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存档

Monday, February 27, 2012



2012年02月27日 糗事 TOP 10

Posted: 26 Feb 2012 08:00 AM PST

糗事百科官方手机应用发布喽~
用App随时随地看糗事,更爽,更省流量,更多互动!

糗百官方iPhone应用,记得给五星支持下哦
糗百官方安卓应用测试版

和爸妈看非诚勿扰 期间和我爸妈说 如果我去会不会带走一个啊 我妈说 估计第一轮灯就灭光了 我爸说 你还是带两个灯笼去吧 不然我怕你一上台 演播大厅的灯都灭了……

顶1546:: 拍-86:: 62条评论


大学时和两个哥们关系巨铁,就把三人的生活费放在一起花……事实证明这种花法是最不节省的……到期末了,距离寒假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买完回家的车票后,我们三个拢共只剩下20块了。烟,肯定是不可以抽了;网吧,绝对要忍忍了;饭,是不能不吃的……一天买1块钱的馒头加1块钱的麻辣烫宽粉,然后我会厚着脸皮对老板说:"汤~多些~辣子~多些……",这样好泡馒头吃啊~这种吃法坚持了三天,一哥们终于忍不住了,用剩下的14块钱买了一大堆烧烤,大有"今日有酒今日醉,哪管明日是与非"的悲壮心态,就在我们三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大嚼烧烤之时,我的手机响了,班主任来的电话:"今年的三好学生奖学金发下来,你来系里领吧,600块钱~""什么!!!??"我很确定我当时是狂喊了一句,老班似乎被震住了,呆了5秒左右:"……你快来吧,我这边等着呢……"。在老班办公室里拿着新崭崭的600块钱时,我的心都开花儿了,老班一脸慈爱的对我说:"本来这钱是要到下学期再发的,我看你连着吃了三天的馒头和宽粉了……这600算我先预支给你的~下学期发了奖学金你再还我就行了~"我当时只顾着感动了,也没觉得奇怪为啥老班能知道我连着吃三天馒头加宽粉……后来才知道,老班家就在麻辣烫对面二楼,每天我黑着脸找老板多要汤和辣子的时候,都能被老班清楚的看到……
虽然不是很糗,且有温情的嫌疑,但还是写出来纪念下我们那平易近人,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的老班,愿她身体健康,永远开心~

不自觉的监视  

顶1447:: 拍-78:: 94条评论


糗百公约:一不要说自己伤心事 二不谈国事 三不说官僚黑暗 四不要太多淫乱 五不摘录其他网站作品 六支持原创 七不利用网络传播不确切消息和不良信息 八不发牢骚(意见在意见反馈回复,审帖的可是一样的糗友) 九帖子最多发二次不要重复太多 十绿色评论 不要恶语伤人 如果同意此公约请点 "可以发贴"或者支持

顶1392:: 拍-265:: 53条评论



原来是这样的  

顶1168:: 拍-219:: 186条评论


乙肝很可怕么?刚看了一个说他男朋友乙肝的。我乙肝,我们兄妹三个从小就是乙肝,我男朋友从知道开始,从来没说过什么,还管我不让吃辣不让我熬夜不让我生气,这些都是肝病患者不能做的。我哥女朋友也知道,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啊!干嘛一听传染病就吓的跟要屎了一样!传染病不是人啊?传染病不可以谈恋爱啊?传染病就得屎啊?现在乙肝也可以做食品加工的工作,也可以开饭店,也可以正常上班!能让我过了帮我顶一下么?我很正常,身边的朋友也知道我有乙肝!不是说让你接受什么,只是让你看看你不知道的世界!

顶1087:: 拍-247:: 135条评论


  ☆ 老板刚问我:"这星期六你能来上班吗?我知道你周末很爱玩,但这边真的很需要你。"

  "行啊没问题,不过你也知道的,周末公交这么差,估计得晚到一点儿。"

  "嗯,那你说你什么时候能来呢?"

  "周一。"

顶917:: 拍-134:: 38条评论


先进的黑板擦。。

先进的黑板擦  

顶844:: 拍-68:: 140条评论


很短不割———昨晚和女朋友第一次过后,我要去给她买避孕药,结果她说不用了。我问为什么,她羞涩的说我的处n膜还没破!当时我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顶855:: 拍-97:: 95条评论


转一个……………………【淘宝上最冤的差评】我让我男朋友给我在网上买几片面膜他死活不给我买,却拿钱来买你什么破点卡,还十块钱!什么卡要十块钱!面膜才两块五一贴!你什么卡比面膜还贵?!我给你差评是要告诉你:以后不要再卖点卡给不愿意买面膜给女朋友却自己买点卡的男人了!

顶868:: 拍-148:: 73条评论


昨天的事。本人业务一枚,赶了一夜的火车到某市见约好的客户zzzzzzzzz呼呼呼zzzzzzzz14:00准时到达客户公司,被前台MM请进会客室,并告知:稍等几分钟,x经理马上就过来。坐在宽大气派的沙发上,靠着后面,真是说不出的舒服啊...然后....然后....我被人叫醒了,因为已经17:00了,他们下班了....

顶725:: 拍-42:: 18条评论


Mr. Jack 第十五章 (Sci-fi)

Posted: 27 Feb 2012 12:36 PM PST

方:"慢慢你就會習慣的了。"

陳:"大吉利是,而且我又不是你部門的人。"

這時一個軍裝警察正跑過來:"陳 Sir,分部有電話來找你。"

陳:"怎麼不用對講機呀!"

陳強快步走上在十多米外的指揮車,一會兒他跑將回來,一臉茫然的向方渡全說:"阿方,這次被你說中真的要習慣了,我已請了徦下周回加拿大 ..."

方:"怎麼了?"

陳:"整個中環都是同胞勿近。"

方:"給我看看。"

方渡全示意張魯之取過地圖,陳強用筆在圖上點出已獲報告有炸彈懷疑物出現的地方。

方:"有 ... 五十六個??"

陳:"這十一條街我剛派人去封路了,實際數目可能還不止,現在只是五時半天還未亮,現在發現同胞勿近的街道都是人流較多的,小路的情況還未清楚。"

方:"即使少人行的街道也是有人行過的,怎麼現在才被發現?"

"陳 Sir,已找到閉路電視錄影帶,但 ..."一個陳強的下屬有點遲疑的報告說。

他們走上指揮車,閉路電視錄影帶開始快播放,在三時的時候街上還是未有紙皮箱的,在三時零一分,紙皮箱就突然出現,他們反覆慢速的播放了幾次,還是沒有發現。

方叉著腰說:"閉路電視的質素太差。"

陳向指揮車上的下屬說:"把這個部分放大一點。"

下屬:"影片的解像度有限,放大也是看不到。"

陳:"怎麼會?應該有 Zoom-in 功能的。"

方:"你看得太多電視了。"

這時指揮車上的電話響起:"陳 Sir,上頭找你。"

陳:"現在很忙,那個上頭?"

下屬:"是大 Sir。"

陳強急忙接過電話,只見他拿著聽筒一面在是是是是個

克林顿国务卿寄语年轻人:未来由你们决定

Posted: 27 Feb 2012 11:52 AM PST

克林顿国务卿寄语年轻人(照片:国务院)

国务卿克林顿2月25日在突尼斯首都与两百多位当地年轻人见面时,发表讲话指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未来应该由年轻人决定。

克林顿国务卿表示,国际社会应该将年轻人的自主权问题列入日程。她表示,年轻人的需要和关心的问题曾长期被冷落,在技术促进全球进一步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全世界的期望值日益增高,不解决年轻人关心的问题将为挫折和不稳定提供温床。

克林顿国务卿指出,年轻人需要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符合现代经济所需的学位,此外还需要能关心他们而不是压迫他们的政府。

克林顿国务卿说,民主社会要求负责任、有求必答、有效的政府;功能良好、高效率并能创造机会的工商业,以及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的强大公民社会。

克林顿国务卿呼吁年轻人成为民主的监护人。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美国现有人口3.13亿。从人口的年龄分布来看,根据2010年的统计资料,美国人口的中位年龄(median age)为37.2岁,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33.7%,这个百分比与全球相比虽然比较低,但在发达国家中还是比较高的。

正如克林顿国务卿所说的那样,美国的年轻人也与其它国家的年轻人一样,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推动民主、发展经济、文化革新等各个方面都是生力军。以战后美国婴儿潮一代来说(按人口普查局的定义,指从1946 至1964年出生者),他们对现代美国社会的变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婴儿潮年轻时,曾被称为反战的一代、嬉皮的一代甚至颓废的一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他们的集体行为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面貌,从政治、经济、文化、婚姻、传统价值观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现代美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环保运动、同性恋权利、残疾人权利、个人私隐权、摇滚乐等,不但长远影响美国,也给全球带来了广泛影响。

目前美国政坛中的重要人物,许多都是婴儿潮一代,包括欧巴马夫妇、克林顿夫妇、小布什夫妇等。这一代人虽然已经进入退休期,从2011年开始,在美国每天至少有一万人年满65岁,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活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中坚力量"。

年轻人有活力与朝气,容易接受新事务新思想,但因为年轻,各方面还不成熟,容易受到极端思潮的影响,如果社会对他们不重视,不能提供足够的教育、工作机会给他们,很容易使他们对社会心生不满,成为一股破坏力量,反抗社会。克林顿国务卿特别指出政府要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工作机会,就是希望给年轻人光明的前途,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民主的未来,使他们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力量。

自问自答之李铁是谁

Posted: 27 Feb 2012 06:39 AM PST

时代周报的李铁是谁

2010-6-6 16:2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7801206.html 
  
亮点提示:"匿名者"2010-6-6 16:25 提问,"热心网友"2010-6-6 16:26 回答。
  

金正日走上84届奥斯卡红地毯

Posted: 27 Feb 2012 05:51 AM PST

@GrandmarMedia新浪个人认证 #第84届奥斯卡# 【奶奶爱红毯】今晚红毯最大亮点必须是你——Sacha Baron Cohen以新片《大独裁者》造型,捧着"金正日"的骨灰罐走上红毯,然后庄严地撒下骨灰,bravo!

韩寒亲笔创作《三重门》的豆腐证

Posted: 27 Feb 2012 02:01 AM PST

以下是与韩寒早期写作相关的证人证言:

 


1.他除了上语文课,其他课程几乎从不听讲。他在书桌上码了一大堆书,砌成一道墙来遮挡老师的视线,自己在底下看一些稀奇古怪的书,一本接一本。不看书的时候他就不停地写东西,晚自习的时候他也在不停地写,作业也不做。 --- 同桌陆乐[1]

 


2.但晚上回到宿舍,他经常和同学聊起某某作家的某某作品,这是他情绪最高昂的时候,他对睡在对面铺的沈宏伟说:"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锺书是第一,我是第三。" --- 同学沈宏伟[1]

 


3.在韩寒的推荐下,他也开始翻《围城》 --- 同学沈宏伟[1]

 


4.韩寒却是真的"写"黑板报——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想到什么随手就写上去,居然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如果不去理会那些错别字的话。--- 同学潘超安[1]

 


5.有时候韩寒把一些刚刚写好的文章直接拿给他看,文字妙趣横生,看得他乐不可支。 --- 同桌陆乐[1]

 


6."初中开始写作文风就很老练、诙谐,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同龄人完全不同。"。闭卷考试的时候其他学生花半小时才能写好的作文,韩寒通常十分钟就写好了,而且接题就做,下笔成文,基本上不做改动。--- 彭令凤(韩寒初中罗星中学语文老师)[1]

 


7.韩寒给文学社写了不少文章,现在找得到的有两篇,一篇是《戏说老鼠》,一篇是《三轮车》,后来都被邱剑云收录到一本二中学生优秀作文集锦里,书名叫《山阴道上》,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

 

 

 

8.《戏说老鼠》里面则学着钱锺书吊了很多书袋,引用了《诗经》、《三国志》、《史记》、《挥尘新谈》……这两篇文章也深得高一(7)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戴金娜的赞赏,她给的评语是:"老练辛辣"、"见微知著"。[1]

 


9.有一次诗歌课上大家写诗,韩寒很快写了一首,横着读意思庄重,竖着读却是恶搞。 --- 诗歌社指导老师吕玉萍[1]

 


10.很多卷子他不做,只是在空白处对卷子本身作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点评,甚至连语文试卷也不好好做,数一数差不多赚够60分就停笔了。 --- 邱剑云[1]

 


11.只有一件写作能让韩寒专心致志。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说起韩寒,他的同学们对细节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有一幕场景出现在他们共同描述的回忆里,就是在教室一角,那个永远都在埋头看书埋头写作的少年。 --- 接受过南方周末采访的同学[1]

 


12.韩寒向死党们秘密宣布,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 --- 陆乐[1]

 


13.韩寒每写完一部分(《三重门》),就把稿纸递给陆乐,陆乐看完又传给周围的同学,有时候韩寒还在宿舍里得意洋洋地念给沈宏伟、沈杰一干人等听。[1][3]

 


14.陆乐有时候也翻看韩寒的"小本子",里面记满了各种书名、段子、英语和拉丁文. --- 陆乐[1]

 


15.在确定一二等奖名单后,叶兆言发现韩寒没来考试,他提议是否通知韩寒前来补考。据叶兆言、方方、赵长天、程郁缀等人回忆,在场的所有作家和教授一致表示同意。[1][7][9]

 


16.在那个房间里,少年韩寒纹丝不动地写了一个多小时,既没喝水,也没上厕所。林青将房门关好,坐在房间里盯着韩寒,一个多小时也纹丝不动。林青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忆,整个过程中韩寒只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写好了",然后离开房间,林青就起身将试卷卷好交给了桂未明。[1]

 

 

 

17.前面我夸过他才华横溢。他高一时有一回下半夜才回校,害得门卫老师从热被窝里爬出来,牢骚满腹。第二天,学校要求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讨,他当时写的检讨书,幽默水平都不下于《书店》、《求医》,全班笑翻了。 --- 狂澜孤岛(金丹华)[2]

 


18.关于《三重门》,我10多年前的旧文章里就写得清清楚楚,我看过几章手稿,绝对韩寒的字迹(不要问我是原迹还是复印件了,忘了),而且,我向好奇的大家保证,当时也没有一个叫马日拉的授意我这么写,为的是十多年后留证; --- 狂澜孤岛(金丹华)[3][1][6]

 


19.读高一的时候,我很佩服韩寒的一点,就是他写东西真得很少有改动,字漂亮,纸面清晰干净。他跟我说过,这是因为他打腹稿的时间很长,写《三重门》那会,脑子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段子。 --- 狂澜孤岛(金丹华)[4]

 


20.上高一那会,韩寒一般不上晚自习,除去和我们偷偷出去吃锅贴啥的,很多时候他都去松江中山东路?上的肯德基写东西,等晚上大家都回寝室,我们的一大必修课就是读他当晚写的手稿,往往笑倒一片,这便是《零下一度》大多数文章的由来。 --- 狂澜孤岛(金丹华)[5]

 


21."竟还可以看到我10多年前的幼稚作品,"(指发表在2000年第12期《中文自修》上的文章——《为了无言的期待》。)--- 狂澜孤岛(金丹华)[6]

 


22.另外,去过了松江二中的校园和附近的几条街,就知道三重门写的环境是什么。这是韩父没在二中住过就能创造的出的意境吗?顺便说一下,我1987年进二中,但是看三重门第一篇就知道写的是松江二中和门口那条街。 (2月17日 19:27) --- 曾经在云间 [8]

 


23.我当初第一次拿到《三重门》这本书时候,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松江二中那三座教学楼,六一楼、五四楼和五一楼。三座教学楼在一条轴线上,都是二层结构,每层五个教室,东西两个楼梯,每个楼梯旁一座门洞,站在五四楼前的主道上一眼看去,只看到三个门洞如森森的时空隧道,让学生时代的我有时不知未来为何物 (2月17日 19:30) --- 曾经在云间[8]

 

 

 

24."1999年,3月28日上午,大赛的评选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举行....在场的作家包括:铁凝、方方、叶兆言、叶辛...评委一致同意:让韩寒补考"。--- 李其纲[9]

 


25.在"新概念"的老巢青松城的某间房间里,我们特设一间特殊的考场,就近取材,我给了韩寒一个行为艺术般的题目。我把我喝剩的半杯水推给了韩寒,说:"这就是题目。"但瞬间,我又觉得这题目有点简单了,我说:"前面的题目作废,请注意,以下是完整的题目。"我拿了一张白纸,把它揉成一团塞进杯子,说:"这就是题目。" --- 李其纲[10]

 


26.第一届韩寒的初赛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不知具体是谁提出的补考,但肯定是评委们的提议。 --- 方方[7]

 

 

 

27.当年的作家评委有王蒙、铁凝、我、叶兆言、叶辛,还有谁我记不清了。大学教授有南大的董健、王继志教授,北大的程郁缀、曹文轩教授,复旦的陈思和教授,还有一位我记不得了。 --- 方方[7]

 


28.李其纲不是个城府很深的人,我们平常也闲聊过关于韩寒,通过他对韩寒的看法和评价,以及一些闲聊的细节,从未有感觉他认识韩寒父亲,也从未感觉到他在韩寒考试中做了什么手脚。 ---- 方方[7]

 


29.韩寒参赛的两篇作文,说老实话我印象不是很深,他的分数是众评委平均出来,不知道是否还能查到原始记录。韩他来复赛,是大家觉得他已够格,不来太可惜。 --- 叶兆言[11]

 


30.我的印象与方方略有些不同,第一届的复试只是判断和检验,不列入实际成绩。然而必须要强调,当时发生的一切都在公开场合,都是在会场上,众目睽睽之下,让韩寒来是七嘴八舌的结果,我的提议只是脱口而出。 --- 叶兆言[11]

 


31.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只看重征文来稿,当时就想,万一作弊怎么办。所谓复试,其实只是看考生当堂作文对不对路,有没有明显差距。后来逐年增加了复试的重要性,渐渐地占了一半分数。--- 叶兆言[11]

 

 

32.韩寒同学陈少清参加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节目时,说"当时他的写作特别棒","当时韩寒的写作是很好","他后来《三重门》里面有一些翻译,英文的一些翻译,是我帮他翻的"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4NjY3MzYw.html (24:45)

 


33."首先,这一段林雨翔真的很高深吗?其实只要知道几个基本知识:1、韩愈诗格律严谨;2、柳宗元诗风朴实(卧春诗也很朴实),且反对过骈俪文;3、听说过《万历野获编》;4、读过中学,《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为中学课文——这4条可能对张放很难,但是对少年韩寒,不好意思,还有我,真的一点都不难,有以上基本知识,就可以用小说的语言写出那一小段场景了,这件事当年落在了韩寒身上而已。再提供一个回忆:"骈文"知识,即韩寒给我启蒙。当时我问他,这"并文"是什么意思?韩寒说这读"pian文",然后给我做了大体的介绍。这就是我们的高中学习生活。你们信吗?当年我们这些普通中学生对学校教育外的文学知识都知道的有限,所以韩寒在我们眼里才如此出类拔萃,所以我们才很关注他写作、言论的一举一动,才对他很了解." --- 狂澜孤岛(金丹华)

 

 

 

[1] 南方周末-《差生韩寒》http://www.infzm.com/content/70247

[2] 狂澜孤岛 -- 韩寒高中同学 http://www.weibo.com/1771431777/y3v7QibID

[3] 狂澜孤岛 -- 韩寒高中同学 http://www.weibo.com/1771431777/y3uPVgWSw

[4] 狂澜孤岛 -- 韩寒高中同学 http://www.weibo.com/1771431777/y3uYW3uME

[5] 狂澜孤岛 -- 韩寒高中同学 http://www.weibo.com/1771431777/y2Tuz9KxS

[6] 狂澜孤岛 -- 韩寒高中同学 http://www.weibo.com/1771431777/y2SWbslhU

[7] 方方 http://www.weibo.com/1222425514/y6z61scKT

[8] 曾经在云间在狂澜孤岛一篇微博下的评论:http://www.weibo.com/1771431777/y5T3yoG3D

[9] 李其纲 http://www.weibo.com/2618924435/y5LmglYZW

[10] 李其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199d9301010hj8.html

[11] 叶兆言 http://www.weibo.com/2294040303/y6XPrlgvi

 

 

 

 


相关人物

 


 

陆乐韩寒同桌

沈宏伟同寝室同学

潘超安同学

彭令凤韩寒初中罗星中学语文老师

邱剑云松江二中文学社老师

戴金娜韩寒语文老师班主任

吕玉萍松江二中诗歌社指导老师

沈杰韩寒同寝室同学

陈少清韩寒同学

金丹华 韩寒同学,微博帐号@狂澜孤岛

曾经在云间 90年代初毕业于松江二中 个人博客 http://blog.eastday.com/yunjian/blog

李其纲 《萌芽》副主编

方方 著名作家,第一届新概念大赛评委之一

叶兆言 著名作家,第一届新概念大赛评委之一

 

来源:密商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8a5e101010vbd.html


编按:以上证人别的还不敢说,但至少叶兆言的名字可以划掉了。另外,提醒一下喜欢韩寒讨厌方舟子的朋友,你们可以经常去http://www.dapenti.com/blog/blog.asp?name=xilei 看看,这里有好多有力地驳斥"倒韩派"的雄文,并且有大量志同道合的伙伴。

癌病房潜规则

Posted: 27 Feb 2012 01:17 AM PST

转自 @某男舒立

军人打仗时怎么大便

Posted: 27 Feb 2012 01:01 AM PST


说泄密不至于,一般需要通过分析粪便等得出部队境况的,大多都已经是在逃和散兵游勇了。
大规模的集团军靠掩藏粪便是藏不住的。
小规模部队的流窜和逃逸,就像@Howard说的那样,经常有战时几天不拉的情况,很常见。
(便秘5天拉不出来的也有的是)。
有时候紧张得不说解大的,就连小解都很可能被忽视掉,最后蹲在壕沟里莫名的就尿了裤子的也有的是。
如果怕因排泄物泄露行踪,还有上树解决或蹲在河边解决的。
但其实能把路过痕迹清理掉就很不容易了,一般不会重视排泄物。
要是一天两天都没甩开,也不会因为排泄物暴露太多的内容了。

国外部分得自资料:
战时会有部分发达国家军队给准备一次性内裤(好吧我说的就是美军),通常战斗紧张状态无基地的话,两天左右解手一次。
特殊部队会要求必须拉在内裤上包裹掩埋或丢弃进废墟等处。其他战斗人员一般没见到规定。

国内由于越战后无战事,故当代天朝军人的"演戏"(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演习)时,都习惯空腹参战,饿得不行了才吃东西——因为部队从来就没替当兵的考虑过拉屎的事儿。
一天以上的战斗安排,则通常默认以就地掩埋为主要手段。没有听说过特例。

参加朝鲜战争的老头们说,他们拉屎撒尿都是在洞门口解决,有壕沟的就在壕沟一头解决。一水儿蹲着来,老兵们不准他们站着。所以养成了大解小解都蹲的习惯。
还有敛起来倾倒进水里的,说反正河下游也不是他们,能恶心恶心敌人就行。
甚至有直接倒进地下水里的…
至于擦的问题,通常就是直接黄土和石头了。

古代战争的不详,但是据我所知近代军队为了避免骑兵队伍的排泄影响后跟的步兵行进,是要给马挂粪兜子统一倾倒的。而且马粪也易燃,可以生火做燃料。部队临时扎营,靠临时捡柴火来生火做饭,是来不及的——不要相信弱智的电视和低劣的小说里到哪儿一扎堆就能砍树劈柴…,那种东西完全烧不着。所有拣来就能用的柴火,一定一定是干透了的才可能。
不知道古时是否有类似方法。

编按:看完此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为诱敌深入,用减灶的办法让庞涓误以为"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齐国人都是胆小鬼,才来三天就跑了一半了。)三天的时间不短,孙膑是怎么处理士卒的大便问题的呢?

英《星期日泰晤士报》 对不起,总统先生,北京支持罗姆尼

Posted: 27 Feb 2012 08:14 AM PST

核心提示: 奥巴马连任对中国的新领导干部来说或许意味着坏消息。 因为中国人更喜欢精英与精英之间的、秘密的、毫无顾忌的交易。

原文:Sorry, Mr President, Beijing is rooting for Romney
发表:2012年2月12日
作者:Michael Sheridan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Inline image 1
【编辑配图:罗姆尼才是北京心中的美国总统人选。】

中国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并没有投票权,并将不干涉他国内政作为信条。不过,别搞错了,北京心目中也有11月的人选。(译注:11月是美国的大选月。)

绝大多数美国思想家都尊重这一观点: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中国人的确这么认为。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和他们情报机构的无数前哨正在挖掘所能找到的有关候选人的每个细节。

每则可能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的声明,中国的众多分析家——绝大多数都是国家的仆人——都会仔细分析。

从表面看,以及从中国的博客圈看,你会认为巴拉克·奥巴马符合要求。据说中国人更青睐连续性,比较抗拒吵吵闹闹的人物和政见变化,而这些恰是民主的特征——这也是他们不践行民主的理由之一。

从战略角度看,倡导中国崛起的鹰派也希望一位会加速美国衰落的总统上台。该学派总认为奥巴马是软弱的,在他们眼中,这也被证实了。2009年,这位对外交事务经验不足的总统手忙脚乱的展开了他的首次访华之旅,并在当年晚些时候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上被中国最专断的外交策略羞辱了一番。因此,奥巴马连任——也许是以极为微弱的优势当选,受共和党把持的国会掣肘,国内计划一团糟——或许恰恰符合他们的预想。

不过还有另一个选择。表面上,北京应该痛恨共和党中的领先者米特·罗姆尼,因为他发誓执政头一天就会宣布中国为"货币操纵国",他所在的政党还拥有一批基督教选民,对这些人来说,中国在堕胎和人权方面的纪录冒犯了他们的信仰。

理论上,综合各方面看是奥巴马。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受过残酷的现实主义教育,从毛泽东开始,他们通常(有时是错误的)认为,理查德·尼克松等保守派政治家对人道的看法和他们一样客观。他们从未真正忘怀过与亨利·基辛格的往事,基辛格最近所著的《论中国》一书也报答了这份敬畏之情。精英与精英之间的、秘密的、毫无顾忌的交易,就是中国人喜欢的。

说出真相的是毛泽东本人,1974年他向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吐露心声:"基辛格第一次来北京时,他好像觉得中国人会吃了他。"实际上,贫困的中国才是更弱的一方,但基辛格和尼克松当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双方都可以称自己取得了成功,从那以后中国更爱和共和党总统打交道,认为他们代表华尔街银行、财富500强和五角大楼讲话。

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是老布什总统派遣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前往北京。斯考克罗夫特让邓小平这位伟大的经济改革家确信,中美两国之间会一切照旧。

接着是属于全球化和外包的十年,这些最终导致中国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总统候选人为失去的就业岗位争论的今天,许多美国人有理由为这项政策感到后悔。我们现在从美国的外交电报中得知,连续几任美国大使对中国人的看法和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一样冷淡,但大家从未说过任何让人丢面子的话。

透明的财政赤字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选民们既愤怒又迷惑——看看洪博培这位奥巴马手下曾经的中国大使,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说了几句中文之后就遭到的嘲笑。之后不久洪博培的竞选运动就沉到了长江里。

撇开传统的偏爱,奥巴马连任对中国的新领导干部来说或许意味着坏消息。正是这些人没完没了的谈论将中国经济由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巧取豪夺的出口国变成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服务部门日趋发展的国家。实际上,这些还没有发生。

原因如下。国外对中国政治压迫的关注分散了对其向"公司式国家"转变的注意力。在经济领域,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要强大的国家经营着产生巨额利润的大型企业,控制着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军队任其调遣,船坞中的舰队日益壮大,卫星在太空中运行,黑客对商业对手发起网络战。人们还从未在世界舞台上看到过能与现代中国媲美的东西,因为它令19世纪末德国和日本的崛起相形见绌。这个国家完全是由仅有350名成员的中央委员会及其亲属统治的。

改变这种国家经济去创造大量中等收入的消费者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一大威胁。无论谁赢得美国大选,中国人对稳定的执念都使他们看不到资本主义政治的灵活性。最泛泛地说,他们的交易条件将不再与以前一样。但几乎毫无疑问的是,对中国精英来说奥巴马似乎是更糟的选择。

如果奥巴马再次当选,他会继续再推回贸易问题,扰乱力量平衡。美国人已经在WTO打赢了一场重要的官司,财富500强也不再青睐中国。民主党大本营里的工会希望就业岗位能重新回到美国。

在外交战线,奥巴马一年前悄悄调整了他的中国问题顾问班子,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则巧妙的运用美国的力量削弱了从缅甸到日本海、中国在整个亚洲的影响力。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让美军可以自由的重建其亚洲势力。中国厌恶所有这一切,但几乎无能为力。

因此,习近平本周前往白宫时将仔细揣测美国总统的情绪。如果现在看来更为稳固的奥巴马再次当选,可能就到了以牙还牙的时候了。当习近平回到他的统治阶级所在的阁楼中时,这些人不会再怀疑:11月北京将支持罗姆尼。

相关阅读:

我们的《2012 美国大选》专辑将收录外媒观察美国大选的多视角译文,敬请期待。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曾特首,你當我們都是傻的?

Posted: 27 Feb 2012 08:32 AM PST

中国政府,别忘了人道

Posted: 27 Feb 2012 07:58 AM PST

虽然中国外交部21日、22日两度回应,否认"脱北者"是难民,反对将问题政治化、国际化。外交部指出,上述朝鲜人不是难民,而是因经济原因进入中国境内,是非法入境者。

但是,韩国从民间到政府都对中国政府执意遣返"脱北者"进行了相关抗议和政治表述。韩国党政还决定,将向中国派遣朝野都参加的国会代表团,也决定向中国的"红十字会"发出请求,要求对"脱北者"的人道性待遇给予支持。

只要不是傻子和昧着良心,都应该知道这些将被遣返的"脱北者"回到朝鲜会面临怎样悲惨的命运。他们绝对不会像赖昌星们一样,得到不受迫害甚至死亡危险的承诺,而且,很可能,中国政府也不会像加拿大政府那样负责任、有道义、有担当地要求朝鲜政府作出这样的承诺,以保障这些"脱北者"最基本、最起码的生存权利。

中国政府既然一直标榜要以人为本,这种以人为本不仅是要体现在对本国人身上,也要推及如何对待外国人身上,如果明知道遣返这些"脱北者"就是将他们置于死地还要执意遣返,这种对他国国民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无疑是对以人为本标榜的真实讽刺。人道主义是普世价值,也是一个现代国家的重要特征,没有人道情怀的国家和政府,都会被人类和国际社会所鄙视和抛弃的!

小远2012年2月27日23:42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那些浅薄之辈,那些狂妄之辈

Posted: 27 Feb 2012 01:13 AM PST

《射雕英雄传》倒数第二回叫"是非善恶",其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裘千仞脸色惨白,眼见凶多吉少,忽然间情急智生,叫道:"你们凭甚么杀我?"那书生道:"你作恶多端,人人得而诛之。"裘千仞仰天打个哈哈,说道:"若论动武,你们恃众欺寡,我独个儿不是对手。可是说到是非善恶,嘿嘿,裘千仞孤身在此,哪一位生平没杀过人、没犯过恶行的,就请上来动手。在下引颈就死,皱一皱眉头的也不算好汉子。"

各人给裘千仞这句话挤兑住了,分别想到自己一生之中所犯的过失:

一灯大师长叹一声,首先退后,盘膝低头而坐。渔、樵、耕、读四人当年在大理国为大臣时都曾杀过人,虽说是秉公行事,但终不免有所差错。周伯通与瑛姑对望一眼,想起生平恨事,各自内心有愧。郭靖西征之时战阵中杀人不少,本就在自恨自咎。黄蓉想起近年来累得父亲担忧,大是不孝,至于欺骗作弄别人之事,更是屈指难数。

裘千仞见几句话将众人说得哑口无言,心想良机莫失,正准备脚底抹油,突然山石后飞出一根竹棒,原来是九指神丐洪七公到了。裘千仞骂道:"臭叫化,你也来多事。论剑之期还没到啊。"洪七公道:"我是来锄奸,谁跟你论剑?"裘千仞道:"好,大英雄大侠士,我是奸徒,你是从来没作过坏事的大大好人。"这时我们看洪七公是怎么说的:

"不错。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这番话大义凛然,裘千仞听了不禁气为之夺,加之洪七公后来一番大义凛然的训导,差点让裘千仞调崖自杀。

我第一次读射雕时还在念初一,那时的我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世界在我眼里是黑白分明、是非昭然的。所以洪七公这话我很欣慰,裘千仞你丫一大坏蛋以为几句话就能逃脱正义的制裁么,自有我们洪七公这样的魔鬼终结者来终结你的罪恶。你看洪七公爷爷,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可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这情怀,这追求,不但是丐帮杰出的帮主,而且简直是我党公安精神的奠定者啊。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一个要成为一个像洪七公那样的人,做一个著名的乞丐。

因为喜欢金庸,我中学读过两三遍《射雕英雄传》,每次读到这里都很欣慰,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武侠世界里正因为有洪七公这样的正义化身,才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大概过了几年,我念高中了,有一次我无意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经查来自一个叫方瑜的报人:

洪七公生平没有错杀一个人,对洪七公的话我非常震惊,原因是人类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人,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杀的人绝对百分之百该杀。有这样大的信心,如果是一个政治人物,一定会造成政治悲剧……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的我跟当时的很多高中生一样,还是一个愣头青,或者说是一个二百五,所以对这话我相当不以为然:没有洪七公,裘千仞就跑了啊;好人不发威,坏人就为所欲为了啊;没有正义化身,必然邪恶当道啊。对七公这样的人,我们追捧还来不及,敬若神明还来不及,怎么能批评,更怎么能批判呢,太让人义愤填膺了。这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啊。

在上面所说的,是过去的事。毫不脸红地说,与十几二十年前的那个我相比,现在的我不会那么幼稚了。对于世界的认识,基本摆脱了一根筋到底的状态。这世界有很多颜色,并非除了白就只有黑。这世界有很多标准,并非除了是就只有非。无论是谁,永远都不能触及世界的尽头,都无法掌握全部的真相。一切尽在掌握,这只能是一句广告语,谁真以为一切尽在掌握,那他要么是自大狂,要么是神经病——而自大狂其实也是一种神经病。

这话还可以反证一下。如果真有一个人知道天上地下所有的事情——经常看电影的人都知道,"你知道得太多了"后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砰"的一声。可见,只要你还活着,就那意味着总有一些秘密你还不知道。

因为对世间真相的了解总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人把自己当作正义的化身是很可笑的,如果这是一个政治人物那就是很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除了他本人之外,追随者也将他当成正义的化身。如果太多人把一个人视若神明,那可以推断,只要这个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肯定是难以避免的——那就会带来一场悲剧。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相信你懂的。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说说韩寒和方舟子的事,但诉求点其实又与他们毫无关系。

因为对文字本身的敏感,加之看遍韩寒所有的小说和博客,所以我不认为韩寒有代笔。但现在我要说的,与是否有代笔无关。出于对一个人名誉权和职业生命的尊重,我不认可方舟子等人对韩寒基于文本分析的质疑,但现在我要说的,与能否质疑也无关。——我要说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从一开始所谓的"合理质疑",慢慢变成强硬的事实判断了。

在此次韩方大战中,有两种论调,分见于不同的人群,或者同一人群的前后判断:

论调一:我怀疑韩寒的文章有人代笔,你看证据一,证据二……

论调二:韩寒这个骗子,欺世盗名的人,中国文坛最大的骗局制造者……

对于第一种论调,我个人觉得可笑,而对于第二种论调,我则觉得可悲。这种自以为是,让我反复想起了上文所述的洪七公。如果说小说里的洪七公多少有点可爱的话,持后面这种论调的人则让我毫无好感。洪七公自认为正义化身,相信他杀的人百分百都是该杀的——那万一有被冤枉的呢。只要他错杀了一个,他这一辈子其他表现再光辉又能如何。你把自己搁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认定韩寒是骗子——但你想过没有,万一他真的不是呢。如果他不是,你将如何自处。

韩寒也好,其他人也罢,都不是不可以质疑。但仅凭自己的调查、想象或推断,就不由分说给其戴上骗子、该杀、欺世盗名、罪大恶极等帽子,这是一种何等的无畏无知。更有甚者,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却盲从于别人的调查、想象或推断,高呼打倒叛徒、内奸、工贼,这又是何等的麻木无知。

小说里的洪七公以为自己掌握着正义,所以毫不客气地杀了二百三十一个该杀的人。现实里的红旗公以为自己掌握着真理,所以底气十足地将别人拽上祭台。说真的,这种水平还停留在我高中的阶段,这种行径在现在我看来实在过于冒险。未有成熟的判断程序并实现程序正义之前,靠个人替天行道,我觉得不但是一种鲁莽,还是一种罪恶。

最后看看王小波曾经说过什么:

年轻时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

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

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

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

无论如何,萧翁的这些议论,对那些浅薄之辈、狂妄之辈,总是一种解毒剂。

我不肯定这世界有没有所谓的真理,因为我觉得真理和假相总是相伴而生的。就算这世界真的有一些真理吧,我想它们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可能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但一定不会掌握在武断者——也就是小波所说的那些浅薄之辈、狂妄之辈——的手里。受小波的影响,我也喜欢用"解毒剂"一词。我是真的希望这些话对某些朋友来说,也能是一副解毒剂。

你说呢?

我的新浪微博:这里

相关文章

相关日志

最新评论

    中国,像一个懦夫

    Posted: 27 Feb 2012 06:28 AM PST

    面对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并希望在南京举行一次公开辩论会进行讨论的言论和挑战。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对此表示,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早有定论,不容置疑。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回复貌似义正词严、斩钉截铁,却更像一个不敢面对历史苦难和糟糕现实的懦夫!

    河村隆之质疑南京大屠杀,有他的理由,又何尝没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呢?德国人没有质疑屠杀犹太人,没有人质疑达豪,没有人质疑布痕瓦尔德,为什么会有很多日本人质疑南京大屠杀?当然,我们可以将一切都推到日本右翼身上,可是,我们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说日本人掩盖真相,中国人自己又掩盖了多少真相?说日本人不承认历史,中国人自己又捏造了多少历史?如果我们真的胸有成竹,能够用翔实的历史资料、真实的数据说话,而不是大而化之的"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早有定论,不容置疑。"来怯弱地搪塞,就在南京开一次公开辩论会,用证据和数据告诉这些顽固的日本人,告诉世界,南京大屠杀确实发生过、存在着,在事实面前,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既然南京大屠杀是真实的历史,我们的不讨论就是一次无厘头的露怯,让河村隆之这样日本人,更加坚定了质疑南京大屠杀的信心。

    二战胜利后,不管是在纽伦堡还是在远东军事法庭,盟国对于战犯都进行了公开审判而不是用大而化之、貌似义正词严的口号给那些战争罪犯没判罪,时至今日,人家都要到南京来开辩论会质疑南京大屠杀了,我们还把头藏在历史的沙堆里做鸵鸟。继续这样,不要说日本人质疑,我他妈的都要质疑了!

    小远2012年2月27日22:22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再谈把食品安全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Posted: 27 Feb 2012 05:38 AM PST

    再谈把食品安全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特适尔

     

    2009年3月1日,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把食品安全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http://aq246.blog.163.com/blog/static/33762212009213111231/)。

    食品安全管理简明步骤有八:

    1、办什么事情,应该把它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

    2、该项目必须有一个目标;

    3、该项目必须有一个得力的项目管理部与项目经理;

    4、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至关重要);

    5、必须有一个含有各方职责的策划书(越详细越好);

    6、策划书应该考虑尽可能多的情况出现;

    7、针对各种可能的情况,提出尽可能详尽的预案;

    8、严格按照预案实施;

    9、如果不能达到目标,必须有惩罚与纠错机制(至关重要);

    10、如果还不能成功,请回到第一条。

    听说中南海凭特权搞食品特供。现在又听说体育总局也不得不特供食材,不允许在外吃猪肉和牛羊肉,以帮助运动员避开"瘦肉精"。可见,在大陆,食品安全问题何其严重!

    究其原因,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大陆《刑法》(修正案八修正)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第一百四十二条 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劣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

    第一百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特适尔注:应该改为"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四条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可见,对生产、销售假药的、生产、销售劣药的、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不是没有法律规定,而是管理不到位!

    因此,对监管不力的严惩,同时对食品、药品违法者严惩,情节严重者除了没收违法所得、坐牢外,还要罚倾家荡产;情节特别严重的,死刑伺候!

    (20120227星期一)

    (特适尔/TECEL部落格www.bullogger.com/blogs/tecel

    或者www.de-sci.org/blogs/tecel

    或者www.desaigongyuan.org 之tecel

    或者http://aq246.blog.163.com/

    或者mytecel.blog.tianya.cn

    或者blog.sina.com.cn/mytecel

    或者http://tecel2.blog.sohu.com/

     

    © 特适尔/TECEL为本人设计并注册的商标,广泛用于吃穿用等多种商品和/或服务,包括第3类、第5类(含杀害虫剂)、第7类、第9类、第11类、第25类、第29类、第30类、第35类、第37类。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一道,转让和/或者许可使用该商标,把"特适尔/TECEL"这个品牌推向世界!非商业性用途请全文转载并署作者名。商业性用途请与作者联系:aq246@163.com

    谁抹煞了南京大屠杀?

    Posted: 27 Feb 2012 05:54 AM PST

    继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事件之后,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出面赞同河村隆之的说法,公然否认存在过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一些政客的这种不顾历史、否定日军侵华暴行的做法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引发震撼。而最早对东京及南京审判的判决起到关键作用的政府及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到底死了多少人等话题也再次发酵网络。有评论指出,中国官方因政治需要,选择性的蒙蔽历史悲剧,有一段时间南京大屠杀在历史中是空白的。

    中国政府称"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是"国际社会早有定论"的事实。当时的首都南京陷入日军之手后,30万人在肆无忌惮的烧杀虏掠中丧生。但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却对河村隆之的争议性主张表示赞同。 ……

    ……

    谁抹煞了南京大屠杀?

    Posted: 27 Feb 2012 05:54 AM PST

    继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事件之后,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出面赞同河村隆之的说法,公然否认存在过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一些政客的这种不顾历史、否定日军侵华暴行的做法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引发震撼。而最早对东京及南京审判的判决起到关键作用的政府及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到底死了多少人等话题也再次发酵网络。有评论指出,中国官方因政治需要,选择性的蒙蔽历史悲剧,有一段时间南京大屠杀在历史中是空白的。

    中国政府称"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是"国际社会早有定论"的事实。当时的首都南京陷入日军之手后,30万人在肆无忌惮的烧杀虏掠中丧生。但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却对河村隆之的争议性主张表示赞同。 ……

    ……

    当藏人流亡到印度

    Posted: 27 Feb 2012 06:21 AM PST

    印度电影导演阿里(Imtiaz Ali)新作,由当红宝莱坞(Bollywood)新生代男星南比尔·卡普(Ranbir Kapoor)担纲主演的"摇滚巨星"(Rock Star),在演唱"我们的权利"(Saada Haq)这首歌时,多个画面明显可见舞台下方挥舞西藏雪山狮子旗,现场并可见到许多西藏僧人。据报道,这首歌的拍摄场景是在印度流亡藏人中心达兰萨拉(Dharamshala)的罗布林卡(Norbulingka)前。印度电影审查部门(CBFC)于2011年11月删除龄该片中的"雪山狮子旗"画面。

    本文写于去年11月。


    当藏人流亡到印度

    文/唯色

    在脸书上看见一位有名的印度影星在一部宝莱坞电影里演唱的视频。影星帅酷,在舞台上激情歌舞时,台下欢呼声鼎沸,更为醒目的是,台下出现了雪山狮子旗迎风招展的画面。这自然会引发另外的事件,印度的电影审查官剪去了这个画面,应该是为了避免北京恼怒。

    我于是思忖,从1959年以后至今,有十多万藏人背井离乡,流亡到印度生活。印度人怎么看待这个事实?流亡藏人又是如何与印度人相处?记得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在游记中写到有一次在印度某地遇到尊者达赖喇嘛与随行藏人,他是个喜欢挑剔的作家,却对流亡藏人深怀同情。我也认识电影导演丹增索朗(Tenzing Sonam)和他的印度妻子瑞图(Ritu Sarin),两人相亲相爱,志同道合,一起拍了多部好电影。

    我在脸书上提出了问题,有几位藏人做了答复。他们是普通人,在流亡的日子中会与印度的普通人打交道,看法或不具有代表性,但也是来自民间的体认。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印度这样对于西藏有着巨大的恩情。过去是文化上的,信仰上的,而这半个世界以来,则是救命之恩。

    在此引述几位藏人的讨论。如Lobsang Wangdue说,最近几年才看到印度有一些支持西藏的民间组织,我在印度住了十年没有一个印度朋友,多数藏人都是这样。我问他,是印度太大、人口太多、宗教多种、文化多样的原因吗?他说这是一种原因,我认为我们自己没有去做太多工作. 一方面也感觉印度人比较难以相处。

    扎西坚赞反驳说,印度人不难以相处,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认识他们,所以跟他们的距离就变得远了。

    Gendun Gyatso则说,从民间的角度讲,多数印度人对藏人没什么感觉,一般和藏人有日常接触的印度人觉得藏人难民的经济状况比他们有国家土地的人要好,所以看不到也不承认藏人给这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整体来讲印度对西藏问题比较冷漠,一般人会认为曾被殖民过的国家对人权和自由的支持、理解应该很多,但令人失望的是像印度、南非这样的国家并非如此,也许是因为自身有太多问题所以无暇旁顾。

    Yushu Kgu不同意说,要说印度人对我们藏人的支持,远远超过了美国和其它国家。我们不能只看到现在,应该去问问老一辈。造成现在印度人对我们反感,与我们本身也有关,我想你指的只是在印度的达兰萨拉吧?

    怀着对未来的忧虑,Gendun Gyatso 继续说:经过上次的噶玛巴事件,我觉得藏人在这个国家并不是很受欢迎的客人。以前藏人在尼泊尔还算自由,但这几年由于中国实力的侵入,藏人之间甚至连跟政治没有关系的传统节日聚会都成了麻烦。虽然尼泊尔当局并没有驱逐藏人,但是用各种条款予以限制藏人事实。有可能藏人在印度也会逐渐受到限制。藏人在印度的很多事业没有法律上的合法性,比如新德里的藏人社区几度面临拆迁,是因为多数房屋没有合法手续。印度国内也有一些精英认为藏人是中印之间的绊脚石。但尊者达赖喇嘛的国际影响力和印中战争留下的边境问题,目前还可以让藏人在印度的屋檐下生活,未来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都要看印度怎样取舍自己的利益,而我们应该争取印度政府从法理角度给西藏自由事业一颗定心丸。

    2011/11/29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

    其实,这些问题我们在100年前都讨论过了…

    Posted: 27 Feb 2012 04:20 AM PST

    民主,自由、宪政、公民权利等等,看完袁伟时的《告别中世纪》才知道,在1910-20年代,这些问题都已经讨论烂了。虽然那时中国政治上还很乱,人民还很贫穷,但那是中国有史以来言论最自由的年代。

    现在我们一提民主,很多人就说,中国人素质低,一民主就乱了。100年前的很多中国人也这么看,陈独秀驳斥道:"中国社会….上面是极专制的政府,下面是极放任的人民,自己却有种种类乎自治团体的联合:乡村有宗祠,有神社,有团练;都会有会馆,有各种善堂,有义学,有各种工商业的公所;像这些各种联合,虽然和我们理想的民治隔的还远,却不能说中国人的民治制度,没有历史上的基础"(当时的"民治"即指"民主")

    100年前,国会对出版自由的一点点限制(对于当下而言,真的不过是一点点而已),找来了知识分子的群起而攻之,李大钊、胡适、高梦麟、蔡元培、陈独秀等等,这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名人们都挺身而出,文檄笔伐,当时的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更是直接向国务院发表公开信,直斥政府妨害自由,公开信中白纸黑字声明"不自由毋宁死"。这种盛况现在再也见不到了,知识分子们都成了鸵鸟。

    100年前,针对国会讨论将孔教定为国教的问题,陈独秀说,"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于一尊"。当今已经没几个人敢这么说了….

    等等,等等…….

    Recent Comments

      《译者》每日原文推荐 – 2012/2/27

      Posted: 27 Feb 2012 05:25 AM PST

      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推特(@yigroup@xiaomi2020)和G+ 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McClatchy: 在大众没有太关注的浙江泮河,共产党镇压了一起和乌坎土地维权非常相似的农民土地纠纷。处理手法如此相异,原因可能是党内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尚未取得也一致,也可能是浙江省委书记和汪洋的个性差异。

      《BBC》四川官员警告藏人——四川官员刘奇葆在访问了甘孜州和阿坝州的藏民寺庙和村庄后,警告藏族僧人要遵守"法律",支持共产党。"我们会坚定不移的镇压任何形式的分裂主义行动和犯罪行为,保持国家团结、民族团结和法律秩序,"刘奇葆警告说。

      《华盛顿邮报》高智晟律师的弟弟要求公布高的信息——被中国当局拘押的人权律师高智晟的弟弟高智义周一(27日)第四次前往北京中国司法部,要求当局公布高智晟现在的健康状况和家人会见高智晟的权利。高智晟已经失踪超过一年半,人们相信他被关押于新疆的沙雅县。

      维基泄密即将在2月27日公布美国智库Stratfor的内部邮件,其中有涉及中国的内容,已经披露的包括中国的一家公司发现了金矿,国家以环保为理由不予授权开采,当然国家自己是要开采的。邮件中说"中国的矿业是最腐败的行业之一。"

      【经济金融】


      《彭博社》:根据胡润富豪榜报告,中国人大70名最富的代表,去年财产增加了115亿美元;与之相比,美国国会535名议员、总统及其阁员、9名最高大法官的总财产为75亿美元。 sgp.cm/98adbd

      《经济学人》新加盟《经济学人》的G.E.撰文历数170年来该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从义和团围英领馆到"共产主义中国"会不会成为警察国家,这些报道有的错误,有些有前瞻性,现在,《经济学人》期望能带来更多实地考察后的中国报道。 sgp.cm/1badda

      《路透社》关于苹果在中国的iPad商标之争的详细报道。 sgp.cm/cf78fc 

      《纽约时报》iEconomy:富士康的工人挣多少?——纽时上海局的主任David Barboza针对富士康宣布"大幅加薪",把工人们的基本工资增加至400美金左右,展开讨论。

      《华尔街日报》危机?什么危机?如何击退中国空头帮?——近20年来关于中国经济就要崩溃的各种预测一直甚嚣尘上,然而20年过去了,这些预演都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然后中国真的就没有问题么?目前中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过渡投资,房地产行业衰退,产业大军老龄化,巨大的债务规模,影子银行系统潜伏的危机等等,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时代周刊》为什么中国一定会有一场经济危机?"我在中国呆的时间越长,就越相信目前的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目前与日本和韩国的道路的相似之处,以及中国领导人为何无法进行深层次改革。

      《中国数字时代》中国把超级市场概念引入朝鲜——尽管中国和朝鲜在一些小问题上尚有分歧,但两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2010年朝鲜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35亿美金,比2009年增长了30%。近日,平壤一家现代化的超市"光复地区商业中心"开幕,这是朝鲜大城贸易总商社和中国的一家名叫飞海蒙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联合开设的现代化超市。

      《经济学人》回家——在经过10多年的前往沿海城市打工后,农民工们越来越趋向于选择在自己家门口的工作机会。随着政府投资的加大和制造业往内陆迁移,越来越多的内地农民工们不再向往跑到离家千里的沿海。

      《彭博商业周刊》由于需求旺盛和价格上扬,中国可能成倍增加稀土的出口量——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作为全球稀土最大出口国的中国今年可能会成倍的增加稀土出口量。

      【国际外交】


      《FT》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采取更微妙立场——上周三叙利亚政府再次向平民发动炮击,杀死数十名平民,其中包括两名西方记者。叙利亚政府的此种暴行再次把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阻止国际社会帮助叙利亚人民的国家暴露在世界面前。而中国这次没有追随俄罗斯的脚步拒绝与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就解决叙利亚危机举行会议,这种虽然很小,但是很微妙的举动,显示了中国就叙利亚问题的立场的微妙变化。


      《CNN》朝鲜宣称已经准备好与美国和韩国开战——今天(27号)美韩的年度联合军演在金正恩上台后首次展开,朝鲜宣布:美韩的联合军演可能是对朝鲜展开先发制人的打击的一部分,朝鲜已经做好战争准备:"成千上万的士兵们携带着核战装备,装备开战!"朝鲜媒体宣称。


      《CNN》 利比亚革命一年以后,人权组织将之形容为无法无天的民兵之国,他们胡作非为,不受惩罚;阻碍重建进程,威胁国家稳定。 http://sgp.cm/0b0d93

      【网络科技】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国打击微博,1月份加入新浪微博的人数只有300万,实名制的打击效果初显。 sgp.cm/d5316d


      《赫芬顿邮报》解禁的中国网民扫荡奥巴马网页——上周在中国被长期封禁的G+服务被中国网民发现竟然大面积解禁了,然后奥巴马的G+网页被中国网民发现,一个"占领奥巴马"活动迅速得以开展,蜂拥而至的中国网民席卷了奥巴马的G+页面,其中一名"占领者"用英文写道"原谅我们,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去占领胡锦涛的页面——他痛恨互联网,他也没有任何社交媒体的账户,所以我们只好来这里了!"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Did Fiscal Stimulus Work?

      Posted: 27 Feb 2012 03:37 AM PST

      Larry Summers and John Taylor will be debating this topic at Harvard, this Tuesday, from 4 to 5 PM, in Emerson Hall, Room 105.  It should be fun.  (Sadly, I will miss it, as I am now in Seoul, Korea, giving a talk at a conferen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ollowers

      Blog Archive