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12



38张来自Navid Baraty的优秀摄影照片

Posted: 14 Nov 2012 03:45 PM PST

Navid Baraty 是一位出生于俄亥俄农村家庭的小孩,现在是一位热爱摄影的工程师,今天收集分享: 38张来自Navid Baraty的优秀摄影照片,希望其中有你喜欢和需要的,或者可以给你带来灵感的。

 

ice photography

 

Intersection | NYC

Intersection | Tokyo

Earth

(...)
Read the rest of 38张来自Navid Baraty的优秀摄影照片 (10 words)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2.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推荐本站所使用的空间提供商

30个高品质iPhone5的PSD模版免费下载

Posted: 14 Nov 2012 03:44 PM PST

iPhone5的发布就肯定会对应着有大量的iPhone5的素材需求,今天收集分享:30个高品质iPhone5的PSD模版免费下载,希望其中有你喜欢和需要的,或者可以给你带来灵感的。

 

1. iPhone 5  by Medialoot

 iPhone 5  by Medialoot

2. 3/4 View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3/4 View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3. 3D View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3D View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4. 3D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v2 – White Version

3D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v2

5. iPhone 5 Lock screen GUI psd by heritagei

iPhone 5 Lock screen GUI psd by heritagei

6. iPhone 5 PSD Mockup by Imaginaria Studio

iPhone 5 PSD Mockup by Imaginaria Studio

7.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iPhone 5 Psd Vector Mockup

8. Apple iPhone 5 Vectorized Mockup

Apple iPhone 5 Vectorized Mockup

9. iPhone 5 PSD by bmprc

iPhone 5 PSD by bmprc

10. iPhone 5 Mock up Hi-Res by azispradana

iPhone 5 Mock up Hi-Res by azispradana

11. Apple iPhone 5 PSD by wellgraphic

Apple iPhone 5 PSD by wellgraphic

12. iPhone 5 PSD

iPhone 5 PSD

13. The new iPhone 5 PSD

The new iPhone 5 PSD

14. iPhone 5 (PSD) GUI V4 by James Noble

iPhone 5 (PSD) GUI V4 by James Noble(...)
Read the rest of 30个高品质iPhone5的PSD模版免费下载 (120 words)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2.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推荐本站所使用的空间提供商

18个以木头为主题的创意Logo设计

Posted: 14 Nov 2012 03:44 PM PST

如果你在寻找一些关于木头为主题或者元素的作品和灵感,那么不要错过今天的分享:18个以木头为主题的创意Logo设计,希望其中有你喜欢和需要的,或者可以给你带来灵感的。

 

Woodology

The Barrel

Morning Wood

Oakwood Terrace

Hauswerk

Lasercut / Engraved Wood Logo Mock-Up

Mirana – wood meets metal

Walkwood

(...)
Read the rest of 18个以木头为主题的创意Logo设计 (21 words)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2.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推荐本站所使用的空间提供商

美国国家公园及门票收费知多少

Posted: 14 Nov 2012 02:23 PM PST

黄石国家公园内著名的Old Faithful喷泉(照片:Jon Sullivan )

一些读者对美国的公园、特别是对公园门票感兴趣,想知道公园门票如何收费,今天这篇博文就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美国首创国家公园概念以及管理模式,1872年国会通过决议、格兰特总统签字,将位于怀俄明州的黄石公园作为国家公园加以管理。此后,国家公园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2006年的统计,全球约有6555个国家公园。

目前美国一共有58个国家公园,包括黄石公园、大峡谷公园、大烟山公园(Great Smoky Mountains)、仙人道公园(Shenandoah)、约塞米蒂公园(或称优胜美地公园,Yosemite)、阿卡迪亚公园(Acadia)等,分布在全美27个州以及美属萨摩亚、美属维尔京群岛。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境内的国家公园最多,各有8个;其次是犹他州,境内有5个;科罗拉多州境内有4个。绝大部分国家公园分布在中西部,东部只有少数几个,大华府地区的居民很幸运,附近就有一个仙人道国家公园,开车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 

全美最大的国家公园是位于阿拉斯加的兰格尔 -埃利亚斯公园(Wrangell–St. Elias),面积超过32000平方公里,比许多小州的面积还要大;最小的国家公园是位于阿肯色州的热泉(Hot Springs),面积不到24平方公里。58个国家公园的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公园的面积是3620平方公里。

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照片:Xiao)

从游客量来看,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公园是大烟山,2011年游客数超过900万人次;其次是大峡谷,游客数超过400万人次。相比之下,位于阿拉斯加的克拉克湖游客数最少,2011年只有5227人前往游玩。

在美国的58个国家公园中,目前有14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

进入国家公园是要买门票的,每个公园的票价不一样,没有统一票价。由于美国是一个"汽车民族",到国家公园游山玩水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开车,所以"门票"分为按车计算以及按人计算(进入所有国家公园,青少年16岁以下一律免费)。

以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仙人道国家公园的门票来说,票价有如下几种(所有国家公园门票自购买日算起,7天内有效,可以多次出入)。

12月份到2月份:每辆车(非商用车辆)10美元(无论车上坐几个人)、如果不开车,则每人5美元,包括骑自行车、坐出租车、步行等。

3月份至11月份,每辆车(非商用车辆)15美元(无论车上坐几个人)、如果不开车,则每人8美元,包括骑自行车、坐出租车、步行等。

商用车,比如游览车等的收费为:

1到6人座:每车25美元,外加每人5美元;

7到15人座:每车75美元;

16到25人座:每车100美元;

26座以上:每车200美元。

黄石国家公园的门票,比仙人道国家公园贵,收费如下:

每辆车(非商用车辆)25美元(无论车上坐几个人)、如果不开车,则每人12美元,包括骑自行车、坐出租车、步行等。

商用车,比如游览车等的收费为:

1到6人座:每车25美元,外加每人12美元;

7到15人座:每车125美元;

16到25人座:每车200美元;

26座以上:每车300美元。

此外,黄石公园还有年票,每辆车50美元,自购买日起一年内有效,无限多次进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学校组织学生到国家公园参观,只要填写一张表格,说明参观的目的是以教育为主,就可以免除门票。

大烟山国家公园(照片:Xiao)

国家公园之间虽然有不同的门票规定,价钱不一,但国家公园管理局发行的"美国真美丽(America the Beautiful)"系列长期门票,可以在所有国家公园通行。这些长期门票主要是优待老人、残障人士、军人、义工以及方便民众使用。

老人门票:凡美国公民、绿卡持有人,年龄62岁以上,都可以购买老人门票,票价10美元,终生享用。这个门票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私家车。也就是说,开车去58个国家公园中的任何一个公园,不管车上有几个人,只要有人持有老人门票,就可以进入,不再另外收费(以下所有门票都如此)。

免费军人年票:凡现役军人都可以获得免费年票。

残障人士免费门票:具有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身份的残障人士,可以获得免费门票,终生享用。

义工免费门票:凡在联邦政府机构担任义工250小时以上者,可以获得免费门票,自获得之日起,一年有效。

年票:价格80美元,任何人,包括外国人都可以购买。自购买日起一年内有效。

美国真美丽系列门票之一:年票

以上几种"美国真美丽"系列门票,不但可以通行58个国家公园,还可以在林业局、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局、土地管理局等联邦政府管理的2000多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及草原、湿地、活动中心等地通行。

除了国家公园以外,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州立公园,每个县、市以及镇也都有大小不等的公园,这些公园大多免费,方面民众前往游玩。

在荒漠,守護每一棵許願樹─評論電影《綠洲》

Posted: 14 Nov 2012 11:28 AM PST

(撮寫版刊於14/11/2012蘋果日報副刊)

美國紐約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內的方法演技學院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 曾舉辦一系列經典的研討會,讓學生與當時美國最頂尖的電影電視工作人員對話。研討會最後製成電視節目,觀眾能看到羅拔迪尼路與學生討論電影製作,或阿森一族星級配音員的長相。其中我最喜愛的一集,是訪問梅麗史翠普。由她姓氏(Streep)的來歷,延伸到拍攝每齣經典作品時的心理狀態,直言無諱。對於演戲的重要性,她這樣形容:很多人視演戲為一樣很無聊的生計,於世界無益,但我看到其中意義。當中巨大的價值,來自聆聽他者的說話,聽一些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人,或來自過去的聲音,然後通過你與你的技巧呈現給世人。為無聲者發聲是要事,因為演戲裡面有著太多虛榮,最重要的是我為一個靈魂說話了,我把靈魂現實化了。

細心觀察,我身邊盡是無聲者的說話,一些幽幽的靈...

時間是2003年左右,他離家出走,搬到工廈居住,與伴侶自資創辦獨立音樂廠牌。在生活滑過谷底時,連吃的也沒有。伴侶走到鄰近的麵包店偷麵包,帶回來一起充飢,從此他心裡經常受責。數年後政府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小小的麵包店快撐不下去。他很想做點甚麼,去幫助這個小店保住生計。

時間約是2006年,又是工廈。一班讀電影、攝影、設計的年青人,合力搞自己的studio。所謂studio,也就是甚麼都可以做:練團、錄音、剪片、建黑房曬相,還有更多時間百無了賴,慢慢生活,尋求種種可能。有一位繪畫的女孩同租,患有抑鬱症,長時間服藥。除夕,死於藥物過量。不久年青人解散樂團,逐一遷出單位,朝不同方向發展。

是2011年,報導說有人違規住進迷你倉。想起每逢下課時間,都有背著書包的孩子在工廠區出現。又想起在工廈大閘上一張張來自地政、屋宇、消防的告示,黑字白底,有種像刀子的鋒冷;又像罪狀,告訴你貧窮是種罪。

是2012年夏天,我在觀塘道勵業街交界走過。那曾豎立政府廠廈的地方,早已夷為平地,但竟然還有孤伶伶一稞大樹,尚有蟬鳴。

近年本地出現了一班年輕電影製作人,不再相信主流商業電影是唯一出路,作品充滿社會性。當電影界人人北上搵真銀,他們選擇留低,寧可網上集資開戲,也不賣給一仗功成萬骨枯的大公司。如果七、八十年代從海外回流的電影人共同創造了業界的新浪潮,那麼這班土生土長、相信與觀眾對話、不跟隨資源漂流、珍惜自由多於版稅、對夢工廠仍然存夢、嘗試推倒從來的新生代,就是電影界的「後浪」。

有些人認識林森,未必源於電影,而是他在演藝畢業典禮對唐英年露股抗議。由保育天星皇后運動時期的《人在皇后》、探討本地新移民與南亞裔兒童的《暉仔》、到寫工廈藝文青年的鮮浪潮參賽電影《綠洲》,可見他偏重人文素材的意向。有一點我非常在意的,就是他同時是個 出色的鼓手。能夠有位認識音樂的導演實在太好了,香港的電影真的很難聽呀。

《綠洲》以離家少女的角色,引導觀眾穿梭於以工廠區為生的band友與及中產星期日畫家(sunday painter)之間。一方的band scene,從來不被正視為文化藝術;而另一方的fine art,又可以永遠足不著地。如果青年人於社會是一種弱勢,那麼沒學歷沒房子以運輸為業的青年就是其中最無聲的無聲者之一。音樂對於他們的重量,能如何解釋?朋友說,當他踏入廿五歲,所有的反叛都化為求生。音樂,可能就是反叛與存活之間生死往復煉造而成的一套語言。

從事運輸的工友大概都看盡我城的虛妄。在商場豪宅,工人都不能用前門發亮的升降機,不能在大堂出現。商場都是一個大夢境,貨品都是忽然變出來的呀,你只需要盡情消費,千萬別記起辛勞的人。事實上許多獨立音樂人情願選擇辛勞,起碼好過呆在辦公室是是非非,在都市漫遊,be quiet and drive。

畫廊中年人的對話實在是太真實了,甚至我直覺地認為那並不是創作出來的對白。少女在眾人面前裸露,脫下的是生活的蛹。如果中年人能赤身相互對畫,在交換股票行情之時能注視到對方的生理反應,或許更能坦白,又可能friend都冇得做。但我仍然願意相信美學不是只會存在油畫布上, 而當創作不能接通社會脈絡,那是源於藝術家的狹窄無能。

這是個港台都會把劇集《DIY2K》設定在工廈的時候。但到了我這個年紀,在造假的劇集與真實紀錄之間,只能花時間於後者。想起《D》在拍攝之際,band友拒絕了以七一遊行當作他們的劇集佈景,但仍然見到演員在張鑼打鼓的隊伍之中戰戰兢兢出現,大家都盡力用橫額標語阻止拍攝,很好玩。有時我會想,能獲取拍攝對象的信任,真是個很大的才能。《綠洲》以粗糙的製作,走進基層反抗者的原生地,捕捉到藝術與行動連接的一剎那,一切原來是這樣順理成章。

以此文悼念我這個死去的畫家朋友,在你曾用藝術照亮過的空間取景,並不是經過安排的。起碼,不是我們安排的。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网事打捞:社会寄生虫应有生存权,但不应有特权

Posted: 14 Nov 2012 08:11 AM PST

深海:反思中国的政治改革,一句话是权力和权利的改革。权力的公正性和功利性遭受质疑。人们越来越感到权利受到权力的侵害。至上而下和从下至上的改革方式当然得到不同的结果。法律不能为阶级服务,权力同样不能为阶级服务。法律更不能成为权力的刀把子。

演员孙海英:提议,请金三同志对中国官员及家属放开户籍,免得他们往西方国家邪路上跑。支持中国官员家属及子女移民朝鲜!

小河流水(1635457153):希特勒执政期间,失业率从33%下降至1.3%,国民生产增长102%,国民福利大大提高,建立了尖端的科研工业体系、强大的国防体系,废除了屈辱的条约……。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态度:并未称之为英雄,而视其为永久的耻辱, ……

……

相信多一个人关心多一份力量

Posted: 14 Nov 2012 01:54 AM PST

一个村落,大部分人都支持计划生育政策,如不调整,长期来看必然是要灭亡的。但人性使然,等到村里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必定会刺激村里的一些人重新思考这个政策,调整废除。可悲的是,那时错误已经酿成。

你生活在这里,非常无奈,说得残酷一点,你的妻子会被强制上环,想要第二个孩子会被强制堕胎,倒不是执行者有多庞大无可撼动,最可怕的力量是其他村民都认为这么做无可厚非,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认知上的错误或者说愚昧(显然是被强制灌输错误思想造成的)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可悲的,自相残杀。如果这个村在足够大,像中国这么大,许多的惨无人道的堕胎等事件会被稀释,久而久之都会变得非常麻木,未必会觉得计划生育政策是对的,更多的是根本没意识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存在,已经是理所当然的生活的一部分了。

大多数人在遇到要办准生证问题的时候都是历经折磨,于个人而言的确非常无奈,很无助。这正是信息媒体管制的可怕之处。身边的人并不关心这些,似乎离自己也很遥远,就算当自己遇到的时候他们也只能自认倒霉,各显神通罢了。如果事情总是如此,人类就显得太没希望了。

中国有一些村的计划生育执行是完全执行不下去的,因为这里的人们认为生育权不可剥夺,计生委根本连村口都进不去。这不是什么民风彪悍,而是观念的力量。

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暴力机器这么简单就好了。事实上意识形态的灌输观念的扭曲才是更本质的力量。哪一次重大事故或者那些被曝光的强制堕胎案件官方不是尽可能地掩盖并会正式地给个说法(尽管这些说法通常不会令人满意)为什么既然手握暴力机器不来一句:就他妈不让你们生,怎么着吧。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中国是这个地球上步入老龄化社会最快的一个国家。财富是人创造出来的,人是最大的资源,人进行生产与交换,让这个世界更加繁荣。离开人的劳动,就没有资源这个说法。计划生育本来是一件非常清晰的基本的权利侵犯政策,只是面对很多诸如"虽然不是很人性化,但是……"这类疑问的时候,完全也是可以证明计划生育的不可行,结果是灾难性的,彻彻底底的计划经济思路。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荒谬网络上有许多好文章,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让更多人意识到计划生育的邪恶。多一个人知道多一份力量。废除计划生育。

P.S. 有关计划生育为什么如此荒谬的文章,我曾经在这个文档里选了几篇。对计划生育政策想不明白的人可以看看,欢迎也给你身边那些支持计划生育的朋友们看看 http://163.fm/Sfs6xO2

對吴克儉和陳茂波不信任動議的幾點評論

Posted: 14 Nov 2012 06:23 AM PST

下午看黃毓民動議不信任吴克儉和陳茂波的質詢。本人有以下幾點評論:---
1) 陳茂波在十幾年前擔任景捷董事長時、旗下物業已有類似劏房的板間房存在。姑且不論那時是否違法、但那些板間房發展到近期的劏房、只是間隔的物料不同、陳茂波及其妻子、實際上不可能不知道景捷旗下物業存在著劏房的問題。陳茂波只是在玩弄概念、以圖脫罪!
2) 就算不是局長、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市民、就算喝過一滴酒、也不應該駕車。這是小孩子從政府宣傳片都明白的道理。陳茂波真是百詞莫辯!
3) 吴克儉在國教問題上、對社會造成分化、浪費納稅人錢、浪費市民時間和資源。理應問責下台!
4) 葉劉淑儀一開始便說不支持動議、但後來又叫陳茂波解釋劏房問題,真係當香港人白痴!
5) 最「奸」就係個林大輝、轉一輪大圈、就係叫人俾個機會他們。自己又投棄權票!如果要俾個機會他們繼續做落去、為何唔俾個機會佢地下台、減少市民對政府的怨恨和不信任!

纽约时报:Unwelcome at the Party (文/王力雄;译/林培瑞)

Posted: 14 Nov 2012 06:26 AM PST

两张照片:我和我先生,拍于2008年的北京和2011年的拉萨。
本文转自纽约时报:http://www.nytimes.com/2012/11/07/opinion/in-china-unwelcome-at-the-party.html?_r=0

Unwelcome at the Party

By WANG LIXIONG
Published: November 6, 2012

BeijingON Thursday, China's Communist Party will begin it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which it nicknames "18th Major." I don't belong to a political party and have never felt that Communist Party meetings are any of my business. But my home is in Beijing. I am a writer, and Han Chinese. My wife, Woeser, is also a writer, and Tibetan. The other member of our household is my mother, who is 90.

A few weeks ago, China's political police asked my wife to leave Beijing because "18th Major," a once-in-a-decade coronation of new party leaders, was on the way. The Communist Party views Tibetans and Uighur Muslims from western China as noxious. They are constantly under suspicion as troublemakers, if not terrorists. My wife, as it happens, is petite, as lacking in guile as a window pane, and about as far from a terrorist as one could get.

She has, however, written some words in protest of the fate of her fellow Tibetans. And for this, the party has put her on a blacklist, barred her from publishing, deprived her of her job, and denied her a passport. When she obeyed the recent order and headed home to Tibet, police officers along the way stopped and searched her at nearly every juncture. While Chinese people — on airplanes, trains, buses and motorcycles — are streaming into and out of Tibet by the thousands, Tibetans themselves have become outsiders in their own land, blocked at every turn.

My wife finally did make it to Lhasa, the Tibetan capital, but only because State Security in Beijing had ordered the Tibetan police to allow her to enter for the sake of "18th Major." After all, this is priority No. 1 these days.

Then, on Oct. 24, State Security officers visited my home again. This time it was me they wanted out of Beijing. They left it to me to guess why the party saw me as a threat. I write fiction, and have also written two books on national minorities in China, with the goal of increas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China's ethnic groups. Does such writing displease the party? I suppose it does. A Uighur professor who teaches in Beijing had invited me to his home to observe Id al-Adha, an important Muslim holiday, with some of his Uighur friends. But State Security forbade me to attend, and, to be sure that I didn't, they posted round-the-clock guards outside my door.

None of this involved any legal procedures. When I asked the guards on what authority they stood at my door, they said nothing and pointed upward. We all knew what that meant: "The ones up there, the party." Meanwhile the Uighur professor was forced to cancel his gathering. The reason? "Eighteenth Major."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for the sake of its own meeting, asked that my wife leave me and that I leave my elderly mother, who is too old to live without someone to care for her. Incidentally, she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in 1947 (two years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and a time when joining was still dangerous) and did so in order to oppose the reigning Nationalist government, which she saw as "lacking humanity."

Now, I want to ask her,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human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oday?" but cannot bring myself to inflict on her the pain that the question would bring.

I have replied to State Security that a party conclave is no reason to disperse a family. They, in turn, threatened that if I refused to leave, things would become "uncomfortable" for me. They did not say how. I have decided to wait at home and see. What does a party that vows before the entire world that it follows the rule of law have in mind for my discomfort?

Wang Lixiong is a writer and novelist. This essay was translated by Perry Link from the Chinese.



我妻子因为十八大被要求离京

作者:王力雄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年11月14日


原标题:党的敌人

上周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简称"十八大"。我从不认为中共开会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属于任何政党。我只是家住北京。我是一个作家,汉人;我妻子唯色也是作家,是藏人。家中还有我的母亲,年近九十。

几周以前,国保(中国的政治警察)要求我妻子离开北京,理由是十年一度新一代党领导人换届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对于党,藏人和维吾尔人属于最危险的人群。他们总是被怀疑成恐怖袭击者或麻烦制造者。我的妻子身材娇小,孩子一样单纯,无论如何无法和恐怖活动沾边。

只是因为她写了一些为藏人处境鸣不平的文字,党便把她列上黑名单,剥夺了她的工作,不允许她出版作品,也不给她护照。奇特的是,在回拉萨家乡的一路,因为我妻子的藏人身份,多次被警察拦截和搜查,不让前行,成百上千的汉人从她身边飞驰而过,随意进藏,飞机火车开车骑车络绎不绝,但是藏人却不能在西藏自由通行。

最终,因为"十八大"是在北京开,全国都得以此为先,才算由北京国保与西藏警方通融,允许我妻子进了拉萨,而没像其他外地藏人那样被遣返。

接着,10月24日,国保又来了。这一次他们要求我也离开北京。我不知道我对党的威胁在哪里?我写小说,也写了两本跟中国民族问题有关的书。我推动汉人与其他民族沟通,化解仇恨冲突,难道让党不高兴?看来的确如此。一位在北京教书的维吾尔教授曾邀我去他家,和他的几个维族朋友一起过古尔邦节——一个重要的穆斯林节日。但国保却不让我去。而且,为了确保我不会去,他们还派了警察在我家门口设岗,对我实行软禁。

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法律程序。我问那些警察,谁给他们权力,让他们站在我家门口,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手指向上指了指。我们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上面的人,党。"同样,那个维吾尔教授的节日聚会也被强令取消,理由照样是"十八大"。

中共为它自己开个会,先是让妻子离开我,然后又逼我离开母亲。我母亲年事已高,离不开人照料。无独有偶,她正是在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年前,当时加入共产党还十分危险)加入的共产党,为的就是反抗当时执政的、在她看来是"没有人性的"国民党政府。

现在,我想问她,"你看今天共产党的人性怎么样?"但我不忍心我的问题给她带来痛苦。

我回答国保,没有理由党开会就得拆散我的家庭。至于国保威胁说,我拒绝离开北京会让我不舒服,我将等着看,一个向全世界信誓旦旦实行法治的党,会给我什么。



就陳婉嫻議員提出《紓解貧窮》議案發言稿

Posted: 14 Nov 2012 05:48 AM PST


主席,陳婉嫻議員提出「紓解貧窮」原議案,對於她的大部分議案內容我是支持的,包括設立貧窮線、全面檢討綜援制度等。

在我的發言中,我想集中討論一些我最關注,好像也是其他同事沒有太多提及的問題。首先,我想講吓青年貧窮率。在過去十年,青年的貧窮率持續上升,由2001年的15.2%,上升到2010年的19.3%,貧窮人數由13.2萬增加到16.8萬,這個數字是令人震驚的,並且十年一直上升,政府對青年貧窮的關注,我覺得是特別缺乏的。雖然在2001年在最低工資推出後,青年貧窮率下降至17.5%,即是15萬人,但數字仍然是應該令我們一個富裕的香港社會感到羞愧。

引致青年貧窮的理由,首先是他們失業率嚴重,到2010年高達20.8%,比整體失業率4.4%高出四至五倍,而青年失業更比其他年齡層的失業令人擔心,因為他們不能以工作累積經驗和技能,令人擔心他們當中很多一生不能脫離貧窮。

為什麼這些青年會失業,會貧窮?我認為是原於教育和機會。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2012-2013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的大專就學率排名三十七,而排名最高的三個知識型經濟國家,是南韓、美國和芬蘭,排在香港前面的亞洲國家還有澳洲、新加坡、以色列和日本;但令我嚇了一驚的,是香港的中學就學率排名竟然低至八十五,在亞洲只高過排九十的中國,和再後面的印尼、泰國、越南、孟加拉等。同一個研究報告中,我們香港的教育質素,甚至我們的數學和科學的教育水準的排名都相對較為「似樣」,分別排第二十三和第十一,但就學率就低,我認為者可能也是我們的堅尼系數高,貧富懸殊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從同一個報告對香港的評語,營商者覺得香港最大的問題,包括創新能力不足和工作人口教育程度不足,從這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問題所在。

可惜,這次各位議員的修正案中,要紓解貧窮卻無人提及改善教育,唯一譚耀宗議員都只提到在職培訓等,卻沒有從根本做起。如果我們不改善基本教育,包括大量投放更多資源去教育,由十五年免費教育,由幼稚園開始,不要再斤斤計較地全面推行「一學生、一電腦」和小班教學,再強化香港對大學的研究開發支援,如果我們不真正改造香港的青年人,令他們能夠在今天這全球化,競爭激烈的社會有足夠的競爭力,我們是無法根治或者真正地紓解貧窮的。

另外,我也希望談論一下香港稅制的問題。陳婉嫻議員提出「改善稅制,例如研究開徵資產增值稅,並實行利得稅累進稅制」,改善稅制是應該的,但我們是否可以跳去累進稅制這個答案哩?我認為是不應該的。梁繼昌議員發言中,指出香港一直奉行簡單低稅制度,我們香港不是沒有錢,田北俊議員剛才也說香港政府有的是錢,與其再收多些稅去幫助紓解貧窮,不如做好資源分配,利用我們的盈餘去扶貧。香港是個自由和開放的經濟體,如果香港調高我們的利得稅,只會加快企業離岸,我們稅收未必會有多,但就連就業機會都可能會受壓而減少。

主席,我這樣說當然不是為了保護大財團的利益,只是我真是相信自由經濟。香港是自由經濟的受惠者,我們在面對即使像貧窮這些問題都要小心平衡。梁繼昌議員發言提及像商品及服務稅這些消費稅,認為我們不應排除這些類型的方法去擴闊稅基,我是贊成的,但當然,我們要推動這類的稅種,也必須顧及對基層的影響,和有適當的平衡措施。

主席,紓解貧窮是需要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所有香港人應該可以分享香港經濟的成果,和活在尊嚴中。但當我多次聽到行政長官的發言,他說他只會集中做實事,集中處理貧窮和房屋問題,聽得多我反而有些擔心,點解行政長官不太講經濟發展?甚至在我們這議會內,今屆至今的動議辯論的題目大部分都是關於貧窮和勞工問題,但卻好少談及經濟發展。

沒有經濟發展,沒有更大力度的教育投資,哪有就業、創富和及市民改善生活的機會?

主席,我謹此陳辭。

财富创造与金融改革

Posted: 14 Nov 2012 02:51 AM PST


(摘要:市场是一个组织交换的场地,是企业家在组织交换,所以企业家的贡献就是财富的创造。我不否定工人、农民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作用,是市场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市场。现在中国与日本因为钓鱼岛事件闹僵了,这个市场就破坏了,这是件很糟糕的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是利人利己,一打仗生意就做不成了,我们要想办法把市场恢复起来,这个对人对己都不利啊

 

    ——2012118日根据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现场录音讲座整理


谢谢魏市长的介绍,感谢永州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的邀请,我头一次来到这,我看到永州非常的繁华,我觉得我们的改革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小城市,现在都建设的非常好。我今天讲的题目包括金融业的问题,还有关于对企业家的看法,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我们和别的国家比较,我们国家的企业家处境比较艰难,其实我们都很佩服慈善家做慈善,把自己的钱给别人、给有困难的人,慈善家是了不起的,使别人得到了好处。如果别人得到好处、自己也能得到好处,从这个角度讲,从全社会来讲,一个是损己利人,一个是利人利己、两方面都好,企业家就是这一种人。过去我们认为企业家是剥削的,那是损人利己,我今天想提出来,我们好好想一想,企业家不是损人利己,他是利人利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比慈善家更了不起。当然我这个说法是从财富的角度来看,从道德的角度来看,那当然是慈善家更了不起,如果是企业家又做慈善,那就是双重的了不起,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家做慈善,我很赞成这个做法。

 

为什么说企业家是双赢呢?企业家为大家提供产品、提供服务,这让大家得到好处,企业家也得到到好处,我们只看到企业家得到好处,而没看到我们老百姓从企业家那里也得到好处,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吃喝拉撒,我们靠的是谁?靠的就是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的服务,我们的一切就混乱了,那么吃也吃不好,一切就有问题了,大家想想改革以前,我们是吃也吃不饱,生活非常困难,现在生活这么好,是什么原因啊?企业的原因。改革以前没有企业,只有工厂,工厂不是企业,工厂与企业是两码事,工厂是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企业是赚钱,这个不一样,到底是完成任务好还是赚钱好呢?事实证明是赚钱好,企业家是通过给大家提供产品、服务,而且他还赚钱,所以我们所有的享受是企业提供的,也有一些是政府提供的,比如说马路、公安、环境保护,这些是政府提供的,但是衣食住行都是企业家提供的。为什么企业家能双赢呢?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你与企业打交道,你是很自愿的,没有谁强迫你,不管你打什么交道,不管你买他的商品也好,你卖原料给他也好,或者你去打工。不管是哪一种打交道都是双方都同意,有一方不同意这个交道打不成,双方都同意就说明双方都有好处,至少是没有害处,没有人会同意别人做一件对自己有害的事。你买个面包吃,因为对你有好处,你才买面包吃,所以所有与企业打交道的都是平等自由的,就一定是双赢。这个道理你不琢磨的话你不大看得明白,你仔细一想与企业打交道都是平等自愿的,你愿意企业也愿意,面包房把面包卖给我,他很高兴因为他可以赚钱,我买面包我也很高兴,因为解决了我肚皮的问题,所以任何一个打交道,包括到企业去打工,都是双方都愿意的,也是双方都得到好处,我得到了一个工作,我得到了工资,我有机会发挥我喜欢做的事。当然也有个别的不喜欢,那也长不了,你也会跳槽到别的地方去干,总而言之只要是没有强迫,他是自愿的、平等的,他就一定是双方得到好处的。因为双方得到好处它就有财富的创造,我们知道赌博没有财富的创造,所以不可能你也赢我也赢,所以打麻将怎么可能你也赢我也赢,因为没有财富的创造。企业与别的企业或消费者打交道是双赢,他就一定有财富的创造。

 

我们学习经济学要用逻辑的方法,逻辑的方法就是从道理上、从推理上它是合理的,我们有初中就学几何学,几何学就是培养你一种逻辑的方法,现在我们就要用到逻辑的方法了,双赢就一定有财富的创造,没有财富的创造就不可能双赢,所以你与企业打交道,不管你是买他的东西或者是你卖东西给他,你提供给他原料,或者是你去打工,与企业的各种各样的交道,都是双赢的,都是财富的创造,这就了不起了,社会的财富是从哪儿来的?是与企业打交道产生的,而不一定是劳动,这个道理大家要想通了。因为他不是赌博,赌博没有财富的创造,所以他就不是双赢。如果有双赢,他必定有财富的创造。下面我来解释与企业打交道创造财富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过去认为劳动创造财富,企业家没有什么劳动,因此企业家赚钱就是剥削,这个想法是很错误的,我们拿事实来看,改革以前我们的工人农民劳动很辛苦,但只有很少的财富,或是根本没什么财富,现在我们的工人农民,劳动比过去少了,过去一个星期干六天,现在一个星期干五天,劳动少了但财富多了,原因就是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起了什么作用呢?企业家把一切东西都用好了,把它组织好了。这个工作不是政府干的,也不是工人农民干的,是企业家干的。企业家把土地、人工、资本、机器设备等一系列东西组合起来,用最优的方法。他要考虑用什么样的人?在哪块地上?用什么样的原材料?产品销到哪里去?这都是企业家做的事,这个非常重要。正因为过去没有企业家,所以这些事全乱套。企业家怎么来组合这些事呢?他用一个方法,叫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所以财富是怎么创造的,财富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的,在我们经济学里面,叫做资源配置,把资源(人财物、市场等)组合起来,这样财富就创造出来了。

 

举个例子,广东有香蕉,北方没有香蕉,北方人就吃不到香蕉,广东人吃了太多的香蕉,你把香蕉从南方运到北方,这就是物尽其用,财富就创造了,香蕉还是那个香蕉没有变,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呢,香蕉没有变他的价值就不能变,按现在的说法呢,它物尽其用了,价值就提高了。人也是一样,你在这里干在那里干,你在哪里赚的钱多你就到哪里去了,那就是人尽其才。企业家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会选一个合适的人,这个人也觉得干这个活我挺喜欢,双方都同意了就做到人尽其才了。所有企业家做的事就是通过打交道、通过交换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富就创造出来了,企业家赚的钱就是组合这些要素的钱。怎么组合法,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改革以前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人组织这些要素,即使组合也不是最优的,在座的各位40多岁、50多岁的,也许你们还有经验,那个时候的工厂招工不是挑选的,没有机会挑选,有哪个人你就接收哪个人,每个工人、职员也没有机会挑选,都是派的,人才完全埋没了。

 

就拿种粮食来讲,种粮食是不是创造财富?不一定,那要看你怎么种?如果你让会种粮食的人去种,那是人尽其才、就对了,你让一个不会种粮食的人去种、就糟了,改革以前我是一个工程师,我去种了六、七年粮,毛主席号召我们上山下乡,机关干部都要到农村去,向农民学习,粮食种没种出来,也种出来了,但成本很高,你让一个工程师去种粮食,不光是我,国家干部都下放过,老师、医生都去种粮,你说那个种粮怎么会创造财富呢?其次种粮在哪块地上种,应该在适合种粮的地上去种,你决不能在两栋高楼中间种一块水稻,高楼什么意思?就是土地很贵,土地贵才朝空间发展,你让一个贵的土地种水稻,那不是浪费了财富吗?这就说明财富如何创造,不是劳动,而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个人你该干什么、你喜欢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一块地该种粮就种粮,该盖房子就盖房子,该修路就修路,物尽其用这就是财富的创造。

 

说到底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创造的财富。劳动也必须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创造财富,过去没有企业家,我们的劳动就白费了,我们大炼钢铁,就是把财富浪费掉了,这个劳动不仅不创造财富,还消灭财富。我炼过钢铁,很奇怪吧,我这个工程师种过粮又炼过钢铁,为什么呢?毛主席号召的。全国的农民都炼过钢,你想想村村冒烟,每个村点个炉子,那简直是开玩笑。就是这么干的,干了30年,那个时候的学校不让大学教授管大学,让工人来管大学,让部队来管工厂,这就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全乱套了,因为没有企业家,所以不要小看企业家,企业家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讲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然也包括钱尽其用,我们的钱要把他用好了,这个事非常重要,在座金融业的企业家,我看到这里写了"鸿富担保、民间融资专家",他就是金融业的企业家,他干什么事?他就干钱尽其用,刚才我讲了,一切物尽其用都是财富的创造,整个社会是怎么富起来的,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特别重要的就是钱尽其用,这与马克思的看法不一样,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财富,他不管你是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个显然是错误的,现在经济学证明了资源配置创造财富,什么是资源配置?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中就包括对钱的配置、资本的配置。资本从哪儿来,资本从我们每个家庭的储蓄来,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每个人都有个银行帐号,钱就放在帐号里面。银行把大家的钱集中起来干什么?就是钱尽其用,找一个最好的用处让它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就创造出来了,钱尽其用就创造了财富,金融业没有劳动,就是在计算机上调用数字,这有什么劳动,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才是劳动,像工人开机器、农民种地才是劳动,他认为服务业不创造财富,理发不创造财富,金融业不创造财富,如果说金融业不创造财富,他还赚了好多的钱,那是不是剥削,那你只能说是剥削了,他没有劳动,那就是把别人劳动的钱拿过来了,那就是剥削,如果金融业是剥削,那干脆把它关了算了,但全世界金融业还没关过门,还越来越发达,赚了很多钱,它怎么干呢?它就是钱尽其用。所以企业家创造财富的方法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什么金融业是钱尽其用,它是财富的创造,它把储蓄放在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能发展生产,能赚很多的钱。所以讲钱有很多用处,金融业就是把它放在最有用的地方用掉,这是金融业的本事,不是别人的本事,实业家与金融家是不一样的,金融家是把钱调到最有效的地方去。

 

那么你们看看中国的金融业是什么状况,就不是太好,因为最需要钱的中小企业借不到钱,相反的就是国家的一些大项目,只要发改委一批,就源源不断的借入钱,不管项目好坏,正因为这样,我们的金融业、银行系统欠了好多的债,这个事是很危险的,你把钱给了亏损的项目,你就没有钱尽其用,你没有创造财富,而是消灭了财富,这个金融系统迟早要出大问题的。有人讲我们的铁路系统,就面临巨大的风险,因为它借了好多的钱(上万亿),那么多钱还不了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中国的铁路系统有巨大的金融风险。相反的我们中小企业却贷不到款,中小企业能提供产品、服务,能赚钱,愿意出很高的利息来借钱但借不到,我们的银行不借钱给它,所以就出现了"鸿富担保、民间融资",所以民间融资起什么作用呢?就是替金融业把钱用好,在这儿我们正好看到我们的高利贷就是钱尽其用,大家想想看,我这儿有钱借给谁呢?当然是借给利息最高的,不借给高利息我借给低利息,那我不是犯傻吗?商业没有这样的事,拍卖是谁出的价钱高我卖给谁,卖给价钱高的就是物尽其高。高利贷恰好就是钱尽其用,我们没有理由反对高利贷,你懂得金融如何创造财富,就是它把钱用好了,你就知道它不是剥削,高利贷就应该是金融业做的事。当然我也反对高利贷,因为利息太高,为什么利息这么高呢?是因为供不应求,因为只有少数的钱,但借高利贷的人多,所有价格就上去了,现在是放高利贷太少,借高利贷的人太多,供不应求所以价格就上升,所以反高利贷的方法不是禁止高利贷,而是鼓励高利贷,大家都去放高利贷,利息就下来了,就没有高利贷了,中国也好外国也好都反高利贷,为什么反不掉呢?就是方法错了。你越反高利贷利息就越高,你越提倡高利贷利息就下来了,这个东西大家一般不接受,都说高利贷坏,你让大家去放高利贷,不是让大家去坏吗?但是从经济学来看它不是这样的,我不是说高利贷好,我是鼓励钱的自由流动,它会流到利息高的地方去,流到最有用的地方去,能创造更好的财富。

 

有一种说法金融业是企业赚的钱,把钱分给了你,对不对呢?银行把钱借给企业家,收他的利息,这个利息是企业家创造的还是金融家创造的,一般人认为你收的利息是企业家创造的,不是你创造的,这个说法不对。我来解释为什么不对?有一个农民用他的劳动种出100斤小麦,他为了吃这100斤小麦,他就需要让磨房把这100斤小麦磨成面粉,他给磨房10斤小麦,背回去90斤面粉,磨房得了10斤小麦,这10斤小麦是磨房创造的还是农民创造的?很简单的一个问题那当然是农民创造的。磨房怎么会创造小麦呢?但是这个答案对不对,想来想去这个答案不太对,你说是农民创造的,那磨房岂不是白拿了10斤小麦,别小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的。10斤小麦是农民创造的那绝对没错,那磨房岂不是没有贡献,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回答的,因为磨房创造了10斤小麦的财富,因为物和财富是不一样的,因为农民是创造了10斤小麦,而磨房创造了10斤小麦的财富,所以磨房是有贡献的。因为农民的100斤小麦变成90斤面粉,小麦的重量少了10斤,但90斤面粉比100斤小麦的财富增加了。过去都说机关干部、知识分子都是工人、农民养活的,我想那也没错,我吃的饭就是他种的,那是因为不懂经济学,认为我们是工人、农民养活的。现在懂了经济学了,我们的财富那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不是他创造的,这就是讲磨房磨小麦得到报酬是创造财富。同样的道理,金融业创造的利息不是企业家创造的,是金融业创造的,为什么是他创造的呢?就是钱尽其用了。

 

这里面有一件非常奥妙的事,为什么奥妙?就是一切交换,就是我买面包,他把面包卖给我,为什么他为我服务,为什么他的面包到我的手里了,这一切都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交换创造财富就是这个道理。我花两块钱买一个面包,面包房只有面包没有钱,我花两块钱他赚五毛钱,我为什么愿意买这个面包呢?因为不买面包就得自己回家烤面包,我烤的面包质量没他的好、成本还要贵,我花两块钱就能买到面包了,这对我来讲很划算,一块五的面包到了我这两块钱,我还觉得很划算,这就是物尽其用了,一切的交换都是使得物尽其用。我再这举个例子:就是企业的交换。就是把企业的厂房、设备、人员、市场营销统统把它卖了,大家想想看这个企业为什么会卖掉呢?还是一句话:物尽其用。这个企业在原来老板的手里与在新老板的手里不一样,到了新老板手里通过调整就能赚到更多的钱了,这就做到物尽其用了。比如原来的老板他借不到钱,新老板能借到钱,这一下把企业搞活了,也比如说新老板有一个技术,原来的老板没有,通过这个新技术把产品质量提高了。

 

我们天天做买卖,很少想为什么有买卖,就是物尽其用。自从人类有了买卖、有了交换,财富就增加了。人类历史有很多万年了,从公元元年人类共有2亿人,平均寿命是24岁;公元1800年是10个亿,平均寿命是26岁;今年人口达到70个亿,平均寿命是67岁。原来的1800年增加了8亿人,现在只有两百多年却增加了60亿人。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有了市场、有了交换,交换使得财富得到增加,有人说这两百多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说法是对的,但这是比较肤浅的,没有看到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是因为有了市场,科学技术被市场化,没有市场的支持,科学技术起不了作用。现在的计算机每年在更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市场在起作用。你不更新你被淘汰,你不更新你赚不到钱。所以市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市场是一个组织交换的场地,是企业家在组织交换,所以企业家的贡献就是财富的创造。我不否定工人、农民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作用,是市场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市场。现在中国与日本因为钓鱼岛事件闹僵了,这个市场就破坏了,这是件很糟糕的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市场是利人利己,一打仗生意就做不成了,我们要想办法把市场恢复起来,这个对人对己都不利啊,当然我们国家也有领土主权等问题,但钓鱼岛问题不是日本要把中国人变成亡国奴,我看没有这个问题,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日本侵略中国,把中国人变成亡国奴,这个当然不干,钓鱼岛不是这个问题。我们要保护市场,由于市场的作用,消灭了争夺资源的战争,资源从市场上购买,全世界的石油是有限的,而且越来越杂,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要进口石油,会不会因为要进口石油要打仗。因为钓鱼岛可能会打仗,进口石油不会打仗,因为只要花钱买不就完了吗?日本是一个资源的穷国,他的粮食40%靠进口,因此占领了我们的东三省,东三省有煤、木头、粮食等,日本没有,只有有了这些东西他才能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打败了。现在的日本仍是资源的穷国,但是他的人均GDP排名第二,所以他不需要打仗。

 

由于有了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就消灭了争夺资源的战争,当然现在战争还有,但不是资源问题,而是主权领土问题,包括钓鱼岛都不是资源问题,如果是资源问题,那好办,就让中国的企业家与日本的企业家去谈。政治家一谈就是领土问题、主权、面子,中国、日本的外交部都在争面子,面子是没有双赢的,你赢我就得输,我赢你就得输,资源是双赢的,企业家一谈就谈成了。包括台湾也一样,如现在有直航了,这是企业家谈成的,政治家谈不成。和平比什么都重要,怎么样达到和平,意识形态让点步、领土主权让点步,资源问题是不会打仗的,有人说美国打伊拉克是因为石油,大家去想想看,美国打伊拉克花了几万个亿,美国一年进口石油只要一千多亿,这太不划算了。

 

我们在解放后执行了一条错误的倒退路线,就是打倒企业家,结果是19491979年,整个国民经济大倒退,1949年当然生活也不好、但没饿死人,到了1979年有3亿多农民吃不饱。在古代,中国、外国都看不起企业家,工农兵学商,商人划到最后,外国也一样认为商人就是坏人,现在全世界对企业家是很尊重的,而且现在最好的人才都去当企业家了,早先最好的人才去当政治家。美国的企业家比尔.盖茨发明了Windows,他就赚了很多很多钱,所以现在好的人才都奔向企业,社会进步就是靠企业,现在马路上的商店、理发店、汽车店、音响店、手机店、洗脚店、旅游的店等等,30年前统统没有,这个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进步。这此店不是工人、农民开的,都是企业家开的。如果财富还要继续增长,就会有新的需求,企业家会根据需求做服务。所以人类社会进步虽然有文化、政治方面的原因,但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因为他给你创造了财富,你没有财富你就什么都谈不上。你要搞文化你没有钱你搞什么,所以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大家都赚钱,工人、农民、企业家都赚钱,但企业家起到了组织的作用。

 

过去搞工业化搞不成,大炼钢铁结果是越炼越穷,农业学大寨、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点,结果没有财富创造。因为我们的目标错了,目标是财富的创造、是赚钱,所以改革30年从财富创造来讲,所有的国家都没有我们成功,永州我是第一次来,原来认为永州是个小城市,应该不会有什么高楼大厦,事实不是这样,这就是我们成功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赚钱、都创造财富。失败的地方就是把钱看成是唯一的追求,别的什么都不要了,什么原则统统都让步了,现在什么东西都是靠钱,评模特谁第一、谁第二据说都是花钱买的,当官也是可以买卖的,一个官多少钱,踢足球谁赢谁输也是可以买卖的,这个社会都钻进钱眼里去了,这就很糟糕。

 

现在钱越来越多,但大家不快乐,这是一切把钱糟蹋掉了。所以市场也有两大问题解决不了,一是贫富差距,比尔.盖茨他赚了很多钱,他就是靠市场赚的,他没有剥削谁,打篮球的姚明去年赚了一个多亿,他也没有剥削谁。这个问题就要靠政府、民间的慈善机构来改善。第二个问题就是环境保护,这个东西市场解决不了,市场可以解决一切可以交换、买卖的东西,不能交换、买卖的东西他解决不了。所以我想今后人类的两个大问题就是贫富差距与环境保护,企业是一件很好的事,中国的企业家与外国的企业家不一样,他们生存的环境比较恶劣,因为我们受了马克思的骗,认为企业家都是剥削者,这个说法完全错误,剥削是没有财富创造的。市场是创造财富的,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像美国、日本,你说他是剥削的,剥削怎么可能越来越富呢?我们过去改的公有制结果是穷的要死,现在改的私有制结果是越来越好了,我们国家从1949年解放开始,就打倒了资本家、企业家,这完全错了。但这种影响还在,学校还在教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就是剥削者,这和我今天讲的完全不一样,我讲的资本家是创造财富的,大家想一下到底谁对?

 

因此中国的企业家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把全社会对企业家的看法纠正过来,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为什么现在许多企业家移民到外国去了,他觉得在中国不安全。重庆的薄熙来搞的那一套,一个公安局长都没有安全感,你说一个老百姓有什么安全感,企业家完全没有安全感,他看上你你就倒霉了,不如趁早走了,跑到外国去了。我们国家需要企业家,需要好的人才,不要把他们赶走,所以要纠正全社会对企业家的错误看法,学校里面不要再教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了,这完全错了,不能再教了,教了再去纠正他就很难了。

 

现在是有贫富差距,这确实很坏,但这不是企业家剥削的结果,这是市场造成的,企业家是利人利己,他很了不起,他创造了财富,企业家对社会是有重大贡献的。只要是通过利己利人赚了钱,是值得大家尊重的。当然,也有一些人,通过权力或暴力掠夺他人的财富而拥有巨额财富,这种人没有创造财富,是害人利己,是强盗,不是企业家。企业是社会的重要部分,企业家也要把自己的地位重新看待,我这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部门,为社会创造财富,我是对社会有责任、有贡献的,因此不要把一个好的事情做糟了。有些人说有些企业搞假冒伪劣,黑着良心去赚钱,这些人不是企业家,是坏人,因为他没有做到利己利人,企业家是利己利人的人。企业家要懂得在社会中的重要位置,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工作好坏关系到全社会老百姓,关系到国家,有这个认识,还可以让企业的成就提高。所以对企业家的看法要改变,包括企业外部、企业本身,企业员工对企业家的看法也要改变,这样我们国家的力量才会上升一个台阶。

 

最后我想说赚钱不是唯一的,赚的钱这一辈子用不完,你要把你的钱用好,怎么用钱对社会有最大的好处,这是一门学问,钱用的不好也是会造成害处的,钱用的好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发展学术,发展学术是不赚钱的。讲正义、讲道德,这些事也要花钱,这些事政府在做,企业也应该参与进来,宣传社会的道德,做给大家看,这样企业家的影响就大,大家都做好了,我们的国家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谢谢大家。


(2012118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永州党校的现场讲稿)


糖尿病饮食十个常见的迷思

Posted: 13 Nov 2012 10:55 PM PST

本文作者:PanSci

一听到「糖尿病饮食」这几个字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些沉重或是感到挫折。不过,糖尿病并不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只要适量,糖果点心依然是能吃的。

你也许曾经听说下面三件事情:

  • 吃太多糖会得糖尿病
  • 糖尿病饮食的规矩很多,要小心挑选吃的食物
  • 当你开始糖尿病饮食的时候,你得放弃所有你喜欢的食物

这三个说法全都是糖尿病饮食常见的迷思。就让我们来好好地探讨一下几种糖尿病饮食的迷思,从中挖掘出真相。

迷思1:吃太多糖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呢?至今我们对此并不完全明了。现在知道的是吃太多糖并不令会你得糖尿病。反而是当某种东西打乱身体将食物转换成能量的时候,那才是糖尿病的开端。

要了解当罹患糖尿病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就请把这些要点放在心里:你的身体分解你吃下的食物,当中有一大部分被分解为葡萄糖,它是一种给予细胞能量所必须的糖。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脏所产生的荷尔蒙,它帮助体内的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利用葡萄糖作为燃料。

依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不同,目前把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这一型的糖尿病发生在胰脏无法制造胰岛素的时候。没有胰岛素,糖就会堆积在血液中。罹患此型糖尿病的人必须给予胰岛素来促使细胞利用血糖。一般来说第一型糖尿病大多是年轻或是儿童时罹患。研究者认为这很可能是免疫系统出了什么差错才会罹患型糖尿病。
  2.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当胰脏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无法适当发挥功能,又或者两种情况皆有的时候,就是第二型糖尿病了。体重过重会让此型更容易发生。任何年纪都可能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3.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在某些女性怀孕期间发生。怀孕期间荷尔蒙的变化会影响胰岛素正常作用。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通常得给予胰岛素。在小孩出生后这样的情形就可能获得改善。

迷思2:糖尿病饮食的规矩很多

如果你已经罹患糖尿病了,你将需要计划你的饮食。不过一般的原则其实很简单:遵循一个「糖尿病饮食」所代表的意思是,选择能与你的活动与任何治疗搭配的食物,好让你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

你是否得改变你现在吃的东西?有可能,不过这改变也很可能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恐怖。

迷思3: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不好

实际上,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有益。它们是构成健康的糖尿病饮食或其他任何健康饮食的基础。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当你吃着糖尿病饮食的时候,血糖就是用来监控碳水化合物摄取的情形。

然而,碳水化合物食物含有许多必须营养素,像是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纤维。所以呢,一个糖尿病饮食的要点就是选择营养含量最为丰富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高纤水果与蔬菜。

当然如果你先去找营养师,你会发现选择适合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是很轻松的。

迷思4:对糖尿病来说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好

因为碳水化合物能快速影响血糖浓度,如果你已罹患糖尿病,或许会有人劝你少吃碳水化合物,然后多吃点蛋白质。不过,过多的蛋白质对罹患糖尿病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在于许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肉类)也可能含有许多的饱和脂肪。这类脂肪吃太多会增加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尿病饮食的蛋白质应该占一日总卡路里摄取的15 ~ 20%。

迷思5:不管你吃了什么,你都能用你的药物来调整

如果你使用胰岛素来帮助控制糖​​尿病,那么你可能得学会如何随着你摄取的食物种类与份量来跟着调整用量。不过这绝不是说你就可以尽情去吃你想吃的食物,接着以药物来稳定你的血糖。

如果你使用其他类型的糖尿病药物,那么就别尝试去调整剂量以应对饮食中各种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除非你的医生给予建议,否则别这么做。大部分糖尿病药物会在你的医师指导下发挥最大的效用。

迷思6:你必须放弃喜欢的食物

就算是糖尿病饮食,也没有道理要你完全舍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过你还是要试一下如下建议:

  • 改变喜爱食物的烹调方法
  • 改变那些平常与你喜爱的食物搭配吃的食物。
  • 减少食物份量
  • 把喜欢的食物作为你遵循饮食计划的奖励
  • 专业的营养师能帮助你设计出涵盖有你心爱食物的糖尿病饮食计划。

迷思7:罹患糖尿病后你得放弃所有的甜点

这不是真的!你可以运用许多策略来让妳的饮食计划中出现甜点。以下就是几个例子:

  • 在甜点中运用代糖。
  • 减少甜点的份量。举例来说,冰淇淋本来吃两球,改吃一球就好、或是跟朋友分吃一份甜点。
  • 把甜点作为自己遵循饮食计划的奖励。
  • 让甜点含有更多的营养。举例来说,制作甜点时改以全谷类、新鲜水果与植物油为材料。
  • 扩展你的甜点观,试着以水果、全麦葡萄干饼干、酸奶等来替代冰淇淋、馅饼与蛋糕。

迷思8:人工甜味剂对患有糖尿病的人很危险

人工甜味剂比一般的糖要甜上许多,因此只需要很少的量就能达到与糖相同的甜度。而这能减少你使用糖所带来的卡路里。

美国糖尿病协会认可几种可用于糖尿病饮食中的人工甜味剂,包括:

  • 糖精
  • 阿斯巴甜
  • 安塞蜜钾盐(Acesulfame Potassium)
  • 蔗糖素

专业的营养师能帮助你决定​​哪种甜味剂最适合你在哪种情况下使用,不管是要加在咖啡、烘焙食物、点心或是其他用途,都能给予适当的建议。

近来不管是在媒体上,或是出现矛盾的研究资料上,人工甜味剂都受到大家的注目。你可能需要自我学习与判断哪种甜味剂对自己最合适。当然在担忧人工甜味剂的同时,天然甜味剂近年来在市场上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或许能提供给我们其他的选择。

迷思9:你得吃特别的糖尿病餐

事实是,现实上根本就没有一种叫做糖尿病餐的东西。对糖尿病患友健康的食物,对其他人来说也是很棒的选择。一般来说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准备「糖尿病餐」。

糖尿病餐与你家人们吃的普通饮食其实是没差别的,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你也并不需要特别去筛选要吃的食物。总卡路里摄取、碳水化合物的种类、脂肪与蛋白质等其实都跟一般人吃的差不多。糖尿病卫教师与营养师能帮助你学会该怎么做好食物的选择。

迷思10:减重食物是糖尿病最佳的选择

一个食物上标示着「减重」食物,并不代表说这东西对糖尿病人就是更好的选项。实际上,减重食物可能比较贵,而且可能与在普通食物区买到的食物或你自己烹饪的食物同样健康。

当你在选择任何食物的时候,记得小心阅读食品标示,从中找到对你有益的成份与卡路里。如果你觉得有些疑惑,那么问问你的医师或是营养师,他们会给你适当的建议。

摆脱糖尿病饮食的迷思

现在,你应该知道关于糖尿病的迷思有哪些,从中按部就班地学习,相信你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就能明智的选择。然后加上运动与药物治疗,你就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中。

写在后面

如果你的周遭有人罹患糖尿病,请记住一件事情,除了看医生以外还要去找营养师,上述的迷思如果不去特别厘清与了解,一般人真的会不知道自己能吃什么,专业的营养师能告诉你有关食物的选择与份量的概念,当你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后,你就不会对该吃什么而感到焦虑不安,也能让血糖获得很好的控制,同时维持生活品质。

文章来源:WebMD
文章标题10 Diabetes Diet Myths
文献与人物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Diabetes: Diabetes Basics," "Diabetes: Healthy Diet Basics," and "Diabetes: Treating Diabetes with Insulin." WebMD Feature: "Diabetes and Weight Loss: The Right Path."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 "Healthy Eating: Make It Happen" and "Sweeteners & Desserts." Mayo Clinic: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y Effect on Blood Sugar?"
整理编译:Sidney


扩展阅读
李清晨--《化糖帖,一个虚幻的降糖神话》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其并发症,而遏制并发症的最根本途径是控制血糖,按照糖尿病的不同类型及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遵照医生的指导按病情需要进行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以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只要治疗规范合理,完全可以使病人维持长期的无症状生存。但如果放弃正规治疗,则各种并发症会很快次第出现……

青方--《亚洲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香港中文大学Juliana Chen博士研究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指出"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了3倍",孩子们运动时间减少了,吃的饮食里热量更高了,油吃的更多了,肥胖和高血压呈现增长的势态,同时糖耐量异常在年轻人里也明显上升了,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同时女性怀孕的时候更容易患妊娠糖尿病,怀孕期间患糖尿病母亲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也更容易得糖尿病。

中国为何容易出现“政治家族”?

Posted: 13 Nov 2012 09:44 PM PST

20119月,《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颇有份量的调查报告——"中县'家族政治'现象调查",该报告作者是北大社会学系博士生冯军旗,他曾在中部某县挂职副乡长与县长助理,有机会观察该县各种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

在该调查中,作者完整记录了这个县级政权系统内部各家族成员的任职关系。作者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把政治家族分为"大家族"和"小家族",一个家族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为"大家族",5个以下、2人以上的为"小家族"。根据作者的细致调查,在中县之内,竟然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这种县级政治资源被几个家族垄断的现象,早在1990年代就已相当严重。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者何 ……

……

“Why Was Ngapo Jigme, Director of Radio Free Asia’s Tibetan Service, Suddenly Dismissed?” By Woeser

Posted: 13 Nov 2012 09:45 PM PST

High Peaks Pure Earth has translated a blogpost written by Woeser on November 8, 2012 from her home in Lhasa and posted on her blog on November 9, 2012.
The recent sudden dismissal of the head of the Tibetan service of Washington D.C based Radio Free Asia (RFA) is the topic of Woeser's blogpost. Despite this dramatic event taking place, Tibetan media has been silent on it so far. As Woeser mentions, she has been a regular contributor to Radio Free Asia, bothto the Tibetan service and the Mandarin service for several years now. 
Below Woeser's post is a translation of a short biography of Ngapo Jigme as published on the Chinese pages of Wikipedia. Finally, for an article by Woeser on the death of Ngapo Ngawang Jigme, Ngapo Jigme's father (Ngapo is the family name), see this link: http://highpeakspureearth.com/2010/ngapo-ngawang-jigme-the-death-of-an-historical-figure-by-woeser/
Mr. Ngapo Jigme at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adio Free Asia

"Why Was Ngapo Jigme, Director of Radio Free Asia's
Tibetan Service, Suddenly Dismissed?"
By Woeser

I was deeply taken by surprise and was shocked to learn that Mr. Ngapo Jigme, the director of Radio Free Asia's Tibetan service was suddenly dismissed on November 1. As far as I know, Tibetan intellectuals, media professionals, Chinese intellectuals studying the Tibet issue and international Tibet Studies experts, who live abroad, have all expressed that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happened and were very surprised.
In 1985 Mr. Ngapo Jigme left Tibet, and worked for His Holiness Dalai Lam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 He also studied at th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Foreign Affairs a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 is well versed in all three languages of Tibeta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he possesses the outstanding spirit of an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Since 1996 when the U.S. Congress approved to establish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adio Free Asia, he had become absolutely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and shouldered the important task as the founder. At present, under the 16 year devoted leadership of Mr. Ngapo Jigme,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FA, with over 30 journalists and edito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ibet-related media, which can be called a shining example in the world. But he was suddenly dismissed without any reasons being given.
I have heard when the person in charge announced the dismissal of Mr. Ngapo Jigm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taff of the Tibetan service, he refused to give any reasons for the dismissal. Meanwhile, the security personnel of RFA were ordered to escort Mr. Ngapo Jigme ou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action itself is tantamount to banishing him from the building. Nobody can understand why Mr. Ngapo, who is upright and has been dedicated to his work, is treated with such humiliation after having worked conscientiously for the media and journalism for 16 years.
I once worked for the media within the system unde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trol, and I knew well the ways how autocratic power works. But it has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dismissing one from his post can be done in such an autocratic way as well. The reasons for for the dismissal were neither explained, nor was the character and dignity of the person concerned taken into account.
By the way, I was also dismissed. By coincidence, it also happened after I had worked for 16 years. But at the moment, should I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praise the way in whic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uthorities dismissed me? It happened in the office of the Party Secretary of TAR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Smiling, one Tibetan and one Han Chinese official said to me gently, "because of your attitude toward your work, we've decided to allow you to resign voluntarily." At that time I refused to resign on my own initiative, and answered, "I won't resign on my own initiative, it's fine for you to dismiss me." This was handled not so badly as they did not order the security guards of the work unit to escort me out of the building, while leading a big black dog on a leash.
Judging by this −−− viewed from the fact that the person in charge did not give the reasons for the dismissal of Mr. Ngapo,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officials of CCP are more frank and honest. On one occasion 8 years ago, they clearly told me that the reason for them to deprive me of my position as the Editor for the journal Tibetan Literature was because I wrote a book and committed "very grave political mistakes." At the time,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s gave the following explanation: "[The book] takes such serious political standpoints as praising the 14th Dalai Lama and the 17th Karmapa, and believing in and propagating religion, and the viewpoints [expressed in it] are erroneous. Some compositions, in a certain degree, have already entered into a certain political mistakes…" See, the CCP officials even made their reasons for dismissing me public.
As a listener of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FA for many years and also as a columnist who has written for RFA for the past six years, I know well how valuable the free and open platform for speech provided by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FA is. While it reports the news about the situation in Tibetan areas in China and Tibetan communities abroad in a timely fashion and truthfully, it upholds the values of an independent, balanced and pluralistic media, and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impartiality of news. It also presents various voices so as to enable a variety of views to be expressed.The reason why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FA has had great influence in Tibetan areas in China is precisely the result of the principle upheld by Mr. Ngapo over the past 16 years. I don't know whether this is exactly the reason why he was dismissed, and one can only speculate about this. Because if it is the case, then th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dubious and a disgrac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His Holiness Dalai Lama has repeated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uth, and the basis of truth relies on precisely the freedom of journalism. Just as His Holiness stated, "Unfortunately, in certain places in the world, news reports are generally censored and distorted," and "vigorous censoring of news is immoral." The autocratic regimes attempting to monopolize truth have always tried every means to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to hide the truth. The media under CCP control has always had only one voice, and the media serves as the mouthpiece and propaganda tools for the party. Thus, free media abroad is the irreplaceable channel for Tibetans inside Tibet to gai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ruth.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autocracy, what we need to guard against the most is exactly using autocratic means to combat autocracy. If anybody wants to change the open and pluralistic Tibetan service of RFA into a propaganda tool and mouthpiece, then, the service will not only lose its current influence, but also seriously undermine the image of His Holiness Dalai Lama and obstruct the democratic process in Tibetan exile communities.
Thus, Radio Free Asia should clearly explain their reasons for dismissing Mr. Ngapo. This is not a personal issue for Mr. Ngapo alone, in reality, this has caused people from all circles to worry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FA. One will also be concerned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 it has for campaigns for Tibet abroad and the perplexity it has caused for people in Tibetan areas in China, in particular, at the juncture w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ibet has never been so severe.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eatest admiration for and pay my respects to Mr. Ngapo −−− thank you for leading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FA for the past 16 years. While the service has provided truthful news for Tibetan listeners and has reported the serious situation in Tibet to the outside world, it has also shown the value of the principle of impartiality of news, balanced news reporting,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etc. Mr. Ngapo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uccess of the service, and indeed his achievements are great. I would like to say to you that justice is in the hearts of people, and history will always be restored to its original condition. And all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will see all the truth, the false, the good and the evil.
November 8, 2012, Lhasa

Biography of Ngapo Jigme taken from the Chinese pages of Wikipedia

Ngapo Jigme (1951-): the son of Ngapo Ngawang Jigme, born in Lhasa, Tibet. In 1959 h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attached to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 Beijing, and in 1964 he went to study in No. 4 Middle School in Beijing. In 1968 he went to live and work in the Left Banner of Tumed in Inner Mongolia. As a member of the first group of worker-peasant-soldier students, in 1972 he went to study at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Inner Mongolia Normal College, and upon graduation, he taught at the Lhasa Middle School and Tibet Teacher's College. In 1978 he was admitted into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 Beijing, and received his M.A. in 1982. Upon graduation, he became the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of Tibet Institute at Central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 1985 he went abroad on a visit, and in 1987 he studied at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Foreign Affairs a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n 1990 he work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 In 1996, Ngapo Jigme became the director of the Tibetan service of Radio Free Asia. Ngapo Jigme's views on the Tibet issu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r Tibetan government in exile.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Chinese (Simplified)
【唯色注:这篇英文译文转自high peaks pure earth(高峰净土)网站,感谢翻译。】

搭了一趟顺风车

Posted: 13 Nov 2012 08:01 PM PST

闪读|12-106

★《一刀不能两断》,大仙著。与上版比,新版已有不少更新,可还是舍不得这个书名,大仙他是有多么" 不能"啊。转眼小廿年过去,可他的刘伶文法仍无可替代:字句被扎啤泡过,篇章被夜色熏过,怀揣一只"星星的舰队",大仙还在跟人生砍价。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他都相信,"不把价砍到位,人生不容易到位。"(P257)

★《沈从文家事》,刘红庆著。本书补录了一些正传里未曾提及的细节,通过它们读者或可看见作家的一瞥清澈眼神,一腔浓酽绝望。沈从文之勇不是在不会写时掷笔,而是在不能写时宁可被人扭至历博扫厕所。"人走了,花还在,花谢了,芳香还在"……此话出自沈家第三代沈红女士。它静谧,坚忍,温暖四溢。

★《追日》,麦克尤恩著。看完2/3那天,莫言得了诺奖。隔小十天,读完,感觉俩字儿:茫然。书里有句话,大意说,你的存在不过是为激发天才。这个诡辩式的傲娇令人心虚。或许,我和更多的我不过"是一部儿童自行车,挂在人们对一位名垂世界青史的天才的盲目崇拜之后,搭了一趟顺风车。"(P62)

為長者生活津貼拉布,就是要為反對不公義政策!

Posted: 13 Nov 2012 08:39 PM PST

文: Chris Li

拉布的意義在於爭取時間讓民間力量凝聚,推動改變不合理的法案,或爭取時間向政府施壓,逼使政府撒回或修改不合理的法案。這是民主社會的議會常用的技巧,所有民主國家都不會禁止,或雖要議會絕大多數如三分之二或以上的議員同意,才能終止議員長時間發言。這是因為議會多數議員主張的法案,不一定等於合乎社會長遠的利益,少數的議員就可以用拉布來引起公眾注意,起來迫使議員們改變立場,而不是任由草案在缺乏公眾討論之下草草通過。因此拉布其實是民主精神的體現,這就是民主國家都不會隨便停止拉布的原因。而議員拉布也有風險: 如果選民覺得他其實是無理取鬧,他將在下一次選舉中失去支持,因此在民主國家,拉布從來不構成問題,而不過是其中一項議事技巧。

在香港,拉布更是守衛民主的一度防線。香港立法會有一半議席是功能組別,不是由民主選舉選出,在這畸形的政制之下,明明得到過半直選票的民主派議員,反而是議會內的少數,建制派把持議會,政府提出的法案無論多不合理,都可以在建制派舉手機器支持下通過。因此拉布就是民主派無可奈何之下的拖延手法。

那麼,拉布浪費公帑嗎? 絕不! 香港議員有固定的支薪,無論開幾多次會,他們都收一樣的人工。建制派怕拉布,甚至要「剪布」,只是反映他們毫不尊重民主精神,覺得拉布阻了他們自己做生意、飲紅油、去旅行的時間而已。

現在議員接力為長者生活拉布,就是要為反對不公義政策爭取時間。全民退保明明已有九成半市民支持,政府全然不理人民訴求,還希望以所謂有資產審查的長者生活津貼為借口擱置全民退保。資產審查要先查長者家宅,把為社會辛勞大半生的長者先標籤為窮人,才願意給予根本不足以維生的每月2200元的津貼,這本身就是對長者的侮辱,對社會公平的蔑視。以此來拖延本身已有大眾支持的全民退保更是更深的不公義、不民主。可是,現時建制派把持的會議即將通過政府法案,主流傳媒一律不報導全民退保和長者生活津貼的爭議,希望幫政府草草通過這不公義的法案(比較一下之前梁振英政治改組的拉布議案,就可以知道傳媒這次有多冷處理了)。因此,這才正正是必需拉布的時刻!

2012年11月13日 糗事 TOP 10

Posted: 12 Nov 2012 07:30 PM PST

机场验票。"先生,您脸上这道疤是怎么回事?","当年我妈剖腹产……"

顶7810:: 拍-168:: 175条评论


一句话不割,学车半年来我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教练骂哭的女女,今天教练对我说了句:你是我见过最没羞没臊,最爷们,心最大的女的,心真大。

顶2845:: 拍-68:: 78条评论


今天挤公交车的时候,其实我不知道我的手机被身后的那个男的偷了,只是总觉得他怪怪的,我就转过身去恶狠狠的瞪着他,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乖乖的从他的裤兜里摸出了我的手机,然后把我的手机放回了我的包里,然后我就愣住了,等我缓过神来时,人早就不见了~

你是个新手吧?!  

顶1585:: 拍-39:: 45条评论


老妈知道买了瓶海藻泡面膜,但不知道具体敷脸上什么样子。…………割不断……昨晚我敷着面膜出来时老妈惊呼:"丫头,你怎么把屎呼脸上?!"我一听气了,刚一张嘴,人中上的一块直接掉嘴里了,老妈干呕了有木有!这不是g潮!当我把脸上的东西洗完还没来得及冲洗脸池我弟正好回家了…当他看到洗脸池里的褐色团装不明物体时,一声震天吼:谁在洗脸池拉屎了?!

我能说我现在有心理阴影了吗  

顶4548:: 拍-130:: 108条评论


爆个自己的,,不能搁,,本人女,上高中走读,和男友谈恋爱,高三带饭,把饭全给男友吃了,结果男友吃成了胖子,我自己怕男友不够吃,结果瘦了,165cm,90j。想当年男友也是阳光篮球帅哥一枚,被我糟蹋成一小胖子!这不是g潮,g潮是我俩现在即将结婚,我不会告诉你我妈妈天天逼问我,当年带那么多饭,是不是都给他吃了!我死活没有承认!

顶7970:: 拍-233:: 143条评论


中午去食堂打饭,问卖汤的帅哥还有番茄蛋汤吗。他说你等一下。然后他从隔壁卖菜的窗口舀了一勺番茄炒蛋,丢到萝卜汤的锅里搅了搅盛了一碗给我。。。

顶919:: 拍-22:: 28条评论


LZ苦逼某宝客服一个,割不动……一天来一会员进来就骂马云,连着复制了好几种骂法,我一看不好啊要给不满意了……我就陪她骂了一会,然后她欢天喜地走了……

顶2134:: 拍-57:: 16条评论


一直以为自己很屌丝,结果光棍节遇见了屌丝中的战斗机。。。阁下。。。在麦当劳吃快餐,去去卫生间的时候看见一哥们居然在洗手池那洗头,用的是洗手液。很无语,上完厕所出来的一幕更让我惊为天人,他居然把头伸到吹风的干手器底下,在吹头发!吹完还对着镜子整了整头型,然后迈步走向等他已久的一个男淫。那一刻,我感觉找到组织找到首长了

顶5332:: 拍-158:: 88条评论


舍友买回来一台笔记本,不上网,不装软件,不倒视频和音乐。每次开机就看自带的说明书,很认真的看,有时还会品味一下说明书的语法。已经两个礼拜了……

顶2079:: 拍-57:: 84条评论


一次我们英语课老师坐公交车,......割了小偷的JJ........一小偷正准备把老师的电话装口袋,就在这时,电话响了,老师回头看着小偷和在他手上的电话,这时GC来了,小偷说,那你先接,先接!

顶3014:: 拍-87:: 51条评论


她已完成从民主斗士到政治家的转型

Posted: 13 Nov 2012 07:48 PM PST

1988826日,在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佛教圣地瑞光大金塔前,一位身体瘦弱的40多岁女性手持麦克风站在高呼民主化的50万群众面前。她就是缅甸人尊敬的独立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昂山素季宣布:"我要跟随父亲的步伐,投身于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从这一天开始,漫长的斗争拉开了帷幕。

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今年举行的议会补选中获胜后,步入制度圈政治。24年前投身于民主运动后,她陆续战胜入狱、绝食斗争、软禁15年等种种苦难,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昂山素季和她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虽然作为少数党进入议会,但也首次拥有了发言权。昂山素季也不再是反对派领袖,而是作为正式议员获得出入境自由,可以在国内外发挥政 ……

……

搭了一趟顺风车

Posted: 12 Nov 2012 08:44 PM PST

闪读|12-106

★《一刀不能两断》,大仙著。与上版比,新版已有不少更新,可还是舍不得这个书名,大仙他是有多么" 不能"啊。转眼小廿年过去,可他的刘伶文法仍无可替代:字句被扎啤泡过,篇章被夜色熏过,怀揣一只"星星的舰队",大仙还在跟人生砍价。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他都相信,"不把价砍到位,人生不容易到位。"(P257)

★《沈从文家事》,刘红庆著。本书补录了一些正传里未曾提及的细节,通过它们读者或可看见作家的一瞥清澈眼神,一腔浓酽绝望。沈从文之勇不是在不会写时掷笔,而是在不能写时宁可被人扭至历博扫厕所。"人走了,花还在,花谢了,芳香还在"……此话出自沈家第三代沈红女士。它静谧,坚忍,温暖四溢。

★《追日》,麦克尤恩著。看完2/3那天,莫言得了诺奖。隔小十天,读完,感觉俩字儿:茫然。书里有句话,大意说,你的存在不过是为激发天才。这个诡辩式的傲娇令人心虚。或许,我和更多的我不过"是一部儿童自行车,挂在人们对一位名垂世界青史的天才的盲目崇拜之后,搭了一趟顺风车。"(P62)

20个时尚的客厅装修设计案例

Posted: 13 Nov 2012 03:52 PM PST

如果想把自己的客厅装修设计得时尚一点,那么不要错过今天的分享:20个时尚的客厅装修设计案例,希望其中有你喜欢和需要的,或者可以给你带来灵感的。

Over Major High

sala ovre

Spacious Living Room

sala spacious

Nordenskioldsg High

sala nordenskioldsg

SF Apartment

sala apartment
Image: GorgeB

Norhemsg High

sala norhemsg

White Modern Chic Living Room

sala white

Engelbrektsg High

sala engelbrektsg2

D Loft 2

sala loft
Image: GorgeB

Vasterg High

sala vasterg

Colorful City Chic Living Room

sala header
Image: Wisteria

Aschebergsg

sala aschebergsg(...)
Read the rest of 20个时尚的客厅装修设计案例 (64 words)

© emilo for 创意悠悠花园, 2012. | 本文链接 | 暂无评论
Post tags: , , ,

如果你喜欢创意悠悠花园的文章,可以收听我们@emilo,或者订阅我们的rss

如果你的订阅器出现防盗链的提示,请通过邮件emilo@vip.qq.com通知我们你的阅读器域名!

推荐本站所使用的空间提供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