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宋本廣韻正現代廣府音何等經典
- 有手艺、收入不错的美国房屋装修工
- 看十六年前的乔布斯访谈
- 艾略特•史伯岭:直言公民社会不健全及欠缺之弊
- 现代环保运动的起源
- 難民關注團體籲斯諾登申請難民身份
- 美國PRISM侵私穩 與我何干?
- 示威者旺角遇襲案 團體促盡快緝兇 疑涉關愛協會成員
- [转载]写给“大爱清尘基金会”所有志愿者及爱心人士的歌——谢常清
- 美國侵私穩 與我何干?
- 嶺南大學校長遴選:可以更民主嗎?
- 打开心门来说话
- 「愛與和平」之外呢? 記兩次大組討論
- 告訴通用電氣,不要解僱工會工人!
- Macross FB7 超時空要塞 銀河流魂 - 炒冷飯,但好吃
- 昨日,一位康区尼师自焚。2013年1-6月,22位藏人自焚!
- 【文化論政】小西:在都市夾縫中的牛棚藝術村
- 2013年06月11日 糗事 TOP 10
- 不滿「他信體制」 泰國V煞上街抗議
- TVB台前幕後大暴走
Posted: 12 Jun 2013 11:55 AM PDT ![]() 近年, 在一眾垃圾傳媒和少數幾個二流學者硬銷下, 香港流行所謂廣府話"正音"運動. 當中經常被那些國文佬拋出來的書包, 以宋本廣韻 [1] 最為經典.. 究竟其經典之處在那裏呢? 嘻嘻, 經典其實是反話, 垃圾才是真的! 註: 文字難以解釋發音, 所以建議大家先收看最下面的 Youtube 短片中的解釋, 再仔細閱讀本文. 以宋本廣韻正現代廣府音之所以垃圾, 其原因有多項: 按 Natural Cantonese Romanization [3] (與其他拼音法一樣), 每個單字的字音, 都可以拆分為首音, 尾音和音韻(tone). 以 Natural Cantonese Romanization 拼出廣府字, 在音韻上可分為 : 高平1, 中上2, 中平3, 低上4, 低平5, 底平6 一共六個音韻. 這個拼音方法, 在首音和尾音上與Sidney Lau [4] 的拼音法一樣, 而與 Yale 和 粵拼 [5] 不同, 但標音使用的符號不同, 並不會影響標音的結果. 在音韻的標示上, Natural Cantonese Romanization 的 1 至 6 按照字音的平均高低音階排列, 而其他拼音方法的音韻標示則不按字音高低順序. 例子: 注意: 以上"因"字為最高音, 而"人"字為最低音, 若以Sidney Lau 或者其他拼音標示, 這裏的 tones 4, 5, 6 變成它們的 tones 6, 4, 5, 例如, "引"字會變成 yan6, 但"引"字其實不是最低音, 所以現時的主流拼音法中, 在音韻上的標示上, 其音階的排列都不可能順序! 注意: 從以上例子, 大家可以看出, 其實廣府語主要以高低音階來識別出六個不同音韻, 其次是利用平音(tones 1, 3, 5, 6)和上音(tones 2, 4)把六個音韻分開. 注意: 有語言學學者認為這裏的 tone 6 (Yale 拼音中的 tone 4) 應該為輕微去聲, 但其實以平聲發音就可以把 tone 6 的字與其他字分別出來, 亦不會被任何聽者認為讀錯字. 2. 宋本廣韻入聲字只是尾音, 與音韻無關, 可謂音韻與尾音不分 3. 宋本廣韻列出的音韻不足也不正確, 而且經常高低音不分. 首音: m 以上"東"字為高平音, 而"模"字是底平音, "東"字的字音應該比"模"字的字音高出很多, 絕對不應該同時歸類成上平. 明顯宋本廣韻誤以為廣府語中只有兩個平音, 其實廣府語有四個平音, 而且四個平音在音階上可按高低音階完全排列出來, 它們分別為 tones 1, 3, 5, 和 6. 4. 宋本廣韻之中有所謂去聲字, 但事實上, 現代廣府語不存在真正如普通語中"罵"字的去聲字. yung1 翁 dui1 堆 所謂去聲字在讀出時, 音階應該由高而下, 然而宋本廣韻標出的所謂去聲字, 其實都是 tone 3 中平 和 tone 5 低平的字. 而當中的"隊"字其實有兩個音, 一個為 dui2 中上音, 另一個為 dui5低平音, 兩個同樣都不是去聲. 注意: 重複以上提到的, 有語言學學者認為這裏的 tone 6 (Yale 拼音中的 tone 4) 為輕微去聲, 但其實以平聲發音就可以把 tone 6 的字與其他字分別出來, 也不會被任何聽者認為讀錯字. 結論 大宋帝國以為在四個漢語聲韻中加上一個入聲, 就可以將廣府語語音系統解釋為漢語語音系統的一種變異. 誰不知, 廣府語語音系統的精結並不在於平上去入四聲的分別, 而主要在於六個音韻在高低音階上的分別, 其次是平音和上音的分別, 故此在基礎上與所謂漢語語音系統完全不同! 近年有少數幾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所謂"中文"學者, 要以宋本廣韻這種曲解廣府語語音系統的書籍, 來正廣府語對某些字的讀音, 很明顯是他們連廣府語的語音系統的精要所在都未能搞懂所致. 或許在正廣府語發音之前, 這批有心人仕(所謂中文學者)有從新學習現代語言學和廣府語語音系統的必要! References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Posted: 12 Jun 2013 12:05 PM PDT 最近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向中学生提了一个职业规划建议,他说,学业不太出色的学生,可以考虑今后当个管道工,不必非上大学不可。布隆伯格的谈话,引起不少人的议论。记得许多年以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不少美国女孩心中标准的理想对象,就是嫁给类似管道工这样的房屋装修工(handyman),原因是他们有手艺、吃得起苦、身体健壮而且收入不错。 房屋装修工是靠技术、经验以及体力谋生吃饭的,因此被视为蓝领,在现代社会,白领似乎比蓝领更吃香,但从美国的实际情况看,未必如此,至少从收入看,房屋装修工的收入,不比一般的白领少。根据美国劳工统计署(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统计,2012年房屋装修工的收入按小时计算的话,平均为21.09美元、年薪则为43870美元,与许多上班族,包括社会工作者、办公室文员、健保医疗行业辅助人员、图案设计员、记者等的收入差不多。比如文字记者的平均年薪是45120美元、摄影记者的年薪是36330美元、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的年薪是44050美元等。 在美国,房屋装修工包括安装、疏通上、下水道的管道工;安装、修理门锁的锁匠;油漆室内外墙壁的油漆工;安装、修理冷暖气、铺设电线、修补屋内屋外墙壁、屋檐、屋顶、房顶排水管道以及厕所漏水、冰箱、煤气电器炉灶等的工人。这些人干的虽然是力气活,但却需要特定的技术,有些还需要执照,也要懂得各种与房屋维修相关的法规条例。 美国人的房屋自有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平均水平,约三分之二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因此,房屋维修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要许多可以承担各类维修、安装工作的房屋装修工,而且这个工作没法出口到海外,因此,工作也比较稳定,不怕失业,这也是布隆伯格向中学生们提出忠告的原因之一。 我认识一个房屋装修工,他有一门祖传的木工手艺,到美国后找不到白领工作,于是到一个韩国人开的房屋装修公司工作,替人装修房子,后来看到这方面的生意很好,收入也不错,于是自己出来单干。由于他手艺好、讲信誉、干活又爽快,因此找他干活的人源源不断。我们住在首都大华府地区,各方面费用都比较高,他收取的工钱比全国平均数高不少,干半天活收费150美元,一天300美元,当然一天干活的时间超过10小时,这是我们这个地区的行情。目前是装修旺季,他接的活来不及干,只得一周干六天,有时周日还要接着干。按他这样干,一年的收入七、八万美元没有问题,比许多教师、工程师还多。他用赚来的钱在老家长春买了三栋房子,等着以后回故乡养老。 由于请人装修房屋费用昂贵,所以许多美国人就自己动手做,不少美国家庭的男主人,都会做一般的装修,许多人还有这方面的爱好,家中各种工具齐全,把车库搞得象一个小型作坊,遇到各种房屋装修,都自己解决。专栏作家海因兹(Andy Hinds)除了教书、写作外,还是一位装修公司的老板,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家里修修补补,因此长大后就以装修为生,写文章与教书只是爱好。海因兹的父亲是一位军官,做过驻外武官以及副助理国防部长,是一位武器谈判专家。但在家里,却是一个干活能手。据海因兹说,他们家里的装修活,比如修墙壁、修过道、装木制烤炉、铺设厨房、厕所的瓷砖、增加电路线以及安装管道、修理取暖器等,他的父亲全部可以自己搞定。 美国父亲擅长装修,孩子也耳濡目染,长大后自己也会维修,不必事事求人。最可怜的是我们这些华裔留学生,从小没有这个条件,受到的教育又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装修一概不会,到美国成家立业买房后,遇到问题,只得花大价钱请装修工来修理安装,前一阵有个读者在大陆一家报纸上抱怨纽约锁匠赚黑心钱,无德无信,开两把锁要价近800美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请人干开锁这样的活,的确不便宜。因此,也有一些华人不愿花冤枉钱,就学着自己做,反正美国的工具齐全,教人自己装修的教材到处都有,只要有心,不怕学不会。 |
Posted: 12 Jun 2013 09:49 AM PDT 七印部落的同学发出了一段视频翻译,是乔布斯16年前的一段访谈视频,我认真看完,做了一点笔记。 这个访谈的时间是1995年,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创建了Next,之后不久乔布斯重归苹果。 在这个访谈里,乔布斯讲述了他是如何开始进入计算机硬件行业的,是如何做出Mac的,他是如何看待产品、如何看待团队合作的,以及他对IBM当时处境的一些看法。 如何学会管理公司的? 生意场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定,我称为陈规陋习。因为以前这么做,我们就一直这样做下去。 所以,只要你多提问多思考,脚踏实地工作,你很快就能学会经商,这不是难事。 你的编程经历给你带来什么帮助? 编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工作,它没有明确的实用性。重要的是我们把它看作思考的镜子,学习如何思考。 我认为学习最大的价值在于教会你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 IBM为什么会走下坡路,Lisa电脑为什么会失败? 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他们觉得只要遵守流程,就能奇迹般的继续成功。于是开始推行严格的流程制度,很快员工就把遵守流程制度作为工作本身。IBM的员工是世界上最守纪律的,他们恰恰忽略了产品。 经验告诉我,优秀的ä |
Posted: 12 Jun 2013 09:48 AM PDT 作者:艾略特·史伯岭(Elliot Sperling) 翻译:更桑东智(@johnlee1021) 来源:让赞联盟 原文标题:Incivilities 原文发表时间:2013年5月8日 译文转载:更桑东智的译文博客:说,还是不说? 原译文标题:进逆耳忠言,盼公民社会(经与作者及译者商量之后,本博客修改译文标题为"直言公民社会不健全及欠缺之弊") (感谢史伯岭先生和许瑾女士对译稿进行的辛勤审阅和校对,以及提出的宝贵翻译建议。——译者) 大约一年半以前,我和一群朋友在印度的一位博巴朋友家中聚餐。席间我们谈到了印度的图伯特社会目前令人痛心的状态(例如道德丧失和贪污腐败等等),我委婉地问到情况是何时开始变得糟糕的。提请各位注意,我对流亡社会早年的情况记忆犹新。那时,随处可以感受到对图伯特事业毫不动摇的决心;那时,支持图伯特独立还不会引起争议(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那时,人们的脑子里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西方。正是在那样的氛围中,一大批我们这样的非图伯特人士第一次接触了图伯特和图伯特斗争事业,这样的接触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对我们(至少是一些人)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我的问题,我的朋友回答说,是从实行"中间道路"开始的,从那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变了。我们没有就这个问题进一步讨论而是转到了其他的话题,并享用了一顿温暖、欢快和美味的晚餐。 但是,我一直在思考朋友的回答。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合乎我的朋友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我当时(现在依然)觉得他的回答相当地言简意赅。因为,自从1988年夏天《斯特拉斯堡宣言》(Strasbourg Statement)的发表,"中间道路"正式成为流亡政府的官方政策,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说实话,在这个政策公开之前,流亡政府的官员们已经以这个政策为基础运作多年。仅仅在几天之内,那些能从维持现状当中得到好处的人,那些如果不和体制高层保持良好关系便会有所损失的人,发现如果不和达赖喇嘛颁布的政策保持步调一致,便面临着失去地位、特权,甚至丢掉饭碗的危险。人们在当时目睹了很多见风使舵者的突然转变。前一天还在宣称自己决心实现图伯特独立的人,后一天便宣称他们已经不再支持独立,而是支持图伯特成为中国内部一个民主的"实体"。或者至少学会了保持沉默。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缺乏理性探讨和通过合乎逻辑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出于自私自利的权宜之计。人们不希望站在掌权者的对立面。 在此过程中失去的是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曾经是图伯特斗争的标志,无论是对流亡博巴(可以回想一下图伯特青年大会成立时的情况),还是对于那些图伯特的支持者和同情者而言。在当时情况下,"中间道路"政策所起的作用,只是将玩世不恭的自私自利体制化。而理想主义者们则被贬斥为不切实际(而事实证明他们才是现实主义者)、不知折中和极端分子——这些"负面质量"制约了这些理想主义者们在图伯特社会结构中的生存空间,除非他们表示悔过或者至少闭嘴不言。个人地位的升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政策的效忠。图伯特流亡社会的社会体制(尽管存在种种不足)是建立在推进一种共同理想的基础之上,一旦它抛弃了这个理想,就变成了一场向一个由少数精英制定的政策表忠心的虚伪表演——如果不是和达赖喇嘛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项政策其实是很容易就被摒弃的。有些人还强词夺理地说,通过"中间道路"政策可以悄悄的回到图伯特并赢得独立(对中间道路政策做如此阐释的博巴至少是成了中国当局的同伙,中国当局一直一口咬定"中间道路"政策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虚伪的诡计),但这只是一个注脚。通过对理想主义的损害,"中间道路"政策在图伯特流亡社会开启了在随后的岁月里蔚为大观的任人唯亲、贪污腐败行为的大幕。抛开其他方面不说,最近以来出现的博巴之间在签证时的冒名顶替、虚假的政治庇护申请,以及部分心灵空虚的年轻博巴的犯罪行为尤其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人或许会说,即便没有政策改变,上述很多情况也必定会存在。但是我相信,其严重程度一定比不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 "中间道路"的胜利和理想的衰落,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同流亡博巴们对公民社会的扭曲理解割裂开来看待,正是这种曲解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相当数量的博巴认为,领导人——达赖喇嘛——的政策、言论和愿望一定不能遭受严厉的批评和不同意见。这种氛围导致一些人把达赖喇嘛当做自己的靠山,把提到他的名字当做在同别人的辩论中占据优势的"撒手锏"。对公民社会的这种错误理解,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流亡社会的明显特征。这种曲解也反映在阿沛•晋美(Jigme Ngapo)被解除自由亚洲电台(RFA)博语部主任职务这一事件上。有若干方面断言流亡政府领导人对RFA施加压力的政治密谋,是导致阿沛•晋美被解职的主要原因。有可靠的报导说明,这次解职非常符合达兰萨拉领导层的意愿。即便一些短视的达兰萨拉官员们会认为解除阿沛晋美的职务恰逢其时,但这究竟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情。至少,考虑到洛桑森格(Lobsang Sangay)最近被曝光的一些操行问题(包括财务和其他一些方面),流亡领导人去影响RFA的报导和人事问题无助于推进公民社会的努力。RFA毕竟是受美国政府委托管理,要求保持其报导内容的客观性——它的报导有时必定会涉及这些图伯特流亡政治人物的所作所为。有些针对阿沛•晋美的指责其实正好说明了他对保持距离和客观性需求的理解。比如,有人指责他在任期内从未以博语部主任的名义访问过达兰萨拉或是以私人身份请求觐见达赖喇嘛。而最近从一起颇为尴尬的事件中透露出来的相当可靠的消息,显示出达兰萨拉干涉RFA事务的强烈意愿。由阿沛•晋美被解职所引发的震荡让这一事件中涉及到的几位主要人物都感到猝不及防。名义上已经从政治活动中退休的达赖喇嘛决定借用他的权威和影响力来平息有关争议。阿沛•晋美被解职约两个月后,在1月份于印度孟各(Mundgod)举办的第26届"心灵与生命研讨会"( Mind and Life Conference)期间,达赖喇嘛与图伯特新闻记者举行了一次闭门会谈,达赖喇嘛明确表示同意图伯特流亡政府领导人对阿沛•晋美的特立独行提出的批评意见(比如,批评他允许嘉央诺布在RFA发表评论),并且支持解除他的职务。然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谈到备受争议的RFA台长刘仚(Libby Liu)时,尊者说阿沛·晋美多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加在一起也没有刘仚为图伯特所做出的贡献大。正是这位女士终止了阿沛•晋美的工作任期。相比此前阿沛•晋美被处心积虑地解除职务,达赖喇嘛似乎并不在意刘仚或洛桑森格(他是达赖喇嘛"中间道路"政策的热情支持者)等人备受质疑的行为,而此时发表这种在两位RFA官员之间扬此抑彼的讲话,更加深了人们的这样一种印象——那面通常应该可以防范流亡政府对RFA事务进行政治干涉的墙壁已经遭到毒害、侵蚀。 ******* 请各位亲爱的读者放心,尽管不是很中听,但是对流亡的图伯特公民社会的状况扼腕叹息,绝非意味着将图伯特流亡社会的政治结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相提并论,无论是道德上还是实际上。一个人对流亡社会或流亡小区无论提出如何尖锐的意见,也不会给自己招来逮捕、处决和酷刑折磨。最为明显的是,根本无法将图伯特境内和流亡社会发生的事情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和可靠的对比。但是不能因此来阻止任何人对流亡社会存在的弊端做出坦率的批评,这些弊端就包括很多流亡博巴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功能健全的公民社会缺乏全面的理解。流亡社会目前的状态或许还要归咎于流亡博巴们时常表现出的对中国社会的误读。在某些地方,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图伯特佛教产生兴趣被解读为图伯特事业在中国国内获得了更多支持,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很多对图伯特佛教感兴趣的中国人既不关心也不了解图伯特问题及其含义(这一点倒是和他们的某些西方同伴彼此彼此)。事实上,对于人们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中国人如何看待图伯特?答案非常简单:图伯特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本没有一席之地。即便有人想到图伯特,也或许只是那个地方的人民曾经生活在可怕的封建压迫之下,后来得到人民军队的解放,或者只是一片与政治无关的神奇土地。事实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花时间去考虑或者关注图伯特。实际上,当图伯特走进公众视野,比如2008年的抗议期间,这种缺乏严肃的思考带来的结果就是困惑,或者更普遍的是怨恨。他们怨恨这些被中国人从奴隶般的苦役中解放出来的博巴们明目张胆地忘恩负义。这并非忽视那些敢于抗拒中国官方媒体和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宣传,而坚持自己对图伯特问题的思考的中国人。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如果认为他们可以将公众情绪(更不用说官方政策了)向某个方向推动,至少在目前,是对中国公民社会性质的误读,而流亡社会的很多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正因为如此,将博巴们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出现的抗议活动——认为这些抗议活动将会给图伯特带来更大的自由——必然是大错特错了。中国境内的抗议事件尽管比比皆是,也确实触目惊心。但是,有些博巴认为这些抗议事件或许预示着一个以更广泛的正义和人权为基础的中国社会的成长将会有助于博巴们表达他们的愿望,这本身也是对中国出现的抗议事件语境的误判。 让我们先暂时回到RFA。在3月11日,RFA发表一篇题为《RFA民意测验:很多中国人同情图伯特事业》(Many Chinese Sympathetic to Tibet: RFA )的新闻报导。这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大陆中国人普遍对图伯特事业持同情态度……"这样的标题和文章开头想要表达的意思肯定是受到了流亡政府高层观点的影响,即"中间道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并且因为其"折中调和"已经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广泛支持。然而把这篇文章再仔细读下去,你会发现文章的基础是对30名中国受访者的电话调查!!!13亿人口中的30人(顺便说一下,这些人当中还不是所有人都完全同情博巴表达的各种不满)!人们很正常地想知道: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安排,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出自谁的安排,将这样一个标题和文章放置在RFA的网站上?而报导的基础仅仅是一个在统计学上极不充分的对RFA听众的电话提问?只有无视最起码的新闻研究和报导标准才会出现这样的新闻报导。然后呢?RFA是不是会气喘吁吁地告诉中国听众——"绝大多数美国人在当地的麦当劳餐厅看到猫王(Elvis Presley)依然健在"? 如果想从中国大量涌现的抗议事件中读懂中国人对图伯特潜在的想法,应该理解到中国发生的抗议活动最普遍的根源在于一些具体的当地问题,它们在根本上不同于那些涉及民族问题和民族不满的抗议行为。按照很多人的看法,后者内在地充满着——"沾染"着——一种潜质,这种潜质会对"中华民族"现代架构中的一些关键要素造成破坏。就中国当局和很多中国人的关注范围而言,相比由于有限的地方性不满导致的抗议,抗议活动中引入民族问题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置身于更具危险性的抗议类型。由此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中国公民社会的"跛脚"特性。除去少数勇敢人士能超越他们自己团体的利益,为更广泛的人权问题发出声音(当然,不能忘记,这样的人士在中国确实存在),这种对与特定的抗议者自身利益不相关的议题表示支持的公民社会在中国依然相当薄弱。反观美国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美国人口中的大多数(非黑人人口)都再也无法回避发自内心的耻辱感,这种耻辱感来自施加在一部份社会成员身上的偏执、歧视和其他更为糟糕的事情。尽管大多数人并没有遭受到施加在黑人身上的同样的暴行,但这已经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当时的社会状况让人生厌,触犯了大多数人的正义感,并最终使得大多数人都支持结束这种状况的各种措施和行为。因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看,主要是公民而非政府的认知程度,最终决定了社会正义实现的议程。 ******* 而这正是博巴们对中国的期望出现严重偏差的原因。与RFA给出的例证相反,(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任何一种对他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表示发自内心的反对的充分的社会基础,从而可以为图伯特的遭遇仗义执言和采取广泛的社会行动。尽管在一些社交网站上能看到一些对博巴的不满表示的同情,但是这种同情在那些更广泛的认同官方立场或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公众情绪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考虑到过去几十年里在一系列问题上(历史、宗教、社会等等)主导中国人思想的决定性的意识形态观点,对于国际社会在图伯特遭受不公的问题上所表现的敏感,(中国人)会采取一种嘲笑的态度毫不令人感觉意外。绝大多数中国人很难从一个合乎公民社会运作方式的角度来理解形成一场国际性支持图伯特运动所必须的各种因素。相反,某些客观上起着"反华"作用的力量却可以在公民社会人道主义的外表之下大行其道,其中真正决定性的力量最主要是来源于,从个人主义情感与指向中分离出来的集体性社会和历史动能。人们一旦理解了所讨论的这个社会或民族的决定性动力所在,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西方国家或任何其他国家在图伯特问题上的鼓动和争论几乎都会被贴上"反华"的标签。 在这些解释中至少有一个堪称彻头彻尾的愚蠢(和无耻)。2011年,杜永彬在中国最主要的图伯特研究杂志之一《中国藏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犹太人的西藏观和对"西藏问题"的态度》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提醒读者注意几个相关"事实": "对美国人最有影响的200名文化人中,有一半是犹太人。到198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奖金的100多名美国学者,有近半数是犹太人及其后裔。因而有人说,美国人控制着世界,而犹太人则控制着美国。由于宗教,文化,政治等原因,美国犹太人与'西藏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此为基础,读者当然很容易想到作者会如何进行进一步的论述。而作者没有让读者们失望,他分别在不同章节论述了"美国官员中的犹太人"、"犹太官员的'西藏情结'与西藏观"、"美国学者中的犹太人"、"犹太学者的'西藏观'"(当然,本人也有幸名列其中)等等。他在文章的结尾还描述了将美国犹太人同图伯特问题联系起来的有关政治、情感和文化因素:美国犹太人对流亡博巴的流散处境感同身受;犹太人和博巴都是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也同样面临现代化、世俗化和文化保护等问题;"企图将'犹太复国主义'( Zionism)作为实现'藏独'的榜样",等等。 ![]() ******* 然而,对这种在图伯特问题上体现的本质主义和偏执的思想最好的例证,来自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一锤定音"的杰出著作《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三联出版社的中文版书名为《东方学》)。这部著作采取一种最为基本的和过于简单化的方法,以身份认同(identity)和表征(representation)来超越或混淆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实。除了中国和图伯特,在其他地方这种方法一直以来也被他的拥趸们拿来"为我所用"。既然身份认同和所处位置决定了表现形式,那么西方人必然是以符合它的支配地位和帝国主义遗产所需要的态度来看待"东方"并以此与"东方"打交道。在这种态度之下,"东方"就成了一个落后和野蛮的"他者",从而证明了在这种关系之中,西方地位和需要的正当性。经过这样一番苦心孤诣的论述,这种方法还牵扯到了一位东方"他者"的正面形象,至少中国的论者们作如是观,他们断言西方是出于妖魔化中国的需要而乞灵于一个神圣、脱俗和睿智的图伯特形象。归根结底,西方必然是以一种简单而有成见的态度看待东方。萨义德说得很清楚(挑选了埃及和印度来代表整个东方): "如果我们说19世纪晚期当一位在印度或埃及的英国人对这些国家生产兴趣时他头脑中不会不出现它们是大英帝国殖民地这样的念头,也许不会引起什么争议。下面这一说法听来虽然与上述说法有很大不同:所有有关印度和埃及的学术知识在某种程度上都被上述显而易见的政治事实所沾染、所控制、所侵犯——而这正是我在这一有关东方学的研究中一直在说的。因为如果我们相信人文学科的知识生产永远不可能忽视或否认作为人类社会之一员的生产者与其自身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那么,对于一个研究东方的欧洲人或美国人而言,他也不可能忽视或否认他自身的现实环境:他与东方的遭遇首先是以一个欧洲人或美国人的身份进行的……" 当然,其中确有一些真知灼见:人们总是以一种模式化的方法看待"他者"。这种现象出现在不同的文化、国家、宗教、民族和族群之间,同时也发生他们内部。而人们总是被他们所处的环境熏染和塑造的。但这只是一些寻常之见,而非什么天机乍现。如果将这些现象拔高为一个人的观点形成过程中压倒一切的决定性因素,则意味着将上述观点中的内容——以及形成与获得观点的种种事实——都置于观察者的身份认同之下。这使得人们首先是被他们的身份认同(当然,是按照萨义德的学术追随者们的描述)所左右,而身份认同本身则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如同阶级或种族的意识形态。 人们已经花费了很多笔墨指出萨义德作品中的漏洞,尤其是他对于西方学术性"东方学"缺乏起码的了解,比如已经得到证实的是,他对德国的印度学(Indological)传统几乎一无所知,而这一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德国在印度的帝国主义利益没有任何关联。《东方主义》一书所忽视的是很多学者投身研究的动机——正如罗伯特•伊文(Robert Irwin)的一篇评论文章的题目所充分概括的——"求知欲"(For Lust of Knowing)。或者正如西蒙•莱斯(Simon Leys,原名Pierre Ryckmans)有关萨义德将"东方学"描述为一个"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阴谋"所做的尖锐分析:"天知道,或许有一天人们发现对唐代诗歌和宋代绘画最出色的研究都是由'中情局'资助的——这个事实或许还能改善这个饱受非议的组织的形象。"他的评论文章《东方主义与汉学》(Orientalism and Sinology)值得全文通读,文章特别谈到了《东方主义》一书对汉学研究的意义,读者可以在他最近的文集中找到这篇文章。 如果注意到对模式化认知的结果以及社会和政治环境对于观点形成的影响的模棱两可的概括,其实是《东方主义》成书年代里很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那么人们就或许可以看出《东方主义》的所谓"理论"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对那些陈词滥调的盲目迷恋。(从这层意义上讲,这倒或许是一个更广泛的潮流的早期先驱者,至少在很多方面对于英美学术界而言:在一年一度"自娱自乐"座谈会和学术会议上,被各种矫揉造作的新词汇包装的陈词滥调,被吹捧为开创性的新发现,然后就被扔到脑后,直到会议在下一年再度召开。) 说实话,有必要指出《东方主义》中的一些断言在此书首次面世时也很难说是什么新观点,比如, 受到西方列强国家利益的影响和制约的学术、文学和媒体等等,共同制造出一幅暴力、残忍和怯懦的东方形象——也就是一个被西方政治需要"所沾染、所控制、所侵犯"的东方形象。一个人如果在1970年代初期的任何一所主要的美国大学里呆过,假定就是萨义德自己呆过的哥伦比亚大学吧,那时《东方主义》还远未面世……一个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很难不了解当时有很多讲座和报告来展示美国的帝国主义文化和利益是如何决定中国的流行文化和学术面貌:傅满洲(Fu Manchu)、黄柳霜(Anna May Wong)等等形象都是为了迎合一个帝国主义势力的需要而必然出现的意象的一部分——为了把中国描绘成一个暴力和残忍的地方。而当时的中国实际上充满和谐、坚定的利他主义,更重要的是保持着革命的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和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农村生活在"人民公社"并向"贫下中农"学习。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制造的暴力,酷刑和镇压?那只不过是美国在一个我们可以说是"被上述显而易见的政治事实……所侵犯"( violated by gross political fact)的学术机构的唆使下,为了它自己的帝国主义利益而刻意宣传的画面。谢天谢地,听众们还可以通过来自"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以及稍后的"美中友协"的演讲者们的巡回演说,来了解这些"殖民主义者的歪曲"背后的"革命真相"……无奈啊,到了1980年代早期,这一大堆新晋的"中国专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笑柄(想想雪莉•麦克莱恩[Shirley MacLaine]等人)。非常不幸,事实证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确实伴随着暴力与暴行……而且是骇人听闻的暴力与暴行。 "东方主义"在时常被提及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转移话题的工具。当话题是有关发生在图伯特的镇压、侵犯人权、酷刑或集体屠杀时,"东方主义"便会将话题转换到发言者的身份认同,以及这样身份的人必定共同拥有的不言而喻的动机和目的。这些要比事实本身都重要,而且其中还包含着意识形态因素。毫无疑问每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但是将一个人——无论是否是学者——的具体动机首当其冲地与某一个特定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在方法论上显然是靠不住的。但是,在处理真实人物复杂而矛盾的本性时,这是一种让问题简单化和"究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应该记住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用想象中罗马皇帝哈德良(Emperor Hadrian)的手笔说出的话:"我时常反思我们因为想当然而犯下的错误,我们总是假定一个人或一个家族必定拥有他们碰巧所在的那个世纪共同的想法,也经历过同样事情。" ******* 《东方主义》中时常空洞无物的陈词滥调使得它成了一个"万精油"。中国的论者们曾经它来批评西方的图伯特支持者,而西方的支持者和一些博巴也曾经用它反唇相讥,谴责中国面对图伯特时采取的"内部东方主义"。其结果是出现了一幅双方互相叫骂的画面,都在指责对方是"真正的东方主义者"。 要想搞清楚这种意识形态化的"株连"理论能给中国在图伯特问题上的标准论点会提供什么样的有利支持,不需要很多想象力。汪晖是中国在"东方主义"问题和图伯特问题上最著名的作者之一,他对此作出了清晰的说明。他认为没有必要(或是可以假设是不情愿)讨论在图伯特发生的镇压、囚禁和历史上集体屠杀事件等等的具体细节,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正常的公民社会对图伯特问题表示关注或采取行动时可以理解的(事实上也是正当的)理由。相反,正如汪晖在他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一部分被收录进他所著的《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一书中,并对论述进行了扩充)中所论述的,他只是需要将任何对民主和人权的兴趣同"东方主义"及其信徒认定的"动机和目的"捆绑在一起。他这样写道: "这里首先讨论西方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反应。事实上,支持'藏独'的人各有不同,除了从民主、人权的角度对中国政治展开批评之外,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有三个不同的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西方有关西藏的知识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东方主义知识之中,至今没有清理。这一点对于欧洲人影响最大。其次是特定政治力量对于舆论的操纵和政治行动的组织。这一点美国关系最深。第三是对于西藏的同情混杂着对中国、尤其是经济上迅速崛起而政治制度极为不同的中国的顾虑、恐惧、排斥和反感。这一点除了第三世界国家之外,全世界都受到感染。这三个方面不仅与民族主义相关,而且更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冷战的历史和全球化的不平等状态相关。 萨义德曾以伊斯兰研究为中心分析过欧洲的东方学,他把这种学问视为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东方成为了欧洲物质文明和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欧洲自我得以建立的它者。对于欧洲而言,东方既不是欧洲的纯粹虚构或奇想,也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是一种被人为创造出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蕴含着漫长历史积累下来的物质层面的内容。藏学在东方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至今没有得到认真清理。在西方,藏学研究从来不在中国研究的范畴之内,从东方学形成的时代至今都是如此。从这种知识体制本身,也可以看到在西方的想象中,中国与西藏关系的一些模式。这些模式,从根本上说,正像萨义德描述的那样…… 而即便在学术领域内,东方主义的阴影也从未消失……香格里拉的故事其实就是从布拉瓦斯基(Blavatsky)的神话中衍生出来的:一群生活在香格里拉这个佛教社会的白种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西藏是背景,而作者和演员都是梦想着香巴拉和香格里拉的西方人。好莱坞的电影和各种大众文化不停地在复制这个有关香巴拉或香格里拉的故事,他们表述的不过是他们在西方世界中的梦想而已。在战争、工业化和各种灾难之后,西藏──更准确地说──是香巴拉、香格里拉──成为许多西方人的梦幻世界:神秘的、精神性的、充满启示的、非技术的、 热爱和平的、道德的、能够通灵的世界。" 汪晖评述的要旨非常明显。通过这些评述,人们便可以理解为何另外一部作品(在中国)得到的总体上比较正面的评价,这部作品集中讨论了西方将图伯特看成香格里拉的幻想因素。以"东方主义"为基础,汪晖利用所谓的"香格里拉文化基因"( Shangri-La meme),试图告诉读者西方敌视中国的原因之一是来自这样一种观点——中国毁灭了西方人魂牵梦绕的梦幻国度。因此,我们看到唐•洛佩兹(Don Lopez)的《香格里拉囚徒》(Prisoners of Shangri-La)一书被很多支持这一观点的作者所引用。其实,在这本书刚一面世,便有不止一个批评家对其感到愤怒,认为此书为中国在图伯特的总体观点提供了口舌。或许可以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可以看到一些中国文章将这本书用做参考数据。但是,从中国人对这两本书的阅读来看,《香格里拉的囚徒》与《东方主义》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起码,中国的作者对《东方主义》的利用无需对作者的主要论点进行歪曲。这也是这本书在中国很能派上用场的原因。但是对于《香格里拉的囚徒》则是另外一回事。唐•洛佩兹的确就有关图伯特的幻想——这种幻想已经同这个国家形成了显著的关联——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但是,他并没有单纯地将对图伯特当前困境的同情与西方人士对一个遥远净土的需求捆绑在一起,也没有否认在中国统治之下图伯特发生的现实。实际上,他非常明确地用"占领"和"殖民地化"等词语描述中国在图伯特的存在。从广义上讲,中国最近在这个问题上的文章作品其实并非是代表了什么新进展,或许也无从挽救它在有关问题上相当扭曲的偏见。西方学术界早已开始直面这个"梦幻图伯特"的问题,同时不以任何方式回避和忽视中国统治下的图伯特发生的种种惨状。1996年,以此为主题在德国波恩召开了一个名为"图伯特神话"(Mythos Tibet)的重要学术研讨会,召集了很多著名的西方学者(包括唐•洛佩兹),这些学者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此问题有所研究。甚至在此之前,阿吉汉南达•巴拉蒂(Agehananda Bharati,原名Leopold Fischer)早在1970年代中期就此问题曾撰写过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 还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香格里拉的囚徒》一书在中国学术写作中的地位。尽管有一些中国作者引用此书,但是他们中很多人(如果不是绝大多数的话)读到的都是译本,而普通公众是无法得到此书真正的译本。据我所知,在任何公开的书店都找不到这本书,而普通学生和公众也无法读到此书。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中国作者在利用这本书时应该没有全面而忠实地反映原著的内容。而《东方主义》一书的中文译本在中国随手可得,这个译本还包括了英文原版的页码标识(这样,任何在引用文字的时候,就可以看上去像是引用自英文原版)。当然,中国无需对《东方主义》进行曲解,(当谈到发生在图伯特的政治囚禁、酷刑虐待等"不愉快"话题时)它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话题转换器"。当有人坚持认为应该而且必须在国际公众面前,说出或写下或揭露具体的不满、实情或暴行的记录时,《东方主义》的核心思想使得它非常适合用来作为一副"解毒剂",不管论者或作者符合什么样的身份。要想宣称一个人的言谈内容只不过是某种身份的人不可避免的"一家之言",《东方主义》便可以派上用场。 ******* 无论是中国还是图伯特流亡社会,自由而公开地表达观点、主张和立场的需求都是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公民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尽管这种状态的缺失对中国和流亡社会所造成的破坏在程度和类型上的确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上个月底刚刚发生的事情还是明显反映了流亡社会缺乏这种自由表达的环境。图伯特青年大会原计划在5月23日至25日在达兰萨拉举行一个让赞问题国际研讨会。对于这个即将召开的会议(坦白地讲,我本人也是受邀者之一),一些高层人士显然对TYC施加了压力。请记住,本人在此无意对图伯特境内和流亡社会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任何道德比较,但尽管如此结果还是令人担忧。除了为阻止会议召开而施加的压力,还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由于各种不同原因,TYC在达兰萨拉竟然无法预定到任何一处可以召开会议的场地。对于那些担忧图伯特公民社会状态的人士而言,TYC竟然无法召开会议这一事实更加深了他们的烦恼。为阻止会议而使出的种种阴谋和伎俩,实际上剥夺了那些与官方政策观点相左的人们,集会表达他们不同观点的机会。这是已经相当讽刺的事情:就在两周之前,博巴和图伯特支持者们曾经高声谴责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撤销了达赖喇嘛在其校园里的一处地点发表讲话的许可。对悉尼大学提出的种种谴责中包括认为,悉尼大学的这一做法侵犯了言论自由权。而如今一个让人挥之不去的印象是,图伯特流亡社会的很多人,不排除一些领导人物,确实认为必须支持言论自由……但只是对他们自己而言,而对于那些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则多少应该另当别论。这是一种令人沮丧的行为方式,一直持续不断地出现在战后和冷战后的一些重要的自由斗争运动中。就图伯特而言,无法将这些行为与对达赖喇嘛的个人崇拜以及由此导致的将他的政治观点特别神圣化相分离。实际上,考虑到流亡社会存在于印度的法律框架之内这一事实,用于阻止不同意见的种种手段和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个人崇拜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独立媒体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再次回到RFA的问题上,RFA也报导了悉尼事件,并且也在继续报导来自图伯特的重要新闻。但是,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传播站不住脚的和缺乏事实依据的新闻报导(如"RFA民意调查:很多中国人同情图伯特"),只会降低RFA的可信度。在阿沛•晋美的领导之下,RFA享有一个能提供多元化观点的形象(并因此赢得尊重)。但是那些设法终止阿沛•晋美值得赞赏的工作的势力,似乎企图让RFA的运转符合他们的政治观点。当RFA开始盘算找人取代阿沛•晋美时,他们安排一场选拔博语部(藏语部)新主任的表演,希望这位新晋的博语部主任能够恢复阿沛·晋美被解职所造成的伤害,并给这个职位带来最高的专业水平。发布的职务通告要求候选人具备相关的新闻从业背景,在图伯特境内有人脉关系,当然最好能说流利的汉语。那么最后选择了谁呢?丹增哲彤(Tenzin Tethong)。或许,他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人物,但是他没有新闻从业背景,在图伯特境内或中国没有人脉资源,并且对汉语一窍不通。结果竟然如此!不过他将一件事情摆上了桌面:他曾经担任噶伦赤巴,也就是洛桑森格后来当选的职位。换句话说,他虽然在图伯特境内没有人脉关系,但是同达兰萨拉的政要们关系紧密。在丹增哲彤获得任命之后,RFA台长刘仚表示,她希望他的任职"将对(博语部的)康复大有帮助"。人们只能将此理解为,她希望对丹增哲彤的任命可以有助于为她掩盖因解雇阿沛•晋美(以及不光彩的解雇方式)而导致的窘困。 我们应当给丹增哲彤一个机会。或许他会决定将那些为阿沛·晋美在听众和员工中赢得很多赞誉和敬佩的事情继续做下去:坚持向听众呈现各种不同的观点,并着意保持非党派立场;或许我们会再一次听到那些不为刘仚和达兰萨拉有关当局所钟意的人(在RFA)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到这一切,需要对公民社会的根本价值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和付诸实践的决心。同时也需要博语部的新领导人做好准备,勇敢地直面刘仚和达兰萨拉有关当局提出的要求,以及个人崇拜所带来的束缚。鉴于达赖喇嘛对整个事件的介入,人们还需要有一个"胆大包天"的理解——尊者也是人,他的政治观点是一个"人"的观点,不能待之如聆神谕。如果想要尝试支持公民社会的体系,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如果RFA博语部继续在充当图伯特流亡领导人"内部通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人们只能希望图伯特流亡社会内部能对此出现抗议或抵制,一种源自实现公民社会的决心的抗议。但是出现这种抗议的前景是渺茫的。现在,甚至TYC(中国一直荒唐可笑地将其归类于"恐怖组织")对于那些扼杀集会和言论自由的行为,也只能做一些徒劳而微弱的抗议,实在很难有理由抱有希望。尽管如此,当愿意会见达赖喇嘛的国际领导人越来越少;当各种不同的行业(其中值得关注但并非独一无二的是好莱坞,这个流行影像的生产地)越来越小心翼翼不要冒犯中国;当中国毫不犹豫咄咄逼人地提出真正的收复领土要求的时候,或许在对"中间道路"政策徒有其表的胜利开始下一轮"应声虫"式的歌颂之前,有必要在达兰萨拉认真进行一次有关公民社会的辩论。 注释: * 我在此使用"东方研究"( Oriental Studies)一词,是由于"Orientalism"在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翻译。萨义德用这个单一的术语,既涵盖了在诸如艺术和文学等领域对东方(主要是东方伊斯兰社会)的表述,也涵盖了相关的学术研究著作。对于前者(以及这个词汇的通常意义),汉语中经常称为"东方主义",后缀"ism"的意思即表达为"主义"。而对于学术研究意义上的"Orientalism"所使用的词汇是"东方学",更恰当的对应词汇应该是"Orientology"或"Orientalistics",也或者如我在此为了阅读流畅而选择的"Oriental Studies"。汪晖在他的文章题目中使用的是"东方主义"一词,但是就如在本文中可以看到的,在涉及学术性著作和研究时,他也用"东方学"一词。读者或许也注意到在《Orientalism》中文版的封面照片上,书名为《东方学》 附言: 我希望,那些终于把这篇公认的长篇博客文章看到结尾的读者,领会了本文的中心意旨:在中国和图伯特流亡社会,公民社会的欠缺是深刻而具有破坏性的。就流亡社会而言,就在这篇文章贴出之后仅隔数日,这种欠缺的意涵就得到一次令人震惊的展示。5月8日,在美国外交委员会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一次活动中,洛桑森格谈到了他和流亡当局对中国所采取的立场。这次活动由纽约大学教授孔杰荣(Jerome Cohen)主持,他因为给中国人权活动人士陈光诚提供帮助而名噪一时。整个活动过程都有记录,在网上可以看到视频。 在视频录像的大约第26分钟,洛桑森格说:"我们不寻求民主体制在图伯特境内得到实施和得到允许。我们要求得到的是按照中国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因此,民主体制虽然是我们愿望,但不是我们对中国政府提出要求的一部份"(原话如此)。换句话说,图伯特斗争已经不再哪怕是为博巴寻求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我们不寻求民主体制在图伯特境内……得到允许。" 可悲的是,听众中,至少是那些站起来提问的人当中,无人就此提出哪怕是质询。只有孔杰荣在这个问题上给了他一些压力。在第28分钟,他着重提到"如果图伯特境内的没有言论自由,那么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确是一件非常令人关注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得到洛桑森格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后来(在40分50秒),他再次提出:"当然,博巴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给予他们言论自由,他们或许不会呼喊'自治'而是呼喊'独立'。"洛桑森格回答道:"不一定,"他还一口气给出了几个他认为面临类似矛盾的事例(比如,魁北克、北爱尔兰和"Catalina"[原话如此,估计他指的是Catalonia,即加泰隆尼亚]),而这些地区已经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冲突地区——无论与图伯特问题是否存在什么样的关联——都包含对民主和权利的基本理念有共识的政党(这也使得各种侵犯权利的问题成为各方争论的重要内容),洛桑森格抛开这些因素,简单得出结论说,如果可以(和中国)达成协议,民众一定会遵守。这当然没问题!实际上在前面的讲话中(在21分45秒),他就已经将可以做如此假设的原因说的很清楚:"如果中国政府能贯彻他们自己的法律,而我们可以获得真正的自治,那么我们不会挑战或寻求推翻共产党……"(原话如此)。当孔杰荣问到,"如果政府一直被政党所掌控,你如何能维持自治呢?"答案来了:"只要由博巴担任领导……" 五十多年以来植根于"图伯特是一个国家"这一理念和理想的流亡斗争,以及25年以来"中间道路"政策对这一理想的穿凿破坏,最终落得这样的结果。但是,"中间道路"政策至少还宣称自己的目标是让图伯特成为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的……一个民主政体。"现在的目标不是在图伯特建立任何形式的民主制度,而是一个由图伯特党员担任领导的共产党的统治。公民社会的权力和规范在此没有容身之地。那么图伯特流亡社会对此作何反响?尽管各处出现了一些评论,但是大多数人到目前为止,都默许了流亡领导人所认可的图伯特问题解决方案——接受一个有图伯特外表的中共独裁统治。这一方案不会对中国当局产生任何影响,相反只会证明他们对流亡社会政治结构内在弱点的设想。在欠缺实力的清单上,除了"政治"、"军事"、"财政"实力之外,他们现在可以再加上一项"道德"了。 |
Posted: 12 Jun 2013 08:32 AM PDT 现代环保运动是谁先发起的?你以为是那些不洗澡不理发的嬉皮士吗?或者是那个写出《寂静的春天》的Rachel Carson?错。根据美国历史学家Jacob Darwin Hamblin撰写的新书《Arming Mother Nature: The Birth of Catastrophic Environmentalism》,现代环保运动起源于冷战时期的军方科学家们,是他们首先开始考虑如何把大自然改装成武器来攻击敌人,进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潜在危险。 举例来说,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军曾经考虑过在朝鲜喷洒放射性物质,制造无人区。正是在研究这一计划的可行性的过程中,美军科学家们意识到核废料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核冬天"这个概念就是他们首先创造出来的。PS:提出并积极推进这一秘密计划的人名叫Albert Gore,他后来生了个同名的儿子,简称为Al Gore。 再比如,美国曾经认真考虑过对苏联发动气候战,就是通过改变苏联气候的方法影响苏联的农业,曾经被考虑过的方法包括在北极冰盖上喷洒黑色碳粉等。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军方科学家研究了人造温室气体的问题,意识到工业化导致的温室效应就在眼前。事实上,第一份关于全球变暖的警告性文件就是美国能源部撰写的。 还有一些案例纯属意外,比如一个名叫Jay Forrester的MIT科学家为美国军方设计了防御系统的模型,然后他把这一思路用到了环境上,促成了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出版了那本著名的环保书《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点击这个链接,阅读书中的部分章节。 本书作者现任俄勒冈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他擅长的领域是科学技术史和环境史,曾经给《纽约时报》和《沙龙》(Salon)杂志撰写过文章。 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其实并不稀奇,军事领域自古以来就集中了一个国家最优秀的科学人才和大笔资金,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医学(尤其是新药研发)就是源自军医,现代通讯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很多重大突破也都来自军事科学领域,甚至美国60年代开始的迷幻运动也和美国军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情况可以参考我写的那本《来自民间的叛逆》。 如今冷战已经结束,这本书对于现代环保运动有什么启示呢?Hamblin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军方不再进行这类利用大自然充当武器的研究了,于是美国老百姓也不再把环境危害看的那么严重,反而会嘲笑那些环保主义者过于悲观。联想到我曾经推荐过的另一本书《贩卖怀疑的商人》,里面提到很多环保运动的反对者其实惧怕的是共产主义,和环保运动本身没有关系。 这里面的深意大家慢慢去体会吧。 |
Posted: 12 Jun 2013 08:09 AM PDT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因揭發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監控民眾的互聯網私隱的斯諾登曾公開表示,希望香港政府不要把他交到美國政府手中。今日有消息指美國當局擬對其作出檢控,並要求港府協助拘捕及引渡回國受審。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姑勿論港府如何處理是次事件均應向國際及公眾作出具透明度的交代。難民關注網絡的陸漢思牧師回應時則建議斯諾登申請難民身分。 多個團體包括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基督徒學會、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和香港公民等於星期三(6月12日)於旺角舉辦「小城大愛」世界難民日嘉年華;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亦有出席活動。他回應記者查詢時表示,他強烈反對香港政府向美國「交人」。假若港府向美方屈服,等同直接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而即使香港政府要「交人」予美國,也應向大眾作出交代;不能讓斯諾登不明不白的失蹤。 建議斯諾登申請難民身份 難民在港生活艱苦 港府無視難民生活所需 自2000年12月起,聯合國決議每年的世界難民日為6月20日;而香港目前境內的難民數目亦有近一千多人。來自喀麥隆的Roy亦在會上分享其個人感受,他指難民逃到香港是為了希望有安全感;但到港後卻遭受另一種壓迫,甚為辛酸。他指香港政府對難民家庭每月的津貼僅為$1200,根本無法負擔基本的住屋問題。再者是糧食問題,他們每十日才有少量食物供應,生活苦不堪言。 團體週六遊行聲援斯諾登 記者:麥馬高、吳卓恆 |
Posted: 12 Jun 2013 07:58 AM PDT 現在的新聞,鑊鑊新鮮鑊鑊甘,以往報導多日的大新聞,現在迅間即過,想追也追不上。美國侵私穩,到底與我何干? 因為美國CIA叛諜選擇了避走香港。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道出四大原因:一. 香港有言論自由的傳統,二. 長久以來,香港人習慣上街示威表達意見,三. 香港擁有沒經審查的互聯網,四. 香港政府相對獨立,並不受西方主要政府影響。 首先,很感激斯諾登對香港的樂觀看法。香港傳統上的確擁有以上四大賣點,但就像世界各國,這珍貴的自由,正急速地被侵蝕。CY上場後,一切急速走下坡,香港人活在被抽後算帳的陰霾,而我們亦像世界各地的人一樣,對急速消失的自由漸感麻木。 美國侵私穩,與你我有關的另一更重要原因是切身關係,美國並不只侵犯美國市民私穩,他們還有能力入侵全球任何一位平民的私穩。
各大型互聯網公司,自2007年開始,已答允參與PRISM計劃,讓國安局有能力在其伺服器套取客戶資料。從斯諾登洩露的資料顯示,美國能套取任何市民的通話紀錄,包括電郵、電子通話、照片、錄像、聊天紀錄等,基本上你所有的電子足跡,他們也能套取。九大有份參與的公司,我就常使用其中的Microsoft、Google、Yahoo、Facebook、YouTube、Skype和Apple。所以這件事,絕對關你我事!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深受愛戴的蘋果,在2012年10月才加入Prism,比起其他互聯網公司遲了足足五年,並且是在Steve Jobs死後才加入的。令人不禁聯想,他要死,是因為他擋著老大哥的去路嗎? 大部份人對個人資料被監控的反應,大多是我沒有做不見得光的事情,又沒做違法行為,有什麼好怕?的確,在這一刻是沒什麼好怕,但當你選擇放棄保住個人私隱,就等於放棄自己的權利,並雙手俸上給權力機構,他們集合了各人放棄的權利,將擁有強大無比的權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有權決定什麼是合法與不合法,什麼是好事和壞事,你想發聲已太遲。 我的父母生於印尼,因為排華,年青時避走到國內讀大學,又剛好遇著文化大革命,正在讀書的他們,只因為是知識份子,就被當時的政府認定是一件壞事,送了去勞改,要下鄉種田。到了今天,他們對往事已不想多提,只輕輕帶過說道當年不少同學受不了,要不是自殺死去,就發了瘋住進瘋人院。當政府擁有極大的權力時,好與壞,可以隨他們決定。 我最近剛好看了一套動人的德國電影「Barbara」,故事發生在柏林圍牆倒下前的東德,女主角Barbara因為戀上西德人,被流放到偏遠的鄉村。政府定期突擊派人上她家翻箱倒篋,詳細檢查她的所有,包括她的身體,除了要面對被搜查的屈辱,還受著身邊每一個人可怕的監視。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例子較為極端,只會在過去的年代發生,並不需要太過緊張。那麼,我們該花點時間,了解我們身處的電子化年代,你的所有電子紀錄,包括身份證明、銀行戶口、跟最佳損友在電話說過的是非、讚好過的youtube、隨意在google查看的冷知識、病歷、下載過的咸片、你的一切,將永久記錄於世界某角落的伺服器上,有關機構在有需要時能隨時開啟你的人生檔案。 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劇情,原來在歐洲,像德國和荷蘭,政府秘密在電腦安裝了spyware,記錄你所有的電子足跡,有能力遙距監視你輸入過的鍵盤按鈕,甚至開動咪高峰紀錄你的對話!這入侵性的監控行為,問題已不在我有沒有做不見得光的事情,而是政府機構根本就沒有權力作出此等非法行為。最恐怖的,是一般市民,大多不知道政府機構有能力和正在進行此等非法行為,而知道的,又覺得這無傷大雅。 我推薦大家觀看荷蘭有關個人私隱的紀錄片「Panopticon」。片中全面探討荷蘭這個本來是歐洲其中一個最自由的國家,正急速失去個人私隱。嚴重的程度是,你的所有資料和行蹤,包括你看心理醫生的病歷,也會存於你的中央人生檔案。片中亦比較了德國的情況,德國因為經歷過兩次慘痛的教訓,納粹黨和東柏林,民間對政府的入侵性監控十分敏感。因為市民激烈反對,政黨成功擊退監控行為,連google的街景地圖也成功鍚走。德國人比較心水清,根據過往經驗,當政府收緊監控,是為步向極權統治而鋪路,所以他們激烈抗爭。 George Orwell的1984是我中四課程必修的閱讀,這本小說深深震撼了十五歲的我。這故事教育了我,世上最恐怖的監獄,是囚犯不知道被囚禁,還以為自己是自由的思想監獄。故事中的telescreen,監控每個人的每個活動,我從沒想過,有一天現實是,我們會自己付錢爭相購買最新型號的telescreen,還會自動報到,check in地點,俸上成千上萬的私人照片,對情報人員來說這簡直是夢想成真。 斯諾登說他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公開情報後,大眾即使知道,對政府的入侵性監控行為還是沒有反應。市民沉默認同政府的做法,只會助長政府合法給予自己更大權力控制美國以至全球,逐步成為監獄式的暴政(Turn-Key Tyranny)。 連最自由的荷蘭、美國也失去自由,香港的李氏家族擁有電訊和互聯網公司,掌握超過一半港人的電話和上網紀錄,你認為我們的個人資料能倖免嗎?香港的監控情況又如何?現在,你可以選擇當無事發生,繼續收看求愛大作戰,上載你早午晚吃過的食物上facebook。還是,一.關注個人私隱被監控的情況 二.捍衛自由港,保護斯諾登? 曾成功撃退二十三條的香港人,想留一個怎樣的社會給下一代? 影像串流: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
Posted: 12 Jun 2013 07:19 AM PDT ![]() (獨媒特約報導)今早11個關注團體和議員陪同肇事者陳先生出席記者招待會,就6月6日支聯會舉辦李旺陽悼念會時出現暴力行為一事,交代襲擊經過。團體表示強烈譴責是次事件,憂慮暴力事件會隨之而來,促請警方盡快緝拿暴徒歸案,並呼籲目擊者提供證據。 出席記招的當事人陳先生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示威者,未曾遇到類似事件。陳先生說自己當日約五時半到場,目睹3至4位身穿 Polo 恤衫的香港青年關愛協會的人,舉起一塊示威牌遮擋法輪功的攤檔,陳先生出聲阻止卻遭受粗口辱罵,並有3至4人前後左右包圍他,相隔不足一寸。陳先生指他們行為挑釁,最後警方到場調停,陳先生也離開現場。直至晚上7時左右,陳先生因李旺陽的悼念活動尚未開始,便於附近閒逛,到鼓油街與女人街交界突然被四名穿著白色衫的中國籍男子以摺凳連番襲擊,猛烈攻擊其頭部,頭破血流倒地。事後陳先生報警求助並送院治療,住院數天,頭額傷勢嚴重,共縫了五針,並需接受X光檢查。出院後面部傷痕仍在,胳膊仍感痛楚。 陳先生表示不後悔參與是次活動,亦認為此次暴力行為不會影響他日的參與,因為這是他的權利。 出席的多個團體及議員均表示強烈譴責是次事件,保衛香港自由聯盟發言人韓連山表示,近年來許多論壇集會均遭親北京團體踩場,搗亂情況有上升趨勢,可是警方執法不力,故意放軟手腳。有議員亦表示警方聲稱現時並未掌握任何線索,但在場有數十名目擊者,物證也有暴徒遺留下的眼鏡及用來襲撃的摺凳下,警方不可能沒有證據調查事件。議員質疑警方故意坐視不理,縱容暴力事件發生。工黨主席李卓人呼籲警方盡快緝兇歸案。 多個團體均表示是次暴力事件這並非單一的事件,香港警方若繼續縱容,暴力將變本加厲,擔心香港市民表達意見之自由將會受到打壓。他們呼籲當日目睹事件經過的市民,盡快提供線索,說出真相。 編輯:黃俊邦 |
[转载]写给“大爱清尘基金会”所有志愿者及爱心人士的歌——谢常清 Posted: 12 Jun 2013 05:47 AM PDT 《大爱清尘》歌词
词曲:谢常清 繁华人间谁最美 此生无悔爱最美 南雁北飞 春来风吹花儿飞 不让尘飞 春雨滋润你心扉 花开花落 爱随阳光照心间 大爱清尘 有爱我无怨无悔 伸出爱 温暖世界繁花 大爱清尘 让爱阻挡那尘埃 团结爱 滋养最美之花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大爱清尘-湖南"志愿者曾国莲女士(娄底日报社记者),从她那儿了解了"大爱清尘基金会"这个公益组织,从而了解了当今中国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尘肺病。
![]() ![]() |
Posted: 12 Jun 2013 04:23 AM PDT
現在的新聞,鑊鑊新鮮鑊鑊甘,以往報導多日的大新聞,現在迅間即過,想追也追不上。美國侵私穩,到底與我何干? 因為美國CIA叛諜選擇了避走香港。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道出四大原因:一. 香港有言論自由的傳統,二. 長久以來,香港人習慣上街示威表達意見,三. 香港擁有沒經審查的互聯網,四. 香港政府相對獨立,並不受西方主要政府影響。 首先,很感激斯諾登對香港的樂觀看法。香港傳統上的確擁有以上四大賣點,但就像世界各國,這珍貴的自由,正急速地被侵蝕。CY上場後,一切急速走下坡,香港人活在被抽後算帳的陰霾,而我們亦像世界各地的人一樣,對急速消失的自由漸感麻木。 美國侵私穩,與你我有關的另一更重要原因是切身關係,美國並不只侵犯美國市民私穩,他們還有能力入侵全球任何一位平民的私穩。 各大型互聯網公司,自2007年開始,已答允參與PRISM計劃,讓國安局有能力在其伺服器套取客戶資料。從斯諾登洩露的資料顯示,美國能套取任何市民的通話紀錄,包括電郵、電子通話、照片、錄像、聊天紀錄等,基本上你所有的電子足跡,他們也能套取。九大有份參與的公司,我就常使用其中的Microsoft、Google、Yahoo、Facebook、YouTube、Skype和Apple。所以這件事,絕對關你我事!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深受愛戴的蘋果,在2012年10月才加入Prism,比起其他互聯網公司遲了足足五年,並且是在Steve Jobs死後才加入的。令人不禁聯想,他要死,是因為他擋著老大哥的去路嗎? 大部份人對個人資料被監控的反應,大多是我沒有做不見得光的事情,又沒做違法行為,有什麼好怕?的確,在這一刻是沒什麼好怕,但當你選擇放棄保住個人私隱,就等於放棄自己的權利,並雙手俸上給權力機構,他們集合了各人放棄的權利,將擁有強大無比的權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有權決定什麼是合法與不合法,什麼是好事和壞事,你想發聲已太遲。 我的父母生於印尼,因為排華,年青時避走到國內讀大學,又剛好遇著文化大革命,正在讀書的他們,只因為是知識份子,就被當時的政府認定是一件壞事,送了去勞改,要下鄉種田。到了今天,他們對往事已不想多提,只輕輕帶過說道當年不少同學受不了,要不是自殺死去,就發了瘋住進瘋人院。當政府擁有極大的權力時,好與壞,可以隨他們決定。 我最近剛好看了一套動人的德國電影「Barbara」,故事發生在柏林圍牆倒下前的東德,女主角Barbara因為戀上西德人,被流放到偏遠的鄉村。政府定期突擊派人上她家翻箱倒篋,詳細檢查她的所有,包括她的身體,除了要面對被搜查的屈辱,還受著身邊每一個人可怕的監視。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例子較為極端,只會在過去的年代發生,並不需要太過緊張。那麼,我們該花點時間,了解我們身處的電子化年代,你的所有電子紀錄,包括身份證明、銀行戶口、跟最佳損友在電話說過的是非、讚好過的youtube、隨意在google查看的冷知識、病歷、下載過的咸片、你的一切,將永久記錄於世界某角落的伺服器上,有關機構在有需要時能隨時開啟你的人生檔案。 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劇情,原來在歐洲,像德國和荷蘭,政府秘密在電腦安裝了spyware,記錄你所有的電子足跡,有能力遙距監視你輸入過的鍵盤按鈕,甚至開動咪高峰紀錄你的對話!這入侵性的監控行為,問題已不在我有沒有做不見得光的事情,而是政府機構根本就沒有權力作出此等非法行為。最恐怖的,是一般市民,大多不知道政府機構有能力和正在進行此等非法行為,而知道的,又覺得這無傷大雅。 我推薦大家觀看荷蘭有關個人私隱的紀錄片「Panopticon」。片中全面探討荷蘭這個本來是歐洲其中一個最自由的國家,正急速失去個人私隱。嚴重的程度是,你的所有資料和行蹤,包括你看心理醫生的病歷,也會存於你的中央人生檔案。片中亦比較了德國的情況,德國因為經歷過兩次慘痛的教訓,納粹黨和東柏林,民間對政府的入侵性監控十分敏感。因為市民激烈反對,政黨成功擊退監控行為,連google的街景地圖也成功鍚走。德國人比較心水清,根據過往經驗,當政府收緊監控,是為步向極權統治而鋪路,所以他們激烈抗爭。 George Orwell的1984是我中四課程必修的閱讀,這本小說深深震撼了十五歲的我。這故事教育了我,世上最恐怖的監獄,是囚犯不知道被囚禁,還以為自己是自由的思想監獄。故事中的telescreen,監控每個人的每個活動,我從沒想過,有一天現實是,我們會自己付錢爭相購買最新型號的telescreen,還會自動報到,check in地點,俸上成千上萬的私人照片,對情報人員來說這簡直是夢想成真。 斯諾登說他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公開情報後,大眾即使知道,對政府的入侵性監控行為還是沒有反應。市民沉默認同政府的做法,只會助長政府合法給予自己更大權力控制美國以至全球,逐步成為監獄式的暴政(Turn-Key Tyranny)。 連最自由的荷蘭、美國也失去自由,香港的李氏家族擁有電訊和互聯網公司,掌握超過一半港人的電話和上網紀錄,你認為我們的個人資料能倖免嗎?香港的監控情況又如何?現在,你可以選擇當無事發生,繼續收看求愛大作戰,上載你早午晚吃過的食物上facebook。還是,一.關注個人私隱被監控的情況 二.捍衛自由港,保護斯諾登? 曾成功撃退二十三條的香港人,想留一個怎樣的社會給你的下一代? |
Posted: 12 Jun 2013 04:15 AM PDT 嶺南大學校董會剛剛推薦了科大商學院院長鄭國漢教授為下任嶺南大學校長,這項建議引起了嶺南大學內師生及社會上各界的極大爭議。有說鄭國漢是「梁粉」,公開支持梁振英、又公開支持國民教育科等等。這都讓我們知道鄭國漢是一個政治取態很明顯的學者。我想討論的不是對鄭國漢個人的批評,而是整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不公。我認為鄭國漢個人有很大的問題,但我們不要因為鄭國漢個人的本身,而忽略了背後其實整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並存在很大的問題。始終,我最關注的還是大學校園的民主化,同學及老師的參與等等。 大學校長遴選向來也是極為保密。根據我的認知,程序上是校董會有一個校長遴選委員會跟獵頭公司接洽,由獵頭公司推薦人選,再由大學校董會內的校長遴選委員會選出最後一人,然後由校董會作出推薦。該人選然後會出席公開論壇見學生等等,最後在校董會通過議案,便正式當選大學校長。我想不同大學的校長遴選情況也大同小異。 我們可以看到的事實是每一次校長人選公開地出席論壇時,該人選其實已經獲得「欽點」。換言之,學生及老師根本對校長是沒有否決的機會。每一次,人選都是已「獲欽點人」的姿態出現。他們從不需要獲得學生及老師的支持,那管你是校園內的持份者、那管你是我將來要服務的對象、那管你是我共事的同事,他們的表現很明顯是你沒有選出我的權利,你們說的不否決不了我擔任校長的議案。反正,學生老師,你們就不是校董會成員。你們見的候選人又只有我一個,你們真的影響得了我當校長的決議嗎? 我明白現時大學條約底下,憲制上委任校長的議案須要由校董會通過。但我就不明白老師學生為什麼從來見的都只是最後階段選下來的最後一個人選。老師及學生從來沒有機會見其他合資格的人選,就是說老師及學生從來都沒有對校長的選擇權。有人說這樣的做法是很合理,因為這樣能夠保障落選的人。如果大家認為這原因是合理的,那麼我們就不用期待我們有一天會有真正的民主。因為候選人從來就只有一個,這挺像中共的等額選舉。這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一個合理的原因,而只是為了開脫的藉口。 我認為在大學內真的須要更民主、更公開的校長遴選方法。大學是我們理想的堡壘,希望大家守著這幢堡壘。我們常說民主自由的社會是我們理想中的社會,我覺得一定要由大學這一個社區先著手。對我來說,大學校政定必要更公開、更透明、更民主。學生及老師有需要更多關心校政,學校也要多聆聽、多接納學生及老師的意見。請各校方人員謹記,真正在學校生活的是學生及老師,並不是你們言聽計從的校董會成員,請認清那些意見是有用的、那些意見只是空口講白話。最後,期望嶺南大學的朋友能夠守往嶺南大學、守往你們的堡壘、守往你們的理想。 圖為編輯所加,題為編輯所擬 |
Posted: 12 Jun 2013 04:23 AM PDT 本文作者:蓝枫 【图片出处:https://theconversation.com】 说起自闭症,其实在之前我也仅仅是在各种书籍、文献中知道。那时候,文字带给我的描述就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可是真正的自闭症是怎样的,在认识山本大桥(化名)之前,说实话我都是构想的。 2007年跟随导师参加了由香港"自闭症家长联盟"这个非盈利组织筹划的亚洲区自闭症研讨会以后,回到北京,由于天色已晚,经朋友介绍借住在一位物理学家、剧作家的前辈家中。那时老人已故,家人纷纷去往海外。如今北京的四合院中,几近荒凉,唯有长孙女乔女士(化名)时而打理。院子虽然看着荒,但是毕竟是书香门第的底子,烧起了火,屋子里充斥着难以言表的温馨。就这样,和乔女士还有其他朋友们喝茶聊天。我说到参加了自闭症研讨会,乔女士开始话多了起来,无论是对自闭症的理解还是对治疗方法的知晓,都让我觉得自己面前坐的是一位专家。待午夜十分,众人掌灯离去的时候,我好奇的问乔女士"您是中日关系方面的专家,怎么对心理学这么熟稔,我感觉饭碗不保了啊。"当然,这只是我故意的打趣,然而乔女士回答让我十分惊讶。她微微一笑说道"我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就这样,我认识了大桥。 按理说,我是一个心理治疗从业者,在现实中如果遇到一个自闭症儿童,更多的应该是我去教给这个家庭怎样去面对生活、教育孩子。然而,在见到大桥的第一秒钟刚开始,我就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小学生。在大桥的房间里,我看到了除了榻榻米上一个小小的边桌和一个蒲团,围在大桥身边的是满满的六个大书柜,里面放满了各种漫画书。就像耶鲁大学的伏克马教授所说,在典型的自闭症中,患儿的非言语技能被保留了下来。大桥每天都在各种漫画中,认识自己的世界。 可是为什么说,我成了小学生呢。明明只有12岁的大桥,仅仅是用言语思维交流的技能被关闭了。但是,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乔女士的不断努力,他不仅完全生活自理,还可以用自己的逻辑和我交流。而当我"幼稚地"想以漫画作为切入点交谈时,大桥却反问道:"妈妈说你是心理医生,那你和我见过的复健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的问题,我从没想过会从一个自闭症孩子嘴里听到。在这之后的交流中,我慢慢的去感受大桥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有纷争和困扰,也有奇幻和安宁。他可以用另一样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现实,就像他去世的爸爸,是做中日化学武器处理的专家,他曾这样评价父亲。"他是一个有着中国心的日本人,但是,他因为更爱日本,才会来中国,才会帮助你们处理那些武器,才会爱上我妈妈,才会有我和小桥。"说实话,或许一个成年人也未必会认识到这一点吧。 或许,很多人会说了。很多人都说过,自闭症儿童其实是孤独的天使,他们和天才只差一步。但是,其实不然。如果说自闭症儿童和天才只差一步,那这一步可以说实在是太大了。像大桥这样幸运的孩子其实并不多见,更不要说他有一个坚忍不拔、学识出众的妈妈,还有一个聪明懂事可以陪伴在他身边弟弟。现实中,自闭症儿童其实是不堪的,他们害怕这个世界,他们被人看成是精神错乱的存在。其根本就在于这些孩子不能和其他人产生沟通联系,从生命伊始,这一种情绪就存在着。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冷漠抗拒着这个世界中的其他一切事物。他们当中一半以上都伴有智力低下;25%会伴有癫痫;15%- 20%的自闭症患者伴有全身性畸形;而且神经影像学异常率高达40%,最常见的就是脑部白质信号异常、严重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以及颞叶结构异常。 现在来看,业内对于自闭症的研究还依旧处在比较新鲜的阶段。如果要追溯,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存在,从而把"自闭症"和"儿童精神分裂症",那时候还叫"儿童失心疯"分离开的人叫做里敖·堪纳,是美国第一个儿童心理学家。他在1943年发表了论文《情感接触中的自闭性障碍》,是世界学术界首次对自闭症所作出的经典性描述。而后的70年中,人们便开始对自闭症坚持不懈的探究。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真的是很晚了。1982年一个来自长春的6岁男孩,他不会说话,手里永远抱着一块红砖,只要有人想把砖拿走,他就会紧张和哭泣。于是,南京脑科医院的陶国泰教授为其确诊为中国第一例自闭症患儿。如今,30多年过去了。全世界自闭症患者已达到将近7000万,尤其近年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趋势,预计每1000个6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6个自闭症患儿,孤独正在慢慢的在我们的孩子中扩大。 【里敖·堪纳 图片出处:维基百科】 然而,孤独并不一定会完全吞噬我们的花朵儿。像大桥一样,有些孩子也可以幸运的恢复到正常,虽然只有不到5%的比例,但是并不是没有希望;而绝大多数自闭症患儿要想改善症状,那就不得不说命运使然了。为什么说是命运,现在对于自闭症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麻省总医院人类遗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2012年已确定了33个基因与自闭症等相关疾病有关,其中22个基因是首次被鉴定。这些基因似乎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个体。所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目前我们应对自闭症最好的选择。 就像大桥的妈妈,还有微博上的红人喜禾爸爸一样,很多自闭症儿童的父母都要经历这一磨难带给自己的打击。然而,如果遇到坚强的父母,那么孩子也是幸运的。在爸爸妈妈一点一点的引导下,他们中大约25%的患儿2-3岁以后逐渐会说和交流,6-7岁可以入正常学校,虽然社交障碍仍然存在;其余70%的患儿多数会随着年龄改善,但始终需要父母、学校、社会支持。所以说这些等爱的天使,等待着爸爸妈妈的爱,比别人得到更多的爱,才会真正的成为爱的天使,才能用一声"爸爸、妈妈"换来一个家庭幸福的眼泪。 其实,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时,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心情还是蛮复杂的。不过,也正是这样,让我有机会看到了更多的幸福与不幸。 在认识大桥之后,我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这也就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和大桥一样的孩子。比如,一个叫田田的小男孩,7岁了。幸运的是他仅仅是轻度的自闭症,而且是退行性的。也就是说,当田田刚出生时和其他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的,小时候他智力正常,语言能力也还可以,发音正确,除了阅读水平稍低。而且老师发现他经常不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者答非所问,时常盯着一个东西出神,有时嘿嘿傻乐,有时露出奇怪的表情,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父母一直以为他只是内向怕生。可是时间长了,问题就越来越多了,像是喜欢咬指甲,经常咬到皮破血流,指甲都秃了。特别喜欢动画片天线宝宝、巧虎,一个人玩的时候经常背动画片里面的台词。有时喜欢不停的甩手,但是对声音敏感,比如有时家里有些吵,或者在放他不喜欢的动画片,他就会受不了,会捂住耳朵,啊啊的大叫。这种随着长大而出现的自闭问题,和大桥、喜禾是不一样,他们很容易被父母老师忽略,认为只是孩子性格上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自闭的孩子都是有自己一套特立独行的处事方法的,或者说一种强迫思维。如果你不按照他们的既定方案去做,就会收到他们的抗议信号。像田田就是大叫,我还见过自己撞头、胡乱打人、撕东西的孩子。比如一次在做行为矫正治疗时,以往我都会给田田打印好一份漂亮的计划书,然后大家一起完成。但是那次,我忙的一塌糊涂,真的忘记了。结果田田发了好大一顿脾气,最终我用彩笔画了一个,他才勉强接受,平息了怨气。 所以说,面对一个个自闭症的孩子,不仅需要家庭的温暖,更需要专业的干预、教育和社会广泛的爱。现如今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表明,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但是和这急速恶劣的形势相比,公众对于自闭症孩子的认识、社会对于自闭症患儿的接纳、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帮助还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他们真的只是一个个缺爱的天使,只要我们可以更加无私一些,更加温暖的给予他们爱。那么他们将像我们展现天使的奇迹。而当可爱的天使,打开心门对你诉说心声的时候,你一定会听到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 |
Posted: 12 Jun 2013 01:39 AM PDT (獨媒特約報導)「愛與和平」是佔中三子講完又講的原則。陳健民在簡介會上大加闡釋非暴力公民抗命的概念,指出「不要摧毀或羞辱你的對手」,又希望參與者「用意志發揮愛與和平的力量」。不過更多參與者真正想知道的卻是 : 「愛與和平」之外呢?首次商討日的兩場大組討論中,參與者踴躍發言,參與者提出的問題如雨後春筍,包括應對鎮壓與警方暴力、佔中的實際原則機制,以及所謂的共識問題,如何將運動帶到基層等。 愛與和平 VS 暴力鎮壓? 爭取甚麼特首及立法會普選方案? 公投、談判、出賣 最重要的擔心是佔中運動會否與中央談判,Hall 2 便有發言者指如何確保佔中商討的方案是最後堅持的結果,她表示「很害怕政改(2010年民主黨與中聯辦談判)的事再次發生。」全場鼓掌更烈。佔中發起人之一朱耀明的答案也令人更加質疑,他表示佔中運動不會和中央談判,因為有票的是立法會。 運動的目標是? 故此,放下分歧或鞏固泛民陣營,或許是較可行的「共識」。有參與者認為會上的人各自有不同信念與主張,但最重要是以佔中為契機去放下一些分歧,為民主奮鬥。黎則奮指不同主張的派別進行意見交流是寶貴經驗,在進行任何民主運動前,泛民陣營中必須達到共識,而是次討論至少能在泛民內取得最大公約數,亦是一次妥協。 運動時機對嗎? 忽視基層? 普遍參與者認同佔中必須與民生社經連結,才較有機會獲得普羅大眾關注。港大教授司徒薇認為佔中運動要連結其他議題如民生問題,令他們認識民主的重要性。民陣警權組王浩賢認為讓運動成為全民運動是最為重要,讓他們的議題成為佔中的一部份。其中一位參與者張先生認為很多市民誤解佔中為一個破壞香港經濟的運動,需要向他們澄清爭取普選能改善目前權貴橫行的局面,為長遠經濟努力。其他參與者亦認同佔中不能再停留在「所謂經濟立場中立」的定位,而需要論述行動與基層和民生的關係,以免令市民誤解佔中是一場「自己感動自己」、小圈子式的「圍威喂」行動。 除了缺乏公眾支援外,也有參與者斥責佔中缺乏機動性,指目前梁振英政府屢有失誤,實乃可供利用的「彈藥」,以拉攏市民支持佔中,但因佔中行動反應太慢,常錯過時機,強調要「活化政府給我們的彈藥」,爭取民意授權,抗衡政府或傳媒日後可能採取的凍結手段。 第二次大組討論時,參與者也就商討日流程提出不少意見,如有人提到可否即場登記、小組比大組討論為佳、分組討論出現混亂、多次入錯房間。有人表示小組時間不足,此外大組討論與小組討論承接不清楚,有些在大組曾提出的幾點可以在小組集中討論。 總結首次商討日的兩場大組討論激起參與者熱烈討論發言,但佔中三子不能即時給出解決方法。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總結,強調是次商討日的目的是訂立議程而非找出答案,期望參與者將今日的討論帶回社區,推動商討文化,一旦商討文化植根,日後政府進行諮詢也至少需要與商討日一樣。 編輯:黃俊邦 |
Posted: 12 Jun 2013 01:11 AM PDT (譯自:http://radicalglasgowblog.blogspot.hk/2013/05/employers-loyalty-move-plant-to-cheaper.html) (美國)告訴通用電氣,不要解僱工會工人! 每當我們的運動需要世界各地朋友協力,美國電氣、無線電和機器工人聯合會(The United Electrical, Radio and Machine Workers of America, 簡稱UE),總是不可多得的助力。 正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勞工中心的領袖所推崇:「UE是連結世界各地勞工的旗手,它每每讓工人之間的關係更密切。」 但現在,UE需要我們幫助。 UE正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抗爭,事緣該公司決定裁減一千個賓夕法尼亞州伊利市工會工人的職位,調到南部的一間工廠,那兒沒有工會,工資比之足足少了百分之四十。 希望你們花一點時間,在這裡寄封信給通用電氣,請求他們不要破壞伊利市的工會運作,也請你們把這訊息廣傳給朋友、家人和其他工會成員,求他們施以援手。(連結網址文章的中譯在下方) 這也是我們的抗爭。 聯合起來,直到永遠! (譯自:http://www.labourstartcampaigns.net/show_campaign.cgi?c=1828) 通用電氣口口聲聲重振美國製造業,卻在過往五年,關閉了四十二所位於美國的工廠和服務中心,削減超過六千個職位,還不斷扣減美國廠房工人的工資至原來的一半。 現在,儘管通用電氣的伊利市運輸部去年的盈利,比兩年前暴增一倍,達一億美元,但通用電氣貪得無厭,繼續開刀,正計劃炒掉近一千個在伊利市機車廠的工會工人。並把這些工序調到南部工廠,那兒沒有工會,工資比伊利市少百分之四十。 讓我們告訴通用電氣的總裁艾米:不要毀掉伊利工人的生活! 原文link:http://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2013/06/02/generaelectric/ |
Macross FB7 超時空要塞 銀河流魂 - 炒冷飯,但好吃 Posted: 11 Jun 2013 11:27 PM PDT ![]() 炒冷飯不一定差,也可以炒得香口好吃。「超時空要塞」三十週年,沒有新的動畫企畫,只有這套偽劇場版「銀河流魂」,翻兜十幾年前的舊作Macross 7。電影的表達手法很有創意,借用早前大熱Macross F的角色,從他們的角度觀看Macross 7的錄影帶。對!就是上世紀古老科技的錄影帶,當年Macross 7上映時還未有DVD。情節有點無厘頭不用深究,錄影帶忽然從天上掉下來,一班人圍著個電視邊看邊吹水,最後一齊開演唱會全城大派對。 電影中Macross 7的舊片段,與新畫的吹水會片段梅花間竹。舊片段始終是十多年前的作畫水準,很難與現代的水準作比較,不過Macross 7當年的製作水平也不是特別出色。當年看五十多集的Macross 7,只記得套動畫又長又悶,很痛苦才煲完全套。這次的重溫版,把五十多集濃縮到一個多小時,只留下主要情節,劇情緊湊推進快,意想不到的頗為好看。當年因為故事留下極差的印象,連帶讓我討厭Fire Bomber的歌。今次再聽,其實Fire Bomber的歌也不錯哦,音樂一向是Flash Black的賣點。 電影最後五分鐘,便是萬眾期待,兩大歌姬的開咪時間。蘭卡和雪露眾人,化身為Fire Bomber,露天搖滾音樂會。最精彩的鏡頭,大部份在廣告已看過了。蘭卡和雪露的拉花痛機VF-11和VF-19,現身前後總共不足一秒,明顯是為賣玩具舖路。電影名稱既然叫作Flash Back,目標觀眾自然是老擁躉,新朋友恐怕看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而我這個老一輩的菜迷當然十分喜歡。不過三十週年只有碟炒冷飯,讓我等菜迷有些失望,希望「超時空要塞」快點推出全新企畫吧。 |
昨日,一位康区尼师自焚。2013年1-6月,22位藏人自焚! Posted: 11 Jun 2013 11:39 PM PDT 昨日又传来一位藏人自焚的消息! 6月11日下午5点左右,在康道坞(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在正举行"绛央贡却"辩经大法会的著名大寺——灵雀寺(藏语尼措贡巴)的附近,一位尼师自焚。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她个人的任何情况(名字、年龄、原籍及自焚时的情势)目前均不清楚。道孚当地的通讯已被封锁,参加法会的僧人被禁止外出,消息很难传出。 这位尼师的自焚,使得2009年以来的自焚藏人人数升至123人(其中境内藏地119人,境外4人)。而2013年1至6月,已发生22起自焚(境内藏地21起,境外1起)。 仅道孚县,在123位自焚藏人中就有4人自焚:一位僧人(次旺诺布),两位尼姑(班丹曲措与目前不知名的尼师),一位流亡印度的青年(江白益西)。 因暂无这位自焚尼师照片,以酥油供灯替代。 ******* 以下,是123位自焚藏人简况—— 从2009年2月27日至2013年6月11日,在境内藏地有119位藏人自焚,在境外有4位流亡藏人自焚,共123位藏人自焚,包括19位女性。其中,我们所知道的,已有103人牺牲,包括境内藏地101人,境外2人。 目前找到并已经披露的有44位自焚藏人(境内41人,境外3人;包括两位伤者、38位牺牲者、3位生死不明者)专门留下的遗言、写下的遗书或录音的遗嘱,这都是至为宝贵的证据。而每位自焚藏人,在自焚之时发出的心声是最响亮的遗言,包括"让尊者达赖喇嘛回到西藏"、"祈愿尊者达赖喇嘛永久住世"、"西藏要自由"、"西藏独立"、"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等等。 1、自焚时间以及自焚地点: 2009年1起自焚: 2月27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发生第1起。 2011年14起自焚(境内藏地12起,境外2起): 3月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1起。 8月1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1起。 9月2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2起。 10月6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5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1起。 11月3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1起。在印度新德里1起、在尼泊尔加德满都1起。 12月1起——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县1起。 2012年1-12月,86起自焚(境内藏地85起,境外1起): 1月4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3起,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1起。 2月6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3起,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1起,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1起。 3月11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5起,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2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2起。并且,3月在印度新德里1起。 4月4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2起(注:这两起自焚迄今未被藏人行政中央承认,原因不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2起。 5月3起——拉萨大昭寺前2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1起。 6月4起——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1起,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2起,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1起。 7月2起——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1起。 8月7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6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1起。 9月2起——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即住建部)门口1起,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1起。 10月10起——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1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2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5起,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2起。 11月28起——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9起、泽库县3起;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县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3起、若尔盖县2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起;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1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2起、夏河县3起、碌曲县3起。 12月5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1起、碌曲县1起;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起;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1起。 2013年1-6月,22起自焚(境内藏地21起,境外1起): 1月3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2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1起。 2月9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1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2起;尼泊尔加德满都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3起;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1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1起。 3月5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1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1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1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1起。 4月3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3起;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2起。 5月1起——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1起。 6月1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1起。 2、自焚者籍贯(包括4位流亡藏人的籍贯,其中3位原籍在境内康地和安多,在以下记录之内;另一位出生在印度流亡藏人社区的,不在以下记录之内): 按照图伯特传统地理:安多96人,康21人,嘉戎3人,羌塘1人,卫藏1人。而安多藏区中,安多阿坝(今阿坝县)自焚藏人最多,为33人;其次是安多拉卜让(今夏河县)15人和安多热贡(今同仁县)11人,以及安多左格(今若尔盖县)8人。 其籍贯按照今中国行政区划—— 四川省藏区59人:阿坝州阿坝县33人、壤塘县6人、马尔康县3人、若尔盖县8人、红原县1人;甘孜州甘孜县2人、道孚县4人、康定县2人、色达县2人; 青海省藏区26人:果洛州甘德县1人、班玛县1人;玉树州称多县2人、玉树县2人、曲麻莱县1人;海西州天峻县1人;黄南州同仁县11人、尖扎县1人、泽库县4人;海东地区循化县1人、海东地区化隆县1人; 甘肃省藏区27人:甘南州玛曲县1人、夏河县15人、合作市5人、碌曲县6人; 西藏自治区8人:昌都地区昌都县2人;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1人;拉萨市当雄县1人;那曲地区比如县4人。 3、自焚者性别、年龄及身份: 男性104人,女性19人。其中有21位父亲,10位母亲,遗下年幼的孩子。 最年长的64岁,最年轻的16岁。大多数是青壮年,平均年龄约26岁。 僧尼:3位高阶僧侣(Rinpoche,朱古),31位普通僧侣,6位尼师,共计40位僧尼,涉及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以格鲁派僧尼居多; 农牧民:63位牧民和农民,包括56位牧民,7位农民;其中10位牧民曾是僧人,遭当局工作中驱逐出寺;4人曾是僧人,属自己还俗离寺。其中1位自焚牺牲的农民,原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僧人;6位自焚牺牲的牧民,属藏传佛教觉囊派所在地区。1位自焚牺牲的牧民,是著名的贡唐仓仁波切的外祖父。 其他:2位女中学生;3位男学生;3位在拉萨、康区或青海某地的打工者;4位商贩;1位木匠;1位网络作家;1位唐卡画师;1位出租车司机;1位党员及退休干部;1位护林员;可以说,涉及藏人社会的多个阶层,其中这三个群体值得关注:僧侣;牧民;学生。 还有两位是流亡藏人,是社会活动人士。 4、自焚者状况: 123位自焚的境内、境外藏人中,已知103人牺牲(境内101人,境外2人),其中77人当场牺牲,22人被军警强行带走之后身亡,2人在印度新德里医院和尼泊尔加德满都医院重伤不治而亡,1人在寺院治疗六个多月后绝食牺牲, 1人在家人送往医院途中被军警抢走之后牺牲。 另有15人被军警带走。其中7人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12年5月、12月和2013年2月和5月播的官方宣传片中有在医院治疗的镜头,但并未回到寺院或家中,更多情况不明,他们是: 2009年2月27日自焚的格尔登寺僧人扎白; 2011年9月26日的格尔登寺僧人洛桑格桑(尕尔让)和洛桑贡确(贡确旦巴); 2011年10月3日自焚的格尔登寺僧人格桑旺久(尕尔让旺修); 2012年11月7日自焚的阿坝俄休寺僧人桑珠和多吉嘉; 2012年12月2日自焚的夏河牧民松底嘉。 其中被军警带走的7人至今下落不明、生死不明。他们是: 2012年2月13日自焚的阿坝格尔登寺僧人洛桑嘉措; 2012年5月27日自焚的在拉萨打工的阿坝人达吉; 2012年6月27日自焚的玉树妇女德吉曲宗; 2012年9月29日自焚的昌都嘎玛区农民永仲; 2012年10月25日自焚的那曲比如小生意人丹增; 2012年11月26日自焚的色达学生旺嘉; 2013年2月25日自焚的阿坝德普寺僧人桑达。 其中被军警带走的1人,即2012年2月8日自焚的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拉布寺僧人索南热央,据报道他于数月前返回称多县拉布乡的家中,双腿被截肢,遭警方严密监控。 两位境外的流亡藏人在自焚后获得救治,已伤愈。 但在境外即加德满都自焚的境内藏人竹钦泽仁,于2013年2月13日自焚,当晚牺牲于当地医院,之后他的遗体被尼泊尔政府扣留,拒绝交给流亡藏人社会依照传统西藏葬俗办理后事。3月26日,尼泊尔政府以"无人认领"为理由,在加德满都帕舒帕蒂地区阿里亚加特(Aryaghat)火葬场,将竹钦泽仁的遗体轻率火化,骨灰被扔弃。 两位境内藏人(甘孜寺僧人达瓦次仁和隆务寺僧人加央华旦)自焚后,先是被僧俗藏人送到医院,出于担心自焚者被军警从医院强行带走,一去不归,后又从医院接回寺院,由藏人们自己照顾、救治。据悉,目前达瓦次仁在艰难恢复中,但落下残疾,生活困难。加央华旦本来在恢复中,但他决意赴死,绝食一周多,于自焚六个多月后牺牲。 5、自焚者名单: (1)119位境内自焚藏人: 2009年(1人)——扎白。 2011年(12人)——彭措,次旺诺布,洛桑格桑,洛桑贡确,格桑旺久,卡央,曲培,诺布占堆;丹增旺姆,达瓦次仁;班丹曲措,丁增朋措。 2012年(85人)——达尼,次成,索巴仁波切,洛桑嘉央,索南热央,仁增多杰,丹真曲宗,洛桑嘉措,丹曲桑波,朗卓,才让吉,仁钦,多杰,格贝,加央华旦,洛桑次成,索南达杰,洛桑西绕,其美班旦,丹巴达杰,朱古图登念扎,阿泽,曲帕嘉,索南,托杰才旦,达吉,日玖,旦正塔,丹增克珠,阿旺诺培,德吉曲宗,次旺多杰,洛桑洛增,洛桑次成,卓尕措,角巴,隆多,扎西,洛桑格桑,旦木曲,巴桑拉毛,永仲,古珠,桑吉坚措,丹增多杰,拉莫嘉,顿珠,多杰仁钦,才博,丹增,拉毛才旦,图旺嘉,多吉楞珠,丹珍措,多吉,桑珠,多吉嘉,才加,格桑金巴,贡保才让,宁尕扎西,宁吉本,卡本加,当增卓玛,久毛吉,桑德才让,旺青诺布,才让东周,鲁布嘉,丹知杰,达政,桑杰卓玛,旺嘉,关曲才让,贡保才让,格桑杰,桑杰扎西,万代科,才让南加,贡确杰,松底嘉,洛桑格登,白玛多杰,贡确佩杰,班钦吉。 2013年(22)——才让扎西,珠确,贡去乎杰布,洛桑朗杰,珠岗卡,南拉才,仁青,索南达杰,彭毛顿珠,桑达,才松杰,贡觉旺姆,洛桑妥美,格吉,拉毛杰,贡确丹增,秋措,洛桑达瓦,贡确维色,丹增西热,(自焚尼师尚不知名)。 (2)4位流亡自焚藏人: 2011年(2人)——西绕次多,博楚。 2012年(1人)——江白益西。 2013年(1人)——竹钦泽仁。 (另,还有1998年自焚牺牲的图丹欧珠,2006年自焚受伤的拉巴次仁。) 补充: 1、七位试图自焚或自焚未成的藏人:是境内藏地的成列、多吉热丹、卓玛杰、久谢杰;其中多吉热丹在异地蹊跷身亡,久谢杰服毒自焚时毒发身亡。以及在印度的流亡藏人隆日多杰、次成多杰、达瓦顿珠。 2、2013年3月底,从康结古多(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传出一名藏人妇女因抗议当局强拆其房屋而自焚受伤的消息,但因更多情况不明,故未加入本档案中。 ——唯色记录。 |
Posted: 11 Jun 2013 09:57 PM PDT ![]() 由於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宣佈,將每區撥款一億元在區內建設最多兩項社區重點項目,最近九龍城區議會召開會議,決定會優化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後一幅荒地為休憩場所。九龍城區區議員暨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更表示, 希望計劃能夠融入藝術成分,除了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外,也為九龍城打造成新地標。區議會的決定引起了文化界不少的回響,其中自然包括牛棚藝術村的用戶,用戶之一藝術團體錄映太奇最近更舉辦了「一億活化牛棚,危機還是契機?」座談會。 然而,自2001年前油街藝術村用戶進駐牛棚藝術村(以下簡稱牛棚)以來,從來都不乏有關牛棚前途危機/契機的討論,但十二年下來,一切似乎依然紋風不動,變化不大。著名策展人何慶基曾經指出﹕「…牛棚差不多被人完全忘懷…牛棚資金不足,地點僻遠加上官僚管理對場地諸多限制等困難,早已廣泛討論,不贅。有關部門愛理不理,唯有靠藝術工作者自強」。一直以來,到底是什麼窒礙了牛棚的發展?而十年人事,牛棚又將會面對怎樣的新變局? 政策上不存在的「藝術村」 然而,說牛棚是「藝術村」,從一開始便是一場誤會。當然,早在2001年,香港藝術發展局的「三年計劃」中,視藝委員會已有一項撥地建藝術村的主導計劃,而2003年在前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在任期間,由於提倡文化創意產業,曾計劃在深水埗翻新工廈,建立創意藝術村,並發展牛棚潛力。但吊詭的是,當年負責安置前油街藝術村租戶的民政事務局,雖然曾向負責直接管理牛棚的產業署建議,以三年「直接租賃」(Direct Lease)的形式,租予前油街藝術村租戶,卻並非負責管理牛棚的真正部門。在特區政府的體系裡,民政事務局負責文化,產業署則負責管理政府大小物業,而對於產業署來說,牛棚只是臨時空置的政府物業,租予前油街藝術村租戶作辦公室或貨倉用途。可以這麼說,直至2009年發展局宣佈接管牛棚為止,在政策的層面上,牛棚從來都沒有被確認為真正的「藝術村」。 由於產業署只把牛棚當作辦公室或貨倉來管理,自然不鼓勵場地對外開放。於是曾經有一段日子,入場參觀的觀眾需在門口登記,而由於部份演出場地(牛棚劇場)只許作排練用途,不許售票,相關的負責單位只能以「側側膊」的方式,經營表現場地。此外,由於牛棚長期在政策層面上「妾身未名」,團體每次舉辦活動皆需要申請臨時娛樂牌照,加上牛棚部份建築屬受保護古蹟,須遵守古物古蹟條例,不可擅自改建或掛上大型宣傳橫額。可以想像,牛棚藝術村的發展可謂舉步為艱。 都市重建下的牛棚藝術村 首先,政府在1998年推出「東南九龍啟德城中城發展計劃」,當時卻收到七百多份的反對意見書。結果,之後啟德重新發展計劃,差不多花了十年時間才得以落實。2008年期間,筆者曾經與馬頭角一帶的地產公司經紀閑聊,他們認為該帶的發展主要端看啟德重新發展計劃是否落實。啟德未起動,沒有經濟誘因,政府與發展商也就暫時沒有閒功夫,開發馬頭角一帶。其次,牛棚藝術村對面的十三街,大部份唐樓業權較分散,收樓困難,市建局或私人發展商也就減慢了重建步伐。最後,沙中線遲遲未拍板,也使馬頭角一帶的「轉型」遲遲未能上馬。 然而,隨着啟德發展計劃、沙中線等計劃逐步落實,私人發展商開始染指該區的重建項目,政府近年終於正式「插手」牛棚藝術村的發展。以發展局在2010年公佈的「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牛棚)作為藝術村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來說,報告書的建議明顯配合政府有關該區發展的總方向,將牛棚發展成為保育旅遊與文化休閑熱點。至於這些最新發展,對於牛棚來說,是危機還是契機,則端看牛棚的用戶是否願意跟從政府的路線,成為「 仕紳化」(Gentrification)的先頭部隊。 作者為文化評論人、「文化論政」編輯之一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3年6月10日 本欄逢週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
Posted: 10 Jun 2013 08:30 PM PDT 刚看到一起刮蹭事故,俩车主心平气和的在讨论原因和赔偿问题,旁边俩看热闹的打起来了,他们打架的原因竟然是在讨论谁负全责的时候发生争执,然后大打出手,现在俩车主也不管车了,拉架中。。。卧槽。 顶41041:: 拍-524:: 153条评论 新疆喀什……割了用啥……,一哥们开着三轮车行驶在一个坡路上,遇到特警查身份证,他下车后直接奔路边捡了块板砖折回来,警察一看直接给他来了套漂亮的抱摔,锁喉,一气呵成啊有木有,这货趴地上咧着嘴说,我手刹坏了……坏了…… 顶34085:: 拍-472:: 139条评论 有一二货朋友学医的,割了用什么。。有次考试就他一个人还没交卷,老师急了就催他赶紧交,他说他不会做就死活不交。老师就问他有没有带小抄,他说带了。老师大吼到那还不赶紧拿出来抄!他恍然大悟赶紧把小抄拿出来准备抄,就在他拿出来的那一刻,老师理由充分地把他试卷收走了。。留下他呆呆地看着。。 顶27856:: 拍-388:: 71条评论 孩子,你也太配合了咩,妈妈回家。。。 顶30493:: 拍-419:: 216条评论 今天吃自己包的粽子,其中有一个包了一颗有壳的花生,谁吃到谁给每人发100块钱,我TM吃到了,身上没钱我硬吞下去了,他们不知道。。。 顶22039:: 拍-308:: 89条评论 妹妹生了宝宝满月后,我们全家去探望————————妹夫要亲宝宝,宝宝一脸不乐意,妹妹公婆说不要亲,他难受,妹夫说"这是我儿子,我就要亲一口",结果,妹夫老爸说了句话雷死人"你过来给我亲一口,你是我儿子"…………不管过不过,我们全家当时乐翻了 顶30450:: 拍-453:: 53条评论 lz男,出于母亲大人的个人喜好本人内裤都是大红的……阉割……最近天气炎热lz经常只穿小裤衩在寝室裸奔,昨晚对面传来一妹纸清脆的嗓音,"对面穿红裤衩的小帅哥,我已经注意你很久了"哥一激灵,难道哥的春天来了?!!紧接着那妹纸又说"你这红内裤该有一星期没换了吧"换了吧~了吧~吧~ 顶32453:: 拍-477:: 92条评论 去杭州旅游的大巴上,导游正在一个一个的收费,一对夫妻带着俩灰常可爱的龙凤胎,导游问妈妈:孩子有一米二么(超过一米二买票)?妈妈赶紧说没有呢。这时候小男孩大声叫道:妈妈我已经120厘米啦!小女孩也不示弱:我121厘米!我比你高!小男孩:我122!我比你高!这俩熊孩子!坑得一手好娘啊! 顶16793:: 拍-248:: 33条评论 今天早上的时候比较冷我只穿了一件短袖去学校 这时候老妈急匆匆的从房间里拿了一件长袖给我说'赶快带走不然你上课睡觉会被冻醒。。 顶28460:: 拍-437:: 90条评论 发一个老爸给我讲的。。。。老爸大学时候学的机械制造专业,每个学生都有一把很长的丁字尺。话说我老爸住的是上铺,他和他对面的上铺都喜欢下象棋,但都懒得下床,于是,流逼闪闪的丁字尺就派上用场了。。。棋盘摆在寝室中间的桌子上,两个人分别在自己的床上,用丁字尺操控全局,然后谁输了谁就下床重新摆棋。。。。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屌丝。。。 顶18675:: 拍-286:: 65条评论 ![]() |
Posted: 11 Jun 2013 08:34 PM PDT 圖片:歐新社 有泰國民眾連續兩日(6月9日-10日)在曼谷市中心上街抗議及集會,矛頭直指現時執政的為泰黨正意圖推行「他信體制」及前泰國總理他信仍操控國會。部分民眾來自「 V For Thailand」,全都帶上V煞面具在曼谷市中心的購物廣場前集會,人數有近七百人。 民眾在曼谷市中心內抗議及遊行,令市內一度造成嚴重塞車。有示威者更向外國遊客表示,副總理波巴碩多次在公開場合出言侮辱民間組織,更指他們是「人渣」和社會敗類。V煞亦進一步指出,選擇在遊客區集會是要讓外國人也看到泰國當前的腐敗。而集會口號亦為「他信帶走英錄,把國家回來」和「他信家族都是騙子」。 泰國政府打壓不斷 V煞面具生產無門 示威者亦表示,總理英錄多次在國際會議上評撃己國,更以民選政府為借口無理推動貸款近2兆泰銖(約650億美元);及利用現時為泰黨在國會的多數議席優勢,強行通過多條「善待其黨」的法例。民眾透露,不會因當局的無理打壓而退縮,並會繼續在社交網絡Facebook發起更多類似的示威及遊行,對象亦會轉向遊客及首都以外的泰國人。 |
Posted: 11 Jun 2013 08:28 PM PDT 文:劉定堅 王維基挖走TVB大量戲劇組編劇及導演,引起的連鎖反應絕對是始料不及,首先要明白TVB戲劇組分梁家樹及曾勵珍兩組,王維基挖走的導演主要來自梁營,而曾營則大量流失編劇,一年下來,意想不到的效應來了!首先,梁家樹急忙招兵買馬,四位資深導演回巢效力,這群失意者原來都是曾經有過抱負,離開TVB往國內勇闖的好導演,無奈適應不了內地複雜的人際關係網,最終失意回港,原來位置已有廉價新導演頂上,唯有打散捱世界,王維基無行內人際關係,只懂得挖角,結果手上大班次貨,梁家樹係導演出身,當然識得在市場上尋寶,結果補充的都是更高質素導演,勉強穩住陣腳。 反觀編審、編劇勁唔妥佢嘅曾勵珍,流失大量編劇的結果,在《金枝玉葉2》及《神探高倫布》的低收視中盡現醜態,劇本勁差跌破底線,竟然爆出更大鑊的後遺症,由於人手缺乏,壓力令創作主任岑國榮爆煲,佢索性也遞信走人,自由身幫劉家豪嘅Now搞劇本,此事驚動高層,李寶安親自輓留,但結果也是bye bye,唉!手手腳腳斬曬,剩得個頭曉飛又如何? 這只是TVB的第一波衝擊,我相信第二波搶一線演員仲大鑊,單係找我資詢搵TVB姐仔、哥仔拍劇的內地製作公司也多到數唔曬,基本上20-30萬拍一集嘅邀請堆到天咁高,一個演員每年可接5部劇,每部三十集,平均以25萬一集計,一年接150集,免稅收3750萬人仔,即4700多萬港幣,砌兩年搵成億,陳法拉、胡杏兒、鐘嘉欣、黃宗澤、林峯、楊怡、馬國明、鄭家穎、吳卓羲、徐芷珊呢班上咗位當打嘅一線,唔排隊走真係搵鬼信!再加上藝人見幕後亂曬籠,劇本幼稚低B,導演大班新人夾硬頂上,劇集收視大跌,自然會決心北上搶錢啦! 台前幕後加速離隊,TVB絕對冇符,唯有接受大家以自由身方式合作,這將會造成我設想的第三波衝擊一一外判製作公司。離開的資深台前幕後人員太多,將會形成一個個小團隊,大家主力拍住北上搵食,但內地並非長年咁好景,香港地盆會成為次選市場,小團隊因為習慣北上製作方式,漸漸懂得租機、搵景、簽演員等等事項,自然會逼TVB外判劇集,以收視論英雄,終於,TVB霸權將漸見鬆散,再也難以隨意捧紅新人,制、播分離亦因而慢慢形成。 一、二、三波衝擊過後市場又會如何?我非常悲觀,首先,幕前一線全部三十以上,唔撐得幾多年,此後必然青黃不接,再上的下一批更無魅力!就算偶有新人彈起,又會被吸引北上搵大錢,電視劇從此冇曬星味!幕後衝入國內,三年內消失的機會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編劇肯定沒多少能活下來,最終仍是回港寫最擅長的師奶劇!而香港的電視輝煌年代會正式結束,國內電視劇日漸霸佔市場,觀眾會發覺大陸劇出色得多,港劇成為小品模式,創意工業淪為空談!要是你的下一代有意入行,我建議你學我,幫個女在內地出色影視傳媒大學霸定個位,你讀完浸會傳理系邊有好出路啫,國內就勁多機會,仲可以得到同行人際關係,Right? 附注:作者劉定堅三十年前創作《蝦仔爹哋》,開創盧海鵬無釐頭金句,創下處境喜劇神話記錄的劉定堅,八十年代轉戰烽火連天的港漫市場,創作了最輝煌年代的《中華英雄》,並成為極少數的代表,只憑藉創作人身份,建立個人出版企業《自由人出版集團》,創作並出版了包括《刀劍笑》、《超神Z》、《狄克戀曲》、《賭聖》等等大批經典漫畫作品;及後進軍小說市場,《刀劍笑新傳》開創了周刋武俠小說神話,憑逾百部作品打開了中、港、台三地市場,經過長時間投入電影及動畫創作及製作,年多前開始進軍國內影視市場,身兼編劇、導演、製作人及投資者四合一身份,繼續挑戰更複雜的龐大市場,延展創作生命。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牛博山寨" via Zola in Google Reader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20 West Kinzie, Chicago IL USA 60610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