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Monday, June 3, 2013



“世界无烟日”与禁烟措施在美国

Posted: 03 Jun 2013 12:11 PM PDT

 

用鲜花代替香烟:"世界无烟日"标志之一(照片:Plenz)

从上周开始,与首都华盛顿为邻的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开始实施新的禁烟措施,规定在郡政府所属的建筑物及其附属土地(包括门前街道、空地、停车场)上不许吸烟,这个措施比原来规定在郡政府建筑物内不许吸烟更为严格。这个新规定受到公众的欢迎,但也使吸烟者大为不满。 

就在新规定实施的第二天,美国广播公司(ABC)的记者在郡法院大楼外采访了不少人。其中一位是不知道新法规已经实施的多尔西女士,她正与往常一样,趁休息时间在法院门外抽烟。当记者问她知不知道现在已经不许在郡的建筑物内外抽烟时,多尔西女士说:"这简直是疯狂,太荒谬了。"另外一位吸烟者本杰明也表示,人们来到法院时精神已十分紧张,抽支烟有助缓解紧张的情绪,原本不准在法院大楼内抽烟,现在连在法院大楼外吸烟也不可以,实在有点过分。 

今年2月蒙哥马利郡议会一致通过了扩大禁烟范围的决定,郡政府发言人帕特里克表示,在公共场合吸烟,常常会使不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使他人十分不快。因此新的禁烟规定还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像托马斯这样的非吸烟者来说,新规则意味着人们可以不再受"二手烟"的毒害,可以呼吸到名副其实的新鲜空气。他说:"当你下了车站在大街上时,你将不再吸入香烟散发出的烟雾"。 

蒙哥马利郡新的禁烟规定不但包括政府建筑物,也包括郡的公共汽车站,但不包括公共人行道与高尔夫球场。 

蒙哥马利郡的新禁烟规定,是美国各地大力减少吸烟者努力的最新事例。从全国范围来说,联邦政府并没有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禁烟法规,各地的禁烟法规,均由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自己决定。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的禁烟法规,不得与州政府的禁烟法规相抵触,因此,地方政府自己制定的禁烟法规,往往比州政府更严格、范围更广。以蒙哥马利郡所在的马里兰州为例,州政府在200821日实施了"室内净化空气法"(Maryland Clean Indoor Air Act),禁止在公共汽车、室内公共场所以及办公场所,包括酒吧、餐馆、赌场、私人俱乐部等地方抽烟。这个法规的主要禁烟范围在室内,不涉及室外,而蒙哥马利郡新实施的法规则涉及室外,比州的法规更严厉。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公共场合禁烟就成为减少吸烟危害的主要措施。美国最早在全州范围内实施禁烟规定的是加利福尼亚州,加州在1995年开风气之先,通过了禁烟法规,以后各州相继跟进。最新的是北达科他州,该州于2012116日通过了全州范围的禁烟法。 

据"美国非吸烟者权利基金会"(American Nonsmokers' Rights Foundation)的统计,目前五分之四美国人生活的地方有公共场所禁烟令,涉及办公室,或酒吧、或餐馆;全美约一半人生活的地方严禁在所有工作场所、餐馆和酒吧吸烟。在全美60个人口最多的城市中,已有44个城市全面禁止在餐馆、酒吧吸烟。《美国新闻暨世界报道》杂志在去年3月的一篇报道中,引述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在公共场所禁烟、提高香烟税等措施使得许多人戒烟,从1975年至2000年间,防止了约80万美国人死于肺癌。 

1987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不吸烟的好处以及吸烟的危害。吸烟不利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烟草流行每年使近600万人丧命,其中60多万非吸烟者因吸入二手烟雾而失去生命。 

今年"世界无烟日"宣传的主题为"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记得80年代初的时候,国外进口的香烟在中国风靡一时,抽"外烟"成为一种时髦,其中万宝路香烟(Marlboro)的广告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万宝路香烟用美国西部片《豪勇七蛟龙》(the Magnificent Seven)中的主题曲作为广告音乐,这首主题曲雄壮豪迈,管弦乐配上有力的打击乐器奏出的明快旋律,令人精神振奋,一时电视、收音机中都是万宝路的广告音乐,而万宝路香烟也成为外烟中的佼佼者,送礼、请客非万宝路不可。今年世卫组织将"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作为"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很高明的一着棋,不播放广告对烟草商推销香烟很不利,但却有利减少烟民、尤其是年轻烟民。

1989年:消失的3月10日,以及《六月某时》

Posted: 03 Jun 2013 10:59 AM PDT


我曾从旧书网上买到《西藏日报》1989年3月合订本。但是,从3月1日到3月31日的报纸中,独独缺了3月10日的报纸。

据外媒报道,因为爆发藏人抗暴,这年3月7日,中共下令对拉萨地区实施戒严,《西藏日报》上刊出自治区一把手胡锦涛头戴钢盔、与戒严军人一起出现在拉萨街头的照片。

而这本来自某中学图书馆的合订本,我原以为会在其中找到这张连网络上也没有的照片,可是翻来覆去地查看,除了3月10日,其他日子的报纸全都完整无缺,但没有这张照片。

这是否表明,正是3月10日这天的报纸上刊出了这张照片,因此早已被从中抽走?那么这是谁干的?是网站卖家,还是官方的文宣系统?

一张历史照片消失得如此彻底,一桩历史真相被过滤得如此干净,留下的唯一证据就是,在《西藏日报》1989年3月合订本上,3月10日被抽走了。


1989年3月5日-7日,拉萨爆发藏人抗暴,被当局开枪镇压,而后戒严一年。图为成都军区向戒严军队发"拉萨卫士"纪念章。


1989年6月某日,在拉萨,西藏大学的学生们上街请愿游行,打出"བོད TIBET 藏  人权、自由、民主"的横幅。



秀场寡头乐队:《Sometimes in June 六月某时》——

献给青春,献给随风飘荡的灵魂,献给所有热爱自由的人们!


六月的一天,
全是年轻的脸。
他们在春风里,
忘记了时间。
六月的一天
全是年轻的脸。
他们在阳光下,
想象着世界。
一场大风,
把你吹散;
一场大雨,
把云冲淡。
六月的一天,
全是年轻的脸。
他们在春风里,
忘记了世界。
六月的一天
全是年轻的脸。
他们在阳光下,
想象着时间。
一场大风,
把我吹远;
一场大雨,
把足迹冲淡。

(纪念"六四"二十四周年。。。)

巴西世界杯工程威胁当地原住民的“活博物馆”

Posted: 03 Jun 2013 10:52 AM PDT

大约六年前,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荒废的第一座印地安博物馆,转变为许多不同原住民族群居住的"活博物馆"。

这个新兴的居所靠近市内著名的马拉卡纳体育场(Maracanã stadium),并很快地被称为Aldeia Maracanã,即马拉卡纳村。

2013年1月12日上午,马拉卡纳村的居民在全副武装的军事警察包围下醒来。没有事先警告,也没有授权令[葡],然而军事警察已准备好要驱逐该社区。马拉卡纳体育场周边地区正在为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奥运会大兴土木。

创建于几个月前(2012年11月)的马拉卡纳村脸书专页发布了求助讯息。不久,数十名人权运动人士赶到现场。

在由独立媒体TVMemóriaLatina[葡]成员所拍摄的视讯报导[葡]中,社区成员表示会和平抗争。

当天聚集了约200名社运人士共同来守护村落。社会主义自由党(PSOL)的众议员Marcelo Freixo和保卫人权和公民权利委员会主席也到场关切。他们必须翻越村庄围墙才能够与坚守在内的原住民首领对话。

Combate Racismo Ambiental报导:"前来协助抗争的人群不断由边墙涌入"。Conexão Jornalismo则报导[葡]一名马拉卡纳施工现场的工人,在加入静坐之后被解雇,并补充说:

Photo by Comitê Popular Rio Copa e Olimpíadas on Facebook.

图照取自Facebook用户Comitê Popular Rio Copa e Olimpíadas。

图照取自Facebook用户Comitê Popular Rio Copa e Olimpíadas。

A reação dos índios, a participação popular e de lideranças políticas, além do papel exercido pelas mídias alternativas – independentes de compromisso com as decisões do governador e prefeito – surpreenderam o governo Estadual.

当地原住民的反应、人民及政治领袖的参与,加上独立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不与州长和市长的决定妥协——惊讶了州政府。

在警方、社运人士、政治人物以及公共事务部代表经过几个小时激烈的谈判之后,警方决定撤离现场[葡]。

"原住民领导人对在马拉卡纳村现场的人说话"图照由Carlos Latuff(@CarlosLatuff)提供 http://twitpic.com/bumy2p

影片拍下了大门重新开放的时刻,也记录到音乐家Yuka当时的反应。来自圣保罗的饶舌与灵魂歌手Criolo当天在里约热内卢演出。他鼓励为数众多的歌迷制造出大量的噪音来表示对马拉卡纳村的支持。"凭什么打倒我或认为可以强制拆除印地安博物馆来盖一个停车场?"

独立媒体Geração Invencivel在其脸书专页上报导了当天的紧张情势,并在脸书上举办活动,邀请大家参加1月15日的抗争。该抗争由学生参与革新运动组织(MEPR,Movimento Estudantil Popular Revolucionário)所发起。

华盛顿邮报发表一篇标题为"原住民非法居住在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的文之,引发抨击,像是Angela Toledo便忆及加拿大的"不再懈怠"运动(#IdleNoMore):

现在原住民被称作是非法居住。接下来呢?世界杯赛事应该要为人民带来益处而不是跟人民作对!如果没有遵循公平和正当的程序,我们应该杯葛#世界杯。#不再懈怠!

马拉卡纳的居民Andrea Neves说:

政府想对我们做的事情是错误的:为了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拆掉博物馆和学校。我们需要国际媒体的协助,因为大众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尤其当政客试图隐瞒的时候。

"我们要成为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

这座已经147岁的建筑毋庸置疑是历史和文化遗产。这是第一座Museu do Índio(印地安博物馆),由Darcy Ribeiro于1953年创建,并在1977年搬迁到博塔弗戈(Botafogo)区,在该区到目前为止的运作正常

Agência Olhares为居民的抗争与期望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200610月以来,一群分属巴西各地不同族群的印地安人,占据了废弃的旧殖民时期建筑。
这栋建筑原本是古老的印地安博物馆,直到1977年该博物馆迁址到现今的博塔弗戈区。在未来的一个月中,印地安人捍卫这个空间所有权的抗争,将会非常艰难。随着附近马拉卡纳体育场的装修,里约州政府可能会决定拆除该建筑,以新建停车场或购物中心。
印地安人则想要创建巴西第一间原住民大学。

诉求公民参与的非营利组织Meu Rio所创建的网路平台Pressure Cooker[葡]已经开始连署运动。署名给的里约热内卢的州长Sérgio Cabral的请愿书[葡]已收到1,614则支持者的的回响。请愿书中要求"州长承诺不拆除前印地安博物馆,并确保现今马拉卡纳村居民的永久居住权。"以下引述检察官André Ordacgy[葡]的发言:

Todos os órgãos, com exceção do governo do estado, são contrários à demolição. Temos um parecer do Conselho Regional de Engenharia e Agronomia (Crea) contrário à demolição. Também o Instituto do Patrimônio Histórico e Artístico Nacional (Iphann) está contra.

除了州政府,所有机构都反对拆迁。我们有来自区域工程和农学委员会(CREA)的意见,表示反对拆迁。国家历史和艺术遗产研究所(Iphann)也表示反对。

这篇文章由Raphael TsavkkoDebora Baldelli共同编撰。
翻译:ChaoYuan Huang
校对:Portnoy

作者 Sara Moreira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中国惊传“镉米”危机

Posted: 03 Jun 2013 10:30 AM PDT

遭到有毒重金属"镉"严重污染的稻米,被称为"镉米"。是目前在中国最新的食物丑闻,引起该国消费者的恐慌和愤懑。

广州市食品药物管理局于五月十六日,从当地市场搜集的十八个稻米样本里,发现其中有八个样本含有过量的镉。而其中,绝大多数受污染的米来自中国颇负盛名的产米地区——南方地区的湖南省。

"稻米中含的镉通常来自其所种植的土壤。所以说,当地的土壤可能被采矿和化学废弃物所污染。"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的食品安全专家范志宏告诉国营的环球时报的记者。

近年来,稻米成为了中国食品安全注意名单之一,而这份名单仍然持续增加。就在几个月前,这份名单才揭露了老鼠和狐狸肉假装成羊肉,在上海和江苏贩售。

其实,受污染的稻米已经困扰中国长达数十年之久。据环球时报报导:"一份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研究发现:'2011年销往国内的稻米中,大约有百分之十的稻米镉含量超标。而根据另一份研究调查指出,中国境内多达百分之七十的土壤,遭到重金属和化学肥料所污染。'"

但官方通常不会立即公开关于土壤受污染的数据。早些年前,环境部门曾经拒绝一位北京律师的要求,公开中国土壤受污染的数据,因为这些资料是"国家机密"。

一位内部人员向党报人民日报透露:

Map of China's rice pollution is widely shared on Weibo. (Image from Weibo)

中国受污染土壤的资料,可见于微博(Weibo)。( 图片来自微博 )

对于含有镉这类"慢性中毒"的食品,一般情况下并不会突然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迫于经济发展压力,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身既不易受到法律制裁,又能保住他们的"乌纱帽"。

为回应这则报导,替中国政府做事的官方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另撰写一篇文章,标题为:专家呼吁勿长期吃来自同一地区的稻米,应将摄取稻米的来源多样化,如此降低吃到镉米的风险。这斗大的标题在网路上引起轩然大波。

在中国新浪网上的微博,一位名为柏林(Bolin)的网友讽刺

人民日报告诉我们,中国贩售有毒食品是合法的,将有毒食品参杂服用,就不会只死于一种有毒食品了。

一位来自上海的作家雷温苛呼应:

就是要均衡各种污染吗?

环保主义者董亮洁反问

在市场上不仅有镉米,还有铅米、砷米,有的是两个或三个标准同时超标;产地不仅是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河南、河北等都有;数量不是几万吨,而是上百万吨。这么多产地和数量,如何轮着吃?体制内的专家不追根究底、不谈真相,吃着纳税人的俸禄,转移焦点,职业道德何在?

网路社评家薛蛮子(Xue Manzi)建议

鉴于最近稻米重金属超标曝光后,稻米的污染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为了食品安全,建议在稻米正面的外包装上注明其重金属含量。我们实在不希望再重演进口洋奶粉的现象。奶粉还拿得动,米袋却实在背不动呀!印上这个,大家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大家支持吗?

一位微博使用者:北欧继续梦想之旅抱怨

当空气、水、粮食均被污染后,我们能做的就不是挑选无污染的食品,而是跟有污染的食品抗争,看我们中国人体内到底能自我排出多少毒了!

财经评论员叶檀(Ye Tan)呼吁:湖南政府应将更多食品安全的讯息更加透明化。然而,就如同公开土壤受污染的数据之一事,症结不单在湖南方面,而是整个中国政府。

湖南政府应该拿出解决的诚意,公开讯息。不公开信息,不承认本地的重金属污染,消费者无法确切地分辨湖南所产的稻米有毒或非毒,而最简单的做法是对所有的湖南稻米敬而远之。如果公开讯息,湖南稻米可以被区分为被污染的、与安全的,若不公开讯息,会让整个湖南稻米出现整体的信用危机,占全国百分之十三的稻田将成为废墟。

翻譯:Jacky Liu
校對:Portnoy

作者 Abby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俄罗斯社会学惨遭攻击

Posted: 03 Jun 2013 10:05 AM PDT

科学现今在俄罗斯并不安全。总而言之,这是列弗.古德科夫(Lev Gudkov)今早在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此为名列俄罗斯历史最悠久又备受推崇的社会学研究机构──的网站上公开声明中所发布[俄]的消息。此研究所也是广泛批评普丁政权的学者们的归属。此研究中心的领导人古德科夫宣称莫斯科检察官在五天前,也就是在5月15日,与他联系并发出正式警告,警告他的行为违反最近通过的联邦法律,该项法律要求活跃于政治圈并接受外资的非政府组织必须向政府注册为外国代理人。

古德科夫将莫斯科检察官的正式警告扫瞄成文件[俄],以及他个人对捍卫列瓦达中心的公开诉求,上传到投影片分享网(slideshare.net)。在诉求中,古德科夫宣布《外国代理人法》对此研究中心的适用,将使研究中心在不久的未来停止其工作的机率增加。他在声明中坚持认为,外资最多仅占列瓦达收入的3%,并认为该组织的科学工作并不等于政治干预。

Russian sociologist Lev Gudkov, 26 January 2008, photo by Andrei Romanenko, CC 3.0.

俄罗斯社会学家,古德.科夫列弗。由安德烈.罗曼能柯于2008年1月26日所摄,创意CC 3.0授权

具体来说,国家指控列瓦达中心在2009年至2012年间,进行政治工作以换取少数几个显赫的西方机构的捐赠,其中包括麦克阿瑟基金会(MacArthur Foundation)所捐的15万美元,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所捐的29万美元,开放社会研究所救助基金会(OSI Assistance Foundation)的33.7万美元的基金会。 (跟读者说一下:俄语网路回声计划(RuNet Echo)目前是由开放社会研究所赞助。)此外,列瓦达中心在2010年到2013年间为外国组织,例如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捐赠四万美元)以及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捐赠八千美元),完成各项市场研究计划。

古德科夫沮丧地总结:

根据检察官警告的逻辑,我们未来必须停止出版我们的期刊并关闭列瓦达中心的网站、停止出版、[停止]公开评论以及同时在专业领域和公共空间──例如在媒体、研讨会,与会议上──分析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不能同意这一点。

在列瓦达中心的脸书粉丝页面[俄]上,此组织已呼吁网友[俄]广传古德科夫对"社会学工作等同于政治活动"这类说法的反驳声明。这篇文章完成前,研究中心的脸书贴文已经吸引了158个"赞"跟1159个"分享"。诸位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推波助澜[俄],反对把社会学研究跟政治行动主义混为一谈。在一则拥有79个"分享"的脸书贴文[俄]中 ,社会学家弗拉德米尔.梅根(Vladimir Magun)提到苏联打击科学的自主性与完整性的这段俄罗斯历史:

无论这种可耻的活动隐藏在什么样的辞令或是守法主义的论据背后,这都是一个对现代科学的宣战,其组织成员和主谋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的名字将因粗暴的扼杀自由思想而遗臭万年——而正是自由思想孕育出像李森科(Lysenko)、日丹诺夫(Zhdanov),或是像崔培兹尼可夫(Trapeznikov)这样的人。

政治分析家与前任克里姆林宫内幕格列布.帕夫洛夫斯基(Gleb Pavlovsky)在脸书上发言[俄]询问俄罗斯的其他两大社会学研究所——民意基金会(Fond Obshchestvennoe mnenie,或缩写为FOM)和全俄民意研究中心(All-Russia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Public Opinion,或缩写为VTsIOM)——的所长对列瓦达中心的法律纠纷有什么想法。后者的主任瓦列里.费多罗夫(Valery Fedorov)在一个小时后回应[俄],报告VTsIOM也已经收到国家检察官的警告。

在推特上,俄罗斯网友对检察官给列瓦达的警告,争先做出最诙谐的评论。在132则的转贴推文中,活动家伊利亚.雅辛(Ilya Yashin)似乎是处于领先地位,他这么写:

VTsIOM和"列瓦达"已经使统一俄罗斯党与普丁的评等下降。检察官已使得VTsIOM和"列瓦达"[继续]存在的机会下降。

在另一则热门贴文(现有20转贴推文),反对者亚历山大.扎列斯基(Alexander Zalessky)则表明了一个事实:列瓦达的主要竞争对手VTsIOM和FOM因为与克里姆林宫的密切联系而恶名昭彰:

VTsIOM报导,自从列瓦达中心关闭后,统一俄罗斯党[批准的]评等在本周已经上升了35%。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支持列瓦达的辩护。已知立场亲克里姆林宫的电子杂志《政治线》 (politonline.ru)张贴了古德科夫公开声明中的摘录,并附加以下的问题[俄]:

别再这么做了。列瓦达中心的主任声明外国赠款金额只是社会学研究所的预算中的零头,仅占1.5%至3%。但如果这些资金是如此之少,为何列瓦达中心不打算拒收且在没有"国外代理人"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中心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列弗.古德科夫还提及研究中心的"关闭"。诸位读者,这是否也有点不合逻辑,或在某种程度上太超过呢?

斯坦尼斯拉夫.阿培生(Stanislav Apetian),另一位通常被划分在与反对派不同阵营的俄语网路回声计划参与者,在推特上提出同样的问题:

如果列瓦达中心的收入中,外国资金仅占1.5%,那么它为何不能就拒绝这样的资金?要被关闭了而嚎啕大哭能有什么用?

就像多数受过教育的俄罗斯人,有网路良知的公民分享他们对攻击列瓦达的厌恶,而列瓦达可以做的更多来处理像阿培生所提出的那类问题。列瓦达的辩护是否正如它的推特帐号在今天稍早于推特推文[俄]所表示的,它在2012年后不再接受外国捐款?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检察官的警告会提及2013年1月中旬的OSI捐款,以及为国外客户所做的市场调查研究也同时延伸到2013年?

然而,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最重要的是可能出现的寒蝉效应,使得现今的新闻将关注列瓦达能否留住客户(和捐助者)以及调查研究所需的关键受访者。事实上,古德科夫今天在商业日报电台(Kommersant Radio)采访时[俄]透露,客户和受访者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跟负担着列瓦达政治包袱的组织合作。

翻译:Martian Ho
校对:Portnoy

作者 Kevin Rothrock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电力危机导致巴拿马学校关闭

Posted: 03 Jun 2013 09:16 AM PDT

巴拿马面临一场可能瘫痪全国的电力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与迟来的雨季有关,

以下是古巴新闻局(Prensa Latina [西语])关于这场干旱的报导:

地处海峡的巴拿马受到两大洋眷顾拥有先天地理优势,一年共有九个月会下雨,国内的大河和湖泊总是水量充沛,

但气候变迁使雨量大减影响全国大部分的流域,仅有少数地方未受到影响,莱沙班斯费尔德(Raisa Bansfield)等生态学者和环保人士警告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现象。

巴拿马政府致力于避免实行阶段性限电措施,因为那将会造成每个小时高达37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根据古巴新闻局(Prensa Latina [西语])的报导:

商业协会警告,假设政府因为水力发电量不足而实行限电措施,将带来每小时37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干旱影响遍及全国的水力发电厂,使得巴拿马当局必须采取极端的应对方式,像是关闭告示牌电源、同时让两艘船通过巴拿马运河、还有让超商提前在晚间10点关门等等,

另一个造成更大反弹声浪的政策是令公私立学校停课三天。

Meme que se ha compartido ampliamente en redes sociales.

网路上广为流传的图片。
- "好!我们需要各种对抗电力危机的想法!"
- "让学校停课吧!"
- …"还有大学"..
- …"或者那些消耗大量电力的商场"

伊瓦娜(@IvanaTejada)认为巴拿马当局没有事前预防电力危机并太慢做出反应:

@IvanaTejada [西语]:没有能力预防问题发生,他们要等到全国陷入危机才开始使用极端的手段,把我们的电转给他们用。

荷西(@mopx)觉得让学校停摆是一件很夸张的事,指出上课其实可以在不需要太多电力的环境下进行:

@mopx [西语]:以前读书的时候,教室里唯一需要电的东西是头顶的电扇,现在的孩子们都使用什么器材?iPad、WIFI、难道是按摩椅吗?

对玛莉 (@megirom) 来说,政府为了减少用电需求而停课非常离谱,学生留在家中也会需要额外的电力,

@megirom [西语]:关闭学校确实有用,因为学生们在家都靠油灯(guaricha)的光来看书!"在巴拿马,guaricha是一种传统的人工照明设备,通常用熔线和煤油做成。"

奥莉薇(OliverCh17) 完全认同玛莉并且用简单的算数证明停课只会造成更多电力需求:

@OliverCh17 [西语];简单算一下,30个学童待在同一间教室里,跟30间有小孩在家的房子哪种需要比较多电力?真是一群天才!

泰多(@TitoHerrera) 则说这项措施不但让政府省了电力,更省了向大众解释的麻烦:

@TitoHerrera [西语]:根据政府的节电措施:"随着学校停课我们能够顺便关闭人们的脑袋,也省瞭解释的麻烦。"

事实上,假如未来几天没有足够的降雨量,各种节电措施会陆续施行、限电通知也已经发布,根据 La Prensa 新闻网的报导:

假设未来几天在巴拿马奇里基(Chiriquí)和巴雅诺(Bayano)地区的水力发电中心蓄水量不足,表订的限电措施将会陆续实行,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早上在巴拿马境内部分地区已降下雨水,民众希望这场电力危机能够在老天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不要再有更极端的限电措施出现,新闻台TVN [西语]指出:

星期四早上阿莱岩市(Arraiján)和西巴拿马地区降下大雨,同时奇里布(Chilibre)、北巴拿马和雅拉库纳族自治区也天降甘霖,为巴拿马民众带来希望,期待雨季正式来临解除巴雅诺地区水力发电中心蓄水区的水荒。

译者:Jerry Chen
校对:Portnoy

作者 Ariel Moreno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s]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土耳其:由保衞公園引發的反專制抗議

Posted: 03 Jun 2013 08:54 AM PDT


上述錄像紀錄了過去幾天於 Gezi 公園的和平靜坐及警察的暴力鎮壓場面。

一場本來只有幾十人的保育運動,因為警察的鎮壓,演變為全國性的反政府示威,據報土耳其政府已拘捕了接近2000人。

自5月28日開始,數十名示威者在伊斯坦布爾市中心的 Gezi 公園紥營靜坐,要阻止推土機把市中心唯一的公園改建為購物中心。兩天之後,佔據公園的人數達一萬人,但政府不肯讓步,反而派了大批警察以催淚氣體清場。一場保育運動,迅速擴散為反政府的全國示威。

曾在土耳其從事研究工作的嶺南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Rolien Hoyng 認為這場運動之演變為全國反對運動的原因,是土耳其民眾對於總理埃爾多安 (Erdogan)及伊斯蘭執政黨﹣﹣正義發展黨(AKP)的專制手段極度不滿。「埃爾多安在2002年上台時,曾承諾把土耳其發展為一個民主開放的國家,但十年過去,埃爾多安在國際的舞台上表現開放民主,譬如說他支持阿拉伯之春、反對以色列入侵加沙等,但對內執政黨則非常強硬地鎮壓異議的聲音,在土耳其,所有的主流媒體都被政府控制,最近一兩年更要加強對社交媒體的控制。此外,公園示威也是對專制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反彈。」

「世界最大的媒體監獄」

事實上,土耳其被國際記者保護組織批評為「世界最大的媒體監獄」,2012年在土耳其被監禁的記者數目,比伊朗和中國等極權國家更多。在2007年,一名記者因正在調查政府的貪腐而被暗殺。

至於互聯網方面,土耳其的過濾系統早於2007年建立,理由是要去阻截色情、賭博等違反伊斯蘭教義的內容,華盛頓郵報估計在2011年底,大概有8000個網站被土耳其電訊管理局屏閉,當不少是報導土耳其新聞的網站

此外,自2007年3月起,Youtube 在土耳其被全面屏閉,直至2011年初,Google 答應移除被投訴違反當地法例的內容,才獲解封。

至於社交媒體,如 Twitter 和 Facebook,也被迫也跟從土耳其的法例去進行審查。2012年就有 Facebook 內部爆料說土耳其政府專門為 Facebook的內容審查,制訂了17頁的指引,列出需要移除的內容。Twitter 亦要按土耳其政府的要求,設立過濾系統,阻截一些有法律爭議的內容進入土耳其的互聯網協定網域。不過,不少土耳其網民都懂得使用翻牆工具去發放訊息。

在土耳其國內,爭取保育公園的聲音在主流媒體是零報導,直至幾十個示威者紥營靜坐,才透過手機和社交媒體,一傳十,十傳百的方法擴散,人群快速聚集起來。為了制止抗議訊息進一步傳播,政府更下令電訊商截斷手機網絡

以恐怖份子之名的專制管治

Rolien Hoyng 解釋說,新聞與網絡審查,以及警察對示威者的暴力,與多年來庫爾德的武裝抗爭有關,AKP以反恐之名,強化警察隊伍,進行社會控制。

土耳其是全世界最多「恐怖份子」的國家。自2001年911事件到2009年,全世界一共有35,117人以「恐怖份子」之名入罪的犯人,而在土耳其被定罪的就有12,879人,佔全球三分之一,當中有很多是庫爾德人。

此外,自埃爾多安上台以來,他一直想辦法削弱軍隊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並賦予警隊更大的權力去鎮壓示威者,有學生就僅僅因為舉起「教育自由」的抗議橫額和帶上黑白間的阿拉伯圍巾而被捕檢控(庫爾德人經常帶的圍巾)。根據 Solidarity with Arrested Students Platform 的報告顯示,在2012年初就有771名學生因觸犯反恐法令遭受牢獄之苦,而該法令本來是用來對付庫爾德武裝組織 Kurdistan Workers' Party (PKK)的。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警察禁止工人在市中心廣場集會,並出動防暴警察,以水炮驅散示威工人,當天有28名群眾受傷,72名示威者被捕。這次的Gezi 公園鎮壓,警察更是變本加厲,不單使用高壓水槍,更出動了大量的催淚氣對付手無串鐵的示威者,結果造成了最少兩人死亡,超過1000人受傷

國產和空間的私有化

埃爾多安的經濟政策,使土耳其從2001年的金融危機恢復過來。到2011年,土耳其已成為世界第十八大的經濟實體。然而,推動經濟的動力卻來自私營化國家資產,自埃爾多安執政以來,絕大部份的國營機構,包括銀行、電廠、高速公路橋樑、煙草及酒精企業 (TEKEL)等,合共美金600億的國產被私有化了,結果大量的工人被迫離職或減薪;在2010年初,TEKEL的工人因不滿裁員,發動了大規模的抗議

此外,一些位於市中心極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被拍賣給發展商重建,城市的公共空間不斷被破壞和士紳化 (gentrify),市中心最大的貧民區 (Gecekondu)變成了高樓大廈,給新富入住。一系列的工程使伊斯坦堡翻天覆地,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也向市政府發出警告,指當地的文化歷史遺產受到威脅。 Gezi 公園的示威,也是對這不斷消失的城市公共空間的反彈。當和平抗異遇上鎮壓,對專制的不滿隨即被引爆。

憂慮與出路

很多西方的媒體,把這次反政府示威視為世俗或西方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對峙,Rolien 指出,這些對立一直存在,但這次反政府示威並非宗教文化的碰撞引發,而是城市居民對專制發展的不滿,佔領公園是一場不分宗教的公民運動,示威者中有很多女性,有民族主義者,有社會主義者,也有自由主義者。當然,後來加入的人越來越多,有一些人又把運動變成老掉牙的對立。

在 Open Democracy 就有評論指這場公民運動,可能造就一個放下舊對立的新團結陣線,去回應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不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律學院講師的 Asli Bali 透過 Institute for Public Accuracy指出,目前土耳其的國會並沒有足夠的反對力量與執政黨制衡,再加上主流媒體不報導社會不公,公民唯有走上街頭。

Rolien 則希望土耳其與庫爾德的和平談判能順利進行,若消除了武裝的對立,政府就不能再用「反恐」作為藉口,壓制言論和鎮壓和平集會,情況或會慢慢改善。

它可能死不足惜,但不應該這樣死掉:悼「愛國」

Posted: 03 Jun 2013 08:45 AM PDT

255688_10150617823435230_6431962_n

支聯會未放棄「愛國愛民」這句口號時,我一直對有關爭議不以為意。一來支聯會全名就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記憶所及每年六四前的遊行都是叫「愛國民主大遊行」。事實上,不論是廿四年前的大型群眾集會,還是之後的年度晚會,都是大家齊唱民族歌曲的場合。因此,以「愛國愛民」為主題實在是貫徹它近四分一世紀以來的路線,今年有甚麼特別事發生過要搞出這軒然大波呢?

我是在八九民運期間學會做中國人的。之後是每年支聯會搞的六四晚會教我應怎樣愛國,讓我鞏固中國人這身分的。雖然我已很久沒有認真地說自己愛國,也有很多比中國人更重要的身分認同,但自從支聯會宣布不再高呼「愛國愛民」後我便覺得很窒息。原因不是我覺得愛國情感要千秋萬世,而是因為我感受到的是那段真實的愛國爭民主經驗,被狠狠地踐踏了。

現代中國愛國思潮的興起,當然與晚清時西方和日本列強冒起,令中國幾乎亡國息息相關。由甲午戰爭戰敗後開始,中國知識分子就開始積極尋求救國方案。一九一二年誕生的民國沒有能力改善中國的困境,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作為戰勝國也不能收復故土。此乃五四運動出現的背景。當時青年學生愛國熱情高漲,想辦法令中國擺脫帝國主義的壓迫。在那個時代,各種思想互相競爭,有主張全盤西化的、有主張復興儒家文化的,有主張共產主義的等等。

由此可見,當時中國人所謂的愛國,其主要目標是要將中國人民從帝國主義中解放出來,是一種反壓迫的體現。而愛國的方法和途徑是多元的,不是由一黨一派壟斷,也不是為某個政權或者政體服務的。

中國近四十年的政治動盪最後隨著國民黨退守台灣而暫告結束。但統治大陸的中共和統治台灣的國民黨政權都搞一黨專政。於是,在大陸,官方的說法是:只有中共才能令中國走向富強。在台灣,就要靠國民黨光復大陸才能拯救大陸同胞。諷刺的是,殖民統治下的香港除了有國共之間的意識形態競賽外,還有空間讓不依附國共兩個政權的愛國思想流傳下來。

愛國思想由列強的壓迫孕育出來,理論上自抗戰勝利,中國被尊為世界五強,收回港澳以外的領土後就已完成了階段性任務。但中共專政底下,大陸人民在脫離帝國主義壓迫後卻又受到一黨專政的壓迫。南來文人帶來的文化愛國主義對中共保持批判的態度又不完全擁護國民黨,某程度上就是在香港提供了具批判視野的愛國思想這種選項。

戰後的世界不單是冷戰時代,也是非殖化和民族獨立的時代。生活於殖民地的香港華人,當然視中國為祖國。容國團和香港最頂尖的足球員分別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參加國際比賽,在那個時代並非怪事。大學的青年知識分子,熱心政治者都具有愛國情懷和對民族尊嚴的執著,故有中文運動和保釣運動。事實上,七十年代學運火紅時代的社會派,就是將南來文人的那種愛國思想作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或在地化。即使七、八十年代香港人的文化身分成形,但這種身分認同沒有要求人們告別祖國。香港人只是和大陸人不一樣的中國人。這就解釋了為何八十年代初的大學生會提出民主回歸,而到八九年時為何大家會樂於唱著「龍的傳人」、「勇敢中國人」等歌曲聲援北京學生。

以上的說法當然簡化了不少,但我希望藉此提出三點:

一、 八九年,不少香港市民以愛國之情作基礎去聲援內地的學運,是數十年內中國愛國思潮的延續。若以一句「大中華膠」否定那真實的情感和那段時間民眾的經驗,是徹頭徹尾對歷史的背叛,也是對當年帶著愛國情感上街市民的侮辱。

二、 中國人的愛國情感,其動力是來自反帝國主義壓迫。不錯,國共兩黨最後都以此為藉口以壓迫人民。但在香港流傳下來的愛國思想卻仍然是具批判性的。過去四分一世紀,支聯會就是守著這個傳統(他們做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是支聯會/愛國民主派令到中共/特區政府不能在華人社會/香港壟斷對愛國演繹。如果支聯會因為避免爭議就以後避提「愛國」,以後「愛國」就真的只能由中共壟斷了。事實上,即使本土意識看似告漲,但最新的民調仍然反映有逾七成人不否認中國人身分(包括「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和「中國人」),完全放棄對「愛國」的演繹權之爭是否明智之舉?

三、 因為這種愛國思想的傳統是具批判性的,是以令中國人民免受壓迫為目標的。這證了愛國思想在特定的思空下是可以有進步意義的。它不但可以成為批判中共的基礎,也可以成為批判中共或漢人對少數民族的壓迫的基礎。它同樣可以是我們批判跨國資本連同中共官僚壓迫中國勞工的基礎。

我不是說愛國情感完全沒有問題。始終,國家或者民族本身的建構,是上而下的成分居多。中國的疆域,不過是滿清打回來的疆土。中華民族的構成,不過是方便民國去繼承滿清版圖而已。而且,當本國利益與別國利益出現矛盾時,過分強調愛國很容易會令人無視了理應比愛國更崇高、更值得認同的價值。因此,如果我們能用更具批判性、更少排它性的思想去推動中國的民主運動,今天愛國思想之死實在是死不足惜。

不過,現況是可悲的。因為要取代具批判性愛國思想的,似乎是更狹隘的排外式香港本土主義。過去四分一世紀,愛國民主派可能策略上有錯,但還沒有以愛國之名幹甚麼壞事,動員群眾去反對民主、人權和自由。但排外的香港本土主義呢?這幾年,它煽動族群仇恨、排斥以家庭團聚為主要來港目的的新來港人士。香港這具批判性的愛國思想竟不是死在「世界公民」、「國際主義」、「普世價值」手中,而是死在排外式香港本土主義手中。

它實在不應該這樣死!

再见,贝克汉姆

Posted: 03 Jun 2013 08:09 AM PDT

再见,贝克汉姆 某种程度上 贝克汉姆迄今为止的人生 一直在做的似乎只有两件事 努力成为一个"花瓶" 又努力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花瓶 告别时刻 "我希望大家记住......>>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陈可辛与他的合伙人

Posted: 03 Jun 2013 08:04 AM PDT

陈可辛与他的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是陈可辛近年来最漂亮的一战,而在电影之外,20年来, 他与他的合伙人的故事,与电影中的故事同样曲折     本刊......>>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瞎子與瘸子:自由是民主的基石

Posted: 03 Jun 2013 07:07 AM PDT

瞎子的世界
雖然我看不見,我還可以透過耳朵,聆聽這個世界;我的四肢可以帶我到很遠的地方。我相信,我所聽到的。我仗賴我聽到的,行走出我的路。我知道我要比一些人幸福,因為我有他們所羨慕的力量,但其實他們不會理解光是靠耳朵塑造出來的世界的恐懼和不安。老天爺給我健全的四肢到處跑動,卻沒收我作為嚮導的光明,我恨。

瘸子的國度
很多人說,我已經很幸福。雖然我四肢都不能動,就像一塊蕃薯,但我腦筋清晰、眼睛明亮、耳朵乾淨。大家又可曾知道這些所謂的「優點」都是我的包袱,太清楚太明白,卻又被困在不能移動絲毫的皮囊裡,我無奈和憤怒的眼淚一直往肚子裡吞。上天給我見到世界的不公不義,卻不給我手腳去改變,我怨。

當瞎子遇上瘸子
瞎子是手中有票,卻沒有自由的那個。也許,他能作出改變一些,但在沒有看到更多事實之前就下手,決定很容易被搖擺。有如夜裡行車,在光線沒有很充足的時候,會有捕風捉影的緊張。危險,但可能他們是快樂的,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危險在哪裡。

瘸子是看到比較開闊的一個,卻沒有投票的權利。或者,他能總結出一些經驗,但他從來沒有實現想法的機會,鬱鬱不得志。有如玻璃房裡的囚徒,玲瓏的心讓你知道人家不了解的東西。痛苦,因為你知道車走歪路,卻無法把方向盤扭過來。車毀人亡,欲哭無淚。

雖然如此,我不認為快樂的瞎子會比瘸子幸福,相反,自由是民主的基石。即使我們有票可投,卻不能作出理性的決定,票投下去也只不過是助長機會主義者的氣焰。自由所給予的眼界,卻是作出決定前需要的資料庫。不同立場和觀點擺在眼前,獨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培養起來。經歷這個審度的過程,決定才會完全、立體。

我期盼民主,也熱愛自由。我覺得我城香港是一塊尚算自由的土地(雖然土壤好像開始變質),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看見在這花盤裡,盛放著自由的花朵,結出民主的果實。

原文: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层层分成与县际竞争

Posted: 03 Jun 2013 07:31 AM PDT

五常按:本文是《经济解释》卷四《制度的选择》第四章《从佃农分成到中国制度》的第七节。


一九八○——八一年间推敲中国的去向时,我知道「包产到户」开始在内地的农业兴起,看来重要,但混乱,转变频密,不是调查研究的好时机。中国要到一九八三年在农业兴起的「包干到户」才在承包合约上有明确的眉目。「干」是指三项政府征收,固定的,一般看为税,我认为是租,而包干合约的转让出现,称「转包」——后者称呼今天还存在。

改约转制通道绝佳

非常感谢港大同事蔡俊华。他把自己收集多年的关于中国农业的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资料全部给我参考,让我只用两个星期写好《从「大锅饭」到「大包干」》,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在《信报》发表。当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一九八一年推断的中国去向是推对了。

早在一九六八年,在芝大我看到一本共产中国的关于合约法律的书,奇怪没有私人财产的国家会有合约法律。当时跟斯蒂格勒与德姆塞茨提到该书,他们认为可能是纸上谈兵,没有用场。我见该书很厚,认为没有用场不会花那么多的笔墨写出来。蔡俊华提供的资料证实合约早在共产中国存在。其含意重要:中国的权利结构改革可从修改合约这通道走,绝佳,因为不仅可以避免另一次流血革命,而且修改合约带来的效果会是稳定的。

协助顶级调查失败

一九八五年,查济民先生给港大提供一些研究金,让我雇用由深圳政府选出来的三位青年作助手,调查中国的工业承包合约。不可能有更好的研究条件:要求任何合约样本与企业资料,凡求必有。天下没有其他国家的政府会这样协助学术研究。这项研究一败涂地,因为我拿到的工业承包合约频频变换。那是改革发展的初期,政府上头与工厂下头争论频密,没有定案,而学者是不应该参与这些争论的。这个时期我的中国研究可没有交白卷:一九八七年六月我出版《再论中国》,据说是当时最多北京朋友阅读的外地经济书——该书及一九八五年出版的《中国的前途》各被北京翻印了二千本,指明是内部阅读的。

一九八四年我知道内地的工业有「层层承包」这回事,不以为奇,属外间的判上判安排(称subcontract),当时的香港及美国皆普及。一九八六年,北京的朋友安排我到那里的首都钢铁厂的宿舍住了几天,考查他们的工业承包,没有收获;跟着他们带我跑杭州,跑温州,也没有收获。是说研究上没有,但认识的干部朋友为国家的拼搏使我知道当时外间的负面评论一律有偏见。

工业承包柳暗花明

今天回顾,工业承包从来没有在中国成功过。跟农业承包相比,工业有两项难以解决的困难。其一是工厂属国家,其中的厂房、工具、机械设备等需要维修保养,也需要久不久增加投资,要哪方出钱呢?还有,产品、工具甚至机械皆可给工人偷去,要谁负责呢?农业没有这些困难,属国家的主要是土地,而农户的成员是一家人,只要承包合约年期够长,再投资是农户的事。是的,八十年代的中国,再投资或维修保养的钱,在工业承包政府与厂方常有争议,近于无从解决。

其二,除了有政府维护着垄断权利的,当时的国企工厂一律亏蚀。进入九十年代,这些工厂的工具、机械等折旧折到零,而又因为国家职工不容易解散,有些工厂免费送出去也没有人要。我当时建议国企工厂实行股份化,把股份赠送给员工。也难成事,因为股份化要有钱赚,有收入,才有可为。后来股份化成功地在某些有收入的国企推出,但主要是靠政府维护某程度的垄断。是的,九十年代中国国营的亏蚀工厂的困难,不是需要的再投资——没有谁要挽救无可救药的——而是厂内的工人一律是国家职工,不补偿不能解散。当时北京补贴这些工厂,叫苦叫出声来。

柳暗花明,二○○○年中国通缩终结,地价上升。这上升是挽救亏蚀国企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协助关门,因为地价够高容易补偿国家职工退役。尤其是昔日的旧厂通常建在城市热闹地带,只要政府容许改用途,投资买厂可以把工厂转到郊区去。偷龙转凤,长沙是有名的例子。买厂其实是买地,不难找到投资的人。其实为地而买厂的投资在九十年代初期出现,跟着的地价下跌使下了注的损手。另一方面,补偿解散职工没有政府出手不易达成协议。

地区干部是地主吗?

八十年代后期,我听到承包责任制伸展到地方政府的运作去,也听到地方政府与北京上头在财政上常有争议。不认为学者要跟进。九十年代中期我听到工业的层层承包被引用到大小层面不同的地区去,今天回顾当时应该跟进,但没有。

重要的发现是一九九七年。该年到昆山去为家族的一间在香港亏蚀的小厂找地盘,遇到不同地区干部的「争客」情况的激烈我前所未见。当时中国的地区竞争大家早有所闻,而地区竞争不是中国独有。但昆山之行我的感受很特别:只要投资者考虑下注,什么条件皆可商量,档次不同的干部说同样的话,而投资者有什么独特的要求,不出几天一定有答复。干部仿佛是「地主」,怎么可能呢?

我要到二○○四年初才知道,地区干部果然是地主!证据是土地的使用权与转让权清晰地落在县政府的手上,而土地的收入权益是有着明确的地区层面的界定。是分成制,每层的分成率有别,是层层分成。土地的所有权还属国家,但这对土地的使用效率毫无影响——英国的经验如是,香港的经验也如是。

没有业权的竞争对发展无足轻重

虽然行内朋友认为我的英语文字清楚,他们有时误解了我。二○○八年为科斯写好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下称《中国制度》),详细地分析县际竞争,行内朋友不少说:地区之间的竞争举世皆然,有什么奇怪了?他们提出英年早逝的Charles Tiebout一九五六年发表的关于美国不同地区的互相竞争与财政问题那篇大名文章,以为我不知道。Tiebout在洛杉矶加大任教时我是该校的研究生,当然知道。关键问题是:参与竞争的人有或没有跟竞争有关的业权是两回事。我开一间小食店,业权是我的,要跟隔邻的小食店竞争;你是我的朋友,为我的店子打气、拉客,不可能跟店子是你的那么卖力!

本来我不要回应行内一些朋友的质疑:地区竞争到处都有,所以中国没有什么特别。但最近读科斯与王宁合着的《变革中国》,其中提到我说的县际竞争,说不同的地区层面也有竞争。科斯与王宁没有错,但他们看不到我要说的重点:竞争者没有业权,这竞争对经济发展基本上无足轻重!

权利界定地区清晰

在《中国制度》文内我是这样说的:

经济权力愈大,地区竞争愈激烈。今天的中国,主要的经济权力不在村,不在镇,不在市,不在省,也不在北京,而是在县的手上。理由是:决定使用土地的权力落在县之手。……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决定土地使用的权力最重要。没有土地就没有什么可以发展。土地得到有效率的运用,其他皆次要。……

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土地使用效率的高低。人与人之间竞争,户与户之间竞争,机构与机构之间竞争——传统的经济分析,这是所有的竞争了。中国的情况,是在同层的地区互相竞争,而因为县的经济权力最大,这层的竞争最激烈。……多加了一层竞争是经济奇迹在中国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文中我没有说县政府是土地的业主,为恐引起无谓的争议,但从使用权、转让权(即议定及授予土地使用的权力)及收入权,县受到的权利界定皆清楚。这些跟作为土地的业主是没有分别的。使用权与转让权清楚,不用再说。要说的是土地收入的权利界定,主要是投资者、县政府与上头市政府这三者之间。全部是以分成合约处理。我的调查止于二○○七年,之后没有跟进。至于市与省、省与北京的分成我也没有调查,虽然这层层分成显然存在。

收入分成有方程式

只谈工业用地,因为变化最多,也最有趣。中国的工业用地不少是从农地改过来的,新的全部皆是。○○七年,县政府收地补偿与改进约人民币十多万一亩,档次不俗,一般水平高于美国。改进了的工业用地可以由县政府卖出去也可以送出去,弹性高,主要看投资设厂的人会给县的整体带来什么利益,包括经济学说的外部性考虑。如果卖地有价,县的分成通常超过地价的一半,余下的交上层。不同地区的县有不同的卖地分成率。

引进投资县干部有奖金,可以看作经纪佣金,不同地区的百分率不同,而这百分率一般是早期高于后期的。分成奖金是按投资者的投资总额,资金打进了银行才算。说不得笑,我知道在某黄金地区的黄金时期,一个招徕有道的干部累积了几个亿人民币奖金。

最重要的县收入是增值税,即是工业产品扣除原料成本的所值而抽的一个百分率,一九九四年初起全国划一为百分之十七。这百分之十七的增值分成率,县所得是其中的四分之一,即是产品增值的百分之四点二五。后者分成率也是全国划一的。

租与税的分别重要

这就带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最近(二○一三)北京提出把增值税扩展的性质我没有跟进,但我调查县际竞争时发现,中国工业的增值税明显是租,不是税。在本卷第二章第八节我分析了租与税的分别,主要有三点。一、租金是基于一些指定的资产权利的转让来收取的,例如厂房或土地——税没有资产转让的指定。二、租是使用资产的人有权不参与,即是有权不租——税没有这个选择。三、租是凡使用有关资产就要交,不管有没有钱赚。

这里含意着的是一个尴尬的问题。经济学者历来反对抽高税,可没有反对收高租。斯密当年落笔打三更,把佃农分成收的租作为政府抽税看。我今天认为,那些所谓自由经济学派反对政府参与经济活动有点糊涂。使用资源,不管业主是谁,不交租是缺少了通过市场引导资源的使用,虽然你称租为税我不会跟你打官司。有经济效率的资源使用不一定要通过市场,但如果选择市场的引导,租值极大化是效率极大化。至于资源使用者交出去的租(或税)会怎样花是另一回事。

商场比喻与地价调校

上文提出的租与税的分别重要,因为前者是直接地联系着资源的使用,其升或降是资源使用效率的量度。通过增值税的分成处理,加上县与上头的层层分成,无效率的资源使用所有的人都会受损。所有的人因而关注着县干部选择的投资者会带来什么贡献。

在《中国制度》文内我提到,中国的县可以作为企业看,而适合的比喻是一个庞大的购物商场。租用商场的客户可以比喻为县的投资者。商场收的基本固定租金可以看为县收的地价,而商场收的分成租金可以比喻为增值税。商场的大业主选租客(县干部选投资者),多方面给租客提供服务(县也如是),而有号召力的租客(投资者),商场(县)会给予不少优惠条件。二○○六年底中国有二千八百六十个县(商场),互相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

我在《佃农理论》提及,佃农分成地主要监察农民的操作,因为产出愈少地主的分成收入愈低。县干部对投资者的操作关心也如是,提供协助的意向也因为分成而增加了。二○○四年底,以佃农分成的思维解释中国的县际竞争时,一个难题困扰了我几个月。佃农的分成率变化多,但中国的增值税(分成也)却是全国一致为百分之十七,怎可以有效率呢?终于在一个晚上我想起作研究生时读到马歇尔的一个注脚,使我想到县政府可以在地价上作调整。跟着的考查不仅知道不同的投资者付出的地价变化大,而且遇到上佳的投资者县政府可以把改进了的土地免费送出去。我也知道一些上选的投资者可能获得几年退还增值税的待遇。

经济解释的威力

推断与解释有事前或事后之分,理论可以一样,处理方法不一定相同。事前抑或事后比较困难要看面对的问题了。一九六七年写《佃农理论》时我没有合约样本在手,但推断佃农合约会指定农户的非土地要素投入。一九六八年在芝大找到佃农合约的真实样本,证实我一年前的推断。

二○○四至二○○七年考查中国的县际竞争,我从干部朋友中获得几份他们跟投资者签订的合约样本,县提供的土地与投资者的非土地投入的指定,跟当年在芝大见到的佃农合约一样。属分成合约,只是增值税率(即分成率)全国划一,不需要提及。土地与非土地投入的指定支持着增值税是租而不是税之见——最近(二○一三)增值税的扩展有没有改变了性质我没有跟进。

苹果会掉到地上吗?昔日牛顿说会,提出了解释。这是科学。分成合约会指定双方的投入吗?当年我说会,提出了解释,推断的准确性跟牛顿推断苹果下跌一样。这也是科学。科学解释有时简单,有时复杂,有时湛深,有时简单却湛深。追求真理是一种乐趣,往往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结语

一九六七年写好《佃农理论》的论文,二○○七年写好《中国制度》的初稿,相隔刚好四十年。要是当年我没有解通佃农分成之谜,四十年后我不可能解通那在人类历史上算是特别而又重要的中国制度的经济密码。当年我只用一个晚上就解开了佃农分成之谜,但中国的经济制度我要花上三年才破案。后者,不少内地朋友给我提供一手资料,我由衷感激。中国经济奇迹的出现,这些朋友的贡献不可或缺。

中国的地区层层分成与县际竞争促成土地的效率使用及协助财富累积,史无前例,发展中国家要拜中国为师。但如果土地已经是私人财产,中国的制度是不能仿效的。中国的持久高速增长人类历史没有出现过。可惜北京的朋友似乎不重视这制度,没有悉心地修改一些细节。更不幸是二○○八年初北京推出新《劳动合同法》,使曾经严厉执行该法的工业重镇的优势一去不返。该合同法是从西方抄回来的,而且是百鸟归巢地抄。中国人一般聪明,该合同法他们凭自己的智商想不出来!

(本章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中国:新领导班子应直视天安门后续问题

Posted: 03 Jun 2013 06:14 AM PDT

http://www.hrw.org/zh-hans/news/2013/06/01
中国:新领导班子应直视天安门后续问题
过往迫害迟不平反将使依法治国沦为空谈
2013年06月01日

(纽约,2013年6月1日)-人权观察今天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应秉持依法治国的承诺,承认政府对于24年前屠杀无武装平民负有责任,并且允许民间举办记念活动。

六四血腥镇压二十多年后,中国政府仍矢口否认在压制天安门示威时曾经犯错。人权观察指出,中国政府不仅掩盖杀人事实、纵放加害者、压迫遇难者和幸存者家属,还持续严格监控集会和言论自由。

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说,"中国历届领导人一直试图将天安门事件从史册抹去。但新上台的领导班子可以选择改弦更张,展现与前任不同的作风。一个很好的起点就是允许家属和维权人士悼念六四,不必担心秋后算帐。"

随着1989天安门屠杀24周年记念日逼近,中国政府已加紧监控死难者家属维权人士。天安门母亲──由六四死难或失踪者家属组成的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张先玲被阻止前往香港参加周年记念活动。其他许多活跃的维权人士也在"敏感期间"遭紧盯。例如广州人权律师唐荆陵,根据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报导,已被警方从家中带走。

中国政府严禁一切传播媒体和教育机构谈论六四相关议题,并且有系统地过泸网路上的象征数字,包括6/4和89──甚至不放过意图躲避审查的隐讳说法,例如实际上不存在的"5月35日"。

据媒体报导,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最近下发一份与"七不讲"有关的文件,要求所有高校(即大专院校)不得讨论包括"普世价值"和党的历史错误在内的一些话题。同一时间,另一份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的文件则要求各地高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1989年示威活动中,大学生曾扮演主要角色。

天安门镇压是针对自1989年4月起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其他城市聚集示威,要求建立多元政治体 制的工人、学生和市民。中国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抗争,于5月下旬宣布戒严,并授权军队使用致命武器。

1989年6月3日至4日,中国军队开枪杀死不明人数的无武装平民,其中许多人并未参与示威。继大屠杀之后,又有数千人遭到逮捕,被控"反革命"或扰乱社会秩序、纵火等其他罪名。根据研究机构"对话"的调查,最后一批因"反革命罪"被囚禁逾二十年者才刚刚刑满出狱。

中国政府拒绝对屠杀提出解释,或追究杀人凶手的法律责任。政府起初坚称镇压是因应"反革命暴乱"的合法行动,并强调有些示威者攻击士兵、焚烧军车才导致伤亡。现在,政府虽已改口将事件称为"政治风波"而非"反革命"活动,却仍拒绝对事件进行调查,或公布死伤、失踪及囚禁者的资料。不过,天安门母亲已收集到202位在北京和其他城市因镇压遇难者的详细资料。

屠杀之后,政府通过了1989年《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法》),其中一系列限制性条文造成人民实际上难以行使这项权利。举例而言,该法规定,一切示威活动必须得到警方(公安机关)许可。然而,实际上,中国警方很少许可公众示威,尤其是带有批评政府性质的。在24周年之前,有多位维权人士因申请举行记念六四的公众集会而遭逮捕或骚扰。

对于曾经参与1989民主运动的年轻人来说,这一事件在他们人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驱使他们投身长期抗争,付出极大代价。刘晓波在 1989年由教师变成示威领袖,现在是中国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被以"煽动颠覆"罪名判刑12年,现仍服刑中。他的妻子刘霞遭到非法软禁,关在北京家中。陈卫,1989年学运领袖之一,因为持续记录四川省的人权迫害案件,于2011年12月被判刑9年,罪名也是"煽动颠覆"。陈西,1989年任职贵州省某大学并领导示威,出狱后组建"贵州人权论坛",于2011年12月被捕,以"煽动颠覆罪"判刑10年。这三人都曾在1989年政府镇压全国各地民主运动时首度入狱。

"政府一味否认、压抑,将使天安门的创伤无法平复,"理查森说。"由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唯有正义和问责才能解决一个国家的历史悲剧──眼前的问题是,习近平是否有足够勇气面对这个挑战。"

中国:新领导班子应直视天安门后续问题

Posted: 03 Jun 2013 06:13 AM PDT

http://www.hrw.org/zh-hans/news/2013/06/01
中国:新领导班子应直视天安门后续问题
过往迫害迟不平反将使依法治国沦为空谈
2013年06月01日

(纽约,2013年6月1日)-人权观察今天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应秉持依法治国的承诺,承认政府对于24年前屠杀无武装平民负有责任,并且允许民间举办记念活动。

六四血腥镇压二十多年后,中国政府仍矢口否认在压制天安门示威时曾经犯错。人权观察指出,中国政府不仅掩盖杀人事实、纵放加害者、压迫遇难者和幸存者家属,还持续严格监控集会和言论自由。

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说,"中国历届领导人一直试图将天安门事件从史册抹去。但新上台的领导班子可以选择改弦更张,展现与前任不同的作风。一个很好的起点就是允许家属和维权人士悼念六四,不必担心秋后算帐。"

随着1989天安门屠杀24周年记念日逼近,中国政府已加紧监控死难者家属维权人士。天安门母亲──由六四死难或失踪者家属组成的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张先玲被阻止前往香港参加周年记念活动。其他许多活跃的维权人士也在"敏感期间"遭紧盯。例如广州人权律师唐荆陵,根据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报导,已被警方从家中带走。

中国政府严禁一切传播媒体和教育机构谈论六四相关议题,并且有系统地过泸网路上的象征数字,包括6/4和89──甚至不放过意图躲避审查的隐讳说法,例如实际上不存在的"5月35日"。

据媒体报导,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最近下发一份与"七不讲"有关的文件,要求所有高校(即大专院校)不得讨论包括"普世价值"和党的历史错误在内的一些话题。同一时间,另一份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的文件则要求各地高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1989年示威活动中,大学生曾扮演主要角色。

天安门镇压是针对自1989年4月起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其他城市聚集示威,要求建立多元政治体 制的工人、学生和市民。中国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抗争,于5月下旬宣布戒严,并授权军队使用致命武器。

1989年6月3日至4日,中国军队开枪杀死不明人数的无武装平民,其中许多人并未参与示威。继大屠杀之后,又有数千人遭到逮捕,被控"反革命"或扰乱社会秩序、纵火等其他罪名。根据研究机构"对话"的调查,最后一批因"反革命罪"被囚禁逾二十年者才刚刚刑满出狱。

中国政府拒绝对屠杀提出解释,或追究杀人凶手的法律责任。政府起初坚称镇压是因应"反革命暴乱"的合法行动,并强调有些示威者攻击士兵、焚烧军车才导致伤亡。现在,政府虽已改口将事件称为"政治风波"而非"反革命"活动,却仍拒绝对事件进行调查,或公布死伤、失踪及囚禁者的资料。不过,天安门母亲已收集到202位在北京和其他城市因镇压遇难者的详细资料。

屠杀之后,政府通过了1989年《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法》),其中一系列限制性条文造成人民实际上难以行使这项权利。举例而言,该法规定,一切示威活动必须得到警方(公安机关)许可。然而,实际上,中国警方很少许可公众示威,尤其是带有批评政府性质的。在24周年之前,有多位维权人士因申请举行记念六四的公众集会而遭逮捕或骚扰。

对于曾经参与1989民主运动的年轻人来说,这一事件在他们人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驱使他们投身长期抗争,付出极大代价。刘晓波在 1989年由教师变成示威领袖,现在是中国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被以"煽动颠覆"罪名判刑12年,现仍服刑中。他的妻子刘霞遭到非法软禁,关在北京家中。陈卫,1989年学运领袖之一,因为持续记录四川省的人权迫害案件,于2011年12月被判刑9年,罪名也是"煽动颠覆"。陈西,1989年任职贵州省某大学并领导示威,出狱后组建"贵州人权论坛",于2011年12月被捕,以"煽动颠覆罪"判刑10年。这三人都曾在1989年政府镇压全国各地民主运动时首度入狱。

"政府一味否认、压抑,将使天安门的创伤无法平复,"理查森说。"由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唯有正义和问责才能解决一个国家的历史悲剧──眼前的问题是,习近平是否有足够勇气面对这个挑战。"

My Life has been Colorful since the fourth day of June in Nineteen Eighty-Nine

Posted: 03 Jun 2013 04:05 AM PDT

My Life has been Colorful since the fourth day of June in Nineteen Eighty-Nine
TECEL

The pain has lasted for twenty-four years. The joy has lasted for twenty-four years. Bittersweet life has blended my life into the unforgettable day twenty-four years ago.
《Colorful Life begins at the fourth day of June in Nineteen Eighty-Nine》is the title of my memoir. I will write it in my spare time.
(Monday, 03 June, 2013)

特适尔/TECEL牛博网部落格www.bullogger.com/blogs/tecel
或者德赛公园www.de-sci.org/blogs/tecel
或者www.desaigongyuan.org 之tecel
或者http://aq246.blog.163.com/
或者mytecel.blog.tianya.cn
或者blog.sina.com.cn/mytecel
或者http://tecel2.blog.sohu.com/
或者http://blog.ifeng.com/7552926.html

特适尔®/TECEL®为本人设计并注册的商标,广泛用于吃穿用等多种商品和/或服务,包括第3类(含香皂、香波、香水)、第5类(含人用药;药物饮料;医用减肥茶;药用胶囊;医药制剂;风湿油;婴儿食品;杀害虫剂;卫生巾;消毒纸巾等)、第7类(含洗衣机、发电机等)、第9类(含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照相机等)、第11类(含冰箱、空调、厨房用品等)、第25类(含服装等)、第29类(含鱼、肉、蛋、奶、油等)、第30类(含咖啡、茶、饼干、方便面、酱油等)、第35类(含广告、投标报价等)、第37类(含建筑、钻井、装潢等); "ROCKSEA/岩海及图"第9类(含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计算机外围设备;已录制的计算机程序(程序);计算机软件(已录制);中心加工装置(信息处理器);电子信号发射器;测距设备;材料检验仪器和机器;测量器械和仪器等)和"WANGTAT/宏达建业及图"第42类(含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咨询;工程;环境保护咨询;城市规划;质量控制;包装设计;建筑咨询;建筑制图;建设项目的开发等)为本人设计并注册的商标。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一道,许可使用和/或转让该商标,把"特适尔/TECEL"这个品牌推向世界!非商业用途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aq246@163.com

支聯會口號爭議:大佬以外,義工們怎看?

Posted: 03 Jun 2013 03:01 AM PDT

DSC_1999
圖:Philip,九十後,支青組執委。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六四,支聯會重用七周年的一句「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為主題口號,結果惹來一連串始料未及的風波,包括部分本土派的論述,也包括常委徐漢光和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的爭辯。支聯會基本上是一個義工組織,除了較常見的幾位主席、副主席及常委之外,其實支聯會更多是由一大班默默付出的義工所支持。記者分別訪問了四位資歷各異的義工,他們又如何看一連串的風波?又如何看支聯會的處理手法和「公式化」活動?支聯會的存在意義,六四晚會的重要價值,真的是一些爭論可以掩蓋嗎?

Philip 是一位九十後,是支青組執委,Ashley 則是一位八十後,是支聯會資深義工,負責六四紀念館的運作。四十多歲的林紹輝,自1990成為支聯會義工,現為石籬區議員。另一位林先生60多歲,自1989已經成為支聯會義工。

563139_520198324692925_2095928987_n
圖:負責六四紀念館恆常運作的 Ashley

臨時變換口號 義工無所適從
對於支聯會急切「調整」口號,Philip 和 Ashley 都認為為了避免愛國主題被中共過度扭曲,以及被本土派越描越黑,這種考慮是可取的。Ashley 表示「我尊重支聯會常委在會員大會休會期間有決議權,亦理解今次有突發情況需迅速回應公眾。」但她認為修改口號令她感到無所適從。

Philip 對支聯會在事件上的處理手法表示理解,但 Philip 認為「調整」口號確是一個倉促的決定,未能貫徹立場。「我一直認為支聯會是可以提倡一套看法,例如悼念六四是爭取民主自由、是愛國愛民的行動,將這份堅持散播於香港人的精神價值層面。當中或許這會激起爭議和討論,但如果吻合支聯會當初的成立理念,我覺得支聯會不需要迴避爭議和批評,可以大方回應,把原來的理念鮮明化和引起社會討論,即使有不善,都未必需要在未充分向大眾闡述理念前就收回。」Philip 認為收回未必一定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至於「調整」是否只因丁子霖的反對意見,Philip 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支聯會是出於對丁老師的意見的尊重,並理解她所提出的考慮,亦同時知道香港社會各方仍然對「愛國」主題有頗大分歧,才有此收回而不撤回之調整。」他續說,「丁老師的意見,我覺得是表現了一種很多人的看法,就是現在的政治現實上黨與國已不可分割,掌權的共產黨的取態已經在影響和效果上等同國家。」

Ashley 則表示「支聯會是支援民運前線的民間組織,優先關心丁子霖老師的感受,實屬無可厚非。而且我認為支聯會始終想借民間力量奪回話語權,但會在這一切前,要團結公眾,把焦點放回六四的意義優先。」Ashley 亦表示早於丁子霖和徐漢光爭議之前,支聯會其實早已呼籲公眾不要聚焦口號的字眼上。

做得更好我有 say
在今年一連串的風波或爭論中,Ashley 認為支聯會應該在策略和行動上更重視和吸納社會上的青年思維和建議,並表示支聯會在諮詢方面可以做得更多。Philip 則認為來年支聯會可以考慮吸納更廣大的意見基礎,公開擬訂主題,可以讓多些擁有決策權以外的人有更多參與權,而不只是建議的權力,及進行更佳的認受性評估。「我認為支聯會需要加強主題宣傳和認知度, 以及和公眾解釋交代清楚他們的定位。如在每年集會前於報章和場刊多刊登解釋主題制定的背後涵義的文章。」 Philip 更認為可考慮公開訂立晚會大主題,如追求自由爭民主,從此恆常不變。支聯會則可以每年變更一個小主題,以表明支聯會立場,亦不代表參與晚會者必須認同。

Philip 也認為可以把六四的精神用一個更好的包裝傳遞至社會,宣傳渠道和方法亦可以改善。Philip 亦同時指出始終六四屠城是一件歷史事件,而支聯會的亦是處理面向中國的事為主,是難以像其他本土組織一直跟進很多時下的社會議題,如果未清楚組織的定位而胡亂批評未免偏頗。

林先生認為能否做到遍地開花是持久而需要逐步進行,特別是對新生代可以做得更多教育工作,從年輕人入手進行一些六四意思和價值的宣傳。

中港區隔是王道?
部分本土派的論述一直圍繞「愛國愛民,香港精神」中的字眼爭辯,口號可以改變,但賣港指控又有否言過其實?

當「愛國」二字已被中共騎劫,有人認為支聯會「愛國不等同於愛黨」的說法不切實際,但 Philip 有不同的看法,「支聯會一開始都已有愛國的意思,而我認為愛國就應該愛國民,愛國民就應該尊重國民任何政治丶言論丶集會丶自由和權利,以達到基本公民權利,此亦為民主化必要過程,愛國是可以希望國家有更好民主化。即使中共已騎劫愛國二字,支聯會亦可以爭取民間的話語權抗衡中央獨大,以目的和宗旨先於效果的做法。」關於當初的口號的推出時機,Philip 認為是可以在大眾都明白支聯會的動機後才推出愛國主題會更好。

Ashley 表示當初支聯會論及香港精神是愛國愛民時,並不是指香港精神就只有愛國愛民一種精神。

林紹輝則認為,某程度上呼籲杯葛的本土派只是雞蛋裡挑骨頭,「這主題口號在以前也用過,何必如此緊張。我愛國,但不愛政治 ; 我愛河山大地,但不愛軍隊。愛國愛人民就只是希望一個國家的人民有好的生活,政府能夠進步。」他表示二十多年來沒有提愛國二字不代表過往不愛國, 即正如口號沒有提及薪火相傳不代表薪火相傳不重要。

林先生認同支聯會當初的口號,「愛國不代表愛政府,即使現在愛國二字被中共騎劫,亦不代表要把國和黨連為一體。」他更表示因為一句口號而呼籲香港人不要參加六四晚會的人是害群之馬,「當年董建華勸說司徒華放下六四包袱,司徒華都做不到,我們都是司徒華。」

對於六四是否只屬中國的事的看法,Philip 認為香港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和香港的關係唇亡齒寒時,一個城市是難以先於國家得到民主進程,「中國民主發展先於香港民主發展是必然趨勢,香港只能夠以香港的法治體制,獨立公民思考傳遞至中國內地,讓內地得以思考,發展民主制度。所以支聯會就是帶領這個角色,六四亦不是只是中國的事。」Philip 認為六四更應該是全世界的事,基於人權立場,六四屠城一事無論在任何國家而言都是不能接受的事。

林紹輝表示六四是不能區分香港人的事還是中國人的事,「如果六四真的只是中國人的事,何以八九年有過百萬人上街?」他續稱中國和香港是唇齒相依,假若中國沒有民主,香港都不易有民主。

林先生亦認為六四並不如部分本土派所言是中國的事,與香港無關,「六四是全世界的事,是普世價值,不只是跟香港有關,跟中國有關,跟全世界都有關。正如九一一事件很多人無辜被殺,難道發生在美國的事跟香港無關?你不會關心嗎?」

DSC_2000
圖:林紹輝

支聯會?老土呀!
對於支聯會「老土」、公式化的指責。Ashley 表示每個團體都有其定位,而且支聯會是相對上較面向中國內地的一個團體,歷史亦長久,需要考慮的面向比較多,亦比較不會走到更前,「有些工作是要有持續性,例如每年都會向天安門母親捐款,支援維權人士劉曉波,李旺陽等等,支聯會有在學校辦講座進行教育,以及在大時大節舉行街站,很多維持性質的工作是已經盡力和當下時空緊扣着。」她續說,「即使你看不到支聯會一直以來做過甚麼工作,只看到儀式化的工作,難道又沒有用嗎?每年燭光集會是一個對世界的一個提醒,提醒當年今日的一件侵害人權的事。」

身為九十後的 Philip 則認為雖然「儀式化」的問題有改善的空間,但「儀式化」對他而言卻是管用,「當中的持續性是有一種教育作用,令我接觸不同的民主思維。但始終可能做得更多,是需要一個創新開放但又不會被群眾牽着鼻子走的『搞手』。」

不過 Philip 亦坦言有感支聯會老化,很多事情都不敢有新嘗試,但會理解選擇不作大改變的原因。Ashley 亦表示同感,但她認為世代溝通隔閡是難以避免,「若果年輕人覺得支聯會一直停留在歷史的悲憤情懷中,這是因為支聯會的主力參與者的成長環境和其時代背景,憂患交纏,他們終身悲憤,我認為可以理解。」「我認為他們算是有誠意了解新生代思維的人,並有提供相當空間和若干平台,讓青年發揮和參與。他們的思維與青春少艾有相當分別也是事實,不過他們遠遠不是食古不化、不思進取的。」

Philip 更表示支聯會是他認識民主人權自由的啟蒙點,是栽培年輕人認識政治的起步點,六四晚會亦是香港的一個標記。Ashley 則表示今天公民社會中,為民主、民生打拼的生力軍,大多都有過在支聯會磨練或起步的日子,「楊岳橋、趙恩來、周澄,等等;或單是現屆支青組活躍成員中,又有相當在媒體上發表己見;或在所屬大專學社的出版及活動中,積極推動探討『八九精神』、『六四史實』等,還有更多數不盡的人和事。這些接近日常的尋索和實踐,雖是名不見經傳,但在我的民主想像中,有其樸實無華,影響深遠的一面。」

林紹輝表示支聯會一直以來的工作是多樣性,不只是大眾會留意的六四晚會,亦有維權工作和深化民主教育工作,他更表示外界抨擊支聯會沒有本土民主工作的同時,卻沒有視自己有責任推動民主發展的一份子,「不應以依賴心態去抨擊,任何人任何團隊在能力範圍內亦應該出一分力,要延續民主發展不只是支聯會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DSC_1989
圖:自89年起已成為支聯會義工的林先生

給香港人一個明天出席六四晚會的理由
Philip :「香港人,中國人,或是世界公民亦都一樣,我們是應該去悍衞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無論有任何爭議,我們都不應該放棄這種權利和價值。」

Ashley :「我不是大中華派,我亦不是自治派,但我是香港的良心派。我一定會出席六四晚會。」

林紹輝 :「我們在維園的每一點燭光其實是正在告訴中共政府知道我們沒有忘記六四,我們的每點燭光都是力量,出席六四晚會就是要讓中共知道我們的堅持,我們沒有忘記,所以我們要追究。」

林先生:「一直以來的價值和回憶,你不參加是你的損失。」

編輯:黃俊邦

女性乳頭窺不得? Facebook審查艾曉明、母乳餵哺圖

Posted: 03 Jun 2013 02:33 AM PDT

圖:來自FB vs breastfeeding專頁,呼籲FB停止欺凌母乳餵哺者。

(獨媒特約報導)上周五,獨媒Facebook(FB)專頁發佈內地著名獨立紀錄片製作人及人權教育工作者艾曉明以半裸照片抗議內地侵犯女幼童惡行持續,並聲援維護替受害女童發聲而遭警察騷擾的女權工作者葉海燕。雖然獨媒編輯已在照片文字特別向FB管理員交代,它不會干犯淫穢及不雅條例,懇請勿删除。結果當然事與願違,凡在FB出現女性乳頭,必遭删除,不論是抗議社會暴行還是回歸自然的母乳餵哺情景。FB是本地最熱門的社交網站,名人、政客、民間機構彷彿趨之若鶩,務要佔一席位,攻下最多粉絲。且讓我們停一停,便發現這促使獨裁政權變天的平台,其實有極不透明的審查制度。

獨媒上周五發佈艾曉明半裸抗議照片,雖然文字道明抗爭意義,還特別叮嚀FB管理員手下留情。可惜管理員未有理會,照片被分享超過1600次後被遭刪除,說是違反它們的「社群指引」(community guideline)。獨媒編輯為免專頁在六四前後被停,故不重貼照片,轉為分享官方網站的相關報導(連肇事照片),並請讀者放心:「不過每一個人均可以承受一次半次的警告的,放心!」

事後有讀者留言抗議FB做法。@張秋玨指「爲什麽FB也會有審查!!!」,@Li Cheuk Ming則「dis like Facebook action」。然而,相片未遭删除時,早已有讀者及朋友提醒,說他們餵哺母乳的相片曾遭删除。翻查資料,去年初就有FB前員工向傳媒Gawker爆料,指FB把删相的審查工作外判至發展中國家,給予本低微工資,並且員工不知道自己為facebook工作。其中一家外判公司稱「oDesk」,它向員工派發一本17頁的手冊,方便他們審查用戶「標記為不雅或病毒」的照片、影片或文字內容。維基百科亦列入相關條目,指FB「禁止露骨的性愛圖片、經Photoshop修改了的人物影像,和餵哺母乳等的照片的發佈」。

基本上,只要在FB出現女性乳頭,便遭删除,原因是違反「淫褻」指引。今年四月,有網民在FB張貼一張全裸女性上身及一張十九世紀日本母親穿著和服餵哺乳的照片,荒謬是前者「通過審查」而後者卻違反指引。近日,Birth Without Fear博客網站報導,它們在同名FB專頁上載一幅女性幼童抱名洋娃娃模仿母親餵哺母乳的照片,竟然同樣遭到删除。上載者表示,為了迎合FB規則,上載圖片時已刻意把幼童下身裁掉,可惜仍難途被刪命運。


這張相片同樣被FB以淫褻之名删除。(圖:Birth without fear博客

為什麼女性乳頭會等同淫穢?FB管理員如何理解或有沒有理解艾曉明的半裸抗議和母乳餵哺的母女圖有何意義?把母乳餵哺等同色情或淫褻,早已惹起各地母親的不滿,並時起抗議。名為 「Hey Facebook, breastfeeding is not obscene! (Official peition to Facebook)」的群組和「FB vs. Breastfeeding」專頁就是倡議FB停止「欺凌」母乳餵哺的照片。有英國網民Ann S.去年開始發起網上聯署「Facebook - amend breastfeeding-photo guidelines!(FB修改餵哺母乳照片守則)」給FB創辦人朱克伯格,要求停止把母乳餵哺等同色情,要求FB有社會責任,停止歧視母乳餵哺的女性,停止删除這類照片。支持者認為,這些相片有助推廣宣揚母乳餵哺,以及讓這些母親互相支持連結。女性主義者更認為,為什麼男性的乳頭可以出現,而女性卻要遮掩?

再回到FB前員工的自白,删除遭投訴的內容已外判到發展中國家。這些員工有足夠而認真的培訓嗎?還是純粹墨守那17頁的紙上規守,應付全界層出不窮的個別情況?管理員自身的社會文化背景又會否影響他們的決定?設身處地,他們賺取每天一美金的薪酬,卻要應付排山倒海的舉報內容,能有足夠時間或權力去思考及酌情嗎?寧枉勿毋縱的機會似乎更大。FB雖然設有「Facebook Site Governance」專頁,美其名讓用戶參與討論、投票以更改政策,但事實是難以集齊逾百萬的票數門檻推動任何修改。可能有人會說,FB是免費,還有什麼好批評,不喜歡可以走。不過,FB每天豈不是靠我們自動上繳的個人資料賺取廣告收入,上市後更只需向其股東交待?怎會無責任向用戶交待審查制度?

FB無容置疑成為本地民間社會或小團體宣傳及動員的平台。可是,記得去年六四前夕,一個個活躍社運界的朋友在FB消失,包括政治漫畫家 Cuson Lo、長毛梁國雄及Benson Tsang等等,至今亦沒有公開交待事件或認錯。FB不透明及欠缺上訴機制,難保有人從事職業「舉報」,隨時成為河蟹幫兇。本地網民及民間團體豈能獨善其身,漠視FB的網絡審查?

相關文章:
FB 國度:強調義務多於權利的領域
如何殺死 Facebook?
面書上,大家都在裸奔!

附加檔案大小
birthwithoutfear.jpg22.41 KB

This posting includes an audio/video/photo media file: Download Now

继续寻找历史的真相

Posted: 02 Jun 2013 09:55 AM PDT

"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十六字方针

 

傅国涌 

 

以前,我们都曾听说过,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前,对于潜伏在"国统区"的地下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十六字方针:"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在国民党要害部门和军队将领中就有按照这一方针长期埋伏的精干,在1949年政权易手前夕纷纷倒戈,显示出这一方针的威力。香港新近出版张戎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中文版更爆出惊人史料,包括卫立煌、张治中、邵力子乃至胡宗南在内的国民党高层人物都是"红色代理人"。虽然,对于这几个人是否真的是卧底,现在还存有争议,不能定论。但是,可以肯定,中共地下党确实在国民党的心脏里埋得很深,从早期的钱壮飞到后来的郭汝槐、刘斐等人,他们在隐蔽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打败国民党的一张张有力王牌。如果单是从谋略上说,上述十六字方针真的是十分高明。

不久前,我偶然看到一位老先生写的文章《有关地下党的另一个16字方针》(我至今不知道这位老先生的名字,以下就称他为"作者"),很是吃惊,1949年5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的易手固然是战场的胜负决定的,潜伏在南京的地下党在各方面所做的工作,毫无疑问也有力地配合了前方的军事征战。当大局已定,胜利已不可逆转时,中共中央关于如何处理南京市委领导的地下党,有过一个十六个字方针:"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有人曾经拿这十六个字问过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2003年谢世的李慎之先生,他不无感慨地说:"怕不止是南京,是对全国地下党的。"但他没有见过这个文件。

1949年以后的历史事实早已明白无误地证明,这十六字方针并不是针对一时("解放"初期)、一地(南京和其他刚"解放"的城市)的一种政策,而是要把以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地下党员,从得胜的红色阵营中暗地里逐步排挤、清除出去的一个总战略。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自反胡风、反右以来一直到"文革",接连不断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当中,受害者历来不限于党外的民主人士和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大量昔年在"国统区"参加地下党的热血青年,都成了打击对象。这十六字方针,就可以看作是破解这一历史谜团的钥匙之一。

对于那些曾为红色政权的创立甘冒生命危险的老人而言,这个"解放后"的十六字方针带给他们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相隔半个多世纪,面对闻所未闻的这十六个字,他们心中

自然充满了疑惑与痛苦。为此,作者要在生命的黄昏苦苦追寻这个十六字方针的来源,力图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在寻找这十六字方针来源时,他找到了一位住在昆明的右派老人M,M已80多岁,身体多病,风烛残年,已不能执笔写信,只能在电话里回答他的问题。他从"微弱而有点破碎"的声音中得知,大约二十几年前,当M的右派结论得到改正,从下放的云南偏远农村返回昆明后,遇到一位中共西南局的老同志,告诉了M这十六字方针,那人还亲口表示,自己曾亲眼看到过这十六字方针的文件。但事隔多年,M已记不起那人的姓名了。线索嘎然中断,但他相信这个方针的文件一定存在,只是一般的党史档案室中不会有。

作者从另一位友人S那里又听说,复旦大学有一位老人,上个世纪50年代在安全部门工作时,曾被告知这十六字方针。他就此事和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交换过意见,李普先生说,从这16个字的文风、气势看,是毛泽东的作品,从毛对知识分子一贯的偏见,从"解放"后发动的历次针对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来看,这都是毛的作品。毛是有远谋大略的,是从全局的大政策考虑的。别人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胆略发出这样的指示。

李普先生的分析后来得到了证实,答案终于找到了。作者从一位曾从事南京党史研究的人那里了解到,一位原江苏省安全厅的负责人在查阅档案时发现,确有这样一个文件。当时是康生向毛泽东提出报告,说许多地下党存在严重问题,南京、福建、广西、云南是重点,请示毛应如何处置。毛的批示就是这十六个字:"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

这个批示当时下发的范围极小,只发给了大军区的负责人。所以,长期以来很少有人知道,包括研究中共党史的专家都未听说过。有了这十六字方针,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49年以前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一位1927年白色恐怖中入党的老资格女革命家,在和横渡长江的大军会师后,在新成立的以刘伯承、宋任穷为首的新南京市委中,虽然还安排了一个组织部长的位置,但很快就挨了批评,离开南京,先到上海、后到杭州工作,这正是十六字方针中的"降级使用"。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她被划为"极右"分子,和丈夫沙文汉(时为浙江省长)双双坠网,成为著名的"沙陈"集团之首,是当年党内职位最高的大右派。

1949年下半年,天下初定,即对南京地下党展开了整党,理由是地下党"组织不纯,反革命混进来了;许多新党员是在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发展入党的,其'动机不一,成分复杂'。" 陈修良对于这些强加在南京地下党头上的罪名不服,曾和上级有过激烈的争论,因此而挨批。当时邓小平还在南京,在9月17日的党支部书记和排以上党员大会上做过一次报告,题为《忠诚与老实》,公开表示对南京地下党的整党是必要的,是中央批准的,南京党组织不同意,不认真执行,是"无组织无纪律"。邓在报告中强调,革命胜利一是靠中央毛主席,二是靠解放军,地下党有功劳,但是第三位的。报告中严厉批评了南京地下党的同志对解放军不服气的情绪。(这次整党实际上没有查出一个货真价实的所谓"反革命",可是有100多个党员受到"停止党籍"的处分。邓报告中列举的"组织不纯"事例,经查证都不属实。此文后来也有没收入官方出版的《邓小平文选》。)

对于南京发生的情况,当时一定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汇报,这才有康生向毛请示对南京等地下党的处理方针,才有了毛大笔一挥的十六字批示,但这决不是毛个人一时心血来潮信笔写下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从邓小平的报告看,包括邓在内的中共高层领导当时完全认同这十六字方针,而且后来也是执行了这个方针。

1945年,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还没有预见到四年后即可登上天安门城楼,但他在"七大"的口头报告中就已明确地告诉全党:"开国以后,掌握政权以后,我们的斗争对象就是民主人士了。"李锐先生当年就听到过这个传达。1947年10月27日,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审阅修改的党内指示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等到蒋介石及其反动集团一经打倒,我们的基本打击方向,即应转到使自由资产阶级首先是其中的右翼孤立起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公开出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央档案馆编)第十六册572-579页收入了这一文件,标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必须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反对刘航琛一类反动计划的指示》。    

可惜,罗隆基、章伯钧等倒向左翼的民主人士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这些"自由资产阶级"在红色政权迎来的将是灭顶之灾,大网早已布下,与他们的联盟、合作只是暂时的,充其量是利用他们。现在,十六字方针的浮出水面,进一步告诉世人,不仅是那些有自己政治理念、与共产党联合起来反对蒋介石的民主人士、自由资产阶级们,即便是那些在国民党眼皮底下不顾身家性命、秘密加入了地下党的自己人,在毛泽东的棋局上,用不了多久也是要抛弃的棋子。现实是如此严酷,如此无情,满腔的热血换来的只是被猜疑、被戏弄甚至被虐杀的命运,"革命吞噬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革命"?难道"革命"仅仅是某个集团或个别人登基的台阶?难道权力的顶戴一定要用他人的热血涂红?

1949年以后,全国各大城市许许多多大学生、知识分子出身的地下党员,以他们血泪人生见证了这一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中的多数人几乎都未能逃脱"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的命运(只有个别幸运者例外),从"潘汉年案"、"胡风案"到"反右",到了"文革",他们已"消化"、"淘汰"得差不多了。那是一代人啊,他们在上世纪40年代抗日救亡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学生运动中成长起来,但是他们满怀希望迎来的新天新地容不下他们单纯的热情和理想,他们被救世主和红色新朝弃如敝履,即使他们有幸熬过"文革"的长夜,他们一生中的大好时光也已耗尽,历史留给他们的只有一声深长而无奈的叹息。

2006年12月7日

 

寻找历史真相是一个过程

傅国涌

    《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十六字方针"》发表之后,我陆续收到一些前辈和读者的反馈。我写那篇小文的起因是偶然看到一位没有署名的老先生写的《有关地下党的另一个16字方针》打印稿。直到不久前,未曾谋面的杂文家黄一龙先生写了《对傅国涌〈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十六字方针"〉的"两点补证"》,我才从"补证"中得知,那位老先生名叫穆广仁,是新华社原副总编辑。我曾在《炎黄春秋》看到过穆广仁先生回忆"五二0"运动的文章,他当年在中央大学求学,是上世纪40年代学生运动的骨干。他说,他们那一代投身共产党的怀抱完全奔着追求自由、民主的理想去的,那个时候,他们心目中的共产党是与民主、自由这些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晚年,在饱经忧患沧桑之后,当他得知1949年有针对地下党的另一个十六字方针,他的震惊可想而知,所以,他要追根究底,找出这个方针的源头,揭开这个历史的秘密。真相是激动人心的,追寻真相的人,我引为同道,在这里,我要向穆广仁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 

我的文章提及1947年10月27日周恩来起草、毛泽东亲笔修改的那个党内指示,在打倒蒋介石之后,即把打击目标转向"自由资产阶级",我称之为"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当时我只是引用了一句原文。从黄一龙先生的"补正"知道,有一位老先生,1949年以后曾任四川宣传系统负责人的老地下党员,他把我的文章复印分送一些朋友,并在文末写下这样一段《转抄者后记》:

"'铁证如山'之后的引文出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6-1947)第16册572-579页,标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必须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反对刘航琛一类反动计划的指示》,引文太短,现补引几段,以便大家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些。

'(一)刘航琛组织和平统一大同盟的方案,完全是在美帝指使下的蒋宋阴谋,党内部分同志认为可以利用此种计划促蒋下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二)……在阶级关系上,不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命定的保皇派,就是开明士绅、中等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及乡村富农,也是君主立宪派,就是说他们在政治上是妥协的。只有工人农民与广大小资产阶级,才是彻底的革命民主派。……其中一部分自由资产阶级分子,则是反对新民主革命,而以旧民主为号召的人们。另有一部分自由资产阶级分子则有较左的立场。……等到蒋介石及其反动集团一经打倒,我们的基本打击方向,即应转到使自由资产阶级首先是其中的右翼孤立起来。……在政治斗争上,我们必须区别今天与明天的打击方向,今天要孤立一切对美蒋尚有幻想的阶级、党派及其领袖,到明天就连反对杜鲁门之美、亲华莱士之美,反对蒋介石之国、亲李济深之国的阶级、党派及其领袖,也要将他们孤立起来。'

这份文件指明除工人、农民和广大小资产阶级外。其他一概打倒,只是分步进行而已。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而是贯穿于解放以后历次运动之中,解放初期的十六字方针正是由此而来。"

这位我还不知道姓名的老先生

和穆广仁先生一样,他们年轻时都是理想主义者,到老还有直面历史的勇气,反省自己走过的道路,并没有陷入既得利益的狭隘泥潭,继续为这个民族的命运而忧虑。他们在生命暮年的这些思考,因此而带有一种悲壮感。看了黄一龙先生的"补证",我十分感动,留言感谢他的"补正",他马上回复说:你的文章没有错,只是"补证",不是"补正"。我由此想到,在专制的绳索仍然捆缚着这个古老的民族,寻找历史真相谈何容易,没有许多人的参与,没有不同年龄的人们共同努力,这个寻找过程将会更加曲折、更加艰难。

早在1979年复出之初,李锐老先生就对毛泽东作出了八个字的评价:"功劳盖世,罪恶滔天",前者指革命,后者指建设。不久前他为一本在香港出版的著作《千秋功罪毛泽东》写序,用的题目还是这八个字,他在序言中说,读了这本书的两章《共产主义天堂》,"就会理解'罪恶滔天'所言非虚。"他还说,毛泽东的"盖世功劳","比起他执政后给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来,只能是次要的,第二位的。"许良英先生读了这篇序言,认为"罪恶滔天"说得太好了。随着真相的不断揭密,历史的帷幕一重重拉开,老实说,"功劳盖世"这四个字已越来越站不住脚,包括这个58年后仍冒着冷气的十六字方针的浮出,都是对毛氏功劳说的辛辣嘲讽。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评说的前提是真相,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

 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毛泽东的许多神秘面纱还没有揭开,许多揭示真相的书,包括张戎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等,都是绝对的禁书,多数国人还没有机会方便地读到。主流意识形态仍把毛泽东奉为偶像,他的标准像还高高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的尸身仍在水晶棺材里每天接受世人的朝圣,所有的纸币上都是他一个人的头像,原来不同币值的图案还多样一点,现在从一元、五元、十元的纸币到五十元、一百元的纸币,统统都变成了毛的头像。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留意,直到今年春天,我尊敬的翻译家、研究俄苏文学的学者蓝英年先生来杭州,聊天的时候,他偶然说起这事,还从口袋中掏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给我们看,果然如此,连一元纸币也不例外。我记得以前的人民币还有风景、工农兵等图案,有一个版本的百元纸币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四个人,曾几何时,悄悄地换成了毛一个人。这一切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毛泽东在中国大地上仍然阴魂不散,毛仍是主宰着中华民族的一个罪恶图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怀有毛泽东情结的国人还有不少,网上对毛罪恶的揭露,对毛历史的批判,常常会招来一些批评,诸如不够客观、公允、全面,没有把毛伟大、光荣、正确的一面考虑进去等。网上有人以毛泽东生活上的俭朴来为他辩护,列举他多次缝补过的衣物、鞋袜以及打上了补丁的毛巾,特别是那件缝了74个补丁、已看不见"本色"的睡衣,还有所谓"穿穿了20多年连鞋匠都不愿补的拖鞋"。而没有想到毛的补丁代价之高昂,有知情人说,一个补丁要补得好比买新的还贵,他之所以宁要"补丁",要么是一种特殊癖好,要么是一种表演,演一出骗了当世骗后人的"俭朴戏",来掩盖他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掩盖他骄奢淫逸、贪得无厌的真实私生活,掩盖他好大喜功、误尽苍生的种种大手笔。他在私生活上好色糜烂,早已被揭穿,李志绥那本《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墨迹斑斑,一个掌握绝对权力的人间色魔形象,牢牢地钉在历史的墙壁上。山河大地,风景美丽之处到处都曾是毛的行宫别墅,有些地方至今仍重门紧封闭,笼罩着几分神秘。

更可怕的是,网上甚至有人认为:"毛泽东一生都在为实现让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一生都在与封建官僚势力作着艰苦的斗争,他才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人。" 这些有着毛泽东情结的国人,并不是认同专制,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长期的愚民宣传深入人心,在信息完全开放,各种资料都可以公开之前,要他们转变看法,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也因为如此,寻找、揭示历史真相就有了特别的价值,只有真相的不断公开,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国人走出迷雾。 

(此文发表后,那位"不知姓名的老先生"辗转找到了我,他叫胡晓风,是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曾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又是一个"两头真"。)

 

嘉央诺布:拉萨,永恒之城(1)

Posted: 03 Jun 2013 02:25 AM PDT

解放军炮击布达拉宫。
素描,作者为黑尔训练营(Camp Hale)的图伯特受训者。罗杰•E •麦卡锡收藏(Roger E. McCarthy)

作者:嘉央诺布(Jamyang Norbu
翻译:更桑东智(@johnlee1021
原文标题:LHASA, ETERNAL CITY (1)
原文发表时间:2013524
译文转载:更桑东智的译文博客"说,还是不说?"

受茨仁唯色啦最近的感人呼吁《我们的拉萨快要被毁了!快救救拉萨吧!!》的激励,我着手这个不大不小的历史课题。为了有助于回忆,我想有必要对"红军"自195099日开进拉萨以来,在各个不同阶段对圣城进行的破坏做一些简要的回顾。共产党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企图将圣城拉萨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式都市,并且迫使这座城市的当地居民和图伯特民众在整体上陷入一种机能性灭绝的境地。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无论具有多大的灾难性和悲剧性,都只不过是他们为此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中的最新"举措"而已。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份,题目中的"永恒"一词并非出于讽刺。共产党中国败亡的种子恰恰是播撒在那些正在拉萨拔地而起的面目狰狞的购物中心的屋基和墙壁之中。文章的第三部份将对此进行全面的解释。

1959-1962

拉萨大起义爆发的时候,我住在大吉岭,才刚刚9岁。间或听到大人们关于巷战、轰炸罗布林卡和布达拉宫的忧心忡忡的谈话,让我感到惊恐和困惑。大人们的交谈中有一句奇怪的话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Sidung chenmo tambe tangsha"(意为"神圣的寝宫被打穿了")。若干年之后我了解到,当时有一颗炮弹穿过了伟大的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的寝宫,但是没有爆炸。这似乎是一次故意的和可怕的亵渎行为,就好像罗马士兵用长矛刺穿耶稣的躯体。那个时候,我的宗教概念和意象有一点混杂,因为我在圣约瑟夫学院(St. Joseph's College)上学。

拉萨在59年遭受的毁坏是非常广泛的。流亡政府曾经计划在流亡博巴中搜集有关目击报告,但是这座城市所遭受的破坏从未得到准确的记录。我无意在此填补这项空白。我只是想和读者分享一些口述数据,从而让他们对破坏的规模和烈度有所感觉。至少有六七位独立目击者曾经告诉我,布达拉宫和下面的雪村遭受了很多直接来自中国炮兵炮火的不间断的弹幕打击。根据后来参加抵抗运动的已故原解放军155团副团长姜华亭(即"汉人洛桑扎西")说,解放军野战炮兵阵地部署在白定(Pithing,位于拉萨蔡公堂乡)、洛得林卡(Northoe-lingka,位于哲蚌寺下)、尺(Dhip,位于拉萨河对岸,在尺觉林寺院前)、宗卡(Dzongkar)、扎基(Drapchi)和西藏军区司令部等地。另一位消息人士认为,解放军在自治区大院和林卡萨巴(Lingka Sarpa,位于尧西达孜即十四世达赖喇嘛家族府邸旁)也部署了炮兵。

把守在大昭寺屋顶上的抵抗战士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布达拉宫的炮击。一位拉萨的前警察告诉我,每一次密集炮火之后,布达拉宫都会消失在一片烟尘之中。但是几分钟之后,布达拉宫又会奇迹般地重新出现,这让一旁观看的焦虑不安的博巴欣喜若狂。宫殿巨大的墙壁有效缓解了炮击产生的影响,但是夏钦角(Shachenjok)和 德阳厦(Deyang Shar)等部份则受损严重。由于在帕廓地区双方阵地相距太近,中国人没有炮轰大昭寺,但是双方交火时除了步枪和机枪,似乎还用上了迫击炮。

罗布林卡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也受到炮火的严重破坏,不过这些建筑物在起义被镇压之后也更加容易修复或重建。事实上,全拉萨市的博巴都被迫参加了事件平息之后的清理行动。到1962年,两名左翼的英国记者斯图尔特(Stuart)和罗玛•戈尔德(Roma Gelder)受邀访问拉萨,他们宣称"短暂"的叛乱没有给拉萨造成任何破坏。让他们粉饰太平的谎言露出破绽的是他们对于铁山(甲波日,即药王山)战斗的记述:"一个连的兵力,在机枪手的支持下,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占领了铁山。"

而实际上,铁山上由五世达赖喇嘛创建并由第司桑结嘉措完成的老曼巴扎仓(即医学院),毁于炮火。驻守铁山的是扎基代本(团)的77名士兵和医学院的一些僧人,率领他们的是著名的如本(Rupon,博军军衔,相当于少校)安恩达瓦(Anan Dawa*的儿子申果(Shengo,博军军衔,相当于中士)扎西泽旺(Tashi Tsewang)。解放军的步兵对铁山发起了两次集群冲锋,但遭受了惨重损失并被迫后撤。这些中国进攻者还遭遇了来自布达拉宫内图伯特战士的强大火力。驻守铁山的博巴有效利用了几门迫击炮。最终,解放军对铁山发动了不间断炮击,摧毁了铁山上的主要建筑和一些庙宇。扎西泽旺和绝大多数部下都战死阵地。

一发中国人的炮弹飞越了铁山,击中了孔追多吉林(Ghomtsoe Dorjeling)弹药库,这座弹药库位于铁山脚下和拉萨的入城宝塔姹谷戈林(Drago Kani)的上方。驻扎在这座弹药库的扎基代本团的士兵一直不停地向铁山和布达拉宫的部队提供弹药。中国人的这发炮弹彻底摧毁了这座弹药库,所有士兵无一生还。巨大的爆炸可能还严重损坏了入城处的宝塔群,这些宝塔后来被拆除。

1962-1978

对大昭寺的破坏。摘自《杀劫》(茨仁唯色著) 
1962年,就是戈尔德等人访问拉萨的同一年,中国国务院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其他一些庙宇寺院,包括大昭寺等等,正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后来到了1966年,按照区党委书记(图伯特中国当局的最高首长)的命令,政府机关、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官员们指派他们的下属前去参与摧毁大昭寺里的神圣物品。1966825日(应为24日——唯色注),"各民族革命群众"攻击了大昭寺。根据区主席王其梅将军(这写错了,如果是主席,当时任主席的是阿沛·阿旺晋美;如果是第一把手区党委书记,那是张国华,不是王其梅——唯色注)的指示,中国公主的雕像、觉卧(Jowo,即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和其他一些来自中国的佛像得以幸免。

大昭寺被破坏之后,贵金属被收集起来运往中国。照片来源:达赖喇嘛派往图伯特的第一个代表团。

大昭寺先是被红卫兵占据,最后被解放军接管,他们把佛殿当做猪圈。有些佛堂甚至被当做公共厕所。屋顶周围的外部装饰都被揭掉,几乎所有的数百尊佛像都被扔出佛堂,并被打碎以获取金银。

毛泽东的画像被放置在小昭寺原来放置觉卧佛像的地方。拍摄:华伦·史密斯(Warren Smith)

小昭寺同样蒙受侮辱,很多地方遭到破坏,在中央大殿竖起了一张毛泽东的大幅画像。拉萨及周边地区的每一座寺院和庙宇,以及每一处神殿都遭到肆意破坏和亵渎,有些甚至从此销声匿迹。

其实没有必要进一步重估拉萨和整个图伯特受到的破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被尊者称为"文化灭绝"的来自图伯特境内的画面和记录,让流亡博巴们感到痛心疾首。不幸的是,当今的图伯特领导人急于迎合迁就中国的权势和财富,要求我们无视甚至忘却所发生的一切。唯色啦的图文作品《杀劫》(书名英译为《被禁止的记忆:文革中的图伯特》"Forbidden Memory: Tibe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非常及时地提醒我们,为何必须不能遗忘。此书的博语版已经在最近出版,并可以在她的网址免费下载。

关于这段恐怖时期,仁布朱古(Rimbur Tulku)的两卷本自传《善恶因果,冷暖自知》(Experiencing the Consequences of Good and Bad Karma,图伯特文化出版社,达兰萨拉,1988),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味如同醍醐灌顶的清醒剂。所有的博巴都必须至少读一下这部自传的节选(有英文翻译),我曾经在CTA的一个网站下载过,但是现在不知放在什么地方了。关于我们的圣城所遭受的亵渎,这部自传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详细和痛心的记述。

注释:

如本安恩达瓦(Rupon Anan Dawa)是1918年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他率部解放了康区大片土地。至今,还有一首康巴民谣赞颂他:

"如本安恩达瓦,就像格萨尔史诗中的英雄
他手中怒吼的毛瑟枪,就像空中的惊雷。"

重读尼采

Posted: 03 Jun 2013 12:07 AM PDT


重读尼采。
--其实,尼采是少数值得重新读,重复读,始终去读的.

年轻时读与现在读,有不一样的感受与领悟。
他的强势哲学是对他弱势悲催人生的一个深刻反讽。
他为什么始终不承认,世界万事无物都是比强人更强的存在呢?
他自傲,自傲到已经逾越到狂妄的疆域。
他的疯,是必然的。不然,难道让世界疯。
世界是不动声色的。

与中国的庄子老聃比,他的方向错了--他想改变这个世界让它适应自己。
而后者以不变应万变。成大圆满。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文明是一种失败,且无法逆转了。

不过,在我眼里,尼采是一种失败的成功;而老庄们是一种成功的失败。

余生也晚,挺怀念他们的。
或许,如果不是因为他死的太早,到五十岁的时候,谁能担保他不会变成洋老庄呢?
让老庄们见笑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