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Thursday, October 27, 2011



2011年10月27日 糗事 TOP 10

Posted: 26 Oct 2011 09:00 AM PDT

看了好久,也发一个跟老婆的。当时还是高中,从某本杂志上看到测自己女朋友是不是腐女的方法,很简单,问她"攻"的反义词是什么,如果回答是"防"那说明正常;如果回答"受"那就是明显的腐女一枚。
---------------------割---------------------
一天中午一起上学我突然想起来,就问老婆说"攻"的反义词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母!"...额,看来是我没表达清楚,不对,是"攻击"的"攻"。她的答案让我彻底折服的同时,也证明了这则狗一样的测试是完全不可靠的...她说"对呀,母鸡的母!"

纯洁的妹子伤不起啊~~~  

顶240:: 拍-5:: 90条评论


刚看到一个汶川地震的。记起一件事。
--------------------------------
我有个堂妹,比我小一岁。当年在那边念书。地震那天。他们学校的震感比较强烈。一群同学跑到操场时纷纷给家里打电话。我妹和我叔的对话如下:
"爸,地震了。学校墙倒了一面。。。。。。"
"哦,我在打麻将。有事晚上在说。"就挂了。
之后等新闻报道说大地震,死了多少多少人之后,我叔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立马打电话给我妹。而此时已经拨不通电话了。于是我叔红着眼睛被家里人轮番轰炸了三天。一家人都担心的不得了。直到2天后我妹才用手机QQ给我留言,说人没事。那边信号啥的基本都断了。学生老师全部在操作搭帐篷。
我叔知道后。眼睛红了很多天。那年我妹放假回家。我叔就决定戒赌了。。。

地震  电话  

顶224:: 拍-10:: 123条评论


暴利

药品  暴利  

顶176:: 拍-4:: 77条评论


暑假考驾照,排队等车时候和教练闲聊,想起听人说科三四都得交钱才让过这事就试探着问一下~~第一次~~~没想到教练毫不掩饰的说恩,不交过不了?我弱弱的问学好了也不行呀?教练缓缓吐个烟圈说去年一个小伙子不信自己去考了,一切操作规范踩油门准备走,坐后座的考官说同学你叫啥?同学一变来一边报名。然后考官hll一句,哦,同学你下车吧,开车时候不能说话。。。话。。。同学你还好吗$£&#¤

同学你就认输吧  

顶163:: 拍-6:: 56条评论


人在法国
————————哥就一NC啊!!——————————
一次在一party上与一个法国MM聊得很high(平常关系就很好),聊着聊着,她的手就钻进我手心了……
又聊着聊着,她两只手握住我两只手,用异样的微笑看着我对我说:"我要去厕所哦~"我点了下头。她以为我没听见,又凑到我耳边说:"我去一下厕所"顺带亲了我一小口,我NC地回答,哦,去吧……
她就走了几步,又回过头对我说:"我去厕所哦,你要不要去?"我再次NC地说,你去吧,我在这里等你……
然后我就转头跟其他朋友聊天了……
……
还有然后吗?

顶158:: 拍-10:: 89条评论


小时候年幼无知的事情……………我们小时候老被父母骗自己是垃圾桶里捡回来的,一般人笑笑就算了。我一堂弟,一直被爸妈说是捡来的,问了奶奶爷爷都说是捡来了,大家都觉得逗他很好笑。直到某一天,全家吃饭突然他就跪下了,哭着谢谢爸妈让他过上不用乞讨的好日子。从此以后,家里再没有拿这事开玩笑了。

小时候  

顶144:: 拍-3:: 103条评论


说过我哥哥的。
我哥在一县城当医生,话说虽然是个县城,但管辖范围挺宽,加之丘陵地带,山多,到某些村车程甚至要2小时!
——————以上背景——————
一日我哥值120,接到急诊,出诊到此地需开车40分钟,人命关天,所以一边跟患者家属通话告诉他怎么急救一边鸣笛狂奔。一路上各种车纷纷让道,结果在出城居然被收费站拦住了有木有?!尼玛120啊!尼玛鸣着笛哪!!尼玛要去抢救生命40分钟都来不及有木有?尼玛为了收5块钱的过路费居然救护车都拦有木有?!!
司机一边减速,一边让医生探出头来喊话,说回来再给先要去救人,尼玛还恶言想向!!!我哥气得脸都青了,直接说,废什么话!给我冲!!于是司机像冲出战壕的解放军一样撞坏栏杆飞奔了。
各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
人拉回来后,我哥都等着挨批了,结果收费站的人向上反映被骂惨了!!院领导对我哥说,你娃还挺横!!(不过是笑着说的,估摸着这事应该给医院长脸了吧)

收费站V5  

顶140:: 拍-2:: 80条评论


这卫生纸你能卷得再大点么?!

卫生纸  

顶143:: 拍-6:: 85条评论


喜欢美女是男人的通病,我男友也不例外,尤其喜欢看又细又长穿黑丝袜的腿,每次在街上看到,牵着我的手都会一紧,怎奈我自小练体育,练得两条大粗腿,所以对他的行径我也不太在意——背景有点长————某日秋风瑟瑟,是穿两条裤子的天气,忽见一美丽背影,大长腿只裹着一条单薄的黑丝袜,男友手一紧,很心疼的说:"你说她不冷吗……"我心想你也太过分了,这都心疼上人家了,刚要发作,那背影猛的回过头来,男友手又一紧,愤愤的说:"MD,怎么不冻S她?"

你也太狠了吧  

顶125:: 拍-5:: 82条评论


爷爷身体不错,天天闲不住。没事就在楼下花池里种花,还愿意做饭,今天爸爸跟我说,我82岁的爷爷炒菜找不到锅铲,手持菜刀在锅里翻滚。。。求码 120660157@qq.com

可爱的爷爷  

顶121:: 拍-3:: 30条评论


发表我的糗事 | 手机用户请访问m.qiushibaike.com

有种快乐的代价叫拖延

Posted: 27 Oct 2011 02:41 PM PDT

"拖延就像蒲公英,你把它拔掉,以为不会再长出。但是实际上它的根埋藏得很深,很快又长出来了。"

在微博网站上聚居的媒体人中流传过这样一则段子:"如果你看到某作者、编辑或编剧一大早就开始在微博上乱转悠,自己刷屏,还逮啥转啥,哪有事儿哪儿到,嘴欠得要命,那就说明此人交稿子,交专栏,交本子,交版面的死限又要到了。"跟帖评论的人们纷纷表示这句话戳进了自己的心坎:"没事儿干吗那么精准呀!"

其实,这些情形你大概也不陌生:一份开了头的电子邮件,写给工作伙伴或久违的朋友,却迟迟处于草稿状态;一张待收拾的书桌,杂物几乎淹没了重要的文件;甚至,拖到最后一刻才磨蹭着收拾远行的行李,风风火火一路狂奔去赶即将起飞的航班……

就这样,我们一面高喊着"我拖延我忏悔",一面继续将自己躲起,像一只脑袋埋进沙堆的鸵鸟,就像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写过的一段文字:"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尽管,"拖延"一词真正进入人们视野,要等到16世纪,而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历史也才20余年。

1991年,在一篇题为《拖延与顺从》的论文中,后来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自爆拖延经历——他需要将一箱衣物从居住的印度寄往美国,因为预计需要用一个工作日处理,于是决定晚点儿寄,结果日复一日,足足拖了8个多月。"8个多月里,每天早上醒来,我都决心第二天一定要将箱子寄出。"但他一直没付诸行动。这篇论文发表后,拖延研究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领域,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纷纷加入研究阵营。

我们为何拖延

"拖延"一词最初亮相于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中。拖延的拉丁原文是"procrastinatus",取意"将事情推至明天"。一个有趣的巧合是,几乎在相近的年代,明清交替的中国,学者钱鹤滩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工业革命后,"拖延"也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它通常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这并不难理解:和待发的邮件、待收拾的乱书桌伴随的,还有我们焦急的情绪。一面背负着罪恶感的折磨,一面享受些许莫名的快感——拖延者的情绪复杂纠缠,如盘根错节,正如导致拖延的缘由一样枝蔓丛生。

一个最令人心有戚戚的解释是"失败恐惧论"。格罗尼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教育心理学家Schouwenburg 认为,作为一种焦虑反应,"失败恐惧"是预测拖延的重要因素。拖延者往往害怕犯错,担心自己的表现不能达到标准或者满足他人的期望,对评价内容的过度担心和焦虑导致了拖延,推迟或逃避执行有失败危险的任务,以便为自己留下辩白的余地:"不是我不够棒,只不过我拖延了,时间不够多。"

这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里奇•贝里(Rich Berry)的看法不谋而合:"对失败的担心源于这样一种推测——'你所产出的,反应了你的整体能力'。然后,你通过拖延,保护自己的价值不会受到他人的评判。"

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时间感知"。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认为,只有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间坐标参照中保持平衡的人们,才能充分享受生活:"如果只局限于其中一个坐标,那么生命观就会发生偏差、受到局限。"

时间感知失衡的一个例子便是"轻视未来",这一容易导致拖延的状态也体现了人类的某些天性:当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目标的时间设定在遥远的将来,比如为自己创建退休金账户、给孩子的大学教育基金,那么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看上去没有实际上那么重要,以至于许多长期、重要的任务遭遇拖延。

拖延的快乐


但拖延并非全无益处。

事实上,有些情境下的拖延还会给我们带来其他好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一件被推迟的乏味任务被别人完成了。"此外,比如购买过程中的拖延,最终会因为商品过季而打折;如果你连争吵都拖延,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平静下来,更有效率地解决争端而且避免伤害到亲友;甚至,如果偶然的拖延并没有令你受到惩罚,那么,这难免会让你期待奇迹的再一次发生——要知道,我们养成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因为它可以马上为我们带来一些益处,即使是"拖延"这种看起来反效率的习惯。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马则(James Mazur)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他还发现,当需要在两个任务之间作选择,出于及时行乐的本能,研究对象往往宁愿选择不太紧急的那一个——虽然那项任务更繁重,但他们似乎更愿意享受拖延带来的愉悦感。

美国心理学家尼尔•菲奥里总结了他与成千上万拖延者合作的经验,发现他们的拖延有着共同的原因:"拖延可以带给人们暂时的释放压力的快感。"这一说法在很多拖延者身上得到了验证,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教授。

但是,这个说法存在吊诡之处:"拖延"作为推迟执行任务的行为,本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这种焦虑大多来自做出决定或开始、完成一项任务;但在拖延过程中,大多数拖延者都会感受到异样,心中有个声音喋喋不休"你知道你不该这样做",出于个人的压力、担心引起别人失望的自责以及个人效率的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和情绪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不过,好在,一定程度内的拖延行为都属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者生理失调的一个表现。

拖延的健康成本


尽管常常以"拖延症"的面目出现在诸多人际交往中的谈资里,但在心理学家看来,"拖延现象"具有普遍性,而"症"则带有了临床色彩,应按照相应的诊断标准来划分。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拖延"不过是一种现象,而非"病症"。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拖延,因为它有可能是其他病症的征兆。如果你的拖延现象已经使你陷入这样的状态:懒惰、嗜睡、无从激发做事的欲望,而这种情形又发生在冬天,那就需要注意了,你可能得了季节性情绪紊乱。

不过,拖延与健康的关联并不止于"预兆病症"。很多研究表明,拖延的习惯还会令你付出更多的健康成本。
每当接下一项新任务,大多数拖延者都会经历这样一环"情绪怪圈":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样——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由此堕入新的自责,即便接下来再次发誓"我永远不会再拖延!",过山车般起起落落的心理状况仍难免对生理产生影响。

一个有关"拖延和健康"的经典实验是这样的:心理学家Tice和Baumeister给班里的学生使用了一套拖延量表(以区分那些习惯将事情拖后处理以及不这么做的人),另外,在课上布置了一篇学期末论文。学生们被要求,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报告"他们体验到了多少身体不适的症状"——结果并不令人惊讶,此前的量表划分出的拖延者递交论文的时间平均迟于不拖延的学生,得分也普遍偏低,但最让人伤感的是,虽然在学期末,所有学生报告得不适症状都有增加,但拖延者报告的症状明显更多。

形形色色的拖延

与此同时,对自己拖延症的报告也越来越多。据卡尔加里大学商业教授皮尔斯•斯蒂尔说,从1978年到2002年,承认自己受拖延症折磨的人的百分比是原来的4倍。

心理学家将拖延者的活动分成立6个类目:家务、工作、学业、个人呵护、社交和财务。无论拖延的范围多么广泛,但悉心梳理下来,一个人的拖延总是具有选择性的:一个人可能热衷煲电话粥,却不肯收拾书桌,而有的人可能将房间来回清洁,却不肯回复一封邮件。

为了拖延,拖延者会做出千奇百怪的事情:清理冰箱里的食物、睡觉、购物、阅读科幻小说、写网络日记、去体操房、干瞪眼、下载音乐或电影、带着电脑去咖啡馆……不得不承认,拖延者们在实行拖延时,往往富有"创造性",或者,我们不妨借用一下托尔斯泰的经典句式:"不拖延的人都是一样的,拖延的人各有各的拖延风格。"

"完美主义"经常是拖延者习惯持有的借口。但在心理学家看来,"完美主义者"也分为适应型和适应不良型,后者往往对犯错极为在意,而且对自己期望过高,不够现实,比如一位常年不运动的女性希望2周内改善体型,这样原本可以激发动力的高标准,反而因为不可能实现,成了付诸行动努力的阻碍。

目前,针对消极拖延的干预主要包括团体心理治疗模型和个人干预。前者通常被划分成6个90分钟的阶段,令拖延者先识别自己的拖延类型、理解与这些拖延类型相关的个体动机,而后通过减少拖延行为,最终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后者则主要包括:增强对拖延的认识、制定一系列任务并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通过表扬增加成功体验、增强效能感。

此外,心理学家也给出了一些其他建议,包括:识别自己的拖延风格;制定可操作的目标(具体的、可观察的、可以分解成几个小步骤、第一步最好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选定一个目标,进行一周实验;取得一些进步时奖赏自己。

显而易见,这些干预措施具备异曲同工之处,归结起来便是"个体必须有足够的动机、能力以及强的效能感,才能使行为成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到过这样的说法。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总需要点儿什么激励——这一事实自有人类便未曾改变,根深蒂固,一如经济学家、拖延症研究权威乔治•安斯利眼里的"拖延"——"你完全可以称之为本能。"

谈谈美国的社会安全保障金

Posted: 27 Oct 2011 02:51 PM PDT

美国社会安全保障署近日宣布,将从明年一月一日起提高民众领取社会安全保障金的金额,提高幅度为3.6%。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换句话说,社安保障金已经有两年没有提高了。

领取社安保障金的老人参加示威 (照片:美联社)

领取社安保障金的老人参加示威 (照片:美联社)

按惯例,社会安全保障署每年下半年会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下一年度社安保障金的金额,由于过去两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很低,所以2009年以及2010年社安保障金的发放就没调整,原样不动。今年通货膨胀率有所抬头,民众明显感觉物价,尤其是食品物价在上涨。以牛奶为例,过去一加仑的牛奶售价不到3美元,现在基本上在3.6美元左右;鸡蛋也是,过去不到1美元一打12只,现在差不多要1.3美元。对于领取社安保障金的人来说,食品等方面的支出占比较重的份量,两年没有增加收入,感觉不大好。

据社会安全保障署的资料,目前有6300万人领取社安保障金,其中5500万人领取"社保退休金"或"残障人保障金",800万人领取"社保辅助金"。从总体上看,目前领取社安保障金的平均额是每人每月1082美元,或者说每人每年领取大约13000美元,明年提高3.6%后,每个月可以多拿39美元,一年多拿467美元。

目前美国的总人口约为3.125亿,其中6300万人领取社安保障金,约占人口的五分之一。有资格领取社安保障金的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退休人士(如果有资格领取社保退休金的人士去世了,其配偶或子女也可以领取),二是残障人士,三是65岁以上的低收入人士。

退休人士是领取社安保障金的主力,他们领取的是"社保退休金"。要想获得社会安全署发放的"社保退休金",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要求。根据最新的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过了62岁,就可以从社会安全署那里获得应得的退休金(至于领取的退休金有多少,因人而异,主要根据工作时间长短、收入高低而定,计算复杂,需要专文详述)。62岁属于提早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每月退休金比达到正常领取退休金年龄后才领取的人要打较

空白的社安保障金支票 (照片:美联社)

空白的社安保障金支票 (照片:美联社)

大的折扣。正常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是:对于1937年以前出生者来说,为65岁;1938年到1942年出生者,每迟出生一年,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增加两个月;1943年到1954年出生者,领取退休金年龄则为66岁;1955年到1959年出生者,每迟出生一年,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增加两个月;而1960年以后出生者,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则为67岁。

除了领取"社保退休金"的人之外,残障人士以及65岁以上的低收入人士也可以从社会安全保障署领取保障金。根据社会安全保障署的资料,2009年约有890万人享受残障人福利,领取"残障人保障金",平均每月为1064美元。享受残障福利者的平均年龄是53岁,其中53%是男性。而领取"社保辅助金"的低收入人士目前也有约800万,这部分人也是社会安全保障署的服务对象。

雾谷飞鸿/美国参考
http://twitter.com/MeiGuoCanKao
http://blogs.america.gov/mgck/
手机雾谷飞鸿
http://m.usembassy.gov/128065&t=d066a6d0da4e3a13f9dffed0b763262b
本文无版权限制,欢迎转载。

小伊伊刚站起,悦悦又倒下(小悦悦事件网语专辑)

Posted: 27 Oct 2011 01:04 PM PDT

最近,广东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先后被两辆车辗压,18名路人"视而不见"的新闻事件,极大地挑战人类良知的底线,其人性的冷漠令国际社会也极为震惊。目前在中国大陆官方吹嘘的"大国崛起"、"盛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虚幻图景中,人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中国从礼仪之邦到如此良知泯灭,祸根是什么?很多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了激烈的讨论。

目前,中国大陆开始"文化大改革",也许正逢其时。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化是靠政府"部署"而"推动繁荣"的;文化与政治,原本就是一对"冤家":文化的价值与使命在于批评()政治,在于为民发声,而不是为政治歌功颂德。若为了一己之利,罔顾天下之福,赋予文化"某种特色 ……

……

佔領中環人物誌:鴻姐

Posted: 27 Oct 2011 10:58 AM PDT

佔領中環人物誌:鴻姐

Posted: 27 Oct 2011 10:57 AM PDT

美国人的海外资产纳税问题

Posted: 27 Oct 2011 11:47 AM PDT

美国是投资移民的主要目的国之一。为了刺激经济,最近有人建议将投资移民从投资实业扩大到购置房产(见《雾谷飞鸿》博文"两党参议员联合提出"购屋定居"新设想")。因为来自中国的买主在近年美国房产的外国买家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果购屋定居一旦通过立法程序,可以预期美国房产的中国买主将大幅增长,这些人将立即取得居留签证,获得在美国定居的资格。我们都知道,成为美国居民可以享受很多法定的权利,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应的义务,其中就包括需要申报海外资产,而且在海外的收入需要按规定纳税。

根据FBAR向财政部申报的TD F 90-22.1表的主要内容截图(红色字体为作者添加)

根据FBAR向财政部申报的TD F 90-22.1表的主要内容截图(红色字体为作者添加)

据美国国税局(IRS)估计,每年应收税款与实收税款之间有3000到5000亿美元的差距。其中利用海外金融账户逃税占相当大的比例。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主席卡尔•莱文(Carl Levin)去年披露,利用海外账户逃税使得美国每年税收损失大约1000亿美元,其中300到600亿为个人逃税,400到700亿为公司逃税。

为了打击洗钱、逃税等金融犯罪,美国早在1970年就制定了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 BSA),规定美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保存客户用现金购买可转让票据的记录,并且要向政府报告任何人每天累计超过1万美元的交易以及其他有洗钱、逃税嫌疑的交易活动。该项法律后来几经修订,增加了外国银行账户申报( Foreign Bank Account Reporting, FBAR)法,并于2003年4月授权国税局执行。

FBAR针对的是税务意义上的美国人(U. S. Persons),即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以及在美国成立的或按照美国法律建立的实体,包括公司、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按照美国法律设立的遗产或信托基金,还包括当年在美国居住31天以上、含当年在内的3年内在美国居住的折算天数超过183天的居民。他(它)们如果拥有海外金融账户,只要在一年里的任何一个时间全部海外账户的金额加起来超过1万美元,即便这些账户没有带来收益,也需要按照FBAR的规定,填写TD F 90-22.1表,在次年的6月30日之前向财政部申报。而海外账户的收益则应该在4月底纳税截止日期之前,在报税的同时向国税局申报,其中利息和普通股股息填写1040表的附表B,遗产和信托基金收益填写1041表等。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向国税局报税,可以申请延期,但是向财政部申报的TD F 90-22.1表是不能延期的。

目前尚未过去的金融风暴对美国经济带来很大冲击,为此国会于2010年制定了恢复就业雇佣奖励法(Hiring Incentives to Restore Employment Act, HIRE),该法的一部分即海外账户税务遵守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FATCA)将上述FBAR对美国人需要申报海外金融账户的规定扩大到其他海外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从2010年3月18日开始,如果包括海外银行账户在内的所有海外金融资产超过5万美元,则需要在税务申报时填写新制定的8938表或修订的8621表,分项列报所有这些金融资产,而且其利息、红利及增值等都要按照收入纳税。目前国税局已经公布了新表格的草案,可能会在2011年税务年度正式实行。

近年来利用海外账户逃税轰动一时的案子是瑞银为美国客户隐瞒应税资产。瑞士也有银行保密法,但是它的目的是保护客户的隐私,只要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客户有犯罪行为,任何外国人、外国政府及其执法机关无权调查任何人在瑞士银行开设的账户。美国司法部认为瑞银协助大约52000名富有的美国人将未缴税的资产存入该行。在面临起诉的情况下,瑞银在已经提交数百名涉嫌逃税的客户信息之后,又在2009年2月向美国提供了250名客户、大约200亿美元存款的资料,同时交纳了7亿8千万美元的罚款和税款。其后经过两国高层协商,瑞银进一步提供大约8000名美国富人的存款信息。

在针对瑞银的司法行动取得初步成果之后,美国国税局先后在2009年和今年出台海外金融资产自愿申报计划(2009 Offshore Voluntary Disclosure Program, OVDP / 2011 Offshore Voluntary Disclosure Initiative, OVDI),鼓励那些涉嫌利用海外市场转移资产逃避纳税的人士主动申报,补缴税款并缴纳相对而言较低的罚金,从而免除起诉和巨额罚款甚至可能坐牢。2009年就有15000人主动加入OVDP计划,补交的税款和罚金为22亿美元。加入今年的OVDI计划则有12000人,单是补缴的税款和利息就有5亿美元。

最后,还要提醒那些准备到美国定居者一件事情,就是如果在美国之外拥有房产,本人移民来美之后将海外房产出租,则租金在扣除管理维护费用之后要记入纳税收入。如果将房产出售,则超过买入价的部分要作为收入纳税。

美国国税局今年推出的海外金融资产自愿申报计划 中文通告。后来因爱琳飓风截止期延至9月9日。通告共有英文、中文、德文、波斯、印地、越南、韩文、俄文、西班牙文等7种文字版本

美国国税局今年推出的海外金融资产自愿申报计划 中文通告。后来因爱琳飓风截止期延至9月9日。通告共有英文、中文、德文、波斯、印地、越南、韩文、俄文、西班牙文等7种文字版本

雾谷飞鸿/美国参考
http://twitter.com/MeiGuoCanKao
http://blogs.america.gov/mgck/
手机雾谷飞鸿
http://m.usembassy.gov/128065&t=d066a6d0da4e3a13f9dffed0b763262b
本文无版权限制,欢迎转载。

回基盟呼籲全港市民30/10投廢票

Posted: 27 Oct 2011 09:20 AM PDT

特首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選舉將於30/10舉行,回歸基督精神同盟(回基盟)呼籲全港市民(不只基督徒)投廢票,以示對功能組別小圈子選舉的不滿。回基盟成員林子健表示:「香港已到了緊急的時期,教會會與受苦者同行?還是繼續坐視於水火中的人民,而與官商勾結?像《基督教投共大聯盟》《華人基督教聯會》般對64支吾以對、盲從附和權貴、撐林瑞麟、梁美芬」另一成員快必譚得志補充:「近年來不少朋友仇視基督教,稱基督徒為「耶撚」。我們相信,這不是因為基督信仰的內容,而因為教會霸佔特權,成為保守及壓迫人的勢力。基督憤怒了!信徒醒醒吧!」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將由120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產生,其中基督教界別十名委員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提名。回基盟派出8人參選,過程中盡顯功能組別小圈子選舉的「冇規矩、扮選舉」例如:首先,由宣傳到投票只有兩個月。9月3日集思會,說定了11月20日舉行投票,把宣傳信寄出全港教會,後來卻說要提早10月30日舉行投票。第二,協進會公然違反一般選舉規則,過了截止提名時間還鬆手酌情特許通融兩人趕不及截止前親身報名可以「先交表、後親身」。第三,身為協進會2011-2013執行委員的李炳光、張洪秀美亦有參選,「自己機構辦選舉讓自己人參選」。

回基盟因此宣佈退選以表不滿,且呼籲協進會取消選舉,否則將申請司法覆核,挑戰選舉的合法性。回基盟已預計協進會不會取消選舉,會奉陪到底,在本週日30/10,推動廢票運動及擴大選民基礎。回基盟呼籲全港市民(不只基督徒),在選票上寫上「貪」字,或寫上其他語句,以表達對小圈子選舉以及基督教坐擁特權的不滿,亦希望基督徒好好反省於行政長官選舉上的特權。因此回基盟認為不投票只會被人任意詮釋,過往以為不投票等如不認同的朋友,也應該出來用廢票發聲。

方法如下(由回基盟提供):
1…已是基督徒的您:本主日請自備教友証投廢票,傳福音好見証,讓基督教功能組別,做第一個(放)棄(特)權的功能組別。若冇教友証,參考第2點。票站在此:http://www.christianelection2011.com/cn/center_church
2…未是基督徒的您:本主日請自備教友証投廢票,教導返基督徒,功能組別就是貪,教會當做第一個(放)棄(特)權功能組別的好見証。票站在此:http://www.christianelection2011.com/cn/center_public
3…但,未是基督徒的您:如何自備教友証投票?很簡單,到www.narrowchurch.org憑信心,打印教友証投票即可,亦可本週五剪下明報廣告上「基督路小教會教友証」填妥,憑信心、憑証到公開票站投廢票。票站在此:http://www.christianelection2011.com/cn/center_public

可以從「關愛之家」去想像一種更有效的監管嗎?

Posted: 27 Oct 2011 08:02 AM PDT

編按:「關愛之家」成立於1999年,給14-18歲的少女一個家外之家,提供6個月至一年的暫居服務,目的是「讓她們在一個備愛關懷愛護的小團體內生活,作息健康有序,並接受各項適切的輔導」。剛開始時宿舍是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借出會址,後來由一位贊助人慷慨借出亞皆老街房舍。直至今年夏天,因宿舍面臨收購而被迫搬離,今年計劃搬入美孚一相連單位。不過有美孚居民擔心這些女孩家境複雜,影響居民生活,非常反對她們入住,甚至於年中阻止裝修工人繼續工程,叫她們不要搬入美孚。

作者一直關心美孚屏風樓事件,對於「關愛之家」面對的困難,認為是居民對有關服務的誤解所致。作者希望在本文表達對「關愛之家」極力獨立營運的肯定,提出社會服務在社署監管以外,只要秉持理念,也可以有另類可能。

=====================

在古老的傳說中,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的故事。話說出埃及之前,埃及王法老要大興土木搞基建,便勞役在他們當中寄居的以色列人,令他們建造房屋蓋大樓。當以色列人發出怨聲,要求獲得一點平等和善待時,法老並沒有從善如流,反倒將壓迫升級,變本加厲,不單要求以色列人做苦工,還要求他們連建樓房的原材料也要自己預備。這種「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情況,在今天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下,獲得了變種再生。

一、社福政策:受規管便有保證?

自二零零一年伊始,政府向所有社福機構實施一筆過撥款政策,以取代過去「實報實銷」的合作營運模式。這種財政安排的轉變,名義上給予社福機構自主和彈性,但其實只是一種成全緊縮開支的技倆,面對日益澎漲的社會要求,撥下來的錢只會愈來愈不足夠滿足需要。社福機構為了生存,遂以「封頂」形式變相削減社工薪酬來平行收支;同時間,服務又在不能減之餘,還要想法子變得「多元化」,好證明本身的存在價值和貢獻。要「多元化」便要進一步令服務化整為零,並在各項零碎項目中,設下大大小小不同的評估和監控機制,確保效益得到量化,方便申請資金與及確保繼續獲得政府的資助。如此這般,財政資助與這種量化形的監控扭結一團,全面及強而有力地建立起一種嚴密的意識形態來評判服務的好與壞。這種過度簡化的意識先是向社福機構的管理層,然後是前線社工,再繼而是服務受助者,最後是公眾,層層下達和深化。然而,視監管標準作為審理服務有效與否的前題時,我們得弄清楚,今天的監控是如何發生的?監控是由誰來監控?其背後要支撐怎樣具體的操作?受社署規管是否就必然有保證?在一筆過撥款的全權監控下,所提供的福利服務能否到位?還是這只是虛浮的操作,到頭來無事忙地沒有促成任何改變?

當下大談經濟效益的情況下,社福機構所面對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受監管與不受監管,而是如何監管,與及由誰來監管的問題。我們既知道政府每年撥出約三百億元來作社會服務開支,但為何結果總是良莠不齊,未能使服務到位?答案很可能是因為管理模式的單一化,令我們難以想像由政府監管營運以外的諸多可能性。

二、關愛之家作為一個有效的例子:

在政府監管社會服務幾乎到水銀瀉地的今天,我們或許極需要去思考這種被認為是「有效」、「唯一」的官方監管系統以外的可能例子,以成為反思現行制度的參考。為此,我走訪了關愛之家。這個服務成立於一九九九年,是一所專為有需要的少女(包括受虐、誤入歧途、無法與家人同住等)提供棲身之所的家舍。她們是香港唯一沒有接受政府資助和監管的少女家舍。在政府全面監管的系統外,她們自訂監管規則,十多年來幫助了不少少女,讓她們因關懷而嚐到愛的滋味,因栽培能活出生命的價值。要達到興辦服務的宗旨,在關愛之家裏看來要較普遍的社福機構或社署更得心應手。

雖然關愛之家沒有受政府資助因而也不受政府監管所約束,但這不代表關愛之家所提供的服務便是差勁。恰恰相反,她的服務受到政府的肯定。因為入住家舍的少女中,據負責人何桂萍修女表示,多達九成是經由社署轉介的。家舍是香港政府認可的非牟利慈善團體,雖然入住少女需要支付膳食費和少量雜費,約佔全年收入不到二十個百分點,其餘超過一百萬的開支,則由步行籌款和靠同道的善長及團體在精神、金錢及物資上的大力支持。如此財政運作,使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構成了直接的互動關係,這與經由政府撥款資助和監管的模式相比,少了政府充當服務中介代理的間接角色;換言之,對服務的監管,再不是由一套外在於我的機制所主導,也不需純粹從年度報告才能知悉機構的運作情況。這種透過參與其中的社群監管與支持,其監管的嚴格程度遠比由生硬官僚的系統靈活百倍。

除了由捐助者直接的「監察」外,家舍也訂立了一套自我管理的章則,以督導家舍成員日常起居、學習、飲食、作息等規律,使一切都有規有矩地進行。每位入住的少女,出入家舍得需向負責當值的社工申請批準。何修女說,現時家舍有兩位註冊社工當值,以家舍的規模看,比例要較社會上同類服務的要求為高。無論是社工或是家舍成員,在這個家中首先也要學會彼此尊重,接納他人與自己是不同的。這種把家舍內密集的相處學習,視作為未來重投社會的功課,遠遠有別於把家庭等同社會的想像。因為它不會將家國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或混亂。在家舍的生活是暫時的,但在社會的生活卻是長遠的。入住家舍的少女在這裏學習到自主,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學習為將來生活打算,不要只活在眼前。使這樣的學習具體發生,家舍每周都都小組會,少女們都學習民主的操作,自信敢言地表達意見,也從過去的舍員分享中看到了將來的各種可能性。何修女還舉例說,入住家舍的雖然都是聰明和有義氣的少女,但其中也會碰過不合群而要面對革走的,那時,家舍曾以大會形式表決不合群者的去留。這種不從權威,而訴諸共同生活的尊重與接納,往往令家舍生活培育出真正的包容及和諧來。因為這種包容與和諧並非以財力促成,也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是群體間努力實踐而得的。如此的民主社群教育,令到受助者之間因共同生活而組織起來,彼此充權。

最後,短短的訪問中,何修女深感家舍中充滿各種令人回味的美事,特別是她深信每一位來到家舍的少女,她們在這裏重新經驗愛與被接納。她們雖是一個個缺乏家庭之愛的少女,但他日,她們都會建立家庭。所以何修女認為,關愛之家是服侍一個個人,但最後卻能成就一個個家庭。之所以能如此自信從容地談著堅持與理想,我想多少是因長期以來恆之有效的運作模式使然,令到一個個理想在艱難裏擁有使之變得具體和可能的空間。面對多元和增值的要求,除了是寫出天花龍鳳的計劃大綱與發展藍圖外,踏實堅持地一步一步專一服侍,也許是深化服務的一個秘訣。

三、還有甚麼可能嗎?

在聖經福音書中,有一段今天聽到可能令人倍感困惑的教導。耶穌曾訓誡人「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施捨之時,也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在明處報答你。」這教導之所以奇怪,是因為在金錢促成諸多嚴密的監管運作下,迫得人要暗暗和默默地做善事也顯得困難重重。善的擴張與豐盛被壓下,換來的是單一規管模式。或許,是時候讓我們從政府設定的單一中,藉著關愛之家那更靈活、更直接、更民主、更有充權組織力、更長遠的例子中,思考和發展更多別樣的可能來。

文章原載於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正義和平通訊》2011年9月號<特稿>

藏人作家交巴李加被拘捕,藏人教师达瓦被判刑三年

Posted: 27 Oct 2011 08:52 AM PDT


得到消息,也看到报道——10月19日,藏人作家交巴李加在兰州被当局拘捕。

交巴李加是西藏安多(今青海省)循化县道帏乡人,大学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在西北民族学院获硕士学位,30多岁。被拘捕前就职于甘肃民族出版社,任藏文编辑。编辑、出版多部有影响的藏文书籍,如《人性毅力》、《遥见根敦群培》、《仁卓研究》、《察佤达纽随笔》等。并担任过本我丛书、藏人大学生主办刊物《夏东日》的编辑。

他以藏文写作,经常在刊物和网络上发表文章。

交巴李加被拘捕至今,当局未向其家人交待拘捕理由及关押地点。



几乎同时获得的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于去年10月1日被捕的藏人教师达瓦,在近日遭判刑三年。他是西藏安多(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人,阿坝县民族中学教师,藏文月刊《时代的我》的创办人、编辑及撰稿人。

而自2009年11月以来,我们目前获知的已有十多位藏人作家因文获罪,遭中共当局抓捕、判刑。现在,面对藏人作家交巴李加被拘捕、藏人教师达瓦被判刑,面对藏人知识分子及更多的精英遭到无止息的迫害,我们呼吁国际社会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帮助!


延伸阅读:

藏人作家白马仁青于7月5日被捕,遭到毒打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7/75.html

记被四川当局抓捕、拘押、判刑的10位藏人作家、教师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6/10.html

路透社:税务纠纷点燃织里的街头抗议

Posted: 27 Oct 2011 07:53 AM PDT

核心提示:浙江湖州织里发生因抗税而扩展到外来与本地人员的暴力冲突。部分消息未经独立确认。

原文:Tax Dispute Sparks East China Street Protests
来源:路透社
发表:2011年10月27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路透社北京消息――一家政府运营的新闻网站说,数百人在中国东部浙江省与警察发生冲突,并砸毁公共物品,这是在税务官员和当地的一家店主发生纠纷后如雪球般扩大的抗议之后发生的事。

一心想要维稳的中国领导人已经在经济发展和持续的民众不满之间力求平衡,这些不满主要集中在腐败、污染和想要促发展的官员们默许非法侵占土地等方面。

浙江在线说,在这次周三开始的浙江的纠纷中,湖州织里,一家童装商店的店主拒绝向当地官员交税,接着其他的店主们集合起来以示声援,并开始攻击官员。

该报道还说,此纠纷接着扩散到了街道上,吸引了超过600人。

一名拒绝透露姓名的湖州政府宣传官员在电话中说这一事件已经"平息下去了"。

但是在抗议地区工作的吴兴区的一家当地旅店的职工说许多旅店都关门了。

在中国的类推特服务,新浪微博上流传的图片显示大量人群堵住了交通,带着盾牌的防爆警察在街上巡逻。一张照片显示公安的大巴被点燃了。

路透社未能独立确认这些照片得真实性。

一些微博用户说骚动还在继续。

一名用户写道:"在11 a.m.的时候,打砸大型车和商店又开始。现在,整个织里都被封锁了,每条街上都有武警。车只能出不能进。"

浙江在线的报道说示威者扔石头,砸交通灯、公告牌和汽车,还打伤了几名公安和城管,接着警察驱散了人群。

报道还说,许多一开始前往市政府游行的店主是从邻近的安徽省来的。

许多骚乱的爆发都是小规模的、当地的各种示威,参加者有农民、工人和其他不满的群体。

但是这些示威则重点表明在中国的高层领导决意捍卫一党统治时的种种焦虑,明年下半年会出现一次权力交接,胡锦涛主席预计将辞去中共领导职务。

高层领导已经承诺要加强对社交媒体,比如可以提供即时消息,还能以病毒方式传播动乱消息和官员不当行为的微博就会被加强管制。

Michael Martina 从北京, Sisi Tang从香港报道,编辑:Jacqueline Wong

以下相关内容来自微博及Twitter,我们尽量给出信息来源:

现场图片,来源:自曲新闻FMN

4L1lp.jpg

ZAWHQh.jpg

dPali.jpg

9cfpN.jpg

微博评论:

《环球时报》主编 @胡锡进:浙江湖州织里镇发生童装业主抗税事件,昨天一安徽籍业主纠集近百人堵塞国道,围镇政府,打砸烧,数名公安城管受伤。目前事件仍未平复。除了抗税,还夹杂着本地和外来工矛盾。谴责暴力和对暴力的鼓掌者。对暴力中的挑头闹事者应依法严惩。法律尊严必须坚决维护。地方官员若行为错误导致民愤,也应追责。

诗人、学者 @叶匡政:在税负奇高的中国,到今天才爆发一起影响力较大的抗税事件,已是奇迹。湖州织里抗税,只是一个信号,表明民众已不堪高额税负,极可能成蔓延之势。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是GDP增速的3倍,中国宏观税负已近GDP的4成,举世罕见。温商跑路、湖商抗税,真正根源都是过高的税负,中小民营企业生存之路越来越窄。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周天勇 湖州抗税事件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过去我多次呼吁税太重,费和罚款太多,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昂贵,社保费率过高,吃拿卡要繁杂。被当做耳旁风。清理行政事业收费越清越多越重。这次实际是一个警告。应当紧急减税清费,防止大规模的抗税抗费发生。也给小微企业一条生路,保住就业,国民均安。

《开放时代》副主编@吴铭 两把菜刀杀的是谁?是贪官污吏。当时我们湖南老家附近五道水有个盐局,盐税是当地的一笔主要收入,人头税越收越多……父亲就带着20个人,从桑植县赶了100里路到五道水,砸了盐局,杀了收税的警察,抢了枪,一把火把白条子都烧光了,那是大快人心,老百姓都拍手叫好。――贺晓明(贺龙之女)

@穷儒释道(湖州人):转发别人的一些图片. 这边安徽人民开加工厂,一台机器300,那么一年也就几千. 但是企业主以两间店面来算,一年税款国地税等等 将近五万. 若是加工厂的税收不加,那么企业根本招收不到员工,谈何发展? 织里工资过度飞涨,私办加工厂是一大原因.打压一下是必然的,不然让企业都喝西北风,税收相差十倍?呵 镇压吧!

@hsin747 记者致电织里派出所。记者:织里镇爆发大规模冲突事件,有民众砸车,现在情况怎样? 接听:领导都知道了。 记者:你们怎么样解决? 接听人员:"怎么样解决领导会通知的。" 记者:他们反对加税是吗? 接听:领导知道了。 记者:怎么处理? 接听:领导会处理的。

更多相关消息

twitter用户找出几天前的消息:湖州织里"中国童装城"调委会成立

网易头条:浙江湖州抗税事件5名聚众滋事者被刑拘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播客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下载需翻墙)。

日《周刊文春》坚强到可怕的中国女性们

Posted: 27 Oct 2011 07:53 AM PDT

核心提示:中国女工和日本女人相比坚强得令人吃惊。而中国根深蒂固的性别差异可能是造成这种坚韧的原因。

原文:周刊文春(说明:本文译者以图片方式投递了此篇译文,编辑不懂日语,暂未找到原文及链接,如译者看到,请联络并告知原文地址)
作者:星野博美
发表:2011年8月25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书评《现代中国女工衰史》

广东省东莞市,可能日本人对这个地名不是很熟悉,但这里汇集了诸多世界工厂。你每天使用的高级名牌包、大众平拍的运动鞋,很可能就出自这里的外来女工之手。所以你不应对她们漠不关心。该书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外出公共女的生活状态。

中国的外出打工者在这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农民工出来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摆脱贫困,而今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占多数,她们比留在家乡的人有更多的欲望,女工衰史已成往事。

这里描绘的女性坚强得令人吃惊。为了出人头地可以坦然地说出任何谎言,不相信任何人,忘记过去,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她们认为自己是孤立的个体,以此面对世界。这样的活法算不上凄美,而是充满危险和谎言。但她们只有一样东西无法背叛,那就是他们自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根深蒂固的性别差异反而造就了她们的坚韧,这一点无法否认。女孩子无法像男孩一样受到重视和娇惯,所以只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父母、男性、社会以及国家都不去保护她们。正因为自己的无足轻重,才更要依靠自己。作者独具慧眼地指出,中国最初的个人主义就在这些女工中萌生。

在阅读当中,我甚至想到她们也许是人类史上进化得最高等的女性,失去了可依赖感、孱弱如羔羊的各位日本男性,以及明知如此还是被"结婚"儿子迷了心窍的各位日本女性:这些女工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连我自己挨了当头一棒。

相关阅读:

《金融时报》"中国梦"的阴暗面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播客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下载需翻墙)。

读写网:在移动使用趋势上,美国落后于中国

Posted: 27 Oct 2011 07:52 AM PDT

核心提示:根据Forrester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在移动使用趋势的几乎每个方面,美国都落后于中国。

原文:US Trails China In Almost Every Mobile Usage Trend
作者: Dan Rowinski
发表:2011年10月24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移动设备的运用现在已经在全球迅速普及。而在移动设备的渗透率方面,美国实际上在全世界已经落后了,只有77%的人拥有移动设备。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似乎有悖常理,按照以往的观点,美国一向是全世界广泛接受移动设备和有所创新的核心地带。但事实上,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才是移动设备运用的领跑者。

调查研究公司Forrester上周发布了一条最新的研究,展示了全球移动设备的使用趋势。在移动设备的运用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的大都市和其他环太平洋地区国家都是领跑者。这包括了移动社交运用,工作运用以及个人拥有多台设备的比例。移动设备几乎就是个转折点,它以世界各地的信息改变着人们相互影响的方式。

Forrester的研究表示,移动互联网正在开始成为世界上的许多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这也许是所谓的"后PC"时代应有的样子。也因为这一点,Forrester看到了在移动商贸方面有许多增长潜力,这都是基于一个原因:有25%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已经尝试在移动设备上了解商品,而只有9%到15%的消费者能最后会成功地完成购买。Jumiper认为到2015年,移动设备在全球市场上能达到6700亿美元的贸易额,因为从现有的数据来看,这些数字还大有提升空间。

在中国的大都市,46%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听音乐的占57%,玩游戏占36%,而玩社交网络的占33%。相比之下,美国有25%的移动设备消费者上社交网络,而欧洲只有11%。

在本地应用程序方面,美国人是全球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消费群体,在最近过去的三个月内,几乎有90%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下载和使用了应用程序。英国以66%的数据排在第二位,而剩余的连续7个国家都是来自欧盟。因此把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国家进行比较是很有意义的。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虽然最高的是日本,57%)在西方国家比东方国家高的多,而使用移动互联网。

但总体来说,Forrester总结道,中国有更多的几率产生所谓的"Super-Connecteds"――指那些每周都会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并使用大量的高级服务和应用程序者,下图可以看到Forrester的用户分类。

forrester_mobile_super_connecteds_oct11_chn.jpg?w=484&h=532
【原文配图 汉化:译者志愿编辑】

Forrester的报告是基于一份调查,参与者达到330,000个人,来自18个国家,主要包括欧洲、美国和亚洲太平洋地区。这份报告同时也是以下这三份调查报告的总结:欧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北美地区的技术图表基准调查报告。

相关阅读:

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播客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下载需翻墙)。

波特兰落叶

Posted: 27 Oct 2011 07:14 AM PDT

又是落叶季,可惜上海的环卫工人勤快过份了,飘坠而下的梧桐叶才沾地就被清扫走。

怀念去年这个时节的波特兰,走在街上如同踩着艳丽落叶铺就的厚实地毯,还沙沙作响。


收藏到:Del.icio.us

新浪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我继续批它的决心

Posted: 27 Oct 2011 06:13 AM PDT

[通知] 亲爱的新浪博友:
2011-10-27 13:34
您的文章《新浪微博的恶》已被管理员转移到回收站。给您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呼唤老撒的时光机:点击这里

另外,建议网友收藏"老撒的时光机",以便在这个博客被整个和谐后依然能找到老撒。说到这里再补充一句新浪的流氓行为:不允许co cc 的域名作链接,所以用缩短网址的方法"偷换"了网址。


The Budget Deficit

Posted: 27 Oct 2011 07:21 AM PDT

招聘:Fair Trade Hong Kong Foundation Assistant Project Officer (1 Year Contract)

Posted: 27 Oct 2011 05:06 AM PDT

Fair Trade Hong Kong Foundation
Assistant Project Officer (1 Year Contract)

Fair Trade Hong Kong established in 2008 and aims at advocating Fair Trade in Hong Kong. Help farmers to improve poor living cond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ponsibilities
 To assist the secretariat about office administration and finance
 To assist foundation's fundraising campaigns and activities
 To execute program and campaigns
 To update and maintain foundation's website and facebook
 To maintain the Fair Trade database, electric direct mail and iPhone apps

Requirements
 A minimum of 1-2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NGOs;
 Experience in webpage and facebook maintenance
 Demonstrate good interpersonal, critical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networking ability;
 Experience about fundraising will be advantage;
 Independent, self-motivate, strong team-player and have interest in globe issues;
 Profici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both oral and written
 Concern about unjustice and poverty, identification with Foundation's mission

Interested candidate please send your application letter, CV with current and expected salary and date of availability to info@fairtradehk.org

[Only shortlisted candidates would be notified within one month after the closing date and all information provided will only be used for recruitment-related purpose.]

替卡扎菲说几句话

Posted: 27 Oct 2011 05:02 AM PDT

      卡扎菲是一个专制政权的独裁者,专制应该被消灭,独裁者应该被打倒,这个没错。但是,对于卡扎菲的被虐杀,我认为是一件既不勇敢,也非常龌龊甚至邪恶的事情。当执政当局士兵将那把刀子插进卡扎菲屁眼的那一刻,正义蒙羞。

 

不要说这是他罪有应得,不要说他曾经做过更加十恶不赦的事情,用没人性的行为来对待没有人性的人,受者是禽兽,施者也不是人。

卡扎菲已经投降,虐杀他的人,不是战士,而是下流胚,是龌龊而且残忍的暴徒。他们的行为如果不受到谴责和惩罚,是那个叫做利比亚的国家耻辱。暴虐的种子已经深深植根在那块土地里,旧的暴政结束了,新的暴政,一定不会姗姗来迟。

 

纽伦堡审判、远东军事法庭给世界树立了一个标杆和典范,即使是罪大恶极的战犯,都要经过审判。正义不是唯所欲为,正义是一种程序,任何背离程序的正义,都是假正义和伪正义。人类应该树立这样的价值观:屠杀和虐杀,都是可耻的。不经审判杀人,就是犯罪。

如果不这样,人类就不能摆脱低级而苦难的轮回。

 

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说,我再也不要看到一滴西班牙人的血了。这种仁慈和悲悯来自血统和教养。

曼德拉、图图大主教们在南非开始种族和解的时候,不共戴天的种族仇恨虽然没有彻底弥合,却没有给那个曾经苦难的国家以动荡和致命伤,这是现代人的政治智慧,是神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胜利。

独裁者被处死了,利比亚人民胜利了,这种胜利却因为最后时刻的虐杀,抹去了辉煌,留下丑陋而暴虐的阴影。

 

看到很多人对虐杀卡扎菲欢欣鼓舞,我为中国的未来担忧。

 

小远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19:49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资源税改革利益门

Posted: 27 Oct 2011 01:41 AM PDT

导读:资源税改革牵涉诸多利益体,如果资源税改革最终成为一场成本不断向弱势群体转嫁的制度游戏,则既保护不了资源,也承担不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使命。 ......>>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官场风水政治】2011年第30期总第415期

Posted: 27 Oct 2011 01:35 AM PDT

2011年第30期总第415期 2011 年10月25日出版 订阅热线: 华南地区: 0755-25934569(67) 华北地区: 010-65281005(06) 在线订阅: 现20元/月订阅凤凰周刊......>>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