安呢?是因为七一刚过,不想让丧事冲喜吗?还是因为党的保密心态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明镜》周刊:对基辛格的专访——"毛泽东会认为当今中国太物欲横流了"

《华尔街日报》:李娜在法网公开赛获胜显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抢笔书记"李鸿忠的最新高论。

《纽约时报》:一幅古画的团圆引发关于两岸关系的大思考——《富春山居图》的合二为一,充满了对两岸关系的象征意义

《时代》周刊:澳大利亚是否应该为过去的反华法律而道歉?——从十九世纪到上世纪70年代,华人在澳大利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敌视。

 

【经贸动向】

彭博新闻: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中国的水价?——中国的水资源紧张会导致美国的能源价格上升。最佳解决方法应该是让中国对水资源更好地收费

路透社:中国保证清理地方政府债务——为了减少投资人对地方债务的担心,许多银行采取措施修改贷款性质,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

《时代》周刊:中外企业离开中国,转向越南以寻求廉价劳力——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到越南投资,越南市场上充斥中国货

美联社:康菲石油公司为中国漏油事件的应对措施进行辩解——称之前未作通报是因为要寻找漏油源头,已尽最大努力

《纽约时报》:中国发起的投资浪潮令美国小企业受益——2010年中国对美投资50亿美元,但这只是个开始。

《福布斯》:中国资金的新来源——九十年代,外资企业在中国搞到资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现在,它们可以有多种手段进行融资。

《福布斯》:中国人如何看待马云对雅虎的所作所为?——90%以上的企业高管对他颇有微词。而他则不遗余力为自己辩护

 

【社会百态】

中国见红:最大、最快、最长——中国的基建项目和对创纪录的热爱【一】

MSNBC想在中国推销产品吗?雇个白人吧!——中国人的"面子"需求,使得白人在那里很好找到临时工作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这里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这里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科学

Posted: 06 Jul 2011 02:42 PM PDT

作者:菠萝油王子

 

图片猜谜

Posted: 06 Jul 2011 01:55 PM PDT

“No Candy, No Vote”——记代尔市独立日游行

Posted: 06 Jul 2011 01:25 PM PDT

7月4日独立日游行不光是大城市的事情,它更是美国小地方一年一度的节日庆典。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学校、教会、社团、商家、公用事业和民意代表纷纷出动,星条旗、校旗和民间团体的旗帜一路飘扬,游行经过的路线住家栅栏拉上红蓝白三色彩带。见到熟人的彩车或队列经过,坐在休闲椅上观礼的人们会以口哨和欢叫向他们致意,这时游行队伍会向两旁等候的孩子们抛撒更多的糖果,欢乐的气氛掀起一个个高潮。

今年独立日前夜我去马里兰观看美国阿富汗体育联盟组织的阿富汗杯大赛,第二天早上发现院子里一株十多米高的观赏梨树被暴风雨劈开,去家居建材商城买了一部电锯准备自己动手把它锯倒,回来的半路正好赶上代尔市的独立日游行。

代尔市距华盛顿大约40公里,从婴儿潮时期开始到1960-1970年人口增长达到高潮,成为首都南部一个主要的卫星城,目前人口大约7万,加上毗邻的几个社区,一共有10万人左右。今年的游行组委会选举产生的游行荣誉指挥官名叫乔希·西曼(Josh Himan),他是当地高中2002年毕业生,海军陆战队下士,2009年在阿富汗受伤,从腰部以下瘫痪。代尔市还从南边不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匡蒂科基地(Marine Corps Base Quantico)请来军乐仪仗队作为前导,五辆警察摩托开道,县警察局两位骑警助阵,130多个社团报名参加,游行队列沿着代尔大道中段大约3公里的路段行进,从上午10点整开始,历时两个小时,上百辆彩车和数千人参加游行与观礼。

据我的观察,除了与社区生活和服务以及学校社团等有关的单位之外,联邦、州和地方现任官员或有意角逐的候选人,包括代表当地的现任联邦参议员马克·华纳和弗吉尼亚州总检察长肯尼思·库奇纳里,有不下20人参加了游行,绝大多数亲自出马。宣传车和助选人员忙着派传单、撒糖果,候选人自己则头顶炎夏酷日跑前跑后,和观礼群众握手致意,为秋季或明年的选举拉票。

游行中发生了一件趣事。当一队拉选票的队伍走过的时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没有接到糖果,他就大声冲队列喊叫:"不给糖,就不投你的票!"(No candy, no vote)引起周围旁观者的一片哄笑,站在他旁边的母亲都有点不好意思。我没能抢拍到这一镜头,但是回头一想,童稚无欺,这个孩子说出了另类的"皇帝新衣":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全民的利益建立在每个个人、家庭、社团的利益之上,如果不能合理地保障个体的利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又从何谈起。

有人说,美国今年的独立日是在国家面临多重困难的时候,刻意突出爱国的主题。如果他们到美国的乡镇小地方走一走,就会知道爱国在这里是怎么回事。那可不是口号式的,而是非常非常实际,用句现在年轻人听着可能会笑话的老套子,叫做"溶化在血液里"。

下面和读者分享代尔市独立日游行的几张照片。因为是用手机拍的,取景不大理想,还望包涵。

海军陆战队军乐队开路,荣誉指挥官西曼的敞篷车紧随其后

 

联邦参议员在与群众握手

这位候选人紧忙乎,后背都快汗湿透了

就是右边这个身着蓝色T恤手拿装糖果塑料袋的男孩高呼"No candy, no vote"

农民开着拖拉机来游行

垃圾清运工人也参加游行

救援队一丝不苟

菲律宾移民团体参加游行

春田区的选美少女

童子军参加游行的十几个分队之一

1923年的福特汽车

推着婴儿车的妈妈们

联邦政府雇员工会也来凑热闹

油尖旺食物銀行與兒童共晉午餐

Posted: 06 Jul 2011 01:07 PM PDT

油尖旺食物銀行與兒童共晉午餐

2011年6月25日中午,油尖旺食物銀行(由龍緯汶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營運、食物分享計劃贊助)的義工到達香港宣教會恩澤堂,與兒童共晉午餐。是次食材由思賢智苑捐贈,並由義工親自下廚,烹調矮瓜、午餐肉及撈麵等菜式。午餐後,參加者一起遊戲,大家玩得非常高興。歡迎登入<龍緯汶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視像頻道>,重溫油尖旺食物銀行到香港宣教會恩澤堂與兒童共晉午餐的片段:

油尖旺食物銀行與兒童共晉午餐:義工親自下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4yxLwbnLaI

油尖旺食物銀行與兒童共晉午餐:午餐情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lTC42uPRY

油尖旺食物銀行與兒童共晉午餐:一起遊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4fbI0UFeaQ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利比亚:丰富的历史文物

Posted: 06 Jul 2011 12:58 PM PDT

英国裔利比亚籍医师兼人权份子以笔名Amal Al-Leebi写作,最近在Twitter网站涌起思乡情怀,张贴多张自己过去前往利比亚的照片,呈现记忆中的利比亚。

@libyansrevolt:正在浏览自己先前在利比亚拍摄的旧照片…

Arch of Marcus Aurelius in Tripoli Libya 

首都的黎波里旧城夜间的Marcus Aurelius拱门

第一批照片拍摄地点是沿海城市的黎波里,记录在路旁贩卖蔬菜的小贩、旧城Zangas地区小巷里的黄铜匠,还有兜售驼鸟蛋的商人。

他张贴的其他照片里,则走访古迹,例如鄂图曼帝国时期的赤色城堡,位于黎波里旧城,目前则是国立博物馆,保存罗马时代的建筑、马赛克作品及雕塑。

其他照片则有市区各处的格达费口号及标语、格达费更名的"绿色广场"(原名"烈士广场")。

Ousban - A famous Libyan dish 

类似辣味肉馅羊肚的利比亚美食Ousban

他之后前往罗马时代大城Leptis Magna,遗址位于首都东方130公里的Al Khums,也是Wadi Lebda地区滨海处,他拍下许多古迹照片

 

Leptis Magna Libda圆形竞技场,常见于地中海沿岸城市

Leptis Magna名列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这位摄影者也大力推荐强调"这个地方若受任何损伤,犯人都得付出代价"。

 

古清真寺,时间最早可追溯至西元668年

他之后上传的照片包括亲戚的农庄利比亚沙漠沙丘棕榈树水坝数千年古泥城等。

 

利比亚沙漠中的GaberOun绿洲,水源盐分浓度比死海更高!人都可以漂浮其中

 

Jebel Nafusa地区的古粮仓Qasr Elhaj

当地民众带着他上山,拍摄历史可溯至西元前5000年至10000年的古老洞窟艺术,他另提到现场有许多古代壁画,在Acacus山脉尤甚,可惜部分遭到涂鸦破坏

校对:Soup

作者 Tarek Amr · 译者 Leonard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美国文学纲要》连载:民主渊源与独立战争时期的作家(5)

Posted: 06 Jul 2011 11:33 AM PDT

亲爱的读者,我们继续刊载由《美国参考》翻译的《美国文学纲要》修订本,每周一期,希望能够帮助您加深对美国文学的了解。

第二章 民主渊源与独立战争时期的作家(1776–1820)之五

小说作家

今天仍被广泛肯定的第一批重要小说作家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华盛顿·欧文和詹姆斯·费尼莫·库珀采用了美国本土的题材和历史的视角,其主题多涉及时代变迁,作品富有怀旧情调。他们运用了多种体裁,开创了新的文学形式,并找到了将文学创作当作谋生手段的新途径。自他们起,美国文学开始在国内外获得读者并赢得声誉。

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 1771-1810

上文提到,布朗是美国第一位职业作家,他深受英国作家拉德克利夫夫人(Mrs. Radcliffe)和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的影响。(拉德克利夫夫人以其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小说著称;戈德温是小说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的女儿玛丽·雪莱(Mary Shelley)著有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并与英国诗人珀西·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结成伉俪。)

因家境所迫,布朗在两年之内匆匆完成了四部恐怖小说:《威兰》(Wieland,1798)、《阿瑟·默文》(Arthur Mervyn,1799)、《奥蒙德》(Ormond,1799)和《埃德加·亨特利》(Edgar Huntley,1799)。他以这些作品开创了美国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小说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以异乡或荒野为场景,侧重于令人惊悚的深度心理描写和层见叠出的悬疑。装点故事的无不是破败的城堡或修道院、幽灵鬼怪、难以破解的秘密、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物、以及凭借自己的机智和精神力量脱险的孤独少女。这类小说的精彩之处不过是悬疑丛生和魔法的暗示,以及对于身临绝境的人们的灵魂进行的深入探索。评论家认为,布朗的哥特式情结表达了对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尚不健全的社会建制的深重忧虑。

布朗采用独具美国特色的场景。作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布朗将科学理论戏剧化,自行建立起一套小说理论;尽管穷困潦倒,仍大力提倡文学的高标准。他的作品虽不无瑕疵,却有着巨大的黑色震撼力。布朗日益被视为埃德加·爱伦·坡、赫尔曼·梅尔维尔和纳撒尼尔·霍桑等浪漫主义作家的先驱。他表达的是被乐观的启蒙时代所不容而因此转入下意识的恐惧感。

华盛顿·欧文(1789-1859

华盛顿•欧文1809年的画像(来源:WIKIPEDIA)

欧文出生于纽约一个富商家庭,在11个孩子中年龄最小。像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纳撒尼尔·霍桑一样,欧文后来成为驻欧洲的文化和外交使节。由于写作的报酬微薄,若非一系列偶然事件促使他走上这条路,欧文尽管富有才华可能也不会成为职业作家。由于朋友帮助,他的《杰弗里·克雷恩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ye Crayon,1819-1820,杰弗里·克雷恩是欧文的笔名)得以同时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并在两地获得版权和稿酬。

《见闻札记》收录了他的两个最为人称道的故事,即《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和《睡谷的传说》(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见闻札记》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欧文细腻、优雅但看似随意的风格,而 "克雷恩"(crayon,即"蜡笔")暗指他希望像画家那样描绘出丰富精细的色调和情感效果。在《见闻札记》中,欧文将纽约市北面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沿岸的卡兹奇山脉(Catskill Mountains)幻化成一个美妙神奇的所在。

尽管欧文的故事是根据德国传说改编而成,美国读者仍满怀感激地接受了欧文虚构的卡兹奇"历史"(对此读者并不知情)。建国初期是人们不顾一切地追求物质享受的年代,此时欧文给了美国它最需要的东西:用想象编织的一条与这片新土地关联的纽带。

没有任何作家像欧文那样成功地将这片土地人性化,赋予它一个名字、一张面孔和一组传奇故事。《瑞普·凡·温克尔》讲述一个农民在沉睡了20年后,醒来发现昔日的殖民地已经独立,这个故事最终成了民间传说。它还被搬上舞台,汇入口头文学,一代又一代美国人逐渐把它当成了正宗的美国传奇。

欧文发现并帮助满足了这个白手起家的新国家的历史感。他丰富的作品可视作为塑造这个新国家的灵魂而进行的不懈尝试——再现历史并赋予其生命、活力和想象。在题材方面,他选择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场景,如新大陆(New World)的发现、第一位美国总统和民族英雄、西部拓荒等。他最早的作品是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纽约外史》(History of New York,1809),该书写的是荷兰人统治下的纽约,作者是虚构的人物迪德里克·尼克博克(Diedrich Knickerbocker)。后来,欧文的朋友们和当时纽约的作家群被称为"尼克博克派"。

不在阳光下的慈善是伪慈善

Posted: 06 Jul 2011 11:28 AM PDT

    郭美美事件在网友们"穷追不舍"下继续发酵。微薄、论坛、博客到处都充斥着对红十字会的批驳与不满。相关资料显示,红十字会的回应和声明并没有说服广大网友,质疑声越来越响亮!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你只是声明,却没有证明!

    按照一般的新闻逻辑,这么长时间,郭美美事件应该告一段落或者应该有个结论。但是现在看来,似乎这个谜团越来越浓,完全让人理不清头绪。小三,炫富,谎言,包庇。。。这新敏感的字眼在不断的上演,触动着这个社会每一个人的敏感神经。人们开始质疑,以至于在红十字会发微薄辟谣后,网友的评论几乎都是一个词"还钱"!

   "还钱",一方面表达了网友对红十字会的不满,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红十字会暗箱操作、抹黑慈善的恶劣行径。当然,鉴于目前还没有相关证据证明红十字会存在丑恶行径,这口吐沫还不能轻易吐到红十会脸上。只是,令人疑惑的是,作为一个慈善机构,为什么招致这么多的谩骂?而在谩骂和质疑面前却拿不出说服网民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只能说,红十字会是在搞慈善,只不过这个慈善不在阳光下。

   不在阳光下也就意味着缺乏监督体制。这不仅让我想起来最近看的韩国电视连续剧《城市猎人》。剧中的教育部长肆意提高学费,贪污了近2000亿。而当有人可怜那些因为高学费上不起学学生而捐款的时候,他却把这些捐款的钱私藏入自己腰包。原因很简单,他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高度使得已经没有人再对其监督。缺少监督后,内心的私欲就会极度膨胀,最后到了不能克制的地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在有效地监督体制下,每个人才能按照职责要求去工作,防止私欲的无限膨胀。如果不在阳光下行事,那么影子便无处可循。因此,这件事情也给红十字会一个很好的教训,把所有的账目都摆在明面上,供网友核对监督。防止利用慈善的钱来满足个别人的私欲;同时不能伤害人们对慈善的信念。看着那些上不起学,吃不上饭的孩子们,这些搞红十字的人怎么还能明目张胆的利用这些慈善款?

   最后有个好消息:湖北省政府日前为鼓励为国争光的我省体育健将,奖励李娜60万 ,李娜及其家人表示,完成纳税后,48万元所得,加上个人出钱,凑够50万元定向捐助给武汉市孤残养老院,改善他们生活,但拒绝通过红十字会捐助!

  



欢迎订阅法天下·邮件列表:马上订阅!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我要啦免费统计

王涌:国家为什么垄断慈善业?

Posted: 06 Jul 2011 11:28 AM PDT

分类:王涌 阅读数:1210 评论数:8 推荐数:68

 

国家为什么垄断慈善业?

 

郭美美事件以戏剧化的方式触及了中国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让人反思问题的根源——中国的慈善业制度。应该说,慈善业的国家垄断与信息不透明是中国慈善业的两大毒瘤,它不会结出什么善果? 

国家因恐惧公民社会的形成,垄断了慈善业,却不建立现代化的慈善组织治理制度,特别是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中国政府造就了全世界最落后的慈善业制度 中国政府造就了全世界最落后的慈善业制度  中国政府中国政府造就造就

中国政府造就了全世界最落后的慈善业制度 

 

中国红十字会正深陷信任危机之中。

一个90后女孩郭美美在微博中炫富,并自称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网上引发巨浪洪波。无数网民紧紧追踪,齐心协力,欲撕开背后深不可测的黑幕。在此事件中,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极度怀疑、失望乃至鄙夷,说明中国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之脆弱。创始于1864年的红十会在历史上也罕见此幕。

郭美美事件以戏剧化的方式触及了中国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让人反思问题的根源——中国的慈善业制度。应该说,慈善业的国家垄断与信息不透明是中国慈善业的两大毒瘤,它不会结出什么善果?也许郭美美事件只是一个前奏。

中国的慈善业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让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

信任是慈善业的基础,无信任则无慈善业,信任丧失,则慈善业败落。

社会学关于"信任"的研究已颇为成熟,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Lynne G. Zucker是代表人物,他认为,信任的建立有三个渠道:

一是基于个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而建立的信任(process-based);

二是基于血缘或地缘等共同性而建立的信任(characteristic-based);

三是基于法律制度如严格的组织治理结构、信息强制披露等现代制度而建立的信任(institutional-based)。

建立在前两种信任的基础上的一般是小型慈善组织,如我国《基金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非公募基金会,它通过与捐款人的个人化的细密的互动建立信任,在特定的群体中募集资金,实施慈善,或者是特定的群体为集合成员资金行善而设立的;建立在第三种信任基础上的主要是大型慈善组织,如我国《基金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公募基金会,它向社会公众而非特定群体募集善款,对它的信任只能建立在法律制度之上,中国红十字会即属此类。

这两类或大或小的慈善组织在中国的状况如何?

可以说,大型公募慈善组织基本上为国家所垄断,有极强的政府背景,如红十字会,会长由财政部副部长兼任,而民间很难获准设立公募基金会,壹基金的设立就是一例。

小型的慈善组织虽然适合民间设立,但却也难普及。我国涉及慈善机构的设立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四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办法》以及《信托法》中的"公益信托"一章,实质上均采取了严厉的审批制,并设置诸如"挂靠"等冷枪暗箭,严格控制民间慈善组织的设立。一些民间慈善组织无奈采取公司的形式才获得合法地位,"以营利组织的形式从事慈善活动"。

这真是中国的特色。根据美国萨拉蒙(Lester M. Salamon)教授编纂的《非营利组织法律国际指南》,全世界很少有国家对慈善组织等非营利组织的设立采取审批制,通常采取注册制(registration basis);而普通法系国家走得更远,他们甚至还有例外规则(Exception basis),规定:只要慈善等非营利组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应当被推定为合法组织,甚至都不需要登记。

 我国政府为什么对慈善组织和非营利组织采取如此与众不同的态度?原因无非两项,一是政治原因:控制民间组织,防止"敌对势力"渗透,挑战政府权威,保障社会稳定;二是经济原因:防止借慈善组织之形式避税。当然,后者是次要的,前者是主要的。但是,这种保守的态度带来的问题也是严重的,中国慈善业的种种怪相正源于此。

慈善组织设立的严厉的审批制导致我国慈善业的国家垄断,阻塞了整个社会的慈善动力,因为行业可以被垄断,但是,信任与信誉却不可能被垄断。信任需要在细腻的互动中建立,信誉需要在平等的竞争中树立。目前,美国民间约有190万个慈善组织,每年接受的慈善捐赠约3000亿美元,预计在1998-2017年间,全部慈善捐款总额将达到1.7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像中国一样,只有几个屈指可数的慈善机构,而没有那190万个大大小小的像毛细血管般渗透于社会之中的慈善组织,这天文般的数字如何可能?

中国不缺慈善者,但是,根据胡润的调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有一半以上慈善家的捐赠是不通过慈善机构的,前十名中就有八位是通过自己的基金或者直接捐助的方式进行慈善活动"。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慈善最需要信任,中国企业家需要"自助式的慈善",他们要亲历亲为,他们需要自己的基金会,自己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不需要政府代理。美国法律满足了企业家的要求,而中国法律却没有。

破除了慈善业的国家垄断,中国的慈善业就有救了,但也许需要一个很久的过程。

目前,最为令人失望的是,国家垄断了慈善业,却不建立现代化的慈善组织的治理制度,特别是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以我国《红十字会法》为例,所规定的监督机制只是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督,第二十四条规定:"红十字会建立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年向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第二十五条规定:"红十字会的经费使用情况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人民政府的检查监督"。其中,无一字提及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由于政府与红十字会的特殊关系,所谓政府监督必然失效,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缺失使得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的治理结构存在天然的严重的缺陷,所以,问题必然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现代社会的许多制度,如公众公司、公募基金会,均以信任为基础,而强制信息披露是信任的制度基础,信息披露制度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40年英国公司法,它强制公司每年向股东披露资产负债表。上世纪美国大法官布兰戴思(Louis. D. Brandeis)则首次系统阐释了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他的名著是《别人的钱,银行家如何用》,它的名言是:"太阳是最好的杀菌剂,电灯是最好的警察"。美国的证券市场制度、慈善组织制度的设计均承继了这一伟大的哲学。

以前,我们高度关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其实,中国红十字会比上市公司还需要信息披露,因为它的"股东"是全中国的亿万捐款人。

"捐款人的钱,中国红十字会如何用?——它是如何用的?"这是郭美美事件背后的重要问题,它必须公开。 此问题无解,则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无解。



欢迎订阅法天下·邮件列表:马上订阅!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我要啦免费统计

反对、歧视与宽容——对吕丽萍反同言论的看法

Posted: 06 Jul 2011 11:28 AM PDT

@吕丽萍纽约州议会昨晚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提案。这是美国第六个通过类似法案的州,也是最大的一个州。求神怜悯这片日益堕落的土地!即使有一天若这里法律规定反对同性恋会被判刑,我也仍然要传讲:同性恋是罪。神爱罪人,但神恨恶罪!信靠耶稣,胜过罪恶,出死入生

据说,吕女士这条微博的错误在于"歧视",她的"表达"伤害了同性恋人群。不过,这种表达和"强制"比起来实在弱很多。吕女士会如何辩护自己的表达呢?我猜她会说同性恋是"错的(上帝不允许)""危害社会"。想想看,当今,我们所反抗的各种强制也无非依据这两种类似的理由,只是上帝被置换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吕丽萍说"同性恋是罪。神爱罪人,但神恨恶罪"。这可以被怎么理解呢?神恨同性恋(作为感情和行为),但同性恋者仍然是被爱的。那么,她是否在以神的爱为标尺,取消或者降低同性恋者的人格呢?我认为没有,因为同性恋者仍然被神爱。主张某事为错而非低劣,这不是歧视。吕的言论非不道德,仅是内容错误。歧视是不道德的,陈述一条必会被推翻的主张,这是错误。错误需要纠正,但不需要道德谴责。如果吕只有那一条微博的话,我认为,宋丹丹要吕闭嘴,蔡康永说吕不会做人,这都可以理解,但金马奖暂缓邀请吕,就对反同性恋(非歧视)有些不包容了——该起码给吕一个公开道歉或者申辩的机会

假设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同性恋社区,一位同性恋者对我说:"异性恋是肮脏的,'同性恋之神'认为它是罪恶的,你们所有人都要改掉这毛病"——我不会觉得受歧视,虽然我认为他说错误的命题和无效的祈使句。但如果他说你不能进同性恋酒吧,并且号召同性恋酒吧都不让我进(确有可能发生),那我就受歧视了当我说"猪肉是不洁的"的时候,我不觉的它只对我不洁,我觉得它对所有人都是不洁的。但我不认为吃猪肉的人(我身边绝大多数人)的人格低于我,或者他们不卫生。同样地,有时被人说"回民毛病多",我也没觉得这是歧视。但如果有一个班级或者单位的集体活动,只有猪肉这么一种食物,这就是歧视了。和朋友吃饭,被问为何不吃猪肉,我从来只说"猪肉不洁"而不说"民族习惯"。从没有人认为受歧视,他们都说:"啊,原来不是有恩祖先的缘故啊",我也没认为后面这个表达了恍然大悟的句子是侮辱。如果对方坚持是祖先或者有恩于祖先什么的,这就是侮辱了。总之,在涉及食物问题的时候,歧视和侮辱好像不那么轻易出现。 

恋爱较吃饭更敏感,因为爱情更"神圣",与价值、人格更接近。所以,谈同性恋的确不像谈吃东西那样轻松平常。否定一种实现情感的方式的确可能伤害到某些人,不过,我们应该理解,虽则同性恋已经远离了"社会的基本善好"的底线,但某种界限却是的确存在的:比如对恋屍、恋雾、恋潼、恋傗、或者很多虽则经同意却会致残的虐纞,它们中的一些主张的确被普遍认为是错误及不道德的(或者与基本的善好相违背的)。它们道德与否,我也没想明白。不过,当我表达"恋屍(与之发生性关系)是罪恶的""神反对它"时,我究竟有没有歧视到远较同性恋群体弱小的恋屍群体,恋屍群体有没有如央视主播说的那种"平等生存的权利"呢?我国刑法中的"侮辱尸体罪"是否是歧视呢?Incestum在道德上是否是一种生活的权利呢?

假设一个社会中的一般的人,表达"与屍体发生性关系在本质上就是错误的"的时候,恋屍者群体能否如蔡先生般主张,恋屍群体也不为我所知地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并且在某些组织的高层盘根错节,或者曾经有恩与我,从而主张恋屍是正确的呢?他至多可以主张我"不会做人",因为任何得罪这种群体的人都是"不会做人"的,但这并没有为恋屍的道德性增加什么。相比于那个"缺乏做人的根本道理"的指责,我认为,蔡康永的"同性恋者是有血有肉的,而吕丽萍的言论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这一主张更有说服力,也是对吕的有力的反驳。当然,应该澄清,我并非否认同性恋行为的道德性,只是说,蔡康永这类的反驳并没有真正维护同性恋行为本身。

我个人对同性恋并不反感,尤其看过金赛性学报告并且交往了一个比较腐的女友之后,我也不知道那些更少见的恋爱方式的正确与否。我只知道"歧视"是错误的。但,我们又都有表达自由,而且"反对"并非"歧视"的子集,毕竟"反对年轻人听摇滚乐"不是歧视。那么,不仅仅法律地,在中国当代的制度与观念背景之下,在道德上识别"歧视"的方法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获得一个有效的共识之前,我们对任何一种具有争议的行为都应该保持宽容的态度要么是以宽容为底色,以使弱者获得保护为刻薄的界限;要么以保护弱者为目的,以体现宽容为批判的原则,修正一切激烈的表达。

刚刚看了孙海英的访谈。孙说他对同性恋问题"免谈",说它是犯罪。不难发现,这并不是面对道德问题的态度——这是是面对"禁忌"的态度。看来孙的主要情绪是"恐同",他实际是在说"如果想搞我菊,免谈;如果硬要,那就是犯罪"如果这么理解,他的话仅仅体现了对sodomy的焦虑感。看过完整访谈,并且多少分析过他所说的话,则不难发现他的全部情绪大体是基于恐惧或者毛时代的社会观念,全部言说都是"禁忌"言说而非道德言说。与其说他具有作为异性恋的优越感,不如说他内心充斥着恐惧感和羞耻感。孙的言论,完全是基于对同性恋的误解。 

尽管同性恋的权利需要保护,但听央视主播说什么尊重谁谁誰的什么权利,还是觉得很可笑连最普通、最大多数人的权利都践踏,同性恋的问题倒是弄得挺明白。他们之所以唱高调,因为同性恋作为权利不会威胁中共,不会有碍既得利益集团的盘剥。



欢迎订阅法天下·邮件列表:马上订阅!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 雅典学园"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http://www.yadian.cc/ 我要啦免费统计

2011年07月06日 糗事 TOP 10

Posted: 05 Jul 2011 09:00 AM PDT

老婆新买的衣服,亲子装,三件50元,大号是我的,小号是孩子的
=====================================
我是绝对不会穿出去的......

老婆要夺权  

顶139:: 拍-3:: 91条评论


简短。。看裸婚时代的时候暂停了下。然后出现诡异的画面。。求过。。求RP

恐怖大狂魔  

顶142:: 拍-13:: 73条评论


简短不割,家里水表坏了,多次致电自来水公司无果,一日心血来朝再次致电:我家的水表倒转。约半小时,自来水公司就到了。

顶128:: 拍-5:: 61条评论


最近高温,准高三全天补课。我们班班主任,二十多岁,上课时候自己端着桌椅放着办公室空调不吹,在走廊上坐着备课,为的是激励我们,或者说是一起面对吧。

经典语录是"虽然我们是普通班,但是!我相信我们班以后肯定会有人考上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博导!!只要你们考上博导!我就是博导导!!"


高三了,加油!

(不是糗事,勿骂)

顶90:: 拍-5:: 61条评论


围脖看到滴~
就是一张图~
-------------------------------------------------------------------------------------

暴雨  看海  

顶82:: 拍-10:: 28条评论


卖萌的警察蝈蝈~

 JC  

顶83:: 拍-15:: 38条评论


背景1:平时总是坐老板的车。2,我已有四万公里驾驶经验。割一下:今天老板说累让我来开他的车,自我开动后他就来精神了:一会说开得太慢,一会说太快,一会说超车危险,一会说咋不超车……。最后我毛了:尼玛说毛啊,再说给老子滚下去!骂完看到老板满脸的震惊,然后我自觉靠边停车下车。现在我在客车上!准备回家!

顶67:: 拍-3:: 37条评论


关于分数,不求与我党同岁,但愿与祖国共寿

分数  

顶70:: 拍-7:: 23条评论


去年举家去青岛玩,正好一同学也要去青岛坐火车就顺道送她了。
一切顺利如常,可就在火车启动的时候,老妈突然追着火车一边喊着再见,一边摆手示意,弄得我、老爸和火车上的同学都傻眼了。就这么追了十多米,老妈猛然停下整了整头发,一脸平静的走回来,看着呆若木鸡的我爷俩来句
"看着电视上追着火车践行挺来感,一直没机会试而已。不过还没找着感觉呢,这车咋就没影儿了"

噗··拜托···电视剧里是绿皮车····您追的可是动车好吧····

顶66:: 拍-6:: 36条评论


圈人签到....

万能的淫淫  

顶63:: 拍-3:: 27条评论


发表我的糗事 | 手机用户请访问m.qiushibaike.com

《华尔街日报》陆思礼:压制还是改革

Posted: 06 Jul 2011 08:44 AM PDT

核心提示:陆思礼的最新时评――随着抗议增加,北京面临抉择

原文:Repress or Reform: With Protests on Rise, Beijing Faces Choice
作者:陆思礼(Stanley Lubman)
发表:2011年7月5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Lubman_AV_20091028220718.jpg作者简介:陆思礼(Stanley Lubman)长期研究中国法律,现在UC Berkeley 法学院执教,曾著《笼中之鸟:毛时代后的中国法律改革》

最近的抗议活动显示出了公民的不满在逐渐增加,这些抗议不仅仅在农村随处可见,在城市也在不断发生。更重要的是,这些抗议遍布全国各地。尽管这些抗议活动看起来没有联系,一些国外的观察家认为最大的不满是源于社会不公和当地政府的专横独断。值得注意的是,在1.5亿农民工的怨恨在不断增加,他们并未在工作的城市享受到普通市民应有的常规福利,这是非常危险的。

尽管没有迹象显示有任何全国性的活动可能发生,中央政府还是被中东的革命困扰。地方政府对抗议的反应都是镇压,有时还相当暴力。如果日益增长的社会不稳定引起更多的镇压,那么是不是镇压又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呢?抑或是中央政府将会实行改革来平息不满?抗议的增加让中央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在一些案例中,公民自杀使抗议升级,这些公民民因为当地政府对于他们的不作为而感到绝望,例如,一位江西的农民引爆的炸弹造成他自己死亡和一些人受伤,此前,他的房子被当地的腐败官员强拆了。还有,在广东省,城管殴打了一位怀孕的民工商贩,此事引发了骚乱。在广东的另一个城市,据说一位向老板讨薪的工人在老板指使下被捅了,此事也引发了骚乱。

最近《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提到,公众的愤怒正在加剧,特别是在腐败和警察滥用权力方面上, 同时,也一些抗议是由于偶然事件引发的,就像上面提到的孕妇或者被汉族卡车司机撞死的蒙古人。还有一些偶然事件的来源来自互联网,它可以同时传播新闻和谣言 ,观察家称之为"愤怒与科技的会流"。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必须平息骚乱,有时以强制力让异议消音。这种情况发生时,农民工会有"被当地政府镇压"的感觉。国有的《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论批评当地政府以"丛林法则"代替"法律准则"。现实中依法治国仍是很形式化的,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篇国有报纸反对地方政府的社论。

在现行法律下,农民工不允许有城市户口,这使他们不能在工作的城市拥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等保障。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在浙江省,工人们请求当地政府对铅中毒进行赔偿。在他们集体上街游行以后,政府答应给他们每人2000元人民币(合309美元)。工人们对此赔偿结果不满,政府最后将赔偿金额提到了8000元,但是只会给那些有"适合的资格证"的工人。

哈佛社会学教授 马丁・怀特(Martin Whyte)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对于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能人和对帮助穷人的行为都有好感",与此同时,他也发现绝大多数的受调查的目标人群反对政治特权和对农民工的系统性的歧视。

山西出租车司机们的一场自发抗议说明怨愤有时已经一触即发了。几年前,我乘坐出租车时经历这件事情。公路很窄,只要一条车道。一辆车顶装有一串白灯黑色无牌车在出租车一旁专横的行驶,很明显想要超过我们。起初,出租车司机拒绝让路,但在越来越危险的竞争中,他还是屈服了。当这个黑色的汽车超过的时候,我问他这是否是辆公车,他愤怒的答道:"这当然是辆公车!这个国家的官员们有特权!如果官员们有特权我们怎么能有人权?"

观察家们的报道反映了很多中国人认同上述的观点,这就是外交关系学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的易明(Elizabeth Economy)所说的"弥漫在中国社会的不平等感"。 在最近《中国实时报道》(WSJ的专栏,此篇文章就在这里刊发)的一篇评论中,卢宜宜说中国社会的很多不安和不满都来自于不受约束的官员特权,纳什可以无视一切法律规则的特权。

如果现实的不满继续汇聚,并且面对强力镇压,会不会发生更多事件,形成暴力的恶性循环呢?而对于中央政府是否有可能调整引发抗议的政策呢? 在政治学者欧博文(Kevin O'Brien )和李连江在 2006年出版的《中国农村的合法抵抗》一书中,表示抗议会影响政策的执行。在蔡永�的书中,关于"中国的群体性反抗",他认为抗议可以使引起众怒的政策终止并促使新政策诞生。

中国的中央领导层并没有只使用镇压来对付抗议,在最近几年,中央领导层已经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增加工人工资,减少贫困项目和扩大社会保险系统等改革,从而让中国社会更具有包容性。不断增长的大规模抗议意味着政府需要真正实施改革,否则风险是人民更加愤怒,会有更多的抗议发生。

相关阅读:

译者合集:中国的群体性事件 2000-2009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这里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这里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路透社 革命内幕:2011年的解放广场

Posted: 06 Jul 2011 08:44 AM PDT

核心提示:"非暴力抗议的理念不是让人们去当烈士。我们知道,要想让普通的埃及人、阿拉伯人去面对他们的政府和安全部队,必须让他们有保护自己的工具。这样才会提高士气,增加他们走上街头的热情。"

原文:INSIDE A REVOLUTION:TAHRIR SQUARE, 2011
作者:Marwa Awad、Hugo Dixon
来源:路透社特别报道
发表:2011年4月13日
翻译:阿拉伯的劳伦斯
校对:@Freeman7777

2011_tahrir_square.png?w=452&h=391
在2011年2月推翻埃及总统胡思尼・穆巴拉克的抗议活动中,缺乏暴力是抗议运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而这并非意外。

2005年初,在一次网上闲逛的时候,开罗的计算机工程师萨阿德・巴哈尔(Saad Bahaar)遇到了三位倡导使用非暴力技术来推翻强人胡思尼・穆巴拉克的埃及侨民。时年32岁的巴哈尔对政治以及埃及将会如何改变很有兴趣,他深深地迷上了非暴力抗争的理念。他开始和那三个人联系,也点燃了在六年后给解放广场带来自由其中一条的导火索。

他接触的那三个人——内科医生希沙尔・摩西(Hisham Morsy),专业的土木工程师瓦埃尔・阿德尔(Wael Adel)及其表兄弟药剂师艾哈迈德(Ahmed)——都因为伦敦的工作离开了埃及。

通过非暴力抗议,塞尔维亚的Otpor(反抗!)在2000年打倒了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受Otpor这种做法的启发,此三人团体开始研究先前的抗争。最受他们喜爱的其中一位思想家就是波士顿的吉恩・夏普,而夏普则深受圣雄甘地的影响。这三个人在2004年创建了一个网页,用阿拉伯语来宣传公民不服从理念。

起初,三位年轻人进行的是纯理论性的活动。但是在2005年11月,瓦埃尔・阿德尔来到开罗,开办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公民不服从培训会。在他的听众中,有三十名来自反穆巴拉克的抗议组织Kefaya(阿语的意思"够了")的成员。Kefaya在2005年穆巴拉克以压倒性优势获胜的总统大选中获得了自己的声望。在它组织的抗议活动中,抗议人群受到了打手的攻击,有些女性成员被剥光了衣服。在一次授课后,巴哈尔加入了阿德尔的组织,也开启了他作为非暴力行动主义地下教官的序幕。

阿德尔教导活动人士如何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中运作。这么做的话,即使他们的领袖被逮捕了,安全部门也很难消灭他们。在面对警察暴力的时候,如何使非暴力行动保持有纪律的状态,以及如何赢得旁观者等方面,他们也得到了的一些指导。

"一旦意识到安全部队没有使用暴力的可能性,第三方,即那些坐在栏杆上的旁观者也会加入我们的行动。"巴哈尔在接受路透社的系列访问的其中一次这样说道。"安全部队会对你进行骚扰、挑衅,让你作出的暴力回应,这样他们就能够给自己以法律和秩序的名义实行的镇压找到理由。所以一定要避免这种圈套。"

这个培训过程需要时间。3月,正如瓦埃尔・阿德尔在开罗一家破败的咖啡馆接受采访时提到的那样,还未强大到可以与独裁者一较长短之前的非暴力战士们需要一个"试错"过程。

比如,Kefaya过去的确曾开展过几次运动——包括在2006年的一次要求司法独立的运动。但是它们都没能激发起大规模的抗议,也没有把抗议扩展到中产精英之外。在组织内部,年轻的活动人士和年长的政客之间也有分歧。到2007年,整个组织已经失去了运动动能,很多人都选择了退出。

变革学会

2011_tahrir_square_1.png?w=239&h=232与此同时,思想家三人组也发展成了一个总部设在伦敦(最终搬到了卡塔尔),名为变革学会(Academy of Change)的组织。变革学会成了埃及活动人士了解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公民不服从运动的窗口。为了传播新的抗争方法,学会在2007年出版了关注阿拉伯世界的非暴力行动主义的书:《公民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第三条道路:非暴力战争》(Nonviolent War the 3rd Choice)和《变革学会 思想地震》("AOC MindQuake)。

 一年后,学会又出版了《防止恐惧之盾》(Shields to Protect Against Fear),这本手册介绍了在抗议活动中,人们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安全部队攻击的技术。"非暴力抗议的理念不是让人们去当烈士,"阿德尔说。"我们知道,要想让普通的埃及人、阿拉伯人去面对他们的政府和安全部队,必须让他们有保护自己的工具。这样才会提高士气,增加他们走上街头的热情。"

变革学会拥护的理念传遍了埃及。要求变革的呼声也传到了工业地区,而那里有大批受到低工资和恶劣工作环境之苦的工人。不断增加的经济困难鼓动了马哈拉(Mahalla El Kobra)市的工人,尼罗河三角洲上的马哈拉拥有全国最大的纺织工厂。工人们一直和Kefaya,还有其它的劳工活动人士保持联系。一场持续的大规模动员行动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

2006年的12月,超过20000名纺织工人为没有支付给他们的奖金,在马哈拉发动了一次为期6天的罢工,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的胜利。和平但顽强的抗议者让习惯于打击无组织人群的警察部队不知所措。最终,为避免停产带来的损失,政府作出了让步。 

但是随后就出现了挫折。2008年4月,马哈拉的工人为提高工资再次罢工。由Kefaya的前活动人士组织的支持马哈拉罢工的在线号召活动虎头蛇尾。同时,在马哈拉的抗议也转向了暴力。活动人士们声称是便衣警察毁坏了公共财产和警察财物,接着又怪罪到抗议者头上。警察同马哈拉市民之间的流血冲突持续了三天。警察在抗议者周围开枪,投掷催泪瓦斯,暴怒的市民则向警察扔石头。在整个冲突中,至少有三人被杀,数百人受伤,二十多人遭到逮捕。 

运动需要更严明的纪律。巴哈尔开始加大他的努力。他来到远离首都的不同地方,向草根民众宣传和平的公民不服从意识。 

同时,前Kefaya的活动人士创建了4月6日脸书群组,使用互联网来聚集支持者。这个组织使用Otpor的紧握的拳头作为自己的标识,其其中一些成员前往塞尔维亚接受公民不服从培训。 

2011_tahrir_square_2.png?w=410&h=273脸书活动人士

2010年2月。穆罕默德・巴拉迪回到了开罗。这位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诺贝尔奖获得者激励了埃及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相信变革是可能的。其中有几个人在脸书上创建了一个支持巴拉迪担任下一任埃及总统的主页。但是,鉴于穆巴拉克的压制性政权,他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他们向变革学会求助。 

变革学会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在线训练手册,这些脸书活动人士尝试了一段时间。尽管都是网络高手,但他们很多人都觉得完全依赖网络训练太理论化了。难道变革学会就不能给他们一些实际的训练吗? 

这时巴哈尔出手了。 

所有加入那个脸书页面的人被分成100个小组。在埃及不同的地方,巴哈尔使用Powerpoint演示,以及其它工具培训了其中八个小组。PPT主要介绍如何在抗议行动中将自己的力量最大化。巴哈尔解释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围绕家庭则是一个更大的社群。如果一名抗议者遭到警察的逮捕或者殴打,他/她的家庭也许就会变得激进。同样,如果一名警察从事了残忍行为,那么他的家庭和社会网络也许都不会支持他。通过维持有纪律的非暴力行动,政权的力量可被逐步地削弱。 

巴哈尔自己为什么没有被捕?他说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在地下工作,但是他认为安全部门没有把他的非暴力方法当作威胁也是一个原因。 

其他人则没有他这么幸运。2010年6月,在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28岁的哈立德・萨伊德(Khaled Said)被警察打死。萨伊德的家人说,他在网上发布了一段展示了警官们在分享一次毒品搜查行动的战利品的视频。萨伊德的尸体面目全非,警察的暴行激发了进一步的抗议——特别是由谷歌中东及北非地区行销主管Wael Ghonim和地下活动家Abdel Rahman Mansour创建的反酷刑脸书主页"我们都是哈立德・萨伊德"("We are Khaled Said")。 

这个页面是传播诸如"快闪"沉默抗议等非暴力战略的枢纽。所谓快闪,是指大量的人在一个公共场合突然聚集,并集体在短时间内做一些不寻常的举动,然后迅速分散。全国范围内的"快闪"行动指导被发布在页面上。参与者被告知穿上黑色衣服,以小组的规模来到到特殊的地点,以规避大规模公众集会的禁令。他们沿着主干道站成一排,背对街道。一段时间后,他们列队离开。 

跟巴拉迪青年运动进行合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哈立德・萨伊德页面组织者的Ahmed Saleh说,"哈立德・萨伊德主页吸引了无数有意的支持者,其中很多人并不关心政治,但是因为页面的注意力集中在侵犯人权上,而这是一个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问题。页面定下渐进的,容易操作的任务。人们因此感觉很安全,也就加入了进来。
 
跟2006年的马哈拉罢工一样,快闪也是一种安全部队不熟悉的抗议形式。快闪活动的骨干受过组织,来自民间,并散布在埃及全国,看起来好像没人领导。警察不知道如何应对。活动的参与者在线上由哈立德・萨伊德页面的创建者进行非暴力技术培训,在线下则由巴哈尔进行相关培训。 

自由广场2011_tahrir_square_3.png?w=391&h=228

2010年年底,哈立德・萨伊德主页决定组织一场更有野心的行动——一场全国范围的,要求解散议会,解散国家安全局(它被埃及人视做该国最主要的酷刑执行者),并要求内政部长辞职的大游行。 

行动的时间选在1月25日——埃及的全国警察日。在1月17日被征召入伍的Mansour发起了12月28日全国大游行的号召。抗议者被要求前往开罗的解放广场和全国各地的公共场合。但是主页并未要求穆巴拉克下台。随着总统本・阿里的流亡,突尼斯革命在1月14日的达到了高潮,而正是它的成功把埃及的抗议转变成了一场起义。

抗议吸引了所有年龄段,来自所有背景的人民。晚上8点,解放广场里集体响起一句受到突尼斯鼓舞而来口号:"人民要求政权下台。"在那时,很多人都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非暴力不服从的战术。"你不用训练每一个抗议者,只有一小部分活动人士和他们地方上的人们保持紧密的联系。非暴力抗争的理念像病毒一样在传播,"巴哈尔这样说道。 

抗议者去和被派去封锁广场的防暴警察交谈,目的很简单:赢得穿制服者的支持。妇女们向饥肠辘辘的义务兵和军官赠送食物和饼干。 

一旦被驱散,年轻人会很快地重新集合起来。一些人爬上安全部队的运兵车,拉下那些在抛射催泪瓦斯和操作高压水枪的警官。人群因此下定决心要安全部队往后推,以获得更多的空地。当需要号召人群,加强防守的时候,广场上自然地发展出了一种哨声和有节奏地石头敲击广场金属栏杆的通信模式。当人们成功地把安全部队推后的时候,他们也会吹响哨子发出信号。 

受到第一次大规模抗议的鼓励,哈立德・萨伊德主页第二次在线发布了1月28日,周五的行动号召,并把行动定名为(推翻政权的)"革命"。 

四六运动的活动人士,和来自穆斯林兄弟会的年轻成员组成了抗议群众中关键性的前线力量。他们冲破警戒线,随后便面临穆巴拉克支持者的攻击。穆斯林兄弟会是埃及最有组织的反对力量,它的成员习惯于在一个有纪律的队伍里工作。在把活动人士组织成安全小队来守卫解放广场的多个出口的工作上,来自兄弟会的年轻人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对进入广场的人搜身,以发现武器和其它可以被用来制作可以莫洛托夫燃烧瓶的材料。他们不想渗透者或支持者使用暴力。 

为了让示威者坚持非暴力抵抗,变革学会在网上发布了一部8分钟长的电影。电影涵盖了它2008年发布的那本手册的内容。这部影片向人们介绍,如何利用塑料板或厚纸板做成临时的保护物来保护自己的胸部和背部,以及用浸过醋,柠檬水或洋葱水的手帕盖住脸以减轻对催泪瓦斯的反应的技巧。 

大部分情况下,广场上的人都很开心。他们也为自己占领了广场而骄傲。音乐声响了起来。志愿者和抗议者们清扫了垃圾,建立了户外厕所。 

"非暴力行动不只包括非暴力,也包括快乐和幸福,"阿德尔说。"这里节日一样的气氛,是我们能吸引到埃及少见的大规模人群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感觉没有危险,所以就出来了。他们在解放广场看到了埃及的将来,他们也想成为新埃及的一部分。" 

但是整个抗议并非一个完全和平的过程。尤其是在2月2日,一群被怀疑是穆巴拉克的心腹组织的打手,骑着马和骆驼穿过广场,用棍子和鞭子攻击抗议者,抗议者也发起了反攻,他们向穆巴拉克的支持者扔石头,不让他们进入广场。双方进行了一场混战。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骆驼之战"。但是大规模的暴乱并未发生,秩序又回到了广场上。 

阿德尔说,"非暴力起义成功的关键是它不断改变、不断纠错的能力。如果发生了暴力行为或冲突,要迅速解决好,同时也要找到避免再次发生的办法。"受过训练的骨干高喊着"和平,和平!"来压制他们头脑发热的同仁。很快,一直都没有参与冲突的军队宣布,它不会向没有武装的平民开枪。 

9天后,穆巴拉克下台。 

(编辑:Simon Robinson and Sara Ledwith)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这里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这里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外交政策》革命将出现在推语中

Posted: 06 Jul 2011 08:43 AM PDT

核心提示: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新推特阶级先锋队的生活

原文:The Revolution Will Be Tweeted
作者:BLAKE HOUNSHELL
发表:2011年7月/8月刊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阿拉伯的劳伦斯"翻译

inbox_opening_108843992crop_resized.jpg

那是深夜的解放广场。深陷危机中的埃及总统胡思尼 穆巴拉克刚刚发表了一篇古里古怪的演讲,誓言自己不会下台。我跟着数百名愤怒的抗议者,沿着尼罗河,往国家电视大楼走。他们聚集在那里,声讨官方媒体对革命的污蔑。抬头往上看,一位愤怒的演讲者拿着扩音器在大喊:"撒谎的信息部长,阿纳斯・费奇(Anas al-Fiqi,)下台!腐败的政府下台!"在另一边站着的是一群完全不同的反叛者――一群低头看着自己手机的邋遢青年男女。他们在发推。

几天来,热情过度的标题党作家和沉闷的电视主持人们滔滔不绝地说着席卷中东和北非的"推特革命"。《每日秀》搬出萨曼莎・比(Samantha Bee)做自己的"高级推文分析师"来嘲讽这种炒作。我也觉得媒体的宣传太荒谬了,至少是吹过了头;任何见过埃及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覆盖率数据的人都这么说。("在线活动人士的群体很小,"一位抗议领导者提醒我。)

但是,在电视大楼前面,我还是又一次地想到了"推特革命"的说法:与其说这些人是革命者,还不如说他们是把替我们把抗议翻译给外界的记者。

从1月开始,我也一直在推着关于阿拉伯革命的消息,没日没夜地推。但是这让我成为了一名革命者吗?完全没有。尽管有铺天盖地的关于它的谈论,但是推特并不是政治革命的制造者,而是一个媒体先锋。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就成了给国际新闻迷解渴的实时信息流。所以,还是忘掉所有其它夸大其词的论断吧。在一方面有革命性还不够吗?

现在,推特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不,是唯一必要的――跟踪并了解整个阿拉伯地区的动向变化的工具。它聪明,快速――如果有时候它的反应有点太快了的话――还有人情味,而其它信息源只会让你感到冷冰冰的客观。半岛电视台社交媒体部门的主管Riyaad Minty说,"我认为它是一个关于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的巨大的言论泡泡。"

如果中东真的有像推特革命这样的东西,那么是这个工具在改变外部世界看待这一地区的方式。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生Deen Freelon整理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它包含了抗议期间发自7个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和也门)的600万条推文。当他用地点来过滤这些数据的时候,他发现,推特完完全是一个外人讨论重大突发事件的平台,像穆巴拉克的辞职,卡扎菲的一次疯狂咆哮,或者一场大规模抗议的开始。他写道,"只有在外界的关注逐渐减弱的时候,当地和该地区的声音才开始达到他们国际伙伴的水平。"换句话说,推特和其他媒体工具一样,信息有起有落,只是更亲密些。

必须承认,我开始是一个推特怀疑者――它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像Foursquare或Flattr等那样的时髦工具,只是另一个无处不在的,名字差不多都是以"r"结尾的社交网站中的一个。它的倡导者往往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周游世界,从各种会议上进行推特直播,夸赞推特的优点。在开设了帐户后的差不多一年时间,我都很少使用它。

但是从它成立的5年来,推特已经吸引了相当多在各种现场的活动人士和偶然的旁观者、在办公室和现场的记者和办公桌后的分析家。今天的推特上,各种新闻,思想,谣言,推测和有趣的八卦,一片喧腾。(推特把自己从一个无用虚荣的工具转变成了一个新闻平台,它比任何人都更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09年12月,它把自己的提示语从"你在做什么?"改成了"现在在发生什么?"一个最快了解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在推特上关注的方法,是看他是不是还在回答前一个问题。)

脸书和YouTube明显也是这一新闻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主要是用作来自"公民记者"(一个给拿着带摄像头手机的人的时髦称呼)的重要信息的平台。他们上传的视频和和第一手资料通常都很难被外界的人找到和证实,这毫不奇怪。而推特则是好东西不会沉下去的地方。在马里兰大学研究社交媒体的Zeynep Tufekci说,"你根本不可能通过浏览脸书页面来让自己一直知道外界的动态。"她指出,很多发展成阿拉伯革命的在线组织和动员都在脸书上进行的,通常用的是阿拉伯语,但是推特是活动人士把他们的消息告诉世界的地方,而且经常使用的是英语。Minty补充说,"我认为推特是一个广播平台,仿佛你是一名卫星电视提供商或有线电视供应商。"

但是推特也有利用集体意识的能力,就像32岁的单身母亲Manal al-Sherif因为无视沙特阿拉伯的妇女不准开车的禁令而被捕时那样。关于她被捕的消息首先出现在推特上,随后,全世界的阿拉伯人都加入了讨论。讽刺的是,当你关注一个热门标签(推特上用来表示群体推动话题的标签,如#FreeManal或#jan25)的时候,它却没有太大的帮助:越多的用户涌进一个既有的故事,就会有越多的垃圾信息,或由那些缺少经验的用户发出的重复推文,而这些信息能把好的信息淹没。比如,一些关于本拉登死亡的假照片在被揭穿之后,还在推特上流传了好几天。

我经常被人问起:推特,或者总体上的社交媒体,是一个关于这些革命活动的可靠消息来源吗?这很像在问:电视值得相信吗?报纸说的是真的吗?推特只是一个工具――这要看你怎么使用它。像半岛电视台和BBC这样的电视网已经发展出严格的检查程序,来核实从网络得到的消息。从和目击者通过Skype通话来验证地区口音,到检查新的图片和视频,同验证过的有地理编码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比较。但是最终,社交网络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也要依靠信任――我们更容易相信从我们信任的人那里获得的信息,因为那些人过去提供的信息一直都很可靠。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不想在脸书上花时间寻找信息,评估人们被屠杀,或被警察或政权的打手毒打的视频的真实性。那是"旧媒体"要做的,现在它们不得不做得比以前多得多。

相关阅读:

《纽约客》小改变――为什么革命不会被"推"出来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这里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这里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外交学者》郭美美和红十字会

Posted: 06 Jul 2011 08:44 AM PDT

核心提示:围绕着郭美美和红十字会的网络波澜让中共的九十周年纪念都黯然失色

原文:Guo Meimei and the Red Cross
作者:Mu Chunshan
发表:2011年7月5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GuoMeiMei-399x285.jpg最近一段时间, 大多数中国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身上,而非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庆上,这个女孩的网名叫郭美美,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她本人也长得非常甜美,至少符合中国内地人的审美观。

为什么大家会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一位女孩呢?原来吸引众人注意力的是她的微博,她利用这个交流平台大肆炫富。就在6月23日,一个网名叫"郭美美宝贝"的人在博客上贴出她的照片,照片上展现了她住的大别墅、拥有的玛莎拉蒂运动跑车、还有一打名牌手提包。她自称是中国红十字协会的总经理,不过透露自己现在急需培养起只属于富人享有的生活情趣和习惯,比如每个周末都要骑马。       

网民们按图索骥查找出了郭美美以往的登陆信息,发现在2009年以前,她还过着再也不能普通的生活。但是自2009年以后,她的财富急剧飙涨,对十几亿中国同胞来讲,20岁的年轻姑娘能拥有如此多的财富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让网民们好奇的是,这个二十岁的女孩似乎一夜暴富?她靠的是什么?难道她是某个政府官员的女儿(或情妇)?而她在博客上给自己冠以的红十字会总经理的头衔,到底是真是假呢?

正因为这个头衔,促使众网民行动起来欲图更深入地调查了其背景。他们发现,几乎在中国红十字会的一家附属机构组建的同时,有一公司也注册成立。这家公司的经营业务和郭美美在其微博上所描述的恰巧吻合,并且也有人称,公司的CEO和中国红十字会一家附属机构的副秘书长是同一人。

这些蹊跷引来了人们对中国红十字会极大的失望,一家研究机构表示,如果中国红十字会不公开捐赠记录,人们将不再愿意捐款。

针对此次事件,中国红十字会发表了几次声明,还组织了几次情况通报会。但是这并不能让公众满意,大家质问中国红十字为何不完全公开其下属机构的信息。

而郭美美回应称她将计划移民澳大利亚,网民立马向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馆请愿要求以郭可能涉及腐败案拒绝其移民申请。

现在警方已经介入这一事件,全国各家媒体也密切关注势态发展。

但是就个人而言,比起郭美美,我更担心的是中国红十字会今后如何发展。由于我在慈善方面的论述并不多,所以我对中国红十字会方方面面的情况并不怎么清楚。但是,貌似中国的红十字会并不在国际红十字会的系统中。

在之前的汶川和玉树地震中,中国红十字会就卷进了好几起丑闻里。那时,上海红十字会的一些工作人员被爆出一顿晚餐就要花费一万元人民币(约一千五百美元),而重庆红十字会也被曝光用捐款款待政府官员。因此,郭美美事件只会进一步损害这个机构在中国的声誉。        

一些网民说,郭美美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反腐英雄,因为她揭露出这个机构资金的去向。然而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怎么从这个已经腐化的机构里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钱。

与此同时,据报道中国的红十字协会在新浪微博上公布了一个官方验证的帐户。这是否有效,我们将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这里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这里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乱离犬的黄堵独】给刘原的书评

Posted: 06 Jul 2011 07:37 AM PDT

   

七 年前的夏,刘原的《丧家犬也有乡愁》问世,我写了一篇书评,标题是《太平犬吠》,这是我的书评处女作,也就是说,我的第一次给了他。七年后,此人一炮三 响,《丧家犬也有乡愁》、《领先处男半目》、《丢下宝钏走西凉》,三本书呼噜噜滑出刘原的文学产道,每个婴儿都鲜活无匹哭声嘹亮,让我这仅出产过一本书的 人切齿地妒忌,恨不能结扎了他的输卵管,就此绝其文字之嗣。

 

在 人体解剖图谱上,你找不到这根输卵管,这一器官只存在于人类的思想躯壳上。只是有的人是堵塞的,一些狼奶结成的粥样硬化物嵌坎期间,由此丧失了思维层面的 生育能力,此症在女性叫"精神不育",在男性可曰为"思想阳痿"。精神与思维的"绝育",自然不能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刘原显然不属于这种,一胎三 胞,其豪放的生育能力甚至可以给不孕不育医院去打广告。三子的质量也优秀得令人发拇指,阅读时能让人想起纸尿裤广告中婴儿的浑圆小臀,别有一番滑爽。这发 轫于刘原双螺旋结构的流亡DNA,以及流氓RNA,更托了其文学输卵管虽曾被狼奶灌输、却未被淤塞的福,此为作者之大幸,读者之大幸。

 

这 最后一种,作家野夫称之为"道气",道气就是"内蕴的尊贵,是正气凛然的价值观"——如你所知,在这个颠而倒之、满目斯德哥尔摩症的世道,正气凛然的价值 观是一桩稀罕物,尤为难得。细析之,其组成成分就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考、对异端的包容以及对苦难的悲悯。一个文人的体内假如缺少这几种元素,就不能算 作文人,而是思想的太监、权力的帮闲、打人的棒子和舔菊的喉舌。环顾当下,此种类人生物满坑满谷,并以单细胞分裂的方式邪恶繁衍。

 

值 得庆幸的是,刘原站在了它们的对立面,且正在以他的文字为刀、为绳,给这种反人类反人性的生物做绝育手术,顺便还扛起了脑科医生的职责,假如你的大脑中有 红色的污泥淤积,读刘原的书另有一番洗涤、疏浚之功效,实为被动脑残、爱国青年居家旅游必备之佳品。读后,鼠目变鹰眼,浆糊变醍醐,如露入心、如冰沁脾。

 

刘 原这一套三本,其文学母题有三:一曰黄,二曰堵,三曰独,可简称为黄堵独。性是这个古老民族永恒的禁忌,从《诗经》到《肉蒲团》,从李渔到张竞生,鲜有被 主流追捧,多的是禁毁和意识形态的棒杀。刘原不负流氓之名,以鲜明的姿态不断挑战、撩拨着道学家,每一页文字中都可发现林立的中指,和顽童式的狎戏。而 性,是自由的一种,下三路自由,是身体自由的先驱;身体自由,是思维自由的先驱;思维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先驱——私下揣测,这或许就是刘原的文字随时散发 出体液味道的原因。

 

所 谓堵,非帝都交通之堵,实为心脉不畅,郁闷填膺的堵。如此浇漓的年月,每一个活在当下的小民,故乡都在沦陷,心都在流亡。在京城暂住的我,亦逃不脱故乡沦 丧的命,只要那个城市有李刚们颐指气使地存在,我的心房里就不再有一个故乡可以安放。身为资深流窜犯的刘原,阅尽城市的演迁和房东的冷眼,内心被拆迁后的 瓦砾充满,流诸笔端的,自然是一抹浓得板结成块的乡愁。这个年代,乱离人做不成做太平犬,最终太平犬做成了乱离犬。

 

多年以后的作者再回到那个水电站的涵洞中,也许只有两行老泪在皱纹间纵横,触目的,却只有老妪子宫般干涸的河床。

 

所 谓独,是灵魂伸出的孤独,是理查德·耶茨笔下的十一种孤独,是雷蒙德·卡佛释放出绝望味道的马辔头式的孤独,是奥雷连诺上校自闭斗室铸造小金鱼的孤独。孤 独差不多是所有作家的母题,刘原也挣扎不出孤独的刑具,虽然他并不缺可做长夜之谈的师友,却与你我相同,孤独依然深浸骨髓,不管是在杨箕村还是在中关村, 抑或是在长沙的某个洗脚屋,孤独都如影随形,最终幻化而成的,是难以言说的家国悲凉。

 

在刘原的某篇文章中读到这样一段:"学堂先生若要你填籍贯,在墙上挂幅中国地图,一枚飞镖掷去,刺中哪里,你便写哪里"——这就是你我的命,别人是我心安处是故乡,你我是飞镖中处是故乡。这就是现实。

 

抛开令你我无奈的现实,作为书评人,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三本书中的至少某一篇文章,将像飞镖一样,击中你的泪腺,和心脏。准确得残酷,残酷得准确,没命中的话你找刘原退书钱。


刘原三部曲当当地址


软体动物卓越

软体动物当当

短網址嘅保安風險

Posted: 06 Jul 2011 07:41 AM PDT

依家電腦網絡流行微博,香港獨立媒體都用咗 twitter 廣播 71 嘅消息,而微博內容精短,短網址就都處都係。短網址嘅保安風險事宜並唔係新嘅學術研究,而我亦唔係專家,但作為微博嘅使用者,呢個問題避已經無可避。

首先,講講短網址令使用者面對乜野風險:

  • 來歷不明嘅網址:短網址嘅好處係將長長嘅網址收埋,但同時亦可以將來歷不明嘅網址收埋。短網址伺服器好多時都會提供方法畀使用者預先知道原有網址內容,但係,第一,個個伺服器嘅方法都唔同,有啲放個「+」或「?」喺短網址後面,有啲要用唔同嘅網址(例如 http://preview.tinyurl.com/XXXXXX),家下有咁多個短網址伺服器,邊度背得咁多(好彩,有longurlplease幫手)?第二,如果你用電話上 twitter,你會唔會逐一驗查先?
  • 來歷不明嘅網址有乜問題?實在數不勝數,但最經典嘅應該係個幾月前,據聞有 gmail 戶口被人 crack 咗。當然,單單點中可疑網址唔一定會令你 email 被盜 [參考 2],但係配合到系統漏洞,就分分鐘可以秒殺。事實上用 adobe flash 而夠膽一個月都唔 update 一次嘅人又真係好多。有片自己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Cq52MnnC4U
  • 其實短網址伺服器都好努力阻止高危有害或可疑嘅短網址嘅使用。我高興有人做研究去睇短網址伺服器現成有某兩類有害網頁[參考 1],但係,如果使用者無預先查看網址內容就睇落去,中咗釣魚網站或有古惑 XSS 網站都唔知道。事實上,用 noscript 插件(或其他減少 XSS 傷害嘅插件)上網嘅人都好少數。
  • 比較少人留意嘅係,短網址伺服器,甚至短網址製造者亦可能追踪使用者嘅使用習慣,例如短網址製造者可以响原有網址加入 HTTP referrer,令短網址伺服器與原有網址伺服器知道係「邊個」介紹使用者進入。具體內容請細閱 [參考 1]

之後我再介紹以「安全」宣傳嘅短網址伺服器。有個電腦病毒防護公司都推出咗短網址服務,我自己都有用。我先講講佢(McAfee)話佢可以保護乜野:

  • 惡意程式
  • 電腦病毒

的確,惡意程式同電腦病毒都係互聯網嘅重要危害,但係,呢兩個並唔係短網址主要危害。短網址主要危害始終係:釣魚網站(我估計 McAfee 都可以防止,但最好係從瀏覧器上開始阻止),系統缺陷(例如 adobe 上述問題),XSS 攻擊與及私隱問題,我估計 McAfee 無乜野可以做。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大家以為一有咗「McAfee」個標誌就可以信賴,唔需要自己判斷,咁就大錯特錯。例如陳大文部落(注意係短網址,但可以去 mcafee 反查原網址)就一度被 McAfee 視為高危嘅色情網站,用咗 McAfee 短網址就入唔到。近來 McAfee 已經畀使用者入去陳大文部落,但上面仍然有「Categories: Pornography」的標題,唔知係唔係陳大文嘅仇家特別多咯。

另外短網址有「短上短」,呢個亦加重短網址服務者檢查短網址嘅困難(私隱風險當然亦增加了)。所謂「短上短」,以圖中「http://t.co/8TWFZhf」為例,其實佢原本係「is.gd/KI21Uv」,但係,呢個都唔係真身,唯色個網址先至係真身(蝦,終於都知道係可靠嘞)。咁樣,twitter 要知道個網址有無問題,是否真誠可靠就唔係咁容易啦(嗱嗱嗱,佢係專家,我唔係,可能佢有啲秘方我唔識攞)。相同嘅問題,當然一樣會出現喺其他短網址提供者手上。好彩,主流短網址提供者都知道「短上短」係好危險嘅,有政策禁止唔俾咁做。

雖然有短網址服務可以阻止互聯網電腦病毒與及惡意,短網址嘅原有風險始終無法消除。所以,最基礎嘅方法係唔好用。

  • 如果你用 plurk 嘅話,你可以回覆你自己,喺回覆中加入原有網址。在原噗講明,原有網址會列入回覆之中
  • 如果你用 twitter,老實講,我暫時唸唔到有乜好方法。Twitter 自己都有短網址服務,但我唔敢膽駁膽(但我又唔知 twitter 個方法係唔係唔得,只可以用 longurlplease 去預先查看原網址)

遇到有需要用短網址嗰陣,為咗短網址衛生:

  • 除非你引述其他人講嘢(RT 或 RP),否則,千祈唔好轉載由其他人製造嘅短網址。當你貼一條短網址,你要確保條短網址係你製造嘅,而且你親身試過,你要知道負責任。
  • 對於唔肯堅守上述原則嘅人,又或者你唔知對方乜頭乜路,千祈唔好直接開佢地嘅短網址,一定要預先查看。記住 [考參 2] 個故仔,遇上其他系統缺漏,一噤即瓜。

參考:
[1]
Security and Privacy Implications of URL Shortening Services
http://w2spconf.com/2011/papers/urlShortening.pdf

[2]
點樣利用 Abode 產品缺陷和 XSS 攻擊,令你個 gmail 授權畀其他人
http://web.nvd.nist.gov/view/vuln/detail?vulnId=CVE-2011-2107
http://www.adobe.com/support/security/bulletins/apsb11-13.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Cq52MnnC4U

【喀什:中国的“洛杉矶”】2011年第19期总第404期

Posted: 06 Jul 2011 12:51 AM PDT

2011年第19期总第404期 2011 年7月5日出版 订阅热线: 华南地区: 0755-25934569(67) 华北地区: 010-65281005(06) 在线订阅: 现20元/月订阅凤凰周刊官......>>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荒芜还是茂盛

Posted: 06 Jul 2011 07:02 AM PDT

      北京、深圳、南昌一圈子回来,十几天的时光,竟然有一种生疏和荒芜感。院子里的向日葵错落盛开,西红柿、黄瓜也长了出来,几只小西瓜刚刚成型,滚落在草丛里,像是我那些可以预期的美好未来。

夏天来临了,闷热的日子像一串串苦瓜,等着一双丰腴的手晾晒成茶!

 

荒芜还是茂盛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荒芜还是茂盛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荒芜还是茂盛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荒芜还是茂盛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荒芜还是茂盛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荒芜还是茂盛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荒芜还是茂盛 - 姚小远 - 姚小远的BLOG

 

小远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21:48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清饮薄食,谈纳凉度夏良方

Posted: 29 Jun 2011 03:38 AM PDT




『苦夏』时节,三伏天里难免心浮气躁。清代李渔每到夏季,就关门谢客,一个人躺卧在松树下面,用飞泉水洗砚台,拿积雪煮茶喝。『烦夏莫如赏夏』,夏日居家,有了适合的物,其乐无穷。

屋舍住
居家消夏不比在山中水边,首先重视的是房屋本身。其实,北方与南方的降温方式也各不相同,北方干热需避免太阳辐射,而南方湿热则求通风。北京的故宫采用坡屋顶,能够挡住大部分的阳光进入室内,而屋顶又高,因此下部便有缓冲空间,同时只有一层的设计与地面接触,又利用到地表的蓄热功能,冬暖夏凉。同样,上海的石库门,在东西两侧走廊处南北开门,傍晚洗完澡"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穿堂风一过,苦热便消大半。

依循这个法则,想要令屋室温度降低,在外墙种上爬山虎也很适合。一是天然屏障,二来等枝蔓长大还可充当窗帘,三则从视觉上降温。另外,如今随着科技发达,更是有一种屋顶喷雾系统,通过将水变成水珠、水雾,来营造凉爽之意。




竹、瓷去温

纳凉之时,自然少不了竹帘、竹席和竹躺椅相伴。民俗学家张稚庐回忆,老济南人"屋门口垂一幅竹帘,窗户换成纱窗,既透风,也飞不进苍蝇来。府上若有俩闲钱,还可叫人从冰窖里送块天然冰来,放在屋中央的豆绿色瓷缸里,寒气阵阵。

下苦力的穷朋友也有消夏之法,黄昏时回到家,先在井台边痛痛快快冲个澡。吃罢晚饭,赤脚、赤膊拿着把破蒲扇,横卧在庭前荫下的竹躺椅上,饮一口酽茶。地上还铺着张大苇席,任小儿女在上面嬉闹"。只需靠自然之物,寻常百姓也消夏自乐。

而过了傍晚,夜晚热气尤盛,一夜好眠则要靠天然宝物"竹夫人"。竹夫人又名青奴,长约1米,用竹篾编成,四周有竹编网眼,夜晚纳凉最宜。入睡时可拥抱、可搁脚。《红楼梦》有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说的就是它。古人颇懂养身之道,入秋以后睡觉就用不到它了。若是夜晚入睡,还怕热,可抱瓷枕。枕面上有一层瓷釉,去躁降温。
 



扇微凉

相比寻找合适的建筑,取扇纳凉则更便捷、更有效。"扇"中带"羽"便可得知,最早的扇子是由羽毛做成的。在殷代,扇子最初的用处是为遮阳,而非纳凉之物。西汉往后,人们便开始用扇子驱热,诸葛亮轻摇鹅毛扇,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而至今为中国人所喜爱的团扇,源自东汉,以绫罗等织品,点缀绣画。当时扇坠还用玉器、核桃等装饰,《长物志》中建议:"扇坠宜用伽南、沉香为之。"采用天然香料所做的扇坠在微风起时,就能带来舒缓神经的功效。

因此,扇子在中国古代又称"凉友",有"摇风"或"快哉风"的称号。明代诗人瞿佑就曾云:"开合清风纸半张,随之舒卷岂寻常。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自凉"。意思就是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全靠一把蒲扇,却也怡然自得。在物质丰盛的今天,无论是用蒲草编制而成的蒲扇,或是精致文雅的团扇,亦是便利随身携带的折扇,得物并不难,难在我们拥有这样一种"慢慢凉下来"的心态。



夏衣三千,
棉麻为上
夏日择衣,一看面料,二重设计,此外还强调心境。面料与设计都以『自然之法』为上,即用天然材料、随身体的形状,不刻意、不紧绷,方能成为一件真正的夏衣。以自然植物制成的棉麻布料为首选,通风透气,舒适贴身。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苎麻便是夏布,又被称为"良衣",其纤维的中间有沟状空腔,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而且它防腐、防菌、防霉。不过,苎麻虽好,却因质地粗糙,在穿戴时会引起皮肤不适。早在晋代,陶渊明就说:"御冬足大布,粗细以应阳。"也就是讲,夏天应选择穿细夏布制成的衣服。当亚麻从日本传入中国后,因其质地柔软,成为新宠。

除了亚麻,不妨也考虑棉麻、丝棉或丝麻混纺的布料,因其将棉布柔软轻薄、麻布透气舒适与丝绸凉爽贴肤各自的优点集合起来,亦同样是新的夏布良衣。





一件优良的夏衣除了面料,在设计上同样需考虑到给皮肤降温。在柬埔寨,人们喜欢穿一种两边开衩的长裤,虽是长裤走起路来却两腿生风,凉爽无比。在挑选夏衣时,亦需考虑散热,宽袍大袖是上装的首选,袖口宽大,能肩膀与袖子之间的界限,如此一来,肩膀和手臂的活动不受约束,回归到自然状态。同时,领口也应尽量将锁骨露出,增加颈部的散热面积。而下摆则以宽大为主,以增加风速的流动。当衣服与自然融合,人就不觉得衣服是夏天的累赘了。

其实,夏日着衣亦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例如道服千百年来未有大变化,其讲究随形,即使在酷暑禅修、静坐也无妨。因此,一件完美的夏衣,还需带给人们心境上的怡然与自得。




七月正当大小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中(农历七月),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此时不仅身体感觉炎热,心绪也易躁动,适合饮清饮,以降心火、解体热。古时,宋朝清饮为最盛,宋人爱饮冰糖绿豆、沉香水等。现今来看,夏日饮食应重清饮、薄食。
 

清饮,降火好喝
清饮可分为三种,一为清心,二为清口,三则为清肠。清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定自然凉,可使"两腋习习清风生"的绿茶是消夏好物,传统的绿豆汤、酸梅汤、莲子汤,也是清心的上品。此外,欧洲传来的香草冷茶也可降心火。夏日里,一勺浓缩果汁、一瓶凉水、几片香草,炎热的温度也就放慢了脚步。



薄食,减少热量摄入

做到了清,还要注意薄。

夏天大家喜喝绿豆汤。但是当一锅绿豆汤加入了五勺白砂糖就适得其反。糖分与热量成正比,身体变热了,解暑又何从谈起?所以,不妨用甜叶菊的叶子代替白砂糖。甜叶菊的热量几乎为零,而甜度颇高。减少砂糖摄取,是薄食的一部分。薄食,并非不吃,而是改变浓油赤酱的饮食。

再如,沙拉清肠健康,但加入沙拉酱,热量急剧上升。家中制作沙拉,不妨用油醋汁代替沙拉酱。薄食看似复杂,但简言之,便是少油少糖,少炒多拌,蔬菜为主、肉类为辅。摄取的热量减少,身体自然不会那么怕热。 


Lohasly推荐使用Email方式订阅我们的更新内容,你也可以直接订阅RSS。欢迎Follow我们的新浪微博

为了获取更好的浏览效果,欢迎返回原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